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岳,字汝华,是福建莆田人,弘治六年考中了进士。一开始在户部当主事,后来调到刑部当主事。有一次,董天锡和锦衣卫千户张福一起审理囚犯,张福坐在董天锡的上面,郑岳就说这做法不对。他还说:“纠察官员的职责不是镇抚司的职权,董天锡却这么做;太常寺本来是礼部管辖的,崔志端却专权独断。内外官员都效仿这种做法,以后就更没人忌惮了。” 这话惹恼了皇帝,郑岳被关进了监狱。户部尚书周经、侍郎许进等人为他求情,也没用。最后,他交了罚款,挨了板子,才被放回官场,不久升了员外郎。
后来,许进被派去大同督师,一些权贵因为许进为人刚正不阿,就想要把他撤换掉。这时,被罢官的总兵官赵袴想重新被启用,京师的军队多次出征都没有取得战果。郑岳就说许进不能撤换,赵袴不能启用,京师的军队也不能再出征。朝中大臣都赞同他的意见。
郑岳升迁为湖广佥事,处理了宗室侵占百姓土地的事情。施州的少数民族因为互相仇杀,当地官府上报说是叛乱。郑岳抓捕并惩治了为首的几个人,其他的都放了。荆州、岳州地区闹饥荒,郑岳劝说富人捐出粮食,还取消了河泊的禁令。各县向远处的卫所运送粮食,十石粮食往往只能运到一石。郑岳就让这些粮食直接供应卫所,把剩下的粮食留下来赈济灾民,老百姓这才得到了救济。
正德初年,郑岳升任广西副使。土官岑猛应该迁移到福建,但他占据田州不肯搬迁。郑岳答应为他上奏朝廷,请求改迁到附近的地方,岑猛于是请求戴罪立功。不久,郑岳又调任广东。后来,他升任江西按察使,又很快升任左布政使。宁王朱宸濠霸占了百姓上亿亩土地,百姓们纷纷建立寨堡自保。朱宸濠想派兵攻打他们,郑岳坚决反对。
这时,提学副使李梦阳和巡按御史江万实互相弹劾,朝廷下令让郑岳前去调查。李梦阳抓住了郑岳的亲信,说郑岳的儿子郑澐收受贿赂,想以此来威胁郑岳。朱宸濠乘机帮助李梦阳上奏此事,把郑澐抓了起来。巡抚任汉拿不定主意,皇帝就派大理卿燕忠和给事中黎奭前去调查。燕忠等人奏报说,郑岳的儿子确实有私吞财物的行为,但李梦阳却挟制巡抚和按察使,两人都应该被斥责。最后,郑岳被罢官,成了平民。朱宸濠叛乱失败后,朝中内外都推荐郑岳复出,让他担任四川布政使,但他因为忧虑而没有赴任。
世宗刚登基的时候,提拔他当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才两个月,就被召回朝廷,当了大理卿。嘉靖元年冬天,他上奏说内臣犯了法,应该让各部衙门审理,不要皇帝从中干预,但皇帝没听他的。皇帝身体不好,他就建议皇帝效仿圣祖皇帝节俭勤政的作风,宫中起居有规律,进膳有时间,下了朝就到文华殿批阅奏章,傍晚回宫,以保养身体。皇帝知道了。后来他出差去甘肃处理兵变的事,总兵官李隆等人全都认罪伏法。回朝后,他又因为灾异频发,上奏陈述刑狱不公的八件事。不久就升迁为兵部右侍郎。当时“大礼议”还没定下来,他就说如果因为两代皇帝的称呼有争议,那就只称孝宗为庙号,别称“伯考”,这样多少还能保持正统。大学士石珤也同意他的说法。结果皇帝大发雷霆,责备石珤,还扣了他两个月的俸禄。后来他又升任兵部左侍郎。他还建议取消山海关的税收,但没被批准。宦官崔文想把他的侄子安排成副将,他也坚决反对。宁夏总兵官仲勋在京城行贿,御史聂豹就以此风闻弹劾他。他为自己辩白,然后请求退休。回家十五年后去世了。
刘玉,字咸栗,是万安人。他祖父刘广衡,永乐年间考中进士。正统年间,刘玉当刑部郎中时,被派去浙江赈灾,积攒了数百万石粮食,还督促修建水利设施,以备旱涝之需。景泰初年,他升任左副都御史,镇守陕西。他建议,遇到灾害,不要等调查报告出来才减免赋税,这样地方官吏就不能借口核实而拖延,最终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之后他又回到京城处理院务。福建、浙江发生盗匪起义,朝廷派他去督促军队抓捕。他还建议在官台山设立寿宁县,以剿灭盗匪巢穴。平定了处州的贼寇后,他又去巡抚辽东。他做官以廉洁著称,最终官至刑部尚书。他父亲刘乔,成化初年考中进士,官至湖广左布政使。刘玉在弘治九年考中进士,被授予辉县知县。他发放粮食救济饥民,奏请免除虚假的赋税,使一千多户人家恢复了生计。后来他升任御史。当时,孙伯坚、金琦、王宁都是通过走后门得到官职的,后来又提拔胡震为都指挥,分守通州。刘玉上奏抗议说:“这种走后门的情况一直存在,而且还通过内批的形式,有损圣上威严,请求全部罢免他们。”但皇帝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武宗皇帝刚登基,才过了四个月,就接二连三地出现了各种灾异现象。王守仁就上奏章,提出了六条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他奉命去京畿地区巡视。这时,太监吴忠奉命负责选拔后妃,结果他贪婪残暴,王守仁就上奏章揭发了这件事。但是,皇帝根本没理他。后来刘健和谢迁都被罢官了,王守仁赶紧写奏章说:“刘瑾之流都是些奸佞的小人,他们善于阿谀奉承,只为了博得皇上的一笑。皇上却听信谗言,抛弃了辅佐您的忠臣,这就是天下动乱的根源啊!更何况现在还有白虹贯日、彗星出现紫微宫等异象,预示着帝王之位不稳。百姓穷困,国库空虚,各地都面临危机,皇上如果不及时改变,天下就要完蛋了!恳请皇上处置刘瑾等人,并且重新启用刘健和谢迁辅佐您!” 可是,皇帝还是没回复他。没办法,王守仁只好以生病为由告退回家了。后来,刘瑾竟然诬陷王守仁是他的同党,又编造各种罪名陷害他。王守仁三次被罚输送粮食到边塞,最后还被抓进诏狱,被革职放回家。等刘瑾被诛杀后,王守仁才被重新起用,先任河南佥事,后升任福建副使,都负责学政工作。正德十五年,他官职一路高升,最终做到南京右佥都御史,负责督察江防。宁王朱宸濠叛乱,攻打安庆,王守仁率领水师前去救援。叛乱平定后,他又被调任抚宁阳。
世宗皇帝即位后,召王守仁回朝,任命他为左佥都御史。因为在平定宁王叛乱中立下大功,他被提升为右副都御史,嘉靖元年又升任左副都御史。后来,他又历任刑部左侍郎、右侍郎。早年间,他和九卿一起反对称献帝为皇帝,后来皇帝又想追封献帝,他又和朝臣一起跪在宫门口哭着反对。嘉靖六年秋天,因为李福达的案子,他被革职,最终在家中去世。
