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第四个重要的仪式,就是皇帝加元服。
这加元服可不是随便就能进行的,得先由专门的官员选择吉日,然后向天地和宗庙禀告,这叫“卜日,告于天地宗庙”。
加元服的前一天,尚书省的官员会在太极殿的柱子中间摆设好席位。这席位可不是普通的席子,讲究得很!最上面是莞席,铺着白色的纯麻布;再往上是藻席,铺着黑色的纯麻布;最下面一层是黼纯,也是黑色的纯麻布,但上面绣着斧头图案。 摆席的同时,官员们还要安排好站位,摆放好案几,准备好车辇。五品以上的文官站在县(指临时搭建的台子)的东边,武官站在西边;六品以下的官员则都在横街的南边,面向北站立。朝集使(负责朝会事务的官员)则分别站在文武官员对应品级的官员下面。皇室宗亲和外戚则站在四品五品官员的下面,皇室宗亲在东,外戚在西。藩属国的使臣则分别站在朝集使六品官员的南边,各州的使者则站在朝集使九品官员的后面。此外,太师和太尉则站在横街南边,道东,面向北,朝西而坐。典仪官在县的东北角,两个赞者在南边,稍微往后站一点,都面朝西。殿外的站位安排跟元旦一样,都在东西朝堂。
你看这排场,是不是够隆重? 每一个人的位置都安排得明明白白,可见这加元服仪式的重要性。
那天,侍中上奏说:“请开始加冠礼。” 乐队指挥和乐队成员都进场就位。相关人员在台阶东南侧摆放了盥洗器皿,在东厢房靠西边的地方摆放了坐席,并在东廊外挂起了帷幕。殿中监把皇帝的衮服摆放在内侧的席位上,朝东,黑色的丝带、玉簪和梳子三样东西放在一个箱子里,放在衣服的南边。又另外铺了一张苇席,上面是白色的丝织品,再往上铺一层藻席,再往上铺一层黑色的丝织品,最上面一层是黑色的丝织品,放在南边。尚食局的人把盛酒的器皿放在东廊外帷幕里面,酒器放在酒尊的北边,还摆放了角、觯、柶三种酒器各一个。酒食摆放在酒尊的西边,盛放干肉的小筐和盛放菜肴的器皿各十二个;还有三个盛放肉食的大盘,放在小筐和器皿的北边。在酒尊的东边也摆放了盥洗器皿。衮冕和玉导放在箱子里。太常博士一人站在西边的台阶下,面朝东。所有侍卫官员都到阁楼迎接,典仪官和赞者以及其他官员依次入场就位。
太常博士引导太常卿登上西阶,站在西厢房外,面向北。侍中上奏说:“可以开始了。”皇帝穿着黑色圆顶帻、绛纱袍,从西厢房出来,走到御座上站定。太师、太尉入场就位。典仪官说:“行二拜礼。”赞者传达命令,在场的人全部行二拜礼。太师从西阶登上东阶,面向东站立。太尉走到台阶下的盥洗处洗手,然后从东阶登上东厢房,取来装有丝带梳子的箱子,跪着放在御座西边。太师走到御座前跪着奏道:“请皇上就座。”皇帝坐下。太尉站在皇帝左边稍后一点的地方跪下,脱下帻放在箱子里,梳好头发,摆好丝带,起身,稍稍往西移,面向东站立。
太师下来洗手,接受冕冠,右手拿着冠顶,左手拿着冠前,从西阶登上御座前左边稍后一点的地方,祝祷说:“吉日良辰,开始加元服。祝愿您健康长寿,福寿绵长。”然后跪下,戴上冕冠,起身,回到西阶上的位置。太尉上前,站在皇帝左边稍后一点的地方跪下,摆好玉簪,系好帽带,起身,回到原位。皇帝起身,走到东厢房。殿中监收起装有梳子和丝带的箱子退下。
