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良,是定远人,一开始叫吴国兴,后来皇上赐名良。他长得高大威猛,性格刚正不阿。他和弟弟吴祯都因为骁勇善战而闻名。从朱元璋起兵濠梁开始,兄弟俩就一直担任他的先锋部队。吴良擅长潜入水中侦察敌情,吴祯则经常乔装打扮做间谍。吴祯的事迹另有记载。吴良跟随朱元璋攻取了滁州、和州,参加了采石之战,攻克了太平,拿下溧水、溧阳,平定了集庆,战功赫赫。他还跟随徐达攻克了镇江,拿下常州,后来被任命为镇抚,镇守丹阳。他和赵继祖等人一起攻取了江阴。当时张士诚的军队占据着秦望山,吴良率兵攻克了秦望山,最终拿下了江阴,随即被任命为指挥使,镇守江阴。
张士诚当时控制着整个江南地区,势力范围横跨淮东和浙西,兵强马壮,粮草充足。江阴地处战略要地,紧靠长江,扼守着南北交通的咽喉要道。张士诚多次用金银财宝收买江阴守军,伺机进攻。朱元璋告诫吴良说:“江阴是咱们东南方向的屏障,你一定要约束好士兵,不要和敌人私下接触,不要接纳逃亡的敌人,不要贪图小利,不要主动出击和敌人争强斗胜,你只需要保境安民就行了。”吴良谨遵圣旨,认真做好防御准备,加强军备。因为在江阴的出色战绩,他被提升为枢密院判官。
张士诚率领大军前来进攻,战船密密麻麻地堵塞了长江,他的将领苏同佥驻扎在君山,指挥军队进攻。吴良派弟弟吴祯从北门出击迎战,同时暗中派遣元帅王子明率领精兵强将从南门杀出。两路大军夹击敌人,大获全胜,俘虏和斩杀了大量敌军。敌人仓皇逃窜。没过多久,张士诚又攻打常州,吴良派兵从间道伏击了张士诚的援军于无锡。当时,朱元璋多次亲自带兵在江、楚流域和陈友谅作战,大军多次出征,金陵城内空虚。张士诚不敢北上侵犯金陵寸土,就是因为吴良在江阴坚守,成为了金陵的屏障。
老吴啊,为人仁义、宽厚、节俭,对那些声色犬马、钱财利益的东西一点都不感兴趣。他经常晚上住在城楼上,枕着兵器睡到天亮,训练士兵的时候,总是像敌人马上就要打过来一样认真。有空的时候,他就请些儒生来讲讲经史子集,还新修了学宫,办起了社学。他大力发展屯田,平均徭役,减轻赋税。他在那个地方待了十年,边境地区安定得很。
朱元璋经常夸他,说:“吴院判啊,你守护一方平安,让我一点后顾之忧都没有,你的功劳太大了,赏赐车马、珠宝都不足以表达你的功劳!”然后就让宋濂这些大学问家写诗作文来歌颂他,之后又让他回镇上继续当官。没多久,朱元璋就带兵攻打淮东,攻下了泰州。可是张士诚的军队又来犯,他们用马驮着沙子来攻击镇江,好几百艘大船逆江而上。老吴严阵以待,朱元璋亲自带兵去抵挡。张士诚的军队逃跑了,朱元璋追到浮子门,老吴带兵夹击,抓获了两千多士兵。朱元璋跑到江阴慰问军队,巡视城防,感叹地说:“老吴啊,他就是现在的吴起啊!”
吴地平定后,老吴被加封为昭勇大将军、苏州卫指挥使,调到苏州镇守。他更加注重军事建设,军民关系也相处得很好。后来他又升任都督佥事,调到全州镇守。洪武三年,他又升任都督同知,被封为江阴侯,每年俸禄一千五百石,而且是世袭的。
洪武四年,他去讨伐靖州、绥宁等地的蛮族。洪武五年,广西的蛮族叛乱,副征南将军邓愈和平章李伯升从靖州出发去讨伐。几个月后,他们平定了左右两江和五溪地区,又带兵进入铜鼓、五开,收复潭溪,开辟太平,在铜关铁寨消灭了清洞、崖山地区的叛军。那些蛮族都被吓坏了,纷纷归顺,于是粤西地区也平定了。洪武八年,他督办凤阳的农田。洪武十二年,齐王被封到青州,齐王妃是老吴的女儿,所以朱元璋就派老吴去青州帮着建立齐王府。洪武十四年,老吴在青州去世,享年五十八岁。死后被追封为江国公,谥号襄烈。
子高,继承了侯爵,多次到山西、北平、河南带兵训练。他还参加过北方的征战,率领蕃兵讨伐少数民族。二十八年的时候,他犯了错,被贬到广西,参与了征讨赵宗寿的战役。燕军起兵之后,子高坚守辽东,和杨文多次出兵攻打永平。燕王想除掉子高,说:“子高虽然胆小,但办事细致;杨文虽然勇敢,却缺乏谋略。除掉子高,杨文就什么也干不成。”于是燕王给两人写信,极力称赞子高,狠狠地贬低杨文,然后故意调换了信件的投递顺序。两人都把收到的信呈报给了朝廷。建文帝果然怀疑子高,削了他的爵位,把他贬到广西,却让杨文继续守辽东,结果杨文战败了。永乐初年,皇帝又召回子高镇守大同,子高还上书陈述边防策略。八年后,皇帝北征班师回朝,子高称病不上朝,结果被弹劾,被废为庶人,并被夺去了官职。洪熙元年,皇帝想起子高过去的功劳,说:“子高过去做了很多失礼的事,把他流放到海南吧。” 子高已经去世了,于是皇帝下令迁徙他的家人,后来遇上大赦,子高家人得以释放。宣德十年,子高的儿子请求继承爵位,但没有得到允许。
康茂才,字寿卿,是蕲州人。他通晓经史大义,并且非常孝顺母亲。元朝末年,匪寇作乱,攻陷了蕲州,康茂才就组织义兵保卫家乡。他屡立战功,从基层军官一直升迁到淮西宣慰司都元帅。
朱元璋渡江后,将士的家属都留在和州。这时康茂才驻守在采石,扼守着江面的渡口。朱元璋多次派兵进攻,康茂才都顽强抵抗。后来常遇春设下埋伏,消灭了朱元璋军的精锐部队。康茂才又在天宁洲设下营寨,再次打败了朱元璋的军队。之后,他逃到了集庆,朱元璋攻克集庆后,康茂才就率领部下投降了。朱元璋赦免了他,并让他统率原来的部队,跟随自己征战。第二年,朱元璋任命他为秦淮翼水军元帅,让他镇守龙湾。在马驮沙击败张士诚的军队,缴获了他的楼船。他还跟随廖永安攻打池州,攻下了枞阳。因为战争的缘故,百姓荒废了农田,朱元璋就任命康茂才为都水营田使,同时还兼任帐前总制亲兵左副指挥使。