王守仁生前居住的地方十分简陋,只能遮风挡雨。但他天文、地理、兵法、刑律各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著述颇丰。隆庆初年,朝廷追赠他为刑部尚书,谥号“端毅”。
他的儿子王悫,也做到南京工部右侍郎,官声也不错。
汪元锡,字天启,是江西婺源人,正德六年考中了进士。一开始当兵科给事中,后来升迁到都给事中。当时陕西的镇守太监廖鸾的族侄廖铠,冒领军功被封为锦衣千户,跟着廖鸾在陕西。汪元锡坚决反对,他说廖铠的父亲廖鹏以前就曾在中原地区作乱,现在不能让廖铠又在陕西作乱。他请求皇上把廖鸾召回,并且严惩廖鹏父子。
后来,偏头关打胜仗了,朝廷论功行赏却太滥了,汪元锡和同事们一起上奏,说太监张忠、总兵官刘晖等人不应该受赏。湖广镇守太监杜甫请求巡视他的辖区,皇上同意了,汪元锡他们根据祖制坚决反对。皇上到昌平、宣府、大同巡视,汪元锡和同事邢寰多次上疏劝谏,他们说宣府的守将朱振等人全都跟着皇上西巡去了,敌人趁虚而入,怎么办?后来,听说皇上要挑选禁军亲征,去平定四海治部的叛乱,汪元锡又极力陈述这样做不可行。
安远侯柳文镇守湖广,上奏说带了七十多名随从,汪元锡请求皇上驳回他的奏章。皇上回京后,因为应州的胜利而大赏文武百官。汪元锡他们上奏说:“这次战争杀害了无数边民,军队也损失惨重。现在君臣们高高兴兴地庆贺胜利,而边疆的军民却在贼人统治下哭泣,我们怎么能承受这份赏赐呢?”皇上旨意任命纳粟都指挥马昊守备仪真,又派宦官分别驻守潼关、山海关。皇上又到喜峰口,想招降三卫的花当、把儿孙,汪元锡他们都上奏章坚决反对。
皇上想要南巡,舒芬、黄巩极力劝谏而得罪了皇上,其他的给事中和御史都不敢再劝谏了。等到皇上要亲征宸濠的时候,汪元锡再次劝谏阻止。宸濠被抓后,汪元锡和邢寰与六科一起上奏,请求皇上回京。正德十五年,皇上在南京,汪元锡他们多次重复之前的请求,并且说:“供奉的费用过于繁多,各种文书堆积如山。奸邪之徒冒充官职,年轻女子被送进离宫。陛下不把国家社稷放在心上,只顾享乐游玩,怎么能长久保住天下呢?”他们的言语非常尖锐。
话说朝廷派内官晁进和杨保分别去兰州和肃州当官,王元锡就上奏说:“那两州靠近强敌,不能再增加官员,会增加百姓负担啊!” 一些小官很不高兴,就伪造圣旨责备他。后来皇上又下令把团营西官厅改成威武团练营,让江彬、许泰他们当提督,还另选地方建团练营的操练场。元锡又上奏说:“扩大营地会扰民,修建操练场要花很多钱,而且朝廷自己有军队,江彬他们却还加了个提督的衔头,这太僭越了!” 皇上没听他的。后来皇上驾崩了,这事也就过去了。
新皇帝世宗登基后,王元锡上奏说:“都督郤永因为跟江彬有关系被关进了监狱,应该把他放出来重用。还有锦衣卫指挥郭鳌等十个人都是江彬的党羽,应该把他们抓起来审判。”皇上都同意了。张铣、许泰也被关进了监狱,皇上后来又突然赦免了他们的死罪。元锡极力反对,但皇上没听。元锡后来几次升迁,最后当上了太仆卿。嘉靖六年,皇上因为李福达的案子,把案子交给三法司重新审理。元锡觉得这事处理得不好,又说了几句,这事被张璁知道了,结果元锡也被关进监狱,罢官了。后来有人推荐,他又被起复,恢复了原来的官职。后来他做到户部左侍郎、右侍郎,然后退休,最后去世了。
邢寰,黄梅人,正德三年考中进士。他经常直言进谏,是个正直的人。
寇天叙,字子惇,榆次人,乡试考中后进了太学。他和崔铣、吕柟关系很好。正德三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南京大理寺评事,后来升任寺副,之后又升任应天府丞。武宗皇帝在南京驻扎,跟着他的官员和卫士有十多万人,每天的开销要用掉上万两黄金,那些近臣的索求更是翻倍。应天府尹齐宗道因为担心害怕,忧虑过度而死,寇天叙代理他的职务,每天穿着青衣、戴着皂帽坐在堂上办公。江彬的手下来了,寇天叙就好好跟他们说话:“现在百姓穷困,国库空虚,没办法跟你们搞好关系,我这个丞只等着被问责呢!”江彬派来的人每次都是这样,江彬也就没再派人来了。其他权贵来索求,寇天叙就说:“等您上奏之后,我再给您。”禁军抢夺百姓财物,寇天叙就和兵部尚书乔宇一起挑选身强力壮的人跟禁军比武。禁军士兵受伤了,又羞愧又害怕,不敢再胡作非为了。他制止这些事情的方法都差不多这样。武宗皇帝在南京住了九个月,南京城没有发生大的动乱,这都是寇天叙和乔宇的功劳。
嘉靖三年,张天叙被任命为右佥都御史,负责巡抚宣府地区。还没出发呢,任命又改成了郧阳。才过了两个月,他又被调到甘肃。当时回族叛乱犯了山丹,张天叙督促将士们,抓住了叛乱首领脱脱木儿。西域进贡了狮子、犀牛和猎犬,张天叙请求皇上拒绝,但皇上没听。后来张天叙升任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陕西固原地区有寇匪入侵,他带领军队打败了他们,斩首一百多人。他还平定了大盗王居等人的叛乱,皇上多次赏赐他银子和钱币。
后来,织造太监来了,有关部门建议奏请皇上罢免他。张天叙说:“他刚来就请求罢免他,如果我们不罢免他,他的嚣张气焰只会越来越盛。”恰逢那年灾荒,张天叙就请求皇上免除赋税,发放粮食救济灾民;他还趁机说织造这种事,根本不适合在灾荒年间搞。皇上立刻下令召他回京。后来,张天叙历任兵部右侍郎,最终去世。他家里很穷,丧事都办得很简陋。张天叙在太学读书的时候,曾经听说父亲生病了,他日夜兼程,六天六夜赶回家,结果他父亲的病也刚好了一些。
唐胄,字平侯,是海南琼山人。弘治十五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户部主事。因为母亲去世,他回家守孝。后来刘瑾排挤那些长期不赴任的官员,唐胄因此被罢官。刘瑾被诛杀后,朝廷召他复职,但他因为母亲年老,没有出仕。嘉靖初年,他被起用,恢复了原来的官职。他上疏劝谏内官织造,还请求为宋朝殉国的忠臣赵与珞追谥并建立祠堂。后来他升任员外郎,又升任广西提学佥事。他下令让当地土官以及瑶族、苗族人都把孩子送去上学。
之后他升任金腾副使。当地土酋莽信非常残暴,唐胄想办法抓住了他。木邦和孟养两个地方发生战争,唐胄派使者去劝说,木邦最终献出了土地。唐胄多次升迁,最终做到广西左布政使。当时官军讨伐古田的贼寇,很久都没取得战果,唐胄派使者去安抚他们。贼寇首领说:“这是以前唐使君让我们孩子去上学的那个人啊!”于是就放下武器投降了。唐胄被提升为右副御史,巡抚南昌和赣州,后来又调到山东。之后他又升任南京户部右侍郎。十五年,他调任北部的户部,并升任左侍郎。
