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宗颜〔窦永澄等〕 张铨 何廷魁〔徐国全〕 高邦佐〔顾颐〕 崔儒秀〔陈辅尧 段展〕 郑国昌〔张凤奇 卢成功等〕 党还醇〔安上达 任光裕等〕 李献明〔何天球 徐泽 武起潜〕 张春 阎生斗〔李师圣等〕 王肇坤〔王一桂 上官荩等〕 孙士美〔白慧元 李祯宁等〕乔若雯〔李崇德等〕 张秉文〔宋学朱等〕彦胤绍〔赵珽等〕 吉孔嘉〔王端冕等〕 刑国玺〔冯守礼等〕张振秀〔刘源清等〕 邓藩锡〔王维新等〕 张焜芳
潘宗颜,字士瓒,保安卫人。善诗赋,晓天文、兵法。举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历户部郎中。数上书当路言辽事,当路不能用。以宗颜知兵,命督饷辽东。旋擢开原兵备佥事。四十六年,马林将出师,宗颜上书经略杨镐曰:“林庸懦,不堪当一面,乞易他将,以林为后继,不然必败。”镐不从。宗颜监林军,出三岔口,营稗子峪,夜闻杜松败,林军遂哗。及旦,大清兵大至。林恐甚,一战而败,策马先奔。守颜殿后,奋呼冲击,胆气弥厉。自辰至午,力不支,与游击窦永澄、守备江万春、赞理通判董尔砺等皆死焉。事闻,赐祭葬,赠光禄卿,再赠大理卿,荫锦衣世百户,谥节愍,立祠奉祀。永澄等亦赐恤如制。
张铨,字宇衡,沁水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授保定推官,擢御史,巡视陕西茶马。以忧归,起按江西。时辽东总兵官张承荫败殁,而经略杨镐方议四道出师。铨驰奏言:“敌山川险易,我未能悉知,悬军深入,保无抄绝?且突骑野战,敌所长,我所短。以短击长,以劳赴逸,以客当主,非计也。昔胪朐河之战,五将不还,奈何轻出塞。为今计,不必征兵四方,但当就近调募,屯集要害以固吾圉,厚抚北关以树其敌,多行间谍以携其党,然后伺隙而动。若加赋选丁,骚扰天下,恐识者之忧不在辽东。”因请发帑金,补大僚,宥直言,开储讲,先为自治之本。又言:“李如柏、杜松、刘綎以宿将并起,宜责镐约束,以一事权。唐九节度相州之溃,可为明鉴。”又言:“廷议将恤承荫,夫承荫不知敌诱,轻进取败,是谓无谋。猝与敌遇,行列错乱,是谓无法。率万余之众,不能死战,是谓无勇。臣以为不宜恤。”又论镐非大帅才,而力荐熊廷弼。
四十八年夏复上疏言:“自军兴以来,所司创议加赋,亩增银三厘,未几至七厘,又未几至九厘。辟之一身,辽东,肩背也,天下,腹心也。肩背有患,犹藉腹心之血脉滋灌。若腹心先溃,危亡可立待。竭天下以救辽,辽未必安,而天下已危。今宜联人心以固根本,岂可朘削无已,驱之使乱。且陛下内廷积金如山,以有用之物,置无用之地,与瓦砾粪土何异。乃发帑之请,叫阍不应,加派之议,朝奏夕可。臣殊不得其解。”铨疏皆关军国安危,而帝与当轴卒不省。綎、松败,时谓铨有先见云。
熹宗即位,出按辽东,经略袁应泰下纳降令,铨力争,不听,曰:“祸始此矣。”天启元年三月,沈阳破,铨请令辽东巡抚薛国用帅河西兵驻海州,蓟辽总督文球帅山海兵驻广宁,以壮声援。疏甫上,辽阳被围,军大溃。铨与应泰分城守,应泰令铨退保河西,以图再举,不从。守三日,城破,被执不屈,欲杀之,引颈待刃,乃送归署。铨衣冠向阙拜,又遥拜父母,遂自经。事闻,赠大理卿,再赠兵部尚书,谥忠烈。官其子道浚锦衣指挥佥事。
铨父五典,历官南京大理卿,时侍养家居。诏以铨所赠官加之,及卒,赠太子太保。初,五典度海内将乱,筑所居窦庄为堡,坚甚。崇祯四年,流贼至,五典已殁,独铨妻霍氏在,众请避之。曰:“避贼而出,家不保。出而遇贼,身更不保。等死耳,盍死于家。”乃率僮仆坚守。贼环攻四昼夜,不克而去。副使王肇生名其堡曰“夫人城”。乡人避贼者多赖以免。
道浚既官锦衣,以忠臣子见重,屡加都指挥佥事,佥书卫所。顾与阉党杨维垣等相善,而受王永光指,攻钱龙锡、成基命等,为公论所不予。寻以纳贿事败,戍雁门。流贼起,山西巡抚宋统殷檄道浚军前赞画。道浚家多壮丁,能御贼。
