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字药师,是陕西三原人。长得又高又帅,还特别博学。他曾经跟亲戚朋友说:“大丈夫应该靠建功立业来获得富贵,哪能整天搞那些酸腐的文字工作!”他舅舅韩擒虎经常跟他讨论军事,每次都感叹说:“能和我谈论孙子兵法、吴起兵法的,除了他还有谁呢!”后来李靖在隋朝当了殿内直长,吏部尚书牛弘见到他,就说:“这是个辅佐帝王的大才啊!”杨素更是拍着床说:“你最终一定会坐到这个位置上!”

大业末年,李靖当上了马邑县丞。唐高祖起兵讨伐突厥,李靖展现出非凡的才能,主动请缨,冒着生命危险把紧急军情送到江都,再从江都赶往长安,路上还遇到了很多阻碍。等高祖平定京师后,本来要杀李靖,李靖大声喊:“您起兵是为了天下除暴安良,想成就一番大事业,怎么能因为私人恩怨而杀害有功之臣呢?”秦王也为他求情,李靖这才被释放,并被任命为三卫将军。后来,李靖参与平定王世充的叛乱,因功被授予开府的官职。

萧铣占据了江陵,朝廷命令李靖去安抚他。李靖只带了几个孩子当侍卫,就从金州出发,途中遇到了蛮族首领邓世洛率领的几万大军,驻扎在山谷中。庐江王瑗率军讨伐却屡战屡败,李靖为庐江王献计,成功击退了邓世洛的军队。李靖继续进军,到达峡州,阻止了萧铣的军队前进。皇帝觉得李靖逗留时间太长了,下令都督许绍斩杀李靖,许绍替他求情,李靖才免于一死。之后,开州蛮人冉肇则又来侵犯夔州,赵郡王孝恭作战不利,李靖率领八百士兵,利用险要地势设下埋伏,大败冉肇则,斩杀了冉肇则,俘虏了五千人。皇帝对身边的人说:“用人嘛,宁可错用,也不可用错,李靖果然厉害!”皇帝还亲笔写信慰劳李靖说:“过去的事就过去了,我早就忘了。”李靖随后又向皇帝献上了十条讨伐萧铣的策略。于是,皇帝下诏任命李靖为行军总管,兼摄赵郡王孝恭行军长史,军政大权都交给了他。

武德四年八月,在夔州举行大阅兵。当时正值秋季,江水暴涨,水流湍急,萧铣认为李靖无法渡江,所以没有做好准备。李靖手下的将领也建议等到江水平静后再进攻。李靖却说:“打仗讲究的就是个速度,快就是制胜的关键。现在敌军还不知道我们的军队已经集结完毕,如果我们乘着涨水的时候迅速渡江,在敌军立足未稳时发动攻击,就像迅雷不及掩耳,敌军根本来不及调兵遣将抵抗,我们一定能打败他们!”孝恭采纳了他的建议。

九月,军队攻打夷陵。铣派文士弘带着几万士兵驻扎在清江。孝恭想立刻去打,靖说:“不行啊!文士弘是个厉害的将领,手下都是精兵强将,现在他们刚丢了荆门,肯定全力抵抗我们。这是个抱着必死之心反扑的军队,咱们打不过。应该先在南岸驻扎,等他们气势衰弱了再打。”孝恭不听,留下靖守营地,自己带兵去打,结果大败而归。

敌人丢下船只四处抢掠,靖看他们乱成一团,就下令军队攻击,打败了他们,缴获了四百多艘船,淹死了一万多人。然后,靖率领五千轻兵作为先锋,直奔江陵,在城外扎营。打败了敌将杨君茂和郑文秀,俘虏了四千名士兵。孝恭的军队随后跟进,铣非常害怕,赶紧向江南调兵,但援军还没到,第二天就投降了。

靖进入江陵城,军纪严明,军队里没有一点私心杂念。有人建议靖没收那些跟铣一起抵抗的将领家产来赏赐军队,靖说:“天子之师,是去安抚百姓,惩罚有罪之人,那些人是被逼无奈才抵抗的,不能和真正的叛逆相比。现在荆州和郢州刚平定,应该展现我们的宽宏大量,来安抚他们的民心。如果现在就抄家,恐怕从荆州往南,那些坚固的城池和重兵防守的地方,都会拼死抵抗,这不是好办法。”于是,就没有没收家产。