皇上因为安南很久没有进贡,打算出兵讨伐,郭勋也赞成这个主意。皇上还下令派锦衣卫官员去调查情况,全国上下都严阵以待,准备开战。唐胄上疏劝谏说:
“今日之事,若欲其修贡而已,兵不必用,官亦无容遣。若欲讨之,则有不可者七,请一一陈之:”
古代皇帝不拿治理中原的方法去治理蛮夷之地,所以安南从来没被征讨过,这事儿《祖训》里都写着呢!第一点。
太宗皇帝虽然灭了黎季犛,但找不到陈朝的后代,这才开始在安南设置郡县。后来战乱不断,仁宗皇帝一直为此感到遗憾。章皇帝继承了先帝的遗志,但后来放弃了对安南的控制,现在我们应该遵循先帝的遗志。第二点。
外夷之间互相争斗,对我们国家来说是好事。安南从五代到元朝,先后经历了曲、刘、绍、吴、丁、黎、李、陈八个姓氏的政权更迭兴衰,而岭南地区的外部警报也就少了。现在他们又内乱了,我们根本没必要插手,干嘛要拿老百姓的命去对付那些小丑,割掉自己的心腹来补足四肢,这完全是得不偿失啊!第三点。
有人说安南离我们近,应该趁乱去占领它。我查阅史料发现,马援当年南征,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士兵死伤过半,他立下的铜柱作为汉朝的疆界,现在就在今天的思明府附近。以前我们虽然征服过安南,但他们屡次反叛,我们国家为此耗费了数十万士兵和大量的钱粮,花了二十多年时间,结果只得到几十个郡县的虚名而已。更何况还有像宋太宗、神宗,元宪宗、世祖那样,征讨安南却失败的例子呢?这足以给我们敲响警钟啊!第四点。
外邦来进贡,对他们自己有利。一方面可以凭借朝贡来威慑邻国,另一方面可以进行贸易来富国强兵。所以现在虽然安南内乱,他们还是不断地派使者进贡,送来各种物品,请求入关,守臣却因为他们的名字不对而拒绝了他们。这是他们想进贡而不得,而不是故意不进贡啊!如果因此责备他们,那就说不过去了。第五点。
打仗需要军费。现在四川正在采伐木材,贵州还有凯口驻军,两广地区积攒的军需物资,大部分都消耗在田州岑猛的战役中了。而且大型工程不断兴建,各地军队的储备物资都输送到将作监(负责宫殿建筑的机构),如果要出兵几十万,拿什么来供给呢?第六点。
然而,我担心的还不止这些。唐朝的衰落,是从玄宗皇帝征讨南诏开始的;宋朝的衰落,是从神宗皇帝伐辽开始的。现在北方的敌人越来越强大,占据了我们的河套地区。边境士兵屡屡叛乱,破坏了我们的边防。北方的情况这么危急,还要再开启南征的议题,万一出现意外,谁来承担责任呢?第七点。
话说有个穿着锦衣的武官,目光短浅,看不清大局。要是稍微有点歪曲事实,导致对方不服气,反而会损害朝廷威信。就算查问清楚了事情真相,该不该出兵征讨都拿不定主意,进退两难,这该如何是好?更何况现在皇上刚下令严阵以待,各地征兵扰民的坏处已经显现出来了,这麻烦不是来自外敌,而是来自我们国内啊!所以,我建议停止派遣官员去调查,取消一切征兵征调,这样对天下百姓都好。
这奏章递交兵部后,兵部采纳了他的建议。皇上得到奏章后,决定等调查的官员回来再做决定。到了第二年四月,皇上最终决定出兵征讨。侍郎潘珍、两广总督潘旦、巡按御史余光相继上奏劝谏,但皇上都没听。后来派毛伯温前往,最终成功地平息了叛乱,使对方归顺。
郭勋想让祖英跟他一起享受祭祀的待遇,胄的子孙们极力反对。皇上想把献皇帝供奉到明堂,与上帝并列,胄的子孙们坚决反对,据理力争。皇上大怒,把他们下到诏狱拷打,还削去他们的官职,发配回家。后来遇上大赦,才恢复了官职,没多久就去世了。隆庆年间,追赠他为右都御史。
胄为人耿直刚正,孝顺友爱,好学又多有著作,在朝中敢于坚持自己的原则,是岭南地区最杰出的人物。
潘珍,字玉卿,是江西婺源人,弘治十五年考中了进士。正德年间,他当上了山东佥事,负责巡视兖州地区。结果,刘七等一伙贼寇突然杀到,因为潘珍早有准备,贼寇不敢进攻,就撤走了,跑去抢劫了曲阜。潘珍上奏朝廷,建议把曲阜县城迁移重建,并加固城防。后来,他又升迁为福建副使,再升为湖广左布政使。
嘉靖七年,潘珍被任命为右副都御史,负责巡抚辽东。他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兵部左侍郎。当时朝廷正讨论要不要出兵讨伐安南,潘珍上书劝谏说:“陈暠、莫登庸都是杀害前朝皇帝的叛贼,而黎宁和他父亲黎譓不来朝贡已经二十年了,从大义上讲,都应该讨伐,为什么偏偏要听黎宁的请求呢?再说安南那地方,连个郡县都设置不了,叛乱和归顺反复无常,跟我们中国没啥关系。现在北方还有北方的敌人,边境防线绵延万里,边境警报不断,我们却放弃了家门口的防卫,跑去远征安南这种瘴气弥漫的地方,这根本不是好办法。应该派一位文武双全的大臣去,声称要出兵讨伐,下令列举莫登庸的罪状,赦免那些被胁迫的,并且命令黎宁一起讨伐莫登庸父子。只要他们不投降,就抓住他们,何必兴师动众呢?”皇上责怪潘珍阻挠朝廷的命令,把他罢官了,让他回家。后来皇上又下恩诏,恢复了他的官职,让他退休养老。潘珍为人清廉正直,有操守,朝廷内外十多次推荐他升官,都被压了下来。他死后,追赠右都御史。
潘珍的族子潘旦,字希周,弘治十八年考中了进士。他先在福建漳州和邵武做官,然后升迁,最后当上了浙江左布政使。他廉洁奉公,那些多余的钱财他一概不拿。嘉靖八年,潘旦被提升为右副都御史,负责治理郧阳地区,多次平定了大型匪寇。他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刑部右侍郎。嘉靖十五年冬天,他又被任命为兵部左侍郎,负责督促两广的军务。朝廷起用毛伯温去讨伐安南,潘旦路过毛伯温的家乡,对他说:“安南并不是我们家门口的敌人,你应该以守孝为由推辞这次任务,尽量拖延出兵的时间。等到安南听到朝廷的命令后请求议和,我们再安抚他们,这样就能两全其美了。”潘旦到达两广后,正好安南的使者到了,潘旦立即上奏朝廷说:“莫登庸篡夺黎氏的江山,就像黎氏篡夺陈氏的江山一样。朝廷将要兴兵问罪,而莫登庸却派人来请求朝贡,这难道不是害怕天威吗?请求允许我们观察一下形势,等待安南自己解决内部矛盾。如果莫登庸上表献贡,对我们中国来说就足够了,何必一定要兴兵万里呢?”
