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鹘想和唐朝和亲,官员们估算彩礼要五百万,但当时唐朝正在跟强藩打仗,所以就派宗正少卿李诚和太常博士殷侑去告诉回鹘不行。后来穆宗当了皇帝,回鹘又派合达干等人来死缠烂打地要求和亲,唐朝这才答应了。没过多久,回鹘可汗死了,使者们来给新可汗登啰羽录没蜜施句主毗伽崇德可汗册封。
新可汗继位后,派伊难珠、句录、都督思结等人带着叶护公主来迎接唐朝公主,还带了两千士兵,两万匹马和一千个驼袋。这可是历史上四夷来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朝廷允许五百人进长安,其余留在太原。唐朝决定让太和公主出嫁,她是宪宗皇帝的女儿。皇上为公主修建府邸,还派左金吾卫大将军胡证、光禄卿李宪持节护送,太府卿李说负责婚礼仪式,册封公主为“仁孝端丽明智上寿可敦”,并在太庙祭告。皇上还亲自到通化门为公主送行,群臣也在路上依次向公主告别。
公主出塞,距离回鹘王庭还有百里路程的时候,可汗想先在半路找个偏僻的地方私下见公主。护送公主的大将军胡证不同意,回鹘人说:“以前咸安公主也是这么做的。”胡证说:“皇上派我来护送公主,把公主交给可汗,现在还没见到可汗,怎么能先私下见面呢?”可汗这才作罢。于是,可汗登上高台坐下,面向东方,下面铺设了毛毡帐篷让公主居住。可汗请公主换上胡服,只带一个侍女出来,公主朝西拜见可汗后,退回帐篷,换上可敦的服饰——绛红色的长袍和宽大的内衣,戴上金冠,前后都有尖饰,再次出来拜见可汗后,才登上九人抬的曲舆,九位大臣轮流抬着曲舆,在庭院里右旋九圈,然后下舆登上高台,与可汗并排而坐,面向东方,群臣依次朝见。可敦也自己设立了营帐,由两位大臣出入帐中。护送公主的胡证等人回朝后,可敦设宴款待,并悲痛哭泣,表达对唐朝的依恋。可汗也重金酬谢了唐朝使者。
那时候,裴度正在攻打幽州和镇州,回鹘派将领李义节带三千兵马来协助唐朝平定河北。有人担心重蹈覆辙,反对接受回鹘的军队,但回鹘军队已经到达丰州了,唐朝只好重赏了回鹘使者,让他们回去了。
唐敬宗当皇帝那年,回鹘可汗死了,他弟弟曷萨特勒继位,唐朝派使者给他册封为“爱登里罗汨没密施合毗伽昭礼可汗”,还送了十二车礼物。到了唐文宗初年,唐朝又送了五十万匹马匹和绢帛。大和六年,这个可汗被手下的人杀了,他的侄子胡特勒继位,派使者来报丧。第二年,唐朝派左骁卫将军唐弘实和嗣泽王溶去册封胡特勒为“爱登里罗汨没蜜施合句录毗伽彰信可汗”。
开成四年,回鹘大臣掘罗勿造反,拉拢沙陀人一起攻打可汗,可汗自杀了,百姓拥立了厂盍馺特勒为可汗。那年正赶上大饥荒,接着又爆发瘟疫,还下大雪,羊马冻死了很多,新可汗还没来得及正式登基就死了。唐武宗即位后,嗣泽王溶向他汇报了情况,这才知道回鹘国内大乱。
没过多久,回鹘渠长句录莫贺就和黠戛斯联手,十万大军攻打回鹘都城,杀了可汗,杀了掘罗勿,烧了可汗的营帐,回鹘各部溃散。他们的宰相馺职和厖特勒带着十五个部落逃到了葛逻禄,剩下的残兵败将逃到了吐蕃和安西。这时,回鹘可汗牙帐的十三姓拥立乌介特勒为可汗,逃到错子山躲避。黠戛斯攻破回鹘后,抢走了太和公主;他们还自称是李陵的后代,和唐朝是同宗,所以派使者达干带着太和公主来归顺唐朝。乌介特勒很生气,追杀达干,把他杀了,还劫持了太和公主南渡沙漠,边境百姓都很害怕。黠戛斯还攻打天德城,振武节度使刘沔在云伽关抵挡住了他们。
宰相李德裕建议说:“回鹘以前对我们有功,现在又饥荒又乱,可汗无家可归,不能打他们,应该派使者去安抚他们,给他们提供救济。”皇帝就派兵部郎中李拭去边境查看情况。这时,回鹘大臣赤心和王子嗢没斯、特勒那颉啜带着他们的部众想归顺唐朝,太和公主也派使者来说乌介特勒已经自立为可汗,请求唐朝救援。此外,回鹘大臣颉干伽思等人上表请求暂时住在振武军,好保护太和公主和可汗。皇帝就下令让右金吾卫大将军王会带兵去安抚回鹘百姓,送去两万斛粮食,不让他们住在振武军,并派人好好劝说他们;还派使者带了册封文书过去,暗中观察他们的动向,等待时机。
明年,回鹘人带着他们的首领跑到漠南地区,到处烧杀抢掠,横行于云州、朔州一带,甚至连天德军、振武军的地盘都敢去偷牛羊,简直无法无天!于是朝廷就召集各地的军队一起讨伐他们。
这回鹘首领嗢没斯,是个心怀鬼胎、反复无常的家伙,根本抓不住他的把柄。他暗地里跟天德军的将领田牟勾结,设计把赤心给杀了。赤心的七千多部众,在颉啜的带领下,逃到振武、大同,然后又跟室韦、黑沙的人一起,南下窥探幽州。结果被幽州节度使张仲武打败,全部被俘虏了。颉啜逃跑了,被乌介抓住杀掉了。
但是,乌介的军队实力仍然很强,据说有十万人马,驻扎在大同北面的闾门山。而特勒厖俱遮、阿敦宁等四个部落,以及将军曹磨你率领的三万军队,因为张仲武的投降,嗢没斯也跟着派使者来朝廷献上贡品求和。皇帝想帮助回鹘可汗恢复他的国家,但可汗已经攻打云州了,刘沔跟他们打了一仗,结果被打败了。嗢没斯率领三个部落和特勒、大酋的两千骑兵来到振武投降。
