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那些蛮族,是虞舜后代,商朝的鬼方,西汉的夜郎、靡莫、邛、莋、僰、爨等等,都是他们的后代。从巴地、夔州往东到洞庭湖、湘江、岭南山区,他们盘踞着几千里地,种类繁多,各不相同。历朝历代,他们都是各自拥立首领。
要说他们开始为王朝效力,那得追溯到周武王在孟津大会的时候,庸、蜀、羌、髳、微、卢、彭、濮这些蛮族都参加了。后来楚庄王派庄蹻入滇,秦国开凿了五尺道,设置官吏,一直到汉武帝时期,又设置了都尉和县属,仍然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这就是土官、土吏制度的起源吧。
到了明朝,沿袭元朝的办法,大规模地开拓,分别设立了司、郡、州、县,向他们征收赋税,听从我们的调遣,法律制度才算完善。然而,治理他们的关键在于羁縻政策。那些大姓家族,势力强大,世代积累威望和约定俗成的规矩,他们必须要依靠朝廷的爵位和俸禄,以及各种荣誉称号,才能比较容易地被管理,所以他们才会唯命是从。
但是,朝廷调遣他们的次数多了,事情又紧急,他们就容易发生变故,仗着功劳就骄横跋扈,侵扰也越来越严重,所以历朝历代征讨他们,利弊各占一半。关键在于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安抚官员,恩威并施,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死心塌地效力,而不会成为祸患。《实录》记载,成化十八年,马平主簿孔性善上奏说:“溪峒地区的蛮僚,虽然经常不服教化,但他们的叛乱也不是没有原因的。以前陈景文当县令的时候,瑶族、僮族都服从差役,后来抚恤安抚的方法不对头,才又开始叛乱。如果能够选拔贤能的官员,对他们表示恩信,晓之以利害,他们也一定会改变想法。”皇帝很欣赏他的意见,可惜没能真正实行他的建议,这可以作为治理蛮族的一个宝贵经验。
话说洪武年间刚开始的时候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来归顺朝廷的,朝廷就让他们继续担任原来的官职。这些土官的官衔,叫宣慰司、宣抚司、招讨司、安抚司、长官司,根据他们立的功劳大小,来决定官职的高低等级,甚至府州县这些官名也经常能见到。他们官职的继承和更换,都必须得到朝廷的命令,即使远在万里之外,也都要到京城来接受任命。到了天顺年间,朝廷允许土官自己上报勘察奏章,这样朝廷的权力就渐渐松懈了。成化年间,又规定土官要交纳钱粮来补充军费,这收钱的办法就越来越糟糕了。孝宗皇帝虽然决心要改革,但因为各种原因,最终也没能改过来。直到嘉靖九年,才恢复了以前的制度,把府州县等官职归验封司管辖,而宣慰、招讨等官职则归武选司管辖。归验封司管辖的,由布政司领导;归武选司管辖的,由都指挥使司领导。这样文武官员互相配合,跟中原地区的情况差不多了。这期间,他们时而归顺,时而叛乱,朝廷也时而进行处罚,时而给予奖赏。下面我就根据一些比较突出的事件,来给大家讲讲。
湖南,古时候是巫郡、黔中的地方。那里的施州卫和永、保等土司的辖地,位于岳州、辰州、常德府的西边,跟四川东部的巴州、夔州相邻,南边通往黔阳。那里的山区河流众多,地势险要,容易滋生盗贼,元朝末年的时候尤其严重。陈友谅占据了湖广地区,就用好处引诱他们,利用他们的兵力为自己作战。这些苗族人也全力以赴,甚至有请求朝廷派兵,帮助他们驱逐其他部落的情况,陈友谅因此更加嚣张跋扈。等到太祖皇帝在鄱阳湖消灭了陈友谅,又攻克了武昌,湖南各郡纷纷归顺,元朝设立的宣慰司、安抚司、长官司等等,都先后投降了。太祖皇帝让他们继续担任原来的官职,但后来情况又变得复杂了。
1370年,也就是洪武三年,慈利地方的长官覃垕(qín hòu)诬告说蛮族要入侵,结果征南将军周德兴把这事儿给平息了。到了洪武五年,朝廷又任命邓愈当征南将军,带兵平定了散毛等三十六个蛮族部落。同时,副将军吴良也平定了五开、古州等地的二百二十三个蛮族部落,还收编了一万五千个蛮族百姓,以及四千五百多溃散的士兵,彻底平定了那些地方。没过多久,五开、五溪那边的蛮族又造反了,结果又被朝廷给镇压下去了。
到了洪武十八年,五开蛮头领吴面儿又造反了,这次声势浩大,来势汹汹。朱元璋派楚王朱桢和征虏将军汤和去平叛,汤和打败了九溪地区的蛮族头目,俘虏了四万多人,这下子那些苗族人也都害怕了。靖州、沅州、道州、澧州一带,十年之内反反复复地发生叛乱,然后又被朝廷平定。虽然建国初期,朝廷不断用兵,靠武力征服蛮族,但这其实是太祖皇帝高明之处,他用恩威并施的方法来控制这些地区。
