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成,字孔思,是广西郁林人。永乐年间,他乡试考中,被任命为交趾凤山县的典史。尚书黄福知道他很优秀,就让他代理谅江府的教授,交趾百姓都很感激他。任期满了,他又升迁到山东按察司担任检校,后来凭借推荐被提升为大理评事。

正统年间,因为刘中敷的推荐,他被破格提升为浙江佥事。陶成很有智谋,遇到事情就敢于承担责任。倭寇入侵桃渚,他暗中在海滩里埋设了很多带钉子的木板。倭寇来了,跳下船想上岸,结果脚底板被钉子扎穿,疼得不行。倭寇害怕了,就撤退了。任期满了,他又升迁为副使。

处州的贼寇叶宗留、陈鉴胡、陶得等人攻打兰溪,陶成率兵迎战,斩杀了数百人。他进驻武义,建造了木城防守。他诱使贼寇的同伙里应外合,前后斩首数百人,活捉了一百多人。他还亲自前往贼寇的老巢,劝降了三千多人。贼寇势力逐渐衰弱,只剩下陶得二人。过了一段时间,贼寇势力又壮大起来,带着人马前来进攻。他们先派十多个人假扮成躲避战乱的乡民,用破旧的麻布包着柴火偷偷进入城内。等到陶成出城作战时,贼寇们点燃柴火,烧毁了木城。官兵惊慌溃散,陶成和都指挥佥事崔源战死沙场。那是景泰元年五月的事。朝廷知道了这件事,追赠陶成左参政的官职,并让他的儿子陶鲁担任八品官。

陶鲁,字自强,因为父亲的功劳被授予新会县丞的职位。当时,广西的瑶族叛乱,高州、廉州、惠州、肇庆等府都被劫掠,几乎每个月都有城池被攻破,官吏被杀害。香山、顺德等地,土匪也纷纷起义,新会县也有一些无赖聚集起来响应叛乱。陶鲁召集父老乡亲说:“贼寇的势力已经威胁到我们的城池了,如果不早做准备,很快就会被攻破,你们能不能带领你们的子弟进行抵抗呢?”大家都回答说:“愿意!”于是,陶鲁就修筑堡寨,整备武器装备,训练士兵的技艺和勇猛,用一座孤城来抵挡贼寇的进攻。他在城外修建城墙,挖掘壕沟,布设铁蒺藜和带刺的竹子,城防十分坚固。贼寇来犯,都被他击退。天顺七年,陶鲁的任期满了,巡抚叶盛上奏了他的功绩,他就被提升为知县。不久,因为平定叛乱的功劳,他又升迁为广州同知,仍然兼任知县。

成化二年,我跟着总督韩雍去征讨大藤峡。韩大人在军中威望很高,但他对我却一直很谦虚,虚心听取我的意见。我提出的策略每次都取得了成功。韩大人就推荐我升迁为佥事,专门负责新会、阳江、阳春、泷水、新兴等县的军事。那年冬天,参将王瑛打败了剧贼廖婆保等人,在钦州、化州取得了大胜仗,朝廷还专门发来圣旨嘉奖。

第二年,贼首黄公汉等人又开始猖狂起来,我和参将夏鉴一起,接连打败了他们在思恩州、浔州的军队。没过多久,贼寇攻陷了石康县,抓走了知县罗绅。我和夏鉴又追击到六菊山,把他们打败了。自从韩雍离开两广,撤销了总督职位后,各级官员就互相推诿责任,观望不前,盗贼也越来越猖獗。我上奏朝廷,请求重新在梧州设立总督府,最终这个建议被采纳,成为了永久的制度。我的任期满了,考核成绩优秀,升职为副使。兵部尚书余子俊还表彰我的安抚和劳绩,赏赐了我银子和财物。

我长期负责治理军队。盗贼在两广地区四处劫掠,规模大的就组织大军会剿,规模小的就单独出兵征讨,每次都能取得胜利。那些贼寇恨我入骨,他们竟然去抢劫了我郁林老家的房子,烧毁了朝廷的诰命,掘了祖坟,还杀害了我的族人。我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朝廷下旨让我把户籍迁到广东,重新补发诰命,给予我特别的慰劳,这更加激励我决心讨伐贼寇。

