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字志辅,是福建晋江人。从小就喜欢读书,学习了《易经》,师从王宣、林福,并得到了蔡清的真传。他还听说赵本学用《易经》推演兵法中的奇正虚实之术,于是又拜赵本学为师。俞大猷曾经说过,兵法的精髓在于“五”,就像人的身体有五脏六腑一样,即使指挥百万大军,也能使其如同一人般行动一致。后来,他又跟李良钦学习剑术。他家境贫寒,经常囊空如洗,但他的志向却始终高远。父亲去世后,他放弃了秀才的功名,继承了家里的百户世职。
嘉靖十四年,他参加武举考试,考中了千户,被派去金门守卫。当时金门的军民经常发生争吵,难以治理,俞大猷就用礼让的方式引导他们,结果纠纷逐渐减少。由于海寇频繁侵扰,俞大猷上书监司(相当于当时的省级官员),陈述此事。监司却勃然大怒,说:“一个小小的千户也敢上书?”于是将他杖责一顿,还革了他的职。后来,尚书毛伯温率兵征讨安南,俞大猷又上书毛伯温,献上作战策略,请求随军出征。毛伯温对他非常欣赏,可惜后来战争结束了,他的请求没能实现。
嘉靖二十一年,俺答汗率大军入侵山西,朝廷下令全国征召武艺高强的勇士。俞大猷亲自前往拜见巡按御史,毛遂自荐,御史便将他的名字上报兵部。恰逢毛伯温担任尚书,便将他推荐给了宣大总督翟鹏。翟鹏召见俞大猷,与他讨论军事,结果俞大猷多次驳倒了翟鹏。翟鹏最后不得不感叹道:“我不应该以普通武人的眼光看待你。”他起身向俞大猷行礼,这举动震惊了全军,但最终还是没有重用他。俞大猷辞别翟鹏后,毛伯温将他任命为汀州和漳州的守备。俞大猷到武平上任后,建造了一个“读易轩”,与当地秀才一起进行文学交流,同时他还每天训练士兵练习剑术。他率军连续击败了海贼康老,俘斩三百多人。之后,他被提升为都指挥佥事,并担任广东都司佥书。
新兴和恩平两县的峒贼谭元清等人多次叛乱,总督欧阳必进将此事交给俞大猷处理。俞大猷采取了独特的策略,他让老百姓自己组织起来防御,自己则只带几个人,挨个去贼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向他们讲解叛乱的危害,并且教他们学习剑术。贼人们被俞大猷的胆识和策略所震慑,纷纷表示臣服。其中有个叫苏青蛇的贼人,武功高强,曾经徒手搏杀猛虎,俞大猷设下计谋将其斩杀,贼人们更加恐惧。随后,俞大猷又前往何老猫的贼寨,命令百姓收回被贼人侵占的田地,并招降了几个贼首。最终,新兴和恩平两县恢复了平静。
二十八年,朱纨大人在福建视察的时候,推荐戚继光当备倭都指挥。正赶上安南入侵,朝廷想留住戚继光,但是戚继光坚持要上奏朝廷。
之前安南的都统使莫福海死了,他儿子莫宏瀷还小。安南的大臣阮敬想立莫福海的女婿莫敬典为王,范子仪想立他自己的同伙莫正中,两个人就互相残杀起来。莫正中打输了,带着一百多个人投降了。范子仪带着剩下的残兵败将逃到海东去了。
这时候,范子仪竟然造谣说莫宏瀷死了,迎接莫正中回来当国王。他们到处抢劫钦州、廉州等地,整个岭南沿海都乱成一锅粥。戚继光就派戚继光去讨伐他们。戚继光马不停蹄地赶到廉州,正好碰上贼兵猛攻城池,情况危急。戚继光因为水师还没到,就派了几个人去劝降,同时故意放出风声说大军马上就到。贼兵没想到会有这出,果然就撤兵了。
没过多久,水师就到了,戚继光在冠头岭设下埋伏。贼兵又攻打钦州,戚继光截住了他们的船只。追击战斗持续好几天,活捉了范子仪的儿子和很多喽啰,斩首一千二百多颗。戚继光穷追猛打,一直追到海东,还派人给莫宏瀷写信,让他杀了范子仪,把人头送来。事情平定后,严嵩却压制戚继光的功劳,没给他升官,只赏赐了他五十两银子。
同年,琼州五指山的黎族首领那燕联合感恩、昌化等地的黎族一起造反,戚继光再次派戚继光去讨伐。朝廷决定在崖州设立参将,就让戚继光担任这个职务。戚继光联合广西副将沈希仪等军队,一共擒斩了五千三百多个贼兵,招降了三千七百多人。戚继光对戚继光说:“黎族也是人啊,几年就反叛一次,再被征讨一次,难道是上天故意要让他们这样吗?应该在他们那里修建城池,设立市场,用汉族的制度来治理他们。”戚继光采纳了他的建议。戚继光就一个人骑马进入黎族山区,跟黎族首领约定条件,海南岛从此就安定下来了。
公元1562年,日本倭寇在浙江东部大肆侵略。朝廷调派大猷去宁波、台州等地担任参将,负责抗倭。倭寇攻破宁波和昌国卫,大猷率军打退了他们。 可是,倭寇又攻陷了绍兴的临山卫,一路烧杀抢掠,直逼松阳。松阳知县罗拱辰拼死抵抗倭寇,而大猷则率军在海上截击倭寇,斩获颇丰。 结果,因为某些原因,大猷反而被治罪,停发俸禄。没过多久,他又在海上追击倭寇,烧毁了五十多艘倭寇战船,朝廷这才恢复了他的俸禄。
两年后,倭寇占据了宁波普陀山。大猷率领将士进攻,一度攻占了普陀山的一半,但倭寇突然杀出,杀害了武举火斌等三百多人,大猷因此再次被治罪,要戴罪立功。 不久后,他在吴淞口打败了倭寇,朝廷赦免了他的前罪,还赏赐了他银子和钱币。 倭寇又从健跳(地名)入侵,大猷指挥作战,打败了他们。 之后,大猷接替汤克宽担任苏松副总兵。
他手下的士兵不到三百人,各地增援的军队还没集结完毕,倭寇就攻打金山卫,大猷在这次战斗中失利了。当时,在松江枯林聚集的倭寇多达两万人,总督张经催促大猷出战,但大猷认为时机不成熟,拒绝了。 等到永顺、保靖等地的军队陆续到达后,大猷才听从张经的命令,在王江泾大败倭寇。 然而,这次的功劳却被赵文华、胡宗宪抢去了,朝廷没有给他记功。 因为金山卫之战失利,大猷被贬为闲职。
虽然柘林的倭寇被打败了,但三十多艘倭寇船只突然袭击了青村,他们与南沙、小乌口、浪港等地的倭寇汇合,进攻苏州陆泾坝,直逼苏州城门娄门,打败了南京都督周于德的军队。 倭寇又分成两路,一路向北掠夺浒墅关,一路向南掠夺横塘,势力蔓延到常熟、江阴、无锡一带,在太湖地区四处活动。大猷和副使任环在陆泾坝大败倭寇,烧毁了三十多艘倭寇战船。 他们又在三丈浦截击企图出海的倭寇,击沉了七艘战船,倭寇这才退到三板沙。 不久,又有倭寇侵犯吴江。大猷和任环再次在莺脰湖打败了他们,倭寇逃往嘉兴。
话说,三板沙的贼寇抢了老百姓的船,正要跑路呢,大猷立马带兵追到马迹山,把他们的头头给抓住了。
接着,金泾、许浦、白茅港的贼寇都跑到海上去啦,大猷又追到茶山,一把火烧了他们的五条船。贼寇逃回马迹山和三板沙,官兵紧追不舍,又弄坏了他们三条船。江阴蔡港的倭寇也跑了,官兵分兵追击,分别去了马迹山、马图山和宝山。正好碰上台风,贼寇的船好多都翻了。柘林的倭寇也被官兵打沉了二十多条船,剩下的贼寇上岸躲起来了。过了一阵子,他们又跑到海上去啦。大猷和佥事董邦政分头追击,抓住了九条船。结果贼寇又碰上风浪,坏掉了三条船,剩下的三百多人上岸后,跑到华亭的陶宅镇,还把赵文华等大军的兵给打败了好几次。晚上,他们在周浦的永定寺扎营,官兵们从四面八方围了上去。
