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铣,是后梁宣帝的曾孙。他爷爷萧岩,在隋朝开皇年间起兵造反,后来投降了陈朝,陈朝灭亡后,隋文帝杀了他。萧铣小时候很穷,靠帮人抄书为生,但他特别孝顺他母亲。后来,隋炀帝因为他是皇亲国戚的关系,提拔他做了罗川县令。

大业十三年,岳州校尉董景珍、雷世猛,还有几个旅帅郑文秀、许玄彻、万瓒、徐德基、郭华,以及沔州人张绣等等,一起密谋造反,推举董景珍当老大。董景珍说:“我平时没什么名气,就算临时当个领袖,大家应该也不会反对。罗川县令萧铣,是以前梁朝皇室的后代,为人宽厚仁慈,很有他祖先武帝的风范。再说,我听说帝王兴起,总会有天命在其中。现在隋朝的帽子和冠带都叫‘起梁’,这不正应验了萧氏中兴的预兆吗?现在推举他来领导,顺应天意,符合民心,岂不是很好?”于是派人去通知萧铣。

萧铣马上回信给董景珍说:“我的祖先以前侍奉隋朝,一直按时纳贡,从没间断过,可是隋朝却贪图我们的土地,灭掉了我们的宗族,我为此一直痛心疾首,想着有朝一日能洗刷这耻辱。现在上天应验了我的心愿,你们愿意归顺,准备恢复梁朝的基业,为先帝报仇雪恨,我怎么会不积极响应,号召士兵跟随你们呢!”于是萧铣就招募了几千士兵,对外宣称是追捕盗贼,准备去支援董景珍。

话说这颍川的贼寇沈柳生攻打县城,萧铣出战却吃了败仗。萧铣跟手下们说:“岳阳的英雄好汉们都想拥立我当老大,现在天下都反了隋朝,我能独善其身,保全自己吗?再说,我祖上就在这儿建国,如果响应他们的号召,恢复梁朝的江山,只要我发个檄文,那些盗贼谁敢不服从?” 大家一听都高兴地同意了。

于是,萧铣在十月自称梁公,旗帜服饰都沿用旧制。沈柳生带着他的军队投降萧铣,被任命为车骑大将军。没过几天,四面八方的人纷纷来投奔,军队人数达到了几万人,萧铣就率军直逼巴陵。巴陵太守景珍派徐德基、郭华率领几百名当地豪强去迎接萧铣,结果先见到了沈柳生。沈柳生跟他的手下商量说:“梁公起兵,我最先投靠他,功劳最大。现在岳阳的军队人多,官职也多,谁肯听我的?不如杀了德基,用他的人头做人质,挟持着梁公前进,那谁还敢不服我?” 于是,沈柳生就杀了徐德基,跑到萧铣的中军帐前禀报。萧铣一听吓了一跳,说:“现在咱们要平定乱世,却自己先打起来,我可当不了你们的主人!” 萧铣直接走出了军营。沈柳生害怕了,赶紧跪在地上请罪。萧铣责备了他一番,最后还是饶恕了他,然后继续带兵前进。

景珍说:“徐德基是真心实意地拥护起义的,沈柳生却擅自杀了他,如果不杀了他,以后还怎么治理天下?再说,跟这种凶狠的贼人在一起,迟早会出乱子。” 萧铣于是下令斩杀了沈柳生。之后,萧铣在城南筑坛祭天,自称梁王。这时,有只奇异的鸟飞来,萧铣就以“凤鸣”为年号。

义宁二年,萧铣僭称皇帝,设立百官,一切沿用梁朝旧制。他追谥从父萧琮为孝靖帝,追封祖父萧岩为河间忠烈王,追封父亲萧璿为文宪王。他还封景珍为晋王,雷世猛为秦王,郑文秀为楚王,许玄彻为燕王,万瓒为鲁王,张绣为齐王,杨道生为宋王。隋朝将领张镇州、王仁寿来攻打萧铣,却没能攻下。等到隋朝灭亡后,宁长真等人率领岭南各州县投降萧铣。当时林士弘占据江南,萧铣派将领苏胡儿攻下豫章,派杨道生攻取南郡,派张绣平定岭表地区。萧铣的势力西至三峡,南达交趾,北到汉水,都臣服于他,拥有四十万大军。

