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氏,是九江人,是彭泽王佳傅的妻子。她侍奉婆婆非常孝顺。丈夫去世后,她才十八岁,独自抚养遗腹子,靠纺织维持生计。父母逼她改嫁,她就用针刺自己的额头,写下“誓死守节”四个字,用墨汁涂黑,刺得深入皮肤。乡里人都叫她“黑头节妇”。

还有徐氏,是乌程人。十六岁嫁给了潘顺。没多久,丈夫就病重了,临终前对徐氏说:“我母亲年纪大了,你又年轻,该怎么办呢?”徐氏哭着,立刻用刀割断自己的左小指,以死明志。丈夫死后,她穿着粗布衣裳,长年吃素念佛。七十八岁去世,遗言要将割断的小指放入棺材里。家人取出她的手指,染过血的指甲依然是红色的。

冯氏、方氏、叶氏、潘氏、杨氏、张烈妇(蔡氏、郑氏)、王烈妇(许烈妇)、吴氏、沈氏这六位节妇,以及黄氏(张氏)、张氏(叶氏、范氏)、刘氏两位女子,孙烈女(蔡烈女)、陈谏的妻子李氏、胡氏、戴氏(胡氏)、许元忱的妻子胡氏、郃阳李氏、吴节妇(杨氏)、徐亚长、蒋烈妇杨玉英(张蝉云)、倪氏、彭氏(刘氏)、刘氏两位孝女、黄氏、邵氏的婢女杨贞妇(倪氏)、杨氏、丁氏、尤氏、李氏、孙氏、方孝女(解孝女)、李氏、项贞女、寿昌李氏、玉亭县君、马氏、王氏、刘氏(杨氏)、谭氏(张氏)、李烈妇(黄烈妇)、须烈妇、陈节妇(马氏)、谢烈妇、张氏(王氏)、戚家妇、金氏(杨氏)、王氏、李孝妇(洪氏、倪氏)、刘氏…… 她们的故事,也同样感人至深,值得被后人铭记。 她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忠贞,什么是孝顺。

冯氏,是宣城人刘庆的老婆。十九岁的时候,她丈夫就去世了,她发誓要守节。她的小姑子和大嫂就讽刺她说:“守寡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没点儿铁石心肠可不行!”冯氏一听,立马撸起袖子,拔下墙上的钉子就咬,嘿,钉子上真留下了牙印!她又割破自己的胳膊,把肉粘在墙上说:“要是我以后有什么二心,这肉就跟狗肉猪肉一样没啥区别!”后来,她怀着丈夫的遗腹子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大贤。大贤长大后娶了李氏为妻,可惜的是,大贤英年早逝,冯氏和儿媳李氏就一起相依为命,直到老去。冯氏死后,人们去看她当年咬过钉子、粘过肉的地方,那块肉竟然还韧性十足,没有腐烂,牙印也清晰可见。

方氏是金华一个军人的老婆,她丈夫袁坚特别爱喝酒,把家底都败光了,最后死在城北的护城河边上。方氏穷困潦倒,无依无靠,就在丈夫下葬的地方守着棺材,睡在里面,饿了就到护城河边喝点水。过了很久,她都没再出来,最后死在了那里。当地郡守刘郤为她立碑祭奠。

叶氏是兰溪人。她嫁给了神武中卫舍人许伸。许伸家以前挺有钱的,但他不检点,把家产都败光了,带着老婆投奔亲戚,最后死在了通州。叶氏守着丈夫的尸体,日夜跪地哭泣。有人给她送吃的,有人给她送钱,有人劝她改嫁,她都没答应。十四天不吃不喝,最后死在了丈夫的尸体旁边,她当时才二十多岁。州府的人为她买了棺材,把她和丈夫合葬在一起。

潘家姑娘,是海宁人。十六岁那年嫁给了许钊,生了个儿子叫淮儿。没过多久,许钊就去世了,办完丧事后,潘氏就上吊自杀了。死了两天了,有个老奶奶路过说:“还能救活!”给她喂了药,竟然又活过来了。许钊的族兄想对孤儿不利,就唆使潘氏改嫁,潘氏为了表明心志,干脆毁了自己的容貌。

后来,许钊的族兄,半夜带着几十个家仆,假借债务上门闹事,硬闯进家门。潘氏抱着儿子,冒着风雨,翻墙逃跑了。前面是大河,追兵紧追不舍,潘氏哭喊着跳进了河里。正好漂来一根木头,她抓住木头渡过了河,跑到娘家,就再也没回去。淮儿十九岁那年,才回到母亲身边。淮儿后来考中了秀才,娶了媳妇,生了五个儿子。

潘氏五十岁的时候,族人们聚在一起庆祝,连许钊的族兄也来了。潘氏说:“我能有今天,多亏了伯父(指许钊的族兄)的成全。”她指着淮儿让族兄喝酒,然后自己也举杯敬他,最后磕头感谢,朝着北方拜了拜说:“我这个寡妇,三十年来好几次都差点死了,可是我依然活了下来,全是因为淮儿啊!现在他终于成家立业,还生了这么多孩子,我还有什么遗憾呢?”说完就进了屋子。

一会儿宴会结束了,族人们和淮儿一起进去道谢,结果发现潘氏在屋里上吊自杀了。

杨氏,是桐城人吴仲淇的妻子。吴仲淇去世了,家里很穷,杨氏的舅舅想把她改嫁。杨氏说:“就算饿死,我也一定要和公公婆婆一起。”她舅舅没办法,只好作罢。过了几年,家里更穷了,舅舅又去跟杨氏的父母商量,想把她嫁出去抵债。杨氏仰天长叹:“因为我的缘故拖累公公婆婆,这是不孝;我没有能力帮助他们摆脱贫困,这是不仁;如果失节改嫁,那就是不义。我只有死了!”说完就哭着咽气而亡了。

张烈妇,是芜湖人,是秀才缪釜的妻子。她十八岁嫁给缪釜。四年后,缪釜生病了,嘱咐张氏要好好照顾自己。张氏哭着说:“难道夫君怀疑我有二心吗?如果有孩子,我就尽心尽力侍奉公婆,这是妻子的本分;如果没有孩子,我就洁身自好,为夫殉情,这是妇道的节操。”于是她沐浴更衣,关上门自缢身亡。过了几天,缪釜也去世了。

再说蔡烈妇,是松阳人叶三的妻子。叶三靠打柴为生,蔡氏对他小心侍奉,非常恭敬。叶三久病不愈,蔡氏就织布卖钱给他买药。叶三病重的时候,拉着妻子的手说:“自从我娶你进门,你受了不少苦。”蔡氏梳洗打扮,拿出一把刀,说:“我先嫁给你了!”然后就割断脖子自杀了。叶三听到这话,非常震惊,不久也死了。