可是,柘林那边因为风向变了,九条贼船跑到川沙洼,跟那边的贼船汇合,一下子就变成四十多条船了,这仗还远远没完呢!巡抚曹邦辅弹劾大猷放跑了贼寇,皇上大怒,剥夺了他的世袭爵位,还下令要他招供死罪,立功才能赎罪。这时候,周浦的贼寇被围困得很紧,趁着夜色往东北方向逃窜,结果被游击曹克新给堵住了,砍了他们一百三十个脑袋,然后跟川沙洼的贼寇汇合了。各路军队日夜不停地攻击贼寇,烧毁他们的巢穴,把他们赶到海里去。大猷和副使王崇古一起出海追击,追到老鹳觜,烧毁了八艘大船,斩获无数。剩下的贼寇逃到了上海浦东。
一开始,因为倭寇作乱很严重,朝廷特地任命刘远为浙江总兵官,还让他兼管苏州、松江等地。可好几个月过去了,刘远也没什么作为。朝臣们纷纷上奏,都说俞大猷很有才能。于是,在嘉靖三十五年三月,朝廷罢免了刘远,改派俞大猷担任总兵官。
倭寇袭击了西庵、沈庄和清水洼等地。俞大猷和他的副将叶邦政一起打败了倭寇,倭寇逃到了陶山,朝廷还下诏恢复了俞大猷世袭的爵位。倭寇从黄浦逃出海,俞大猷又追击并打败了他们。那年冬天,因为平定徐海的功劳,俞大猷被加封为都督佥事。海寇平定后,浙江西部的倭寇也都被剿灭了。只有宁波和舟山的倭寇依托险要的地势负隅顽抗,官兵包围着他们却久攻不下。
这时候,地方上的土兵和狼兵都已经遣散回乡了,而从四川、贵州调来的麻寮、大剌、镇溪、桑植四卫的六千兵马才刚刚到达。俞大猷趁着大雪,从四面八方进攻倭寇。倭寇拼死抵抗,还杀害了一名土官。各路军队更加卖力,冲上去烧毁了倭寇的营寨,很多倭寇战死,逃出来的也被杀死了,最终倭寇被彻底消灭。俞大猷因此被加封为署都督同知。
第二年,胡宗宪正计划对付汪直,想听从卢镗的建议与汪直通商,俞大猷极力反对。后来汪直被诱捕,他的同伙毛海峰等人占据了舟山,堵塞岑港据守。俞大猷率兵围攻,虽然取得了一些小胜,但由于是仰攻,很多先登的将士战死,而且又有大批倭寇增援。朝廷催促胡宗宪尽快平定倭寇,胡宗宪就夸大其词地向朝廷汇报。朝臣们纷纷指责胡宗宪,还一起弹劾俞大猷。于是,朝廷罢免了俞大猷和参将戚继光的职务,限令他们在一个月内平定倭寇。
俞大猷他们害怕承担责任,更加卖力地进攻,倭寇也更加顽强地防守。直到嘉靖三十七年七月,倭寇才从岑港转移到柯梅,造好船只后乘船出海逃窜。俞大猷他们乘船追击,击沉了倭寇的一艘船,其余倭寇就扬帆南下,沿途劫掠福建、广东。俞大猷前后共杀死了四五千倭寇,倭寇几乎被平定。可是官军围困倭寇已经一年了,胡宗宪也乐得倭寇离开,暗中放纵他们,不督促各路将领追击。后来被御史李瑚弹劾,胡宗宪就把责任推到俞大猷身上,说俞大猷纵容倭寇。皇帝大怒,下令逮捕俞大猷,关进诏狱,并再次剥夺了他的世袭爵位。
陆炳跟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关系好,偷偷地用自己的钱财托严世蕃帮忙,把李大猷的案子给解决了,还让他去边塞立功赎罪。大同巡抚李文进看重李大猷的才能,让他参与军事策划。李大猷就发明了一种独轮车来抵挡敌人的骑兵。有一次,他只用一百辆独轮车和三千步骑兵,就狠狠地打败了敌人安银堡的部队。李文进把独轮车的制造方法上报朝廷,朝廷就设立了兵车营。京营有了兵车,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后来李文进要攻打板升,跟李大猷商量了一下,结果大获全胜,朝廷还下诏书褒奖李文进,让他子孙后代都享受世袭的荫封。
后来,敌人又来抢掠广武,李大猷成功地把他们击退了。之前因为平定汪直的功劳,朝廷已经答应赦免李大猷的罪过并重用他。这时候,镇筸那边又出事了,川湖总督黄光升推荐了李大猷,朝廷马上任命他为镇筸参将。
广东饶平的贼寇张琏多次攻陷城池,好几年都没能平定。嘉靖四十年七月,朝廷调李大猷去南赣地区,让他联合闽、广两地的军队去讨伐张琏。当时,总督张经兼管江西,他知道张琏跑到很远的地方去了,就命令李大猷赶紧去攻击他。李大猷说:“应该用精锐部队悄悄地袭击他的老巢,等他回救的时候再打他,为什么要带几万大军去追一个到处乱跑的家伙呢?”于是,他迅速带领一万五千人登上柏嵩岭,居高临下地俯视着贼寇的老巢。张琏果然回军救援,李大猷连续几次打败了他,斩首一千二百多级。贼寇害怕了,不敢出来了。李大猷又用计策诱骗张琏出来作战,从后面包围了他,并且抓住了贼首萧雪峰。广东当地的人想抢他的功劳,李大猷根本没跟他们计较。剩下的两万多余党,他一个都没杀。李大猷被提升为副总兵,负责协守南、赣、汀、漳、惠、湖等几个郡。
接着,李大猷乘胜追击,征讨程乡的盗贼,打败了梁宁,抓住了徐东洲。还有一个叫林朝曦的,跟黄积山约定一起发动叛乱。官军攻打并斩杀了黄积山,林朝曦逃跑了,后来也被徐甫宰给消灭了。李大猷后来被提升为福建总兵官,跟戚继光一起修复兴化城,共同击溃了倭寇。具体的细节可以参考《戚继光传》。戚继光第一个冲上城墙,受到了朝廷的嘉奖,而李大猷只得到了一些银子和赏赐。
1642年十月,我被调到南赣镇守。第二年又调到广东。那时,潮州有两万倭寇,与大盗吴平互相勾结,而各地的土匪蓝松三、伍端、温七、叶丹楼等人,则天天在惠州、潮州之间抢劫。福建那边,程绍禄在延平作乱,梁道辉在汀州闹事。我凭借威名震慑群盗,曾经只身一人骑马进入程绍禄的营地,命令他们回山,又下令驱逐梁道辉回去,这两个人最终都被自己的手下杀掉了。惠州参将谢敕与伍端、温七作战,结果战败了。后来“俞家军”来了,把他们吓住了,伍端这才率领那些土匪头子投降。没过多久,我就到了,温七被抓住了。伍端自己捆绑起来,请求杀掉倭寇来赎罪。我命令先锋部队出发,官兵随后跟进,包围了倭寇在邹塘的据点,一天一夜就攻克了三个巢穴,烧死杀死了四百多人,又在海丰大败倭寇。倭寇全部逃到崎沙、甲子等海湾,抢夺渔船出海。很多船只被风浪吞没,只有两千多人逃脱,回到海丰的金锡都。我包围了他们两个月,贼兵粮尽,想要逃跑。副将汤克宽设下埋伏截击他们,亲手斩杀了三个贼将。参将王诏等人随后赶到,贼兵彻底溃败。于是,我移师潮州,依次招降了蓝松三、叶丹楼。然后成功招降了吴平,让他住在梅岭。
吴平没过多久又叛变了,制造了几百艘战船,聚集了一万多人,修筑了三座城池防守,四处抢劫沿海各郡县。福建总兵官戚继光袭击吴平,吴平逃到南澳。1644年秋天,吴平入侵福建,把总朱玑等人在海战中战死。我率领水师,戚继光率领陆军,夹击吴平在南澳,大败吴平。吴平只身逃脱,逃到饶平凤凰山据守。戚继光留守南澳。我的部将汤克宽、李超等人追击吴平,连续作战不利,吴平于是抢夺民船出海。闽广巡按御史联合上奏弹劾我,我因此被罢官。吴平最终还是被汤克宽追击,逃得远远的才算躲过一劫,再也不敢入侵了。
