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共有168个羌州,好多啊!先说西雅州,贞观五年设立的,下面管着新城、三泉、石龙三个县。还有蛾州,也是贞观五年设立的,管着常平、那川两个县。拱州是显庆元年,因为钵南伏浪恐部才设立的。剑州呢,永徽五年才设立,是因为大首领冻就部落。这几个州都归松州都督府管。

接下来是涂州,武德元年因为临涂羌内附才设立的,管着临涂、端源、婆览三个县。不过贞观元年州被撤了,县也跟着没了。贞观二年又从茂州分出来端源戍,重新设立了涂州,管着端源、临涂、悉邻三个县。炎州原来叫西封州,贞观五年因为开生羌才设立,八年改了名字。它管着大封、慕仙、义川三个县。彻州是贞观六年,因为西羌董洞贵部落才设立的,管着文彻、俄耳、文进三个县。向州是贞观五年因为生羌设立的,管着贝左、向贰两个县。冉州,以前叫西冉州,贞观六年因为徼外敛才羌地才设立,八年改名,九年才正式叫冉州,管着冉山、磨山、玉溪、金水四个县。穹州,以前叫西博州,贞观五年因为生羌设立,八年改名,管着小川、彻当、璧川、当博、恭耳五个县。笮州,以前叫西恭州,贞观七年因为白狗羌户设立,八年改名,管着遂都、亭劝、比思三个县。

还有蓬鲁州,永徽二年设立的,因为特浪生羌董悉奉求、辟惠生羌卜檐莫等部族一万多户内附,又另外设立了32个州:姜州、恕州、葛州、勿州、鞮州、占州、达州、浪州、邠州、敛州、补州、赖州、那州、举州、多州、尔州、射州、铎州、平祭州、时州、箭州、婆州、浩州、质州、居州、可州、宕州、归化州、柰州、竺州、卓州。这些州都归茂州都督府管。

茂州都督府还管着思亮州、杜州、初汉州、孚川州、渠川州、丘卢州、祐州、计州、龙施州、月乱州、浪弥州、月边州、团州、柜州、威川州、米羌州。

最后,巂州都督府也管着一些州,不过这里没写出来。

好家伙,这地名,听得人脑壳都大了!先说马州,还有后面那二十一个州,这些都是天宝年间之前就有的。 林波州、中川州、林烧州…… 钳矢州、会野州、当仁州、金林州…… 东嘉梁州、西嘉梁州、东石乳州、西石乳州…… 这地名一个接一个,听得我眼花缭乱的,还有涉邛州、汶东州、费林州…… 徐渠州、强鸡州、长臂州、杨常州…… 罗岩州,这个州一开始归黎州都督府管,后来才改的。 雉州、椎梅州,等等等等,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我记都记不住!这些都是开元年间之后才设立的,足足有三十六个州呢!三井州、束锋州、名配州…… 钳恭州、斜恭州、画重州、罗林州…… 笼羊州、龙逢州、敢川州、惊川州…… 楇眉州、木烛州、当品州、严城州…… 昌磊州、钳并州、作重州、楇林州…… 三恭州、布岚州、欠马州、罗蓬州…… 论川州、让川州、远南州、卑庐州…… 夔龙州、耀川州、金川州、盐井州…… 凉川州、夏梁州、甫和州、橛查州,这些州都归雅州都督府管。

接下来是奉上州,还有后面二十二个州,这些都是开元年间之前就有的。 辄荣州、剧川州、合钦州、蓬口州…… 博卢州、明川州、胣<*月皮州、蓬矢州…… 大渡州、米川州、木属州、河东州…… 甫岚州、昌明州、归化州,这个州一开始归巂州管,后来才改的。 象川州、丛夏州、和良州、和都州…… 附树州、东川州、上贵州,这些都是开元十七年才设立的,一共二十八个州!滑川州、比川州、吉川州、甫萼州…… 比地州、苍荣州、野川州、邛冻州…… 贵林州、牒珍州、浪弥州、郎郭州…… 上钦州、时蓬州、俨马州、邛川州…… 护邛州、脚川州、开望州、上蓬州…… 比蓬州、剥重州、久护州、瑶剑州…… 明昌州、护川州、索古州,还有大和年间之前设立的三个州:诺柞州、柏坡州。这些都归黎州都督府管。