公元618年,萧铣把都城搬到了江陵,又修缮了宗庙。他提拔岑文本当上了中书侍郎,掌管机密要事。后来派了个叫道生的去攻打峡州,结果峡州刺史许绍把他们打了个稀巴烂,道生的兵死了大半。

三年后,高祖李渊下令让夔州总管赵郡王李孝恭去讨伐萧铣。李孝恭攻下了通州和开州,还杀了萧铣手下的伪东平王阇提。萧铣手下的将领们个个骄横跋扈,萧铣觉得越来越控制不住他们了,就装模作样地说要休兵务农,以此来削弱他们的权力。结果大司马董景珍的弟弟,因为当将军没被重用,心里怨恨萧铣,就密谋造反,事情败露后被杀了。董景珍当时镇守长沙,萧铣给他写信赦免了他,还把他召回江陵。董景珍害怕了,就派人去投降李孝恭,把长沙的地盘都献上去了。萧铣派张绣去攻打董景珍,董景珍说:“前年杀了彭越,去年杀了韩信,你没听说过吗?咱们为什么要自相残杀呢?”张绣没理他,直接围住了董景珍。董景珍兵败逃走,手下人把他杀了。萧铣提拔张绣当了尚书令。张绣因为立功就骄傲自大起来,结果也被萧铣杀了。

萧铣这个人表面上看着宽厚,其实内心阴险忌妒,特别讨厌比自己强的人,所以朝中大臣和老将们都对他产生了怀疑和猜忌,很多人叛逃了,萧铣根本控制不住,他的势力也越来越弱。四年后,朝廷下令让李孝恭和李靖率领巴蜀的军队顺流而下,庐江王李瑗从襄阳方向进攻,黔州刺史田世康从辰州方向进攻,三路大军合力讨伐萧铣。萧铣手下的将领周法明带着四个州投降了,朝廷立马任命他为黄州总管,让他从夏口方向进攻安州,很快就把安州拿下了。另一个将领雷长颍也带着鲁山投降了。萧铣就派文士弘去抵抗李孝恭,两军在清江口交战,结果李孝恭大获全胜,缴获了上千艘战船,还攻占了宜昌、当阳、枝江、松滋,萧铣手下的江州将领盖彦举也带着城池投降了。李孝恭和李靖一路追击,直逼萧铣的都城。

一开始,萧铣把大部分军队都遣散了,只留下几千人守卫。结果等紧急集合军队的时候,江陵那边的援兵路途遥远,还没赶到。萧孝恭呢,就带着大军把萧铣围了个水泄不通。过了几天,就把萧铣的水城攻破了,缴获了好几千艘战船。交州总管丘和、长史高士廉、司马杜之松都跑去投降了。

萧铣一看,援兵是肯定指望不上了,就对手下的人说:“难道上天也不保佑梁朝吗?等到城破再投降,百姓肯定要遭殃。现在城还没被攻破,咱们先投降,还能避免战乱。大家伙儿又不用担心没皇帝。”说完他就下令投降,守城的人都哭成一片。萧铣还用太牢祭祀祖庙,然后自己穿着丧服,带着官员们去萧孝恭的大营,谢罪说:“该死的人是我萧铣,百姓没罪,请不要杀害掠夺他们!”萧孝恭接受了他的投降,护送他去了京城。过了几天,萧铣的援兵到了,足足有十多万人呢!得知萧铣已经投降了,他们才送来求和的礼物。

萧铣到了京城后,高祖皇帝想跟他好好谈谈。萧铣说:“隋朝丢了天下,英雄们都争着抢着要当皇帝。我没有得到上天的保佑,所以才被陛下俘虏了,就像田横那样,南面称王,又怎么能说是背叛汉朝呢?”高祖皇帝一听他这口气,气得够呛,下令在闹市里把他杀了,那年他才三十九岁。从他自立为帝到灭亡,一共才五年。

文章最后评价说:萧铣,是梁朝的后代,原本是个文官,却能占据东南一带,这跟荆州、楚地的混乱风气有关。萧铣的武力虽然不够强,但文治方面还是不错的。总的来说,他这种靠着仁义道德的幌子,欺骗世人,扰乱社会秩序的人,是圣人一定会诛杀的。萧铣兵败计穷,用好话劝说手下投降,自己被俘后,在朝廷上还强硬地辩解,不肯屈服。他的虚伪狡辩很快就被识破了,最终落得个死路一条,可见高祖皇帝英明啊!

