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伏威,是山东章丘人。年轻的时候就挺狂放不羁的,不务正业,也不管生计,跟同乡辅公祏是过命的交情。辅公祏经常偷他姑妈家的羊来给杜伏威吃,县里追查得紧,两个人就一起逃跑了,成了山贼,那时候他才十六岁。杜伏威这个人很狡猾,而且很有计谋,每次打家劫舍,大家都用他的主意,都很管用。他总是保护着那些山贼,打仗的时候冲在前面,撤退的时候殿后,所以他的手下都很爱戴他,都推举他当老大。
隋朝大业九年,他去了长白山,投奔了山贼左君行,但是不开心,就离开了,跑到淮南一带当起了山大王,自称将军。下邳有个山贼叫苗海潮,带着很多人到处烧杀抢掠,杜伏威派辅公祏去劝降他,说:“天下老百姓都受不了隋朝的统治,那些有本事的人都想起来造反,但是力量太弱,又各自为战,要是能联合起来,就不用怕隋朝了。你要是当老大,我就跟着你,要是不行,咱们就打一仗,分个胜负!”苗海潮害怕了,就把手下的人交给了杜伏威。江都的留守派校尉宋颢带兵来抓杜伏威,杜伏威跟他们打仗,假装逃跑,把宋颢引诱到芦苇沼泽里,然后顺风放火,把宋颢的步兵骑兵烧死了差不多全部。
海陵有个山贼叫赵破阵,听说杜伏威人少,就轻敌,想把杜伏威收编到自己手下。杜伏威就带着十个亲信,带着牛酒去拜访赵破阵,同时让辅公祏带兵埋伏着,准备应变。赵破阵把杜伏威请进帐篷,摆酒设宴,还把所有的头目都叫来一起喝酒。杜伏威突然杀了赵破阵,大家吓了一跳,来不及救援,又被杜伏威杀了数十人,剩下的都害怕了,服了杜伏威。这时辅公祏的军队也到了,杜伏威就收编了赵破阵的军队,兵力达到了几万人。他们攻打安宜,把城里的人杀光了。隋朝派虎牙郎将来到黄花轮跟杜伏威打仗,杜伏威大败,身受重伤,带着辅公祏和几百人逃跑了。后来他一路招兵买马,又收拢了八千人马,跟虎牙郎将公孙上哲在盐城打仗,打败了公孙上哲的军队。
隋炀帝派右御卫将军陈棱带精兵去讨伐伏威,陈棱不敢打仗。伏威就给他送去一套女人的衣服,信上写着“陈姥”(老太婆)两个字,以此羞辱他的军队。陈棱气急败坏,带着全部兵马杀到。伏威迎出来挑战,陈棱军射中了他的额头。伏威怒吼:“不杀了你,箭头不拔!”然后他冲进陈棱的军阵里,大声呼喊着猛冲猛打,敌军溃不成军。他抓住了射中他的那个将领,逼着他把箭拔出来,然后当场斩杀了他,提着人头到陈棱军阵里示众,又杀了数十人,彻底打垮了陈棱的军队,陈棱落荒而逃。
接着,伏威攻破高邮,渡过淮河,攻打历阳,占领了那里,自称总管。他分兵攻打周围的县城,都攻占下来了,江淮地区的盗匪都纷纷投靠他。伏威挑选了五千名敢死之士,称为“上募”,优待他们,和他们同甘共苦。每次攻打城池,他们总是第一个冲上去;战斗结束后,伏威会检查士兵的伤势,如果伤在背上的,就当场杀掉,以此激励士气。战利品都分给部下,如果士兵战死了,就让他的妻子殉葬,所以将士们个个奋勇作战,没有一个对手能抵挡得住他。宇文化及任命他为历阳太守,他没接受。后来,他被调到丹杨,自称大行台。他开始重用有才能的人,修缮兵器,减轻赋税,取消殉葬的陋习,对贪污受贿的官员和奸邪盗贼,不管罪行大小,都杀无赦。