皇帝穿着隆重的衮服出来了,然后就在现场面向南方坐下。太尉走到帷帐外面,先洗手,洗净酒杯,斟上甘甜的美酒,盖上杯盖,然后面向南方,站在大殿内。太师上前,接过酒杯,面向皇帝,走到前面,朝北祝祷说:“甘甜的美酒象征着您的恩德深厚,美好的祭祀祈求您福寿绵长。承蒙上天的庇佑,您的寿考永世不忘。”祝祷完毕,太师退下,站在西边的台阶下,面向东方。接下来要进行祭祀,殿中监率领着负责上菜的人把祭品摆放在皇帝面前。皇帝左手拿着酒杯,右手拿起祭肉,把它放在盛放祭品的木盘上,祭祀于笾豆之间。太尉取下一块祭肉献给皇帝,皇帝把酒杯放在祭品西边,接过祭肉,舒展开左手拿着肉的根部,右手拿着肉的末端进行祭祀,然后用左手尝了一口,再把肉交给太尉。太尉把肉放在祭台上,然后退下,站在太师的南边。皇帝擦擦手,拿起酒杯,用杯盖祭祀美酒,然后轻啜一口酒,放下杯盖,把酒杯放在祭品东边。太师、太尉又回到横街南边的座位上。典仪官喊:“再拜!”赞者传达命令,在场的人都行了两次跪拜礼。太师、太尉退出了。侍中上前,跪着奏报:“礼毕!”皇帝起身,从东边房间离开,在场的人依次退场。
皇太子要举行加元服的仪式了。
主管官员事先安排了一位司徒做宾客,一位卿做赞冠,吏部官员则负责提醒他们注意礼仪。
前一天,尚舍局在太极殿搭起了御用帐篷,主管官员安排好了群臣的座位,铺设好地毯,摆好桌子,准备好了车舆,一切都跟皇帝加冠礼一样。宾客接受旨意的位置设在横街南道东侧,赞冠的位置在他后面稍偏东一点,他们都面向北方。此外,文武官员的等候位置也分别设在了顺天门外道东、西两侧。
那天,侍中奏报说:“请开始正式仪式。”所有官员都到齐了,站好了位置。宾客和赞者入场,站在太极门外道路的东边,面向西边。黄门侍郎拿着节杖和幡节,中书侍郎拿着制书和案几,站在乐县的东南边,面向西北方。侍中奏报说:“外场准备完毕。”皇帝戴着通天冠,穿着绛纱袍,从西房出来,登上御座。宾客和赞者入场就位。典仪官喊:“再拜!”所有在场的人都行了两次跪拜礼。侍中和舍人上前传达圣旨,侍中走到宾客面前,说:“奉旨。”宾客再次行两次跪拜礼。侍中说:“现在要为你加冠,你准备一下吧。”宾客稍微上前,面向北,再次行两次跪拜叩头礼,推辞说:“臣愚钝,恐怕不能胜任,不敢接受。”侍中上奏皇帝,再次传达圣旨,说:“圣旨已下,你必须接受,不可推辞。”宾客再次行两次跪拜礼。侍中和舍人走到卿面前宣读圣旨,卿也行了两次跪拜礼。侍中说:“现在要为你加冠,你应该协助加冠。”卿再次行两次跪拜礼。黄门侍郎拿着节杖站在宾客的东北方,面向西边。宾客再次行两次跪拜礼,接受节杖,然后交给主节,又再次行两次跪拜礼。中书侍郎拿着制书站在宾客的东北方,面向西边,宾客再次行两次跪拜礼,接受制书,又再次行两次跪拜礼。典仪官喊:“再拜!”赞者传达旨意,在场的所有人都行了两次跪拜礼。宾客和赞者退场,皇帝离开御座,从东房进入内室,在场的人依次退场。一开始,宾客和赞者出门时,把制书放在案几上,拿着幡节,仪仗乐队和九品以上官员都前往东宫朝堂。
加冠的前一天,卫尉在重明门外道路的西边,面向南边,为宾客和赞者设置了座位。又在门内道路的西边设置了座位,等待宾客和赞者。又在阁外道路的东边,面向西边,为皇太子设置了座位。三师坐在道路的西边,三少在他们的南边,少退居后,都面向东边。又在庭院里设置了轩县,皇太子接受圣旨的地方在县的北边,解剑的地方在东北边,都面向北边。