辅公祏,是山东济南人。隋朝末年,他和老乡杜伏威一起当起了土匪,到处抢劫,活动范围到了淮南地区。

杜伏威的队伍越来越壮大,自己称总管,还把辅公祏提拔成自己的长史,相当于军师或者高级参谋。当时有个叫李子通的贼寇占据了江都(今扬州),杜伏威就派辅公祏带几千精兵过江去打他。李子通摆开阵势准备迎战,人比辅公祏多十倍,而且个个都很勇猛。辅公祏挑选了一千名装备精良的士兵,拿着长刀冲锋在前,另外一千人作为后备队跟在后面,他下令说:“谁敢后退,就杀无赦!” 他自己带着部队断后。很快李子通就带着大军压上来了,那拿着长刀的一千人个个都是拼死搏斗,辅公祏又指挥左右两翼部队夹击,李子通的军队大败,好几千人都投降了。后来杜伏威派使者回朝廷投降,到了武德二年,朝廷任命辅公祏为淮南道行台尚书左仆射,封他为舒国公,这可是个高官厚爵啊!

一开始,杜伏威和辅公祏关系很好,年轻的时候就互相爱护,杜伏威还把辅公祏当成兄长一样尊敬,军中的人都叫他“辅伯”,对他非常尊重,待遇也差不多。可后来杜伏威有点忌惮辅公祏了,就把他养子阚棱提拔为左将军,王雄诞提拔为右将军,把辅公祏安排了个仆射的职位,暗地里削弱了他的权力。辅公祏心里很不痛快,就和老朋友左游仙一起装模作样地学习辟谷术,以此来掩盖自己的不满,低调行事。

六年后,伏威进京上朝,留下公祏镇守地方,还让王雄诞带兵协助公祏,私下叮嘱他说:“我进京后,要是没犯错,你千万别搞什么变动。”后来,左游仙跟伏威告状说公祏要造反。正巧王雄诞因为生病在家休息,公祏趁机夺了他的兵权,还编造说伏威给他写信让他起兵。

八月,公祏就僭越称帝,国号宋,定都陈朝旧宫;他杀了王雄诞,任命了一堆官员,还把左游仙提拔成兵部尚书、东南道大使、越州总管,那真是权倾朝野啊!他还加紧制造武器,调集粮食,派将军徐绍宗去攻打海州,又派陈正通去骚扰寿阳。

朝廷这边,赶紧下令让越郡王孝恭带兵去九江,岭南大使李靖去宣城,怀州总管黄君汉从谯州出发,齐州总管李世勣从淮河、泗水一带进兵讨伐公祏。孝恭先拿下芜湖,又攻克了梁山三镇。河南安抚大使任瑰攻下了扬子城,降服了伪将龙龛,然后控制了扬州。公祏这边也派了冯惠亮、陈当世驻扎在博望山,陈正通、徐绍宗驻扎在青州山抵抗朝廷军队。结果孝恭率领各路军队打败了他们,冯惠亮、陈正通逃跑了,李靖紧追不舍,追了一百多里,公祏的军队全线溃败,陈正通他们只带着五百骑兵逃到了丹杨。

公祏这下害怕了,丢下城池逃到会稽去找左游仙,当时他手下还有几万兵马呢。可是到了晚上到达毗陵的时候,跟着他的就只剩下五百人了。他的部将吴骚、孙安想抓住他,公祏丢下老婆孩子,砍断关隘逃跑了,带着几十个心腹逃到武康,结果被当地老百姓抓住送到了丹杨,孝恭把他杀了,把头送到了京城。从公祏帮助伏威起兵占据江东,到他死,一共十三年。