最后,还有九十二个蛮州! “诸蛮州九十二:(皆无城邑,椎髻皮服,惟来集于都督府,则衣冠如华人焉。)” 这些州都没有城池,当地人都是椎髻(盘发)、穿着皮衣,只有到都督府的时候,才会穿戴像汉人一样的衣冠。

南宁州,就是以前的汉朝夜郎的地盘。唐高祖武德元年,朝廷开拓南中地区,因为同乐县的缘故,设立了南宁州,州治在味县。四年后,又设立了总管府。五年后,州治迁到益州,八年后又迁回味县,并且改名为郎州。贞观元年,都督府撤销了。开元五年,又恢复了原来的名字南宁州。天宝末年,南宁州被蛮族攻陷,所以就废除了。唐朝末年,又在清溪镇重新设立了南宁州,离黔州有二十九天的路程。南宁州下辖七个县:味县、同乐县、升麻县、同起县、新丰县、陇堤县、泉麻县。

昆州,原本是隋朝设立的,隋朝乱了之后就废除了。武德元年开拓南中地区时,又重新设立了昆州。昆州的土特产是牛黄。昆州下辖四个县:益宁县、晋宁县、安宁县、秦臧县。昆州境内有滇池,位于晋宁县。秦臧县,是以前汉朝臧地的范围。

黎州,原本叫西宁州,武德七年从南宁州析出两个县设立黎州,贞观八年改名为黎州。黎州北边紧挨着昆州。黎州下辖两个县:梁水县、绛县。匡州,以前叫南云州,武德七年设立,贞观八年改名。匡州是汉朝永昌郡的范围。匡州下辖两个县:勃弄县、匡川县。

髳州,以前叫西濮州,武德四年设立,贞观十一年改名。髳州是汉朝越巂郡的范围,南边紧挨着姚州。髳州下辖四个县:濮水县、青蛉县、岐星县、铜山县。尹州,武德四年设立,北边紧挨着髳州。尹州下辖五个县:马邑县、天池县、盐泉县、百泉县、涌泉县。曾州,武德四年设立,西边紧挨着匡州。曾州下辖五个县:曾县、三部县、神泉县、龙亭县、长和县。

钩州,以前叫南龙州,武德七年设立,贞观十一年改名。钩州东北边紧挨着昆州。钩州下辖两个县:望水县、唐封县。裒州,武德七年设立,是以前的弄栋地盘,南边紧挨着姚州。裒州下辖两个县:杨彼县、乐强县。宗州,以前叫西宗州,武德七年设立,贞观十一年改名为宗州。宗州北边紧挨着姚州。宗州下辖三个县:宗居县、石塔县、河西县。

微州,以前叫西利州,武德七年设立,贞观十一年改名。微州北边紧挨着縻州。微州下辖两个县:深利县、十部县。縻州,以前叫西豫州,武德七年设立,贞观三年改名。縻州南边紧挨着姚州。最初是都督府,管辖縻州、望州、謻罗州三州,后来都督府撤销了。縻州下辖两个县:磨豫县、七部县。望州,贞观末年,因为一些蛮族归顺,和傍州一起设立,最初隶属于郎州都督府,后来归属其他地方。謻罗州。