陈友谅占领了太平,计划和张士诚一起攻打应天。朱元璋想速战速决,打败他。他知道康茂才和陈友谅以前认识,就派人给他送了一封信,骗他当内应。陈友谅一听特别高兴,问:“康公安在?”来人说:“在江东守着木桥呢!”陈友谅就打发来人回去,朱元璋赶紧把木桥换成了石桥。陈友谅到了之后,一看桥变了,愣住了,大声喊“老康”,却没人回应。他退到龙湾,伏兵四起,康茂才和其他的将领一起猛攻,大败陈友谅。朱元璋很赏识康茂才的功劳,重重地赏了他。
第二年,朱元璋亲自带兵征讨陈友谅,康茂才率领水军,一起攻克了安庆,打败了江州,陈友谅往西逃跑了。接着,他们又拿下蕲州、兴国、汉阳,一路打到黄梅寨,攻下瑞昌,打败了陈友谅的八个指挥使,降服了两万士兵。康茂才被提升为帐前亲兵副都指挥使。后来攻打左君弼占据的庐州,没攻下来。他又去支援南昌,在彭蠡湖与陈友谅作战,陈友谅战死。之后他又参加了攻打武昌的战役,战功赫赫,被提升为金吾侍卫亲军都护。后来又跟着大将军徐达再次攻打庐州,攻克了庐州,还拿下了江陵和湖南的一些地方。他被改任为神武卫指挥使,之后又升任大都督府副使。
张士诚攻打江阴,朱元璋亲自带兵去打他。等到朱元璋到达镇江的时候,张士诚已经烧了瓜洲逃跑了。康茂才一路追击到浮子门,吴军从海口乘着涨潮来进攻。康茂才奋力抵抗,大败吴军。之后又攻破了淮安的马骡港,拔掉了他们的水寨,淮安城也被攻破。接着又攻下湖州,逼近平江。张士诚派精兵迎战,双方在尹山桥展开大战。康茂才拿着大戟督战,彻底打垮了敌军。他和其他的将领一起包围了平江城,攻破了齐门。平江城被攻下后,他又攻下了无锡。康茂才被提升为同知大都督府事兼太子右率府使。
洪武元年,他跟随大将军经略中原,攻下了汴梁和洛阳,之后留守陕州。他负责运输粮草,建造浮桥帮助军队渡河。他还招降了绛州、解州等地,扼守潼关,秦地的军队不敢向东进攻。康茂才善于安抚百姓,老百姓还立碑歌颂他的功德。三年后,他又跟随大将军征讨西边,攻下了兴元。后来在回军途中去世。死后被追封为蕲国公,谥号武康。
子铎十岁的时候,就进宫侍奉太子读书,在太子的书房——大本堂里学习。因为他父亲的功劳,被封为蕲春侯,每年能领一千五百石的俸禄,而且这个爵位还可以世袭。后来,他被派去凤阳督促老百姓开垦荒地。他还带兵去征讨辰州的蛮族,平定了施州、叠州等地。他还跟随大将军北上征战,又跟着征南将军傅友德去征讨云南,攻克了普定,打败了华楚山等地的各个寨子。最后,他在战场上战死,年仅二十三岁。死后被追封为蕲国公,谥号忠愍。
子渊年纪还小,没来得及继承他父亲的爵位,就被授予散骑舍人的官职。后来,因为犯了事儿,被剥夺了官服,还被限制居住在山西,所以最终也没能继承爵位。到了弘治年间,他被朝廷录用为茂才,后来被授予世袭千户的职位。
丁德兴是定远人,早年就追随太祖朱元璋在濠州起事。太祖朱元璋觉得他长得很有气势,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黑丁”。他跟着太祖攻打洪山寨,只带一百多骑兵就打败了数千名敌人,把他们全部俘虏了。他还参与了攻克滁州、和州的战役,打败了青山的盗贼。在渡江作战中,他率先攻克了采石,占领了太平,又分兵攻下了溧水、溧阳,每次都是第一个冲上城头的。他还参与了攻打蛮族海牙的水寨,捣毁了方山营,活捉了陈兆先,攻下了集庆,占领了镇江。因为这些战功,他被提升为管军总管。后来他又攻下了金坛、广德、宁国。他还参与了平定常州的战役,被提升为左翼元帅。宁国后来又叛乱了,他又跟随胡大海一起平定了叛乱。他还分兵攻下了江阴,又攻下了徽州、石埭、池州、枞阳,还攻打过江州,后来又转移兵力去攻打安庆。他每次作战都非常顺利。他还再次支援江阴,并且沿途收复了江西附近的一些州县,还打败了被称为“双刀赵”的敌人,挫败了他们的锐气。当时,徐达和邵荣攻打宜兴,很久都没攻下来,太祖朱元璋就派使者去说:“宜兴城西通往太湖口,是张士诚运送军粮的必经之路,只要切断他的粮道,就一定能攻破宜兴。”徐达于是派丁德兴去切断太湖口,然后集中兵力猛攻,最终攻下了宜兴城。因为功劳,他被授予凤翔卫指挥使的职位。
陈友谅打到龙江来了,德兴军在石灰山跟他们狠狠地干了一仗,把陈友谅的军队打败了。
之后,他就跟着军队去打陈友谅,攻破了安庆,拿下了九江,去支援安丰,打败了吕珍,还把左君弼给赶跑了。接着参加了鄱阳湖的战斗,平定了武昌,攻克了庐州,差不多把湖南衡州一带都给拿下了。
他还跟着大将军去收复淮东地区,征讨浙西,在旧馆打败了张士诚的军队。攻下了湖州,包围了平江。最后,他在军中去世了。朝廷追赠他都指挥使的职位。洪武元年,又追封他为济国公,把他列入功臣庙里一起祭祀。他的儿子忠,做了龙江卫的指挥使,这个职位还可以世袭。
耿炳文,是濠州人。他爸爸耿君用,跟着朱元璋渡江打仗,立下不少功劳,最后当上了管军总管。后来在支援宜兴的战斗中,跟张士诚的军队抢夺营寨,英勇作战,壮烈牺牲了。耿炳文继承了他父亲的职位,接管了父亲的军队。
接下来,耿炳文攻下了广德,又进攻长兴,打败了张士诚的将领赵打虎,缴获了三百多艘战船,还抓住了守将李福安等人,最终攻克了长兴。长兴地处太湖口,陆路连接广德,又和宣州、歙州接壤,是江浙的门户要地。朱元璋得到长兴后非常高兴,把长兴改名为长安州,设立永兴翼元帅府,任命耿炳文为总兵都元帅,让他镇守那里。
有个叫温祥卿的人,特别聪明有计谋,为了躲避战乱投奔了耿炳文。耿炳文把他招进幕府,温祥卿帮他制定防御策略,非常周到细致。“张士诚派左丞潘元明和元帅严再兴带兵来抢长兴,耿炳文奋力反击,把他们打得大败而逃。
