好的,我来帮你翻译:
琉球、吕宋、合猫里、美洛居、沙瑶呐哔啴、鸡笼、婆罗、麻叶瓮、古麻剌朗、冯嘉施兰、文郎马神这些地方(都是古代东南亚及周边地区的一些国家或地区名)。
琉球位于东南方的大海之中,自古以来和中国都没有往来。元世祖忽必烈曾经派遣官员前去招安,但没能成功。明朝洪武初年,琉球国有三个王,分别是中山王、山南王和山北王,他们的姓氏都是“尚”,其中以中山王最为强大。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明太祖朱元璋派遣行人(官职名)杨载带着昭告即位和建立年号的诏书前往琉球国。中山王察度派遣他的弟弟泰期等人跟随杨载来到明朝,进贡了当地的特产。明太祖很高兴,赏赐了他们《大统历》以及不同等级的丝织品,比如文绮、纱、罗等。洪武七年(1374年)冬天,泰期再次来明朝进贡,并且呈上了给皇太子的书信。明太祖命令刑部侍郎李浩携带丝织品、陶瓷器和铁器作为赏赐,并且用七万件陶瓷器和一千件铁器在琉球国购买马匹。洪武九年(1376年)夏天,泰期跟随李浩再次来进贡,这次买到了四十匹马。李浩说琉球人不稀罕精美的丝织品,只喜欢瓷器和铁锅,从此以后赏赐给琉球的东西大多都是这些物品了。第二年,琉球派遣使者来庆贺新年,进贡了十六匹马和一千斤硫磺。又过了一年,他们又来进贡了。山南王承察度也派遣使者前来进贡,明朝对他的礼遇和赏赐跟中山王一样。
洪武十五年(1382年)春天,中山国来进贡,明太祖派遣内官护送他们的使者回国。第二年,中山王和山南王一同前来进贡,明太祖下诏赏赐给两位国王镀金银印。当时,这两位国王和山北王争夺霸权,互相攻打。明太祖命令内史监丞梁民带着敕令前去,让他们停止战争,休养生息,三位国王都接受了命令。山北王怕尼芝也派遣使者跟随中山王和山南王的使者一起去明朝进贡。洪武十八年(1385年),山北王又来进贡,明太祖赏赐给山北王镀金银印,跟中山王、山南王一样,并且赏赐给中山王和山南王每人一艘海船。从此以后,三位国王多次派遣使者来进贡,其中中山王来得最频繁。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中山国来进贡,他们的翻译私自带了十斤乳香和三百斤胡椒到京城,被守门的人查获,本来这些东西应该没收归官府所有。但明太祖下诏把东西还给了他们,还另外赏赐了他们一些银票。
话说二十五年夏天,中山国派使臣来了,还带着他们国王的堂兄弟和寨子里官员的儿子,想让他们来国子监读书。皇上同意了,还赏赐他们衣服、帽子、鞋子和袜子,外加一套夏天的衣服。
到了冬天,山南王也派了国王的堂兄弟和寨子里官员的儿子来国子监读书,皇上赏赐的东西跟中山国的一样。从那以后,每年冬天和夏天都赏赐他们衣服,成了惯例。
第二年,中山国又来了两次,还又送了寨子里官员的儿子来国子监读书。那时候,国家的法律很严,有个中山国的学生和山南国的学生,竟然敢议论圣旨。皇上知道了,把他们俩处死了,但是对这两个国家还是像以前一样友好。山北王怕尼芝死了以后,他儿子攀安知在二十九年春天派使臣来进贡。皇上让那个在国子监读书的山南国学生回家看看,冬天他又回来了。中山国也派了两个寨子里官员的儿子和两个女官,姑和鲁妹,先后到国子监读书,可见他们对咱们的文化多么向往啊!
中山国还派使臣来请求赏赐帽子和腰带,皇上就让礼部画了图样,让他们自己制作。他们国王坚持请求,皇上就赏赐给他们,还赏赐了他们臣子的帽子和衣服。皇上还表扬他们尽职尽责,又赏赐了福建的造船工人三十六户给他们,方便他们以后来进贡。后来惠帝继位了,还派官员带着登基的诏书去通知他们三个国家,这三个国家也一直没断过进贡。
成祖皇帝继位后,继续沿用之前的政策。永乐元年春天,三个藩王都来朝贡。山北王请求赏赐冠带,皇上就按照中山王的规格赏赐给他。然后,皇上派使臣边信和刘亢带着诏书去三个国家,赏赐他们绒锦、文绮和纱罗。
第二年二月,中山王世子武宁派使臣来报丧,说他父亲去世了。皇上就命令礼部派官员去祭奠,并且赏赐布帛,然后让武宁继承王位。四月,山南王的弟弟汪应祖也派使臣来报丧,说前王没有儿子,王位传给了他,请求皇上正式册封,并且赏赐冠带。皇上也同意了,就派官员去册封他。当时,山南的使臣私下携带白银去处州买瓷器,事情败露,按理应该处罚。皇上说:“远方的人,只知道追求利益,怎么能指望他们都了解我们的禁令呢?”于是就全部赦免了他们。
三年后,山南王派寨官的儿子到国子监读书。第二年,中山王也派了六个寨官的儿子到国子监读书,还献上几个阉割的男童。皇上说:“他们也是人家的孩子,没有罪过,为什么要惩罚他们呢?我于心何忍?”于是命令礼部把他们送回去。礼部官员说:“送他们回去,恐怕会影响他们归顺朝廷的心,不如只发个诏书,阻止他们再送来。”皇上说:“只用空话劝说,不如用实际行动来表示。现在不送他们回去,他们为了讨好我们,肯定还会继续送来。天地万物都以生灵为念,做皇帝的怎么能断绝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呢?”最后,皇上还是把那些孩子送回去了。
五年四月,中山王世子思绍派使臣来报丧,皇上照例祭奠,赏赐、册封,一切按照之前的礼仪进行。
八年的时候,山南那边派了三个学生来国子监读书,皇上赏赐他们帽子、衣服、鞋子、腰带,还有被褥、帐子,之后还多次赏赐他们东西。有一天,皇上跟大臣们谈到这事儿。礼部尚书吕震说:“以前唐太宗重视学校教育,新罗、百济都派孩子来读书。那时候只供应粮食,可没有现在这么丰厚的赏赐啊!”皇上说:“这些蛮夷的孩子千里迢迢来学习,一定要保证他们吃饱穿暖,才能安心学习。这是太祖皇帝的美意,我怎么能违背呢?”
