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其倬,字章之,是镶黄旗的汉军人。他老爸有爵位,所以他一开始就当了口北道的官。康熙三十三年,高其倬考中了进士,然后被改任为庶吉士,散馆后当上了检讨。没多久又兼任了佐领。后来升了好几次,最后当上了内阁学士。

康熙五十八年,河南南阳镇的兵士因为怨恨,把知府沈渊给围起来羞辱了一顿。皇上就派他跟尚书张廷枢一起去调查处理这件事,结果他们把带头的,也就是总兵高成等人给处死了。不过,对于高成等人的罪行定夺,他们俩的意见好像有点出入。

五十九年,他被任命为广西巡抚。当时邓横苗族叛乱,他亲自安抚,最终让叛军投降了。

六十一年,世宗皇帝登基,他被提升为云贵总督。他上奏说:“土司世袭制度,以前有很多陋规,我已经严格禁止并改革了。关于部里的文书档案,如果没有大的错误,请免除驳回更改。”皇帝下旨嘉奖了他。

青海台吉罗卜藏丹津叛乱入侵西藏,他认为中甸是进入西藏的要道,于是命令将领刘宗魁、刘国侯等人严加防备。同时按照皇帝的指示,命令提督郝玉麟率领两千人从中甸进驻察木多,副将孙宏本率领五百人前往中甸支援。

雍正二年,青海战事平定,中甸的喇嘛和番酋等,率领三千五百户前来投降。皇帝很欣赏他的才能,授予他世职,并封他为他喇布勒哈番。

他规划安抚中甸,上奏说:“请求设立同知以下的官员;除了番酋营官外,还有神翁、列宾等称号的人,他们听从堪布、喇嘛的指挥,请求改为授予守备、千把总等职务,听从将吏的统辖。僧寺喇嘛人数限制在三百以内,收缴他们的兵械上交官府。沿江数百里以及山谷荒地,招募百姓开垦。旧有的滇茶贸易,参照打箭炉的办法,设立关卡收税。”

鲁魁山地区,从建国以来就是盗贼的巢穴,夷族和倮族混杂居住,以杨、方、普、李四姓为首。其中方景明这个人,伙同倮族、夷族抢掠元江。他派兵击溃了他们,抓获了方景明,歼灭了数百名倮族和夷族,并上奏请求在那里驻扎军队,命名为普威营。参将驻扎普洱,守备驻扎威远、茶山,将威远改属流官管辖,设立同知以下的官员。土官刁光焕及其家属被迁往会城,用新开的两个盐井的收入来补充新设兵营的军饷。他还设立义塾,教导夷族子弟读书。元江府学额外增加两个名额,让他们参加考试。他鼓励夷族人民开垦田地,旱田十年后、水田六年后才能升级赋税等级。

贵州仲家苗族酋长阿近和他的弟弟阿卧叛乱,他派人安抚附近的苗寨。阿近等人失去支援,最终被派兵擒杀,同时他还处置了不服从命令的定番、广顺等苗族酋长。他上奏请求改设定广协,划分营地和哨所,防备定番、广顺以及西孟、青藤、断杉树、长寨、遮贡、羊城坉等地。他还将都匀守备迁驻独山,将湖广五开卫改为县,隶属黎平。他还说贵州地处川、楚交界,奸人经常掠夺贩卖贫苦人家的子女,危害百姓,请求地方官加强抓捕,并把抓捕人数作为考核指标。贵州民间有一种陋习,如果有人被劫杀,无力报仇,就抢劫杀害其他人的家畜或人质,以此报仇;如果不答应,就索要赎金,称为“拏白放黑”。他请求加重处罚这种行为。土司贫困,田赋由属苗代缴,请求彻查,责令相关人员缴纳赋税。土司下属的权势人物,请求登记在案,如有罪行一并惩处。皇帝批准了他的所有请求。

三年的时候,他升职了,当上了兵部尚书,还加了个太子少傅的头衔,然后调任福建浙江总督。临走之前,他上了一份奏疏,说:“邓川、嵩明、腾越、太和、浪穹这些州县的土兵,从明朝嘉靖、万历年间就开始征收丁银了,说是为了让老百姓抵御外敌,还设立了太和、凤梧两个营所,每丁每年征收一两银子。可这些老百姓的赋税本来就已经交齐了,所以请求免除他们的军粮。”皇上批准了他的请求。

四年的时候,他又上奏说:“福建的福州、兴化、漳州、泉州、汀州五个府,地少人多,耕地不够,老百姓没饭吃,就容易去当强盗。他们就出海经商,有钱的人当船主、商人,没钱的就当舵手、水手,一条船能养活上百人,还能赚点钱养家糊口。以前朝廷下令禁止出海贸易,说是怕走私粮食出海,可海外又不是没有产粮的地方;说是怕泄露消息,现在广东的商船都允许出国贸易,为什么偏偏福建这么严格?说是怕私贩船材,可咱们的船小,就算外国人弄到这些船材,也用不上多少。我觉得啊,应该取消这个禁令,让老百姓方便点。”这事儿就交给怡亲王和大学士九卿们一起讨论决定了。

五年,台湾的水连社土著造反了,他派兵去讨伐,抓住了他们的头目骨宗等人,其他的部落也都投降了。后来李卫接替了他的浙江总督职位,他就专心负责福建的事务了。他还多次上奏,请求整顿盐政,改进海军战船,规范营房和哨所,这些奏疏也都得到了朝廷的重视和处理。他回京朝见皇帝后,又升职了,当上了太子太保。

因为这位大臣很懂风水堪舆,皇上就派他去福陵看看地势。他回来后汇报说:“陵墓前面左边水流的情况,因为水溢出来改了原来的河道,弓形环抱的形势稍微有点外张。应该疏导一下河流,这样才算完美。” 大学士们什么的,就按照他的建议进行了疏浚修整。

八年后,他被调到江南江西当总督。后来又被召回京城,皇上让他跟着怡亲王一起勘定太平峪万年吉地(风水宝地),还升了他的官职,成了三等阿思哈尼哈番。之后又让他署理云贵广西总督。

