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杞,字子良。他爹卢弈,在《忠义传》里头有记载呢。卢杞这小子嘴皮子利索,长得嘛,就有点寒碜,脸色还发青,看着怪吓人的。但他一点也不在乎穿得破破烂烂,吃得粗茶淡饭,别人还以为他这是继承家风,很有节操呢。

靠着家里关系,先混了个清道率府兵曹参军的小官儿。后来仆固怀恩把他弄到朔方府当掌书记,结果他病了,就辞了职。 后来又补了个鸿胪丞,然后被派去忠州当刺史。 他去拜见节度使卫伯玉,卫伯玉不喜欢他,他就干脆辞官回家了。 过了一阵子,又升了吏部郎中,接着又当了虢州刺史。

在虢州当刺史的时候,他上奏说虢州有三千头官养的猪,成了老百姓的祸害。唐德宗说:“把它们都迁到沙苑去。”卢杞说:“同州也是您的子民啊,我觉得直接把这些猪杀了,分给老百姓吃更方便。”德宗皇帝一听,说:“你当着虢州刺史,还操心起同州的事儿来了,这可是宰相的料啊!” 于是就下令把猪赏赐给穷苦百姓,从此皇帝对卢杞就另眼相看了,觉得他是个可用之才。

没多久,卢杞就被召进宫,当上了御史中丞,他上奏的奏章,就没有不合皇帝心意的。 一年多以后,他又升了御史大夫,还没过十天,就又升了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可是宰相啊!

话说杨炎和李泌一起辅佐皇帝,杨炎看不起李泌的才能,心里很不爽。没过半年,他就中伤李泌,把李泌给罢官了。当时大理卿严郢跟杨炎有矛盾,李泌马上提拔严郢当御史大夫,来帮自己。结果杨炎被赶走,最后郁郁而死。张镒这个人啊,才能出众,忠心耿耿,皇帝非常器重他,李泌也没找到机会算计他。

后来陇右打仗,李泌就跑到皇帝面前,假装请求自己去打仗,皇帝不同意。他就推荐张镒去守凤翔。李泌还讨厌严郢。那时候幽州的朱滔跟李希烈闹矛盾,李泌就诬陷朱滔的军司马蔡廷玉挑拨离间,要杀了他。没多久,朱滔就造反了,皇帝想斥责蔡廷玉来讨好朱滔,就派御史郑詹去调查,把蔡廷玉贬到柳州当个小官,还派人押送他。蔡廷玉怀疑押送自己的人是朱滔派来的,就投河自尽了。李泌上奏说,怕李希烈怀疑蔡廷玉是被朝廷杀的,请求对郑詹进行严厉处罚,并且一起弹劾严郢。

本来郑詹跟张镒关系很好,经常暗中帮助李泌对付李泌的敌人,还私下里去找张镒。李泌知道了这事儿,有一天,他故意等郑詹来,然后直接跑到张镒那儿坐下。郑詹赶紧躲避,李泌却迅速跟张镒谈起了正事。张镒没办法,只好说:“郑侍御在呢!”李泌假装吃惊地说:“我刚才说的那些话,可不是从外面听来的哦!”就这样,郑詹被杖毙,严郢被流放到费州。杜佑管着度支,皇帝特别宠信他。李泌却处处中伤他,最后把他贬到苏州当刺史。李希烈造反了,李泌本来就讨厌颜真卿正直敢言,就派他去劝降李希烈的军队,结果颜真卿被李希烈害死了。

宰相李揆很有声望,李泌害怕他再次被启用,就把他派去吐蕃和谈,结果李揆在路上死了。李洧投降了,立了功,派人先告诉了张镒。李泌很生气,就从中作梗,不让张镒得到功劳。李泌的那些阴险毒辣的手段,天下人都看在眼里,愤愤不平,但是因为他得到皇帝的宠信,所以大家都不敢吭声。

那个时候,军队驻扎在河南河北,战争没完没了,军费一天天紧张。于是户部开始盘算军队的供给,每个月的开销要一百多万贯,而国库的钱只够发三个月的军饷。于是,皇帝任命户部侍郎赵赞负责军需,赵赞的同党韦都宾等人就建议说:“商人手里存着几千万的钱,让他们自己做生意;超过千万的,就收取他们利润的一部分来资助军队。等战争结束后,再约定时间让他们还钱给朝廷。”皇帝同意了。

