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三年夏天旱灾,一直到八月才下雨。到了四年,从春天开始就没下雨,一直持续到七月才下。雨,是少阴之气,少阴之气受损了就不下雨。少阴对应五行中的金,金代表刑罚和兵戈,刑罚不公正,战争不停息,金气就会受损,所以常常导致旱灾。火代表盛阳,阳气强盛,所以圣人制定礼仪来约束它。礼仪败坏,就会僭越骄横,从而助长盛阳之气,火气过盛就会导致金气衰弱,所以也会造成旱灾。从五行来看,土克水,土木工程兴盛,就会阻碍水气运行,同样也会导致旱灾。天上有东井星,主管水事,天汉、天江也是水祥之兆。水和火相克,又受土的制约,土火出现异常,比如日食超过一定程度但还没完全遮蔽,或者七曜运行到黄道以南,这些都是旱灾的预兆。武德七年秋天,关内和河东地区旱灾严重。

贞观元年夏天,山东大旱。二年春天,旱灾。三年春夏,旱灾。四年春天,旱灾。从太上皇传位以来,这些年水旱灾害不断。九年秋天,剑南、关东二十四个州旱灾。十二年,吴、楚、巴、蜀二十六个州旱灾;冬天不下雨,一直持续到第二年五月。十七年春夏,旱灾;二十一年秋天,陕、绛、蒲、夔等州旱灾。二十二年秋天,开、万等州旱灾;冬天不下雨,一直持续到第二年三月。

永徽元年,京畿地区的雍州、同州、绛州等十个州旱灾。二年九月,不下雨,一直持续到第二年二月。四年夏秋,旱灾,光州、婺州、滁州、颍州等州尤其严重。

显庆五年春天,河北二十二个州旱灾。

总章元年,京师以及山东、江淮地区大旱。二年七月,剑南十九个州旱灾;冬天没下雪。

咸亨元年春天,旱灾;秋天,再次发生大旱。

仪凤二年夏天,河南、河北旱灾。三年四月,旱灾。

永隆二年,关中旱灾,还下了霜,导致大饥荒。

永淳元年,关中大旱,发生饥荒。二年夏天,河南、河北旱灾。

永昌元年三月,旱灾。

神功元年,黄州、隋州等州旱灾。

久视元年夏天,关内、河东旱灾。

长安二年春天,不下雨,一直持续到六月。三年冬天没下雪,一直持续到第二年二月。

唐朝神龙二年冬天,没下雨,一直到第二年五月,京城、山东、河北、河南都闹旱灾,饿死了很多人。

太极元年春天,旱灾;七月又旱。开元二年春天,大旱。十二年七月,河东、河北旱灾,皇帝亲自在宫里祈雨,搭起祭坛,站着祈求了三天。九月,蒲州、同州等地也旱灾。十四年秋天,很多州府都旱灾,一共十五个州。十五年,旱灾的州府增加到十七个。十六年,东都、河南、宋州、亳州等地旱灾。二十四年夏天,旱灾。

永泰元年春夏,旱灾。第二年,关内大旱,从三月开始就没下雨,一直持续到六月。大历六年春天旱灾,一直持续到八月。建中三年,从五月开始就没下雨,一直持续到七月。兴元元年冬天,大旱。

贞元元年春天旱灾,麦苗都长不出来,一直到八月,旱灾更严重了,灞河和浐河都快干涸了,井水都没了。六年春天,关中地区大旱,麦苗没长出来;夏天,淮南、浙西、福建等地大旱,井泉都干涸了,人们又渴又生病,死的人很多。七年,扬州、楚州、滁州、寿州、澧州等地旱灾。十四年春天,旱灾,麦子没收成。十五年夏天,旱灾。十八年夏天,申州、光州、蔡州旱灾。十九年正月,没下雨,直到七月甲戌日才下雨。

永贞元年秋天,江浙、淮南、荆南、湖南、鄂州、岳州、陈州、许州等二十六个州旱灾。元和三年,淮南、江南、江西、湖南、广南、山南东西路都旱灾。四年春夏,大旱;秋天,淮南、浙西、江西、江东旱灾。七年夏天,扬州、润州等地旱灾。八年夏天,同州、华州旱灾。十五年夏天,旱灾。

宝历元年秋天,荆南、淮南、浙西、江西、湖南以及宣州、襄州、鄂州等地旱灾。太和元年夏天,京畿、河中、同州旱灾。六年,河东、河南、关中地区旱灾。七年秋天,大旱。八年夏天,江淮地区以及陕西、华州等地旱灾。九年秋天,京兆、河南、河中、陕西、华州、同州等地旱灾。