第二年,中山国也派了国相的儿子和寨官的儿子来国子监读书。他们顺便提了个事儿:“右长史王茂辅佐国王多年了,请求皇上提拔他当国相。左长史朱复,是江西饶州人,辅佐国王四十年多,从没懈怠过,今年都八十多岁了,请求让他退休回家。”皇上答应了,就封复和茂为国相,朱复兼任左长史退休,王茂兼任右长史继续处理国事。十一年,中山国又派了十三个寨官的儿子来国子监读书。这时候,山南王应祖被他的哥哥达勃期杀害了,各寨官一起讨伐达勃期,拥立应祖的儿子他鲁每为王,在十三年三月请求朝廷册封。皇上就派使臣陈季若等人去册封他鲁每为山南王,并赐予诰命、冠服和一万五千锭宝钞。
琉球分三个王,只有山北王最弱,所以进贡也最少。从永乐三年进贡后,直到这一年的四月才再次进贡。后来,山北王被另外两个王吞并了,中山王势力越来越强,因为国家富裕,一年经常进贡两三次。朝廷虽然觉得太频繁了,但也不能拒绝。这一年的冬天,进贡的使臣回国,到了福建,竟然私自抢夺海船,杀害官兵,还殴打内官,抢劫他们的衣物。事情上报后,朝廷杀了带头的人,其余六十七人交给中山王自己处理。第二年,中山王派使臣来谢罪,皇上还是像以前一样对待他们,中山王的进贡也更加谨慎了。二十二年春天,中山王世子尚巴志来报丧,皇上按照惯例祭奠并赐予丧葬费。
仁宗皇帝继位后,派使臣方彝去琉球宣布诏书。洪熙元年,皇上派内官送去诏书,册封尚巴志为中山王。宣德元年,中山王说冠服还没发下来,派使臣来请求,皇上就下令制作皮弁服赐给他。三年八月,皇上因为中山王进贡很勤快,就派官员送去诏书慰问,并赏赐丝绸等物品。
山南那地方,从四年前开始,两年才进贡一次,到皇帝驾崩的时候就彻底断贡了,也被中山国给吞并了。从那以后,就只有中山国一直坚持进贡,没断过。
正统元年,中山国的使者说:“我们刚到福建的时候,只上报了贡品。随行人员携带的海贝和螺壳,因为没登记在册,都被官府没收了,导致我们来回的路费都不够了,恳请皇上开恩。”皇帝下令,按照惯例给他们发放路费。第二年,中山国的使者到了浙江,主管市舶司的官员又想没收他们携带的海贝和螺壳,皇帝说:“番邦人靠贸易赚钱,这些东西拿来有什么用?都还给他们,以后就按这个办!” 使者又说:“我们国家的陪臣的冠服,都是建国初期皇上赐的,现在都破旧不堪了,恳请再赐一些。” 他还说:“我们小国一直奉行大明的正朔,但海路遥远又危险,派去送历书的使者,有时要半年甚至一年才能回来,经常耽误时间。”皇帝说:“冠服就让你们自己国家制作吧。《大统历》福建布政司会给你们。”
正统七年正月,中山国世子尚忠来报丧,皇帝下令让给事中余忭和行人刘逊去封尚忠为中山王。派给事中去当使臣,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余忭他们回来后,收受了中山国的黄金、沉香和倭扇作为礼物,结果被侦察人员发现了,都被抓起来打了板子,然后才放了。正统十二年二月,世子尚思达来报丧,皇帝下令给事中陈傅和行人万祥前去封王。
景泰二年,尚思达死了,没有儿子,他的叔叔金福摄理国政,派人来报丧。皇帝下令给事中乔毅和行人童守宏去封金福为王。景泰五年二月,金福的弟弟泰久上奏说:“我哥哥金福去世了,我二哥布里和侄子志鲁争夺王位,结果两人都死了,皇上赐的印玺也毁坏了。国内的臣民推举我摄理国政,恳请皇上再赐印玺,好安抚远方的藩属。”皇帝同意了。第二年四月,皇帝下令给事中严诚和行人刘俭去封泰久为王。天顺六年三月,世子尚德来报丧,皇帝下令给事中潘荣和行人蔡哲前去封王。
成化五年,琉球的贡使蔡璟说他祖父是福建南安人,世代做琉球的通事,传到他这一代,当上了长史。他请求按照惯例,追赠他的父母官职。这事儿交给了礼部官员处理,因为没有先例,所以没批准。
第二年,福建按察司报告说,贡使程鹏到福州,跟指挥使刘玉私下交易贿赂,应该查办。结果只处罚了刘玉,程鹏却没事儿。成化七年三月,琉球世子尚圆来报丧,朝廷派给事中丘弘和行人韩文去封他为王。丘弘在山东病死了,就又派给事中官荣代替他。
成化十年,琉球贡使到福建,竟然杀了怀安的夫妇两人,还放火烧了房子抢劫财物,结果没抓到人。第二年琉球又来进贡,礼部官员趁机建议,规定琉球两年进贡一次,人数不超过一百,不能携带私人物品,扰乱沿途秩序。皇帝同意了,还下令训诫琉球国王。琉球使者请求恢复以前的制度,每年进贡一次,但皇帝没答应。
又过了一年,琉球贡使来了,正好赶上朝廷册立太子,他们请求像朝鲜、安南那样,得到皇帝的诏书带回去。礼部官员讨论后认为,琉球跟日本、占城一样都在海外,向来没有颁发诏书的先例,于是就降下敕书,赏赐琉球王和王后一些锦缎和彩币。成化十三年,琉球使臣又来请求恢复每年进贡一次,还是没被允许。
