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候簿飞流之记,无夜无有,其小而寻常者无关休咎,择其异常者书之。

(这段是记述的开头,意思是说,灵台(古代天文台)的记录员每天晚上都会观察天象,记录下看到的流星等天象变化,但是那些很小很普通的现象就不用记录,只记录那些比较异常的现象。)

洪武三年十月庚辰,那天晚上,出现一颗红色的星星,像个桃子那么大,从天桴(星宿名)附近出现,一直飞到垒壁阵(星宿名),又飞到羽林军(星宿名)附近,然后爆裂开来,发出声音。同时还有五颗小星星跟着它一起飞,飞到士司空(星宿名)旁边,光芒照亮了天空,突然之间变得像碗那么大,拖着红色的尾巴,一直飞到天仓(星宿名)才消失。没过多久,东南方向传来一阵响声。二十一年八月乙巳,又出现一颗像酒杯那么大的红色星星,从北斗星的杓(星宿名)的东南方向飞过,飞了大概三丈多远,分裂成两颗,又飞了五丈多远,又分裂成三颗,经过昴宿(星宿名)后又合二为一,经过天廪(星宿名)后又合二为一,最后消失在天苑(星宿名)。

(这段记录了洪武年间两次异常的天象,描述了流星的大小、颜色、飞行轨迹以及伴随的现象,非常具体。)

永乐元年闰十一月丁卯,出现一颗颜色发青的星星,像个斗那么大,光芒照亮了地面,从天空中云层里出现。它向西南方向飞去,发出隆隆的响声,最后消失在云层中。二年五月丙午,又出现一颗像斗那么大的红色星星,光芒照亮了地面,从天空中出现,向西北方向飞去,最后消失在云层中。十六年,出现一颗像斗那么大的星星,颜色青中带红,光芒照亮了地面,从柳宿(星宿名)的东边飞到近浊(星宿名)附近。二十二年五月己亥,出现一颗像盏子那么大的星星,颜色青中带白,光芒照亮了地面,从东南方向的云层里出现。它向西北方向飞去,最后消失在云层中,发出像炮声一样的声音。七月庚寅,出现一颗像碗那么大的星星,颜色发红,光芒四射,从奎宿(星宿名)飞到参宿(星宿名),然后炸裂开来,很多星星都跟着晃动。

(这段记录了永乐年间多次异常天象,同样详细描述了流星的大小、颜色、飞行轨迹和伴随的声响等。)

宣德元年十二月己巳,出现一颗像碗那么大的星星,发出红色的光芒,从卷舌(星宿名)出现,向东飞过东井(星宿名),最后坠落到地面,发出像雷声一样的声音。

(这段记录了宣德年间一次异常的天象,流星坠落地面,并伴有雷鸣般的巨响。)

正统元年八月乙酉,从傍晚到天亮,出现了上百颗大小不一的流星。四年八月癸卯,出现了数百颗大小不一的流星。十四年十月癸丑,出现一颗像酒杯那么大的星星,红色的光芒照亮了地面,从三师(星宿名)的西北方向飞到少弼(星宿名),它留下的痕迹变成青白色的气体,长五尺多,弯弯曲曲地向西飞去。十二月戊申,出现一颗像酒杯那么大的星星,颜色青中带白,发出声音,光芒照亮了地面。它从太乙(星宿名)旁边出现,向东南方向飞了一丈多远,光芒突然变得像斗那么大,最后消失在天市西垣(星宿名),同时还有四颗小星星跟着它一起飞。

(这段记录了正统年间多次流星雨以及几次异常的流星现象,再次体现了记录的详细程度。)

景泰二年六月丙申,出现了八十多颗很小的流星。八月壬午,出现了两颗红色的星星,一颗像桃子那么大,一颗像斗那么大,光芒照亮了地面。一颗从紫微垣西藩(星宿名)的北边飞过,飞到阴德(星宿名),同时有三个小星星跟着它;另一颗从天津(星宿名)出现,向东南方向飞到河南(星宿名),同时有十多个小星星跟着它。它们的尾巴炸裂开来,发出像雷声一样的声音。