就这样,江汉一带的城池纷纷投降。因为立下大功,靖被封为永康县公,担任荆州刺史。然后,他翻越山岭到达桂州,分兵安抚各地。酋长冯盎等人纷纷带着子弟前来拜见,南方地区全部平定。靖根据实际情况,上报朝廷,朝廷也相应地任命官员。一共收复了九十六个郡,户口六十多万。朝廷下诏书嘉奖他,任命他为岭南抚慰大使、桂州总管。

因为岭南地区偏远落后,很久没有见到朝廷的恩德,如果不展现强大的武力,又不能以礼义来感化他们,就无法改变当地的风俗。于是,靖率领军队南巡,所到之处都询问百姓疾苦,召见当地长者,宣示天子的恩情,远近百姓都非常高兴,服从朝廷。

辅公祏在丹阳造反了,皇上就派孝恭做主帅,召集李靖进京商量作战计划,让他协助孝恭去东边平叛。李世勣等七位总管都受命听从孝恭调遣。辅公祏派冯惠亮率领三万水军驻扎在当涂,派陈正通率领两万步骑驻扎在青林,从梁山一路设防,切断江上的交通要道。他们还修建了像弯月一样的防御工事,绵延十多里,形成互相掩护的态势。

将领们商量说:“辅公祏的军队很强,依托营垒防守,我们如果一直跟他耗下去,只会让士兵疲惫不堪。不如直接攻打丹阳,端掉他的老巢,冯惠亮他们自然就会投降了。”李靖说:“不行。虽然敌人的两支军队很精锐,但辅公祏自己手下的兵也都是精兵强将啊,他占据着石头城,那可是个坚固的堡垒,一时半会儿攻不下来。如果我们不能速战速决,撤退的时候也会受到牵制,前后受敌,这不是万全之策。再说,冯惠亮和陈正通都是经历过上百次战斗的老兵,可不是胆小怕硬仗的主儿,他们现在这么谨慎,肯定是辅公祏出的主意。我们不如出其不意,直接攻击他们的城池,肯定能打败他们。冯惠亮一败,辅公祏就抓住了。”孝恭采纳了他的建议。

李靖率领黄君汉等人,水陆并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杀伤敌军一万多人,冯惠亮等人逃跑了。李靖率领轻兵前往丹阳,辅公祏害怕了,虽然手下兵马还很多,但无力抵抗,于是逃跑了,最终被抓获,江南平定。朝廷设立了东南道行台,任命李靖为行台兵部尚书。皇上赏赐给他布匹一千匹,奴婢一百口,战马一百匹。行台废除后,他又被任命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皇上感叹道:“李靖真是辅公祏的克星啊,古时的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也未必能比得上他!”

话说,八年前,突厥入侵太原,李靖担任行军总管,带着江淮一万兵马驻扎在大谷。当时好多将领都打败仗了,就只有李靖带着完整的军队安全回来。没多久,他就升任安州大都督。唐太宗登基后,任命他为刑部尚书,表彰他的功劳,赐给他四百户的实封,还兼任检校中书令。

后来,突厥的几个部落叛乱了,太宗皇帝正打算出兵讨伐,就派李靖担任兵部尚书兼定襄道行军总管,率领三千精锐骑兵从马邑出发,直奔恶阳岭。突厥颉利可汗吓坏了,说:“这支军队规模不算很大,李靖怎么敢带着这么点兵马跑到这里来?”突厥的各个部落都害怕了。李靖派间谍打入突厥内部,趁夜袭击定襄,打了个大胜仗,颉利可汗仓皇逃到碛口。李靖因此被封为代国公。太宗皇帝夸奖他说:“李陵带着五千步兵深入大漠,最后还是投降了匈奴,他的功劳都记录在史书上了。李靖你只带了三千骑兵,深入敌营,攻克了定襄,这可是古往今来都没有过的事啊!你足以洗刷我们在大渭水之战的耻辱了!”

颉利逃到铁山,派使者来赔罪,请求归顺大唐。朝廷任命李靖为定襄道总管去迎接他。还派了鸿胪卿唐俭和将军安修仁去安抚他们。李靖跟他的副将张公谨说:“朝廷的使者到了,突厥人肯定会安心下来。如果我们现在带上一万骑兵,准备二十天的粮食,从白道偷袭他们,一定能达到目的。”张公谨说:“皇上已经答应他们投降了,使者也正在那里,我们怎么能这样做呢?”李靖说:“机会稍纵即逝啊,这就像韩信当年偷袭齐国一样。那些使者算什么?值得我们顾虑吗?”李靖催促军队快速前进,路上遇到突厥的侦察兵,全部俘虏了。直到距离突厥军营只有七里地的时候,突厥人才发现唐军,军队顿时溃散,唐军斩杀了一万多人,俘虏了十万男女,还抓到了颉利的儿子叠罗施,杀了义成公主。颉利逃跑了,后来被大同道行军总管张宝相抓获,献给了朝廷。从此,大唐的疆域北至阴山以北,一直延伸到大漠。太宗皇帝因此下令大赦天下,还让老百姓放假五天庆祝。