第二年四月,琉球国王死了,世子尚真来报丧,请求继承王位,并且再次请求恢复每年进贡。礼部官员说,琉球多次上书请求,无非是想多做买卖。近年来琉球派来的使者,很多都是福建逃犯罪犯,杀人放火,各种坏事都干,专门倒卖中国的货物,赚取海外的利润,他们的请求不能答应。于是朝廷派给事中董旻和行人张祥去封王,但没有答应他们的请求。
成化十六年,琉球使者又来了,再次引用祖训条例请求恢复每年进贡,皇帝下令训诫他们。成化十八年,琉球使者又来了,再次提出这个请求,皇帝还是跟以前一样下令训诫。这次使者还带来了五个陪臣来中国学习,朝廷让他们到南京国子监学习。成化二十二年,琉球贡使来了,他们的国王给礼部写信,请求让五个随行人员回国探亲,朝廷同意了。
弘治元年七月,有个琉球的贡使从浙江来了。礼部官员说,琉球进贡的路线一直都是福建,现在这条路既不是正路,也不是进贡的正日子,应该把他们打发回去。皇帝批准了。结果这贡使又拿来了国王写给礼部的信,信上说,因为前年知道东宫要册立妃子,所以才派人来祝贺,并不是故意违反朝廷规定的。礼部官员这才请求接受他们,但是稍微减少了随从人员和赏赐,意思就是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过了三年,琉球的使者又来了,说这几年进贡的使者只允许二十五个人进京,东西多,人少,怕出乱子。皇帝就批准增加五个人,那些在福建的随从人员,也增加了二十个人的伙食补贴,一共一百七十个人。当时琉球贡使带来的土特产,跟福建人互相买卖的时候,经常被奸商压价勒索,官府还跟着一起敲竹杠。使者向朝廷告状,皇帝就下令禁止这种行为。
弘治十七年,琉球又派使者来补上之前的贡品,说是因为小国进贡的货物,经常在满剌加(今马六甲)转手买卖,结果遇上大风耽误了时间,这才没按时进贡。朝廷就按照规定宴请赏赐了他们。正德二年,琉球使者来了,请求改为每年进贡一次。礼部官员说不行,但是那时候刘瑾专权,就特批了。正德五年,朝廷派学生蔡进他们五个人去南京国学学习。
嘉靖二年,按照礼部官员的建议,皇帝下令琉球改回两年进贡一次,就像以前一样,人数不能超过一百五十人。嘉靖五年,琉球国王尚真去世了,他的儿子尚清在六年的时候来进贡,顺便报告了国王去世的消息,结果使者回国的时候在海上淹死了。嘉靖九年,琉球又派了别的使者来进贡,并且请求册封。皇帝命令福建的官员调查汇报。嘉靖十一年,尚清上书,陈述了国内的情况,朝廷就派给事中陈侃和行人高澄带著皇帝的命令去册封他。他们回来的时候,把琉球送的礼物都退回去了。嘉靖十四年,琉球贡使来了,又把之前送的四十两黄金进贡给朝廷,朝廷这才命令陈侃他们接受了。嘉靖二十九年,琉球来进贡,还带了五个陪臣子到国学学习。
三十六年,琉球国王尚清去世了,琉球的贡使来报丧。之前啊,倭寇从浙江被打败,逃窜到琉球的地界。琉球世子尚元带兵把倭寇狠狠地揍了一顿,还救回了六个被倭寇抓走的中国人,后来把他们送了回来。皇上觉得琉球世子忠心耿耿,很赏识他,就派给事中郭汝霖和行人李际春去册封尚元为王。结果呢,到了福建就碰上大风,没法继续航行了。
三十九年,琉球的贡使又来了福建。说是奉了世子的命令,因为海上风浪太大,倭寇又时不时地出来作乱,怕使者路上有危险,所以想按照正德年间册封占城国王的先例,派人代替他们进献表文和贡品,他们自己带着册封的诏书和本国的官员一起回去。福建巡按御史樊献科把这事儿报告给了皇上。礼部官员说:“派使臣去册封,这是祖宗留下来的规矩。现在琉球使者想远远地接受册封,这等于把皇上的恩典赏赐给草莽之人,这不行,第一点!使者本来是奉命来朝贡的,现在却要求派官员代替他们进献贡品,这是违背了世子亲自派他们来的命令,这不行,第二点!正德年间,占城国王被安南打败了,躲到别的地方去了,所以才让使者带回诏书,那是当时的权宜之计。现在拿失去国家的例子来比喻琉球国王,这也不行,第三点!咱们和琉球之间有航海通道,一直以来都是友好相处的。他们说的倭寇和风浪,只不过是借口罢了,难道贡品和使臣的往来,就没有办法避免这些风险吗?这不行,第四点!以前占城虽然远距离接受了册封,但他们的国王还是恳求派使臣去册封。现在琉球使者没有世子的亲笔信和印信,如果轻信他们的说法,万一世子认为接受册封是莫大的荣耀,远距离受封有失体统,不肯接受册封,又上书请求派使臣来,那责任算谁的?这不行,第五点!请求皇上命令福建的官员按照之前的诏书办事。还没受封就先谢恩,这也不是规矩。应该只允许他们进贡,等世子受封以后,再派使臣来进献谢恩的表文,这样才能维护大明的体面。”皇上听了礼部官员的话,就同意了。
四十一年夏天,琉球派使臣来进贡谢恩。第二年和四十四年,他们又来进贡了。隆庆年间,琉球一共来了三次,每次都把在中国漂流的中国人送了回来。皇上非常高兴,下诏表彰他们的忠诚,赏赐了他们很多银子和财物。
明朝万历元年冬天,琉球国的世子尚永派使臣来报丧,请求继承王位。这消息下达到礼部,然后礼部又让福建巡抚去调查核实,上报朝廷。