皇帝下令封嗢没斯为右金吾卫大将军,封他为怀化郡王,把天德军改名为归义军,并任命他为归义军使;还封阿历支为宁边郡公,习勿啜为昌化郡公,乌罗思为宁朔郡公,他们都被封为冠军大将军、左威卫大将军;爱邪勿为宁塞郡公,被封为右领军大将军。皇帝还赏赐嗢没斯很多东西,比如军旗、豹尾、刀剑等等,还给他的部下们发放了帽子和衣服。皇帝还命令宰相令狐德裕,参考秦汉时期那些归顺朝廷的少数民族的例子,选取三十个人,编写一部《异域归忠传》来表彰他们。
嗢没斯请求把他的家族安置在太原,让他的兄弟们为朝廷守卫边疆,皇帝就命令刘沔在云州、朔州之间给他们安排住处。可汗派使者来借兵,想回自己的国家,还想要借用天德城,但是皇帝没有答应。可汗很生气,就进攻大同,又去攻打云州,云州刺史死守城池不敢出战。皇帝下令增加各地的军队,在太原以北驻扎。
话说那嗢没斯等人上朝后,皇上都赏赐了李姓,分别给嗢没斯赐名思忠,阿历支赐名思贞,习勿啜赐名思义,乌罗思赐名思礼;还把爱邪勿封为弘顺,任命他为归义军副使。
接下来,皇上就下令让刘沔担任回鹘南面招抚使,张仲武担任东面招抚使,而思忠则被任命为河西党项都将兼西南面招讨使。刘沔的军队驻扎在雁门关。皇上又下令让银州刺史何清朝和蔚州刺史契苾通,率领蕃、浑兵从振武出发,与刘沔和张仲武会合,逐步逼近回鹘。思忠多次深入敌营,晓之以理,劝降回鹘的士兵。刘沔还调拨一部分沙陀兵给思忠,河中军也派了五百骑兵支援弘顺。
刘沔的军队推进到云州,思忠则驻扎在保大栅,率领河中、陈许的军队与回鹘作战,打败了他们。可是到了第二年,思忠却被弘顺打败了。刘沔和天德行营副使石雄,挑选精锐骑兵以及沙陀、契苾等各族士兵,夜间从云州出发,奔袭马邑,到达安众塞,途中遇到回鹘军队,与他们作战并打败了他们。这时,乌介正要袭击振武,石雄迅速杀入敌营,夜间挖地道冲出,与敌军展开激战,乌介大惊失色,带领残兵败将逃走,石雄紧追不舍,一直追杀到胡山,乌介身负重伤逃跑了。石雄后来遇到了公主,护送公主返回,俘获了从特勒以下数万名回鹘士兵,缴获了大量的辎重和皇上赐给乌介的诏书。
剩下的回鹘残兵逃到黑车子那里,皇上就下令让弘顺和何清朝穷追猛打。弘顺用重金利诱黑车子,让他杀死乌介。当初,跟随可汗逃亡的人,因为无法作战,很多都跑到幽州投降了,留下的那些人,都又冷又饿,人数也只有几千人。黑车子乘机杀死了乌介。乌介的部下又拥立他的弟弟遏捻特勒为可汗。皇上命令德裕在幽州刻石纪功,以夸耀后世。
思忠他们因为国家灭亡,都希望能进朝见皇帝,皇帝听取了他们的请求,于是就解散了归义军。皇帝提升思忠为左监门卫上将军兼抚王傅,让他同时侍奉两位王,还赐给他永乐坊的府邸,并且把归义军的兵力分给各地的节度使。
那些蛮夷人害怕归义军士兵四处为官,于是占据滹沱河叛乱,刘沔设下埋伏坑杀了他们三千人。朝廷下令,所有在京城和西京的回鹘营功德使,都必须戴上帽子穿戴整齐。有关部门没收了摩尼教的书籍和偶像,烧掉后把所得的钱财上缴国库。
遏捻可汗带领着剩下的五千人,依靠奚族的大首领硕舍朗生活。大中初年,仲武讨伐奚族,打败了他们,回鹘也逐渐衰败灭亡,剩下的五百多位有名望的王公大臣,转而投靠室韦。仲武命令他们把可汗等人送来,遏捻害怕了,带着妻子葛禄、儿子特勒毒斯,只带了九骑兵,趁着夜色抛弃了其他人,向西逃跑了,他的部下都痛哭流涕。室韦七姓把回鹘的人分给他们管辖。黠戛斯人很生气,和他们的盟友阿播一起,率领七万兵马攻打室韦,把所有回鹘人都带回了碛北。
那些逃跑的回鹘人躲藏在山林之间,抢劫其他各族部落,勉强维持生活,渐渐地又归顺了庞特勒。这时候,特勒已经自称可汗,住在甘州,控制着西域的一些城池。宣宗皇帝一心想安抚边远地区,派使者到达灵州慰问他们的首领,回鹘也派人跟随使者来到京城,皇帝就册封嗢禄登里逻汨没蜜施合俱录毗伽怀建为可汗。后来十几年里,他们一再进贡珍奇物品。
懿宗时期,大酋仆固俊从北庭攻打吐蕃,斩杀了论尚热,夺取了西州、轮台等城池,派达干米怀玉进朝献俘,并请求朝廷封赏,朝廷批准了他的请求。后来回鹘王室发生内乱,进贡也不再规律,他们的历史记载也就此消失了。
昭宗皇帝逃到凤翔,灵州节度使韩逊上表说回鹘请求率兵来救援,翰林学士韩偓说:“回鹘和我们国家有旧怨,从会昌年间就开始窥伺边境,他们的实力还没壮大,所以一直没有得逞。现在他们趁我们国家危难之际想要浑水摸鱼,我们不能答应他们的请求。”于是朝廷就没有答应回鹘的请求。然而回鹘国最终还是衰败了,他们经常用玉石和马匹与边境州郡进行交易。
薛延陀人啊,一开始跟薛种人混居,后来灭了延陀部,就叫薛延陀了,姓一利咥氏。他们在铁勒各部里最厉害,风俗习惯跟突厥差不多。
西突厥处罗可汗杀了一堆铁勒首领,手底下的人就纷纷叛逃,拥立契苾哥楞当易勿真莫贺可汗,占据了贪汗山,又拥立薛延陀的乙失钵当野咥可汗,占据了燕末山。后来突厥射匮可汗又强大了,这两个可汗都被废了,乖乖当臣子。回纥、拔野古、阿跌、同罗、仆骨、白霫这些部族在郁督军山那块的,都归顺了东突厥的始毕可汗;乙失钵在金山那块的,就归顺了西突厥的叶护可汗。