成化二十年,因为我成功平定了荔浦瑶族叛乱,朝廷又给我加了一级俸禄。又过了九年,我的考核成绩依然优秀,升任湖广按察使,但依然负责两广地区的军事。郁林、陆川的贼寇黄公定、胡公明等人又造反了,我和参将欧磐分五路进兵讨伐,大获全胜,摧毁了贼寇一百三十多个巢穴。

弘治四年,总督秦纮派我平定了德庆瑶族叛乱,我升任湖广右布政使。但我认为自己身在两广,却以湖广官职为名,于体制不合,于是改任湖广左布政使,兼任广东按察副使,负责岭西道事务。人们都称我为“三广公”。

弘治十一年,总督邓廷瓒请求朝廷给我儿子官职,让他统领我招募的精兵参与征讨。朝廷就授予我的儿子荆民锦衣百户的职位。这一年,我去世了。荆民再次陈述了我的功劳,于是朝廷又把他升为副千户,世袭罔替。

鲁善于安抚士卒,很有智谋,总是先谋划好再打仗。他在官署后面挖了个池塘,在池塘中央建了个亭子,并且不修建桥梁。晚上就召集部下商议事情。他用木板隔开一个人,说完话就让他离开。这样反复几次,之后从中挑选最优秀的人员进行搭配使用,所以常常能够取得胜利,而且计谋不会泄露。紧急军情飞快送达,士兵们早已整装待命,但他却始终面不改色,不动声色。一旦判断敌人可以被攻击,他就率领军队悄悄出城,半夜里包围敌人,第二天早上就凯旋而归。敌人虽然善于侦察,却始终无法探知他的作战计划。他做了四十五年的官,始终没有离开军务。大小打了数十仗,总共斩杀俘获两万一千四百多人,夺回被掠夺以及安抚恢复生产的人口达十三万七千多人,两广人民都把他当作守护他们的长城。但是,鲁将军带兵打仗并不仅仅依靠武力,他曾经说过:“治理寇贼,首先要感化他们,实在没办法了才杀他们。”每次平定叛乱之后,他都会在当地设立县治,兴办学校,以发展教化。

鲁将军刚做官的时候,年纪轻轻,不到二十岁,就认识了知县王重勉,王重勉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儒者,鲁将军于是向他行弟子之礼。每天早晨,王重勉先给他讲解经史,然后鲁将军才去处理政务。后来王重勉去世,鲁将军为他守丧,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并且还资助了他的两个儿子。他还尊敬著名的儒学家陈献章,陈献章也很器重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朝的陆秀夫、张世杰在崖山尽节殉国,当时还没有庙宇祭祀他们,鲁将军特地为他们修建祠堂,并且请求朝廷赐予祠堂的名称,最终被赐名为“大忠祠”。嘉靖初年,鲁将军去世已经三十年了,新会人民怀念他的恩德,向朝廷上奏,最终朝廷为他赐予了祠祀。

陈敏,陕西华亭人。宣德年间,担任四川茂州知州。他因为丧事离职后,他所辖属的各级官员和番民一百八十人一起到京城上奏章说:“茂州地处边远险峻的深山中,与松藩、叠溪等地的少数民族为邻,每年都遭受他们的侵扰。自从陈敏来到茂州,他治理有方,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现在他因为丧事离职,军民失去了依靠,恳请皇上怜悯边远地区百姓,让这位好官回来吧!”皇帝立即批准了他们的请求。

正统年间,九年任期满了,军民又请求他留下。他被提升为成都府同知,仍然负责茂州的事务。都司徐甫上奏说,陈敏和指挥孙敬在任期间勤政爱民,深受各少数民族的信服。都御史王翱等人核实后,朝廷提升陈敏为右参议,仍然让他负责茂州的事务。以监司的级别来治理一个州,这在以前可是从来没有过的。