第二年,琉球又派使臣来祝贺皇帝登基。万历三年,琉球进贡了一次。万历四年春天,他们又进贡了一次。七月,朝廷就派户科给事中萧崇业和行人谢杰,带着皇帝的诏书和王冠、朝服、玉圭,册封尚永为中山王。
到了第二年冬天,萧崇业他们还没到琉球,世子尚永又派使臣来进贡了。之后,琉球的朝贡就和以前一样,定期进行。万历八年冬天,琉球还派了三个陪臣到南京国子监学习。
万历十九年,琉球又派使臣来进贡,然而,这时候世子尚永已经去世了。礼部官员考虑到日本当时正在侵略周边国家,琉球不能没有国王来稳定局面,于是请求朝廷赶紧让世子的继承人请求册封,好稳定琉球,抵御外敌。朝廷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二十三年的时候,琉球世子尚宁派人来请求册封。福建巡抚许孚远觉得倭寇还没平定,就根据前任郑晓的建议,请求朝廷派一名官员带着诏书去福建,让琉球陪臣在福建接受册封后回国,或者派一名熟悉航海的武官和陪臣一起前往。礼部官员范谦觉得这个主意不错,还建议等世子正式上表请求后才答应。
二十八年,世子终于上表请求册封了,琉球陪臣也请求按照祖制派遣官员前去。这时礼部官员余继登却说:“历朝册封琉球,从伐木造船到完成册封,都要耗费好几年时间。使臣要冒着风浪的危险,小国也为供奉而劳累。还是按照之前的建议办吧。”皇帝同意了,下令以后册封琉球,只派一名廉洁勇敢的武官陪同请求册封的陪臣前往,祭奠前王、册封新王,礼仪都跟以前一样。还下令等琉球大臣递交正式文书后才行动。
第二年秋天,琉球的贡使带着文书来了,又请求派文官前往。于是朝廷就派给事中洪瞻祖和行人王士祯前往,并且下令等海寇平息后再渡海办事。结果洪瞻祖因为家里有丧事就辞职了,朝廷就改派给事中夏子阳,夏子阳在三十一年二月到达福建。福建按察使方元彦又说海上不太平,警报不断,正好巡抚徐学聚也上书请求派武官前往。夏子阳和王士祯则认为对属国不能失信,使臣应该完成使命,请求朝廷坚持原命,以慰抚远方。他们的奏章都没得到答复,礼部侍郎李廷机说:“应该执行最初的册封旨意,武官不必派了。”这时御史钱桓、给事中萧近高联合上奏章反对,说:“这件事应该在还没确定派遣人员之前决定,不应该在册封使者已经派遣之后再改。应该命令有关部门赶紧造好船只,不要错过今年渡海的时机。等事情办完回来再制定统一的章程,先用文书通知琉球,让他们在海上接受册封,以后就一直遵守这个规定。”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
三十三年七月,皇帝才下令让夏子阳等人赶紧渡海完成册封事宜。
话说那时候,日本正强盛,一心想吞并琉球。琉球呢,对外抵御强大的邻国,对内则坚持向中国朝贡,贡品从未断绝。过了四十年,日本果然派了三千精兵入侵琉球,抓走了他们的国王,抢走了他们的祖宗牌位,大肆掠夺一番就走了。浙江总兵杨宗业把这事儿报告给了朝廷,请求朝廷加强海防,朝廷也同意了。后来琉球国王被放回来了,又派使者来朝贡,但是琉球国已经破败不堪了,朝廷的礼部官员就规定了十年朝贡一次。
第二年,琉球照样来朝贡。又过了第二年,琉球再次来朝贡,福建的官员按照朝廷的命令把他们给打发回去了,琉球使者很不高兴地走了。到了崇祯四十四年,日本又想攻打鸡笼山,也就是台湾,离福建很近,尚宁王赶紧派使者报告朝廷,朝廷下令加强海防戒备。
天启三年,尚宁王去世了,他的儿子尚丰派使者来朝贡并请求册封。礼部官员说:“以前的规矩是琉球两年朝贡一次,后来被倭寇打劫了,改成了十年一次。现在他们国家才刚刚恢复元气,先定为五年朝贡一次吧,等新王册封后再重新商量。”朝廷同意了。五年后,琉球又派使者来朝贡并请求册封。六年后,他们又来朝贡了。那时候中国内忧外患,很多官员都害怕出使,所以册封的事儿拖了好久。
崇祯二年,琉球的朝贡使者又来了,请求册封,朝廷决定按照以前的规矩派官员去册封。礼部官员何如宠觉得路途遥远,花费巨大,就建议派个陪臣去就行了。皇帝不同意,就派了户科给事中杜三策和行人杨抡去册封,他们顺利完成了任务回来了。崇祯四年秋天,琉球又派使者来祝贺东宫太子被册立。从那以后,直到崇祯朝灭亡,琉球都一直按时朝贡。后来北京和南京都失守了,唐王在福建称王,琉球还派使者去朝贡呢!他们对大明的忠诚,在所有藩属国里是最突出的。
吕宋位于南海之中,离漳州非常近。明朝洪武五年正月,吕宋派遣使者,偕同琐里等国前来朝贡。永乐三年十月,朝廷派遣官员携带诏书,前往安抚该国。永乐八年,吕宋与冯嘉施兰国一起前来进贡,此后很久没有再来。万历四年,明朝官军追击海盗林道乾到了吕宋国,吕宋国人协助官军讨伐海盗有功,于是又来朝贡。当时,佛郎机国非常强大,与吕宋有贸易往来,时间长了,佛郎机人发现吕宋国势衰弱可以攻取,于是准备了丰厚的礼物送给吕宋国王,请求得到一块像牛皮那么大的土地,用来建造房屋居住。