永乐年间刚开始的时候,苗族就报告说他们的首领死了,然后继承人就戴上了帽子,穿上了官服,开始接受朝廷的管束。过了大概一百年,在五开和铜鼓地区,又开始频繁发生战乱。那时候英宗皇帝北狩,中原各地都被苗族侵扰,苗族势力非常强大。
景泰年间刚开始的时候,总兵官宫聚上奏说:“蛮族贼寇西边打到了贵州的龙里,东边打到了湖南的沅州,北边打到了武冈,南边打到了播州,总人数不下二十万,他们包围、烧杀抢掠各郡县。我手下的官兵不到两万,前后奔赴救援,都无法解救平越的围困。请求赶紧调动京师附近的军队和征讨麓川的士兵十万前来,用来调遣作战。”过了很久,援军却一直没来,朝廷又换了几个将领,这样拖拖拉拉地过了六七年。
直到天顺元年,总督石璞调来了总兵官方瑛,才开始确定日期进行征剿。他们攻破了天堂、小坪、墨溪等二百二十七个寨子,抓获了伪王、侯、伯等一百多人,斩杀了贼首一千四百多人,夺回了被俘虏的军人和男女老少一千三百多人,于是苗族叛乱逐渐平息。这场叛乱最初起源于贵州,然后蔓延到湖南,都是因为生苗作乱。
一开始那些土司都没有参与叛乱,但是永、保两地的宣慰使世世代代权势强大,每次朝廷征讨的时候,他们都愿意带兵冲锋陷阵,国家也依靠他们来平定叛乱,所以永、保的军队被称为“虓雄”(勇猛的雄狮)。嘉靖、隆庆年间以后,朝廷的征调文书四处发出,湖南的土司们都准备好了武器,随时听候调遣。
施州,最早是隋朝的清江郡,后来改名叫施州。明朝初期还是叫施州。洪武十四年,改成了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归属于湖广都司管辖。下面管辖着一个千户所:大田千户所;三个宣抚司:施南、散毛、忠建;八个安抚司:东乡五路、忠路、忠孝、金峒、龙潭、大旺、忠峒、高罗;七个长官司:摇把峒、上爱茶峒、下爱茶峒、剑南、木册、镇南、唐崖;五个蛮夷长官司:镇远、隆奉、西泙、东流、腊壁峒。此外,境内还有一个容美宣抚司,管辖着四个长官司:椒山玛瑙、五峰石宝、石梁下峒、水尽源通塔平。 这地方的行政架构,那可是相当复杂!
朱元璋刚当上吴王的时候,也就是甲辰年(公元1364年)六月,湖广安定宣抚使向思明派了长官硬彻律等人,拿着元朝给他的宣抚敕印来朝见,请求重新任命官职。朱元璋就下令继续设置安定等处宣抚司两个,让向思明和他的弟弟向思胜分别担任。又设置了一个怀德军民宣抚司,让向大旺担任,还任命了南木和潘仲玉两位元帅。 抽拦、不用、黄石三个洞,每个洞都设了一个长官,分别由没叶、大虫、硬彻律担任。簳坪洞设立了一个元帅府,由向显祖担任。梅梓、麻寮两个洞,每个洞也设了一个长官,分别由向思明和唐汉明担任。这些都是新投降的人。
丙午年(公元1366年)二月,容美洞宣抚使田光宝派他弟弟田光受等人,也拿着元朝给他的宣抚敕印来朝见。朱元璋就封田光宝为四川行省参政,让他负责容美洞等地的军民宣抚司事务,同时继续设置安抚元帅来管理。并且,还设立了太平、台宜、麻寮等十个寨子的长官司。 这一下子,施州的行政管理更加完善了,也反映了明朝初期对西南地区统治的加强。
1361年,宣宁侯曹良臣带兵攻下了桑植。然后呢,容美洞的元朝宣慰使覃大胜的弟弟覃大旺,还有副宣慰覃大兴,以及光宝子答谷这些人,都来朝见皇帝了,还交上了元朝给他们的金虎符。皇上就下令把施州宣慰司升格为从三品,东乡那些长官司则定为正六品,并且允许用流官来补充官员。
1362年,忠建元帅墨池派他儿子驴吾,带着手下溪洞元帅阿巨他们一起来投降了,也上交了元朝给他们的金虎符、银印、铜章和诰敕。朝廷就设立了忠建长官司和沿边溪洞长官司,让墨池他们当长官。二月的时候,容美宣抚田光宝又派他儿子答谷来朝见皇帝。征南将军邓愈平定了散毛、柿溪、赤溪、安福等三十九个峒,还收缴了散毛宣慰司都元帅覃野旺从伪夏政权那里得到的印章。
1371年,江夏侯周德兴带兵去讨伐水尽源、通塔平、散毛等几个峒,并且设立了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1372年,又设立了施南宣抚司,归施州卫管辖。1374年,散毛、沿边安抚司安抚覃野旺的儿子起剌来朝见皇帝,皇上任命他为本司佥事。景川侯曹震跟皇上说:“散毛这些峒里的蛮人经常抢劫,祸害百姓,我已经让施州卫和施南宣抚覃大胜去招降他们了,如果他们顽固抵抗,请允许我派兵去讨伐!”