崇祯五年四月,贼犯沁水,宁武守备猛忠战死。道浚遣游击张瓒驰援,贼乃退。八月,紫金樑、老回回、八金刚等以三万众围窦庄,谋执道浚以胁巡抚。道浚屡败贼,贼乃欲因道浚求抚。紫金樑请见,免胄前曰:“我王自用也,误从王佳胤至此。”又一人跽致辞曰:“我宜川廪生韩廷宪,为佳胤所获,请誓死奉约束。”道浚劳遣之,而阴使使啗廷宪图贼。贼至旧县,守约不动,廷宪日惎紫金樑就款,未决。官军袭之,贼怒,尤廷宪,遂败约,南突济源,陷温阳。
九月,廷宪知紫金樑疑己,思杀之以归,约道浚伏兵沁河以待。道浚遣所部刘伟佐之。是夕,贼攻诸生盖汝璋楼,掘地深丈余,楼不毁。贼怒,誓必拔。鸡鸣不得间,廷宪知事且泄,偕伟仓卒奔。贼追之及河,伏起,杀追者滚山虎等六人,皆贼腹心也。贼临沁河,索廷宪。窦庄东面河,道浚潜渡上流,绕贼后大噪,贼骇遁去。未几,官军扼贼陵川,师溃,道浚据九仙台以免。十二月,廷宪知紫金樑、乱世王有隙,纵谍遣书间之。乱世王果疑,遣其弟混世王就道浚乞降。时统殷以失贼罢,许鼎臣来代,主进讨。道浚权词难之曰:“斩紫金樑以来,乃得请。”混世王怏怏去,贼众遂分部掠诸郡县。
明年三月,官军蹑贼,自阳城而北。道浚设伏三缠凹,擒贼渠满天星等,巡抚鼎臣奏道浚功第一。八月,贼陷沁水。沁水当贼冲,去来无时,道浚倡乡人筑堡五十四以守,贼五犯皆却去,至是乃陷。道浚率家众三百人驰赴击贼,贼退徙十五里。道浚收散亡,捕贼众,倾家囷以饷。副使王肇生列状上道浚功。道浚故得罪清议,冀用军功自湔祓,而言者劾其离伍冒功。巡按御史冯明玠覆劾,谓沁城既失,不可言功,乃更戍海宁卫。
何廷魁,字汝谦,山西威远卫人。万历二十九年进士。授泾县知县,调宁晋,迁刑部主事,历归德、卫辉、河南知府,西宁副使。坐考功法,复为黎平知府。会辽事棘,迁副使,分巡辽阳。袁应泰纳降,廷魁争,不听。及沈阳破,同事者遣孥归,廷魁曰:“吾不敢为民望。”大清兵渡濠,廷魁请乘半济急击之。俄薄城,围未合,又请尽锐出御。应泰并不从。辽阳破,廷魁怀印率其妾高氏、金氏投井死,婢仆从死者六人。都司徐国全闻之,亦自经公署。事闻,赠光禄卿,再赠大理卿,赐祭葬,谥忠愍,世荫锦衣百户。国全赠恤如制。
高邦佐,字以道,襄陵人。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授寿光知县,教民垦荒,招集流亡三千家。历户部主事、员外郎。迁永平知府,浚泺河,筑长堤。裁抑税使高淮,不敢大横。迁天津兵备副使,平巨盗董时耀。转神木参政,屡破套寇沙计。以嫡母忧归,补蓟州道,坐调兵忤主者意,被劾归。天启元年,辽阳破,起参政,分守广宁。以母年八十余,涕泣不忍去,母责以大义乃行。熊廷弼、王化贞构隙,邦佐知辽事必败,累乞归。方报允,而化贞弃广宁逃。众谓邦佐既请告,可入关。邦佐叱曰:“吾一日未去,则一日封疆臣也,将安之!”夜作书诀母,策骑趋右屯谒廷弼,言:“城中虽乱,敌尚未知。亟提兵入城,斩一二人,人心自定。公即不行,请授邦佐兵赴难。”廷弼不纳,偕化贞并走。邦佐仰天长叹,泣语从者曰:“经、抚俱逃,事去矣。松山吾守地,当死此。汝归报太夫人。”遂西向拜阙,复拜母,解印绶自经官舍。仆高永曰:“主死,安可无从者。”亦自经于侧。事闻,赐祭葬,赠光禄卿,再赠太仆卿,谥忠节,世荫锦衣百户。邦佐与张铨、何廷魁皆山西人,诏建祠宣武门外,颜曰三忠。
同时顾颐,以右参政分守辽海道。广宁之变,力屈自经。赠太仆少卿,世荫本卫副千户。
崔儒秀,字儆初,陕州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历户部郎中,迁开原兵备佥事。时开原已失,儒秀募壮士,携家辞墓行。经略袁应泰以兵马甲仗不足恃为忧,儒秀曰:“恃人有必死之心耳。”应泰深然之。辽阳被围,分守东城,矢集如雨,不少却。会兵溃,儒秀痛哭,戎服北向拜,自经。事闻,赐恤视何廷魁,赐祠曰愍忠,以陈辅尧、段展配祀。
辅尧,扬州人。万历中举于乡。历永平同知,转饷出关,与自在知州段展驻沈阳。天启元年,日晕异常。展牒应泰言天象示警,宜豫防。逾月,沈阳破,展死之。辅尧方奉命印烙,左右以无守土责,劝之去。辅尧曰:“孰非封疆臣,何去为。”望阙拜,拔刀自刭,与展并赠按察佥事。辅尧官胶州时,有馈山茧者,受而悬之公币中。展,泾阳举人。
