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婆罗,就在吐蕃的西边,乐陵川附近。那地方盛产赤铜和牦牛。当地人习惯把头发剪到眉毛那里,戴耳环,耳环是用管子做的,像角一样,越长越好看,垂到肩膀的才算漂亮。他们不用筷子,直接用手抓着吃。他们的器皿都是铜做的,住的是木板房,墙上还画着画。他们不知道用牛耕地,所以耕地很少,主要做买卖。一件布衣就能裹住全身,他们还每天都洗澡。他们很喜欢赌博,还懂天文历法。他们祭拜天神,用石头刻成神像,每天都用水冲洗,然后用煮熟的羊祭祀。他们的钱币是铜铸的,正面是人像,背面是牛马的形状。他们的国王穿着缀满珍珠、颇黎、车渠、珊瑚、虎魄的衣服,戴着金耳钩和玉耳环,腰间佩带着宝玉,坐在狮子的形状的大床上,在殿堂里焚香插花,而大臣们却席地而坐,啥也不垫着。国王身边有几百个侍卫列队站着,手里都拿着武器。王宫里还有七层楼,屋顶盖着铜瓦,柱子顶端都装饰着各种各样的珠宝,四个角落都放着铜槽,槽底下有金龙,龙嘴里喷出的水向上流进铜槽里。

最初,国王那陵提婆的父亲是被他叔叔杀害的,提婆逃跑了,吐蕃收留了他,于是泥婆罗就成了吐蕃的附属国。唐太宗贞观年间,唐朝派使者李义表去天竺,路过泥婆罗,提婆非常高兴,还带着使者一起去看阿耆婆珎池。这个池子很大,几十丈宽,水总是沸腾的,据说不管旱涝都没影响到它水位的变化。要是往池子里扔东西,就会冒烟,如果把锅放在上面,一会儿就能把东西煮熟了。贞观二十一年,泥婆罗又派使者来进贡波棱、酢菜、浑提葱。到了唐高宗永徽年间,泥婆罗国王尸利那连陀罗又派使者来进贡了。

党项啊,是汉朝时期西羌族的一个分支,到了魏晋时期就比较弱小了。直到周朝灭掉宕昌和邓至之后,党项才逐渐强大起来。他们住的地方,以前是古析支的地盘,东边挨着松州,西边是叶护,南边是舂桑、迷桑这些羌族部落,北边是吐谷浑。他们居住的山谷地势险峻,总面积大概有三千里的样子。党项人以姓氏来划分部落,一个姓氏又会分成好几个小部落,大的部落能有上万骑兵,小的也有几千人,这些部落之间互相不服管,所以就出现了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辞氏、房当氏、米禽氏、拓拔氏等等这些氏族,其中拓拔氏最强。他们那儿的人土生土长,都有自己的房子,用牦牛尾巴和羊毛做成的毡子盖房子,一年换一次。他们民风彪悍,崇尚武力,没有成文的法律和赋税。那儿的人寿命很长,很多人能活过一百岁,但是他们喜欢抢劫,互相掠夺,尤其爱报仇,要是没达到目的,他们就蓬头垢面,光着脚丫子吃草,直到把仇人杀了才罢休。男女都穿皮衣和粗布衣服,盖着毛毡。他们靠养牦牛、马、驴、羊为生,不种地。那地方很冷,五月才长草,八月就下霜了。他们没有文字,只能靠观察草木的生长来记季节。每三年他们会聚在一起,杀牛羊祭天,还要从别的国家弄来麦子酿酒。他们有娶庶母、伯叔母、兄嫂、子弟媳妇的习俗,唯一不能娶的是同姓的人。老人去世了,子孙不哭;要是年轻人死了,他们就说是夭折了,很不幸,就会哭丧。

贞观三年,南会州都督郑元璹下令招降他们,党项酋长细封步赖带着他的部落投降了。唐太宗亲自下诏书安抚他们,步赖也因此进京朝见,唐太宗还特别隆重地款待了他。然后,就把细封步赖的地盘设立为轨州,并任命他为刺史。步赖还请求带兵去讨伐吐谷浑。此后,其他的党项酋长也都归顺了唐朝,唐朝就把他们的地盘设立为崌州、奉州、严州、远州四个州,并任命这些首领为刺史。

话说有个叫拓拔赤辞的家伙,一开始是吐谷浑国的臣子。慕容伏允对他特别好,还把女儿嫁给了他。吐谷浑的其他部落都投降了,就他死活不来。后来李靖带兵打吐谷浑,赤辞这家伙在狼道峡死守,抵抗唐朝军队。廓州刺史久且洛生想劝他投降,结果赤辞说:“吐谷浑王把我当心腹看待,我哪能背叛他?要是现在投降,岂不是要玷污我的刀剑?”洛生一听就火了,带轻骑兵冲过去,在肃远山打败了赤辞,斩首数百,俘虏了六千人马牲畜。

皇帝见打了胜仗,又派人去招降赤辞。赤辞的儿子拓拔思头偷偷地表示愿意投降,他手下的人拓拔细豆也投降了。赤辞见自己的族人一个个都投降了,心里也动摇了,想着干脆自己也投降算了。岷州都督刘师立又去劝降他,赤辞就和儿子思头一起归顺了唐朝。唐朝把赤辞的地盘设置成懿、嵯、麟、可等三十二州,以松州为都督府,还把赤辞提拔成西戎州都督,赐姓李,从此赤辞每年都向朝廷进贡。这样一来,从黄河源头的积石山往东,全都被唐朝占领了。

后来吐蕃势力越来越大,拓拔赤辞害怕被吐蕃欺负,请求搬到内地去住。朝廷就下令在庆州设立静边等州安置他们。可惜好景不长,这块地方最终还是落入吐蕃手里,当地的人都被吐蕃统治,还改名叫弭药。

再说说黑党项,他们住在赤水以西。他们的首领号称敦善王,慕容伏允逃跑的时候投奔了他。等到吐谷浑投降唐朝后,敦善王也向唐朝进贡了。住在雪山上的叫破丑氏。

还有一种叫白兰羌的部落,吐蕃人叫他们丁零。他们左边是党项,右边和多弥接壤。他们有上万精兵,作战勇猛,擅长制造兵器,生活习俗和党项差不多。贞观六年,他们派使者来长安朝贡。贞观七年,唐朝把他们的地盘设置成维、恭二州。到了永徽年间,白兰羌的首领特浪生羌卜楼冻就率领族人来投降,唐朝把他们的地盘设置成剑州。

龙朔年间以后,白兰、舂桑和白狗羌这些部落都成了吐蕃的附属,吐蕃利用他们的军队当先锋。白狗羌和东会州接壤,兵力也就一千来人。西北地区呢,天授年间有一些部落归顺朝廷,户口大概有二十万,朝廷把他们的地盘设置成了朝、吴、浮、归十州,这些部落散落在灵州和夏州之间。到了至德年间快结束的时候,他们被吐蕃给骗了,当了吐蕃的向导,去袭击边境。后来他们后悔了,又回来投降朝廷,还愿意帮忙给灵州运送军粮。乾元年间,中原地区战乱不断,这些部落就趁机去攻打邠州和宁州。肃宗皇帝就下令让郭子仪统领朔方、邠宁、鄜坊三镇的军队,同时让鄜州刺史杜冕和邠州刺史桑如圭带兵去讨伐他们。郭子仪到了以后,党项人就溃逃了。

上元元年,泾州和陇州的十万部落首领跑到凤翔节度使崔光远那里投降了。第二年,他们又和浑、奴剌部落联合起来,攻打宝鸡,杀害官吏百姓,抢掠财物,放火烧了大散关,还攻入凤州,杀了凤州刺史萧某,节度使李鼎带兵追击,把他们赶跑了。到了上元三年,他们又攻打梁州,梁州刺史李勉逃跑了;接着他们又攻打奉天,大肆抢掠华原和同官地区。朝廷就派臧希让代替李勉当梁州刺史,结果归顺、乾封、归义、顺化、和宁、和义、保善、宁定、罗云、朝凤这十个州的部落都来向臧希让献上礼物,请求朝廷给他们节度使的印信。朝廷同意了。

仆固怀恩叛乱的时候,他勾结党项、浑、奴剌等部落入侵,兵力有好几万人,他们抢掠了凤翔和盩厔。大酋长郑廷和郝德攻入了同州,同州刺史韦胜逃跑了,节度使周智光在澄城打败了他们一部分。过了一个月,他们又攻入同州,烧毁了官府和百姓的房屋,在马兰山扎营。郭子仪派兵袭击他们,他们就退守三堡。郭子仪又派慕容休明去劝降郑廷和郝德。

郭子仪发现党项和吐谷浑部落散落在盐州、庆州等地,这些地方靠近吐蕃,很容易被吐蕃拉拢,就上奏朝廷,建议把静边州都督府、夏州、乐容州等六府的党项部落迁到银州北边、夏州东边,把吐谷浑部落迁到夏州西边,以此来离间他们。他还把静边州的大首领,左羽林大将军拓拔朝光等五位刺史召到朝廷,赏赐了很多东西,然后让他们回去安抚自己的部落。