最后是郑氏,是安陆人赵鈓的妻子。她性格刚烈,在闺房里一言一行都非常规矩。有个寡妇改嫁了,送来茶饼给郑氏。郑氏很生气,命令把茶饼倒掉。她丈夫开玩笑说:“你要是别骂人,我就万幸能不死啊。”郑氏正色道:“您别担心,我怎么会做那样的事呢?”后来,赵鈓病重将死,回头看着郑氏,眼睛瞪得大大的,没有闭上。郑氏说:“夫君是不是怀疑我啊?”说完就在床栏上自缢身亡。赵鈓稍微清醒了一下,回头一看,流着泪就死了。

话说有个叫王烈的媳妇,是上元人。她男人特别爱喝酒,把家业都荒废了,他们租住在破屋里,就用竹帘子隔开里外。她每天都堵住门,坐在门口织麻线,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她男人跟一个赌徒李某混在一起。李某看上了王烈媳妇长得漂亮,就起了坏心思想要占她便宜。她男人喝醉了酒,胡言乱语地调戏她,王烈媳妇就跑回娘家躲起来了。她男人逼着她回去,晚上带着酒菜和李某一起去了娘家,硬拉她坐下,王烈媳妇吓得跑掉还骂他。她男人用强迫她的手段,但她坚决抵抗,结果被狠狠地毒打了一顿。王烈媳妇觉得活不成了,晚上带着小女儿坐在河边,哭着跳河自杀了。那天晚上,狂风暴雨,但她的尸体却没被冲走。第二天早上,女儿还在草丛里睡得正香。

另一个故事是关于松江人许初女的。她男人也爱喝酒赌博,不务正业。几个赌徒凑在一起商量说:“这女人年轻漂亮,为什么不让我们一起享用她,每天都能弄到钱买酒喝。”她男人就暗示她,许初女狠狠地骂了他,赌徒们多次用棍子打她,她都不肯屈服。有一天,那些坏家伙带着酒菜上门。许初女跑到邻居家躲避,哭着看着怀里的女儿说:“你爸爸没本事,我怎么能厚着脸皮活下去,等到你长大成人呢?”过了一会儿,她听到关门的声音。邻居偷偷去看,发现她已经拔刀自刎,倒在了地上。她爸爸请医生来看,医生用热鸡皮敷在伤口上,又揭下来。第二天早上,许初女就断气了,那年她才二十五岁。

最后是吴氏的故事,她是永丰人,名字叫姞姑。十八岁嫁给了宁集略。不到一年,她丈夫就死了,她六天没吃东西。亲戚朋友想尽办法劝她,她才开始喝粥,每天早晚只吃一碗稀饭。守孝期满后,她母亲心疼她年纪轻轻就守寡,想让她改嫁。去看她的时候,发现她跟丈夫的灵位同吃同睡三年了,竟然一句话都不说。她母亲回到家跟其他女人说:“这个女儿心肠像石头一样硬,劝不动她。”

浙江慈溪沈家,出了六位烈女,她们分别是章氏、周氏、冯氏、柴氏、孟氏和孙氏,她们的丈夫分别是沈祚、沈希鲁、沈信魁、沈惟瑞、沈弘量和沈琳。她们住的地方叫沈思桥,离海很近。沈家有两千多人,个个都很勇猛,善于打仗。嘉靖年间,倭寇入侵,沈家多次击退倭寇,夺回被抢掠的人和财物,倭寇因此对沈家恨之入骨。

有一天,倭寇大举来犯,沈家家主在大家面前立下誓言:“不许妇女逃跑,不许搬运财物,大家一起拼死抵抗,违抗者处死!”章氏也召集族中妇女宣誓:“男人们奋勇杀敌,女人们也要为国捐躯,绝对不能受倭寇侮辱!”大家屏住呼吸,认真听着。倭寇包围了沈家,沈家妇女们聚集在一座楼上等待。倭寇攻入后,章氏第一个跳河自尽,周氏和冯氏紧随其后。冯氏的妻子紫方,先为丈夫磨好刀,然后用这把刀砍杀倭寇,接着又自杀了。孟氏和孙氏被倭寇抓获,她们夺过倭寇的刀,自刺而死。当时,沈家殉难的妇女有三十多位,而这六位妇女的义举最为突出。

福建沙县的黄氏,是王珣的妻子。嘉靖年间,倭寇四处劫掠,他们的家乡也遭到了袭击。当地许多人家都以捕鱼为生,倭寇来袭时,黄氏和其他妇女都上了船,躲在船舱里,只有黄氏独自坐在船外。其他妇女问她:“万一倭寇发现了怎么办?”黄氏回答说:“躲在船舱里,万一倭寇来了,我们可能逃不掉,我坐在外面,发现倭寇后,可以直接跳水自尽。”倭寇果然来了,黄氏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壮烈牺牲。

同一县的罗举的妻子张氏,和丈夫一起躲避战乱,藏在一个山洞里。倭寇找到他们,把张氏、她的妾以及妾的儿子都抓走了。倭寇见张氏长得漂亮,想侮辱她,但张氏坚决不从。在押解途中,张氏解开头发上吊自杀,倭寇把她救下来。张氏又解开腰带再次上吊,倭寇又把她救下来。最后,张氏赤脚被赶到倭寇营地。倭寇头目想留下她,张氏大声喊道:“快杀了我!”倭寇说:“你这么不怕死,我就杀掉你的妾。”张氏挺起脖子说:“请杀了我,留下我的妾抚养我的孩子。”倭寇说:“那我就杀了你的孩子。”张氏挺起脖子说:“请杀了我,留下我的丈夫的子嗣。”倭寇下令把她拉出去杀掉。张氏走在前面,毫无惧色。倭寇还在犹豫,张氏不停地咒骂,最终被杀害。她的尸体被扔进河里,几天后尸体浮出水面,看起来还像活着一样。

张家媳妇,是政和县主簿张铨的妻子。听说倭寇要来了,她跟女儿说了几句话:“女人最重要的就是贞洁,要是遇到那种没办法活下去的情况,只有跳水或者自杀这一条路了,你记住我的话。”张铨听到这话,觉得不太吉利。他媳妇说:“要是我们娘俩都能做到这样,还有什么比这更吉利的事呢?”没过多久,倭寇就攻陷了政和县,张铨没法逃脱。他一边喊女儿的名字,一边问:“还记得我娘子以前跟你说的话吗?”女儿点了点头,就跳井自杀了。张氏笑着也跟着跳了下去,母女俩一起死了。

