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胜,老家是定远。一开始叫冯国胜,后来又叫冯宗异,最后才叫冯胜。他出生那天,屋里充满了黑气,好几天都没散。长大后,冯胜又勇猛又聪明,和他哥哥冯国用一样,都喜欢读书,精通兵法。元朝末年,兄弟俩就各自拉起队伍自保。
朱元璋打到妙山的时候,冯国用带着冯胜投靠了他,朱元璋对他们兄弟俩特别信任。有一次,朱元璋跟冯国用闲聊,问他治理天下的想法。冯国用说:“金陵地势险要,是帝王之都,应该先拿下它作为根据地。然后向四周出兵征讨,宣扬仁义,收买人心,千万别贪图财物美女,这样天下才能平定。”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让冯国用进了他的幕府。后来,冯国用跟着朱元璋打下滁州、和州,又参加了三叉河、板门寨、鸡笼山等战役,都立了大功。
渡江攻下太平后,朱元璋让冯国用掌管亲兵,把他当成心腹。后来,朱元璋抓住了陈野先,放了他,还让他去招降他的部下。冯国用分析说陈野先肯定会反叛,不如干脆别放他。果然,陈野先反叛了,还被手下的人杀了,他的侄子陈兆先又带着人马占据方山。蛮族首领海牙堵住了采石矶,冯国用和其它将领一起攻破了海牙的水寨,又抓住了陈兆先,三万多人全部投降。当时大家都很害怕,朱元璋就挑选了五百个勇敢的士兵组成亲军,日夜守卫在他的营帐里。他把以前的人几乎都撤掉了,只留下冯国用在身边侍候,这五百人才安心。朱元璋马上任命冯国用为将领,攻打集庆,大家争先恐后地冲锋陷阵。
冯国用又跟着朱元璋攻下了镇江、丹阳、宁国、泰兴、宜兴,还参加了金华、绍兴的战役,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亲军都指挥使。可惜,他在三十六岁的时候就战死了。朱元璋为此非常悲伤,痛哭不已。洪武三年,朱元璋追封他为郢国公,并在功臣庙里为他立了画像,排位第八。
冯国用死后,他的儿子冯诚年纪还小,冯胜之前已经立下很多功劳,官至元帅,于是朱元璋就让他继承了他哥哥的职位,继续掌管亲军。
陈友谅进攻龙湾,朱元璋亲自带兵迎战,在石灰山打了一场大胜仗,彻底击溃了陈友谅的军队。接着又追击到采石,收复了太平。 之后,他跟着朱元璋去打陈友谅,攻破了安庆的水寨,一路长驱直入打到江州,把陈友谅给赶跑了。 因为战功卓著,他被提升为亲军都护。后来他又参与了解除安丰之围,升迁为同知枢密院事。 再后来,他参加了鄱阳湖之战,攻下了武昌,夺取了庐州,又调兵攻取了江西各地。
他和其他的将领一起收复了淮东地区,攻克了海安坝,夺取了泰州。徐达围攻高邮,久攻不下,他就回师增援宜兴,并以胜利者的姿态督促军队作战。高邮的守将诈降,他派指挥康泰率领几百人先进入城内,结果敌人关上城门把他们全杀了。朱元璋大怒,下令杖责他十下,并且要他步行前往高邮。他既羞愧又愤怒,于是更加卖力地攻城。徐达也从宜兴赶来增援,增加了兵力,最终攻克了高邮,接着又夺取了淮安。安丰城破后,他还活捉了吴将吕珍。之后又攻下了湖州,攻克了平江,他的功劳仅次于常遇春,后来又升迁为右都督。
他跟随大将军徐达北上征讨,攻下了山东的许多州郡。洪武元年,他兼任太子右詹事。因为犯了一点小错,被降了一级,当上了都督同知。 他带兵溯河而上,攻取了汴梁和洛阳,攻下了陕州,然后直逼潼关。潼关守将夜间逃跑了,他顺利夺取了潼关,又攻下了华州。 回到汴梁后,他去拜见了在行在的皇帝。 皇帝任命他为征虏右副将军,让他留守汴梁。不久,他又跟随大将军征讨山西,从武陟出发攻取怀庆,翻越太行山,攻克了碗子城,夺取了泽州和潞州,在猗氏活捉了元朝的右丞贾成。 他又攻克了平阳和绛州,活捉了元朝的左丞田保保等人,俘获了五百多名将士。
皇帝很高兴,下令右副将军冯胜的职位在常遇春之下,偏将军汤和在冯胜之下,偏将军杨璟在汤和之下。第二年,他渡过黄河,向陕西进军,攻克了凤翔。然后渡过陇山,攻取了巩昌,进兵逼近临洮,迫使李思齐投降。 之后,他又跟随大将军围攻庆阳。扩廓帖木儿派兵攻打原州,他前去支援庆阳。他在驿马关击败了敌军,最终攻克了庆阳,活捉了张良臣。 至此,陕西地区全部平定。
九月,皇上把大将军叫回京城,命令蓝玉驻守庆阳,统领各路军队。蓝玉觉得关中陕西地区已经平定,就擅自率兵回朝了。皇上很生气,狠狠地批评了他。但是考虑到蓝玉功劳很大,就免了他的罪,只是赏赐的金银财宝,却不到大将军的一半。
