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说白了就是古代扬州以南的地方,包括汉朝的南海、郁林、苍梧、珠崖、儋耳、交趾、合浦、九真、日南这些郡。韶州、广州、康州、端州、封州、梧州、藤州、罗州、雷州、崖州以东属于星纪地区,桂州、柳州、郁林州、富州、昭州、蒙州、龚州、绣州、容州、白州、罗州往西一直到安南属于鹑尾地区。一共七十三州,一个都护府,三百十四个县。那里的名山有黄岭、灵洲;大河有桂江、郁江。那里的特产有香蕉、苎麻、一种叫落麻的植物纤维。进贡给朝廷的宝物有金子、银子、孔雀石、犀牛角、象牙、彩色的藤条和竹布。

这地方啊,范围可大了,从古代扬州的南边一直到很远的地方。具体来说,汉朝的时候,南海、郁林、苍梧、珠崖、儋耳、交趾、合浦、九真、日南这些郡都属于岭南。 再细分一下,韶州、广州等等十个州在东边,属于星纪;而桂州、柳州等等十一个州在西边,一直到安南,都属于鹑尾。总共加起来,有七十三州,一个都护府,还有三百十四个县呢! 那里的名山大川,也挺有名的,比如黄岭、灵洲山,还有桂江、郁江。 盛产香蕉、苎麻和落麻,这些都是当地的特产。 最重要的是,岭南地区还会进贡很多珍贵的宝物给朝廷,比如金银财宝,还有孔雀石、犀牛角、象牙,甚至还有彩色的藤条和竹布。

广州南海郡,是唐朝的中都督府,那地方产的东西可多了,比如银子、藤席、竹席、荔枝、兽皮、鳖壳、蟒蛇胆、石斛、沉香、甲香、还有詹糖香。当时南海郡户口有四万二千二百三十五户,人口二十二万一千五百人。郡下辖十三县,其中有两个府,分别是绥南府和番禺府,还有一个经略军,驻扎在屯门镇。

南海县,地位比较重要,有南海祠。那地方山高水深,老百姓打井取水不方便,后来都督刘巨麟开凿了四口井才解决问题。南海县还有牛鼻镇的驻军,以及赤岸、紫石两个戍堡,还有个灵洲山,位于郁水中。番禺县也很重要;增城县、四会县地位中等。四会县,唐武德五年的时候,跟化蒙县一起合设了南绥州,还从四会县和化蒙县分出来新招、化注、化穆三个县。贞观元年,新招、化注两县被撤销了,废弃的威州的怀集县和废弃的齐州的洊安县被划归四会县。贞观八年,南绥州改名为浈州;贞观十三年,浈州被撤销,化穆县也被撤销了,四会、化蒙、怀集、洊安四个县直接归南海郡管辖。化蒙县,地位中等,有个铅矿;怀集县,地位中等,武德五年的时候,设立了威州,并从怀集县分出了兴平、霍清、威成三个县。贞观元年,威州被撤销,兴平、霍清、威成三个县被并入怀集县。开元二年,永固县也被并入怀集县。怀集县有骠山,盛产铁。洊水县,地位中等,原本叫洊安县,武德五年的时候,设立了齐州,并从洊安县分出了宣乐、宋昌两个县。贞观元年,齐州被撤销,宣乐、宋昌两个县被并入洊安县。至德二年,洊安县改名。

东莞县,地位中等,原本叫宝安县,至德二年改名,盛产盐,还有座黄岭山。清远县,地位中等,武德六年,政宾县被并入清远县。浛洭县,地位中等,武德五年,浛洭县和真阳县合设了洭州,并从浛洭县分出了翁源县。贞观元年,洭州被撤销,翁源县划归韶州管辖,浛洭县和真阳县则直接归南海郡管辖。浈阳县,地位中等,原本叫真阳县,贞观元年改名,盛产铁,西南边有洭浦故关。新会县,地位中等,武德四年,南海郡的新会县和义宁县合设了冈州新会郡,因为当地有金冈山,所以州名取自金冈。同时,又从新会县和义宁县分出了封平、封乐两个县。贞观十三年,冈州被撤销,封平、封乐两县被撤销,新会县和义宁县直接归南海郡管辖。同年,又重新设立了冈州,并从义宁县分出了封乐县,后来封乐县又被撤销。开元二十三年,冈州再次被撤销,新会县和义宁县再次直接归南海郡管辖。新会县盛产盐。义宁县,地位中等。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你需要我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韶州,也就是现在的始兴郡,是个下等州。它最早是广州的一部分,直到武德四年才从广州的曲江、始兴、乐昌、翁源几个地方分出来,成立了番州。后来又改名叫东衡州,没多久又改了名字。这地方主要进贡竹布、钟乳石和石斛。当时户籍登记显示有三万一千户,人口十六万八千九百四十八人。韶州下辖六个县:曲江县(上等县,武德四年又新设了临泷县和良化县,贞观八年又把这两个县给撤销了);始兴县(下等县,这里有条新开的大庾岭路,开元十六年张九龄奉旨修建的,东北方向还有个安远镇驻扎军队);乐昌县(下等县);翁源县(下等县);仁化县(下等县,原本属于广州,垂拱四年从曲江县分出来,后来才归属韶州);浈昌县(下等县,光宅元年从始兴县分出来的)。

循州,也就是现在的海丰郡,也是个下等州。它以前叫龙川郡,天宝元年才改了名字。这地方进贡的东西可不少:布料、五色藤做的盘子、镜匣、蚺蛇胆、甲煎(一种药材)、鲛鱼皮革、荃台(一种植物)、绶草。户籍登记显示有九千五百二十五户人家。它下辖六个县:归善县(中等偏下,贞观元年把龙川县并进来了);博罗县(中等偏下,贞观元年把罗阳县并进来了);河源县(中等偏下,武德五年新设了石城县,贞观元年又撤销了);海丰县(中等偏下,武德五年新设了陆安县,贞观元年又撤销了);兴宁县(贞观元年把齐昌县并进来了);雷乡县(中等偏下,天授二年才设立)。

潮州,也就是现在的潮阳郡,也是个下等州,以前叫义安郡。这里进贡的东西有香蕉、鲛鱼皮革、甲香(一种香料)、蚺蛇胆、乌龟、石井(一种矿物)、银石(一种矿物)、水马(一种动物)。当时有四千四百二十户,人口二万六千七百四十五人。它下辖三个县:海阳县(中等偏下,盛产盐);潮阳县(中等偏下,永徽初年撤销,先天初年又恢复设立);程乡县(中等偏下)。

康州,现在叫晋康郡,级别比较低。它原本是南康州的一部分,武德六年从端州的端溪地区分出来设立的,九年后州被撤销了。贞观元年又恢复设立,十一年后再次撤销,十二年又恢复,并且改名为康州。它向朝廷进贡金银。户口数是一万五千一百一十户,人口数是一万七千二百一十九人。下辖四个县:端溪县(……),晋康县(……,原本叫遂安县,至德二年改名),悦城县(……,原本叫乐城县,属于端州,武德五年划归康州,后来改名),都城县(……)。