黑虎寨的土匪跑到咱们这儿来抢东西,被官兵抓住了。这个叫敏的人呢,就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跟土匪们发誓放他们走了。结果,那些土匪又出来抢劫,被巡按御史陈员韬告了一状。皇上就赦免了他。后来,提督都御史寇深看重他的才能,说他来回奔波安抚那些土匪,还帮着管理军务,就请求皇上另外给他个知州的职位,让他专心处理军事方面的事。吏部觉得敏在茂州待了很久了,一下子换个地方,可能不太了解当地的土匪情况,一时半会儿也难以控制他们,所以建议再设个同知来帮他。皇上也同意了。敏就当上了参议,地位跟监司差不多。后来,他还弹劾按察使陈泰无缘无故打死了土匪,陈泰也反过来告他,皇上没管这事儿,陈泰反而被关进监狱,要被治罪了。

景泰年间改元了,敏当参议九年,升了右参政,还是管州里的事。他在州里待了二十多年,威望很高,老百姓都很拥护他。官职越来越高,那些监司、郡守都得在他下面,所以很多同事都嫉妒他。后来被按察使张淑告了一状,就被罢官了。

再说一个人,叫丁瑄,不知道是哪儿的人。正统年间当过御史。当时福建有很多矿山上的盗贼,皇上就派御史柳华去抓他们。柳华就命令每个村子都修建瞭望塔,组织民兵,选一些有实力的人当队长,让他们自己置办武器,带领乡民巡逻。沙县有个佃农叫邓茂七,本来就挺混的,当了队长后,就更嚣张了,欺压乡里。当地有个习俗,佃农除了交租子,还要额外送礼给地主。邓茂七就煽动他的手下,不许送礼,让地主自己去收租子。地主告到县里,县里抓邓茂七,他没去。县里派巡检去抓他,邓茂七就杀了几个弓箭手。上级知道了,就派了三百兵去抓他,结果被杀伤殆尽,巡检和知县都死了。邓茂七就更加嚣张,自称“铲平王”,设立官职,聚集了几万人马,攻陷了二十多个县,都指挥范真、指挥彭玺等等都被他杀死了。当时福建参政,是个交趾人,叫宋新,他贿赂王振升了左布政使,贪污腐败,老百姓受不了了,就都跟着邓茂七造反了。东南地区一片混乱。

四月,也就是十三年四月,茂七这伙贼人包围了延平府。御史张海登城去劝降他们。贼人们哭诉着求饶,说愿意赎罪免死,只要能免除三年徭役,就愿意放下武器,重新做老百姓。张海把这事儿报告给了朝廷。朝廷就派了杨瑄去招讨,还让都督刘聚、佥都御史张楷率领大军随后跟上。

杨瑄到了之后,先派人拿着朝廷的命令去劝降茂七。可茂七根本不听,不肯投降。杨瑄就赶紧赶到沙县,准备去对付他。结果,贼首林宗政带着上万名贼兵攻打后坪,想在那里安营扎寨。杨瑄立刻命令通判倪冕等人率领军队先占据有利地形,他自己则和都指挥雍埜等人去堵截贼兵的退路,结果斩杀了二百多名贼兵,还抓住了贼头的马仔陈阿岩。

第二年二月,杨瑄又设了个计,诱使贼兵再次攻打延平府。他指挥军队分头攻击,贼兵大败,四处逃窜。指挥刘福带兵追击,最终斩杀了茂七,那些跟着茂七造反的人也都被招安,重新过上了正常生活。没过多久,又抓到了茂七的同伙林子得等人。 这还没完,尤溪的贼首郑永祖带着四千人又来攻打延平府。杨瑄和雍埜等人一起迎战,把郑永祖抓住了,斩杀了五百多名贼兵,剩下的贼兵也都逃散了。

张楷奉命带大军来剿匪,结果到了建宁就停下来不动了,每天喝酒作诗,过得很逍遥自在。听说杨瑄打败了贼兵,张楷就赶紧跑到延平府来抢功劳。杨瑄被逼无奈,只能如实向朝廷报告了这件事。刘福咽不下这口气,就向朝廷告状。朝廷下令让杨瑄写个详细的报告。最后,张楷他们都被治了罪。 杨瑄虽然立了大功,但朝廷却没追究,功劳也没被记录下来。虽然茂七死了,但他那些子侄孙辈又开始作乱了。朝廷又派了陈懋等人带大军去平叛,杨瑄这才回朝。景泰年间,他被任命为广东副使,后来去世了。

