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的儿子可真不少呢!有岷王朱楧、谷王朱橞、韩王朱松、渖王朱模,还有沁水王朱珵、清源王朱楛、安王朱楹、唐王朱桱,以及三城王朱芝、文城王朱弥镉、朱弥𫄨、辅国将军朱浃,还有郢王朱栋、伊王朱彝、皇子朱楠、靖江王朱守谦。 此外还有虞王朱雄英、吴王朱允熥、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熙。太子是朱文奎,最小的儿子是朱文圭。还有高煦、赵王高燧、高爔。
岷庄王朱楩,是太祖的第十八个儿子。洪武二十四年被封为岷州王。二十八年,云南刚被纳入版图,因为需要一位亲王去安抚,所以他被改封到云南。当时有人建议给他修建宫殿,朱元璋直接下令,就让他先住着简陋的棕榈亭子,等老百姓缓过劲儿来再说。建文元年,西平侯沐晟告了他一状,说他犯了错,结果被废为庶民,流放到漳州。到了永乐初年,他又被恢复了王爵,但跟沐晟的关系却很糟糕。朱棣还专门写信劝诫朱楩,又下令警告沐晟。可朱楩这家伙沉迷享乐,不遵守礼法,还私自收缴各部门的印信,滥杀无辜,老百姓可遭殃了。朱棣一怒之下,夺了他的王位和印信。后来想想,他建文年间被关押了那么久,又把王位还给了他。可是朱楩还是不悔改。永乐六年,朱棣干脆取消了他的护卫,罢免了他的属官。仁宗继位后,把他迁到了武冈,让他暂时住在州府里。过了很久,才给他修建了王府。景泰元年,他死了,儿子恭王朱徽煣继承了他的王位。
一开始啊,世子朱徽焲,在宣德年间,就告发他弟弟镇南王朱徽煣,说他诽谤仁宗皇帝。宣宗皇帝觉得这事儿有点儿假,就把他们都叫到京城,当面质问,还把牵扯到的那些太监也叫来对质。结果发现真是朱徽焲诬告,那些太监都被砍了头,朱徽煣他们也就被放回去了。后来,朱徽煣继承了皇位。
他弟弟广通王朱徽煠,那可是个大力士,家里有个叫段友洪的,靠着点儿技术手段就得到朱徽煠的宠信。朱徽煠退休后,有个叫于利宾的军都事,说朱徽煠长得一副帝王相,将来要当皇帝,于是就策划造反。他们伪造了圣旨,派段友洪还有蒙能、陈添行这些人去苗族地区,用银印金子去诱惑苗族人,让他们发兵攻打武冈。结果苗族首领杨文伯他们不敢接招。事情败露了,段友洪被朱徽煣抓住了。
都御史李实把这事儿报告给了皇帝,皇帝就派驸马都尉焦敬和太监李琮去把朱徽煠抓到京城。湖广总管王来和总兵官梁珤又揭发了阳宗王朱徽焟参与了这次谋反,他也被抓到京城了。这三个人都被剥夺了爵位,关进了高墙里。这事儿发生在景泰二年十月。
天顺七年,徽王去世了。他的儿子,顺王朱音瀼继承了王位,可他得了疯病,瘫痪在床,好几年都起不来。他的第二个儿子,安昌王朱膺鉟,一直侍奉在父亲身边,照顾他的饮食起居,日夜不离左右。皇帝宪宗听说后,还专门下旨表扬了他。成化十六年,顺王朱音瀼去世了。世子朱膺鉟在守丧期间,沉迷于赌博,喝得烂醉如泥,结果和他的下属刘忠起了冲突,把他给杀了。这事儿传到皇帝那儿,查明情况后,皇帝取消了他的爵位和官服,让他在家待着。过了四年,他才被允许继承王位。弘治十三年,他去世了,谥号是“简”。他的儿子靖王朱彦汰继承了王位。
嘉靖四年,靖王朱彦汰和他的弟弟南安王朱彦泥因为一些私事闹翻了,互相揭短,结果朱彦泥被废除了王位,成了老百姓,朱彦汰也因为擅权被革除了爵位。过了四年,皇帝让朱彦汰的儿子,世子朱誉荣暂时代理王府事务。朱誉荣却上书请求辞去这个职位,他在奏疏里说:“我父亲受苦受累,而我却享尽荣华富贵,我心里怎么安宁呢!再说,以前我推荐我的弟弟善化王朱誉桔,朝廷却因为‘子无制父理’驳回了我的奏请。我也是人家的儿子啊,难道我比我弟弟还不如吗?”皇帝看了奏疏后很同情他,就让相关部门讨论此事。嘉靖十二年,皇帝恢复了朱彦汰的爵位和官服,让他重新管理王府事务。嘉靖十五年,因为皇太后和皇太后的尊号,朱彦汰的王位也被恢复了。又过了八年,他才去世。他的儿子康王朱誉荣继承了王位,嘉靖三十一年去世。他的儿子宪王朱定耀继承王位,嘉靖三十四年去世。朱定耀的曾孙朱禋洪,天启二年继承王位,崇祯元年去世。因为没有儿子,他的堂叔朱企崟继承了王位。崇祯十六年,流寇攻破武冈,朱企崟被杀害。
谷王朱橞是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九个儿子。洪武二十四年被封为王。洪武二十八年三月前往宣府就藩。宣府,地处上谷,所以叫谷王。燕王朱棣起兵造反的时候,朱橞逃回了京城。等燕军渡过长江,朱橞奉命守卫金川门,他登上城楼,看见燕王朱棣的仪仗,就打开城门投降了。朱棣很感激他,登基后,赐给他七支乐队,三百名卫兵,还赏赐了很多东西。后来,朱棣又把他封为长沙王,并且增加了他的岁禄,每年增加两千石粮食。
话说这橞(zhì)这个人,在当地势力很大,嚣张跋扈得很。忠诚伯茹瑺(rú bì)路过长沙,都没去拜访他,结果橞就向皇帝告状,害得茹瑺被治罪而死。
这下子,橞更是无法无天了,他强占百姓的田地,侵吞公家的税收,还随意杀害无辜的人。长史虞廷纲多次劝谏他,可橞却倒打一耙,说虞廷纲诽谤自己,把他给残酷地处死了。 他还招揽亡命之徒,偷偷练习兵法和阵法,制造战船、弓弩等武器。 他大肆兴建佛寺,还让上千和尚出家,说是为了念经诅咒敌人。 他每天都跟都指挥张成,还有两个宦官吴智、刘信密谋大事,还叫张成“师尚父”,吴智、刘信“国老令公”,真是狂妄至极!