泷州,现在叫开阳郡,级别也比较低。它原本叫永熙郡,天宝元年改名。它向朝廷进贡银子和石斛。户口数是三千六百二十七户,人口数是九千四百三十九人。下辖四个县:泷水县(……,武德四年从这里分出来设立正义县,还管辖怀德县,后来正义县被撤销,怀德县划归窦州),开阳县(……,武德四年从泷水县分出来设立),镇南县(……,原本叫安南县,武德四年设立南建州,把永熙郡的安遂、永熙、永业三个县划归南建州管辖。五年后,从泷水县分出来设立安南县。贞观八年,南建州改名为药州。十八年药州被撤销,安遂县和永业县也被撤销,永宁县和安南县划归泷州。至德二年改名),建水县(……,原本叫永熙县,武德五年改名为永宁县,天宝元年又改名为建水县,因为建水县在西边)。

端州,现在叫高要郡,级别比较低。它原本叫信安郡,天宝元年改名。它向朝廷进贡银子和柑橘。户口数是九千五百户,人口数是二万一千一百二十人。下辖两个县:高要县(……,贞观十三年博林县被撤销,并入高要县。东边有个青岐镇),平兴县(……,武德七年分出来设立清泰县,贞观十三年被撤销)。

新州,现在叫新兴郡,级别比较低。它原本叫新昌郡,武德四年从端州的新兴地区设立。它向朝廷进贡金银和香蕉。户口数是九千五百户。下辖两个县:新兴县(……,武德四年分出来设立索卢、新昌、单牒、永顺四个县。后来新昌县和单牒县被撤销,乾元以后索卢县也被撤销),永顺县(……)。

封州,隶属于封郡,是个小州。以前是广信郡,唐玄宗天宝元年改名叫封州。这地方的土特产是银子、鲛鱼皮和石斛。户口数是三千九百户,人口一万一千八百二十七人。州里有两个县:封川县(以前是武德四年从封兴县分出来设立的,后来封兴县被撤销了)和开建县(以前是武德四年设立的)。

潘州,位于潘郡的南部,也是个小州。它以前是南宕州南巴郡,唐太宗武德四年的时候,用合浦郡的南昌县和定川县合并设立的。州治最初在南昌县,贞观元年迁到定川县,贞观八年改名潘州,后来又迁到茂名。后来潘州被撤销了,地盘并入了高州。到了唐高宗永徽元年,又用茂名、南巴、毛山三个县重新设立了潘州。这儿的土特产是银子。户口数是四千三百户,人口八千九百六十七人。州里下辖三个县:茂名县(以前属于高州,因为茂名水而得名,贞观元年归属潘州);潘水县(武德五年设立,因为潘水而得名,还从南昌县和定川县分出了陆川、思城、温水、宕川四个县。贞观八年撤销了思城县,后来定川县和宕川县划归牢州,陆川县和温水县划归禺州,之后南昌县也被撤销了。贞观二十三年,从潘水县分出了毛山县,以毛山命名,后来潘水县被撤销了。开元二年,又把毛山县改名叫潘水县。潘水县南边有个博畔镇);南巴县(以前属于高州,武德五年设立,永徽元年归属潘州)。

春州,位于南陵郡的南部,也是个小州。以前是阳春郡,武德四年从高凉郡的阳春县设立,天宝元年改名为春州。这儿的土特产是银子、钟乳石和石斛。户口数是一万一千二百一十八户。州里下辖两个县:阳春县(武德四年同时设立了流南县,五年又设立了西城县,后来这两个县都被撤销了,阳春县有铅矿);罗水县(天宝年间以后设立的)。

勤州,说白了就是现在的云浮,是个小州。它本来是铜陵郡,唐武德四年从春州分出来,五年又撤销了。后来万岁通天二年又恢复了,长安年间又撤了。直到开元十八年,平定春州、泷州等地后,陈行范的残余势力还在铜陵北山据守,广州都督耿仁忠就上奏朝廷,重新设立了勤州,州治设在富林洞,后来就以富林洞为县名了。乾元元年,州治又搬到了铜陵。勤州的土特产是金银和石斛,户籍登记在册的有682户,人口1933人。勤州下辖两个县:铜陵县(它原来属于端州,武德五年属春州,后来又划到勤州,这县里盛产铜);富林县(武德四年从铜陵县分出来,州府撤销后,它也归了春州,后来县也撤了,乾元元年才重新设立)。

罗州,也就是现在的招义郡,也是个小州。它原本是石城郡,武德五年用高凉郡的石龙县和吴川县设立的,六年州治搬到了石城。罗州的土特产是银子、孔雀和鹦鹉,户籍登记在册的有5460户,人口841人。罗州下辖四个县:廉江县(它原来是石城县,因为石城水而得名,武德五年,石龙县和吴川县还分出了南河、石城、招义、零绿、石龙、陵罗、龙化、罗辩、慈廉、罗肥十个县,后来石龙以下的六个县划给了南石州。天宝元年改了名字。大历八年,南河县又划给了顺州);吴川县;干水县(它原来是石龙县,武德五年叫招义县,天宝元年改名,以干水命名);零绿县(因为零绿水而得名)。

辩州,现在的陵水郡,也是个小州。它原来是南石州的石龙郡,武德六年,用罗州的石龙、陵罗、龙化、罗辩、慈廉、罗肥几个县设立的。贞观九年改了名字。到了天祐元年,朱全忠觉得“辩”和“汴”读音相近,就上奏朝廷改名为勋州。辩州的土特产是银子和竹鞋,户籍登记在册的有4858户,人口16290人。辩州下辖两个县:石龙县(贞观元年,慈廉县和罗肥县并入了石龙县);陵罗县。

高州,以前叫高凉郡,级别比较低。唐武德六年的时候,从广州分出来电白、连江两地,设立了高州。州治最初设在高凉,贞观二十三年搬到了良德,大历十一年又搬到了电白。高州的土特产是银子和蚺蛇胆,户口总数有一万两千四百户。高州下辖三个县:电白县(级别比较低),良德县(级别比较低,以前属于泷州,武德年间才划归高州),保宁县(级别比较低,以前是连江县,开元五年改名为保安县,至德二年又改名为保宁县)。

恩州,以前叫恩平郡,级别也比较低。它原本是齐安郡,贞观二十三年用高州的西平、齐安、杜陵三县设立的。大顺二年,州治搬到了恩平。恩州的土特产是金子和银子,户口总数九千户。恩州下辖三个县:(其中有清海军)恩平县(级别比较低,以前叫海安县,武德五年改名为齐安县,至德二年又改名为恩平县;恩平县下辖西平县,西平县以前属于高凉,武德五年改名,后来被撤销了),杜陵县(级别比较低,以前叫杜原县,武德五年改名),阳江县(级别比较低,盛产银子)。