他上表向越王杨侗称臣,杨侗任命他为东南道大总管,封他为楚王。这时候,秦王李世民正在讨伐王世充,派使者来招降伏威,伏威就投降了。李世民任命他为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江淮安抚大使、上柱国、吴王,赐给他李氏的姓氏,把他编入李氏族谱,封他的儿子伏德俊为山阳公,赐给他五千匹布和三百匹马。伏威派他的将领陈正通、徐绍宗带兵去支援李世民,攻取了王世充的梁郡。他又派将领王雄诞去杭州讨伐李子通,活捉了李子通献给李世民。他还击败了汪华,夺取了歙州。最终,他控制了整个江东、淮南地区,南边直到岭南,东边直到大海。李世民平定刘黑闼后,军队驻扎在曹州、兖州,伏威害怕了,就进京朝见李世民。李世民下诏任命他为太子太保兼行台尚书令,让他留在京城,地位还在齐王李元吉之上,以此来宠幸他。
伏威这老兄,据说很会养生,吃了什么云母之类的仙丹,结果武德七年二月,突然暴毙了。早些时候,有个叫公祏的造反了,还假冒伏威的命令骗人。后来赵郡王孝恭平定了叛乱,找到了公祏伪造的信件上报朝廷。高祖皇帝一查,就把伏威的官职给撸了,家产也充公了。到了贞观元年,太宗皇帝觉得伏威冤枉,就给他恢复了官职和爵位,还用公侯的规格重新下葬,并且把他的封地还给了他的儿子。
伏威收养了三十个儿子,个个都是壮汉,他把他们都带在身边,一起吃饭穿衣,其中阚棱和王雄诞比较出名。
阚棱是伏威老家的人。长得五大三粗,特别擅长使一种两刃大刀,刀长一丈,叫“拍刀”,一挥就能砍死好几个人,冲锋陷阵,无人能敌。伏威占据了江淮地区,靠着阚棱的战功名声大振,给他升了左将军。当时他的部队里有很多都是流氓地痞,互相欺压,阚棱就严厉查办,杀了不少人,不管是谁,犯了法都得死,一点情面都不讲。后来跟着伏威进京,被封为左领军将军、越州都督。公祏叛乱的时候,阚棱南下平叛,在青山打仗,碰上了陈正通的部队。两军刚交战,阚棱就摘下头盔,对敌军喊话:“不认识我吗?还敢跟我打?”他以前的手下很多都在公祏的部队里,一听这话,士气全没了,甚至有人直接跪地投降。公祏被抓后,阚棱因为战功卓著,却有点骄傲自满。公祏被俘后,诬陷阚棱跟自己一起谋反;又说伏威、王雄诞和阚棱在丹阳的财产应该充公,赵郡王孝恭就把这些财产全部收走了。阚棱不服气,跟赵郡王理论,结果得罪了他,最后被以谋反的罪名处死了。
王雄诞是曹州济阴人。年轻时就力大无比,武力超群。伏威起兵的时候,王雄诞出谋划策,打了许多胜仗,被封为骠骑将军。
一开始,伏威跟李子通联手渡过淮河,后来李子通害怕伏威的才能,就偷袭了他。伏威受伤掉下马,雄诞背着他逃到芦苇泽里,收拢溃散的士兵。结果又碰上隋朝将领来整追击,队伍再次溃散。 这时候,伏威的副将西门君仪的妻子王氏特别勇敢,她背着伏威逃跑,雄诞带着十几个手下壮士跟着他们。追兵追上来了,雄诞殿后抵抗,身上中了好多伤,但气势依然很猛,最后伏威才得以脱险。 阚棱年纪比雄诞大,所以军中都叫阚棱“大将军”,雄诞“小将军”。
后来伏威派辅公祏去打李子通,让雄诞和阚棱当副将。他们在溧水打了一仗,李子通被打败了。辅公祏乘胜追击,结果反被李子通包围,士兵们都往墙边躲。雄诞说:“李子通仗着之前的胜利,没设营垒,现在赶紧攻击他,一定能赢!” 辅公祏没听他的。雄诞就自己带着几百个士兵,偷偷摸摸地晚上出发,还咬着布条不发出声音,趁着风势放火,李子通大败而逃,渡过太湖。武德四年,他们跟李子通在苏州打仗,把李子通打退了。李子通带着精兵防守独松岭,雄诞派将领陈当率领一千士兵出其不意地进攻,利用地势高低和树木掩护,还故意竖起迷惑敌人的旗帜,晚上把火把绑在树上,照亮了整个山和沼泽。李子通害怕了,烧了营帐逃跑,躲到余杭,雄诞追上去把他抓住了。