开成二年春夏,旱灾。四年夏天,旱灾,浙东尤其严重。

公元845年春天,旱灾。到了公元846年春天,仍然没下雨;冬天也没下雨,一直持续到第二年二月。

公元850年,大旱。

公元851年秋天,淮南、河南地区没下雨,一直持续到第二年六月。公元858年,江淮地区旱灾。公元859年夏天,旱灾。公元860年夏天,旱灾。

公元880年春夏,大旱。

公元884年,江南大旱,发生了饥荒,人们互相残杀吃人。

公元886年秋天,大旱。

公元889年冬天,京城旱灾,一直持续到第二年春天。

窦建德没失败的时候,有谣言说:“豆入牛口,势不得久。”(这句是原文,不用翻译)

公元640年,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攻打高昌。之前高昌国内有童谣说:“高昌兵马如霜雪,汉家兵马如日月,日月照霜雪,回首自消灭。”(这句是原文,不用翻译)

永徽年间以后,民间流行《武媚娘曲》(这句是原文,不用翻译)。

调露年间初期,京城流传着“侧堂堂,桡堂堂”的民谣。太常丞李嗣真说:“‘侧’是不正,‘桡’是不安。从隋朝以来,乐府就有《堂堂曲》,再次提到‘堂堂’二字,是唐朝再次受命的征兆。”

公元681年七月,东都大雨,很多人饿死冻死。之前有童谣说:“新禾不入箱,新麦不入场,迨及八九月,狗吠空垣墙。”(这句是原文,不用翻译)

高宗皇帝从调露年间中期就想封禅嵩山,因为突厥叛乱而作罢;后来又想封禅,因为吐蕃入侵又停止了。当时有童谣说:“嵩山凡几层,不畏登不得,但恐不得登,三度徵兵马,傍道打腾腾。”(这句是原文,不用翻译)

永徽年间末期,民间流行《桑条韦也》《女时韦也》乐曲。(这句是原文,不用翻译)

龙朔年间,人们喝酒时玩一种游戏,叫做:“子母相去离,连台拗倒。” 老百姓把杯盘叫做子母,又把盘子叫做台。那时民间还流行《突厥盐》这首歌。(这句是原文,不用翻译)

永淳年间以后,民间流行歌曲《杨柳杨柳漫头驼》(这句是原文,不用翻译)。

垂拱年间以后,东都流行《契苾儿歌》,歌词都很淫秽。契苾是张易之的小名。(这句是原文,不用翻译)

如意年间初期,民间流行歌曲:“黄獐黄獐草里藏,弯弓射尔伤。”(这句是原文,不用翻译)后来,王孝杰在黄獐谷战败。

唐朝神龙年间以后,老百姓流传着这么一首民谣:“山南乌鹊窠,山北金骆驼,镰柯不凿孔,斧子不施柯。” 翻译过来就是:山南地区(指唐朝)人烟稀少,像乌鸦窝一样;山北地区(指北方少数民族)则富裕,就像驮着很多金子的骆驼一样。镰刀不用打孔,斧子不用装柄,这说明社会动荡不安,生产生活都受到影响。

安乐公主在洺州修建安乐寺,当时又出现童谣:“可怜安乐寺,了了树头悬。” 这句话预示着安乐寺的命运多舛,让人不禁担忧。景龙年间,民间又流传着几首童谣,一首是:“黄牸犊子挽纼断,两足踏地鞋<麻需>断,城南黄牸犊子韦。” 另一首是《阿纬娘歌》(这首歌的内容史料未记载,无法翻译)。还有一首童谣说:“可怜圣善寺,身著绿毛衣,牵来河里饮,踏杀鲤鱼儿。” 这些童谣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稳定和人们的不安情绪。

唐玄宗在潞州的时候,出现过一首童谣:“羊头山北作朝堂。” 这暗示着权力中心可能会转移。天宝年间,术士李遐周在玄都观写了一首诗:“燕市人皆去,函关马不归,人逢山下鬼,环上系罗衣。” 这首诗预示着不好的事情即将发生,虽然当时人们没明白,但后来被认为是妖言惑众。安禄山叛乱之前,民间流传着童谣:“燕燕飞上天,天上女儿铺白毡,毡上有千钱。” 幽州地区还有童谣:“旧来夸戴竿,今日不堪看,但看五月里,清水河边见契丹。” 这些童谣都预示着战乱的爆发。

唐德宗时期,有人写了一首诗:“此水连泾水,双眸血满川,青牛逐朱虎,方号太平年。” 这首诗也带有预言的意味,被认为是妖言惑众。朱泚叛乱失败前两个月,民间流传着童谣:“一只箸,两头朱,五六月,化为<*月且。” 这些童谣都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