第二年正月,蓝玉又以右副将军的身份,跟大将军一起从西安出发,攻打定西,打败了扩廓帖木儿,俘获了数万士兵和战马。他还分兵从徽州南下,渡过一百八十条河,攻占略阳,活捉了元朝平章政事蔡琳,接着又攻入沔州。他还派别的将领从连云栈攻取兴元,然后把军队开到吐蕃地区,西北边境的军事侦察行动都达到了极致。凯旋后,根据他的功劳,皇上封他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同参军国事,封他为宋国公,给他三千石的俸禄,并给予世袭的凭证。圣旨上说蓝玉兄弟情同手足,十多年来,他们铲除了朝廷的隐患,建立了国家的功勋,平定了中原,协助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对蓝玉的赞扬到了极点。五年后,因为蓝玉在各地立下了赫赫战功,皇上和他一起赐予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各一把彤弓。
扩廓帖木儿在和林(今蒙古乌兰巴托附近),多次骚扰边境。皇上很担心,就派出了三路大军出塞讨伐。皇上任命蓝玉为征西将军,率领副将陈德、傅友德等人从西路出发,攻打甘肃。到达兰州后,傅友德率领精锐骑兵先锋部队,两次打败元军,蓝玉又率军在扫林山打败了元军。到达甘肃后,元将上都驴主动投降。到达亦集乃路,守将卜颜帖木儿也投降了。到达别笃山时,岐王朵儿只班逃跑了,蓝玉追击俘获了他的平章长加奴等二十七人和十多万匹马、骆驼、牛羊。在这场战役中,大将军徐达的军队战果不佳,左副将军李文忠的军队战果也差不多,只有蓝玉斩获极多,全军凯旋而归。但是后来有人说蓝玉私藏了战利品中的骆驼和马匹,所以他的赏赐就没有发放。此后,蓝玉多次率兵到临清、北平操练,还出兵大同征讨元朝的残余势力,镇守陕西和河南。皇上还把他的女儿册封为周王妃。
过了一段时间,大将军达和左副将军文忠都去世了。这时候,元朝的太尉纳哈出带着几十万大军驻扎在金山,经常骚扰辽东边境。二十年后,皇帝任命蓝玉为征虏大将军,颖国公傅友德、永昌侯蓝玉为左右副将军,率领南雄侯赵庸等人,统率二十万步骑兵去征讨他。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景隆、申国公邓镇等等都跟着去了。皇帝还派以前俘虏的纳哈出部将乃剌吾,带着皇帝的诏书去劝降。
蓝玉出兵,过了松亭关,修建了大宁、宽河、会州、富峪四座城池。在大宁驻扎了两个多月,留下五万兵力守城,然后率领主力部队进攻金山。纳哈出看到乃剌吾,很惊讶地说:“你还活着!”乃剌吾就向他讲述了皇帝的恩德。纳哈出很高兴,就派他的左丞、探马赤等人送来马匹,同时探查蓝玉军队的虚实。蓝玉已经深入敌境,越过金山,到达女直苦屯,纳哈出的将领全国公观童投降了。大军很快就到了,纳哈出知道自己打不过,就通过乃剌吾请求投降。蓝玉派蓝玉轻骑兵去迎接他。蓝玉还和纳哈出喝酒,非常高兴,还脱下衣服给他穿。纳哈出不愿意投降,就偷偷地跟左右的人说话,想逃跑。蓝玉的女婿常茂当时也在场,立刻站起来砍了他的胳膊。都督耿忠把他带到蓝玉面前。
纳哈出的将士和家属十多万人驻扎在松花江边,听说纳哈出受伤了,都惊慌失措,溃散了。蓝玉派观童去劝降,于是他们也投降了,蓝玉获得了二十多万士兵,牛羊马驼和辎重连绵一百多里。军队回到亦迷河,又收拢了两万多残兵败将和五万辆车马。但是都督濮英殿后的时候,被敌人杀害了。军队凯旋,蓝玉向皇帝报告了战况,并且奏报了常茂激怒纳哈出的情况,把所有投降的二十万人全部带回了关内。皇帝非常高兴,派使者迎接蓝玉等人,同时把常茂抓了起来。
后来有人说蓝玉贪污了很多好马,还派宦官给纳哈出的妻子送酒,索要珍珠等宝物;纳哈出的王子去世两天,蓝玉就强娶了他的女儿,导致降兵离心;还损失了濮英的三千骑兵;常茂也揭发蓝玉的罪过。皇帝大怒,收回了蓝玉的大将军印,让他回凤阳老家,只保留朝请官的职位,其他的将士也没有得到赏赐。从此以后,蓝玉再也没有统领大军了。
我二十一岁那年,奉皇帝的命令,带兵去东昌,准备去曲靖征讨叛军。结果,部队半路哗变了,还好我镇压住了永宁,稳定了局势。过了几年,到二十五岁的时候,皇上又让我招募太原和平阳的老百姓当兵,组建军队,让他们一边当兵一边屯田。后来皇太孙登基当了皇帝,我被加封为太子太师,还跟颍国公傅友德一起在山西、河南训练军队,当时很多公侯都听我的指挥。
那时候皇上召集了八个功劳很大的大臣,排个名次,我排第三。可皇上年纪大了,疑心很重,虽然我的功劳最大,但总是因为一些小事惹他不高兴。蓝玉被杀的那个月,皇上把我召回了京城。两年后,皇上赐我死罪,我的儿子们一个也没能继承我的爵位。不过,我儿子蓝玉的儿子蓝诚在云南打仗立下了不少功劳,官做到右军左都督。