早些时候,庆州地区的破丑氏、野利氏、把利氏这三个部落,跟吐蕃联姻结盟,吐蕃赞普也支持他们,因此这些部落扰乱边境长达十年之久。郭子仪上奏朝廷,推荐工部尚书路嗣恭担任朔方留后,将作少监梁进用担任押党项部落使,并在庆州设立行省。他还说:“党项部落暗中勾结吐蕃,准备造反,应该派使者去安抚他们,铲除他们的反叛计划。顺便让梁进用担任庆州刺史,加强巡逻,切断吐蕃和党项之间的联系。”唐代宗同意了他的建议。

郭子仪又上奏朝廷,建议设立静边、芳池、相兴王州都督府和长史府,以及永平、旭定、清宁、宁保、忠顺、静塞、万吉等七个州的都督府。于是,破丑、野利、把利三部,以及思乐州刺史拓拔乞梅等人,都来到朝廷。宜定州刺史折磨布落和芳池州的野利部,都被迁徙到了绥州和延州。

大历年间后期,野利秃罗都跟吐蕃一起叛乱,但是其他部落没有响应他。郭子仪率兵讨伐,斩杀了野利秃罗都。而野利景庭、野利刚带着他们部族几千人,投降到了鸡子川。这六州的部落,有野利越诗、野利龙儿、野利厥律、儿黄、野海、野窣等等,住在庆州的被称为东山部,住在夏州的被称为平夏部。永泰年间以后,他们稍微往石州迁移了一点,后来因为永安将领阿史那思暕向他们无理索取财物,他们就逃亡到了河西地区。

唐朝元和年间,朝廷又设立了宥州,来管辖党项族。到了大和年间,党项势力衰弱下来,经常来抢掠。不过他们的武器装备很差,很怕唐朝精锐的军队,所以他们就用好马去换铠甲,用好羊去换弓箭。 鄜坊道的军粮使李石上奏朝廷,禁止商人把旗帜、盔甲、兵器卖给党项部落,举报的人,可以得到罪犯的全部财产作为奖励。

到了开成朝代末期,党项各部落人口越来越多,富商们带着丝绸宝器去党项地区,用这些东西交换羊和马。藩镇们也从中获利,强买强卖,有时候给的价钱也不合适,党项人很生气,就一起造反,导致灵州、盐州一带的道路都断了。武宗皇帝派侍御史去招抚,并把这片区域分成三部分,分别由崔彦曾、李雩鄠、郑贺三人负责,这三个人都是穿红袍戴银鱼的官员,可惜最后都没能成功平定叛乱。

宣宗皇帝大中四年,党项又来抢掠邠州、宁州,皇帝下令让凤翔节度使李业和河东节度使李拭率领军队一起讨伐,宰相白敏中担任统帅。皇帝亲自来到近郊的苑囿,有人在皇帝住所外面插了一根竹子,大概只有一尺多高,距离却有百步远。皇帝拿起两支箭,说:“党项这些穷凶极恶的强盗,年年都来侵扰我的边境,我现在立下誓约:如果我能射中这根竹子,他们就该自灭了;如果射不中,我就调集全国的军队来消灭他们,绝对不会把这些贼寇留给子孙后代!” 周围的人都看着皇帝,皇帝第一箭射出去,竹子被射成两半,箭穿过了竹子射到了外面,大家都高呼万岁。不到一个月,党项果然被彻底打败了,剩下的残余势力逃到了南山。

一开始,唐朝天宝年间快结束的时候,拓拔氏家族在平定夏州的战役中立了功,被提升为容州刺史、天柱军使。 他家的后代拓拔思恭,到了唐朝咸通年间末期,偷偷占据了宥州,自称刺史。

后来黄巢攻入长安,拓拔思恭跟鄜州刺史李孝昌一起在祭坛上杀牲祭祀,发誓要讨伐黄巢这个贼寇。唐僖宗觉得他不错,就把他提拔为左武卫将军,同时让他代理夏、绥、银三州的节度使。 结果在王桥跟黄巢打了一仗,被打败了。之后他又跟郑畋等四个节度使结盟,在渭桥驻扎军队。

中和二年,朝廷任命他为京城西面防御的最高统帅,还给了他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些官职。没多久,他又被提升为四面防御的最高统帅,同时代理京兆尹。黄巢的叛乱平定后,他被加封太子太傅,封为夏国公,还赐姓李。

后来,唐朝襄王李煴造反,朝廷下令让拓拔思恭(李思恭)去讨伐叛军,但他军队没动,最后死了。 于是朝廷就让他的弟弟李思谏接替他当定难节度使,又让另一个弟弟李思孝当保大节度使,兼管鄜、坊、凡、翟等州,这俩兄弟也都被授予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王行瑜造反后,朝廷任命李思孝为北面招讨使,李思谏为东北面招讨使。李思孝趁乱也把鄜州给占了,于是就当上了鄜州节度使,后来官职做到侍中。 他年纪大了,就推荐自己的弟弟李思敬担任保大军的留后,不久后李思敬也当上了节度使。

话说东女国,也叫苏伐剌挐瞿咀罗,是羌族的一个分支。因为西海也有个女子自己当国王的国家,所以才叫“东女”来区别。东女国和吐蕃、党项、茂州接壤,西边靠近三波诃,北边离于阗不远,东南边是雅州的罗女蛮和白狼夷。东西方向走完要九天,南北方向走完要二十天。东女国有八十座城池。这个国家是由女人当国王的,她们住在康延川,四周都是险峻的山崖,一条叫弱水的小河从南边流过,她们用缝合的兽皮做船。全国有四万户人家,精兵一万人。国王的称号叫“宾就”,宰相的官职叫“高霸黎”。在外面做官的,一般都是男人。所有的命令都是由女官从宫里传达出来,男官再执行。国王有几百个侍女,每五天听政一次。国王死了,全国人民要拿出几万钱币献给王族,然后选两个漂亮的姑娘来继承王位。其中一个当大国王,另一个当小国王。大国王死了,小国王就继承王位;如果小国王死了,她的姑姑或儿媳妇可以继位,从没有发生过篡位的事情。

他们住的房子都是重檐屋顶的,国王住九层楼的房子,老百姓住六层楼的房子。国王穿青色的毛绫裙子,披着青色的袍子,袖子垂到地上,冬天穿羔皮裘,上面装饰着精美的锦缎。她们梳着小鬟髻,耳朵上戴着耳环,脚上穿着一种叫“革索輶”的鞋子。“革索輶”就是鞋子。东女国的风俗习惯是轻视男人,地位高的女人都有男侍,男侍留着长发,脸上涂着青色的颜料,他们只管打仗和耕田。孩子随母亲姓。东女国地处寒冷,适合种植小麦,饲养牛羊马匹,盛产黄金。他们的风俗习惯跟天竺差不多,以十一月为正月。

每年的十月,巫师要到山里去,摆上酒糟和麦子,对着鸟群念咒语。一会儿,就会飞来一种像鸡一样的鸟,巫师剖开鸟的肚子,如果里面有谷物,就预示着来年丰收,如果没有,就预示着会有灾难,这种占卜方法叫做“鸟卜”。东女国人守丧三年,三年内不换衣服,不梳头洗澡。贵族死了,要剥下他们的皮,把骨头放在瓮里,掺上金粉埋葬。国王去世的时候,会有几十个人殉葬。

唐朝武德年间,吐蕃王汤滂氏第一次派使者来进贡。唐高祖给了他们丰厚的赏赐,但是后来因为被突厥抢掠,贡使没能顺利回来。到了贞观年间,吐蕃又派使者来了,唐太宗下诏书慰问安抚他们。显庆年间,吐蕃派使者高霸黎文和王子三庐来朝见皇帝,唐高宗任命高霸黎文为右监门中郎将。后来吐蕃王敛臂又派大臣来请求官职,武则天册封敛臂为左玉钤卫员外将军,还赏赐给他华丽的锦缎衣服。天授年间和开元年间,吐蕃王和他的儿子又来朝见,唐朝皇帝下诏在曲江设宴款待他们,还封吐蕃王曳夫为归昌王、左金吾卫大将军。从那时起,吐蕃就以男子为王了。

贞元九年,吐蕃王汤立悉以及白狗君、哥邻君董卧庭、逋租君邓吉知、南水君薛尚悉曩、弱水君董避和、悉董君汤息赞、清远君苏唐磨、咄霸君董藐蓬都来到剑南节度使韦皋那里请求归附大唐。他们这些部落散居在西山和弱水地区,虽然自称是王,其实都是些小小的部落而已。自从吐蕃占据了河陇地区之后,这些部落都成了吐蕃的附属,每个部落几千户人家,吐蕃就设置官员管理他们,每年都要向吐蕃进贡丝绸和棉絮。直到贞元九年,他们还拿着唐朝天宝年间皇帝赐给他们的诏书。韦皋把他们安置在维州和霸州等地,赏赐给他们牛和粮食,让他们安心生产生活。汤立悉等人入朝后,唐朝皇帝也分别赏赐他们官职和俸禄。于是,松州的两万羌族人纷纷前来归附。汤立悉等人被授予刺史的官职,而且可以世袭,但是他们暗中还依附吐蕃,所以被称为“两面羌”。

高昌国,距离唐朝京城长安西边四千里,东西宽八百里,南北长五百里,共有二十一城。高昌国的都城是交河城,这是汉朝车师前王的都城所在地。田地城是汉朝戊己校尉的治所。高昌国拥有上万精兵。高昌国的土地肥沃,小麦和稻谷一年可以收割两次。那里有一种草叫做白叠,采摘它的花可以织成布。高昌人流行把头发编成辫子垂在脑后。