忠建这小子,他爹田思进是宣抚使,都二十二年了。他爹老了,八十多岁了,想退休,所以朝廷就让忠建接了他爹的班。
第二年,凉国公蓝玉那可是打了胜仗,在散毛洞打败了敌人,抓了他们的头头覃大旺,还有上万的人。然后呢,就在大田设立了一个千户所,归施州卫管辖。蓝玉上奏说,散毛洞、镇南洞、大旺洞、施南洞这些蛮族,反反复复,不太老实,黔江和施州卫的兵离得太远,支援起来不容易。现在散毛洞和大水田挨着,应该设个千户所守着,这才把散毛改名叫大田,让千户石山带着一千五百个土兵,在那儿驻守。
那时候,忠建和施南那些叛乱的蛮子,在龙孔扎了营。蓝玉就派指挥使徐玉带兵去攻打,抓住了宣抚使覃大胜,其他的蛮子都跑了。蓝玉又分兵去搜捕,杀死了抓获了一千八百多男女,还有八百二十个覃大胜的同伙被捆起来押解到京城。覃大胜被当众处死,其他人呢,发给他们衣服粮食,发配到开元去服役。
永乐二年,朝廷又重新设立了散毛、施南两个长官司。话说早些年,洪武初年的时候,那些土司长官们来投降的,朝廷都保留了他们的官职。后来嘛,因为蛮苗吴面儿造反,闹得那些土司的地盘都荒废了,长官的世袭官职也都被取消了。
到了永乐二年,以前土官的儿子覃友谅他们,招抚回了一些蛮族百姓,请求朝廷重新设立管理机构。因为人口比较少,朝廷就给他们降级成了长官司,归大田军民千户所管辖。覃友谅被任命为散毛长官,覃添富被任命为施南长官。永乐四年,施南和散毛又升格为宣抚司了,这是因为友谅和添富来朝见皇帝的缘故。 同时,还任命田应虎为龙潭安抚使。田应虎上朝的时候说,他家祖上从宋朝元朝开始就一直担任安抚使,因为蛮族作乱,他们的地盘被并入了散毛,距离太远不好管理,请求恢复原状,朝廷就同意了。
那时候,高罗安抚使田大民也说,他招抚了四百多户蛮族百姓,请求恢复原来的官职和管理机构。木册长官田谷佐和唐崖长官覃忠孝也说,他们祖上几代都是安抚使,洪武年间大军平定蜀地的时候,百姓惊慌逃散,他们的管理机构也废除了,现在他们招集了三百多户百姓,请求继承祖上的官职,朝廷也答应了他们。永乐五年,镇南长官覃兴他们来朝见皇帝,说他们家是世袭的官职,洪武年间被废除了,现在他们招来了三百户蛮族百姓,请求恢复原来的官职。 差不多同时,五峰石宝长官张再武也请求继承祖上的官职,朝廷也都答应了。
朝廷还在同一时期设立了东乡五路安抚使,任命覃忠担任,归施南管辖。又设立了石梁下峒、椒山玛瑙、水尽源通塔平三个长官司,分别任命向潮文、刘再贵、唐思文担任,归容美管辖。 此外,还恢复了忠路、忠孝、金峒三个安抚司,归施州卫管辖,任命覃英、田大英、覃添贵担任。这些官职,都是因为洪武年间蛮族作乱,百姓四散,官职机构都被废除了。现在这些人的祖上或者亲戚来朝见皇帝,请求恢复这些官职,朝廷都一一答应了,还赐予他们印章和官服。
宣德二年的时候,朝廷设立了剑南长官司,归属忠路安抚司管辖。摇把峒、上爱下爱两个茶峒,以及镇边、隆奉这两个蛮夷地区设立的长官司,都归属东乡五路安抚司管辖;东流、腊壁峒这两个蛮夷地区的长官司,归属散毛宣抚司管辖;石关峒长官司和西泙蛮夷地区的长官司,归属金峒安抚司管辖。这些长官司的官职都由当地的酋长担任。
早些时候,忠路安抚司等机构上奏朝廷说,元朝时期那些土官的子孙,比如牟酋蛮等等,他们各自带领着蛮民,长期占据着山间的溪谷,现在我们把他们招安了,请求朝廷设立官司,给他们授予官职。兵部把奏章呈报给皇帝,皇帝认为治理蛮族应该顺应他们的意愿,所授予的官职等级也应该有所区别。兵部商议后决定,辖区内户口在四百户以上的设立长官司,四百户以下的设立蛮夷官司。元朝土官的子孙,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授予官职,并让他们归属相应的官司管辖。皇帝都同意了这些建议,还下令他们每三年朝贡一次,就像以前一样。
九年后,木册长官司的官员田谷佐上奏说:“高罗安抚司的官员经常仗势欺人,侵占他们的土地和人民,虽然朝廷已经对这件事进行了处理,但是他们之间的积怨还没有消除,恐怕还会再次加害于民,请求直接把高罗安抚司划归施州卫管辖。”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