贞观二年,叶护可汗死了,他那儿就乱了套。乙失钵的孙子夷男,带着七万部众投奔了颉利可汗。后来突厥衰落了,夷男反过来打颉利可汗,把颉利可汗打得挺惨的,这时候很多部落都背叛了颉利可汗,纷纷投奔夷男,大家伙儿都推举他当老大,夷男自己都不敢接受。第二年,唐太宗正准备收拾颉利可汗,就派游击将军乔师望带着诏书和军旗,册封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夷男接受了册封,派使者来谢恩,还送来了礼物。然后他在郁督军山扎下营寨,离长安西北六千里,东边是靺鞨,西边是西突厥叶护,南边是沙漠,北边是俱伦水,地广人多,都归顺了他,回纥那些部族也都乖乖听话了。夷男的弟弟统特勒来长安朝见唐太宗,太宗赏了他一把精美的刀和一根宝鞭,还说:“底下人要是犯了大错,就用我的鞭子抽他!”夷男觉得这是莫大的恩宠。颉利可汗被灭了之后,边境荒凉得很,夷男带着他的部众稍微往东迁移,在都尉楗山独逻水附近安营扎寨,离长安只有三千多里,比以前近多了。东边是室韦,西边是金山,南边是突厥,北边是瀚海,这地方啊,可是古匈奴的地盘。夷男手下有二十万精兵,他把两个儿子大度设和突利失分别任命为南北两部的将领。七年间,他派使者来长安朝见八次。
唐太宗担心薛延陀以后强大起来会成为祸患,想先下手为强,就下诏书封他的两个儿子为小可汗。
十五年的时候,皇帝任命李思摩当了可汗,这才开始渡过黄河,把王庭设在了漠南。夷男心里很不爽,但还没动手。正赶上皇帝去洛阳,准备去泰山封禅,夷男就和他的手下商量说:“皇上要去泰山封禅,全国各地都要派兵过去帮忙,所有的人都聚集在皇帝行宫附近,边境肯定空虚,李思摩好对付啊!”于是就派大度设率领二十万大军,从漠北南下,在白道川设下防线,每个士兵配备四匹马,去打李思摩。
李思摩一路逃到朔州,上报情况,并且请求朝廷派兵支援。朝廷就下令,让营州都督张俭率领自己手下的军队,还有奚、霫、契丹的军队从东边夹击;朔州道行军总管李勣率领六万步兵、三千骑兵驻守朔州;灵州道行军总管李大亮率领四万步兵、五千骑兵驻扎在灵武;庆州道行军总管张士贵率领一万七千人马从云中出发;凉州道行军总管李袭誉负责全盘的战略指挥。皇帝还给这些将领下命令说:“延陀军渡过沙漠,马匹肯定已经疲惫不堪了。用兵打仗,要看到有利就迅速进攻,看到不利就赶紧撤退。现在敌人不赶紧打李思摩,也不赶紧撤兵,肯定要失败,你们不要主动出击,等他们回来的时候再打。”
后来,延陀的使者来了,请求跟突厥讲和。皇帝说:“我跟你们约定,漠北由你们管,漠南由突厥管,你们要是互相抢掠,就杀无赦!你延陀部落本来是臣服于我的,现在却违抗我的命令,这不是造反是什么?还说要跟突厥讲和,这是你们早就商量好的吧?还有什么好说的?” 皇帝根本就没理他。
话说大度设在边境修建了次长城,结果思摩已经跑到南边去了。大度设想抓他,结果没抓到,就派人到长城上骂他。 正巧李勣的军队到了,这真是天助我也!大度设赶紧带着人马逃到赤柯,又翻过青山,可是这条路太绕远了。李勣就挑选了敢死队和骑兵,抄近路渡过腊河,走白道直奔大度设,一路紧追不放。
大度设一看甩不掉,就跑到诺真水边摆开阵势准备决战。 之前,延陀打败过沙钵罗和阿史那社尔,都是靠步兵取胜的。这次他依然不用骑兵,把士兵五个人一组,一个人牵马,四个人冲锋陷阵,命令是:“打赢了就骑马追击,打输了就死,没收家产赔偿战士的损失!”战斗打响了,突厥兵势汹汹,延陀奋勇杀敌,结果战马被射死了,李勣赶紧派一百步兵组成小队,从突厥军队的缝隙里冲进去,突厥军溃败了。薛万彻将军率领精锐骑兵抢先抓住了那些牵马的,所以延陀没能逃脱,这场战斗斩首数千,缴获战马一万五千匹。大度设逃跑了,薛万彻追赶不上。残兵败将逃到漠北,正赶上大雪,冻死饿死的人有十八个。 原来延陀会用巫术求神降雪,想以此困住李勣的军队,结果却害了自己。
李勣回到定襄,皇上派使者送来圣旨慰问,表彰他的功劳,抚恤阵亡将士。那些延陀派来等候命令的使者,皇上都把他们送回去了,说:“回去告诉你们可汗,你们自以为强大,把突厥看得很弱,狠狠地盘剥他们,还抓他们的首领做人质。要知道,我是天下的主人,你们突厥曾经向我进贡过吗?以后做事要谨慎小心,别那么冲动!” 延陀于是派使者来谢罪,又派他的叔叔沙钵罗献上三千匹马,顺便请求和亲。皇上说:“延陀本来只是一个俟斤,是我把他扶持起来的,他的实力能和颉利相比吗?居然敢来侵犯边境?”所以没有答应和亲。
明年,突厥就要派人来送马牛羊和其他的礼物了,并且正式请求和亲。皇帝跟大臣们商量说:“突厥首领很强硬,我的计划有两个:一是选十万兵马去打他,彻底消灭他们,这是长远之计;二是答应和亲,用羁縻政策控制他们,避免边境战争,这是三十年的打算。那么,哪个方案更好呢?”房玄龄说:“现在刚刚经历大乱,百姓流离失所,伤亡惨重,即使打胜仗,国家也依然很危险。不如选择和亲。”皇帝说:“好!”于是答应把新兴公主嫁过去,并且召见突厥首领突利失,摆上丰盛的宴席款待他。文武百官都在场,摆满了珍宝,还演奏了《庆善》、《破阵》等盛大的乐曲,以及其他的歌舞表演。突利失连连叩头,祝愿皇帝万寿无疆。皇帝下令让突厥人来迎接公主,并且准备亲自前往灵州完成婚礼。