高昌王曲伯雅,在隋朝的时候曾经娶了隋朝皇室戚属宇文氏的女子为妻,被尊称为华容公主。武德初年,曲伯雅去世,他的儿子文泰继位,并派使者来唐朝报丧,唐高祖派使者前往吊唁。五年后,高昌国又进贡了一只高六寸,长一尺的狗,这只狗能够拉车衔烛,据说来自拂菻(大秦),这是中国第一次见到拂菻狗。

唐太宗当了皇帝以后,吐谷浑国王献上了珍贵的玄狐皮裘。皇帝赏赐给吐谷浑王后宇文氏一套精美的首饰,宇文氏也回赠了玉盘。吐谷浑国内发生的所有事情,都会及时报告给朝廷。贞观四年,吐谷浑国王慕容赤伏(文泰)来长安朝贡,唐太宗对他礼遇有加,赏赐非常丰厚。宇文氏请求加入皇室宗族,唐太宗下诏赐她李氏的姓氏,并封她为常乐公主。

过了很久,慕容赤伏和西突厥勾结在一起,凡是西域各国来朝贡,都被他拦截抢劫。伊吾国以前臣服于西突厥,这时候想归顺大唐,慕容赤伏和西突厥叶护一起攻打伊吾。唐太宗下诏书,责备慕容赤伏反复无常,并召集大臣、冠军阿史那矩商议对策。慕容赤伏却不派人来解释,只派长史曲雍来谢罪。话说当初隋朝大业年间,很多百姓逃到西突厥避难,等到颉利可汗战败后,一些人逃到了高昌。唐朝下令护送他们回中原,可慕容赤伏却故意刁难,扣留这些人不放。他还和西突厥的乙毗设一起攻破焉耆国的三个城池,抓走了许多百姓,焉耆王向唐朝告状。唐太宗派虞部郎中李道裕去调查情况,之后又派使者向焉耆王道歉。

唐太宗生气地责问慕容赤伏说:“你几年来都不来朝贡,一点儿藩臣的礼数都没有,还擅自设置官职,模仿朝廷百官的制度。今年年初,西域各国的首领都来朝贡了,你却没来。我派人去你那里,你居然说:‘鹰飞在天上,野鸡藏在草丛里,猫在屋里跑,老鼠在洞里住,各得其所,不是很舒服吗?’西域使者来进贡,你却全部扣留他们。你还对薛延陀可汗说:‘你既然自己称可汗了,和我唐天子地位平等,为什么还要拜见我的使者?’明年我就要发兵攻打你的国家,你最好自己想想办法!”当时薛延陀可汗愿意带兵做向导,所以民部尚书唐俭前往薛延陀,和他们商定作战计划。

皇帝又下诏书给文泰,晓之以利害,催促他进京。文泰就说自己生病了,不去。于是,皇帝任命侯君集为交河道大总管,左屯卫大将军薛万均、萨孤吴仁担任副手;契苾何力为葱山道副大总管,武卫将军牛进达为行军总管,率领几万突厥和契苾骑兵去讨伐高昌。很多大臣劝谏说,出兵万里,很难取得成功,而且高昌地处边远地区,就算打下来也守不住。皇帝不听劝。文泰跟身边的人说:“我以前进京的时候,看到秦州、陇州以北的城镇破败萧条,远不如隋朝时期。现在他们来打我,兵力多的话,粮草供应就会跟不上;如果他们派兵三万以下,我能对付他们。等他们翻越沙漠,疲惫不堪的时候,我就能以逸待劳,坐等他们自己垮掉。”

十四年,听说唐军到了碛口,文泰吓得不行,没想出什么办法,就病死了,他的儿子智盛继位。侯君集迅速攻打田地城,契苾何力率领前军激战。那天晚上,有星星坠落在城里,第二天就攻下了这座城,俘虏了七千多人。中郎将辛獠儿率领精锐骑兵夜袭高昌都城。智盛给侯君集写信说:“得罪皇帝的是先王,罪过深重,天谴已至,先王因此而死。我继位不久,希望将军能向皇帝求情,饶恕我们。”侯君集说:“能悔过自新的,就应该绑着双手来投降。”智盛没回答。唐军继续进攻,填平护城河,架起冲车,飞石像雨点一样落下来,城里震动不已。智盛让大将曲士义留守,自己和绾曹曲德俊一起到军营门口请降,请求归顺唐朝。侯君集要他们投降,智盛表现得很委屈。薛万均一听,勃然大怒,说:“应该先攻下城池再说,跟个小孩子有什么好说的!”他挥兵进攻,智盛吓得满头大汗,跪在地上说:“一切听从将军的命令!”于是投降。侯君集分兵平定了高昌,一共收复了三个州、五个县、二十二座城池,户口八千,人口三万,马匹四千。

早些时候,高昌国人有谣言说:“高昌的军队,如同霜雪;唐朝的军队,如同日月。日月照耀霜雪,霜雪很快就会消融。”文泰追查谣言的来源,却查不到。

捷报传来,皇上龙颜大悦,摆宴款待群臣,还赏赐了那些立功的人,并且赦免了高昌的官兵,把高昌的地盘都改成了州县,叫做西昌州。魏徵大人特地进谏说:“皇上您登基后,高昌是第一个来朝拜的国家。后来他们抢劫商队,阻断贡品,所以才被我们讨伐。高昌王文泰死了,罪责也就到此为止了。安抚百姓,扶持他的儿子继位,这才是‘伐罪吊民’的正道啊!现在您只顾着占领他们的土地,常年驻扎上千士兵,这些士兵几年就要轮换一次,他们要自己准备行装,远离亲人,用不了十年,陇右地区就要被掏空了。皇上您最终也别想从高昌得到一粒粮食,一匹布,来补贴国家的开支,这简直就是得不偿失!”皇上没听他的。后来把西昌州改名叫西州,又设立了安西都护府,每年调派一千士兵过去驻守,还把犯了罪的人发配到那里去戍边。

黄门侍郎褚遂良也进谏说:“古时候都是先治理中原,再管辖边疆,目的是要广施恩德,教化百姓,而不是去争夺那些偏远荒凉的地方。现在高昌被灭了,震慑了四夷,但是自从朝廷出兵以来,河西地区一直承担着运输粮食的任务,十家有九家都穷困潦倒,五年内都恢复不过来。现在又每年派兵驻守,路途遥远,将士们要自己准备行装,还要卖掉粮食、织布来筹措路费,路上死的人更是数不清。那些犯了罪的人,本来就是因为犯法才被发配的,到边疆后又会因为懒惰而无所事事,对戍边毫无益处。而且,还有一些人会逃亡,官府又要追捕他们,牵连一大片。就像张掖、酒泉那样,烽火连天,尘土飞扬,哪里还能指望高昌的兵马能帮上什么忙呢?只会让陇右、河西地区更加疲惫不堪!河西地区是我们的大后方,高昌就像别人的手足,为什么要耗费我们中原的力量去做这些没用的事情呢?以前皇上平定了颉利、吐谷浑,都是给他们立了新的君主,既惩罚了罪犯,又安抚了百姓,所以各民族才既敬畏我们的威严,又仰慕我们的恩德。现在应该从高昌人中挑选一个合适的继承人,把所有首领都召回他们的故土,让他们长期作为我们的藩属,这样中原就不会受到骚扰了。”皇上还是没听进去。

当初,文泰用大量的金银贿赂西突厥的处罗可汗,约定一旦有紧急情况就互相支援;他还让叶护可汗屯兵浮图城。等到唐军到达的时候,他害怕了,不敢再轻举妄动,于是就投降了,他的地盘被改成了庭州。焉耆请求归还高昌夺去的五个城池,并且留兵驻守。

皇上刻碑记功,打了胜仗凯旋而归,把俘虏的智盛及其臣子带到德政殿给皇上看。大家一起喝酒庆祝,足足热闹了三天。然后把高昌的那些豪杰们都迁徙到中原地区。智盛被封为左武卫将军、金城郡公,他弟弟智湛被封为右武卫中郎将、天山郡公。曲氏家族统治高昌九代,一百三十四年后灭亡了。

智湛,在麟德年间,担任左骁卫大将军,后来又做了西州刺史,死后被追赠为凉州都督。他有个儿子叫智昭,特别爱学习。有一天,有个卖书的人来卖一些稀奇古怪的书,他妈妈看到箱子里的金子,就叹了口气说:“咱们干嘛这么宝贝这些金子呢?难道不应该让孩子多学点东西,增长见识吗?”于是,她把所有的金子都拿出来,把那些书都买了。智昭后来当上了司膳卿,还蛮会写文章的。他弟弟智崇裕武艺高强,永徽年间当上了右武卫翊府中郎将,被封为交河郡王,食邑三千户。最后官至镇军大将军,武则天还亲自为他举哀,用上好的锦缎为他治丧,赏赐非常丰厚,可惜爵位到他这儿就断了。