京兆府的人就疯狂地催促商人交钱,官吏们四处搜查店铺民宅,只要怀疑他们隐瞒财产,就打骂他们,很多人受不了冤屈,跳河自尽的数不胜数,整个京城都乱糟糟的,每天都不得安宁。可是最后收上来的钱,也就八十万贯。后来又对那些租借仓库、典当房屋、囤积居奇的人,收取他们四分之一的财产,这才勉强凑到两百万贯。长安城里的店铺都关门了,老百姓都跑到宰相府去哭诉。李杞没办法安抚他们,就把他们赶走了。皇帝知道百姓怨气冲天,而且收上来的钱也不够军队开销,就罢免了这个办法。

赵赞的办法失败了,于是就出现了更加暴虐的“间架税”和“除陌税”。具体方法是:把两间房屋算作一间,然后按房屋等级收税,上等房屋收两千钱,中等房屋收一千钱,下等房屋收五百钱,官吏拿着算筹挨家挨户地计算,如果有人隐瞒不报,就按两间房屋的税额处罚,告发者可以得到五万钱的赏金。所有公私交易,以前每千钱收二十钱税,现在要加收五十钱,买卖双方都要把交易额报给官府;如果私下交易,自己报的数额少,隐瞒不报的,每千钱要罚款两万钱,告发者可以得到一万钱的赏金。这样一来,买卖双方就勾结起来作弊,官府收到的税款往往不到一半,而怨声载道,满天下都是对这种税法的咒骂。等到泾州兵变的时候,人们在街上喊叫:“不用抢劫,商人自己就租借典当了;不用征税,间架税、除陌税就收上来了!”那些煽动造反,招致怨恨和混乱的人,都是李杞一手造成的。

皇帝出巡奉天,李杞和关播一起跟随。过了几天,崔宁从叛军那里逃回来,把关播叛变的事情告诉了皇帝,李杞马上诬陷崔宁叛变,皇帝就把崔宁杀了。灵武的杜希全率领盐州、夏州的六千兵马前来支援,皇帝在商议行军路线的时候,李杞建议走漠谷。浑瑊说:“不行,那里地势险峻,容易被敌人伏击,不如走乾陵北边,翻过鸡子堆驻扎,和敌人形成对峙的局面,这样就能打败敌人了。”皇帝采纳了李杞的建议,结果叛军果然占据险要地势,军队无法前进,只好灰溜溜地退回邠州。

李怀光从河北打仗回来,打了好多胜仗,那些叛军都吓得跑掉了。有人跟王翃和赵赞说:“听说李怀光曾经公开批评宰相没本事,说朝廷收税太重,长安还克扣军队的赏赐,应该杀了他来平息民愤。现在李怀光立了大功,皇上肯定听信他的话,你们俩危险了!”王翃和赵赞就把这事儿告诉了宰相白杞。

白杞一听吓坏了,赶紧想办法骗皇上说:“李怀光对国家有大功,那些叛军都怕他怕得要死,现在正是利用他的威风,一举拿下叛军的好时机。要是让他来朝见皇上,那赏赐啊犒劳啊肯定少不了,叛军就能趁机休整兵力,重新组织防御,到时候再想打就难了。不如让他继续带兵在外,直接拿下京城,就像劈竹子一样一路势如破竹!”皇上觉得白杞说的有道理。

于是就下令让李怀光别来朝见了,继续驻扎在便桥。李怀光自己觉得千里迢迢奔波劳累,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却被奸臣从中作梗,连皇上面都见不着,心里憋屈得很,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于是就起了反叛之心,还到处散布谣言,说白杞他们坏话。

朝中大臣们议论纷纷,都指着白杞骂,皇上这才明白过来,赶紧把白杞贬到新州当个司马。

一开始,皇帝登基后,任命崔祐甫当宰相,崔祐甫一心用道德来引导皇帝,所以建中初年,国家纲纪严明,社会风气很好,看起来就像贞观之治那样。后来换了李杞当宰相,他就怂恿皇帝用严刑峻法来治理天下,结果国家就乱了,坏事接踵而至。李杞暗地里搞那些阴险狡诈的事,即使国家危难,皇帝受辱,他还是那样嚣张跋扈。后来虽然被罢官了,但是皇帝一直念念不忘他。等到兴元年间大赦天下的时候,李杞很快就被调到吉州当长史。李杞当时就说:“皇上一定会重新用我的!”