过了很久,张士诚又派司徒李伯升率领十万大军,从水路和陆路一起进攻长兴。城里只有七千兵马,朱元璋为此很担心,就派陈德、华高、费聚前去支援。李伯升夜里偷袭营寨,其他将领都溃败了。耿炳文坚守城池,敌人进攻很猛烈,耿炳文就见招拆招,应付自如,将士们一个多月都没脱下盔甲。后来常遇春带援兵赶到,李伯升丢下营寨逃跑了,被追杀,死了五千多人。
第二年,永兴翼元帅府改名为永兴卫亲军指挥使司,耿炳文被任命为指挥使。没过多久,张士诚又大举进攻,派他弟弟张士信来争夺长兴。耿炳文再次打败了张士信,还俘虏了张士信的元帅宋兴祖。张士信非常生气,增兵包围长兴。耿炳文和费聚出城迎战,又一次大败了张士信的军队。长兴是张士诚必争之地,耿炳文坚守了整整十年,以少胜多,大小几十场战役,战无不胜,张士诚始终没能得逞。
后来,大军讨伐张士诚,耿炳文率领他的部队攻克了湖州,包围了平江。等吴地平定后,耿炳文被提升为大都督府佥事。
我跟着军队去中原打仗,攻下了山东的沂州、峄州等地。之后又攻下汴梁,平定了河南,还跟着皇上北巡。 打完仗后,我又跟着常遇春将军去攻打大同,拿下山西、河北一带。后来又跟着大将军徐达去陕西打仗,打败了李思齐、张思道,然后就在那里镇守。我还开凿了泾阳洪渠,长达十多万丈,老百姓都因此受益。后来被任命为秦王左相都督佥事。
洪武三年,我被封为长兴侯,每年能领一千五百石的俸禄,而且是世袭的。洪武十四年,我跟着大将军出塞打仗,在北黄河打败了元朝的平章乃儿不花。洪武十九年,我跟着颍国公傅龙德去云南打仗,平定了曲靖的蛮族叛乱。洪武二十一年,我跟着永昌侯蓝玉去北方打仗,一直打到了捕鱼儿海。洪武二十五年,我带兵平定了陕西徽州的妖人叛乱。洪武三十年,我担任征西将军,抓住了蜀地的匪寇高福兴,俘虏了三千人。
一开始,我在长兴守城,立下的大功最多,太祖皇帝把我的功劳列在功臣榜上,把我跟大将军徐达并列为一等功臣。到了洪武年间快要结束的时候,那些公侯们差不多都去世了,还活着的就只有我和武定侯郭英两个人了;而我因为早年立下的功劳和资历深厚,一直受到朝廷的倚重。
建文元年,燕王造反了。皇上任命耿炳文当大将军,带着副将李坚、宁忠北上打仗,那时候耿炳文都六十五岁了。本来号称三十万大军,结果真正到齐的只有十三万。八月份到了真定,在滹沱河两岸安营扎寨。都督徐凯驻扎在河间,潘忠、杨松驻扎在鄚州,先锋部队九千人在雄县。赶上中秋节,大家都没怎么防备,结果被燕王打了埋伏,九千先锋全军覆没。李坚、杨松他们去增援,走到月漾桥的时候,又中了燕军的埋伏,掉进河里了。潘忠、杨松都被抓了,宁死不屈。鄚州城丢了。更糟糕的是,耿炳文手下的将领张保投降了燕王,把南军的情况都告诉了燕王。燕王放张保回去,让他散布谣言说鄚州失守,北军马上就要到了。于是耿炳文下令全军渡河,准备迎战。军队刚开始转移,燕军就杀过来了,沿着城墙猛攻。耿炳文军队来不及列阵,就败退进了城里。大家争着进城门,城门堵死了,踩踏而死的人数不清。燕军就把城围住了。耿炳文手里还有十万兵马,坚守不出。燕王知道耿炳文是老将,不好对付,过了三天就解围回去了。皇上听说耿炳文打败仗了,非常着急。太常卿黄子澄就推荐李景隆当大将军,火速赶去代替耿炳文。结果李景隆赶到的时候,燕军已经撤走了。耿炳文回来后,李景隆接替了他的职位,最后还是打败了。
燕王称帝的第二年,刑部尚书郑赐、都御史陈瑛弹劾耿炳文,说他的衣服器皿上用龙凤图案,玉带用红色的鞓(dāi,指带子的套子),僭越妄为,不守规矩。耿炳文害怕了,就自杀了。
耿炳文的儿子耿璇,是前军都督佥事。他娶了懿文太子长女江都公主。耿炳文北伐的时候,耿璇曾经建议直接攻打北平。耿炳文被撤职回来后,再也没被重用,耿璇非常生气。永乐初年,他闭门不出,称病在家,最后被治罪处死了。
耿璇的弟弟耿瓛,是后军都督佥事。他和江阴侯吴高、都指挥杨文一起率领辽东军队包围永平,没攻下来,就退守山海关。吴高被别人陷害,被贬到广西。杨文守在辽东,耿瓛多次请求攻打永平,好牵制北平,但杨文不同意。后来耿瓛和他的弟弟尚宝司卿耿瑄,都因为犯了罪被处死了。
郭英是巩昌侯郭兴的弟弟。十八岁的时候,就跟郭兴一起跟着太祖朱元璋打仗。因为很受朱元璋的信任,被安排在朱元璋的帐篷里值夜,朱元璋还亲切地叫他“郭四”。他跟着朱元璋打过滁州、和州、采石、太平,还参加了鄱阳湖之战,跟陈友谅打仗,这些战役里他都立了功。在攻打武昌的时候,陈友谅的猛将陈同拿着长矛冲了进来,太祖朱元璋就喊郭英去杀了他,还赏了他一件战袍。攻打岳州的时候,他打败了陈友谅的援军,之后又攻下了庐州和襄阳。后来被封为骁骑卫千户。
接着他又参与了淮安、濠州、安丰的战役,升为指挥佥事。之后又跟着徐达平定中原,还跟着常遇春攻打太原,把扩廓帖木儿打跑了,拿下兴州和大同。他们到了沙净州渡过黄河,攻下了西安、凤翔、巩昌、庆阳,追着元朝的将领脱脱追到乱山,郭英被升为本卫指挥副使。之后又攻克定西,讨伐察罕脑儿。攻克登宁州,斩杀了两千多敌人,被升为河南都指挥使。那时候,郭英的妹妹是宁妃,郭英要出征,宁妃在府上为他饯行,皇上还赏赐了郭英二十罂白金和二十匹马。郭英在镇守的地方安抚流亡的百姓,严格执行军纪,当地很快就安定下来了。九年后,他被调到北平镇守。十三年后被召回朝廷,升任前军都督府佥事。
十四年,他跟着颍川侯傅友德去征讨云南,和陈桓、胡海分兵从赤水河方向进攻。当时雨下得很大,河水暴涨。郭英就砍树做成木筏,趁着夜色渡过河。天亮的时候,他们已经到达了敌人的营地,敌人大吃一惊,溃不成军。郭英活捉了乌撒、阿容等人。之后又攻克了曲靖、陆凉、越州、关索岭、椅子寨。大理、金齿、广南都投降了,山上的各个寨子也都平定了。十六年,他又跟着傅友德平定了蒙化、邓川,渡过金沙江,攻下了北胜和丽江。前后斩杀了一万三千多人,活捉了两千多人,缴获了数万精良铠甲和上千艘船只。十七年,因为平定云南的功劳,被封为武定侯,享受两千五百石的俸禄,并世袭罔替。
