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己,是高丽人。一开始在营州当副将,后来跟着侯希逸去青州。侯希逸他妈正好是李正己的姑姑,所以就推荐李正己当了折冲都尉。宝应年间,李正己跟着军队去讨伐史朝义。当时回纥人仗着功劳很嚣张,其他军队都不敢反抗。李正己想用气势压倒他们,就和回纥大酋长赛跑,大家都围着看热闹,约定好谁跑输了就挨打。结果李正己赢了,啪的一下打了回纥大酋长一个耳光,回纥大酋长眼泪鼻涕都下来了,其他士兵都哈哈大笑起来。大酋长觉得很丢脸,从此老实多了,不敢再那么嚣张。

后来侯希逸当了兵马使,他为人沉稳,很得人心,但是李正己暗地里嫉妒他,就找机会把侯希逸的官职撤了。军队里的人都说不应该罢免侯希逸,于是把侯希逸赶走了,朝廷就下令让李正己当节度使。李正己原来的名字叫怀玉,这时候朝廷赐给他现在的名字。 他管着淄州、青州、齐州、海州、登州、莱州、沂州、密州、德州、棣州十个州,和田承嗣、薛嵩、李宝臣、梁崇义这些节度使互相依靠。薛嵩死后,李灵耀造反,各路军队一起攻打他,打败了李灵耀,占领了他的地盘。李正己又收复了曹州、濮州、徐州、兖州、郓州,一共十五个州。他从渤海买名马,年年不断,赋税徭役也比较合理,所以他的势力最强盛。他的政令很严厉,手底下的人都不敢私下说话,威名震慑邻近地区。后来他官至检校司空,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当了司徒兼太子太保,被封为饶阳郡王。他还请求把户籍迁到中原,朝廷也答应了。于是他就把治所迁到郓州,派自己的儿子和心腹大将镇守各个州。

建中初年,听说朝廷要攻打汴州,李正己就和田悦、梁崇义、李惟岳一起叛乱。他在济阴屯兵操练,又派兵到徐州,想控制长江淮河地区。朝廷就改了运输路线,下令全国军队戒备,河南地区一片混乱。后来李正己得了痈疽病死了,享年四十九岁。兴元初年,他的儿子李纳归顺朝廷,朝廷追赠李正己为太尉。李纳年轻的时候是奉礼郎,带兵防备秋季的灾害。代宗皇帝召见了他,提拔他当殿中丞,赏赐给他金紫服饰。他入朝后,又兼任侍御史。李正己把他任命为淄州、青州刺史,又让他当行军司马,还让他当濮州、徐州、兖州、沂州、海州的留后,最后升任御史大夫。

话说朱泚死了,他偷偷地把这事儿瞒着,然后带兵去跟田悦在濮阳碰头。当时马燧正在打田悦,田悦就派使者去请大将卫俊来救他,结果被马燧打得稀里哗啦,几乎全军覆没,马燧还收复了洹水。德宗皇帝下令所有军队一起讨伐朱泚。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此处原文重复,疑为笔误,下同)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堂叔朱泚的

话说卢师古,凭借祖上的功劳,被任命为青州刺史。后来他被朝廷征召,因为战功卓著,被任命为右金吾卫大将军,兼任本军节度使。早些时候,棣州有个地方叫蛤蜊滩,那里有个盐池,每年能产盐好几十万斛。李长卿把棣州献给了朱滔,偏偏蛤蜊滩被卢师古占据着,独享这盐业的暴利。后来,德州和棣州都归了王武俊,卢师古就在德州南边修筑工事,跨过河来守着蛤蜊滩,还给这地方起了个名字叫“三汊”,同时跟魏博的田绪勾结,经常到德州来抢掠,把王武俊弄得很头疼。

卢师古去世后,王武俊觉得机会来了,心想卢师古的军队应该比较弱,而且卢师古的将领们估计也人心涣散,于是就带兵攻打蛤蜊滩和三汊。卢师古派赵镐去抵抗,王武俊的儿子士清带兵先渡过滴河,结果大军营里突然起了火,士兵们都乱成一团,不敢再往前冲。这时,德宗皇帝派使者去劝王武俊撤兵,卢师古也下令拆除了三汊的防御工事,表示服从朝廷的命令。

卢师古这个人脾气很暴躁,有一次他非常生气地把自己的僚属独孤造给骂了一顿,然后还派他去京城办事,结果半路派大将王济把他给勒死了!到了贞元末年,他和杜佑、李栾一样,都得到了皇帝赐封的妾媵,被朝廷封为国夫人,还升官做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位很高啊。