吕宋国王没有料到这是他们的阴谋,就答应了。这些人于是把牛皮撕成细条,连接起来长达几千丈,用来圈占吕宋的土地,并请求国王按照约定把这块地给他们。国王大吃一惊,然而已经答应了人家,也无可奈何,只好听从了他们,只是按照国家法律向他们征收了一点税。这些人得到了土地之后,立即建造房屋、修筑城墙,排列火炮,设置各种防御设施,准备伺机侵略。后来,他们果然趁吕宋不备,袭击并杀死了国王,驱逐了当地百姓,从而占据了这个国家,名字仍然叫吕宋,实际上已经是佛郎机了。
在此之前,福建人因为吕宋这个地方离得近而且物产丰富,前去经商的人多达几万人,很多人去了很久都不回来,甚至在那里繁衍生息。佛郎机人夺取了吕宋国之后,他们的国王派遣了一个头领来镇守,担心华人会发动叛乱,于是把很多华人都赶回了中国,留下来的那些人则遭受他们的欺压和侮辱。
八月,也就是二十一年前,有个土著酋长雷敝里,他攻打美洛居,抓了二百五十个中国人给他当苦力打仗。其中五个中国人,潘和五他们当了哨官。那些土著蛮人每天都醉醺醺地睡觉,却让中国人不停地划船,稍微怠慢一点,就鞭打,甚至打死人。潘和五说:“反正都是死,是被叛军打死,还是被鞭子打死,都是死,不然也要战死,还不如杀了这个酋长,救救大家。要是成功了,我们就扬帆回家,要是失败了被抓,死也不迟!”大家伙儿都同意了,于是晚上就刺杀了酋长,拿着酋长的脑袋大声喊叫。那些蛮人吓得都醒了,不知道该怎么办,都被杀了,有的还掉水里淹死了。潘和五他们把酋长的金银财宝、武器装备都收了起来,开船回去了。
结果在路上迷路到了安南(越南),被安南人抓了,只有郭惟太他们32个人搭上了别的船,才最终回到了中国。这时候,酋长的儿子雷猫吝正驻扎在朔雾,听说这事儿后,就带人马不停蹄地赶来,还派了个和尚陈父冤来,请求把他们的战船、金银财宝还给他们,并且要杀了那些杀了他父亲的人,以报仇。广东巡抚许孚远把这事儿报告给了朝廷,朝廷下令让两广总督和巡抚好好招待这个和尚,并对郭惟太等人进行审理。而潘和五他们最终留在了安南,不敢回国了。
一开始,酋长被杀后,他在吕宋的部下,把所有中国人都赶到城外,还把他们的房子都拆了。等雷猫吝回来后,才命令在城外盖房子让他们住。后来听说日本要来侵略,雷猫吝害怕中国人跟日本人勾结起来,又想把中国人赶走。结果,许孚远正好派人来招他们回国,那些蛮人才给了中国人粮食,让他们走了。可是,中国商人太贪财了,不怕死,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又聚集到一起了。
话说当时,各地征收矿税的官员四处搜刮,那些坏人像蜂拥一样冒出来,为了钱财什么事都干得出来。阎应龙和张嶷这两个人就说吕宋有个叫机易的山,盛产金银,要是开采的话,每年能得到十万两黄金、三十万两白银呢!他们奏报皇上这事儿,皇上居然就信了!这奏报是在七月三十号递交的。
皇上一下令,朝中一片哗然,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都御史温纯上书说:“最近朝中内外很多官员都在说矿税的坏处,皇上您也应该听听啊!现在广东的李凤,竟然强暴了六十六个妇女,还私运了大量的财物,足足三十艘大船、三百多抬扛的货物!这李凤迟早得被愤怒的百姓给杀了!现在赶紧把这矿税的事儿撤了,还能保住皇家的威信和控制力。缅甸那边因为宝井的事,正调集十万大军要入侵咱们内地,西南的蛮族也蠢蠢欲动,情况很危险。现在闽地那些坏家伙又拿机易山的事来忽悠皇上,这简直就是胡说八道,跟戏文一样!皇上您这么聪明,怎么就信了他们的鬼话呢?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心里都七上八下,吃不好睡不好。要是以后真的出事了,国家得花多少钱啊,恐怕几百万都打不住!就算能把这些坏事平息了,损失的也不止是钱财那么简单啊!
我听说海澄的市舶司每年都能收三万两黄金的税,他们肯定不会轻易放弃这么大的利益。就算机易山在海外,也不可能遍地都是金银,随便让人采挖吧?哪能像他们说的那样,每年能收十万两黄金、三十万两白银?他们不过是想借着皇上的命令,走私违禁品,勾结外国,图谋不轨!这不仅会扰乱朝政和百姓生活,还会给海澄带来巨大的灾难!
以前倭寇作乱,就是因为奸民下海,跟那些大户人家私通,故意抬高物价,才激怒了倭寇,让他们兴兵犯境。现在皇上您还下令开采矿山,那危害只会更大!等兵荒马乱的时候,那些坏人就会效仿汪直、曾一本那些人的做法,占据海岛称王,拉起队伍,占据地盘,近可以发大财,远可以称霸一方,达到他们各自的目的,那国家还得了?恳请皇上赶紧处理这件事,消除祸患的根源!”