再说叶家媳妇,是松溪县江华的妻子;还有陈家媳妇,是叶家弟弟叶惠胜的妻子。她们跟村里其他人一起躲到长潭避难。正好赶上除夕,有个老妇人想找把刀给小男孩剃头,却找不到。叶氏从怀里掏出一把刀来。大家问她怎么回事,她说:“以防万一啊。”倭寇包围了长潭,抓住了这两个媳妇,把她们用一根绳子绑在一起。叶氏对陈氏说:“咱们俩都被抓了,就算能活下去,也会背上坏名声,死了反而更好。”陈氏也同意。叶氏想从怀里掏刀,却发现刀不见了,于是她们抱着各自的女儿一起跳潭自杀了。同时,林寿的妻子范氏,也和其他妇女一起躲在山沟里。倭寇搜到她们,把她们带到河边,只有范氏一个人反抗。有人劝她顺从,说家里人还会来赎她。她回答说:“我的命可以赎,但是我的名声能赎吗?我宁愿死!”倭寇听到这话,杀了她的女儿想吓唬她,但她一点也不害怕。倭寇说:“那我也要杀了你!”范氏大声说:“这正是我想要的!”倭寇就把她也杀了。

话说,有两个姓刘的姐妹,她们是兴化人。嘉靖四十一年的时候,她们和村里其他几个妇女一起被倭寇抓走了,被关在一个路边小庙里。倭寇喝醉了酒,开始在关押她们的地方四处查看,先抓了姐姐。姐姐大声喊叫说:“我可是名门闺秀,怎么可能被你们这些贼寇玷污!”倭寇笑着安慰她说:“如果你听话,我会帮你问问你父母,把你送回去。” 姐姐回答说:“我父母现在怎么样还不知道呢,现在就谈回家的事,是不是太早了点?”倭寇还拍了拍她的背,装出一副很温柔的样子。姐姐生气了,破口大骂起来。

那时候天色已经黄昏了,倭寇开始放火烧庙。姐姐直接冲进火里自杀了。接着,倭寇又来骚扰妹妹。妹妹也破口大骂。倭寇拔出刀来威胁她,但她一点也不害怕,说:“要杀就杀吧!”倭寇想强迫她,妹妹就骗他说:“我本来就愿意跟你们走,但是得等姐姐的骨灰烧完了才行,不然我心里过不去。”倭寇很高兴,赶紧加柴火烧火,火烧得更旺了。妹妹也冲进火里自杀了。当时,一共死了四十七个人,这两个姐妹是最令人敬佩的。

孙烈女是五河人,性格很文静,从来不随便嬉笑。她妈妈朱氏去世后,继母李氏带着前夫的儿子郑州儿过来了。这个郑州儿仗着自己有继母撑腰,就起了坏心思,想占孙烈女的便宜。有一次,他还动手挑逗她,气得孙烈女狠狠打了他的脸。

有一天,孙烈女正在做面食,郑州儿从背后抱住她。孙烈女一把抓住他的头发,找刀子想反抗,郑州儿咬了她的胳膊,才得以逃脱。孙烈女跑到姐姐那里哭诉,扑倒在地上痛哭说:“我妈去世了,我爸也不在家,这个坏蛋竟然敢侮辱我,我一定要杀了他,然后自己再死!”姐姐好言安慰她,然后把孙烈女胳膊上的咬痕给继母李氏看,让她管管儿子。

可是郑州儿一点儿也不悔改,他骗李氏说:“我去砍柴,力气不够,把柴火捆放在路上了。”李氏去取柴火,回来后发现家门关得紧紧的。孙烈女的姑母舒氏也赶来了,她说:“我一开始听到像小牛犊一样悲鸣的声音,后来又听到震耳欲聋的响声,肯定出事了!”她们一起用力把门打开,发现郑州儿死在门槛下,脖子几乎断了,孙烈女也靠着墙死了。原来,郑州儿骗他妈出去,然后想对孙烈女图谋不轨。孙烈女假装答应,让郑州儿把门关上,然后在背后杀了他。

另一个故事是蔡烈女,她是上元人。从小父母双亡,和祖母一起生活。有一天,祖母出门了,一个曾经是仆人后来做了和尚的人来讨饭,调戏蔡烈女,她没答应。和尚就拿刀威胁她,蔡烈女赤手空拳和他搏斗,身上受了十多处伤,一边骂一边跟和尚扭打,最后死在了灶台下。和尚逃跑了,官府来验尸,和尚却突然自己来投案自首了。官府很奇怪,问他为什么,和尚说:“是她把我逼到这个地步的!”于是,和尚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陈谏的妻子李氏是番禺人,陈谏是嘉靖十一年考中的进士。他在太平当推官,两个月后就去世了,他的弟弟扶着灵柩回家。李氏说:“我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怎么能和叔父一起千里迢迢地回家呢!”于是她绝食而死。

胡氏,是会稽人,字同里,嫁给沈袠。婚事将近的时候,袠的父亲遭遇了炼狱般的磨难,两个哥哥衮和褒在塞外被杖毙了。袠和他的哥哥襄都被抓起来关进了宣府的大牢。当时的总督杨顺奉了严嵩的旨意,一定要把袠兄弟俩处死,狠狠地折磨他们几百下,还逼着他们在半夜写下自己生病的症状。后来,杨顺因为被给事中吴时来弹劾,被押解回京,袠和襄才得以释放。从那以后,胡氏就经常呕血,她扶着父亲的灵柩回了家,等守孝期满后才结婚,这时候她已经二十七岁了。结婚不到半年,袠就去世了。胡氏悲痛欲绝,哭声不断,她变卖了所有的嫁妆来料理后事。有人劝慰她,她干脆剪掉头发,划破脸,坚决拒绝。她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就连自己的亲戚朋友,如果不是逢年过节,她也不见。后来她得了重病,家人想请医生来给她看病,她就告诉她父亲:“寡妇的手,怎么能让别人看呢?”她没有吃药,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一岁。最后,由袠的哥哥襄的儿子承继了香火。

戴氏,是莆田人,名叫清。她十四岁就嫁给了蔡本澄。结婚两年后,蔡本澄因为世袭的官职被派往辽东戍边,还买了个妾来代替妻子尽夫妻之礼。戴氏的父亲和蔡本澄约定:“辽东地处偏远,五年不回来,我的女儿就要改嫁了。”五年期限到了,戴氏的父亲按照约定告诉戴清。戴清哭着不肯答应,独自一人过了十五年。蔡本澄终于回来了,他们生了个儿子,还没满周岁,父子俩就相继去世了。戴清悲痛欲绝,几乎要崩溃了。戴氏的父亲暗中接受了吴家的聘礼,戴清听说后说:“人们都叫我蔡本澄的妻子,怎么又说是吴家的呢?”她立刻跑到她父亲家,坚决阻止这门婚事。吴家把戴清告到了官府,官府最终判决戴清守节,还为此立碑,碑上写着“寡妇清之门”。当时莆田还有个叫欧茂仁的妻子胡氏,守节非常严格,乡里乡亲都很敬重她。当地有个案子很久都没判决,人们都说:“太守可以问问胡寡妇。”太守就去了胡寡妇家,问了她一句,案子就立刻判决了。