沈法兴是湖州武康人,他父亲沈恪是陈朝的广州刺史。沈法兴在隋朝大业年间末期当吴兴郡守,东阳的贼寇楼世干要攻打他的郡,隋炀帝就下令让他和太仆丞元祐一起讨伐楼世干。

公元617年,江都城乱了套,萧铣觉得自己在南方根基深厚,手下有几千户人家都听他的,于是就和手下孙士汉、陈果仁一起,打着为杨广报仇的旗号,在三月从东阳出发,招兵买马,直奔江都。打下了余杭,到了乌程的时候,军队已经壮大到六万人了。毗陵的守将路道德出来阻拦,萧铣先和他谈和,然后趁机杀了他,占领了毗陵城。就这样,他平定了江淮地区十几个州,自己当上了江南道总管。听说越王杨侗当了皇帝,萧铣就上书,自称大司马、录尚书事、天门公,还自己任命百官,陈果仁当司徒,孙士汉当司空,蒋元超当尚书左仆射,以此类推,还任命了李百药当幕僚。后来听说杨侗被废了,到了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萧铣称帝,国号梁,年号延康,改了隋朝的官制,还学着陈朝的样子弄了不少规矩。

萧铣自以为南方那些城池轻轻松松就能拿下,所以只顾着杀杀杀,手下人只要犯点小错就杀头,搞得将士们人心惶惶,都害怕他。没多久,他就派儿子萧纶去救陈棱,打李子通,结果被李子通打败了。李子通乘胜追击,渡过长江,攻破了京口。萧铣派蒋元超去庱亭迎战,结果大败,蒋元超还战死了。萧铣害怕了,带着几百个亲信逃到吴郡,投靠了土匪闻人嗣安。闻人嗣安派叶孝辩去迎接他,萧铣后来后悔了,想杀叶孝辩,又跑到会稽去了,结果被人发现了,害怕得跳江自杀了。从他起兵到灭亡,一共三年。

李子通,是沂州人,年轻时很穷,靠打渔狩猎为生。他住的地方,看到老人小孩负重前行,他一定会帮忙;家里有了剩余粮食,就拿去接济穷人,而且特别喜欢替人报仇。

隋朝大业末年,长白山有个土匪头子左才相,自称博山公,李子通投靠了他,凭借武力在当地很有名。乡里有人被土匪陷害,李子通一定会保护他。当时那些土匪都特别凶残,就李子通一个人比较仁义,所以很多人投奔他,不到半年时间,他就聚集了一万多人马。左才相开始忌惮他,李子通就带着人马渡过淮河,和杜伏威联合起来。后来被隋朝将领来整给打败了,逃到海陵,又聚集了两万人马,自称将军。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他僭称楚王。

宇文化及杀了隋炀帝之后,任命右御卫将军陈棱为江都太守。没过多久,陈棱就投降了唐高祖,高祖任命他为总管,继续让他守着江都郡。 这时候,萧铣的儿子萧子通攻打陈棱,陈棱被逼得走投无路,就向沈法兴和杜伏威求救。杜伏威亲自带兵驻扎在清流,沈法兴派儿子沈纶带兵驻扎在扬子江边,两军相隔几十里。

萧子通听从谋士毛文深的主意,招募吴地人假扮沈法兴的军队,夜袭杜伏威。 这一招导致杜伏威和沈法兴两人关系破裂,谁也不敢先动手打仗了。萧子通看准时机,集中兵力攻打江都,很快就把江都占领了,陈棱逃跑了。萧子通随后僭越称帝,建立吴国,年号明政。 之前为宇文化及守卫丹杨的齐军将领乐伯通,带着上万兵马投降了萧子通,萧子通任命他为尚书左仆射。