他甚至伪造谶书,说自己是“高皇帝十八子”,跟谶书上说的对得上。其实他排行老十九,因为赵王杞早死,所以他就这么编造。他计划在元宵节献灯的时候动手,挑选强壮的士兵,让他们学习音乐,混进皇宫伺机作乱。他还给蜀王写信,用隐晦的语言想拉拢蜀王当帮手。蜀王回信严厉斥责了他,但他根本不听。
后来,蜀王的儿子崇宁王悦燇(yuè róng)犯了罪,逃到了橞那里。橞就故意散布谣言,说:“几年前我曾经打开金川门放建文君出去,现在他就在我府邸里。我准备要为国家伸张正义,大事就要爆发了!”蜀王听到这个消息,赶紧向朝廷告发。
一开始,护卫都督佥事张兴看到朱橞干了坏事,害怕祸及自己,就跑到北京去告状,把朱橞的那些事儿都说了。但是皇上不信。张兴后来到了南京,又跟太子说了这事儿,还说:“将来可别牵连我啊!”等这事儿闹大了,皇上才叹气说:“我待朱橞那么好,张兴也一直跟我说这事儿,我都不信,现在果然是真的。”皇上立刻派宦官拿着圣旨,让朱橞回蜀地去,并且召他进京。朱橞到了之后,皇上把蜀王的奏章给他看,朱橞直接跪下求死。
很多大臣在朝堂上弹劾朱橞,说:“周朝杀了管叔和蔡叔,汉朝杀了吴濞和淮南王,这些都是为了大义灭亲,陛下您要是纵容朱橞,那天下人怎么办?”皇上说:“橞是我的弟弟,我先让我的兄弟们商量商量。”永乐十五年正月,周王朱橚、楚王朱桢、蜀王朱椿他们都上奏说:“朱橞违背祖训,图谋不轨,证据确凿,是大逆不道,必须杀了他!”皇上说:“诸位王爷和大臣们都讲大义,国法如此,我还能留着朱橞吗?”于是朱橞和他的两个儿子都被废为庶民,他的手下很多都被杀了,而张兴因为先告状,所以没被追究责任。
韩宪王朱松,是太祖朱元璋的第二十个儿子。洪武二十四年被封在开原。他聪明能干,通晓古今,为人恭谨,没有过错。永乐五年去世了。因为他还没去开原就职,所以就把他葬在了安德门外。十年后,他的儿子恭王朱冲炑继承了爵位。当时放弃了大宁三卫的地盘,开原靠近边塞,不好居住。永乐二十二年,改封平凉。仁宗皇帝即位后,召见朱冲炑和他的弟弟襄陵王朱冲烌、乐平王朱冲烋进京,让他们各自献诗歌颂。皇帝很高兴,赏赐了他们不少金银财宝。
宣宗皇帝在位初期,朱冲炑请求搬到江南,没被批准。他又请求免除护卫的屯田租税,并且建造府邸,这次被批准了。皇帝派主事毛俊去勘测地形,并且建造了襄陵王府、乐平王府和岷州广福寺。陕西的官员说那里闹饥荒,请求停止修建。皇帝下令修建王府,停止修建寺庙的工程。平凉靠近边境,间谍很多,朱冲炑熟悉边疆的利弊,正统元年上书详细地陈述边疆事务。皇帝赐给他书信褒奖。五年后去世了。他的儿子怀王朱范圯继承爵位,九年后去世。他的弟弟靖王朱范镛继承爵位,景泰元年去世。他的儿子惠王朱征钋继承爵位。
土木堡之变的时候,朱冲烌赶到京城勤王,正好战事结束了。皇帝下旨慰劳了他。到了成化六年,敌人入侵河套地区,朱冲烌再次请求率领儿子和女婿去打仗。宪宗皇帝阻止了他。朱冲炑兄弟都积极参与国家大事,但因为藩王有禁令,所以没有被启用。从那以后,宗室大臣就不再参与军事了。
成化五年,咱老王爷去世了,他儿子悼王接了班,结果十年后也死了。 然后他弟弟康王又当了王爷,一直到弘治十四年才去世。 他儿子昭王旭櫏继承王位。这昭王啊,为人忠孝,还擅长写诗,当王爷期间政绩也不错。
话说这韩地的土地贫瘠,俸禄又少,昭王的弟弟建宁王旭櫏,因为缺钱,竟然把朝廷给他的金册当掉了!这事儿被皇帝知道了,直接把他贬为老百姓了。 那些穷困的宗室成员们,仗着自己是皇亲国戚,没少欺负地方官员,平凉知府吴世良、邝衍、任守德、王松都受过他们的气。 嘉靖十三年,昭王旭櫏去世了。
他儿子定王融燧继位,这定王可不一样,他看不惯宗室那些横行霸道的行为,开始依法办事整治他们。 那些不老实的人当然心里不服气了。 嘉靖三十二年,襄陵王融焚和其他两百多个宗室成员,一起告定王贪污受贿。 结果查来查去,没发现什么实锤,就只是把融焚他们这些人的俸禄给取消了。 嘉靖四十四年,定王融燧也死了。 他的儿子谟……(此处人名缺失,原文如此)先他一步去世了。
明世宗快驾崩的时候,因为宗室的俸禄不够发放,就下令说,那些没来得及当上王爷的人,可以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的儿子就按原来的爵位继承。 所以,谟……(此处人名缺失,原文如此)因为没当上王爷,他的长子朗锜继承了王位,其他的儿子就只能当个镇国将军。 万历三十四年,朗锜去世了,谥号是“端”。 可惜他后来的子孙都英年早逝,最后是他的曾孙亶塉继承了王位。
崇祯十六年,贼寇攻陷了平凉,亶塉被抓了。
襄陵王,是宪王的次子,心地特别善良。他母亲生病了,他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熬汤给母亲治病,母亲的病很快就好了。母亲去世后,他非常悲伤,一直消瘦下去。每次去母亲坟前祭扫,他都带着子孙们亲自用锄头和铲子培土。朝廷先后六次下诏书表彰他。他的儿子范址继承了他的美德,他母亲荆氏得了重病,他也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给母亲治病,母亲的病也好了。后来,他们家五代同堂,家风非常和睦。嘉靖十一年,朝廷还赏赐了他们羊、酒和布帛。韩地的诸位王爷都认为襄陵王家的家风是最好的。襄陵王的孙子征鑖病死了,他为征鑖聘娶的杜氏女子,虽然还没结婚,但依然守节归于王家,她的操守非常值得称赞,朝廷还下诏表彰了她。
渖简王模,是太祖的第二十一子,洪武二十四年被封王。永乐六年到潞州就藩,宣德六年去世。他的儿子康王佶焞继承王位。景泰年间,他经常和州里的官员一起喝酒聚会,巡抚朱鉴把这件事报告给了皇帝。皇帝下令,诸王除非是逢年过节,否则不准和官府的人一起饮酒作乐,并把这条规定写进了律法。天顺元年,康王去世。他的儿子庄王年纪很小就继承了王位,正德十一年去世。他的儿子恭王诠钲继承王位,嘉靖六年去世。恭王的孙子允桤摄理王府事务,九年后去世,没有儿子。于是,他的堂弟宪王允栘摄理王府事务十年后才继承王位。当时,渖王府的几个郡王勋淯、诠薙都争着要继承王位,皇帝都严厉地斥责了他们,最终让允栘继承了王位。嘉靖二十八年,允栘去世。他的儿子宣王恬烄继承王位,他好学,擅长写古文,对音律也很精通。他的弟弟安庆王恬爖、镇康王恬焯,在穆宗时期都因为孝义而受到表彰。万历十年,宣王去世。他的儿子定王珵尧继承王位,为人仁孝恭谨。他还有六个弟弟,其中两个被封为郡王。其余的因为没有资格而没有被封王,朝廷为了表彰定王的孝顺,把他们都封为了郡王,但没有给他们俸禄。定王去世后,他的儿子效镛继承王位,明朝灭亡后,王位也被废除了。