章下礼部和兵部。他族叔父章珍因为说话得罪了权贵,当时的尚书严嵩和张瓒就故意刁难他,不让他担任要职。后来碰巧户部尚书夏言跟皇帝汇报工作,看到章旦的奏章很不高兴。夏言说总督这个职位责任重大,应该选个懂军事的人来担任。于是,章旦就被调到南京兵部任职,由张经接替他的位置。 还没等调令下达,章旦就以生病为由请求退休,说话还暗讽了夏言。皇帝一听很生气,直接下令让他退休回家。他准备回家的时候,官员说按照惯例可以从国库支取路费。章旦笑着说:“我不能因为贪图小利而坏了规矩。” 最后,他死后被追赠为工部尚书。
过了半年,章旦上书后,广东巡按御史余光也上奏说:“黎氏家族欺压国王,在陈朝的时候就是叛逆;现在反抗朝廷,在我们大明朝就是乱臣贼子。现在黎朝灭亡了,或许是上天借助我们大明的手来报应他们。从宋朝以来,丁氏被李氏取代,李氏被陈氏取代,陈氏被黎氏取代,现在黎氏又被莫氏取代。想要扶持黎氏复国,根本不可能成功。我已经派人去责令他们进贡了。路途遥远,来回商议,肯定耽误时机。请求皇上允许我自行处理此事。” 皇帝看到余光奏章里引用了五代十国和南北朝的历史事件,就把奏章交给兵部处理。认为余光轻率冒进,就扣了他的俸禄。没过多久,余光又上报乡试的录取名单。礼部尚书严嵩发现名单上有错误,就上奏弹劾他,结果余光被捕入狱,革职查办。余光是江宁人。
李中,字子庸,是江西吉水人,正德九年考中了进士。当时杨一清担任吏部尚书,好几次请李中去参加言官考试,但他都没去。后来李中被任命为工部主事。武宗皇帝自称“大庆法王”,在西华门内修建寺庙,还请来外国和尚住持,朝中大臣谁也不敢说话。李中上任才三个月,就上了一道奏章,这奏章里说:“以前那个奸臣刘瑾专权,势力非常嚣张。皇上您看破了他的阴谋,把他诛杀了,这圣明的武功真是了不起了!可是现在,大权还没收回,太子还没立,那些所谓的义子还没革除,国家纪律越来越松懈,风俗越来越坏,坏人越来越猖狂,好人越来越少,士气越来越低落,言路越来越堵塞,名声越来越不值钱,贿赂越来越盛行,礼乐越来越衰败,刑罚越来越滥用,老百姓的钱财越来越少,军队和政府的运作越来越糟糕。刘瑾虽然死了,但是一点好措施都没看到,这都是因为皇上您迷信那些歪门邪道啊!皇宫这么严密的地方,怎么可以让外国宗教掺和进来呢?现在您竟然在西华门内建寺庙,还请来外国和尚,天天跟他们在一起。那些歪理邪说天天灌输,忠言却越来越远,用人和做事都颠倒了,一切都乱套了。政务这么糟糕,都是因为这个原因啊!希望皇上您能赶紧醒悟过来,拆了佛寺,把外国和尚赶走,好好挑选儒家大臣,天天让他们给您讲经论道,收回大权,打击天下奸邪,立储君以巩固江山社稷,革除那些所谓的义子,让天下有个正名,这样的话,整顿纪纲、振兴风俗、提拔好人、打压坏人这些事,就可以一件一件地做了。”
皇帝一听,大发雷霆,李中差点儿就性命不保,多亏一些大臣求情才免于一死。第二天,皇帝就下旨把李中贬到广东通衢驿当驿丞。后来王守仁在赣州当巡抚,就派人请李中去帮忙处理军事。李中参与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
朱世宗皇帝登基后,恢复了他之前的官职。还没来得及上任,他就升迁为广东佥事。后来又升任广西提学副使,他非常重视教育事业。他挑选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聚集在五经书院,每五天就亲自登堂讲课,解答学生的疑问。 他又升迁为广东右布政使。可惜的是,他得罪了当时的总督和巡抚御史,被指责为不称职,面临罢官。 幸好当时署理吏部尚书的霍韬,认为他为人清廉正直,很有才能和声望,应该留下。但朝廷里有些人对他看不顺眼,最终把他降职为四川右参政。
过了十八年,他又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那一年山东闹灾荒,他下令老百姓捕捉蝗虫,对捕蝗的人给予双倍的粮食奖励,结果蝗虫消灭了,饥荒也得到了缓解。他还抓住了大盗关继光,可是邻近地区却抢了他的功劳,他却并没有为自己辩解。后来他升任副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 御史金灿曾经在四川任职时,就推荐过他,但他并没有去感谢金灿,金灿为此很生气,等到后来就抓住一些其他的事情诬陷他。 正要商议调动他的时候,他就去世了。光宗皇帝时期,追谥他为“庄介”。
他做官期间非常清廉。从广西回到家乡,想请朋友吃饭,却要向邻居借米。米借来了,又发现没有柴火,打算用洗澡用的器皿来烧火做饭。结果天色已晚,最终没吃到饭就和朋友告别了。他年轻时师从同乡杨珠先生学习,后来又不断地学习和钻研,学问深厚精湛,人们称他为谷平先生。他的学生罗洪先、王龟年、周子恭都能够传承他的学问。他的族人楷,也传承了罗洪先的学问。
他族人楷,字邦正。通过乡试考中举人后,被任命为汤溪知县。他母亲去世后,守孝期满,他又被任命为青田知县。当时倭寇侵扰东南沿海地区,楷积攒粮食,准备抵抗倭寇。青田本来没有城墙,倭寇来犯时,楷在沙埠抵御倭寇,阻止他们渡河,同时又赶紧修筑城墙。倭寇再次来犯,楷登上城墙防守,每天都能杀死好几个倭寇,最终倭寇逃跑了。后来他又调任昌乐知县,也以政绩和品行闻名。
欧阳铎,字崇道,是泰和人,正德三年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行人。他上书直言批评当时的政治,但皇帝没采纳。后来,他出使四川,四川布政使王厚送给他很多礼物,但他都没收。 他后来升任工部郎中,又调到南兵部。之后外放,当上了延平府知府。他拆毁了数百座淫祠,用那些木材修缮了学宫。 司礼太监萧敬的家奴杀人,欧阳铎依法处置了他。
接着,他调任福州知府。他讨论均徭役的问题,说:“福州有很多士大夫,而士大夫又拥有很多田产,老百姓有田产的很少,徭役却都摊派在老百姓身上。我建议把徭役分摊给一半的百姓。” 很多士大夫都觉得不方便。巡按御史汪珊大力支持他,这个建议最终得以实行。嘉靖三年,他升任广东提学副使。 他一路升迁,做到南京光禄卿,又做到右副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苏州和松江的田亩产量差别很大,低的每亩才五升,高的却是它的二十倍。欧阳铎下令对赋税最重的地区减免米粮,按轻的标准征收;对赋税最轻的地区,征收原产物,但增加米粮的征收量。这样一来,轻重就平衡了,赋税也就平均了。他还整顿了田亩的推收,按田亩征收,不再按户口征收,堵住了各种弄虚作假的漏洞。州县里荒废的田地有四千四百多顷,每年都强迫老百姓交纳赋税。欧阳铎用查出的漏税和其他的额外收入来补上。他关于徭役和裁减邮费的建议,总共有几十条,老百姓都觉得很方便。 后来他升任南京兵部侍郎,又升任吏部右侍郎。九庙发生火灾,他主动请辞。