歙州的贼寇汪华占据郡城称王,已经十年了。雄诞回师攻打他,汪华穿着精锐的盔甲,在新安洞口抵抗。雄诞在山谷里埋伏了兵,用几千个看起来比较弱的士兵先去交战,故意示弱败退,汪华追击过来,埋伏的士兵就拼死抵抗,汪华攻不下来。等到傍晚撤退的时候,雄诞的伏兵已经占据了洞口,汪华回不去,只好束手就擒。苏州的贼寇闻人遂安占据昆山,没有归属任何一方势力,伏威派兵讨伐他。雄诞看到昆山地势险要,城池坚固,就久攻不下,于是他独自骑马来到敌营门口,摆出威风凛凛的样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明利害关系,闻人遂安就投降了。因为这些战功,雄诞被授予歙州总管,封为宜春郡公。
伏威上朝后,把军队交给了雄诞管辖。辅公祏准备造反,担心雄诞跟他不是一条心,就使坏,故意散布谣言,说得到了伏威的指示,指责雄诞不忠。雄诞为人正直,轻信了这些谣言,就回家装病休息了。辅公祏趁机夺走了雄诞的兵权,还派西门君仪去劝说雄诞。雄诞这才醒悟过来,说:“天下刚刚平定,皇上还在京城,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守着我们的封地,怎么可以为了家族私利而造反呢?就算我雄诞死了,也不能干这种事!” 辅公祏最后把雄诞给勒死了。
雄诞这个人很爱护他的部下,善于安抚士兵,能做到让士兵们为他赴汤蹈火。每次攻破城池,他都会好好整顿军队,纪律严明,从不滥杀无辜,一点儿坏事都不干。雄诞死的那天,江南的老百姓都哭成了泪人。高祖皇帝很欣赏他的忠义,就让他儿子世果继承了宜春郡王的爵位。唐太宗继位后,还特别下诏追封雄诞为左骁卫大将军、越州都督,谥号为“忠”。他的儿子世果,在垂拱年间当上了广州都督和安西大都护。
张士贵,是虢州卢氏人,本来名叫忽峍。他拉弓的力量能达到一百五十斤,左右开弓,百发百中,箭无虚发。隋朝大业年间快结束的时候,他开始当起了土匪,到处攻打抢掠城池,当时大家都怕他,叫他“忽峍贼”。高祖皇帝下令招降他,张士贵就投降了,被封为右光禄大夫。他跟随皇帝征战,屡立战功,被赐爵新野县公。后来又参与平定洛阳的战役,被任命为虢州刺史。皇上说:“顾令卿只是穿着锦衣白天游玩罢了。”后来又晋封为虢国公、右屯卫大将军。贞观七年,他担任龚州道行军总管,打败了叛乱的獠人后凯旋而归。太宗皇帝听说他冲锋陷阵,冒着箭雨和石头往前冲,就夸奖他说:“我听说忠于国家的人是不顾自身安危的,在你身上我看到了这一点。”后来张士贵官职不断升迁,最后当上了左领军大将军。显庆年间去世,被追赠为荆州都督,陪葬昭陵。
李子和,是陕西蒲城人,本来姓郭。他以前是隋朝的左翊卫,因为犯了罪被流放到榆林。隋朝大业末年,榆林闹饥荒,李子和联合十八个死士,抓住当地县令王才,指责他不体恤百姓,把他杀了,然后打开粮仓救济穷人。 他自己称王,叫“永乐王”,还给自己改了个年号叫“丑平”,把自己的父亲尊称为“太公”,还让自己的弟子政担任尚书令,儿子端和升担任左右仆射,手下有两千骑兵。 他南边跟梁师都联络,北边跟突厥联系,甚至把弟弟送去做人质。突厥的始毕可汗封他为“平杨天子”,但他没敢接受,改称“屋利设”。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子和向唐朝投降,被封为灵州总管、金河郡公,后来又改封为郕国公。他攻打梁师都的宁朔城,把它拿下了。他还暗中侦察突厥的情况,写信报告唐朝,结果被突厥的侦察骑兵抓住了。突厥处罗可汗很生气,把李子和的儿子李子升抓了起来,李子和害怕极了,就带着所有的人南下投奔唐朝,被安排在延州旧城居住。 五年后,李子和参与平定刘黑闼的叛乱,立了功,唐朝赐他姓李,并任命他为右武卫将军。十一年后,他被任命为婺州刺史,又改封为夷国公。显庆初年,他升任黔州都督,后来请求退休,朝廷批准了,还让他当了金紫光禄大夫,最后去世了。