雷州,以前叫海康郡,级别比较低。它原本是南合州徐闻郡,武德四年用合浦郡的海康、隋康、铁杷三县设立的。贞观元年改名为东合州,八年后又改了名字。雷州的土特产是丝线、斑竹和孔雀,户口总数四千三百二十户,人口两万五千七百七十二人。雷州下辖三个县:海康县(级别中等),遂溪县(级别比较低,以前是铁杷县和椹川县,后来合并撤销,改名为遂溪县),徐闻县(级别比较低,以前是隋康县,贞观二年改名)。

崖州,以前叫珠崖郡,级别比较低。它的土特产是金子、银子、珍珠、玳瑁和高良姜。户口总数八百一十九户。崖州下辖三个县:舍城县(级别比较低,因舍城水而得名;县的西南有勤连镇兵;以前还有颜城县,颜城县以前叫颜卢县,贞观元年改名,开元以后被撤销了),澄迈县(级别比较低),文昌县(级别比较低,以前叫平昌县,武德五年设立,贞观元年改名)。

琼州,也就是琼山郡,是个下都督府。贞观五年,它从崖州的琼山地区设立。后来乾封年间被山洞蛮占领了,直到贞元五年,岭南节度使李复才把它收复回来。这地方主要进贡黄金,户籍登记在册的有六百四十九户。下辖五个县:琼山县(具体情况不详,贞观十三年又分出了曾口、颜罗、容琼三个县,贞元七年容琼县被撤销,这里产盐);临高县(具体情况不详,原本叫临机县,属于崖州,贞观五年划归琼州,崖州被占领后又划回崖州,开元元年改名为临高县);曾口县(具体情况不详);乐会县(具体情况不详,显庆五年设立);颜罗县(具体情况不详)。

振州,是延德郡,也是个下都督府。它原本叫临振郡,也叫宁远郡,天宝元年改名为延德郡。这地方进贡黄金、五色藤盘、班布和某种食物(食单)。户籍登记在册的有八百一十九户,人口两千八百二十一人。下辖五个县:宁远县(具体情况不详,因宁远水得名,这里产盐);延德县(具体情况不详,因延德水得名);吉阳县(具体情况不详,贞观二年从延德县分出来);临川县(具体情况不详);落屯县(具体情况不详,天宝年间之后设立)。

儋州,是昌化郡,也是个下都督府。它原本叫儋耳郡,隋朝时是珠崖郡的治所,天宝元年改名为昌化郡。这地方进贡黄金和香糖。户籍登记在册的有三千三百九户。下辖五个县:义伦县(具体情况不详,这里产盐);昌化县(具体情况不详,贞观元年从它分出了吉安县,乾元年间吉安县被撤销);感恩县(具体情况不详);洛场县(具体情况不详,乾元年间之后设立);富罗县(具体情况不详,原本叫毗善县,武德五年改名)。

万安州,是万安郡,也是个下都督府。龙朔二年,它从崖州的万安地区设立。开元九年,州治迁到了陵水。至德二年,改名为万全郡。贞元元年又改回万安郡,后来又恢复了原来的名字。这地方进贡黄金和白银。户籍登记在册的有二千九百九十七户。下辖四个县:万安县(具体情况不详,原本属于琼州,贞观五年从文昌县分出来,同时设立了富云、博辽两个县,十三年划归崖州,后来又划回来,至德二年改名为万全县,后来又恢复了原来的名字);陵水县(具体情况不详,原本属于振州,后来划归万安州);富云县(具体情况不详);博辽县(具体情况不详)。

说的是广西邕州朗宁郡,属于下都督府管辖。这地方以前是南晋州,唐高祖武德四年的时候,从隋朝的郁林郡宣化县划出来建的。到了贞观八年,又改了名字。这地方产金银,据说还有金矿呢!户口数是两千八百九十三户,人口七千三百二十人。下辖七个县,其中还有经略军驻扎呢。这七个县分别是:宣化县(中下等县),武德五年的时候,从宣化县分出来建立了武缘、晋兴、朗宁、横山四个县,后来乾元年间,横山县被撤销了;郁水河从蛮夷地区的七源州流出来,以前老是淹死人,到了景云年间,有个叫吕仁的司马想了个办法,修了条水渠分流,减轻了水势,从此再也没淹死人的事了,老百姓这才敢在河边住。武缘县(中下等县),西边有个都棱镇;晋兴县(中下等县);朗宁县(中下等县);思笼县(中下等县),乾元年间才开山建县;如和县(中下等县),以前属于钦州,武德五年从南宾、安京两县分出来,景龙二年才划归邕州;封陵县(中下等县),乾元年间才开山建县。

接下来是澄州贺水郡,也是下都督府管辖。这地方以前叫南方州,武德四年从郁林郡的岭方地区划出来建的,贞观八年改名。这里也产金银。户口数一千三百六十八户,人口八千五百八十人。下辖四个县:上林县(下等县),武德四年,从岭方县分出来建立了无虞、琅邪、思干、上林、止戈五个县;无虞县(下等县);止戈县(下等县);贺水县(下等县),以前属于柳州,武德四年从马平县分出来,贞观八年才划归澄州。

最后是宾州岭方郡,也是下都督府管辖。以前叫安城郡,贞观五年,从南方州的岭方、思干、琅邪三县和南尹州的安城县合并建立的。至德二年又改了名字。这地方产藤器。户口数一千九百七十六户,人口八千五百八十人。下辖三个县:岭方县(中下等县),贞观十二年撤销了思干县;琅邪县(中下等县);保城县(中下等县),以前叫安城县,至德二年改名。

话说,横州,也就是宁浦郡,是个中等偏下的州。它原来叫简州,武德四年的时候,用郁林郡的宁浦和乐山两地设立了简州。六年后改名叫南简州,到了贞观八年,又改了名字。这地方的土特产是金子和银子。户口数是1978户,人口是8342人。横州下辖三个县:宁浦县(中等偏下,武德四年从横州分出来设立蒙泽县,五年后,贵州的岭山县划归宁浦县管辖,贞观十二年,蒙泽县被撤销并入宁浦县,后来岭山县也被撤销了);从化县(中等偏下,原本叫淳风县,武德四年从宁浦县分出来设立,永贞元年改名);乐山县(下等)。

接下来是浔州,也就是浔江郡,也是个中等偏下的州。贞观七年,用燕州的桂平县和大宾县设立了浔州。贞观十三年,浔州被撤销了,下面的县划归龚州管辖,后来又重新设立了浔州。这儿的土特产也是金子和银子。户口数是2500户,人口是6836人。浔州下辖三个县:桂平县(下等,原来属于贵州,武德五年划归燕州管辖,七年设立陵江县,十二年陵江县被撤销并入桂平县);皇化县(下等,原来属于绣州,贞观七年划归浔州管辖);大宾县(下等)。