那时候,浙江和福建到处都是盗贼,到处烧杀抢掠,老百姓苦不堪言。那些将军们却对盗贼不管不问,玩忽职守,反倒是文官们积极组织民兵抵抗,常常能取得很大的战果。福建那边,张瑛、王得仁这些人就做得很好。浙江金华知府石瑁在兰溪抓住了遂昌的贼寇苏才。处州知府张佑打败了贼兵,抓杀了一千多人。皇帝为此下诏书,狠狠地批评了那些将军们。都指挥邓安等人就推卸责任,把罪责怪到前任御史柳华头上。

当时王振正想杀几个朝臣来杀鸡儆猴,就下令逮捕柳华。柳华当时已经外放出任山东副使了,听到这个消息后,就服毒自杀了。朝廷抄了他的家,他的儿子被发配去边疆戍边,他的妻子被充入浣衣局。御史汪澄和柴文显也因此受牵连。

一开始,汪澄巡按福建,因为茂七起义作乱,就下令浙江、江西两省的军队一起讨伐。后来听说贼寇想投降,就下令停止进兵。等他知道贼寇根本不想投降,又赶紧下令继续进攻,但这时贼寇已经强大到无法控制了。浙江巡按御史黄英害怕受到牵连,就向汪澄上书,说停止进攻是汪澄的决定,兵部就因此弹劾汪澄失职。福建三司也上奏说,贼寇刚开始作乱的时候,巡按御史柴文显隐瞒不报,才酿成了现在的祸患。于是汪澄和柴文显都被抓了起来。

案子结了,朝廷下令把柴文显凌迟处死,抄了他的家。汪澄则被处以弃市。宋新和按察使方册等十个人也都被判处死刑,后来因为大赦,被减刑为贬谪到驿站当驿丞。到了天顺年间,他们才恢复了官职。

人们议论说,柳华的措施并没有什么错误,汪澄、柴文显的罪行也不至于被处死。那些武将没能剿灭贼寇,反而把责任推到文官身上。柳华、柴文显竟然和叛逆同罪,这种刑罚的错误完全是王振造成的。柳华是吴县人,柴文显是浙江建德人,汪澄是仁和人。

王得仁,名仁,用字行,是新建人。他本来姓谢,他父亲为了躲避仇家,就改用了王姓。王得仁五岁的时候就死了母亲,他哭得像个大人一样伤心。他一开始只是个卫兵,因为有才能被推荐做了汀州府经历。他为人廉洁,勤劳能干,深受上下爱戴。任期满了本来应该升迁,可是几千军民都请求他留下,皇帝就下令给他加官晋级,让他继续任职。三年后,推官的职位空缺了,英宗皇帝听从了军民的请求,让他升任推官。他多次为冤案辩护,拒绝贿赂,压制镇守内臣的敲诈勒索,政绩越来越显著。

沙县有个土匪叫陈政景,是邓茂七的余党。他伙同清流的土匪蓝得隆等人攻城。得仁和守将以及知府刘能一起打败了他们,抓了陈政景等八十四个人,其他的土匪吓得都逃跑了。将领们想彻底搜捕,得仁担心会误伤百姓,就下令招安,放了三百个难民。都指挥马雄得到了通匪者的名单,想按照名单把他们都杀了,得仁极力请求烧掉名单。

后来土匪又去骚扰宁化,得仁带兵去救援,杀了很多土匪。很多老百姓主动回来投降,土匪的力量越来越弱了。土匪退到将乐驻扎下来,得仁正准备追上去消灭他们,结果突然生病了。大家想抬着他回去治病,得仁不同意,他说:“我一动,土匪肯定要乘机进攻。”于是他就坐在帐篷里,嘱咐将领们全力平定叛乱,然后就去世了。那是在正统十四年夏天,军民都很悲痛。他的灵柩运回去的时候,沿途送葬的人络绎不绝,很多人还画了他的画像来祭祀他。天顺年间快结束的时候,官吏百姓请求为他建立祠堂,有关部门上奏朝廷,朝廷批准了,就像广东杨信民一样,春秋两季都要祭祀他。