正统三年,朝廷任命散毛宣抚司覃友谅的儿子覃瑄试任官职。当初,覃友谅因为犯了罪被押解进京,半路上逃跑了,后来被官兵抓获,死在了监狱里。现在,散毛宣抚司认为覃瑄深得蛮民的信任,请求让他继承父亲的职位。皇帝认为覃友谅罪行严重应该革职,但是考虑到蛮族的情况,为了安抚民心,就破例让覃瑄试任官职,看看他以后的表现如何。
景泰二年,礼部上奏说:“散毛宣抚司副使黄缙瑄谋杀了自己的亲哥哥,按照律法应该处斩。他的妻子谭氏派儿子等送来贡马请求赎罪,但是黄缙瑄的罪行严重,法律不能宽恕。应该给谭氏一些钱,作为贡马的补偿。”皇帝同意了这个请求。
天顺元年,容美宣抚司的官员田潮美年老多病,请求他的儿子田保富代替他担任官职,皇帝同意了。五年后,礼部上奏说:“施州木册长官司的土舍谭文寿凶狠残暴,还说了很多诽谤朝廷的不法言论,罪该处死。现在他的母亲向氏进献贡马请求赎罪,恐怕不能答应。”皇帝下令给谭文寿的母亲一百锭银子以示安慰,而他的儿子谭文寿则仍然被关押起来。
成化二年,摇把洞的领导向上面报告说:“附近的洗罗峒的领导,知道咱们洞里的兵都被调到两广去了,村里空空荡荡的,就煽动土蛮来抢劫,请求派军队来剿灭他们。”
五年后,礼部上奏说:“容美宣抚司的田保富他们,进贡的东西数量不够,怕是使者中饱私囊了,应该停止他们的赏赐,并且通知相关部门。”施州等卫八安抚司也都上奏说,成化五年进贡的马匹,已经交给边防部队训练使用了,但是各卫收马的文书还没到,怕是有人弄虚作假,应该调查清楚了再发赏赐,皇上都同意了。
弘治二年,木册的领导田贤和容美宣抚司的田保富,都进贡了马匹,说是为了土人谭敬保他们赎罪用的。刑部说:“蛮民用马匹赎罪,轻的可以原谅,重的就不好办了,应该派人去调查清楚。”
八年后,容美宣抚司进贡的马和香,礼部说香的数量不够,马匹很多在路上死了,而且也没有相关的证明文件,就只给了他们一半的赏赐。
九年,金峒安抚使覃彦龙上奏说:“我们这儿产杉木,以前卖了三千两金子存在库里。现在我年纪大了,只有一个儿子,怕我死后土人会抢夺这些钱,请求朝廷解决这个问题。”工部认为这不算进贡的物品,就拒绝了他的请求。
正德四年,容美宣抚司和椒山玛瑙长官司派出的通事刘思朝他们进京进贡,结果在路上各个驿站都敲诈勒索他们不少钱,后来被查出来了,从鲁桥以北,总共被敲诈了上千两银子。这事儿被上报给了朝廷,皇上考虑到他们是远方的蛮族,就原谅他们了。后来,散毛宣抚司以及五峰石宝、水尽源通塔平长官司进贡,朝廷讨论后决定赏赐他们一半的贡品,就照办了。
正德九年,皇上任命大田千户所千户冉霖的儿子冉舜卿为指挥佥事,这是因为冉霖自告奋勇去讨伐川寇有功。正德十一年,容美宣抚田秀偏爱自己的小儿子,想让小儿子继承他的位置,把大儿子白俚俾给挤下去。白俚俾心里很不服气,就杀了自己的父亲和弟弟报复。这事儿上报朝廷后,朝廷派镇巡官去调查处理,最后把白俚俾给处死了。当时还有土官唐胜富、张世英他们为白俚俾求情,说他们也应该受到惩罚。皇上说蛮族官员和汉人不一样,不能完全按照法律来处置,所以免除了他们的罪责,只是警告他们一下。正德十五年,容美宣抚司同知田世瑛上报说,他们找到了镇南军民府的古印,这是他们祖先田始进在开熙二年得到的,田世瑛请求把宣抚司升格为军民府。礼部讨论后认为,宣抚司设立和颁发印章已经很久了,没必要再改了,那个古印应该上缴,最后就照着礼部的意见办了。
嘉靖七年,容美宣抚司和龙潭安抚司每次进贡都带着上千人,沿途到处骚扰百姓,凤阳巡抚唐龙把这事儿报告给了朝廷。礼部查阅旧制度,发现进贡的人数不应该超过一百人,进京的人数也不应该超过二十人,于是命令相关部门好好警告他们。忠孝安抚司的把事田春带着几十个人说是进贡,还伪造了关文,在路上骚扰驿站,应天巡抚也把这事儿报告给了朝廷。兵部讨论后认为,这些土司违反规定进贡,而且沿途敲诈勒索,恐怕另有图谋,应该严厉禁止并警告他们。嘉靖二十六年,腊壁峒等长官司进贡,礼部检查他们的印章和文书发现是伪造的,皇上就下令取消他们的赏赐,并且派人去调查他们。
