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兴,他祖上是曹州人。他爹郭公,年轻的时候靠算命在定远混,说人祸福特别准。当地有个有钱人家有个瞎眼的女儿没地方去,郭公就娶了她,家境越来越好。生了三个儿子,子兴是老二。子兴刚出生,郭公就卜卦说吉利。子兴长大后,为人仗义,喜欢交朋友。赶上元朝政局混乱的时候,子兴散尽家财,杀牛喝酒,跟一帮壮士们结交。到了至正十二年春天,他拉起几千个年轻人,攻占了濠州。朱元璋那时候就跟着他去了。守门的人怀疑朱元璋是探子,把他抓起来告诉郭子兴。郭子兴觉得朱元璋长得不一般,就把他放了,跟他聊了聊,收他当了部下。让他当了个小队长,几次打仗都立了功。郭子兴很高兴,他另一个老婆小张夫人也指着朱元璋说:“这是个不同寻常的人啊!”于是把郭子兴收养的义女马公女嫁给了朱元璋,这就是后来的孝慈高皇后。
一开始,跟郭子兴一起起事的人有孙德崖等等四个人,加上郭子兴一共五个,个个都自称元帅,谁也不服谁。那四个人粗鲁又鲁莽,成天抢掠,郭子兴看不上他们。那四个人心里不爽,就合伙想整垮郭子兴。郭子兴因此经常待在家里,不怎么管事了。朱元璋趁机劝他说:“他们越来越团结,咱们却越来越疏远,时间长了肯定会被他们控制。”郭子兴没听他的。
元军攻破了徐州,徐州的统帅彭大、赵均用带着剩下的兵马逃到了濠州。德崖他们觉得彭大这伙人里,就彭大名气最大,所以大家一起推举他当老大,让他管着他们。彭大这个人挺有头脑,和他的儿子彭子兴关系很好,但和赵均用关系就一般了。 然后德崖他们就到赵均用那儿去告彭子兴的状,说:“彭子兴只认彭大将军,根本不把你放在眼里!”赵均用一听就火了,趁机抓了彭子兴,把他关在德崖家里。朱元璋从其他地方回来,吓了一大跳,赶紧带着彭子兴的两个儿子去找彭大。彭大拍着胸脯说:“我在呢,谁敢欺负我儿子!” 他和朱元璋一起跑到德崖家,砸开锁把彭子兴救出来,带回了家。
元军围攻濠州,彭大、赵均用放下之前的恩怨,一起守城,足足守了五个多月。 围城解了之后,彭大、赵均用都自称大王,而彭子兴和德崖他们还是当元帅。没过多久,彭大死了,彭子兴接管了他的军队。赵均用变得更加狠毒,带着彭子兴去攻打盱眙、泗州,还想要害死他。朱元璋已经攻下了滁州,就派人去劝赵均用:“大王落难的时候,郭公(指彭大)打开城门接纳了你,对你的恩情很深啊。你不仅没报答他,反而听信小人的话想要害他,自己削弱力量,失去了豪杰之心,我觉得大王这样做很不应该。再说,彭子兴手下还有那么多兵,杀了他,你不会后悔吗?” 赵均用听说朱元璋的军队很强大,心里害怕,朱元璋又派人给他手下的人送礼,彭子兴因此才免于一死,带着他的一万多士兵投奔了在滁州的朱元璋。
子兴这个人啊,又凶又猛,特别能打架,但是脾气暴躁,一点儿也容不得别人。要是遇上紧急情况,他总是直接参与太祖的军事谋划,就像太祖的左右手一样亲近。可是一旦事情解决了,他又很容易听信谗言,疏远太祖。太祖身边那些负责处理事务的人都被他一个一个地调走了,渐渐地,他开始夺取太祖的兵权。太祖对子兴也越来越小心谨慎。将士们有什么东西要献给太祖,孝慈皇后都会转送给子兴的妻子。