一大早天亮了,宫里的大臣们都穿着朝服,其他官员穿着公服,都聚集在重明门外的大朝堂上。宗正卿坐车带着随从,先到左春坊稍作停留。左右两边的卫队都各自带领手下士兵,在门口列队站好。左庶子拿着奏章禀报说:“请皇上准备开始加冠礼。” 所有的官员和主管部门的人员都入座就位。在东阶的东南方向摆放了盛酒的器皿和盥洗用具。在殿上东墙靠南边一点的地方,摆放了加冠用的席位,面向西;宾客的席位在西阶上面,面向东;皇太子的席位在主人席位的西南方向,面向西;三师的席位在加冠席位的北边,三少的席位在加冠席位的南边。在东序里面挂起了帷幕,在帷幕里面铺设了褥子和席子。又在序外的加冠席位也挂起了帷幕。内直郎在帷幕里面摆放好了衣服,衣服的摆放顺序是:东边朝北,依次是:衮冕、金饰象笏;远游冠;缁布冠,玄衣、素裳、素韡、白纱中单、青领褾纮裾,鞋子、袜子,革带、大带,笏板。缁纚和犀簪放在同一个箱子里,放在衣服的南边;梳子放在箱子里,也在南边;莞席四张,藻席四张,也在南边。
良纮令把盛着醴酒的尊和甒放在序外帷幕里面,在尊的东边摆放了盥洗用具,还准备了一块巾,一个角觯和一个柶。太官令把九个盛馔的豆和九个盛饭的笾放在尊的西边,三个俎放在豆的北边。衮冕、远游三梁冠、黑介帻,缁布冠的青组缨,冠和冕各放在一个箱子里。三个奉礼郎分别拿着东西站在西阶的西边,面朝东,背朝北站立。这次加冠礼的主持人是宗正卿,庶子是辅助加冠的人。加冠仪式开始,宗正卿走到东序帷幕里面靠北边一点,门东边,面向西站立。典谒官引导各位官员依次入座就位。
一开始,宾客和赞者到了,左庶子就向皇帝报告说“外宾到了”。通事舍人把三位老师等等请到阁楼外的西边座位,让他们朝东站着。太子戴着黑色的介帻,梳着双童髻,穿着彩色的衣服、紫色的裤子,还有织锦的领子,系着绿色的绅带,穿着黑色的皮鞋,坐着车出来了。洗马在阁楼门外迎接,左庶子请求太子下车,洗马引导太子到东边座位,朝西站着。左庶子请求太子行再拜礼。三位老师和三位少傅回拜。然后他们就走到台阶东南边的位置。三位老师在前面,三位少傅在后面,两个千牛卫夹在左右两侧,其他的卫队就列在老师和保傅的外面。太子出来迎接宾客,走到台阶东边,朝西站着。宗正卿站在门东边,朝西站着。宾客站在西边,朝东站着。宗正卿行再拜礼,宾客没有回拜。宾客进来了,主人跟着进来,站在台阶东北边,朝西站着。宾客进来后,负责冠服的人跟着进来,宾客走到殿阶中间,朝南站着。负责冠服的人站在宾客的西南边,朝东站着。节杖放在宾客东边稍偏南的位置,朝西放着。制书案放在负责冠服的人西南边,朝东放着。宾客拿着制书,太子走到接受制书的位置,朝北站着。主节的人脱下节衣,宾客说:“有制书。”太子行再拜礼。宣读诏书说:“有制书,皇太子某,吉日元服,率由旧章,命太尉某就宫展礼。”太子行再拜礼。少傅走到宾客面前,接过制书,交给太子,然后交给庶子。太子登上东边的台阶,进入东序帷幕里面,靠近北边,朝南站着。宾客登上西边的台阶,和宗正卿都站在各自的席位后面。