河源和翁源出了个土匪头子李亚元,带人到处作乱,闹得挺厉害。总督吴桂芳就派大猷去收拾他。征集了十万大军,分成五个小队进攻。大猷这个人挺聪明,他派人收买李亚元的同伙,然后自己带兵直捣黄龙,活捉了李亚元,还抓杀了一万四千多人,救回了八万多男女老少。 因为这次大胜仗,大猷官复原职,还被任命为广西总兵官。 有意思的是,因为立了大功,他被任命为总管两广的兵马,跟总督一起驻守梧州。后来皇帝听从了给事中欧阳一敬的建议,决定两广分别设置最高军事长官,不再让有功的臣子兼任,所以就把恭顺侯吴继爵召回京城,让大猷顶替他的位置,还给了他“平蛮将军”的印信。同时,任命刘显镇守广东。 从大猷和刘显开始,两广才分别设立最高军事长官。 后来伍端死了,他的手下王世桥又造反了,还绑架了知府郭文通。大猷又把他们打败了,他的手下把王世桥抓住了,献给了他。大猷因此升官,做了都督同知。
海盗曾一本,是吴平的旧部下。他投降后又反叛,还抓了澄海县的知县,打败了官军,守备李茂才还被炮弹打死了。皇上就下令让大猷暂时负责广东的军队,一起讨伐曾一本。隆庆二年,曾一本先攻打广州,接着又去福建闹事。大猷联合郭成、李锡的军队,把曾一本给剿灭了。因为这次战功,大猷又升官了,做了右都督。
广西古田的土匪黄朝猛和韦银豹,从嘉靖年间就开始作乱,还多次抢劫会城仓库,杀害了参政黎民表。巡抚殷正茂征集了十四万大军,让大猷去剿灭他们。大猷把军队分成七路进攻,接连端掉了好几十个土匪窝。 那些土匪占据了潮水边上的山顶,地势险要,官军攻打了十多天都没拿下。大猷就用了计策,假装派兵去攻打马浪的土匪,暗地里却命令参将王世科趁着雨夜上山埋伏。 天一亮,就开炮攻击,土匪们吓坏了。官兵们顺着山路往上爬,土匪们全被消灭了。马浪其他的土匪窝也相继被攻破。 这次一共斩杀了八千四百多土匪,抓住了黄朝猛和韦银豹,一百多年的土匪祸患终于被平定了。大猷因为这次战功,他的儿子被授予指挥佥事的官职。
大猷这个人啊,当将军很廉洁,对下属也很有恩德。他立下了不少大功,威名在南方地区响当当的。可偏偏巡按御史李良臣弹劾他贪赃枉法,兵部极力维护他,最后皇上还是把他调回老家等候任命。后来又让他担任南京右府佥书。还没等上任呢,就又升任都督佥事,当上了福建总兵官。万历元年秋天,海寇突然袭击了闾峡澳,他因为战败失利被革职了。 之后又起用他,让他署理都督佥事,担任后府佥书,负责车营的训练。他三次上书请求退休。最后去世了,追赠左都督,谥号武襄。
大猷这个人啊,很有气节,把自己标榜成古代的贤豪之士。他打仗,总是先计划后行动,从不贪图眼前的功劳。他忠心耿耿报效国家,年纪越大越忠诚,走到哪儿都有大功劳。武平、崖州、饶平三地都为他立了祠堂祭祀他。谭纶曾经给他写信说:“在精明强干上,你比不上我;在赏罚分明上,你比不上戚继光;在勇猛善战上,你比不上刘显。但是,这些都是小聪明,而你却有大智慧。”这信里说的戚继光,就是戚继光;刘显,就是刘显。
他儿子叫咨皋,也是福建总兵官。
卢镗,汝宁卫人。嘉靖年间,他靠世袭荫庇当上了福建都指挥佥事,受到都御史朱纨的赏识。后来朱纨自杀,卢镗也被牵连,差点被判死刑。后来被赦免了,继续以原来的官职在福建抗倭。后来升任都指挥。一次在嘉兴跟倭寇作战失败了,被责罚戴罪立功。 不久后被提拔为参将,负责防守浙江东部沿海各郡,他和副将大猷一起大败倭寇将领王江泾。接着他又率领靖州土兵和蜀将陈正元率领的军队攻击倭寇将领张庄,烧毁了他们的营垒。后来在追击倭寇的过程中,在后港战败。倭寇在台州外海出没,都指挥王沛在大陈山打败了他们。倭寇上山,官军烧毁了他们的船只。卢镗参与了这次会剿,擒获了倭寇首领林碧川等人,其余倭寇都被消灭了。 另有一伙倭寇在各县抢掠,指挥闵溶等人战死,卢镗因为战败被革职,戴罪立功。
戚继光先是被提升为江浙副总兵。海盗攻陷了仙居,他赶到台州,在彭溪打败了他们。然后他和胡宗宪一起商量消灭徐海的计划。胡宗宪招降了汪直,戚继光也劝说日本使者善妙令帮忙抓住汪直。汪直和日本勾结,最终被处死。倭寇入侵江北,戚继光迅速赶去支援,打败了他们,又击溃了北洋倭寇二十多艘船。海盗们把船聚集在三沙,又去劫掠江北。巡抚李遂弹劾戚继光放纵海盗,虽然戚继光已经升任都督佥事,成为江南、浙江总兵官,但他还是被夺职留任。后来因为唐顺之的推荐,他恢复了原来的职务。接着因为剿灭汪直的功劳,他升任都督同知。倭寇又侵犯浙东,水陆十多次交战,斩杀敌首一千四百多人。总督胡宗宪因为平定倭寇的战功上报朝廷,戚继光又加薪赏赐。
戚继光之所以能升官,是因为胡宗宪的提拔。胡宗宪倒台后,给事中丘橓弹劾戚继光八条罪状。戚继光被逮捕审问,最后被免职回家。
戚继光很有军事才能。倭寇刚开始作乱的时候,其他将领都望风而逃,只有戚继光和汤克宽敢于战斗,他们的名声可以和俞大猷、戚继光并列。
汤克宽是邳州卫人,他父亲汤庆在嘉靖年间担任江防总兵。汤克宽继承了父亲的军职,官至都指挥佥事,担任浙江参将。倭寇入侵温州,汤克宽打败了他们。倭寇又袭击了嘉兴附近的县城,汤克宽到达海盐被包围。他和参政潘恩等人一起坚守,敌人攻不下来,就放火烧掠后逃走了。没过多久,倭寇攻陷了乍浦城,又去抢掠奉化、宁海。汤克宽在独山追击包围他们,放火烧了他们的营寨。倭寇有一半被烧死,其余的冲破包围逃跑了。
那会儿沿海地区经常被倭寇骚扰,可是咱们的将士纪律散漫,倭寇一来就跑,朝廷就商量着要设立大将统领江淮地区的防务。于是就派戚继光当副总兵,驻扎在金山卫,负责督促海防各军的作战。结果倭寇三百人跑到崇明岛南边的沙洲上登陆了。戚继光和佥事任环一起过去打,结果打输了。倭寇又把船开到宝山,戚继光追过去,在南家觜又打了一仗,还是输了。倭寇就转而去骚扰嘉定、上海一带,戚继光因此被弹劾,丢了官,只能当个普通士兵。
后来倭寇两千多人分头去抢掠苏州、松江地区。戚继光迎上去跟他们在采淘港打了一仗,斩杀了八百多倭寇。都御史王忬推荐他当浙西参将。结果在嘉兴、湖州一带跟倭寇作战又失败了,皇上就下令让他穿着便服去抓倭寇。总督张经计划要攻打柘林的倭寇,命令戚继光带着广西的土兵驻扎在乍浦,和副将俞大猷互相配合。在王江泾发生了一场大战,斩杀了二千多倭寇。 可是后来赵文华弹劾张经迷惑戚继光,说戚继光故意放倭寇走,好邀功请赏,结果戚继光和张经都被抓起来,判了死刑。好长时间以后才被赦免。
广东那边打仗,朝廷就让戚继光去前线效力。他和俞大猷一起在海丰大败倭寇,凯旋而归,还因此得到了世袭的爵位。没多久,他又被任命为惠州、潮州的参将,再次和俞大猷一起打败了倭寇将领吴平。吴平没过多久又卷土重来,这时戚继光已经升任狼山副总兵,朝廷命令他留下继续剿灭倭寇。不久,他在阳江乌猪洋打败了吴平。吴平被打得没办法了,就逃到安南去了。都御史吴桂芳就写信给安南,请求他们一起讨伐吴平,派戚继光带水师去配合,在万桥山下夹击吴平。他们烧了吴平的船,抓杀四百多人,吴平这才逃得远远的。于是朝廷提升戚继光为都督佥事,还让他当了广东总兵官。
有一次,倭寇又突然袭击海丰、惠来一带,戚继光建议朝廷招抚他们,让他们住在潮阳下浍地区。没过多久,倭寇就煽动当地百姓造反,而且倭寇头目也反叛了,朝廷下令逮捕戚继光审问处置。后来又赦免了他,让他去苏州镇立功。万历四年,倭寇又入侵古北口,戚继光和参将苑宗儒一起追击到塞外,结果中了埋伏,战死了。