然后是峦州,也就是永定郡,也是个中等偏下的州。它原来叫淳州,武德四年,用以前的秦桂林郡的地盘设立了淳州,永贞元年改名。土特产同样是金子和银子。户口数是770户,人口是3830人。峦州下辖三个县:永定县(下等)、武罗县(下等)、灵竹县(下等)。

最后是钦州,也就是宁越郡。这儿的土特产比较丰富,有金子、银子、翠羽和高良姜。户口数是2700户,人口是11146人。钦州下辖五个县:钦江县(下等,东南方向有西零戍);保京县(下等,原来叫安京县,至德二年改名);内亭县(下等,武德五年,内亭县和遵化县合起来设立了南亭州,贞观二年南亭州被撤销,这两个县又划归钦州管辖);遵化县(中等偏下);灵山县(下等,原来叫南宾县,贞观十年改名)。

贵州,以前叫怀泽郡,等级属于下等郡。它原本是南定州郁林郡,武德四年改名为南尹州,贞观八年改名为贵州,天宝元年又改名为怀泽郡。这地方主要进贡金子、银子、铅制品和纻布。户口数有三千二十六户,人口九千三百人。下辖四个县:龙山府(府,相当于县以上级别)以及郁林县(中下等)、怀泽县(下等,武德四年设立)、潮水县(下等,武德四年从郁林县分出来设立)、义山县(下等,武德四年把马岭县改名为马度县,贞观年间撤销,天宝年间又重新设立,改名为义山县)。

龚州,以前叫临江郡,等级属于下等郡。贞观七年,用燕州原来的治所,从浔州的武林县和燕州的泰川县分出来设立龚州,后来又把治所迁到平南。这地方主要进贡银子。户口数有九千户,人口两万一千人。下辖五个县:平南县(下等,贞观七年设立,同时还设立了西平、归政、大同三个县。贞观十二年,把泰川县并入平南县,又撤销了归政县和西平县)、武林县(下等,原本属于藤州,贞观七年划归龚州)、隋建县(下等,原本属于藤州,贞观十三年划归龚州)、大同县(下等)、阳川县(下等,原本叫阳建县,后来改名)。

象州,以前叫象郡,等级属于下等郡。它原本是桂林郡,武德四年用始安郡的阳寿县和桂林县设立象州,因为州治在象山,所以就以象山命名。贞观十三年,州治迁到武化,大历十一年又迁回阳寿。这地方主要进贡银子和藤器。户口数有五千五百户,人口一万八百九十人。下辖三个县:阳寿县(下等,武德四年从桂林县分出来,同时设立了武德、西宁、武仙三个县。贞观十二年,把西宁县并入武德县,天宝元年,把武德县并入阳寿县)、武仙县(下等,乾封元年把桂林县并入武仙县)、武化县(下等,武德四年从桂州的建陵县分出来设立,原本属于封州,后来属于晏州;又从阳寿县分出来设立长风县,属于晏州。晏州废除后,长风县划归象州,大历十一年,把长风县并入武化县)。

藤州,以前叫永平郡,唐玄宗天宝元年改名叫感义郡。这地方产银,户口有三千九百八十户。藤州下辖四个县:镡津县(等级中等偏下,一开始州治在永平,没有镡津县。隋朝的时候有安、贺川、宁人等县,贞观年间之后这些县都合并或改名了,宁人县划归容州,永平县划归昭州,镡津县有铅矿);感义县(等级中等偏下,以前叫淳民县,武德年间改名);义昌县(等级中等偏下,以前叫安昌县,至德二年改名);宁风县(等级中等偏下,武德五年的时候,用宁风县设立了燕州,把贵州的桂平县划归燕州。贞观三年,又把藤州的大宾县划归燕州,燕州又增加了长恭、泰川、池阳、龙阳四个县,州治设在长恭县。五年后,又设立了新乐、宁风、梁石、罗风四个县。七年改名为泰州,州治迁到宁风县,把池阳县改名为承恩县,又把藤州的安基县划归泰州;梁石、罗风两县划归藤州;撤销了长恭县。八年州治迁到安基县,又改回燕州。十二年撤销了龙阳、承恩两县。十八年燕州被撤销,宁风县才又回到藤州。)

岩州,以前叫常乐郡,等级中等偏下。调露二年,从横州、贵州分出来设立岩州,因为岩冈山北而得名。天宝元年改名为安乐郡,至德二年改名为常乐郡。这地方产金,户口有一千一百一十户。岩州下辖四个县:常乐县(等级中等偏下,以前叫安乐县,是萧铣把兴德县分出来设立的。贞观元年被撤销,乾封元年又恢复设立,隶属于郁林州,永隆元年划归岩州。至德二年改名);恩封县(等级中等偏下,以前叫伏龙洞,在当牢州和白州交界的地方,调露二年和高城、石岩县一起设立);高城县(以高城水命名);石岩县(等级中等偏下)。

宜州,以前叫龙水郡,等级中等偏下。唐朝开国时设立,以前叫粤州,乾封年间改名。这地方产银和丹砂,户口一千二百二十户,人口三千二百三十人。宜州下辖四个县:龙水县(等级中等偏下);崖山县(等级中等偏下);东玺县(等级中等偏下);天河县(等级中等偏下)。宜州管辖的地区,还有显州、武州、沈州,后来这些州都被撤销了。

咱们先说说瀼州,它在临潭郡下面。唐贞观十二年,清平公李弘节把那边的夷獠地区开发出来,设立了瀼州。当时大概有1666户人家。州里头一共设了四个县:瀼江县、波零县、鹄山县和弘远县。(贞元朝以后,州县的名字虽然还留着,但实际已经名存实亡了。)

接下来是笼州,它属于扶南郡,也是个下州。贞观十二年,李弘节招抚那里的生蛮,才设立了这个州。户口数量比瀼州多,大约有3667户。笼州下辖七个县:武勤县、武礼县、罗笼县、扶南县、龙额县、武观县和武江县。(括号里的“下”字,应该都是指下州的意思吧)

然后是田州,它在横山郡下面。这个州是在唐开元年间,开发蛮洞地区建立的,后来贞元二十一年又给废除了,不过后来又重新设立了。田州人口最多,大约有4168户。它管着五个县:都救县、惠佳县、武龙县、横山县和如赖县。(括号里的“下”字,和前面一样,应该也是指下州的意思)

最后是环州,它属于整平郡,也是个下州。唐贞观十二年,李弘节开拓生蛮地区,建立了环州。环州有八个县:正平县、福零县、龙源县、饶勉县、思恩县、武石县、歌良县和都蒙县。(括号里的“下”字,依旧是指下州的意思)