十一年的时候,普洱属地思茅的土把总刁国兴联合苦葱蛮和元江的少数民族造反,攻打普洱,通关大寨的少数民族也跟着苦葱蛮一起,渡过阿墨河去攻打他郎。这位大臣就下令让提督蔡成贵等人分头去抓捕平乱,抓住了他们的首领和五百多名喽啰,叛乱才平息。 这一年的春天,皇上让他回任两江总督。秋天,又让他以总督的衔头兼任江苏巡抚。

十二年,因为徇私枉法,让知县赵昆珵少赔付海塘工程款的事儿,朝廷议论要降他的职,结果还是让他继续当江苏巡抚。

乾隆元年,他被召回京城,重新被任命为湖北巡抚,后来又调到湖南。他平定了城步、绥宁两县的瑶族叛乱。三年后,他升任工部尚书,后来又调到户部。 这位大臣回京的路上,路过宝应的时候,突然生病了,死在了船上,皇上赐予祭葬,谥号文良。

金鉷,字震方,是汉军镶白旗人,祖上世代居住在山东登州。他爹叫延祚,跟着康熙皇帝入关,做到工部侍郎这么高的官职。金鉷一开始是监生,后来被授予江西广昌知县的职位,然后一步步升迁,做到山西太原知府。雍正五年,他被提升为广西按察使,没多久又升任布政使。雍正六年,他又被提拔为广西巡抚。

他平定了西隆州八达寨苗民的叛乱。因为驻军太少,广西土地荒芜,没怎么开发,他就上奏朝廷,建议开垦屯田,给老百姓分发耕牛,鼓励他们耕种,还教他们一些军事技能。每人分到十亩水田,其中一亩作为公田;二十亩旱田,其中两亩作为公田;公田的租税都存放在社仓里。几年下来,开垦的田地有好几万亩,粮仓也装满了粮食。他还上奏朝廷,请求招商开发桂林附近的矿产,以及开采梧州的金砂,用来铸造钱币。

乾隆元年,提督霍升弹劾金鉷说他性格急躁,做事浮夸,不像个封疆大吏的样子。乾隆皇帝把他召进京城,授予他刑部侍郎的职位。金鉷准备动身去赴任的时候,还没来得及收拾行李,就用印信委托苍梧道黄岳牧借用铜务的钱款,充作公款一千二百两。当时的巡抚杨超曾经弹劾过这件事,导致金鉷被革职,交由刑部严加审讯。皇上认为这笔钱不是正规的钱粮,金鉷是用印信借的款项,而黄岳牧也用印册做了说明,并非贪污受贿,所以皇上就免了他的罪,也不追究那笔借款了。乾隆五年,金鉷被任命为河南布政使,但他已经去世了。

金鉷很有才干,头脑灵活。他从太原进京朝见皇帝的时候,正值讨论将各地多余的钱款归公入库。金鉷上奏说:“钱财放在上面不如放在下面。州县的官员直接接触百姓,宁可让他们多留一些钱,养廉的钱不够用,一遇到公事,就容易出现贪污受贿的情况。皇上您难道不是说,凡是公务支出,都允许报销吗?但是从司院核查到户部,层层关卡,报销非常困难,这样一来,州县的官员恐怕就会多做些敷衍塞责的事情。既然皇上的意图是要这样做,臣建议在养廉银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公费,或者存放在县里,或者存放在司里,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皇上就下令各省核定公费。

等到他做了广西布政使后,他又上奏请求将州县按照繁忙程度分为冲、繁、疲、难四类,允许巡抚根据官员的才能进行任命。皇上很高兴地采纳了他的建议。州县按四类分等,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杨宗仁,字天爵,是汉军正白旗人,是个秀才。康熙三十五年,他被任命为湖广慈利县的知县。当时苗族首领蛮横霸道,他的族人逃到慈利县的地界上。苗族首领来要人,杨宗仁没给。上级官员下令要他交人,杨宗仁坚持认为不应该,这事儿才算完。

后来,他调任蓝山县。蓝山县的八排苗族造反了,巡抚赵申乔派兵去镇压。可是带兵的将领不爱惜士兵,士兵们都快造反了。杨宗仁就只身一人骑着马去安抚他们,把这事儿给摆平了。因为表现突出,他升了好几级,最后当上了甘肃西宁道。

康熙五十三年的時候,他被任命为浙江按察使,但他父亲去世了,他就回家丁忧去了。康熙五十七年,他又被起用,担任广西按察使,还代理过巡抚。没多久,他又升任广东巡抚。

康熙皇帝发现各个省份的钱粮都严重亏空,就下令让督抚们赶紧清理。杨宗仁就上奏说:“广东的亏空现在正在严厉追缴。要防止以后再出现这种情况,就必须督抚、司道、府厅互相监督,绝对不能借机勒索百姓。州县的各种钱粮,应该由知府定期检查,不能出现亏空。如果谁敢包庇纵容,就处罚本官,上级官员也要加重处罚,这样上下才能都警惕起来。地方上如果遇到实在没办法解决的事,可以用督抚们领到的公款来补上。如果还不够,就发动公众捐款,绝对不能让朝廷拨款白白浪费。” 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

公元1723年,也就是雍正元年,世宗皇帝登基,岳钟琪被任命为湖广总督。没过多久,他母亲去世了,按照规定他应该回乡守孝三年。但他上书请求继续留在任上尽职,同时请求停止自己家族的封荫特权,并为父母请求恩准举行祭祀,皇上都准许了他的请求,并且仍然给了他封荫。之后,皇上又赏赐了他孔雀翎。

岳钟琪上书说:“湖广地区长期以来存在一些陋习,文武官员都收受下属的贿赂,导致州县横征暴敛,官兵虚报兵力骗取军饷,兵民互相勾结,为非作歹,我都不敢过问。我现在要全面禁止这些陋习,希望那些骄横的士兵和玩忽职守的官员的坏习惯能够逐渐消失。各级官员贪污盐税,导致盐价飞涨,百姓怨声载道,总督的盐税收入也逐渐增加到四万两。我也会禁止这种行为,让商人平价卖盐,以惠及穷苦百姓。”皇上对此非常赞赏。