子兴到了滁州,想在那里称王。太祖说:“滁州四面环山,水路交通不便,商旅往来都很困难,可不是个能轻易安定下来的地方啊。”子兴这才作罢。后来攻下和州,子兴让太祖统领各路将领守卫那里。德崖那边闹饥荒,就到和州境内的地区找吃的,请求驻扎在城里,太祖同意了。结果有人在子兴面前说德崖的坏话。子兴半夜跑到和州,太祖前去拜见他,子兴非常生气,一句话也不跟太祖说。太祖说:“德崖曾经给您制造过麻烦,您应该有所防备啊。”子兴沉默不语。德崖听说子兴来了,想赶紧撤兵。前锋部队已经出发了,德崖还在后面查看后军的情况,结果他的军队和子兴的军队打了起来,死了很多人。子兴抓住了德崖,太祖也被德崖的军队抓住了。子兴听到这个消息,吓了一大跳,立刻派徐达去替换太祖,并且放了德崖。德崖的军队释放了太祖,徐达也安全回来了。子兴对德崖非常痛恨,本来想杀了他,但是因为太祖的关系,才勉强放了他,心里很不痛快。没过多久,子兴就生病死了,葬在了滁州。
子兴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早年战死,剩下的两个儿子是天叙和天爵。子兴死后,韩林儿下令任命天叙为都元帅,张天祐和太祖担任副帅。这个张天祐是子兴妻子的弟弟。太祖渡江后,天叙和张天祐带兵攻打集庆,陈野先叛变,结果他们都被杀了。韩林儿又任命天爵为中书右丞。后来太祖当上了平章政事。天爵因为失职而怨恨太祖,过了很久,他密谋不利于太祖,最终被杀,子兴的后代也就此断绝了。子兴还有一个女儿,嫁给了小张,后来她侍奉太祖,成为惠妃,生下了蜀王、谷王、代王三个儿子。
洪武三年,皇帝追封子兴为滁阳王,还下令有关部门给他修建庙宇,用最好的祭品祭祀,并且让他的邻居宥氏家族世世代代守护王墓。十六年的时候,太祖皇帝亲自写了子兴的生平事迹,让太常丞张来写碑文刻在碑上。滁州有个叫郭老舍的人,宣德年间,他自称是滁阳王的亲戚,还去京城朝拜过。
到了弘治年间,有个叫郭琥的人说自己是郭老舍的第四代孙子,也是滁阳王第四个儿子的后代,要求戴上官帽,参与祭祀活动。结果,这事儿被宥氏家族给告发了。礼部官员说:“滁阳王的祭祀典礼,是太祖皇帝亲自定的,碑文上明明写着‘无后’,郭老舍根本就不是滁阳王的儿子。” 所以,就取消了他的祭祀资格。
韩林儿是栾城人,有人说他是李氏的后代。他祖上因为参与白莲教烧香迷惑百姓,被贬到永年。元朝末年,林儿的父亲山童到处散布妖言,说“天下要大乱了,弥勒佛要下凡了”。河南、江淮一带很多愚昧的百姓都相信了。颍州人刘福通和他的同伙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等人又添油加醋地说:“山童是宋徽宗的八世孙,将来要当皇帝统治中国!” 于是他们杀了白马黑牛,向天地发誓,计划起兵造反,还用红巾作为标志。至正十一年五月,他们的计划泄露了,刘福通等人赶紧跑到颍州起兵反叛,而山童却被官兵抓住了,杀掉了。韩林儿和他的母亲杨氏逃到了武安山里躲藏。刘福通占据了朱皋,攻破了罗山、上蔡、真阳、确山,又进攻了叶县、舞阳,攻陷了汝宁、光州、息州,兵力发展到十多万人,元朝军队根本抵挡不住。 那时候,徐寿辉等人在蕲州、黄州起兵,布王三、孟海马等人在湘州、汉州起兵,芝麻李在丰县、沛县起兵,而郭子兴也在濠州响应他们。当时的人都管他们叫“红军”,也叫“香军”。