他儿子叫叶夔,天顺四年考中了状元。被授予修撰的官职,后来升迁为左谕德。成化七年,出现了彗星。他根据朝廷的旨意上奏五件事:请求整顿宫闱,亲近大臣,畅通言路,谨慎处理刑狱,戒除浪费。他的话非常恳切,结果被皇帝严厉批评了一顿。后来他官职一路升迁,最终做到工部尚书。去世后,追赠太子少保。正德年间,追谥为文庄。

叶祯,字梦吉,是高要人。乡试考中后,被授予浔州府同知的官职。后来调任凤翔,又调任庆远。

两广地区的瑶族土匪纷纷起义,很多州县都遭到了破坏,将领们大多缩手缩脚,观望不前。叶祯发誓不跟土匪同归于尽,就招募精壮的士兵,每天进行训练。峒酋韦父强多次打败官军,叶祯活捉了他,韦父强的同伙很生气,就集合所有的人马攻城。旗山守将带兵却不出动救援。叶祯带领精壮士兵出战,土匪退却了。土匪又追击叶祯,双方激战,叶祯的儿子叶公荣战死了。

过了一阵子,土匪包围了鸡刺等村庄,祯带着三百人马赶去支援。路上在头山下遇到了土匪,双方展开激烈的战斗,祯身中数枪,还亲手杀了一个土匪,但他和他的侄子官庆以及三百名士兵全部战死了。那一天是天顺三年正月三十。岭南地区向来不下雪,那天晚上却突然打雷闪电,竟然下了一尺多厚的雪。土匪见势不妙,解围撤走了,村庄保住了。这件事上报朝廷后,朝廷追赠他朝列大夫、广西参议的官职,当地官员还为他修建了庙宇祭祀。

伍骥,字德良,是安福人。景泰五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御史。他为人庄重,很少说笑,但遇到正义的事情就敢于挺身而出。

天顺七年,他奉命巡按福建。当时,上杭地区爆发了土匪起义,都指挥佥事丁泉(汶上人,善于作战)率军抵抗。土匪多次攻城,都被丁泉击退。但后来土匪势力越来越壮大。伍骥听说后,立刻骑马赶到汀州,调集援兵。伍骥独自一人骑马来到土匪营地。土匪没想到御史会突然出现,都穿着盔甲,露出刀刃。伍骥却从容地骑马站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向他们说明利害关系。土匪被他真诚的态度所感动,纷纷哭着表示悔过,有一千七百多户人家归顺了朝廷。朝廷还给他们提供了牛种,帮助他们恢复原来的生活。

只有土匪头子李宗政顽固不化,拒不投降,于是伍骥和丁泉一起深入敌后,将其剿灭。丁泉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了。伍骥为丁泉举行悼念仪式,抚恤受伤的士兵,并激励大家为国效忠,接着又和土匪展开激战。他接连攻破了十八个土匪寨子,俘斩了八百多人,平定了当地的叛乱。但是,伍骥在战斗中染上了瘴气,生病了,回师上杭后就去世了。当地军民都非常悲痛,把他当成父母一样看待,每天都有几千人前来吊唁,争相捐款为他修建祠堂。成化年间,根据知县萧宏的请求,朝廷下令将伍骥和丁泉一起祭祀,并赐名为“褒忠祠”。

毛吉,字宗吉,是余姚人,景泰五年考中了进士。 他被任命为刑部广东司的主事,这个部门管辖着锦衣卫。锦衣卫的士兵们负责监视百官的秘密行为,只要递上一张小纸条告状,官员就会获罪,所以朝中大臣们个个都提心吊胆,战战兢兢的。那些平时仗势欺人,侮辱官府,被送进刑部的人,一般都没人敢动他们一根手指头。但是毛吉却不一样,他执法非常严格,谁犯了法就一定严惩不贷。

有一次,锦衣卫指挥使长门达仗着皇帝的宠信,横行霸道,百官们在路上遇到他都赶紧躲避他的马匹。只有毛吉,拿着鞭子,拱手从他身边走过。长门达非常生气。后来毛吉因为生病没去上朝,就被关进了锦衣卫的监狱。长门达非常高兴,他找来强壮的士兵,用粗大的棍棒毒打毛吉,打得毛吉皮开肉绽,露出了骨头,但他还是没死。