沁水王珵堦是简王的七世孙,他擅长写诗,喜欢结交士人,名声非常好。在此之前,德平王允梃很有才华,他和衡府新乐王载玺、周宗人睦裨、俊噤等人齐名。
话说清源王,他是皇帝的儿子,从小就聪明好学,文采斐然,写得一手好文章。后来,他的后代里,辅国将军勋涟,还有他的几个儿子允杉、允柠、允析,以及镇国将军恬烷和他的儿子珵圻等等,都擅长写诗,当时的人都说,他们家族人才辈出啊。
安惠王楹,是太祖皇帝的第二十二个儿子,洪武二十四年被封王,永乐六年才去平凉就藩,永乐十五年去世了,没有儿子,所以他的王位也就被取消了。他王府里的官员和乐户都被遣散了,只留下了一百个典仗校尉看守王府。洪熙年间,韩恭王被改封到平凉,就住进了安惠王的旧府邸。英宗皇帝下令让安惠王旧府的官员和卫队归韩恭王管辖,同时还让长史负责安惠王的祭祀,平时没事的时候,就让韩恭王的儿子襄陵王冲秌去帮忙打理。景泰五年,冲秌干脆就请求承担起安惠王的祭祀。到了正德十二年,襄陵王的孙子征钤,又请求恢复安惠王的乐户祭祀。第二年,乐平王征錏也效仿征钤的做法,提出了同样的请求。礼部官员出来解释说:“亲王是有乐户的,郡王如果住在别的地方,需要祭祀的时候可以向有关部门借用鼓吹乐队。如果郡王住在亲王的封地里,那么乐户就应该向长史司借用。” 所以,礼部就取消了为安惠王祭祀的乐户。
嘉靖二年,韩王旭櫏又再次为恢复乐户祭祀请求皇帝。皇帝念及安惠王旧情,就答应了。后来征钤死了,韩王融燧就命令长史取消了乐户祭祀。征钤的长孙旭橦上书说:“礼乐制度是由天子制定的,韩王不应该擅自更改。” 融燧也上书说:“亲王和郡王的礼乐制度应该有所区别。” 皇帝说:“这些乐户是为了祭祀安惠王而设的。” 最终,皇帝还是同意恢复了原来的做法。
唐定王朱桱是朱元璋的第二十三子,洪武二十四年被封王,永乐六年前往南阳就藩,永乐十三年去世。他的儿子靖王朱琼烃继承王位。朱琼烃做事有条理,深得成祖朱棣喜爱,每次入朝,三天之内皇帝都要召见他三次。宣德元年,朱琼烃去世。他的王妃高氏没有来得及册封,就自尽殉葬了,朝廷追封她为靖王妃。靖王无子,由弟弟宪王朱琼炟继承王位,成化十一年去世。他的儿子庄王朱芝址继承王位。庄王的几个弟弟,三城王朱芝垝、荡阴王朱芝(土瓦)都爱好学习,名声很好。而承休王朱芝垠,是宪王继妃焦氏的儿子,焦妃很疼爱他。
有一次过节,焦妃召集宫女乐工进宫娱乐。朱芝址对此不满,言语粗鲁地质问焦妃。焦妃大怒,拿起铁锤就砸宫门,朱芝址吓得不敢出来。后来,朱芝垠和焦妃的弟弟焦璟诬告庄王朱芝址辱骂继母。经过调查,结果发现是朱芝垠对母亲不敬,还辱骂哥哥,于是他的爵位被革除,很久以后才恢复。成化二十一年,庄王朱芝址去世,他的儿子成王朱弥鍗继承王位。
弘治年间,朱弥鍗上疏说:“朝廷对亲王的待遇,生前赐爵,死后给予谥号,已经是非常亲厚了。但有些品行不好的亲王,死后却也能得到好的谥号,这样会让好人懈怠,坏人更加肆无忌惮。从现在开始,应该认真考察亲王的品行,以彰显赏罚分明。”礼部官员请求下诏书嘉奖并告诫诸王。皇帝批准了。武宗时期,皇帝喜欢四处游玩,朱弥鍗写了《忧国诗》,并且上疏建议朝廷任用贤能,以治理国家。他的弟弟文城王朱弥钳有学问,品行端正,孝顺友爱。嘉靖二年,朱弥鍗去世,无子,由朱弥钳的儿子敬王朱宇温继承王位。
嘉靖二十一年,朱宇温献金资助太庙工程,皇帝赐给他玉带,并增加他的俸禄二百石。当时,承休王朱芝垠的儿子朱弥鋠因为父亲和庄王朱芝址的旧怨而名声不好,他努力改过,弥补之前的过错。朱宇温将此事上报朝廷,皇帝下诏书褒奖了他。嘉靖三十九年,朱宇温去世,他的儿子顺王朱宙栐继承王位,嘉靖四十三年去世。他的儿子端王朱硕熿继承王位。朱硕熿被宠妾迷惑,将世子朱器墭及其子朱聿键囚禁在承奉司,朱器墭最终中毒而死。
崇祯五年,朱聿键的哥哥死了,他就继承了爵位。七年的时候,流寇势力非常强大,他捐钱修建了南阳城,还效仿潞王,请求朝廷增兵三千人,但没得到批准。九年八月,北京戒严,他响应号召,勤王勤王(积极声援朝廷)。结果朝廷狠狠地批评了他,命令他回老家。事情结束后,朝廷讨论后,把他降为平民,关押在凤阳。他弟弟朱聿镆继承了爵位。崇祯十四年,李自成攻陷了南阳,朱聿镆遇害身亡。崇祯十七年,北京城破,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这才赦免了朱聿键。
清顺治二年五月,南京城被清军攻陷。朱聿键走到杭州的时候,碰到了镇江总兵郑鸿逵和户部郎中苏观生,于是被他们护送到了福建。南安伯郑芝龙、巡抚都御史张肯堂和礼部尚书黄道周等人商议,拥立朱聿键为监国。闰六月丁未,朱聿键在福州登基,年号隆武,并将福州改名为天兴府。郑芝龙、郑鸿逵被封为侯爵,郑芝豹、郑彩被封为伯爵,苏观生、黄道周都被封为大学士,张肯堂被封为兵部尚书,其他人也都得到了相应的官职。
朱聿键这个人好学,通晓典故,但是实际权力掌握在郑芝龙手里,他根本做不了什么事情。那年八月,郑芝龙说要整编二十多万战守军队,但是军饷却只够一半。他就请求预支两年的赋税,让官员们捐献俸禄,劝说绅士们捐款,征收那些还没上缴的府县钱粮。官吏们四处催逼,老百姓怨声载道。即使这样大范围地筹集钱粮,还是严重不足。仙霞岭守关的士兵只有几百人,而且战斗力很差。朱聿键多次催促郑芝龙出兵,郑芝龙总是以军饷不足为借口推脱。过了很久,郑芝龙看到舆论对他很不利,就谎称派郑鸿逵去浙江东部,郑彩去江西,各带几千兵,对外宣称是几万人马。他们刚走没多远,就谎称等待军饷,走了不到一百里就回来了。早些时候,黄道周知道郑芝龙根本不想出兵,就主动请缨,从广信前往婺源,结果军队溃败,战死沙场,具体情况可以参考《黄道周传》。
那个时候,李自成兵败死了,他的队伍也溃散了。他侄子李锦带着剩下的兵马投降了湖广总督何腾蛟,一下子就增加了十多万兵力。侍郎杨廷麟和祭酒刘同升也起兵收复了吉安和临江。 于是杨廷麟他们就请求朱聿键出兵江西,何腾蛟也请求朱聿键出兵湖南。 以前当过知州的金堡认为何腾蛟可以依靠,郑芝龙靠不住,建议朱聿键放弃福建,去投奔何腾蛟。朱聿键听了非常高兴,就给金堡升官做了给事中,还派观察生先去招兵买马。