德宗皇帝驾崩后,朝廷的哀吊使者还没到,义成节度使李元素就拿出一份所谓的遗诏给卢师古看。卢师古正好趁着国丧期间,想趁机攻打掠夺州县,于是就召集将士们说:“李元素伪造遗诏,他这是想造反啊!咱们不能不管!”于是卢师古扣押了使者,说是要讨伐李元素,还带兵出发了。结果半路上听说顺宗皇帝登基了,这才作罢。后来,卢师古又升了好几级官,做到检校司徒、兼侍中。元和初年,卢师古去世了,死后被追赠为太傅。

话说,师道是师古的异母弟弟。师古曾经说过:“这不是要他去体验民间疾苦,而是要让他知道衣食的来源。” 后来师古被任命为密州知州。师古生病了,把亲信高沐、李公度叫来,说:“如果我死了,想让谁接替我的位置?” 两个人都没说话。师古说:“难道要因为私人关系而把位置交给师道吗?他从不服从军令,只凭借自己的本事自以为是,我担心他会毁了我们家族,你们好好考虑一下。” 师古死后,高沐和李公度以及家里的奴仆一起料理后事,然后向朝廷请求。可是朝廷的任命书迟迟不下来,师道就打算聚集军队防守地盘。高沐极力阻止,又上书朝廷,主张实行两税法,遵守盐法,请求朝廷任命官员。宰相杜黄裳想削弱师道的权力,但是当时宪宗正在讨伐刘辟,还没来得及平定东部战乱,所以就命令建王担任节度使,而让师道担任留后。一年后,师道被加封为检校工部尚书,担任副使。

从正元己年开始,虽然表面上奉承王命,但师道却暗中招揽流亡叛乱的人,凡是得罪朝廷的人,他都大量收纳。他用严厉的法令来管辖下属,凡是派遣出去的人,都要留下他们的妻子儿女做人质;如果有谁图谋反抗,他就灭其全家。因此,他能够胁迫和控制很多人,这种局面延续了三代。

皇帝要讨伐蔡州,下令征调各地的军队,但是没有征调郓州的军队。师道挑选了两千精兵赶到寿春,表面上说是去支援王师,实际上是想支援蔡州。有个亡命少年给师道出了个主意:“河阴是江淮地区物资运输的枢纽,河南是帝都,建议你烧掉河阴的漕运仓库,招募洛阳的壮士劫持宫阙,这样朝廷必然会全力救援腹地,蔡州之围自然就解了。这可是一个妙计啊!” 师道就派人烧毁了河阴漕运院,烧掉了三十万贯钱,几万斛米,还有上百个仓库。 还有人对师道说:“皇上虽然想讨伐蔡州,但策略都是宰相出的,武元衡现在得皇上宠信,您要是效仿袁盎刺杀晁错,以后宰相一定会害怕,请求罢兵,这样就不用您带兵了,蔡州之围自然就解了。”于是师道派人刺杀了武元衡,还伤了裴度。

一开始,师道在东都置办了住所,买了很多伊阙、陆浑一带的田地,用来建山棚(临时住所)。他派将领訾嘉珍和门察去管理这些田地,嵩山上的和尚圆静也帮他出谋划策。元和十年,师道在住所里大摆宴席,杀牛宰羊,喝酒庆祝,士兵们正穿着盔甲呢,结果他的手下白官把这事儿捅了出去。留守吕元膺带兵包围了师道的住所,贼兵冲出来,四处抢掠,逃进了山里好几个月,还抢走了山棚里买来的东西。山棚的人很生气,就告诉官兵袭击贼兵,把他们全杀了。这个圆静,年纪八十多岁了,以前是史思明的手下,非常骁勇善战。被抓之后,壮汉们使劲砸他的小腿,都砸不断,他还骂道:“小子,连个人的腿都砸不断,还敢自称好汉!”然后自己把腿掰断了。临死前,他叹息道:“坏了我的大事,看不着洛阳城流血了!”当时,留守、防御使、都亭驿史等几十个人,都暗中接受了师道的任命,为他刺探情报,所以没人察觉。后来彻底查清,訾嘉珍和门察就是杀害武元衡的凶手。盐铁使王播又从訾嘉珍那里搜出了五千根弓箭材料,还有断掉的建陵戟四十七支。

一开始,师道想了解元济的虚实,就派刘晏偷偷地去淮西打探消息。元济天天和他喝酒设宴,和他关系搞得很好。刘晏回来后,说元济虽然有几万大军,但他却悠闲自在地待在家里,和妻妾玩游戏赌博,这肯定是快要失败的征兆。师道本来很倚重蔡州,听到这个消息后很生气,就借故杀了刘晏。等到听说李光颜攻破了凌云栅,师道才真正害怕了,就派使者去朝廷投降。皇帝为了同时对付两路叛军,就命令给事中柳公绰去安抚他,还加封他为检校司空。