胡氏是鄞县人,是许元忱的妻子。元忱是徐祝师的养子,平时做巫祝的营生。胡氏看不起这个职业,劝丈夫改行,并且劝他回许家老家去。但没成功,元忱就染病死了。胡氏把丈夫的遗体运回许家的住宅,在灵柩旁边搭个简陋的棚子住下,晚上抱着刀睡觉。村里有个男人想娶胡氏为妻,胡氏毁了自己的容貌,剪掉头发,还砍断了左手的三根手指,血流不止,吓得那人逃跑了。族里的妇女们都很敬重她,抱着她痛哭,于是就为她立了贞节牌坊,让她儿子继承香火。胡氏守丧三年,不洗头不梳头。三年丧期结束后,她才为儿子娶了媳妇。她丈夫有个弟弟,年轻时在外漂泊,胡氏又把他找了回来,许家因此得以重新振兴。

李氏是郃阳人,是安尚起的妻子。安尚起在河南经商,病死了。李氏听到噩耗后,变卖了所有家产来偿还丈夫的债务,并且置办好棺材等待丈夫的灵柩回来,然后跪着告诉族里的人说:“麻烦把两口棺材一起埋葬。”说完就关上门准备上吊自杀。邻居的妇女想救她,推开门说:“你还欠着债呢,怎么就急着死了?”李氏打开门回答说:“可是我的钱都花光了,怎么办呢?请再让我等一天。”于是她缝制了一双鞋送去还债,说:“有了这双鞋就足够偿还了。”回家后,她就上吊自杀了。

吴氏是节妇,是无为郡人周凝贞的妻子。周凝贞去世时,吴氏才二十四岁,她毁容发誓终身不嫁,做女工来供养年迈的婆婆。婆婆年纪大了卧病在床,牙齿都掉了,吃东西都很困难。吴氏就断掉自己孩子的奶水来喂养婆婆,冬天晚上抱着婆婆睡觉给她取暖,这样在床边照顾婆婆三年。婆婆去世后,吴氏悲痛欲绝,身体也垮了,七十五岁去世。还有杨氏,是清苑人刘寿昌的妻子。十九岁时,丈夫去世,她发誓要殉情。但考虑到婆婆年老体弱无人依靠,她最终没有自杀。娘家来接她回去,但她因为婆婆年老,不忍心离开婆婆身边,最终没有回娘家。三十年后,婆婆去世,葬礼结束后,她在丈夫的坟墓前悲痛哭喊说:“我现在可以到地下和你相见了。”然后绝食而死。家人问她有什么遗言,她说:“我身上穿着婆婆的丧服,用粗布把我埋葬就行了。”说完就闭上了眼睛。

徐亚长,是东莞人,她家姓徐。她父亲的男仆生了个儿子,就是徐亚长。这个男仆在她四岁的时候就死了。她母亲就把徐亚长送回了男仆的主人家,然后自己改嫁了。徐亚长长大后,为人贞洁,很少说话和笑,在仆人堆里,她身上有一种让人不敢轻犯的气势。家里有个小厮叫进旺,想占她便宜,但她坚决拒绝了。

有一天,徐亚长按照主人的吩咐去田里除草,进旺又追了上来,想强迫她,她拼死反抗才逃脱。她哭着说:“我听说书里写过,有个寡妇的手被别人拉扯,结果被砍断了,更何况我还是个年轻的女子,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说完她就投江自杀了。

蒋烈妇,是丹阳人姜士进的妻子。她从小就聪明,喜欢读书。她弟弟姜文止当时正在外边读书。晚上弟弟回来,蒋烈妇总是用饼和食物招待他,让他背诵当天老师教的内容,她都能记住。时间长了,她自己也能写文章了。她嫁给姜士进几年后,姜士进得了重病死了。蒋烈妇把金子磨成粉末,和酒一起给他喝,还给他喝盐卤水。她父亲几次发现后,赶紧去救她,阻止她这样做。她十二天没吃东西,她父亲才撬开她的嘴,给她喂药,她才没死。

礼部尚书宝,是姜士进的叔父,他知道蒋烈妇喜欢读书,就在她的房间里放了很多古书和史书,让她续写刘向的《列女传》。蒋烈妇答应了,家人也更加小心地照顾她。有一天,蒋烈妇让人在帐子前面挖了个坑,埋了个大缸存水,笑着对家人说:“我要在这里种白莲,这种花生长在泥潭里却不会被污染,让死去的丈夫知道我的心意。”从那天起,她更加努力地写作。书快写完了,她稍微放松警惕,就一头栽进缸里淹死了。她写完文章就销毁,现在留下的《列女传》和《哭夫文》四篇、《梦夫赋》一篇,都是她弟弟姜文止偷偷拿走的。御史把这件事报告给了朝廷,在她的家门口贴上了“文章贞节”的牌匾。

一开始,她哥哥看到她能写文章,把她比作李清照和朱淑真,但马上又皱着眉头说:“李清照改嫁了,朱淑真对丈夫也不满意,虽然她们能写文章,但大节有亏啊!”可见她从小就很有志气和节操。

杨玉英是建宁人,读书不少,还喜欢写诗。十八岁的时候,她跟官时中订了婚。后来官时中因为一些事情被冤枉坐牢了,她父母就反悔了婚事,把她许配给了别人。杨玉英听说后,就吩咐她的丫鬟说:“我的箱子里有一些玉佩、布鞋之类的物件,以后帮我送给官时中。”丫鬟没太明白,就没放在心上。结果杨玉英偷偷溜进卧室,上吊自杀了,死的时候眼睛都没闭上。官时中听到噩耗后,按照礼仪去祭奠她,用手捂着她的眼睛,她才闭上了。后来丫鬟把杨玉英留下的东西交给她的父母,打开一看,里面有一首诗:

“昆山一片玉,既售与卞和。和足苦被刖,玉坚不可磨。若再付他人,其如平生何!”