他又上书说:“官员有俸禄,徭役有工钱,这是朝廷的制度。湖广地区,州县以上官员的俸禄和工钱已经十多年没有按规定发放了,官员们都吃不饱饭,怎么能指望他们不扰民呢?请求从雍正元年开始,按规定发放俸禄和工钱。以前如果有公务,就让州县摊派捐款,实际上都是转嫁到百姓身上。命令州县从增加的税收中节省出二十分之二,上交国库使用,除此之外,绝对不能再摊派捐款了。”皇上批复说:“你说的都对,继续努力!”之后,岳钟琪推荐广东南海县知县宋玮升任湖南宝庆知府,广州左卫守备范宗尧改任湖北汉阳县知县,皇上都批准了,并下令以后不要再这样做了。

后来,岳钟琪生病了,请求让他的儿子,时任榆林道观察使的岳文乾来侍奉他。皇上便授予岳文乾按察使的衔,并派快马送他前往,还派御医前去诊治。岳钟琪即使带病也在尽力处理公务,他下令各州县编保甲,设立社仓,并关闭荆州关私设的150多个口岸。三年后,他被加封为太子少傅。不久后去世,追赠少保,赐予他喇布勒哈番世职,并赐予祭葬,谥号为“清端”。

岳钟琪一生清廉正直,始终如一。皇上为他制作画像并题赞:“廉洁如冰,耿介如石”。岳钟琪曾经说过:“士人应当认真思考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严格遵守自己不应该做的事情。”他对下属宽厚仁慈,总是以安抚上级,体恤下属为目标,使每个人都能各尽其职。

文乾,字元统,曾经在永定河负责水利工程的监造工作。康熙五十三年,他被任命为山东曹州知州,后来升迁为东昌知府。因为政绩突出,他又升任陕西榆林道。雍正元年,朝廷加封他为按察使,让他继续留在榆林任职。三年后,他的上司宗仁大人生病了,文乾就进京谢恩。皇上问他关于湖广四镇营的制度以及设立的始末,文乾详细地回答了皇上,皇上很欣赏他回答的全面细致,于是提拔他做了河南布政使。没过多久,他又升任广东巡抚,进京谢恩后,皇上赏赐了他孔雀翎、官服和马匹。宗仁大人去世后,皇上让他在任上守制。

广东省城盗贼很多,文乾下令实行保甲制度,并且让满洲兵和百姓一起居住,他还和将军一起巡查,并将情况上报朝廷。皇上对他的做法表示赞赏。那一年广东歉收,米价飞涨,文乾就派官员去广西买粮食回来平价出售。结果,满洲兵阎尚义等人却成群结队地抢夺粮食,文乾下令逮捕并处罚了他们。将军李枚却包庇这些士兵,文乾请求朝廷派大臣来调查处理此事。皇上就派侍郎塞楞额和阿克敦去广东调查,李枚和阎尚义等人最终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文乾在广东任职期间,勤政爱民,做了很多政绩显著的事情。他曾经上奏朝廷说:“广东百姓纳粮,大多是用老户的名义,我下令重新登记户口,杜绝了各种欺骗和逃税的行为,百姓们都觉得很方便。十四五成的丁银是随着粮食一起上交的,其他的我让布政使仔细核实,全部归入地粮。”皇上对他表示嘉奖。他又上奏朝廷说:“广东地少人多,现在库存的粮食有一百六十多万石,为了百姓长远考虑,应该再储存二百多万石粮食,并且选择合适的地区建造粮仓。”朝廷对此进行了讨论,决定在海阳、潮阳、程乡、饶平、海丰、琼山等地增加储存三十四万石粮食,采纳了他的建议。他还上奏朝廷说:“广东公使的银两每年需要六七万两,都是从火耗中抽取的。我打算裁减一些,每年大概需要四万多两。我计划用民间置产推粮易户的办法,以及屯粮陋规这两项收入来补充公费。”皇上对他说道:“但是一定要适度,不能让百姓太骄纵,也不能让属吏太穷困。天下事最重要的是平衡,要从头到尾都仔细计划,不要轻举妄动。”

五年后,他请求休假回家,料理父亲的后事。福建巡抚常赉弹劾文乾在广东海关征税时,设立了六个专门机构,一共收了二十多万两银子;又上奏弹劾文乾隐瞒了广东海关剩余的五万多两银子,还放任绸缎走私出洋,又弄到了一万多两银子,对外国银子加收一成,又得了四万多两银子,还把一些从外国船上弄来的奇珍异宝拿进衙门,让那些专门机构代为偿还,又得了两万多两银子,还用这些银子交给盐商进行经营活动。皇上严厉训斥了文乾,让他深刻反省,痛改前非。随后,因为福建仓库亏空,皇上命令文乾和浙江观风整俗使许容等人前去查账,同时把常赉调任广东巡抚。

文乾下令分头调查各级官员的亏空和百姓欠款,分别追回,如果数目不够,就责令前任巡抚毛文铨补齐。皇上赞扬文乾秉公办事,毫不徇私。文乾上奏说:“福建府、州、县的官员一共八十多人,前后被我弹劾罢免的就有五十多人。新上任的官员,看守仓库绰绰有余,但处理繁杂事务的能力却不够。请挑选那些熟悉民情的人,到福建去担任那些重要州县的官职。”皇上于是下令各省督抚挑选谨慎敏捷的官员,送到福建任职。

文乾办事能力强,而且善于断案。他刚开始担任曹州知州的时候,有个妇人告发她丈夫被人杀害了。文乾看到她穿的是白色的鞋子,就问她:“你丈夫死了,你事先知道吗?”妇人说:“今天早上才知道。”文乾说:“那你为什么一大早就穿上了白色的鞋子呢?” 妇人这才承认是她和人合谋杀害了丈夫。 还有一次,五个人同住一屋,其中一人丢了钱,就告发另外四个人。文乾把这四个人叫到庭院里,仔细观察了很久,说:“我已经知道偷钱的人是谁了,不是你们四个。”这时,其中一个人想站起来,文乾一把抓住他,果然就是偷钱的人。曹州有个百姓冒充朱六太子,用妖术迷惑百姓,朝廷命令侍郎勒什布、汤右曾前去查办。文乾接到命令后,先暗中抓捕,然后才送往京城。在东昌的时候,他请求运送粮草支援西宁的军队,结果提前到达,因此得到了世宗皇帝的赏识。