接着,萧子通打败了沈法兴的军队,攻占了晋陵,还任命沈法兴原来手下的小官李百药为内史侍郎,负责起草文书;任命殷芊为太常卿,负责礼乐之事。 因为这些举动,江南很多士人都归顺了他。 这时,杜伏威命令辅公祏攻打丹杨,然后进兵驻扎在溧水,萧子通战败,粮食也快吃光了,只好放弃江都,退守京口。杜伏威顺利占领了江都。

萧子通很快又逃到太湖,聚集了两万散兵,重新组织军队,袭击了沈法兴在吴郡的军队,打败了沈法兴,占据了余杭。 之后,他又攻占了会稽,势力范围南到岭南,西到宣城,北到太湖,几乎控制了整个江南地区。

武德四年,杜伏威派将军王雄诞讨伐萧子通。双方在苏州交战,萧子通战败,退守余杭,王雄诞继续追击,逼近余杭城。萧子通走投无路,只好投降,杜伏威接受了他的投降,并将乐伯通一起送往长安。唐高祖考虑到萧子通投降的实际情况,对他罪行从轻处理,赏赐给他一处宅子、五顷田地,赏赐还算丰厚。

等到杜伏威进京朝见的时候,萧子通对乐伯通说:“东南地区还没完全平定,杜伏威却来长安了。我的旧部大多还在江外,如果能把他们召集起来,还能建一番大功业呢!” 于是他们俩就一起逃跑了。到了蓝田,被官府抓获,最终都被处死了。 在萧子通等人在江南称王称霸的时候,淮河、楚地一带也出现了朱粲、林士弘、张善安等起义军,他们也各自称王称帝。

朱粲,是亳州城父人,一开始只是个小县吏。隋朝大业年间,他跟着军队去长白山打仗,结果逃跑了,当起了强盗,自称“可达寒贼”,还给自己封了个“迦楼罗王”的头衔,手下竟然有十万人!他渡过淮河,屠杀景陵、沔阳,一路烧杀抢掠到山南地区,简直是鸡犬不留,一个活口都不放过!他还自称楚帝,改元为昌达,攻下了南阳。

义宁年间,他和山南抚慰使马元规在冠军打了一仗,结果惨败,但他又拉起了一支队伍,人数竟然发展到了二十万!朱粲占领的州县,都把仓库里的粮食抢光了吃,他带着军队到处乱跑,走到哪儿就烧到哪儿,毁坏城池,根本不种地,就靠抢劫过日子。 所以老百姓都饿死了,路上到处都是饿死的尸体,他的军队也缺粮了,竟然开始抓小孩子来吃!他还跟手下人说:“还有什么比人肉更美味的吗?要是其他国家还有人,我还用担心没东西吃吗?” 他命令手下抓来妇女儿童,把他们煮了吃,还向各个城池收取细粮来补充军粮。隋朝的著作佐郎陆从典和通事舍人颜愍楚被贬到南阳,朱粲一开始把他们当做客人,后来却把两家人都吃掉了。 很快,其他的城池都害怕了,纷纷逃散。

显州的首领杨士林、田瓒起兵攻打朱粲,附近的郡县也纷纷响应,双方在淮源交战,朱粲大败,带着残兵败将逃到菊潭,派人去请求投降。隋朝皇帝杨广派前御史大夫段确,授予他散骑常侍的职位去安抚他。段确喝醉了酒,开玩笑地问朱粲:“你吃过那么多人肉,味道怎么样?”朱粲说:“吃过人肉的人,就像糟了的猪肉一样。”段确吓了一跳,骂道:“你这个狂贼,回到朝廷不过是个奴才,还敢吃人吗?”朱粲害怕了,当场把段确和他的几十个随从都杀了,拿来犒劳自己的部下。 然后,朱粲又屠杀了菊潭,逃到王世充那里,被封为龙骧大将军。东都平定后,朱粲在洛水上被斩首。百姓们争着扔瓦砾石头打他的尸体,一会儿工夫,他的尸体就堆成了一个小土堆。

