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陵王篡位称帝,改元为天正。永丰侯萧撝就说:“大王这江山,恐怕坐不稳啊!以前桓玄改元大亨,有识之士就说这是‘二月了’,结果桓玄果然在仲春就失败了。现在的天正,‘正’字拆开就是‘一止’,这能长久吗?”果然,梁武陵王只当了一年皇帝就完蛋了。
后来到了后齐文宣帝的时候,太子殷要举行冠礼,皇帝下令让邢子才来写冠礼的祝词。邢子才写了“正道”两个字。皇帝说:“‘正’字,就是‘一止’啊。我的儿子,难道要被取代吗?”邢子才想请求修改,皇帝不让,说:“天意如此!”然后皇帝又转头对常山王演说:“要是时机到了,就由你动手,但千万别杀了他!”等皇帝死了,太子继位,常山王果然废了太子自己当了皇帝,殷太子不久就被杀害了。
武成帝时期,左仆射和士开对皇帝说:“自古以来,帝王最终都化为尘土,尧舜、桀纣,最终又有什么区别呢?陛下应该趁着年轻力壮,尽情享乐,一天的快乐胜过千年,别那么辛苦地克制自己!”皇帝很高兴听他这么说,更加沉迷酒色,放纵享乐。和士开不仅教唆皇帝走上邪路,自己还专权跋扈,最后被御史中丞给杀了。
到了武平年间,陈国军队攻打彭城,后主吓得够呛,侍中韩长鸾就劝他说:“就算丢了河南,还可以当个龟兹国的国君嘛!淮南现在都丢了,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人生能有多少时间,就好好享受吧,别愁眉苦脸的!”皇帝听了很高兴,于是更加沉溺于酒色,对国家大事完全不管不顾。没过多久,就被周朝灭掉了。
武平七年,后主被周军打败,逃到邺城,自称太上皇,把皇位传给了太子恒,改元为隆化。当时的人们把“隆化”两个字拆开念,就是“降死”啊!结果他果然投降了周朝,然后就死了。
周武帝改元为宣政,梁朝的皇帝萧岿把“宣政”两个字拆开念,就是“宇文亡日”。那年六月,周武帝就死了。
周宣帝还在东宫的时候,就不遵守法度,武帝经常打他。等他当上皇帝后,摸着以前的伤疤破口大骂:“你死得太晚了!”他又改元为大象,萧岿又把“大象”两个字拆开念,就是“天子冢”。第二年,周宣帝就死了。
开皇初年,梁王萧琮改元为广运。当时江陵的老百姓私下议论说:“‘运’字,不就是军队逃跑的意思吗?我们的国君难道要被军队追着跑吗?”后来萧琮进京被扣押,回不来了,他的叔父萧岩又率领百姓叛乱,梁国最终被废除。
开皇初年,文帝给皇太子取名勇,晋王取名英,秦王取名俊,蜀王取名秀。有人上书进谏说:“‘勇’字只是一个壮士的称呼;‘英’是千人中的佼佼者,‘俊’是万人中的佼佼者,这些都是平民百姓的褒奖之词,不适合作为帝王的尊号。”皇帝没理会。当时人们常说杨姓的人大多是嬴姓的后代,有人就进言说:“杨英反过来念就是嬴殃(灾祸)啊!”皇帝听了很不高兴,赶紧把晋王的名字改了。后来勇、俊、秀三位皇子都被废黜,杨广即位,最终丢失了天下,应验了“杨氏之殃”的预言。
炀帝即位,改年号为大业。有识之士都觉得不妙,说:“‘大业’两个字拆开来看就是‘大苦来’啊!”不久天下大乱,百姓遭受了极大的苦难。
炀帝常常轻松地对秘书郎虞世南说:“我不喜欢别人劝谏我。如果地位显赫的人来劝谏我,是为了追求名利,我更受不了。至于地位低微的人,虽然我会稍微宽容一点,但最终也不会采纳他们的意见。你明白我的意思吧!”当时人们议论说,古代的圣明君王治理天下,目光敏锐,耳聪目明,会悬挂“敢谏之鼓”,设立“谤木”,为臣民提供进言的渠道,即使这样,还担心忠言难以听到。因此,他们的恩泽遍及天下,福泽流传后世。而这位皇帝却厌恶直言,打击谏臣,他能长久吗?最终他落得个被杀的下场。
梁朝天监元年,大旱,一斗米卖到五千钱,很多人饿死了。《洪范五行传》说:“君主操持着亢阳之气,兴兵动众,过度劳累百姓,修建城池,不顾百姓死活,臣民怨声载道。然而君主内心却不能放松,所以阳气过盛而失衡,阴气衰弱而不能配合。阳气过盛,就会导致旱灾。”当初,皇帝起兵襄阳,击败张冲、陈伯之,平定建康,前后连年征战,百姓疲惫不堪;即位后,又不断与魏国交战,应验了旱灾的预兆。
公元582年春天,一直没下雨,到了四月还是干旱。之前周朝军队抢掠淮北地区,始兴王叔陵等将领的军队打败仗了,淮北地区全都被周朝占领了,这大概就是老天爷给的警告吧。
公元535年,并州、肆州、汾州、建州、晋州、绛州、秦州、陕州等地大旱,好多人都逃荒去了。这一年,北齐神武帝和西魏在沙苑打仗,结果北齐打败了,死了好几万人。
公元548年冬天到春天,又是旱灾。之前西魏军队攻打洛阳,神武帝亲自带兵在邙山跟西魏大战,死了好几万人。
公元556年夏天,大旱。之前朝廷大规模动员百姓修建了四百多里的长城,这是劳民伤财的报应啊!
公元560年春天,旱灾。之前动员几十万人修建金凤台、圣应台、崇光台这三个华丽的宫殿,穷奢极欲,不顾百姓死活,这是老天爷对这种行为的惩罚!
公元563年四月,并州、晋州以西的五个州旱灾。这一年,又动员百姓修建轵关。同时,二十万突厥人破坏长城,还袭击了恒州。
公元570年春天,旱灾。当时朝廷大规模动员百姓,修建大明宫。
公元584年以后,京城经常干旱。那时迁都到龙首山,修建宫殿,百姓劳苦不堪,这是因为统治者不顾百姓死活的报应!
公元608年,燕州、代州等边境地区干旱。当时动员一百多万人修建长城,皇帝还亲自去边境视察,百姓都失业了,路上饿死的人一个接一个。
公元612年,全国大旱,百姓四处逃荒。当时朝廷征调全国军队,皇帝还亲自去攻打高丽,结果军队冻饿而死的人占了将近九成。公元617年,全国又大旱。当时全国各地都派人修城墙,不分男女老幼,都被抓去干活。
话说梁武帝天监三年六月初八,在重云殿上讲经呢,突然有个叫志公的和尚跳起来又唱又跳,一会儿又哭了起来,然后就写了一首五言诗:“乐哉三十余,悲哉五十里!但看八十三,子地妖灾起。佞臣作欺妄,贼臣灭君子。若不信吾语,龙时侯贼起。且至马中间,衔悲不见喜。” 这诗的意思是说,梁朝从天监年间到后来,三十多年太平无事,可悲的是,到后来要发生大乱,整整五十里的地界都要遭殃。具体来说,在八十三岁那年(指的是武帝),在子地(地名)会发生大灾难,奸臣当道,忠良被杀。不信的话,等龙年(指某一年)侯景造反就知道了,最后还会骑马逃亡,悲惨收场。 梁朝从天监到最后大同,确实三十多年太平,可到太清二年,台城失守,武帝在位四十八年,这“五十里”也应验了。太清元年八月十三,侯景从悬瓠来投降,这悬瓠在丹阳北边,也就是诗中说的“子地”。武帝听信朱异的话,接受了侯景的投降,结果侯景戊辰年开始作乱,到午年,武帝忧虑过度而死。
十年后的四月初八,志公和尚又在一次大型集会上作诗一首:“兀尾狗子始著狂,欲死不死啮人伤,须臾之间自灭亡。患在汝阴死三湘,横尸一旦无人藏。” 这诗说的是侯景,他小名叫“狗子”,从悬瓠(古汝南)来投降。后来在巴陵南边的三湘之地战败身亡,横尸荒野无人收殓。
天监年间,茅山有个隐士叫陶弘景,也写了一首五言诗:“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谈空,不意昭阳殿,忽作单于宫。” 当时朝中大臣都只顾着清谈玄学,不问政事,陶弘景借用夷甫、平叔(都是当时的名臣)来讽刺他们。后来侯景造反,果然占据了昭阳殿。
大同年间,民间还流传着童谣:“青丝白马寿阳来。” 后来侯景攻破丹阳,果然骑着白马,用青丝绳子做马缰。
陈朝建立后,又出现一首童谣:“黄班青骢马,发自寿阳涘。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 后来陈朝皇帝果然被韩擒虎打败。韩擒虎,小名叫擒虎,“黄班”指的就是他。他攻破建康时,也骑着青骢马,时间也和童谣里说的前后呼应。
话说陈朝的时候,江南地区特别流行王献之写的《桃叶》这首歌,歌词是:“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度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这首歌当时很火。后来晋朝打陈朝,大军就在桃叶山下扎营,韩擒年渡江的时候,大将任蛮奴还带兵到新林去接应北方的军队呢。
陈朝的皇帝陈叔宝建了个齐云观,结果老百姓就唱起了歌:“齐云观,寇来无际畔。” 这歌刚唱起来,齐云观还没建好呢,隋朝大军就打来了,陈叔宝也被俘虏了。
陈叔宝在祯明年间,又作了一首新歌,歌词特别悲凉,还让宫里的妃子们学着唱。歌词是:“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 当时的人们都觉得这歌是预言,认为陈朝不久就要完蛋了,果然应验了。
北齐神武帝高欢刚把都城迁到邺城的时候,民间流传着一首童谣:“可怜青雀子,飞入邺城里。作窠犹未成,举头失乡里。寄书与妇母,好看新妇子。” 这青雀子指的是魏孝静帝,他是清河王之子,而他的皇后是高欢的女儿。 邺城宫殿还没建好,就赶上改朝换代了,就像童谣里说的“作窠犹未成”,后来孝静帝也死了。 这“寄书与妇母”指的是孝静帝的皇后给娘家报信,“新妇子”指的就是高欢的另一个女儿,也就是后来成为文宣帝皇后的女人。
武定年间,又出现一首童谣:“百尺高竿摧折,水底燃灯澄灭。” “高”指齐姓,“澄”是文襄帝高澄的名字。五年后,神武帝死了,应了“高竿摧折”;七年后,文襄帝被刺客杀了,应了“水底燃灯澄灭”。
天保年间,有个叫陆法和的算命先生,在他家墙上写了这么一句话:“十年天子为尚可,百日天子急如火,周年天子迭代坐。” 结果文宣帝当了十年皇帝就死了,废帝只当了百来天就被废了,孝昭帝当了一年也死了,这都应验了这句预言。
武平元年,又出现一首童谣:“狐截尾,你欲除我我除你。” 那年四月,陇东王胡长仁想派刺客杀掉和士开,结果事情败露了,反被和士开诬陷而死。
两年前,小孩儿们唱着童谣:“和士开,七月三十日,将你向南台。” 小孩儿唱完之后,大家一起拍手说:“杀了他!” 七月二十五日,御史中丞琅邪王俨就把和士开抓了,押送到南台斩首了。 同年,又出现了一首童谣:“七月刈禾伤早,九月吃糕正好。十月洗荡饭瓮,十一月出却赵老。” 七月和士开被杀,九月琅邪王也死了,十一月赵彦深被任命为西兖州刺史。
武平年间快结束的时候,流传着一首童谣:“黄花势欲落,清樽但满酌。” 当时穆皇后和她儿子行为放荡,干预朝政,大家都很担心。穆皇后小名叫黄花,这句童谣预示着齐朝快要灭亡了,“黄花将落”应验了。
邺城里还流传着这么一首童谣:“金作扫帚玉作把,净扫殿屋迎西家。” 没过多久,周朝的军队就攻入邺城了。
周朝刚建立的时候,有童谣说:“白杨树头金鸡鸣,只有阿舅无外甥。” 静帝是隋朝皇帝的甥儿,他禅位后不久就死了,而他的舅舅们却势力强大。
周宣帝跟宫女们晚上手挽着手跳舞唱歌,唱的是:“自知身命促,把烛夜行游。” 这皇帝登基三年就死了。
开皇十年,高祖皇帝到并州去,宴请秦孝王和王子相。皇帝还即兴作了一首四言诗:“红颜讵几,玉貌须臾。一朝花落,白发难除。明年后岁,谁有谁无。” 第二年王子相就死了,十八年后秦孝王也去世了。
大业十一年,隋炀帝从京城跑到东都,到了长乐宫,喝得酩酊大醉,然后就写了一首五言诗。诗的最后一句是:“徒有归飞心,无复因风力”。他让宫里的美人一遍遍地吟诵这句诗,自己还哭得泪流满襟,连伺候他的官员都跟着唉声叹气。后来,隋炀帝又去了江都,又写了一首五言诗:“求归不得去,真成遭个春。鸟声争劝酒,梅花笑杀人。” 这诗写于三月,而他也在三月被杀了,真是应验了诗中的“遭个春”啊!那一年盗贼四起,道路都被堵死了,隋炀帝害怕了,也就彻底断了回京的心思。他还梦见两个小伙子唱歌:“住亦死,去亦死。未若乘船渡江水。” 所以他就开始在丹阳建宫殿,打算在那里住下来。可是宫殿还没建好,他就被人杀了。
大业年间,民间流传着一首童谣:“桃李子,鸿鹄绕阳山,宛转花林里。莫浪语,谁道许。”后来,李密因为参与杨玄感叛乱被官府抓捕,半路逃跑了。他暗中拉拢了一伙盗贼,从阳城山杀出来,攻破了洛口仓,之后又驻扎在苑内。这“莫浪语,密也”说的就是李密;“宇文化及自号许国”,这“谁道许”指的就是宇文化及,这都是当时人们对这些事情感到震惊和疑惑的反映。
梁武帝大同元年,邵陵王萧纶在南徐州的卧室里,大白天的时候,一只狸猫在屋梁上打架,掉下来被他抓住了。到了太清年间,碰上了侯景之乱,萧纶带兵去救援台城。走到钟山的时候,突然出现一只冬眠刚醒的熊,咬了萧纶坐骑的马。这真是应了“毛虫之孽”啊!后来萧纶被王僧辩打败,逃到南阳,最后被西魏杀死了。
大同年间,每到晚上,狐狸都在宫殿底下叫,好几年才停。京房的《易飞候》里说:“野兽群鸣,邑中且空虚。” 没多久,国家就乱了,丹阳城里死伤殆尽。
陈朝祯明初年,一只狐狸跑进了皇帝的床底下,怎么抓都抓不到。京房的《易飞候》里说:“狐入君室,室不居。” 没过多久,陈朝就灭亡了。
公元548年九月,一只豹子闯进了邺城的南门,当场被杀了。五年后的八月,又有一只豹子跑到铜爵台上去。京房的《易飞候》里说:“野兽进城,跑到朝廷或者官道、官府门口,是大灾难的预兆,君王要完蛋。”那一年,东魏在玉壁战役中惨败,高欢也病死了。
公元552年,有只兔子从庙社里跑了出来。《易飞候》上说:“兔子跑到王宫里,国君要完蛋。”庙社,那是祖宗神灵居住的地方啊。五年后,周军攻入邺城,后主高洋逃跑了。