萧瑀那个御史大夫啊,弹劾李靖带兵不守规矩,放纵士兵大肆抢掠,还弄丢了很多珍贵的宝贝。皇上把李靖叫来训斥了一顿,李靖啥也说不出来,只能跪下认错。皇上慢悠悠地说:“隋朝皇帝打败达头可汗后,没赏赐反而杀了人家,我不那样,饶了你这次,就记你的功劳吧!” 然后皇上就提升李靖当了左光禄大夫,赏赐他一千匹绢,还增加了他的家丁,一下子涨到五百个。过了一阵子,皇上又说:“之前有人在背后说你坏话,我现在明白了。” 又赏赐了一千匹帛,还把李靖升迁为尚书右仆射。

李靖每次参加朝议啊,都规规矩矩的,看着好像不太会说话,但是大家都觉得他为人沉稳可靠。 当时皇上派了十六路使者去各地巡察民风,让李靖当畿内道的大使。结果李靖正好腿脚不好,就请求退休。皇上派中书侍郎岑文本去传达旨意,说:“自古以来,富贵了还能及时止步的人很少,你虽然身体不好,还这么努力工作,朕很欣赏你这种态度。我想成就你的美名,也给后世树立个榜样,不能不答应你的请求。” 于是皇上授予李靖检校特进的官职,让他在家休养,还赏赐他一千匹布匹,两匹上等马,他的俸禄、官职、府上的佐吏啥的,一个都不能少。如果病稍微好点,三天就要到门下省和中书省去参与政事。皇上还赏赐给他一根“灵寿杖”。

话说,过了些日子,吐谷浑又来犯边了。皇帝问身边的官员:“李靖还能再出征吗?”李靖去拜见房玄龄,说:“我虽然老了,但还能再打一场!”皇帝一听高兴坏了,立马任命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城王道宗、侯君集、李大亮、李道彦、高甑生这五个总管的兵都归他指挥。

军队到了伏俟城,吐谷浑人把他们的草场都烧了,然后退守大非川。众将领商量着,说春天草还没发芽,马匹都瘦弱,不宜开战。李靖却果断决定深入敌境,直接翻过了积石山。打了好多仗,杀敌无数,俘获不少,把吐谷浑打残了,很多人投降了,吐谷浑的国王伏允愁得没办法,最后自杀了。李靖又立了慕容顺为大宁王,然后班师回朝。高甑生因为走盐泽道,军队行动迟缓,李靖还批评了他一顿。

结果李靖回朝后,高甑生心里不服气,就和广州长史唐奉义一起诬告李靖谋反。有关部门调查后发现是诬告,高甑生他们因为诬陷罪被治罪。李靖干脆闭门不出,把亲戚朋友都打发走了。后来皇帝封他为卫国公。李靖的夫人去世了,皇帝下令按照卫青、霍去病的规格给她修坟墓,并在墓前筑起象征铁山、积石山的阙楼,来表彰李靖的功劳,还把他升为开府仪同三司。

后来,皇帝要攻打辽国,又把李靖召进宫,说:“你南边平定了江南,北边打败了突厥,西边平定了吐谷浑,就剩下高丽还没征服,你对这事儿怎么看?”李靖回答说:“过去全靠陛下的神威,我才略有建树。现在虽然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但只要陛下不嫌弃我,我还能慢慢好起来。”皇帝看他年纪大了,就心疼他,没让他出征。

李靖七十九岁那年病得很重,皇帝亲自去他家探望,哭着说:“你是我生平故交,对国家有功劳。你如今病成这样,我真是为你担忧啊!”没多久,李靖就去世了。皇帝追赠他司徒、并州都督的官职,赐予他班剑、羽葆、鼓吹,并且把他陪葬在昭陵,谥号景武。他的儿子李德謇继承了爵位,官做到将作少匠,后来因为和太子李承乾关系好,被流放到岭南,因为李靖的缘故,最后被迁到吴郡。

靖兄端,字药王,因为立下战功继承了永康公的爵位,还当过梓州刺史。他弟弟靖客师,是右武卫将军,多次打仗立功,被封为丹杨郡公。退休后,住在昆明池南边。他擅长骑马射箭,喜欢打猎,即使年纪大了,精力依然很旺盛。从京城南边的山区,一直到西边的澧水,那里的鸟雀都认识他,他每次出去打猎,鸟雀都会跟着他飞翔鸣叫,人们都叫他“鸟贼”。他九十岁去世,死后被追赠为幽州都督。