接下来,咱们说说张蝉云的故事。她是蒲城人,跟俞桧订了婚。万历年间,俞桧被诬陷关进了监狱。张蝉云听说可以用钱把他弄出来,就偷偷跟母亲商量,想卖掉自己的首饰妆奁来救他。她母亲不同意,说:“你还没嫁人呢,怎么能这样做?”张蝉云当时正在吃饭,一听这话,就把碗摔在地上,生气地一句话也不说了。傍晚的时候,她就上吊自杀了。

陈襄的妻子倪氏,陈襄是鄞县的秀才,年轻的时候就去世了。倪氏三十岁,没有孩子,家里又穷,她就靠女红来养活婆婆。后来有人看上了她的美貌,派媒人来跟婆婆提亲。倪氏就烧开水烫自己的脸,把左眼都烫爆了,还用煤烟把伤处涂黑,把自己弄得面目全非。媒人一看,吓跑了,不敢再提婚事了。就这样过了二十年,婆婆七十多岁去世了,倪氏悲痛欲绝,不吃不喝,也死了。

彭氏,是安丘人,小名王枚皋。她还没出嫁,枚皋就去世了,她就发誓这辈子不再嫁人了。潍县有个叫丁道平的人,偷偷嘱咐彭氏的父亲想娶她。彭氏知道了这事儿,六天都没吃东西。丁道平后悔了,觉得彭氏贞烈,后来听说彭氏病危,送了一口棺材过去。彭氏跟父亲说:“把我用芦苇席裹起来埋了吧,赶紧把丁家的棺材还回去,我在地下想见王枚皋呢!”说完就去世了。

再说刘氏,是颍州人,叫刘梅,她许配给了李之本。李之本去世后,刘梅哭着流血,不吃东西,跟父亲说:“我要为李郎守三年孝,等弟弟长大一些,我再殉情。告诉父亲,先别为李郎置办棺椁。”于是她卸下所有妆饰,教弟弟读书,亲自纠正弟弟的读音。一年后,刘梅偷偷答应了田家人的求婚。刘梅知道了,半夜打开箱子,拿出李之本的钱,挑灯缝制衣服,给弟弟穿上,然后上吊自杀了。知府谢诏来吊唁,邻居来吊唁的人多得像集市一样。田家人也准备了祭奠的物品,正要举杯祭奠,突然,灵柩前的灌酒瓦盆碎裂了,碎片飞起一丈多高,像蝴蝶一样绕着屋檐飞舞。看到的人都吓了一跳。

刘氏的两个孝顺女儿,是汝阳人。她们的父亲玉生有七个女儿,家里很穷,只能靠种地为生。有一次,她们父亲在田埂上叹息说:“生了这么多女儿,没生个儿子,让我一辈子都得不停地耕田。”她们家第四个和第六个女儿听到后心里很难过,发誓不嫁人,穿着短衣替父亲耕地。等到父母相继去世后,她们没钱办丧事,就在家里为父母筑了坟,一直守在父母身边。隆庆四年,督学副使杨俊民和知府史桂芳到她们家拜访,那两个女儿都已年过六十了。

黄氏,是江宁人,陈伯的妻子。十八岁嫁给陈伯。陈伯的父亲去世后,陈伯的母亲想改嫁,黄氏苦苦劝说,但陈伯的母亲不听。有一天,陈伯的母亲来看她,黄氏闭门不见,陈伯的母亲羞愧地离开了。后来,陈伯病重,黄氏发誓不独活。有一天,婆婆扶着陈伯坐起来,黄氏仔细看着说:“唉!病成这样,我没办法了!”她跑到灶下,打碎碗筷,用碎片刺喉咙,又用菜刀自刎而死,年仅二十一岁。

邵家是丹阳有名的侠士邵方家的婢女。邵方因为一些事情,让婢女去看看情况。当时,朝廷里的重臣徐阶和高拱都住在家里,邵方就分别去拜访他们,想让他们帮忙恢复官职。这事儿闹得满城风雨,大家都知道。万历初年,高拱被罢官了,张居正就让巡抚张佳胤抓捕邵方,连他家三岁的儿子邵仪也一起抓了。抓捕的人因为天黑了还没出发,就把邵方家围了起来看守着。邵方的女婿,武进人沈应奎,是个义气十足、很有力量的读书人,他听说邵仪要被抓,邵家媳妇儿也要遭殃,心里着急,打算去救他们。 正好有个府里的推官跟沈应奎关系不错,硬拉着他喝酒,直到半夜才散。武进离邵方家五十里地,沈应奎翻墙出了城,半夜就到了邵方家,翻墙进去。邵家的婢女正坐在灯下抱着邵仪哭,她说:“要是沈郎能来,这孩子就有救了!”沈应奎赶紧上前,婢女立刻把孩子递给他,深深地磕了个头说:“邵家的香火就靠您了!只要这孩子能活,我死也瞑目了!”沈应奎带着孩子躲了起来,第二天一早就去拜访了那个推官。第二天早上,抓捕的人发现孩子不见了,就狠狠地拷打婢女,但婢女始终没说话。有人跟看守的人说:“肯定是沈应奎把孩子藏起来了!” 当时,跟沈应奎关系好的推官也在场,他哈哈大笑说:“冤枉啊!沈应奎昨晚在我这儿喝酒,今天早上还来拜访过我呢!”后来,有人出来为邵方说话,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那个婢女带着孩子慢慢地老了。

杨贞妇,潼关卫人,字郭恒。万历初年,她丈夫外出到湖南,很久都没回来。她父亲想让她改嫁,但她不同意,剪掉头发表示决心。家里有一面岩壁,她在墙上挖了个洞住进去,用绳子吊着袋子从上面取食物,就这样过了二十六年。后来,她丈夫终于回来了,他们才结婚。还有个倪氏,归安人,订婚的对象是陈敏。陈敏从军去了,后来家里传来说他已经死了。过了五十年,陈敏才回来。倪氏一直没有改嫁,等到陈敏回来才结婚,那时她已经六十一岁了。

杨氏,宁国人饶鼎的妻子。饶鼎穿着单衣掉进了湖里淹死了,杨氏招魂安葬了他,辛辛苦苦把两个儿子养大成人,冬天也不穿棉衣。万历初年,她八十岁了,竟然也穿着单衣走进了家旁边池塘里,端坐着死了。

丁家媳妇,是五河王序礼的妻子。序礼的弟弟序爵在外做客,结果被贼人杀害了。序礼的弟媳郭氏当时正怀孕,没有立刻殉情。等到生下孩子过了几个月,郭氏才上吊自杀了。这时,丁氏刚生了个女儿,她哭着对序礼说:“叔父不幸客死他乡,婶婶又殉情而死,留下孤儿无人抚养,责任在我们夫妻二人身上啊!我刚生下女儿,将来还有个期限,如果孩子死了,那就是斩断了叔父的香火,也对不起婶婶了。”于是,她放弃了自己的女儿,去喂养侄子。没过多久,序礼也死了,留下没有子女。丁氏当时还年轻,却抚养着侄子长大,一点怨言都没有。