苑君璋,是山西马邑地方的一个豪强,因为他勇猛强悍而闻名。刘武周带兵入侵,苑君璋说:“唐朝只用一个州的兵力就夺取了三辅地区,所到之处,敌人纷纷溃败,这大概是天命,不是人力所能为的,我们斗不过他们。太原以南多山多险,现在我们全副武装深入敌境,后方没有军队接应,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不如联合突厥和唐朝,自己称王,这是上策。”刘武周没听他的,派苑君璋守朔州,结果苑君璋率领军队内侵,没多久就战败了,他哭着说:“我不听劝告,才落到这个地步!”于是就投奔了突厥。
武周死了以后,突厥人任命君璋为大行台,让他统领武周的军队。同时,他们还派郁射设监督军队。君璋和旧将高满政一起夜袭代州,结果没攻下来。唐高祖派使者去招降君璋,还送给他铁券,保证不杀他。但是君璋拒绝了,继续进攻代州,代州刺史王孝德顽强抵抗。高满政劝君璋说:“那些蛮夷不懂礼数,咱们干嘛要给他们磕头?咱们干脆把他们全杀了,然后回唐朝!”君璋不同意。
当时马邑被围困,百姓都厌倦了战争,高满政看大家受不了了,就趁夜里威胁君璋,逼得君璋逃回了突厥。高满政带着城池投降了唐朝,唐高祖任命他为朔州总管,封他为荣国公。君璋回到突厥后,又带兵攻陷了马邑,杀了高满政,还灭了他的家族,然后撤兵,退守恒安。君璋手下的士兵大多是汉人,很多人叛逃了,君璋的情况越来越糟糕,最后他投降了,主动请求用俘虏来赎罪。
唐高祖派雁门人元普送去金券,这时颉利可汗也派人来召见他,君璋心里犹豫不决。他的儿子孝政劝他说:“您已经答应唐朝投降了,现在又去投靠颉利可汗,这不是自己找死吗?现在粮食吃完了,士兵们也人心惶惶,您要是不赶紧做决定,恐怕会出乱子!儿子实在看不下去这要发生的祸事!”于是,孝政一个人骑马南下投奔唐朝。君璋派人把他追了回来,召集大家一起商议。恒安人郭子威说:“恒安是古代帝王的都城,这里山川险峻,易守难攻,突厥虽然强大,但我们依托这里,可以观望天下局势的变化,为什么要轻易投降呢?”君璋听了他的话,觉得有道理,于是把元普送回了突厥。颉利可汗很高兴,赏赐给他锦缎、裘皮、羊和马。
君璋的手下都很怨恨他,有人在他家门口扔信,上面写着:“当初你不早点投降唐朝,现在父子都要被杀头!”孝政害怕了,想自己投降唐朝,却被君璋抓了起来。君璋又和突厥人一起攻打马邑,还侵犯了太原,边境百姓受苦不堪。后来,君璋看到颉利可汗的政权混乱,知道突厥快要灭亡了,就率领部下投降了唐朝。颉利可汗追赶他,但被君璋打败了。
君璋入朝后,被任命为安州都督,封为芮国公,食邑五百户,赏赐他四千匹丝绸。君璋不识字,但是天资聪颖,善于处理政务,在各个职位上都有好口碑。贞观年间,他去世了。
罗艺,字子廷,是襄阳人,家住在京兆的云阳。他老爸罗荣,是隋朝的监门将军。罗艺这个人啊,性格很暴躁,不讲道理,但是打仗很厉害,尤其擅长用槊(shuò,一种长兵器)。隋炀帝大业年间,因为他的战斗力突出,被提拔当了虎贲郎将。