北齐武平年间快结束的时候,并州、肆州等地狼很多,还吃人。《洪范五行传》里说:“狼,是贪暴的野兽,大多是白色的,象征着战争。狼又像狗,预示着狗祸。”京房的《易传》也说:“君王要是无道,灾祸就要降临百姓,躲到深山里才能保住性命。狼吃人,就是这个道理。”当时皇帝用尽小人,自己又贪婪暴虐,残害百姓,狼吃人的预兆应验了。没多久,北齐就被周军灭掉了,这正是战争的征兆啊。
武平年间,朔州府门外突然出现了一个小孩的脚印,还堆土做成了城墙的样子。当时的人觉得很奇怪,仔细一看,原来是狐狸精搞的鬼,后来这种事逐渐蔓延到并州、邺城。这和公元548年豹子进城的情况很像。那一年,南安王高思好起兵造反,直奔并州,结果被官军打败了。郑子饶、羊法皓等人又在山东造反。
公元559年,邺城和顿丘都出现了狗和女人交配的怪事。《洪范五行传》说:“不同种类的东西不该交配却交配了,这是乱象的征兆。狗和人交配是狗祸的预兆。”狗祸,是阳气过盛、失去民心的征兆。当时的皇帝不关心国事,恩泽不到百姓。
北齐后主的时候,居然给狗封官,母狗还有夫人、郡君的称号,还给狗配兵,好吃好喝地供着,用锦缎和褥子给它们铺床。老天爷要惩罚他了,把爵位给了狗,这正是狗祸的征兆啊!老天爷好像在说,你们这些大臣都跟狗一样。后主不明白,结果国破家亡。
公元563年,有条狗生了崽,可是腰后面分成两半,有两条尾巴,六条腿。狗是凶猛的动物,有爪牙,象征着将士。当时宇文护和侯伏、侯龙恩等人密谋叛乱。狗的屁股分叉,这就是预兆啊。
大业元年,雁门那地方的狗好多都跑丢了主人,成群结队地在野外乱跑,样子都变得像狼一样,还咬人吃人,好几年才消停。书上说:“狗是看家护院的,现在都离开主人了,这说明臣子们不听话了。狗的样子变得像狼,狼毛是白的,这是要打仗的预兆啊!” 后来皇帝穷兵黩武,没完没了地搞劳役,老天爷好像在警告他:别再搞劳役了,那些看家护院的臣子们要造反了!皇帝不听劝,又开始修长城,接着又搞西域、辽东那些事,天下老百姓都怨声载道,最后在江都发生了兵变,连皇帝身边的侍卫都造反了。
梁大同二年,地上长出了白色的毛,有两尺长,这算是吉兆吧。孙盛认为这是劳民伤财的征兆。之前大规模动员百姓修建浮山堰,花了巨额钱财,眼看就要完工了,却又几次三番地垮塌,百姓们都厌倦了徭役,路上到处都是唉声叹气的声音。
齐河清元年九月,沧州和长城脚下,地上也长出了很多毛,有白的也有黑的,四五寸长,这大概也是吉兆吧。当时正值北边修长城,国内又修建三台,百姓们都苦不堪言。
开皇六年七月,京城下毛毛雨,雨水里夹杂着像头发一样的毛,长的有三尺多,短的也有六七寸。京房的《易飞候》上说:“天上掉毛,国家就要大饥荒。” 当时关中地区大旱,粮食价格飞涨。
后齐天统初年,岱山封禅坛的玉璧自己出来了,这又是吉兆。岱山是帝王改朝换代的地方,玉璧是祭祀用的东西,它自己出来了,说明要改朝换代了。后来齐国灭亡,土地归属周朝,高祖接受周朝的禅让,天下统一,这应验了在泰山祭祀的预兆。
武平三年,白水岩下青石壁上出现“齐亡走”三个字。有人把这三个字改成了“上延”,后主认为这是吉兆,满朝文武都来祝贺。结果后来周朝军队打进齐国,后主果然丢下邺城逃跑了。
开皇十七年,在武安、滏阳之间,有十多块石头从天上掉下来。《洪范五行传》上说:“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君主会有危险。”七年后,皇帝驾崩了。
开皇年间快结束的时候,高祖在宫里埋了两块小石头在地上,做个记号,表示床的位置。没过多久,这两块石头就变成了玉。刘向说:“玉是最贵重的,贱的东西变成贵的东西,这是要变天的预兆。”到了大业年间快结束的时候,到处都是盗贼,都敢称王称帝了。
话说隋炀帝大业十三年,西平郡发现一块石头,上面刻着“天子立千年”几个字。满朝文武都高兴坏了,纷纷祝贺。但一些有识之士却忧心忡忡,他们说:“‘千年万岁’是死后才有的说法,现在就说能立千年,灾祸很快就要来了!”结果,第二年隋炀帝就被杀了。
梁武帝大同十二年,曲阿建陵的陵墓入口处,石麒麟竟然自己动了起来!这可是木头克金的征兆啊!石头动,意味着要迁移,这是上天的警告啊!好像在说:这陵墓以后没主人了,石麒麟要被人搬走了!后来,梁朝果然亡国了。
再来说说后齐河清四年,宫殿里的石头自己跳了起来,还互相碰撞!有个叫眭孟的官员分析说,石头属阴,代表臣子,殿上石头自己动,这是左右亲信叛乱的预兆。果然,后来周朝军队东征,宠臣尉相愿、乞扶贵和兄弟、韩建业这些人,都叛变投靠了周朝。
梁武帝大同十二年正月,送两只辟邪到建陵。左边那只双角的辟邪顺利到达陵墓。右边那只独角的辟邪,刚要出发,在车上就连续跳跃了三次,结果把车辕都震断了!只好换了辆车。还没到陵墓两里地,它又跳了三次!每次跳跃都把车上的人震得腾空三四尺高,车轮都陷进土里三寸深!这又是木克金的征兆啊!刘向说过:“失去民心,命令不行,说话没人听,这是金气混乱的表现。”石头属阴,代表臣子,臣子要造反了!梁武帝晚年不理政事,君臣只顾着念佛经、谈玄学,朝政混乱,命令不行,说话没人听,这就是后果!最终导致了侯景之乱。
周建德元年,濮阳郡发现了一尊石像,郡里的官员想把它运到府里,刮下上面的金子。结果这石像在路上自己跳下车,还来来回回两次!后来他们用粗绳子把它绑在车壁上,绳子居然都被它挣断了!当时周帝刚刚灭了齐国,又攻打淮南,不停地征战,百姓疲惫不堪,这就是失去了民心的表现啊!
陈朝天嘉六年秋天七月,仪贤堂莫名其妙地塌了,这跟当时的金木之气不好有关。 皇上当时正大兴土木,修建显德殿等五座宫殿,号称壮观华丽,搞得老百姓都没活干了,所以木材也失去了正常的特性。仪贤堂嘛,就是尊崇贤才的意思,它无缘无故塌了,老天爷好像在警告皇上:你这么奢侈,又不重用贤才,要这虚名有个啥用?皇上没听懂,第二年就死了。
祯明元年六月,宫里的水殿好像有刀锯砍伐的声音,然后这殿就莫名其妙地倒了。七月,朱雀航也无缘无故地沉了。当时后主正忙着修建园林,却怠慢了宗庙祭祀。水殿啊,是皇上游玩宴乐的地方;朱雀航啊,是国都的大门,这些地方无缘无故坏了,老天爷好像在警告:宫殿毁了,道路断了。后主还是没明白,最后被隋朝灭了,宫殿庙宇都成了废墟。
齐朝孝昭帝要杀杨愔,坐车去省里,进东门的时候,轿子的竿子莫名其妙地断了。皇上非常讨厌这事儿,一年多后就死了。
河清三年,长广郡的官署屋梁突然裂开了,就像人的样子,太守觉得不吉利就让人削掉了,可第二天又裂开了。长广是皇帝的封地,木头出现这种异变,是不祥的预兆啊。那年,皇帝就死了。
武平七年秋天,穆皇后要去晋阳,先到北宫向胡太后辞行。到了宫门,她坐的七宝车无缘无故陷进地里去了,牛的四条腿都陷进去了。那一年,齐朝灭亡了,皇后被俘虏到了长安。
后周建德六年,青城门无缘无故塌了。青色是东方的颜色,象征着东宫,也就是太子。当时太子没有威仪和礼节,青城门无缘无故塌了,这是太子不胜任的预兆。皇上没听进去。第二年太子继位,果然是个昏君,周朝的灭亡,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隋朝大业年间,齐王杨暕在东都修建府邸,新盖的寝殿,房梁无缘无故断了。当时皇上没有太子,天下人都觉得杨暕该继承皇位,朝中大臣都盼着他上位,他因此变得骄横跋扈,还找算命先生算命,又搞那些厌胜之术。寝殿房梁无缘无故断了,木材失常,这是奸谋的预兆啊!上天通过这些异象来警告他,但他没明白,后来果然被皇帝治罪了。
《洪范五行传》里说:“说了不算数,这就是治理不好的意思。它的罪过在于僭越,它的惩罚是长久的旱灾,它的最终结果是忧患。有时候会有诗歌的妖邪之气,有时候会有毛虫的灾害,有时候会有犬祸。所以会有口舌之争的疾病,会有吉凶不定的征兆。只有木克金才是正常的。”
梁武陵王僭越称帝,改元为天正。永丰侯萧撝说:“大王这次不行了。以前桓玄年号大亨,有识之士就说这是‘二月就完蛋’的意思,而桓玄的失败,果然是在仲春。今天叫天正,‘正’字的写法是‘一’字加‘止’字,能长久吗?”果然一年后他就失败了。
后来齐文宣帝的时候,太子殷要行冠礼,皇帝下令让邢子才给他起个字。邢子才给他起了个字叫正道。皇帝说:“‘正’字,就是‘一’加‘止’啊,我的儿子是不是要完蛋啊?”邢子才请求改字,皇帝不答应,说:“天意如此!”然后转头对常山王演说:“夺取天下的大事就交给你了,千万别杀人啊!”等到皇帝死了,太子继位,常山王果然废了他自己当了皇帝。殷太子不久就被杀害了。
武成帝的时候,左仆射和士开对皇帝说:“自古以来,帝王最终都变成一堆黄土,尧舜、桀纣,最终又有什么区别呢?陛下应该趁着年轻力壮,尽情享乐,一天可以抵得上千年,不要白白地勤俭节约啊!”皇帝很高兴听他的话,更加放纵淫乐。和士开不仅引导皇帝走上邪路,自己还专权擅政,最终被御史中丞杀了。
武平年间,陈国军队攻打彭城,后主非常忧虑害怕,侍中韩长鸾说:“就算丢了河南,还可以当个龟兹国的国君。淮南现在丢了,有什么好担心的呢?人生能有多少时间,就图个快乐吧,别操心了!”皇帝很高兴,于是沉迷酒色,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没多久,就被周朝灭掉了。
武平七年,后主被周军打败,逃到邺城,自称太上皇,把皇位传给了太子恒,改元为隆化。当时的人把这两个字拆开来读,就是“降死”的意思。他果然投降了周朝,然后死了。
周武帝改元为宣政,梁朝的皇帝萧岿把这两个字拆开来读,是“宇文亡日”的意思。那年六月,周武帝死了。
汉宣帝当太子的时候,不遵守规矩,汉武帝经常打他。等到他当上皇帝后,摸着以前的伤疤,破口大骂:“你小子怎么死的这么晚啊!” 他还改元为“大象”,萧岿(梁武帝)就故意把“大象”两个字拆开解读,说成是“天子冢”(天子的坟墓)。结果第二年宣帝就死了。
开皇年间,梁王萧琮改元为“广运”。江陵的老百姓私下议论说:“‘运’字拆开来看,就是军队逃跑的意思啊!我们的国君该不会要被军队打败逃跑吧?” 后来萧琮进京朝见皇帝,结果被扣押没回来,他叔叔萧岩还煽动老百姓造反,梁国就这样灭亡了。
隋文帝给他的太子取名杨勇,晋王叫杨英,秦王叫杨俊,蜀王叫杨秀。开皇初年,有人上书说:“‘勇’字只是一个人勇敢的意思;‘秀’字形容的是千人中的佼佼者,‘俊’字形容的是万人中的佼佼者。这些都是老百姓的赞美之词,不适合作为帝王的尊号啊!” 皇帝没理会。当时人们都觉得杨姓的人很多都和嬴姓有关系。有人就进言说:“杨英反了,就会变成嬴姓的灾难(嬴殃)。”皇帝听了很不高兴,赶紧给杨英改了名字。后来杨勇、杨俊、杨秀都被废黜了,杨广(炀帝)当了皇帝,最终丢了江山,应验了杨氏的灾难。
隋炀帝当上皇帝后,把年号定为“大业”。有识之士都很讨厌这个年号,说:“‘大业’两个字拆开来看,就是‘大苦来’啊!” 没多久天下就大乱了,到处都是战火和灾难。
隋炀帝经常很轻松地跟秘书郎虞世南说:“我这个人不喜欢别人劝谏我。要是那些地位高、名望大的人来劝谏我,是为了想出名,我更加受不了。至于那些地位低微的人,虽然我会稍微宽容一点,但最终也不会放过他们。你记住了!” 当时人们议论说,古代的圣明君主治理天下,目光敏锐,耳聪目明,会张贴告示鼓励大家进谏,设置专门的木牌让人们书写批评意见,为敢于直言的人提供方便,即使这样,还担心忠言到不了自己耳朵里。因此,他们的恩泽遍及天下,福泽流传后世。而这位皇帝却讨厌直言进谏,打击劝谏的大臣,他能长久吗?最终他落得个被杀的下场。
公元502年,大旱,一斗米要五千钱,好多人都饿死了。《洪范五行传》里说:皇帝您啊,太霸道了,总爱兴师动众,把老百姓累坏了,光顾着修城建邑,不管老百姓死活,底下的人怨声载道。可您心里又放不下那些事儿,所以阳气太盛,失了平衡,阴气就沉下去了,跟不上来。阳气太盛,当然就旱灾了。 皇上当初起兵攻打襄阳,打败了张冲,又打败了陈伯之,最后平定建康,前后打了好多仗,老百姓都累坏了。登基后,又跟北魏没完没了地打仗,这也是旱灾的原因。
公元550年春天,一直没下雨,到四月还是这样。之前周朝的军队抢掠了淮北,咱们的始兴王叔陵等将领打了败仗,淮北地区都丢给了周朝,这旱灾也是这个原因。
公元534年,并州、肆州、汾州、建州、晋州、绛州、秦州、陕州等好多地方大旱,很多人流离失所。这一年,北齐神武帝跟西魏在沙苑打仗,打输了,死了好几万人。
公元547年冬天到春天,旱灾。之前西魏的军队打进洛阳,神武帝亲自带兵在邙山跟他们大战,死了好几万人。
公元556年夏天,大旱。之前皇上大规模动员百姓修筑了四百多里的长城,劳民伤财,所以才旱灾。
公元559年春天,旱灾。之前皇上动用了几十万人修建金凤、圣应、崇光三座台,穷奢极欲,不顾百姓死活,这是阳气过盛导致的旱灾。
公元560年四月,并州、晋州以西的五个州大旱。这一年,动员百姓修筑轵关,突厥二十万大军毁坏长城,还袭击了恒州。
公元572年春天,旱灾。当时大规模动员百姓修建大明宫。
公元584年以后,京城经常干旱。当时迁都龙首,修建宫殿,百姓劳累不堪,这是阳气过盛导致的旱灾。
公元610年,燕州、代州等边境地区干旱。当时动员了上百万民夫修筑长城,皇帝还亲自巡视边塞,百姓都失业了,路上饿死的人一个接一个。
公元614年,全国大旱,百姓流离失所。当时皇帝动员全国军队,亲自去攻打高丽,军队又冷又饿,死了十之八九。公元618年,全国大旱。当时所有的州县乡邑都派人去修城,不论男女老少,都被抓去服役。