吐谷浑人住在甘肃山以北,洮水以西,南边到白兰,地盘广阔,有好几千里。他们虽然有城墙,却不住在城里,而是跟着水草迁移,住帐篷,吃肉食。他们的官职名称,有长史、司马、将军、王、公、仆射、尚书、郎中等等,这些官名,都是他们模仿中原王朝设置的。吐谷浑人懂得文字,他们的国王梳着椎髻,戴着黑色的帽子,王后穿着锦袍和织锦裙子,头上戴着金饰。男人穿长裙,戴着黑色的帽子,有的还戴着一种叫“驩瀍”的帽子。女人把头发编成辫子盘在脑后,上面缀着珠子和贝壳。吐谷浑人的婚礼,有钱人家会大办,聘礼丰厚;穷人家就偷偷把新娘娶回家。父亲死了,儿子会娶继母;哥哥死了,弟弟会娶嫂子。他们有丧服制度,但是葬礼结束后,丧服就脱掉了。吐谷浑百姓没有固定的赋税,如果国家需要钱财,就向富人和商人征收,够用就停止。凡是杀人或者偷马的,都要处死;其他的罪行,可以用财物赎罪。吐谷浑地区气候寒冷,适合种植小麦、大豆、谷子、芜菁,还出产小马、牦牛、铜、铁和丹砂。那里有个青海,周长大约八九百里,中间有座山,必须等到冰雪封冻才能上去,人们把母马赶到山上,第二年春天就能生下小马驹,这种马驹被称为“龙种”。曾经有人在青海得到波斯马,把它放在青海放牧,生下了一匹青色的马驹,每天能跑千里,所以人们称它为“青海骢”。吐谷浑西北部有几百里的流沙,夏天有热风,会伤害行人。热风将要刮起的时候,老骆驼会伸长脖子叫唤,把鼻子埋进沙子里,人只要跟着骆驼学,用毡子遮住鼻子和嘴巴,就不会有事。

隋朝的时候,吐谷浑王慕容伏允,号称步萨钵,曾经多次侵犯边境。隋炀帝派铁勒兵打败了他,西平地区被平定;后来又命令观王雄彻底消灭了吐谷浑的军队。慕容伏允带着几十个骑兵逃进了泥岭,逃跑了,仙头王带着十多万男女老少投降了隋朝。隋朝在吐谷浑地区设置郡县和镇戍,把慕容伏允的长子慕容顺作为人质,然后立慕容顺为王,让他统领剩下的吐谷浑人,不久之后慕容顺又被接回去了。慕容伏允投奔了党项,等到隋朝发生内乱,他又夺回了原来的地盘。

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后,慕容顺从江都回到了长安。当时李轨占据了凉州,唐高祖就和慕容伏允约定,让他去攻打李轨以表示效忠,唐朝会保护慕容顺的安全。慕容伏允很高兴,就带兵和李轨在库门交战,双方僵持不下,慕容伏允就派使者去请慕容顺。唐高祖把慕容顺派了过去。慕容顺到了之后,被封为大宁王。

唐太宗时期,吐谷浑的伏允派使者来长安朝贡,使者还没回去,伏允就带兵攻打鄯州了。皇帝派使者去责备他,并且召他进京。伏允以生病为借口推脱,同时还让儿子来求娶公主,想试探一下皇帝的意图。皇帝同意让他的儿子来迎娶公主,结果伏允又说自己生病了,不去迎娶。皇帝下令取消这门婚事,还派中郎将康处真去正式告知伏允。

吐谷浑又去抢掠岷州,都督李道彦带兵把他们打跑了,抓了两个吐谷浑的名王,还斩杀了七百个敌兵。好几年,吐谷浑都派兵来骚扰边境。后来,他们又攻打凉州。鄯州刺史李玄运上奏说,吐谷浑把马群赶到了青海,建议用轻兵奇袭,可以把他们一网打尽。于是,皇帝就命令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和左骁卫将军梁洛仁,率领契苾和党项的军队去讨伐他们。

结果呢,还没到三十里地,段志玄他们就不想打了,就扎营停了下来。吐谷浑知道了这事,赶紧把马群赶跑了。副将李君羡率领精锐骑兵在悬崖上的水边伏击,追击吐谷浑,最后带回来两万头牛羊。

话说当时,伏允年纪大了,干不动事了,他手下的天柱王开始掌权,还抓了唐朝派来的使者鸿胪丞赵德楷。皇帝派使者去警告他,去了十次,伏允还是不听劝。

贞观九年,朝廷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领积石道兵马,任城王李道宗领鄯善道兵马,李道彦领赤水道兵马,李大亮领且末道兵马,高甑生领盐泽道兵马,这些人都是行军总管,带着突厥和契苾的军队去打伏允。 这时候,党项和洮州的羌族都杀了他们的刺史,投降了伏允。

四月,李道宗在库山打败了伏允,俘虏斩杀了四百多人。伏允想跑到沙漠里去,想办法拖垮唐军,还放火烧了草原上的草,结果李靖的马都饿坏了。李道宗说:“柏海靠近黄河源头,以前从来没有人到过那里。伏允往西跑了,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现在我们的马都瘦了,粮食也快没了,很难深入追击,不如先把军队驻扎在鄯州,等马养壮了再想办法。” 侯君集说:“不行啊!以前段志玄到鄯州的时候,吐谷浑的军队就围着城打,那时候吐谷浑国力正盛,士兵也听指挥。现在敌人大败,侦察兵都没了,君臣离心离德,我们应该趁他们虚弱,一举拿下他们。柏海虽然远,但我们完全可以打过去!” 李靖说:“好!”

于是他们分成了两路军队:李靖、李大亮、薛万均一路向北,从伏允的右翼进攻;侯君集、李道宗一路向南,从伏允的左翼进攻。李靖派萨孤吴仁率领轻骑兵在曼都山与敌作战,斩杀了敌方名王,俘获了五百多颗人头。其他将领在牛心堆、赤水源作战,俘获了敌将南昌王慕容孝俊,缴获了数万头牲畜。侯君集、李道宗登上汉哭山,在乌海作战,俘获了敌方名王梁屈葱。李靖在赤海打败了天柱部落,缴获了二十万头牲畜。李大亮俘获了二十个敌方名王和五万头牲畜,一直追到了且末以西。

伏允逃到了图伦沙漠,想投奔于阗,薛万均率领精锐骑兵追击数百里,又打败了他。士兵们缺水,甚至用马血解渴。侯君集和李道宗行军两千多里,穿越荒无人烟的地区,盛夏时节竟然下霜,缺水少草,士兵们吃着冰,马儿吃着雪。一个月后,他们到达了星宿川,到达了柏海,看到了积石山,看到了黄河的源头。执失思力用破虏车猛攻敌军。两军最终在大非川、逻真谷会师。

隋朝的时候,薛延陀的处罗可汗顺,被封为金紫光禄大夫,还让他的弟弟伏允当了太子。顺回到自己的国家后,心里一直很不舒服,觉得丢了位置,想立功来讨好皇帝,于是就杀了天柱王,全国都投降了。伏允害怕了,带着一千多骑兵逃到沙漠里,人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百来个骑兵,走投无路,就自杀了。 薛延陀人拥立顺为他们的君主,向朝廷称臣,朝廷封他为四平郡王,还给他了个“越胡吕乌甘豆可汗”的头衔。皇帝担心薛延陀还没完全安定下来,就派李大亮带精兵去镇守支援。

顺在中原待了很久,薛延陀国内的人民并不拥护他,最后被杀害了。于是,他的儿子燕王诺曷钵继位。诺曷钵年纪还小,大臣们就开始争权夺利。皇帝就派侯君集去处理这件事,侯君集先请求朝廷颁发历法,并让诺曷钵的弟弟们进宫当侍卫。朝廷封诺曷钵为河源郡王,给他了个“地也拔勒豆可汗”的头衔,还派淮阳郡王道明带圣旨去册封他,并赐予了鼓和军旗。诺曷钵亲自进京谢恩,顺便请求和亲,献上了上万头马牛羊。几年后他又来朝见,皇帝就把一位宗室女子嫁给了他,封为弘化公主,还派道明和右武卫将军慕容宝护送公主前往薛延陀。

薛延陀的宰相宣王很嚣张跋扈,密谋造反,想袭击公主,劫持诺曷钵逃到吐蕃去。诺曷钵知道了这件事,就带着轻骑兵逃到了鄯城,威信王带兵去迎接他。果毅都尉席君买也率兵和威信王一起讨伐宣王,杀了宣王的三个兄弟,薛延陀国内大乱。皇帝又派民部尚书唐俭、中书舍人马周带圣旨去安抚薛延陀。

高宗皇帝即位后,因为他是公主的丈夫,所以被封为驸马都尉。后来他又献上了一匹好马,皇帝问马的品种和性情,使者回答说:“这是我们国家最好的马。”皇帝说:“好马是大家都喜欢的。”于是下令把马还给了他。公主请求进京,皇帝派左骁卫将军鲜于匡济去迎接她。十一月份,诺曷钵到达京城,皇帝又把宗室女金城县主嫁给了他的长子苏度摸末,并封苏度摸末为左领军卫大将军。过了一段时间,苏度摸末死了,公主又带着诺曷钵的次子、右武卫大将军梁汉王闼卢摸末来请求和亲,皇帝就把宗室女金明县主嫁给了他。