郑国昌,邠州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历山西参政。崇祯元年以按察使治兵永平,迁山西右布政使,上官奏留之。三年正月,大清兵自京师东行,先使人伏文庙承尘上,主者不觉也。初四日黎明登城,有守将左右之,国昌觉其异,捶之至死。须臾,北楼火发,城遂破。国昌自缢城上,中军守备程应琦从之。应琦妻奔告国昌妻,与之偕死。
知府张凤奇,推官卢成功,卢龙教谕赵允殖,副总兵焦延庆,东胜卫指挥张国翰及里居中书舍人廖汝钦,武举唐之俊,诸生韩洞原、周祚新、冯维京、胡起鸣、胡光奎、田种玉等十数人皆死。国昌、凤奇一门尽死。事闻,赠国昌太常卿,凤奇光禄卿,并赐祭葬,荫一子。成功等赠恤有差。凤奇,阳曲人,起家乡举。
党还醇,字子贞,三原人。天启五年进士。授休宁知县,有善政,以父忧归。崇祯二年服阕,起官良乡。十二月,大清兵薄城,督吏民乘城拒守。或言县小无兵,盍避去。还醇毅然曰:“吾守土吏也,去将安之!”救兵不至,力屈城破,与教谕安上达、训导李廷表、典史史之栋、驿丞杨其礼并死焉。事定,父老觅还醇尸,得之草间,赤身面缚,体被数枪,群哭而殓之。上达,贵州安顺人。万历末年举于乡,谒选得教谕,至日阖门死难。事闻,赠还醇光禄丞,予祭葬,有司建祠,官其一子。之栋等亦赠恤,给驿归其丧。已而吏科上言:“还醇城亡与亡,之死靡贰,犹曰有守土责也。上达、之栋等,微员末秩,亦能致命遂志,有死无陨。宜破格褒崇,以为世劝。朝廷必不惜今日之虚名,作将来之忠义,乃仅赠国学教职、良乡主簿,于圣主忧恤之典谓何!”帝感其言,下部更议,乃赠上达、廷表《五经》博士,与之栋等及千户萧如龙、何秉忠,百户李荫并配祀还醇祠。武举陈蠡测、诸生梅友松等十五人,烈妇朱氏等十七人,并建坊旌表。顺天府尹刘宗周以上达得死难之正,请赠翰苑宫坊,不报。
是时,列城以死事闻者,更有香河知县任光裕、泺州知州杨燫。光裕赠恤如还醇,燫赠光禄少卿,并任一子。
李献明,字思皇,寿光人。崇祯元年进士。授保定推官。明年十一月,大清兵临遵化,巡抚王元雅与推官何天球、遵化知县徐泽及先任知县武起潜等凭城拒守。时献明以察核官库驻城中。或谓此邑非君所辖,去无罪。献明正色曰:“莫非王土,安敢见危避难。”请守东门,城破死之。
元雅,太原人。为巡抚数月即遇变,自缢死。天球以永平推官理遵化军饷。泽,字兑若,襄阳人,献明同年进士。莅任七日,与天球、起潜并殉难。
起潜,字用潜,进贤人。天启五年进士。初为武清知县,有诸生为人所讦,纳金酒瓮以献。起潜召学官及诸生贫者数人,置瓮庭中,谓之曰:“美酒不可独享,与诸生共之。”酒尽,金见,其人惶恐请罪,即以金分畀贫者。治县一年,有声,调繁遵化。坐事被劾,解官候代,遂及于难。
巡抚方大任论畿辅诸臣功罪,因言元雅有失城罪,而一死节概凛然,足以盖愆。枢辅孙承宗请恤殉难诸臣,亦首元雅。帝赠献明、天球光禄少卿,泽光禄丞,俱荫一子。元雅以大吏失城,赠恤不及。
张春,字泰宇,同州人。万历二十八年举于乡。历刑部主事,励操行,善谈兵。天启二年,辽东西尽失,廷议急边才,擢山东佥事,永平、燕建二路兵备道。时大军屯山海关,永平为孔道,士马络绎,关外难民云集。春运筹有方,事就理而民不病。累转副吏、参政,仍故官。七年,哈刺慎部长汪烧饼者,拥众窥桃林口,春督守将擒三人。烧饼叩关愿受罚,春等责数之,誓不敢叛。
崇祯元年改关内道。兵部尚书王在晋惑浮言,劾春嗜杀,一日枭斩十二人。春具揭辩,关内民亦为讼冤。在晋复劾其通奄克饷,遂削籍,下法司治。督师袁崇焕言春廉惠,不听。御史李炳言:“春疾恶过甚,为人中伤。夫杀之滥否,一勘即明,乞免提问。”不从。明年,法司言春被劾无实,乃释之。