话说梁武帝天监三年六月初八,那天他在重云殿上讲经呢,突然一个叫志公的和尚跳起来又唱又跳,一会儿又哭了起来,然后就写了一首五言诗:“乐哉三十余,悲哉五十里!但看八十三,子地妖灾起。佞臣作欺妄,贼臣灭君子。若不信吾语,龙时侯贼起。且至马中间,衔悲不见喜。” 这诗的意思是说,梁朝从天监年间到后来,三十多年太平无事,可悲的是,到后来会发生大乱,五十里地(指都城)将不保。再看八十三(指梁武帝在位年号的总和),在子地(指丹阳北面)会发生大灾祸,奸臣当道,忠臣被杀。不信的话,等龙年(指侯景)作乱,最后会战死在马背上,悲惨收场。
梁朝从天监到最后大同年间,确实三十多年太平,一直到太清二年,台城被攻破,武帝在位四十八年,正如诗中所说“五十里”。太清元年八月十三,侯景从悬瓠投降梁朝,丹阳以北就是子地,武帝听信朱异的话接受了侯景,结果侯景戊辰年开始作乱,到午年,武帝忧虑过度而死。十年后的四月初八,志公和尚又在一次大会上作诗一首:“兀尾狗子始著狂,欲死不死啮人伤,须臾之间自灭亡。患在汝阴死三湘,横尸一旦无人藏。” 这首诗说的是侯景,小名叫“狗子”,他起初从悬瓠(古汝南)投降,最后在巴陵南面的三湘之地战败身亡。
天监年间,有个茅山隐士陶弘景也写了一首五言诗预言此事:“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谈空,不意昭阳殿,忽作单于宫。” 当时朝中大臣只顾着清谈玄学,不务实政,结果侯景造反,竟然占据了昭阳殿。夷甫、平叔都是当时的朝中大臣。
大同年间,还流传着一首童谣:“青丝白马寿阳来。”后来侯景攻破丹阳,骑着白马,马缰绳是用青丝做的,应验了这童谣。
陈朝初年,又出现一首童谣:“黄班青骢马,发自寿阳涘。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 后来陈朝皇帝果然被韩擒虎打败。韩擒虎,小名黄班,他攻破建康时,也骑着青骢马,时间也和童谣里说的冬末春初相符。
话说陈朝的时候,江南流行一首王献之写的歌,歌名叫《桃叶》,歌词是:“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度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这首歌当时非常流行。后来晋朝攻打陈朝,就在桃叶山下安营扎寨。韩擒虎渡江的时候,大将任蛮奴在新林引导北军前来支援。
陈朝的皇帝陈叔宝修建了齐云观,百姓们就唱起了歌来:“齐云观,寇来无际畔。” 这歌还没唱完,陈叔宝就被隋朝军队俘虏了。 这真是应验了那首歌啊,修建齐云观也没能抵挡住外敌入侵。
陈叔宝在祯明年间创作了一首新歌,歌词非常哀怨,他还让宫里的妃嫔们学习演唱。歌词是:“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 当时的人们把这首歌当作预兆,认为陈朝不久就要灭亡了。这歌词真是凄凉啊,预示着陈朝的覆灭。
北齐神武帝刚迁都到邺城的时候,民间流传着一首童谣:“可怜青雀子,飞入邺城里。作窠犹未成,举头失乡里。寄书与妇母,好看新妇子。” 这青雀子指的是魏孝静帝,他是清河王之子,他的母亲是神武帝的女儿。邺城的宫殿还没建好,就发生了禅让,这就像童谣里说的“作窠犹未成”,还没安顿好就失去了江山。孝静帝不久就死了,他的母亲文宣皇后后来嫁给了杨愔。当时娄太后还在,所以童谣里说“寄书与妇母”,而“新妇子”指的是被废黜的皇后。
武定年间,又出现了一首童谣:“百尺高竿摧折,水底燃灯澄灭。” “高”指的是北齐皇室的姓氏,而“澄”指的是文襄帝高澄的名字。五年后,神武帝死了,应验了“高竿摧折”;七年后,文襄帝被盗贼杀害,应验了“水底燃灯澄灭”。 这些童谣真是神乎其神啊,一一应验。
天保年间,有个叫陆法和的人来到北齐,在他的屋壁上写道:“十年天子为尚可,百日天子急如火,周年天子迭代坐。” 后来文宣帝在位十年就死了,废帝继位一百多天就被废黜,孝昭帝继位一年也死了。这完全应验了陆法和的预言。 这陆法和还真是个神人啊,预言能力这么强。
武平元年,又出现了一首童谣:“狐截尾,你欲除我我除你。” 那一年四月,陇东王胡长仁密谋派刺客杀死和士开,结果事情败露,反而被和士开诬陷致死。 这童谣也应验了,真是应验了“你欲除我我除你”啊。
话说,过了两年,小孩儿们就开始唱童谣了:“和士开,七月三十日,将你向南台。” 小孩子们唱完之后,还一起拍手说:“杀了他!” 结果呢,七月二十五日,御史中丞琅邪王俨就把和士开抓了,押送到南台斩首了。 同年,又出现了一个童谣:“七月刈禾伤早,九月吃糕正好。十月洗荡饭瓮,十一月出却赵老。” 这童谣说七月和士开被杀,九月琅邪王也死了,十一月赵彦深被外放,做了西兖州刺史。
到了武平年间快结束的时候,又流传起一个童谣:“黄花势欲落,清樽但满酌。” 当时穆皇后母子俩行为放荡,干预朝政,弄得大家都很苦恼。 这穆皇后小名叫黄花,这童谣预言了齐朝的灭亡,就像黄花将要凋谢一样。
邺城里还流传着这么一个童谣:“金作扫帚玉作把,净扫殿屋迎西家。” 没过多久,周朝的军队就打进邺城了。
周朝刚建立的时候,又出现了一个童谣:“白杨树头金鸡鸣,只有阿舅无外甥。” 这静帝是隋朝皇帝的外甥,他禅位之后就死了,而他那些舅舅们却个个都权势很大。
周宣帝半夜跟宫女手挽着手跳舞唱歌,还唱道:“自知身命促,把烛夜行游。” 结果呢,这皇帝登基三年就死了。
到了开皇十年,高祖皇帝去并州,宴请秦孝王和王子相。 高祖皇帝还自己作了一首四言诗:“红颜讵几,玉貌须臾。一朝花落,白发难除。明年后岁,谁有谁无。” 结果第二年王子相就死了,十八年后秦孝王也去世了。
隋炀帝大业十一年,他从京城出发去东都,到了长乐宫,喝得酩酊大醉,一时兴起写了一首五言诗。诗的最后一句是:“徒有归飞心,无复因风力”。他让宫里的美人一遍遍地吟诵这句诗,自己也跟着哭得泪流满面,连伺候他的宫人都跟着唉声叹气。之后,隋炀帝又去了江都,又写了一首五言诗:“求归不得去,真成遭个春。鸟声争劝酒,梅花笑杀人。” 这诗写于三月,而他也在三月被杀,真是应验了诗中的“遭个春”。 那一年盗贼四起,道路都被堵死了,隋炀帝害怕了,也就彻底打消了回京的念头。他还梦到两个小孩儿唱歌:“住亦死,去亦死。未若乘船渡江水。” 于是他就在丹阳建宫殿,打算在那里住下来。可惜宫殿还没建好,他就被人杀了。
大业年间,民间流传着一首童谣:“桃李子,鸿鹄绕阳山,宛转花林里。莫浪语,谁道许。”后来李密因为牵涉到杨玄感谋反的事,被官府抓了起来,他在路上逃跑了,暗中聚集了一伙盗贼,从阳城山杀出来,攻破了洛口仓,后来又驻扎在苑内。 “莫浪语,密也”,指的就是李密;“宇文化及自号许国”,宇文化及也自称皇帝,结果很快就被灭了。“谁道许者,盖惊疑之辞也”,这“谁道许”啊,其实就是人们当时惊疑不定的说法。
梁武帝大同元年,邵陵王萧纶在南徐州的卧室里,白天,一只狸猫在窗台上打架,掉了下来,正好被他抓住了。后来到了太清年间,碰上了侯景之乱,他带兵去救援台城。到了钟山,突然出现一只冬眠刚醒的熊,咬了萧纶坐骑的马。这大概就是“毛虫之孽”吧,指的是灾祸。萧纶后来被王僧辩打败,逃到南阳,最后被西魏杀死了。
梁武帝大同年间,每到晚上,狐狸总是在宫殿底下叫,好几年才停。京房的《易飞候》里说:“野兽群鸣,邑中且空虚。” 没多久,国家就乱了,丹阳城里死伤的人几乎都死光了。
陈朝祯明初年,一只狐狸跑到床底下去了,怎么抓都抓不住。京房的《易飞候》里说:“狐入君室,室不居。” 没过多久,陈朝就灭亡了。
公元549年,九月,一只豹子闯进了邺城的南门,当场被杀了。五年后的八月,又有一只豹子跑到铜爵台上去了。京房的《易飞候》里说:“野兽进城,甚至跑到朝廷大道、官府门前,是大灾难的预兆,君王要完蛋。”那一年,东魏在玉壁战役中惨败,高欢也病死了。
公元551年,后齐武平二年,庙社里跑出来一只兔子。京房的《易飞候》里说:“兔子跑到王宫里,国君要完蛋。”庙社啊,那是祖宗神灵居住的地方。五年后,周军攻入邺城,后主高洋逃跑了。
武平年间快结束的时候,并州、肆州等地狼很多,还吃人。 《洪范五行传》里说:“狼是贪暴的野兽,大多是白色的,象征着战争。狼又像狗,预示着将有‘犬祸’。”京房的《易传》也说:“君王要失去道义,灾难就要降临百姓,躲进深山才能保命。狼吃人,就是这种灾难的征兆。”当时皇帝用尽小人,自己也变得贪婪暴虐,残害百姓,这正应了狼吃人的预兆。后来果然被周军灭掉了,这正是战争的征兆啊。
武平年间,朔州府门外突然出现了一个小孩的脚印,还堆土做成了城墙的样子。当时人们觉得很奇怪,仔细查探后发现是狐狸捣的鬼,后来这种怪事蔓延到了并州和邺城。这和武定三年豹子进城的情况一样。那一年,南安王高思好起兵攻打并州,结果被官军打败了。郑子饶、羊法皓等人又在山东造反。
公元557年,后齐天保四年,邺城和顿丘都出现了狗和女人交配的怪事。《洪范五行传》里说:“不同物种不该交配却交配了,这是天下大乱的征兆。狗和人交配,是‘犬祸’的征兆。”“犬祸”啊,是阳气过盛、失去民心的征兆。当时皇帝根本不管国家大事,恩泽不到百姓。
高洋当皇帝的时候,狗竟然被封为开府仪同三司,母狗还有夫人、郡君的称号,朝廷还给它们配备兵士伺候,吃的是精米细粮,睡的是柔软的床铺。老天爷要惩罚他了,竟然把爵位封给狗,这正是“犬祸”的预兆啊!老天爷的意思好像是在说,你们这些大臣都跟狗一样啊!高洋不明白这个道理,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公元563年,后周保定三年,有一条狗生了小狗,小狗的腰部以下分成两半,有两条尾巴,六条腿。狗是凶猛的动物,有爪牙,象征着将士。当时宇文护和侯伏、侯龙恩等人密谋叛乱。狗的身体后半部分分裂,这就是预兆啊!
大业元年,雁门那地方的狗,好多都跑丢了主人,成群结队地在野外乱跑,样子都变得像狼似的,还咬人吃人,好几年才消停。书上说:“狗啊,是看家护院的,现在都离开主人了,这说明臣子们不听话了。狗的样子变得像狼,狼毛是白的,预示着将要发生战争。” 后来皇帝穷兵黩武,没完没了地搞劳役,老天爷这是在警告他:别再搞劳役了,不然看家护院的臣子们要造反了!可皇帝不听,又开始修长城,接着又搞西域、辽东那些事,天下老百姓都怨声载道,最后在江都发生了兵变,连皇帝身边的侍卫都反了他。
梁大同二年,地上长出了白色的毛,有两尺长,这算是吉兆吧。孙盛认为这是百姓劳累的表现。之前大规模地征发民夫修建浮山堰,耗费巨大,眼看就要完工了,却又几次决堤,百姓们对劳役厌烦透顶,路上到处都是唉声叹气的声音。
齐河清元年九月,沧州和长城脚下,地上也长出好多毛,白的黑的都有,四五寸长,这应该也是吉兆吧。当时正值北边修长城,国内又修建三台,老百姓都苦于劳役。
开皇六年七月,京城下毛雨,雨点像头发丝一样,长的有三尺多,短的也有六七寸。京房的《易飞候》里说:“天上掉毛,国家要大饥荒。”那会儿关中大旱,米价飞涨。
后齐天统初年,岱山封禅坛的玉璧自己出来了,这又是吉兆。岱山是帝王改朝换代的地方,玉璧是祭祀用的东西,它自己出来了,说明要改朝换代了。后来齐国灭亡,土地归属周朝,高祖接受周朝的禅让,天下统一,这应验了在泰山上祭祀的预兆。
武平三年,白水岩下青石壁上出现了“齐亡走”三个字。有人把它改成了“上延”,后主觉得这是好兆头,满朝文武都来祝贺。后来周朝军队打进齐国,后主果然丢下邺城逃跑了。
开皇十七年,武安、滏阳之间,陨落了十多块石头。《洪范五行传》上说:“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君王会有危险。”七年后,皇帝驾崩了。
开皇末年,高祖在宫里埋了两块小石头在地上,做个记号,表示床的位置。没过多久,这两块石头变成了玉。刘向说:“玉是最贵重的,贱的东西变成贵的东西,这是要变天了。”到了大业末年,盗贼们都冒充皇帝称王称帝。
隋朝大业十三年,西平郡发现一块石头,上面刻着“天子立千年”几个字。朝中大臣都纷纷祝贺。但一些有识之士却忧心忡忡地说:“‘千年万岁’是死后才有的说法啊!现在就说能立千年,灾祸很快就要来了!”果然,第二年隋炀帝就被杀死了。
梁朝大同十二年,曲阿建陵的陵墓入口处,石麒麟竟然自己动了起来!这可是木头克金的征兆啊!石头动,预示着要迁移。上天好像在警告:这陵墓以后没主人了,石麒麟会被别人搬走。后来,梁朝果然灭亡了。
再来说说北齐河清四年,宫殿里的石头自己跳了起来,还互相碰撞。眭孟(suī mèng)认为,石头属阴,代表臣子,宫殿里的石头自己动,预示着皇帝身边亲近的人会反叛。后来,周朝军队东征,宠臣尉相愿、乞扶贵和他的兄弟、韩建业等人,都叛变投降了周朝。
梁朝大同十二年正月,送辟邪石像两只去建陵。左边那只双角的辟邪顺利到达陵墓。右边那只独角的辟邪,刚要出发,在车上就跳跃了三次,结果把车辕都震断了!换了辆车继续走,还没到陵墓两里地,它又跳跃了三次!每次它一跳,车上的人都吓得腾空而起,离地三四尺高,车轮都陷进土里三寸深!这又是木克金的征兆啊!刘向说过:“失去民心,命令无法执行,说话没人听,都是因为金气紊乱造成的。”石头属阴,代表臣子。臣子要造反了!梁武帝晚年,不理政事,君臣只顾着念佛经、谈玄学,朝政混乱,命令无法执行,说话没人听,这就是后果!最终导致了侯景之乱。
周朝建德元年,濮阳郡发现了一尊石像,郡官想把它运到府里,刮下上面的金子。结果这石像在路上自己跳下车,摔在地上,两次都是这样!后来,他们用粗绳子把它绑在车壁上,绳子居然都被它挣断了,它又掉了下来!当时,皇帝刚灭了齐国,又去攻打淮南,不停地征战,百姓疲惫不堪,这正是失去民心,民怨沸腾的征兆啊!
