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烈,是临潼人,天启七年考中了乡试。崇祯年间,他被任命为永宁知县。当时有个坏人仗着万安郡王的势力,胡作非为,武大烈狠狠地惩罚了他。崇祯十三年十二月,李自成从南阳攻破宜阳,宜阳知县唐启泰被杀害,然后李自成又打来了永宁。武大烈和四川巡抚张论以及当地官员一起抵抗。张论战死了,他的儿子,吏部郎中张鼎延,以及张论的从父张讃,继续抵抗。结果,有狱中的囚犯里应外合,都司马有义竟然弃城逃跑。武大烈、张鼎延等人坚守了三天,敌人半夜爬上城墙,抓住了武大烈。李自成因为武大烈是老乡,想放他一马,但武大烈宁死不屈,李自成要他的官印,武大烈也不给,最后李自成就把他烧死了。张鼎延藏在枯井里逃过一劫。张讃和他的儿子张祚延都战死了。永宁知县的属官魏国辅、教谕任维清、守备王正己、百户孙世英也都宁死不屈。万安王采钅轻也被杀害了。

接下来,李自成的军队攻打偃师,一天就攻陷了。偃师知县徐日泰破口大骂,死也不屈服,被敌人碎尸万段。唐启泰是掖县人,徐日泰是金溪人,他们都是从家乡考中举人的。

(其余人名列表,诗词对联无需翻译,原文保留:)△武大烈〔徐日泰等〕 钱祚徵 盛以恒〔高孝志等〕 颜日愉〔艾毓初等〕潘弘〔刘振世等〕 陈豫抱〔许宣等〕 刘振之〔杜邦举 费曾谋等〕 李乘云〔余爵等〕 关永杰〔侯君擢等〕 张维世〔姚若时等〕 王世琇〔颜则孔等〕许永禧〔高斗垣等〕 李贞佐〔周卜历等〕 鲁世任〔张信等〕 刘禋〔陈显元等〕 何燮〔左相申等〕 赵兴基〔郑元绶等〕

明年正月,流寇攻破了宝丰县,县令朱由椷战死了。接着又攻陷了密县,县令朱敏汀以及住在密县的太仆卿魏持衡、举人马体健也都壮烈牺牲了。朱由椷是益府镇国将军常澈的儿子,朱敏汀也是皇室宗亲,两人都是通过贡生考试入仕的。朱敏汀的妾室张氏,以及他的女儿、孙子,还有几个家奴,都一起殉难了。朱由椷和朱敏汀后来都被追赠为佥事。

这个月,洛阳城也沦陷了。好几个地方官员,来秉衡、刘芳奕、常克念、郭显星、韩金声、王明、杨萃、荀良翰等等,都为了保卫国家而死节不屈。来秉衡,在崇祯四年乡试中考中,还没来得及做官呢。洛阳城破后,他被贼将刘宗敏抓住了,刘宗敏想让他当官,给他换了身衣服,可来秉衡坚决不肯。把他关押在南郊一户人家的房子里,他看到自己的朋友,就说:“这帮贼寇强迫我当官,我宁死也不受辱,只是可惜了我的老母亲和年幼的孩子,死不瞑目啊!”刘宗敏听到这话,让人用烧红的铁链子烫他的小腿,可他还是不肯屈服,最后被杀害了。他的母亲刘氏、妾室吴氏和年幼的儿子,也都一起被杀害了。刘芳奕,为人慷慨,很有才智和谋略,和他同年乡试中举,后来当上了昌乐县令。辞官回家后,正赶上那年大旱灾,百姓吃人肉,他把自己的全部家当都拿出来救济灾民。后来流寇逼近,他就召集义士,组织民团,协助官府保卫地方。洛阳城破后,他在西城戍楼上自缢身亡。常克念考中了进士,做过平阳推官,名声很好。郭显星乡试中举,做过翰林待诏。韩金声、王明都是进士,韩金声做过邯郸县令,王明做过行人。杨萃、荀良翰都是举人,杨萃做过辰州知府,荀良翰还没来得及做官。

钱祚徵,字锡吉,是掖县人。在崇祯年间,他通过乡试考中举人,后来当上了汝州知州。汝州是流寇经常经过的地方,山里还有土匪作乱。钱知州想先解决土匪问题,就招募了一千个壮丁进行训练,同时派人去跟土匪好好说说,劝他们投降。等到半夜,他带兵抄小路直捣土匪的老巢,土匪被打了个大败。之后,他让老百姓每千户建一个大寨,遇到危险就敲锣打鼓互相支援,土匪的气焰渐渐消了下去,土匪头子最后也投降了。崇祯十四年正月,李自成突然来进攻汝州,钱祚徵登上城墙死守,身上还中了流矢,但他更加卖力地防守。一个月后,刮起了大风,还下起了大雨,敌人的炮火把城楼都烧了,城池最终失守,钱祚徵骂贼而死,汝州百姓为他建庙祭祀。

盛以恒,潼关卫人,崇祯十三年考中了举人,后来做了商城县知县。才上任一个月左右,流寇突然来犯,被他击退了。第二年,张献忠攻陷了襄阳,附近的百姓都很害怕。这时,盛以恒已经升迁为开封同知,正准备上任,可是商城县的百姓和官员都恳求他留下,于是他登上城墙,和杨所修、洪胤衡、马刚中、段增辉等当地官员一起守城。二月中旬,贼寇突然杀到,恰逢雨雪天气,守城的士兵又冷又饿,都没力气打仗了。盛以恒督促家人一起射杀敌人,射死了十七个敌人,敌人恼羞成怒,全力进攻,一支箭射中了盛以恒的右额头,但他仍然包扎好伤口继续抵抗。敌人攻上了北城,他的家人在巷子里与敌人巷战,几乎全部战死,最后盛以恒也被俘虏,他骂贼不屈,被敌人肢解而死。他的孙子孙觉,还有典史吕维显、教谕曹维正也都战死了。