后来,吐谷浑和吐蕃打了起来,双方都给朝廷写信,互相指责对方,还都请求朝廷出兵帮忙,但是皇帝两次都没答应。吐谷浑的大臣素和贵逃到了吐蕃,把情况告诉了吐蕃,吐蕃就出兵偷袭吐谷浑,在黄河边打败了吐谷浑军队。诺曷钵抵挡不住,就带着公主和几千顶帐篷逃到了凉州。皇帝派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担任安集大使,去平息两国的冲突。结果吐蕃占领了吐谷浑的地盘。

诺曷钵请求内迁。乾封初年,他又被封为青海国王。皇帝想把他部族迁到凉州南山,但是大臣们意见不统一,皇帝也觉得很为难。到了咸亨元年,皇帝任命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左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左卫将军郭待封为副将,统率五万大军讨伐吐蕃,并且把诺曷钵接回朝廷。结果,大军在大非川战败,吐谷浑的全部土地都被吐蕃占领了,诺曷钵只带着少数亲信和几千顶帐篷才得以逃脱。三年后,诺曷钵才被迁到浩亹水南。

诺曷钵觉得吐蕃太强大了,无力抵抗,而且鄯州地方太小,于是他又请求迁到灵州。皇帝就为他设置了安乐州,并任命他为刺史,想让他安安稳稳快快乐乐地生活。

诺曷钵死了,他儿子忠继承了汗位。忠也死了,他的儿子宣超继位。圣历三年,宣超被任命为左豹韬员外大将军,继承了吐谷浑可汗的称号。剩下的吐谷浑部众投降了凉州、甘州、肃州、瓜州、沙州等地。宰相张锡和右武卫大将军唐休璟商量着要把这些吐谷浑人迁移到秦州、陇州、丰州、灵州一带,防止他们叛乱。

凉州都督郭元振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把吐谷浑人安置在靠近秦州、陇州的地方,他们会和当地牧民混杂在一起;要是放在丰州、灵州,又离突厥默啜很近;就算把他们安置在内地,也不能一下子改变他们的习性。以前王孝杰将军把耽尔乙句贵从河源军迁移到灵州,结果他叛乱了,攻打牧场抢夺马匹,烧杀抢掠州县,这说明迁移到内地并没有什么好处。以前素和贵叛逃,对我们国家并没有什么损失,只不过是损失了吐谷浑的几十个部落而已,这能跟耽尔乙句贵相比吗?现在这些投降的吐谷浑人,并不是真心臣服,他们都是带着弓箭刀枪,逃离吐蕃投降的,我们应该顺应他们的意愿,制定相应的策略。那些投降凉州、甘州、瓜州、沙州的吐谷浑人,就让他们留在当地吧。让他们住在自己投降的地方,这样他们更容易安定下来,分散安置到几个州,就能控制住他们的势力。顺应他们的意愿,分散他们的势力,不扰乱他们,这才是善于收服敌人的方法。每年派镇遏使和宣超兄弟一起安抚他们,不让他们互相争斗,让他们安居乐业。就算他们叛乱,对我们国家也没有什么损失。”皇帝同意了郭元振的建议。宣超死后,他的儿子曦皓继位;曦皓死后,他的儿子兆继位。后来吐蕃又夺回了安乐州,吐谷浑的残部被迁移到了朔方、河东,人们误称他们为“退浑”。

贞元十四年,朝廷任命朔方节度副使、左金吾卫大将军慕容复为长乐都督、青海国王,并让他继承吐谷浑可汗的称号。慕容复死后,吐谷浑可汗的称号就停止了传承。吐谷浑从晋朝永嘉年间建国,到唐朝龙朔三年被吐蕃灭国,一共存在了三百五十年,到此为止,吐谷浑的王室后裔也断绝了。

焉耆国位于京城西边七千里,东西宽六百里,南北长四百里。东边是高昌,西边是龟兹,南边是尉犁,北边是乌孙。那里有渠道灌溉田地,土地适合种植黍和葡萄,还有鱼盐等资源可以利用。当地人习惯剃发,穿毛毡衣服。总共有四千户人家,能作战的士兵有两千人,平时要服从西突厥的管辖。他们喜欢玩乐,二月初一到野外祭祀,四月十五去游玩森林,七月初七祭祀祖先,十月十五国王开始出游,一直到年底才回来。

贞观六年,焉耆国王龙突骑支第一次派使者来朝见唐太宗。自从隋朝灭亡后,通往西域的道路被阻断,所以西域各国朝贡都得经过高昌。龙突骑支请求开辟一条穿过沙漠的道路,方便通行,唐太宗答应了。高昌对此很生气,就大肆劫掠焉耆的边境。西突厥的莫贺设和咄陆弩失毕造反,逃到唐朝来投奔,咄陆弩失毕又攻打高昌,并派使者报告情况,还进贡了好马。咥利失可汗继位后,一向和焉耆关系很好,所以把焉耆当成自己的依靠。贞观十二年,处月、处蜜和高昌一起攻陷了焉耆的五个城池,掠走了1500多人,还放火烧毁了房屋。侯君集讨伐高昌时,派使者通知了焉耆,龙突骑支很高兴,就带兵帮助唐军作战。高昌被攻破后,焉耆收回了被俘的人和失陷的城池,还派使者向唐朝谢恩。

西突厥大臣屈利啜为了弟弟娶了龙突骑支的女儿,于是两人串通一气,互相勾结,不再向唐朝朝贡。安西都护郭孝恪请求讨伐焉耆。这时,焉耆王弟颉鼻、栗婆准叶护等三人来投降,唐太宗就任命郭孝恪为西州道总管,率领军队从银山道出发,让栗婆准等人做向导。焉耆的都城周长三十里,四面环绕着大山,外面是大海,所以他们一直以为很安全,不会遭到攻击。郭孝恪却绕道而行,不顾缺水,夜间偷偷摸摸地到达城墙下,等到天快亮时才大声喊叫着攻城,鼓角声震天动地,唐军勇猛进攻,焉耆人乱作一团,被杀了一千多人,龙突骑支也被俘虏,唐朝就让栗婆准代理焉耆国政。之前,唐太宗对身边的臣子说:“郭孝恪在八月十一日出发去焉耆,二十天就能到达,应该在二十二日攻破它,使者现在应该到了!”没过多久,就有人飞快地送来了捷报。龙突骑支和他的妻儿被押送到洛阳,唐太宗下诏赦免了他们的罪过。

屈利啜带兵去救焉耆,结果孝恪王已经回国三天了。屈利啜把栗婆准抓起来,又让吐屯代理国王,还派使者去报告朝廷。皇帝说:“焉耆是我的属国,你凭什么做它的王?”吐屯吓得不敢称王了。焉耆人重新拥立栗婆准为王,但是他的堂兄薛婆阿那支自己称王,号称瞎干,还把栗婆准抓起来献给了龟兹,最后杀了他。后来阿史那社尔讨伐龟兹,阿那支逃跑了,在边境据城抵抗唐军,结果被社尔抓获,列举了他的罪状后将其斩首示众。唐朝就立突骑支的弟弟婆伽利为王,并且把焉耆设为焉耆都督府。

婆伽利死后,焉耆百姓请求恢复以前突骑支为王。高宗皇帝同意了,还封他为左卫大将军,让他回国当王。突骑支死后,他的儿子龙嫩突继位。武则天在长安当政的时候,因为焉耆国小民少,接待使臣实在太辛苦了,就下令四镇的经略使禁止私人马匹和没有官职的人吃肉。开元七年,龙嫩突死了,焉吐拂延继位。这时十姓可汗请求住在碎叶城,安西节度使汤嘉惠上奏朝廷,说焉耆可以作为四镇的防备。朝廷下令焉耆、龟兹、疏勒、于阗向西域商人征税,各地的税收自己收取,从北路来的商人则在轮台征税。一直到天宝年间,这些国家都定期向朝廷朝贡。

龟兹,又叫丘兹,也叫屈兹,它在长安的东面,距离长安七千里还多,从焉耆往西南走二百里,越过小山,经过两条大河,再走七百里就到了。龟兹东西宽千里,南北长六百里。那里盛产麻、麦、粳稻、葡萄,还出产黄金。当地人擅长歌舞,使用横行文字,信奉佛教。他们生孩子的时候用木头压住孩子的头。当地人习惯把头发剪齐头顶,只有国王不剪头发。龟兹人姓白氏。他们住在伊逻庐城,城北靠着河羯田山,也叫白山,山上经常有火。龟兹王戴着锦帽,穿着锦袍,系着宝带。每年正月初一,他们要斗羊马橐它七天,观察胜负来预测这一年的丰收还是歉收。葱岭以东的地区风俗比较淫乱,龟兹和于阗都设立了妓院,向妓女收税。

话说高祖皇帝接受禅让成为皇帝之后,西突厥的王苏伐勃駃派使者来朝见。结果这苏伐勃駃死了,他儿子苏伐叠继位,号称时健莫贺俟利发。

贞观四年,时健莫贺俟利发进贡了骏马,唐太宗皇帝还特地赐给他一封诏书,表示慰问和优待。后来,这西突厥臣服于大唐,郭孝恪将军去讨伐焉耆的时候,西突厥还派兵去支援焉耆,自那以后,西突厥就不再向大唐朝贡了。