孙令问,唐玄宗当临淄王的时候就和他关系很好。玄宗登基后,因为孙令问曾经帮助过他,就把他提升为殿中少监。孙令问参与了诛杀窦怀贞的事,被封为宋国公,实封五百户。后来又升任散骑常侍,主管尚食局,受到玄宗的恩宠很大。但是他从来不干预朝政,经常出去打猎玩乐,生活过得很奢侈,吃喝用度都非常讲究,甚至亲自查看宰杀牲畜的情况。有人批评他,他就说:“这些牲畜是上天用来养人的,和蔬菜水果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要无缘无故地分别对待呢?”后来因为他儿子和回纥部酋承宗联姻,被贬为抚州别驾,最终去世。

靖的五代孙彦芳,在大和年间,担任凤翔司录参军。他家以前收藏着高祖、太宗皇帝赐给靖的诏书好几份,他把这些诏书献给了朝廷。其中一份写着:“所有军事上的节度都交给您,我不从中干预。”另一份写着:“有个日夜照顾您病情的老妇人派来,我想详细了解您的起居状况。”这些都是太宗皇帝亲笔写的,其他的诏书也差不多是这样。文宗皇帝非常喜爱这些诏书,爱不释手。靖以前的东西里,还有一支佩笔,笔杆是用木头做的,上面刻着金字,另做一个金环套在笔杆上,这支笔现在还能用。靖打败萧铣的时候,萧铣赏赐给他一条于阗玉带,十三块玉饰,七方六角,每块玉饰上都带着金环,用金子固定着,是用来佩戴的。还有火镜、大觿、算囊等物品,都是他经常佩戴在身上的。天子把这些东西都留在了宫中。又让人临摹了诏书副本,还给了彦芳,并且赏赐给他丝绸和衣服。权德舆曾经读过太宗皇帝的手诏,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说:“君臣之间竟然是这样的啊!”

李勣,字懋功,是曹州离狐人。他本姓徐,客居卫南。家里很有钱,有很多仆人,积攒的粮食经常有好几千石。他和他的父亲都很喜欢周济他人,无论亲疏远近,都乐于帮助。

隋朝大业年间快结束了,韦城有个叫翟让的,带着人当起了土匪。那时候瓦岗起义的徐世勣才十七岁,就跑去投奔翟让了。徐世勣跟翟让说:“咱们这地方穷,老是抢老百姓的东西也不是个事儿啊。不如去宋州、郑州、商丘那些地方,那里是商业中心,又有御河经过,船来船往的,咱们可以去抢那些商船,这样就能弄到很多钱财。”翟让觉得有道理,就同意了。他们劫掠了大量的官船和商船,弄到了不少钱财,队伍也壮大起来了。

后来李密逃亡到雍丘,徐世勣和王伯当一起劝说翟让,拥立李密当老大。李密用徐世勣出的奇谋妙计打败了王世充。李密当了老大后,就封徐世勣为右武候大将军,东海郡公,那可是相当高的官职了。那时候河南、山东闹大水,隋炀帝下令让饿肚子的人去黎阳仓领粮食,可是官吏们不及时发放粮食,每天都有好几万人饿死。徐世勣跟李密说:“天下之所以乱,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大家没饭吃,现在咱们要是能把黎阳仓的粮食抢到手,用来招兵买马,那大事就成了!”李密就给了徐世勣五千兵马,让他和郝孝德等人渡过黄河,去攻打黎阳仓,并守住它。他们打开粮仓,让大家随便吃,没过十天,队伍就发展到了二十万人。

宇文化及带着军队北上,李密让徐世勣守着黎阳仓,并挖壕沟设防。宇文化及来攻打,徐世勣挖地道杀出重围,打败了宇文化及,宇文化及只好灰溜溜地走了。到了唐武德二年,李密投降了朝廷。李密的地盘东边到海边,南边到长江,西边到汝河,北边到魏郡,这么大一片地方,都由徐世勣管辖,但他还没决定归属谁。徐世勣跟他的长史郭孝恪说:“这地盘上的人民和土地,都是李密打下来的,如果我把这些都献给朝廷,就等于把李密的功劳据为己有,我做不出这种事!”于是,徐世勣把管辖地区的户口数目报告给李密,请求李密上报朝廷。使者到了朝廷,唐高祖李渊很奇怪,为什么没有奏章,使者就把徐世勣的意思禀报了李渊。李渊非常高兴,说:“这是个忠臣啊!”于是下诏书任命徐世勣为黎州总管,封他为莱国公,赐给他唐朝的姓氏,把他编入宗正的族谱,又把他的封地迁到曹州,赏赐给他五十顷土地和一等甲第住宅。后来又封他为济阴王,徐世勣坚决推辞,最后改封为舒国公。唐高祖又下令让徐世勣统领河南、山东的军队,抵抗王世充。后来李密因为谋反被杀,唐高祖派人把李密谋反的证据交给徐世勣。徐世勣请求把李密安葬,唐高祖同意了。徐世勣为李密穿孝服,直到下葬完毕才脱下孝服。