(这段记录了景泰年间两次异常的天象,其中一次出现了两颗大流星,并伴随有多颗小流星,以及雷鸣般的巨响。)

1457年4月某天,天上出现一颗星星,像个大碗那么大,红色的光芒直射地面,从左旗的东南方向一直飞到女宿星附近,尾巴上的光辉像爆炸一样散开了。

八年后的1463年2月某天,又出现一颗像碗那么大的星星,光芒也直射地面,从天市星一直飞到天津四星附近,尾巴化成苍白色的气体,像蛇一样长,足有一丈多长,过了很久才散去。

1476年11月某天,延绥镇波罗堡出现了两颗星星,形状像车轮上的辘轴,一颗掉进了樊家沟,一颗掉进了波罗堡,红色的光芒照亮了天空。1484年5月某天,一颗很大的星星坠落在番禺县的东南方向,声音像雷一样响,然后分裂成十多颗小星星。之后,天地都暗了下来,过了很久才恢复光明。1485年正月初一申时(下午3点到5点),一颗火光从天空的中央偏西的地方坠落下来,变成白色的气体,又弯弯曲曲地向上飞腾,发出声音。过了一会儿,西方出现一颗红色的星星,像碗那么大,从天空的中央向西飞去,靠近地平线,尾巴上的光辉化成白色的气体,弯弯曲曲地像蛇一样游动很久,最后在正西方轰的一声,像雷声一样震动。

弘治元年,八月戊申那一天,巳时(上午9-11点),南方出现一颗流星,像个盏子那么大,从南方飞过来,飞行了十多丈远,个头跟碗口差不多大,从西南方向飞到很近的地方就消失了,尾巴化成白云,弯弯曲曲像蛇一样游动着散开了。

四年十月丁巳,出现一颗红色的星星,光芒像闪电一样,从西南方向飞向东北方向,声音像打鼓一样。这颗星陨落在光山县,变成了像斗一样大的石头。光州商城也看到了同样的大星飞过天空,跟光山县看到的景象一模一样。十一月甲戌,星星坠落在真定府西北,红色的光芒照亮了天空。西南方的天空发出像鼓声一样的声音,又好像有车子飞奔而过的声音。七年五月,宣府、山西、河南都看到了星星在白天坠落。八年四月辛未,出现一颗像车轮一样的星星,飞到西北方向,坠落在铅山县,声音像雷声一样。九年闰三月戊午,平凉府东南方向出现一颗像月亮一样的流星,红色的光芒照亮了地面,一直飞到西北方向才停下,之后天空传来鼓声。

十年正月壬子,出现一颗像斗一样大的星星,颜色是黄白色的,光芒长达三十多丈,还有一颗小星星跟着它一起,坠落在宁夏西北角。天空传来像雷声一样的响声,响了好几声。九月乙巳,出现一颗像斗一样大的星星,光芒遮盖了月亮,从西北方向飞来,坠落在永平府,伴有声音。十一年正月癸亥,一颗流星坠落在肃州,它跟房子一样大,声音像雷声一样,过了很久才消失。十月壬申,天亮的时候,东方出现一颗红色的星星,像碗一样大,飞行了十多丈远,光芒照亮了地面,朝东南方向飞去,还有几十颗小星星跟着它一起飞。

十四年闰七月辛巳,山东出现一颗像车轮一样大的星星,红色的光芒照亮了天空,从东南方向飞向西北方向,坠落在寿光县。天空传来鼓声。十六年正月己酉,南京出现了星星在白天飞行的景象。

1506年12月某天,宁夏中卫上空,一颗像碗那么大的星星掉下来了,空中还出现了一片大概两亩地那么大的红光。

第二年,也就是1507年8月某天,宁夏又出现了一颗大星星,从正南方划过天空,落到西南方向,后面跟着一道三尺宽、五丈长的红光。

1509年4月某天,雷州上空出现一颗像月亮一样大的星星,从东南方向飞向西北方向,然后分裂成两颗,尾巴像彗星一样,很快就消失了,声音跟打雷一样响。

1510年8月某天,一颗像簸箕一样大的流星划过天空,尾巴有四五丈长,红光照亮了整个天空。它从西北方向飞向东南方向,像三条蛇头连着一个尾巴一样,最后掉在了四川崇庆卫。 掉下来的时候颜色变成了白色,然后又冒出了两丈多高的绿色火焰,声音跟雷声一样震耳欲聋。