桂州,一开始叫始安郡,是中都督府管辖的地方。唐玄宗至德二年的时候,改名叫建陵郡,后来又改回原来的名字了。这地方的土特产有银器、铜器、鹿皮靴子和竹席。户口总数一万七千五百户,人口七万一千一百一十八。下辖十一个县,其中有一个经略军驻扎。

接下来咱们一个一个县来说。先说临桂县,它级别比较高,以前叫始安县,唐高祖武德四年的时候改名叫福禄县,唐太宗贞观八年又给并了,然后改名叫临桂县。这里有个相思埭,是唐玄宗长寿元年修建的,把相思水分成东西两条支流。临桂县东南还有个回涛堤,用来抵挡桂水,是唐德宗贞元十四年修的。临桂县还有座侯山。

再说理定县,级别中等。它以前叫兴安县,武德四年改名叫宣风县,贞观十二年又给并了。到至德二年才改成现在的名字。理定县西边十里就是灵渠,它引漓江的水,是秦朝的时候史禄开凿的,后来废弃了。唐穆宗宝历年间,观察使李渤又修建了十八个水闸来方便漕运,没多久又废弃了。一直到唐僖宗咸通九年,刺史鱼孟威才用石头修建了四十里的铧堤,又造了十八个水闸,这才让大船能通行。

灵川县,级别中等,是唐高宗龙朔二年从始安县分出来的。阳朔县,级别中下,武德四年叫归义县,贞观元年并入始安县。荔浦县,级别中下,武德四年的时候,用始安郡的荔浦、建陵、隋化三个县设立了荔州,又分出来崇仁、纯义、东区三个县。五年后,隋化县和东区县划归南恭州,贞观元年建陵县划归晏州。贞观十二年荔州废除,荔浦县和崇仁县才归属始安郡。后来崇仁县也给并了,纯义县归属蒙州。丰水县,级别中下,以前叫永丰县,属于昭州,武德四年从阳朔县分出来,后来才归属始安郡。长庆三年改名为丰水县。

修仁县,级别中下,以前叫建陵县,贞观元年设立晏州,同时设立武龙、武化、长风三个县。贞观十二年晏州废除,武龙县被并了,武化县和长风县归属象州,建陵县才归属始安郡。长庆三年改名为修仁县。恭化县,级别中下,以前叫纯化县,武德四年从始安县分出来,唐德宗永贞元年改名。永福县,级别中下,武德四年从始安县分出来。全义县,级别中下,以前叫临源县,武德四年从始安县分出来,唐代宗大历三年改名。最后一个是古县,是唐昭宗乾宁二年从慕化县分出来的。

话说,梧州,以前叫苍梧郡,是个小地方。唐武德四年,它才正式成立,是从静州划出来的苍梧、豪静、开江三个地方拼凑起来的。这地方主要产银子和白石英,户口也就一千二百九十户。下辖三个县:苍梧县(也是个小县,贞观八年,贺州的绥越县划过来了,十二年豪静县被撤销了,绥越县后来也被撤了,开江县又划到富州去了)、戎城县(本来属于藤州,永徽年间才划到梧州,光化四年,马殷又把它划到桂州去了)、孟陵县(本来叫猛陵县,也属于藤州,是萧铣设立的,贞观八年划到梧州,改了名字,光化年间,马殷又把它划到桂州去了)。

再来说说贺州,以前叫临贺郡,也是个小地方。武德四年才成立,是把始安郡的富川、熙平郡的桂岭、零陵郡的冯乘、还有苍梧郡的封阳几个地方凑到一起才成立的。这地方主要产银子,户口有四千五百五十二户,人口两万五千七百人。下辖六个县:临贺县(武德四年建县,东边有个铜矿,在橘山上)、桂岭县(朝冈、程冈都有铁矿)、冯乘县(有荔平关,还有三个锡矿)、封阳县(贞观元年撤销了,九年又恢复了)、富川县(有富水,天宝年间改名叫富水县,后来又改回去了,这儿有锡矿和三个钟乳洞)、荡山县(天宝年间才设立的)。

最后是连州,以前叫连山郡,也是个小地方,本来属于熙平郡,天宝元年改了名字。这地方产的东西可就多了,赤钱、竹纻练、白纻细布、钟乳、水银、丹沙、白镴,应有尽有。户口有32210户,人口143533人。下辖三个县:桂阳县(是个大县,有个桂阳山,以前叫灵山,天宝八年改名,这儿有银矿和铁矿)、阳山县(中等偏下,有铁矿,还有个秦朝的湟溪关遗址)、连山县(中等,有金矿、铜矿和铁矿)。

柳州,以前叫龙城郡,是个小郡。它原本属于昆州,武德四年的时候,用始安郡的马平地设立了南昆州,同年又改名叫南昆州,贞观八年因为地处柳星附近,所以又改了名字。柳州的土特产是银子和蚺蛇胆,户口数是两千二百三十二户,人口一万一千五百五十人。柳州下辖五个县:马平县,(武德四年从马平县分出来新平、文安、贺水、归德四个县,后来又把归德改名叫脩德,文安改名叫乐沙。贞观八年贺水县划归澄州管辖。贞观七年废除了乐沙县,贞观九年设立崖山县,贞观十二年废除了新平县。之后又废除了崖山县,把脩德县划归严州管辖。)龙城县,(武德四年设立龙州,同时设立柳岭县。贞观七年龙州被撤销,柳岭县也被撤销,龙城县就归柳州管辖了。)象县,(原本属于桂州管辖,后来划归柳州。)洛曹县,(以前叫洛封县,元和十三年改名。)洛容县,(贞观年间设立的。)

富州,以前叫开江郡,也是个小郡。它原本是静州龙平郡,武德四年,用始安郡的龙平、豪静和苍梧郡的苍梧地设立了富州,贞观八年改了名字。富州的土特产是银子和班布,户口数是一千四百六十户,人口八千五百八十六人。富州下辖三个县:龙平县,(武德四年从龙平县分出来博劳、归化、安乐、开江四个县,后来苍梧、豪静、开江三个县划归梧州管辖,贞观九年安乐、归化、博劳三个县被撤销。)思勤县,(天宝年间以后设立的。)马江县,(原本是开江县,后来划归梧州管辖,之后又划回柳州。长庆三年改名。)

昭州,以前叫平乐郡,也是个小郡。它原本是乐州,武德四年用始安郡的平乐地设立了昭州,贞观八年改了名字。昭州的土特产是银子,户口数是四千九百一十八户,人口一万二千六百九十一。昭州下辖三个县:平乐县,(因为平乐水而得名,这里有三个钟乳洞。武德四年从平乐县分出沙亭县,贞观七年沙亭县被撤销。)恭城县,(萧铣时期设立的,这里有十二个钟乳洞,都在银帐山上。)永平县,(原本属于藤州管辖,后来划归昭州。)