贞元元年,皇帝下诏任命他为饶州刺史。给事中袁高负责起草诏书,他就是不肯写,跑去跟宰相说:“李杞这个人颠倒黑白,违背常理,害得皇帝不得不迁都,幸好赦免了他没杀他,现在又让他去管这么大的州,这会让天下人都失望的!”宰相不高兴了,就让别的舍人去起草诏书,袁高坚持不肯妥协。于是谏官赵需、裴佶、宇文炫、卢景亮、张荐等等一大堆人一起上奏,极力陈述李杞的罪行,说天下人都抛弃了他,现在又重新启用他,忠臣会寒心,正直的人会痛心疾首,这肯定会招来祸患。他们说得非常恳切。皇帝问宰相:“让他去管个小州怎么样?”李勉说:“陛下给他个大州也没什么问题,但是四方百姓的议论怎么办呢?”于是皇帝下令让李杞去澧州当个小小的别驾。后来散骑常侍李泌见了皇帝,皇帝说:“那些大臣们对李杞的评价,我都听进去了!”李泌赶紧磕头祝贺说:“最近外面都说陛下像汉朝的桓帝、灵帝一样,现在才知道陛下是尧舜那样的明君啊!”皇帝很高兴。李杞最后死在了澧州。

一开始,郭子仪老将军病得很重,百官都来探望,他也没避开自己的姬妾侍女。等到李杞来的时候,郭子仪却把她们都屏退了,自己坐在椅子旁接待他。家人很奇怪,问他为什么,郭子仪说:“这个人外表老实,内心阴险,如果让我的姬妾侍女们看到他,他肯定会暗中取笑她们,如果以后他得势了,我们郭家可就完了!”

崔胤,字垂休,是宰相崔慎由的儿子。他考中了进士,一路升迁,当上了中书舍人、御史中丞。他这个人喜欢玩阴谋诡计,总是巴结那些有权有势的人。表面上看起来很低调稳重,其实内心阴险狡诈,让人害怕。崔昭纬多次推荐他,最后让他当上了户部侍郎,还兼任中书门下平章事。当时王珙兄弟俩在争夺河中地区,朝廷想派崔胤去当节度使,但他没去成,半年后又让他当了中书侍郎,留在朝廷辅佐皇帝。后来崔昭纬因为犯了罪被杀,崔胤也被贬到武安当节度使。

陆扆当政的时候,皇室内部争斗不休,朝廷南北两班互相拉帮结派,勾结地方藩镇,互相倾轧、威胁。崔胤跟朱全忠关系很好,暗中与他结盟。朱全忠就说崔胤有功劳,不应该被贬到地方去,于是崔胤被重新启用当宰相,陆扆就被赶下台了。

光化年间刚开始的时候,皇帝昭宗从华州回来,务安地区又开始闹事,而崔胤暗中为朱全忠铺路,让他可以带兵四处征讨。皇帝看穿了他的阴谋,把他贬为吏部尚书,后来又再次启用陆扆当宰相。正好清海军区缺帅,就让崔胤去当了清海军节度使。当初崔昭纬被杀,都是王抟等人揭发了崔胤的奸诈行为,崔胤因此被罢官,心里一直怀恨在心。后来他和王抟同时当了宰相,崔胤提议要全部清除宦官,王抟没支持他,建议慢慢来。崔胤不想被外放,于是就偷偷把这事告诉了朱全忠,让朱全忠公开弹劾王抟勾结宦官,图谋危害国家,罪该处死。崔胤被外放到湖南,不久就被召回,担任司空、门下侍郎、平章事,还兼管度支、盐铁、户部,然后王抟被处死,中尉宋道弼、景务修也被杀。从此崔胤权倾天下,就连宦官们也老实多了。到这时候,他已经四次当宰相了,人们称他为“崔四入”。