蔡平派人来劝说,想让割地送人质。张宿跟他说:“您现在回到国家,是皇室宗亲,论辈分,是皇帝的叔父,您不应该屈服,这是第一点;您以十二个州的土地来侍奉拥有三百多个州的天子,北面称臣,您不应该屈服,这是第二点;您的爵位是世袭五十年,而您要侍奉的是拥有两百年江山的皇帝,您不应该屈服,这是第三点。现在您却自己暴露出反叛的意图,皇上还允许您反省,您应该派儿子进京当人质,割地来赎罪。” 蔡师道于是就割让了三个州,并派儿子弘方进京侍奉皇上。

张宿回去后,蔡师道后悔了,就召集将领们商议,大家都说:“蔡州那么小,打了三四年才攻下来,您现在有十二个州,有什么好担心的?” 只有大将崔承度站出来说:“您一开始就没把真心话告诉我们这些将领,现在却把兵权交给我们,这些人都是贪图利益的,朝廷用一点好处就能把他们收买。” 蔡师道很生气,派崔承度去京城,还暗中吩咐守卫的人,等他回来就杀了他。崔承度在京城等候,不敢回去。

皇帝知道他违约了,就派左散骑常侍李逊去传达旨意。李逊到了蔡师道那里,蔡师道摆出严阵以待的样子来见他。李逊说:“之前已经约定好了,现在却反悔,这是怎么回事?我希望得到您明确的答复,好向皇上汇报。”蔡师道答应了,但他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他身边的家奴和老妈子七嘴八舌地劝说:“以前司徒的土地,怎么能说割就割呢?现在不献上三个州,顶多就是打仗,就算打输了,割地也不晚。”

蔡师道于是上书朝廷,说是因为军队不团结才导致局势紧张。皇帝大怒,下诏削去他的官职,并下令各路军队讨伐他。武宁节度使李愿派将领王智兴击败了蔡师道的军队,斩杀两千多人,缴获马牛四千头,一直打到平阴。横海节度使郑权在福城作战,斩杀五百多人。武宁将领李祐在鱼台作战,打败了蔡师道的军队。宣武节度使韩弘攻克了考城。淮南节度使李夷简命令李听攻打海州,攻下了沭汤、朐山,然后驻扎在东海。魏博节度使田弘正亲自带兵从阳刘济河出发,在郓州四十里外扎营,再次作战,打败了三万多人,俘虏了三千人。陈许节度使李光颜攻打濮阳,收复了斗门、杜庄两个屯兵点。田弘正又在东阿作战,消灭了蔡师道五万大军。蔡师道每听到一次战败的消息,就吓得病倒,等到李祐攻下金乡的时候,身边的人都不敢告诉他了。

一开始,派大将刘悟驻守阳谷,抵挡魏博军,但怀疑他磨磨蹭蹭的,刘悟害怕自己难逃一死,就带兵反攻城池。师道早上起来听说这事儿,就告诉他嫂子裴氏说:“刘悟兵变啦,他打算投降当老百姓,守着祖坟呢!”然后师道和弘方就躲在厕所里,结果军队很快就把他们抓住了。师道请求见刘悟,刘悟不答应,师道又请求把他们送往京城,刘悟派人来说:“司空大人现在是阶下囚,哪还有脸面去见天子!”师道他们还在那儿不停地求饶,弘方说:“还不如赶紧死!”于是刘悟就把他们俩都杀了,把脑袋送去了京城。扔下他们的尸体,没人敢去收敛,后来有个有志气的读书人给他们办了丧事,埋在了城西。后来马皛来了,按照士人的礼仪重新安葬了他们。

一开始,师古见到刘悟,就说:“这小子以后肯定要发达,但毁了我家的,就是这个人。”田弘正渡过黄河的时候,抓获了他们的将领夏侯澄等四十七人,朝廷下令全部赦免他们,还给他们发放绸缎布匹,让他们回到魏博军和义成军,父母健在想回家的,就特别优待他们送回去,那些贼兵都感动得互相转告,因此刘悟才能顺利实施他的计划。师道首先跑到弘正的营地,把夏侯澄叫来审问,夏侯澄擦了擦眼睛里的灰尘,哭喊了好久。刘悟以前跟师道的妻子魏氏有私情,还胡说自己是郑公的后代,不会死,结果被送进了宫里当奴隶,其他亲属都被迁徙到很远的地方。只有刘悟特意上表推荐师古的儿子师明安担任朗州司户参军。刘悟的亲信将领王承庆,是王承宗的弟弟,师道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暗中跟王承庆等人约定,想趁着操练军队的时候抓住师道,结果刘悟来了,王承庆就逃跑了,跑到徐州,然后回朝了。