苏伐叠死了,他弟弟诃黎布失毕继位当了国王。过了二十一年,这个新国王两次派使者来朝贡,但是唐高宗皇帝很生气,因为焉耆国居然背叛了大唐,所以决定要讨伐它。

那天晚上正好发生月食,月亮遮住了昴宿星。皇帝下诏说:“月亮变暗了,这是上天要惩罚的征兆;星星分开了,焉耆国的国运就要结束了。”于是,皇帝任命阿史那社尔为昆丘道行军大总管,让契苾何力当他的副手,率领安西都护郭孝恪、司农卿杨弘礼、左武卫将军李海岸等人,以及铁勒十三部十万大军去讨伐焉耆。

阿史那社尔把军队分成五路,从北边进攻焉耆,抓住了焉耆王阿那支。龟兹国吓得不轻,各地的首领都丢下城池逃跑了。阿史那社尔军队到达碛石,距离焉耆王城还有三百里。他先派伊州刺史韩威率领一千骑兵打头阵,右骁卫将军曹继叔紧随其后。

到了多褐这个地方,他们遇到了焉耆王,焉耆王的军队,也就是羯猎颠的五万大军,跟唐军打了起来。韩威故意往北边跑,焉耆王看到唐军人少,就率领大军追了上去。韩威边跑边跟曹继叔会合,然后掉头跟焉耆军打,结果大获全胜,追杀了八十里。焉耆王逃回城里,阿史那社尔准备包围王城,焉耆王又带着精锐骑兵往西逃跑了,结果王城被攻破了,郭孝恪留下来守城。

沙州刺史苏海政和行军长史薛万备带着精锐骑兵追了六百里。焉耆王实在没办法了,就逃到拨换城躲起来,阿史那社尔又包围了拨换城。

一个月后,阿史那社尔抓住了焉耆王和羯猎颠。这时,焉耆王的丞相那利偷偷跑掉了,他联合西突厥和几万其他国家的人马来跟唐军作战,郭孝恪父子战死沙场。唐军有点乱了,仓部郎中崔义起赶紧招募士兵在城里作战,曹继叔和韩威也来帮忙,斩杀了三千敌军。那利被打败了,但他又聚集溃兵再次袭击唐军,曹继叔抓住机会,又斩杀了八千敌军。那利逃跑了,后来被人抓住送到了军营。

阿史那社尔一共攻破了五个大城,俘虏了数万男女。他还派使者劝降了七百多个小城,西域各国都吓坏了,西突厥和安国都送来了军饷。阿史那社尔立了焉耆王的弟弟叶护王为焉耆国的国王,并在当地刻石记功。

听说这件事后,皇帝非常高兴,他很轻松地对群臣说:“快乐的事儿,其实就那么几种,我以前就说过:用泥土垒城,用竹子做马,这是小孩子快乐;穿戴金银珠宝,绫罗绸缎,这是妇女的快乐;买卖货物,赚取利润,这是商人的快乐;做高官,领厚禄,这是士大夫的快乐;冲锋陷阵,所向披靡,这是将领的快乐;天下太平,四海一统,这是帝王的快乐。我现在啊,就很快乐!”说完,他就开始给大家敬酒。

一开始,孝恪攻打焉耆的时候,龟兹有个算命很厉害的和尚,叹息说:“唐朝最终会控制西域,不出几年,我们国家也要灭亡了。”后来,诃黎布失毕、那利、羯猎颠这三个龟兹的国王一起把俘虏送到了太庙,皇帝在紫微殿接受了他们的投降。皇帝责问了他们,这几个人都赶紧磕头认罪。皇帝下令赦免了他们的罪过,把他们安置在鸿胪寺,还封布失毕为左武卫中郎将。之后,唐朝把安西都护府迁到了龟兹,管辖于阗、碎叶、疏勒,号称“四镇”。

高宗又封诃黎布失毕为龟兹王,让那利和羯猎颠回国。过了很久,龟兹王来朝见皇帝。那利竟然强占了龟兹王的妻子阿史那氏,龟兹王管不了,手下的人建议杀了那利,从此龟兹王更加猜忌。使者把情况报告给了皇帝,皇帝就把他们都召到了京城,把那利抓了起来,护送龟兹王回国。羯猎颠不肯来,还派使者去投靠吐蕃,龟兹王不敢再进京,忧郁地死去了。皇帝下令左屯卫大将军杨胄带兵去抓捕羯猎颠,彻底消灭了他的党羽,把他的地盘改成了龟兹都督府,又立他的儿子素稽为王,授予他右骁卫大将军的官职,并让他担任都督。

这一年,安西都护府迁到了龟兹,原来的安西都护府改成了西州都督府,同时任命左骁卫大将军兼安西都护曲智湛为都督。西域终于平定了。皇帝派使者到各个国家去考察风俗和物产,还下令让许敬宗和史官一起编写《西域图志》。

话说上元节的时候,吐蕃进贡了不少金银财宝和名马。到了天授三年,吐蕃的王延田又来朝见皇帝了。话说在仪凤年间,吐蕃攻打焉耆以西,把西域的四个重要城镇都占领了。直到长寿元年,武威道总管王孝杰才打败吐蕃,收复了这四个城镇,并在龟兹设立了安西都护府,派驻三万兵力镇守。

这地方地处沙漠戈壁,荒凉偏远,百姓负担很重,供给军粮非常辛苦。不少人建议放弃这块地方,但是武则天没同意。安西都护府里出了不少有名的官员,比如田扬名、郭元振、张孝嵩、杜暹等等,他们都因为政绩卓著而闻名。开元七年,王白莫苾死了,他儿子多币继位,改名叫孝节。到了开元十八年,他弟弟孝义又来朝见皇帝了。

从龟兹往西六百里,越过一个小沙漠,就到了跋禄迦国,一个小小的国家,也叫亟墨,就是汉朝时候的姑墨国,东西宽六百里,南北长三百里。他们的风俗习惯和文字跟龟兹差不多,只是语言略有不同,盛产细毛毡和粗布。再往西三百里,越过石碛就到了凌山,这是葱岭北面的山脉,山里的水往东流,春夏两季山谷里积雪很多。再往西北五百里就到了素叶水城,那里是各种民族和商人混居的地方。素叶水城以西还有几十座城池,都有自己的首领,都受突厥的管辖。

从素叶水城到羯霜那国,人们都穿着毛毡、皮衣和粗布,用丝绸做装饰。素叶城往西四百里是千泉,方圆二百里,南面是雪山,三面都是平原,有很多泉水和池塘,所以叫千泉,突厥可汗每年夏天都来这里避暑。这里有很多鹿,脖子上都挂着铃铛,可以跟人亲近。再往西一百里是呾逻私城,也是各种民族和商人混居的地方。那里有个小城,大约有三百户人家,原本是汉人,被突厥人抓到这里,大家聚在一起,还说着汉语。再往西南二百里是白水城,那里土地肥沃,水草丰美。往南五十里是笯赤建国,方圆千里,土地肥沃,适合耕种,盛产葡萄。再往南二百里就是石国。

疏勒国,也叫佉沙,周长五千里,距离京城九千里还多。那里多沙漠,少耕地。当地人很狡诈,生孩子的时候,会把孩子的头夹起来,让孩子的头型变窄,他们会在身上纹身,眼睛是碧绿色的。他们的国王姓裴,自称“阿摩支”,住在迦师城,突厥人把女儿嫁给了他。疏勒国有军队两千人,他们信奉一种奇奇怪怪的神。

贞观九年,皇帝派使者进献名马。又过了四年,朱俱波国和甘棠国也进贡了各种物品。唐太宗对房玄龄等人说:“以前能统一全国,征服四夷的,只有秦始皇和汉武帝啊。我拿着三尺剑平定了天下,远方的蛮夷都臣服了,不比那两位皇帝差。但是他们最终都没能善终,你们要好好辅佐我,不要阿谀奉承,把我推向危险的境地。”后来仪凤年间,吐蕃攻破了朱俱波国。到了开元十六年,才派大理正乔梦松代理鸿胪少卿,册封朱俱波国的君主安定为疏勒王。天宝十二载,朱俱波国的首领裴国良来朝见皇帝,被授予折冲都尉的官职,还赏赐了紫袍和金鱼。

朱俱波国,也叫朱俱槃,是汉朝时合国(合众国)的遗民建立的国家。它拥有西夜、蒲犁、依耐、得若四块地方,距离于阗国西边一千多里,葱岭北边三百里,西边靠近喝盘陀国,北边九百里是疏勒国,南边三千里是女国。他们有精兵两千人。他们信奉佛教,文字和婆罗门教的文字相似。

甘棠国,在海南岛,是昆仑人建立的国家。

喝盘陀国,也叫汉陀、渴馆檀、渴罗陀,从疏勒国往西南走,经过剑末谷、不忍岭六百里就到了。它距离瓜州四千五百里,在朱俱波国的西边,南边是悬度山,北边是疏勒国,西边与护密接壤,西北边是判汗国。喝盘陀国的都城建在葱岭中间,背靠徙多河。他们有精兵一千人。他们的国王本来是疏勒人,世世代代相传。喝盘陀国的西南是头痛山。葱岭当地人俗称极嶷山,环绕着喝盘陀国。那里的人民强悍,长相和说话都像于阗人。他们的法律规定,杀人抢劫的要处死,其他罪行可以赎罪。他们必须向朝廷进贡服饰,国王坐在人字形的床上。北魏太延年间,喝盘陀国才开始和中国通商。贞观九年,他们派使者来朝见皇帝。开元年间,唐朝平定了喝盘陀国,并在葱岭设置了守捉,这是安西都护府最边远的戍边据点。