观生至湖南,腾蛟已为张献忠所败,走保武昌。聿键遂南下,至广东,会见督师鲁督师。鲁督师言:“今大敌当前,不可轻举妄动,宜固守待援。”聿键不听,遂自称监国,改元隆武。
观察生到了湖南,结果发现何腾蛟已经被张献忠打败了,逃到武昌去了。 朱聿键于是就往南走,到了广东,见到了督师鲁督师。鲁督师说:“现在敌人就在眼前,不能轻举妄动,应该坚守等待援军。” 朱聿键不听,自己称监国,改年号为隆武。
首先,靖江王朱亨嘉私自称监国,不听从隆武帝朱聿键的命令,后来被巡抚瞿式耜等人抓住了,并上报了这个好消息。而鲁王朱以海又在绍兴称监国,拒绝隆武帝的使者,所以隆武帝决定离开江西和湖广。
十二月,隆武帝从福州出发,驻扎在建宁。广东布政使汤来贺送来了十万军饷,走海路抵达。第二年二月,隆武帝驻扎在延平。三月,清兵攻占了吉安、抚州,包围了杨廷麟在赣州。尚书郭维经从福建出发,招募兵士救援赣州。
六月,清军攻克绍兴,鲁王朱以海逃入大海,福建震动。郑芝龙假称海寇来袭,撤兵回安平镇,乘船逃跑。守关的将士都跟着他走了,仙霞岭上一个人也没有了。七月,何腾蛟派人迎接隆武帝,隆武帝将要到达韶州。可是这时候清兵已经到达了福建关口,守卫浦城的御史郑为虹、给事中黄大鹏、延平知府王士和都战死了。
八月,隆武帝逃跑了,过了好几天才到汀州。清兵突然杀到,官员们都逃散了,隆武帝和他的妃子曾氏都被抓住了。曾氏在九泷投水自尽,隆武帝在福州被杀。给事中熊纬、尚书曹学佺、通政使马思礼等人自缢身亡。
郢靖王朱栋,是太祖朱元璋的第二十四个儿子。洪武二十四年被封王。永乐六年被封到安陆为藩王。永乐十二年去世,没有儿子继承王位,只留下内外官校看守王府。王妃郭氏是武定侯郭英的女儿。王爷去世一个月后,王妃悲痛地哭着说:“我死了丈夫,又没有儿子,还能依靠谁呢?”她对着镜子描摹了自己的容貌交给宫人,说:“等到女儿们长大后,让她们认认母亲。”然后自尽了。王妃有四个女儿,一个夭折了,另外三个女儿被封为光化、谷城、南漳郡主,每年都有八百石的俸禄。宣德四年,以郢靖王的旧府邸封梁王朱瞻垍,并将郢靖王府的宫人迁到南京。
伊历王朱鹥,是太祖朱元璋的第二十五个儿子。洪武二十一年出生,出生四年后被封王。永乐六年被封到洛阳为藩王,每年只有两千石的俸禄。这位王爷好武,不喜欢住在宫里,经常带着弓箭佩剑,在郊外骑马追逐。来不及躲避的人,被他用手打。他甚至抓来赤裸的男女取乐。永乐十二年去世。礼部官员请求追夺他的爵位,但没有被允许。
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444年,简王朱颙炴终于当上了王爷。可宫里那些太监太嚣张了,老百姓被他们折腾得够呛,洛阳城的人民苦不堪言啊。河南知府李骥是个比较正直的人,他稍微管管那些太监,结果就被他们诬告了,抓起来审问。好在他后来证明了自己的清白,那些罪过最终算在了王爷身边的人头上。
英宗皇帝在位的时候,李骥上书皇帝,可他的奏章写得不太恭敬,被皇帝好几次批评训斥。天顺六年,也就是公元1462年,李骥去世了。他的孙子悼王朱见钒继承了王位,但在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就去世了。弟弟定王朱见锊继承了王位,他这个人爱好学习,崇尚礼仪,为父母守丧的时候非常悲伤,每年按时祭祀祖先,而且会在外面斋戒。那些郡王、将军、中尉们,如果不是来祝贺,都不能随便去见他。民间那些年纪大的老人,他也都会很尊敬地去问候。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定王去世了。
他的儿子庄王朱訏渊继承了王位,但在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就去世了。弟弟敬王朱訏淳继承了王位,他守孝的时候,以孝顺闻名。因为俸禄太低,他上奏朝廷说:“先朝的时候,河南的课钞收入是一万七千七百贯,按照规定,应该给王爷八千石的米粮。八年以来,朝廷取消了诸王的请求租税的权利,我们王府的课钞收入也在被取消的范围之内,请求朝廷补充我们的俸禄。”户部说:“课钞收入本来就是成化和弘治年间诸王自己请求得到的,并非永乐年间皇帝钦赐的。河南省缺俸禄的官员就有八十多万人,所以不应该批准王爷的请求。”皇帝采纳了户部的意见。正德二十一年(公元1526年),敬王去世了。
世子典楧,这小子继承了世子的爵位,贪婪又固执,经常抓住官员的小辫子不放。看不顺眼谁,就一定要想办法把人家弄走,弄走了还要羞辱一番。有一次,御史大人出差经过北邙山,典楧非要鞭打他不可!那些达官显贵们,为了躲着他,都绕道而行,走其他的路。要是有人不小心从他府邸外面经过,府里的人就会立刻拦住他的车,破口大骂他不来朝拜,那些进宫朝拜的人,回来后还要被他不礼貌地羞辱。
他家的府墙坏了,想重新修建,居然强占民房来扩建他的宫殿!郎中陈大壮和典楧是邻居,典楧想要陈大壮的房子,陈大壮不肯给,典楧就派了数十个人,从陈大壮起床开始就抢他的吃喝,最后活活把他饿死了!他修建的宫殿,高台连绵,简直就像皇帝的宫殿一样气派!有一次,一个锦衣卫官员路过洛阳,典楧突然召集官员迎接圣旨,吹吹打打地把锦衣卫迎进宫,捧着一卷黄色的卷轴进宫。大家要求打开看看,典楧说:“这是密旨!”然后就赶紧把锦衣卫打发走了。那个锦衣卫觉得王爷待他很好,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当天晚上,典楧大摆宴席,一直到天亮,府里的人都喊他“千岁”,假装说“皇上特别器重我”。
他还把河南府城给封锁了,在民间挑选了七百多名女子,留下其中漂亮的九十个,没选上的,就要用钱赎身。都御史张永明、御史林润、给事中丘岳先后上奏弹劾他的罪状。朝廷又派人去调查,削了他的三分之二的俸禄,命令他拆掉僭越建造的宫殿,把那些女子送回民间,把那些小喽啰交给官府处理。典楧根本不听圣旨。朝廷多次发文催促他,布政使拿着文书去见他,典楧说:“这文书算什么东西,顶多就是个挡窗棂的玩意儿!”