后来,辽东打仗,李景作为武卫大将军负责给北平送军粮,朝廷就让罗艺带兵协助李景,一起驻守边境。可罗艺这人太骄傲了,经常看不起李景,还被李景狠狠地教训过几次。
天下大乱,盗贼四起。涿郡(zhuō jùn)那地方,又富裕,又存着好多打仗用的东西,粮仓里堆满了粮食,朔宫里更是宝贝无数,驻扎的士兵有好几万,可偏偏被盗贼抢得厉害,当时的留守将领赵什住、贺兰谊、晋文衍这些人,根本就管不住。罗艺带兵去打盗贼,打了好多胜仗,战功赫赫,成了众将领里最厉害的一个,也因此让很多人又忌惮又害怕他。
罗艺暗地里盘算着,找了个机会带兵出征,然后跟大家说:“咱们打盗贼打了这么多胜仗,可是连饭都吃不饱!官府的粮食多得像山一样,可留守的那些人却不管我们,这怎么能让大家安心打仗呢?”士兵们一听,都怨声载道。
罗艺回师之后,涿郡的郡丞出来迎接他,罗艺直接把郡丞抓了起来,然后带兵进了城。赵什住他们一看这架势,吓得赶紧听罗艺的。罗艺立刻打开粮仓,把里面的钱财赏给士兵,粮食分给穷人,涿郡的老百姓都高兴坏了。他还把那些跟他不对付的人,比如渤海太守唐祎等等,都给杀了。罗艺的威名传遍了北方,柳城、怀远都主动归顺了他。他把柳城太守杨林甫给撤了职,把涿郡改名叫营州,还让襄平太守邓皓当总管,他自己则自封为幽州总管。
宇文化及跑到山东,派人来招降李艺。李艺说:“我是隋朝的老臣子,现在隋朝都灭亡了,我不能受贼寇的侮辱!”说完就杀了使者,然后为隋炀帝举行了为期三天的丧礼。 那时候窦建德、高开道也派人来招降李艺,李艺跟手下的人说:“窦建德他们都是厉害的贼寇,不值得跟他们一起干事业,李渊起兵占据了关中,老百姓都盼着他,他的王业一定会成功,我决定投奔他。谁要是敢有不同意见,就杀!” 正好张道源在山东安抚百姓,也劝李艺投降。武德二年,李艺就上表献地投降唐朝。唐高祖封他为燕王,赐给他唐朝的姓氏,还把他的户籍迁到京城。李艺多次和窦建德交战,打了不少胜仗,俘获了不少敌人。
秦王李世民攻打刘黑闼的时候,唐高祖下令让李艺的弟弟、监门将军李寿带兵去帮忙,李艺自己也率领几万兵马在徐河打败了刘什善和张君立。刘黑闼勾结突厥入侵,李艺又带兵和皇太子李建成在洺州会合,然后请求进京。唐高祖对他非常优待,任命他为左翊卫大将军。李艺因为功劳大,地位又高,所以有点骄傲自大,不太谦虚。秦王李世民的手下曾经到他的营地去,李艺还怠慢侮辱了他们。唐高祖很生气,把李艺降职处理,过了一段时间才把他放了。当时突厥很嚣张,唐朝利用李艺的名声来震慑突厥,就让他继续担任左翊卫大将军,还让他兼任天节军将,镇守泾州。
唐太宗即位后,提升李艺为开府仪同三司。李艺心里害怕,就计划造反,他找了个借口说要阅兵。军队集合以后,李艺谎称接到密诏进京,军队到了豳州,豳州治中赵慈皓出来迎接他,李艺就占据了豳州。唐太宗命令长孙无忌、尉迟敬德去讨伐他,还没到,赵慈皓和统军杨岌就密谋杀李艺,李艺察觉到了,就抓住了赵慈皓。杨岌在外面,就攻打李艺,李艺战败了,丢下妻子儿女,带着几百骑兵逃到突厥。到了宁州,骑兵越来越少,他的部下把他杀了,把他的头送到长安,在城里示众。李艺的弟弟李寿当时是利州都督,也被处死了。
早些时候,有个济阴的女子李氏,自称通晓鬼道,能够治病,各地的人都相信她,唐高祖下令把她接到京城。她曾经多次出入李艺家,对李艺的妻子孟氏说:“你将来会成为贵妃,会成为天下的母亲。”孟氏就让她看看李艺,李氏又说:“你的富贵是因为你丈夫,你的荣华富贵就要显现出来了。”李艺的妻子相信了,也支持李艺造反,后来李艺失败了,她和李氏都被杀了。