林士弘,是江西鄱阳人。隋朝末年,他和老乡操师乞一起当了土匪。操师乞自称元兴王,年号天成,大业十二年(616年)占领了豫章(今南昌),还把林士弘提拔成大将军。隋朝派治书侍御史刘子翊去讨伐他们,结果刘子翊射杀了操师乞,但是林士弘收编了操师乞的军队,接着在彭蠡泽(今鄱阳湖)跟刘子翊打了一仗,把刘子翊打败了,刘子翊也战死了。这下林士弘声势大涨,手下有十多万人,占领了虔州(今赣州),自称南越王。没多久,他又自称楚王,甚至称皇帝,年号太平。后来,侍御史郑大节率领九江郡的军队来攻打他。林士弘任命他的同伙王戎当司空。临川、庐陵、南康、宜春这些地方的豪杰们都杀了隋朝的官员来投奔他,他的势力北到九江,南到番禺,地盘非常大。

后来萧铣带水军攻破了豫章,林士弘只剩下南昌、虔州、循州、潮州这几个地方了。等萧铣失败后,萧铣的溃兵有一些投奔了他,他的势力又壮大起来了。这时,唐朝的赵郡王李孝恭派人招降他,林士弘就投降了循州和潮州。

武德五年(622年),林士弘的弟弟鄱阳王林药师带着两万兵马包围了循州,唐朝的总管杨世略打败并杀死了林药师。林士弘于是请求投降。王戎也献出了南昌,朝廷任命王戎为南昌州总管。但是林士弘又偷偷跑了,躲到保安城山,拉拢溃散的士兵,准备再次造反,不少袁州(今吉安)的人也响应他。结果被张善安发现了,张善安带兵去讨伐他。正巧这时林士弘死了,他的部下就都散了。

张善安是山东兖州人。他十七岁就当了逃犯,当土匪,到处抢劫淮南地区。后来孟让兵败,他收编了孟让的八百残兵,攻破了庐江郡。他投奔林士弘,但林士弘不信任他,张善安很生气,就反过来袭击林士弘,烧了他的城郊,然后跑到南康去躲避。萧铣攻下豫章后,派将领苏胡儿守在那里,张善安又把苏胡儿赶走,占领了豫章,归顺了唐朝,被任命为洪州总管。

公元623年,辅公祏造反了,朝廷任命他当西南道大行台,这可是个肥差。结果这善安,他竟然抢了孙州,还抓了总管王戎,又把黄州总管周法明给杀了。 这时候,李大亮带兵来了。李大亮跟善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他投降。善安说:“我一开始根本没想造反,都是手下人搞的鬼!现在投降很容易,但要是投降了,说不定小命不保,这可怎么办?”李大亮拍着胸脯保证:“只要你投降,我绝对不会怀疑你!”

李大亮竟然一个人孤身进入善安的军营,跟善安握握手,聊聊天,善安一看,这李大亮还挺靠谱,高兴坏了,就带着几十个骑兵去李大亮的营地。李大亮把善安请进营帐,然后让人把善安给抓了起来。那些骑兵一看情况不对,赶紧跑回军营,号召大家一起战斗。李大亮赶紧解释说善安已经投降了,不用打了。善安的手下们骂道:“总管把我们给卖了!” 结果,善安的军队就溃败了。 最后,善安被押送到京城,他一口咬定自己没跟辅公祏串通一气,高祖皇帝就赦免了他。后来,辅公祏兵败,朝廷搜到了他跟善安的书信往来,善安这才被处死了。

梁师都,是夏州朔方人,家里是当地的大户人家。他以前在隋朝当鹰扬府郎将。隋朝快完蛋的时候,他辞官回家,拉起队伍当起了土匪,杀了郡丞唐世宗,占领了郡城,自称大丞相,还跟突厥人勾结。他跟隋朝将领张世隆打了一仗,把张世隆打败了,接着又占领了雕阴、弘化、延安等地。 他自己建立了梁国,称帝,还在城南祭天,挖地的时候还挖到一块玉印,他觉得这是祥瑞之兆,就定年号为永隆。