1520年1月某天傍晚,一颗星星掉在了山西龙舟谷巡检司的办公厅附近。同年4月某天,陕西巩昌府出现一颗像太阳一样大的星星,颜色是红色的,从东方飞向西南方向坠落,当时天上的天鼓还响了。

1533年9月某天,一颗像灯盏一样大的流星,光芒照亮了地面,从紫禁城东北方向飞向浊河附近,尾巴留下的痕迹变成了白气。 从四更到五更,天上出现了无数大小流星,到处乱飞,一直到天亮才停止。

1535年9月某天,开封城白天的时候,天鼓竟然响了!还出现了一颗像碗那么大的星星,从东南方向飞来,后面跟着很多像珍珠一样的小星星。

1539年5月某天,一颗星星掉在了枣强,变成了四块石头。

万历三年五月某一天中午,景州的天鼓响了,有两颗星星坠落,变成了两块黑石头。

四年十一月某一天,费县有四颗星星坠落,火光照亮了大地。天亮后,发现西北城外有一块红色的石头,颜色像朱砂,长两里,宽一两尺。同一个月,临漳出现一颗长约一尺的星星,大白天往北飞。十三年七月某一天,沈丘莲花集有一颗像碗那么大的星星坠落,天鼓响了。十五年六月某一天,平阳白天有星星坠落。第二天辰时,平阴有一颗像斗那么大的星星坠落,震动声如雷鸣。十七年正月某一天,西宁卫有一颗像月亮一样大的星星坠落,天鼓响了。二十年二月某一天,闽县东南有三颗星星坠落。二十二年正月某一天,保定青山口出现一颗巨大的流星,余光像彗星一样,长二十多丈。二十七年三月某一天,盖州卫天鼓响了,连续有三颗大星星坠落。

三十年九月初一,东南方向出现一颗大星星,红得像血一样,像碗那么大,突然变成五颗,中间那颗最亮,过了一会儿又合为一颗,像簸箕那么大。同月的某一天,有数百颗大小不一的星星交错飞行。十月某一天五更天,一颗流星从天空中划过,光芒散射出七道,发出像雷鸣般的声音。三十三年九月某一天,一颗像碗那么大的星星坠落在南京龙江后营,光芒像火一样,落地后像萤火虫一样四处游走,过了一会儿就消失了。第二天,又有一颗像月亮一样大的星星从西北方向飞到阅兵台,分成三块坠落,发出巨大的声响。十一月,一颗星星坠落在南京教场,落入地下,没有留下痕迹。三十五年十一月某一天,泾阳、淳化等县有星星坠落,像车轮那么大,红色的,尾巴长一丈多,声音像炸雷一样。三十八年二月某一天,一颗像斗那么大的星星坠落在阳曲西北,碎星不断落下,天鼓齐鸣。四十一年正月某一天,真定天鼓响了,白天有流星坠落,发出光芒。四十三年的三月某一天中午,一颗星星坠落在清丰东流村,声音像雷鸣一样。四十六年十月某一天,一颗像斗那么大的星星坠落在南京安德门外,声音像霹雳一样,变成一块二十一斤重的石头。

天启三年九月某一天,固原州星星像下雨一样坠落。

崇祯十五年夏天,星星像织布一样多,密密麻麻地划过天空。两年后的三月初一,一颗星星坠落在御河里。

洪武四年四月辛丑这天,出现了五彩祥云。之后,在戊申日、乙酉日、十一月壬戌日,五年正月庚午日、丙子日,六月辛巳日,七月己酉日、壬子日,八月己亥日,六年六月丁丑日,七月癸卯日,七年四月丙午日,五月丙戌日、癸巳日、甲午日,六月乙未日、乙卯日,七月己卯日,八月辛酉日,八年正月壬申日,四月丁未日,五月庚午日、癸未日,六月壬辰日、己亥日,十月庚戌日,九年八月癸巳日,十四年九月甲申日,十五年正月甲申日,五月庚申日,九月乙卯日、丙寅日,十一月辛酉日,十八年四月癸巳日、乙未日,五月辛未日、甲申日,六月癸丑日,十九年九月壬午日,二十年十一月丁亥日,五月乙酉日,二十七年六月乙卯日,都出现了类似的现象。 这些日子,五彩祥云频频出现。