陈祯明二年四月,好多老鼠,不知道怎么回事,从蔡洲岸边涌进石头淮河,一直到青塘两岸。过了几天,这些老鼠都死了,顺着水流漂到江里去了,在青祥附近。京房的《易飞候》里说:“老鼠无缘无故地成群结队,不打洞穴而聚集在一起,那是君主将要死去的征兆。”没过多久,陈朝就亡国了。
陈天嘉六年秋天七月,仪贤堂莫名其妙地塌了,这仪贤堂就在金沴木附近。当时皇帝大兴土木,修建显德殿等五个宫殿,号称壮丽无比,老百姓都失业了,所以这木头也失去了正常的性质。仪贤堂,是尊崇贤才、敬老尊长的意思,它无缘无故地塌了,这是上天的警告啊,好像在说:皇帝你这么奢侈,不会用贤才,要这虚名有个啥用?皇帝没明白过来,第二年就死了。
祯明元年六月,宫里的水殿里,好像有刀锯砍伐的声音,然后这殿就莫名其妙地倒了。七月,朱雀航也无缘无故地沉没了。当时后主大兴土木修建园林,却不注重宗庙祭祀。水殿是皇帝游玩宴乐的地方,朱雀航是国都的大门,它们无缘无故地坏了,这是上天警告啊,好像在说:宫殿毁了,道路也断了。后主还是不明白,最后被隋朝灭了,宫殿庙宇都变成废墟了。
后齐孝昭帝要杀杨愔,坐车去省里,进东门的时候,车上的幰竿莫名其妙地断了。皇帝非常讨厌这个兆头,一年多后就死了。
河清三年,长广郡的官署梁柱突然剥落,就像人的样子,太守觉得很讨厌,就把剥落的部分削掉了,第二天,又这样了。长广是皇帝的封地,木头出现这种变化,是不祥的征兆啊。那一年,皇帝就死了。
武平七年秋天,穆皇后要去晋阳,先到北宫去向胡太后辞行。到了宫门,她坐的七宝车莫名其妙地陷进了地里,牛的四条腿都陷进去了。那一年,齐朝灭亡了,皇后被俘虏到了长安。
后周建德六年,青城门无缘无故地塌了。“青”是东方的颜色,象征着东宫,也就是太子。当时太子没有威仪和礼节,青城门无缘无故地塌了,这是太子不胜任的预兆。皇帝没明白过来。第二年太子继位,果然是个暴君。周朝的危亡,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隋朝大业年间,齐王杨暕在东都建起了府邸,新盖的寝宫大堂,房梁莫名其妙地就断了。当时皇上还没立太子,天下人都觉得杨暕是下一任皇帝的不二人选,朝中大臣都对他寄予厚望,这让他变得骄横跋扈起来,还找来算命先生给自己看相,又搞那些厌胜之类的邪门歪道。大堂的房梁无缘无故自己断了,木头都失去了本性,这是他奸诈谋逆的预兆啊!上天通过这种异象来警告他,但他却浑然不觉,最终还是被皇帝治罪了。
《洪范五行传》里说:“说了他不听,这就是不治理好国家的意思。他的罪过是僭越,惩罚是长久的旱灾,最终会带来忧患。有时候会有诗歌妖言惑众,有时候会有毛虫之类的灾害,有时候会有犬祸。所以会出现口舌之争,会出现吉凶难辨的征兆。只有木克金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梁朝武陵王萧纪篡位称帝,改元为“天正”。永丰侯萧撝说:“大王这次要完蛋了。以前桓玄年号‘大亨’,有识之士就认为‘二月就完了’,结果桓玄果然在仲春时失败。今天是‘天正’,‘正’字的解释是‘一止’,这能长久吗?”果然,他只当了一年的皇帝就失败了。
后来齐文宣帝的时候,太子高殷要行冠礼了,皇帝下令让邢子才给他取字。邢子才给他取名为“正道”。皇帝说:“‘正’就是‘一止’的意思。我的儿子难道要很快完蛋吗?”邢子才请求改字,皇帝不同意,说:“这是天意!”然后又对常山王高演说:“如果时机到了,就由你做皇帝,但千万别杀人。”等到皇帝去世后,太子继位,常山王高演果然废黜了太子自立为帝,高殷不久就被杀害了。
北齐武成帝的时候,左仆射和士开对皇帝说:“自古以来,帝王最终都化为尘土,尧舜、桀纣,最终又有什么区别呢?陛下应该趁着年轻力壮,尽情享乐,一天可以抵得上千年,不要白白地勤俭节约。”皇帝很高兴听他的话,更加放纵淫乐。和士开不仅教唆皇帝做坏事,自己还专权擅政,最终被御史中丞杀了。
北齐武平年间,陈国军队攻打彭城,后主非常忧虑害怕,侍中韩长鸾进言说:“就算丢了河南,还可以做龟兹国的国君。淮南现在丢了,有什么好担心的呢?人生能有多少时间,就应该及时行乐,不要忧虑。”皇帝非常高兴,于是更加沉迷酒色,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没过多久,北齐就被周朝灭掉了。
武平七年,后主被周朝军队打败了,逃到邺城,自己称太上皇,把皇位传给了太子恒,改年号为隆化。当时有人把“隆化”两个字拆开组合,说成是“降死”,结果他真的投降了周朝,最后死了。
周武帝改年号为宣政,梁朝皇帝萧岿把“宣政”两个字拆开组合,说成是“宇文亡日”。那年六月,周武帝就死了。
宣帝在当太子的时候,不遵守法度,武帝经常打他。等到他当上皇帝后,摸着以前的伤疤,大声骂道:“你死得太晚了!”他又改年号为大象,萧岿又把“大象”两个字拆开组合,说成是“天子冢”。第二年,宣帝就死了。
开皇初年,梁王萧琮改年号为广运。江陵的老百姓互相说:“‘运’字拆开就是军队逃跑的意思,我们的国君难道要被军队打败逃跑吗?”后来萧琮到京城朝见,被扣留没有回去,他的叔父萧岩还带着老百姓造反,梁国就这样灭亡了。
文帝给皇太子取名勇,晋王取名英,秦王取名俊,蜀王取名秀。开皇初年,有人上书说:“勇是一个人的本事,成千上万个优秀的人才叫英,上万个优秀的人才叫俊,这些都是老百姓的好名声,不是帝王的吉利名字啊!”皇帝没理他。当时人们都觉得杨姓的人很多都和嬴姓有关,有人跟皇帝说:“杨英反过来就是嬴殃(灾祸)。”皇帝听了很不高兴,赶紧给改了名字。后来勇、俊、秀这三个儿子都被废黜了,杨广当了皇帝,最后丢了江山,最终应验了“杨氏之殃”。
杨广当了皇帝,年号叫大业。有识之士觉得很不好,说:“‘大业’两个字拆开组合就是‘大苦来’啊!”不久天下就大乱了,到处都遭受战乱的痛苦。
杨广经常很轻松地对秘书郎虞世南说:“我不喜欢别人劝谏我。如果地位显赫的人来劝谏我,是为了想出名的话,我更受不了。至于地位低微的人,虽然我会稍微宽容一些,但最终还是不会听他们的。你明白了吗!”当时人们议论说,古代的圣明君主治理天下,目光敏锐,耳聪目明,会设立可以公开劝谏的鼓,立起可以书写批评意见的木牌,为人们建言献策提供方便,还怕忠言到不了自己耳朵里呢!因此恩泽遍及天下,福泽流传后代。而杨广讨厌直言进谏,打击劝谏的大臣,他能长久吗?最终他被杀,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公元502年,大旱,一斗米要五千钱,好多人都饿死了。《洪范五行传》里说:皇帝您啊,太强势了,总爱兴师动众,把老百姓累坏了,光顾着修城建宫,不管老百姓死活,底下的人怨声载道。可您心里又放不下权力,所以阳气太盛,失了平衡,阴气就沉下去了,没法调和。阳气太盛,当然就旱灾了。话说当时皇上刚打仗回来,先是在襄阳打败了张冲,又打败了陈伯之,最后平定了建康,前后打了好多仗,老百姓都累坏了,登基后还跟北魏不停地打仗,这都是旱灾的原因。
公元557年春天,一直没下雨,到四月还是没雨。之前周朝军队抢掠了淮北地区,我们这边的始兴王叔陵等将领打了败仗,淮北全丢了,这旱灾也是因为这个。
公元534年,并州、肆州、汾州、建州、晋州、绛州、秦州、陕州等好多地方大旱,好多人都逃荒去了。那一年,齐神武帝跟西魏在沙苑打仗,打输了,死了好几万人。
公元548年冬天到春天,又旱灾了。之前西魏军队打进了洛阳,神武帝亲自带兵在邙山跟西魏打了一场大仗,死了好几万人。
公元559年夏天,大旱。之前皇上大规模征发民夫修建了四百多里的长城,这是劳民伤财的结果啊。
公元560年春天,旱灾。之前征发了几十万民夫修建金凤台、圣应台、崇光台这三个超级豪华的宫殿,只顾着自己享乐,根本不管老百姓死活,这是阳气过盛造成的。
公元564年四月,并州、晋州以西的五个州都旱灾了。那一年,又征发民夫修建轵关,结果突厥二十万大军来破坏长城,还袭击了恒州。
公元571年春天,旱灾。当时大规模征发民夫,修建大明宫。
公元584年以后,京城经常旱灾。当时迁都到龙首,又建宫殿,老百姓太累了,这是阳气过盛造成的。
公元610年,燕州、代州等边境地区旱灾。当时征发了一百多万民夫修建长城,皇上还亲自去边塞视察,老百姓没活干,路上饿死的人到处都是。
公元614年,全国旱灾,百姓四处逃荒。当时皇上征发全国兵力,亲自去打高丽,军队又冷又饿,死了十之八九。公元619年,全国大旱。当时各郡县乡镇都派人去修城墙,男女老少都得去服劳役。
梁武帝天监三年六月八日,在重云殿上讲经,突然有个叫志公的和尚跳起舞来,一边唱歌一边跳舞,没一会儿又哭了起来,然后写了一首五言诗:“乐哉三十余,悲哉五十里!但看八十三,子地妖灾起。佞臣作欺妄,贼臣灭君子。若不信吾语,龙时侯贼起。且至马中间,衔悲不见喜。” 这诗的意思是说,梁朝从天监年间到后来,太平了三十多年,可悲的是,最终会发生五十里的灾难!等到八十三岁的时候,在子地(地名)会发生大祸。奸臣会欺骗皇帝,坏人会杀死好人。如果不信我的话,龙年(指某年)侯景的叛乱就会爆发,一直持续到马年(指某年),到那时,只有悲伤,看不到快乐。
梁朝从天监到到梁大同,确实三十多年太平无事。可是到了太清二年,台城被攻破,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这“五十里”应验了。太清元年八月十三日,侯景从悬瓠投降梁朝。悬瓠在丹阳北面,也就是诗中说的“子地”。梁武帝听信了朱异的话,接纳了侯景。侯景的叛乱,是从戊辰年开始的,到午年,梁武帝忧愁而死。十年后的四月八日,志公和尚又在一次大型集会上写了一首诗:“兀尾狗子始著狂,欲死不死啮人伤,须臾之间自灭亡。患在汝阴死三湘,横尸一旦无人藏。” 这诗说的是侯景,他小名叫狗子,最初从悬瓠(古汝南)投降,最终在三湘(巴陵南面)兵败身亡。
天监年间,茅山有个隐士叫陶弘景,也写了一首五言诗:“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谈空,不意昭阳殿,忽作单于宫。” 这诗说的是当时朝廷大臣只顾着清谈玄学,不理朝政,结果侯景造反,竟然占据了昭阳殿。夷甫和平叔都是当时朝中的贤臣。
大同年间,民间流传着一首童谣:“青丝白马寿阳来。”后来侯景攻破丹阳,果然骑着白马,用青丝绳子做马缰。
陈朝建立初期,又出现一首童谣:“黄班青骢马,发自寿阳涘。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 后来陈朝皇帝果然被韩擒虎打败。韩擒虎小名叫黄班,他攻破建康时,也骑着青骢马,时间也和童谣里说的冬末春初相符。
话说陈朝的时候,江南到处都在流行王献之写的《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度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这首歌当时可流行了。 后来晋朝打陈朝,就在桃叶山下安营扎寨,韩擒虎渡江的时候,大将任蛮奴还到新林去引导北方的军队呢。
陈朝皇帝陈叔宝建了个齐云观,老百姓就唱起了歌来:“齐云观,寇来无际畔。” 这歌刚唱出来,齐云观还没建好呢,隋朝的军队就打过来了,陈叔宝也被俘虏了。
陈叔宝在祯明年间,又作了一首新歌,歌词特别悲凉,还让宫里的美人学着唱。歌词是:“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 当时的人都觉得这是不祥的预兆,觉得陈朝要完蛋了。
北齐神武帝高欢刚迁都到邺城的时候,民间就流传着童谣:“可怜青雀子,飞入邺城里。作窠犹未成,举头失乡里。寄书与妇母,好看新妇子。” 这青雀子指的就是北齐孝静帝,他是清河王高岳的儿子,他母亲是高欢的女儿。 邺城宫殿还没建好,就赶上禅让了,这就像青雀子还没筑好窝就丢了家一样。孝静帝没多久就死了,他母亲文宣皇后后来嫁给了杨愔。 当时娄太后还在,所以童谣里说“寄书与妇母”,而“新妇子”指的就是被废黜的皇后。