突利失非常高兴,感叹地说:“我只不过是铁勒部的一个普通人啊,皇帝竟然把我当作可汗看待,还把公主嫁给我,皇帝还要亲自到边境来参加婚礼,还有什么比这更荣耀的呢?”于是他赶紧搜集羊马等财物作为聘礼。有人劝他说:“可汗和唐朝都是一个国家的主人,您为什么还要去朝拜呢?既然已经答应了,以后还能后悔吗?”突利失说:“不对。我听说唐朝天子很有德行,四方都臣服于他,如果只留下我一个不臣服,北部边境也需要一个主人,况且抛弃我而去寻找其他人,也不是一个好办法。” 于是那些劝说的人也不敢再说什么了。
皇上收到延陀国的贡品后,下令有关部门接收。可延陀国根本没啥仓库,只能向百姓强行征收,收缴速度又慢,再加上要穿越沙漠,水草缺乏,马匹羊群死伤惨重,贡品送来晚了。皇上也就停止了跟他们结亲的计划。 牲畜死掉了一半还多,大臣们议论纷纷,说:“以前那些蛮夷部落就偷偷摸摸地跟咱们中国搞小动作,现在连正常的礼仪都做不到就想要和亲,以后他们恐怕会更加轻视咱们中国。” 于是皇上就下诏书,取消了和亲,谢绝了延陀国的使者。
有人说:“既然已经答应了,信用不能失掉啊!”皇上说:“诸位大臣的想法不对。以前汉朝的时候,匈奴很强大,中国不敢反抗,所以才把公主嫁给匈奴单于。现在北方的狄戎部落弱小,我能控制他们,而延陀国刚建立,正依靠我们来服众。那些同罗、仆骨部落有足够的力量消灭延陀国,却没动手,那是因为害怕我。我现在跟他们和亲,巩固了我们中国女婿的名号,名声显赫,援助力量也强大,周围的部落都会归附他们。那些蛮夷野心勃勃,只要能自立,就会叛乱。现在取消和亲,让其他部落听到消息,他们就会争先恐后地去攻打延陀国,延陀国很快就会灭亡。” 李思摩果然就攻打掠夺延陀国。
延陀国派突利失寇去袭击定襄,皇上就下令李勣率兵把他们赶出边境。 没过多久,延陀国又派使者来请求皇上带兵帮助他们攻打高丽,这是在试探皇上的意思。皇上把使者叫来,说:“回去告诉你们可汗,我和我的儿子们正在东边征战,只要敢来侵犯边境的,尽管来!” 夷男吓得不敢再有什么动作了,赶紧派使者来赔罪,并一再请求皇上出兵相助。皇上欣然同意了。 高丽的莫离支用重金贿赂夷男,想让他和高丽联合起来,但是夷男本来就身体不好,没敢轻举妄动,后来还病死了,皇上还为他举行了祭祀。
一开始,延陀国想让庶子曳莽当突利失可汗,统领东部;嫡子拔灼当肆叶护可汗,统领西部。白道之战,曳莽实际上是出谋划策的,国内很多人对他怨声载道。等到参加完父亲的葬礼,曳莽赶紧回自己的部落,拔灼就趁机派兵杀死了曳莽,自己自立为颉利俱利失薛沙多弥可汗。 这时候,王师还在辽东,拔灼就立刻侵犯边境。皇上就派江夏王道宗驻守朔州,代州都督薛万彻和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驻守胜州,左武候大将军萨孤吴仁驻守灵州,执失思力与突厥军队互相配合,防守边境。 突厥人知道我们已经有所准备,就撤兵了。
话说这个卞克,这个人啊,特别狠,杀了不少他爹的旧臣,只重用自己亲近的人,搞得全国人心惶惶,不安得很。结果呢,阿波设这小子,在靺鞨东边碰上了唐朝的使者,打了一小仗还输了,回来就吓唬老百姓说:“唐朝军队打来了!” 大家一听,都吓坏了,乱成一锅粥,各个部落都散了。多弥可汗带着十几个骑兵逃跑了,投奔阿史那时健,没多久就被回纥给杀了,他全家都被杀光了。 好几万,五六万人吧,都逃到西域去了。后来他们立了真珠毗伽可汗的侄子咄摩支当可汗,号称伊特勿失可汗,还派使者来跟朝廷说:“我们想保住郁督军山。” 皇上就命令兵部尚书崔敦礼和李勣、尉安之他们去,把这事儿给解决了。
铁勒各部以前都臣服于薛延陀,可这咄摩支虽然势力衰弱,但大家还是怕他。皇上担心他以后还会闹事,就下令让李勣他们说:“要是投降就安抚他们,要是叛乱就打他们。” 李勣到了之后,咄摩支吓坏了,心里想反抗,嘴上却装出一副很愿意投降的样子。李勣看穿了他的心思,就下令进攻,杀了五千多人,俘虏了三万老百姓,彻底灭了他的国家。咄摩支听说唐朝使者萧嗣业在回纥,就亲自去找萧嗣业请求投降,后来进了长安,被封为右武卫将军,还赏赐了田地和房子。 话说当初薛延陀快要灭亡的时候,有个要饭的到他们部落要吃的,被邀请到帐篷里吃饭,他老婆看到客人时,发现客人是狼头人身,主人没发现,客人已经吃完饭了。老婆赶紧告诉其他人追赶他,追到郁督军山,看见两个人,说:“我们是神,薛延陀快灭亡了。”追的人害怕了,就回去了,没追上。结果后来薛延陀真的就在郁督军山下被灭了。
皇帝想彻底消灭延陀,并且让契苾等部落归降,又派了道宗带着阿史那社尔他们分兵追剿。皇帝自己还去了灵州,亲自指挥各路将领。结果,铁勒十一部都来归顺朝廷,请求设置官吏,纳入管辖。道宗他们直接穿过沙漠,攻击延陀残余势力阿波达干,斩首一千多级,追击了两百里。万彻到达北方边境,劝降了回纥各部落首领。那些投降的使者,成千上万人,都赶到了皇帝驻扎的地方,他们说:“皇上您是天底下最尊贵的可汗,我们世代做您的奴隶,死了也心甘情愿!”皇帝把他们的土地划分为州县,北方边疆终于平定了。各个部落的首领来朝见皇帝,皇帝慰劳他们说:“你们来了,就像老鼠找到了洞穴,鱼找到了泉水,我给你们提供了安居乐业的广阔天地。” 皇帝又说:“有我在,天下所有少数民族,不安分的我会让他们安分,不快乐的我会让他们快乐,就像骏马尾巴上的苍蝇,虽然烦人,但并不能影响骏马日行千里。” 然后皇帝向太庙报告了战功,并且赏赐百姓三日假期,好好庆祝一番。三年后,有些部落又叛乱了,皇帝派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去平叛,很快就把叛乱平定了。到了永徽年间,延陀部那些逃散的人也都回来了,高宗皇帝为他们设置了嵠弹州,让他们安居乐业。