我被窦建德抓了,当了人质,逼着我老爸继续守着黎阳。过了三年,我自己逃出来投奔秦王了。后来跟着秦王去打东都,立了不少功。一路打到虎牢,还劝降了郑州的司兵沈悦。平定了窦建德,俘虏了王世充,凯旋回朝的时候,秦王当上将,我当副将,都穿着金盔金甲,坐上军车,去太庙报捷。对了,我跟裴矩是从洺州一起进京的,皇上还恢复了我的官职。

接着又跟着秦王打败了刘黑闼和徐圆朗,官儿也越升越高,最后当上了左监门大将军。后来徐圆朗又造反了,皇上任命我为河南大总管,去平定叛乱。赵郡王李孝恭讨伐辅公祏的时候,派我带一万步兵渡过淮河,攻下了寿阳,又打败了江西的叛军,冯惠亮、陈正通一个接一个地投降了,最后辅公祏也被平定了。

唐太宗当皇帝后,封我为并州都督,还赏赐了我九百户的实封土地。贞观三年,我被任命为通漠道行军总管,从云中出发,跟突厥人打仗,把他们打跑了。然后我带兵跟李靖会合。我跟李靖说:“如果颉利可汗想跑到沙漠里,躲到九姓部落去,那肯定抓不到他。但如果我们带点少少的粮草过去,不打仗,直接去抓他,就能把他抓住了!”李靖一听特别高兴,觉得我的主意好,就决定按我的计划来。李靖带兵夜里出发,我带着军队跟着他。颉利可汗想逃到沙漠里去,我提前在沙漠入口设下埋伏,他过不去,结果五万突厥人投降了我。皇上任命我为光禄大夫,并代理并州大都督府长史。我父亲去世后,我回家奔丧,服丧期满后又回到官位,还被封为英国公,我在并州当了十六年的官,因为威严而闻名。皇上曾经说过:“隋炀帝选人不当,让老百姓修长城抵御敌人,费了老大的劲。现在我用你守边,突厥都不敢南下,比长城强多了!”后来皇上召我进京当兵部尚书,还没到任,薛延陀的大度设就带着八万骑兵去打李思摩。皇上又任命我为朔方道行军总管,带六千轻骑兵,在青山打败了大度设,斩杀了一个有名的王子,俘虏了五万人。因为这次的功劳,我一个儿子被封为县公。

晋王当上了太子,被任命为詹事,还兼任左卫率,没多久又升任中书门下三品官员。皇帝说:“我的儿子现在是太子,你以前是我的长史,我对宫里的事情都交给你处理,别因为官职低而觉得委屈啊!”后来皇帝亲自带兵征讨高丽,任命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他攻破了盖牟、辽东、白崖等城池,在驻跸山打了一场大胜仗,立下大功,还被封了一个儿子为郡公。

延陀部落闹事,皇帝下令派两百骑兵加上突厥兵去讨伐,在乌德鞬山发生了一场大战,李勣大获全胜,俘虏了他们的首领梯真达干,而可汁咄摩支则逃进了荒谷,碛北地区终于平定下来。李勣升任太常卿,仍然是中书门下三品官员,还继续担任詹事。李勣忠心耿耿,能力超群,皇帝觉得可以把大事交给他。有一次李勣得了重病,医生说:“用人胡须的灰可以治。”皇帝竟然亲自剪了自己的胡子来给他熬药。李勣病好了之后,去感谢皇帝,激动地磕头,额头都磕出血了。皇帝说:“我是为了国家社稷考虑,你谢我干什么!”后来皇帝留李勣吃饭,看着他说:“朕想着要托付给幼小的太子,除了你,我找不到其他人。你以前不抛弃李密,难道还会辜负我吗?”李勣感动得流泪,又咬破手指,血流了出来。没多久就喝醉了,皇帝亲自脱下衣服给他盖上。