话说三十三年,朝廷任命某人担任湖广川贵总督,还让他节制容美十四司。这容美地方啊,有个土官叫田世爵,跟另一个土官向元楫世代结仇。早些年,向元楫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田世爵假装和好,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实际上是想夺取向家的家产。后来,田世爵就诬陷向元楫犯了奸淫罪。当地官府怕激化矛盾,就让向元楫自己把自己抓起来,关进大牢,判了死刑。田世爵趁机带兵把向家的人全部抓起来,抄了他们的家,所有财产都充公了。
过了一段时间,上级官员知道了田世爵的阴谋,就让他和向元楫对质,结果田世爵根本就不出现,还暗中跟罗峒土舍黄中等一伙人密谋叛乱。于是,湖广巡按御史周如斗就建议把荆南道分巡施州卫调过来,方便控制局势,再调拨广西清浪等地的驻军,加强兵力。这个建议上报给了总督冯岳等人,冯岳他们说:“施州地处偏远,驻军时间长了也不合适,而且调兵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完成的。不如把荆瞿守备调到施州,九永守备调到九溪,让荆南道备巡四处巡查。至于田世爵这么嚣张跋扈,地方官吏都管不了他,可向元楫却一直被关着,这算怎么回事?应该给总督更大的权力,让他能管辖容美地区,调查田世爵抗命不遵的罪行,如果他不悔改,就依法处置他。”皇上同意了这个建议。
那时候,龙潭安抚使黄俊是个出了名的贪官污吏,他霸占着支罗洞寨,动不动就杀人,后来被关进了监狱。碰巧这时候白草番造反了,黄俊的儿子想立功来赎他父亲的罪,还自己请求当副指挥,贿赂了相关官员,居然成功了。黄俊出来后更加嚣张跋扈,他和儿子还有土匪李仲实等人,在四川的云阳、奉节一带到处作恶。后来,副使熊逵等人想办法抓住了黄俊和李仲实。黄俊死在了监狱里,黄俊的儿子黄中自己捆绑着投降了,还把同伙谭景雷等人交出来,以此来赎罪。皇上命令追杀黄俊,把他的头砍下来示众,李仲实等人被判处死刑,黄中被发配充军,而那些立功的人则受到了奖赏。三十五年,朝廷任命田九霄继承他父亲田世爵的职位,还赏赐他一件红纻衣,这是因为浙江黄宗山抗倭有功的缘故。
隆庆元年,有个叫朱绘的吏科给事中,跟其他官员一起上奏说,湖广施州卫的安抚使覃大宁一天就上报五次奏折,而且很多内容都不属实,请求朝廷彻查处理。都察院调查后发现,金峒安抚使覃璧因为争夺印章跟人打了起来,还牵扯到磁峒不应该归四川管辖的问题。这些事情都被交给了当地的抚按官员去调查核实。
四年后,覃璧造反了,还伤了不少官兵。抚按官员请求朝廷惩罚那些失职的官员。兵部却说:“施州卫地处边远,事情发生突然,应该从宽处理,让他们将功补过。”皇帝同意了兵部的意见,命令相关部门灵活运用剿灭和安抚的策略。
五年后,巡抚刘悫平定了覃璧的叛乱,然后提出了五条建议:第一,请求将四川东部管辖的巫山、建始、黔江、万县划归上荆道管辖;第二,因为荆州离施州卫太远,巡视不便,而夷陵西边有傅友德当年开辟的通往蜀地的古道,叫百里荒,到施州卫只有五百多里路,所以请求把巴东的石砫司巡检司,以及施州卫的州门驿、三会驿都迁移到靠近百里荒的地方,方便联系;同时在百里荒和东卜垅修建哨堡,派一名千户和一百名士兵驻守;第三,施州卫地广物博,但是卫官克扣百姓,导致百姓逃到蛮夷地区引发叛乱,所以应该裁撤通判,改设同知,负责安抚百姓和蛮族,公平征收赋税,杜绝额外勒索;第四,金峒的世袭官职不宜马上取消,可以宽恕覃胜的罪行,降职为峒长,听从罗所百户的调遣;第五,施州管辖的十四个司的官舍继承,必须先向道院报备才能办理,私自设立官职头衔的要严惩,同时命令兵巡道每年都要巡视施州,提前调集各官舍进行奖赏劝导,让他们去学习,接受教化。皇帝都同意了他的建议。
万历十一年,湖广的抚按官员奏报说:“施州卫施南等宣抚司的官员,仍然听从镇筸参将的节制,这件事应该写入敕书,以明确权力归属。”皇帝也同意了这个请求。
崇祯十二年,田元上奏说:“六月的时候,那些土匪又造反了,负责安抚的两位官员调动当地军队。我立刻捐献了军粮和战马,马上派出了七千当地士兵,让副长官陈一圣他们先去。可那些凶悍的士兵邓维昌等人害怕被征调,就和谭正宾勾结了七十二个村庄,凑了17000两银子,贿赂巴东知县蔡文升,让他上报虚假军情,逼迫老百姓当兵,阻挠忠义之举,挑起边境冲突。”皇上命令地方官员调查这件事。当时中原盗贼横行,时局一天比一天糟糕,就算土司不按时调兵,皇上也顾不上追究了。