再说说纳哈出这个人,他是元朝木华黎的后代,当过太平路的万户。太祖皇帝攻下太平的时候抓住了他,因为他是名臣之后,所以对他很好,还资助他回北方老家。元朝灭亡后,纳哈出在金山集结军队,发展畜牧业,势力越来越大。皇上派人去劝降他,但他就是不听,还几次侵犯辽东,后来被叶旺打败了。我们带大军去攻打他,他才投降,被封为海西侯。后来他跟着傅友德去征讨云南,在路上死了。他的儿子察罕继承了爵位,改封为沈阳侯,后来因为跟蓝玉有牵连而被杀。
傅友德,他祖上是宿州人,后来搬到砀山去了。元朝末年,他跟着刘福通手下的李喜喜进了四川。李喜喜失败后,他又投奔了明玉珍,但明玉珍没重用他。于是他又跑到武昌,投奔了陈友谅,在那儿也没什么名气。
朱元璋攻打江州的时候,到了小孤山,友德率领的部队投降了。朱元璋跟友德聊了聊,觉得他很厉害,就让他当将军。后来跟着常遇春去支援安丰,顺便把庐州也给拿下了。 回来之后,又参加了鄱阳湖的战斗,他坐轻舟冲破了陈友谅的前锋部队。 战斗中受了好几处伤,但他越战越勇。 后来又和其他的将领一起在泾江口伏击陈友谅,结果陈友谅战死了。
接着,又跟着去攻打武昌。在武昌城东南高冠山下,可以看到城里汉军占据的地方,其他将领都犹豫不敢上前。 友德只带了几百人,一次冲锋就夺下了那个地方。 战斗中,他脸上和肋下都被流矢射穿了,但是一点也不灰心。武昌城攻下后,他被任命为雄武卫指挥使。 后来又跟着徐达攻打庐州,其他将领也分别攻下了夷陵、衡州和襄阳。
攻打安陆的时候,他身上中了九处伤,但还是打败并俘虏了敌将任亮。 之后,跟着大军去淮东作战,在马骡港打败了张士诚的援军,缴获了上千艘战船。 又在安丰大败元将竹贞。 后来他和陆聚一起守徐州,元将扩廓派李二来攻打,来到了陵子村。友德知道自己兵力不足,就坚守城池,不出战。
他发现敌人的部队分散出去抢掠,就带着两千人溯河而上,到达吕梁后登陆,袭击了敌人。他甚至还独自一人,骑着马,拿着长矛刺死了敌将韩乙。敌人被打败逃跑了。 友德估计敌人还会再来,就赶紧回城,打开城门在城外列阵,把兵器都放在地上,躺着休息等待敌人,约定听到鼓声就立即起来作战。 李二果然又来了,一打鼓,士兵们就奋勇杀敌,最终打败并俘虏了李二。 后来朱元璋把他召回,升他为江淮行省参知政事,还派人抬着仪仗,吹吹打打地送他回家。
明年,我跟着大将军去北方打仗,攻破了沂州,又拿下青州。元朝丞相也赶紧来增援,我们用轻骑兵把敌人诱进埋伏圈,狠狠地打了一仗,把他们打得落荒而逃。接着,我们又拿下了莱阳和东昌。
第二年,我们参与了攻打汴梁和洛阳的战役,平定了那些山上的寨子。渡过黄河,攻下了卫辉和彰德,到了临清之后,抓获了一个元朝将领当向导,顺利拿下了德州和沧州。攻克元大都后,我们侦察了古北口,守住了卢沟桥,又迅速占领了大同,然后回师攻下了保定和真定,最后驻守定州。之后,我们又参与了攻打山西的战役,攻克了太原。
扩廓帖木儿从保安州带兵来救援,一万多骑兵突然杀到。友德只带了五十个骑兵就冲了上去,把他们给击退了,趁夜又袭击了他们的营地。扩廓帖木儿仓促逃走,我们追到土门关,抓获了他们上万的士兵和战马。接着,又在石州打败了贺宗哲,在宣府打败了脱列伯,最后向西和主帅会合,一起包围了庆阳,还派出一支偏师驻扎在灵州,切断他们的援兵,最终攻克了庆阳。凯旋后,皇上赏赐了我很多白银、丝绸和锦缎。
洪武三年,我跟着大将军去攻打定西,大败扩廓帖木儿。之后,军队又转战四川,我担任先锋,带领部队翻越了一百八十多道险峻的山岭,夺取了略阳关,然后进入沔阳。我们又分兵从连云栈会合,一起攻打汉中,并成功攻克。因为后勤补给跟不上,我们撤军回到了西安。后来,蜀将吴友仁又来攻打汉中,我带了三千骑兵前去救援,攻打斗山寨,还命令士兵在山上点燃十个火把,蜀军被吓跑了。那年冬天,因为我的功劳,皇上封我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同知大都督府事,还封我为颍川侯,赐予我一千五百石的俸禄,并把爵位世袭。
明年,我就要升任征虏前将军了,到时候我和征西将军汤和会兵分两路去打蜀国。汤和将军带着廖永忠他们,率领水军去攻打瞿塘峡;我呢,就带着顾时他们,率领步兵和骑兵从秦州、陇州出发。太祖皇帝当时就跟我说:“蜀国人听说我们要从西边打过来,肯定把精兵强将都调到东边守瞿塘峡,北边堵住金牛道,来抵抗我们的军队。所以我们要出其不意,直接杀奔阶州、文州,先把他们的门户攻破了,他们的中心地带自然就会崩溃。打仗最重要的是要迅速,最怕的就是不够勇敢!”