蒙州,在蒙山郡下面,以前属于南恭州。武德五年,从荔州的隋化县分出来设立,贞观八年改名。这地方上贡麸金和银子。总共一千五百九十户人家,人口五千九百三十三。下辖三个县:立山县(以前是隋朝的化县,武德五年改名;后来又分出来设立钦政县,贞观十二年撤销了钦政县)、东区县(武德五年从立山县分出来,贞观六年归属燕州,十年后又回到蒙州)、正义县(以前叫纯义县,属于燕州,十年后也回到蒙州,永贞元年改名)。

严州,在循德郡下面,属于下州。乾封二年,招安了当地的生獠(一种少数民族),利用秦朝时的桂林郡地盘设立了这个州。这地方上贡银子。总共一千八百五十九户人家,人口七千五十一。下辖三个县:来宾县(乾封二年设立)、循德县(以前属于柳州,后来归属严州)、归化县(乾封二年设立)。

融州,在融水郡下面,属于下州。武德四年,从始安郡的义熙县分出来设立。这地方上贡金子和桂心(桂树的树心)。总共一千二百三十二户人家。下辖两个县:融水县(以前是义熙县,武德四年分出来设立了临牂、黄水、安脩三个县,六年后改名,贞观十三年把安脩县并入临牂县)、武阳县(天宝初年,把黄水县和临牂县合并,改名为武阳县)。

思唐州,在武郎郡下面,属于下州。永隆二年,从龚州、蒙州、象州三个州分出来设立。开元二十四年成为羁縻州(一种管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州),建中元年又恢复为正州。这地方上贡银子。总共一百四十一户人家。下辖两个县:武郎县、思和县(以前叫平原县,长庆三年改名)。

古州,在乐兴郡下面,属于下州。贞观十二年,李弘节招安夷獠设立。这地方上贡蜡。总共二百八十五户人家。下辖三个县:乐山县(以前叫乐预县,宝应元年改名)、古书县、乐兴县。

容州普宁郡,是个下都督府,以前叫铜州。武德四年,用合浦郡的北流、普宁两地设立了容州。贞观八年改了名字。元和年间,把州治迁到了普宁。这地方的土贡是银子、丹砂和水银。户籍登记在册的有四千九百七十户,人口一万七千八百五十五人。下辖六个县,其中有个经略军驻扎。(括号里的内容是县的等级,下表示下县,以下不再赘述)普宁县,北流县(武德四年从北流县析置了豪石、宕昌、南流、陵城、新安五个县,贞观十一年撤销了新安县,后来又撤销了豪石、宕昌两县。北边三十里有个鬼门关,两块石头相对,中间宽三十步),陵城县,渭龙县(武德四年从普宁县析置),欣道县(本来是宁人的地方,属于藤州,贞观二十三年改名,归属容州),陆川县(本来属于东峨州,唐朝末年归属容州)。

牢州定川郡,也是个下州。以前叫义州,武德二年,用巴蜀边境蛮夷地区设立了义州。贞观十一年,因为东北方向有牢石,所以改名为牢州,州治迁到南流,后来废除了。乾封三年,将军王杲平定了蛮獠之后,又重新设立了牢州。这地方的土贡是布和银子。户籍登记在册的有1641户,人口一万一千七百五十六人。下辖三个县:南流县(本来属于容州,武德四年从北流县析置了南流、定川、牢川三个县,因为南边一百步处有南流江而得名,乾封三年都归属牢州),定川县(本来属于潘州,因为定川水而得名),宕川县(本来属于潘州,因为泸宕水而得名)。

白州南昌郡,也是个下州。以前叫南州,武德四年,用合浦郡的合浦地区设立了南州,六年改了名字。这地方的土贡是金子、银子和珍珠。户籍登记在册的有二千五百七十四户,人口九千四百九十八人。下辖四个县:博白县(武德四年设立,同时设立了朗平、周罗、龙豪、淳良、建宁五个县。贞观六年,廉州的大都县划归博白县。贞观十二年撤销了朗平、淳良两县,后来又撤销了大都县。大历八年,龙豪县划归顺州。西南一百里处有个北戍滩,咸通年间,安南都护高骈招募人员平整那里的险峻岩石,以便船只通行),建宁县,周罗县,南昌县(本来属于潘州,后来归属白州)。

顺州,是个小州,在顺义郡。大历八年,容管经略使王翃把禺州、罗州、辩州、白州的一部分划出来,设立了顺州。顺州主要上贡白银,户口五百九十户,辖四个县:龙化县(武德四年设立,因为西边有条龙化水而得名,六年归属辩州)、温水县(原本属于禺州)、南河县(武德五年从石龙县分出来,归属罗州)、龙豪县(武德四年从合浦县分出来,归属白州)。

绣州,是个小州,在常林郡。它原来是林州,武德四年用郁林郡的阿林县和郁平县的地盘设立,六年改名绣州。绣州主要上贡黄金,户口九千七百七十三户,辖三个县:常林县(中等规模,武德四年设立,还同时设立了罗绣、皇化、归诚三个县,贞观七年皇化县划归浔州,归诚县被撤销)、阿林县(中等偏下规模)、罗绣县(小规模,武德四年从这里分出了卢越县,贞观六年卢越县被撤销,并入罗绣县)。

郁林州,是个小州,在郁林郡。它原来是郁州,麟德二年从贵州的石南、兴德、郁平三县分出来设立,乾封元年改名为郁林州。郁林州主要上贡布匹,户口一千九百一十八户,人口九千六百九十九人,辖四个县:郁平县(小规模,原本属于贵州,后来归属郁林州)、兴业县(小规模,麟德二年从石南县分出来,建中二年石南县被撤销,并入兴业县)、兴德县(萧铣时从石南县分出来,不久就撤销了,武德四年又从郁平县分出来重新设立)、潭栗县(小规模)。

党州,是个小州,在宁仁郡。它原本是郁林州的地盘,永淳元年在古党洞设立。党州主要上贡金银,户口一千一百四十九户,人口七千四百四十四人,辖八个县:抚安县(小规模,古西瓯之地)、善劳县(中等偏下规模)、善文县(小规模)、宁仁县(小规模)、容山县(小规模,原本叫安仁县,永淳二年从党州分出来设立平琴州平琴郡,管辖安仁、怀义、福阳、古符四个县。垂拱三年平琴州被撤销,神龙三年又重新设立。至德年间把安仁县改名为容山县。建中二年平琴州再次被撤销,四个县都归属党州)、怀义县(小规模)、福阳县(小规模)、古符县(小规模)。

说窦州吧,它属于怀德郡,等级属于下等州。它原来是南扶州的一部分,唐武德四年的时候,从永熙郡划出来设立了怀德郡,也就是现在的窦州。因为当地獠人叛乱,州治就先搬到了泷州,后来又迁到信义县。贞观元年,窦州被撤销了,信义县直接归泷州管。贞观二年又重新设立了窦州,五年后再次被撤销,信义县还是归泷州管。到了贞观六年,窦州又重新设立,八年的时候改了名字。窦州的土贡是银子,户数一千一百九十户,人口七千三百三十九人,下辖四个县:信义县(等级中下,武德四年设立,同时还分出来设立了潭峨县,五年后又分出来设立了特亮县)、怀德县(等级中下)、潭峨县(等级下等)、特亮县(等级下等)。