戚继光,字元敬,他老爸是登州卫指挥佥事戚景通,当过都指挥,还在大宁都司和神机营待过,是个有本事的人。戚继光从小就性格豪爽,很有志气。家里穷,但他喜欢读书,读懂了好多经史子集里的道理。嘉靖年间,他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后来被推荐提拔为都指挥佥事,到山东抗倭。之后调到浙江都司当参将,负责宁波、绍兴、台州三郡的防务。
嘉靖三十六年,倭寇侵犯乐清、瑞安、临海,戚继光没能及时赶到支援,因为路途太远,所以没受处罚。后来他和俞大猷一起带兵,围困汪直的残余势力在岑港。打了很久都没拿下,结果戚继光被免职了,带着罪名继续剿匪。后来倭寇跑了,其他的倭寇又去烧杀抢掠台州。给事中罗嘉宾等人弹劾戚继光无功,还说他跟倭寇勾结。正要调查的时候,因为平定了汪直的功劳,他又恢复了官职,改守台州、金华、严州三郡。
戚继光到浙江后,发现卫所的士兵不善于作战,而金华、义乌人却很勇猛,于是他请求招募三千人,教他们刺杀格斗的技巧,长短兵器轮流使用,所以戚继光的手下个个都是精兵强将。“戚家军”的名号从此闻名天下。 他还根据南方多沼泽不利于骑兵作战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创造阵法,研究方便快捷的步伐,并且对战舰、火器、兵器都精益求精,不断改进。
嘉靖四十年,倭寇大规模袭击桃渚、圻头。戚继光迅速赶到宁海,扼守桃渚,在龙山打败了他们,一直追到雁门岭。倭寇逃跑了,戚继光乘胜追击,袭击台州,亲手杀了倭寇首领,把剩下的倭寇逼到瓜陵江,全部杀死了。结果圻头的倭寇又去攻打台州,戚继光在仙居设伏,将他们全部歼灭。前后九战全胜,俘虏斩杀了一千多人,被烧死淹死的更是不计其数。总兵官卢镗、参将牛天锡又在宁波、温州击败了倭寇。浙东平定后,戚继光升了三级。福建、广东的匪徒流窜到江西,总督胡宗宪命令戚继光前去支援,戚继光在上坊打败了他们,匪徒逃往建宁,戚继光之后又回到了浙江。
明年,日本倭寇大举入侵福建。从温州过来的倭寇,跟福宁、连江等地的倭寇一起,攻陷了寿宁、政和、宁德。从广东南澳过来的倭寇,则和福清、长乐等地的倭寇一起,攻陷了玄钟所,战火还蔓延到了龙岩、松溪、大田、古田、莆田。那时候宁德已经好几次被攻陷了。宁德城外十里有个横屿,四面环水,地势险要,倭寇在那里扎了大营。官兵不敢进攻,就这么僵持了一年多。新来的倭寇在牛田安营扎寨,而倭寇首领则在兴化安营,东南两地互相呼应。福建各地不断告急,朝廷又命令戚继光去剿灭倭寇。
戚继光首先攻击横屿的倭寇。士兵们每人手里拿着一捆草,用来填壕沟,然后冲锋陷阵。结果大破倭寇营巢,斩首两千六百余级。乘胜追击,到达福清,打败了牛田的倭寇,摧毁了他们的营寨,剩下的倭寇逃到了兴化。戚继光紧追不舍,四更天就抵达了倭寇的营寨。一口气连克六十个营寨,斩首一千多级。天亮时进入兴化城,兴化百姓才知道倭寇被平定了,纷纷拿出牛酒犒劳军队,络绎不绝。戚继光这才班师回朝。回到福清后,又遇到从东营澳登陆的倭寇,击斩二百余人。同时,刘显也多次打败倭寇。福建的倭寇几乎被消灭殆尽。
于是,戚继光到达福州,大摆庆功宴,并在平远台刻石记功。
戚继光回到浙江后,没多久,日本倭寇就越来越多,他们把兴化城围了个水泄不通,足足围了一个月。这时,刘显派了八个士兵把信送进城里,士兵的衣服上绣着“天兵”两个字。倭寇杀了这八个士兵,穿上他们的衣服,骗过守城的将领,趁着夜色打开城门,放倭寇进城。副使翁时器、参将毕高逃跑了,通判奚世亮代理府事,结果被杀害,城里被烧杀抢掠,一片狼藉。倭寇在兴化城待了两个月,又攻破了平海卫,占领了那里。
一开始,兴化城告急的时候,皇上已经任命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官,戚继光当他的副手。可是兴化城失守后,刘显的兵力太少,只能在城下防守,不敢主动出击。俞大猷也不想贸然进攻,觉得应该等大军集结后再一起围剿倭寇。到了四十二年四月,戚继光带着浙江的兵马到了。于是巡抚谭纶命令戚继光担任中军,刘显在左翼,俞大猷在右翼,三路大军一起在平海攻打倭寇。戚继光第一个冲上去,左右两军紧随其后,斩杀倭寇两千二百多人,还解救了三千多被俘虏的人。谭纶把战功奏报朝廷,戚继光排名第一,刘显和俞大猷次之。皇上为此在郊庙祭祀感谢上天,并且对他们进行了隆重的赏赐。戚继光因为之前在横屿的战功,已经升任都督佥事,这次又升任都督同知,世袭千户,并且接替俞大猷担任总兵官。
第二年二月,倭寇的残余势力又纠集了一万多新来的倭寇,围攻仙游三天。戚继光在城下打败了他们,又追击到王仓坪,斩杀数百人,许多倭寇坠入山谷摔死,剩下的几千人逃到漳浦蔡丕岭据守。戚继光分成五个小队,亲自拿着短兵器攀援悬崖向上进攻,俘虏斩杀了数百人,剩下的倭寇就抢夺渔船逃到海上去。过了一段时间,倭寇从浙江侵犯福宁,戚继光督促参将李超等人打败了他们。乘胜追击到永宁,斩杀倭寇三百多人。接着又和俞大猷一起,在南澳打败了吴平,彻底平定了福建境内剩下的倭寇。
戚继光带兵,纪律严明,赏罚分明,士兵们没有一个敢不听命令的。他和俞大猷都是名将,但是戚继光的为人处世不如俞大猷,然而他的果断勇猛却超过俞大猷。俞大猷是老将,做事谨慎;戚继光则像闪电一样迅速果敢,多次击败强敌,名声甚至超过了俞大猷。
隆庆年间刚开始的时候,给事中吴时来觉得蓟州地区的军事警报很多,就建议皇帝召见戚继光和张大猷,让他们专门训练边防士兵。朝廷讨论后,只决定启用戚继光,于是任命他为神机营副将。正好那时候谭纶督师辽东和蓟州,他就集合了三万步兵,又从浙江征调了三千士兵,请求把这些士兵都交给戚继光训练。皇帝同意了。
两年后的五月,皇帝任命戚继光为都督同知,让他负责统管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的军事训练,所有总兵官以下的军官都要听从他的指挥。戚继光到任后,上书皇帝说:蓟州的军队,虽然人数很多,实际上却很弱。原因有七点:第一,原有的七营军队不熟悉军事训练,却喜欢一些旁门左道,强壮的士兵都去给将领当家丁了,老弱的士兵才勉强充当士兵;第二,边塞地区路途遥远,驿站非常少,使者和商队通行不便,每天都在迎接送别,互相串门,把驿站当成了旅馆,军营也成了招待所;第三,一旦敌人来犯,调兵遣将就非常困难,远方的军队赶到时,士兵和马匹都累死了;第四,守塞的士兵纪律不明确,队伍也不整齐;第五,作战时骑兵不用马,反而用步兵;第六,将领的家丁很多,而军心涣散;第七,负责守卫关隘的士兵不区分重要和次要的位置,兵力分散,防卫力量不足。这七个问题不解决,边防怎么能够加强呢?