我火速赶到陕西,集合军队,对外宣称要走金牛道,实际上却偷偷地带着部队往陈仓方向走,翻山越岭,日夜兼程。到了阶州,我打败了蜀将丁世珍,攻下了阶州城。蜀军把白龙江上的桥给拆了,我就让人赶紧修桥过河,然后又攻破了五里关,接着就拿下了文州。过了白水江,我们直奔绵州。当时汉江水涨,过不去河,我们就砍树造战船。为了让瞿塘峡的蜀军听到我们的胜利消息,我让人削木头做成上千块牌子,上面写着我们攻克阶州、文州、绵州的日期,然后把这些牌子扔进汉江,顺着水流往下漂。蜀国的守军看到这些牌子,一个个都吓破了胆。
一开始,四川人听说大军要西征,丞相戴寿他们就带兵把守瞿塘关。等到听说傅友德攻破了阶州、文州,又打下了江油,这才分兵去支援汉州,保护成都。结果还没到,傅友德已经在城下打败了守将向大亨。傅友德对将士们说:“援军路途遥远,听说大亨都被打败了,他们肯定已经胆怯了,没什么战斗力了。”于是迎击敌人,大获全胜。接着攻克了汉州,然后包围了成都。戴寿他们用大象作战。傅友德命令士兵用强弩和火器攻击大象,他自己身上中了流矢也不后退,将士们都殊死搏斗。大象受惊逃跑,践踏死了很多人。戴寿他们听说他们的主子明升已经投降了,就带着府库里的财物,捆绑双手去军营投降。成都城破了。傅友德又分兵去攻打那些还没投降的州县,攻克了保宁,抓住了吴友仁押送到京城,四川全境平定。
傅友德攻打汉州的时候,汤和尚的大军驻扎在大溪口。后来在江里捞到了一块木牌,这才继续进军。而戴寿他们把精兵调往西边救援汉州,只留下老弱士兵守卫瞿塘关,所以廖永忠他们才能乘胜追击,攻下重庆,降服了明升。于是太祖皇帝写了《平西蜀文》,大力称赞傅友德的功劳是第一,廖永忠次之。军队回师后,傅友德受到了皇帝的重赏。
五年后,副征西将军冯胜征讨沙漠,在西凉打败了失剌罕,到了永昌,又打败了太尉朵儿只巴,俘获了十多万头马牛羊。攻取了甘肃,射杀了平章不花,降服了太尉锁纳儿等人。到了瓜沙州,又缴获了金银印章以及两万多头牲畜才返回。当时出兵有三路,只有傅友德获得了全胜。因为主将冯胜犯了点小错误,所以他的赏赐没有发放。
第二年,傅友德再次出征雁门关,担任先锋,俘获了平章邓孛罗帖木儿。回师镇守北平后,他提出了五条有利的建议,都被采纳了。后来被召回京城,跟随太子在荆山进行军事演习,并且增加了每年一千石的俸禄。九年后,傅友德在延安活捉了伯颜帖木儿,降服了他的军队。皇帝准备征讨云南,命令傅友德巡视川、蜀、雅、播地区,修筑城郭,修缮关隘桥梁,凭借军队的威势,使金筑、普定等山寨都投降了。
话说十四年的时候,这位副大将军达大人出征塞外,去讨伐乃儿不花。他率兵渡过北黄河,袭击灰山,斩获的敌人可不少呢!同年秋天,他又被任命为征南将军,带着左副将军蓝玉、右副将军沐英,率领三十万步骑兵征讨云南。到了湖广,他先派都督胡海等将领率领五万兵马,从永宁出发,进攻乌撒;他自己则率领大军,从辰州、沅州方向进军贵州。攻克了普定、普安,那些苗蛮都投降了。接着进攻曲靖,在白石江发生了一场大战,活捉了元朝平章达里麻。然后,他继续进攻乌撒,沿着格孤山往南走,以便和从永宁方向过来的军队会合,还派了两位将军去攻打云南。元朝的梁王吓得跑路了,最后还死在了路上。在友德城和乌撒,很多蛮族来争斗,他奋勇作战,打败了他们,夺取了七星关,从而打通了去毕节的路。他又攻克了可渡河,东川、乌蒙、芒部等地的蛮族都投降了。可是,乌撒的蛮族又反叛了,他再次出兵讨伐,斩首三万多级,缴获牛马十余万匹,水西的各个部落都投降了。
十七年的时候,因为他的功劳,皇上封他为颍国公,赐给他三千石的俸禄,还给了他世袭的凭证。十九年,他又率兵平定了云南的蛮族叛乱。二十年,副大将军冯胜征讨纳哈出,在金山取得了胜利。二十一年,东川的蛮族又叛乱了,他又被任命为征南将军,率兵平定了叛乱。之后,他又调兵去讨伐越州叛乱的首领阿资,第二年在普安将其击败。二十三年,他跟随晋王、燕王一起征讨沙漠,再次擒获了乃儿不花,军队驻扎在开平,之后又征讨宁夏。第二年,他被任命为征虏将军,负责北平地区的边防。他又跟随燕王征讨哈者舍利,追击元朝的辽王。军队刚出发,就突然接到命令班师回朝。敌人没有防备,他就率领精兵深入黑岭,大败敌军后返回。之后他又再次出征,在山陕地区操练军队,负责屯田事务。皇上还加封他为太子太师,不久后让他回乡养老。
友德将军,他说话声音低沉,行动却很迅速,多次身处险境,冒着生命危险。从一个小小的偏将到威风凛凛的大将军,每一次战斗他都冲在士兵前面。即使受伤了,也仍然奋勇作战,所以他所到之处都能取得胜利,皇上多次下令嘉奖他的功劳。他的儿子忠娶了寿春公主,女儿嫁给了晋世子的儿子济熺。