永顺,汉朝叫武陵郡,隋朝叫辰州,唐朝叫溪州。宋朝初期是永顺州。宋仁宗嘉祐年间,溪州刺史彭仕羲叛乱,朝廷派大军讨伐,彭仕羲投降了。宋神宗熙宁年间,修建了下溪州城,赐名为会溪。元朝的时候,彭万潜把永顺改成了永顺等处军民安抚司。明朝洪武五年,永顺宣慰使汪伦和堂厓安抚使月直上交了他们接受的伪夏朝印信,朝廷赏赐了他们锦缎和衣服。于是设置了永顺等处军民宣慰使司,归属湖广都指挥使司管辖。下辖三个州,分别是南渭州、施溶州、上溪州;还有六个长官司,分别是腊惹洞长官司、麦著黄洞长官司、驴迟洞长官司、施溶溪长官司、白崖洞长官司、田家洞长官司。洪武九年,永顺宣慰使彭添保派他弟弟义保等人进贡马匹和土特产,朝廷根据他们的贡献赏赐了不同的衣物和财物。从那以后,每三年进贡一次。永乐十六年,宣慰使彭源的儿子彭仲率领六百六十七名土官和部落首领进贡马匹。
宣德年间,永顺宣慰使彭仲子英在朝中当差快结束的时候,因为一些事情请求皇帝原谅。皇帝考虑到他来自偏远地区,路上可能遇到风浪疾病之类的困难,就按照惯例原谅了他,赏赐如常。
这时候,总兵官萧绶上奏说:“酉阳的宋农里、石提洞的百姓,连续好几年都被腊惹洞的头目谋古赏他们袭击抢劫,甚至还打到了后溪,我们招降他们,他们也不肯听,请求皇上派兵去剿灭他们。” 谋古赏他们害怕了,表示愿意赔钱赔马赎罪,萧绶这才罢兵。
正统元年,皇帝任命彭仲子的儿子彭世雄继承他父亲的职位。天顺二年,皇帝命令彭世雄调兵,去参加贵州东部苗族地区的平叛行动。
成化三年,兵部尚书程信建议调永顺的军队去征讨都掌蛮。成化十三年,因为平定苗族叛乱有功,皇帝提升宣慰使彭显英的散官级别,还下诏书嘉奖他。成化十五年,免除了永顺的赋税。
弘治七年,贵州平定苗乱后,朝廷认为宣慰使彭世麒等人有功劳,彭世麒请求升官。兵部说这没有先例,建议给他升官,封他为昭勇将军,并下诏书褒奖他,皇帝同意了。弘治八年,彭世麒进献马匹,以谢恩宠。
弘治十四年,因为北方边境出现战事,彭世麒请求率领一万土兵前往延绥地区,协助朝廷讨伐叛贼。兵部认为不可行,于是皇帝下诏书嘉奖他,并且给了他一千贯钱作为奏事人的路费,还免除了他次年朝觐的义务,因为当时朝廷正忙着调集军队,征收贼寇米鲁的粮食呢。
正德元年,因为世麒在战争中立了功,皇上赏赐给他一件红织金麒麟服,世麒就进献了一匹马表示感谢。
第二年,他又进献了一匹马祝贺皇后册立,皇上也按照惯例赏赐了他。
到了正德五年,永顺和保靖因为土地问题打架,打了好多好多年都没完,最后告到了朝廷,朝廷就命令两地各罚三百石米。
正德六年,四川出了个大乱子,蓝廷瑞、鄢本恕这帮人,还有他们二十八个同伙,带动两川十多万人造反,自称大王,还弄了四十八个营,到处攻城杀官,祸害了贵州、湖南一带。朝廷派尚书洪钟带兵去剿匪,结果没成功。后来官军把他们围住了,蓝廷瑞他们缺粮了,就假装要投降,实际上还是继续抢劫。蓝廷瑞还把女儿嫁给了永顺土司彭世麟,想缓和一下战事。彭世麟假装答应了,然后约定时间见面。蓝廷瑞、鄢本恕和王金珠等二十八个头目都来了,彭世麟早就埋伏好了兵,把他们一网打尽!剩下的贼兵逃过河,官兵追上去,抓的抓,杀的杀,淹死的淹,一共七百多人。总制、巡抚把战报送到了朝廷,皇上对有功的人进行了奖励,大家普遍认为这次胜利彭世麟是首功。
正德七年,又来了个叫刘三的贼寇,从遂平往东皋跑,宣慰使彭明辅和都指挥曹鹏带着当地军队追击,贼兵慌慌张张过河,结果两千多人被淹死,还斩杀了八十多个。巡抚李士实把这事儿报了上去,皇上就特别赏赐了永顺宣慰使,还给彭明辅颁发了诰命。
十年的时候,彭世麒告老还乡,他送了三十棵上好的木材给朝廷,其他的中等木材也有两百棵,他还亲自监督把这些木材运到京城。他儿子彭明辅也上贡了差不多的木材。皇上就下旨表扬他们父子,还赏赐彭世麒一千贯钱。