这位官员呢,跟很多同事关系处得不太好,老是有点摩擦。后来他去了广东,路上就上书弹劾布政使朱绛跟总督孔毓珣勾结,中饱私囊,贪污了三万多两银子。孔毓珣的奏折先到了皇上那里,皇上就下令说,不要听信属下官员的挑拨离间。到了广东上任后,他又上书说,盗案积压太多了,请求快速结案。皇上批示说:“孔毓珣抓捕盗贼很卖力啊。他抓到的,你却放了,恐怕你担当不起这个责任。放虎归山,怎么能算仁政呢?你应该好好考虑考虑。” 在福建的时候,孔毓珣进京朝见皇上,皇上就让侍郎阿克敦代理两广总督。这位官员又上书说,龙门营的军械被盗,阿克敦处理得太宽松;将军的士兵窝藏盗贼,将军石礼哈还包庇士兵,说告发的人是诬告好人。后来,皇上让常赉回福建,而让阿克敦代理广东巡抚。六年后,这位官员回到广东,弹劾阿克敦敲诈暹罗商船,布政使官达纵容幕僚收受贿赂,结果两人都被革职了。皇上命令他和孔毓珣一起审理此案,还没来得及审问,他就去世了,皇上还赐予祭葬。他的儿子应琚,另有传记。

孔毓珣,字东美,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六十六世孙。他父亲孔恩洪,是福建按察使。康熙二十三年,皇上到曲阜祭祀孔子,孔毓珣作为诸生陪祀,皇上赐他恩贡生的身份。二十九年,他被授予湖广武昌通判。因为政绩突出,升迁为江南徐州知州。徐州百姓因为丁赋而困苦不堪,孔毓珣在任七年,施行许多惠民政策。三十九年,河道总督张鹏翮因为孔毓珣熟悉河务,推荐他担任邳睢同知。四十三年,升迁为山西平阳知府,还没上任,就改任云南顺宁知府。四十六年,调任开化知县,因为母亲去世而离职。五十年,服丧期满后,任四川龙安知府。孔毓珣在边疆地区任职期间,都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治理,去除弊端,但又不会做得太过火,边民都安居乐业。他又因为政绩突出而再次得到提升。五十五年,升迁为湖广上荆南道。他还修筑堤坝以抵御江水,百姓称之为“孔公堤”。

1912年,也就是清朝光绪三十八年,他被调到广西当按察使。广西这地方,地少人多,老百姓又很彪悍,瑶族和僮族经常闹事,危害百姓。灵川县有个僮族首领叫廖三,经常带人烧杀抢掠,闹得民不聊生。 他赶紧给巡抚陈元龙写信报告情况,请求派兵抓捕。结果廖三被抓了,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其他的苗族和僮族这才老实下来。

1913年,他升任四川布政使。当时西藏正在打仗,需要大量的军需物资,他负责运输军粮到察木多地区,而且非常注意减轻老百姓的负担,没让老百姓受苦。他还重修了灌江口的水利工程,四川老百姓对他特别感激。

1915年,他升任广西巡抚。到了雍正元年(1723年),他又升任广西总督。当时广西提镇的军队缺粮,他下令招募士兵来补充兵力。他还上书皇上说:“各级官员的俸禄不够养家糊口,请求在原有俸禄的基础上,额外增加一些粮食补贴。”皇上批准了他的请求,并根据实际情况做了调整。

广西各州县以前都有常平仓,他建议说:“春天耕种的时候,可以从常平仓借粮给老百姓,秋天收成后还回仓里。丰收年景加息,歉收年景免息,实在不行,可以到第二年再还本。时间长了,粮食多了,可以分储到各个乡里,建立社仓,并且选择村里诚实可靠的人来管理出入。”他还说:“广西盗贼多,瑶族和僮族又混杂居住,保甲制度难以全面实行。很多乡里都有团练组织,可以从中挑选可靠的人担任乡勇,抓到盗贼有赏,懒惰懈怠的要罚。”

他还说:“广西地处边远,盐商运输困难,老百姓经常吃不上盐。请求拨款六万两白银,由官府负责运输食盐。如果运输过程中有盈余,就归还藩库,还可以适当降低盐价。”皇上也同意了他的建议。柳州有个僮族人叫莫贵凤,带人抢掠马平、柳城、永福等县,他派兵抓捕,捣毁了他们的寨子,并将莫贵凤绳之以法。来宾县的僮族人覃扶成等人也出来抢掠,但没伤人,他只让他们受了杖刑,然后充当抚标兵,以此瓦解他们的团伙。他把这些事情都上报给了皇上,皇上很欣赏他既严厉又宽容的处事方法。

第二年,他被任命为两广总督。皇上给他下旨说:“广东的军事防备松懈,抢劫成风,官员们互相包庇,没有一个尽职的,你必须用心去处理这些事情。” 他上奏朝廷,请求整顿盐政,建议增加灶丁(盐工)的盐价和船户的运费各十分之一,同时免除埠商(港口商人)的额外税收;并在潮州设立运同和盐运司经历(官职)。大金山、蕉木山两座山上有矿砂,东边属于开建县、连山县,西边属于贺县、怀集县。以前,怀集县的防汛归属浔州协管辖,他请求改为归属梧州协管辖,并建议在贺县、开建县、连山县增兵设防。关于广东香山澳西洋商船的数量,他建议限制为25艘。这些建议都被朝廷采纳并执行了。因为潮州耕地少,米价贵,老百姓都依靠常平仓的粮食救济。他请求各营的驻军储存粮食,借给士兵,发放军饷时再买回来,免收利息,皇上也特别批准了。第三年,他被加封为兵部尚书衔。