刘季述把皇帝幽禁在东宫,奉德王监国。他很害怕朱全忠势力强大,虽然心里非常恨朱温的儿子朱友文,但不敢杀他,只是罢免了他的官职。朱友文赶紧派人去催促朱全忠带兵西进,并打听被幽禁的皇帝的情况。朱全忠就派张存敬攻打河中,并且洗劫了晋州和绛州。神策军大将孙德昭一直很生气宦官们废黜皇帝,羞辱天子,朱友文就让判官石戬和孙德昭交往,暗中观察他的想法。孙德昭每次喝醉酒就哭,朱友文猜透了他的心思,就让石戬去劝说他:“自从刘季述废黜天子以来,天下百姓就没有忘记这件事,那些有血性的武将和忠臣都义愤填膺,捶胸顿足。现在图谋反叛的只有刘季述和张仲先两个人,其他人都是被他们的威势吓住了,并没有真心拥护他们。将军您现在可以趁这个机会诛杀这两个坏蛋,恢复天子的地位,建立不朽的功勋!如果您再不早做打算,恐怕就会后悔莫及了!”孙德昭听了之后醒悟了,就把朱友文图谋复立皇帝的计划告诉了朱友文。孙德昭答应帮忙,朱友文还当着孙德昭的面,斩断自己的衣带起誓。没过多久,刘季述和张仲先就被杀了,朱友文因为立功被封为司徒,但他没有接受官职,继续辅佐朝政,还兼任原来的官职。皇帝很感激他,召见他时有时甚至不报官名,直接用字称呼他,对他宠爱无比。

天复元年,朱全忠已经攻占了河中,并且向同州、华州逼近。中尉韩全诲因为朱友文和朱全忠关系好,担心朱友文会引诱朱全忠铲除自己身边的势力,于是上奏罢免朱友文的官职。还没来得及免职,就仓促地带着皇帝逃到凤翔。朱友文怨恨皇帝被废黜,不肯跟随,于是他召集朱全忠带兵迎接皇帝,并让太子太师卢渥率领群臣迎接朱全忠。一开始,朱全忠到达华州后,派幕僚裴铸去奏事。皇帝没办法,只好同意他来朝见。到了这个时候,朱友文为他出谋划策,用兵力逼迫皇帝的行在。皇帝下诏命令朱全忠回自己的驻地,同时下诏让卢渥等人一起西去。朱全忠上表陈述说:“以前发出的诏书都是宰相代笔的,现在才知道那不是陛下的真实意愿,是被他们误导了。我的军队已经进入关中,请求允许我和李茂贞议和,消除彼此的怨恨,然后迎接圣驾。”李茂贞弹劾奏报说:“朱友文养着死士,控制度支使,从中牟利,还让亲信陈班和京兆府一起招募士兵,保护他居住的坊里。天子出巡的时候,他派了五批使者去召见他,他却安然躺在床上不动,只上表谢恩。”当时皇帝看到朱全忠的奏表,非常生气,于是下诏严厉责备他,罢免了他的工部尚书和知政事职务,并把他贬到华州居住。

一开始,朱温当权后,那些宦官都巴结讨好朱温的儿子朱友胤,什么事都得问过他。每次在宫里议事,朱友胤甚至会拿着蜡烛,建议把所有宦官都杀掉,让宫女来管理内务。韩全诲他们暗中知道了这事儿,就一起在皇帝面前求情。于是皇帝下令,以后朱友胤只能上书,不能当面说。宦官们更害怕了,更加想探听他的计划,就收买了一些识字的漂亮宫女宗柔她们,去打探朱友胤的秘密。朱友胤的计划渐渐泄露,宦官们有的都哭得稀里哗啦的,心里不安,暗中策划着要挟持皇帝的阴谋,这事儿是铁板钉钉的了。

