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振棫,字仲云,是浙江杭州人。嘉庆十九年考中了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后来当上了编修,相当于朝廷的文职官员。

道光二年,他被外派到云南当大理知府,后来又先后在山东的登州、沂州、济南,安徽的凤阳当知府;还做过山东登莱青道、贵州粮储道、贵州按察使、山西布政使和四川布政使,一路升迁。

咸丰二年,他升任云南巡抚。那时候,寻甸、东川的回族匪徒蠢蠢欲动,广东的匪徒又从广西窜入开化、广南地区。他和云南总督吴文镕一起派兵平定了这些叛乱。

咸丰四年,他被调任陕西巡抚,还没去上任,就先署理云贵总督的职务。这时贵州兴义、普安地区又爆发了匪乱,他下令安义镇总兵金刚保等人前去剿匪。遵义也被匪徒包围了,他联合云南、贵州的兵力,多次作战,最终取得了胜利,还活捉了匪首杨凤先。

咸丰五年秋天,吴振棫才终于到陕西上任。这时,匪首陈通明受广东匪徒的指使,在潼关聚集人马准备响应叛乱,吴振棫用计策把他抓住了,还抓到了他的同伙张顺、罗吉祥等人,并将他们绳之以法。朝廷还为此下诏嘉奖了他。

陕西的盐课以前是按土地和人口摊派,比以前多出好几倍,老百姓负担很重。他奏请朝廷改变办法,改成招商贩卖,先收税后卖盐,这样老百姓就方便多了。没过多久,他又升任四川总督。

七年前,我被调到云南贵州当总督。云南汉族和回族积怨已久,再加上中原战事吃紧,军饷送不过来,回族起义就更加肆无忌惮了。那些地方团练更是横行霸道,互相杀戮抢掠,省城都戒严了。前任总督恒春没办法控制局面,最后和夫人一起自杀了;巡抚舒兴阿也因为生病请求离职,只有布政使桑春荣孤军坚守危城。皇上知道我熟悉云南的情况,所以派我来接替他。皇上还下令挑选三千川军,带着五万两银子的军饷火速前往云南,并调前山东巡抚张亮基来协助我处理军务。

我到了云南之后,先驻扎在宣威,然后又到了曲靖。我上奏皇上说:“先剿灭后安抚,这是顺理成章、简单易行的办法,不用聪明人也能明白。只要兵强马壮,军饷充足,肯定就能成功。之前林则徐大人剿灭永昌的回族匪徒,当时兵力加上团练有一万多人,而且云南本省也能筹集到一些军饷;弥渡之战获胜后,匪徒很快就投降了,那也只是云南西部很小一块地方的事。这次回族起义遍及云南全境,情况完全不一样,不是几千兵马、十几万军饷就能解决的。如果贸然出兵,只会损害朝廷威信,对解决问题毫无益处。我刚到云南,对汉族和回族都没有偏见,只想凭借军队的威慑力,再用恩信感化他们,让他们把诉求说出来,公平处理。省城是根本重地,要先安抚省城的回族,让他们散去,然后再逐步处理其他地方,那些负隅顽抗的,还是要坚决剿灭。等匪徒势力逐渐孤立了,就更容易对付了。否则,要是轻率冒进,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了,后果会更加严重!现在兵力调不动,军饷筹不到,我日夜操劳,这件事牵扯的不止是云南一省的事。我为云南着想,也为全国大局着想,怎么能再有延误,导致不断地征调军队呢?所以,我一开始没说剿灭,先说安抚,是有不得已的苦衷,虽然成败难以预料,但除此之外,我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奏章里说:黄琮、窦墉、周凤岐这三位大人奉命在省城搞团练,成立了总局。结果周凤岐跟他们意见不合,推脱说自己有嫌疑,不愿意参与。黄琮和窦墉两个人就一起出面,一心想着狠狠地剿灭回民。民间也纷纷组织起来练兵,但汉回之间的猜忌越来越深。地方官费尽心思解散这些民团,可汉民却成群结队地堵在官府门前,逼着官府去杀回民。所以,在其他省份团练是好事,但在云南却成了大麻烦。黄琮他们老是说能练出六十万人,根本不用担心敌人。可实际上,回民刚开始来的时候,城外也就不到一千人,招募的团丁一听打仗就跑。现在省里练了一万多人,每个月要花几万两银子,经费严重不足。而且这些练兵的头头自己管着兵,根本不听官府指挥。回民其实是想求和的,可偏偏有人非要派兵去剿灭他们,还滥杀无辜邀功请赏,导致那些本可以安抚的回民最终也没能安抚下来。黄琮和窦墉是皇上特派的人,我管不了他们,请皇上您定夺。我已经通知桑春荣仔细检查城里的团练,裁撤冗员,节省开支,把兵权收归官府。如果团练不听调遣,擅自离开队伍,就按军法处置,这样就能掌握权力,避免扯皮。