盘州,以前叫西平州,武德四年设立,贞观八年改名。盘州是以前的兴古郡范围,南边和交州接壤。盘州下辖三个县:附唐县、平夷县、盘水县。麻州,贞观二十二年从郎州析置。英州、声州、勤州、傍州,贞观二十三年,因为蛮族首领莫祗、俭望率领部落归顺,设立了傍州、望州、求州、丘州、览州五个州。求州、丘州、览州、咸州、泸慈州、归武州、严州、汤望州、武德州、奏龙州、武镇州(原本叫武恒州,因为避穆宗的名字而改名)、南唐州、连州(连州下辖六个县:当为县、都宁县、逻游县、罗龙县、加平县、清坎县)、南州(从盈州析置,下辖三个县:播政县、百荣县、洪卢县)、德州(从志州析置,下辖两个县:罗连县、万岩县)、为州(从扶德州析置,下辖两个县:扶县、罗僧县)、洛州(从镜州析置,下辖四个县:临津县、宾夷县、曾城县、葱药县)、移州(从悦州析置,下辖三个县:移当县、临河县、汤陵县)、悦州(悦州下辖六个县:甘泉县、青宾县、临川县、悦水县、夷邻县、胡璠县)、镜州(镜州下辖六个县:夷郎县、宾唐县、溪琳县、琮连县、池临县、野并县)、筠州(筠州下辖八个县:盐水县、筠山县、罗余县、临居县、澄澜县、临昆县、唐川县、寻源县)、志州(“志”字有的写成“总”字,下辖四个县:浮萍县、鸡惟县、夷宾县、河西县)、盈州(盈州下辖四个县:盈川县、涂赛县、播陵县、施燕县)、武昌州(武昌州下辖七个县:洪武县、罗虹县、琅林县、夷朗县、来宾县、罗新县、绮婆县)、扶德州(扶德州下辖三个县:宋水县、扶德县、阿阴县)、播朗州(从巩州析置,下辖三个县:播胜县、从颜县、顺化县)、信州、居州、炎州、驯州(驯州下辖五个县:驯禄县、天池县、方陀县、罗藏县、播骋县)、骋州(骋州下辖两个县:斛木县、罗相县)、浪川州(贞元十三年,节度使韦皋上表设立,下辖五个县:郎浪县、郎违县、何度县、郎仁县、因阁县)、协州(原本是隋朝设立的,隋朝乱了之后废除,武德元年开拓南中地区时又重新设立,下辖三个县:东安县、西安县、胡津县)、靖州(从协州析置,下辖两个县:靖川县、分协县)、曲州(原本叫恭州,隋朝设立,隋朝乱了之后废除,武德元年开拓南中地区时又重新设立,八年后改名,是以前的朱提郡范围,北边紧挨着协州,下辖两个县:朱提县、唐兴县。朱提县,以前

武德四年,因为古滇王国民里姚姓的人很多,所以设立了姚州都督府,下面管辖着十三个州:于州、异州、五陵州、礻由州、和往州、舍利州、范邓州、野共州、洪郎州、日南州、眉邓州、醿备州、洛诺州。

仪凤二年,在山洞里开辟了纳州都宁郡,下辖八个县:罗围、播罗、施阳、都宁、罗当、罗蓝、都、胡茂。先天二年,纳州、萨州、晏州、巩州都被降格为羁縻州。同在仪凤二年,招生獠人设立了萨州黄池郡,下辖黄池、播陵两个县;也设立了晏州罗阳郡,下辖思峨、牱阴、新宾、扶来、思晏、哆罔、罗阳七个县;以及巩州因忠郡,下辖哆搂、都檀、波婆、比求、播郎五个县。 奉州和浙州也是在仪凤二年开山洞设立的,奉州下辖牱里、逻蓬两个县,浙州下辖浙源、越宾、洛川、鳞山四个县。顺州是载初二年设立的,下辖曲水、顺山、灵岩、来猿、龙池五个县。思峨州是天授二年设立的,下辖多溪、洛溪两个县。淯州是久视元年设立的,下辖新定、淯川、固城、居牢四个县。能州是大足元年设立的,下辖长宁、来银、菊池、猿山四个县。高州下辖牱巴、移甫、徒西三个县;宋州下辖牱龙、牱支、宋水、卢吾四个县;长宁州下辖婆员、波居、青卢、罗门四个县;定州下辖支江、扶德两个县。这些州都归属于泸州都督府管辖。

总共有五十一州是蛮夷之地。

话说唐朝,为了管理西南地区那些少数民族,设立了一堆州。先说牂州,这名字起初是根据牂柯这个地方来的,后来改来改去的,最后又恢复了原名。一开始,牂州、琰州、庄州、充州、应州、矩州这几个州都是地位比较低的州,后来又降级成了羁縻州,意思就是说,朝廷对这些州的管辖比较松散。牂州下面有建安、宾化、新兴三个县,建安县以前叫牂柯。新兴县是和州一起设立的。

琰州是贞观四年设立的,有武侯、望江、应江、始安、东南五个县,后来又增加了隆昆、琰川两个县,不过后来又取消了。庄州原来叫南寿州,是贞观三年设立的,后来改名,又升格为都督府,最后又取消了都督府的建制。庄州在隋朝的时候是牂柯郡的地盘,南边一百里有个桂岭关,下面有石牛、南阳、轻水、多乐、乐安、石城、新安七个县,还曾经管过清兰县,后来清兰县也取消了。充州是武德三年设立的,下面有平蛮、东停、韶明、牂柯、东陵、辰水、思王七个县。应州是贞观三年设立的,下面有都尚、婆览、应江、惣隆、罗恭五个县。矩州是武德四年设立的。