二十五年的时候,朱元璋的朋友,那个德王,想要得到一千亩田地。朱元璋很不高兴,说:“你的俸禄赏赐已经不少了,还侵占百姓的利益干什么?你没听说过公仪休的故事吗?” 后来,德王被派去山西,跟宋国公一起驻扎在大同和东胜,设立了十六个卫所。那年冬天,他又两次在山西和河南操练军队。第二年,被召回京城。再过一年,就被赐死了。因为跟公主的关系,他的孙子彦名被封为金吾卫千户。弘治年间,德王的五世孙瑛,想按照六王例,继承爵位。这事儿交给了礼部官员讨论,最后没批准。嘉靖元年,云南巡抚都御史何孟春请求为德王建立祠堂祭祀,皇帝批准了,祠堂的名字叫“报功祠”。
廖永忠,是巢县人,楚国公廖永安的弟弟。他跟着廖永安在巢湖迎接朱元璋,当时年纪最小。朱元璋问他:“你也想富贵吗?”廖永忠回答说:“我只希望能侍奉明主,扫除寇乱,流芳百世,这就足够了。” 朱元璋很欣赏他。后来,廖永忠协助廖永安率领水军渡江,攻克了采石、太平,俘虏了陈野先,击败了蛮子海牙和陈兆先,平定了集庆,攻下了镇江、常州、池州,还平定了江阴的海寇,战功赫赫。
廖永安在吴地战败被俘,廖永忠继承了他哥哥的职位,担任枢密院佥院,统领他的军队。他攻破了赵普胜在江边营寨,收复了池州。陈友谅进攻龙江,廖永忠大喊着冲锋陷阵,其他军队跟在他后面,大败陈友谅。后来,他又参与了讨伐陈友谅的战争,到达安庆,攻破了陈友谅的水寨,最终攻下了安庆。在攻打江州的时候,江州城临江而建,防守非常坚固。廖永忠观察了城墙的高低,在船尾建造了一座桥,叫做“天桥”,利用船只借风倒行,把桥搭到城墙上,最终攻克了江州。之后,他被提升为中书省右丞。
从南昌出发,去支援安丰,然后在鄱阳湖打仗,进行了一场拼死决战。 那仗打得可激烈了,敌将张定边直接冲到太祖的船边,结果被常遇春一箭射跑了。 徐达的弟弟徐永忠乘着快船追上去,边追边射箭,张定边身上中了上百支箭,好多汉军士兵也死伤了。
第二天,徐永忠又和俞通海他们一起,用七艘船装满芦苇和荻草,借着风势放火,烧掉了敌人的几百艘战船。 接着,他又用六艘船深入敌阵搏斗,打完一圈又一圈地撤出来,敌人被他的神勇吓坏了,都觉得他像神仙一样。 后来,在泾江口又跟敌人遭遇,狠狠地打了一仗,最终朱元璋的对手陈友谅战死了。 之后,又去参加征讨陈理的战役,徐永忠把军队分成几队,守卫着城门的四个方向,还在江里把船连起来,建成长长的营寨,把陈理的军队堵在里面,不让进出,陈理最后投降了。
回京后,太祖朱元璋亲手写了一块漆牌,上面写着“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八个字,赏赐给徐永忠,让他挂在自家门上。 这之后,徐永忠又跟着徐达去攻打淮东,张士诚派水军来袭击海安,太祖就命令徐永忠带兵回水寨抵挡,徐达这才顺利攻下了淮东各郡。 后来,又跟着去打张士诚,攻下了德清,接着又攻克了平江,最后被封为中书平章政事。
话说,这位永忠将军啊,被任命为征南副将军,带兵走海路去跟汤和将军汇合,一起攻打方国珍,顺利拿下福州。洪武元年,他还兼任了詹事院同知。之后,他差不多平定了福建各郡,打到延平,抓住了陈友定。接着,他被升为征南将军,朱亮祖当副将,又从海路出发去攻打广东。永忠将军先派人给元朝左丞何真写信,给他讲清楚利害关系。何真一听,立马就上表投降了。到了东莞,何真带着官员出来迎接。到了广州,卢左丞也投降了。永忠将军还抓住了海盗邵宗愚,因为这家伙太残暴,直接把他杀了。广东老百姓可高兴坏了!然后,永忠将军就派人给九真、日南、朱崖、儋耳等三十多个城发信,这些地方都乖乖地送上印信,请求朝廷派官员管理。
接下来,永忠将军又去攻打广西,打到梧州,元朝的达鲁花赤拜住投降了,浔州、柳州等地也都投降了。永忠将军派朱亮祖和杨璟一起去收复那些还没投降的州郡。他自己则带兵攻克了南宁,象州也投降了。这样一来,两广地区就彻底平定了。永忠将军治理地方很有一套,百姓都感激他,还给他立了祠堂。第二年九月,他回到京城,皇上还派太子带着百官到龙江迎接他,真是风光无限!进宫面圣后,皇上又派太子送他回家。没过多久,他又被派去平定泉州和漳州。洪武三年,他跟着大将军徐达去北方打仗,攻克了察罕脑儿。凯旋回朝后,被封为德庆侯,年俸一千五百石,而且是世袭的。
明年,我跟着汤和将军当副将,坐船去打蜀国。汤和将军驻扎在大溪口,我呢,先出发了。到了旧夔府,打败了守将邹兴他们。 然后到了瞿塘关,那地方山高水急,蜀军用铁链锁住桥,横在关口,船根本过不去。我就偷偷派几百人,带着干粮水壶,抬着小船翻山越岭,绕到关口的上游去了。蜀地的山多树多,我让士兵都穿青色的蓑衣,一个接一个地沿着山崖走。