接下来,我们继续看当时的场景。 宾客和负责冠服的人按照礼仪程序,完成了元服大典的各项准备工作。太子在接受了制书之后,便进入内室准备接下来的仪式。整个过程庄严肃穆,体现了古代元服礼的隆重和复杂。 所有参与人员都按照严格的礼仪规范站位和行礼,从站位朝向到行礼次数,都体现了古代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和对礼仪的重视。 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成年礼,更是一场庄重的国家仪式,象征着太子即将承担起未来的责任。
一开始,宾客升座,负责帮太子冠礼的官员走到水盆那里洗手,然后从东边的帷幕内走出来,站在主人(负责太子冠礼的官员)的南边,两人都朝西站着。这时,主人这边负责冠礼的官员把太子带出来,让太子站在席位的东边,朝西站着。宾客那边的负责冠礼的官员拿来冠带和梳子两个箱子,放在席位上。太子走上前,升到席位上,朝西坐着。宾客那边的负责冠礼的官员则朝东坐着,脱下帽子放在箱子里。梳头完毕后,摆好冠带,起身,稍微往北移了一下,然后朝南站着。
接下来,拿着缁布冠的官员走上前,宾客下移一个座位去接冠,右手拿着帽子顶部,左手拿着帽子前面,然后走上前,朝东站着,祝祷说:“吉利的月份,吉利的日子,开始加元服。抛弃年幼时的想法,谨慎地培养自己的品德。长寿健康,以此获得上天的福泽。”然后下跪,戴上帽子,起身,回到原位。太子朝东站着,宾客向太子行礼,负责冠礼的官员把太子带到东边帷幕内,换上玄衣素裳的衣服出来,站在席位的东边,朝西站着。宾客向太子行礼,请太子升到席位上,朝西坐着。宾客那边的负责冠礼的官员上前,下跪,脱下缁布冠放在箱子里,起身,回到原位。宾客下移两个座位,接过远游冠,右手拿着帽子顶部,左手拿着帽子前面,走上前,祝祷说:“吉利的月份,吉利的时刻,现在戴上美好的冠服,努力做到恭敬庄重,以此彰显你的品德。长眉寿,万岁,永远拥有上天的福泽。”然后下跪,戴上帽子,起身,回到原位。太子起身,宾客向太子行礼,负责冠礼的官员把太子带到东边帷幕内,换上朝服出来,站在席位的东边,朝西站着。宾客向太子行礼,请太子升到席位上坐下。宾客那边的负责冠礼的官员下跪,脱下远游冠,起身,回到原位。宾客下移三个座位,接过冕冠,右手拿着帽子顶部,左手拿着帽子前面,走上前,祝祷说:“在一年中最吉利的月份,最吉利的日子。都戴上相应的冠服,以此完成你的品德修养。万寿无疆,承接上天的恩泽。”然后下跪,戴上帽子,起身,回到原位。每次戴帽子,负责冠礼的官员都要下跪摆好簪子和系好帽带。
太子要举行一个仪式,好多人都在那儿等着呢。宾客们把太子请到东边的院子,太子穿着隆重的衮冕服饰出来,站在席位的东边,面朝西。负责整理太子服饰的人把发梳、梳妆盒拿进来,又把席子放到帷幕里面。然后,主人那边负责整理太子服饰的人又摆上了祭酒,太子坐在屋子西边门户附近,面朝南,席子下面铺着莞草,上面是藻类装饰。宾客那边负责整理服饰的人在东边院子帷幕里面洗手、洗酒杯。负责膳食的官员斟上祭酒,盖上酒杯盖子,盖子朝向酒杯柄,递给负责太子服饰的人,那人站在院子里面,面朝南。宾客请太子入席,太子坐在席位的西边,面朝南站着。宾客上前,接过祭酒,盖上酒杯盖子,盖子朝向酒杯柄,然后走到北边站好,祝祷说:“甘甜的祭酒醇厚,美好的祭品芬芳。恭敬地接受祭祀,以祈求吉祥。承蒙上天恩泽,长寿健康永不忘。”太子行礼,接受了酒杯。