话说这位将军,十八岁就当上了靖海将军,镇守辽东,那是相当厉害!二十岁的时候,又跟着大将军冯胜去金山打仗,还俘获了哈出,之后升官为征虏右副将军。后来又跟着蓝玉去捕鱼儿海打仗,凯旋归来的时候,皇上赏赐的东西可多了,然后就让他回家了。
第二年,皇上又把他召回京城,让他掌管禁军,这可是个肥差!三十岁那年,他又跟着征西将军耿炳文去陕西边境打仗,平定了沔县贼寇高福兴的叛乱。 打完仗回来后,御史裴承祖弹劾他私养了一百五十多个家奴,还擅自杀了五个人,这可是大罪!皇上当时没说什么,但是佥都御史张春等人不停地奏报,皇上没办法,只好让皇亲国戚和大臣们一起讨论他的罪责。最后,竟然被赦免了,真是命大!建文帝时期,他又跟着耿炳文、李景隆去打燕王,结果啥功劳也没捞着。靖难之后,他就回家养老了,永乐元年去世,享年六十七岁,死后被追封为营国公,谥号威襄。
这位将军啊,为人孝顺友爱,还通晓书史,带兵打仗很有纪律,因为忠诚谨慎深得太祖皇帝的喜爱。而且因为跟宁妃的关系,皇上对他格外恩宠,其他的功臣根本没法比。他生了十二个儿子,九个女儿,其中两个女儿还成了辽王和郢王的王妃呢!他的孙女还成了仁宗皇帝的贵妃,这孙女是他的儿子铭的女儿,所以铭的儿子玹也因此继承了侯爵。宣德年间,玹在宗人府做事,结果因为侵占河间百姓的田地房屋,又侵占天津屯田一千亩,被皇上治罪,但是他本人却没事。英宗初期,永嘉公主请求让她的儿子珍继承侯爵,珍是这位将军的嫡孙,后来被授予锦衣卫指挥佥事。玹死后,他的儿子聪和珍争夺继承权,结果都被暂时停止了继承,聪也像珍一样被授予了指挥佥事。天顺元年,珍的儿子昌因为皇上的恩典得以继承侯爵,聪不服,又去争,但没争到。昌死后,他的儿子良应该继承,聪又说良不是昌的儿子,于是继承的事儿又被搁置了,聪也被授予了指挥佥事。因为多次请求继承爵位,聪被关进了监狱,后来又被释放,官职也恢复了。后来,郭宗人等人请求从将军的孙子中选择一人继承爵位,朝臣们都说良是将军的嫡孙,应该继承侯爵,皇上也同意了。正德初年,良去世,他的儿子勋继承了爵位。
这老小子,姓勋,特别聪明,脑袋瓜子灵活,还读了不少书。正德年间,他被派去广东广西那边镇守,还管着三千营的兵马。到了世宗皇帝刚上任那会儿,他又掌管了团营。
后来闹出了“大礼议”那档子事,勋知道皇帝心里是怎么想的,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张璁。皇帝可高兴坏了,对他特别宠信。这勋仗着皇帝的宠爱,就有点飘了,蛮横跋扈的。大学士杨一清看不惯他,正好抓住他收受贿赂的把柄,把他从营务里撤了职,还撸掉了他的官衔。杨一清下台后,勋又重新掌管了五军营,还负责全国各地的一些工程建设。第二年,他又管起了团营,到了嘉靖十八年,还兼管了后府。
有一次皇帝去承天巡幸,勋就请求把他的五世祖英列入太庙祭祀。朝中大臣都反对,侍郎唐胄更是极力反对。可皇帝不听,硬是把勋的祖宗给列进去了。第二年,皇帝给自己的父亲追封了“献皇帝”的称号,也把他列入太庙,还把勋升为了翊国公,加封太师。 “进勋翊国公,加太师。” 这地位,可真是水涨船高啊!
首先,有个叫李福达的骗子,吹嘘自己能把药变成金银。他跟魏忠贤关系好得很。后来李福达露馅了,魏忠贤还拼命帮他说话,不少朝臣因此得罪了他。 这之后,魏忠贤又推荐了个叫段朝用的方士,说他炼的金银能做成餐具,吃了能长生不老。皇帝更觉得魏忠贤忠心耿耿了。
然后,给事中戚贤弹劾魏忠贤专权跋扈,贪污受贿,欺压百姓。李凤来等人也跟着上奏弹劾。朝廷派人调查,发现魏忠贤在京城开的店铺竟然超过一千家!副都御史胡守中又弹劾魏忠贤利用他族叔郭宪在东厂刑讯逼供,滥杀无辜。皇帝却啥事都没处理。
这会儿,皇帝听信了言官的奏报,下旨让魏忠贤、兵部尚书王廷相、遂安伯陈譓一起整顿军务。圣旨下来了,魏忠贤却没领旨。言官们又弹劾他嚣张跋扈,拉帮结派。魏忠贤上疏辩解,还说了一句“何必更劳赐敕”。皇帝一听这话,勃然大怒,骂他“强悖无人臣礼”。 于是,给事中高时尽把魏忠贤的各种罪行都抖落了出来,还说他跟张延龄勾结。皇帝更生气了,把魏忠贤关进了锦衣卫大狱,那是崇祯二十年九月的事。
皇帝随后又吩咐镇抚司不要用刑拷问。 奏报上来了,说魏忠贤该判死刑。皇帝就让司法部门复查。结果给事中刘大直又查出魏忠贤乱政的十二条罪状,请求一起处置。司法部门把所有弹劾魏忠贤的奏章里的罪状都列了出来,认为魏忠贤该绞刑。皇帝让大家再仔细讨论。司法部门又认为魏忠贤罪大恶极,该斩首,还要抄家灭族。奏报呈上去了,皇帝却没批复。
皇帝其实想宽恕魏忠贤,多次暗示过。但是朝臣们太恨魏忠贤了,装作不明白皇帝的意思,反而说魏忠贤罪该重判。第二年考核言官的时候,皇帝特地下旨降了高时两级,想以此来警告其他言官,可朝臣们还是没人敢为魏忠贤求情。那年冬天,魏忠贤死在了狱中。皇帝很惋惜,责怪司法部门关押时间太长,还罢免了刑部尚书吴山的职务,侍郎、都御史以下的官员也都降级处罚,不过,皇帝免除了魏忠贤的抄家灭族,只收回了他的诰命而已。
自明朝建立以来,勋臣们一般不参与政事。只有魏忠贤,因为恃宠而骄,擅权专政,作恶多端,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魏忠贤死后几年,他的儿子魏朝乾继承了侯爵,一直传到曾孙魏培民,崇祯末年,魏培民死于战乱。
华云龙,是定远人。他带着一群人住在韭山。朱元璋起兵的时候,华云龙就投奔了他。