明州是贞观年间设立的,是由西赵首领赵磨酋的地盘设立的。除了这些,还有蒍州、劳州、羲州、福州、犍州、邦州、清州、峨州、蛮州(蛮州只有一个巴江县)、欧州(或者叫鼓州)、濡州、琳州(琳州有多梅、古阳、多奉三个县)、鸾州、令州、那州、晖州、都州、总州(总州是咸亨三年设立的,因为昆明十四姓归附朝廷,才设立的)、敦州(敦州也是咸亨三年设立的,是从昆明部划出来的)、殷州(殷州也是咸亨三年设立的,后来废除了,又恢复,又废除,最后韦皋又恢复了,殷州在南汉的境内,有殷川、东公、龙原、韦川、宾川五个县,一开始和敦州都归戎州都督府管辖,后来改了)、候州、晃州、樊州、棱州、添州、普宁州、功州、亮州、茂龙州、延州、训州、卿州(卿州是贞观十五年设立的)、双城州、整州、悬州、抚水州(抚水州有抚水、古劳、多蓬、京水四个县)、思源州、逸州、南平州、勋州、袭州、宝州(宝州是万岁通天二年设立的,因为昆明夷归附朝廷才设立的)、姜州、鸿州(鸿州有乐鸿、思翁、都部、新庭、临川五个县)。

这些州县,错综复杂,设立时间和管辖范围变动频繁,真是让人眼花缭乱啊!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任何需要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我被任命到黔州都督府工作,管辖着九十二个蛮州。

首先是纡州,底下有六个县:东区、吉陵、宾安、南山、都邦、纡质。 然后是归思州和思顺州,一共五个县:罗遵、履博、都恩、吉南、许水。 接着是蕃州,三个县:蕃水、都伊、思寮。 温泉州,也就是温泉郡,这地方产金子呢,有两个县:温泉、洛富。 还有述昆州,盛产桂心木,五个县:夷蒙、夷水、古桂、临山、都陇。

格州呢,它归桂州都督府管。 椳州有八个县:正平、富平、龙源、思恩、饶勉、武招、都象、歌良。 归顺州,以前叫淳州,元和年间改的名。 其他的州还有:思刚州、侯州、归诚州、伦州、石西州、思恩州、思同州、思明州(它只有一个县:显川)。 还有万形州、万承州、上思州、谈州、思琅州、波州、员州、功饶州、万德州、左州、思诚州、鱼曷州、归乐州、青州、得州、七源州。 这些州都归邕州都督府管。

永泰二年,在林睹符部落设立了德化州,下辖德化、归义两县;同年,又从林睹符部落分出来设立了郎茫州,下辖郎茫、古勇两县。大历年间,在潘归国部落设立了龙武州,下辖龙丘、福宇两县。归化州呢,有归朝、洛都、落回、落巍四个县。郡州呢,土贡是白镴和孔雀尾,下辖郡口、乐安两县。万泉州只有一个陆水县;思农州有武郎、武容、武全三个县;为州有都龙、汉会、武零三个县;西原州有罗和、古林、罗淡三个县;林西州有林西、甘橘两县;思廓州有都宁、昆阳、罗方三个县;武灵州有文葛、甘郎、苏物三个县;新安州有归化、宾阳、安德三个县;金廓州有罗嘉、文龙、禄荣三个县;提上州有长宾、提头、朱绿三个县;甘棠州只有一个忠诚县;武定州有福禄、柔远、康林三个县;都金州有温泉、嘉陵、甘阳、都金四个县;谅州有武兴、古都两县。

开成三年,都护马植上表,设立了武陆州,开成四年,又从都金州析出平原馆设立了平原州,下辖龙石、平林、龙当三个县。此外,还有龙州、武定州、真州、信州、思陵州、禄州(中宗时曾有单乐县,后来废除了)、南平州、西平州、门州、余州、岿州、金邻州(仪凤元年设立)、暑州、罗伏州、儋陵州、樊德州、金龙州、哥富州(贞元十二年设立)、尚思州(贞元十二年设立)、安德州(贞元十二年设立),这些州都隶属于安南都护府。