过了关,我就带着精兵强将从墨叶渡出发,半夜五更的时候,分成两路大军,分别攻击蜀军的水寨和陆寨。我们的水军船头都包了铁,前面还装了火器。天亮了,蜀军才发现我们,拼了命地来抵抗。可我已经攻破了他们的陆寨,这时候,那些翻山越岭运船过来的兄弟们也到了,内外夹击,一下子就把他们打败了,邹兴也被杀了。接着,我们烧了三座桥,砍断了横在江上的铁索,抓了他们的同佥蒋达等八十多人。飞天张、铁头张他们都逃跑了,我们就顺利进了夔府。第二天,汤和将军才到,我们就分头行动,约定在重庆会合。我带兵直捣重庆,到了铜锣峡。蜀王明升想投降,但我因为汤和将军还没到,就没接受。等汤和将军到了,才正式受降,然后我奉旨安抚百姓。我还下令禁止抢掠,结果还是有人抢了老百姓七个茄子,我当场把那家伙给杀了!我还派人去安慰戴寿、向大享他们家,让他们家人拿着我的信去成都劝降。戴寿他们之前已经被傅友德将军打败了,收到我的信后,就投降了。 这样,蜀地就彻底平定了。
皇上还专门写了篇《平蜀文》来表彰我们的功劳,里面还写了“傅一廖二”的话,重重地赏赐我们。第二年,我又去北方打仗,到了和林。六年后,我又带兵出海打倭寇,后来就回京了。
一开始,韩林儿在滁州,朱元璋派廖永忠把他接回应天府。结果在瓜步江,韩林儿的船翻了,他淹死了。朱元璋就把责任怪罪到廖永忠头上。后来大封功臣的时候,朱元璋跟将领们说:“廖永忠在鄱阳湖之战时,奋不顾身抵抗敌人,真是个了不起的汉子!可是他让那些他认识的读书人去探听我的意思,想讨个爵位,所以我就只封他侯爵,没给他更高的爵位。” 等杨宪当了丞相,廖永忠就跟杨宪成了同事。杨宪被杀后,廖永忠因为功劳大才没被牵连。过了八年,三月的时候,廖永忠因为私自使用龙凤等违法器物,被赐死了,那年他五十三岁。
廖永忠的儿子廖子权,在朱元璋称帝十三年后继承了侯爵位。他跟着傅友德去征讨云南,先后守卫毕节和泸州,后来被召回京城。在洪武十七年去世了。他的儿子廖镛没继承爵位,只做了散骑舍人,后来官做到都督。建文年间,他参与讨论军事,在皇宫里当侍卫。他和弟弟廖铭都曾经是方孝孺的学生。方孝孺死后,廖镛和廖铭收敛了他的遗体,把他葬在城外的宝门外山上。事情刚办完,他们兄弟俩也被抓起来了,判了死刑。廖永忠的弟弟廖钺和堂兄廖升,当时都在边疆戍守。
最开始,廖永忠他们投降朱元璋的时候,赵庸兄弟也一起投降了。后来赵庸兄弟也没能被封为公爵,这情况跟廖永忠差不多。
老庸,是庐州人,他和哥哥仲中一起拉起队伍,在巢湖建起水寨,后来归顺了朱元璋。他哥哥仲中因为屡立战功,当上了行枢密院佥事,镇守安庆。后来陈友谅攻陷安庆,仲中丢下城池逃回了龙江,按律当斩。常遇春为他求情,但朱元璋不同意,说:“法令不执行,怎么惩戒后人呢?”于是就杀了仲中,把他的官职给了老庸。
老庸重新夺回了安庆,又四处征讨江西各地,升官为参知政事。在康郎山之战中,他跟俞通海、廖永忠等人率领六艘船只深入敌阵,大败敌人。攻克武昌、庐州,支援安丰,都立下了大功。大军攻打淮东时,老庸和华高率领水师攻克了海安、泰州,最后攻下平江。吴地平定后,他被提升为中书左丞。后来又跟随大将军去攻打山东。
洪武元年,朱元璋让他兼任太子副詹事。河南平定后,朱元璋让他留守河南。他又分兵渡过黄河,攻取河北各州县,攻克河间后镇守在那里。不久又调任保定,并收复了尚未收复的山寨。他还跟随大军攻克了太原、关中和陕西。后来又跟随常遇春北追元朝皇帝。常遇春战死后,朱元璋任命老庸为副将军,和李文忠一起攻打庆阳。
行军到太原时,元军猛攻大同,李文忠和老庸商量后,决定迅速支援大同,又在马邑再次击败元军,俘虏了他们的将领脱列伯。论功行赏,老庸的赏赐仅次于大将军。三年后,他又跟随李文忠北伐,越过野狐岭,攻克应昌。班师回朝后,论功他排名第一,但因为他在应昌私自收纳奴婢,所以没有被封为公爵,只被封为南雄侯,食禄一千五百石,并获得世袭爵位的凭证。后来,他又参与了伐蜀的战争,中途返回。
十四年,福建广东一带盗贼四起,皇上派庸(指蓝玉)去平叛。
过了好几年,庸把那些盗贼,还有阳山、归善那些叛乱的蛮族都给平定了,杀了他们的头目,把剩下的喽啰都遣散了,老百姓又能安心过日子了。庸上奏朝廷,说招募了一万户人家当水军。他还平定了广东一个叫“铲平王”的盗贼,抓获贼寇一万七千八百多人,砍了八千八百多颗人头,降服了一万三千多户人家。回来后,皇上赏赐了他很多彩绸、美酒和好马。