拔野古,也叫拔野固,或者拔曳固,他们居住在沙漠的北边,地广千里,在仆骨的东边,和靺鞨接壤。户口有六万户,兵力有一万人。他们的土地上长着一种叫荐草的植物,盛产良马和精铁。那里有一条河叫康干河,如果把松木扔进河里,三年后就会变成石头,颜色青灰,但是木头的纹理还在,人们称之为康干石。他们喜欢打猎射箭,很少耕种收获,冬天就骑着木橇在冰面上追逐鹿群。他们的风俗习惯跟铁勒人差不多,只是语言上略有不同。贞观三年,他们和仆骨、同罗、奚、霫一起入朝朝贡。贞观二十一年,大俟利发屈利失率领全族归顺朝廷,朝廷设置了幽陵都督府,任命屈利失为右武卫大将军,兼任都督。到了显庆年间,他们和思结、仆固、同罗一起叛乱,朝廷派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去讨伐,斩杀了他们的首领。到了天宝年间,他们又能主动来朝贡了。
我老仆家,祖上也姓仆固,住的地方在多览葛的东边。家里账面上有将近三万户人家,能拉出上万的兵。我们那地方在最北边,民风彪悍粗犷,不好管理。一开始我们臣服于突厥,后来又归顺了薛延陀。薛延陀灭亡后,我们部落的首领娑匐俟利发歌滥拔延才向朝廷投降。朝廷把我们的地盘设为金微州,还封歌滥拔延为右武卫大将军、州都督。到了开元初年,他被我们部落里一个叫仆固的首领给杀了,那个仆固后来跑到朔方投降了朝廷,朝廷也把他给处死了。我父亲怀恩,在至德年间因为立功当上了朔方节度使,他的事迹史书上都有记载。
同罗部族住在薛延陀的北边,也在多览葛的东边,离京城足足七千里地,还算比较富庶,能征善战的三万大军。贞观二年的时候,他们就派使者来朝廷朝贡了。过了很久,他们请求归顺朝廷,朝廷就在那里设立了龟林都督府,还把他们的首领俟利发时健啜封为了左领军大将军,同时兼任都督。后来安禄山造反,就抢走了同罗部的兵马为他作战,那些兵马被称为“曳落河”。“曳落河”,其实就是指精壮的勇士的意思。
浑部是所有部落中最南边的。突厥颉利可汗战败后,有个叫阿贪支的家伙贪图边塞的财富。薛延陀灭亡后,大俟利发浑汪率领全族内迁,他们的地盘就成了皋兰都督府,后来又分成了东西两个州。唐太宗觉得阿贪支的地位比浑汪高,就派使者去劝浑汪让位。浑汪痛快地答应了。皇帝很欣赏他的谦让,就封阿贪支为右领军卫大将军、皋兰州刺史,而浑汪则被任命为云麾将军,兼任俟利发(浑汪的官职)副职。阿贪支死后,他的儿子回贵继承了他的爵位;回贵死后,他的儿子大寿继承;大寿死后,他的儿子释之继承。
这个释之啊,特别勇猛,跟哥舒翰一起攻下了石堡城,后来升迁为右武卫大将军,被封为汝南郡公。李光弼在河阳坚守的时候,释之作为朔方都知兵马使,担任李光弼的副将,后来又升为宁朔郡王,还担任朔方节度使的留后。后来仆固怀恩叛逃,声称要回到镇守的地方。释之说:“他肯定是因为军队溃败了才逃跑的。”想抵抗他。他的外甥张韶说:“如果他真的后悔叛乱,想回来镇守,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接纳他?”释之相信了张韶的话,就接纳了仆固怀恩。仆固怀恩一进来,就让张韶杀了释之,并收缴了他的军队。后来仆固怀恩又讨厌张韶,骂道:“你连舅舅都背叛,还会忠于我吗?”于是打断张韶的腿,把他关起来,最后在弥峨城里饿死了。释之的儿子瑊,是建中功臣,他的事迹另有记载。
契苾部,也就是契苾羽所在的部落,位于焉耆的西北部鹰娑川,多览葛的南边。他们的首领哥楞自称易勿真莫贺可汗,他的弟弟莫贺咄特勒,都很勇猛。莫贺咄死后,他的儿子何力尚纽率领族人归顺唐朝,那是贞观六年。朝廷把他们安置在甘肃、凉州之间,他们的地盘就成了榆溪州。永徽四年,他们的部落被设置成贺兰都督府,隶属于燕然都护府。何力尚纽屡立战功,是个忠诚的臣子。在大和年间,他们部落归附了振武军。
话说这个人啊,名字叫多滥葛,也有人叫他多滥,他住在薛延陀的东边,靠近同罗水,手下带兵一万人,厉害着呢!薛延陀灭亡后,这多滥葛和回纥都来朝拜朝廷了。朝廷就把他的地盘设立为燕然都督府,还封他为右卫大将军,同时也是都督府的都督。他死后,他的儿子多滥葛塞匐继承了他的爵位,当上了大俟利发,继续做都督。
接下来说阿跌,也叫诃咥,还有人叫他鞬跌。一开始他和拔野古这些人一起前来朝拜,朝廷把他们的地盘设立为鸡田州。到了开元年间,有个叫鞬跌思泰的,他是从突厥默啜那里投降过来的。后来啊,他的后代光进、光颜,都因为打仗立了大功,官当得很大,朝廷还赐给他们李姓,让他们入籍,从此以后,他们家族就有了家谱记载,一直传承下来了。