除了这七个问题,还有六个士兵训练不足的问题,以及四个即使训练了也没用的问题。什么叫训练不足呢?边防地区最重要的是军队,而军队最重要的是将领;现在恩威并施的号令不能服众,赏罚分明的制度不能统一士兵的战斗力,紧急情况下难以调动军队,这是第一点;士兵有火器却不会使用,这是第二点;放弃当地士兵不进行训练,这是第三点;各镇进京护卫的军队,互相不服从管辖,毫无纪律,这是第四点;驻扎的军队和民兵加起来有四万多人,却各自为政,这是第五点;训练军队最重要的是先训练将领。现在重视武科考试,多方推荐人才好像很重视,但这只是选将,而不是训练将领,这是第六点。什么叫即使训练了也没用呢?现在一个营的士兵,担任炮手的经常占十分之一。他们不知道兵法中五种兵种轮番使用的道理,应该用长处弥补短处,这是第一点;三军士兵各司其职,金鼓旗帜,各种装备都应该齐全,现在却都弃置不用,这是第二点;弓箭的威力不如敌人,却想依靠它来取胜,这是第三点;训练的方法,自有正规的途径,讲究好看却不好用,好用却不好看,现在这些方法都不实用,这是第四点。
我听说啊,打仗就像水一样,水会根据地势改变流向,打仗也要根据地势来决定胜负。蓟州的地形呢,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广阔平坦的平原,这是离内地百里以南的样子;一种是半险峻半平坦的地形,靠近边境;还有一种是山谷狭窄,树林茂密,地势险要的边境以外地区。如果敌人入侵平原,就适合用战车作战;在靠近边境的地区,就适合骑兵作战;在边境以外地区,就适合步兵作战。这三种作战方式要灵活运用,才能取得胜利。现在边防军队只擅长骑兵作战,还不熟悉山地战、森林战、峡谷战,只有浙江兵能做到。我希望再给我三千浙江兵,包括神射手和炮手,再招募一些西北的壮汉,组成五支骑兵和十支步兵队伍,让我亲自训练他们。军队所需的一切,都由我负责解决,我非常希望能这样。
我又说:“我提出的方案,那些将领们都觉得是多余的,我怎么可能把事情做好呢?”我把这个情况报告给了兵部,说蓟镇已经有了总兵官,又设立了总理,这样一来权力分散,将领们都观望不前,应该把总兵官郭琥召回,让戚继光单独负责。于是皇上就命令戚继光担任总兵官,镇守蓟州、永平、山海关等地,但浙江兵却没有调走。因为戚继光击败了吴平,皇上就把他升为右都督。后来敌人入侵青山口,戚继光成功击退了他们。
从嘉靖年间开始,边墙虽然修建了,但是墩台(瞭望台)却一直没建。戚继光巡视边塞后,提出了修建敌台的建议。他大概说了这么几句:“蓟镇的边墙绵延两千多里,只要有一处有漏洞,其他地方再坚固也没用。这些年来,边墙年年修年年坏,白费力气。我建议在墙上修建敌台,可以四面瞭望。敌台高五丈,里面分三层,可以容纳一百名士兵,配备盔甲、武器和粮食。让戍卒轮流参与修建,先建一千二百座。但是边防士兵懒散惯了,如果按照军法处置,恐怕难以执行,所以请允许招募浙江兵组成一支军队,用他们来带头,激励士气。”督抚把他的建议上报朝廷,皇上批准了。三千浙江兵到达后,在郊外列队。那天下了很大的雨,从早上到傍晚,他们一动不动地站着。边防军队非常震惊,从那时起才知道什么叫军令如山。五年秋天,敌台终于建成了,坚固雄伟,两千里的边防线连成一体。皇上还赏赐了戚继光世袭的爵位和银币。
戚继光琢磨着,得整顿一下军营的编制。他设计了一种战车,一辆车需要四个人推着走,打仗的时候就组成方形阵列,步兵和骑兵就藏在战车阵里。他还发明了一种叫做拒马的防御武器,又轻便又好用,能有效阻止敌人的骑兵冲锋。
敌人来了,先用火器攻击,等敌人冲近了,步兵就用拒马挡在前面,两边再用长枪和筤筅(一种长柄兵器)配合。敌人要是跑了,骑兵就追上去消灭他们。他还设立了辎重营在后面跟着,用南方的精兵当先锋,卫戍部队负责策应,本地的军队负责守卫。他指挥有方,武器精良,蓟门(北京北部)的军容一下子就成了各边防中最强的。
那时候,俺答汗已经向朝廷进贡了,宣府、大同以西地区,都平静得很,没啥战事了。就只有小王子后土蛮这伙人,搬到了插汉地(今河北省张家口市一带),手里有十几万弓箭手,一直是蓟门的一大隐患。而朵颜卫的董狐狸和他的哥哥长昂,跟后土蛮勾结在一起,一会儿造反,一会儿又归顺,反反复复。万历元年春天,这两个家伙又密谋入侵。他们跑到喜峰口,想索要赏赐,没拿到,就开始烧杀抢掠,在边境附近打猎,以此来引诱官军上钩。戚继光带兵去偷袭,差点就抓住了狐狸。
那年夏天,他们又去袭击桃林,没捞到好处就跑了。长昂也去袭击了界岭。官军杀敌无数,边境官员劝他们投降,狐狸这才派人到关口请求进贡。朝廷讨论后,决定每年给他们赏赐。第二年春天,长昂又想从各个关口入侵,但没成功,于是他和狐狸一起逼迫长秃(狐狸的弟弟,长昂的叔父)带兵入侵。戚继光追击,把他们赶了回去。
于是这两个家伙带着族里三百多人,跑到关口请求处死自己,狐狸还穿着素服磕头,请求饶恕长秃。戚继光和总督刘应节等人商量后,派副将史宸和罗端到喜峰口接受他们的投降。他们都跪下磕头,还交还了抢来的边民,举起刀子发誓不再造反。于是就放了长秃,允许他们像以前一样进贡。 只要戚继光还在镇守蓟门,这两个家伙就再也不敢来犯了。
戚继光因为戍边有功,升任左都督。升官后,他加紧修建敌台,把手下十二个区域分成三个协,每个协都配备一名副将,分别训练士兵和战马。有一次,炒蛮入侵,汤克宽战死沙场,戚继光因此受到弹劾,但最终没有被处罚。过了很久,炒蛮带着他的老婆和小妾又来袭击边境士兵,官兵追击,把他们打败了。后来,土蛮入侵辽东,戚继光火速赶到,和辽东军队一起把敌人击退了。戚继光后来被加封为太子太保,又因功加封为少保。
朝廷为了加强边防,给顺义伯戚继光下了八道命令:要积攒钱粮、修缮险要关隘、训练士兵战马、整顿武器装备、开垦屯田、整顿盐法、收缴边境马匹、瓦解叛乱势力。每三年朝廷都会派大臣去视察,并根据视察结果评定优劣。戚继光因为执行得好,经常受到朝廷的奖赏。南北的名将马芳、俞大猷都去世了,只有戚继光和辽东的李成梁还在。因为蓟门守备非常严密,敌人无法入侵,都转向辽东去了,所以李成梁也因此立下了不少战功。
从嘉靖庚戌年俺答攻打北京城开始,边防重心就放在了蓟州。朝廷增兵增饷,弄得天下大乱。朝廷又设立了昌平镇,任命大将镇守,和蓟州互相策应。但敌人还是经常骚扰内地,总督王忬、杨选因为失职被杀头。十七年间,换了十个大将,几乎都是因为犯错被撤职的。戚继光在蓟州镇守了十六年,边防设施得到很好的修缮,蓟州也安宁了。接替他的人沿用了他的方法,几十年都没发生战事。这也要感谢徐阶、高拱、张居正等当朝大臣的信任和支持。张居正尤其支持戚继光,如果有人想刁难戚继光,张居正就会把那个人调走。像谭纶、刘应节、梁梦龙这些督抚大臣都和戚继光关系很好,戚继光做事也因此没有阻碍,所以他才能更加顺利地开展工作。
张居正去世半年后,给事中张鼎思说戚继光不适合在北方任职,当权者就把他调到了广东。戚继光心里很不痛快,勉强去了广东,一年后就以生病为由告退。给事中张希皋等人又弹劾他,戚继光最终被罢官回家。三年后,御史傅光宅上书推荐他,结果反而被朝廷削减了俸禄。不久之后,戚继光就去世了。