欧阳铎很有文采,为人正直清廉。虽然官位很高,但生活简朴。去世后,追赠工部尚书,谥号恭简。
陶谐,字世和,是会稽人。弘治八年乡试第一名。第二年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工科给事中。他请求让儒臣每天讲授《大学衍义》,孝宗皇帝很高兴地同意了。
正德年间改元后,刘瑾他们搞乱政,(谐)就上书请求以刘瑾等人误国为罪,告到先帝那里,要求严惩不贷。刘瑾抓住奏章里一个错别字,让他重新写,(谐)认罪后才被赦免。皇上派中官崔杲等人去江南、浙江织造,崔杲他们又请求得到长芦盐引的经营权。(谐)又再次上书争论,但都没被采纳。
(谐)正要出任边关储备官员,因为工科掌印官没人,就请求等到出发那天再派官员代理。刘瑾就借机陷害(谐),把他关进大狱,廷杖后斥为平民。随后又把他列为奸党。还诬陷他在巡视十库的时候,发现布匹短缺却没上报,再次把他押到皇宫门口廷杖,然后把他贬谪到肃州去戍边。等刘瑾被诛杀后,(谐)才被释放回乡,但刘瑾的党羽还在当权,所以他最终也没被朝廷召用。
嘉靖元年,(谐)重新得到任用。还没等上任,就被任命为江西佥事,后来升任河南管河副使。他下令在河边种植柳树,旁边栽种芦苇,有事可以采摘来做扫帚。总理都御史请求在全国推广这个做法,每年可以节省大量的钱财。他后来升任参政,又历任左右布政使,都在河南。过了很久,他被提升为右副都御史,负责提督南、赣、汀、漳四地的军务。他上疏说:“地方官升迁太快了,应该以六年为期。言官如果触犯了皇上的旨意,应该宽容对待。那些因病养着的官员,如果能力还行,就不要一直弃不用。”当时南京御史马敭等人弹劾王琼被逮捕,而新规定中长期养病的官员大多不再被重新起用,所以(谐)就为此上奏。他还奏报说:“现在天下徭役负担太重了,既有河夫、机兵、打手、富户、力士等各种徭役,又编审里甲,还征收旷丁课以及各种供给费用,请求全部免除。”皇上采纳了他的建议。
寻迁(xún qiān)升任兵部右侍郎,同时总督两广的军务。当时海寇陈邦瑞、许折桂等人冲进波罗庙,想要攻打广州,结果被指挥李筜给堵住了。陈邦瑞跳水自杀了,许折桂带着被俘的两个指挥官投降,请求朝廷招安。寻迁把许折桂等人安置在东莞,编入总甲,让他们约束手下五百多人,让他们成为老百姓。但是兵部担心这些贼寇聚众,可能会趁机作乱,就下令解散他们的队伍。之后,阳春的贼寇赵林花等人攻城,和德庆的贼寇凤二全互相勾结,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寻迁把他们一百二十五个据点都给攻破了。皇帝说:“寻迁的功劳值得记上一笔,但是之前放纵那些贼寇的人是谁呢?”所以只赏赐了他一些银子和钱币。琼山沙湾洞的贼寇黎佛等人杀了典史,寻迁又把他们剿灭了。寻迁担任总督三年,俘虏和斩杀的贼寇加起来有上万人。后来因为母亲去世,他就回家丁忧了。之后他又被起复为兵部左侍郎。后来九庙发生火灾,他就上书请求致仕(退休)回家。去世后,追赠兵部尚书,隆庆初年,谥号庄敏。
孙大顺,字景熙,嘉靖四十五年考中进士。他历任官职,最后做到福建右布政使。一次司库丢失了银子,五十个官吏和士兵都被关了起来。孙大顺对左布政使说:“偷银子的只有两三个人,为什么要把所有人都关起来呢?请让我来查办这件事。”于是他释放了囚犯,让他们去寻找盗贼,果然找到了真正的盗贼。最后他做到右副都御史,广西巡抚。
他的弟弟孙大临,字虞臣,嘉靖三十五年考中进士,被授予编修的官职。吴时来弹劾严嵩,孙大临帮他起草奏章。吴时来被关进诏狱,审问他与谁共谋。孙大临一点也不害怕,每天都送药给他,吴时来也忍住没说一句话。万历初年,孙大临官至吏部侍郎。去世后,追赠吏部尚书,谥号文僖。孙大临年轻时在杭州参加考试,有个邻居妇女半夜跑来投奔他,被他拒绝了,第二天他就搬家了。他为人宽厚,像长者一样,但内心刚正不阿,不会因为权势和利益而改变。
孙大顺的儿子孙允淳,和他父亲一样,也考中了进士,最后做到尚宝丞。
潘埙,字伯和,山阳人,正德三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工科给事中的官职。他性格刚毅果决,弹劾官员无所顾忌。他弹劾王鼎、刘机、宁杲、陈天祥等高级官员,很多都被采纳了。
乾清宫失火了,埙上奏说:“皇上您登基九年了,治理国家的成效还不够显著,灾祸和吉兆接连出现。我希望您能做到:不住舒适的房子,不走偏僻的小路,不亲近不正派的人,不崇尚不正统的学问,不随意观看军队操练,不草率地处理案件,不因为是亲戚就干预政事,不因为是马前卒就随意赏赐。我听说皇上您喜欢开玩笑。我认为,在宫里应该享受琴瑟钟鼓带来的和谐快乐,没必要跑到离宫去寻欢作乐,跟那些小丑们玩乐取笑;在朝堂上,天下百姓都归顺于您,没必要把朝臣当作私人,把远方来的人当作勇士来笼络。我还听说皇上您喜欢佛教。我认为,南郊有天地之神,太庙有祖宗之灵,祈求保佑,哪里需要佛教?那些外国和尚可以遣送走,国内的和尚也应该少一些。我还听说皇上您喜欢逞勇斗狠、喜欢钱财、喜欢兴建土木工程。我认为,诛杀奸臣,平定叛乱,这才是真正的勇敢,没必要骑马练剑来显示自己;统领三军六师,这才是真正的武力,没必要依靠边疆将领和军队来炫耀自己。百姓纳贡,皇店还有什么用?市场繁华,内务府的市场又有什么用?阿房宫的壮丽,古人认为是堆砌金块珠玉造成的,更何况养豹子呢!金碧辉煌的寺庙,古人认为是涂抹着血腥的膏脂建成的,更何况供奉佛像呢!这些爱好,都是可以停止的,却偏偏没有停止。”奏章呈上去后,皇上收到了。
过了几年,在十一年正月,埙再次上书说:“皇上您当初登基时,血气方刚,行为举止可能有些过分。如今您春秋鼎盛,正是改变策略的时候。从前太甲隐居桐宫,修身养性,最终中兴了商朝;汉武帝下轮台诏书的时候,已经七十岁了,仍然是一位英明的君主。更何况,您的过失远没有太甲多,您悔过也比汉武帝早,还有什么过错不能弥补呢?还有什么治理国家的大业不能成就呢?”当时皇上想要拆毁西安城门外老百姓的房屋,以便兴建一些工程。埙和御史熊相、曹雷再次极力劝谏,但都没有被采纳。