突厥始毕可汗送给他一面狼头旗,还给他封号“大度毗伽可汗”、“解事天子”,梁师都就带着突厥兵占领了河南地区,还攻下了盐川郡。

公元619年,寇匪入侵灵州,长史杨则把他们打跑了。后来,杨则又在野猪岭跟突厥的一千骑兵遭遇,延州总管段德操带兵却按兵不动,敌军士气低落。杨则抓住机会,主动出击,战斗激烈,段德操亲自率领轻骑兵从侧翼包抄,突厥军队大败,被追杀了两百里,俘获和杀死的人很多。没过多久,突厥又派五千步骑来入侵,段德操再次全歼敌军,堡垒将领张举、刘旻都投降了。师都害怕了,派尚书陆季览去游说处罗可汗说:“隋朝灭亡后,中国分裂成四五个国家,实力相当,都互相争斗,都想依附突厥。现在唐朝灭掉了刘武周,国力强大了,军队四处征战。我师都很快就要完蛋了,接下来就轮到突厥了,我希望可汗您能效仿魏孝文帝,把军队调往南方,我愿意为可汗带路。”处罗可汗听信了他的话,命令莫贺咄设进攻五原,泥步设和师都进攻延州,他自己去攻打太原,突利可汗则联合奚、霫、契丹、靺羯从幽州方向进攻,窦建德也从滏口会合晋州、绛州的军队。后来处罗可汗死了,突厥军队没有行动,反而被段德操打败了。

公元623年,师都的将领贺遂、索周带着他们管辖的十二个州投降了。段德操集中兵力进攻,攻下了东城,师都只能坚守西城不敢出来,向突厥颉利可汗求救。颉利可汗带了一万精兵前来救援。在此之前,稽胡大帅刘屳成率众投靠了师都,后来因为被人诬陷而被杀害,他的部下都很怀疑害怕,很多人叛逃了。师都的情况一天比一天糟糕,于是他去投奔颉利可汗,并怂恿颉利可汗南下抢掠,所以突厥经常侵扰边境,没有一年安宁,甚至还窥探到了渭桥。

后来突厥内部发生政变,唐太宗认为师都的日子不好过了,就派人给他写信劝他投降,但是师都不同意。于是唐太宗下令让夏州长史刘旻、司马刘兰去攻打他。唐军抓到一些俘虏,把他们放回去当间谍,离间师都和他的部下。唐军还派轻骑兵去践踏师都的庄稼,城里的人民都饿坏了。更糟糕的是,还有天狗坠落到他的城里。师都手下有几个很厉害的将领,辛獠儿、李正宝、冯端,他们计划抓住师都投降,但没有成功,只有李正宝一个人逃出来投降了。

公元628年,突厥的旻、兰两个部落首领,看起来挺好收拾的样子,皇帝就下令让柴绍和薛万均一起出兵,让柴绍带着精兵强将直接去占领朔方城的东边。结果颉利可汗带兵来救援,赶上大雪,羊马都冻死了,柴绍跟他们打了一仗,把他们打败了,然后就在城下安营扎寨。 旻的堂弟洛仁投降了,皇上一下就把他提拔成右骁卫将军,还封他为朔方郡公。从起兵到灭掉他们,一共花了十二年。后来把那地方改名叫夏州。

一开始师都占领朔方的时候,刘季真和郭子和也同时起兵造反,郭子和的事儿以后再说。刘季真,是离石的一个胡人。他爹叫龙儿,隋朝大业十年就起兵造反,自称皇帝,还立刘季真当太子,他弟弟六儿当永安王。他们当时势力很强,大将军潘长文连续几年打他们,都没能拿下。后来虎贲郎将梁德把龙儿给杀了,他们才散了。唐朝军队起兵后,六儿又拉起队伍当土匪,投靠了刘武周,刘季真跟着他,自称太子王,六儿叫拓定王,这俩兄弟一直都在边境作乱。西河公张纶和真乡公李仲文一起带兵去打他们,刘季真投降了,皇上给他赐姓李,封他为彭山郡王,还让他当石州总管。后来宋金刚在浍州打仗,还没分出胜负,刘季真又跑去跟刘武周混了。刘武周失败后,秦王李世民抓住了六儿,把他杀了,刘季真逃到高满政那里,没多久也被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