元和初年,童谣说:“打麦打麦三三三。” 然后又说:“舞了也。” 这童谣比较简短,含义不明确。大中末年,京城的小孩子用布叠成小东西,沾水后放在太阳下晒,叫做“拔晕”。

咸通七年,童谣说:“草青青,被严霜,鹊始后,看颠狂。” 咸通十四年,成都流传童谣:“咸通癸巳,出无所之,蛇去马来,道路稍开,头无片瓦,地有残灰。” 这首童谣说的是咸通十四年(癸巳年,蛇年),来年(午年,马年),天下大乱,家破人亡。

这些民谣和童谣,虽然语言简练,却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也体现了人们对未来命运的担忧和猜测。它们如同历史的预言,在后世留下深刻的印记。

僖宗的时候,民间流传着童谣:“金色虾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 这童谣预示着天下将要大乱。

乾符六年,又出现一首童谣:“八月无霜寒草青,将军骑马出空城,汉家天子西巡狩,犹向江东更索兵。” 这童谣更是直指朝廷的衰败和战争的威胁。 这预言也应验了后来的战乱。

到了中和年间,又出现一首童谣:“黄巢走,泰山东,死在翁家翁。” 这童谣简短有力,准确地预言了黄巢的结局。

贞观十七年七月,老百姓谣传官府派人四处杀人,用来祭祀天狗,说这天狗穿着狗皮,长着铁爪,专门在暗中取人心肝。 大家吓得够呛,晚上都不敢出门,都拿着弓箭自卫,没弓箭的还用竹子削成箭,郊外更是没人敢单独走动。唐太宗很生气,下令彻夜打开城门,派人安抚百姓,一个月后才平息了这场恐慌。

武则天当政的时候,人们喝酒唱歌,歌声没完没了的,就叫做“族盐”。 这是一种民间的娱乐方式。

开元二十七年十月,朝廷在东都修建明堂,结果又传出谣言说官府抓小孩埋在明堂底下,用来镇压邪祟。 农村的孩子都躲到山里去了,京城也人心惶惶,有人说要打仗了。玄宗皇帝很生气,派人去安抚百姓,过了一段时间才平息了谣言。

天宝三载二月辛亥,天上出现一颗像月亮一样大的星星,掉到了东南方向,坠落时还有声音。京城里又传出谣言说官府派人抓人,取人心肝祭祀天狗,老百姓都害怕,京城附近尤其严重。 皇帝又派人去安抚,这和贞观十七年的情况几乎一模一样。

天宝年间以后,很多诗人都写一些忧愁苦闷,漂泊流离的诗歌,寄情山水,寺庙;乐曲也多以边塞地名命名,比如《伊州》、《甘州》、《凉州》等等,这些曲子节奏很快,都叫做“入破”。 还有一种《胡旋舞》,是从康居传来的,以旋转迅速为特点,当时也很流行。“破”,大概就是指节奏很快,很激烈的意思吧。

建中三年秋天,江淮地区谣传有毛人吃人心,大家都很害怕。朱泚篡位后,把自己的旧宅子命名为潜龙宫,还把内府的珍宝都搬进去。 算命先生说,《易经》里说“潜龙勿用”,这是不好的预兆。

公元816年,京城里谣言四起,说郑注为了炼制长生不老药,要活生生挖取小孩的心肝,朝廷秘密下令抓捕了无数小孩。人们私下里互相警告:“某某地方又丢了几个孩子!”那些炼丹的方士吹嘘说金丹能成仙,全是些荒诞不经的鬼话,有人信以为真,服用了丹药后发高烧死了不少,真是令人警醒啊!可怜的孩子们,无辜受害,取他们的心肝,这是要发生杀戮的征兆啊!

刘从谏没死的时候,潞州有个疯子在集市上弯着腰喊:“石雄七千人来了!”刘从谏下令抓起来杀了。

公元861年秋天,成都城里谣传有野兽形状像狗的母鬼晚上潜入民宅,大家都很害怕,晚上都聚在一起不敢分开。有人说某家看见鬼了,眼睛闪闪发光像灯焰一样,人们更加恐惧了。

黄巢进京之前,京城百姓用黄米和黑豆粉蒸着吃,管这食物叫“黄贼打黑贼”。僖宗当政的时候,街坊邻居打架,一激动就喊:“咱们去见右厢天子!”