跟着朱元璋打下了滁州和和州,被封为千夫长。后来又跟着渡过长江,攻破了采石的水寨和方山的营地。拿下集庆路,活捉了元朝的将领,缴获了一万士兵,攻克了镇江,升官做了总管。
接着又攻下了广德,在旧馆打仗,活捉了元朝的汤元帅,升任右副元帅。在龙江之战中,华云龙埋伏在石灰山上,和敌人展开激战,双方伤亡都很大。华云龙骑着马大声喊叫,冲进敌人的阵营,结果大败元军,乘胜收复了太平。
之后又跟着打下了九江、南昌,还分兵攻下了瑞州、临江、吉安。还参加了支援安丰的战役,在彭蠡湖打仗,最后平定了武昌。因为屡立战功,最后升任豹韬卫指挥使。
后来跟着徐达将军去攻打高邮,攻克了淮安,然后被命令驻守淮安,改任淮安卫指挥使。接着又攻打嘉兴,降服了吴将宋兴。包围了平江,军队驻扎在胥门。
大军北上打仗,一路收复山东的州县,跟徐达将军在通州会合,最后攻下了元朝的首都。 然后他被提升为大都督府佥事,负责统领六卫的军队留守北平,还兼任北平行省参知政事。 一年多以后,他又攻下了云州,抓住了元朝的平章火儿忽答和右丞哈海。 接着升官为都督同知,还当上了燕王的左相。洪武三年冬天,因为立功被封为淮安侯,每年能领一千五百石的俸禄,而且是世袭的。
云龙向皇上建议说:“北平的边境,东边从永平、蓟州,西边到灰岭下,一共有一百二十一个关隘,相隔大约两千二百里。其中从王平口到官坐岭,就有九个关隘,相隔五百多里。这些地方都很重要,应该驻扎军队。紫荆关和芦花山岭尤其重要,应该设立千户守御所。”他还说:“以前大军攻下永平后,留下了一千六百个原来的元朝八翼军士兵在那里屯田,每个士兵每月发放五斗粮食,但是收成根本不够支付这些粮食。应该把他们编入燕山各卫,进行训练。”皇上都采纳了他的建议。
他到云州巡视边防的时候,袭击了元朝平章僧家奴的营地,直接冲进他的大帐把他抓住了,俘虏了他的所有士兵。 到了上都的大石崖,又攻克了刘学士的几个营寨,把驴儿国公赶跑了,逃到了漠北。 从那以后,元朝再也没有人敢入侵了,他的威名非常响亮。 他还负责修建燕王府邸,加固北平城的城墙,这些都是他规划和主持的。洪武七年,有人告发云龙霸占了元朝丞相脱脱的房子,还私用元朝宫里的东西。皇上把他召回京城,派何文辉去代替他。 结果还没到京城,何文辉就在路上死了。
他的儿子云中继承了他的爵位。李文忠将军去世的时候,云中侍奉他,还给他送药,结果因为这件事被贬官,最后还被处死了。洪武二十三年,又有人说云中是胡党,他的爵位就被取消了。
韩政,是睢州人。曾经当过义军的元帅,后来率领军队归顺了太祖皇帝,被任命为江淮行省平章政事。李济占据了濠州,表面上说是替张士诚守城,实际上是在观望。太祖皇帝派右相李善长写信招降他,但他没答应。太祖皇帝叹了口气说:“濠州是我的家乡啊,李济竟然这样,我有了天下却没个家了吗!”于是命令韩政率领指挥顾时,用云梯、炮石从四面进攻濠州。李济抵挡不住,只好投降了。韩政把李济押送到了应天。太祖皇帝非常高兴,就让顾时继续守濠州。
徐达攻打安丰的时候,我跟徐达一起去了。我们堵住了安丰城的四个城门,然后偷偷摸摸地从城东龙尾坝挖地道,挖进了城里二十多丈。城墙被我们挖塌了,安丰城就这样被攻破了!元朝将领忻都、竹贞、左君弼都逃跑了。我们追了他们四十多里地,把忻都抓住了。没过多久,竹贞带着援兵来了,我们在城南门跟他们打了一仗,又把他们打跑了。淮河东岸西岸都平定了。之后,我又跟着大军去平定了吴地。后来又参加了北伐,劝降了梁城的守将卢斌。我们还分兵把守黄河,切断了山东元军的援军,然后顺利拿下益都、济宁、济南,这些战役里我都有功劳。攻克东平的战役中,我的功劳尤其大,后来就被升为山东行省平章政事。之后,我和大将军在临清会师,我奉命去督促东昌的守将投降。大都攻陷后,皇上命令我带兵驻守广平。我成功劝降了白土地区的各个寨子。接着我又调到彰德驻守,攻下了蚁尖寨。这蚁尖寨在林虑西北二十里,是元朝右丞吴庸、王居义和小锁儿他们占据的。大将军北伐的时候,派兵收复了很多山寨,很多都投降了,就只有蚁尖寨仗着地势险要不肯投降。直到我们大军压境,吴庸才诱杀了王居义和小锁儿投降,我们俘获了一万多士兵。没多久,我又被调去陕西,后来又回到河北驻守。
洪武三年,我被封为东平侯,年俸一千五百石,世袭罔替。之后调到山东镇守,没过多久又被调到河北。我在河北招抚流民,帮助他们恢复生产,安置了不少百姓。我还跟着左副将军李文忠去攻打应昌,一直打到了胪朐河。李文忠深入敌境,让我负责保护后勤辎重。回来后,皇上又派我去巡视河南和陕西。后来我又跟信国公汤和在临清一起操练军队。洪武十一年二月,我死了,皇上还亲自来祭奠我的丧事,追封我为郓国公。
我的儿子徐勋继承了我的爵位。到了洪武二十六年,因为牵涉到蓝玉案,徐勋被杀,爵位也被取消了。
仇成,是含山人。一开始他当兵,当上了万户,后来一步步升迁,最后当上了秦淮翼副元帅。朱元璋攻打安庆的时候,敌人死守城池,不肯出战。结果廖永忠和张志雄攻破了敌人的水寨,仇成带着陆军乘胜追击,就这样拿下了安庆。
一开始,元朝的左丞余阙守着安庆,结果被陈友谅的手下赵普胜给攻陷了。陈友谅杀了赵普胜后,另一个元帅姓余的又夺回了安庆。后来张定边又来进攻,那个姓余的元帅逃跑的时候死了。到这时候,仇成就升任了横海指挥同知,继续守着安庆。那时候左君弼占据着庐州,罗友贤又带着池州叛变了,无为知州董曾战死,四面八方都是叛军的地盘。仇成安抚聚集百姓和军队,严密防守,明朝的军队都不敢往东进攻。
后来他参加了鄱阳湖之战,在泾江口打败了敌人,战功最大。攻打平江的时候,又在城西南打败了张士诚的军队。洪武三年,他被任命为大都督府佥事,镇守辽东。在辽东待了很久,因为屯兵没有立功,被降职为永平卫指挥使。没多久他又官复原职了。洪武十二年,论功行赏的时候,因为蓝玉等人西征的功劳,很多人要被封赏。皇上考虑到仇成以前的功劳,就先把他封为了安庆侯,每年给他两千石的俸禄。