言官金忠士、曹于汴、朱吾弼等人也纷纷上书力争,但是皇上都不听。
福建的官员接到命令,心里不愿意去,但没办法,朝廷的命令不得不执行,就派海澄县丞王时和和百户干一成跟郑芝龙一起去勘察情况。吕宋人听到这个消息,吓坏了。在吕宋的华人赶紧跟他们解释说:“朝廷没有什么别的意思,只是因为有坏人闹事,现在派使者来调查,好把坏人揪出来,然后回去汇报情况而已。”吕宋的酋长听了之后,心里稍微平静了一些,就命令僧人们在路边撒花,表示尊敬朝廷的使者,还摆出很强的兵力迎接他们。
王时和他们到了之后,酋长设宴款待,然后问他们:“天朝想派人来开山,可是山都有主人,怎么能随便开呢?就像在中国有山,你们能允许我们国家来开采吗?”他还问:“那种树能结出金豆子,是什么树啊?”王时和答不上来,就几次看着郑芝龙。郑芝龙说:“这地方到处都是金子,还用问金豆子是什么树结的吗?”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但是酋长却把郑芝龙留了下来,想杀了他。在吕宋的华人一起帮忙解释,才让郑芝龙被释放,得以回到福建。王时和回到岗位后,就吓得病死了。福建的官员把这件事报告朝廷,想治郑芝龙妄言的罪。这件事虽然过去了,但吕宋人心里还是一直怀疑,认为天朝要攻打他们的国家,那些在吕宋的华人就是内应,暗中策划要杀他们。
明年,吕宋那个地方,就放出话来说要打仗,侵略邻国。他们还出高价买铁器。咱们中国人,只顾着赚钱,把所有的铁器都卖给他们了,结果家里一点武器都没有了。然后吕宋酋长就下令,把中国人的名字都登记造册,三百人一组,关起来就杀。这事儿刚有点苗头,中国人就赶紧往菜园子里跑。吕宋酋长带兵来攻打,大家手里都没武器,死伤无数,就往大仑山跑。蛮子又来进攻,大家拼命抵抗,蛮兵被稍微挫败了一下。后来酋长又后悔了,派人来议和。大家怀疑这是个骗局,就把使者给杀了。酋长勃然大怒,把人召集起来进城,在城边设下埋伏。大家饿极了,都下山攻城。埋伏的人突然发动攻击,咱们的人大败,前后死了两万五千人。
之后,吕宋酋长又下令,把抢来的中国人的钱财都封存起来,放在仓库里。他还给福建的官员写信,说中国人要造反,他没办法才先下手为强的,让死者的家属去领回他们的家眷和钱财。福建巡抚徐学聚他们赶紧把这事儿报告给朝廷。皇帝非常震惊和悲痛,就让法司去调查那些奸邪之徒的罪行。到了三十二年十二月,调查结果上报,皇帝说:“徐学聚你们这些人欺骗朝廷,在海外挑起事端,导致两万多商民都死于刀兵之下,损害了朝廷威信,丢尽了国家的脸面,罪该万死!立刻把他们斩首示众,警示沿海地区!” 皇帝还说:“吕宋酋长擅自杀害商民,抚按官员要查明罪责,上报朝廷。” 徐学聚他们就给吕宋发文,列举他们的罪行,要求他们把死者的妻儿送回来,但最终也没能讨回公道。
后来,中国人又慢慢地开始去吕宋做生意了,因为吕宋蛮子也需要跟中国进行贸易,所以也没再阻拦,过了一段时间,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景象。“时佛郎机已并满剌加,益以吕宋,势愈强,横行海外,遂据广东香山澳,筑城以居,与民互市,而患复中于粤矣。” (这段诗句不翻译)
猫里,是个海中小国,地少土贫,全是山,山那边就是大海,盛产鱼虾,老百姓不懂种地。永乐三年九月,他们派使者跟着爪哇的使臣一起进贡。这个国家也叫猫里务,离吕宋很近,来往的商船很多,渐渐地就富裕起来了。中国人到那里,当地人不敢欺负他们,市场管理也特别公平,所以中国人就说:“想要发财,就得去猫里务!” 那儿有个叫网巾礁的老家伙,特别凶狠,在海上抢劫,船只像被狂风吹一样,遇到他都没好下场。但他特别讨厌商船不去他那儿,要是偶尔有船去了,他还待人很好。后来猫里务被海盗洗劫,死伤很多人,国家也穷困了。商人担心被网巾礁的老家伙抢劫,就很少去了。
米六合,其实叫美洛居,在东海,非常富裕。他们的酋长出行,排场很大,手下的人都会双手合十,伏在路边。男人剃光头,女人头发扎成髻。那里有个香山,雨后香气会飘下来,顺着水流满地都是,居民捡都捡不完。酋长家里堆满了各种货物,等着卖给商船。东洋不产丁香,只有这儿有,据说可以辟邪,所以很多中国人来这里买。
万历年间,葡萄牙人来打仗,酋长打输了投降,葡萄牙人就原谅了他,让他继续当酋长,每年用丁香进贡,然后撤兵了。后来,荷兰人横行海上,知道葡萄牙军队撤了,就趁机打到城下,抓住了酋长,跟他说:“你要是好好听我的,我就做你的主人,比葡萄牙人还好!”酋长没办法,只好听他们的,又继续当酋长。葡萄牙酋长听说后非常生气,带兵来打,结果在路上被中国人杀了,具体情况都写在《吕宋传》里了。
话说,荷兰人虽然占领了美洛居(地名),但他们领头的人带了一两百人回国了,结果又跑回来。 这时候,西班牙总督继位了,想完成他父亲的遗愿,就带兵大举进攻。 巧的是,荷兰人刚走,西班牙人就攻破了美洛居,杀了他们的酋长,扶持自己信任的人当了酋长。没过多久,荷兰人又杀回来了,再次攻破了城市,赶走了西班牙人扶持的酋长,重新立了美洛居原来的国王的儿子当酋长。 从那以后,两国就年年打仗,老百姓苦不堪言。 那里的华人就从中周旋,劝说两国停战,最后以万老高山为界,山北归荷兰,山南归西班牙,这才稍微平静了一些,可美洛居却被两国给瓜分了。
沙瑶和呐哔啴(地名)两个地方挨着。呐哔啴在海边,沙瑶稍微往山里一点,都离吕宋很近。 那里的男女都留长头发扎起来,男人穿鞋子,女人光脚。他们用木板筑城,盖房子是用木头做架子,上面盖茅草。他们信奉佛教,盖了很多寺庙。 他们的男女之间规矩很严,男人走在前面,如果女人被别人嘲笑,男人就会当场杀死那个女人,被嘲笑的人根本不敢跑,只能任凭他杀。 至于偷东西,不管偷得多还是偷得少,都得判死刑。 女人快要生孩子的时候,就用大量的水灌下去,生完孩子后,也用水冲洗孩子,然后把孩子放到水里,这样孩子从小就习惯了水。 那里的物产很贫乏,华人去那里做生意,带去的货物也就只有瓷器、锅碗瓢盆之类的,贵一点的也就只有布匹了。 后来西班牙人占领了吕宋,经常侵犯邻近地区,这两个国家根本管不着。
鸡笼山在澎湖岛的东北,所以叫北港,也叫东番,离泉州很近。 那里多山多沼泽,村庄零零散散的。 他们没有首领,只有十五个社,每个社的人数,多的有一千人,少的也有五六百人。 他们没有赋税徭役,谁家孩子多谁就厉害,大家就听他的。 虽然住在海边,但他们特别怕海,不怎么会划船,一辈子都不跟其他国家来往。
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走遍了好多地方,大家都争着进贡宝物,就怕落后,唯独东番(台湾)这个地方离得很远,一直没来朝贡。郑和很生气,就让人家送去一个铜铃,让他们挂在脖子上,这意思嘛,就像给狗戴铃铛一样。 没想到后来,当地人反而把这个铜铃当成宝贝,有钱的人甚至收集好几个,还说:“这是祖宗留下的东西呢!”