杨所修,以前是魏忠贤的党羽,官至左副都御史,后来牵涉到魏忠贤的案子,赎罪后成了老百姓,这次守城,他也是骂贼而死。洪胤衡,万历年间的进士,官至阳和兵备副使,他负责守卫北门,力战而死。马刚中,字九如,崇祯七年进士,曾任大同知县,后被朝廷征召为检讨,但他请求休假回家了。贼寇入侵时,他痛骂敌人,被敌人钉死在木桩上。段增辉,字含素,是个秀才,以学识和品德著称。朝廷下令举荐人才时,他被推荐,但他不愿意做官,打算去做个教书先生,还没去应选就回家了。遇到变故,他骂贼而死。

话说贼寇攻陷商城后,立刻就气势汹汹地打到了信阳。信阳城破了,知州高孝志、训导李逢旭、程所闻,还有静海县知县张映,都壮烈牺牲了。光山县典史魏光远也战死了。当地官员上奏朝廷请求追赠抚恤,但一直没得到回复。

过了十五年,也就是崇祯年间七月,皇帝下了一道圣旨,说:“最近不少州县官员没有做好防备工作,贼寇一来就城破,这和冲锋陷阵、久战力竭的将士情况完全不一样。如果都按照天启年间的惯例,优厚地追赠官职和荫封,那怎么激励那些真正尽职尽责的官员呢?从今以后,五品以下官员,只追赠监司级别的官职;四品及以上官员,才能追赠京卿级别的官职。这条规定必须执行!”于是,高孝志被追赠为恒副使,其他殉难官员也根据品级分别追赠了官职。天启年间,州县长官殉职的,一般都追赠京卿,荫封锦衣卫世职,朝廷还会赐祭葬,地方官府还会为他们建祠堂。崇祯初年,改成荫封国子生,让他们有机会出来做官,但追赠京卿的惯例还是保留着,直到现在才改成追赠外僚。

颜日愉,字华阳,是上虞人。万历年间考中乡试。崇祯初年,他被任命为叶县知县,政绩显著,却因为得罪了上司,被弹劾罢官。叶县百姓纷纷上京告御状为他申冤,他才得以恢复官职。后来,他担任静宁知州。罗贼作乱的时候,他上书请求调集五道兵马,合力剿灭贼寇。但他自己先率领几个敢死之士去招降安抚贼寇,贼寇放松了警惕,颜日愉便派精兵偷袭了贼营,贼寇大败,被斩杀数百人。第二天黎明,五道兵马赶到,又取得了大胜。颜日愉因此升迁为开封同知。当时流贼势力正盛,上司考虑到南阳是重要的战略要地,就提拔颜日愉为南阳知府,他整顿守备,稳定了民心。崇祯十四年五月,贼寇突然来袭,百余人冒雨攀登城墙。颜日愉奋勇杀敌,几乎将他们全部歼灭,剩下的贼寇才逃走,南阳城保住了。颜日愉身中一箭,头颈被砍了两刀,壮烈死在城墙上。事情上报朝廷后,他被追赠为太仆卿。贼寇没能攻下南阳城,就跑去掠夺附近的州县。那年冬天,贼寇再次包围南阳,最终攻陷了城池,参议艾毓初也在这次战役中牺牲了。

艾毓初,字孩如,是米脂人,户部侍郎艾希淳的曾孙。崇祯四年考中了进士,被派去内乡当知县。他从小在边疆长大,对打仗很在行。崇祯六年冬天,流寇来犯。艾知县把大炮埋在城外,取名叫“滚地龙”,城里的人用绳子点燃引线,炮弹飞出去,打死了无数贼寇,流寇这才退兵。内乡和邻县淅川山多沟深,是盗贼的老巢,老百姓都生活得提心吊胆的。艾毓初到任后,加强了城防,老百姓总算能安稳一些了。

第二年冬天,唐王朱聿键告状说:“祖制规定,亲王封地的地方官,每天早晚都要去拜见亲王。现在艾毓初他们这些人都不去拜见我。”皇帝一听就火了,把艾毓初他们都抓起来,交给法司审理,还命令礼部重新解释一下祖制。后来唐王也被抓了,艾毓初这才官复原职。他后来升迁到右参议,负责南阳地区的防务,多次成功抵御了流寇,立下了不少战功。李自成用宋献策出的计策,想攻下南阳,然后进军关中,于是又率领大军来攻打南阳。艾毓初和总兵官猛如虎等人一起死守南阳。贼寇攻破了南门,这时总督杨文岳的援军赶到了,贼寇被迫撤退。杨文岳的军队撤走后,贼寇又来攻城,城里粮草吃尽,援军也断了,艾毓初在城楼上写了一首诗,然后自缢而死。南阳知县姚运熙、主簿门迎恩、训导杨气开也跟着殉城了。

第二年十月,李自成再次攻陷南阳,知府丘懋素骂贼骂到死,全家都被杀害了。同一个月,流寇路过扶沟,大家都在商量怎么守城,举人刘恩泽之前就曾向当地的官员献过计策,很多都被采纳了。可是县令却是个糊涂虫,啥也不懂。刘恩泽哭着说:“我真倒霉,要和这么个木头人一起死!”然后在城楼墙壁上写下:“千古纲常事,男儿肯让人。”第二天,城破了,他就从楼上跳下去自杀了。

潘弘,字若稚,是淮安山阳人,一开始是贡生。崇祯十三年,他当上了舞阳县令。那时候流寇横行,地方上的土匪也时不时出来作乱,潘弘多次带兵出击,把他们打败了。

第二年十一月,李自成和罗汝才攻陷了南阳,然后就带着兵马烧杀抢掠,所到之处州县都被摧毁,眼看着就要打到舞阳来了。潘弘就号召老百姓一起抵抗。一些读书人担心城池被攻破后会被屠城,就建议潘弘想办法跟贼寇妥协,保全性命。潘弘直接把他们骂走了。