程日华,是河北定州安喜县人,一开始叫华,后来因为立功,唐德宗皇帝给他加了个“日”字,就叫程日华了。他爹程元皓以前是安禄山手下的,还假冒官职做了定州刺史,所以程日华的老家就在定州,他自己呢,是张孝忠手下的将领。沧州,那是以前成德节度使管辖的地方。张孝忠跟李惟岳闹翻了,唐德宗把沧州给了义武节度使。之前的沧州刺史李固烈跟李惟岳是亲戚,所以死活不肯交出沧州。张孝忠就派程日华去劝说李固烈,李固烈说要回恒州。他收拾东西准备走的时候,把州里的钱财都带走了。军营里的人就炸锅了,说:“我们的马都瘦得皮包骨头了,士兵都饿死了,刺史一点儿也不关心我们的死活,现在却卷走所有钱财跑了,我们以后怎么办?”于是大家一起杀了李固烈,还屠了他全家。程日华当时吓坏了,躲在床底下。士兵们把他找出来说:“害咱们的人已经死了,你怕什么?” 然后就逼着程日华当了刺史。张孝忠觉得程日华为人宽厚,就让他做了沧州刺史。

朱滔造反,军队驻扎在河间,所以沧州和定州之间交通中断,联系不上。朱滔和王武俊都来招降程日华,程日华没答应,他们就开始攻打沧州。程日华坚守城池。他的参军事李宇出了个主意,说:“城池被围困久了,朝廷的军队不会来支援。现在沧州十个县都靠海,有鱼盐,可以自给自足。咱们这支军队本来就叫‘横海军’,将军您要是能把沧州保住,归顺朝廷,自己当一方诸侯,训练军队,有利可图就出兵,没利可图就坚守,就能卡住敌人的咽喉。您要是采纳我的计策,我亲自去京城向皇上禀报。”程日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派李宇去了京城。唐德宗果然很高兴,任命程日华做御史中丞、沧州刺史,又恢复了横海军,并任命程日华为横海军使,那会儿是建中三年。后来又升任检校工部尚书。朝廷下令沧州每年给义武节度使送十二万贯钱和几万斛粮食,还把李宇任命为判官。

王武俊想得到沧州,就派人劝降程日华,程日华骗他说:“我们这里被敌人攻打,实在抵挡不住了,准备投降。不过,能不能先借给我两百骑兵抵抗一下敌人,等敌人退兵了,我再把沧州献给您。”王武俊很高兴,就给了他马匹。程日华收下马匹后,却留下了马匹,感谢了使者。王武俊大怒,他和朱滔关系很好,怕程日华怀恨在心,就停止了攻打沧州的计划。过了很久,王武俊归顺朝廷了,程日华这才把马匹还回去,并送上许多珍贵的礼物,重新和王武俊修好关系,王武俊也释怀了。贞元二年,程日华去世,追赠兵部尚书。

老李,你知道吗?子怀直那小子,因为办事靠谱,皇帝看在他办事效率高的份上,直接就给他升职了,让他当沧州刺史去了。这小子上朝的时候,还提了个建议,想把东光县和景城县划出来,成立一个新的景州,顺便自己也当刺史。要知道,河朔刺史这个位置,好几十年都没人直接任命了,皇帝挺欣赏他的忠心,就让徐申当了景州刺史。后来,横海军升格为节度使,子怀直被提拔为留后,第二年就升了节度使。九年里,皇帝对他特别好,一路升迁,最后官至检校尚书右仆射,还赏赐了他豪宅和宫女。

哎,可惜这小子有点飘了,沉迷打猎,一出去就是好几天不回来。他手下有个叫程怀信的,看大家伙儿都挺生气,干脆把门一关,不让他进去了。程怀信啊,还是他表兄弟呢!结果子怀直上朝请罪,皇帝居然没怪他,反而把虔王调去当节度使,提拔程怀信当留后,还让子怀直兼任右龙武军统军。第二年,程怀信也升了节度使。十六年后,子怀直死了,死后被追封为扬州大都督。五年后,程怀信也死了,他儿子程权继承了军务,皇帝任命他为留后。元和元年,程权升任节度使,一路升迁,官至检校兵部尚书,还被封为邢国公。六年后他进京朝见,宪宗皇帝对他特别优待,送他回镇守之地,还加封他为检校尚书右仆射。

说到程权,他原来叫程执恭,据说他曾经梦见沧州城门上都写着“权”字,所以就改名叫程权了。等淮西平定后,他心里有点不安,就请求进京。到京城后,他坚决辞去军政要职,皇帝就让华州刺史郑权接替了他。后来,程权又当上了邠宁节度使,死后被追封为司徒。他家亲戚在朝廷当差的,有三十多个呢!