第四年,他请求进京朝见皇上。皇上知道他熟悉河务,就让他详细勘察黄河、运河的水势,并与齐苏勒一起商议。他上奏说:“宿迁县的西边,黄河和中河靠得很近,以前有个汰黄坝。运河水量大的时候,就引清水冲刷黄河;黄河水量大的时候,就引黄河水来补充运河。以前黄河水流入中河的量不过十分之一二,现在河南岸的沙子淤积,逼着河水往北流,水流非常急。齐苏勒建议缩小汰黄坝的口子来控制水势。我仔细勘察了南岸淤积严重的河段,认为应该开挖引河来避开这个险要地段。还是要等齐苏勒一起商量决定。”他又陈述了江南水利的状况,说:“吴淞、刘河、七浦、白茆等闸门,应该让管理闸门的官员根据潮汐情况及时开关。江苏的地形是四周高中间低,应该大力劝导百姓修筑堤防和围堰。河边的土地被百姓占用建房种地,那些危害不大的,就暂时允许他们继续使用,其他的就应该严格禁止。支流和小河港,应该利用农闲时节加深疏浚,顺便把挖出来的泥土用来加高堤坝。”这些建议也都被朝廷下令执行了。他还说:“我在路上经过宿州灵壁,看到沟渠不通畅,一下雨就积水成灾,请求命令安徽巡抚疏浚沟渠。”皇上赞扬了他实事求是的陈述。

五年后,他回到了广东。当时广东巡抚杨文乾弹劾署理巡抚阿克敦和布政使官达,皇上就派通政使留保等人去调查。因为毓珣(音:yù xún)在事情发生时没有察觉到问题,所以当时有人要追究他的责任。皇上最终还是宽恕了他。没过多久,他就调任江南河道总督。

皇上觉得天然坝泄水,担心会淹没百姓的田地,就让毓珣去想办法修筑堤坝,把水引回湖里。毓珣上奏说:“天然的南北两坝分担着泄洪的压力,每年都打开泄洪,堤口都破损了。如果按照您的指示修筑堤坝束水,我建议在南岸的王家庵到赵家庄之间修筑一条新堤。旧堤的尾部距离湖泊还有二十多里,建议在南岸的马家圩到应家集,北岸的周家圩到李艮桥,各修筑一条新堤,并且把南北两边的旧堤加高加宽,这样两堤夹着湍急的河水,就不会有泛滥的危险了。”

皇上又认为高家堰是蓄清排黄的关键,拨款一百万两,让毓珣负责规划。毓珣上奏说:“高家堰的石堤,从武家墩到黄庄,地势高,工程也稳固,只有侯二门等四个坝,以及小黄庄到山盱古沟东坝,需要全部加高。”他还说:“各个堤坝加高加宽,应该根据地势的缓急、旧堤的厚薄,分年进行修缮增高,争取三年内完成。以后也要每年按顺序进行加高加固。”他还建议修筑宿迁钞关前的河堤、桃源沈家庄的河堤,疏浚瓜洲由闸上游的越河,并且修建草坝束水。这些奏疏都呈报上去了,皇上也都批准了。

毓珣因为长期操劳过度,得了重病。皇上还赏赐了他药材,并派他的儿子刑部郎中传熹和御医快马加鞭赶去探望。可惜的是,御医还没赶到,毓珣就去世了。皇上赐予他祭葬,并追赠谥号为“温僖”。

裴幰度,字晋武,是山西曲沃人。年轻的时候是个读书人,擅长写诗,还会书画。他花钱捐了个官,当上了主事。康熙三十五年,他被任命为刑部主事,后来升迁到户部郎中。康熙四十九年,他被任命为云南澂江知府,之后又调到广东广南府。因为要参加朝廷的大规模考核而进京,康熙帝听说他会写诗,就让他当场作诗,诗写得很好,得到了皇帝的赞赏。康熙五十五年,他升任河东盐运使,不久后又调到两浙地区。海宁那边要修筑海塘,巡抚徐元度就让他负责这件事。当时潮水涨得特别高,冲击着海塘,眼看着海塘就要崩塌了,裴幰度就坐在那里指挥工人抢修,坚持了很久才把险情控制住。 从那以后,裴幰度就受了潮湿之气,病得很重,最后病死了。康熙五十九年,他升迁为湖北按察使;康熙六十年,又升迁为贵州布政使。

雍正元年,他升任江西巡抚。九江的税关以前设在九江城里,后来搬到了湖口。湖口地处长江和鄱阳湖交汇处,水流湍急,商船经常出事沉没。裴幰度上书说:“九江旧关,上面有龙开河和官牌夹,下面有老鹤塘和白水港,地势平坦开阔,停船很安全。离湖口四十里的地方有个大姑塘,是商船必经之地,水涨的时候还有女儿港和张家套可以停船;水落的时候,湖面平静,两岸都是泥沙,没有风浪和礁石的危险。所以我建议把税关再搬回九江,在大姑塘设立一个税卡分流征税。”皇帝下令让江西总督查弼纳和他一起处理这件事。南昌、袁州、瑞州三府的赋税额度,沿袭的是明朝陈友谅时期定下来的,比其他府的赋税重得多。顺治年间,袁州和瑞州两府的赋税额度减轻了,但是南昌府却没有减。裴幰度又上书说:“既定的赋税额度不宜经常更改,同一个省份的赋税也不应该区别对待。所以我建议把南昌府的赋税额度也像袁州、瑞州两府一样减轻。”朝廷批准了,下令减少南昌府的赋税浮额七万五千五百多两银子。

福建和广东好多老百姓逃难到江西,就在山上搭棚子住下了,种些蓝靛和烟草,人们管他们叫“棚民”,这些人经常会去偷东西。万载县的温上贵、宁州的刘允公等人,都认为这些棚民造成了社会动乱,就上报朝廷,要求严厉打击。皇上就下令让这些棚民编保甲,进行管理。然后,又让幰度上报情况,幰度就说:“这些棚民良莠不齐,居无定所,有的散落在深山里,有的给当地老百姓打工种地。我已经下令仔细调查,一共登记在册的有15000多户,按年登记造册。”皇上对幰度的工作很满意,给予了表扬。

皇上听说江西的里长们为了收税,老是为难老百姓,而且老百姓很多人还信奉邪教,就让幰度去整顿。幰度就上奏说:“我已经查明了里长们为难老百姓的情况,已经刻碑立禁,让交粮的人自己封存粮食。那些离城比较远,零零散散的小户人家,以前是轮流雇人交税的,就让他们自己方便怎么交就怎么交,但是一定要严防他们互相勾结为难老百姓。至于邪教,当然要严厉打击,那些算命看相的,经常利用这些手段迷惑老百姓,虽然不算邪教,但也应该定期严惩。”皇上对幰度处理这件事的方法非常赞赏。