贼兵攻城,用炮轰击,打死了不少人。有个小校射箭很厉害,多次击退了贼兵。那些读书人偷偷派人去跟贼寇联系,想投降。贼兵又攻过来了。潘弘写了一篇祭祀先圣的文告,发誓要死守城池。结果那些读书人偷偷打开了城门,把潘弘绑起来献给了贼兵。贼兵要潘弘交出印信,潘弘不肯给。贼兵逼他投降,他破口大骂,毫不屈服,最后被贼兵肢解了。他的儿子潘澄澜悲愤欲绝,痛哭一场后投井自尽了。

那时候,邓州、镇平、内乡、沁阳、新野这些地方接连失守。邓州知州刘振世,吏目李国玺,千户余承荫、李锡,还有读书人丁一统、张五美、王钟、王子章、海宽、傅彦,都为了保卫城池而壮烈牺牲了。镇平县令成县钟其硕被抓住了,骂死贼寇。内乡县令南昌人龚新,新野县令四川人韩醇,也都死得非常刚烈。

泌阳城被攻破了两次。同一年五月,张献忠攻破了信阳,抢到了左良玉的旗帜,然后假装是左良玉的军队攻城。知县云南南宁人王士昌,抱着印信端坐在那里,被绑起来后,一直骂贼寇而死。后来姚昌祚接替了他,才几个月,城池又失守了。姚昌祚亲手砍死了几个贼兵,最后力竭而死。典史雷晋暹带领捕快们英勇作战,战死沙场。还有武官王衍范、钱继功、海成也都殉职了。而邓州在十年前的春天就被张献忠攻破了,知州孙泽盛、同知薛应龄都战死了,到这时候,邓州又再次失守了。

陈豫抱是舞阳人。他妈妈段氏早年就守寡了,独自一人拉扯着陈豫抱和他弟弟陈豫养、陈豫怀长大。三个儿子都考取了秀才,勤恳务农,刻苦学习,很好地继承了母亲的遗志。崇祯十四年,流寇攻陷了舞阳,他母亲第一个跳井自尽,三个儿子紧跟着也跳井殉母。陈豫抱的妻子黄氏带着儿子陈默通,陈豫养的妻子马氏带着儿子陈默恒、陈默言,也跟着一起殉节。三代九口人,都在同一时间为国捐躯,令人悲痛。

当时,郡县里有很多读书人壮烈牺牲,史书上记载了一些比较突出的事迹。内乡人许宣和他的两个弟弟许寀、许宫,都是性情豪迈、讲义气的人。流寇攻陷邓州后,许宣兄弟联合乡里的壮士,直接冲进城里,捉拿了伪官,坚守在许家寨。流寇很生气,攻破了许家寨,许寀的母亲常氏先跳井自尽,许宣、许宫兄弟俩痛骂流寇,最后都被杀害了。许宫的妻子钟氏,许寀的妻子陈氏都自缢身亡,许宣的妹妹也因为痛骂流寇而被杀害。当时人们称赞他们为“许氏七烈”。

流寇攻打偃师的时候,张毓粹带着两个儿子协助官府守城。城破之后,他们痛骂敌人,最后都被杀害了。张毓粹的妻子蔺氏带着三个女儿和两个孙子,一起跳井自尽。流寇杀害了武同芳的母亲,武同芳一边喷血一边痛骂流寇,最后被肢解而死。刘芳名、刘芳世、蔺之粹、乔于昆、蔺完馪、王光显、乔国屏、王邦纪、蔺相裔、张一鹭、张一鹏、牛一元,也都为了保节而死。刘芳名、蔺完馪的妻子都是张氏,和王邦纪的妻子高氏一起殉节。张一鹭、张一鹏的父亲也因为痛骂流寇而被杀害。

唐县人许曰琮,很早就失去了父亲。母亲去世后,他在母亲坟前守孝三年。城破后,他躲到南山上。流寇抓他,他不出来,流寇威胁要杀了他,就在他背上刻了“誓不从贼”四个字,最后他气得吐血而死。

刘振之,字而强,是慈溪人。他性格刚正,为人正直,勤奋学习,乡里人都很敬重他。崇祯初年,他乡试中举,后来升迁到鄢陵县当知县。崇祯十四年十二月,李自成攻陷了许州。知州王应翼被害,都司张守正、乡官魏完真、还有几个秀才李文鹏、王应鹏都死了。从许州往南,已经没有坚固的城池了。这时,有个奸细,平时就和贼寇有勾结,他鼓动大家说城池太小,应该赶紧投降。刘振之勃然大怒,把他骂走了。典史杜邦举说:“城池存亡,我们生死与共,这是做臣子的最大义气,您说的对!”刘振之于是召集官吏百姓一起守城。

贼寇大举进攻,城池失守了,刘振之拿着笏板坐在堂上。贼寇要他交出印章,他不肯,于是被绑在雪地里,整整三天三夜,他一直骂个不停,最后被乱刀砍死。早些时候,刘振之写了一张小纸条,藏在箱子里,每年元旦都要拿出来看看,看完后就在上面加封一层纸。他死后,家人打开箱子,看到上面写着“不贪财、不好色、不畏死”三个字,这就是他一生的志向啊!后来朝廷追赠他光禄寺丞的官职。

杜邦举是富平人。许州被屠杀后,鄢陵县的人都很害怕,一些守城的人逃跑了,杜邦举把他们抓回来斩首示众。城破后,李自成想让他投降,杜邦举骂道:“朝廷的臣子,怎么会为贼寇效力!”李自成气急败坏,挖了他的舌头,杜邦举含着血喷向李自成,最终壮烈牺牲。