在朱温还在华州的时候,朱友胤就给朱温出过不少馊主意。朱温带兵回到河中驻扎,朱友胤去渭桥迎接他,敬酒祝寿,还自己唱歌助兴。后来朱温的部下李茂贞杀了韩全诲等人,又跟朱温讲和。皇帝急着召见朱友胤,连发了四道墨写的诏书,三道朱笔写的诏书,朱友胤都以生病为由推辞了。等到皇帝离开凤翔,去朱温的军营,朱友胤才去路上迎接,又重新当上了平章事,升官为司徒,还兼管六军诸卫的事务,皇帝下令让他把家搬到右军营附近,还赏赐了他十车帷帐和器物。 朱友胤趁机上奏说:“高祖、太宗时期,没有内侍掌管军队,天宝年间以后宦官势力才逐渐强大,德宗皇帝把羽林卫分成左右神策军,让宦官统领,每军两千人。后来宦官们参与机密政事,甚至内务百司都落入宦官手里,他们互相勾结,干尽坏事,朝廷因此衰弱,祸乱都是从这儿开始的。我请求罢免左右神策军,以及内务各司的使者和各道的监军。” 于是,内外宦官都被杀掉了,皇帝下令,只用宫女宠颜等人来管理内务。

唐昭宗在凤翔的时候,任命庐光启和苏检为宰相,都被朱温(胤)杀掉了。朱温还把跟随昭宗的近臣陆扆等三十多人赶走,只有裴贽因为比较稳重,被留下来和朱温一起执政。皇帝的一举一动都由朱温决定,没有人敢说话。朱温计划让皇子当元帅,让朱全忠当副帅,以此来表彰朱全忠的功劳。因为朱全忠心里想让辉王当皇帝(辉王年纪小),所以朱温就借此机会请求昭宗。皇帝说:“濮王年纪比较大,怎么样呢?” 昭宗回宫后,召见翰林学士韩偓商量。韩偓暗中支持朱温,最终也没能阻止朱温的计划。朱全忠回东都后,到长乐宫,群臣都去向他辞行,只有朱温独自在霸桥设宴,到半夜才回宫。皇帝立刻召见朱温询问:“朱全忠情况怎么样?” 皇帝还和朱温一起喝酒,并命令宫女表演剑舞,到后半夜才让朱温离开,还赏赐了朱温两个宫女,朱温推辞了好几次才接受。当时皇帝非常孤立无援,皇权完全丧失,朱温的专横跋扈就是这样。后来朱温被封为侍中、魏国公。

昭宗从凤翔回长安后,朱温猜到朱全忠要篡权夺位,而自己身为宰相,担心哪天会遭到毒手,就想掌握军队自保。朱温就骗朱全忠说:“京城附近有王茂贞,不能不防备,需要招募军队来守卫。现在左右龙武军、羽林军、神策军,都是些没见过血的兵,请允许我招募四支步兵队伍,每队二百五十人;一支骑兵队伍,一百人。让他们轮流值班。” 朱温还让京兆尹郑元规担任六军诸卫副使,陈班担任威远军使,在市集上招募士兵。朱全忠知道他的意图,表面上答应了。朱温就拆毁佛塔,取铜铁来制造武器。朱全忠暗中命令几百个汴州人应募,并且让他的儿子朱友伦进入宫中当宿卫。后来一次打球的时候,朱友伦坠马死了,朱全忠怀疑是朱温暗中使坏,非常生气。

当时有传言说朱温要挟持皇帝逃到荆州、襄阳,而朱全忠正计划胁迫皇帝迁都洛阳,害怕朱温有异议,就秘密上奏说朱温专权乱政,请求诛杀他。朱温立刻被罢免了太子少傅的职务。朱全忠命令他的儿子朱友谅带兵包围朱温在开化坊的府邸,杀死了朱温。汴州的士兵都冲了出来,百姓们争着扔瓦砾击打朱温的尸体。朱温死时五十一岁,郑元规、陈班等人也都死了。这件事发生在天复四年正月。

崔胤那个家伙,三天后就死了,死后十天,朱全忠就逼着皇帝迁都洛阳,把长安城的所有人都往东边赶,把房子拆了,从渭河一直沿着黄河往下走。老老少少都被赶上路,哭喊声不断,个个都破口大骂:“国贼崔胤,带着朱全忠卖国求荣,害得我们落到这步田地!” 之前啊,朱全忠虽然控制着河南,但是顾忌着其他强大的诸侯,还不敢轻易把国都迁走。等到崔胤在宫里搞内讧,跟朱全忠勾结在一起,朱全忠就找到了机会,利用崔胤的祸乱夺取朝政大权,最后搞垮了天下,崔胤全家都被杀光了。 民间传说,崔胤的父亲慎由晚年没有儿子,遇到一个奇怪的和尚,用某种法术求子,才生下了崔胤,字叫缁郎。崔胤当了宰相后,他叔叔安潜就骂他:“我们家祖祖辈辈辛辛苦苦维持家业,到头来都被你给败光了!”

