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尚书,正三品;还有一个侍郎,正四品下。他们管着山林沼泽、屯田、工匠,还有各个部门的文具纸笔墨这些事。下面有四个部门:工部、屯田部、虞部、水部。
工部有两个官员,一个郎中,一个员外郎,都负责城池和土木工程的施工程序,算是尚书和侍郎的副手。要是京都要修建什么,都要和少府、将作监一起合作,动用上千人的工程,得先上报。工匠们以州县为单位分组,五个人一组叫一火,五个火就设一个组长。四月到七月是工程量最大的时候,二月、三月、八月、九月次之,十月到正月工程量最小。工钱呢,一天给三尺布,手艺特别好的工匠,就不按这个标准,另算工钱。所有桥梁道路的修缮,都在九月进行。
工部有三个主事,屯田部有两个主事,虞部有两个主事,水部也有两个主事。(武德三年,起部改名叫工部;龙朔二年,工部改名叫司平,屯田部改名叫司田,虞部改名叫司虞,水部改名叫司川;光宅元年,工部又改名叫冬官;天宝十一载,虞部又改名叫司虞,水部又改名叫司水。)工部还有十二个令史,二十一个书令史,一个会计,六个亭长,八个守卫;屯田部有七个令史,十二个书令史,一个会计,四个守卫;虞部有四个令史,九个书令史,四个守卫;水部也有四个令史,九个书令史,四个守卫。
屯田部也有郎中和员外郎各一人,负责全国的屯田,还有京城的文武官员的田地,以及各部门的公家田地,这些田地的分配都是按照官职品级来的。
虞部也有郎中和员外郎各一人,负责京都的道路、苑囿、山林草木,以及百官和外国使臣的蔬菜、柴火等等的供应,还有打猎的事。每年春天,就用家里的孩子和婢女在宫里种菜浇水,冬天就注意给菜地盖上东西防寒。郊外的祭祀神坛、五岳名山这些地方,砍柴放牧都有禁令,离围栏三十步以外才能耕种,春夏不能砍树。京兆府和河南府三百里以内,正月、五月、九月禁止打猎。山林里要是有什么宝贝能用的,都要上报朝廷。
水利部门有两个领导,一个郎中,一个员外郎,他们负责管理全国的河道、船只、水渠、堤坝、沟壑、捕鱼、运输和水磨坊这些事情。 所有坑洞和井都要有标记。京城附近有专门管理水渠和水闸的官员。各地的堤坝,州长和县令都要定期检查维护,并且负责修建和加固。如果有水坝,就要按照户口分配劳役,禁止互相争抢利益。
总之,当时的水利管理非常细致,从中央到地方都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并且注重预防和维护,避免因为利益冲突而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 这说明古代政府对水利建设和管理的重视程度很高,也体现了他们对于民生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