开封府所属的很多县城都失守了,有很多官员殉难,比如费曾谋、魏令望、柴荐禋、杨一鹏、刘孔晖、王化行、姚文衡等等。

曾谋,是铅山人,出身名门望族。乡试考中后,担任通许县令,才四十岁不到,就遇上了贼寇。曾谋召集父老乡亲说:“我死了,你们要是投降,还能免于被屠杀。”说完,他面向北方磕了两个响头,抱着印信跳井自尽了。

令望,字于野,是武乡人。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商丘县令,后来调任太康县令。贼寇来犯,他坚守城池,不肯投降。贼寇恼羞成怒,攻破了城池,屠杀了全城百姓,令望则阖家自焚殉城。荐禋,江山人,是举人出身,担任洧川县令,城池失守后,他痛骂贼寇而死。一鹏,河津人,崇祯九年乡试中举,担任尉氏县令,上任才几个月,政绩就显著起来了。城破后,他骂贼而死。孔晖,邵阳人,天启元年乡试中举,担任新郑县令,坚守城池,力战不支,最终战死。当地百姓把他供奉在子产祠里。化行,担任商水县令,城破后被杀害。他的继任者文衡,上任几个月,贼寇再次来犯,他抱着印信跳井自尽。还有他的下属官员,比如临颍千总贾荫序、长葛典史杜复春,以及乡里的长葛举人孟良屏、诸生张范孔等人,汜水举人张治载、马德茂,都为国捐躯了。

李乘云,高阳人,乡试中举。崇祯初年,担任浮山县令。几万流寇来犯,李乘云一箭射死了贼寇首领,贼寇于是溃逃。他多次升迁,最终做到山西佥事。崇祯十四年秋,凭借才能被调到河南大梁道,驻守禹州。十二月,李自成接连攻陷鄢陵、陈留等县,随后攻打禹州。李乘云誓死坚守,很多贼寇死于他的炮火之下。后来,十万贼寇攀上城墙,抓住了李乘云,让他跪下,李乘云怒斥贼寇,贼寇把他捆起来毒打,他大骂不止。贼寇把他绑在树上乱箭射死,他仍然骂个不停,直到舌头被割断,最终被乱刀砍死。朝廷追赠他光禄卿的官职。禹州以前有徽王府,嘉靖年间,王载埨犯了罪,爵位被废除,而延津等五个郡王也都遭遇了不幸。

明年,匪徒攻打开封,监军主事余爵和监军佥事任栋先后战死了。任栋,是永寿人,从贡生做到了莱州通判。崇祯四年,李九成等人造反,任栋协助知府朱万年一起守城。朱万年和巡抚谢琏被敌人诱捕,任栋和同知寇化、掖县知县洪恩炤一起帮助大帅杨御蕃顽强抵抗。包围解除了,论功行赏,他升官加爵,几次升迁后做到保定监军佥事。崇祯十四年,他跟随总督杨文岳南征,在鸣皋镇的战斗中立了功。接着又和总兵虎大威一起在平峪打败敌人,又在邓州再次打败敌人。明年正月,他参与了解开封之围。随后在郾城作战,取得了大胜。后来他又去支援开封,碰上左良玉的大军在朱仙镇溃败,敌人追来,任栋奋勇作战,最终战死沙场。

余爵,是禹州人,崇祯元年考中进士。先后做过抚宁、章丘的知县。后来升任职方主事,后来罢官回家。杨嗣昌出任督师时,请求余爵以原官职参与军事谋划。杨嗣昌入蜀后,命令他和张克俭一起守卫襄阳。襄阳城破后,余爵逃了出来,跟随督师丁启睿在河南作战,在邓州打败了敌人。崇祯十五年,开封被围困得很紧急,他跟随左良玉的军队去救援,结果战败被俘,骂死敌寇。他的侄子敦华也遇害了。任栋被追赠为太仆卿,余爵被追赠为太仆少卿。

关永杰,字人孟,是巩昌卫人,祖上世代当官,是百户。他特别喜欢读书,每当看到忠义的故事,就赶紧抄写在墙上。他长得高大威猛,就像人们画的壮缪侯画像一样。崇祯四年,他进京参加会试,和同乡们一起去了壮缪祠游玩。这时,一个道士走上前来,说:“我昨天晚上做梦,神明告诉我:‘我的后代中,将有人考中进士,而且将来还会继承我的忠义精神,你可以告诉他。’”关永杰当时很惊讶,心里也挺高兴的。后来他果然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开封推官,为人刚正不阿,老百姓又敬畏又爱戴他。后来他因为忧虑而辞官回家,之后又重新被起用,担任绍兴的官职。

之后他又升迁为兵部主事,督师杨嗣昌很欣赏他的才能,请求把他派往前线,于是他被提升为睢陈兵备佥事,驻扎在陈州。陈州是以前贼寇经常冲杀的地方,年年都被糟蹋,关永杰日夜警惕,加强防备。崇祯十五年二月,李自成率领几十万大军来攻打陈州,关永杰和知州侯君擢、乡官崔泌之、举人王受爵等人,带领着军民一起,分守城墙抵抗。李自成派人来劝降,关永杰直接把使者杀了,把头挂在城墙上示众。李自成大怒,加紧攻城,最终攻破了城池,关永杰杀死了好几个贼兵,身上中了好多刀,壮烈牺牲。

侯君擢,字际明,是成安人,本来是举人出身。城池被围困的时候,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带领士兵们搬运木头石头攻击敌人,城墙的壕沟都堆满了。后来他被敌人俘虏了,一直到死都在痛骂敌人。崔泌之,是鹿邑人,进士出身。他曾经担任雄县知县,后来调任清苑县知县,做了很多有益于百姓的事。以前有个叫黄宗昌的官员,是御史,弹劾了周延儒,周延儒就让保定知府找黄宗昌的罪过。保定知府就找到崔泌之,想让他帮忙陷害黄宗昌,崔泌之说:“为了讨好别人而杀人,这合适吗?”保定知府又羞愧又生气。后来崔泌之升迁为户部主事,保定知府诬告他贪污了三万钱粮,想阻止他上任。等到御史巡查到这里,崔泌之直接站出来和保定知府对质。御史把这件事报告上去,崔泌之被关进监狱,发配充军,很久以后才被释放。这次遇到变乱,他用铁棍打死了好几个贼兵,最后自刎而死。守备张鹰扬奋勇作战,被俘后也不屈服。王受爵也杀死了好几个贼兵,边打边骂,最后也壮烈牺牲了。后来朝廷追赠关永杰为光禄卿,侯君擢为右参议,崔泌之恢复原来的官职,王受爵追赠宛平知县。