崔昭纬,字蕴曜,祖籍清河。他考中了进士,到了昭宗时期官位越来越高,做到户部侍郎兼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个位置他做了八年,后来又升到尚书右仆射。这人性格阴险刻薄,暗地里结交宦官,表面上又和强大的诸侯联络,在内部控制皇帝来巩固自己的权力。他还让自己的族人崔鋋去王行瑜的邠宁军幕府做事。每当其他宰相提建议,或者皇帝下达的命令对他不利的时候,他一定会让崔鋋偷偷告诉王行瑜,让王行瑜上书弹劾别人,他自己则在暗中帮忙。当时的情况是,皇室衰弱,皇帝就像个傀儡一样。一开始,皇帝派杜让能调兵遣将去讨伐凤翔,崔昭纬因为倚仗李茂贞和王行瑜的势力,暗中把杜让能的计划告诉他们,挑拨他们起兵攻打京城,结果杜让能就被杀了。后来他又唆使三镇的军队杀了韦昭度等人。皇帝昭宗性子刚烈,忍无可忍,最终诛杀了王行瑜,然后罢免了崔昭纬的右仆射官职。崔昭纬又让朱全忠推荐自己,还重金贿赂诸王,这才被起用,结果被贬到梧州做司马,皇帝下诏列举了他的五条罪状,赐他死刑。他走到江陵的时候,朝廷的使者到了,把他给杀了。崔鋋也被处死了。

柳璨,字炤之,是柳公绰的族孙。这人啊,有点土里土气的,他家在柳氏家族里也不怎么受重视。他从小就孤苦贫穷,但是特别好学,白天砍柴赚钱交学费,晚上就点着树叶看书,记忆力超强,学问也很广博。他还批评过刘子玄写的《史通》,自己写了一本《析微》,当时还挺有名气的。后来颜荛当了史馆的负责人,就把他招进宫里当直学士,从此柳璨的名气更大了,后来还升了左拾遗。

唐昭宗皇帝喜欢文人,对李磎特别好,李磎死了以后,宫里就一直想找像李磎那样的人才。有人推荐柳璨很有才华,就让他写篇文章试试,皇上看了之后觉得不错,就提拔他做了翰林学士。崔胤死了以后,昭宗皇帝偷偷地想让柳璨当宰相,这事儿外面没人知道。有一天傍晚,皇上从宫里出来,侍卫们喊着“宰相来了”,大家都吓了一大跳。第二天,皇上问学士承旨张文蔚:“柳璨这个人能用,现在要让他当宰相,应该给他什么官职呢?”张文蔚说:“用人才,不用考虑资历。”皇上说:“谏议大夫怎么样?”张文蔚说:“可以。”于是就让柳璨当了谏议大夫,同时兼任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他从一个老百姓,不到四年时间就当上了宰相,这升迁速度在当时可是前所未有的。

裴枢、独孤损、崔远这些都是资历很老的官员,跟柳璨平起平坐,却有点看不起他,柳璨心里很是不爽。朱全忠想篡权夺位,当时皇宫的侍卫很多都是汴州人,柳璨就和他们搞好关系,跟蒋玄晖、张廷范关系尤其好。他得到了朱全忠的支持,所以朝政大权都落到了他手里。后来他又升任中书侍郎、户部尚书,还被封为河东县男。

公元910年,天上出现一颗长长的星,出现在太微、文昌星附近。算命的说:这预示着君主和大臣都不利,应该多杀一些人来平息天怒。 于是,朱温的亲信张玄晖、蒋玄范就和柳璨一起商量着要杀掉一些有实力的大臣。柳璨列出了他仇视和嫉妒的人,比如独孤损等等,一共三十多人,都被杀掉了,天下人都觉得冤枉。朱全忠听说后,心里很不舒服。