武定年间,又出现了一首童谣:“百尺高竿摧折,水底燃灯澄灭。” “高”指的就是北齐皇族高氏,“澄”是文襄帝高澄的名字。五年后,神武帝死了,应验了“高竿摧折”;七年后,文襄帝被刺客杀了,应验了“水底燃灯澄灭”。
天保年间,有个叫陆法和的,在一个屋子的墙壁上写了这么几句话:“十年天子为尚可,百日天子急如火,周年天子迭代坐。” 后来文宣帝当了十年皇帝就死了,废帝高殷当了百多天皇帝就被废了,孝昭帝高演当了一年皇帝也死了,这都应验了陆法和的预言。
武平元年,又出现了一首童谣:“狐截尾,你欲除我我除你。” 那年四月,陇东王胡长仁想派刺客杀掉和士开,结果事情败露了,反倒被和士开诬陷而被杀死了。
两年前,孩子们唱着童谣:“和士开,七月三十日,将你向南台。” 小孩子们唱完之后,一起拍着手说:“杀了他!” 到了七月二十五日,御史中丞、琅邪王俨就把和士开抓了起来,押送到南台斩首了。 同年,又出现了一首童谣:“七月刈禾伤早,九月吃糕正好。十月洗荡饭瓮,十一月出却赵老。” 七月,和士开被杀;九月,琅邪王被害;十一月,赵彦深被外派担任西兖州刺史。
武平年间快结束的时候,流传着这么一首童谣:“黄花势欲落,清樽但满酌。” 当时穆皇后母子行为放荡,干涉朝政,大家都很担心。穆皇后小名叫黄花,这句童谣预言了齐朝的灭亡,就像黄花即将凋谢一样。
邺城里还流传着另一首童谣:“金作扫帚玉作把,净扫殿屋迎西家。” 没过多久,周朝军队就攻入邺城了。
周朝初期,出现了一首童谣:“白杨树头金鸡鸣,只有阿舅无外甥。” 静帝是隋朝皇帝的侄子,他禅位后不久就死了,而他的舅舅们却势力强大。
周宣帝和宫女们晚上手挽着手跳舞唱歌,唱的是:“自知身命促,把烛夜行游。” 这皇帝即位三年就死了。
开皇十年,高祖皇帝到并州视察,宴请秦孝王和他的儿子王子相。皇帝还即兴创作了一首四言诗:“红颜讵几,玉貌须臾。一朝花落,白发难除。明年后岁,谁有谁无。” 第二年,王子相就去世了;十八年后,秦孝王也死了。
隋炀帝大业十一年,他从京城出发去东都,到了长乐宫,喝得酩酊大醉,然后写了一首五言诗。诗的最后一句是:“徒有归飞心,无复因风力”。他让宫女反复吟诵这句诗,自己哭得泪流满面,连侍卫们都跟着唉声叹气。之后,他又去了江都,又写了一首五言诗:“求归不得去,真成遭个春。鸟声争劝酒,梅花笑杀人。” 这诗写于三月,而他也在三月被杀,应验了诗中“遭个春”的预言。那一年盗贼四起,道路都被封锁了,隋炀帝害怕了,也就彻底断了回京的心思。他还梦到两个小孩子唱歌:“住亦死,去亦死。未若乘船渡江水。” 所以他就开始在丹阳修建宫殿,打算在那里居住。可惜宫殿还没建好,他就死了。
大业年间,民间流传着一首童谣:“桃李子,鸿鹄绕阳山,宛转花林里。莫浪语,谁道许。”后来李密因为参与杨玄感造反被官府抓捕,他在路上逃跑了,暗中联合了一批盗贼,从阳城山杀出来,攻破了洛口仓,之后又驻扎在苑内。“莫浪语,密也”,指的就是李密;“宇文化及自号许国”,宇文化及也自称皇帝建立了许国,后来也被灭了。“谁道许者,盖惊疑之辞也”,这句童谣里“谁道许”其实是表达了人们的疑惑和震惊。
梁武帝大同元年,邵陵王萧纶在南徐州的卧室里,白天的时候,有两只狸猫在窗台上打架,掉下来被他抓住了。到了太清年间,碰上了侯景之乱,他带兵去救援台城。走到钟山的时候,突然出现一只冬眠刚醒的熊,咬了萧纶坐骑的马。这大概也是一种灾异预兆吧,预示着萧纶的失败。后来萧纶被王僧辩打败,逃到南阳,最后被西魏杀害了。
梁武帝大同年间,每到晚上,狐狸都在宫殿底下叫,好几年才停。京房的《易飞候》里说:“野兽群鸣,邑中且空虚。” 没多久,国家就大乱了,丹阳城里死伤的人几乎都死光了。
陈朝祯明初年,一只狐狸跑到床底下,怎么也抓不到。京房的《易飞候》里说:“狐入君室,室不居。” 不久之后,陈朝就灭亡了。
公元547年,九月,一只豹子闯进了邺城的南门,当场被杀了。五年后的八月,又有一只豹子爬上了铜爵台。《易飞候》里说:“野兽进城,甚至跑到朝廷大路上,跑到官府门口,那是大祸临头啊,国君要完蛋!” 这年,东魏在玉壁战役中惨败,高欢也病死了。
公元552年,一只兔子从庙社里跑了出来。《易飞候》里说:“兔子跑到王宫里,国君要完蛋。”庙社,那是祖宗神灵住的地方。五年后,周军攻入邺城,后主仓皇逃窜。
北齐武平年间快结束的时候,并州、肆州等地到处都是狼,而且还吃人。《洪范五行传》说:“狼,那是贪婪凶残的野兽,大多是白色的,象征着战争。它又像狗,预示着将有狗祸。”《易传》也说:“国君要是不讲道理,灾祸就要降临百姓,躲到深山里才能保住性命。狼吃人,就是这种灾祸的征兆。” 当时皇帝重用小人,自己也贪婪残暴,残害百姓,狼吃人的预言应验了。没多久,北齐就被周军灭掉了,这正应了狼象征战争的说法。
武平年间,朔州府门外突然出现了一个小孩的脚印,还堆土垒成了城墙的样子。当时人们觉得很奇怪,仔细查探后发现,是狐狸搞的鬼,后来这种怪事还蔓延到了并州、邺城。这和武定三年豹子进城的情况一样。这一年,南安王思好起兵造反,直奔并州,结果被官军打败了。郑子饶、羊法皓等人又在山东造反。
公元560年,邺城和顿丘同时出现了狗和女人交配的怪事。《洪范五行传》说:“不同物种不该交配却交配了,这是乱象啊!狗和人交配,预示着狗祸。”狗祸,这是阳气过盛,失德于民的征兆。当时皇帝不关心国事,恩惠没有惠及百姓。
到后主的时候,狗竟然被封为开府仪同,母狗还有夫人、郡君的封号,还配兵伺候,吃的是精米细粮,睡的是软床细被。老天爷要惩罚他了,竟然把爵位封给狗,这预示着狗祸啊!老天爷的意思好像是在说,这些大臣都像狗一样啊!后主不明白这个道理,最终导致了北齐的灭亡。
公元563年,有一条狗生了小狗,但是腰以下分成两半,有两条尾巴,六条腿。狗是凶猛的动物,有爪牙,象征着将士。当时宇文护和侯伏、侯龙恩等人密谋叛乱。狗的身体分成两半,正应了这件事。
大业元年,雁门那地方的狗,好多都跑丢了主人,一群一群地在野外乱跑,样子都变得像狼似的,还咬人吃人,好几年才消停。书上说:“狗是看家的,现在都跑丢了主人,这说明臣子们都不服从了。狗的样子变得像狼,狼是白色的,这是要打仗的预兆啊!” 后来皇帝穷兵黩武,没完没了地搞劳役,老天爷好像在警告他:别再搞劳役了,那些看家的臣子们要造反了!可皇帝不听劝,非要修长城,之后又跑去西域、辽东瞎折腾,天下怨声载道,最后在江都,连身边的侍卫都造反了。
梁大同二年,地上长出了白色的毛,有两尺长,这算是吉兆吧。有个叫孙盛的人觉得这是因为劳民伤财的征兆。之前大规模地动员百姓修建浮山堰,耗费巨大,眼看就要完工了,结果又几次决堤,百姓都厌烦了徭役,路上到处都是唉声叹气的声音。
齐河清元年九月,沧州和长城脚下,地上也长出了很多毛,白的黑的都有,四五寸长,也算吉兆吧。那时候正巧在北方修长城,国内又修建三台,老百姓都累坏了。
开皇六年七月,京城下毛毛雨,雨里带着像头发一样的毛,长的有三尺多,短的也有六七寸。京房的《易飞候》里说:“天上掉毛,国家要闹大饥荒。”那会儿关中大旱,粮食价格飞涨。
后齐天统初年,岱山封禅坛的玉璧自己出来了,这又是吉兆。岱山是皇帝改朝换代的地方,玉璧是祭祀用的东西,它自己出来了,说明要改朝换代了。后来齐国灭亡了,地盘归了周朝,高祖接受了周朝的禅让,天下统一,这应验了在泰山焚香祭祀的事情。
武平三年,白水岩下青石壁上,出现了“齐亡走”三个字。有人把它改成了“上延”,后主觉得这是好兆头,满朝文武都来祝贺。结果周朝军队打进来了,后主果然丢下邺城逃跑了。
开皇十七年,武安、滏阳之间,陨落了十多块石头。《洪范五行传》上说:“石头从天上掉下来,皇帝要出事了!”七年后,皇帝驾崩了。
开皇末年,高祖在宫里埋了两块小石头在地上,做个记号,表示床的位置。没过多久,这两块石头就变成了玉。刘向说:“玉是最贵重的,贱的东西变成贵的东西,这是要变天了!” 到了大业末年,到处都是造反的,都自称皇帝。
隋朝大业十三年,西平郡发现一块石头,上面写着:“天子立千年。”大臣们都纷纷祝贺。但一些有识之士却担忧地说:“‘千年万岁’是死后才有的说法啊!现在就说能立千年,祸患很快就要来了。”结果第二年,隋炀帝就被杀了。
梁朝大同十二年,曲阿建陵的隧道口,石麒麟竟然自己动了!这叫“木沴金”,石头动代表着迁移的征兆。上天好像在警告:陵墓将无人看守,石麒麟会被别人搬走。后来,梁朝果然亡国了。
再来说说北齐河清四年,宫殿里的石头自己动了起来,还互相碰撞。眭孟分析说,石头属阴,代表臣子,宫殿里的石头自己动,预示着皇帝身边的亲信会叛变。果然,后来周朝军队东征,宠臣尉相愿、乞扶贵和兄弟、韩建业等人,都叛变投降了周朝。
梁朝大同十二年正月,送辟邪石像两只去建陵。左边的辟邪是双角的,顺利到达陵墓。右边的辟邪只有一只角,在路上就闹腾了,车上连跳了三次,结果车辕都断了!换了辆车继续走,离陵墓还有两里地,它又跳了三次!每次它一跳,车上的人都吓得弹起来,离地三四尺高,车轮都陷进土里三寸深。这还是“木沴金”的现象!刘向说过:“失去民心,命令无法执行,言语不被采纳,这是金气紊乱的表现。”石头属阴,代表臣子。臣子要变,这是预兆啊!梁武帝晚年不理政事,君臣只顾着念佛经、谈玄学,朝政混乱,命令无法执行,言语不被采纳,这就是后果!最终导致了侯景之乱。
周朝建德元年,濮阳郡发现了一尊石像,郡官想把它运到府里,打算刮掉上面的金子。结果在路上,石像自己跳下车,摔在地上,两次都是这样!后来用粗绳子把它绑在车壁上,绳子还是断了,石像又掉了下来。当时周帝刚刚灭了齐国,又攻打淮南,战争不断,百姓疲惫不堪,这就是失去民心的征兆啊!
开皇年间,掖庭宫里每晚都有人来骚扰宫女。宫里的管事把这事儿禀报了皇帝。皇帝说:“宫门守卫森严,人怎么进来的?肯定是妖精作祟!”于是就告诫宫女们:“要是遇到,就砍它!”后来,真的有东西像人一样,晚上爬上床,宫女拔刀砍它,好像砍中了枯骨。那东西从床上掉下去跑了,宫女追着它,它就跑进池塘里淹死了。第二天,皇帝下令把池塘的水抽干,捞出一只尺把大的乌龟,龟壳上还有刀痕。皇帝下令把乌龟杀了,从此这事儿就再没发生过。这乌龟是水里住的,又很灵性,是阴谋诡计的象征,说是晋王在宫里阿谀奉承,求皇帝给他生个孩子的征兆。
陈朝祯明二年四月,无数的老鼠从蔡洲岸涌进石头城外的淮河,一直跑到青塘两岸。几天后,老鼠都死了,顺着水流漂到江里去了,在青祥附近。京房的《易飞候》里说:“老鼠无缘无故地成群结队,不打洞不筑巢地聚集在一起,预示着国君要死了。”没过多久,陈朝就亡国了。
陈朝天嘉六年秋七月,仪贤堂莫名其妙地自己塌了,那地方靠近金沴木。当时皇帝大兴土木,修建显德殿等五座宫殿,号称壮丽无比,老百姓都失业了,所以木头也失去了正常的性质。仪贤堂啊,代表着尊崇贤才、敬老爱幼的意思,它无缘无故地塌了,老天爷好像在警告皇帝:你只顾着奢侈享乐,不会用贤才,要那些虚名有什么用?皇帝没明白这个意思,第二年就死了。
祯明元年六月,宫里的水殿里好像有刀锯砍伐的声音,那座殿宇就无缘无故地倒塌了。七月,朱雀航也无缘无故地沉没了。当时后主大肆修建园林,却不重视宗庙祭祀。水殿是皇帝游玩宴乐的地方,朱雀航是国家的门户要道,它们无缘无故地毁坏,老天爷好像在警告:宫殿毁了,道路断了。后主不明白这个道理,最后被隋朝灭了,宫殿庙宇都变成废墟了。
后齐的孝昭帝要杀杨愔,坐车去省里,进东门的时候,车上的帷竿无缘无故地断了。皇帝非常讨厌这件事,一年多后就死了。
河清三年,长广郡的官署屋顶的梁木突然剥落,形状像人一样,太守觉得很讨厌,就把剥落的木头削掉了,第二天又这样了。长广是皇帝原来的封地,梁木发生这种变化,是不祥的征兆。那一年,皇帝就死了。
武平七年秋天,穆皇后要前往晋阳,先去北宫向胡太后辞行。结果到了宫门,她乘坐的七宝车莫名其妙地陷进地里,牛的四条腿都陷进去了。那一年,北齐灭亡了,皇后也被俘虏到长安。 这真是应了那句老话,祸福无门,唯人自招啊!