皇帝生病的时候,对太子说:“你对李勣没有恩情,现在因为事情把他调出来,我死了以后,你一定要马上任命他为仆射,他一定会尽心竭力为我们效命的!”于是就授予李勣叠州都督的职位。高宗皇帝即位后,召李勣回朝,任命他为检校洛州刺史、洛阳宫留守,升任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参与处理机密事务,最终做到尚书左仆射。永徽元年,李勣请求辞去仆射的职位,皇帝准了他的请求,仍然让他以开府仪同三司的身份处理政事。永徽四年,李勣被册封为司空。早在太宗皇帝时期,李勣的画像就已经被画在了凌烟阁上,到了这个时候,高宗皇帝又下令给他画像,并且自己写了序文。皇帝还下令允许李勣骑小马出入东、西台,每天都有一个低级官员迎接送他。

皇帝想立武昭仪为皇后,但是担心大臣们反对,所以一直没做决定。李义府和许敬宗又去请求废掉王皇后。皇帝就召集了狄仁杰、长孙无忌、于志宁、褚遂良商量这事儿。狄仁杰说自己生病了,没去。皇帝说:“皇后没儿子,这可是最大的罪过,要废了她!”褚遂良他们坚决反对,于志宁却左右观望,没表态。后来皇帝私下里问狄仁杰:“我想立武昭仪为皇后,但是那些辅佐先帝的重臣都反对,现在这事儿搁浅了!”狄仁杰回答说:“这是陛下您的家事,不用问外人。”皇帝听了之后,就下定决心,把王皇后废掉了。然后下令让狄仁杰和于志宁去奉上册立武氏为皇后的诏书。

皇帝去泰山封禅,狄仁杰担任封禅大使。有一次他骑马摔伤了脚,皇帝把自己的坐骑赏赐给了他。

高丽的莫离支男生被弟弟赶下了台,就派儿子来请求唐朝出兵帮忙。皇帝任命狄仁杰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领两万兵马去讨伐高丽。结果大获全胜,俘虏了高藏、男建等人,还把高丽的一些州县划归唐朝管辖。皇帝下令狄仁杰把俘虏献到昭陵,以此来表达对先帝的敬意,并隆重地向太庙禀报了这次战役的经过。狄仁杰被晋升为太子太师,食邑也增加了1100户。

总章二年,狄仁杰去世了,享年八十六岁。皇帝说:“狄仁杰对国家忠心耿耿,对父母孝顺,侍奉了三朝皇帝,从未有过过失,为人清廉谨慎,没有积攒什么家产。他去世了,家里肯定没什么钱,你们有关部门要好好抚恤他。”说着,皇帝还哭了起来。在光顺门举行了隆重的丧礼,皇帝七天不上朝。追赠狄仁杰为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赐予陪葬的珍贵器物,陪葬昭陵。并在墓地附近,以象阴山、铁山、乌德鞬山为标志,来表彰他的功绩。下葬那天,皇帝和太子都去了未央古城送葬,百官也送到了古城西北。

一开始啊,李勣攻克了黎阳仓,来吃粮的人可多了,高季辅、杜正伦当时就去找他,后来平定了虎牢,又抓到了戴胄,李勣都把他们带到自己卧室里接见,特别尊重他们。这几个人后来都成了有名的大臣,所以大家都说李勣很会识人。攻下洛阳后,他还抓到了单雄信,这可是他的老朋友了。李勣上表夸赞单雄信武艺高强,还说:“要是饶他一命,他将来一定会报答朝廷,请让他用官爵来赎罪吧。”但李勣没答应。单雄信就哭喊着,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李勣吃,说:“生死就此别过,这块肉最终也要归于尘土!”然后李勣就收养了他的儿子。

李勣为人很友爱,他姐姐生病了,他亲手熬粥,结果把胡子都烧着了。姐姐劝他别这样,李勣说:“姐姐病得这么厉害,我又年纪大了,就算想多熬几次粥,又能熬几次呢?” 他用兵打仗,总是考虑周全,预料敌情,随机应变,都能抓住战机。听到别人有才能,他就拍手称赞。打胜仗后,总是把功劳归于部下。得到金银财宝,就全部分给士兵,自己一点也不私藏。但他执法很严,所以大家都愿意为他效力。用兵的时候选将领,他总是仔细观察,挑那些相貌奇特、命运坎坷的人去。有人问他为什么,他就说:“命不好的人,才不会贪图功名。”李勣死后,士兵们都哭得稀里哗啦的。