后来,朱全忠急于接受九锡(古代帝王受禅的礼仪),宣徽北院使王殷就诬告柳璨等人有二心,所以九锡的礼仪没能进行。张玄晖害怕了,亲自去向朱全忠解释。朱全忠勃然大怒,骂道:“你和柳璨他们阻止我接受九锡,难道是想让我当不了皇帝吗?”柳璨害怕了,就胁迫哀帝说:“现在大家都盼着元帅(朱全忠)呢,陛下应该主动退位,以保全性命。”柳璨请求自己去执行任务,被封为司空,担任册礼使,当天就上路了。等张玄晖死后,朱全忠怨恨柳璨背叛自己,把他贬到登州做刺史,不久就革除他的官职,把他流放到崖州,后来又把他杀了。柳璨临刑前悔恨地大叫:“我对不起国家,辜负了国家,被柳璨害死是应该的!”他的弟弟柳瑀、柳瑊也被处死。

张玄晖这个人,年轻时很贫贱,出身背景也查不清楚。他追随朱全忠,是朱全忠的心腹。唐昭宗东迁的时候,张玄晖担任枢密使。唐昭宗驻扎在陕州,算命先生说星象不正常,会有大的变故,应该在冬天前往洛阳。唐昭宗料到朱全忠一定会篡位,就派卫官高瑰拿着诏书去送给王建,告诉他被胁迫迁都的事,并且说:“朱全忠带着两万兵马驻守洛阳,快要把我身边的人都控制住了,你应该和王茂贞、李克用、朱温(朱全忠)结盟,向襄州、魏州、幽州、镇州发檄文,让他们各自带兵来迎接我回京城。”又给朱全忠下诏说:“我现在怀孕了,还需要十个月才能东迁。”朱全忠知道唐昭宗在密谋,就派寇彦卿催促他。唐昭宗没办法,只好启程。到了谷水,朱全忠杀光了身边的黄门、内园的小孩子,一共五百多人,全部用汴州的士兵保护自己。当初,朱全忠到达凤翔后,侵犯邠州,节度使杨崇本投降了,把家人当作人质。杨崇本的妻子很漂亮,朱全忠和她私通,所以杨崇本很生气。到了这个时候,朱全忠派使者去联合李克用、王茂贞,向南告诉赵匡凝和王建,一起起兵讨伐朱全忠劫持皇帝迁都的行为,朱全忠非常害怕。

皇帝自己从关外回来后,心里害怕不可预料的事情发生,经常默默地坐着流泪。 李玄晖和张廷范私下里商量,决定把这件事告诉朱全忠。朱全忠恨皇帝没有禅让的意愿,于是就计划谋杀皇帝来断绝人们的希望,就让他的手下李振去告诉李玄晖。

李玄晖和龙武统军朱友恭、氏叔琮,晚上挑选了百名勇士,悄悄地来到皇帝的行宫,说有紧急奏章要上奏,请求觐见皇帝。宫门打开了,留下十个士兵守卫宫门。到了椒兰院,裴贞一打开门,就被杀了,然后他们就冲向殿前。李玄晖问:“皇上在哪儿?”昭仪季渐荣说:“院使不要伤害我家,宁可杀了我!”士兵们拿着剑冲进去,皇帝听到声音,赶紧穿着单衣逃跑,绕着柱子跑,结果被杀了。季渐荣用身体保护皇帝,也死了。 接着他们抓住了皇后,皇后请求饶命。李玄晖因为知道是朱全忠杀了皇帝,就放了皇后。

第二天,宰相请求觐见,一直到傍晚都没出来。李玄晖伪造了遗诏,说皇帝晚上和昭仪玩博戏,被裴贞一、季渐荣杀害了,然后拿出了两人的头。朱全忠从河中来朝见,李振说:“晋文帝杀了高贵乡公,把罪责推给了成济。现在应该诛杀朱友恭等人,来消除天下的怨言。”朱全忠跑到西内宫殿,向新皇帝说弑杀皇帝并非他的本意,都是朱友恭等人干的,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请求处罚罪犯。那时洛阳城干旱,一斗米要六百钱,军队里有人抢购粮食,百姓怨声载道,所以朱全忠借此来安抚百姓,抓捕朱友恭、氏叔琮并将他们斩首。