贞元七年,蜀爨蛮地区设立了十八个州,但州名现在已经不全了,这些州都隶属于峰州都督府。

总而言之,这段文字记录了大量古代州县的设立情况,详细列举了州名、建州时间以及下辖县名,展现了当时行政区域的复杂构成。 许多州县的名字,现在听起来都颇为陌生,但它们却真实地存在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唐朝在边疆地区设立了很多羁縻州,这些州都靠近边塞,有的甚至直接用少数民族的名字来命名。当时,很多少数民族和中原王朝都有往来,不管是朝廷征讨,还是皇帝赐予赏赐,都应该有详细的记录。唐玄宗天宝年间,曾经问起各个少数民族国家的远近距离,鸿胪卿王忠嗣用《西域图》回答,却只画出了十几个国家。后来,贞元时期宰相贾耽对各地距离和方位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考证,他把从边境州府到各个少数民族地区的道路,以及鸿胪寺负责翻译的人员都详细记录下来了。他总结出七条最重要的通往少数民族地区,以及边关要塞的道路:第一条是从营州进入安东道;第二条是从登州乘船前往高丽和渤海;第三条是从夏州越过边塞,到达大同和云中;第四条是从中受降城进入回鹘地区;第五条是从安西进入西域;第六条是从安南通往天竺;第七条是从广州通往南海诸国。贾耽还记录了这些地区的山川、聚落、疆界远近等等,凡是州县有名字,而以前记录里没有的,大多是少数民族自己取的名字。

营州西北一百里是松陉岭,岭西是奚族,岭东是契丹族。从营州北上四百里到湟水。营州东边一百八十里是燕郡城。再往东经过汝罗守捉,渡过辽河,就是安东都护府,距离营州五百里。安东都护府,就是汉朝的襄平城。安东都护府东南到平壤城八百里;西南到都里海口六百里;西到建安城三百里,建安城就是以前的汉朝中郭县;南到鸭渌江北岸的汋城七百里,汋城就是以前的汉朝安平县。从都护府往东北方向走,经过古盖牟、新城,再经过渤海长岭府,一千五百里就到渤海国的王城。渤海王城位于忽汗海边,王城西南三十里是古代肃慎人的城池,王城北边经过德理镇,再往北走一千多里就是南黑水靺鞨的地界。

我从登州出发,向东北方向走,经过大谢岛、龟歆岛、末岛、乌湖岛,一共走了三百里海路。

接下来,我北渡乌湖海,到达马石山东边的都里镇,行程二百里。然后沿着海边继续东行,经过青泥浦、桃花浦、杏花浦、石人汪、橐驼湾、乌骨江,总共走了八百里。

之后,我沿着海岸向南走,经过乌牧岛、贝江口、椒岛,到达新罗西北的长口镇。我又继续前行,经过秦王石桥、麻田岛、古寺岛、得物岛,走了千里路程,到达鸭渌江的唐恩浦口。

然后我改走陆路,向东南方向走了七百里,终于到达了新罗王城。从鸭渌江口乘船航行一百多里,再换乘小船逆流而上,向东北方向走了三十里,到达泊汋口,进入了渤海的范围。

我又继续逆流而上,航行了五百里,到达丸都县城,这就是古代高丽的王都。之后,我继续向东北方向逆流而上,航行了二百里,到达神州。

然后我改走陆路,向东走了四百里,到达显州,这是天宝年间渤海王国的都城。再从显州向正北偏东方向走六百里,就到达了渤海王国的都城。

从夏州出发,我北渡乌水,经过贺麟泽、拔利干泽,穿过沙地,依次经过内横刬、沃野泊、长泽、白城,行程一百二十里,到达可朱浑水源。

继续行程,我经过故阳城泽、横刬北门、突纥利泊、石子岭,一百多里后到达阿颓泉。

之后,我经过大非苦盐池,走了六十六里到达贺兰驿。我又经过库也干泊、弥鹅泊、榆禄浑泊,一百多里后到达地颓泽。

然后我经过步拙泉故城,走了八十八里,渡过乌那水,经过胡洛盐池、纥伏干泉,四十八里后渡过库结沙(也叫普纳沙),二十八里后经过横水,五十九里后到达十贲故城,再走十里就到了宁远镇。

我又渡过屯根水,走了五十里到达安乐戍。安乐戍位于河的西岸,它的东岸有座古大同城,现在的这座大同城,就是古代的永济栅。

我继续北行,经过大泊,十七里后到达金河。然后我经过后魏时期的沃野镇故城,沿着金河走,经过古长城,九十二里后到达吐俱麟川。

我沿着河水继续前行,经过破落汗山、贺悦泉,一百三十一里后到达步越多山。

之后,我向东北方向走了二十里到达缬特泉,再向东走了六十里到达贺人山,贺人山西边碛口有个诘特犍泊。吐俱麟川水的西边有一座城,这座城的东南方向,经过拔厥那山,二百三十里后到达帝割达城。