他升迁了好几次,最后当上了兵科都给事中。右都督毛伦因为跟刘瑾关系好,被判死刑,家里的爵位也被取消了。毛伦以前对钱宁有恩,就指望钱宁在皇上面前帮帮忙,他的儿子也请求恢复爵位继承。 但王埙他们极力反对,钱宁碍于情面,最后把这事压了下来。 突然有一天,皇上旨意下来,说要提拔王埙和吏科给事中吕经各升一级,然后外放调任,朝中一片哗然!给事中邵锡、御史王金等人一起上奏章请求皇上留下他们,但皇上没理。最后,王埙被任命为开州同知。
过了七年,王埙官职升到右副都御史,去河南巡抚。当时潞州有个大土匪叫陈卿,占据青阳山作乱,山西巡抚江潮和常道都去剿匪,都没成功,皇上就派王埙去一起剿匪。王埙在路上就计划好了:“这土匪占据险要地势,硬碰硬不行。应该合兵多路夹击,出其不意攻破他们的险要之处,才能抓住他。” 于是他分了五个哨,三条路进攻,还招募当地人做向导。首先攻下了井脑,土匪们都集中到险要地势抵抗。官兵奋勇作战,大获全胜,一直追到莎草岭,把安阳的土匪窝点都捣毁了。山东副使牛鸾从潞城进军,打败了土匪李庄泉。当天晚上,河南副使翟瓒攻打陈卿的老巢,陈卿被打败逃跑。翟瓒追到栾庄山又打败了他一次,又在神河打败了他一次。山西佥事陈大纲也多次攻击土匪,前后抓获投降的土匪两千三百多人。从开始进攻到彻底消灭土匪窝点,一共只用了二十九天。捷报传来,皇上准备重赏王埙,还派给事中夏言去核实战功,但还没等夏言回来汇报。
河南闹大饥荒,王埙没有及时赈灾,而河南知府范璁不等朝廷下令,就擅自打开粮仓救济百姓,老百姓都感激他,还歌颂他。王埙这下可招来很多怨声,传到了皇宫里。皇上严厉责备王埙和按察使隐瞒灾情。王埙吓得赶紧认错,还把责任推到范璁身上,结果被给事中蔡经等人弹劾。皇上就罢免了王埙的官职,并且永远不再启用他。后来,夏言核实了平贼的战功,王埙是首功。但桂萼讨厌他,只赏赐了他一些银子和钱币。王埙八十七岁去世。
吕经,字道夫,是陕西宁州人,正德三年考中了进士。一开始当了个礼科给事中。到了正德九年,乾清宫失火了,吕经就上书皇帝,狠狠地批评了那些义子、番僧和边疆将领的坏处。
他后来升官了,当上了吏科都给事中,又再次上书,强烈批评马昂的妹妹进宫的事,还弹劾了四个在地方上特别贪婪暴虐的官员。这下可得罪了一大堆小人,结果被贬到蒲州当同知。 他还因为得罪了宦官黄玉,被黄玉诬陷,关进了监狱。
嘉靖皇帝即位后,吕经被提拔到山东当参政。嘉靖十三年,他官升右副都御史,去辽东巡抚。以前啊,每有一个士兵,就要配三个壮丁做辅助;每有一匹马,就要给它五十亩地放牧。吕经把多余的壮丁里挑出两成,编进均徭册里,一起承担徭役;他还把那些马的牧地全部收归官府。 他还组织军队修筑边墙,结果催得太急了。那些士兵都跑到吕经那儿请求停止徭役,都指挥刘尚德呵斥他们,不让他们退去,吕经就叫人把告状的士兵都打了一顿。结果士兵们和刘尚德打了起来,吕经被藏在了苑马寺的一个偏僻房间里。
那些暴乱的士兵把府衙大门都砸了,把均徭册烧了,找到吕经后,撕了他的帽子衣服,把他关进了都司署。皇帝下令让吕经回朝。都指挥袁璘竟然让士兵们用草率的方式筹措路费,结果士兵们又抓了吕经,把他扒光了衣服扔进监狱,百般虐待,还威胁镇守太监王纯等人,说吕经犯了十一条罪。皇帝把吕经抓了起来。那些暴乱的士兵还把官兵关进了监狱,过了很久才放出来。吕经被关进诏狱,最后被发配到茂州充军。几年后才被释放回来。隆庆初年,他又重新当了官,后来去世了。那些暴乱的士兵最后被曾铣平定了,这些记载在《曾铣传》里。
欧阳重,字子重,是江西吉安府庐陵县人。正德三年考中进士。殿试的时候,他在策论里狠狠批评了当时的弊政。后来被任命为刑部主事。刘瑾的哥哥死了,百官都去吊唁,只有欧阳重没去。张锐和钱宁把持着厂卫(锦衣卫和东厂),不断地构陷正直的官员,欧阳重都竭力跟他们对抗。张锐等人借故把欧阳重关进监狱,罚他打板子,然后让他恢复官职,但是停了他的俸禄。后来他又升迁为郎中。先后担任四川、云南的提学副使。之后升任浙江按察使,但还没上任。
嘉靖六年春天,他被任命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府(南京)。正赶上云南寻甸的土司安铨和凤朝文造反,朝廷考虑到欧阳重熟悉云南的情况,就把他调到云南去了。一开始,武定府土知府凤诏母子因为犯事被扣留在云南,凤朝文就欺骗他的部众,说凤诏已经被杀了,官军很快就要消灭他们,所以各部落都跟着造反,攻打包围了会城。欧阳重督率军队打败了他们,并且把凤诏母子送回了原来的地方。那些造反的土司们很吃惊,都纷纷投降。凤朝文走投无路,逃到了普渡河,结果被追兵杀死。安铨逃回了寻甸的老巢,官军攻破了他的寨子,抓住了安铨,叛乱彻底平息了。欧阳重把安铨的部众两万人遣散,把寻甸府迁到了凤梧山下,又设立了守御千户所。欧阳重把平叛的功劳归于前任抚臣傅习,并上奏朝廷,请求提升傅习的官职和为他的儿子谋个官位。
缅甸、木邦、陇川、孟密、孟养等地的土司之间互相残杀,都向朝廷告状,朝廷就让欧阳重等人去调查处理。欧阳重派出了参政王汝舟、知府严时泰等人去各个部落晓之以理,说明利害关系。这些土司都归还了侵占的土地,像以前一样向朝廷进贡。欧阳重又提出了几条善后措施,朝廷都批准了,还赐给他御制诏书褒奖他。欧阳重就着手安抚受伤的人民,救济贫困的人,减轻赋税,规划盐铁、商税、屯田等事务。老百姓都觉得日子好过了。
云南每年进贡一千两黄金,这花费可不是个小数目啊!大理太和苍山盛产奇石,当时的镇守太监就派工匠去开采。结果山体崩塌,压死了好多人。后来朝廷就下令停止开采,省了不少钱。
那时候,镇守太监杜唐和黔国公沐绍勋狼狈为奸,贪污受贿,地方官员都不敢管,所以山里盗匪就多了起来。有个叫重的人上奏朝廷说:这些盗匪都是杜唐和沐绍勋庄子上的人,应该查查他们的责任。他还告发沐绍勋手下的千户何经广,说他勾结坏人,抢夺百姓的财产;杜唐则克扣官军的军饷,每年贪污的钱财数不胜数。他还强烈建议朝廷应该革除镇守太监这个职位。皇帝也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就下令多次斥责沐绍勋,并且让杜唐回京接受调查。
杜唐和沐绍勋害怕又生气,就花钱收买了张璁,想把重给弄下去。正巧这时候,重奉命去调查一些冒领军饷的官员,结果地方官员一直拖着不报,军饷也迟迟发不下来。杜唐他们就煽动六卫的士兵在军营闹事。巡按御史刘臬把这事儿报告给了朝廷,弹劾重以及杜唐、沐绍勋处理不当。张璁从中作梗,让重丢了官,还说刘臬包庇重,把他调到外地去了,而杜唐和沐绍勋却什么事都没有。