接下来,说说后周的事儿。建德六年,青城门无缘无故地自己塌了。青色代表东方,也象征着东宫,也就是太子居住的地方。当时太子根本没有一点威仪和礼仪,青城门自己塌了,就是太子不堪重任的预兆啊!可惜皇帝没明白过来。第二年太子继位,果然是个昏君,周朝的衰败,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大业年间,齐王杨暕在东都修建府邸,刚盖好的寝宫,房梁就莫名其妙地断了。当时皇上还没立太子,天下人都觉得杨暕最有资格继承皇位,朝中大臣都盼着他呢,他因此变得骄横跋扈,还找算命先生算卦,还搞那些厌胜之术。寝宫房梁无缘无故断掉,木头都失去了正常的性质,这是奸谋的征兆啊!上天通过这种异象来警告他,但他没醒悟,后来果然被皇帝治罪了。
《洪范五行传》里说:“说的话没人听,这就是不治理好国家的意思。它的罪过是僭越,惩罚是长久的旱灾,最终会导致忧患。有时候会有妖邪的诗歌出现,有时候会有毛虫之类的虫灾,有时候会有犬祸。所以会有口舌之争,会有吉凶难辨的征兆。只有木克金。”
梁武陵王萧纪僭越称帝,年号天正。永丰侯萧撝说:“大王不行啊!以前桓玄的年号是大亨,有识之士认为‘二月就完了’,桓玄的失败果然是在仲春。今天是天正,‘正’字的解释是‘一止’,能长久吗?”果然,一年后他就失败了。
后齐文宣帝的时候,太子高殷要举行冠礼,皇帝下令让邢子才为他制作冠帽上的字。邢子才写的是“正道”两个字。皇帝说:“‘正’就是停止的意思啊。我的儿子要完蛋了!”邢子才请求修改,皇帝不同意,说:“这是天意!”然后转头对常山王高演说:“如果时机到了,就交给你了,千万别杀他!”等到皇帝死了,太子继位,常山王果然废了他自己当了皇帝,高殷不久就被杀害了。
武成帝那时候,宰相和士开跟皇帝说:“从古至今的皇帝,最终都变成一堆黄土,尧舜、桀纣,最终还不是一样。您应该趁着年轻力壮,尽情享受快乐,一天就能抵得上千年,别白费力气去克制自己。”皇帝听了很高兴,更加沉迷享乐。和士开先带坏皇帝,自己又专权乱政,最后被御史中丞给杀了。
武平年间,陈国军队攻打彭城,皇帝后主吓得够呛,侍中韩长鸾就劝他说:“就算丢了河南,还能当个龟兹国的国君呢!淮南现在丢了,有什么好担心的?人生能有几十年,就图个痛快,别瞎操心!”皇帝听了很高兴,于是更加沉迷酒色,根本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没多久,就被周朝灭了。
武平七年,后主被周军打败,逃到邺城,自称太上皇,把皇位传给了太子恒,改元为隆化。当时有人把“隆化”两个字拆开组合,说成是“降死”,结果他真的投降周朝后就死了。
周武帝改元为宣政,梁朝皇帝萧岿把“宣政”两个字拆开组合,说成是“宇文亡日”。那年六月,周武帝就死了。
宣帝还是太子的时候,不遵守规矩,武帝经常打他。等到宣帝当上皇帝后,摸着身上的伤疤大骂:“你小子命真长啊!”他还改元为大象,萧岿又把“大象”两个字拆开组合,说成是“天子冢”。第二年,宣帝就死了。
开皇初年,梁王萧琮改元为广运。江陵的老百姓互相说:“‘运’字,就是军队逃跑的意思啊!咱们的国君是不是要被军队赶跑了?”后来萧琮去京城朝拜,结果被扣留没回来,他叔父萧岩还煽动老百姓造反,梁国就这样灭亡了。
文帝给太子取名勇,晋王取名英,秦王取名俊,蜀王取名秀。开皇初年,有人上书说:“‘勇’是单个士兵的称呼;‘英’是千人中的佼佼者,‘俊’是万人中的佼佼者。这些都是老百姓的赞美之词,不是帝王的吉利名字啊!”皇帝没听进去。当时人们觉得杨姓的人很多都跟嬴姓有关,有人就进谏说:“杨英反了,会变成嬴姓的灾难啊!”皇帝听了很不高兴,赶紧把晋王的名字改了。后来勇、俊、秀三个王子都被废黜了,杨广当了皇帝,最终丢了江山,最终应验了杨氏的灾难。
杨广当上皇帝,改年号为大业。有识之士都觉得不妙,说:“大业”这两个字拆开来就是“大苦来”啊!没多久天下就大乱了,到处都遭受战乱的痛苦。
杨广经常很轻松地跟秘书郎虞世南说:“我这个人不喜欢别人劝谏。如果地位显赫的人来劝谏我,是为了想出名,我更受不了。那些地位低微的人,虽然我会稍微宽容些,但最终也不会真的采纳他们的意见。你明白我的意思吧!”当时人们议论说,古代那些贤明的君王治理天下,目光敏锐,耳聪目明,还会专门设立可以让人直言进谏的渠道,甚至立个告示牌让人写批评意见,尽可能地听取各种意见,生怕忠言到不了自己耳朵里。这样才能恩泽遍布天下,福泽子孙后代。而杨广却讨厌直言进谏的人,打击劝谏的大臣,他能长久吗?最终落得个被杀的下场。
梁朝天监元年,大旱,一斗米要五千钱,很多人饿死了。《洪范五行传》里说:“君主如果过度挥霍阳气,兴兵动众,过度劳累百姓,大兴土木,不顾百姓死活,臣民怨声载道,而君主又不能克制自己,那么阳气就会过盛失衡,阴气就会衰弱沉降。阳气过盛,就会导致旱灾。”当初杨广起兵襄阳,打败张冲,击败陈伯之,平定建康,前后打了好多仗,百姓劳苦不堪,他当皇帝后,又不断跟北魏打仗,都是导致旱灾的原因。
陈朝太建十二年春天,一直到四月都没下雨。在此之前,北周军队掠夺淮北,始兴王叔陵等军队战败,淮北地区都落入北周手中,这也是旱灾的原因。
东魏天平四年,并州、肆州、汾州、建州、晋州、绛州、秦州、陕州等地大旱,很多人流离失所。那一年,北齐神武帝和西魏在沙苑大战,战败,死了好几万人。
东魏武定二年冬春两季干旱。在此之前,西魏军队攻入洛阳,神武帝亲自率军在邙山与西魏大战,死了好几万人。
北齐天保九年夏天,大旱。之前大规模动用民力修筑了四百多里的长城,这是劳民伤财导致的旱灾。
北周乾明元年春天,干旱。之前动用几十万人修建金凤、圣应、崇光三座台,穷奢极欲,不顾百姓死活,这是阳气过盛导致的旱灾。
公元566年四月,山西、河北西部五州遭遇大旱。那一年,政府征发民夫修筑轵关。突厥二十万大军破坏长城,入侵恒州,真是祸不单行。
公元570年春天,又旱了。朝廷这次大规模征发民夫,修建大明宫,百姓苦不堪言。
从公元584年开始,京城经常干旱。后来朝廷迁都到龙首山,修建宫殿,百姓劳累不堪,这都是天灾人祸啊,真是应了那句“亢阳之应”。
公元604年,燕地、代地以及边境各郡都闹旱灾。朝廷征发一百多万民夫修筑长城,皇帝还亲自巡视边塞,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路上到处都是饿死的人。
公元608年,全国大旱,百姓纷纷逃荒。朝廷却征发全国兵力,皇帝亲自征讨高丽,结果军队冻饿交加,死了将近九成。公元613年,全国再次发生大旱,各地郡县乡镇都派人筑城,男女老少都被征发去服役,没有一个能幸免。
公元506年6月8日,梁武帝在重云殿讲经,和尚志公突然跳起来唱歌跳舞,一会儿又悲伤地哭泣,然后吟诵了一首五言诗:“乐哉三十余,悲哉五十里!但看八十三,子地妖灾起。佞臣作欺妄,贼臣灭君子。若不信吾语,龙时侯贼起。且至马中间,衔悲不见喜。”梁朝从天监年间到太清年间,三十多年江表地区都很太平。到太清二年,台城被攻破,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这正好应验了诗中“五十里”的预言。公元548年8月13日,侯景从悬瓠来投降。悬瓠在丹阳的北面,属于“子地”。梁武帝听信朱异的话接受了侯景,侯景的叛乱就从戊辰年开始,到午年,梁武帝忧郁而死。
公元550年4月8日,志公在一次大型集会上又作诗一首:“兀尾狗子始著狂,欲死不死啮人伤,须臾之间自灭亡。患在汝阴死三湘,横尸一旦无人藏。”侯景小名叫狗子,最初是从悬瓠投降的,悬瓠就是古汝南。巴陵南面有个地方叫三湘,正是侯景兵败的地方。
话说南朝天监年间,茅山道士陶弘景写了首五言诗:“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谈空,不意昭阳殿,忽作单于宫。” 这诗里说的夷甫、平叔都是当时朝中的贤臣。那时候,朝中大臣们都热衷于清谈玄学,没想到后来侯景造反,竟然占据了昭阳殿。
大同年间,民间流传着一首童谣:“青丝白马寿阳来。” 后来侯景攻破丹阳,果然骑着白马,马的缰绳是用青丝做的。 这童谣应验了!
到了陈朝初期,又出现一首童谣:“黄班青骢马,发自寿阳涘。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 这回说的是韩擒虎, “黄班”就是他的本名“擒虎”的别称,他骑着青骢马,从寿阳出发,冬天快结束的时候来,春天开始的时候离开。 后来陈朝皇帝果然被韩擒虎打败了,攻破建康的时候,韩擒虎骑的还是青骢马,时间也和童谣里说的完全吻合。
陈朝的时候,江南地区很流行王献之写的《桃叶》这首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度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后来晋朝攻打陈朝,在桃叶山下安营扎寨。韩擒虎渡江后,大将任蛮奴在新林迎接北方的军队,这和歌里“渡江不用楫,我自迎接汝”的意境也暗合。
陈后主修建齐云观,百姓们唱着歌谣:“齐云观,寇来无际畔。” 这歌的意思是说,齐云观建成后,敌人就会入侵,没等建完,陈朝就被隋朝军队攻破了,陈后主被俘虏。
祯明年间,陈后主创作了一首新歌,歌词非常悲伤,还让宫里的美人学习演唱。歌词是:“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 当时人们认为这是不祥的预兆,果然陈朝不久就灭亡了。
北齐神武帝刚迁都邺城的时候,民间流传着这样的童谣:“可怜青雀子,飞入邺城里。作窠犹未成,举头失乡里。寄书与妇母,好看新妇子。” 这童谣说的是魏孝静帝,他是清河王之子,后来神武帝的女儿嫁给了他。 邺城宫殿还没建好,魏孝静帝就禅位给神武帝了,这就像“作窠犹未成”一样。 孝静帝不久就死了,神武帝的女儿也就是太原长公主,后来下嫁给了杨愔。 当时娄太后还在,所以童谣里说“寄书与妇母”,而“新妇子”指的就是被废黜的皇后。
话说北齐武定年间,民间流传着一首童谣:“百尺高竿摧折,水底燃灯澄灭。” 这“高”指的是齐姓的权贵,而“澄”指的是文襄王高澄。 这童谣预言了高氏家族的衰败。五年后,皇帝神武帝死了,应验了“摧折”;七年后,文襄王高澄被刺客杀害,应验了“澄灭”。 这童谣还真准!
接着,到了天保年间,有个叫陆法和的,在人家墙上写了这么几句话:“十年天子为尚可,百日天子急如火,周年天子迭代坐。” 这话的意思是说,当皇帝十年还算可以,一百天就危险了,一年就更不用说了,要换人了。 结果呢,文宣帝当了十年皇帝就死了,废帝只当了百来天就被废了,孝昭帝当了一年也死了,这童谣,简直神了!
武平元年,又出来一首童谣:“狐截尾,你欲除我我除你。” 这年四月,陇东王胡长仁想派刺客杀掉和士开,结果事情败露了,反倒被和士开诬陷,给弄死了。 这童谣,说的也是真准!
第二年,又出现一首童谣:“和士开,七月三十日,将你向南台。” 小孩子唱完这童谣,还一起拍手喊:“杀却!” 结果呢,七月二十五日,御史中丞琅邪王俨就把和士开抓了,押送到南台斩首了。 同年,还有一首童谣:“七月刈禾伤早,九月吃糕正好。十月洗荡饭瓮,十一月出却赵老。” 七月和士开被杀,九月琅邪王死了,十一月赵彦深被派去当西兖州刺史,这童谣,也是应验了!
武平年间快结束的时候,又出现一首童谣:“黄花势欲落,清樽但满酌。” 当时穆太后母子专权,干预朝政,老百姓都苦不堪言。 穆太后的小名叫黄花,后来北齐灭亡了,这“黄花势欲落”也就应验了。
邺城里还流传着一首童谣:“金作扫帚玉作把,净扫殿屋迎西家。” 没多久,周朝的军队就攻入邺城了。
周朝刚建立的时候,又出现一首童谣:“白杨树头金鸡鸣,只有阿舅无外甥。” 北齐后主高纬是隋朝的表外甥,他禅位后不久就死了,而他的舅舅们却都还很强大。
周宣帝还跟宫女们半夜里手挽着手跳舞唱歌呢,唱的是:“自知身命促,把烛夜行游。” 结果这皇帝当了三年就死了。
开皇十年,皇上到并州视察,宴请秦孝王和他的儿子子相。皇上当场作了一首四言诗:“红颜讵几,玉貌须臾。一朝花落,白发难除。明年后岁,谁有谁无。” 这诗写得还挺有感触的,结果第二年子相就死了,十八年后秦孝王也去世了。 这诗预言还真应验了。
大业十一年,隋炀帝从京城去东都,到了长乐宫,喝得酩酊大醉,就写了一首五言诗。诗的最后一句是:“徒有归飞心,无复因风力”。 他让美人反复吟诵这句诗,自己还哭得泪流满襟,周围伺候的人都跟着唉声叹气。 后来,他又去了江都,又写了一首五言诗:“求归不得去,真成遭个春。鸟声争劝酒,梅花笑杀人。” 这诗写得挺悲凉的, 结果三月他就被人杀了,正应了“遭个春”这句话。 那一年盗贼四起,交通中断,他害怕了,也就没想着回去了。 他还梦到两个小伙子唱歌:“住亦死,去亦死。未若乘船渡江水。” 所以他就修建丹阳宫,打算住在那儿。 结果宫殿还没修好,他就被人杀了。
大业年间,民间流传童谣:“桃李子,鸿鹄绕阳山,宛转花林里。莫浪语,谁道许。” 后来李密因为牵涉到杨玄感谋反的事,被官府抓了,逃跑了。 他暗中聚集盗匪,从阳城山出来,攻破了洛口仓,之后又驻扎在苑内。 “莫浪语,密也”,这童谣说的就是李密啊! 宇文化及自称许国,后来也被灭了。“谁道许者,盖惊疑之辞也”,这句童谣里“谁道许”大概就是表达一种惊讶和怀疑吧。
梁武帝大同元年,邵陵王萧纶在南徐州的卧室里,白天,有两只狸猫在窗台上打架,掉下来被他抓住了。 到了太清年间,碰上了侯景之乱,他带兵去救援台城。 到了钟山,突然出现一只冬眠刚醒的熊,咬了他骑的马。 这简直就是灾星附体啊, 毛虫之孽! 后来萧纶被王僧辩打败,逃到南阳,被西魏杀死了。
大同年间,每晚都有狐狸在宫殿底下叫,好几年才停。京房的《易飞候》里说:“野兽群鸣,邑中且空虚。” 不久之后,国家就乱了,丹阳城里死的人多到数不清。
陈朝祯明年间,突然有狐狸跑到皇帝的床底下去了,抓也抓不着。京房的《易飞候》里说:“狐狸跑到君主的房间里,这个国家就待不长久了。”没过多久,陈朝就灭亡了。
东魏武定三年九月,一只豹子闯进了邺城的南门,人们把它杀了。五年八月,豹子又跑到铜爵台去了。京房的《易飞候》里说:“野兽跑到城里,甚至跑到朝廷的大道上,跑到官府门口,那可是大祸临头,国君要完蛋的预兆啊!”这一年,东魏在玉壁之战中惨败,皇帝高欢也病死了。
后齐武平二年,庙社里跑出来一只兔子。京房的《易飞候》里说:“兔子跑到王室里,国君就要完蛋了。”这庙社啊,是祖宗神灵居住的地方。五年后,周军攻入邺城,后主只好逃跑了。
武平年间快结束的时候,并州、肆州等地到处都是狼,而且还吃人。 《洪范五行传》里说:“狼是贪暴的野兽,大多是白色的,象征着战争。狼又像狗,预示着将有狗祸。”京房的《易传》里也说:“国君将要施行暴政,灾害将要殃及百姓,躲到深山里才能保住性命。狼吃人,就是这种灾祸的征兆。”当时皇帝重用小人,自己也变得贪婪暴虐,残害百姓,狼吃人的预言应验了。不久后,后齐就被周军灭掉了,这正应了狼象征战争的预兆。
武平年间,朔州府门外,不知怎么就出现了小孩的脚印,还堆土垒成了城墙的样子。当时人们觉得很奇怪,仔细查探后发现,原来是狐狸精搞的鬼,这股妖气渐渐蔓延到了并州和邺城。这跟武定三年豹子进城的情况很像。这一年,南安王思好起兵造反,直奔并州,结果被官军打败了。郑子饶、羊法皓等人又在山东地区造反。
后齐天保四年,邺城和顿丘都出现了狗和女人交配的怪事。《洪范五行传》里说:“不同物种不该交配却交配了,这是天下大乱的征兆。狗和人交配,预示着狗祸。”这狗祸啊,是阳气过盛、失去民心的征兆。当时皇帝不关心国事,恩泽没有惠及百姓。
后主当政的时候,居然把狗封为开府仪同三司,母狗还封为夫人、郡君,还给它们配兵养着,吃的是精米细粮,睡的是软床细被。老天爷要惩罚他了,竟然把爵位给狗,这预示着狗祸啊!老天爷的意思好像在说,卿士们都跟狗一样啊!后主不明白这个道理,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后周保定三年,生了一窝狗崽子,其中一只狗的腰后面居然分成了两半,长着两条尾巴,六条腿。狗本来就是凶猛的动物,长着爪牙,就像战士一样。当时宇文护跟侯伏、侯龙恩这些人,心里都怀着二心,想造反。那条狗身体后半部分分裂,这就是预兆啊!