戚继光在南方和北方都打过仗,而且都立下了赫赫战功。南方战功尤其显赫,北方主要负责防守。他写的《纪效新书》和《练兵纪实》,至今都是军事家们学习参考的经典著作。
他弟弟戚继美,也当过贵州总兵官。
说个叫朱先的人,他是嘉兴人。在戚继光当兵的时候,朱先担任蓟镇南兵营参将,后来升迁为副总兵。之后好几次都担任广东、福建的总兵官。他一开始是通过武举考试入伍的,招募沿海的盐工组成了一支军队。从胡宗宪当御史到当总督期间,都非常倚重他。朱先参加过大小几十场战斗,每次都是冲锋陷阵,杀死的倭寇非常多,因此被授予都司的官职。
胡宗宪被捕后,朱先卸任官职护送他。胡宗宪被释放后,朱先才回去。后来御史到福建巡查,发现巡抚王询侵吞军费,就让朱先作证。朱先说:“我可是王公您的部下啊,不敢诬陷上司。”御史很生气,就以贪污巨款的罪名判他死刑,关了八年才洗清冤屈。万历初年,有人推荐他当了圜山把总,后来一路升迁,做到高级将领,因为年纪大了就辞官回家了。朝廷再次起用他,但他拒绝了。
朱先为人胆识过人,正直清廉。他在处理胡宗宪和王询这两件事上,当时的人们都认为他很有气节,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刘显,南昌人。他天生神力,文采也略通。家里很穷,潦倒失意,曾想去庙里上吊自杀,却被神灵保佑活了下来。后来他去了四川,当过私塾先生。之后,他冒名顶替做了武生。嘉靖三十四年,宜宾发生苗族叛乱,巡抚张臬率兵讨伐。刘显随军作战,冲锋陷阵,亲手杀死五十多人,活捉了三个首恶。其他军队乘胜追击,叛乱很快平息。刘显因此名声大噪,官至副千户,后来花钱买官做了指挥佥事。
南京刚成立振武营的时候,是兵部尚书张鏊推荐的,皇上就召见他让他去训练军队。 然后他被提升为都指挥佥事,又调到浙江都司当佥书。 后来又升迁为参将,负责苏松地区的防务。
倭寇入侵江北,逼近泗州,张鏊就命令他去浦口设防。 他看穿了倭寇将领逃跑的意图,就追击到安东。 正值盛夏,他只穿着一件单衣,带领四名骑兵去诱敌,在山冈下埋伏精兵强将。倭寇出来后,他斩杀了一名敌兵。他的马中箭了,他下马拔出箭镞,又射杀了追击他的敌人。 把敌人诱到山冈下,狠狠地打败了他们。倭寇俘虏了一些女子,用来迷惑将士们,都被他全部送交官府处理。第二天,他趁倭寇出来的时候,偷偷地烧毁了他们的船只。倭寇逃跑时,发现船只都被烧了,死伤无数。 因为这次大胜,他被提升了三等。
不久,他又升迁为副总兵,协助守卫江浙地区。 后来三沙的倭寇又来劫掠江北,被围困在刘家庄。 他带领几千精兵赶到,巡抚李遂命令他负责保护江北所有的军队。他率领自己的部队直接冲进去,其他营的军队也跟着一起进攻,从早上辰时打到傍晚酉时,终于攻破了倭寇的巢穴,一直追杀到白驹场、茅花墩,斩首六百多,彻底消灭了这些倭寇。 但是李遂却说倭寇是从三沙来的,把责任推到卢镗和他的身上,导致他被停俸。 后来,应天巡抚翁大立推荐他骁勇善战,请求皇上让他继续担任要职,皇上也同意了。
振武营发生兵变之后,很多将领都采取姑息养奸的态度,士兵们越来越骄横。 给事中魏元吉推荐他担任都督佥事,统领振武营的军队。 他带着五百名四川士兵前往,一下子就让军纪严明起来了。 福建的倭寇流窜到江西,大肆劫掠石城、临州、东乡、金溪等地,杀害了上万名官民。 皇上命令他前去剿匪,他在阳湖打败了他们,倭寇这才逃窜。
1582年五月,广东的贼寇大规模暴动。朝廷任命戚继光为总兵官,前往镇压。正巧福建那边倭寇也闹得很厉害,戚继光就赶去支援了。他和参将戚继光一起,打败了大部分贼寇。 但是,新的倭寇大军又来了,攻破了兴化城。戚继光因为兵力不足,不敢贸然出城迎战,结果被弹劾,戴罪立功。倭寇乘虚而入,占领了平海卫。另一伙倭寇又抢劫了福清,还打算和平海的倭寇联合起来。戚继光和俞大猷在遮浪会合,把他们全歼了。平海的倭寇想逃跑,被把总许朝光拦住了,打了个大败仗。 戚继光他们干脆把倭寇的船只都烧了,倭寇只好退回老巢。戚继光也赶到了,戚继光、俞大猷一起合力攻击,最终收复了兴化城。朝廷表彰了他的功劳,提升了他世袭的官职两级。
江北的倭寇还没平定,朝廷商议在狼山设立总兵官,统领长江南北的防务,就改派戚继光担任这个职务。戚继光到通州上任,朝廷还特地给他授权,让他可以节制知府以下的官员。结果通州的同知王汝言不给他面子,还上奏弹劾他,王汝言的官职被降级了。之后,戚继光又调任浙江。戚继光确实有军事才能,但是做官不太守规矩。巡按御史弹劾了他,他被革职候审。后来,巡抚刘几推荐了他,朝廷又让他复职,继续镇守。隆庆元年,戚继光因为在军政方面的一些疏漏再次被弹劾,降级处理。 之后,巡抚谷中虚又推荐了他,他恢复了原来的官职,调任贵州。
广西的侬智高父子称王造反,攻打安顺。巡抚阮文中命令戚继光去剿灭他们,戚继光俘斩了五百多人。四川巡抚会省吾打算征讨都掌蛮,于是让戚继光调任四川。戚继光又被弹劾罢官了,但会省吾奏请朝廷留下他。
话说当年,那些蛮人啊,就住在叙州的戎县,这地方夹在高县、珙县、筠连县、长宁县、江安县、纳溪县六个县之间,古时候叫沪戎。成化年头的时候,他们闹过一次乱子,后来程信把他们平定了。到了正德年间,又有个叫普法的家伙带头造反,结果被马昊给收拾了。
这次呢,几个蛮酋,阿大、阿二、方三他们,占据了九丝山,到处抢劫。这九丝山啊,地势险要,山势宽广,但是四面都很陡峭。东北方向有鸡冠岭、都都寨、凌霄峰这三个山头,都是几千仞高的悬崖峭壁。其中有个叫阿苟的,住在凌霄峰上,是这伙贼人的耳目,进进出出,威风八面,跟个国王似的。朝廷决定讨伐他们,就派了显将军去。
显将军请来了老将郭成和安大朝当副手,调集了各地的土兵,加上官兵,一共十四万人马。万历元年三月,大军集结在叙州,先是用计抓住了阿苟,然后攻下了凌霄峰,接着就逼近都都寨。那三个蛮酋派了个叫阿墨的死守。官兵围困了一个多月,还凿通了河道方便运送物资,最后打死了阿墨,攻下了都都寨。阿大自己躲在鸡冠岭。显将军派人去诱降他,同时分兵五路,把九丝山围了个水泄不通。趁着他们不备,半夜里,官兵用绳索攀爬上山,攻破了城门。
天一亮,各路将士都到了。阿二、方三逃到牡猪寨去了。郭成攻下了鸡冠岭,抓住了阿大。大军攻打牡猪寨,抓住了方三。阿二逃跑了,后来在贵州的大盘山被追上抓住了。这一仗下来,攻克了六十多个寨子,抓获了三十六个贼首,俘虏斩杀了四千六百人,扩大了四百多里的土地,还缴获了诸葛亮留下的铜鼓九十三面,铜锅和铁锅各一个。阿大哭着说:“这鼓,声音大的最好,可以换一千头牛,声音差点的也能换七八百头。要是能得到两三面鼓,就能冒充皇帝称王了。以前鼓放在山顶上,蛮人都聚集在那里,现在一切都完了。”那锅啊,形状像鼎,大得能装下一头牛,上面还刻着花纹。
据说这是诸葛亮当年用来镇压蛮人的,鼓丢了,蛮人的气运也就到头了。显将军因为这次战功,被提升为都督同知。后来又清剿了残余势力,又俘虏斩杀了上千人。
都掌蛮被消灭以后,刘显就说自己生病了,想辞职。但是朝廷官员阻拦他。皇上最终同意了刘显的请求,让他自己安排军队的事务。刘显更加卖力地执行他的计划,他攻打西川的番族部落没舌、丢骨、人荒等地,斩杀了他们的首领,安抚了剩下的百姓后才班师回朝。建昌的傀厦、洗马等地的番族也都主动献上了他们的首领。西部的边境因此安定下来了。九年冬天,刘显去世了。他的儿子刘綎,有自己的传记记载。