总督查弼纳建议开放广信府的封禁山,皇上就让幰度考虑一下这事儿。幰度就上奏说:“这封禁的山,以前叫铜塘山,据说以前出产铜,但是现在已经名不副实了,所以从明朝就开始封禁了。顺治年间有人想在这里采木,但是郡县都极力反对,还刻碑永久禁止。我觉得查弼纳的意思,可能是因为棚民把这山当作窝点,所以想端掉他们的老巢。这座山荆棘丛生,毒草遍地,根本没有什么顽固的刁民盘踞在里面。我仔细考虑了,这座山要是开放了,就会带来很多麻烦,封着反而太平,而且以前就有相关的记录,是有依据的。”皇上说:“该开放的,就不能拖拖拉拉;该封禁的,就不能违背规定。但是不能想着邀功请赏,要一心一意为地方发展,除害安民,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就看你们能不能秉公办事,权衡利弊,做出决定。”最后,还是决定继续封禁这座山。

他当了四年户部侍郎,然后升任左都御史。皇上派侍郎迈柱去江西各州县检查粮仓里的粮食,同时让幰度继续留在原来的职位。迈柱上奏说:“粮仓亏空非常严重,规定一石粮食折算成二钱银子,州县上交粮食时,就按照这个数目接收,不够的再想办法补充。”皇上因此罢免了幰度以及前任布政使张楷、陈安策的官职,命令他们用剩下的银子买粮食补回粮仓。十年后,这件事办完了,他才被允许回家。乾隆五年,他去世了。

他的儿子宗锡,花钱捐了个同知。十五年,被授予山东济南同知,之后多次升迁。二十八年,被授予直隶霸昌道,后来升任直隶按察使。他上奏说:“古北口外山区生长着菠萝树,这就是橡树,叶子可以喂蚕。我在济南东部,下令广泛种植,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请求按照东部省份养蚕的方法,广泛种植并试养。”皇上命令总督方观承试行。三十二年,因为母亲去世,他离职守孝。宗锡在任期间,因为驿站车辆的安排出了点小问题,部门商议要降他的职。总督杨廷璋向部门报告说,宗锡应该自己检举。皇上说:“宗锡这个人,朕了解,他很有潜力。按察使管驿站,偶尔出现一两件疏忽,算是个公务上的小错误。他现在正守孝,怎么能让他自己检举呢?廷璋这样做反而害了他。”三十五年,宗锡守孝期满,重新被任命为直隶按察使。

不久他又升任安徽布政使,然后又升任巡抚。他上奏说:“安庆靠近长江,以前有个漳葭港,上通潜山、太湖、望江三县,下达长江,漕运船只和商船来往停泊,由于长期淤塞,逐渐变成了平地。前任巡抚张楷在上游开辟了一条新河,地势高,水流急,重载的船只逆流而上,遇到风浪很容易翻船。请求疏浚漳葭港原来的航道。”皇上命令总督高晋履去勘察,按照宗锡的建议去做。他又上奏说:“凤阳、泗州所属州县,高地适合多挖些池塘,低地适合加厚筑起堤坝,以便灌溉和防洪。凤阳地区多高地和荒野,不适合种植谷物,应该根据土壤情况种植树木。”皇上嘉奖他用心关注政务。

四十岁那年,我被调到云南工作。没多久,我又被任命到贵州。我上奏说:“贵州地处边疆,请求朝廷拨款三十万两银子存放在贵州的府库里。”朝廷批准了我的请求。我又上奏请求在镇远增设税卡,结果皇上严厉斥责,不允许。我又上奏说:“贵州每年要向京城和湖北输送七百多万斤白铅,而铅矿只有三个,年久失修,产量不足。我发现松桃厅巴坝山和遵义县新寨也出产铅,而且靠近水路,我已经下令在那里设立铅矿,每年每个矿都能产一百多万斤铅。这样分拨给京城和湖北,每年就能节省运费四万三千多两银子。”皇上高兴地同意了。我还上奏说:“贵州古州有个叫牛皮大箐的地方,方圆几百里,驻扎着军队。应该把箐里平坦的地方开垦成田地,既能防备敌人,又能安顿军队,改善军队的伙食。丹江雷公院的地势平坦,可以开垦四五百亩地;欧收、甬荒高箐两地有一些零散的土地,也可以开垦三四百亩地。应该命令附近的震威堡驻军派人试着开垦,并在丹江营调拨一个千总和五十名士兵,进驻箐里设卡守卫。” 那时候,皇上已经命令宗锡回云南了,并命令他把政务移交给图思德,按照我的建议去执行。

四十四岁那年,我因为生病请求辞去官职。不久就去世了,朝廷赐予祭葬。

唐执玉,字益功,是江苏武进人。康熙四十二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浙江德清县知县。德清县当时有很多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但是唐执玉执法非常严格,一点也不徇私枉法。

快到年终考核的时候,按照惯例,下属官员要给上司送礼,叫做“饣鬼金”。唐执玉坚决拒绝了,并且还因此惩罚了那个送礼的官员。他还召集县里的百姓当面调查,让那些有田地却没粮食的人主动承认,让那些有粮食没田地的人登记备案,杜绝了富人藏粮和穷人受累的情况。

后来,他升迁到工部主事,之后又升任户科给事中。康熙五十八年,他上书弹劾说:“户部主管钱粮的部门最容易出现贪污舞弊,应该先把那些贪污的人清除掉。现在有一些人占据着户部的职位,一个人霸占一个部门,或者几个人合伙霸占一个省份的职位,当成世袭产业一样,他们勾结内外官吏,玩弄文字游戏,钻法律空子,必须严厉查处。” 他因此弹劾了山西司的缺主沈天生包揽捐马的事件,此事被提交给九卿会审,沈天生最终被逮捕治罪。

康熙六十年,唐执玉升任鸿胪寺卿,之后又担任奉天府府丞、大理寺少卿。雍正二年,他三年之内连升三级,成为礼部侍郎。雍正五年,他被提升为左都御史。雍正七年,他被任命署理直隶总督。唐执玉办事勤勉,如果州县稍微歉收,他一定会想办法赈济救助百姓。