都给事中夏言等人上书抗议说:“用士兵闹事来治罪抚按官员,这还讲不讲纪律?更何况重是奉命行事,又不是故意生事。刘臬说杜唐和沐绍勋的罪行和重一样严重,现在处罚不公,天下人怎么服气?这几年士兵越来越骄横,互相效仿,都拿军饷做借口闹事,甘肃、大同、福州、保定都发生过类似的事情。现在不处理,以后官员都怕担责任,只会一味地姑息养奸,谁还敢为皇上办事啊!希望皇上宽恕杜唐和沐绍勋,维护朝廷的颜面。”皇帝很生气,把夏言等人的俸禄都扣了。
重被罢官后在路上,听说御史王化弹劾他是桂萼的党羽,气得不行,就上书为自己辩解,请求朝廷重新审查“大礼”案件中被罢官的那些大臣,并且自己也请求免职。他还说自己得到了沐绍勋手下百户丁镇的私信,知道沐绍勋贿赂了张璁,请求张璁庇护他;张璁这个人奸诈小人,不应该留在皇上身边。张璁也上书为自己辩解。皇帝觉得重因为丢了官而怨恨朝廷,就把重贬为平民。重因为刘臬被贬,夏言等人被罚俸,都是因为他而起,他又上书请求加重对言官的处罚。皇帝更生气了,虽然已经把他除名了,但还是不理他。重在家待了二十多年,虽然有人多次推荐他,但皇帝始终没有再召他回朝。
朱裳,字公垂,是沙河人。十四岁就成了秀才,在学堂读书,自己动手做饭。提学御史顾潜让他去崔铣那里学习。正德九年,他考中了进士,被提拔为御史,巡视河南的盐务。当时钱宁派人从中牟取暴利,朱裳坚决禁止,没有答应他们。后来他又去山东巡按。之前有个御史叫王相,因为得罪了镇守的中官黎监,被诬陷关进了诏狱。朱裳挺身而出,上书为王相辩护,并且弹劾黎监八大罪状。皇帝从宣府回来后,朱裳请求发布罪己诏,革新政治,以团结民心,但没有被采纳。山东发生大水,武城和单县都被淹了。根据朱裳的建议,朝廷下令对这两座城池进行勘察,并重新修筑。皇帝在南京待了很久,朱裳极力陈述小人蒙蔽皇帝的危害。后来,他被外放,做了巩昌知府。嘉靖二年,因为政绩显著,他被提升为浙江副使。他每天只吃菜羹,妻子操持家务,他还把父亲接到身边奉养。同僚知道他家境贫寒,就为他缝制了一件衣服作为寿礼,但他父亲也拒绝接受。他升迁三次,最终做到浙江左布政使,之后又担任右副都御史,负责治理河道,并多次向朝廷上奏治河策略。因为父亲去世,他回家丁忧,很久没有出来做官。皇帝南巡的时候,朱裳去拜见,皇帝任命他仍然担任总理河道的职务。在护送章圣太后梓宫回京的途中,他因酷暑而病逝。隆庆年间,追赠他为户部右侍郎,谥号端简。
陈察,字元习,是常熟人。弘治十五年考中进士。先被任命为南昌推官。正德初年,被提拔为南京御史,不久又调到北京。刘瑾被诛杀后,武宗皇帝仍然经常与一些奸邪小人厮混。陈察和他的同僚一起上书请求皇帝重视讲学,节制欲望,勤于上朝,言语非常恳切。后来,他因为要侍奉父母而回家。在家待了九年,才重新上任。正赶上皇帝要亲自征讨宸濠。陈察请求皇帝不要亲征,并且要赶紧发布罪己诏。这触怒了皇帝,被削去了一年的俸禄。皇帝还告诫群臣,如果再有类似的谏言,就要严惩不贷。不久,他被派去云南巡按。在云南,他协助巡抚何孟春平定了弥勒州的叛乱,因此官职得到了提升。世宗皇帝即位后,陈察上疏说金齿、腾冲地处边疆,既有巡抚和总兵统辖,又有监司和守备分管,平时根本不需要宦官镇守。因此,他弹劾了太监刘玉和都督沐崧,皇帝下令将他们罢免。
嘉靖朝刚开始的时候,我在四川任职。我请求撤掉那些驻守地方的宦官,但皇帝没答应。后来皇帝亲自审问杨言,砍掉了杨言一根手指头。杨言大声喊叫说:“我愿意用我这卑微的生命来换取杨言的性命,我不忍心让杨言一个人死!”皇帝瞪着眼睛吓唬他,但杨言一点也不害怕。 之后,杨言写了奏疏陈述事情的真相,并且请求把王邦奇也抓起来审问。他这正直的声音震动了朝野上下。
我还巡视京营,和给事中王科一起,极力揭发武定侯郭勋贪污腐败、横行霸道的行为。后来我被提升为南京太仆寺少卿。我上疏辞官,并且请求皇帝召回以前被罢免的给事中刘世贤等二十多人。皇帝大怒,指责我为了结交权贵、博取名声,把我贬到边远地区去做个不起眼的官。给事中王俊民、郑一鹏为我说话,结果都被扣了俸禄。我被安排到海阳当了个教谕。
慢慢地,我升迁到了山西左布政使,后来又调到京城做了光禄卿。嘉靖十二年,我被任命为佥都御史,巡抚南昌和赣州。两年后,我请求退休,同时还推荐了前任都御史万镗、大理卿董天锡等十四个人,说他们都可以重用。吏部想采纳我的建议。结果皇帝却扣了吏部官员的俸禄,指责我徇私舞弊、胡乱推荐,把我贬为平民。我在做官的时候清正廉洁,退休后,就穿着破旧的衣服,吃着粗茶淡饭过日子。
孙懋,字德夫,是慈溪人,正德六年考中了进士。一开始被派去浦城当知县,后来升职做了南京吏科给事中。御史张经和宁波知府翟唐因为得罪了权贵被抓,孙懋就和同事们一起上书请求朝廷为他们伸冤。
织造太监史宣诬告主事王銮和知县胡守约,把他们关进了诏狱。孙懋说:“史宣胡说八道,说皇上赏赐给他黄棍,可以随便打死官员,还威胁主簿孙锦,现在又诬陷忠于职守的大臣。请求皇上严惩史宣,恢复王銮和胡守约的官职。”没过多久,他又和其他的给事中一起上奏说:“我们多次上书,不管事情大小,都被压着不处理。万一奸邪之徒暗中结党营私,公然阻挠朝政,朝廷发生大事,皇上听不到,大臣们也不知道,那后果不堪设想!”这些奏章都没得到回应。
后来,他又弹劾罢免了盐法侍郎薛章,请求罢黜太仆少卿马陟,留下御史徐文华,并且请求召回谢迁、韩文、孙交、张原、周广、高公韶、王思等人,停止皇上游猎玩乐,恢复朝廷的正常礼仪,把长期驻扎边境的军队调回,裁减锦衣卫的冗员,这些奏疏都非常直言不讳。江彬带着皇帝四处巡幸。孙懋上奏说:“江彬这个人凶狠残暴,阴险狡诈,挟持皇上去了居庸关,身边没有大臣保护,独自在沙漠待了将近半年。皇太后和皇后都未能尽孝,郊庙祭祀也没能举行,各地灾害频发,盗贼四起。江彬留一天,国家就多一天的危险,请求皇上严惩他!”当时朝廷内外很多奏章,皇帝大多都不看,规劝皇帝的人,往往没事。但是一旦触怒了权贵,就会立刻招来祸患,大家都为他担心。而江彬却天天陪着皇帝玩乐,根本没把孙懋放在眼里。
皇上要回銮,要南巡,孙懋都参与了劝谏。宁王朱宸濠叛乱,皇帝在南都,孙懋跟着去了。他请求赶紧确定平定叛乱的功劳和赏赐,又多次请求回京,还和同事们一起跪在宫门口上奏,但都没有得到回应。
皇上世宗登基后,有人给他推荐了被贬官的周广、茫辂等二十个人,皇上把他们都重新启用。然后又有人弹劾南京祭酒陈霁和太常卿张道荣,这俩人就被罢官了。没过多久,又有人建议说:“谢迁和韩文这两个人能力很强,应该像宋朝启用文彦博那样,不用给他们安排具体职务,但是重大典礼、国家大事和节令上的事情,让他们参与参谋,肯定对新政有好处。”皇上虽然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但最终也没采纳。