三年正月,永平失守,起春永平兵备参议。春言:“永平统五县一州,今郡城及滦州、迁安并失,昌黎、乐亭、抚宁又关内道所辖。臣寄迹无所,当驻何城?臣以兵备名官,而实无一兵,操空拳入虎穴,安能济事。乞于赴援大将中,敕一人与臣同事,臣亦招旧日义勇率之自效。臣身已许此城,不敢少规避。但必求实济封疆,此臣区区之忠,所以报圣明而尽臣职也。”因言兵事不可预泄,乞赐陛见,面陈方略,帝许之。既入对,帝数称善,进春参政。已而偕诸将收复永平诸城,论功加太仆少卿,仍莅兵备事,候巡抚缺推用。时乙榜起家者多授节钺,而春独需后命,以无援于朝也。永平当兵燹之余,闾阎困敝,春尽心抚恤,人益怀之。
四年八月,大清兵围大凌河新城,命春监总兵吴襄、宋伟军驰救。九月二十四日渡小凌河。越三日次长山,距城十五里,大清兵以二万骑来逆战。两军交锋,火器竞发,声震天地。春营被冲,诸军遂败,襄先败,春复收溃众立营。时风起,黑云见,春命纵火,风顺,火甚炽,天忽雨反风,士卒焚死甚众。少顷雨霁,两军复鏖战,伟力不支亦走。春及参将张洪谟、杨华征,游击薛大湖等三十三人俱被执,部卒死者无算。诸人见我太宗文皇帝皆行臣礼,春独植立不跪。至晚,遣使赐以珍馔。春曰:“忠臣不事二君,礼也。我若贪生,亦安用我。”遂不食。越三日,复以酒馔赐之,春仍不食,守者恳劝,感太宗文皇帝恩,始一食。令薙发,不从。居右庙,服故衣冠,迄不失臣节而死。
初,襄等败书闻,以春守志不屈,遥迁右副都御史,恤其家。春妻翟闻之,恸哭,六日不食,自缢死。当春未死时,我大清有议和意,春为言之于朝,朝中哗然诋春。诚意伯刘孔昭遂劾春降敌不忠,乞削其所授宪职。朝议虽不从,而有司系其二子死于狱。
阎生斗,字文澜,汾西人。由岁贡生,历保安知州。大清兵入保安,生斗集吏民固守。城破,被执死之。判官李师圣、吏目王本立、训导张文魁亦同死,时崇祯七年七月也。八月入灵丘,知县蒋秉采募兵坚守,力屈众溃,投缳死,合门殉之。守备于世奇,把总陈彦武、马如豸,典史张标,教谕路登甫并斗死。事闻,赠生斗太仆少卿,余赠恤如制。秉采,字衷白,全州举人。
王肇坤,字亦资,兰溪人。崇祯四年进士。除刑部主事,改御史。初,流贼破凤阳,疏言兵骄将悍之弊,请假督抚重权,大将犯军令者,便宜行戮。得旨申饬而已。出巡山海、居庸二关。九年七月,大清兵入喜峰口,肇坤激众往御,不敌,退保昌平。被围,与守陵太监王希忠,总兵官巢丕昌,户部主事王一桂、赵悦,摄知州事保定通判王禹佐分门守。有降丁二千为内应,城遂破,肇坤被四矢两刃而死。丕昌出降。一桂、悦、禹佐、希忠及判官胡惟忠、吏目郭永、学正解怀亮、训导常时光、守备咸贞吉皆死之。禹佐子亦从父死。
一桂,黄冈举人,督饷昌平,以南城最冲,身往扼之。俄西城失守,被执死。妻妾子女暨家众二十七人悉赴井死。悦以公事赴昌平,遂遇难。未几,大清兵攻顺义。知县上官荩,字忠赤,曲沃人。起家乡举,廉执有声,在官三年,荐章十余上。与游击治国器、都指挥苏时雨等拒守。城破,荩自经。国器、时雨及训导陈所蕴皆死。寻破宝坻,知县赵国鼎、主簿樊枢、典史张六师、训导赵士秀皆死。国鼎,山西乐平人。乡试第一,崇祯七年进士。破定兴,教谕滦州熊嘉志殉节死。破安肃,知县临清郑延任与妻同殉。教谕灵寿耿三麟亦死之。事闻,赠肇坤大理卿,予祭葬,官一子。一桂、悦并赠太仆少卿,荫子祭葬,余赠恤如制。
孙士美,青浦人。由乡举授舒城教谕。崇祯八年春,贼来犯,县令以公事出,士美代守七十余日,城以全。明年擢知深州。十一年冬,大清兵至,力守三日,城破,自刭于角楼。父讷亦自缢,一家死者十三人。赠太仆少卿,讷亦被旌。
是时,畿辅诸郡悉被兵,长吏多望风遁,失城四十有八。任丘白慧元、庆都黄承宗、灵寿冯登鳌、文安王钥、蠡县王采、新河崔贤、盐山陈志、故城王九鼎,皆以殉难闻。他若青县张文焕、兴济钱珍、庆云陈缄,城破被杀。教官死难者则有刘廷训、张纯儒、唐一中。乡官则乔若雯、李祯宁最著。而弃城者,吴桥知县李綦隆等十人,皆坐死。
白慧元,青涧人。崇祯七年进士。居官善祛蠹,吏民畏之。九年以守城功,命减俸行取。会与大阉有隙,摭其罪于帝,逮治之,未行,大兵已抵城下,乃与代者李廉仲共守。无何,廉仲缒城遁,慧元躬擐甲胄,防御甚力。及城破,一门俱死,赠佥事。