有一年丰收,各地报送丰收的奏折多达三十三份,唐执玉把这些奏折都附在秋季汇报的奏折里一起上报给皇帝,皇帝很高兴。恰好这时贡品荔枝送到了,皇帝下令赏赐给唐执玉,那时他正生病,但他仍然照常处理政务。当时宗人府府丞冀栋以精通医术而闻名,皇帝下令让他去看看唐执玉的病情,还赏赐给他人参等补品,并嘱咐他说:“要好好保养身体,量力而行。如果你想让冀栋帮你看看病情,开些药方,保定离这里很近,可以再派人把他请来。”

热河地区征收落地税的时候,负责征税的人想增加税额,并在榜什营等地增设征税关卡。这件事被提交给唐执玉裁决,唐执玉说:“商税的多少,应该根据每年的收成好坏来决定,所以只能折中确定税额。榜什营距离这里一百八十多里,已经收了落地税,还要再收进路钞银,恐怕会影响商人来往,导致正税反而减少,所以请保持原样不变。” 最终,增加税额的提案被否决了。

长芦巡盐御史郑禅宝说商人亏空国库,请求提高盐价,皇帝就此事询问唐执玉。唐执玉说:“皇上对商人百姓一视同仁。那些商人自己不注意节俭,先顾着自己后顾国家,才导致亏空国库。如果提高盐价来惩罚百姓,我认为不合适。” 这个请求也被驳回了。

话说那年春天,(张)执玉去京城朝见皇上。结果发现滦州、卢龙、迁安、抚宁、昌黎、乐亭这些地方的粮仓,喜峰口仓,竟然短了2500多石粮食!他赶紧跟皇上说,能不能按照通州中仓和西仓的惯例,免了这笔欠款啊? 这事儿先在部门里讨论,结果没通过,皇上后来直接就批准了。

密云城靠着白河,以前修的土木堤坝都塌了,就剩下一段石堤。河的上游有个地方泥土堆积,斜着伸进河里,河水被堵着,冲得特别猛,老百姓管那地方叫“土嘴”。执玉就上书皇上,建议疏通河道,让河水能顺利流淌;还得重新修土堤,这次得修得结实点,用榆木做的围栏装石头打地基,再用石头加固石堤,保护县城。皇上夸他主意想得好,还下令要在夏天涨水之前完工。 之后,执玉升迁为兵部尚书,还继续担任总督。

那年秋天,雨下个不停,永定河、滹沱河这些河都涨大水了。执玉赶紧向皇上报告灾情,皇上就派侍郎牧可登、副都统阿鲁他们去赈灾。执玉又跟皇上说:“各州县被水淹的程度不一样,有些地方皇上已经下过旨了,但水还没退,还没造成大灾;有些地方皇上还没下旨,但水灾严重,田地房屋都被淹了,急需救济啊!能不能让那些负责赈灾的大臣们去实地考察一下?” 皇上也同意了他的建议。

一开始,国家把老百姓的土地分给了满洲的将士们,这叫做“圈地”。老百姓的土地被圈走后,就用附近州县的土地来补充,粮食的数额还是按照原来的标准,所以就出现了粮食寄存在别处的情况;佃户们也搬到了新的土地上,于是就有了寄存庄园的情况。时间长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就都出来了。皇上就让执玉去调查,整顿纠正这些问题,并且拿怀安、宣化、万全、宝坻、丰润、三河几个县做例子。

执玉上奏说:“其他地方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比如晋州的武丘村、孔目庄,赵州的马圈村,粮食都寄存在赞皇县;蔚县的夹道沟、细贤庄,粮食都寄存在宣化县;宣化县的井头庄,粮食都寄存在西宁县。官府苦于追讨,老百姓也辛苦奔波。凡是土地在这儿,粮食却寄存在别的地方,都应该让粮食跟着土地走,哪里产的粮食就在哪里收,收了这边的就不用再收那边的,这样就不会出现混乱,也不用再用代收的名义了,地界都整理清楚了,田赋也就都清清楚楚了。”直隶地区的驿站马匹,每年杂费大概需要十两银子。执玉奏请把每匹马每年的杂费定为三两六钱。昌平、延庆、宣化等地的驿站事务繁杂,就拨了一些偏远地区马匹来帮忙,但是马匹的饲养还是由原来的驿站负责。执玉又奏请把这些马匹的饲养责任交给受协助的州县。这些奏章都被批准执行了。

直隶地区的耗羡(税收余款)归公,是从雍正三年开始的。户部说,雍正元、二年积累的耗羡,三年才上交的,州县拿来充公用了,还得追讨回来。霸州、文安等七个州县的老百姓借了官仓的粮食,欠着两万一千石米、一万六千石谷,还有零头,户部打算责令州县追讨回来。执玉说:“雍正元、二年耗羡,在还没下令归公之前,前任督臣就允许州县拿去充公用了。现在又要追讨,这是为了小钱而坏了大局。”他又说:“老百姓欠官仓粮食,时间都长了,人财两空了。现在又要追讨,这几十年的官吏、州县,没有个百十来个,都要追究他们的子孙后代,于情于理都让人同情。”皇上都采纳了执玉的意见,免除了追讨。

九年的时候,因为病重,执玉请求辞职,皇上准了。十年,他的病稍微好些了,皇上又任命他为刑部尚书。十一年春天,皇上又任命他署理直隶总督,他极力推辞,皇上劝他接受才勉强同意。三月,执玉在任上去世,皇上赐予祭祀和厚葬。

执玉这个人啊,特别重视老百姓的事,每次有人求他办事,他都尽量从宽处理,奏折一送来,基本上都批复同意。执玉自己也说过:“我能力有限,治理政务不如别人,只能靠自己勤奋了。而勤奋,一定要从节俭开始。”他每年用来养家的钱也就十三四两银子,剩下的都上交国库。