洪武四十三年的二月,地方官向朝廷报告了这件事。朝廷下令礼部会同三法司商议。大家一致认为:“典楧淫乱暴虐,毫无藩臣之礼,皇上已经多次宽恕他了,但他始终不知悔改,反而越来越嚣张跋扈。应该按照徽王载[土龠]的故事处理,把他禁锢在高墙之内,取消他的世袭爵位。”皇上同意了这个建议,把典楧和他的儿子褒[火节]一起发配到开封。
皇子楠,是太祖朱元璋的第二十六个儿子,洪武二十六年出生,不到一个月就夭折了。靖江王守谦,是太祖的孙子。他父亲文正,是南昌王朱文正的儿子。太祖起兵的时候,南昌王已经去世了,他的妻子王氏带着文正投奔了太祖。太祖和高皇后把他俩当成亲生儿子一样抚养。文正长大后,博览群书,武艺超群,跟随太祖渡江攻取集庆路,立下战功,被授予枢密院同佥。太祖有一次随意问他:“你想要什么官职?”文正回答说:“叔父您已经成就了大业,还怕没有富贵吗?爵位赏赐先给亲戚,怎么服众呢?”太祖很高兴他的回答,更加喜爱他。
朱元璋当上吴王后,任命他为大都督,掌管全国的军事。后来他又平定了江西,因为洪都(南昌)是重要的战略要地,拱卫着西南,只有最亲信的大臣才能镇守。所以他派赵得胜等镇守洪都,还让郭之章、刘仲服这两个文官当参谋。赵得胜加固城墙,疏通护城河,招降那些还没归顺的山寨,他纪律严明,号令清晰,远近都对他感到害怕。没过多久,陈友谅率领六十万水军包围了洪都。赵得胜多次击退陈友谅的进攻,坚守了八十五天,城墙被攻坏又修好几十丈长。陈友谅还去攻打吉安、临江,俘虏了守将示众,赵得胜一点也不动摇。朱元璋亲自率军来救援,陈友谅这才解围,和朱元璋在彭蠡泽(鄱阳湖)对峙。陈友谅去都昌抢粮,赵得胜派方亮去烧了他的船。粮道断了,陈友谅最终战败。后来他又派何文辉等人平定了江西那些还没归顺的州县。江西能平定,赵得胜的功劳最大。
朱元璋回到南京,祭祀祖庙,大摆宴席,赏赐常遇春、廖永忠等将士很多金银财宝。他想起赵得胜之前总是能预料大局,觉得他的功劳还没完全被肯定,赵得胜自己心里也多少有点不满。赵得胜本来脾气就急躁,这时候更是暴怒,行为失常,竟然让手下卫可达抢夺部下家里的女子。按察使李饮冰上奏章弹劾他骄横奢侈、贪得无厌,朱元璋派人去质问他。赵得胜害怕了,李饮冰又说赵得胜有反叛之心。朱元璋当天就乘船来到洪都城下,派人召见他。赵得胜慌慌张张地出来迎接,朱元璋责问他:“你到底想干什么?”然后就把他带回南京,想治他的罪。马皇后(朱元璋的皇后)极力为他求情说:“这孩子就是脾气犟而已,没有别的坏心思。”最后免了他的官职,把他安置在桐城,没多久他就死了。李饮冰也因为其他事情被处死了。
朱文正被贬官的时候,他的儿子朱守谦才四岁。朱元璋摸着他的头说:“孩子别害怕,你父亲的过错,我会好好教育他,但他犯下的错,我不会因此而对你不好。”于是,就把朱守谦养在宫里。朱守谦小时候叫铁柱,明朝吴元年,朱元璋在太庙祭祀时给皇子们改名,他就改名叫炜。洪武三年,他又改名叫朱守谦,被封为靖江王。他的俸禄待遇跟郡王一样,官员数量是亲王的一半,朱元璋还让老学究赵壎当他的长史,教导他。朱守谦长大后,被派到桂林去当藩王。桂林有个元顺帝以前的府邸,被改成了靖江王府,朱守谦还为此上表谢恩。朱元璋特意叮嘱他的随从官员说:“我的孙子年纪轻轻就远赴西南镇守边疆,你们要好好引导他。”
朱守谦虽然读书识字,却喜欢跟一些小混混们厮混,惹得当地老百姓怨声载道。朱元璋把他召回京城,好好地警告了他一番。结果,朱守谦还写诗发牢骚,表达不满。朱元璋大怒,把他废为庶民。朱守谦在凤阳住了七年,才恢复了他的爵位。然后,把他调到云南去镇守,还让他的妻弟徐溥和他一起去,并且赐给他书信,语重心长地告诫他。可是,朱守谦还是一如既往地骄横跋扈。朱元璋又把他召回京城,让他再次住在凤阳。后来,他又因为强抢牧马,被关押在京城。洪武二十五年,朱守谦死了。他的儿子朱赞仪还小,朱元璋立他为世子。
洪武三十年春天,朱元璋派了晋、燕、周、楚、齐、蜀、湘、代、肃、辽、庆、谷、秦十三位藩王出巡,他们从湘、楚两地出发,途径蜀地,再到陕西,然后到达河南、山西、北平,一直到东边的宁远、辽阳,最后从山东返回。这是为了让他们了解兄弟情谊,熟悉各地山川险要,体验一下劳苦大众的生活。朱赞仪为人恭谨,好学上进。永乐元年,朱棣把他恢复了靖江王的爵位,让他回到桂林。并派萧用道担任他的长史。萧用道很擅长辅佐人,朱赞仪也很尊敬他。永乐六年,朱赞仪去世了,谥号悼僖。
子庄简王佐敬,一开始给他的是银印,宣德年间换成了镀金的。正统年间,他和弟弟奉国将军佐敏互相弹劾,话里还牵扯到了大学士杨荣。皇帝大怒,把他们的使者发配边疆戍守。成化五年,子庄简王去世了。他的儿子相承先也早逝,孙子昭和王规裕继承王位,弘治二年去世。他的儿子端懿王约麒继承王位,以孝顺谨慎闻名,正德十一年去世。儿子安肃王经扶继承王位,他好学俭朴,还写过一篇《敬义箴》。嘉靖四年去世。儿子恭惠王邦苎继承王位,和巡按御史徐南金互相弹劾,结果被削减了俸禄,他的官吏也被治罪。隆庆六年去世。儿子康僖王任昌继承王位,万历十年去世。儿子温裕王履焘继承王位,万历二十年去世。因为他没有儿子,就由他的叔叔宪定王任晟继承王位,万历三十八年去世。儿子荣穆王履祜继承王位,后来也去世了,儿子亨嘉继承王位。李自成攻破北京后,亨嘉王在广西自称监国,被巡抚瞿式耜杀害。这时唐王朱聿键在福建,还上奏报捷。