那年冬天,他又去山西处理军务,巡视北方边防。二十年,他作为左参将跟着傅友德去讨伐纳哈出。二十三年,他又作为左副将军跟着燕王从古北口出兵,打败了乃儿不花。结果回来后,因为被牵扯进胡惟庸的案子,被判处死刑,爵位也被取消了。
杨璟,合肥人,本来是个读书人。他跟着朱元璋当兵,一开始是管一万人的军户,后来升了总管。攻下常州后,又升了亲军副都指挥使。攻下婺州后,又升了枢密院判官。再次跟着皇上打仗,因为立功被提拔为湖广行省参政,后来又调到江陵镇守。
他带兵去进攻湖南的蛮寇,部队驻扎在三江口。因为平叛有功,他又升为行省平章政事。他率领左丞周德兴、参政张彬以及武昌各卫的军队,去攻打广西。
洪武元年春天,蓝玉率军进攻永州。永州守将邓祖胜迎战,结果战败了,只好收兵固守城池。蓝玉率军包围了永州。这时,元军前来救援,在永州东乡驻扎下来,依托湘水摆开了七个营,声势浩大。蓝玉打败了元军援兵,俘虏了一千多人。永州守将平章阿思兰和周文贵又再次带兵来救,蓝玉立即派德兴前去,又把他们打败了。蓝玉接着派千户王廷去攻打宝庆,又派德兴和张彬去攻打全州,一路攻克了道州、蓝山、桂阳、武冈等州县。可是永州城久攻不下,蓝玉就命令将领们在城门附近分别设营,筑起工事围困永州,并在湘江上架设浮桥,加紧攻城。邓祖胜力战至死,最终服毒自尽了。百户夏升表示愿意投降。蓝玉的军队攻破城墙进入永州,参政张子贤在城内巷战,但最终战败被俘,永州城最终被攻克。
与此同时,征南将军廖永忠和参政朱亮祖也从广东出发,攻占了梧州,并平定了浔州、贵州、郁林州。朱亮祖率兵前来与蓝玉会合。他们一起攻打靖江,但久攻不下。蓝玉对众将说:“靖江之所以能坚守,是因为他们依靠西濠水。只要我们决开他们的堤岸,就能攻破它!”于是,蓝玉派指挥丘广去攻打叚口关,杀死了守堤的士兵,彻底决开了濠水,并在城外筑起了五道土堤,一直延伸到城墙下。靖江城里的人仍然顽强抵抗。蓝玉率军猛攻了两个月,最终攻克了靖江,俘虏了平章也儿吉尼。在此之前,张彬攻打南关时,遭到守城军的辱骂,气愤之下想要屠杀城里的百姓。蓝玉刚进城,就立即下令禁止屠城,城里的百姓这才安宁下来。
接着,蓝玉又率军攻打郴州,降服了当地土官黄英岑、伯颜等人,而廖永忠也平定了南宁、象州。至此,广西全境被平定。蓝玉班师回朝后,又和偏将军汤和一起跟随徐达去攻打山西,到达泽州后,与元平章韩紥儿在韩店交战,结果战败了。回师途中,蓝玉又平定了唐州的叛乱士兵,最后留守南阳。不久,蓝玉奉诏出使夏国。当时夏国国王升年纪还小,他的母亲彭氏和一些大臣把持朝政。蓝玉到达夏国后,多次劝说夏主升,晓之以利害,劝他入朝觐见。夏主升召集大臣们商议,但那些大臣们都专权跋扈,不愿意让夏主升回中原,都反对这个建议,夏主升自己也拿不定主意。蓝玉回国后,又再次写信劝说夏主升,但最终也没能成功。两年后,夏国灭亡了。蓝玉被提升为湖广行省平章。
慈利那边的土司覃垕,联合了好些个洞蛮造反,皇上派兵去打,结果接连打败仗。覃垕装投降,蓝玉就派兵回去报信,结果被抓了。朱元璋就派人去责备蓝玉。蓝玉这回亲自督战,士兵们拼死猛攻,反贼才逃跑了。
三年的时候,皇上大封功臣,封蓝玉为营阳侯,每年俸禄一千五百石,还给了世袭的凭证。四年的时候,蓝玉跟着汤和去打夏朝,在瞿塘打仗,没打赢。第二年,蓝玉当了副将军,跟着邓愈平定了辰州、沅州的蛮寇。后来又跟着大将军徐达去北平镇守,在辽东操练军队。十五年八月,蓝玉死了,皇上追封他为芮国公,谥号武信。他儿子蓝通继承了爵位。二十年的时候,蓝通带着降兵去云南戍守,结果好多人都逃跑了,蓝通自己也降了普定指挥使。二十三年,皇上下了道圣旨,说蓝玉是胡惟庸的同党,说因为瞿塘那场败仗被责备,心怀异心。
胡美,是沔阳人,一开始叫廷瑞,因为避开朱元璋的名字,就改名叫胡美了。他一开始在陈友谅手下做事,当上了江西行省丞相,负责守卫龙兴府。朱元璋攻下江州后,派人去招降胡美。
胡美就派郑仁杰去九江请求投降,并且请求朱元璋不要解散他的军队。朱元璋一开始觉得很难办,这时刘基一脚踢翻了他坐着的胡床。朱元璋这才明白过来,就写信回复胡美说:“郑仁杰来了,说明你真心实意想归顺,这体现了你的明智;你担心我会解散你的军队,这是你多虑了。我起兵十年,招揽了不少奇才英士,他们来自各地。那些能够洞察天时,预料事机,不用交战就主动投降的人,我一直都以赤诚之心对待他们,根据他们的才能委以重任,兵力少的就增加兵力,官位低的提高官位,钱财缺乏的就给予丰厚的赏赐,我怎么会解散你们的军队,让你们自己感到危险和疑虑,辜负你们归顺的心意呢?