乡官李祯宁,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历山西按察使,罢归,佐慧元拒守。城破,率家众格斗,身中数槊而死,一门从死者数人。承宗,未详何许人。冯登鳌,肤施举人,其从父大纬为蠡县训导,亦死。王钥,武功举人。王采,泽州人,进士。崔贤,弋州举人。志、九鼎,亦未详何许人,志自经死,九鼎战死城上,各赠恤有差。
刘廷训,顺天通州人。岁贡生,为吴桥训导。崇祯十一年,大清兵入畿内,知县李綦隆欲遁,廷训止之,与共守。外围将合,綦隆缒城走。廷训急趋城上,语守者曰:“守死,逃亦死,盍死于守,为忠义鬼乎!”众泣诺,乃坚拒三昼夜。廷训中流矢,束胸力战,又中六矢乃死。逾月,其子启棺更殓,面如生。
张纯儒,新安人,为临城训导,率诸生共城守,城破死之。唐一中,全州人,为钜鹿教谕,抗节死。
乔若雯,临城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中书舍人,迁礼部主事。崇祯元年春,廷臣争击魏忠贤党,若雯亦两疏劾兵部侍郎秦士文,御史张讷、智铤,备列其倾邪状。寻言:“故辅魏广微,罪恶滔天,致先帝冒桓、灵之名,罪不下忠贤。其徒陈九畴、张讷、智铤为之鹰犬,专噬善类,罪不下彪、虎。乞死者削其官阶,生者投之荒裔。”帝责其诋毁先帝,而九畴等下所司行遣。若雯寻改吏部,迁员外郎。出为兖州知府,剔除积弊,豪猾敛手,以疾归,士民遮道泣送。及城陷,若雯端坐按剑以待,遂被杀。
时乡官李崇德、董祚、魏克家并以城亡殉难。崇德,青县人。祚,隆平人。克家,高阳人。皆举人。崇德历户部员外郎。祚未仕。克家为邹平知县,有善政。若雯赠太常少卿,余赠恤有差。
张秉文,字含之,桐城人。祖淳,官参政,事具《循吏传》。秉文举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历福建右参政,与平海寇李魁奇。崇祯中,历广东按察使,右布政使,调山东为左。十一年冬,大清兵自畿辅南下。本兵杨嗣昌檄山东巡抚颜继祖移师德州,于是济南空虚,止乡兵五百,莱州援兵七百,势弱不足守。巡按御史宋学朱方行部章丘,闻警驰还,与秉文及副使周之训、翁鸿业,参议邓谦,盐运使唐世熊等议守城,连章告急于朝。嗣昌无以应,督师中官高起潜拥重兵临清不救,大将祖宽、倪宠等亦观望。大清兵徇下州县十有六,遂临济南。秉文等分门死守,昼夜不解甲,援兵竟无至者。明年正月二日,城溃,秉文擐甲巷战,已被箭,力不能支,死之。妻方、妾陈,并投大明湖死。学朱、之训、谦、世熊及济南知府苟好善、同知陈虞胤、通判熊烈献、历城知县韩承宣皆死焉,德王由枢被执。秉文赠太常寺卿,之训、谦光禄卿,承宣光禄少卿,皆建特祠,余赠恤如制。学朱死,不得尸,疑未实,独格不予,福王时,赠大理卿。鸿业及推官陆灿不知所终,赠恤亦不及。
好的,以下是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的结果,诗词、对联原文引用,每200到300字重新分段,保持故事连贯性,内容没有删减:
学朱,字用晦,是长洲人。崇祯四年考中进士。他担任御史的时候,曾经上书弹劾杨嗣昌、田维嘉,当时的舆论都认为他很了不起。之训,是黄冈人,考中了进士。后来官至浙江按察使,因为某件事被贬官,后来又被推荐,还没来得及升职就遭遇了灾难。他朝着皇宫的方向拜了两拜,和妻子刘氏一起自杀,全家人都跟着殉难了。谦,是孝感人,考中了进士。他在城墙上战斗,和叔叔有正一起牺牲了,母亲莫氏躲在老百姓家里,绝食而死,亲戚、仆人等跟着一起死的有四十多人。世熊,是灌阳的举人,负责防守西门,被杀害了。好善,是醴泉人,考中了进士。虞胤,情况不详。烈献,是黄陂的贡生,城破的时候,和两个儿子一起死了。承宜,是大学士爌的孙子,考中了进士,和妻子、小妾一起死了。