十三年,彭世麒又送了四百七十棵楠木,彭明辅也进贡了不少木材,用于朝廷的营建工程。皇上就封彭世麒为都指挥使,赏赐他三套蟒袍,让他继续告老还乡;彭明辅被授予正三品散官的职位,赏赐他三套飞鱼服,还下旨嘉奖他,并让当地官员设宴款待他。当时朝政大权掌握在权臣手里,这些恩赏都是靠别人求情才得到的。 郴州的老百姓都夸彭世麒当年征讨土匪的时候,纪律严明,就连彭芳等土官也称赞彭世麒的功劳,请求朝廷赏赐他蟒袍玉带。但是兵部觉得不行,这事儿就算了。彭世麒拒绝了这些赏赐,请求朝廷为他立一块功德碑,皇上就同意了,并赐名为“表劳坊”。后来,保靖的两个宣慰使因为两江口的地界问题发生了争执,还牵扯到了彭明辅,有人建议要抓起来审问他。彭明辅就让那些蛮族百姓上奏朝廷,陈述他们跟随彭世麒征战的功劳,并主动放弃了在香炉山作战时应得的升官加爵,以此来抵消这次被抓的罪名。兵部最后也同意了。
嘉靖六年,因为平定岑猛的功劳,朝廷免除了彭宗汉去京城应召继承宣慰使的义务,还赏赐了彭宗汉的父亲彭明辅和祖父彭世麒一些银两。二十一年,巡抚陆杰上奏说:“酉阳和永顺因为采伐木材而互相仇杀,保靖又从中挑拨离间,严重危害地方安定。”于是朝廷命令川、湖两地的巡抚去调解,避免发生战争。这一年,朝廷还免除了永顺的秋粮税。
嘉靖三十三年冬天,朝廷调动永顺的土兵去苏松地区协助剿灭倭寇。第二年,永顺宣慰使彭翼南率领三千士兵,致仕宣慰使彭明辅率领两千士兵,都汇合到了松江。这时,保靖的军队在石塘湾打败了倭寇。永顺的军队随后赶到,对倭寇进行追击,倭寇逃到王江泾,最终溃败。保靖军队战功最大,永顺军队次之,皇上为此下旨嘉奖,赏赐他们银两,还赏赐彭翼南三品官服。
一开始,永顺的军队去新场打倭寇,倭寇却死守不出。保靖的军队中了倭寇的计,贸然先冲了进去,永顺的土官田菑、田丰他们也跟着冲了进去,结果被倭寇包围,全都被杀死了。大家都在说,督抚和经略的指挥失策,导致永顺的军队打了败仗,还打了第二次败仗。
后来,在王江泾那场战斗,保靖军队从侧翼攻击,永顺军队从正面进攻,斩获了1900多颗敌人的脑袋。倭寇被彻底打怕了,这场仗可以说是东南战线上最大的胜利。当时那些抢功劳的人都正等着领赏呢,彭翼南因此被授予昭毅将军的称号。没过多久,他又升任右参政,主管宣慰司的事务,他和明辅一起都受到了朝廷赏赐的银子和钱币。
不过,保靖和永顺两地的宣慰使率领军队打败倭寇后,士兵们都骄傲起来,走到哪里就抢劫哪里,沿江两岸的老百姓都受不了了。有御史就请求朝廷严惩他们,但兵部觉得这些土兵刚立了功,马上就惩罚他们,会寒了大家的心,所以建议只给他们个警告。同时,兵部还下令浙江和直隶地区要多训练乡勇,以后不能轻易调动土兵了。
四十二年,因为献上大木头(指贡献木材)的功劳,明辅和彭翼南再次受到朝廷的赏赐。明辅被加封为都指挥使,还赏赐了蟒袍;他的儿子也掌管了宣慰司的事务。彭翼南则被提升为右布政使,还赏赐了飞鱼服,并且还收到了皇帝的奖励诏书。四十四年,永顺又献上了大木头,皇上就下令给明辅和彭翼南加封二品官服。
万历二十五年,东事棘,调永顺兵万人赴援。宣慰彭元锦请自备衣粮听调,既而支吾,有要挟之迹,命罢之。三十八年赐元锦都指挥衔,给蟒衣一袭,妻汪氏封夫人。四十七年,永顺贡马后期,减赏。兵部言:“前调宣慰元锦兵三千人援辽,已半载,至关者仅七百余人。”命究主兵者。四十八年进元锦都督佥事。先是,元锦以调兵三千为不足立功,愿以万兵往。朝廷嘉其忠,加恩优渥。既而檄调八千,仅以三千,塞责,又上疏称病,为巡抚所劾,得旨切责。元锦不得已行,兵抵通州北,闻三路败恤,遂大溃。于是巡抚徐兆魁言:“调永顺兵八千,费逾十万,今奔溃,虚糜无益。”罢之。
保靖,唐溪州地,宋置保静州,元为保靖州安抚司。明太祖之初起也,安抚使彭世雄率其属归附,命仍为保靖安抚使。洪武元年,保靖安抚使彭万里遣子德胜奉表贡马及方物,诏升安抚司为保靖宣慰司,以万里为之,隶湖广都指挥使司。自是,朝贡如制。
永乐元年以保靖族属大虫可宜等互仇杀,遣御史刘从政赍敕抚谕之。三年,辰州卫指挥龚能等招谕筸子坪等三十五寨生苗廖彪等,各遣子入贡,因设筸子坪长官司,以彪为之,隶保靖。九年,宣慰彭勇烈遣人来贡。十二年,筸子坪贼吴者泥自称苗玉,与蛮民苗金龙等为乱,总兵梁福平之。未几,者泥子吴担竹复诱苗吴亚麻纠贵州答意诸蛮叛,都督萧授斩平之。二十一年,宣慰彭药哈俾遣人贡马。