大业元年,雁门关附近的百姓发现很多狗都离家出走,成群结队地跑到野外,样子变得像狼一样,还咬人吃人,好几年才消停。 《五行传》里说:“狗是看家护院的,现在狗都离开主人了,这是臣子不效忠的预兆啊。狗的样子变得像狼,狼毛是白的,这是将要发生战争的征兆。” 后来皇帝穷兵黩武,不停地劳役百姓,老天爷好像在警告他:别再劳民伤财了,那些负责保卫国家的臣子们要造反了!皇帝不听劝,硬是发动了修筑长城的工程,接着又打了西域和辽东,天下怨声载道,最后在江都发生了兵变,连皇帝身边的侍卫都参与了。
梁大同二年,地上长出了白色的毛,有两尺长,这算是吉兆吧。孙盛认为这是百姓劳累过度造成的怪异现象。之前大规模动员百姓修建浮山堰,耗费巨大,眼看着就要完工了,却几次三番地溃决,百姓们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齐河清元年九月,沧州和长城脚下,地上长出了很多毛,有白的也有黑的,四五寸长,这大概也是吉兆吧。当时正在北边修筑长城,国内又兴建三台,百姓们都受苦受累。
开皇六年七月,京城下起了毛毛雨,像头发一样,长的有三尺多,短的也有六七寸。京房的《易飞候》里说:“天上降毛,国家就要大饥荒。”当时关中地区大旱,米价飞涨。
后齐天统初年,岱山封禅坛上的玉璧自己飞出来了,这又是吉兆。岱山是帝王改朝换代的地方,玉璧是祭祀用的,它自己飞出来了,预示着将要改朝换代了。后来齐国灭亡,土地并入周朝,高祖接受周朝的禅让,天下统一,这应验了在泰山焚香祭祀的预兆。
武平三年,白水岩下青石壁上,出现一行字:“齐亡走。”有人把“亡”字改成了“上延”,后主认为这是祥瑞,满朝文武都来祝贺。结果后周军队打进齐国,后主果然丢下邺城逃跑了。
开皇十七年,天上掉石头,砸在武安、滏阳一带,好几块呢!《洪范五行传》里说:“石头从天上掉下来,说明当权者会有危险啊!” 七年后,皇帝就驾崩了。
开皇年间快结束的时候,高祖皇帝在宫里埋了两块小石头地下,做个记号,表示床的位置。没多久,这两块石头就变成玉了!刘向说过:“玉啊,那是最尊贵的东西!贱物变成贵物,这是要变天啊!” 到了大业年间快完蛋的时候,到处都是造反的,都敢称帝称王了。
大业十三年,西平郡发现一块石头,上面写着:“天子能统治千年!”百官都高兴坏了,纷纷祝贺。但有识之士却说:“千年万岁,那是死后才有的事!现在就说能统治千年,灾难很快就要来了!” 第二年,皇帝就被杀了。
梁朝大同十二年,曲阿建陵陵墓入口处的石麒麟动了!木克金嘛,这动,就是迁移的预兆啊!老天爷好像在警告:这皇陵以后没主人了,石麒麟要被别人搬走了!后来,梁朝果然亡国了。
后齐河清四年,宫殿里的石头自己动起来了,还互相撞击!眭孟说,石头属阴,代表臣子,宫殿里的石头自己动,这是身边亲近的人要造反的预兆! 后来周朝军队东征,宠臣尉相愿、乞扶贵和兄弟、韩建业这些人,都叛变投奔周朝去了。
梁朝大同十二年正月,送辟邪石像两尊去建陵。左边那尊双角的,顺利到了陵墓。右边那尊独角的,刚要走,在车上就蹦跶了三次!车辕都给震断了!换了辆车继续走,还没到陵墓两里地,它又蹦跶了三次!每次一蹦,车上的人都吓得腾空而起,离地三四尺高,车轮都陷进土里三寸深!木克金啊!刘向说过:“丢了民心,命令没人听,话没人信,这是金气紊乱啊!石头属阴,代表臣子。臣子要变,这是要出大事的预兆!”梁武帝晚年,不理政事,整天和大臣们念经、谈玄学,朝政混乱,命令没人听,话没人信,都是他造成的!结果呢?侯景之乱爆发了!
周朝建德元年,濮阳郡发现一座石像,郡官想把它拉到府里,刮点金子下来。结果这石像在路上自己跳下车,还来回两次!后来用粗绳子绑在车壁上,绳子又断了!当时皇帝刚灭了齐国,又去打淮南,一直征战不停,百姓疲惫不堪,这就是丢了民心的预兆啊!
开皇年间,有人上书说,好几年了,鸡都鸣叫却不会拍翅膀,好像腋下有什么东西妨碍了它,翅膀抬不起来。这说明朝廷里的大臣们要出事了。皇上没理他。京房的《易飞候》里说:“鸡鸣不鼓翅,国有大害。”后来,很多大臣都被杀,好多王爷被废黜,太子也被幽禁起来了。
大业初期,全国的鸡都经常半夜叫,京房的《易飞候》里说:“鸡夜鸣,急令。”还说:“天黑了叫,百姓有难;人静了叫,要打仗;半夜叫,要流血成河。”到了中年以后,国家大事多,钱不够用,于是就强行加税,逼着地方官完成任务,老百姓没法活了,都起来造反,战争不断,到处都是死人。
开皇年间,掖庭宫里每晚都有人来骚扰宫女。宫里的主管向皇帝报告了这件事。皇帝说:“宫门守卫森严,人怎么进来的?一定是妖精!”然后就告诫宫女们说:“要是遇到,就砍它!”后来,真的有像人一样的东西晚上爬上床,宫女拔刀砍它,好像砍中了枯骨。那东西掉下床跑了,宫女追它,它跑进池子里淹死了。第二天,皇帝让人把池子里的水放干,捞出一只尺余长的乌龟,龟壳上有刀痕。皇帝下令杀了它,这事儿就再没发生过了。乌龟是水里的动物,又很灵异,象征着阴谋诡计,说是晋王在宫里讨好皇上想求子嗣的征兆。
陈朝祯明二年四月,无数的老鼠从蔡洲岸边涌进石头城外的淮河,一直到青塘两岸。几天后,老鼠都死了,顺着水流漂到江里去了,在青祥附近。京房的《易飞候》里说:“老鼠无缘无故地成群结队,不打洞不筑巢地聚集在一起,说明国君要死了。”没多久,陈朝就灭亡了。
陈朝天嘉六年秋七月,仪贤堂莫名其妙地塌了,那地方靠近金沴木。当时皇帝大兴土木,修建显德殿等五个宫殿,号称壮丽无比,老百姓都被征去服劳役了,所以木头都失去了原来的性质。仪贤堂,意思是尊崇贤能,它无缘无故地塌了,上天好像在警告皇帝:你只顾着奢侈享乐,不会用贤能之士,要这虚名有什么用?皇帝不听劝,第二年就死了。
公元589年6月,皇宫里的水殿,突然就好像被刀锯砍伐一样,莫名其妙地塌了。7月份,朱雀航也无缘无故地沉没了。当时后主杨广大兴土木,修建园林,却不好好祭祀宗庙。水殿是皇帝宴游的地方,朱雀航是国家的正门大路,它们无缘无故地毁坏,简直就是上天在警告:宫殿毁了,道路断了!可是杨广一点儿也不明白,结果隋朝就被灭了,宫殿庙宇都变成废墟了。
接着说,北齐孝昭帝要杀杨愔,他坐车去上朝,进东门的时候,轿子的竿子突然自己断了。孝昭帝心里很不舒服,觉得这是个不好的兆头,结果一年多后就死了。
公元574年,长广郡的官署的屋梁,突然裂开了,裂开的形状就像人的样子。太守觉得不吉利,就把裂开的木头削掉了。可是第二天,屋梁又裂开了,还是那个样子。长广是皇帝以前被封为王的封地,树木发生这种变化,这是很不祥的预兆啊!那一年,皇帝就死了。
公元577年秋天,北齐穆皇后要到晋阳去,先去北宫向胡太后辞行。到了宫门,她坐的七宝车,无缘无故地陷进了地里,牛的四条腿都陷进去了。那一年,北齐灭亡了,穆皇后被俘虏到了长安。
公元618年,青城门无缘无故地塌了。青色代表东方,也象征着皇太子。当时皇太子没有威仪和礼节,青城门无缘无故地塌了,这是皇太子不胜任的预兆。皇帝还是不明白,第二年太子继位,果然是个昏君,周朝的灭亡,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大业年间,齐王杨暕在东都建府邸,新盖的寝宫,房梁突然自己断了。当时皇帝还没有立太子,天下人都认为杨暕应该继承皇位,朝中大臣都盼着他登基。杨暕因此变得骄横放肆,还找算命先生算命,又搞一些厌胜之术。寝宫的房梁无缘无故地断了,木头失去了本性,这是奸谋的预兆啊!上天通过这种异象来警告他,可是杨暕不明白,后来果然被皇帝处罚了。
《洪范五行传》里说:“说了他不听,这就叫治理不好。他的罪过是僭越,他的惩罚是持续的旱灾,最终的结果是忧患。有时候会有诗歌的妖言惑众,有时候会有毛虫的灾害,有时候会有犬戎的祸乱。所以会有口舌之争,会有吉凶的预兆。只有木气克金气。”
梁武陵王篡位称帝,改元为天正。永丰侯萧撝就说:“大王这次恐怕不行啊!以前桓玄的年号是大亨,有识之士就说这是‘二月完了’的意思,结果桓玄果然在仲春就失败了。现在这个‘天正’,‘正’字拆开看就是‘一止’,这能长久吗?”果然,一年后他就败了。
后来到了齐文宣帝的时候,太子殷要举行冠礼,皇帝下令让邢子才为他制作冠礼用的字。邢子才写了个“正道”二字。皇帝说:“‘正’字,就是‘一止’的意思啊。我的儿子,难道要很快完蛋吗?”邢子才请求修改,皇帝不同意,说:“天意如此!”然后转头对常山王演说:“要是时机到了,就由你动手,但千万别杀了他。”等到皇帝死了,太子继位,常山王果然废了他自立为帝。殷太子不久就被杀害了。
武成帝时期,左仆射和士开对皇帝说:“自古以来,帝王最终都化为尘土,尧舜、桀纣,最终又有什么区别呢?陛下应该趁着年轻力壮,尽情享乐,一天的快乐胜过千年,不要白白地勤俭节约啊!”皇帝很高兴听他这么说,更加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和士开不仅教唆皇帝走上邪路,自己也专权跋扈,最后被御史中丞杀掉了。
到了武平年间,陈国军队攻打彭城,后主吓得说话都结巴了。侍中韩长鸾就劝他说:“就算丢了河南,还能当个龟兹国的国君呢!淮南现在丢了,有什么好担心的?人生能有几时,就图个痛快吧,别愁眉苦脸的!”皇帝很高兴,于是更加沉溺于酒色,根本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没过多久,就被周朝灭掉了。
武平七年,后主被周军打败,逃到邺城,自称太上皇,把皇位传给了太子恒,改元为隆化。当时的人们把“隆化”两个字拆开来看,说这是“降死”的意思。结果他果然降服了周朝,然后就死了。
周武帝改元为宣政,梁主萧岿把“宣政”两个字拆开来看,说这是“宇文亡日”的意思。那年六月,周武帝就死了。
周宣帝在东宫的时候,不遵守法度,武帝经常鞭打他。等到他继位后,摸着身上的伤疤大骂道:“你死得太晚了!”他又改元为大象,萧岿又把“大象”两个字拆开来看,说这是“天子冢”的意思。第二年,周宣帝就死了。
开皇初年,梁王萧琮改元为广运。当时江陵的老百姓私下议论说:“‘运’字,就是军队逃跑的意思啊!我们的国君该不会要被军队打败逃跑吧?”后来萧琮被召到京城后就被软禁,回不来了,他的叔叔萧岩又率领老百姓造反,梁国最终被废除了。
开皇初年,文帝给皇太子取名勇,晋王取名英,秦王取名俊,蜀王取名秀。有人上书进谏说:“‘勇’字只是个普通人的优点,再说,千人中的佼佼者才能称得上‘英’,万人中的佼佼者才能称得上‘俊’,这些都是老百姓的美称,不适合作为帝王的尊号。”皇帝没理他。当时人们觉得杨姓的人很多都姓嬴,有人就进谏说:“杨英反过来念就是嬴殃(灾祸)啊!”皇帝听了很不高兴,赶紧给改了名字。后来勇、俊、秀这几个儿子都被废黜了,杨广即位后,最终失去了天下,最终应验了“杨氏之殃”的预言。
炀帝即位,年号大业。有识之士都觉得不好,说:“‘大业’两个字拆开来看就是‘大苦来’啊!”不久天下就大乱,百姓都遭受了战火的荼毒。
炀帝常常很轻松地对秘书郎虞世南说:“我这个人不喜欢别人劝谏我。如果地位显赫的人来劝谏我,是为了追求名利的话,我更受不了。至于那些地位低微的人,虽然我会稍微宽容一些,但最终也不会采纳他们的意见。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吧!”当时人们议论说,古代的圣明君主治理天下,目光敏锐,耳聪目明,会张贴告示鼓励人们进谏,设立木牌让人们书写批评意见,为进谏者提供方便,还担心忠言到不了自己耳边。因此,他们的恩泽遍及天下,福泽流传后世。而这位皇帝却厌恶直言,打击谏官,他能长久吗?最终落得个被杀的下场。
梁朝天监元年,大旱,一斗米要五千钱,很多人饿死了。《洪范五行传》里说:“君主操持着亢阳之气,兴兵动众,过度劳累百姓,修建城池,不顾百姓死活,臣下怨声载道。然而君主心里又放不开,所以阳气过盛失衡,阴气衰弱不能配合。阳气过盛,就会导致旱灾。”当初,皇帝起兵襄阳,击败张冲,打败陈伯之,平定建康,前后打了许多仗,百姓疲惫不堪,即位后又不断地和魏国交战,所以才导致了旱灾。
公元582年春天,老天爷不赏脸,一直没下雨,拖到了四月。这之前啊,周朝的军队洗劫了淮北地区,咱们南朝的始兴王叔陵他们带兵打仗,结果全输了,淮北全被周朝占领了,这大概就是老天爷给咱们的警告吧。
公元535年,并州、肆州、汾州、建州、晋州、绛州、秦州、陕州等好几个州都闹大旱,好多人都没活路,四处逃难。那一年,北齐的皇帝高欢跟西魏打仗,在沙苑打了个大败仗,死了好几万人,也是天灾人祸一起凑。
公元548年冬天到春天,又是旱灾。这之前西魏的军队打进了洛阳,高欢亲自带兵在邙山跟西魏硬碰硬,结果又死了好几万人,唉,真是打仗打到精疲力尽,老天爷还来添堵。
公元556年夏天,又旱了。之前呢,政府大规模征调民夫,修了四百多里的长城,劳民伤财,这是报应啊!
公元559年春天,旱灾。之前政府征调了几十万人修建金凤台、圣应台、崇光台这三个超级豪华的宫殿,穷奢极欲,根本不管老百姓死活,这旱灾,也是自作自受吧!
公元575年四月,并州、晋州以西的五个州都旱灾。那一年,政府又征调民夫修建轵关。偏偏这时候,二十万突厥人来捣乱,把长城都给毁了,还去抢恒州,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公元580年春天,旱灾。那时候政府大规模征调民夫,修建大明宫,唉,又是劳民伤财。
公元584年以后,首都长安经常干旱。那时候隋文帝迁都龙首山,大兴土木,老百姓累坏了,这旱灾,也是天意吧!
公元614年,燕州、代州这些边境地区都旱灾。当时政府征调了上百万民夫修长城,皇帝还亲自去视察边防,老百姓没活干,饿死在路上的比比皆是。
公元618年,全国大旱,老百姓到处逃荒。那会儿,政府四处征兵,皇帝还亲自去打高丽,结果军队冻饿死了大半,真是惨不忍睹。公元623年,全国又大旱,各级政府都派人修城,不管男女老少,都得去干活,真是民不聊生啊!