宾客回到原位,面朝东回礼。负责太子服饰的人和负责上菜的人把菜肴摆放在席位前面,太子上席坐下,左手拿着酒杯,右手拿起肉脯,用筷子夹起一小块,祭祀在笾豆之间。负责太子服饰的人拿起韭菜腌菜,分几次放在豆形的食器里,递给太子,太子也祭祀在笾豆之间。负责太子服饰的人又拿了一块肉,递给太子。太子把酒杯放在祭品西边,起身,接过肉,左手拿着肉的根部,右手拿着肉的末端进行祭祀。然后,太子用左手吃了一口,起身,把剩下的肉交给负责太子服饰的人,放在祭台上。太子坐下,用袖子擦手,拿起酒杯,用酒杯盖子三次祭祀祭酒,第一次喝一口,第二次再喝一口,然后把酒杯盖子盖上,盖子朝向酒杯叶子,起身,坐在席位的末端,抿一口酒,竖起酒杯盖,起身,走到席位的西边,面朝南坐下,把酒杯放下,再次行礼,拿着酒杯起身。宾客回礼。太子起身,站在西边台阶的东边,面朝南。宾客起身,站在西边台阶的西边稍偏南的位置,负责太子服饰的人也起身,站在宾客的西南方,都面朝东。宾客稍微上前,给太子取字,祝祷说:“礼仪已经准备完毕,良辰吉日。昭告您的字,君子应该如此。祝愿您福寿绵长,永远受到保佑。奉旨赐字为某。”太子两次行礼说:“我虽然愚钝,不敢不恭敬地遵从。”又再次行礼。洗马引导太子下台阶,三位老师在南边,面朝北站着;三位少师在北边,面朝南站着。太子面朝西两次行礼,三位老师等也分别两次行礼后离开。典仪官说:“再拜。”负责传达的人传达命令,在场的人都再次行礼。左庶子上前,宣布仪式结束。太子乘车入宫,侍臣跟随到宫殿,宾客、负责服饰的人和宗正卿一起离开去会合。
皇子要加冠了。
三天前,主办方就派人去占卜吉日和邀请宾客,地点就在官署的办事大厅。两天前,主人先到宾客家门口等候,面向东方站着,宾客则站在台阶下,面向西方站着。引宾的人从左边进入,然后面向北方,接受命令后出来,站在大门东边,面向西方,说:“请问有什么事?”主人说:“皇子某王即将加冠,想请某公来指导。”引宾的人进去禀报,宾客出来,站在大门左边,面向西方,两次行礼。主人回礼。主人说:“皇子某王即将加冠,希望某公能来指导。”宾客说:“我能力有限,恐怕不能胜任,不敢接受。”主人说:“我还是希望您能来指导。”宾客说:“王爷有令,我怎么敢不从呢!”主人再次行礼后回去,宾客也回礼送别。负责赞礼的人也按照同样的礼仪进行。
加冠这天,一大早就起床,在台阶东南方向摆放洗脸用的东西,在东屋西墙下铺设坐席。把衣服摆放在席子上,衣领朝东,衣襟朝北:衮冕、远游冠、缁布冠都摆好了。缁纚、犀簪、梳子都放在箱子里,放在衣服的南边。莞席、藻席各三张,放在南边。在屋门外西边摆放酒樽,两壶黑酒放在西边,上面盖着勺形的酒器盖子。在酒樽东边摆放酒坫,在酒坫上放两个酒爵,上面也盖着盖子。十个豆、十个笾放在衣服北边,三个俎放在笾豆的北边。天亮后,宾客和赞礼的人来到主人家大门外等候,一人拿着一个远游冠的箱子,一人拿着一个缁布冠的箱子,站在西阶的西边,面向东方,背朝北方站着。在台阶上摆放主人的坐席,面向西方;宾客的坐席在西阶上,面向东方;皇子的坐席在屋内东边、房门西边,面向南方。大家都坐在莞席上,上面铺着藻席。主人站在台阶下,面向东屋,背朝西方站着。皇子的亲属站在洗脸盆的东南方向,面向西方,背朝北方站着。引宾的人站在屋内通道南边,面向北方站着。皇子穿着双髻发型,戴着空顶帻,穿着彩色的裤子和褶裙,系着锦带,穿着乌皮鞋,在屋内面向南方站着。主人和赞礼的人站在屋内门东边,面向西方站着。宾客和赞礼的人出来,站在门外西边,赞礼的人稍微往后退一点,都面向东方,背朝北方站着。