于阗,有的地方叫瞿萨旦那,有的叫涣那,有的叫屈丹,北方游牧民族叫它于遁,其他的少数民族叫它豁旦。离首都九千七百里,比瓜州远四千里,这地方以前是汉朝的汉戎庐、杆弥、渠勒、皮山五个国家的老地盘。于阗人住在西山城里,能打仗的士兵大概有四千人。这地方有条玉河,当地人说,晚上月光特别亮的地方,就能找到上好的玉石。国王住的房子墙壁上画满了图画。于阗人手特别巧,说话也比较夸张,喜欢搞一些迷信活动,也信奉佛教,但表面上看起来都挺恭敬的,见面都要跪下。他们用木头做笔,玉石做印章,如果得到什么古书,他们会把它戴在头上才打开看。从汉武帝开始,中国的诏书和符节,于阗王都一直代代相传。于阗人喜欢唱歌跳舞,也很擅长纺织。

于阗国的西边是大沙漠,那里的老鼠跟刺猬一样大,毛色金黄,成群结队地跑来跑去。开始的时候,于阗没有桑蚕,他们向邻国要,邻国不肯给。于是于阗王就向邻国求婚,邻国答应了。快要迎娶新娘的时候,于阗王跟新娘说:“我们国家没有丝绸,你可以把蚕带过来,自己织布。”新娘听了之后,就把蚕藏在帽子里的棉絮里,守卫检查的时候也没发现。从那以后,于阗就开始养蚕了。这个新娘还在石头上刻了字,约定不能杀蚕,等蚕蛾飞走了才能处理蚕茧。

话说,尉迟氏家族,祖上是突厥人,名叫尉迟屋密。贞观六年,他派使者来朝贡。三年后,又送儿子来侍奉皇帝。后来,阿史那社尔平定龟兹的时候,龟兹王伏阇信吓得不轻,赶紧派儿子送上三百匹骆驼作为贡品。薛万备长史对阿史那社尔说:“您攻破龟兹,西域都吓坏了,不如派轻骑兵去控制于阗王,让他来朝见天子。”阿史那社尔同意了。到了于阗,使者们展示了唐朝的强大威势,劝说伏阇信亲自去长安朝见皇帝。正好赶上高宗皇帝即位,高宗封伏阇信为右卫大将军,他的儿子叶护玷被封为右骁卫将军,还赏赐了大量的绸缎和衣物,足足有六千段! 皇帝还让他们在长安住了几个月才放他们回去,并允许他们留下子弟在宫中侍卫。

上元初年,尉迟屋密亲自带着儿子、族人和七十个首领来朝见皇帝。他在抗击吐蕃的战争中立了功,皇帝便把那块地方设立为毗沙都督府,划分成十个州,任命伏阇雄为都督。尉迟屋密死后,武则天立他的儿子尉迟璥为王。到了开元年间,尉迟璥又进贡了马、骆驼和一些珍宝。尉迟璥死后,他的儿子尉迟伏师战继位。尉迟伏师战死后,尉迟伏阇达继位,皇帝还册封了他的妻子执失氏为妃子。尉迟伏阇达死后,尉迟圭继位,他的妻子马氏被册封为妃子。尉迟圭死后,他的儿子尉迟胜继位。到了至德初年,尉迟胜率兵前来支援朝廷,顺便请求留下子弟在宫中侍卫。乾元三年,皇帝又任命尉迟胜的弟弟叶护曜为大仆员外卿、同四镇节度副使,让他代理于阗国政。尉迟胜的事迹,另有记载。

于阗东面三百里是建德力河,七百里是精绝国;河的东面是汗弥国,他们住在达德力城,也叫拘弥城,就是以前的宁弥故城。这些都是些小国家。

话说,德宗皇帝即位后,派内给事中朱如玉去安西,向于阗索要玉器。于阗王尉迟圭进贡了一块玉圭,五件玉佩,一个玉枕,三百个玉带板,四十支玉簪,三十个玉盒,十个玉镯,三个玉杵,以及一百斤重的瑟瑟(一种乐器),还有其他一些珍宝。朱如玉回朝后,却谎称这些宝物在回程途中被回纥抢走了。过了很久,事情败露,朝廷查获了他私藏的这些宝物,最后把他流放到恩州,处以死刑。

天竺国,就是我们说的汉朝时期的身毒国,也有人叫它摩伽陀国或者婆罗门国。离咱们首都长安九千六百里,离咱们朝廷设在那边的地方官——都护府——还有二千八百里呢。它在葱岭的南边,国土方圆有三万里,分成了东、西、南、北、中五个天竺地区,每个地区都有好几百座城镇。

南天竺靠海,那地方出产狮子、豹子、某种像狗一样的动物(犭军)、橐它(一种似骆驼的动物)、犀牛、大象、火齐(一种矿物)、琅玕(一种宝石)、石蜜(一种石头的蜜)和黑盐。北天竺离雪山很近,地势像玉璧一样圆圆的,南边有个山谷,是进出国家的通道。东天竺也靠海,跟扶南国和林邑国相邻。西天竺跟罽宾国和波斯国接壤。中天竺位于其他四个天竺的中心地带,它的首都叫茶镈和罗城,在迦毗黎河边。除了首都,还有好几百个城镇,每个城镇都设有长官;此外还有几十个小国家,每个小国家都设有国王。

其中比较有名的城市有舍卫城、迦没路城——这迦没路城的门都是朝东开的——还有迦尸城,也有人叫它波罗奈城,或者波罗那斯城。他们那儿养的牛很特别,叫稍割牛,是黑色的,角又细又长,大概有四尺长。这种牛十天就要割一次血,不然就会累死。当地人喝这种牛的血,据说可以活五百岁,牛的寿命也跟人一样长。

印度中天竺国的国王姓乞利咥,也叫刹利,他们家世代拥有这个国家,从不篡夺杀害别人。那地方又闷又热,一年能收四次稻子。稻子长得高高的,都超过了装稻谷的口袋。他们用贝壳当货币。那里盛产金刚石、檀香木和郁金香,还跟大秦(罗马帝国)、扶南(柬埔寨)和交趾(越南)做生意。老百姓生活富足快乐,没有账本簿籍,种王家地的人只要交税就行了。他们见面行礼的方式是互相舔脚按摩脚踝。家家户户都有乐器和歌舞演员。国王和大臣们都穿锦缎和毛毯做的衣服,头发梳成螺髻盘在头顶,剩下的头发剪短卷起来。男人们都穿耳洞戴耳环,有的还挂金饰,耳朵长得越长的人地位越高;他们赤脚走路,穿厚厚的白色衣服。女人们则戴着金银珠玉做的项链耳环。人死了,就焚烧尸体,收集骨灰建成佛塔,或者直接把骨灰撒在野外或河里,让鸟兽鱼鳖吃掉,没有特别的丧葬仪式。要是有人谋反,就秘密处死;犯小罪的可以用钱赎罪;不孝顺父母的,就砍掉手脚,割掉鼻子耳朵,然后流放到边疆。他们有自己的文字,擅长计算,学习《悉昙章》,还吹嘘说是梵天(印度教最高神)的法术。他们用贝叶经书写记录事情。他们信奉佛教,不杀生,不喝酒,全国各地到处都是佛祖的遗迹。他们很重视盟约和誓言,会念咒语,据说能呼风唤雨,让龙降下甘霖。

中天竺这地方气候湿热,一年能收四季稻,稻子长得老高了,比装稻子的口袋还高!他们用贝壳当钱,这地方产金刚石、檀香木和郁金香,还跟罗马、柬埔寨和越南做生意呢,日子过得可滋润了!没啥账本,种皇家的地只要交税就行,见面就互相舔脚丫子按摩脚踝打招呼,那叫一个热情!家家都有乐队和舞女,国王大臣们穿金戴银,头发梳成螺髻,剩下的头发剪短卷起来。男人们都打耳洞戴耳环,有的还挂金链子,耳朵越长越尊贵,他们光脚穿白袍子。女人们戴金银珠玉首饰,人死了就火化,骨灰建成佛塔,或者直接撒野外河里,让鸟兽鱼鳖吃掉,没啥复杂的丧葬仪式。造反的秘密处决,小罪罚款,不孝的砍手脚割耳朵鼻子,发配边疆。他们有文字,会算账,学《悉昙章》,还说那是梵天传下来的法术呢!用贝叶经记事,信佛教,不杀生不喝酒,到处都是佛祖的遗迹。他们很守信用,会念咒,据说能呼风唤雨呢!