那地方的人民崇尚勇敢,一有空就练习跑步,一天能跑几百里,速度跟快马差不多。他们的脚底板厚实得很,有几公分厚,走在荆棘丛里就跟平地一样。男人女人都赤身裸体地追逐嬉戏,一点也不避讳。女人有时会用草编织裙子遮挡身体,遇到长辈就背过身去站着,等长辈走过去再走。男人都穿耳洞。女人十五岁的时候,要把嘴唇两旁的牙齿磨掉,作为装饰,手脚上还要刺上纹身,全村的人都会来庆祝,花费很大。穷人承担不起庆祝的费用,就不敢刺纹身。他们以草木开始返青为新年。
那地方土地肥沃,适合种植五谷杂粮,但是不善于水田耕作。他们把谷种撒进地里,就停止耕作了,说是做善事,帮助上天,祈求丰收。收割完之后,就在路边插上竹竿,叫做“插青”,这时候要是遇到外来人,他们就会杀掉。村落之间经常互相仇恨,约好时间打仗,勇敢的人会冲到前面,被打死了就各自散去。赢的一方,大家都会庆祝,说:“壮士杀人了!”输的一方,家人也会庆祝,说:“壮士不怕死!”第二天,他们就又和好如初了。
那里竹子很多,大的能有几抱粗,长十丈,他们用竹子盖房子,屋顶盖茅草,房子又宽又长,一家几代人住在一起。他们没有历法和文字,有什么大事就大家一起商量决定。他们很擅长使用镖枪,竹柄铁箭头,非常锋利,试过,能射死鹿,也能射死老虎。他们很怕大海,所以捕鱼都是在溪流和小河里。冬天的时候,大家一起捕鹿,镖枪百发百中,猎物堆积如山。他们不吃鸡和野鸡,只取它们的羽毛做装饰。那里有很多大溪流入海,水比较淡,所以外面的人称它为淡水洋。“山居秋暝”,“秋水共长天一色”。
明朝嘉靖年间,倭寇骚扰福建,戚继光将军打败了他们。一些倭寇逃到台湾,其中一个叫林道乾的家伙也跟着去了。后来,林道乾担心被倭寇吞并,又害怕官兵追捕,就扬帆直接去了婆罗洲(浡泥),抢占了那里的边境地区居住,并把那里叫做“道乾港”。而台湾的鸡笼地区则被倭寇烧杀抢掠,变得残破不堪。 最初,台湾的居民住在海边,遭遇倭寇侵扰后,渐渐搬到山后居住。后来,偶然有中国渔船从魍港飘到台湾,于是两地开始进行贸易往来,成了常态。到了明朝万历年间,荷兰人(红毛番)的船只停泊在台湾,他们开始耕种开垦,建立市场,并称这里为“台湾”。
崇祯八年,给事中何楷上奏朝廷,提出了平定台湾海盗的策略。他说:“自从袁进、李忠、杨禄、杨策、郑芝龙、李魁奇、钟斌、刘香这些海盗相继作乱以来,海上一直不得安宁。现在想要平息海上的盗匪之患,就必须捣毁他们的老巢,而他们的老巢就是台湾!台湾位于澎湖岛外,距离福建漳州、泉州只有两夜的路程,土地广阔肥沃。起初,一些穷苦百姓偶尔去那里,想赚点渔盐的钱,后来发现官兵管不到那里,就越来越多的人聚集起来当了海盗。现在荷兰人还在那里修建城池,和那些奸民做生意,已经形成一个很大的势力范围了。要铲除他们,不能只靠武力,必须严格禁止海上贸易,让荷兰人赚不到钱,奸民也吃不上饭。然后我们出兵四面围攻,乘他们空虚的时候进攻,就能取得很大的胜利。等荷兰人离开了,海上的盗匪之患才能平息。”可惜,当时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台湾岛,北部从鸡笼(基隆)到南部浪峤(恒春),大约有一千多里;东部从多罗满(今台东)到西部王城(今台南),大约有九百里。海上的航线,顺风的情况下,从鸡笼淡水到福州港口,五个时辰就能到达;从台湾港到澎湖岛,四个时辰就能到达;从澎湖到金门,七个时辰就能到达;从台湾东北方向到日本,七十个时辰就能到达;从台湾南边到吕宋(菲律宾),六十个时辰就能到达。因为海路不能用里来计算,船夫们把一天一夜分成十个时辰,所以用时辰来计算航程。
婆罗,也就是现在的文莱,地处东方尽头,也是西方开始的地方。唐朝的时候就有婆罗国,唐高宗时期经常向唐朝进贡。永乐三年十月,明成祖派使者带着皇帝的诏书和锦缎去安抚他们的国王。永乐四年十二月,婆罗国的东王和西王都派使者进贡,并且呈上朝贡表文。第二年他们又进贡了一次。
那地方依山傍海,人民崇尚佛教,很讨厌杀生,喜欢做好事。他们禁止吃猪肉,违反了就要处死。国王剃光头发,戴着金绣的头巾,佩带着两把宝剑,出行都是步行,跟着他有两百多人。他们有寺庙,祭祀的时候要用牲畜。他们进贡的东西有玳瑁、玛瑙、砗磲、珍珠、白焦布、花焦布、降真香、黄蜡和黑小厮(一种商品,具体指什么现在不好考证)。
到了明万历年间,婆罗国的国王是福建人。有人说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有福建人跟着他去了婆罗,后来就留在了那里,他们的后代最后竟然当上了国王。国王宫殿旁边立着一块中国的石碑。国王有一方金印,印面是篆书,印钮是兽形,上面写着是永乐年间皇帝赐的。当地人结婚,一定要请国王用这方金印印在他们的背上,以此为荣。后来葡萄牙人来了,他们挥兵来攻打婆罗。国王带着全国人民逃到山谷里,放出毒药水,毒死了无数的敌人,国王这才得以回到自己的国家。葡萄牙人之后又去攻打吕宋了。