奏章呈上去后,皇上就撤了黄琮和窦墉的官职,同时允许回民悔过自新,那些顽固不化的,就狠狠地剿灭。那些汉民借着团练的名义到处烧杀抢掠的,也按军法处置。然后,振棫派了汉回双方的代表去省城,向汉回双方解释误会,划分居住区域,处理难民的财产问题,制定章程,让他们回家务农。之后,先后平定了霑益的回匪,消灭了咸宁土匪李广沅。八年四月,云南的抚恤工作基本结束,他进驻省城,和张亮基一起筹划迤西地区的剿抚事宜。临安的回匪攻打府城,他派兵把他们打退了,又在阿迷州打败了他们,解除了河西县的围困。

那年冬天,他因为生病请求辞职,因为他儿子春杰在雁平道做官,他就去山西养老了。同治元年,朝廷让他和巡抚英桂一起防河,后来又让他去陕西处理军务。十年后去世,朝廷按照规定赐予了抚恤。

张亮基,字石卿,是江苏铜山人。道光十四年考中了举人,花钱买了官当上了内阁中书。后来跟着大学士王鼎去河南治河,负责督造西坝。工程完工后,皇上赏赐了他花翎,还提拔他当了侍读。道光二十六年,他被外派到云南临安当知府。总督林则徐以前和他一起在河南治河,知道他很有本事,就偷偷地推荐他可以委以重任,于是调他去永昌任职。永昌那边少数民族经常闹事,张亮基利用当地土兵左大雄抓住了匪首,事情才算平息。因为他立了功,就被破格提拔为云南按察使,接着又升任布政使。道光三十年,他又升任云南巡抚,还兼任了云贵总督。当时广东的太平天国起义势力越来越大,张亮基曾经秘密上奏朝廷,分析军事形势,皇帝文宗也同意他的看法。

咸丰二年,他被调到湖南当巡抚。在去湖南的路上,听说长沙城被太平军包围了,他就上奏朝廷请求驻守常德。朝廷命令他火速赶去解救长沙城。他到了长沙后,直接爬城而入,多次带兵出城,和城外的援军一起夹击敌人,最终敌人解除了包围撤走了。之后,他又攻克了岳州,进入湖北,汉阳、武昌相继失守。湖广总督徐广缙因为失职被罢免,朝廷任命张亮基接替他的职位,让他负责指挥平叛。张亮基上奏朝廷说,应该重点防备敌人回过头来攻打湖南,意思是说他主要想先把湖南的事情处理好。朝廷催促他尽快进兵。咸丰三年春天,太平军放弃了武汉,向东边去了,张亮基赶到湖北,开始着手处理收复失地和抚恤百姓的事情。这时,通城、崇阳、嘉鱼、广济等地又爆发了土匪起义,张亮基把他们也平定了。太平军从长江下游分兵窜扰江西,张亮基派兵扼守道士洑、黄石港等要道,又分兵支援江西。秋天,一部分太平军从河南窜入湖北黄安、麻城地区,张亮基采取水陆夹击的战术,把他们消灭了。

我被任命为山东巡抚,还没出发,江西的贼寇就从九江杀过来了。朝廷让道员徐丰玉在田家镇抵挡他们,结果打输了,徐丰玉战死了,而我因为战败被降了四级,但还是留任。那时候广东的土匪李开芳等人攻打京畿地区,占据了静海。我到了山东后,奉命驻守德州,防止他们南逃。南边的贼寇想从淮安、徐州一带窥伺,准备北上支援,朝廷就让按察使厉恩官带兵驻扎在宿迁北边防备。

四年后,贼寇入侵山东,我迅速赶到济宁,阻止他们北窜。接着贼寇攻陷了郓城,又骚扰了范县、寿张、东平,我绕到他们前面截击,在临清黑家庄打败了他们。捷报奏上去了,结果帮办军务大臣胜保弹劾我取巧邀功,皇上斥责我欺骗朝廷,还追究我之前去湖南时没迅速赶到长沙,以及离开湖北时只顾自己保全性命,说我居心叵测,革职,发配到军台去戍守。