葛逻禄人,本来是突厥族的一支,住的地方在北庭西北,金山以西,跨越仆固振水,占据着多怛岭,跟车鼻部挨着。他们分成三族:谋落族,也有人叫他们谋刺族;炽俟族,也有人叫他们婆匐族;还有踏实力族。“永徽”年间刚开始的时候,高偘攻打车鼻可汗,这三族都归顺了朝廷。到了“显庆二年”,朝廷把谋落族设立为阴山都督府,炽俟族设立为大漠都督府,踏实力族设立为玄池都督府,直接让他们的首领当都督。后来,又把炽俟族的一部分人分出来,设立了金附州。这三族夹在东突厥和西突厥中间,总是看着他们的兴衰变化,一会儿归顺,一会儿叛乱,很不稳定。后来他们稍微往南迁徙了一些,自称“三姓叶护”,兵力强大,喜欢打仗,廷州以西的那些突厥人都很怕他们。到了“开元”年间初期,他们又来朝贡了。
“天宝”年间,他们和回纥、拔悉蜜一起攻杀了乌苏米施可汗,之后又和回纥一起攻打拔悉蜜,把拔悉蜜的可汗阿史那施赶到了北庭,最后又逃到了京城。葛逻禄和九姓一起重新拥立了回纥叶护,也就是所谓的怀仁可汗。这样一来,葛逻禄住在乌德犍山附近的就归顺了回纥,住在金山、北庭附近的就自己自立为叶护,每年都来朝贡。过了很久,叶护顿毗伽缚突厥叛乱的首领阿布思,被朝廷封为了金山郡王。“天宝”年间,葛逻禄一共五次来朝贡。到了“至德”年间以后,葛逻禄越来越强大,和回纥争强斗胜,占据了十姓可汗以前的地盘,完全控制了碎叶、怛逻斯等城池。但是因为被回纥限制着,所以他们自己没办法直接来朝廷朝贡。
拔悉蜜,在“贞观二十三年”才开始来朝贡。“天宝”初期,他们和回纥叶护一起杀死了突厥可汗,拥立拔悉蜜的大首领阿史那施为贺腊毗伽可汗,还派使者来谢恩,唐玄宗赏赐了他紫色的文官袍、金色的带子和鱼袋。不到三年,就被葛逻禄和回纥打败了,逃到了北庭。后来又来到京城朝贡,被封为左武卫将军,他们的地盘和人民也都归顺了回纥。
都播,也叫都波,这地方北边紧挨着大海,西边靠着坚昆,南边是回纥,分成了三个部分,各自都有自己的首领管着。他们那边没有固定的节日,住的房子是用草编成的棚子。不养牲畜,也不种庄稼,地上长满了百合草,他们就挖百合的根来充当粮食,再就是打鱼、打鸟、打猎来吃。穿貂皮鹿皮做的衣服,穷的人就用鸟的羽毛缝衣服。他们结婚,有钱的人送马,穷的人就送鹿皮和百合根。人死了,就用木头盒子装起来放在山里,或者挂在树上,送葬的时候哭哭啼啼的,跟突厥人差不多。他们没有刑罚,要是有人偷东西,就让他把偷的东西加倍赔回去。贞观二十一年,因为骨利干来朝见皇帝,所以也借此机会跟中原建立了联系。
骨利干住的地方在瀚海的北边,有五千精兵。那地方百合草很多,还产好马,马头长得像橐它马,筋骨强壮,一天能跑几百里路。他们住的地方北边是海,离京城最远,再往北过海,白天就长黑夜就短,太阳下山的时候,把羊腿烤熟了,东方就已经天亮了,那是因为离日出处很近啊!骨利干来朝见皇帝后,皇帝就派云麾将军康苏蜜劳答去那里,把那地方设置成玄阙州。骨利干的首领俟斤趁着使者来进贡马匹的机会,皇帝挑了十匹长得特别漂亮的马,还给它们起了好听的名字:“腾霜白”、“皎雪骢”、“凝露骢”、“县光骢”、“决波騟”、“飞霞骠”、“发电赤”、“流金<马瓜>”、“翔麟紫”、“奔虹赤”,然后还重重地赏赐了使者。到了龙朔年间,把玄阙州改名叫余吾州,归瀚海都督府管辖。到了延载初年,他们又来朝见皇帝了。
白霫,住的地方是鲜卑的老地盘,在京城东北五千里外,跟同罗、仆骨这些部落挨着。为了躲避薛延陀,他们就跑到奥支水和冷陉山附近安家落户了。他们的周围,南方是契丹,北方是乌罗浑,东方是靺鞨,西方是拔野古。地盘大概有两千里方圆,周围环绕着山,能打仗的士兵有一万人。他们主要靠打猎为生,穿红色的皮衣,女人戴铜手镯,在衣服上挂着小铃铛。白霫部下分三个小部落:居延、无若没、潢水。他们的首领臣服于突厥颉利可汗,当他的俟斤。贞观年间,他们来长安朝贡过。后来,朝廷把他们的地盘划为寘颜州,把其中一个部落的地盘设为居延州,还让他们的首领继续当刺史。显庆五年,朝廷又任命李含珠为居延都督。李含珠死后,他弟弟厥都接替了他的位置。此后,关于白霫就没什么记载了。
斛薛部落住在多滥葛的北边,能打仗的士兵有一万人;奚结部落住在同罗的北边,思结部落则在薛延陀旧营盘附近,这两个部落加起来有两万兵力。他们都来过长安朝贡,朝廷也把他们的地盘设置成了州县。唐太宗时期,能跟朝廷直接联系的北方民族,除了上面说的这些,还有乌罗浑(也叫乌洛侯或乌罗护),在京城东北六千里以外,他们的东边是靺鞨,西边是突厥,南边是契丹,北边是乌丸。总的来说,他们的风俗习惯跟靺鞨差不多。乌丸,有的也叫古丸。
还有一个叫鞠(也叫祴)的部落,住在拔野古的东北方,那里树木很多,但是草很少,地上长满了苔藓。他们没有羊和马,养鹿就像养牛马一样,主要吃苔藓,还用鹿皮做衣服,用木头盖房子,不管地位高低都住在一起。
俞折部落的地盘比较大,风俗习惯跟拔野古差不多,羊马比较少,貂鼠却很多。
还有一个叫驳马(也叫弊剌或遏罗支)的部落,住在突厥的北边,离京城有一万四千里。他们跟着水草迁徙,但是喜欢住在山里,能打仗的士兵有三万人。他们的地盘常年积雪,树木不会枯萎。他们用马耕地,马的颜色都是花斑的,所以部落就叫驳马。他们住在靠近北极的海边,虽然养马却不骑,主要吃马奶和酪。他们经常跟结骨部落打仗,长得也跟结骨人差不多,但是语言不通。他们都留着长头发,戴着桦树皮帽子,盖房子是用木头搭成井干式,再用桦树皮盖顶。他们各自都有小首领,但没有统一的大首领。