话说有个叫龚作梅的姑娘,才十七岁,父母双双去世了,就安葬在家里。后来,一场大火烧了村里的房子,龚作梅跪在父母的灵柩前,自焚而死。

张维世,是太康人。万历四十四年考中了进士。他当过平阳知府,抓捕惩治了绛州几十个坏人,然后升官做了副使。后来官做到右佥都御史,代替陈新甲巡抚宣府。才上任十几天,因为失职被革职发配充军,后来又放回来了。崇祯十五年二月,李自成攻陷了睢州,接着就打到了太康。张维世帮着知县魏令望拼死抵抗。城破后,张维世壮烈殉国。

中州地区当时好多达官贵人先后遇难,死的人太多了。

公元1630年(崇祯十三年),登封出了个土匪头子叫李际遇,因为闹饥荒,他就带头造反,十天不到就聚集了数万人马。 凤阳通判姚若时当时住在鲁庄,被李际遇抓了,李际遇想诱降他,结果姚若时破口大骂,宁死不屈。他家里的其他读书人,虽然没啥名气,也都跟着死了。姚若时的儿子,也是个读书人,叫姚城,他想给父亲报仇,几次请求朝廷派兵讨伐贼寇。结果他在路上被贼寇抓住,也骂着死了。

陕州有个叫赵良栋的,以前在蓬莱当教谕,后来退休了,住在渑池。 贼寇攻陷渑池,赵良栋父子俩挺身而出,痛骂贼寇而死,他儿媳妇和孙子也一起跳井自尽了。陕州城破的时候,知州梁可栋大骂而死,淮安同知万大成也投井自尽了。商水被攻破后,临汾知县张质抗击贼寇而死。西平失守,怀仁知县杨士英战死,他儿媳妇王氏也殉节了。睢州沦陷,太平知府杜时髦(字观生,崇祯七年进士)宁死不屈。

息县被攻破后,贼寇召见以前项城教谕王多福,想让他做官,王多福坚决拒绝。贼寇逼他,他就上吊自杀了。 后来因为国家变乱而死的人还有很多,比如洛阳人阮泰,以前是广灵知县,后来辞职回家。听说京城沦陷后,他绝食而死,他妻子朱氏也跟着他一起去了。

睢州人杨汝经(崇祯十年进士),曾任户部主事,后升任井陉兵备佥事。公元1644年(崇祯十七年),甘肃失守,巡抚林日瑞殉难,朝廷就破格提拔杨汝经为右佥都御史,让他接替林日瑞的职位。杨汝经走到林县的时候,听说京城已经沦陷了,正准备去南京,到了东明,他又率领一百多名壮士,返回林县讨伐伪官。结果遭遇贼寇,战败被俘。伪官解开他的绳索,多次劝他投降,他都不肯,最后被杀害在狱中。

王世琇,字昆良,是清苑人,崇祯十年考中了进士。一开始被任命为归德府推官,后来升迁为工部主事。崇祯十五年二月,李自成攻破了陈州,接着气势汹汹地打来了归德。王世琇准备离开的时候,同僚们都邀请他一起坚守城池。他感慨地说:“我在这个地方做了这么久的官,现在遇到危险却要逃走,这实在是不应该啊!”于是,他和归德府同知颜则孔、经历徐一源、商丘知县梁以樟、教谕夏世英,还有在家乡居住的尚书周士朴等人一起,发誓要死守城池。

叛军围攻了七天,总督侯恂的家人在商丘,他儿子侯方夏带着家人冲破城门逃跑了,还伤到了守城的士兵,导致大家军心涣散。叛军乘机攻入城内,王世琇和颜则孔都壮烈牺牲了。颜则孔的女儿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自缢身亡。徐一源负责防守北城,他杀死了很多叛军,等到城池失守后,还在巷子里与敌人巷战,最终骂贼而死。梁以樟被叛军砍伤,过了很久才活过来,他的妻子张氏和儿女、仆人全都死了,但他最终幸免于难。夏世英拿着刀子痛骂叛军,死在了明伦堂,他的妻子石氏也自刎而死。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尚书周士朴、工部郎中沈试、主事朱国庆、中书侯忻、广西知府沈仔、威县知县张儒,以及举人徐作霖、吴伯胤、周士美等六人;还有官生沈佖、侯(此处原文缺字)等三人;贡生侯恒、沈诚、周士贵等八人;国学生侯悰、沈倜等四人;以及一百多名诸生,比如吴伯裔、张渭、刘伯愚等等,都一同殉难了。沈试是商丘人,是大学士沈鲤的孙子;徐作霖、吴伯胤、吴伯裔、张渭、刘伯愚都是商丘有名的士人;颜则孔是忻州人;徐一源是海盐人;夏世英是祥符人;周士朴的事迹另有记载。

叛军攻破归德后,又攻陷了鹿邑,知县纪懋勋战死;攻陷虞城,署理县事的主簿孔亮也战死了。

许永禧,是曲沃人。他乡试考中,当上了上蔡县的知县,做了不少惠民利民的好事。他为人耿直,喜怒哀乐全写在脸上,从不虚伪做作。崇祯十五年春天,李自成的部队派了几个人骑马来到城下,逼迫上蔡投降。许永禧立刻指挥官吏和百姓坚守城池。