再说禺州,它属于温水郡,等级也是下等州。禺州原来是东峨州的一部分,唐乾封三年,将军王杲建议从白州、辩州、窦州、容州四个州划地出来设立禺州。到了总章二年,禺州改了名字。禺州的土贡也是银子,户数三千一百八十户,下辖四个县:峨石县(等级下等,总章二年从白州的温水县划出来设立,因为南方有座峨石山而得名)、罗辩县(等级下等,原来叫陆川县,属于辩州,后来改名,地处罗辩洞)、扶莱县(等级下等,武德五年从信义县划出来设立,属于窦州,因扶莱水而得名,贞观年间一度被撤销,后来又重新设立)、宕昌县(等级下等,原来属于容州)。

最后是廉州,它属于合浦郡,等级也是下等州。廉州原来叫合州,武德四年改名为越州,贞观八年又改名为廉州,因为地处大廉洞而得名。廉州的土贡是银子,户数三千三百二十二户,人口一万三千二十九人,下辖四个县:合浦县(等级中下,武德五年设立了安昌、高城、大廉、大都四个县,贞观六年又设立了珠池县,后来大都县划归白州,贞观十二年,珠池县和安昌县被撤销,并入合浦县)、封山县(等级下等,武德五年设立了姜州,同时设立了东罗县和蔡龙县,贞观十年姜州被撤销,封山县、东罗县、蔡龙县就归廉州管辖,后来东罗县被撤销)、蔡龙县(等级下等,因蔡龙洞而得名,贞观十二年高城县被撤销,并入蔡龙县)、大廉县(等级下等)。

话说,义州,它在连城郡下面。起初是南义州,唐武德五年的时候,用永熙郡的永业县的地盘设立的。到了贞观元年,州被撤销了,永业县就归属南建州管。贞观二年,义州又重新设立了,可到了五年,又给撤了,县还是归南建州管。贞观六年,义州再次设立,之后就一直叫义州了。这义州呢,主要的土贡是银子。户口数大约一千一百一十户,人口七千三百三十人。义州下辖三个县:岑溪县、永业县和连城县。

岑溪县,它原本叫龙城县,武德五年设立的,同时还设立了安义县和义城县。到了唐至德年间,龙城县改名叫岑溪县,后来义城县又给撤销了。岑溪县境内有座郡山。永业县,它以前叫安义县,至德年间改的这个名字。连城县,它是武德五年从泷州的正义县分出来设立的。 “郡山”二字,就如同诗中所言,“山色空蒙雨亦奇”,令人神往。

安南,原本是交趾郡。唐武德五年,改名叫交州,治所在交趾。调露元年,又改名叫安南都护府。到了至德二年,又改成了镇南都护府,大历三年又改回安南。宝历元年,安南的治所搬到了宋平。那里的特产呢,有香蕉、槟榔、鲛鱼皮、蟒蛇胆和翠鸟羽毛。户口总数是两万四千二百三十户,人口是九万九千六百五十二人。安南总共有八个县,还有一个经略军驻扎在那里。

接下来咱们说说这八个县的情况。先说宋平县,它级别比较高。武德四年的时候,这里设立了宋州,同时设立了弘教县和南定县。五年后,又从宋州分出来交趾县和怀德县,都归交州管辖。六年,宋州改名叫南宋州。到了贞观元年,宋州被撤销了,弘教县和怀德县也被撤销,交趾县则搬到了原来的南慈州,归安南管辖。南定县呢,原本是属于宋州的,武德四年从宋平分出来,五年后归交州管辖。大历五年被撤销,贞元八年又重新设立。

太平县,级别中等偏下。它原本叫隆平,武德四年设立了隆州,同时设立了义廉县和封溪县,隆州的治所设在义廉县。六年,隆州改名叫南隆州。贞观元年,隆州被撤销,义廉县也被撤销,封溪县划归峰州管辖,隆平就成了个独立的县。到了先天元年,隆平县改名叫太平县。交趾县,级别也是中等偏下。武德四年,这里设立了慈州,同时设立了慈廉县、乌延县和武立县,因为慈廉水而得名。六年,慈州改名叫南慈州。贞观元年,慈州被撤销,三个县也被撤销,然后又重新设立了一些县。朱鸢县,级别比较高。武德四年设立了鸢州,同时设立了高陵县和定安县。贞观元年,鸢州被撤销,高陵县和定安县也被撤销,朱鸢县就成了独立的县。龙编县,级别中等偏下。武德四年设立了龙州,同时设立了武宁县和平乐县。贞观元年,龙州被撤销,武宁县和平乐县也被撤销,龙编县先划归仙州管辖,后来仙州也被撤销,龙编县就成了独立的县。平道县,级别中等偏下。武德四年设立了道州,同时设立了昌国县。六年,道州改名叫南道州,同年又改名叫仙州。贞观十年,仙州被撤销,昌国县也被撤销,平道县就成了独立的县。最后一个是武平县,级别中等偏下。它原本属于道州管辖,武德五年划归安南管辖。

话说啊,陆州玉山郡,是个小郡。本来叫玉山州,唐武德五年的时候,用宁越郡的安海、玉山两个县设立的。到了贞观二年,州给撤销了,县就归钦州管了。高宗上元二年又重新设立了,还改了名字。这玉山郡呢,进贡的东西有银子、玳瑁、犀牛皮、翠鸟羽毛和甲香。户口数是四百九十四户,人口是两千六百七十四人。底下管着三个县:乌雷县(也是个小县),华清县(也是个小县,本来叫玉山县,唐天宝年间改的名),还有宁海县(也是个小县,本来叫安海县。武德四年又设了个海平县,贞观十二年给撤了,到至德二年又改了名字)。

再说峰州承化郡,是个下都督府。唐武德四年,用交趾郡的嘉宁县设立的。进贡的东西有银子、藤器、白镴、蚺蛇胆和豆蔻。户口数是一千九百二十户。底下管着五个县:嘉宁县(也是个小县,武德四年的时候又设了新昌、安仁、竹格、石堤四个县,还管着封溪县。贞观元年,石堤县和封溪县并入嘉宁县,后来安仁县也被撤了),承化县(也是个小县),新昌县(也是个小县,贞观元年竹格县并入新昌县),高山县(元和年间以后才设立的),珠绿县(也是元和年间以后才设立的)。