隋炀帝那会儿,派裴矩去跟西域各国联络,就可惜没跟天竺和拂菻(fú lín)搭上线,这事儿让他一直耿耿于怀。后来到了唐朝武德年间,全国乱成一锅粥,有个叫尸罗逸多(shī luó yì duō)的家伙,带兵打仗那叫一个猛,骑马从不卸鞍,士兵也从不脱甲,结果把四个天竺国都给征服了,都乖乖地朝北臣服了。

碰巧唐朝的和尚玄奘到了天竺,尸罗逸多就召见了他,说:“听说你们国家出了个圣人,还作了《秦王破阵乐》,你给我说说这圣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玄奘就大概跟他说说唐太宗李世民有多么英武神勇,平定了叛乱,四夷都臣服于他等等。尸罗逸多一听高兴坏了,说:“我得朝东拜他!”贞观十五年,尸罗逸多自称摩伽陀王,还派使者给唐太宗上书。

唐太宗就派云骑尉梁怀璥(liáng huái zhuó)带了皇帝的诏书去安抚他。尸罗逸多吓了一跳,赶紧问周围的人:“从古至今,摩诃震旦(mó hē zhèn dàn)的使者来过咱们国家吗?”大家都说:“没有啊!”原来他们管中国叫摩诃震旦。尸罗逸多赶紧出来迎接,五体投地地接了诏书,还把它戴在头上,然后又派使者跟着梁怀璥一起回长安朝见唐太宗。

唐太宗又派卫尉丞李义表(lǐ yì biǎo)回信,并且派大臣到边境迎接,整个长安城的人都出来看热闹,路上还焚香迎接,尸罗逸多带着所有大臣朝东跪着接受诏书,还献上了火珠、郁金和菩提树。

公元644年,朝廷派右卫率府长史王玄策出使天竺(印度),蒋师仁当副手。还没到目的地,天竺国王尸罗逸多就死了,国内大乱,大臣那伏帝阿罗那顺自立为王,还带兵阻拦王玄策。当时王玄策身边只有几十个骑兵,打不过人家,全军覆没,没办法,只能抢了其他国家进贡的宝物。

王玄策一个人冒着危险跑到吐蕃的西部边境,发文请求邻国出兵帮忙。吐蕃派了一千兵过来,尼泊尔派了七千骑兵。王玄策把军队分成几部分,进攻茶镈和罗城,三天就攻破了,斩杀三千敌军,还有上万人被淹死。阿罗那顺丢下国家逃跑了,又集合残兵败将重新布阵,蒋师仁把他抓住了,俘虏斩杀了数千人。剩下的敌人拥护王后的儿子息阻乾陀卫江,蒋师仁又打败了他们,俘获了王后和王子,还抓了上万男女,三万牲畜,攻下了五百八十座城池。东天竺王尸鸠摩还送来了三万头牛马犒劳军队,还有弓箭、刀剑和珍贵的装饰品。迦没路国也送来了奇珍异宝,还献上了地图,请求得到老子像。

王玄策押着阿罗那顺回到了长安,向朝廷汇报。相关部门向皇帝禀报了此事,皇帝说:“那些人只知道贪图享乐,沉迷于声色犬马,这就是他们失败的根本原因啊!婆罗门竟然敢袭击我的使者,竟然还被俘虏了!” 皇帝很高兴,提升王玄策为朝散大夫。

有个方士叫那逻迩娑婆寐,他自称活了两百岁,掌握着长生不老的秘诀。皇帝就给他安排了住所让他炼丹,还派兵部尚书崔敦礼看着他。这个方士带着人跑遍天下,搜集各种奇奇怪怪的药材和石头,还跑到婆罗门各国去寻找材料。据说有一种叫“畔茶法水”的东西,是从石头臼里出来的,旁边有石雕像守护着。这水有七种颜色,有的滚烫有的冰凉,能融化草木和金铁,人手只要沾上一下就会烂掉。他们是用一个装有骷髅的皮囊,把水倒进葫芦里。还有一种树叫咀赖罗,叶子像梨树叶,长在深山悬崖峭壁上,前面有条大蛇守护着,根本到不了。想要采摘叶子,只能用带方头的箭头射树枝,让叶子掉下来,再被鸟衔走,然后继续射,这样才能采到。其他的奇奇怪怪的事情也差不多这样。后来,炼丹没成功,皇帝下令让他回去,但他回不去了,最后死在了长安。

高宗时期,有个叫庐伽逸多的人,是东天竺乌茶国人,他也带着秘方来献给皇帝,被封为怀化大将军。乾封三年,五个天竺国都来朝贡了。到了开元时期,中天竺三次派使者来,南天竺来了一次,还献上了一只五彩斑斓会说话的鸟,并且请求皇帝出兵帮助他们讨伐大食和吐蕃,还请求皇帝给他们军队取个名字。玄宗皇帝就赐名“怀德军”。使者说:“番邦的人最看重的是袍子和腰带。”皇帝就赏赐他们锦袍、金腰带、鱼袋以及其他七件东西。北天竺也来朝贡了一次。

摩揭它国,也叫摩伽陀国,原本是中天竺的属国。国土周长五千里,土地肥沃,适合耕种,盛产一种米粒很大的特殊稻米,被称为“供大人米”。国王居住在拘阇揭罗布罗城,也有人说是俱苏摩补罗城,或者波吒厘子城,城市北边紧挨着恒河。贞观二十一年,摩揭它国才开始派使者和唐朝皇帝取得联系,进贡了波罗树,这种树长得像白杨树。太宗皇帝派使者学习熬糖的方法,然后下令扬州种植甘蔗,按照西域的方法熬制,颜色和味道比西域的还要好。高宗皇帝又派王玄策到摩揭它国,在摩诃菩提寺立碑。后来德宗皇帝还自己铸造了钟,并且把钟铭赐给了那烂陀寺。

还有一个叫那揭的国家,也是唐朝的属国。贞观二十年,他们也派使者进贡了各种物品。

乌茶国,也叫乌伏那或者乌苌,位于天竺国的南方,国土面积很大,大约有五千里地。它东边离勃律国六百里,西边离罽宾国四百里。山谷连绵不断,盛产金子、铁矿、葡萄和郁金香。水稻一年可以收割两季。那里的人民比较狡猾,擅长各种机关陷阱。这个国家没有死刑,犯了死罪的人会被放逐到荒山野岭。如果罪行有疑问,就给犯人喝一种药,然后观察他的尿液颜色来判断罪行的轻重。乌茶国有五个城池,国王住在术瞢蘖利城,另一个重要的城市叫瞢揭厘城,东北方向还有个达丽罗川,那是乌苌国的旧都。贞观十六年,乌茶国王达摩因陀诃斯派使者进贡了龙脑香,唐太宗还专门写了信表示感谢。

大食国和乌茶国的东部边界相接,唐玄宗开元年间,大食国多次引诱乌茶国臣服,但是乌茶王和骨咄、俱位两位王子都不肯称臣。后来唐玄宗派使者册封乌茶王为王。

章求拔国,也有人叫它章揭拔国,原本是西羌族后裔建立的国家。它最初位于悉立国的西南四山中,后来迁徙到了山区以西,和东天竺国接壤。他们的衣着打扮和东天竺人差不多,所以就依附于东天竺了。章求拔国的国土面积大约有八九百里,能动员的军队有两千人。他们没有城池,喜欢抢劫,所以商旅们都很害怕他们。贞观二十年,章求拔国王罗利多菩伽派使者到长安朝见唐太宗。玄奘法师西行取经时讨伐中天竺,章求拔国也派兵支援,立下了战功,从此以后,章求拔国就一直向唐朝进贡了。

悉立国位于吐蕃的西南,大约有五万户人家,城镇多建在山涧溪流旁边。那里的男人喜欢用布带束住头发,穿毛毡和粗布衣服;女人则把头发编成辫子,穿短裙。他们结婚不用彩礼。那里的土地适合种植粳米、小麦和豆类。人死后就埋在野外,不立碑不栽树,丧服是黑衣,要穿满一年才能脱掉。他们的刑罚有砍脚趾和割鼻子。悉立国长期以来都受吐蕃的管辖。

罽宾国,隋朝时叫漕国,位于葱岭的南边,距离长安一万二千里还多,南边离舍卫国三千里。国王住在脩鲜城,长期以来都受大月氏的管辖。那里气候炎热潮湿,人们骑大象出行,普遍信仰佛教。

公元619年,咱们派使臣给吐蕃送去了宝贝,有宝带、金锁、水晶杯,还有长得像酸枣的颇黎果。贞观年间,他们又送来了好马。唐太宗皇帝跟大臣们说:“我刚当皇帝的时候,有人说天子应该炫耀武力,征服四夷,只有魏徵劝我修明文德,先安顿好中原地区;中原安定了,边远地区的人自然就臣服了。现在天下太平,四夷的君主都来进贡,这就是文德的力量啊!”于是,派果毅何处罗拔等人带着丰厚的礼物赏赐吐蕃,并且安抚他们。何处罗拔到了罽宾(今克什米尔地区),那里的国王朝东跪拜了两次,还派人护送使臣去天竺(今印度)。

公元637年,吐蕃又进贡了一种叫“褥特鼠”的动物,它的嘴巴尖尖的,尾巴是红色的,能吃蛇,要是被蛇咬了,闻闻它的尿,伤口就能好。吐蕃人一直流传着他们的祖先叫馨孽,到曷撷支传了十二代。公元658年,唐朝把吐蕃的地盘设为脩鲜都督府。龙朔年间(公元661-663年),又任命他们的国王为脩鲜等十一州的军事长官和都督。公元719年,吐蕃又派使臣进贡了天文历法和一些珍奇的药方,唐玄宗皇帝册封他们的国王为葛逻达支特勒。后来,乌散特勒洒年纪大了,请求让他的儿子拂菻罽婆继承王位,唐朝同意了。公元745年,唐朝又册封他的儿子勃匐准为继承罽宾和乌苌(今克什米尔地区)的国王。乾元年间(公元758-760年),吐蕃使臣又来朝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