老张(指房玄龄、杜如晦、高季辅)他们啊,拼死拼活打江山,想给后代留下点家业,结果都被不成器的儿子们败光了。唉,我老了,也快不行了。

我得了重病,皇上和太子都送来了药,我吃了。家里想请医生和巫师,我都没答应。孩子们都劝我吃药,我说:“我就是一个山东老农民,能做到三公之位,八十多岁了,都是命啊!生死有天,还求医问药干嘛?”我弟弟弼,一开始是晋州刺史,因为我病了,被召来当了司卫卿,来照顾我。

有一天,我突然跟他说:“我觉得好点儿了,咱们摆酒庆祝一下吧!”然后就奏乐设宴,把子孙们都叫来。酒席将散的时候,我对弼说:“我估计快不行了,有些话想交代,怕哭哭啼啼说不全,所以就简单说几句。

我这一辈子啊,看着房玄龄、杜如晦、高季辅他们那么辛苦打拼,也是想着给后代留点东西,结果都被不成器的儿子们败光了。现在我的子孙就交给你了,你一定要好好管教,要是谁有不端的行为,跟不正经的人来往,立刻就把他杀了,然后告诉我,别让人笑话我们家,就像我们笑话房玄龄他们那样。我死后,用普通的布车装殓,穿平常的衣服下葬,里面再放一套朝服,万一死后有知觉,也好让我穿着这身衣服去见先帝。陪葬的器物,只要做五六个小马,帐篷里挂上幔子,做个黑色的帐篷顶,白色的纱裙,里面摆十个木偶人就行了,其他的什么都不要带。愿意留在家里照顾我儿子的妾室可以留下,其他的都放走吧。把我葬了之后,你们就搬到我的堂屋住,好好照顾那些小的和弱小的。要是违背我的话,就一起陪葬!”说完这些话,我就再没说什么了。弼他们都照做了。我本有两个名字,到高宗的时候,为了避太宗的讳,就只用了一个名字。后来,我被配享高宗庙廷。

我弟弟感,十五岁的时候,就有非凡的气节。李密失败后,被王世充俘虏了。王世充让他写信招降我,他说:“我哥哥是个有节义的人,现在已经侍奉主人了,兄弟之间是不能互相劝说的。”坚决不从,结果被杀了。我的儿子震继承了爵位,最后做了桂州刺史。震的儿子叫敬业和敬猷。

敬业从小就跟着我征战,很勇敢,也很有名气。后来做了太仆少卿,继承了英国公的爵位,当了眉州刺史。嗣圣元年,因为贪污受贿被贬到柳州做司马。碰巧,给事中唐之奇被贬到括苍做令,詹事府司直杜求仁被贬到黝做令,长安主簿骆宾王被贬到临海做丞,敬猷因为在盩厔做令时犯了事被免职,他们都在扬州,失了官职,心里很不痛快。

话说武则天先废了中宗,又立了睿宗,其实也是把睿宗软禁起来了。武家那些人专权乱政,滥杀唐朝宗室子孙,天下人都很愤怒。敬业他们就趁着民怨沸腾,计划起兵造反。首先他们秘密联系了监察御史薛璋,想让他去江都帮忙。薛璋到了江都之后,敬业让雍州人韦超诬告州长史陈敬之造反,薛璋就把陈敬之抓了起来。敬业立刻伪造圣旨杀了陈敬之,自己称江都州司马,还对外宣称奉了密诏招兵买马,要讨伐高州的叛乱首领。接着,他打开了府库,让参军李宗臣释放了数百个囚犯和服役的工匠,给他们发放武器装备,还杀了录事参军孙处行杀鸡儆猴。

然后,敬业一口气设立了三个府,分别是匡复府、英公府和扬州大都督府。他自己当匡复府上将,兼任扬州大都督,任命儿子敬奇为左长史,求仁为右长史,李宗臣为左司马,薛璋为右司马,江都令韦知止为英公府长史,骆宾王为艺文令,前任盩厔县尉魏思温为军师。没过十几天,他的军队就发展到十多万人了。他们向各州县发布檄文,列举武则天的罪状,并声称要恢复庐陵王(唐中宗)的帝位。还编造说太子(唐中宗)其实没死,骗取更多人加入起义。楚州司马李崇福也率领所属三县的军队响应了敬业。

武则天派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率领三十万大军前去讨伐,还下令削去敬业祖上的官爵,毁掉他们的坟墓和藏品,取消他们的户籍,同时赦免了扬州和楚州被胁迫参与起义的百姓。后来,武则天重金悬赏,得到了敬业的首级,赏赐了三品官职和五千匹丝绸;得到敬业儿子敬奇等人的首级,也赏赐了五品官职和三千匹丝绸。