天顺五年,毛吉升任广东佥事,负责巡视惠州和潮州两府。他严厉打击当地豪强,老百姓都很高兴。等到他任期满了,百姓们都纷纷请求他留下。程乡出了个贼寇杨辉,他是以前大贼罗刘宁的同伙。杨辉被招安后又反叛了,他和他的同伙曾玉、谢莹分别占据着宝龙、石坑等山洞,他们攻陷了江西安远,还到处抢劫闽广两地。后来,他们想要攻打程乡。毛吉在敌人还没到之前,就招募壮士,联合官兵,一共七百人,直奔贼巢。先攻破了石坑,杀了曾玉;接着又打败了谢莹,斩杀了谢莹。最后还活捉了杨辉。所有山洞都被攻破,一共俘斩了一千四百人。捷报传来,宪宗皇帝晋升毛吉为副使,并下诏书嘉奖他。

之后,毛吉调任巡视高州、雷州、廉州三府。当时,老百姓遭受贼寇的蹂躏,几百里内都没人烟,其他的将领都紧闭城门自守,有的甚至因为有人告发贼寇,反而被责打。如果有从贼寇那里逃出来的人,就会被诬告为通敌,然后被杀掉。毛吉非常生气,他把平定贼寇当作自己的责任。他在雷州按察的时候,海康县令王骐,是云南太和人,他总是用义气激励百姓,贼寇一来就奋勇抵抗。毛吉很欣赏他的勇敢和节操,就奖励了他。正好这时有消息说贼寇抢掠乡镇,毛吉和王骐各自率领部队,打败了贼寇。毛吉推荐了王骐,王骐被提升为雷州通判。还没等朝廷任命下来,王骐就战死了。朝廷追赠他为同知,并且荫封他的儿子为国子生。

成化元年二月,新会告急了。吉将军带着指挥阎华、掌县事同知陶鲁,率领一万大军,到了大磴,打败了贼寇,乘胜追击到云岫山,离贼营还有十多里。这时候已经是半夜了,他召集将领分成三路埋伏,准备黎明发起进攻。结果天阴沉沉的,大家都没能按时到达指定位置。等到开战,贼寇丢下营寨,跑到山上去了。吉将军命令潘百户占据贼营,结果大家一窝蜂地抢夺财物。贼寇又杀下来,把潘百户杀了。阎华的马也摔倒了,也被贼寇杀害了。军队顿时溃散。吉将军勒住马大喊,让大家停止溃逃。有人劝吉将军赶紧逃命,吉将军说:“这么多人都死了,就我一个人活着,成什么样子?”话还没说完,贼寇拿着长枪冲向吉将军。吉将军一边骂一边打,一个人拿着剑,砍断了贼寇的一条胳膊。但敌众我寡,最终吉将军战死了。那天,雷雨交加,山谷都在震动。过了八天,才找到吉将军的尸体,面目如同活着的时候一样。这件事上报朝廷后,朝廷追赠他为按察使,并录取他的儿子进入国子监读书。他儿子后来考中了进士,最终官至云南副使。

吉将军出征的时候,带了一千两黄金犒赏军队,委托驿丞余文保管和支出,已经用了三分之一。吉将军死后,余文考虑到吉将军家里很穷,就把剩下的黄金给了吉将军的仆人,让他拿回去料理后事。那天晚上,仆人和吉将军的妻子突然在堂屋里听到吉将军的声音,吉将军好像在跟他们说话:“请夏宪长来。”全家人都吓坏了,赶紧跑去告诉按察使夏埙。夏埙来了,吉将军的仆人给他行礼说:“吉将军蒙受朝廷恩典,不幸死于贼寇之手。现在余文把剩下的官银交给吉将军家里,虽然没有书面凭证,但吉将军在地下也会蒙受冤屈。我希望您能赶紧把钱还给官府,不要玷污吉将军的名声。”说完,仆人就倒地不省人事,过了一会儿才醒过来。于是,剩下的钱就还给了官府。吉将军死的时候四十岁,后来朝廷赐谥号为“忠襄”。