好家伙,这婚礼流程还挺复杂!首先,引宾的(就是负责接待客人的那个)接到主人的命令,走到门口东边站着,面朝西,毕恭毕敬地说:“请问有什么吩咐?” 客人回答:“皇子某王要给我行加冠礼,我特来参加。”
引宾进去禀报主人,主人出来迎接客人,面朝西行两次跪拜礼,客人也回了两拜。然后主人向负责加冠的人作揖,负责加冠的人回了一揖,主人又向客人作揖,客人也回了一揖。主人先进去,客人和负责加冠的人依次进去。到了内门,主人又向客人作揖,客人进去,负责加冠的人跟着进去。
走到内室门口,主人要行抱拳礼,客人回礼。到了台阶,主人站在东边台阶上,面朝西;客人站在西边台阶上,面朝东。主人说:“请您上座。”客人说:“我准备好了,不敢当。”主人说:“一定要请您上座。”客人说:“我实在不敢当。”主人说:“我再三恳请您上座。”客人说:“我实在不敢当。” 主人先从东边的台阶上去了,站在席位东边,面朝西;客人从西边的台阶上去了,站在席位西边,面朝东。负责加冠的人到了庭院,先洗手,然后从西边的台阶上去,进入东边的房间,站在主人和负责加冠的人的南边,一起面朝西。
主人夸赞给皇子戴冠的人,把皇子领出来,站在屋子外面的西边,朝南站着。负责给皇子戴冠的人,把冠带、梳子、发簪盒子拿来,跪着放在皇子席位的东边,站起来,席位东边稍微靠北一点,朝南站着。宾客向皇子作揖,宾主都坐下。皇子走过去,登上席位,朝南坐着。负责给皇子戴冠的人走到席位前面,朝北跪着,把皇子的双童髻取下来放在盒子里,梳好头发,戴上冠带。宾客起身,去洗手,主人也跟着起身。宾客朝东边辞让说:“我希望主人您也别起身。”主人说:“您都起身了,我怎么敢不跟着起身呢?”宾客洗完手后,走到西边的台阶上。宾主互相作揖谦让,然后都上席。主人站在席位后面,朝西站着,宾客站在西边的台阶上,朝东站着。拿着黑色布冠的人走上前,宾客降下一级台阶去接,右手拿着冠顶,左手拿着冠前,朝北跪下,戴上帽子,站起来,回到西阶上的席位后面,朝东站着。皇子起身,宾客扶着皇子回到屋里,宾主都坐下。皇子穿着青色的衣服和白色的裤子,从屋子西边的门出来,朝南站着。宾客向皇子作揖,皇子走过去,站在席位后面,朝南站着。宾客起身,去洗手,主人也跟着起身,辞让的话和刚才一样。宾客跪着从食盒里拿出酒爵,站起来,洗净酒爵,走到西边的台阶上,宾主互相作揖谦让,然后都上席,坐下。主人站在席位后面,朝西站着。宾客走到酒尊旁边,斟酒,走到皇子席位前,朝北站着,祝酒说:“美酒清醇,祭品丰盛适时。今天您行冠礼,兄弟们都来了。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希望您永远保持下去。”皇子在席位西边拜谢,宾客回到西阶上,朝东回拜。端食物的人把盛放祭品的器皿摆放在皇子席位前。皇子登上席位,左手拿着酒爵,右手拿起肉脯,放在棨上,在盛放祭品的器皿之间祭祀,祭酒,起身,坐在席位的末端,喝一口酒,拿着酒爵,起身,下席,把酒爵放下,再次行礼,拿着酒爵起身。宾客回拜。戴冠的人走到席位上,跪着把酒爵放在祭品东边,站起来,站在席位的西边,朝南站着。端食物的人撤下祭品和酒爵。