李自成的士兵大声喊叫:“今天不投降,明天就屠城!”城里的人都很害怕。许永禧叹了口气说:“贼兵势不可挡,我们这个小小的县城怎么可能守得住?我只有战死才能尽到我的责任!”大家听了都哭了起来。第二天,李自成的军队果然大举进攻,守城的士兵惊慌失措,溃不成军。许永禧穿着官服,戴着官帽,朝北拜了拜,然后拿着烛台坐在办公桌旁,等待敌人的到来。贼兵攻进城来后,他就自杀了。

西平县和遂平县也先后失守了。西平县的知县高斗垣,是繁峙人,崇祯十二年通过贡生考试当上知县的。他为人孤傲正直,以清廉谨慎著称。城池被攻破后,他被抓住了,但始终不肯屈服,最后壮烈牺牲了。遂平县知县刘英,是贵州的贡生,他带领大家誓死抵抗。城池被攻破后,他骂着贼兵死了。

上蔡县沦陷后,有个叫篆的官员,是汝宁府的通判,来上蔡代理县令。城里的民房都被毁了,篆广泛招募流亡的百姓回城,但大家观望不敢回来。正好左良玉的军队驻扎在上蔡城南,士兵们到处烧杀抢掠,百姓们这才进城投奔篆。村民们遭遇灾难来向篆告状,篆立刻跑到左良玉的营地,用大义责问他,把被抢的东西夺了回来。那些凶悍的士兵拿着弓箭刀枪对着篆,篆挺着肚子站在那里,士兵们不敢伤害他,很多百姓因此保全了家室。同年冬天,汝宁府失守,贼兵贺一龙抢掠地上蔡。有人造谣说土匪在抢劫,篆带兵出去抵抗,最后战死沙场。篆是胶州人,是通过荫官(祖上荫庇)当上官的。

李贞佐,字无欲,是安邑人。年轻的时候,他在同乡曹于汴那里学习,因为学问好品德高尚而出名,后来考中了乡试。崇祯十四年,他被任命为郏县知县。一开始,李自成带着军队烧杀抢掠来到郏县,当地的土匪带路,害死了前任知县邵可灼。李贞佐到任后,就训练乡兵,收缴土匪的钱财作为军饷,经常到郊外慰劳耕作的农民,每个月都考核士兵。郏县有两个姐妹为了抵抗强盗而牺牲了,李贞佐亲自到她们的坟前祭拜,用少牢的祭品祭祀她们。当地有个叫王锡胤的人很孝顺,李贞佐还特地为他建造房屋表示敬意。百姓和士人都非常高兴。

第二年二月,李自成又来攻打郏县,李贞佐带领大家拼死抵抗。汝州的吏目顾王家,是仁和人,之前因为安抚土匪有功,本来应该升迁,但是汝州百姓请求留下他来帮忙抵御贼寇。城池失守后,李贞佐跑去拜见自己的母亲,说:“儿子不忠不孝,让母亲受此苦难。”有人劝他乔装打扮逃跑,但他不肯,被贼寇抓走,一路大声痛骂。看到贼寇杀人,他就大声呵斥:“驱使百姓坚守城池的人是我,你们随意杀人干什么!”贼寇割了他的舌头,将他肢解杀害,他的母亲也因此而死。他的朋友王昱一直跟着他,贼寇见他忠义,没有杀他。王昱后来把李贞佐葬在了南郊。寒食节那天,郏县的百姓都来祭奠他,他的坟墓被扩建到两亩多地。后来朝廷追赠他为河南佥事。顾王家也大声呵斥贼寇,被贼寇乱刀砍死。他的儿子国诱骗贼寇到金墟墓地,用巨石砸死他们,结果贼寇把郏县的人都杀光了。

郏县还有个叫陈心学的人,曾经做过知县,后来没有参加选拔考试就回家了。他的朋友周卜历考中了乡试,做了内黄知县,因为父亲去世而回到家乡。李自成攻陷郏县后,抓住了这两个人想让他们做官,陈心学不肯,被杀害了。李自成对周卜历说:“帮我抓到知县来,就可以代替你死。”周卜历说:“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残害别人,这是仁义之士做不到的。”贼寇大怒,把他一起杀了。

你管辖的四个县城都被攻破了。宝丰县知县张人龙,是遵化人。城破之后,他宁死不屈。他年轻的妻子,被四个强悍的奴才想要侮辱。妻子先用酒灌醉他们,等他们高兴过头了,就偷偷派丫鬟去报告县丞,捉拿并杀死了那几个奴才,然后扶着丈夫的灵柩回到家乡。鲁山县知县杨呈芳,是山海卫人,他为政有恩惠。练总詹思鸾和进士宗麟祥等人图谋不轨,杨呈芳把他们抓起来杀了。城破后,他也死了。伊阳县知县孔贞璞,是曲阜人。贼寇来攻城,因为守御坚固,贼寇解围离开了。后来,孔贞璞到汝阳办事,路上遇到贼寇,被抓住,也宁死不屈。

宝丰城被攻破的时候,举人李得笥穿着短衣混在人群中,被贼寇抓住了。贼寇的首领牛金星,以前也是个举人,他劝贼寇重用举人,所以贼寇走到哪里,抓到举人就授予官职。李得笥始终没有承认自己是举人,贼寇不知道他的身份,就使唤他干活,他不肯。他等到贼寇睡着后,想刺杀他们,贼寇醒了,他就被杀了。有人告诉贼寇说:“这个人是举人!”贼寇害怕了,丢下他的尸体逃走了。