林锦,字彦章,是连江人。景泰初年,他通过乡试,被授予合浦县的训导。当时瑶族寇乱四起,内外防备空虚。林锦上书朝廷,提出了详细的策略,都非常切合实际。巡抚叶盛很欣赏他,就让他代理灵山县县令。灵山县城被贼寇毁坏,林锦根据地形,修筑栅栏防守,广泛设置各种防御武器,贼寇不敢靠近。林锦任期满了离开官职,百姓都说:“您走了,贼寇还会再来,谁来抵挡他们呢?”大家都逃进了山里。叶盛把这件事上报朝廷,朝廷立即任命林锦为知县。林锦一到任,百姓又都回来了。

那一年闹饥荒,瑶族人天天抢劫,没完没了。锦衣卫指挥使亲自去他们的营地,跟他们讲清楚利害关系。瑶族人被他说服了,二十五部都听他的话。不服从的,他就去讨伐。天顺六年,他在罗禾水打败了土匪,又在黄姜岭打败他们,在新庄又大败他们。前后斩杀了一千多个人,还把抢走的人口都救了回来,土匪都被平定了,他就拆除了栅栏,修建了土城。

上级官员多次推荐他的才能。成化元年,廉州被土匪攻陷了,朝廷就派他去当廉州知府。那一年又闹饥荒,土匪到处抢劫。锦衣卫指挥使安抚了上千人,处死了为非作歹的头目,同时安抚流离失所的百姓。境内很快就平定了。

四年后,上级官员再次推荐他,请求朝廷让他担任负责钦州、廉州地区盗匪的官职。于是朝廷任命他为按察使佥事,他更加勤政。十年后,朝廷下诏表彰他的功绩。过了一段时间,他又升任为副使。他发现自己管辖的地区经常有盗匪出没,就想出一个长久之计,在西部设立团河营,在南部设立新寮营,又在洪崖设立营地,堵住土匪出入的山路。他还把灵山土城重新修建,加高城墙,长达五百丈,最终建成了坚固的城池。十四年,兵部上报了他的安抚功绩,朝廷对他进行赏赐。

锦衣卫指挥使在军队里,把教化百姓作为首要任务。灵山地区迷信鬼神,他就禁止淫祠,修建学校,鼓励农桑。他在廉州、钦州都整顿了学宫,振兴文教。他为人诚实,心思缜密,瑶族和蛮族人都非常敬爱他。他带兵打仗,总是和士兵同甘共苦,有功劳总是推给别人,所以士兵们都愿意为他效死,各地都为他立庙祭祀。

郭绪,字继业,是太康人。成化十七年考中进士。他在楚王府任职时,拒绝了王府的馈赠。后来被授予户部主事,负责向陕西运送二十万军饷。主管官员想中饱私囊,但他把所有多余的钱都交还了。后来他升迁为云南参议。

开始的时候,孟密宣抚司的设立,实际上是割让了木邦宣慰司的土地。后来,孟密想夺回界外被侵占的木邦土地二十七处。朝廷下令让他归还,他不听。于是朝廷调集孟养宣抚司思禄的军队来威胁他。孟密才归还了侵占的土地,但是却杀害了很多孟养士兵。思禄因此怀恨在心,带兵越过金沙江,夺回了木邦以前被割让给孟密的十三处土地。两个酋长因此结怨,矛盾不断。