话说大汉国啊,位置在鞠国(今吉尔吉斯斯坦)的北边,那地方盛产羊和马,人长得也高大魁梧,所以就叫大汉。它跟鞠国一样,都紧挨着黠戛斯(今哈萨克斯坦)剑海(里海)的边上。
这些地方以前都没跟咱们来往过呢。从贞观年间到永徽年间,他们才开始派使者带着貂皮和马匹来朝见皇帝,有的还来过好几次呢。
这黠戛斯啊,就是古代的坚昆国。位置在伊吾(今新疆哈密)的西边,焉耆(今新疆焉耆)的北边,白山的旁边。也有人说它叫勿国,或者叫结骨国。他们的人种跟丁零人混杂在一起,其实就是匈奴西边那些部落的后代。当年匈奴还封汉朝投降的将军李陵为右贤王,卫律为丁零王呢。后来郅支单于打败了坚昆国,当时这地方离单于庭七千里,离南边的车师国五千里,郅支单于就把这儿当成了他的首都。所以后世得到这块地方的人,就把它错叫成结骨国,后来又叫纥骨国,还叫纥扢斯。
黠戛斯人口有几十万,精兵八万,位置在回纥(今蒙古国)西北三千里,南边靠着贪漫山。这地方夏天又湿又涝,冬天积雪很厚。那里的人个个长得又高又大,头发是红色的,皮肤白皙,眼睛是绿色的,他们觉得黑头发不吉利。要是有黑眼睛的,他们就说那是李陵的后代。女的比男的少,他们喜欢在耳朵上戴环,民风彪悍强健,男人结婚了会在手上刺青,女人结婚了会在脖子上刺青。而且他们还混居,风俗比较淫乱。
话说啊,他们把一年开始的时候叫做“茂师哀”,三年为一个周期,用十二种动物来纪年,比如说是寅年,就叫虎年。那地方天气很冷,就连黄河都结了半截冰。庄稼呢,有稻子、小米、大麦、小麦和青稞,他们把粮食磨成面粉,做成粥吃。糜子三月播种,九月收割,可以用来吃饭,也可以酿酒,不过蔬菜水果什么的就很少见了。家畜方面,马长得特别壮实,他们挑那些善于打斗的马当头马,还有骆驼、牛、羊,牛最多,富裕的人家能养几千头。野兽嘛,有野马、某种叫骨咄的动物、黄羊、羱羝(音bō dí)、鹿和黑尾,这黑尾的动物长得像獐子,尾巴又大又黑。鱼类,有一种叫蔑的鱼,能长到七八尺长;还有一种叫莫痕的鱼,没骨头,嘴巴长在下颌。鸟类有雁、鸭、乌鸦、老鹰和隼。树木有松树、桦树、榆树、柳树和蒲草。松树长得老高了,抬头射箭都够不着树顶,桦树尤其多。矿产资源有金子、铁、锡,每当下雨,当地人就能找到铁矿石,他们管它叫迦沙,做成的兵器特别锋利,经常用来进贡给突厥。他们打仗用弓箭和旗帜,骑兵们把木头劈成盾牌,挡住大腿和小腿,还用圆盾牌护着肩膀,抵挡箭矢和刀剑。
接下来,我们继续看看他们的生活情况。他们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如何,又有哪些独特的风俗习惯呢?
他们的首领叫“阿热”,于是就姓阿热氏,立了一面大旗,下面的人都喜欢穿红色的衣服,其余的部落就以此为名称。他们喜欢穿贵重的貂皮和狐皮衣服,阿热冬天戴貂皮帽子,夏天戴金扣帽子,帽子顶端尖锐,帽尾卷曲,其他人戴白色毡帽。他们喜欢佩带刀剑磨刀石,穷人穿皮衣不戴帽子,女人穿毛皮、锦缎、毛毯、绫罗绸缎做的衣服,这些都是从安西、北庭、大食进口的商品。阿热在青山驻扎,用栅栏围成营地,用毡子搭帐篷,叫做“密的支”,其他的首领住小帐篷。每次调兵,所有附属部落的人都得出动。他们向朝廷缴纳貂鼠皮和青鼠皮。他们的官职有宰相、都督、职使、长史、将军、达干六等。宰相七人,都督三人,职使十人,他们都掌管军队;长史十五人,将军和达干人数不固定。各部落都吃肉和马奶,只有阿热那里有饼和糕点。他们的乐器有笛子、鼓、笙、管乐器、铃铛。他们的娱乐活动有耍骆驼、耍狮子、马戏、走钢丝。他们只祭祀主管水草的神灵,没有固定的祭祀时间,他们把巫师叫做“甘”。结婚要送羊马作聘礼,富人有时要送上百千头。人死后不毁容,用三层环绕尸体哭丧,然后火化,收敛骨灰,一年后才下葬,之后再按一定的节期哭祭。冬天住在屋子里,屋顶用树皮覆盖。他们的文字和语言,跟回鹘完全一样。他们的法律非常严厉,战场上逃跑、执行任务时不称职、随意议论国家大事就像偷盗一样的人,都要被砍头;儿子犯了盗窃罪,要把他的人头挂在父亲脖子上,直到父亲死去才能取下来。
阿热的大营到回鹘的大营,需要走四十天。使者说,从天德府往东走大约二百里就能到达西受降城,往北走大约三百里就能到达鹈泉,从泉水的西北方向到回鹘大营大约一千五百里,有两条路,一条东路,一条西路,泉水的北面是东路。从回鹘大营往北走六百里就能到达仙娥河,河的东北面是雪山,那里有很多水和泉水。青山的东面,有一条河叫剑河,需要用小船渡过,河水都往东北流,流经他们的国家,然后汇合向北流入大海。
最东边是木马突厥的三个部落,分别是都播、弥列、哥饿支,他们的首领都是颉斤。他们住着桦皮房子,有很多好马,当地人喜欢骑着木马在冰面上飞驰,脚下踩着木板,胳膊肘撑着弯木,一蹴就是百步,速度非常快。他们晚上出来偷袭抢劫,白天就躲藏起来,坚昆人因此被他们控制着。