然后我向东北方向走,到达诺真水。再向东南方向走一百八十七里,经过古可汗城到达咸泽。

之后,我向东南方向走,经过乌咄谷,二百七十里后到达古云中城。古云中城的西边五十五里处有绥远城。这些地方都是灵州、夏州以北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

话说,从受降城正北偏东八十里,有个地方叫呼延谷,谷口南边是呼延栅,北边是归唐栅,都是车能走的路,以前回鹘使者就是从这里进来的。再往北走五百里就到了鹈泉,再走十里就进入沙漠地带了,一路经过麚鹿山、鹿耳山、错甲山,走了八百里才到山燕子井。接着往西北走,经过密粟山、达旦泊、野马泊、可汗泉、横岭、绵泉、镜泊,七百里后终于到了回鹘的王帐。

还有一种路线,是从鹈泉往北走,经过公主城、眉间城、怛罗思山、赤崖、盐泊、浑义河、炉门山、木烛岭,一千五百里也能到回鹘王帐。回鹘王帐东边是平原,西边靠着乌德鞬山,南边挨着嗢昆水,北边呢,大概六七百里就到仙娥河了,仙娥河北岸有个富贵城。再从正北偏东方向走,穿过雪山松桦林,一路经过不少泉水和水泊,走一千五百里就能到骨利干,再往西走,十三天的路程就能到都播部落,再往北走六七天,就到了坚昆部落,那里有牢山和剑水。

从回鹘王帐往东北方向过仙娥河,走两千里就到室韦了。骨利干的东边,室韦的西边有个鞠部落,也叫祴部落。再往东走十五天,就到了俞折国,这也是室韦的一个部落。再往正北走十天,就到了大汉国,再往北还有个骨师国。骨利干和都播这两个部落的北边有个小海,冬天冰面结实了,骑马走八天就能过去。海的北边有很多大山,那里的人长得特别高大,风俗习惯跟骨利干差不多,白天长黑夜短。回鹘地区有条延侄迦水,也叫延特勒泊,或者延特勒郍海。乌德鞬山两边,嗢昆河和独逻河都弯弯曲曲地往东北流,在回鹘王帐东北五百里处汇合。 这汇合处东北方向一千多里有个俱伦泊,泊的四面都是室韦的地盘。

从安西出发,向西穿过柘厥关,过了白马河,再往西走一百八十里就到了俱毗罗碛。经过苦井,再走一百二十里到达俱毗罗城。又走六十里到阿悉言城,再走六十里到拨换城,拨换城也叫威戎城,或者姑墨州,南边紧挨着思浑河。然后向西北方向渡过拨换河和中河,距离思浑河一百二十里,到达小石城。再走二十里就到了于阗的边界——胡芦河。又走六十里到到了大石城,大石城也叫于祝,或者温肃州。再往西北走三十里到粟楼烽,四十里翻过拔达岭,五十里到顿多城,这是乌孙人管辖的赤山城。再走三十里渡过真珠河,然后向西北方向翻过乏驿岭,五十里渡过雪海,再走三十里到碎卜戍,沿着碎卜水走五十里就到了热海。又走四十里到冻城,一百一十里到贺猎城,三十里到叶支城,出山谷到达碎叶川口,八十里到裴罗将军城。再往西走二十里就到了碎叶城,碎叶城北边有碎叶水,水北四十里是羯丹山,十姓可汗经常在这里立君长。从碎叶城西边走十里到米国城,再走三十里到新城,六十里到顿建城,五十里到阿史不来城,七十里到俱兰城,十里到税建城,五十里到怛罗斯城。

从拨换城、碎叶城往西南方向渡过浑河,一百八十里处是济浊馆,以前叫和平铺。再经过故达干城,一百二十里到谒者馆。又走六十里到据史德城,这是龟兹的地界,也叫郁头州,位于赤河北岸的孤石山上。渡过赤河,经过岐山,三百四十里到葭芦馆。再经过达漫城,一百四十里到疏勒镇,疏勒镇三面环山,城池建在水里,城东还有一座汉城,也在河滩上。赤河发源于疏勒西边的葛罗岭,到城西分流,在城东北汇合,然后流入据史德的地界。