巡抚陈金承了朝廷的命令,派王绪和副使曹玉去劝降。十几天后,他们到了金齿。参将卢和率领军队在据点两程之外驻扎,派人快马加鞭去传达命令,但都被留下了,没有回复。卢和害怕了,就带兵回到干崖,遇到了王绪,把情况说了,劝他别再往前走了。王绪不同意。曹玉以生病为由推辞了。于是王绪就只带几个人骑马前往,十几天后到达南甸,山路险峻不能骑马,他就砍断荆棘,徒步前进,拉绳索攀登。又十几天后到达一个很大的沼泽地。土官用象车来迎接,王绪乘坐象车前往。走在毒雾中,泥泞不堪,艰难跋涉。又十几天后到达孟赖,离金沙江只有两程路了。他亲自起草文书,派人渡过江去,向他们宣告朝廷招安的意思。蛮人互相惊奇地说:“中国的使者竟然到这里来了?”他们就出兵,率领几万象兵和马兵,夜里渡过江,拿着长矛强弩,层层包围。随行的人都害怕了,请求不要前进。王绪拔出刀来呵斥道:“明天一定要渡过江,谁敢阻拦就斩!”思禄得到文书后,看到文书中详细说明了利害关系,又听说来的只有几个人,于是就派酋长来听从命令,并且送来礼物。王绪拒绝了,拿出朝廷的诏书宣读。思禄也随后赶来。王绪先肯定了他的功劳,然后说明了他的冤屈,最后责备他的叛乱行为。各部落酋长听到后,都俯伏在地呼喊万岁,请求归还侵占的土地。王绪追问之前被扣留的使者,全部都被放了回来。卢和和曹玉听到消息后,飞快地赶来,这时叛乱已经平息,土官已经归降纳贡了。这是弘治十四年五月的事。

三年后,王绪被提升为四川督储参政。武宗皇帝即位后,因为他在云南的功劳,加了一级俸禄。第二年,他就退休回家了。

姜昂,字恒頫,太仓人。成化八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枣强知县。后来做了御史。他和同僚一起弹劾方士李孜省,在午门外受杖刑。因为母亲年老,他请求调往南方,不久后被外放为河南知府。官吏把事情办完后,就退下关上门读书,鞭子和杖子都悬挂着不用。藩府里有人犯错,他就立刻处理,然后把他们送走。后来改任宁波知府,又被提升为福建参政。他请求回家奉养母亲,母亲去世后他也去世了。

姜昂做官的时候,每天只买很少的肉供奉母亲,自己则吃素菜。他的子弟学习书法,他不允许他们用官府的纸笔,家里住的房子也挡不住风雨。

赵子龙,字梦宾,正德三年考中了进士。后来当上了礼部郎中。武宗皇帝南巡的时候,他和其他官员一起劝谏皇帝,结果被罚跪了五天,还挨了打,差点被打死。 之后,他被外派到建宁当同知,没多久又升迁到云南当副使,负责在澜沧和姚安驻军。云南以前是盗贼的窝子,赵子龙跟当地的土酋说:“你世世代代都是这里的官,纵容盗贼难道不是为了收受贿赂吗?”土酋被吓到了,于是去安抚那些盗贼,那些盗贼都听他的话了。有个刚投降的大盗,因为贫穷,被老婆妾侍责骂,最后实在受不了赵子龙的恩义,竟然服毒自杀了。南安有个上千人的大盗团伙,御史想调兵去剿灭,赵子龙只用三天的工夫就让这些盗贼都散了。四川盐井的剌马仁和云南晒江的和歌仲,互相仇杀了几十年,赵子龙去劝说他们,结果两人化解了仇恨。大候州的土官猛国依仗地势险要,横行霸道,赵龙把他抓了起来。赵子龙在云南四年,番族和汉族都过上了太平日子。邓川州还专门建了一座“三正人祠”,祭祀袁州的郭绅、莆田的林俊和赵子龙。

这段话是评价赵子龙的功绩的。说陶成、陈敏这些人,因为在担任监司和地方官时,立下了征剿盗贼的功劳,而陶成、毛吉、叶祯还为此牺牲了生命,他们的功劳和英勇事迹非常显著,足以让那些害怕战斗、胆小怕事的将领感到羞愧。林锦威能够临危不乱,才能足以安抚人心,如果边疆都能有这样的人才,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郭绪一个人骑马深入险地,劝服了两个土酋,像洪州、永州那种地方,又怎么会长期需要调兵呢?太平盛世当权的人,大多压制边疆将士的功劳,说是怕他们惹事生非。但是,那些大帅却依靠朝廷内部的关系,升官加爵,赏赐还超过等次,这样只会助长武夫们玩弄敌寇的心思,却不能奖励那些为国捐躯的忠臣义士。国家用赏罚来治理天下,怎么能不公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