朱全忠请求接受九锡之礼,李玄晖拿着诏书亲自赶往汴州报告此事。 从洛阳回来没几天,朱全忠伪造诏书,把李玄晖交给有关部门处置,车裂处死,贬为凶逆百姓,并在都城门外焚烧了他的尸体。

郑廷范这个人,因为人品好,深受朱全忠的喜爱。朱全忠让他跟着自己东迁,当上了御营使,后来又升任金吾卫将军、河南尹。朱全忠想让他当太常卿,但是宰相裴枢不同意,因此裴枢被罢免了。柳璨巴结朱全忠,下诏书责令朝野上下不准乱说官员的品行好坏,最终还是让廷范当上了太常卿。赶上皇帝要祭祀郊庙,廷范被任命为修乐县使,他还和苏楷等人一起对昭宗的谥号提出了异议。朱全忠因为受封九锡的事拖延了,很生气。王殷又诬告廷范和柳璨等人祭天祈求唐朝延续国祚。等到张玄晖死了,柳璨也被诛杀后,廷范就被贬到莱州当司户参军,还被赶出了河南府。

接下来说的是郑叔琮,他也是汴州人,中和年间在感化军服役,因为骑术精湛,为人沉稳勇敢,很有胆量。他跟着朱全忠在陈州、许州一带打黄巢,战功赫赫,被提拔为朱全忠的亲兵。他和时溥、朱宣作战,屡立战功,被授予检校尚书右仆射的官职,担任宿州刺史。后来攻打襄阳的赵匡凝,没攻下来。又和李克用在洹水交战,被调任曹州刺史。天复初年,他攻克了泽州、潞州,又去攻打太原,被授予晋慈观察使。朱全忠驻扎在凤翔,李克用袭击绛州,攻打临汾,叔琮带着两个长得像沙陀人的壮士在原州牧马,和李克用的军队一起行动,趁机抓获了一个敌人回来。李克用大吃一惊,怀疑有埋伏,就退兵驻扎在蒲州。这时朱友宁带三万兵来救援,叔琮说:“敌人逃跑了,没有机会立功了。”于是他带领军队夜袭敌人的游骑,杀死了几百人,攻破了敌人的营垒,俘斩了一万多人,缴获战马三千匹,然后乘胜追击攻占了汾州,一路打到太原附近才返回。他被提升为检校司空,后来又升任保大军节度使。

朱全忠想把皇帝迁到洛阳,就推荐叔琮担任右龙武统军。叔琮参与了弑君事件,所以朱全忠就借口把他贬到白州做司户参军,然后把他杀了。叔琮临死前喊着说:“朱温把我卖了,来讨好天下人,这天理何在?”

李友恭,本来姓李,名彦威,是寿州人,后来在汴州定居。他很有钱,而且仗义疏财,朱全忠特别喜欢他,把他当成儿子一样看待。后来李友恭当上了长剑都指挥使,积累了不少功劳,被朝廷封为检校尚书左仆射。乾宁年间,他又被任命为汝州刺史,检校司空。

那时候杨行密攻打鄂州,李友恭带着一万多兵马去支援杜洪,到了江州之后,又转而攻打黄州,成功攻占了黄州,还抓获了不少杨行密的将领,俘虏斩杀的敌人数不胜数。之后他又袭击了安州,杀了安州的守将。后来,李友恭升迁为颍州刺史,感化军节度留后。

后来朝廷东迁,李友恭被任命为左龙武统军,结果后来被贬官到崖州当个小小的司户参军。临刑的时候,他大喊:“温韬杀了我,他的家族也一定会灭亡!”他还对张廷范说:“你也会落到这个下场!”

赞曰:木将坏,虫实生之;国将亡,妖实产之。故三宰啸凶牝夺辰,林甫将蕃黄屋奔,鬼质败谋兴元蹙,崔、柳倒持李宗覆。呜呼,有国家者,可不戒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