从拨换城往南再往东走,经过昆岗,渡过赤河,再往西南方向经过神山、睢阳、咸泊,又往南经过疏树,九百三十里到达于阗镇城。于阗西边五十里是苇关,再往西经过勃野,向西北方向渡过系馆河,六百二十里到郅支满城,也叫碛南州。再往西北方向经过苦井、黄渠,三百二十里到双渠,以前叫羯饭馆。再往西北方向经过半城,一百六十里到演渡州,再往北八十里到疏勒镇。从疏勒往西南方向进入剑末谷、青山岭、青岭、不忍岭,六百里到葱岭守捉,这里以前是羯盘陀国,开元年间设立了守捉,是安西最边远的戍堡。这里有宁弥故城,也叫达德力城,或者汗弥国,也叫拘弥城。于阗东边三百九十里,有建德力河,东边七百里有精绝国。于阗西南三百八十里,有皮山城,北边和姑墨接壤。冻凌山位于于阗国西南七百里。于阗东边三百里是坎城镇,东边六百里是兰城镇,南边六百里是胡弩镇,西边二百里是固城镇,西边三百九十里是吉良镇。于阗东边距离且末镇一千六百里。

从焉耆往西走五十里过铁门关,再走二十里到于术守捉城,再走二百里到榆林守捉,五十里到龙泉守捉,六十里到东夷僻守捉,七十里到西夷僻守捉,六十里到赤岸守捉,一百二十里到安西都护府。还有一条路,从沙州寿昌县往西走十里到阳关故城,再往西到蒲昌海南岸,大约一千里的路程。从蒲昌海南岸出发,往西经过七屯城,这是汉朝的伊脩城。再往西走八十里到石城镇,这是汉朝的楼兰国,也叫鄯善,位于蒲昌海南边三百里,康艳典曾担任镇使,负责与西域联络。再往西走二百里到新城,也叫弩支城,是艳典修建的。再往西经过特勒井,渡过且末河,五百里到播仙镇,这是以前的且末城,高宗上元年间改名。再往西经过悉利支井、袄井、勿遮水,五百里到达于阗东兰城守捉。再往西经过移杜堡、彭怀堡、坎城守捉,三百里到达于阗。

从安南出发,经过交趾太平,走一百多里就到了峰州。再走一百三十里到恩楼县,然后坐船四十里到忠城州。接着走二百里到多利州,三百里到朱贵州,再走四百里到丹棠州,这些地方住的都是獠人。又走了四百五十里才到古涌步,从安南水路到这里一共一千五百五十里。再走一百八十里,经过浮动山、天井山,山路两边都是天井,有的地方窄到一步都迈不开,这种情况持续了三十里。走了两天,到达汤泉州。再走五十里到禄索州,十五里到龙武州,这些地方都是爨蛮和安南的领土。又走了八十三里到傥迟顿,再经过八平城,八十里到洞澡水,然后经过南亭,一百六十里到曲江,这里已经是剑南的地界了。接着经过通海镇,一百六十里,渡过海河、利水到达绛县。再走八十里到晋宁驿,这是戎州的地界。又八十里到柘东城,八十里到安宁故城,四百八十里到云南城,八十里到白崖城,七十里到蒙舍城,八十里到龙尾城,十里到大和城,最后二十五里到羊苴咩城。

从羊苴咩城往西到永昌故郡三百里。再往西渡过怒江,二百里到诸葛亮城。再往南二百里到乐城。然后进入骠国境内,经过万公等八个部落,七百里到悉利城。再经过突旻城,到达骠国,路程一千多里。从骠国往西越过黑山,一千六百里到东天竺的迦摩波国。再往西北渡过迦罗都河,六百里到奔那伐檀那国。再往西南四百里到中天竺国东境的恒河南岸的羯朱嗢罗国。又往西六百里到摩羯陀国。

另一条路,从诸葛亮城往西走二百里到腾充城。再往西百里到弥城。再往西翻过山,二百里到丽水城。然后往西渡过丽水、龙泉水,二百里到安西城。再往西渡过弥诺江水,千里到婆罗门国的大秦。再往西翻过大岭,三百里到东天竺北界的个没卢国。再往西南一千二百里,到达中天竺国东北境的奔那伐檀那国,这条路和从骠国去婆罗门国的路汇合了。

还有一条路,从驩州出发,向东走两天到达唐林州安远县。向南走,经过古罗江,两天到达环王国的檀洞江。再走四天到朱崖,经过单补镇,两天到达环王国的城池,这是汉朝日南郡的旧地。从驩州往西南走三天,翻过雾温岭,再走两天到达棠州日落县。再经过罗伦江和古朗洞的石蜜山,三天到达棠州文阳县。再经过漦诳涧,四天到达文单国的算台县,再走三天到达文单外城,一天到达内城,这就是陆真腊,它的南边是水真腊。再往南是小海,再往南是罗越国,最后到达大海。