宣德元年,宣慰彭大虫可宜遣子顺来贡。四年,兵部奏:“保靖旧有二宣慰,一为人所杀,一以杀人当死,其同知以下官皆缺,请改流官治之。”帝以蛮性难驯,流官不谙土俗,令都督萧授择众所推服者以闻。正统十四年,保靖宣慰与族人彭南木答等相讦奏,既而讲和,愿输米赎诬奏罪,从之。
景泰七年命调保靖土兵协剿铜鼓、五开、黎平诸蛮,先颁赏犒之。天顺二年敕宣慰彭舍怕俾即选兵进讨。三年,保靖奏夏灾。成化二年,以保靖宣慰彭显宗征蛮有功,命给诰命。三年复调保靖兵征都掌蛮。五年免保靖宣慰诸土司成化二年税粮八百五十三石,以屡调征广西及荆、襄、贵州有功也。七年,显宗老不任事,命其子仕珑代。十三年,以平苗功,显宗、仕珑皆进一阶。十五年以灾免保靖租赋。仁珑奏,两江口长官彭胜祖违例进贡,下部臣议,宜逮问,命镇巡官谕之。
弘治十二年,永顺宣慰司奏,仕珑擅率兵攻长官彭世英,仇杀多年,构祸不已,乞发兵征剿。部覆以屡行按问不报,宜谕镇巡官速勘奏闻,从之。十四年,以保靖宣慰等方听调,免明年朝觐,时有征贵州贼妇米鲁之役故也。初,保靖安抚彭万里以洪武元年归附,即其地设保靖宣慰司,授万里宣慰使,领白崖、大别、大江、小江等二十八村寨。万里卒,子勇烈嗣。勇烈卒,子药哈俾嗣,年幼。万里弟麦谷踵之子大虫可宜,讽土人奏己为副宣慰,同理司事,因杀药哈俾而据其十四寨。事觉,逮问,死狱中,革副宣慰,而所据寨如故。其后,勇烈之弟勇杰嗣,传子南木杵,孙显宗,曾孙仕珑;与大虫可宜之子忠,忠子武,武子胜祖及其子世英,代为仇敌。而武以正统中随征有功,授两江口长官,胜祖成化中亦以功授前职,并随司理事,无印署。弘治初,胜祖以年老,世英无官,恐仕珑夺其地,援例求世袭,奏行核实,仕珑辄沮之,以是仇恨益甚,两家所辖土人亦各分党仇杀。永顺宣慰使彭世麒取胜祖女,复左右之,以是互相攻击,奏诉无宁岁。弘治十年,巡抚沈晖奏言,令世英入粟嗣父职,将以平之,而仕珑奏讦不止。是时,敕调世英从征贵州,而兵部移文有“两江口长官司”字,仕珑疑世英得设官署,将不听约束,复奏言之。于是巡抚阎仲宇、巡按王约等请以前后章奏下兵部、都察院,议:“令世英归所据小江七寨于仕珑,止领大江七寨,听仕珑约束。其原居两江口系襟喉要地,请调清水溪堡官兵守之。而徙世英于沱埠,以绝争端。以后土官应袭子弟,悉令入学,渐染风化,以格顽冥。如不入学者,不准承袭。世麒党于世英,法当治,但从征湖广颇效忠勤,已有旨许以功赎。仕珑、世英并逮问,胜祖照常例发遣。”奏上,从之。弘治十六年六月事也。
正德十四年,保靖两江口土舍彭惠既以祖大虫可宜与彭药哈俾世仇,至是与宣慰彭九霄复构怨。永顺宣慰彭明辅与之连姻,助以兵力,遂与九霄往复仇杀,数年不息,死者五百余人,前后讦奏累八十余章。守巡官系惠于狱,明辅率众劫之去,寻复捕系。事闻,诏都御史吴廷举勘处。廷举乃令镇巡议,以为惠罪当诛,但土蛮难尽以法绳,宜徙惠置辰、常城中,令九霄出价以易两江口故地。仍用文官左迁者二人为首领官,以劝相之。俟数年后革心向化,请敕奖谕,仍擢用为首领。下兵部议,以惠徙内地,恐贻后患,令廷举再议。于是廷举等复请以大江之右五寨归保靖,大江之左二寨属辰州,设大剌巡检司,流官一人主之。惠免迁徙,仍居沱埠,以土舍名目协理巡检事。部覆如廷举言。
嘉靖六年以擒岑猛功进九霄湖广参政,赐银币。长子虎臣战殁,赠指挥佥事,次子良臣袭职时,免赴京。二十六年免保靖秋粮。三十三年诏调宣慰彭荩臣帅所部三千人赴苏、松征倭。明年遇倭于石塘弯,大战,败之。贼北走平望,诸军尾之于王江泾,大破之。录功,以保靖为首,敕赐荩臣银币并三品服,令统兵益击贼。先是,都司李经率保靖兵追倭至新场,倭二千人伏不出,保靖土舍彭翅引军探之,中伏,与所部皆死,赠翅一官并赐棺殓具。及是,以王江泾捷,进荩臣为昭毅将军。既又调保靖土兵六千赴总督军前,从胡宗宪请也。时已叙赵文华、宗宪功,复加荩臣右参政,管宣慰司事,仍赏银币。
万历四十七年调保靖兵五千,命宣慰彭象乾亲统援辽。四十八年加象乾指挥使。象乾至涿州病,中夜兵逃散者三千余人,部臣以闻。帝严旨责统兵者,并敕监军道沿途招抚。明年,象乾病不能行,遣其子侄率亲兵出关,战于浑河,全军皆殁。天启二年进象乾都督佥事,赠彭象周、彭绲、彭天祐各都司佥书,以浑河之役一门殉战,义烈为诸土司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