杨永斌,字寿廷,是云南昆明人。康熙三十八年考中了举人。一开始当广西的知县,后来调到临桂县当知县,因为清廉有能力而出名。他父亲去世后,守孝期满,朝廷又任命他为直隶阜平县知县,后来又代理平山县,再调到大城县,在哪儿都干得很出色,政绩斐然。因为没能及时抓到内监陈永忠,被革职了。大城县的老百姓都请求巡抚为杨永斌求情,正好赶上雍正皇帝即位,听说杨永斌是个贤能之才,就准许他复职。之后,他升迁为涿州知州。

雍正三年,皇帝特别下旨说杨永斌才能和品德都很好,就把他任命为贵州威宁知府。威宁地处滇蜀交界,那儿的土司们很跋扈,经常到境外抢掠。其中乌蒙的禄万钟和镇雄的陇庆侯尤其嚣张。杨永斌奉命去划定边界,他一个人骑着马就进去了,去跟那些土司头目谈话。他还暗中派人假扮商人,分头去探查地形。当时鄂尔泰在督办云南、贵州的军务,杨永斌把绘制的地图呈给他,并且说:“这两个土司头目不惩治,将来一定会成为边患。万钟年纪还轻,其他的土司也没归顺。现在四川总督弹劾万钟失职,请求派兵进逼,召万钟来问罪。他不来,就派兵进去抓他。乌蒙平定了,镇雄就孤掌难鸣,也会投降的。”鄂尔泰采纳了他的建议,派人去召万钟,万钟没来,于是就命令游击哈元生和杨永斌一起带兵进剿。万钟逃到镇远,和庆侯一起向四川投降。前后只用了三十三天,事情就解决了。后来,米贴土司的妇人陆氏造反,鄂尔泰派兵去讨伐,杨永斌对哈元生说:“这伙贼人把冕山、巴补当作退路,情况紧急的话,他们就会渡过金沙江逃跑。咱们应该用重兵堵住他们的前面,再派一支奇兵渡江偷袭,这样就能消灭他们了。”哈元生采用了杨永斌的计策,成功平定了米贴的叛乱。

鄂尔泰推荐永斌这个人很能干,于是永斌升官了,先是被提拔到东道,接着调到粮驿道,然后代理按察使。朝廷讨论要给军田每亩加收五钱税,永斌就说:“军田的粮食是以屯田租额为标准的,本来就已经比民田高出好几倍了。而且现在军田转来转去,跟民田交易也没什么区别,名义上是军田,实际上都是老百姓的田地,再给它加税,那就是重税啊,老百姓肯定不服。现在正是多事之秋,再加重百姓的负担,那不是逼着他们造反吗?”鄂尔泰把永斌的意见上报给了朝廷,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七年后,永斌升任湖南布政使。湖南正打算清查军田,计算亩数,还没定下来,永斌就用贵州的办法来请求免除,这也成功了。九年后,他调任广东。十年春天,朝廷任命他代理巡抚,秋天正式任命他为广东巡抚。广东人口众多,老百姓不努力种地,米价很高。永斌命令各州县劝导百姓开垦荒地,高地不适合种水稻,就改种豆子和麦子;山坡和山脚下就种适合那里的树木。他还说惠州和潮州两府的人民最难管,就招募百姓开垦官田,把租金用来充作粤秀书院的经费。他把这件事上报朝廷,朝廷很赏识他,还命令他查明开垦土地的亩数。

接着他又上奏说:“查明可以开垦的土地有六千八百多顷,除此之外,有的地方山深林密,有的地方是沙地和盐碱地,考虑到老百姓的实际情况,恐怕那些贫瘠的土地收成很低,收不上来粮食税。我想,虽然贫瘠的土地产量少,但如果多开垦几十万亩,丰收年景就能多收几十万石粮食,即使歉收年景也能多收一些,对老百姓也有好处。我查了一下全省的粮额,新宁县的盐碱地,轻的每亩只收四厘多银子,四合多米。我建议,凡是开垦贫瘠土地的,都按照这个标准收税,十年后开始征收。”朝廷批准了他的建议,于是开垦的土地达到了一百一十八万多亩。

乾隆元年,永斌大人兼任两广总督。皇上命令取消落地税,永斌大人就趁机请求也免除渔业税和港口税,并且改革广东海关那些还没完全清除的陋习。皇上都答应了。永斌大人在广东好几年,为人坦荡,虚心待人,并且严格要求手下的将领和官员。他还抓获了余猊、陈美伦等几十个大盗,把他们绳之以法,还成功地让曲江、乳源等地的瑶族同胞归顺朝廷。所有来跟咱们做生意的西洋商船,都被他安排到澳门停靠,不许停在广州城下。广东的老百姓都称赞他的功绩。

两年后,永斌大人被调到湖北,兼任湖广总督。他下令加强保甲制度,修缮城防,发展农业和桑蚕业,充实粮仓,兴办学校,总之各项政务都抓得很好。没过多久,他又被调到江苏。他亲自巡视奉贤、南汇、上海、宝山四个县的海塘,为了修筑海塘,他利用挖出来的土来开挖河道,结果发现海塘的地基被浸蚀了,于是建议在海塘里面开一条河,南边连接华亭运河,北边通到宝山高桥。他还考察了华亭金山嘴、倪家路,宝山杨家嘴这些重要地段,根据实际情况,有的地方建议增筑石坝,有的地方建议在旧海塘的基础上加宽加厚,有的地方建议改建成石塘。他还请求在宝山修建海神庙。皇上也都批准了他的建议。

三年后,永斌大人因为年老体弱请求退休,皇上召他进京,让他担任礼部侍郎。没多久又调任吏部。四年后,他正式退休。五年后去世。他的孙子孙,是荫生出身,最初被授予主事官职,后来官至江苏按察使。

文章最后说:永斌的几位前辈,比如其倬、宗仁、毓珣,都是康熙皇帝提拔重用的,都立下了赫赫战功;雍正皇帝让他们兼管好几个地方,他们忠心耿耿,从不懈怠,皇上也一直对他们恩宠有加,这是理所应当的!永斌大人和他的同僚执玉、永斌为官清廉,不扰民,勤勤恳恳地为百姓做好事,文乾、宗锡也能够很好地配合他们。雍正皇帝的治国理念是清明肃正,这些大臣们都以开明敏捷、勤勉尽职来回应皇上的期望,他们为政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和那些急功近名,贪婪刻薄,最终留下骂名的人,有着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