还有毛虫灾害。

唐高宗永徽年间,河源军营里出现了三只狼,大白天跑到军营里来,士兵们射死了它们。

唐高宗永淳年间,岚州和胜州兔子成灾,成千上万只兔子聚在一起,把庄稼都吃光了,后来兔子也突然不见了。

公元715年,一只熊大白天闯进了扬州城。

公元758年十月,朝廷下令百官登上勤政楼观看安西军前往陕州,这时竟然有一只狐狸从楼上跑了出来,被抓住了。

公元770年8月己卯日,一只老虎闯进了京师长寿坊宰相元载家的祖庙,被人射杀了。老虎是西方的象征,凶猛残暴,象征着刑戮。公元772年8月丁丑日,在太极殿内廊抓到一只白兔。占卜说:“国家有忧患。白色,是丧事的不祥之兆。”

公元783年9月己亥夜,一只老虎闯进了宣阳里,伤了两个人,第二天早上被抓住了。

公元786年2月乙丑日,一只野鹿跑到含元殿前,被抓住了;壬申日,又有一只鹿跑到含元殿前,被抓住了。占卜说:“会有大的丧事。”公元788年3月癸亥日,一只鹿跑到京师西市门,被抓住了。

公元840年4月,一只獐子从太庙跑了出来,被抓住了。

公元620年,突厥处罗可汗要戴上帽子,晚上听到狗群叫唤,却看不到狗。

武则天当政初期,有个酷吏叫丘神勣,他家的狗生了一窝小狗,奇怪的是,这些小狗都没有脑袋,脖颈处只有一个像嘴巴一样的洞,白天黑夜地叫个不停,后来突然就不见了。

神功元年,安国献上了两只狗,它们的脑袋都长得比较奇怪,数量也不一样。这大概就是说,献上来的狗,脑袋数量都不一样。

天宝十一载,宰相李林甫一大早起来洗漱准备上朝,打开书包一看,里面有个东西像老鼠一样,跳到地上后就变成了一条大狗,长得又壮又威风,眼睛瞪得很大,张牙舞爪地盯着李林甫,李林甫赶紧射箭把它射死了,只听“嗖”的一声,狗随着箭一起消失了。

贞元七年,赵州柏乡有个叫李崇贞的人家里的黄狗竟然给牛犊子喂奶。

会昌三年,定州深泽县令家里的狗生出了角。

大中初年,也有狗生角的怪事发生。京房说:“执政者失去了正确的方向,就会有灾祸发生。”他还说:“君子如果处境危险,就会有狗生角的怪事出现。”

咸通年间,会稽郡有条狗生下来就不会叫,打它也没有声音。狗的职责是叫来守卫,这条狗不会叫,预示着镇守一方的人无法抵御敌人入侵。

成汭当荆南节度使的时候,城里的狗每天晚上都叫个不停,算命先生向隐认为,这预示着城池将要变成废墟。

中和二年秋天,丹徒县的狗和猪交配了。占卜说:“诸侯中有图谋危害国家的人。”

调露元年十一月壬午日,秦州神亭治北面的雾气散开,就像太阳刚刚升起一样明亮,人们看到了白鹿和白狼。这预示着将有吉利的事情发生。

神龙二年四月己亥日,越州鄮县下起了毛毛雨。占卜说:“奸邪之人得势,贤良之人隐退。”

大历二年七月甲戌日,太阳落山的时候,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白色的气体,一直延伸到天边。九月戊午夜,西北方向出现了白色的雾气,也一直延伸到天边。五年五月甲申日,西北方向再次出现白色的气体,一直延伸到天边。

贞元二十年九月庚辰日夜里,出现了八道白色的气体,从东西两边延伸到天边。

大和三年八月,西方出现了一道像柱子一样的白色气体。七年十月己酉日,西方又出现了三道像柱子一样的白色气体。

光启二年四月,出现了一道白色的气体,气体头部是黑色的,像头发一样,从东南方向进入扬州后消失了。

光化二年三月乙巳日,太阳里出现了一道白色的气体,一直延伸到天边,从西南方向贯穿到东北方向。

天复元年八月己亥日,西方出现了一朵像脚底一样的白云,云中出现了一道像匹练一样的白色气体,长五丈,直冲云霄,分成三条彗星,头部向下垂。占卜说:“天下将有战争。白色是战争的征兆。”

话说在神龙年间,洛阳的白马寺里,那尊铁铸的佛像脑袋,莫名其妙地自己掉到寺庙门外了。 这可真是怪事一桩!

天宝五年四月,宰相李适之,摆了一大桌子好酒好菜,准备好好享受一下。半夜里,突然,那些鼎自己跳起来,互相打架,根本停不下来!最后,鼎的耳朵和腿都给撞断了,场面那叫一个混乱! 这简直比佛像脑袋自己掉下来还邪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