有个叫刘大年的人,是江西广昌人。他在兵部做主事,奉命出使南京,回京的路上经过历城,城破的时候他坚守气节而死。后来被追赠为光禄少卿。当时大清军队攻破了很多州县,丢失城池的官员,都被判处死刑。而临邑的宋希尧、博平的张列宿、茌平的黄建极、武城的李承芳、丘县的高重光,都因为守城牺牲而得到了抚恤。高重光,字秀恒,是保定人。他以贡生的身份担任柏乡的训导,曾经率领仆人抗击盗贼,保全了整个县城,于是被提拔为县令。等到大军到来的时候,官吏和百姓想要背着他逃跑,高重光不同意,抱着官印跳井自杀了。
在殉难的官员中,恩县的李应荐,天启年间,官至御史。因为依附魏忠贤,被列入逆案。到了这个时候,他捐出家产招募士兵,协助官员们努力守城,城破的时候,他身上被砍了好几刀而死。历城的刘化光和儿子刘汉仪先后考中举人,父子俩都守城奋力作战而死,得到的抚恤有所不同。
颜胤绍,字赓明,是曲阜人,是孔子的第65代孙。崇祯四年考中了进士。他先后做过凤阳、江都、邯郸的知县,后来升迁为真定府同知,在守城抗击寇匪方面立下了功劳。崇祯十五年,他又升任河间知府。那几年闹大饥荒,饿死的人遍地都是,盗贼横行,他却尽心尽力地安抚百姓。十一月闰月,清兵打过来了,他和参议赵珽、同知姚汝明、知县陈三接一起死守城池。援兵虽然陆续赶来,但行动迟缓。颜胤绍知道城池肯定守不住了,就先把家里的老小都集中到屋里,在屋子周围堆满了柴火,然后自己上城墙指挥作战,坚守城池。城破后,他回到官署,放火烧了房子,穿着官服,朝北叩拜后,跳进火里自杀了。
赵珽,字秉珪,是慈溪人,崇祯元年考中进士。他做过南安、侯官两县的知县,后来升迁为河间兵备佥事,他全家十四口人都在这次战乱中遇难了。姚汝明,是夏县人,天启年间考中秀才。他为人孝顺友善。崇祯年间,大灾荒时,他倾尽官仓的粮食赈济灾民,还设立义冢,掩埋饿死的无名尸骨。后来他被任命为蠡县知县,听说家乡又闹饥荒,就写信给儿子,让他像以前一样赈济灾民。后来他做了河间府的官员,和他的妾一起殉城而死。
陈三接,是文水人,崇祯六年乡试中举,后来做了河间县知县。那年旱灾严重,闹饥荒,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陈三接上任后,竟然就下起了雨。他还解决了一桩拖了好几年的疑难案件。他的妻子武氏非常贤惠,陈三接看到战事吃紧,想让她回娘家,武氏却说:“丈夫为国捐躯,妻子以死殉节,这是天经地义的。”陈三接在巷战中战死,武氏也随之自尽。赵珽被追赠为太仆卿,颜胤绍被追赠为光禄卿,姚汝明和陈三接都被追赠为佥事。
周而淳,掖县人,进士出身,官拜兵科给事中。他和另外六位官员一起负责督促京畿地区各郡县的城防工作。周而淳刚到河间,城池就被围困了,他和其他的官员一起战死,被追赠为太常少卿。
首先,清兵打进霸州了,负责军事的副使赵辉,还有霸州知州丁师羲、在当地居住的参政李时茪,他们一起带着百姓拼死抵抗。可是援军没来,城破了。赵辉整理好衣冠自杀了,他儿子赵琬也跟着一起死了。丁师羲和李时茪也都战死了。赵辉,字黄如,是河津人,崇祯七年考中进士,后来追赠光禄卿。丁师羲,字象先,是楚雄人,选贡生出身,后来追赠参议。李时茪是进士,官做到参政,后来追赠太常卿。
接下来说吉孔嘉,他是洋县人。小时候他为了父亲的冤案,跑去向巡按御史告状,结果父亲被释放了,他也因此出了名孝顺。他考中了崇祯三年乡试,被任命为宁津知县,他减轻了百姓的负担,还消灭了当地的土匪,全县的人都称赞他。后来他升官,做到顺德知府。崇祯十五年冬天,清兵打到了顺德,他和当地官员知府傅梅,还有中书舍人孟鲁钵、张凤鸣一起招募士兵,全力抵抗,可惜寡不敌众,城破了。吉孔嘉和他的妻子张氏、长子惠迪、次子媳妇王氏都战死了。后来他被追赠为太仆少卿,他的妻子也受到了表彰。傅梅是刑台人,万历十九年考中乡试,做了登封知县,政绩很好。后来升到刑部主事,还参与办理了张差梃击案(具体情况另说)。他死后被追赠为太常少卿。孟鲁钵是工部主事。