坚昆,本来是个强大的国家,国土面积和突厥差不多大。突厥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坚昆的酋长和贵族,坚昆的领土东到骨利干,南到吐蕃,西南到葛逻禄。坚昆最初是归顺薛延陀的,薛延陀由颉利发一个人管理国家。坚昆有三个酋长,分别是讫悉辈、居沙波辈、阿米辈,他们共同管理国家,以前从来没有和中国交往过。贞观二十二年,听说铁勒等部已经归顺了大唐,坚昆就派使者进贡。他们的首领俟利发失钵屈阿栈亲自来长安朝见唐太宗,太宗皇帝热情款待了他,并对群臣说:“以前在渭桥斩杀了三个突厥人,就自认为功劳很大,现在看到俟利发坐在我面前,才觉得以前的功劳微不足道啊!”俟利发喝醉了酒,请求皇帝允许他拿着笏板,唐太宗便把他的领地设立为坚昆府,任命俟利发为左屯卫大将军,兼任都督,归属燕然都护府管辖。唐高宗时期,坚昆又来朝贡。景龙年间,坚昆再次进贡,中宗皇帝召见使者,并热情地对他们说:“你们的国家和我们大唐同宗,这可不是其他蕃属能比的!”然后还设宴款待,使者叩头谢恩。唐玄宗时期,坚昆一共朝贡了四次。
乾元年间,坚昆被回纥攻破,从此就无法再和中国交往了。后来,坚昆的名称在狄语中讹传成了黠戛斯,这是回鹘对他们的称呼,大概意思是黄赤面孔吧,后来又讹传成了戛戛斯。但是,黠戛斯经常和大食、吐蕃、葛逻禄互相依靠,吐蕃人来往的时候害怕回鹘的抢劫,必须住在葛逻禄,等待黠戛斯护送。大食国有珍贵的锦缎,每件货物需要二十个橐它才能装下,由于无法同时携带,所以裁剪成二十匹,每三年进贡一次给黠戛斯。而回鹘则授予黠戛斯的首领阿热官一个“毗伽顿颉斤”的称号。
回鹘国有点衰落了,阿热就自己称可汗了。他妈是突骑施人,当上了母可敦;老婆是葛禄叶护的女儿,当上了可敦。回鹘派宰相去打他,结果没打赢,打了二十年都没分出胜负。阿热仗着自己赢了,就嚣张地骂道:“你们的运气到头了!我要收了你们的金帐,在我的马在你们的帐篷前跑,我的旗插在你们的帐篷前,你们要是敢反抗,就赶紧来,要是不敢,就赶紧滚!”
回鹘打不过他,他们的将军句录莫贺干脆杀了回鹘可汗,其他的首领都逃跑了。阿热亲自带兵,烧了回鹘可汗的牙帐和公主住的金帐——那是回鹘可汗平时坐的地方。然后,他把回鹘的宝贝都抢了过来,还抓到了太和公主,最后把自己的牙帐搬到了牢山以南。牢山也叫赌满,离回鹘原来的牙帐有十五天的路程。阿热觉得太和公主是唐朝的贵女,就派使者护送公主回长安。结果半路上被回鹘乌介可汗截胡了,使者也被杀了。
过了几年,到了会昌年间,因为使者被杀,阿热没办法和朝廷联系,他又派了一个叫注吾合素的人上书说明情况。注吾是他的族姓;合,意思是勇猛;素,指擅长左射,就是说这个人武艺高强,擅长用左手射箭。这个人走了三年才到长安,武宗皇帝非常高兴,还把他和渤海的使者一起接见,因为他们虽然远在边疆,却一直坚持向朝廷进贡。皇帝就派太仆卿赵蕃带着皇帝的命令去慰问他们的国家,还下令宰相在鸿胪寺接见使者,让翻译官考证他们的山川地理和风俗人情。
宰相李德裕建议说:“贞观年间,很多外国使者都来朝见,中书侍郎颜师古还建议像周朝的史官那样,把四夷朝见的事迹编成《王会篇》。现在黠戛斯和中国交往密切,应该编一部《王会图》来给后代看。”于是皇帝下令,把鸿胪寺收集到的图画记录下来。皇帝还下令把阿热的名字记入宗正的族谱。
话说当时,乌介可汗的残余势力依附了黑车子(部落),阿热(人名)想趁着秋天马匹膘肥体壮的时候攻打他们,并向朝廷请求出兵。皇帝就派给事中刘濛去巡视边防。朝廷也认为河西、陇右四镇十八州长期被戎狄占据,现在正好趁着回鹘衰弱,吐蕃内乱自相残杀的机会,可以乘虚而入。于是派右散骑常侍李拭去黠戛斯,册封他们的首领为“宗英雄武诚明可汗”。 还没等出发,武宗皇帝就驾崩了。宣宗皇帝继位后,想继续完成先帝的遗愿,但有人说黠戛斯只是个小部落,不足以抗衡大唐,于是宣宗下令让宰相和朝廷四品以上官员商议此事。大家都说:“回鹘强盛的时候,我们还册封过他们,现在他们衰落了,我们还要册封黠戛斯,以后恐怕会惹来麻烦。” 于是这件事就搁置了。直到大中元年,朝廷才最终下令由鸿胪卿李业持节册封黠戛斯首领为“英武诚明可汗”。到了咸通年间,黠戛斯三次来朝贡。然而,唐朝最终还是没能收复回鹘。至于后来朝贡册封的事,史书上都没记载了。
这段话总结来说就是,蛮夷民族天生凶悍贪婪,他们内心如同野兽,只知道抢夺掠夺。所以商汤、周武王兴起的时候,从没和他们合作过,因为保持距离才是明智之举。太宗皇帝初期,曾经利用过突厥,但因为突厥太过暴虐,最终还是被唐朝征服。肃宗皇帝利用回纥,结果回纥却残害百姓,侮辱太子,鞭打大臣,无休止地索取。德宗皇帝又利用吐蕃,结果吐蕃劫掠平凉,打败唐朝大将,使得西边边境一片混乱。这些都是用外患来平息内乱的例子。只有太宗皇帝能够权衡利弊,运用谋略,巧妙地利用外族。而肃宗、德宗两位皇帝昏庸懦弱,对蛮夷过于亲近和轻信,最终只会带来更大的祸患! 你对他们好,他们的索取就越多,你要是稍有不满,他们就会滋生怨恨;你用仁义去感化他们,他们只会更加顽固;你用法律去约束他们,他们只会更加愤怒;他们一旦摸清了你的虚实,就会给你带来更大的灾难。用仁义去安抚他们,就像用甘草去治疗毒蛇咬伤,什么时候才能见效呢?所以,《春秋》里记载的与夷狄交往的策略,多种多样,确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