王君廓,山西石艾人,从小就孤苦贫穷。他做过贩卖牲畜的小贩,为人品行不端,还经常偷盗。有一次,他用竹筐装上鱼具,里面暗藏尖刺,遇到卖布的人,就用竹筐套住人家的脑袋,让人脱不下来,然后抢走布匹跑掉,布主还搞不清楚怎么回事儿,乡里人都被他害苦了。
大业年间快结束的时候,他想拉起队伍当土匪,就叫他叔一起干,他叔不同意。于是他就诬陷邻居和叔母有不正当关系,然后和他叔一起把邻居给杀了,之后就一起逃跑了。后来聚集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就跑去抢掠夏县和长平县。河东县令丁荣带兵抵抗,还派人去劝降。王君廓见了使者,假装想投降。丁荣轻信了他,就撤兵下山,结果王君廓早就埋伏好了人马,丁荣的军队刚下山就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全军覆没。之后他又和韦宝、邓豹这些土匪一起抢掠虞乡,跟宋老生打仗,王君廓打不过,就躲到方山,宋老生带兵围困他。王君廓粮草都吃光了,就假装投降,隔着条小河跟宋老生说话,哭着求饶。宋老生被感动了,就稍微放松了警惕,结果王君廓趁机跑掉了。
唐高祖起兵的时候,曾经召他去投奔,但他没去,后来投奔了李密,李密对他不太重视,他又投奔了唐朝。唐朝封他为上柱国、假河内太守、常山郡公,后来又升迁为辽州刺史,之后又改封上谷郡公。他参加东都的战争,立下了大功,被封为右武卫将军。皇帝还下诏表彰他:“你带着十三个人就打败了一万叛军,古往今来,以少胜多,没有像你这样的!”还赏赐了他一百匹各种颜色的丝绸。后来他又被派去攻打轘辕、罗川两县,打败了王世充的将领魏隐,还袭击了缑氏的粮道,沉没了三十艘装满米粮的船只。
他又被晋升为彭国公,镇守幽州。他率兵攻打突厥,俘虏斩杀了两千人,缴获了五千匹战马。回朝后,皇帝赏赐给他自己骑的马,还让他在朝堂上骑着这匹马出去,并对大臣们说:“当年蔺相如呵斥秦王,眼睛都瞪裂了。王君廓攻打建德,李勣阻击他,他气得大喊大叫,鼻子耳朵都流血了,他的勇猛,哪里比得上古人啊!我应该破例重重赏赐他!”于是又赏赐了他锦袍金带,让他回幽州去了。
庐江王瑗造反了,想从君廓手里抢兵,好交给王诜。其实啊,君廓一开始就骗瑗,故意让他造反,好把功劳算在自己头上。于是,君廓带着几个骑兵去见王诜,其他的骑兵留在外面等着,吩咐说:“听到喊声就冲进去!” 然后君廓就独自去拜访王诜,假装很着急地说:“出大事了,我要禀报!” 王诜当时正在洗头,头发还没擦干呢,君廓就把他杀了,顺手把瑗也抓住了。
因为这个功劳,君廓被任命为幽州都督,还把瑗全家都赏赐给了他,官职也升到了左光禄大夫,还赏赐了一千匹丝绸。啧啧,这升官发财的速度,真够快的!
可是啊,这君廓当官后,一点儿也不守规矩,简直无法无天。他的长史李玄道经常用律法来约束他,这可把君廓给惹毛了,心里很不痛快。后来朝廷召见他,他到了渭南,竟然杀了驿站的史官,然后逃跑了,跑到突厥去了。结果,被突厥的当地人给杀了。 唐太宗念在他之前的功劳,还是让人把他收敛安葬了,并且像以前一样对待他的家人。
这事儿还没完呢,御史大夫温彦博上奏说:“君廓是个叛臣,不应该再享受封邑,有关部门办事太失职了!” 最后,君廓被贬为庶民,算是彻底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