十五年二月,韩林儿被徐寿辉找到,在砀山夹河地区。然后把他接到亳州,徐寿辉就僭越称帝,自称小明王,建立国家叫宋,年号龙凤。他拆了鹿邑的太清宫的建筑材料,在亳州修建宫殿。 把杨氏立为皇太后,任命左丞相为俞天祐,右丞相为邹普胜,徐寿辉和文素当平章政事,他弟弟刘六负责枢密院的事务。 这刘六就是徐寿辉的弟弟。俞天祐因为受宠而专权。徐寿辉很嫉妒他,暗中派兵把俞天祐杀了,自己当了丞相,还加封太保,权力都掌握在他手里。
没过多久,元朝军队在太康大败徐寿辉,包围了亳州。徐寿辉带着韩林儿逃到了安丰。 没过多久,元军兵力又增强了,徐寿辉就派他的手下分头去各地抢地盘。
十七年,李武、崔德攻占了商州,接着攻破了武关,想夺取关中地区;与此同时,毛贵攻占了胶州、莱州、益都、滨州,山东很多州县都落入他们手里。 这一年六月,徐寿辉率领大军攻打汴梁,还分兵三路:关先生、破头潘、冯长舅、沙刘二、王士诚进攻晋地和冀地;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进攻关中;毛贵从山东北部进攻。 声势非常强大。 田丰,原本是元朝驻守黄河的义兵万户,叛变投靠了徐寿辉,攻占了济宁,后来又战败逃跑了。 那年秋天,徐寿辉的军队攻陷了大名府,接着从曹州、濮州攻陷了卫辉。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攻陷了兴元府,又进军凤翔府,多次被察罕帖木儿、李思齐打败,逃到了四川。
十八年,田丰啊,他又丢了东平、济宁、东昌、益都、广平、顺德好几个地方。毛贵也几次打败了元朝军队,占领了清州、沧州,还控制了长芦镇,后来又攻下了济南;他还带兵往北打,在南皮杀了宣慰使董搏霄,占领了蓟州,进攻漷州,一路打到柳林,都快打到元朝的大都了!元顺帝赶紧从各地调兵进京保卫,还想过要迁都躲避战乱,不过大臣们劝谏才没搬。后来毛贵被元军打败了,又退回济南去了。
与此同时,福通这小子在河南河北到处乱窜,五月的时候就攻下了汴梁,守城的将领竹贞直接跑了,福通就迎接林儿当了皇帝。关先生和破头潘他们俩又把军队分成两路,一路从绛州出发,一路从沁州出发。他们翻过太行山,打败了辽州和潞州的军队,然后占领了冀宁;虽然攻打保定没成功,但他们还是攻下了完州,还抢掠了大同、兴和以及塞外其他郡县,最后甚至攻陷了元朝的上都,把皇宫都给毁了!之后他们又去抢掠辽阳,一直打到了高丽。
十九年,他们又攻陷了辽阳,还杀了懿州路的总管吕震。元顺帝一看上都的宫殿都被毁了,从此以后就不再北巡了。李喜喜的那些残余势力又攻陷了宁夏,还抢掠了灵武等边境地区。
那时候天下太平很久了,四川各郡都没什么防备。官吏一听说贼寇来了,就丢下城池逃跑,所以贼寇到哪儿哪儿都被打得稀巴烂。不过呢,这个林儿本来就是个土匪出身,没啥大志向,而且还听命于福通,只是徒有虚名罢了。那些在外带兵的将领们根本不听指挥,走到哪儿就烧杀抢掠,甚至吃老百姓来充饥,而且他们都是福通以前的手下败将,福通也管不住他们。虽然兵力很强大,但是军令却执行不下去。攻下不少城池,元朝军队又经常从后面夺回来,根本守不住。只有毛贵稍微有点智谋。他攻下济南后,设立了宾兴院,挑选原来的元朝官员姬宗周等人分别守卫各个路。还在莱州设立了三百六十个屯田点,每个屯田点相隔三十里,制造了上百辆大车用来运输,所有官民的田地都收取十分之二的税。