李全略,他老婆叫李王氏,名字叫简,一开始给王武俊当个小兵。后来因为承宗那个家伙太狠,把他们军队压榨得很厉害,所以李全略就进京告状了,结果被朝廷任命为代州刺史。后来田弘正死了,穆宗皇帝就让李全略去镇州当将军,还问他想说什么。李全略就说了很多利害关系,想讨好皇帝,还说愿意拼死效忠,结果就当上了德州刺史。那时候杜叔良在博野打仗输了,所以李全略就被任命为横海军节度使,还兼管沧州、德州、棣州,皇帝还赏赐了他新的名字。没多久,他就进贡了一千万钱,还让他儿子李同捷进京。李同捷回来后,李全略就奏请让他儿子当沧州长史,还让他统领中军兵马。皇帝没办法,只能同意了。

李全略暗地里一直谋划着要扩大势力,他挑选能打仗的人,还用各种手段笼络人心。棣州刺史王稷这个人挺会管理百姓,家里也挺有钱,李全略嫉妒他,就设计害死了他,还灭了他全家。没过多久李全略就死了,他儿子李同捷接替了他的位置,然后重金贿赂邻近的藩镇,想继承他父亲的爵位,但是敬宗皇帝一直没同意。后来文宗皇帝即位,李同捷觉得新皇帝上任,肯定会大赦天下,于是就派他弟弟李同志和李同巽进京,还让手下崔长上表请求封赏。结果朝廷就封他为兖海节度使,派乌重胤去代替他。李同捷这下傻眼了,就谎称军队里需要他留守。

于是王智兴就请求率领全军讨伐他,魏博的史宪诚就派大将把圣旨送到军营,但是李同捷不接受,德州、棣州的百姓都逃到郓州去了。朝廷就下令撤销李同捷的官职爵位,派乌重胤率领郓州、齐州的军队去讨伐他。史宪诚、王智兴还有汴州、滑州的李听、平卢的康志睦、易州的张璠、幽州的李载义都带兵去了边境。李同捷觉得他和成德军有旧情,就用很多财宝、美女去贿赂河北三镇,想让他们帮忙。但是李载义没答应,还和他断绝了关系,把李同捷派去的使者和奴婢47个人都送到了朝廷。王廷凑本来就想吞并横海军,看到这个机会,就带兵来帮忙。王智兴攻打棣州,放火烧了谯门,还用水灌城,打了七个月,棣州将领张叔连投降了。一开始,棣州刺史栾濛因为李同捷叛乱,偷偷向朝廷报告,结果事情败露,被李同捷杀害了,死后被追封为工部尚书。王智兴接着包围了沧州。

那个时候,皇帝下令讨伐王廷凑,需要大量的军队,调兵遣将却总是来不及。于是,就设立了专门负责供应军队粮草的官员,来支援两河地区。可那些将领们又常常用假的俘虏首级来骗取赏赐。自从重胤去世后,李寰、传良弼都没能完成任务,就又让左金吾卫大将军李祐去代替他们。李祐手下大将李君谋,用少量轻兵就截断了黄河,夜袭无棣,俘虏了饶安壁的五千兵马。

第二年,李祐攻克了无棣和平原。朝廷下令,让前线军队要坚守营垒,务必安心屯田,如果没有遭到偷袭,就不要主动发起决战。可是李祐的军队已经逼近德州了,皇帝就派谏议大夫柏耆去前线安抚劝慰。李祐攻克了德州,剩下的敌兵逃到了王廷凑那里。王廷凑的部将同捷也着急了,请求投降,李祐却怀疑这是个骗局。柏耆带着军队直接冲进城里,抓住了同捷及其家属,然后押着他们往西边跑。李祐攻占了沧州,柏耆到达将陵后,斩杀了同捷,并将他的首级送往京城。朝廷下令免除四个州一年的赋税,赦免了同捷的母亲和妻儿,并将他们流放到湖南。崔长也因为这件事被流放到商州。同巽等人因为和同捷是异母兄弟,也因此免于一死,得以跟着他们的母亲一起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