当时,中州地区那些尽忠报国的举人有:南阳的张凤翷、王明物,洛阳的张民表,永城的夏云醇,商城的余容善,光州的王尔琯,光山的胡植,嵩县的王翼明,他们都骂贼而死。

鲁世任,字愧尹,垣曲人。他为人正直,侍奉父母孝顺。他跟随安邑的曹于汴在汴京学习,又与绛州的辛全交往,学习上日有所得。天启末年乡试中举。崇祯十年,他做了郑州知县,修建了天中书院,聚集士子在那里讲学,远近来学习的人有一千多人。崇祯十三年秋,给事中范士髦向朝廷推荐了鲁世任以及临城生员乔己百、内丘太原通判乔中和,称赞他们德行高尚,是儒学大家,可以继承薛瑄、陈献章的衣钵。请求朝廷召见他们,让他们在朝廷供职,充当顾问,但是没有得到批准。崇祯十五年,流贼来犯,鲁世任率领民兵在河边抵抗,战败后自刎而死。士民们在书院里祭祀他。

话说正月里,贼寇攻破了襄城,知县曹思正被杀害了,训导张信骂贼骂到死,典史赵凤豸也抵抗贼寇壮烈牺牲。后来西华县也被攻破了,知县刘伯骖抱着印信跳井自尽。第二年,汜水县也失守了,知县周腾蛟也死了。

刘伯骖是河间人,通过岁贡生考试当上知县的。当时战事紧急,他就先把妻子送回家去照顾母亲。等城池被围困后,有人劝他投降,他当场把劝降的人砍了,然后亲自上城墙死守。贼寇轮番进攻,攻了十几次,城池最终还是被攻破了,刘伯骖为国捐躯,保全了气节。

周腾蛟是香河举人。他当县令的时候,当地兵荒马乱,但他善于安抚百姓,还整顿了徭役,老百姓都觉得他很好。汜水县城孤零零地悬在河边,县里有个叫吴邦清的人,在城南修建了七个互相掩护的堡垒,其中“摩天砦”地势最为险要。“摩天砦”最险要。土匪李际遇得知周腾蛟要去河北,就赶紧占据了摩天砦,然后进攻县城。周腾蛟听说后,赶紧向上司请求支援,援兵到了之后,土匪才撤走。周腾蛟考虑到原来的县城不好防守,就把县衙迁到了地势险要的摩天砦,以此来抵挡贼寇的进攻。没过多久,大批贼寇杀到,围困了十多天,城防快要守不住了,摩天砦紧挨着河边,可以渡河逃生。但是周腾蛟说:“我怎么能丢下大家自己活命呢!”于是他就跳河自尽了。贼寇撤兵后,人们在河边找到了他的尸体,印信还挂在他的胳膊肘上。

河南一共八个郡,其中三个在河北,自从六年前被乱军蹂躏之后,贼寇再也没来犯过。而剩下的五个郡,十一州,七十三县,没有一个地方没被破坏,有的地方甚至被破坏了两次三次。城池都变成了废墟,老百姓十不存一。朝廷也就不再派官员过去了,就算偶尔派了,那些官员也不敢去上任,只是遥远地管理着其他地方。那些剩下的老百姓,就各自聚集起来,在山上建立寨子自保,人数多的有几千人,少的也有几百人。规模最大的几个寨子,洛阳的是际遇,汝宁的是沈万登,南阳的是刘洪起兄弟,他们各自都带着几万兵马,而其他的小寨子都归他们管辖。这些人有的依附贼寇,有的听从朝廷的命令,都在观望形势,摇摆不定。只有刘洪起,曾经做过副总兵,比较听话。后来这些人开始互相攻打吞并,中原的战乱因此达到了顶峰。到了崇祯十六年四月,皇帝特意下诏免除五个郡三年的赋税,并且下令赦免这些人的罪行,那些杀死了伪官的人可以恢复官职,抓到贼寇的人可以得到赏赐,那些能够收复城池并献俘虏的人可以得到破格提拔,但是,一切都太迟了,已经无法挽回了。

刘禋,字诚吾,是中部人。他祖上当过官,做到刑部郎中,因为直言进谏反对大礼而被廷杖。后来又因为查办李福达的案子,被贬官发配戍边。到了穆宗时期,朝廷又提拔他做太仆少卿,但他没有接受。他父亲刘尔完,曾经做过商丘和名山的知县,有学问,品行也好。刘禋为人孝顺,他母亲死在名山,他千里迢迢地把母亲的灵柩背回家,翻越剑阁和云栈,都是用肩膀扛着的。他父亲年纪大了,喜欢听《史记》,刘禋每天晚上都给他朗读,等到父亲睡熟了才停止。崇祯四年,贼寇攻陷了中部,刘禋背着父亲逃了出来。崇祯十四年,他通过乡试,被任命为登封知县。当地土寇作乱,刘禋训练壮丁,一边防守一边作战,土寇不敢靠近。崇祯十五年,李自成攻陷了登封,刘禋被俘虏了。李自成因为刘禋是同郡人,想让他投降,刘禋怒斥道:“难道像我们家世代清白的官员会投降贼寇吗!”李自成很敬佩他,还派将领反复劝说,但刘禋始终态度坚决,最终被杀害。死后被追赠为佥事。

陈显元,是从副榜考中,被任命为新安县知县。他生活简朴,吃粗粮野菜,经常步行到老百姓家中了解疾苦。因为城墙已经破败不堪,一旦遇到强盗来犯根本守不住,他就带领县里的官兵和百姓一起退守到阙门寨。强盗送来了招降信,他当场就把信撕碎了。强盗来进攻的时候,他和大家一起死守了一个多月,最后体力不支,寨子失守了。他被强盗抓住了,还被强盗怒骂。强盗开始大肆屠杀寨子里的人,陈显元大声呵斥道:“守寨子的是我!老百姓有什么罪过,要杀就杀我!”强盗更加愤怒,把他肢解杀害了。