一年多后,给事中毛鸿宾说临清那场战役,胜保是诬告我,御史宗稷辰也说我能做事,没完全发挥我的才能,皇上就让我回来了,派我去东河做事,后来又让我去安徽协助办理军务。

七年后,我升了五品顶戴,被派去云南协助剿匪。云南的回族匪患非常严重,地方团练在省会横行霸道,总督吴振棫刚到任,驻扎在曲靖,正忙着裁撤团练,招抚回民。霑益的回民最凶悍,他们聚集起来攻打宣威,我和按察使徐之铭等人带兵把他们打跑了。

八年春天,又在袁家屯打败他们,歼灭了大量贼寇,剩下的余党也投降了,朝廷嘉奖了我,授予我云南巡抚的职位。后来吴振棫请求辞职,升任云贵总督,我推荐徐之铭接替我的巡抚职位。临安的回族匪徒攻城,还骚扰了阿迷地区,都被我们平定了。九年,省内的回民在投降后,又占据了碧鸡关,抢劫近郊,我们分兵剿灭,他们才四散逃窜。我还平定了彝族、安宁、缅宁、楚雄等地的匪患,武定、罗次、富民、禄丰、禄劝等州县也先后收复了。但是回民和团练互相猜忌,时不时就会发生冲突。

徐之铭当上巡抚后,特别贪婪凶狠,跟亮基关系很不好,一直暗中挑拨离间。十年秋天,回族首领马德新、徐元吉,还有武生马现,带着各地的回民来到省里请求朝廷安抚,住在城外江右馆。亮基约着徐之铭一起去安抚他们。结果徐之铭暗中指使已经解散的练兵包围了督署,阻止他们进去。 安抚不成,还当着大家的面杀了通海知县雷焱,接着又逼死了招抚委员绅士马椿龄和孙钧。亮基被吓坏了,不敢上报朝廷,就谎称生病请求辞职,朝廷任命刘源灏接替他。刘源灏很久都没来,亮基干脆自己走了。

第二年,到了湖北,亮基就上奏弹劾徐之铭的种种罪行。正巧布政使邓尔恒升任陕西巡抚,要离开云南,徐之铭就指使土匪在路上袭击他。 朝廷因此罢免了刘源灏,让潘铎署理总督,并命令亮基去云南查办此事,并负责剿匪。亮基上奏请求朝廷拨发军费,先招募一千名士兵,然后才能出发。他和潘铎先后到达四川,想借用四川的钱粮和兵力。可是四川当时自己也正忙着平乱,帮不上忙。林自清是亮基以前的部下,当时正署理云南提督,他和徐之铭、马如龙等人关系都不好,而且回族人也恨他。听说亮基在四川,林自清就擅自率领他的一万多士兵进入四川,想为朝廷效力,但被拒绝了。朝廷下令让亮基安抚这些人,让他们散去。可徐之铭又指使马如龙等人说要阻止亮基进入云南,双方僵持不下。

同治元年,潘铎先到达任上,请求暂时留下徐之铭处理完安抚事务。于是朝廷改任命亮基以总督衔署理贵州巡抚。没过多久,徐之铭又暗中唆使回民造反,潘铎被杀害,云南的叛乱更加严重了。

第二年,亮基到了贵州,黄号、白号、苗族、教匪势力都很嚣张,到处都是土匪。亮基命令总兵沈宏富等人攻打遵义的螺蛳堰,打赢了,在上稽场歼灭了剩下的土匪。他又命令总兵刘义方等人剿灭思南的教匪,收复了普安、安南,还接连打败了桐梓鼎城和水城厅马龙胯的苗匪,在黔西抓住了匪首何润科等人,降服了一万人。

第三年,尚大坪的土匪袭击了省城,亮基督促沈宏富等人城郊作战,歼灭了上千名土匪,收复了修文。总兵林自清、赵德昌攻克了龙里,又收复了兴义,解了清镇之围,收复了定番、广顺、长寨等城池,捣毁了龙泉、湄潭黄、白号匪的老巢,攻克了滇西卫城。第四年,又攻克了黔西、石阡、永宁、荔波。贵州地贫民穷,军队缺粮少饷,当时军中怨声载道。亮基一边安抚百姓,一边防剿土匪,勉强维持了暂时的安定。但是,他手下的将领大多骄横跋扈,内部意见也不统一,被侍读学士景其濬弹劾。亮基于是也弹劾了总兵林自清、刘有勋,副将池有连等人,说他们抢劫、克扣军饷,不服从调遣,请求严惩。朝廷下令让布政使严树森调查此事,亮基又上疏为自己辩解,说严树森躲避贵州,安坐在邻省,不肯亲临现场处理。结果,亮基和严树森都被罢免了官职。