接下来是第二部分:
这整个过程,从主人夸赞戴冠的人开始,到最后撤下祭品和酒爵结束,详细地描述了古代皇子行冠礼的仪式流程。 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礼节,都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等级和礼仪规范。 从宾主之间的谦让,到皇子端庄的举止,无不展现着一种庄重肃穆的氛围。 “旨酒既清,嘉荐亶时。始加元服,兄弟具来。孝友时格,永乃保之。” 这句祝酒词更是点明了冠礼的意义,希望皇子能够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做一个合格的成年人。 整个仪式繁琐而隆重,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成人礼的重视程度。 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一窥古代贵族生活的细致和讲究。 从宾客的服侍,到皇子的举止,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安排,体现了古代礼仪文化的精髓。 “宾、主一揖一让,升。” 这简单的几个字,却生动地展现了宾主之间互相尊重的场景。 整个过程,充满了仪式感和庄严感,令人印象深刻。 这段文字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叙,更是一幅古代贵族生活画卷的生动展现。
皇子来了,宾客起身迎接。皇子走进来,大家一起上席,皇子坐在南边。负责整理帽冠的宾客跪下,把皇子头上的缁布冠取下来,放在箱子里。宾客的礼仪等级下降两级,然后给皇子戴上远游冠。皇子起身,宾客再次迎接皇子到内室。宾主二人坐下。皇子换上朝服,从西边的房门出来,面向南方站立。宾主都起身,宾客再次迎接皇子,皇子走进来,站在席位后面,面向南方。宾客走到酒器旁,斟满酒,端到皇子面前,自己面向北方站着,然后祝酒说:“美酒已经斟好,精美的祭品也已摆上。您已穿戴整齐,礼仪井然有序。敬献这杯美酒,祈求上天保佑。”皇子朝西边拜谢,接过酒杯,接下来的祭祀仪式和刚才一样。宾客再次迎接皇子入席,皇子走进来,上席,坐在南边。负责整理帽冠的宾客跪下,取下皇子头上的进贤冠,宾客的礼仪等级下降三级,然后给皇子戴上冕冠。每次换冠,负责整理帽冠的宾客都会为皇子整理好簪子和冠缨。
皇子起身,宾客再次迎接皇子到内室。皇子换上衮冕后,从西边的房门出来,面向南方。宾客再次迎接皇子,皇子走进来,站在席位后面,面向南方。宾客走到酒器旁,斟满酒,端给皇子,然后祝酒说:“美酒芬芳,祭品丰盛。您已穿戴齐整,佳肴已摆上。承蒙上天恩泽,福泽绵长。”皇子朝西边拜谢,接过酒杯。负责端送祭品的侍者端上笾、豆,在皇子南边摆上祭祀用的俎。皇子上席坐下,拿起酒杯,祭祀肉脯和棨。负责整理帽冠的宾客取下一块胏肉交给皇子,皇子把酒杯放在祭品西边,起身,接过肉,坐下,祭祀,用左手细嚼慢咽,然后起身,把肉放在俎上。皇子坐下,拿起酒杯,祭祀酒,起身,在席位末端坐下,浅尝一口酒,走到席位西边,面向南方坐下,把酒杯放下,再次行礼,拿起酒杯起身。宾客回礼。皇子上席坐下,把酒杯放在祭品东边,起身。负责整理帽冠的宾客引导皇子下席,站在西阶的东边,面向南方。