后来,他被外放到广东当参议,后来又升了副使。嘉靖四年,锦衣卫的官兵到广东办案,他跟按察使张祐觉得这案子有猫腻,就把锦衣卫的人抓起来了。这事儿惊动了朝廷,他被抓进诏狱,贬到藤县当典史。后来他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广西布政使。嘉靖十六年,他又回到京城,当了应天府尹。因为他在乡试录取名单上推荐的人让皇上不高兴,他就辞官回家了,最后去世了。
王仪,字克敬,是文安人。嘉靖二年考中进士,先被派到灵璧当知县。因为他工作能力强,后来被调到嘉定。嘉靖七年,他升任御史,去陕西巡按。陕西秦王府那些权贵霸占老百姓的土地,王仪把这些土地都夺回来还给了老百姓。延绥地区闹大饥荒,朝廷本来派陕西布政使胡忠去当巡抚,王仪却批评说不应该让他去。之后,他又去河南巡按。赵王府的辅国将军祐椋,十多年来一直招揽亡命之徒,杀人越货,没人敢管。王仪和巡抚吴山一起奏报了这件事,结果祐椋被剥夺爵位,还被禁锢起来。
王仪后来被外放到苏州当知府,才三个月,祐椋就偷偷跑回京城,诬告王仪故意找茬,还说王仪跟都御史毛伯温有私怨,把自己的罪过都推到王仪身上。祐椋还说:“我曾经举行过祭祀活动祈求皇室子嗣,结果被知府王天民嘲笑”,要求一起调查王仪和王天民。皇上心里清楚祐椋有罪,但是他很喜欢祐椋说的那个“祈求皇室子嗣”的祭祀活动。所以皇上就派人去重新调查,最后解除了王仪和毛伯温的职务,把王天民关进了监狱。派去调查的人报告说王仪没有说谎,只是祐椋的罪行是在被赦免之前犯下的,应该从轻处罚。但是皇上最终还是因为心疼祐椋,就恢复了他的爵位,而王仪的名声却毁了,毛伯温、吴山、王天民也都受到了牵连。整个嘉靖年间,很多人因为诽谤祭祀活动而遭到重罚,这都是从祐椋的诬告开始的。
仪大人去了苏州当官,苏州的老百姓都跑到京城去求皇上留下他,皇上没答应。过了一段时间,皇上又推荐他去抚州当知府。结果苏州的老百姓又跑到京城去求皇上把仪大人调回来,去了两次,皇上还是没答应。没办法,他们只好去找巡抚侯大人告状。侯大人把这事儿禀报了皇上,皇上这才同意把仪大人调回苏州。仪大人回到苏州后,叹了口气说:“苏州的赋税占全国的十分之二,可是田地数量不清不楚,根本没法确定赋税啊!”于是,他亲自丈量田地,让各个县重新登记造册。他制定了八条规定来确定田赋,又设立了三条标准来核查税收,还把徭役和杂务都平均分配了。他治理苏州非常出色,被评为知府第一,后来升任浙江副使,负责苏、松、常、镇四府的军事防务。当时巡抚欧阳铎正在推行均田赋,仪大人协助他,把在苏州推行的经验推广到其他郡县。后来,因为和操江王学夔一起打仗失利,被扣了俸禄,戴罪立功。没过多久,王学夔在江中战死,仪大人的官职升了一级,调任山西右参政,负责冀州和宁州的防务。
有一次,寇匪攻打清源城,仪大人竟然打开城门,寇匪反而怀疑起来,就撤兵了。仪大人巡视辖区,修筑城墙,储备粮草,榆次和平定之间都建起了城墙。
过了二十一年,他被提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他率军出战,打败了总兵官郤永等人。仪大人升任右副都御史。后来因为修筑边墙有功,还得到了赏赐。可是后来,寇匪从万全右卫入侵,骑兵袭击了完州和唐州,仪大人因此被降了两级俸禄。后来又因为考察中被发现有失误,被降了一级官职。之后,皇上又重新调查了他的责任,恢复了他原来的官职。过了很久,他被任命为肃州兵备副使,协助巡抚杨博把哈密的一些居民迁徙到边境以外。后来他又升任右参政,再次被任命为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还没等他上任,俺答汗就攻打京城,皇上命令他火速前往通州镇守。仇鸾的军队抢劫百姓的财物,仪大人抓捕并惩罚了他们,把他们枷锁起来,示众于城门外。仇鸾向皇上告状,仪大人被皇上逮捕审讯,被斥为平民,最后死去了。隆庆初年,他的儿子缄上诉为父亲申冤,仪大人最终恢复了官职,并追赠了抚恤。他的儿子缄,官至按察使,负责辽阳地区,以精通军事而闻名。
王学夔,是安福人。正德年间,他担任吏部主事的时候,因为反对皇帝南巡而被杖责,跪在宫门外上书,够胆的!嘉靖初年,他又上奏建议裁撤皇亲国戚的冗员,还为被冤枉的言官们求情。他做过考功郎中、文选郎中,为人清廉谨慎,大家都夸他。他还曾经去郧阳当官,治理地方。那时候有个冒充皇子的家伙,很多官员都主张用兵,结果王学夔说:“不过是个疯子罢了!”然后就秘密抓捕,把他给收拾了。后来他一路升迁,最终做到南京吏部、礼部、兵部三部尚书,厉害吧!隆庆、万历年间,皇帝还两次召见他问安。他九十四岁去世,死后被追赠太子少保。
曾钧,字廷和,是进贤人。嘉靖十一年考中进士,先是被任命为行人,后来升任南京礼科给事中。当时全国各地的银矿场都亏损严重,还成了盗贼的窝点,曾钧就上奏建议把这些银矿场都给废了。
曾钧为人刚正廉洁,嫉恶如仇。他首先弹劾罢免了参赞尚书刘龙,接着又弹劾了翊国公郭勋和礼部尚书严嵩。没过多久,他又弹劾了工部侍郎蒋淦和延绥巡抚赵锦。最后,他还弹劾罢免了操江都御史柴经。他刚正不阿,敢于直言,一时之间名声大噪。
后来他被外放,担任云南副使。云南的两府官员去拜见黔国公,曾钧当场纠正了他们的礼仪,并且把黔国公侵占丽江百姓土地的事情给解决了。之后他又升迁为四川参政。当时黔地发生叛乱,他平定了叛乱。他多次升迁,最后做到河南左布政使。嘉靖三十一年,他被任命为右副都御史,负责治理黄河。当时徐州、邳州等十七个州县连年遭受水灾,皇帝很着急,催他赶紧想办法。曾钧就建议疏浚从刘伶台到赤晏庙八十里的河道,修筑草湾老黄河口的堤坝,加高家堰长堤,修缮新庄等旧闸。几个月后,工程就完成了。他因此升任工部右侍郎。他治理黄河四年,后来调任南京刑部右侍郎。过了很久,他就请求退休回家了。他在家住了十几年后去世,死后被追赠刑部尚书,谥号恭肃。
赞曰:郑岳等人做官,都留下了良好的名声。他们敢于直言规劝皇帝,弹劾权贵,无论从根本上还是细节上,都值得称赞。他们认真负责地工作,所到之处都能把事情办好,可以说是朝廷里难得的好官!唐胄论述安南事务,切中要害;欧阳铎推行均田赋,造福百姓;他们都在任上做了很长时间,几乎可以和周忱相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