十年后,亮基去世了。湖南巡抚王文韶、贵州巡抚曾璧光先后请求恢复他的原官衔,并为他分别修建了祠堂。“十年卒。湖南巡抚王文韶、贵州巡抚曾璧光先后请复原衔,各建专祠。”光绪三十四年,湖南、贵州的京官一起上书朝廷,陈述亮基的功绩,追谥他为“惠肃”。

毛鸿宾,字翊云,是山东历城人。道光十八年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予编修的官职。后来升迁为御史、给事中,多次上书朝廷,论述军务问题。咸丰三年,在尚书孙瑞珍的推荐下,被命令回乡办理团练事务。第四年,他弹劾帮办军务大臣胜保的罪状,请求朝廷严厉查办。第五年,他被授予湖北荆宜施道的官职,后来又调任安襄郧荆道,先后担任安徽按察使、江苏布政使。

话说我做了湖南巡抚十一年,正式上任后,我上奏朝廷说:湖南地处偏远,以前可不是富庶强大的地方。多亏前任巡抚张亮基、骆秉章两位大人在吏治和民风上用心经营,才平定了寇盗,让湖南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用人的成效非常明显啊!我觉得,名将顶多只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而要让一个地方真正兴盛,还得靠有能力的巡抚。比如左宗棠,他的见识和才能不输曾国藩、胡林翼,可现在只是让他带兵打仗,实在太浪费他的才能了!如果给他重要的封疆任务,他一定能保境安民,还能顾全大局。再说前任云贵总督张亮基,他果断有能力,云南地处边境,军饷供应不足,汉族和回族之间又经常发生冲突。即使他把云南治理得再好,也只不过是让一地受益,不如让他去更有发展空间的地方施展才能。只要东南地区形势好转,云贵地区的叛乱就能很快平息,这轻重缓急,朝廷应该仔细斟酌。

那时候湘军所到之处都有战功,各省都纷纷来招募士兵。我上奏朝廷,陈述了招募士兵的弊端,建议谨慎选择将领,才能取得实际效果,皇上也采纳了我的建议。石达开窜到湖南,我派知府席宝田、副将周达武、总兵赵福元分路追击,解除了会同、黔阳的包围。同治元年,我收复了来凤县。贵州提督田兴恕兼任巡抚,但他上报的军情不实,只听信左右之言,我上奏弹劾了他。之后,我派兵越境到贵州剿灭匪徒,收复了天柱县城。我又剿灭了铜仁张家寨,匪首萧文魁率众投降,我们还攻克了大小青两堡。江蓝厅同知椿龄诬告当地团练是土匪,我查明椿龄用酷刑逼迫百姓借钱,就弹劾罢免了他。椿龄到京城告状,说我借钱给他不成,我就主动要求彻查此事,由总督大人亲自审问,最终证明我是清白的。

后来我升任两广总督,英德发生土匪作乱,我命令按察使张运兰前去剿灭。我和巡抚郭嵩焘一起制定了改进缉捕的章程,对抓获大盗的给予优厚奖赏,朝廷也批准了。

三年过去了,江南地区虽然收复了,但是浙江、江西的一些残余势力还没完全平定。鸿宾上奏说:“江西南部的防卫还有一些漏洞,福建和广东交界处更是没有驻防军队,我担心贼寇会从这里北上窜逃,把广东东部当做逃跑的出口。江西地处四省交界,战略位置重要,应该联合几个省的兵力,趁着刚刚取得大胜的余威,集中力量消灭他们。我已经请求曾国藩调拨精兵强将,绕过宁都、石城一带,堵住贼寇南逃的路线,我这边也会派一支军队到福建、广东交界处,与曾国藩的军队会合,一起围剿。同时,我还请求皇上命令曾国藩严防南赣地区,不让他们逃窜过去。”