永乐元年六月甲寅日,太阳底下出现了五彩祥云。八月壬申日,太阳旁边还出现了日珥,和五彩祥云一起出现。永乐八年二月庚戌日,皇帝的车驾在永安甸的时候,太阳底下又出现了五彩祥云。永乐十一年六月戊申朔日,武当山顶上也出现了五彩祥云。永乐十七年九月丙辰日和十二月癸未日,都出现了庆云。永乐二十二年十一月丙戌日,月亮底下出现了五彩祥云。

洪熙元年二月癸酉日、庚辰日,三月乙未日,这几天也都出现了五彩祥云。

宣德元年八月庚辰日,东南方向出现一大片白云,形状像一群受惊的羊在奔跑。十一月丙辰日,北方出现一片苍白的云,从东到西横贯天空。宣德二年十一月乙未日,太阳底下出现了五彩祥云。宣德四年六月戊子日,晚上出现了五彩祥云。宣德六年二月壬子日,傍晚时分,西方出现一片苍白的云,从南到北横贯天空。宣德十年三月丁亥日,月亮旁边出现了五彩祥云。

1437年(明正统二年)七月,庚子日,天上出现了五彩祥云。十月己丑日,又出现了五彩祥云。十二月癸亥日,还是五彩祥云。1438年(明正统三年)七月己亥日,晚上,天上出现了一条苍白色的云,从南到北,贯穿了南北斗星。1443年(明正统八年)十一月戊辰日,晚上,东南方出现了一条苍白色的云,从东到西,横贯天空。1444年(明正统九年)十一月甲午日,天上出现了五彩祥云。1445年(明正统十年)九月丁酉日,出现了五彩祥云。十一月甲午日,又出现了五彩祥云。1449年(明正统十四年)十月庚申日,白天出现了苍白色的云,后来又分成三片,横贯东西南北的天空。

1450年(明景泰元年)六月乙酉日,出现了四道红色的云,两头尖尖的,像犁地时翻起来的垄沟一样,慢慢地向东北方向飘散。八月甲戌日,出现了像山一样大的黑云,变化成龙、虎、麋鹿的形状。九月丙寅日,出现了一条苍白色的云气,横贯南北天空。1451年(明景泰二年)六月戊寅日,太阳上出现了五彩祥云。九月辛酉日,晚上出现了三条苍白色的云,横贯东西天空。1452年(明景泰三年)正月癸亥日,东南方出现了一片黑云,形状像人戴着斗笠拱手作揖。1453年(明景泰四年)十一月丁卯日,月亮上出现了五彩祥云。1457年(明天顺二年)十月壬申日,以及1459年(明天顺四年)十月戊午日,也都出现了五彩祥云。

1466年(明成化二年)三月辛未日,白色的云从南方升起,横贯东西天空。1475年(明成化十一年)正月丙寅日,月亮上出现了五彩祥云。1483年(明成化十八年)十月庚午日,在泰陵上空出现了五彩祥云。1486年(明成化二十一年)闰四月壬辰日,开州、濮州、清丰、金乡等地,未时和申时,西北方向出现黑云,变成了五彩的,一会儿就暗得像晚上一样。

1490年(明弘治二年)正月辛巳日,太阳上出现了五彩祥云。1507年(明弘治十四年)三月己酉朔日,以及1535年(明嘉靖十七年)九月戊子日,也都出现了同样的景象。1536年(明嘉靖十八年)二月庚子朔日,正午时分,太阳下面出现了五彩祥云,长宽大约二寸多,形状像龙和凤。

1577年(明万历五年)六月庚辰日,祥云环绕着月亮。

1624年(明天启四年)六月癸巳日,午时,南方出现了五彩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