兴宗有五个儿子。常氏生了虞怀王朱雄英、吴王朱允熥。吕氏生了惠帝、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熙。
虞怀王朱雄英是兴宗的长子,也是太祖的嫡长孙。洪武十五年五月去世,年仅八岁,后来追封谥号。
吴王朱允熥是兴宗的第三个儿子。建文元年被封为杭州王,还没去封地就职。成祖朱棣即位后,把他降为广泽王,让他住在漳州。没过多久,就被召回京城,废为庶人,囚禁在凤阳。永乐十五年去世。
衡王朱允熞是兴宗的第四个儿子,建文元年被封王。成祖朱棣把他降为怀恩王,让他住在建昌。他和朱允熥一起被召回京城,囚禁在凤阳,先后去世。
徐王朱允熙是兴宗的第五个儿子,建文元年被封王。成祖朱棣把他降为敷惠王,和母亲吕太后一起住在懿文陵。永乐二年,朝廷下诏改封他为瓯宁王,让他负责祭祀太子。永乐四年十二月,他的府邸失火,他被烧死了。死后被追谥为哀简王。
惠帝有两个儿子,都是马皇后生的。
太子叫文奎,建文元年被立为皇太子。燕军打进来了,他才七岁,后来怎么样就没人知道了。
另一个儿子叫文圭,两岁的时候,成祖进京了,把他关在了中都广安宫,封为建庶人。英宗皇帝重新当上皇帝后,觉得这庶人无罪却关押了这么久,想放了他,可是身边的人有的觉得不行。英宗说:“有天命的人,自己会做出选择。”大学士李贤夸赞道:“这真是尧舜的心胸啊!”于是李贤向太后请求,派内臣牛玉去放了他。文圭被允许住在凤阳,结婚生子,出行都自由,还给他配了二十个守卫,十多个丫鬟仆人,伺候他。文圭从小就被关起来,到这时候已经五十七岁了,没多久就死了。
成祖有四个儿子,仁宗、汉王高煦、赵王高燧都是文皇后生的,至于高爔他妈是谁,那就不知道了。
汉王高煦是成祖的第二个儿子,性格非常凶悍。洪武年间,朝廷召集诸位皇子到京城学习,高煦不肯去,行为举止轻浮,太祖皇帝很讨厌他。太祖皇帝死后,成祖把仁宗和高煦派去北京。他们的舅舅徐辉祖觉得高煦太不成器,私下里警告过他,但他根本不听,还偷了徐辉祖的好马,直接渡江跑回老家去了。路上还杀了几个官吏,到了涿州,又杀了驿站的站长,朝臣们都把这事儿怪罪到燕王头上。成祖起兵的时候,仁宗留守,高煦跟着他,经常冲锋陷阵。白沟河之战,成祖差点被瞿能抓住,高煦带着几千精锐骑兵冲上去决战,把瞿能父子都杀了。后来成祖在东昌打败仗,张玉战死了,成祖一个人逃跑了,正好高煦带兵赶到,把南军的追兵打退了。徐辉祖在浦子口打败了燕军,高煦带着蒙古骑兵赶来支援。成祖非常高兴,说:“我累坏了,儿子你得鼓起勇气再战!”高煦指挥蒙古骑兵奋力作战,南军最终撤退了。成祖几次身处险境,最后都能转败为胜,这多亏了高煦的功劳。成祖觉得高煦像自己,高煦也因此自负,凭借功劳骄横跋扈,做了不少坏事。
朱棣当上皇帝以后,就派兵去开平驻守边防。当时大家都在讨论立谁为太子,淇国公丘福和驸马王宁都挺高煦的,老说高煦功劳大,差点儿就抢了皇太子的位置。不过,朱棣最终还是觉得太子仁宗人品好,而且本来就是太祖指定的,再加上高煦犯了不少错,所以这事儿就算了。
永乐二年,仁宗正式被立为太子,高煦被封为汉王,封地在云南。高煦一听就急眼了:“我犯了什么错啊!居然把我发配到那么远的地方!”他死活不肯去。后来跟着朱棣去北京视察,就使劲儿地求皇上把他的儿子也带回南京。朱棣没办法,只好答应了。他还请求皇上给他配上天策卫当护卫,这架势,跟唐太宗似的,自己把自己比作唐太宗。 过了段时间,他又趁机多要了两队护卫,越来越嚣张跋扈了。
有一次,朱棣让高煦和仁宗一起去祭拜孝陵。仁宗身体胖,还有脚疾,两个内侍扶着他走,还经常摔跤。高煦在后面阴阳怪气地说:“前面的人摔倒了,后面的人就知道小心了。” 当时还是皇太孙的宣宗在后面跟着,立刻接话:“以后还会有更多的人知道小心呢!”高煦回头一看,脸色都变了。
高煦个子很高,超过七尺,身手敏捷,骑射技术一流,腋下还有几块像龙鳞一样的皮肤。他仗着自己武功高强,又经常跟着朱棣去北方打仗,就在朱棣身边,不断地挑拨离间太子,还陷害解缙,害得解缙被逼死了,黄淮等人也被抓进了监狱。
13年5月份,皇上给高煦封了青州的藩王,但他就是不愿意去。皇上开始怀疑他了,下旨说:“既然接受了封地,怎么能一直住在京城呢!之前说云南太远,不愿意去,现在封了青州,又找借口想留在京城侍奉我,前后行为前后矛盾,这命令你不能再推辞了!” 但是高煦还是磨磨蹭蹭的,一点也不着急。他还私下里挑选各卫的精兵强将,又招募了3000人,这些兵都不在兵部登记造册,他放纵他们抢劫掠夺。兵马指挥徐野驴抓捕惩治了他们。高煦大怒,用铁瓜锤把徐野驴给打死了,其他人谁也不敢吭声。后来,高煦还僭越使用皇家的车马器物。皇上听说后非常生气。
14年10月,高煦被召回南京,皇上查出了他几十条罪状,狠狠地责备了他,夺了他的官服,把他关押在西华门内,准备把他废为庶民。仁宗皇帝(朱高炽)哭着求情,皇上才稍微网开一面,只削去高煦的两支护卫,处死了他身边那些狐假虎威的小人。第二年3月,皇上又把高煦贬封到乐安州,并且要求他立刻动身。高煦到了乐安州后,心里怨恨,更加急于图谋不轨。仁宗皇帝多次写信劝诫他,但他根本不悔改。
