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啊,唐朝统治天下差不多三百多年,它历代君臣的所作所为,兴盛衰败的痕迹,以及那些优秀的典章制度,理应清晰地记载在史书上。可问题是,之前的史书编排混乱,详略不当,文采也不够好,事实更是零零散散的。过了百五十年后,才终于有人能够把这些零碎的史料整理出来,补充缺失的部分,纠正错误,最终完成一部完整的唐朝历史,作为万世之典范。这其中的难度之大,简直让人望而却步啊!

要完成这样一部史书,实在是太难了!唐朝的历史那么长,事情那么多,要把它写得完整准确,还要有条理,文笔还要好,这需要多大的功夫啊!而且,之前的史书又有很多问题,有的地方写得不清楚,有的地方干脆就缺失了,还有的甚至记载错误。把这些问题都解决掉,再把所有史料整理成一部完整的史书,这简直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皇上,我公亮吓得浑身发抖,连连叩头!我诚心诚意地祝愿您,您拥有像虞舜一样的智慧和好学的精神,像大禹一样勤政爱民,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即便如此,您依然孜孜不倦地寻求治国之道,每天都和鸿生先生一起研读《六经》,考证古代历史。您认为,从商朝、周朝以来,只有汉朝和唐朝才能算得上国祚绵长,可惜的是,它们之后都接上了五代十国的乱世。那些衰世的文人,气力衰弱,文章浅薄,思想狭隘,根本无法记录那些辉煌的事迹,使得明君贤臣的功绩,以及昏君暴君的罪恶,都不能够清晰地展现出来,警示后人,实在令人惋惜!

正因为您有这样的想法,所以才有了这次修史的计划。于是,您委任了欧阳修、宋祁、范镇、王畴、宋敏求、吕夏卿、刘羲叟等一批饱学之士,让他们查阅宫中典籍,共同讨论,反复修改,前后花了十七年时间,终于完成了这部包含二百二十五卷的史书。这部史书在内容上比以前更加丰富,文字上更加精炼。对于重要的篇章和人物,我们既有继承也有创新,在人物传记和史实记载方面,有的增加了内容,有的删减了部分内容,所有分类和编排都有依据可循,细致的纲目和条目都记录在单独的目录里。

我公亮只是负责统筹协调,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实在愧不敢当这份功劳,能够完成这部史书,完全是仰仗您的圣明诏令,我感到无比的惭愧和恐惧,战战兢兢,不知所措。我公亮惶恐不安,再次叩头,谨上。

嘉佑五年六月 日

提举编修推忠佐理功臣正奉大夫尚书礼部侍郎参知政事臣曾公亮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