话说守城战死的人里头,有个叫王端冕的,字叫服先,是江陵的举人。他做过赵州知州,因为清廉仁爱深得民心。城破了,他被抓起来杀害了。还有教谕陈广心,是元城人,科举考试考中乙榜。城快破的时候,他穿着官服端端正正地坐着,孩子们哭着求他逃命,他大声说:“我这一辈子学的知识是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贪生怕死吗?!”结果也被杀了。训导王一统,是成安人,平时在家就做了很多好事,死守节义,死在了明伦堂。唐铉,字是子玉,睢州人,崇祯七年考中进士。后来做了定州知州,也战死了。高维岱,昌邑人,乡试考中,做了永清县知县,上任才十几天就遇上战乱,全家都死了。典史李时正、教谕邸养性、乡官刘维蕙也都战死了。清丰城破了,教谕曹一贞、训导董调元也都死了。乡官吏部郎中李其纪、黄州推官侣鹤举、富阳知县杜斗愚也都死了。南乐监生郑献书、河间襄阳知县贾太初、永年山东副使申为宪也都抗节而死。唐铉后来被追赠为右参议,高维岱被追赠为佥事,其他死难的人也都根据规定给予了抚恤。
邢国玺,长葛人,崇祯七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潍县知县,他重建了城墙,一心为百姓办事。当时皇帝下令全国各地修城墙、练兵、储备粮食、准备武器,这四件事,很多官员都只是走过场,只有邢国玺认真执行圣旨。上级官员都推荐他,他升迁为户部主事。因为运粮的道路被盗贼堵塞,有人建议开通胶莱河,邢国玺极力说明这样做的好处。后来他被提升为登莱兵备副使,负责管理河道。崇祯十五年,京畿地区戒严,兵部下令征调山东的军队进京护卫。邢国玺负责监督军队到龙冈,突然遭遇清兵。士兵们害怕想要逃跑,邢国玺大声呵斥阻止他们,自己冲锋陷阵,和敌人厮杀,最后战马倒地,壮烈牺牲。抚按官员没有及时上报,皇帝下旨严厉责问,这才上报了战况,并按照规定给予了抚恤。
当时清军攻打山东,一直打到海州、赣榆、沭阳、丰县、沛县,沿线的城池,将领们有的逃跑,有的投降。那些战死在边疆的,有冯守礼、张百新、张予卿、朱迥添、任万民等等。
守礼,是猗氏人,乡里推举他做官。有个县令遇到棘手的案子,当事人说只要能得到冯孝廉的一句话就能解决。案子果然解决了,那人想给他送钱表示感谢,守礼坚决拒绝了。后来他被选拔为平定州学正,当时的学生们兄弟之间互相争斗、互相揭发,有人想给他送钱,也被他严词拒绝,他还劝他们要兄弟和睦,最终感化了他们。他后来升迁做了莱芜县知县。莱芜城破时,他和两个儿子摅奇、拱奇一起自杀了。
日新,是浙江建德人。他通过岁贡考试当上了训导,后来升任齐东教谕。当时天下大乱,海内寇乱四起,他就和学生们一起练习武艺、学习射箭,招募当地土匪,让他们归顺朝廷。齐东城被围困时,他和守夏一起登上城墙抵抗,最终力竭而死,他的儿子光裔也战死了,他的妻子方氏自刎殉节,守夏也跟着殉难了。予卿在阳信当知县,城破时殉难了。迥添,是沈阳的宗室子弟,住在潞安。他通过宗学贡生考试做了邹平知县,城池失守时,他保全节操而死。万民,是阳曲的秀才。家乡被寇匪侵扰时,他写了《救时八议》、《守城十二策》,献给当权者,果然被采纳。他因此被保举为武城知县,在任三年,政绩显著,最终殉城而死。
又说文昌,是全州的举人,做了临淄县知县,因为清廉谨慎而深得民心。清兵南下,临淄城被围困,他和训导申周辅一起守城。城破后,文昌举家自焚殉国,申周辅也殉难了。同时,寿光知县李耿,是大兴人,崇祯年间的进士,他在城楼上自缢而死。吴良能,是辽东盖州人,乡试中举后做了滕县知县,城池将破时,他杀死了所有家人,然后拜别母亲,奋勇作战,最终战死沙场。吴汝宗,是宁洋人,做了东阿知县,城池失守后战死。周启元,是黄冈举人,做了高苑县知县,城破后,他穿着朱衣坐在堂上自尽。
刘光先,具体住在哪儿不清楚,当时担任丰县知县。两千骑兵在城西扎营,却迟迟不进攻。晚上,有个士兵偷偷从营地跑出来,告诉城上的人:“他们只要弄到云梯就会攻城!”城上的人不信。后来又有人跑出来说:“云梯做好了,马上就要攻城了!”甚至还有个女人从营地跑出来说:“他们都穿戴好盔甲了!”天刚蒙蒙亮,清军就突然袭击了城西南角,大家拼死抵抗,可清军已经攻上了城西北角,刘光先壮烈牺牲了。刘士璟,也不知道是哪里人,担任沭阳知县,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他尽力保卫城池,城破后也战死了,后来被追赠为山东佥事。