皇上(成祖)北征的时候驾崩了。高煦的儿子瞻圻在北京,他不断地打探朝廷的消息,然后飞快地报告给他父亲,一天要来回跑六七趟。高煦也每天派人暗中观察京师,希望能发生什么变故。仁宗皇帝知道这些事,反而更加优待高煦。他写信召高煦进京,还增加了他的岁禄,赏赐无数,并且让他回封地。还封他的长子为世子,其他的儿子都封为郡王。之前,瞻圻因为父亲杀了他母亲的事,一直怨恨父亲,多次揭发父亲的罪行。皇上(成祖)曾说过:“你们父子真是太狠心了!” 等到高煦进京后,他把瞻圻之前所有打探朝廷消息并报告给他的事情都告诉了仁宗皇帝。仁宗皇帝召见瞻圻说:“你在父子兄弟之间,竟然做出这样的谗言构陷,你年纪轻轻,罪不至死。”然后派他去守凤阳皇陵。
没过多久,仁宗皇帝驾崩了,宣宗皇帝就从南京赶回京城奔丧。高煦这家伙想埋伏兵马在路上截杀宣宗,结果因为太仓促,没成功。等到宣宗皇帝登基后,对高煦和赵王都特别优厚地赏赐。高煦天天都来请求些什么,还提出了四个有利于国家、安定民生的建议。皇帝就让有关部门去执行这些建议,还写信感谢了他。然后皇帝跟大臣们说:“我爷爷曾经告诫我爸爸,说高煦这个叔叔心怀异志,应该提防他。但是我爸爸对他特别好。现在他提出的建议,如果真是出于真心,那说明他以前的想法已经改变了,我们当然应该顺从他。”总之,高煦有什么要求,皇帝都尽量满足他。高煦就越来越放肆了。
宣德元年八月,高煦终于造反了。他派自己的心腹枚青等人偷偷潜入京城,跟以前的老功臣们联系,想让他们里应外合。结果英国公张辅抓住了枚青,把这事儿报告给了皇帝。这时候高煦已经跟山东都指挥靳荣等人勾结好了,还把弓箭、兵器、旗帜都分发到各个卫所,把附近州县的马匹都抢走了。他一共设立了五支军队:指挥王斌领前军,韦达领左军,千户盛坚领右军,知州朱恒领后军,他自己的几个儿子分别监军,他自己则亲自统领中军。他儿子高瞻坦留在老家守着,还安排了指挥韦弘、韦兴,千户王玉、李智领四支哨兵。一切部署完毕后,高煦就假惺惺地封王斌、朱恒等人为太师、都督、尚书之类的官职。御史李濬因为父亲去世在家守孝,高煦想拉拢他,李濬没答应,就改了名字,偷偷摸摸地跑到京城去告密。皇帝还是不忍心派兵讨伐,就派了宦官侯泰给高煦带去一封信。侯泰到了之后,高煦摆出强大的兵力见他,自己还南面而坐,口气很大地说:“永乐年间,因为有人陷害我,削去了我的护卫,把我发配到乐安。仁宗皇帝只是用金银财宝来收买我,我怎么可能闷闷不乐地待在那里!你回去告诉皇帝,赶紧把奸臣夏原吉他们抓起来,然后咱们再慢慢商量我想要什么!”侯泰吓得直点头,一句话也不敢说。回来后,皇帝问汉王说了什么,军队情况怎么样,侯泰都不敢说实话。
十月,高煦派百户陈刚上书,还给公侯大臣们写信,里面充满了对朝廷的指责。皇帝叹气说:“汉王果然造反了!”于是就商量着派阳武侯薛禄带兵去讨伐。大学士杨荣等人劝皇帝御驾亲征,皇帝同意了。张辅建议说:“高煦这个人向来胆小懦弱,请给我两万兵马,我一定能把他活捉献到陛下面前。”皇帝说:“你确实有能力捉住他,但是我刚即位,有些人可能心怀鬼胎,我不亲自去,不足以安定那些不安分的人。” 于是皇帝就带着军队离开了京城。
路过杨村的时候,皇帝骑在马上问身边的臣子们:“你们觉得高煦会怎么应对呢?”有人回答说:“他一定会先占领济南,把它当作根据地。”也有人说:“他以前都不肯离开南京,现在肯定要带兵南下。”皇帝说:“不对。济南虽然离得近,但也不是那么容易攻打的,而且他听说大军来了,也没时间去攻打济南。他的家眷在乐安,他一定会顾虑家人,不会直接奔南京而去。高煦表面上嚣张跋扈,实际上胆小怕事,临阵犹豫不决。他敢造反,是因为轻视我年纪轻,刚刚登基,人心还没完全归附,认为我不会御驾亲征。现在听说我要来了,他已经吓破了胆,还敢出来作战吗?到了那里,就能把他捉住了。”
高煦一开始听说薛禄他们带兵来了,拍着胸脯非常高兴,以为很容易对付。等到听说皇帝要御驾亲征,才开始害怕。这时,有一些人从乐安投降过来,皇帝重重地赏赐了他们,让他们回去劝降其他人。皇帝还给高煦写信说:“张敖失国,始于贯高;淮南被诛,成于伍被。现在我的大军已经兵临城下,如果你现在出来投降,我既往不咎,像以前一样待你。不然的话,一战被擒,或者有人把你当作筹码,把你捆起来献上来,到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前锋部队到达乐安,高煦约定第二天出战。皇帝命令大军抓紧时间赶路,在乐安城北安营扎寨,封锁了城门的四个方向。叛军在城上防守,朝廷军队发射神机铳和箭矢,声音震耳欲聋。众将领请求立即攻城,皇帝不允许。皇帝再次下令劝降高煦,但高煦没有回应。城里很多人想抓住高煦献给皇帝,高煦非常害怕。