郭成,四川叙南卫人。他凭借世袭的军职,一步步升官,做到苏松参将,后来又升任副总兵。倭寇入侵通州,被守将李锡打败,又转而袭击崇明三沙。郭成率军击沉了他们的船只,斩杀了130多个人。隆庆元年冬天,他被提升为都督佥事,担任广东总兵官。他渡海追击曾一本,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升任都督同知。叛将周云翔等人杀害了参将耿宗元,逃到贼军中。他们驻扎在平山大安峒,准备袭击海丰。郭成和南赣的军队一起夹击他们,斩杀了1300多人,救回了被抓走的通判潘槐以下600多人,还活捉了周云翔。潮州及其属地,贼寇的巢穴多达上百处。郭明占据林樟,胡一化占据北山洋,陈一义占据马湖,他们抢劫掠夺长达二十年。郭成率领军队击杀郭明等人,俘虏斩杀了1300多人。四川都掌蛮叛乱,朝廷命令郭成前往镇压。后来他被弹劾,被罢免回家。
万历年间改元后,朝廷命令刘显进行大规模征讨,又命令郭成担任刘显的副手。郭成首先攻克了九丝山,活捉了阿大。一开始,郭成的父亲是被蛮族杀害的,所以他把斩杀的首级和活捉的蛮人放在他父亲的坟墓前,剖开自己的心祭奠父亲,乡亲们都很敬佩他。后来他被任命为南京后府佥书,然后出任贵州总兵官,镇守铜仁。郭成很有胆识和智慧。每次苗族出来抢劫,他就暗中派勇士进入他们的寨子,斩杀敌人后撤回来。他还曾经亲自进入深山老林侦察敌情。苗族人一天惊恐好几次,说:“郭将军来了!”互相警告,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后来他又被弹劾,被罢免回家。
四川总兵官这个职位,他当上了。永宁宣抚奢效忠死了,他老婆奢世统没儿子,只有一个妾生的儿子奢世续,还是个孩子。前任总兵刘显就让奢世续代理宣抚使的印信。奢世统很生气,就攻打夺回了落红寨。奢世续逃到了永宁。朝廷就派义子郭天心和指挥使禹嘉绩去调查这事儿。结果郭天心直接霸占了奢世续在永宁的房子,把他的东西都抢光了,成国器也跑到落红寨,把奢家九代积累的家当都抢走了。奢效忠的弟弟沙卜一怒之下杀了三个裨将,把郭天心他们抓了起来。 抚按官员一起上奏弹劾成国器,成国器被判刑,发配到云南去戍边。
后来碰上松茂那边的战事,有人推荐他去参军。成国器就带着七千人马,直接杀到了黄沙。他屡次打败土匪,和总兵官李应祥一起平定了河东河西一带的匪患,因为战功被提升为参将。他又跟李应祥一起大败腻乃等土匪,官职又升了两级。腻乃的同伙杨九乍又出来作乱,成国器又把他平定了。火落赤在西宁闹事,四川巡抚李尚思觉得离松潘太近了,就命令成国器带兵去松林,游击将军万鏊带兵去漳腊。土匪不敢靠近,西边边境终于安定下来了。杨应龙叛乱,成国器去讨伐,没啥功劳,带着罪过继续办事。后来就在任上死了。
李锡,是歙县人。他家祖上是新安卫的千户。倭寇入侵的时候,他屡立战功,被提拔为通州守备。后来几次升迁,当上了扬州参将,再后来又当上了江北副总兵。隆庆元年冬天,他被任命为署理都督佥事,担任福建总兵官。
海盗头子一本在福建和广东一带横行霸道,嚣张得很。俞大猷将军要到广西去,总督刘焘就命令他跟福建的军队一起夹击一本。一本到了福建,戚继光就出海去对付他。戚继光和俞大猷在柘林澳跟海盗遭遇,打了三次仗,都大获全胜。海盗逃到马耳澳,又跟他们打了一仗。这时广东总兵官郭成带着参将王诏等人也赶来增援,在菜芜澳汇合,然后分成三队进攻。一本开着大船拼死抵抗,结果被各路将领打得落花流水,船都给打坏了。王诏活捉了一本和他老婆,杀了七百多海盗,死于水火中的更是数不胜数,足足有上万。当时广东的海盗里,就一本最厉害,戚继光、俞大猷、郭成三个人一起把他给平定了,其中戚继光的功劳最大。
后来,一本的余党梁本豪又造反了,被黄应甲给抓住了,不过这比起对付一本的时候,可就容易多了。因为在平定海盗的战役中立下大功,戚继光被加封为都督同知。后来倭寇入侵,戚继光又把他们打退了。
六年春天,戚继光接替俞大猷,当上了征蛮将军,去广西平乐镇守。平乐府江,是桂林到梧州的驿道,南北长达五百里,两岸都是高高的山和茂密的树林,到处都是土匪窝,一个接一个的。自从嘉靖年间张岳平定叛乱后,这些土匪又猖狂起来了,甚至还抓过知州,勒索巨额贿赂。交通完全堵塞,城门白天都关着。俞大猷本来想出兵讨伐,结果后来罢官回去了。巡抚郭应聘和戚继光商量,征集了六万兵马,命令参将钱凤翔、王世科,都指挥王承恩、董龙各带一支军队,由副使郑茂、金柱,佥事夏道南监督,戚继光在中间统筹指挥。他们攻破了数十个土匪窝,杀了五千多土匪,土司头目杨钱甫等人也被全部斩首。因为这次的战功,戚继光被提升了两级。
柳州这地方,周围住着瑶族、僮族、伶族和侗族,其中瑶族人特别彪悍。他们长期霸占县城,县里的官员和百姓都躲到州城里去了。隆庆年间,朝廷在古田大规模征兵,瑶族人害怕了,才乖乖听话。后来有个知县叫马希武,他上任后修城墙挖护城河,可是徭役太重了,把瑶族人逼急了,他们杀了马希武和几个官员,又造反了。
巡抚和总督殷正茂商量着要一起讨伐他们。万历元年正月,军队到了长安镇。赶上连续下雪下雨,没办法,只能撤兵。于是又招募了浙江的鸟铳手、湖南永顺的钩刀手和狼兵,一共十万人,命令凤翔、世科、杨照、戚继美、亦孔昭、鲁国贤六位将领分别从六个方向进攻,由副使沈子木监督。总兵官锡自己率领水师,到达罗江,冲锋陷阵。当时贼寇占据板江大洲,堆石头、扎木栅栏,还偷偷地用船来袭击。锡将军用伏兵打败了他们,然后水陆并进。这时凤翔他们也到了,贼寇全部乘船逃往西边。
我们一路追击,连续攻破了好几个贼巢。贼寇占据了枫木大山,前面是堤坝和溪涧,他们一边擂鼓呐喊一边冲出来。我们的军队奋勇反击,同时派出一支奇兵绕到他们后面。贼寇大败,逃到天鹅岭。锡将军用水军封锁了浔江,督促各路将领进攻,斩杀了两个贼寇头目。乘胜追击,又攻破了好几个贼巢,一直打到了清州的边界。贼寇逃到一个很大的贼巢,方圆几里地,全是悬崖峭壁,他们用很结实的栅栏阻挡官军,还用弩箭、石头像下雨一样往下扔。女人们光着身子拿着簸箕,扔牛羊狗的头来诅咒我们。我们的军队大声喊叫着冲上去,四面点火,贼寇全部被消灭了。前后一共攻破了一百四十多个贼巢,斩杀的三千五百多人,俘虏和投降的不计其数。
永福、永宁、柳城这几个地方都告状说有贼寇作乱,洛容那边更夸张,直接杀了县里的典史。于是,朝廷就派王瑞去讨伐永宁,杨照去打柳城,参将门崇文去平定永福,还派了亦孔昭去对付洛容那边的贼寇。而他自己呢,带着水师部队在理定江驻扎,统一指挥这些军队。才过了二十来天,四个方向就都传来捷报!一共斩杀了四千五百多名贼寇,洛容的贼首陶浪金等人也被全部杀掉了。因为这次大胜,他升了两级。巡按御史唐炼还上奏说,他一年之内就剿灭了二百一十四个贼窝,斩获的首级超过一万二千,建议让他继续担任这个职务。皇帝也同意了。后来,他又跟着凌云翼一起大败了罗旁的贼寇,被授予世袭百户的官职。六年后,他去世了。