洪武二十年,他被任命为征南副将军,平定了容美等地的土司叛乱。他又跟着大军去征讨云南,立下了很多功劳,皇上给了他世袭的凭证,还增加了五百石的俸禄。洪武二十一年七月,他得了重病。皇上赏赐给他御用的酒,还亲手写诏书慰问他。最后他去世了,被追封为皖国公,谥号庄襄。他的儿子仇正继承了他的爵位。
张龙是濠州人,跟着朱元璋打仗,从渡江战役开始就跟着他南征北战。在平定常州、宁国、婺州的战役中,他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他又参加了江州之战,担任先锋大将。攻克武昌后,他被授予花枪所千户的职位。之后,他又参与了平定淮东的战役,负责守卫海安。在海口与张士诚的军队作战时,他生擒了敌军彭元帅,俘虏了数百名敌兵。攻打通州时,他还击杀了敌军将领。凭借这些战功,他被提升为威武卫指挥佥事。
接着,他又参与了平定山东和河南的战役。大军攻克潼关后,他被任命为副留守。洪武三年,他被调到凤翔任职,改任凤翔卫指挥。后来,贺宗哲率领大军包围凤翔城,张龙坚守城池。贺宗哲猛攻北门,张龙率军出城迎战,右胁中箭,但他依然奋勇杀敌,最终大败敌军。之后,他又攻克凤州,俘虏了李参政等二十余人。大将军徐达攻打沔州时,派张龙率领一支军队从凤翔出发,经连云栈攻打兴元,降服了守将刘思忠。蜀将吴友仁来犯,张龙将其击退。吴友仁又率领大军再次来攻,并准备了大量的攻城器械。张龙从北门杀出,绕到吴友仁军队的后方,敌人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从此再也不敢窥视兴元了。后来,张龙被召回朝廷,担任佥大都督府事。
洪武十一年,他跟随李文忠征讨西番洮州。因为战功卓著,他被封为凤翔侯,年俸禄二千石,世袭指挥使。之后,他又跟随傅友德征讨云南,镇守七星关,攻克大理、鹤庆,平定了各地的蛮族叛乱。他的年俸禄又增加了五百石,并被授予世券三十年。洪武二十年,他跟随冯胜出征金山,降服了纳哈出。第二年,冯胜率领降军征讨云南,行至常德时叛逃。张龙追击到重庆,将其逮捕归案。洪武二十三年春天,他与延安侯唐胜宗一起在平越、镇远、贵州督办屯田,并商议设立龙里卫。都匀发生叛乱,他协助蓝玉平定了叛乱。后来,由于年老体弱,他请求告老还乡。洪武三十年,他去世了。
他的儿子张麟娶了福清公主,被授予驸马都尉的职位;孙子张杰在京城侍奉公主。永乐初年,张家失去了侯爵的爵位。张杰的儿子想继承爵位,宣德十年上书请求,但吏部认为张龙去世后已经四十年没有子孙继承爵位,因此没有批准。
吴复,字伯起,是合肥人,从小就很有胆识和谋略。元朝末年,他聚集乡里的人民保卫家乡。后来归顺了朱元璋,跟着他一起攻下了泗州、滁州、和州、采石、太平,官职也一步步升迁,做到万户的职位。他还参与了攻打蛮族首领海牙的水寨,平定了集庆。
跟着徐达攻打镇江,斩杀了元朝的平章政事丁丁(此处应为“定定”,但根据史实,元朝平章政事无此人,此处可能为笔误或史料记载有误)。之后又攻下了丹阳、金坛、常州,被提升为统军元帅。他率军攻占了江阴、无锡,之后回常州驻守。张士诚的军队突然杀到,吴复奋力抵抗,打败了他们。他一路追击到长兴,又在高桥、太湖和忠节门连续击败张士诚的军队,把张士诚打得没了脾气。他还参与了安丰的救援,平定了武昌。
跟着徐达攻克了庐州,又攻下了汉中、沔阳、荆州等地。后来被任命为镇武卫指挥同知,在沔阳驻守。之后又跟随常遇春攻打襄阳,他率领的军队攻破了安陆,俘虏了元朝的同佥任亮,之后就驻守安陆。他还攻克了汝州、鲁山。洪武元年,被封为怀远将军、安陆卫指挥使。他平定了郧阳、均州、房州、竹山等地不服从朝廷的山寨。
洪武三年,他跟随大将军征讨陕西,打败了扩廓帖木儿,俘虏了他的将领。又在秦州再次打败扩廓帖木儿。他还参与了征讨吐蕃的战争,攻克了河州。之后又支援汉中,攻占了南郑。第二年,跟随傅友德平定了蜀地。再下一年,跟随邓愈平定了九溪、辰州等地的蛮族,攻克了四十八个山洞,之后回到安陆驻守。洪武七年,被提升为大都督府佥事。
他巡视北平后回朝,被授予世袭指挥使的职位。洪武十一年,跟随沐英再次征讨西番,俘虏了三个副使,获得了纳邻哈七站的地盘。第二年军队回朝,根据他的功劳被封为安陆侯,年俸禄二千石。洪武十四年,跟随傅友德征讨云南,攻克了普定,修筑了水西城。他担任总兵官,负责剿灭当地的蛮族。他开辟了关索岭箐道,打通了前往广西的道路。
洪武十六年,他攻克了墨定苗寨,到达吉剌堡,修筑了安庄、新城,平定了七百房等山寨,斩获无数,并负责转运军粮到盘江。同年十月,他的旧伤复发,在普定去世。朝廷追封他为黔国公,谥号威毅,并追加了五百石的俸禄,以及世袭的凭证。
话说这位将军,再次上战场的时候,可真是拼了命,冲锋陷阵,浑身伤痕累累,简直是体无完肤啊!平时呢,他为人却很温和,从来不夸夸其谈,更不会没事儿就聊打仗的事儿。他在普定买了个小妾,姓杨,才十七岁。后来将军战死沙场,等处理完后事,给他沐浴更衣,结果他自己竟然自杀了!后来朝廷追封他为“贞烈淑人”。
他的儿子杰继承了他的爵位。杰这孩子,经常在陕西、河南、北平这些地方带兵练兵,还多次上战场打仗。到了洪武二十八年,他犯了点事儿,就跟着军队去龙州打仗,以此来将功赎罪。建文年间,他带兵去支援真定,结果在白沟河之战中犯了错误,被贬到南宁卫当个指挥使。永乐元年,他儿子璟请求继承他的爵位,但没被批准。正统年间,璟又多次请求,还是没成功。直到弘治六年,璟的孙子铎又上书请求继承爵位,依旧没被允许。直到弘治十八年,朝廷才恢复了他子孙的世袭千户的职位。