于是偷偷派人到皇帝的行营,请求今晚允许他告别妻儿,明天就出来投降。皇帝答应了。当晚,高煦烧毁了所有的武器和谋反的书信。第二天,皇帝把营地迁到了乐安城南。高煦正要出城,王斌等人极力阻止他说:“与其被俘,不如战死!”高煦骗王斌等人说要回宫,然后偷偷地从隐蔽的小路去见皇帝。大臣们请求依法处置高煦,皇帝没有同意。皇帝把弹劾高煦的奏章给他看,高煦叩头说:“我的罪过万死难赎,全凭陛下处置!”皇帝让高煦写信召回他的儿子们,其余的叛党都被抓获。皇帝赦免了城里所有人的罪过,胁从者也不追究。皇帝命令薛禄和尚书张本镇守乐安,把乐安改名为武定州,然后班师回朝。高煦父子被废为庶人,关押在西安门内。王斌等人全部被处死,只有长史李默因为曾经劝谏过高煦而免死,被贬到北部边疆做老百姓。天津、青州、沧州、山西等地的都督指挥使等,约好一起举城投降,事情败露后,相继被处死,共计六百四十多人;因为包庇和藏匿叛贼而被处死或发配边疆的有一千五百多人,被编入边民的七百二十人。皇帝撰写了《东征记》给大臣们看。高煦和他的儿子们相继死去。
赵简王,名叫高燧,是永乐皇帝的第三个儿子。永乐二年的时候被封王。不久就被安排住在北京,皇帝下令,所有政务都要先经过他再上报。每年按时回京城朝见皇帝,等要回封地的时候,太子总是亲自送到江东驿送别他。高燧仗着皇帝的宠爱,做了不少违法乱纪的事,还跟汉王高煦密谋篡夺太子之位,经常在皇帝面前说太子的坏话。所以太子府里很多人因此得罪了皇帝。永乐七年,皇帝听说他那些坏事,非常生气,把他的长史顾晟杀了,还剥夺了他的王爵和服饰。多亏太子替他求情,他才免于一死。后来皇帝又挑选了国子司业赵亨道和董子庄做他的长史,辅佐他,高燧这才稍微改了一些坏毛病。
永乐二十一年五月,皇帝身体不适。护卫指挥孟贤等人伙同钦天监官员王射成和内侍杨庆的养子,伪造了皇帝的诏书,计划在皇帝驾崩后,用这个假诏书废掉太子,拥立赵王高燧。有个叫王瑜的总旗,他的亲戚高以正参与了孟贤等人的阴谋,事成之后孟贤等人把计划告诉了王瑜。王瑜立刻向皇帝告发了这件事。皇帝说:“怎么会发生这种事!”马上逮捕了孟贤等人,找到了他们伪造的诏书。孟贤等人全部被处死了,王瑜被提升为辽海卫千户。皇帝看着高燧说:“这是你干的?”高燧吓得脸色发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太子又出来为他求情说:“这是下面人干的,高燧肯定不知道。”从那以后,高燧更加收敛了。
宋仁宗登基后,加封汉王和赵王每年的俸禄,一人两万石粮食。第二年,赵王到彰德府上任,辞去了常山府左右二护卫的职务。宋宣宗继位后,又赏赐赵王八十顷田地。皇上抓到高煦后,队伍行至单桥,尚书陈山迎驾,建议说:“赵王和高煦早就密谋造反了,应该立刻带兵去彰德府捉拿赵王。不然,赵王心里不安分,以后还会再给皇上添麻烦。”皇上当时还没决定。只有杨士奇觉得这个建议不行。陈山又拉上尚书蹇义、夏原吉一起请求皇上。皇上说:“先帝对两个弟弟非常疼爱啊。汉王自己作死,我不敢赦免他。赵王还没表现出要造反的样子,我不忍心辜负先帝啊。”等高煦到了京城,也说曾经派人跟赵王暗中联系过。户部主事李仪请求削去赵王的护卫,尚书张本也这么说。皇上没答应。可后来劝谏的人越来越多。
第二年,皇上把这些说法和群臣上奏的章疏,让驸马都尉广平侯袁容带给赵王高燧看。高燧吓得不轻,赶紧请求把常山府的护卫,还有群牧所和仪卫司的官兵都送回去。皇上命令把送回来的护卫收缴,编入仪卫司。宣德六年,赵王高燧去世了。
他的儿子惠王朱瞻塙继承了王位,景泰五年去世。儿子悼王朱见烇继承王位,天顺四年去世。儿子靖王朱见樬继承王位。惠王和悼王都犯过不少错误,靖王朱见樬更坏,多次偷盗杀人,还曾经喝醉了酒想杀自己的叔叔。成化十二年,这些事被皇上知道了,皇上就下令削去他三分之二的俸禄,撤掉他的王服,让他戴平民的帽子,读书学习礼仪。两年后,朱见樬的母亲李妃为他求情,他才重新恢复了王服。但是朱见樬一点儿也没改。他特别宠爱小儿子朱祐枳,就诬陷大儿子朱祐棌犯了谋反的大罪,结果又遭到皇上的斥责。弘治十五年,朱见樬去世了。他的儿子庄王朱祐棌继承王位,正德十三年去世。
子康王厚煜继承了王位,他侍奉祖母杨妃,孝顺的名声远扬。嘉靖七年六月,皇帝下诏书褒奖了他。
第二年冬天,境内发生了大饥荒。厚煜上书皇帝,请求辞去一千石俸禄来救济灾民。皇帝赞赏厚煜忧国忧民,下令有关部门发放粮食,没有批准他辞官的请求。等到皇帝南巡的时候,厚煜远道迎接,皇帝又赏赐他增加三百石俸禄。
厚煜性情温和厚道,他建造了一座名为“思训”的楼阁,经常独自居住在里面读书,他的文章华丽精妙。宗室辅国将军祐椋等人多次犯法,与官府发生冲突。厚煜却庇护了祐椋。后来祐椋最终触犯了法律,厚煜也因此受到责备。此后,官府更加严厉地打压宗室成员。
洛川王翊鏴的奴仆与通判田时雨的手下因为争抢瓜而发生殴斗,田时雨抓捕了洛川王的奴仆。厚煜请求释放,但没有成功,最终那个奴仆被判充军。没过多久,好几十个宗室成员索要俸禄,田时雨以宗室成员殴打府官为由,向上司报告。知府傅汝砺将各府的宗室人员全部抓捕。厚煜因此非常愤怒,最终自缢身亡,这是嘉靖三十九年十月的事。
厚煜的儿子成皋王载垸将此事上报朝廷,朝廷下令法司审理此案。田时雨在河南被处决,傅汝砺被发配到边疆戍守。厚煜的儿子载培以及载培的儿子翊锱都早早去世了。翊锱的儿子穆王常清继承了王位,因为他的善行而受到表彰。万历四十二年去世。世子由松早逝,弟弟寿光王由桂的儿子慈夬继承王位,后来也去世了,没有儿子,于是穆王的弟弟常氵臾继承王位。崇祯十七年,彰德城被攻破,他被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