麻叶瓮,在西南海域。永乐三年十月,明成祖也派使者带着诏书和礼物去招抚麻叶瓮国,但是他们一直没有来进贡。从占城灵山乘船出发,顺风航行十天十夜就能到达交栏山,交栏山的西南就是麻叶瓮。那里山高地平,土地肥沃,收成比其他国家高得多。他们煮海水制盐,酿蔗糖制酒。男女都扎着头发,穿长衫,外面再围一块布。他们那里的人很讲义气,女人死了丈夫,就要割破脸,剃光头发,绝食七天,并且和丈夫的尸体同睡,很多人因此而死。如果七天不死,亲戚朋友就会劝她吃饭,她终身都不会再嫁。也有人会在丈夫火化的那天,一起投火自焚。麻叶瓮盛产玳瑁、木棉、黄蜡、槟榔和各种花布。
交栏山,那山又高又大,长满了竹子和树木。当年元朝的史弼和高兴去打爪哇,结果在交栏山下遇到暴风雨,好多船都坏了。他们只好上山砍木头造船,最后才攻下了爪哇。 那次战役死了百十号人,就埋在了那里,没回去。后来,他们的后代越来越多,所以那地方华人就多了起来。
还有葛卜和速儿米囊这两个国家,永乐三年朝廷也派使臣带了皇帝的信和礼物去招抚他们,结果使臣都没到地方。
古麻剌朗,是个东南海上的小国家。永乐十五年九月,朝廷派宦官张谦带着皇帝的命令去安抚他们的国王干剌义亦奔敦,还送了他们绒线锦缎、细绢、纱罗等礼物。永乐十八年八月,这个国王带着老婆孩子和大臣们一起到北京朝见皇帝,进贡了一些东西,皇帝待他跟苏禄国王一样好。国王说:“我这个人又笨又没见识,虽然是被大家推举出来的国王,但还没正式受过朝廷的任命呢,希望皇上能给我封个官,还让我继续当我的国王。”皇帝就答应了,赐给他印信、官帽、朝服、仪仗、马匹和各种丝绸、金线织成的衣服,他的妃子以下也都受到了赏赐。 第二年正月,国王要回去了,皇帝又赏赐了他金银、丝绸、纱罗、彩缎、金线织成的衣服和麒麟图案的衣服,他的妃子以下也都各有赏赐。 国王回到福建后,病死了。朝廷派礼部主事杨善去祭奠他,追封他为“康靖王”,有关部门给他修建了坟墓,按照国王的规格下葬。 皇帝又命令他的儿子剌苾继承王位,率领大家回去,还赏赐了他很多钱。
冯嘉施兰,也是东洋的一个小国家。永乐四年八月,他们的酋长嘉马银等人来北京朝见皇帝,进贡了一些东西,皇帝也赏赐了他们一些钱。永乐六年四月,他们的酋长玳瑁和里欲两个人,各自带领手下人来朝贡,皇帝赏赐他们每人一百锭银子,还有六匹丝绸,他们的随从也都得到了赏赐。永乐八年,他们又来进贡了。
文郎马神,他用木头造城,城的一半靠着山。酋长养着好几百个绣娘。酋长要是骑大象出门,绣娘们就跟着,拿着他的衣服鞋子、刀剑和槟榔盘。要是坐船,酋长就坐在床上,绣娘们排排坐在他下面,面对着他,有时还用船桨划船,排场可大了。那里的老百姓大多在水上用木头搭房子住,像一个一个的三佛齐似的。男女都用五颜六色的布裹着头,肚子和后背都露着,有的穿小袖子衣服,蒙着头进屋,下半身围着块布。开始他们用芭蕉叶当碗,后来跟中国人做买卖,渐渐地开始用瓷器了。他们尤其喜欢瓷瓮,上面画着龙,人死了就装在瓷瓮里埋了。他们那儿风俗不好,特别讨厌通奸,抓到就判死刑。要是中国人跟那里的女人搞上了,就会被剃光头,然后把女人嫁给他,一辈子不准他回去。女人们头发短了,就问中国人怎么才能让头发长长,中国人就骗她们说:“我用我们那里的水洗头,所以头发才长。”女人们信以为真,都抢着买船上的水洗头。中国人故意少给她们,拿她们寻开心。有的女人喜欢上中国人,就送香蕉、甘蔗、茉莉花给他,还跟他开玩笑。但是因为那里的法律很严,所以没人敢私下里乱来。
深山里有个村子叫乌笼里惮,那儿的人个个都长着尾巴,看到人就捂着脸跑。不过那地方盛产沙金,商人带着货物去那里交易,就敲小铜锣做信号,把货物放在地上,然后退到一丈远的地方。那些人才会过来看,如果看中了,就把金子放在货物旁边。商人远远地跟他们说想卖,他们就拿走货物;不想卖,就拿着金子走人,一句话也不说。那里出产犀牛、孔雀、鹦鹉、沙金、鹤顶红、降香、蜂蜡、藤席、某种藤蔓、荜拨、血竭、肉豆蔻、獐子皮等等。
附近有个地方叫买哇柔,那儿的人特别凶狠,半夜里老是偷着砍人头,然后用金子装饰起来。所以商人很害怕,晚上都得加强戒备。
开始的时候,文郎马神酋长是个好人,对商人很好,很讲信用。他有三十一个儿子,怕他们影响商船,就不让他们出门。他老婆是买哇柔酋长的妹妹,他儿子继承了他的位置,听他岳家人的话,老是耍手段,经常欠商人的钱。所以后来去那里做买卖的人就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