再说说另一位将军周武,他跟这位将军一样,也因为征讨西番立下功劳而被封侯。周武是开州人,他跟着朱元璋打仗,参与了平定江东、灭掉汉军、收复淮东、平定吴地等一系列战役,积累了大量的军功,最后被升为指挥佥事。后来又参与平定中原的战争,官职更是升到了都督佥事。洪武十一年,他作为参将跟随沐英征讨西番朵甘,战功赫赫。战争结束后,被封为雄武侯,年俸禄两千石,世袭指挥使的职位。他还曾出任河南军务的负责人,并巡抚北边边境。洪武二十三年去世,朝廷追赠他为汝国公,谥号勇襄。
最后,再来说说胡海将军,字海洋,是定远人。他曾经在土豪赤塘王总管的营地里,后来自己逃出来投奔朝廷,被授予百户的职位。他曾参与击败元将贾鲁的战斗,攻克了泗州和滁州,官职升为万户。他还参与了渡江作战,攻克了蛮子海牙的水寨,击溃了陈埜先的军队,参与攻取了集庆和镇江。在宁国之战中,他击败了元将谢国玺,被选为先锋。他还参与了围攻湖州的战斗,攻破了湖州东南门的月城。他又参与了攻打宜兴、攻克婺州、激战绍兴的战斗,活捉了四百多名敌人,被升为先锋官。他还参与了龙江之战,攻克了安庆,与汉军多次交战,八战皆捷,最终攻入江州。在徐达攻打庐州的战斗中,他也立下了不少功劳。
海,那可是个骁勇善战的主儿,每次打仗都受伤,身上胳膊腿肚子,到处都是刀伤,可他越打越猛!跟着他的兵,个个都受他鼓舞,拼命往前冲。太祖皇帝一看,这小子不错,就给他升官,封他做花枪上千户。
后来,他又跟着大军打了荆州、澧州、衡州、潭州几场胜仗,一路升官,先做到宝庆卫指挥佥事,后来又升到指挥使,还让他镇守益阳。跟着杨璟平章征讨湖南、广西,那些没被攻下的城池,他都参与了。从祁阳出发包围永州,在东乡桥跟守军打仗,活捉了四个千户和万户。半夜里他带头冲锋,攻下了永州城。到了靖江,在南门打仗,又活捉了两个万户。夜里四更天,他又从北门的八角亭带头冲锋,这次战功最大,被封为左副总兵。他还平定了左江上思的蛮族叛乱。
后来被调去四川作战,攻克了龙伏隘、天门山和温汤关,皇上赏赐他世袭指挥使的爵位,还让他继续镇守益阳。武冈、靖州、五开等地的苗蛮族先后造反,他都把造反的头头抓起来杀了,然后安抚了其他人,又升官做了都督佥事。十四年的时候,他跟着去云南打仗,从永宁出发,攻打乌撒,又攻下了可渡河。跟副将军沐英会师攻打大理,敌人集中兵力死守上下关。定远侯王弼从洱海东边攻打上关,沐英率领大军攻打下关,而海则在夜里四更天偷袭石门,抄小路过河,绕到点苍山后面,爬大树,沿着悬崖往上爬,插上旗帜。沐英的士兵看到旗帜,都高兴地大喊,敌人被吓坏了。沐英于是攻破关口冲了进去。海也率领山上的军队冲下去,前后夹击,敌人全部溃逃。
十七年,因为战功被封为东川侯,每年俸禄两千五百石,还给了世袭的凭证。三年后,他又作为左参将参加了金山之战。两年后,他又以征南将军的身份平定了澧州九溪地区的蛮寇叛乱。打完仗回来,他就请求回家乡养老,朝廷赏赐了他很多金银财宝。二十四年七月,他因为患病去世,享年六十三岁。
老大斌,在龙虎卫当指挥使,跟着军队去云南打仗。路过曲靖的时候,突然遇到敌人袭击,被流矢射中,死了。后来追赠他都督同知。老二玉,因为牵扯进蓝党案而死。老三观,娶了南康公主,当了驸马都尉,没留下后代就去世了。宣德年间,公主请求让她的儿子忠继承观爵位。皇上就下令授予他孝陵卫指挥佥事,并且世袭。
张赫是临淮人。江淮地区大乱的时候,他组织乡勇来保卫家乡。嘉山那个缪把头想拉拢他,他没答应。听说朱元璋起兵了,他就带领大家投奔朱元璋。开始被授予千户的职位,因为战功升为万户。后来跟着军队渡江,每次打仗他都冲在前面,因为功劳被提升为常春翼元帅,镇守常州。接着又参加了鄱阳湖之战和武昌之战。之后,又跟着大将军去攻打张士诚,参与了平江的围攻战。各路将领分别负责攻打不同的城门,张赫负责攻打阊门。张士诚多次派兵突击,都被张赫打退了。后来又跟着大军攻克了庆元,以及温州、台州。洪武元年,他被提升为福州卫都指挥副使,后来升为本卫同知,又代理都指挥使司的事务。当时,倭寇经常在海岛上出没,乘机登陆抢掠,沿海百姓苦不堪言。皇帝多次派使者带着诏书去劝说日本国王,也多次中断日本的朝贡,但始终没能搞清楚倭寇的底细。张赫在海上待了很久,抓到的倭寇数都数不清。最后追击倭寇到了琉球的大海,与他们作战,俘虏了他们的头目十八人,斩首数十级,缴获倭船十多艘,收缴了无数弓箭刀枪等武器。皇帝很欣赏他的功劳,就让他掌管都指挥印。后来调到兴化卫。之后被召回朝廷,被提升为大都督府佥事。正赶上辽东漕运困难,军粮供应延误,皇帝为此非常担心。因为张赫熟悉海路,就让他负责督促海运。过了很久,封他为航海侯,并且世袭。前后在辽东来来回回十二年,一共督运十次,劳苦功高,军队因此没有断过粮草。后来生病去世了,追封为恩国公,谥号庄简。
他儿子荣,在云南征战中立下功劳,当上了水军右卫指挥使。孙子钅盬,是福建都指挥使。永乐年间,驻守交趾。
华高,是和州人。他和俞通海等人一起率领巢湖水师投奔朝廷。参与攻克太平,被授予总管的职位。之后又参与了攻破采石、方山之战。攻下集庆、镇江,升迁为秦淮翼元帅。他和邓愈一起攻打广德。广德守将严阵以待,华高只带了几十个骑兵前去挑战,元军坚守不出。华高乘势猛攻,大败元军,攻下了广德城,俘获了上万名士兵,缴获了数千斛粮食。
接着,他又参与了攻打常州的战役,之后升任佥行枢密院事。他协助俞通海打败了赵普胜在江边的营地,又两次击败陈友谅。之后又支援长兴,攻克武昌,被授予湖广行省左丞的职位。他率领水师参与攻克淮东,收复浙西,进而升任行省平章政事。洪武三年,被封为广德侯,每年俸禄六百石。