爱州,九真郡在下面。这地方产纱、丝和孔雀尾,户口总数一万四千七百户。下辖六个县:九真县(下面。武德五年设立了松源、杨山、安预三个县,贞观元年取消了杨山、安预两县,九年又取消了松源县。这儿有金矿,还有石磬。);安顺县(下面。武德五年设立了顺州,同时分设东河、建昌、边河三个县。贞观元年顺州被撤销,三个县并入安顺县,归属九真郡。);崇平县(下面。原来叫隆安县。武德五年设立了安州,同时设立了教山、建道、都握三个县,又设立了山州,同时设立了冈山、真润、古安、西安、建初五个县。贞观元年安州被撤销,教山、建道、都握三个县并入隆安县,归属九真郡;山州也被撤销,冈山、真润、古安、西安四个县并入建初县,归属九真郡。贞观八年又撤销了建初县。先天元年把隆安县改名为崇安县,至德二年又改名为崇平县。);军宁县(下面。原来叫军安县,武德五年以县设永州,七年改名为都州。贞观元年都州被撤销,归属南陵州。至德二年改名为军宁县。);日南县(下面。武德五年设立了积州,又设立了积善、津梧、方载三个县;又利用移风县的地盘设立了前真州,同时设立了九皋、建正、真宁三个县;又利用胥浦县的地盘设立了胥州,同时设立了攀龙、如侯、博犊、镇星四个县。九年把积州改名为南陵州,贞观元年又改名为后真州。这一年撤销了前真州,九皋、建正、真宁三个县被撤销,移风县归属南陵州;胥州也被撤销,攀龙、如侯、博犊、镇星四个县被撤销,胥浦县归属南陵州。十年南陵州也被撤销,军安、日南、移风、胥浦四个县归属九真郡。天宝年间又撤销了移风、胥浦两县。);长林县(下面。原来没建制。)

简单来说,爱州九真郡下辖六个县,每个县的历史变迁都挺复杂的,一会儿设州,一会儿撤州,一会儿设县,一会儿并县,改名换姓的也很多,反正就是行政区划变动频繁。 九真县还好,其他几个县,比如安顺县、崇平县、军宁县、日南县,最初设立的时候都伴随着州的设立,后来州被撤销,这些县才归属九真郡。 长林县比较特殊,一开始压根儿就没建制,后来才成为九真郡的一个县。 总之,这地方的行政管理,真是让人头大!

这段记载详细描述了爱州九真郡及其下辖六县在武德年间到天宝年间复杂的行政区域变迁。 从设立州县到撤销州县,再到改名,简直是乱七八糟,一会儿这个州县并入那个州县,一会儿又独立出来,看得人眼花缭乱。 这充分反映了当时政治动荡和行政管理制度的不稳定。 可以想象,当时生活在那里的百姓,要经历多少次行政区域的调整和归属变化。 这不仅是简单的行政区划调整,更是历史变迁的缩影。 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窥探到唐朝初年地方行政管理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驩州在日南郡,是下都督府管辖的地方。最早叫南德州,武德八年改名叫德州,贞观元年又改了名字。这地方上贡的金子、金箔、黄铜屑、象牙、犀牛角、沉香和斑竹。户口数是九千六百一十九户,人口五万八千一百十八人。下面有四个县:九德县(等级中等偏下)。武德五年的时候,又设立了安远、昙罗、光安三个县。同年,以光安县设立源州,又新设了水源、安银、河龙、长江四个县。贞观八年,源州改名叫阿州。贞观十三年,阿州被撤销了,水源、河龙、长江三个县也被撤销,光安、安银两县划归驩州。安远、昙罗、光安、安银这几个县后来也都撤销了。浦阳县(等级中等偏下)。越裳县(等级中等偏下)。武德五年,设立了明州,同时设立了万安、明弘、明定三个县;又以日南郡的文谷、金宁两个县设立智州,同时设立了新镇、阇员两个县。贞观元年,智州改名叫南智州,新镇、阇员两个县被撤销。贞观十三年,明州被撤销,万安、明弘、明定三个县并入越裳县,隶属于智州。后来智州也被撤销了,文谷、金宁两个县并入越裳县,归属驩州。一开始,隋朝的林邑郡改成了林州,比景郡改成了七州。后来又改名叫匕州,再改名叫南景州。贞观二年,唐朝安抚了林邑地区,在驩州南边设立了治所,管辖比景、朱吾两个县,又设立了由文县。贞观八年,南景州改名叫景州。贞观九年,设立了林州,也设在驩州南边,管辖林邑、金龙、海界三个县。又设立了山州,管辖龙池、盆山两个县。这里还有个浦阳戍。户口数是一千三百二十户,人口五千二百人。后来这里变成了龙池郡。这些郡县都在贞元末年被撤销了。怀驩县(等级中等偏下)。怀驩县以前叫咸欢县,武德五年设立了驩州,同时设立了安人、扶演、相景、西源四个县,治安人县。贞观元年,驩州改名叫演州。贞观十三年,相景县被撤销。贞观十六年,演州被撤销,安人、扶演、西源三个县也被撤销,咸欢县归属驩州。后来咸欢县改名叫怀驩县。

长州在文杨郡,等级是下等。这是唐朝设立的。这地方上贡金子。户口数是六百四十八户。下面有四个县:文阳县(等级中等偏下),铜蔡县(等级中等偏下),长山县(等级中等偏下),其常县(等级中等偏下)。

福禄州,原来叫福禄郡,后来改名了。总章二年的时候,谢法成招降了昆明、北楼等地七千多户人家,就把唐林州的地给划出来了。大足元年又改名叫安武州,到至德二年又改回郡,叫唐林郡,乾元元年又改回州,还是叫福禄州。这地方产白镴和紫谷,一共三百一十七户人家,下辖三个县:柔远县(以前叫安远县,至德二年改名)、唐林县(唐朝初期,用唐林县和安远县设立了唐林州,后来州县都废除了,又重新设立)、福禄县。

汤州,位于汤泉郡,也是个小州。唐朝的时候,用以前的秦象郡的地盘设立的。这地方产金子,下辖三个县:汤泉县、绿水县、罗韶县。

芝州,在忻城郡,也是个小州,是唐朝设立的。有一千二百户人家,人口五千三百。下辖七个县:忻城县、富川县、平西县、乐光县、乐艳县、多云县、思龙县。

武峨州,在武峨郡,也是唐朝设立的。有一千八百五十户人家,人口五千三百二十。下辖七个县:武峨县、如马县、武义县、武夷县、武缘县、武劳县、梁山县。

演州,在龙池郡,以前叫忠义郡,也叫演水郡。贞观年间废除了,广德二年从驩州分出来又设立了。这地方产金子,有一千四百五十户人家,下辖七个县:忠义县、怀驩县、龙池县、思农县、武郎县、武容县、武金县。

武安州,在武曲郡,这地方产金子和朝霞布,有四百五十户人家,下辖两个县:武安县、临江县。

开元年间,安南地区管辖着庞州和南登州,庞州产孔雀尾和紫谷。后来这两个州都废除了。

岭南采访使的治所设在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