尤氏是昆山贡生赵镛的女儿。她嫁给了秀才赵一凤,赵一凤早逝,她想殉情,但是考虑到两个孩子还都在襁褓中,只能强忍着。两个孩子后来又相继夭折了,她悲痛地说:“现在可以去追随我的丈夫了。”丈夫还没下葬,她就赶紧准备后事,准备一起下葬。一些坏小子见她长得漂亮,就嘲笑她:“她那漂亮的眼睛会哭,怎么能长久呢?”尤氏听到后,晚上就用石灰把手磨烂了眼睛,鲜血直流,眼睛立刻就瞎了。她把自己的尸体放在棺材里,准备和丈夫一起下葬。丈夫下葬后,她就上吊自杀了,有人把她救了下来,她就撞石头把额头撞破了,然后跑到棺材里死了。

李氏是王宠麟的继室妻子。王宠麟做知府的时候去世了,李氏当时二十多岁,她哭泣不吃东西,四十天后病危了。她知道族人贪图她的财产,一定会用恶毒的言语中伤她的前妻和孩子,于是提前嘱咐家人把她放在棺材里,不要立刻封棺。果然,很多人蜂拥而至,吵吵嚷嚷地说要孤儿寡母的财产。李氏从棺材里说:“我已经知道你们一定会这么做了。”那些人非常羞愧,就都走了,然后李氏才闭上了眼睛。

孙氏是瓯宁人,从小就通晓经史,是吴廷桂的妻子。吴廷桂死了,孙氏想步行奔丧,家人阻止她,她父亲给她准备了轿子。她说:“奔丧还坐轿子,合适吗?”晚上,她就步行前往,带着纳采时用的两只金雀去见公婆。拜祭完毕,她就坐在灵柩旁边,再也没有离开过,一心想要殉情。吴家以前很穷,准备的棺材也很简陋。一些好心人送来了上好的木材,孙氏看了看说:“木材比我丈夫还好,不合礼数。”就拒绝了。后来送来了普通的木材,这才答应。到了日期,她就上吊自杀了,在衣带上写着:“男子不要靠近尸体,女子不要打开我的衣服。”

方孝女是莆田人,她爸爸方澜当过仪制郎中,死在了京城。方孝女当时才十四岁,没有兄弟姐妹,就和叔叔一起把父亲的灵柩送回家。 到了长江,船在江心翻了,棺材漂了起来。方孝女当时在另一条船上,她赶紧呼救,可是风浪太大了,没有人敢靠近。方孝女对着天大哭了一场,然后就跳进水里自杀了。三天后,她的尸体浮了上来,就在父亲的棺材旁边,一起被冲到了南岸。

还有一个叫解孝女的,是宁陵人。她十四岁的时候,和妈妈一起在河边洗衣服。她妈妈不小心掉进水里淹着了,周围又没有人,解孝女哭着就跳下去救妈妈。 她哥哥绍武很快就赶到了,下水把她们救了上来,但是她妈妈和妹妹都死了。解孝女的手紧紧地拉着妈妈,她哥哥救了很久,妈妈才醒过来。可是解孝女的手还是没松开,她哥哥哭着安慰她说:“妈妈已经救活了,妹妹你可以放心了。” 这才把手松开。

李氏是东乡人何璇的妻子,何璇客死他乡。李氏长得非常漂亮,她父亲逼着她改嫁。李氏就用簪子插进耳朵里,用手把簪子往里推,直到推不进去为止,然后再拔出来,血流得像注水一样。她婆婆发现了,赶紧叫家人来救她,但是已经来不及了,李氏已经死了。

项贞女是秀水人,国子生道亨的女儿,字吴江,嫁给了周应祁。她女红很好,会弹琴,懂《列女传》,对祖母和母亲非常孝顺。她十九岁的时候,听说周应祁得了重病,她就吃素、点香灯、拜佛,默默地祈祷,她的丫鬟偷偷地听着,隐约听到她在说要替丈夫死。有一天,她对奶妈说:“我还没出嫁丈夫就死了,怎么办啊?”奶妈说:“你还没成亲,改个名字也没关系。”项贞女正色道:“古时候贤人把一把剑许给别人,都不忍心违背承诺,更何况是自己的性命呢?” 等到噩耗传来,她父母瞒着她,但是消息还是传到了吴江。她祖母让她母亲去看望她,项贞女让母亲坐下,脸色很平静,她母亲这才放心离开。 晚上,她等丫鬟都睡熟了,就起来用白丝线把头发扎起来,把里里外外的衣服都换成白色的素衣,然后缝补她的下裳。她把需要丫鬟帮忙整理的衣物都标上名字,放在床上。 她在桌子上写了很大的一段话:“禀告父母,女儿没能和丈夫一起快乐地生活一天,现在为了周郎而死去了。”然后就自杀了。两家父母都尊重她的意愿,把她和周应祁合葬在一起了。

李氏,是寿昌人。她十三岁的时候,嫁给了翁应兆。翁应兆突然死了,李氏把所有准备好的嫁妆都烧了,想殉情,还好她父母及时阻止了她。 然后,她去了翁家,悲痛地请求公婆让她为丈夫守节,并且请求给他们一个小阁楼,让她在那里设个丈夫的灵位,日夜陪伴着。吃饭的时候,她也摆上丈夫的饭菜,对着灵位一起吃,只有婆婆来的时候,她才抬起头。婆婆去世后,家里穷困潦倒,她就忍饥挨饿,纺线织布来供养婆婆。没过多久,婆婆也去世了。有一天晚上,邻居家发生了大火,火势蔓延到一百多家,一直烧到天亮。邻居的妇女都跑来劝她上楼避难,她说:“这就是我命中注定的时刻啊!”然后抱着丈夫的牌位,等待大火把她烧死。不一会儿,四周都被大火吞噬了,只有她住的小楼孤零零地保存了下来。

玉亭县君,是伊府宗室的女儿,地位显赫。她二十四岁嫁给了杨仞。没过两个月,杨仞就去世了,她悲痛欲绝,不吃不喝。有人劝她,说她公婆年纪大了,她还怀着孕,应该忍痛活下去,照顾好他们。孩子生下来后,家里一天天穷困下去。万历二十一年,河南大旱,家里长期没有俸禄,她连续纺线织布三天,却连一顿饭都吃不上,母子俩抱头痛哭。半夜,她梦见神对她说:“你的节义感动了上天,会有帮助你的。”第二天早上,母子俩把梦境说出来,发现梦境都应验了,非常惊讶。她的儿子说:“咱们去屋后挖土做砖,或许能换点粮食。”当天,他们去挖土,挖出了几百文钱。从此以后,每次挖土都能挖到钱。有一天,他们家旁边地陷了下去,发现了一个石炭矿,他们就用石炭烧火做饭。过了两个多月,官府的俸禄也发下来了,大家都说这是她苦节感动上天而得到的福报。