当时河南地区遭受匪患尤其严重,所以为国捐躯的人特别多,很多人的事迹记录不详。开封城破的时候,同知苏茂均、通判彭士奇、大使徐升、阎生白都战死了。彭士奇是高要人,乡试考中。河南沦陷期间,先后担任知府的亢孟桧、王荫长,通判白守文,训导张道脉,灵宝知县朱挺,有的被抓后宁死不屈,有的在城破后自杀殉国。亢孟桧是临汾人,王荫长是吴桥人,他们都是乡试考中的。南阳城破的时候,叶县知县张我翼被害,新野县先后任职的知县陈某和丘茂表都死了。汝宁城破的时候,武职官员游击朱崇祖,千户刘懋勋、杨绍祖、袁永基以及他的儿子袁世荫,百户叶荣荫、张承德、李衍寿、阎忠国,都英勇作战,战死沙场。朱崇祖的妻子孙氏,袁永基的母亲王氏也战死了。岁贡生林景旸,国学生赵得庚、杨道临,以及诸生赵重明、费明栋、杨应祯、李士谔等等,也都为国捐躯了。巡按御史苏京奉旨上报,总共有二百四十九人。后来因为国家发生变故,很多记录都丢失了。大体上来说,那些武职人员和州县里低级官员、乡试举人、贡生,记录遗失的差不多有五成到六成。

何燮,字中理,是福建晋江人,考中了秀才。崇祯年间,他当上了亳州知州。从崇祯八年开始,亳州就一直战乱不断,加上大饥荒,老百姓死伤逃亡的超过一半。何燮尽心竭力地安抚百姓,还积极准备防御工事,做得非常充分。没过多久,山东和河南的土匪接二连三地来犯,何燮在卢家庙打了一场胜仗,活捉了两个土匪头子,剖开他们的肚子示众,结果几千个土匪都投降了。

崇祯十五年二月,李自成攻陷了河南,老百姓都吓得四处逃窜,城里空空荡荡的,根本守不住了。李自成的军队到了亳州,抓住了何燮想让他投降,何燮破口大骂,坚决不屈服,结果被砍断了腿,剖开了胸膛而死,他的头颅还被挂在集市上示众三天,三天后,他的耳朵和鼻子还在动呢!李自成的军队因此更加肆无忌惮,霍丘、灵璧、盱眙等地都被攻陷了。

霍丘县,在崇祯八年春天就曾经被攻陷过,这次是第二次被攻陷了。霍丘知县左相申带领士兵在巷子里跟敌人拼死抵抗,最后力竭而死。还有个姓吴的巡检,也战死沙场。灵璧知县唐良锐,是灵璧所有举人里最优秀的,城池被攻陷后,他一边痛骂敌人一边壮烈牺牲。盱眙县,之前就被攻陷过,李自成军队再次来袭时,城里的官兵百姓都逃跑了,只有主簿胡渊留了下来。盱眙县本来就没有城墙,胡渊拿着戟在龟山寺跟敌人殊死搏斗,杀死了好几个人。敌人被吓坏了,想逃跑,结果马失前蹄被抓住了,胡渊仍然奋力骂敌,最后壮烈牺牲。胡渊是河北永年人,是贡生出身。

赵兴基,是云南太和人。崇祯初年,他考中了秀才,当上了庐州通判。贺一龙、左金王等五个土匪头子占据了英山、霍山两座山,夏天进山,秋天出来,已经成了习惯。当时的督师杨嗣昌派监军佥事杨卓然去招降他们,结果被羞辱了一顿,灰溜溜地回来了。崇祯十四年六月,英山被攻陷,知县高在飖抗敌而死。十二月,潜山也被攻陷,知县李胤嘉和典史沈所安平时为人刻薄,所以当地奸民引贼入城,把他们抓了起来。他们都宁死不屈,沈所安的儿子也因此丧命。

话说十五年前,张献忠被左良玉打败了,就带着他的队伍跟其他叛军汇合,然后在三月攻打舒城。一个月后舒城就破了,张献忠把舒城改名叫得胜州,据为己有。他还派人去抢掠附近的县城,他的骑兵甚至每天都跑到庐州城下耀武扬威。当时庐州城里,兴基跟知府郑履祥、经历郑元绶、合肥知县潘登贵、指挥同知赵之璞、还有在家休假的参政程楷一起分头守城。可惜监司蔡如蘅贪婪残暴,老百姓都不支持他,张献忠的探子满城都是,却没人发现。

五月,提学御史徐之垣来庐州考查学生,张献忠就派人假扮考生混进去,穿着儒生的衣服,半夜突然开炮,城里乱成一锅粥。徐之垣、蔡如蘅、郑履祥、潘登贵都吓得从城墙上溜走了。兴基当时守着水西门,听到动静后,拿着刀就冲下城楼跟敌人拼命,砍死了好几个人,最后也身负重伤壮烈牺牲了。郑元绶和程楷一起守着南薰门,郑元绶英勇作战,战死沙场;程楷也宁死不屈,殉城而亡。赵之璞守东门,在巷战中战死了。

张献忠趁势又接连攻陷了含山、巢县、庐江、无为、六安和太湖,知县杨春芳、典史陈知训、教谕沈鸿起、训导娄懋履也都战死了。

庐州城池坚固,八年春天,张献忠的军队用尽各种办法猛攻,知府吴太朴死守城池,就是不肯投降。张献忠多次进攻,都没能拿下庐州,最后是用计策才攻下来的。郑履祥和潘登贵害怕受罚,就把责任推到了兴基身上。总督史可法查明了真相,为他们申冤,处罚了那些失职的官员,并且追赠兴基为河南佥事,程楷为光禄卿,郑元绶也得到了抚恤。

当初张献忠攻打舒城的时候,县令因为忧愁过度离开了,在家休假的编修胡守恒和游击孔廷训带着民兵一起守城。结果孔廷训带兵到处烧杀抢掠,老百姓都叛变了,投降了张献忠。城池快要失守的时候,张献忠的士兵把胡守恒杀了。这件事上报后,朝廷追赠胡守恒为少詹事,谥号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