黄应甲,不知道是哪里人。隆庆年间,他担任浔梧左参将,跟着俞大猷一起平定了韦银豹的叛乱,也因此升了两级。到了万历五年,他升迁了好几次,最后当上了浙江总兵官,后来又调到广东任职。龙川有个叫鲍时秀的,他老婆杜氏会点妖术,居然在义都缑岭自立山头,建立了二十四个大营,自称“无敌峒王”,一会儿投降,一会儿又反叛。黄应甲最终平定了他的叛乱。还有两个叫苏观陛和周才雄的土豪,他们拉拢了几千个亡命之徒,在雷州、廉州一带到处抢劫杀人,甚至还杀了州里的千户田治。黄应甲带领五支军队同时进攻,活捉了苏观陛和周才雄,斩杀了四百多名贼寇,他们的同伙也纷纷带着头目陈泉投降了。
没过多久,梁本豪造反了。这个梁本豪,以前是曾一本的同伙,也是海盗。曾一本被杀后,他逃到海里,练就了水战的本事,还跟西洋那边有联系。他还拉拢倭寇当帮手,杀死了千户,抢走了通判就跑了。
十年六月,总督陈瑞和应甲商量,把水军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驻扎在老万山防备倭寇,一部分驻扎在虎门防备海盗,另外再派两支军队防守外海的要害之处。结果水军沉没了海盗的二十艘船,活捉了梁本豪。各路军队争先恐后地进攻,在石茅洲大败了梁本豪。海盗又逃到潭洲沙湾,聚集了二百艘船,加上倭寇的十艘船,互相掩护。各路将领一起追击,前后俘获斩杀了一千六百多人,沉没了海盗的两百多艘船,有二千五百人投降。皇帝为此祭告郊庙,大加赏赐,应甲等人也都升了官。后来倭寇又侵犯琼崖,应甲斩杀了二百多倭寇,夺取了他们的船只,皇上又赏赐了他金子。不久,应甲升任佥左军府,后来退休回家,去世了。
尹凤,字德辉,是南京人。以前福建总兵官戚继光手下的将领,他家世代都是军队里的后卫指挥同知。尹凤从小就没了父亲。他读书,还擅长骑马射箭。嘉靖年间,他参加武科考试,乡试和会试都考了第一名。被提升为都指挥佥事,在福建负责抗倭。后来调到浙江都司,又升任福建参将。倭寇攻陷了福清、南安,很多船只出海。尹凤率兵迎击,沉没了他们的七艘船。追击到外海,在浒屿、东洛、七礁等地多次与倭寇作战,擒斩了两百人。在梅花洋打败倭寇,追到横山,又擒斩了两百六十人。大小打了十几次仗,内地因此才稍微安定一些。后来他调任浙江都司,因为生病请求退休回家。隆庆初年,他又以原来的官职到福建,跟随戚继光平定了曾一本的叛乱。万历初年,官职做到都督佥事,负责提督京城巡捕。没过多久,他又辞官回家了。
张元勋,字世臣,是浙江太平人。他继承祖上的职位,在海门卫新河所当百户。为人沉稳果敢,很有谋略。碰上倭寇作乱的时候,他就跟着戚继光打仗去了。因为立了功,升了千户。参与了横屿之战,打败了倭寇,屡次升迁,最后当上了都指挥佥事,还担任了福建游击将军。隆庆初年,他在福安打败了倭寇,升任南路参将。后来又跟着李锡一起打败了曾一本,升了副总兵。
隆庆五年春天,张元勋升任都督佥事,接替郭成当了广东总兵,负责镇守广东。当时惠州河源的土匪唐亚六、广州从化的土匪万尚钦、韶州英德的土匪张廷光,到处烧杀抢掠,没人能管得了他们。第二年,张元勋带兵去剿匪,斩杀了六百多名土匪,唐亚六等人被杀,其余的土匪也都平定了。之后,肇庆恩平十三村的土匪陈金莺等人,又和邻近苔村的三个巢穴的土匪罗绍清、林翠兰、谭权伯,还有藤峒、九迳十寨的土匪黄飞莺、丘胜富、黄高晖、诸可行、黄朝富等人,互相勾结,一起造反。有个规矩:在两广地区,只有大规模的征战才能记功,小规模的剿匪是不记功的,所以将领们都不太愿意去剿匪。总督殷正茂和张元勋商量了一下,决定把剿匪也列入记功范围,这样一来,大家都积极地去剿匪了。殷正茂还暗中派副将梁守愚、游击王瑞等人埋伏在恩平,装作是普通的驻军,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结果杀了林翠兰等人,活捉了罗绍清、谭权伯献了上来。各路剿匪的军队,一共斩杀了2400多名土匪,救回了1300多名被掠走的妇女儿童,还活捉了陈金莺,只有黄高晖等人逃跑了。张元勋一路追击到藤峒,又活捉了丘胜富、诸可行、黄朝富等八十多人。他的部将邓子龙等人也抓到了黄高晖、黄飞莺。三个巢穴、十个寨子、十三村的土匪都被平定了,剩下的都投降了。
惠州和潮州交界的地方,山路险峻,树木茂密。贼首蓝一清、赖元爵,还有他们的同伙马祖冒、黄民太、曾廷凤、黄鸣时、曾万璋、李仲山、卓子望、叶景清、曾仕龙等等,各自占据险要地势修建营寨,连绵八百多里,手下党羽多达数万人。总兵官正茂打算发动大规模的征讨。正巧金莺等地的叛乱已经被平定,这些贼寇也因此有点害怕。曾廷凤、曾万璋还派儿子去读书,马祖昌、叶景清也假装请求投降。正茂看穿了他们的诡计,征集了四万兵马,命令参将李诚立、沈思学、王诏,游击王瑞等分别统领军队,元勋居中统筹指挥,监司陈奎、唐九德、顾养谦、吴一介监督军队,从几个方向同时进攻。
贼寇战败后,就依仗险要的地势据守。官兵们四处搜查深山峡谷。元勋和唐九德追击溃逃的敌人,一直追到南岭。一天一夜连夜赶路,到达顾养谦驻扎的地方,攻破李坑,活捉了卓子望等人。第二年攻破了乌禽嶂。曾仕龙依仗高山据守,元勋假装摆酒设宴款待他,突然发动进攻,将他擒获。前后共抓获大贼首六十一人,中等贼首六百多人,捣毁大小营寨七百多处,擒杀了一万二千多人。皇帝为此宣告捷报,祭告郊庙,提拔元勋为都督同知,世袭百户。元勋又继续讨伐,斩杀余贼一千三百多人,安抚招降的叛贼。大股的贼寇都被平定了。
潮州的贼林道乾带着他的手下诸良宝,先是被安抚了,结果又反叛了,袭击杀害了官兵,抢掠了六百多人逃到海里去了。他们又去袭击阳江,结果被打败逃跑了。然后他们就躲回潮州原来的老巢,占据高山顶上,不肯出来作战。官兵的营地扎在泥泞里。副将李诚站出来挑战,结果从马上摔下来伤了脚,官兵死了二百多人。贼寇出来抢掠,结果又被击败,逃回老巢死守。元勋就堆积草土把贼寇的营垒填平,然后放火烧,斩杀了敌人一千一百多颗人头。这是万历二年三月发生的事儿。捷报传来,元勋升了一级官职。剩下的几个贼寇魏朝义等等,也投降了。接着,元勋又和胡宗仁一起平定了良宝一伙和林凤的叛乱。惠州、潮州地区从此再也没有贼寇了。那年冬天,倭寇攻陷了铜鼓石、双鱼城。元勋率军大破倭寇于儒峒,俘斩了八百多人。元勋因此升官了。万历五年,元勋跟随总督凌云翼一起征讨罗旁的贼寇,斩杀了敌人一万六千多人。元勋因此升为都督,官职也得到了提升。后来,元勋因为生病就退休了,最后在家中去世。
元勋是从一个小兵做起的。他参加过大大小小一百多次战斗,威名震慑整个岭南地区。他和广西的李锡并称为良将。
文章最后说:世宗朝的时候,老成持重的将领,首推俞大猷,但是他却屡屡受挫,因为朝中内外很多大臣互相倾轧,压制了他的功劳。戚继光用兵,威名震动天下。但是,只有在张居正、谭纶当政的时候,戚继光才能有所成就,等到张鼎思、张希皋这些人当权后,戚继光就被排挤了。由此可见,将领的命运,也和朝廷的政治环境有关啊!刘显平定蛮族叛乱后,因为受到官吏的阻挠而辞职,这也能说明一些问题!李锡、张元勋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却没得到相应的赏赐,这说明武功的价值,往往不被重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