四年的时候,鸿宾因为之前在湖南任职,有个叫胡镛的道员请求面见皇上,把他的奏章交了上去。结果,胡镛被委任了一个道员的空缺,但是级别被降了一级,然后就让他回老家了。七年后,胡镛去世了。到了宣统年间,山东巡抚袁树勋上奏朝廷,详细陈述了鸿宾的功劳,朝廷便恢复了他的原职,并在乡贤祠里为他立了牌位。

张凯嵩,字云卿,是湖北江夏人。道光二十五年考中了进士,直接被任命为广西的一个知县,后来又先后在宣化、怀集、临桂当过知县。李星沅和劳崇光都推荐他很有能力,咸丰五年,他升迁为庆远知府。他剿灭了土匪王得胜等人,之后升任左江道,又调任右江道。后来庆远城失守了,他被革职,但仍然留在原来的岗位。咸丰八年,他和按察使蒋益澧一起打败了土匪,收复了庆远,恢复了原来的官职,还代理按察使,不久后正式任命,之后又升任布政使。

同治元年,巡抚刘长佑去浔州筹划剿匪和安抚工作,留下张凯嵩负责后勤保障。荔浦的张皋友攻占了阳朔,张凯嵩派兵在鹧鸪岩打败了这些土匪,收复了阳朔城,因此被提升为巡抚。当时最厉害的几个土匪头子是黄鼎凤和张皋友,他们分别占领了贵县、阳朔,并在麕集、大鹿滩、马濑聚集兵力。张凯嵩就下令总兵李明惠和提督江忠义先攻打马濑,然后进攻贵县,最终在桂岭打败了他们,杀死了张皋友和陈土养这两个匪首。

同治二年,张凯嵩又下令布政使刘坤一攻打黄鼎凤,地点在登龙桥。黄鼎凤逃到覃塘,张凯嵩又率兵包围了覃塘。这时,信都的土匪陈金刚等人前来支援,道员蒋泽春迎战并打败了他们,之后攻克了容县,刘坤一也攻克了覃塘。同治三年,他们攻克了天平寨,抓住了黄鼎凤。贵县平定之后,张凯嵩被加封为一品顶戴。

广西的土匪还没剿灭干净,有人建议分三路出兵。刘坤一带着七营兵力驻守浔州;易元泰带着十一营兵力从宾州出发,经迁江到达思恩;李士恩带着水陆八营兵力从横州出发到达南宁,一路打过去。四年后,刘坤一攻克了大庙、江口、平菼,还杀了土匪头子梁安邦,南宁的水路才算通畅了。易元泰平定了上林。刘坤一升官了,调任江西巡抚,由同知刘培一代领兵,他自己要去南宁督战。这时,伪康王汪海洋跑到广东,准备入侵广西,朝廷就让张凯嵩驻守浔州。

五年后,张凯嵩到了南宁,进攻山泽地区,指挥各路军队挖地道、炸城墙,攻入山区,抓住了伪平章苏仲熙等人。孙仁广一个人骑马追到旺陇,把敌人杀了。山泽地区被土匪占据了十多年,终于平定了。六年后,张凯嵩升任云贵总督。自从潘铎被杀后,云南的事情就更乱了。他走到巴东的时候,就称病了,三次上书请求辞职,结果因为被认为是规避责任而被撤职。光绪六年,朝廷又起用了张凯嵩,让他做五品京堂,后来又升任通政使参议、内阁侍读学士,还代理过顺天府尹,最后做了贵州巡抚。十年后,调任云南。他建议在云南省城设立开采五金的总局,发展矿业,还和内阁学士周德润一起勘察了越南的边界事务。十二年后,他在任上去世了。广西巡抚李秉衡上书朝廷,说张凯嵩政绩显著,请求为他建祠堂,但是广西的京官们认为不妥,这事儿就没办成。他的儿子张仲炘,光绪三年考中进士,从翰林院编修做到通政司参议,是个敢说话的人。

最后总结一下:云南地处边远,回汉民族积怨已久,中原又正值多事之秋,朝廷的控制力都差点不够。吴振棫既要剿匪又要安抚,可见朝廷的处境有多艰难。张亮基很有能力,可惜用了徐之铭,被徐之铭排挤,事情最后变得不可收拾。自从潘铎被杀后,就没有人敢承担这个艰巨的任务了。毛鸿宾说内地平定后,边疆自然就安定了,这倒是实话。张凯嵩因为规避责任被罢官,后来又因为之前的功劳被起用,朝廷也是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