马氏是节妇,十六岁嫁给了平湖的秀才刘濂。十七岁就守寡了。刘濂的家里很穷,他们想让马氏改嫁,想方设法地逼迫她。不给她饭吃,想尽各种办法打击她,但她意志更加坚定。她曾经关上门想自杀,被人救了下来,结果绳子断了,她摔在地上死了过去。人们赶紧把她解救下来,她才慢慢苏醒过来。刘濂的父亲又偷偷地为她订了沈家,她的婆婆诱骗她一起出门,让丫鬟抱着她送上沈家的船。马氏跳进河里想自杀,但没有成功,她大声呼喊“上天救救我!” 瞬间,狂风暴雨,天昏地暗,一道闪电击中了船,船差点翻了,好几次都差点沉了。沈家的人害怕了,赶紧把船掉头送她回来。这件事被县令知道了,县令让马氏单独居住。 当时,她的父母兄弟都去世了,她无家可归,就借住在学舍里,官府供养她直到老。

王氏是东莞人叶其瑞的妻子。叶其瑞很穷,靠撑船在邻近的地方跑来跑去,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王氏就靠纺织来换取食物维持生活。万历二十四年,岭南发生大饥荒,很多人把自己的妻儿卖掉。叶其瑞也打算把妻子卖给博罗县的人家,卖身契都签好了,还把王氏带上了船。回到家,叶其瑞发现王氏瘦得不成样子,一问才知道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叶其瑞哭着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妻子,还给她看那笔钱,王氏笑了笑,答应了。等到船到了宝潭的时候,王氏跳进潭里自杀了。岸上围观的人很多,都说水流太急,尸体肯定被冲到不知哪里去了。叶其瑞赶到后,在上游哭了几声,王氏的尸体竟然奇迹般地浮了上来,而且已经逆流漂了数十步了。

刘氏是博平人吴进学的妻子,杨氏也是吴进学的妻子(妾)。吴进学死于瘟疫,下葬后,刘氏在晚上爬到坟地,吊死在了坟前。没过多久,吴进学的另一个妻子杨氏也死于瘟疫,悲痛欲绝,差点晕过去。婆婆想把她嫁出去,杨氏说:“我哪能比得上(古代贤妻)姒氏呢?”说完也上吊自杀了。

谭氏是南海人方存业的妻子。儿子才三个月大,丈夫就去世了,谭氏悲痛欲绝,想要殉葬。她婆婆和姑姑极力劝阻她,还劝她改嫁。谭氏哭着说:“我早就厌倦了生活,只是挂念着婆婆和孩子。”她哭得哽咽不止,婆婆和姑姑也不敢再说什么了。等到孩子七岁了,谭氏送他去私塾读书,先让他拜见婆婆,稍微表达一下托付的意思,心里暗暗高兴地想:“我现在可以如愿以偿了。”有一天,媒婆来了,又劝她改嫁,谭氏更加生气,半夜里上吊自杀了。还有张氏,是临清人林与岐的妻子。丈夫去世后,她想上吊自杀,公公婆婆劝她说:“你死了,孩子怎么办?”张氏把自己的衣物抵押给奶妈,让奶妈抚养孩子。三个月后,她知道孩子在奶妈那里过得很好,就绝食而死。

李烈妇是余姚人,嫁给了吴江人。她二十岁的时候,丈夫和公公都去世了,家里非常贫穷。她靠纺织养活婆婆,自己常常挨饿受冻。有个叫黄某的人想娶她,就贿赂了夫家的某个人,想把她的婆婆支开,但她没有答应。黄某就暗中和黄家以及他自己的家人商量好,谎称他母亲病重,用轿子来迎娶李烈妇。李烈妇匆忙上了轿子,到了之后才发现,根本不是黄某的家。婆婆也随后赶到,铺好席子,催促他们赶紧完婚。李烈妇假装说:“我之所以不愿意嫁人,是因为婆婆年纪大了,没有人依靠。既然婆婆您都同意了,我还能说什么呢?但是自从我丈夫去世后,我从未脱下过丧服,现在我想洗个澡。”她又问:“聘礼有多少?”婆婆告诉了她数目。她说:“赶紧把聘礼拿走。婆婆您在,我嫁给别人,实在太丢人了。”大家都高兴起来,催促婆婆离开,并为她准备了热水。热水送来很久了,李烈妇却一直不出来,大家打开门一看,她已经上吊自杀了。

后来,崇祯十五年,余姚又出现了一个黄烈妇,是金一龙的妻子。丈夫去世后,黄烈妇削断手指发誓,要立养子为嗣,和婆婆相依为命。熊氏的儿子想娶她,熊家的亲戚看中了她的财产,就骗她回家,然后偷偷把她送给了熊家儿子。黄烈妇知道事情无法挽回,愿意拿出所有家当来抵作聘金,但熊家不答应,双方僵持到深夜,黄烈妇拔刀自刎,但没有死成。她的婆婆听到后,赶紧来看她,黄烈妇说:“我之所以没有立刻死去,是想见婆婆最后一面,现在还有什么愿望呢?”说完就割喉自尽了。郡县听说后,把熊氏的儿子判了死刑,关进了监狱。

须烈妇是吴县人。她的丈夫李某死了以后,一些市井无赖看上了她的美貌,争着要娶她。须烈妇哭着说:“我刚送走一个丈夫,又要再嫁一个丈夫。况且,他们利用我丈夫的死来娶我,这不是等于杀了我丈夫吗!”那些市井无赖就纠集同伙,计划要强抢她。须烈妇惊恐万分,跑到她母亲那里,她母亲害怕不敢留她。她又回到婆婆那里,婆婆也害怕,不敢留她。她又投奔姐姐,姐姐更不敢留她,须烈妇哭着回到了家。邻居劝她说:“如果你就这样死了,谁来表彰你的节操呢?你何苦这样折磨自己呢?”须烈妇觉得最终还是逃不脱厄运,于是上吊自杀了。

陈节妇,是安陆人。嫁给了一个姓李的男子,很早就守寡了,孤身一人,回到她父亲家,一心守节。她住在小楼里,三十年都没下过楼。临死的时候,她对她的丫鬟说:“我死了以后,一定要小心,千万别让男人抬我。”家人没把她的遗言放在心上,让男人上楼抬她,结果她断气的时间比平时长,然后坐起来说:“我当初是怎么说的,你们怎么还这样?” 家人们吓坏了,赶紧把她放下,她这才闭上了眼睛。

马氏,是山阴人,刘晋啸的妻子。万历年间,刘晋啸客死他乡,马氏当时二十多岁,家里一贫如洗。她伯父家有一座楼,她就和母亲一起住在楼上,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和母亲,几十年都没下过楼。她经常用瓦盆装上新土,用脚踩在上面。邻居妇女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她说:“我这是为了吸收地气。”她六十五岁的时候去世了。