敬业去问计于思温,思温说:“你既然已经把太后软禁了皇帝,就应该亲自带兵直奔洛阳。山东、韩、魏这些地方的人都知道你在勤王,肯定会有很多人来投靠你,天下很快就能平定了!” 敬业说:“不对。金陵依山傍水,地势险要,足以作为坚固的防守之地。而且王气还在,应该先拿下常州、润州,以此作为霸业的基础,然后再向北进军。”

思温反驳道:“郑州、汴州、徐州、亳州这些地方的人都是英雄豪杰,他们都不愿意武则天当皇帝,现在正蒸着麦子做饭,等着咱们的军队到来呢!你为什么想要坚守金陵,这不是把自己往死路上逼吗?” 敬业没听他的。他派敬猷驻守淮阴,派韦超驻守都梁山,自己亲自带兵攻打润州,很快就拿下了。然后任命宗臣为润州刺史。之后,敬业回兵驻扎在高邮,又攻下了阿溪。思温叹息道:“用兵最忌讳的就是分散兵力,现在敬业不懂得先扫清障碍,渡过淮河,率领山东的军队先攻打东都,我知道他肯定不行了!”

武则天又派黑齿常之率领江南的军队去支援孝逸,一起进攻敬业。淮阴、都梁山的军队都被打败了。武则天后军的总管苏孝祥率领五千精兵,趁夜渡河偷袭敬业,结果苏孝祥战死了,将士溺水而亡的超过一半,孝逸的军队退守石梁。这时,有一群鸟在敬业的营地上空喧闹,监军御史魏真宰说:“贼军要败了!现在风顺,芦苇也干了,正是火攻的好时机!”他极力请求出战,于是就渡过小溪进攻敬业。敬业的军队摆好阵势很久了,士兵们都疲惫不堪,东张西望,队伍也散乱了,没有列好阵型。孝逸乘着风势放火,逼近敬业的军队,敬业的军队开始后退。敬业把精兵放在前面,弱兵放在后面,结果阵型更加混乱,无法控制,最终战败,被斩杀了七千多人。敬业和敬猷、之奇、求仁、宾王等人轻骑逃往江都,把所有的图籍都烧了,带着妻儿逃往润州,躲藏在蒜山脚下,准备乘船出海逃往高丽。到了海陵,因为遇到风浪被困在山江之中,他的部将王那相把他杀了,一共砍了二十五颗首级,送到东都,他们的家属都被处死了。后来中宗复位,下诏恢复了敬业的官职和爵位,并修缮了他的坟墓。

一开始,敬业的叔叔思文担任润州刺史。敬业起兵造反的消息,通过秘密渠道传到了思文那里,思文坚守城池超过一个月。城池失守后,敬业责备思文说:“庐陵王继承皇位,却被无辜废黜,现在我们起兵是正义之举,有什么错呢?如果太后支持我们,就应该立刻改姓武。”思文等人想杀掉敬业,敬业不允许。等到扬州、楚州平定后,只有敬业被赦免。后来,敬业被赐予武姓,官至春官尚书。有人说敬业原本和谋反者串通一气,于是敬业又被恢复了徐氏的姓氏,最终去世了。他的儿子钦宪,在开元年间,做到国子祭酒。

赞扬道:“唐朝兴盛时期,著名的将领像英、卫,都是从罪犯和流亡者中提拔起来的,最终都能凭借时势,建立功勋,名载史册。这大概是因为君臣之间,存在着某种感召,而并非仅仅依靠时机和运气。像房玄龄那样闭门称病,躲避武则天的逼迫,功劳很大,而皇帝也不怀疑他,即使是古代的贤哲,又怎么能比得上他呢?李勣的才能,在黎阳之战中展现出来,所以太宗皇帝非常重视托孤于他,确实是有道理的。可是等到老臣辅佐少主,宫廷内部权力易主,皇帝害怕大臣,左右摇摆,拿不定主意,一切唯李勣的意见是从。李勣却私下害怕祸患,从而引导武则天,武氏家族兴起,唐朝宗室差点被灭绝。到他孙子辈,因为百姓不愿忍受武氏暴政,起兵推翻武氏,甚至掘墓鞭尸。唉,难道不是因为一句话而亡国吗?可惜他不通晓经史子集,不明白在重大节操面前不可动摇的道理,反而和许敬宗、李义府同流合污,这难道不可警惕吗?世人说李勣精通风角、鸟占、云气、星象等术数,善于用兵。其实不然,他只是临机应变能力强,料敌准确,根本在于他的忠诚和智慧而已。世俗之人附会怪力乱神,都是不可信的。所以,我列举李勣的作为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