张振秀是临清人,万历三十八年考中进士。先后担任肥乡县知县、永平府知府,后来升任兵部主事。泰昌元年调任吏部,历任吏部四司,做到文选员外郎,之后告假回家。崇祯元年,他又被起用为验封郎中,后来又历任考功司、文选司,升任太常少卿,因为犯了事被罢官回家。崇祯十五年,清兵围困河间府,附近的人都很害怕。临清总兵刘源清,和榷关主事陈兴言、同知路如瀛、判官徐应芳、吏目陈翔龙、在籍兵部侍郎张宗衡、员外郎刑泰吉、临清县尹任以及张振秀等人一起全力抵抗。没过多久,城池就被围住了,他们坚持抵抗了好几天,但援军没来,城破了,大家都战死了。陈兴言是南靖人,路如瀛是陵川人,徐应芳是临川人,陈翔龙是萧山人,刑泰吉和任都是进士,张宗衡的生平另有记载,刘源清是刘泽清的弟弟,后来被追赠为太子少保。
当时,城破后殉难的还有寿张知县王大年、曹州知州楚烟、滕县知县刘弘绪等人。王大年考中进士后,历任御史,升任太仆少卿,因为依附魏忠贤,被牵连到逆案中,最后却忠义赴死。楚烟考中进士后,历任户部主事,后来辞职回家。城池失守时,他奋力抵抗,他的儿子楚凤苞用身体保护他,父子俩都被杀害了,楚烟的妻子赵氏撞柱而死。刘弘绪曾担任车驾郎中,在变乱中战死。
邓藩锡,字晋伯,是金坛人,崇祯七年考中了进士。后来在南京兵部当主事。崇祯十五年升迁到兖州当知府,刚到任就听说清兵入关了,赶紧加固城防。没过多久,四万骑兵就攻到城下了。邓藩锡赶紧去见鲁王,说:“郡里官员和国家君主,就像同坐一条船一样。好多城池失守,都是因为你们有钱人舍不得花钱,让穷人和饿肚子的人上城墙抵挡敌人。这城池啊,是我的命;钱财啊,是你们的命。我不能把我的命给你们,还指望你们把你们的命给我吗?大王您要是拿出积蓄来鼓舞士气,城池还是能保住的。不然的话,大事一旦失败,后悔都来不及了!”鲁王没听他的。邓藩锡就和监军参议王维新、同知谭丝、曾文蔚、通判阎鼎、推官李昌期、滋阳知县郝芳声、副将丁文明、长史俞起蛟以及在家里的给事中范淑泰等人,分头死守城池。
一直到十二月八日,实在抵挡不住了,城破了。王维新还在拼死抵抗,身中二十一刀才战死。邓藩锡被俘后不肯投降,被杀害了,他的小妾带着年幼的孩子投井自尽了。鲁王派来的人也被杀害了。李昌期是永年人,郝芳声是忻州人,他们都是进士出身。李昌期曾经带兵打败了一万土匪,大家都佩服他的才能。郝芳声治理县城也很有声望。他们都在这次战乱中战死了。俞起蛟是钱塘人,从贡生做起,后来做了鲁王府左长史,辅佐宪王。等到惠王继位,想更换世子,俞起蛟极力劝谏才作罢。世子继位后,正赶上灾荒年景,俞起蛟劝说惠王发放救济粮,自己还拿出两千石粮食接济灾民。后来大盗李青山率众来犯,俞起蛟和范淑泰一起出战,大败李青山。等到鲁王遇难,俞起蛟带着二十三位亲属一起殉难。丁文明也在战斗中战死了。
事情上报朝廷后,朝廷追赠王维新为光禄卿,邓藩锡为太仆少卿,李昌期为佥事,其余的人也根据他们的功劳分别追赠了官职。有个叫樊吉的人,是元城人,进士出身,曾经做过滋阳知县,后来升迁为山东兵备佥事。还没等他上任,就遇上了战乱,自刎而死。范淑泰的事迹另有记载。
张焜芳,是浙江绍兴人,崇祯元年考中了进士。后来当上了南京户科给事中。崇祯十一年春天,他上书推荐黄道周、惠世扬、陈子壮、金光辰这几位官员,还请求朝廷对老上司文震孟表示慰问。皇帝觉得他这是为了出名博取恩宠,狠狠地批评了他。后来他又弹劾太仆少卿史涘,结果被史涘反过来告发,最终被罢官。这事儿,《薛国观传》里记载得很详细。崇祯十六年正月,张焜芳北上,到了临清,碰上了清兵,他和几个学生马之騆、马之駉一起被抓,然后都被杀害了。他的妻子妾室听说后,就投井自杀了。
崇祯四年武举考试,贺秉钺考中了第一名中的第三名,他是福建泰宁人。 当时他正护送父亲的灵柩去临清,结果在街上跟清兵打了一整天仗,箭射光了,最后被抓,也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