梁武帝天监三年六月初八,在重云殿上讲经呢,突然,一个叫志公的和尚跳起来又唱又跳,一会儿又哭了起来,然后就写了一首五言诗:“乐哉三十余,悲哉五十里!但看八十三,子地妖灾起。佞臣作欺妄,贼臣灭君子。若不信吾语,龙时侯贼起。且至马中间,衔悲不见喜。”
这诗预言了梁朝的兴衰啊。从天监年间到梁武帝大同年间,三十多年,南方地区一直很太平。可是到了太清二年,台城被攻破,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这“五十里”也应验了。太清元年八月十三,侯景从悬瓠来投降,丹阳城北叫“子地”,梁武帝听信了朱异的话,接纳了侯景。侯景造反是从戊辰年开始的,到午年,梁武帝忧愁过度而死,这“子地妖灾”也应验了。十年后的四月初八,志公和尚又在一次大型集会上写了一首诗:“兀尾狗子始著狂,欲死不死啮人伤,须臾之间自灭亡。患在汝阴死三湘,横尸一旦无人藏。”
侯景小名叫“狗子”,他最初是从悬瓠投降的,悬瓠就是古代的汝南。巴陵南面有个地方叫三湘,就是侯景兵败的地方。这首诗也精准地预言了侯景的结局。
天监年间,茅山有个隐士叫陶弘景,也写了一首五言诗:“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谈空,不意昭阳殿,忽作单于宫。” 当时朝中大臣都只顾着谈玄学,不务正业,“夷甫”、“平叔”都是当时的朝中大臣。结果侯景造反后,竟然住进了昭阳殿。
大同年间,民间还流传着童谣:“青丝白马寿阳来。”后来侯景攻破丹阳,骑着白马,马的缰绳是用青丝做的。
陈朝建立初期,又出现了一首童谣:“黄班青骢马,发自寿阳涘。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 后来陈朝皇帝果然被韩擒虎打败了。韩擒虎小名叫“黄班”,他攻破建康时,也骑着青骢马,时间也和童谣里说的前后呼应。
话说陈朝的时候,江南地区非常流行王献之写的《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度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这首歌当时很火。后来晋朝攻打陈朝,就在桃叶山下扎营,韩擒年渡江时,大将任蛮奴还到新林去引导北方的军队。
陈朝的皇帝陈叔宝修建齐云观,老百姓就唱起了歌:“齐云观,寇来无际畔。” 这歌还没唱完呢,陈朝就被隋朝给灭了,真是应验了这首歌的预言。陈叔宝自己也作了一首新歌,词句特别悲凉,还让宫里的美人学习演唱。歌里唱道:“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 当时的人们都把这歌当作是预言,觉得陈朝不久就要完蛋了。
北齐神武帝高欢刚把都城迁到邺城的时候,民间就流传着一首童谣:“可怜青雀子,飞入邺城里。作窠犹未成,举头失乡里。寄书与妇母,好看新妇子。” 这青雀子指的就是北齐的孝静帝,他是清河王高岳的儿子,而高欢是他的外祖父。邺城的宫殿还没建好,就赶上改朝换代了,这就像童谣里说的“作窠犹未成”一样。孝静帝没多久就死了,他的母亲文宣皇后后来被降嫁给了杨愔。当时高欢的妻子娄太后还在世,所以童谣里说“寄书与妇母”,而“新妇子”指的是被废黜的皇后。
武定年间,又出现了一首童谣:“百尺高竿摧折,水底燃灯澄灭。” “高”指的是齐姓,“澄”是文襄帝高澄的名字。五年后,神武帝死了,应验了“高竿摧折”;七年后,文襄帝高澄被刺客杀害,应验了“水底燃灯澄灭”。
天保年间,有个叫陆法和的人,在他的屋墙上写了这么几句话:“十年天子为尚可,百日天子急如火,周年天子迭代坐。” 后来,文宣帝高洋当了十年皇帝就死了,废帝高殷只当了百多天皇帝就被废黜,孝昭帝高演当了一年皇帝也死了,这都应验了陆法和的预言。
武平元年,民间又流传一首童谣:“狐截尾,你欲除我我除你。” 那一年四月,陇东王胡长仁想派刺客去杀和士开,结果事情败露了,反而被和士开诬陷而被杀死了。
两年前,小孩儿们都在唱童谣:“和士开,七月三十日,将你向南台。” 小孩儿唱完,大家还一起拍手说:“杀了他!” 结果呢,七月二十五日,御史中丞琅邪王俨真的把和士开抓了,押送到南台斩了头。 同一年,又出来一首童谣:“七月刈禾伤早,九月吃糕正好。十月洗荡饭瓮,十一月出却赵老。” 七月和士开被杀,九月琅邪王也死了,十一月赵彦深被任命为西兖州刺史,童谣都应验了。
武平年间快结束的时候,又出现一首童谣:“黄花势欲落,清樽但满酌。” 当时穆皇后母子行为放荡,干预朝政,大家都很担心。 穆皇后小名叫黄花,这句“黄花势欲落”,后来齐朝灭亡了,正好应验了这句童谣。
邺城里也流传着童谣:“金作扫帚玉作把,净扫殿屋迎西家。” 没过多久,周朝的军队就打进邺城了。
周朝刚建立的时候,又出现一首童谣:“白杨树头金鸡鸣,只有阿舅无外甥。” 静帝是隋朝皇帝的侄子,他让位后不久就死了,而他那些舅舅们却个个都权势很大。
周宣帝半夜跟宫女们手挽着手跳舞唱歌,还唱道:“自知身命促,把烛夜行游。” 这皇帝当了三年就死了。
开皇十年,高祖皇帝去并州,宴请秦孝王和王子相。 高祖皇帝还即兴作了一首四言诗:“红颜讵几,玉貌须臾。一朝花落,白发难除。明年后岁,谁有谁无。” 结果呢,第二年王子相就死了,十八年后秦孝王也死了。
大业十一年,隋炀帝从京城出发去东都,到了长乐宫,喝得酩酊大醉,就写了一首五言诗。诗的最后一句是:“徒有归飞心,无复因风力”。他让宫女反复吟诵这句诗,自己哭得泪流满面,连伺候他的官员也都跟着唉声叹气。 后来,隋炀帝又去了江都,又写了一首五言诗:“求归不得去,真成遭个春。鸟声争劝酒,梅花笑杀人。” 这诗写于三月,而他也在三月被杀,真是应验了诗中的“遭个春”。 那一年盗贼四起,道路都被堵死了,隋炀帝害怕了,也就彻底断了回京的心思。 他还梦见两个小伙子唱歌:“住亦死,去亦死。未若乘船渡江水。” 所以他就开始在丹阳建宫殿,打算在那里住下。 可惜宫殿还没建好,他就被人杀了。
大业年间,民间流传着一首童谣:“桃李子,鸿鹄绕阳山,宛转花林里。莫浪语,谁道许。” 后来李密因为牵涉到杨玄感谋反的事,被官府抓了起来,他在路上逃跑了。 他暗中聚集了一批盗贼,从阳城山杀出来,攻破了洛口仓,后来又驻扎在苑内。 “莫浪语,密也”,指的就是李密。 宇文化及自称许国,后来也被灭了。“谁道许者,盖惊疑之辞也”,这句童谣里“谁道许”大概就是表达一种惊讶和怀疑吧。
梁武帝大同元年,邵陵王萧纶在南徐州的卧室里,白天的时候,有两只狸猫在屋梁上打架,掉下来被他抓住了。 到了太清年间,碰上了侯景之乱,他带兵去救援台城。 到了钟山,突然出现了一只冬眠刚醒的熊,咬了萧纶坐骑的马。 这大概也是一种不好的预兆吧,是虫灾的征兆。 后来萧纶被王僧辩打败,逃到南阳,最后被西魏杀死了。
梁武帝大同年间,每到晚上,狐狸都在宫殿底下叫,好几年才停。 京房的《易飞候》里说:“野兽群鸣,邑中且空虚。” 不久之后,国家就乱了,丹阳城里死的人几乎都死光了。
陈朝祯明初年,有狐狸跑到床底下,抓也抓不到。 京房的《易飞候》里说:“狐入君室,室不居。” 没多久,陈朝就灭亡了。
公元548年,九月,一只豹子闯进了邺城的南门,当场被杀了。五年后的八月,又有一只豹子跑到铜爵台上去。京房的《易飞候》里说:“野兽进城,甚至跑到朝廷大道、官府门口,是大灾难的预兆,君王要完蛋。”那一年,东魏在玉壁战役中惨败,高欢也病死了。
哎,这真是应验了那句话啊!豹子进城,皇帝就驾崩了,这谁顶得住啊!这京房的书,还真有点准。
公元552年,一只兔子跑进了庙社里。京房的《易飞候》上说:“兔子跑到王室里,国君就要完蛋。”庙社啊,那是祖宗神灵住的地方。五年后,周军攻入邺城,后主高洋逃跑了。
这兔子进庙,跟豹子进城一个意思,都是不祥之兆啊!这后主高洋,也是个倒霉蛋。
武平年间快结束的时候,并州、肆州等地狼很多,还吃人。 《洪范五行传》里说:“狼是贪暴的野兽,大多是白色的,是兵灾的象征。狼又像狗,也预示着狗祸。”京房的《易传》也说:“君王要是无道,灾祸就要降临百姓,躲到深山里才能保命。狼吃人,就是这种灾祸的征兆。”当时皇帝重用小人,自己也贪婪暴虐,残害百姓,这狼吃人的预兆,应验得可真是准啊!后来果然被周军灭了,这兵灾的预兆也应验了。
这狼吃人,跟前面那豹子兔子,都是一个道理,都是乱象啊!这皇帝昏庸无道,最终落得个亡国的下场,也是活该。
武平年间,朔州府门外,突然出现了一个小孩的脚印,还堆土做成了城墙的样子。当时的人觉得很奇怪,仔细查了才知道是狐狸精搞的鬼,后来这妖气还蔓延到了并州和邺城。这跟武定三年豹子进城的情况很像。那一年,南安王高思好起兵造反,直奔并州,结果被官军打败了。郑子饶、羊法皓等人又在山东造反。
这狐狸精作祟,也是个不好的兆头,预示着将有战乱。
公元559年,邺城和顿丘,都有狗和女人交配的事发生。《洪范五行传》说:“不同物种不该交配却交配了,这是乱象的征兆。狗和人交配,是狗祸的预兆。”狗祸,是阳气过盛,失去民心的征兆。当时皇帝不关心国事,恩泽不到百姓。
这狗和人……真是匪夷所思啊!这皇帝不理朝政,民怨沸腾,也是自找的。
后主时期,居然给狗封官,母狗还有夫人的称号,还给狗配兵养着,吃的是精米细粮,睡的是软床细被。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居然给狗封官,这简直就是狗祸啊!老天爷好像在说,这些大臣都跟狗一样。后主不明白,最后被灭国了。
这皇帝把狗当人,也是醉了!这狗祸,最终还是应验了。
公元563年,有只狗生了小狗,可是腰部以下分成两半,有两条尾巴,六条腿。狗是凶猛的动物,有爪牙,象征着将士。当时宇文护跟侯伏、侯龙恩等人密谋叛乱。狗的身体分成两半,这就是预兆啊。
这狗生怪胎,也是个不好的预兆啊!这宇文护等人谋反,也是早晚的事。
大业元年,雁门那地方的狗,好多都跑丢了主人,成群结队地在野外乱跑,样子都变得像狼一样,还咬人,好几年才消停。书上说:“狗是看家护院的,现在都跑丢了主人,这是臣子不效忠的预兆啊。狗的样子变得像狼,狼是白色的,这是将要打仗的征兆啊。” 之后隋炀帝穷兵黩武,不停地搞劳役,老百姓苦不堪言。这简直就是上天在警告他:别再搞劳役了,你那些看家护院的臣子要造反了!可隋炀帝就是不听,还非要修长城,之后又搞西域、辽东那些事,天下怨声载道,最后在江都死了,连身边最亲信的侍卫都反了他。
梁大同二年,地里长出白色的毛,有两尺长,这算是吉兆吧。有个叫孙盛的人觉得这是劳民伤财的征兆。之前大规模动员百姓修建浮山堰,花了巨额钱财,眼看就要完工了,结果又几次决堤,百姓们都厌烦了徭役,路上到处都是唉声叹气的声音。
齐河清元年九月,沧州和长城脚下,地里长出好多毛,有白的也有黑的,四五寸长,也算吉兆吧。那时候正巧在北方修长城,国内又修建三台,老百姓被劳役折磨得苦不堪言。
开皇六年七月,京城下毛毛雨,雨里带着像头发一样的毛,长的有三尺多,短的也有六七寸。京房的《易飞候》里说:“天上掉毛,国家要大饥荒。”那会儿关中大旱,米价飞涨。
后齐天统初年,岱山封禅坛上的玉璧自己出来了,这又是吉兆。岱山是帝王改朝换代的地方,玉璧是祭祀用的东西,现在自己出来了,说明要改朝换代了。后来齐国灭亡,土地归属周朝,高祖接受周朝的禅让,天下统一,这都是上天应验的结果。
武平三年,白水岩下青石壁上出现“齐亡走”三个字。有人把它改成了“上延”,后主觉得这是吉兆,满朝文武都来祝贺。结果后来周朝军队打进来,后主果然丢下邺城逃跑了。
开皇十七年,武安、滏阳之间,好多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十多块呢!书上说:“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国君会有危险。”七年后,隋文帝就死了。
开皇末年,隋文帝在宫里埋了两块小石头在地上,做个记号,表示床的位置。没过多久,这两块石头就变成了玉。书上说:“玉是最贵重的,贱的东西变成贵的东西,这是要变天啊!”到了大业末年,到处都是起义军,都自称皇帝。
大业十三年,西平郡发现一块石头,上面写着:“天子立千年。”大臣们都纷纷祝贺。但一些有识之士却忧心忡忡地说:“‘千年万岁’是死后才有的说法啊!现在就说能立千年,祸患很快就要来了。”第二年,皇帝就被杀了。
梁朝大同十二年,曲阿建陵隧口的石麒麟自己动了。这木头克金啊!石头动,这是要迁移的预兆。上天好像在警告:陵墓将无人守护,石麒麟要被人搬走了。后来果然国家灭亡了。
后齐河清四年,宫殿里的石头自己动了起来,两块两块地互相碰撞。眭孟认为石头属阴,代表臣子,宫殿里的石头自己动,这是左右亲信叛变的预兆。后来周朝军队东征,宠臣尉相愿、乞扶贵和兄弟、韩建业等人,都叛变投降了周朝。
梁朝大同十二年正月,送辟邪石像两只去建陵。左边那只双角的到了陵墓。右边那只独角的,刚要拉走,在车上跳跃了三次,车辕都断了。换了辆车,还没到陵墓两里地,它又跳跃了三次,每次跳跃都把车上的所有人都震得腾空三四尺高,车轮还陷进土里三寸深。这还是木克金啊!刘向说过:“失去民心,命令不行,言语不被采纳,这是因为金气紊乱。”石头属阴,代表臣子。臣子要变,这是预兆啊!梁武帝晚年,不把政事放在心上,君臣只顾着念佛经、谈玄学。朝政混乱,命令不行,言语不被采纳,这就是原因啊!结果导致了侯景之乱。
周朝建德元年,濮阳郡发现一座石像,郡官要把它运到府里,想刮掉上面的金子。结果在路上,石像自己跳下车,这样两次。然后用粗绳子绑在车壁上,绳子又断了,石像又掉下来了。当时皇帝刚刚灭了齐国,又攻打淮南,不停地征战,百姓疲惫不堪,这就是失去民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