再说,看看陈友谅手下的将领,比如赵普胜,骁勇善战,却因为被怀疑而被杀。陈友谅这样猜忌,最终能有什么成就呢?就说最近建康龙湾之战,我俘虏了长张、梁铉、彭指挥等人,我都继续重用他们,和我的将领们一样,恩惠均等,义气相投。长张攻破了安庆水寨,梁铉等人攻下了江南,我都给了他们丰厚的赏赐。这几个人,本来以为自己活不成了,我还这样对待他们,更何况像你这样不费一兵一卒,就带着全城投降的呢?成败的关键,就在一瞬间,你应该早做打算。”
胡美收到信后,就派康泰去九江投降。朱元璋于是前往龙兴,到达樵舍。胡美献上了陈友谅给他的丞相印以及军民粮储的清单,在新城门迎接朱元璋。朱元璋慰劳了他,让他继续担任原来的官职。
话说,老天爷赏了梅殷好运气,结果康泰和祝宗这两个家伙不愿意跟着他干。梅殷就偷偷地跟朱元璋说了这事儿。朱元璋一听,立马派梅殷带兵,跟着徐达去打武昌。结果康泰和祝宗真反了,还攻下了南昌。徐达他们带兵回去,把叛乱给平定了。祝宗跑了,最后死在了路上,康泰被抓回南京。朱元璋看梅殷是他外甥,就给放了,没杀他。
后来梅殷跟着去打武昌,又跟徐达他们一起,带兵水陆并进,拿下淮东地区,接着去打张士诚,攻下了湖州,围住了苏州,还派兵拿下了无锡,莫天祐也投降了。打完仗回来,梅殷升官了,当上了荣禄大夫。
那年冬天,朱元璋任命梅殷为征南将军,带兵从江西打福建。朱元璋还特意嘱咐他:“你当初带着陈友谅的丞相投降我,在我手下干了好几年,忠心耿耿,没有一点错处,所以我才让你带兵打福建。左丞何文辉是你的副手,参政戴德听你指挥,这两个人都是我身边的人,但你办事可不能因为他们而坏了军纪。我听说你以前打过福建,应该很了解那里的地形,这次带兵攻城略地,一定要根据情况灵活调整策略,别错过时机。”梅殷领命,过了杉关,拿下光泽,邵武守将李宗茂投降了。接着打下建阳,守将曹复畴也投降了。然后包围了建宁,守将同佥达里麻和参政陈子琦想死守城池,拖垮我们的军队。梅殷几次挑战,他们都不出战,梅殷就猛攻,最后他们也投降了。梅殷进城后,秋毫无犯,把陈子琦他们押解到京城,还抓了九千七百多将士,缴获的粮草、马匹也很多。正好这时候,汤和他们也拿下了福州、延平、兴化,梅殷就派投降的将领去劝降汀州、泉州等地。福建全境平定后,梅殷留守在那里。没多久就被召回,跟着朱元璋去了汴梁。
朱元璋当皇帝以后,就让胡美当了中书平章和詹事院同知。洪武三年,皇帝派他去河南招降扩廓的旧部下。那年冬天,论功行赏,胡美被封为豫章侯,每年能领一千五百石粮食,还给了世袭的凭证,皇帝在封赏的诏书里,把他比作窦融归顺汉朝。洪武十三年,他又被改封为临川侯,负责在长沙管理建潭漂府的事务。
后来朱元璋把功臣的名字都列出来,说在两大敌军之间,能观望而不投降,最后归顺朝廷的只有七个人。这七个人就是韩政、曹良臣、杨璟、陆聚、梅思祖、黄彬和胡美,他们都被封了侯。胡美和杨璟立下了很大的功劳,皇帝对他们特别好。
可是,在洪武十七年,胡美因为犯法而被处死。到了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倒台了,皇帝亲手写诏书,列举李善长党羽的罪行,说胡美是因为他的大女儿当了贵妃,然后和女婿一起在宫里胡作非为,事情败露后,女婿被处死,胡美被赐死。
有人评论说:冯胜和傅友德,都是百战百胜的猛将啊!你看当时功臣的排名和朱元璋对他们的褒奖,难道比汤和、邓愈差吗?廖永忠智勇双全,功劳仅次于宋国公和颍国公,可是他们都没能善终,死后爵位还被取消了,真是让人惋惜啊!江夏侯周德兴犯了罪,朱元璋虽然饶恕了他,但也告诫其他的公侯们,说你们很多人粗暴无礼,自己招致灭亡。他还说廖永忠多次犯法,多次被饶恕,就是不悔改。那么,洪武朝那些没能保全自身功臣,或许也都是咎由自取吧?杨璟和胡美虽然功劳不如其他人,但他们曾经分别统领军队,都立下了显著的战功,所以排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