他做了很多规划,所以才能在山东站稳脚跟三年。后来察罕帖木儿多次打败了贼军,收复了关中和陇右地区,这一年五月,他率领秦晋两地的军队在汴梁城下会合,驻扎在杏花营,各路军队在城外列阵。林儿的军队每次出战都被打败,只能坚守城池一百多天,粮食都快吃光了。福通没办法了,带着林儿和一百多骑兵从东门逃回了安丰,后宫的官员、家属、子女以及符玺印章、金银财宝都被察罕拿走了。这时候毛贵已经被他的部下赵均用杀了,赵均用又被毛贵的继任者杀了,他们自己人都在互相攻击。只有田丰占据着东平,实力稍微强一些。
二十年,关先生他们攻陷了大宁,又攻打上都。田丰攻陷了保定,元朝派使者去招降他,结果被杀了。王士诚又侵犯了晋地和冀地。元朝将领孛罗在台州打败了他,王士诚就进入东平与田丰联合。福通曾经责备李武、崔德办事拖拉,想要惩罚他们。二十一年夏天,这两个人叛逃了,投降了李思齐。这时候李喜喜、关先生他们四处作战,很多人战死,剩下的残兵从高丽回来又攻打上都,孛罗再次打败了他们。而察罕攻下汴梁后,就派他儿子扩廓去讨伐东平,胁迫田丰、王士诚投降,乘胜收复了山东。只有陈猱头一个人坚守益都城池不降,和福通遥相呼应。
公元1344年六月,张士诚和廖永忠趁着元朝将领察罕不备,把他给杀了,然后攻占了益都。元朝把兵权交给扩廓帖木儿,他带兵重重包围了益都城,城里的人,特别是猱头(音同“挠头”,指林氏家族的将领),情况危急,向外求援。 福通从安丰带兵去救援,结果在火星埠遭遇元军,打了个大败仗,灰溜溜地逃回来了。元军乘胜猛攻益都,甚至挖地道攻城,最终杀死了张士诚和廖永忠,还把猱头抓到京城去了。林氏家族的势力一下子就弱了,情况非常危急。
第二年,张士诚派吕珍去围攻安丰,林氏家族再次向朱元璋求救。朱元璋说:“安丰要是丢了,张士诚就会更加强大。” 于是他亲自带兵去救援,结果等他赶到,吕珍已经攻破城池,杀了福通。朱元璋打败了吕珍,把林氏家族的人接回老家,让他们住在滁州。 再过一年,朱元璋被封为吴王。又过了两年,林氏家族的领袖林儿去世了。 有人说,朱元璋派廖永忠去迎接林儿回应天府,结果在瓜步附近,船翻了,林儿沉江而死。
一开始,朱元璋驻扎在和阳,郭子兴去世后,林儿任命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张天祐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那时候朱元璋孤军坚守一座城池,而林儿自称宋朝的后裔,四方响应,所以朱元璋就用了林儿的年号来号令军队。林儿死后,朱元璋才把第二年定为吴元年。 那一年,朱元璋派大将去平定中原,元顺帝逃到北方去了,这距离林儿去世才一年多一点。林儿称帝一共十二年。
赞曰:元朝末年,群雄并起。郭子兴占据濠州,地处偏远,实力薄弱。然而明朝的基业,实际上是从滁州的一支军队开始的。郭子兴能够被追封为王,享受后世的祭祀和供奉,是有原因的。林儿横行中原,残暴地杀戮百姓,占据江淮地区十多年。朱元璋能够从容地建立自己的势力,也多亏了林儿的帮助。帝王的兴起,必定有先驱者为其奠定基础,这绝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