从广州出发,往东南方向坐船,航行二百里就到了屯门山。然后换个方向,向西航行,两天到达九州石。再往南走两天,到了象石。接着往西南方向走三天,到达占不劳山,这座山位于环王国东边,在海里,距离环王国海岸线二百里。又往南走两天到达陵山,一天后到达门毒国,再航行一天到达古笪国。半天后到达奔陀浪洲,两天后到达军突弄山。之后航行了五天,到达海硖,当地土著称之为“质”,南北长达百里,北岸是罗越国,南岸是佛逝国。

从佛逝国东边沿海航行四五天,就能到达诃陵国,这是南中洲最大的国家。从海硖往西走三天,到达葛葛僧祗国,它位于佛逝国的西北角的一个岛屿上,那里的人民大多蛮横凶暴,乘船经过的人都很害怕。葛葛僧祗国的北岸是个罗国,个罗国的西边是哥谷罗国。从葛葛僧祗国出发,航行四五天到达胜邓洲,再往西航行五天到达婆露国,又航行六天到达婆国伽蓝洲。然后往北航行四天,到达师子国,师子国的北海岸距离南天竺的大陆海岸线百里。

继续往西航行四天,经过没来国,这是南天竺最南边的边界。之后往西北方向,经过十多个小国家,到达婆罗门国的西境。再往西北航行两天到达拔狖国,之后航行十天,经过五个天竺西境的小国家,到达提狖国。提狖国境内有弥兰太河,也叫新头河,发源于北方的渤昆国,自北向西流,在提狖国北部入海。从提狖国往西航行二十天,经过二十多个小国,到达提罗卢和国,也叫罗和异国。这个国家的人民在海中竖立起华表,晚上还在上面点燃火炬,方便船只夜间航行,以免迷路。

再往西航行一天,到达乌剌国,这里是大食国弗利剌河的入海口。乘坐小船逆流而上航行两天,就能到达末罗国,这是大食国的一个重要城镇。然后往西北方向陆路行走千里,到达茂门王所在的缚达城。从婆罗门国的南境,经过没来国到乌剌国,都是沿着海的东岸航行;而海的西岸往西,都是大食国的领土,大食国最南端被称为三兰国。从三兰国正北方向航行二十天,经过十几个小国,到达设国。再航行十天,经过六七个小国,到达萨伊瞿和竭国,这个国家位于海的西岸。

继续往西航行六七天,经过六七个小国,到达没巽国。然后往西北航行十天,经过十几个小国,到达拔离歌磨难国。一天后到达乌剌国,与东岸的航线汇合。西域有陀拔思单国,位于疏勒西南二万五千里,它东面是勃达国,西面是涅满国,到这两个国家都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南面是罗刹支国,半个月的路程;北面是大海,需要两个月的时间。罗刹支国东面是都槃国,半个月的路程;西面是沙兰国;南面是大食国,都是二十天的路程。都槃国东面是大食国,半个月的路程;南面是大食国,二十五天的路程;北面是勃达国,一个月路程。勃达国东面是大食国,两个月路程;西北是岐兰国,二十天路程;北面是大食国,一个月路程。河没国东南是陀拔国,半个月路程;西北是岐兰国,二十天路程;南面是沙兰国,一个月路程;北面是大海,两个月路程。岐兰国西面是大食国,两个月路程;南面是涅满国,二十天路程;北面是大海,五天路程。涅满国西面是大食国,两个月路程;南面是大食国,一个月路程;北面是岐兰国,二十天路程。沙兰国南面是大食国,二十五天路程;北面是涅满国,二十五天路程。石国东面是拔汗那国,百里路程;西南是东米国,五百里路程。罽宾国位于疏勒西南四千里,东面是俱兰城国,七百里路程;西面是大食国,千里路程;南面是婆罗门国,五百里路程;北面是吐火罗国,二百里路程。东米国位于安国西北二千里,东面是碎叶国,五千里路程;西南是石国,一千五百里路程;南面是拔汗那国,一千五百里路程。史国位于疏勒西二千里,东面是俱蜜国,千里路程;西面是大食国,二千里路程;南面是吐火罗国,二百里路程;西北是康国,七百里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