一开始,皇子下到台阶迎接客人。客人从西边的台阶下来,站在西序的东侧面向西站着。主人则从东边的台阶下来,站在东序的西侧面向东站着。客人稍微往前走几步,说:“礼仪已经准备完毕,选在吉利的月份和日子。特此昭告您的名字,您的名字是孔嘉。君子应该这样,祝您福寿绵长。永远受到保佑,您的名字叫孟某甫。”仲、叔、季的称呼就按实际情况来定。皇子说:“我虽然资质平庸,但一直兢兢业业地侍奉您。”客人离开后,主人送到内门的外面,主人面向西,对客人说:“您辛苦了,请接受我的礼节。”客人说:“既然我已经完成使命,不敢推辞。”主人说:“我还是要恳切地请求您。”客人说:“我实在推辞不了您的命令,不敢不从命。”客人回到座位,主人进去。
一开始,客人离开后,皇子面向东迎接,诸位亲属向客人行礼,皇子回礼。皇子然后去其他地方拜见内外尊长。
客人和主人脱掉礼服后,重新摆放席位。结束后,客人和赞者都离开座位,站在门的西边。主人出来向客人作揖,客人回礼。主人先进去,客人和赞者跟随。走到台阶处,一揖一让,然后登上座位,一起坐下。宴会结束后,客人站在西边的台阶上,戴冠的赞者在北边,稍微后退一些,都面向东。主人站在东边的台阶上,面向西。负责掌管事宜的人捧着束帛的礼盒走上来,在序幕的开头交给主人。主人拿着礼盒稍微往前走几步,面向西站立。然后,负责掌管事宜的人又捧着币帛的礼盒走上来,站在主人身后。币帛的礼盒送上来后,牵马的人牵着两匹马进来,在门内摆放好,占据庭院的三分之一,南边一匹,头朝北,西边向上。客人回到西边的台阶上,面向北,再次行礼。主人上前,站在楹柱之间,戴冠的赞者站在客人的左边,稍微后退一些,一起面向北行礼。主人面向南,客人和赞者上前,站在主人的右边,一起面向南,上半身朝东。主人递上币帛,客人接受,后退,回到原位。主人递上币帛后,负责掌管事宜的人又把币帛的礼盒交给戴冠的赞者。主人回到台阶上,面向北,行礼送别,客人和赞者从西边的台阶下来,随从接受币帛。客人站在庭院中央,面向东作揖,然后离开,牵马的人跟随出去,随从在门外接受马匹。客人下台阶,主人下台阶。主人把客人送到大门,面向西,再次行礼。
要是大臣家的嫡长子行冠礼,要三次加冠。第一次加冠后要祝词,第二次加冠后也要祝词,第三次加冠后还要祝词,并且赐字。庶子行冠礼,三次加冠后,先敬酒,然后祝词,最后赐字。
第一次加冠都戴缁布冠;第二次加冠都戴进贤冠;第三次加冠,一品官员的儿子戴衮冕,二品官员的儿子戴鷩冕,三品官员的儿子戴毳冕,四品官员的儿子戴絺冕,五品官员的儿子戴玄冕,六品到九品官员的儿子戴爵弁。他们都得按照规定的服饰来穿戴。
在现场行冠礼的时候,嫡子面向西边站着,庶子面向南边站着。选择吉日,选择宾客和赞礼官,然后告诫他们,关于冠礼的程序,都跟亲王的冠礼一样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