谢烈妇,名叫玉华,是番禺人,曹世兴的妻子。曹世兴给冯家做塾师,结婚没多久,就背着书箱走了。没过多久就病着回来了,起不了床了,谢氏发誓不改嫁。曹家的长辈都很赞赏她,商量着分一些祭田给她生活。有人说她年纪正盛,应该等丧事办完,让她回娘家住一段时间,谢氏假装答应了。等到日子到了,车子来接她了,她跟妯娌们告别,说了很多诀别的话,然后慢慢走进房间,关上门,用刀割断了自己的脖子。家人赶紧撬开木板进去,血流满了她的衣服,她还没断气,看到大家进来了,赶紧用左手从断处掏出喉咙,右手又用刀割了一下,这才闭上了眼睛。

张家媳妇,是桐城人李栋的老婆。李栋死了,没留下孩子,张氏就寻死,想在床上自尽。她婆婆赶紧救她,把她拉起来,张氏竟然拿起斧头砍了自己的左胳膊,砍了三下!家人赶紧抢下斧头,把她按坐在草席上,她闷闷不语。家人稍微离开一会儿,张氏猛地一下就冲出门,跳到水里自杀了。当时河水都结冰了,她一头撞进冰窟窿里,就死了。

我们县里还有一个烈女,叫王氏,是高文学的老婆。高文学死了以后,她公公高道美来吊唁,对王氏说:“别太伤心了,守节的事儿啊,分三等,你自己看着办吧。”王氏止住哭泣问她公公怎么回事,她公公说:“第一等,是跟着丈夫一起死,算是烈女;第二等,是像冰霜一样,侍奉公婆,这叫贞节;第三等,就是好好过日子。”王氏听了这话,立刻关上门,绝食七天后死了。还有一个戚家媳妇,宝应人。刚结婚没多久,丈夫就突然死了。这个媳妇哭得特别伤心,跑到门外一个水坑里自杀了。后来,人们把那个水坑叫做“戚家汪”。

金氏,是通渭人刘大俊的老婆。她十九岁,她丈夫得了风湿病,金氏就扶着他去温泉洗澡。突然下起了暴风雨,山洪暴发,她丈夫动不了了,让她赶紧跑。金氏哭着喊着就是不肯离开,结果两个人都被洪水冲走了,一起死了。他们的尸体漂流了几十里才被发现,金氏的手还紧紧地拉着她丈夫呢!还有应山书生王芳的妻子杨氏,王芳喝醉了酒,掉进池塘里了,杨氏跳下去救他。结果王芳越陷越深,杨氏也跟着一起死了。

王氏,是山阴人沈伯燮的老婆。他们订婚好几年了,沈伯燮得了重病,手都挛缩了,头发都掉光了,王氏的父母想反悔这门亲事。王氏问她父亲:“沈郎是什么时候开始生病的?”她父亲说:“当初订婚的时候,他可是个好小伙子,现在却病成这样了。”王氏说:“既然已经订婚了,现在生病了,也是命,违背天命不吉利。”最后,她还是嫁给了沈伯燮。沈伯燮病得很厉害,王氏一直悉心照顾他,一点也不马虎。八年后,沈伯燮死了,王氏就照顾他的侄子。她还把自己的首饰拿去,帮着公婆买了个妾,又生了个孩子。一年后,公婆相继去世,王氏独自抚养两个孩子,靠自己的手艺养活他们,把他们都抚养成人了。

李孝妇,是临武人,名字叫中姑,嫁给了江西人桂廷凤。她婆婆邓氏得了痰疾,快要不行了。李孝妇哭得稀里哗啦,特别着急。听说吃些乳肉能治病,她就记在心里了。有一天,她在煮药,对着灶神虔诚地祈祷,然后自己割下了一只乳房,当场就晕倒在地,没了气息。桂廷凤喊她半天没反应,出去一看,发现地上全是血,吓坏了,赶紧喊人救命。这动静闹得全城都知道了,县里的官儿都跑到她家来看情况,赶紧让人给她治病。这时候,突然有个和尚敲门,说:“用屋里这蕲艾给她敷上,就好了。” 按照和尚说的去做,李孝妇果然活过来了。可是等他们想再去找那个和尚,却怎么也找不到了。后来,李孝妇把自己的乳房和药一起给婆婆吃,婆婆最终痊愈了。

再说洪氏,是怀宁人章崇雅的妻子。章崇雅早逝,洪氏守寡十年。她婆婆生病了,起不了床。洪氏就割下自己的乳肉做成羹给婆婆喝,婆婆喝了之后病就好了。剩下的乳肉,她扔到池塘里,没让任何人知道。几天后,一群鸭子从池塘里衔出了那些肉,一边叫着一边飞来飞去,一个小孩子看见了,赶紧告诉了婆婆。婆婆一看,那肉上还有血呢!她丈夫的哥哥章崇古也早死了,他的妻子朱氏发誓这辈子只守着丈夫,和洪氏妯娌俩相依为命,一起过了五十年。

倪氏,是兴化人陆鳌的妻子。她特别孝顺,公公早逝,她心疼婆婆年纪大了,每天早晚都侍奉在婆婆身边,和丈夫分居十五年。婆婆鼻子长了疽,快要死了,倪氏就亲自帮婆婆吮吸伤口,但没好。于是,她晚上焚香祈祷上天,割下自己左胳膊上的肉给婆婆吃,婆婆吃了之后病就好了。远近的人都称赞她是孝顺的媳妇。

刘氏,是张能信的老婆,她老爸是太仆卿,一个很受皇帝宠信的大官,她婆婆是工部尚书的夫人,妥妥的大家闺秀。她这个人特别孝顺,她婆婆生病十年,她一直寸步不离地照顾,端茶倒药,伺候得无微不至。

后来婆婆病重了,刘氏竟然拿起刀子割自己的胳膊,想用血来救婆婆。伺候她的丫鬟吓坏了,赶紧拦着她。她公公知道了这事儿,赶紧叫医生过来,医生说病人现在不能吃油腻腥味的东西,这才把刘氏劝住了。 第二天,刘氏竟然又割下自己的一块肉,煮成粥给婆婆吃。结果婆婆已经吃不下东西了,刘氏这才后悔莫及,哭着说:“医生骗了我,让婆婆都没能看到我的孝心!”

她又割下一小块肉,哭着放在婆婆的灵前。眼看着就要下葬了,她又把那块肉放进了棺材里,说:“我不能再伺候我婆婆了,就把这块肉放在婆婆身边,就当是我一直陪着她。” 周围的乡邻们没有一个不夸她孝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