华高为人胆小,而且没有儿子,所以请求担任宿卫。每逢有征讨之事,他就总是称病不去。让他训练水师,他又以不熟悉水战为由推辞。皇上念及旧情,对他多加宽容。当时许多功臣都出征边疆,只有华高没有被派出去。最后,要修缮广东沿海的城堡,华高请求前往。皇上说:“你终于肯自己出力了,很好。”四年四月,事情完成。他在琼州去世。当初,有人说华高贪图钱财,所以他的俸禄才特别少。他死后,家里穷得连丧事都办不起。皇上很同情他,下令补发三百石俸禄。因为他没有儿子,就把诰命和墓志铭一起放进墓里。追封他为巢国公,谥号武庄。并授予他的从子岳指挥佥事的职位。
张铨,是定远人。他参与了攻取太平,平定了集庆、镇江、常州、婺州。攻打江州,参加了鄱阳湖之战,攻取了鄂渚。收复淮东,平定了吴地。累积战功,被任命为指挥佥事。之后又参与了攻取中原、燕地、晋地、秦地、蜀地,升为都督佥事。他被派去修建齐王府,事情完成后,又协助江夏侯周德兴征讨五溪蛮。不久,水尽源、通塔平、散毛等地的洞主作乱,他又协助周德兴平定了叛乱。之后又参与了征讨云南的战役,从永宁攻克乌撒。过了很久,他又跟随傅友德平定了乌撒以及曲靖、普定、龙海、孟定等地的蛮族叛乱。洪武二十三年,被封为永定侯,每年俸禄一千五百石,世袭指挥使。
何真,字邦佐,是东莞人。从小就长得英俊潇洒,喜欢读书练武。元朝至正初年,他担任河源县的副使,后来调到淡水场当管勾,但他后来辞官回家了。
元朝末年,到处都是盗匪,何真就聚集乡里的人民保卫家乡。至正十四年,县里出了个王成和陈仲玉造反,何真就去元帅府告状。可那元帅收了贿赂,反而抓了何真。何真逃到坭冈,然后起兵攻打王成,但没成功。
过了很久,惠州人王仲刚和叛将黄常占据了惠州。何真打败了黄常,杀了王仲刚。因为立了功,何真被任命为惠阳路同知、广东都元帅,负责守卫惠州。后来海寇邵宗愚攻陷了广州,何真带兵打败了邵宗愚,收复了广州城。
他升迁为广东分省参政,不久又升任右丞。赣州的熊天瑞率领几万水军想攻打何真,何真在胥江迎战。那天正好下起了大雷雨,把熊天瑞的船都打坏了,熊天瑞最终被击溃逃跑了。广东百姓因此得以保全。
在此之前,何真曾经两次攻打王成,杀了陈仲玉,但王成还是死守着。到至正二十六年,何真再次包围王成,悬赏一万贯捉拿王成。王成的奴仆把王成绑了出来。何真给了他赏钱,然后下令把这个奴仆扔进大锅里煮了,当着大家的面说:“背叛主人的奴才,下场就是这样!”沿海的叛乱分子都投降了。
那时候中原大乱,岭南地区与中原隔绝,有人劝何真效仿古代的南越王尉佗自立为王,但他没有听。他多次派人经海路向朝廷进贡土特产。后来官职升到了资德大夫、行省左丞。
1368年,朱元璋让廖永忠当征南将军,带兵去攻打广东。廖永忠到了福州,给张真写信,然后就乘船往潮州去了。军队到了潮州后,张真派他的属下刘克佐去军营献上印章,并上报了辖区内的人口、兵力以及粮食储备情况,表示愿意投降。廖永忠把这事儿报告给了朝廷,朱元璋就下诏书表扬张真,说:“我听说古代的英雄豪杰,都是保境安民,等待贤明的君主。像窦融、李勣那样的人,占据险要地势,在群雄中争斗,如果不是遇到明主,他们是不会投降的。这些人都是汉朝和唐朝的名臣,现在可不多见了。你张真率领着好几个郡的兵马,却没费一兵一卒就保境投降,就连窦融、李勣也比不上你啊!”
廖永忠到了东莞,张真带着官员们出来迎接,然后张真就奉诏进京了。朱元璋提拔他做了江西行省参知政事,还开导他说:“天下大乱的时候,所谓的英雄豪杰有三种:能平定乱世的人是最好的;能保住百姓平安,知道该归顺谁的人,是其次的;顽固地苟且偷安,最后死都不后悔的,是最差的。你诚心诚意地投降,没有违抗朝廷的命令,可以说是识时务的人啊!”张真连连叩头感谢。他在官场上很有声望,特别喜欢儒家学说,经常读书写文章。后来,他又被调到山东当参政。
洪武四年,朝廷让他回广东,招募老兵。事情办完后,他又回到山东。洪武九年,他退休了。后来,朝廷大军征讨云南,又让张真和他儿子,也就是兵马指挥张贵一起去,负责筹划军饷和邮驿的设置。之后,张真被升迁为山西右布政使。他又和儿子张贵一起被派到广东从军,张贵被提升为镇南卫指挥佥事。接着,张真被任命为浙江布政使,后来又调到湖广。洪武二十年,他又退休了,被封为东莞伯,年俸一千五百石,世袭罔替。后来张真去世了。
他的儿子张荣继承了爵位。后来,张荣和他的弟弟张贵、以及尚宝司丞张宏都因为牵涉到蓝党案而被处死。张真的弟弟张迪担心祸及自己,就造反了,杀害了南海的官兵三百多人,逃到了海岛上。广东都司派兵追捕,最终将他处死了。
话说陈友谅攻打太平的时候,那气势真是锐不可当啊!如果不是朱元璋手下有像徐达、常遇春这样的厉害将领,南京城能不能守住还真不好说呢! 当时吴良在江阴坚守,耿炳文在长兴固守,这才没让陈友谅得逞,顺利地奠定了朱元璋的基业,这其中他们的功劳可真是太大了!
想想看,像华云龙、张赫、吴复、胡海这些人,有的在边疆立下赫赫战功,有的保障了海运的安全,个个都是冲锋陷阵的猛将,打仗那叫一个厉害,所向披靡!跟以前那些功臣比起来,他们一点也不差!而且,他们都能保住自己的官位,最后还都得到了善终,这更是值得称赞的地方啊! “赞曰:陈友谅之克太平也,其锋甚锐,微茂才则金陵之安危未可知矣。吴良守江阴,耿炳文守长兴,而吴人不得肆其志。缔造之基,其力为多。至若华云龙、张赫、吴复、胡海之属,或威著边疆,或功存海运,搴旗陷阵,所向皆摧。揆之前代功臣,何多让焉。而又皆能保守禄位,以恩礼令终,斯其尤足嘉美者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