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汝昌,字禹廷,是安徽庐江人。一开始他在长江水师当差,跟着刘铭传打捻军,立了不少功,升到了参将。捻军平定后,皇上赏了他“协勇巴图鲁”的称号,又升他做了提督。光绪初年,他被留在北洋海军,去英国买军舰,还去德国和法国的兵工厂和船厂考察了一番,回来后就负责海军的事务。光绪八年,朝鲜和美国要谈互市的事,请北洋海军去监督,丁汝昌和道员马建忠一起去了朝鲜。结果朝鲜军队哗变了,把日本使馆给烧了,丁汝昌就带着“济远”号和“扬威”号两艘军舰赶到仁川和汉城保护商人,但日本军队已经先到了。丁汝昌又请求增兵,后来带了七艘军舰去朝鲜王京,跟吴长庆和马建忠一起见到了朝鲜国王李鸿章,把闹事的人抓了回来。光绪九年,他被任命为天津镇总兵。
后来越南南定失守了,丁汝昌又带着军舰去了江平、钦州和白龙尾,巡视沿海,皇上赏了他黄马褂。光绪十四年,他被任命为北洋海军提督。海军里的人大多是福建人,而丁汝昌是淮军出身,所以经常被他们牵制。很多总兵以下的军官都住在岸上,士兵们也经常下船玩乐,再加上朝廷要停购军舰和武器,丁汝昌多次请求都未被批准,北洋海军已经很久没得到好好发展了。光绪二十年,皇上又给他加了尚书的衔。
朝鲜又乱了,丁汝昌想先去济物浦攻击日本军舰,正准备出发,就被海军衙门电报阻止了。等到日本军舰在海上横冲直撞的时候,北洋海军才集结在大东沟和鸭绿江口。丁汝昌乘坐“定远”号,战斗打响后,“定远”号击沉了日本的一艘“西京丸”号军舰。后来,“致远”号的弹药用完了,被击沉了,总兵邓世昌壮烈牺牲。之后,北洋海军接连损失了五艘军舰,已经无力作战了。丁汝昌仍然站在瞭望台上指挥战斗,突然座舰炮火震动,他晕倒了,被抬了下去。“致远”号被击沉,邓世昌战死,丁汝昌很伤心,他担心其他将领会效仿邓世昌轻生求死,于是制定了《海军惩劝章程》,交给李鸿章上报朝廷,并正式颁布执行。旅顺失守后,丁汝昌撤到了威海卫,当时两军相距二百二十多里,朝中大臣纷纷指责他,把他罢官逮捕审问。李鸿章请求让他戴罪立功,可是军舰已经太弱了,只能被动防守。
一年多以后,日本人攻陷了荣城,兵分几路向威海卫进发。刘步蟾赶紧用木船堵住东西两边的港口,又担心南岸的三座炮台守不住,炮火会落入敌人手中,想把龙庙嘴炮台的炮炸掉。陆军统帅戴宗骞就给李鸿章发了电报,指责刘步蟾通敌卖国,但最终没炸掉炮台。等不到援军,刘步蟾就召集各级指挥官,准备拼死突围。
正赶上傍晚刮起了大风雪,刘步蟾下令把岸边的民船都凿沉了,可南北两岸的防线已经失守了,日军军舰从东口猛攻过来,定远舰受了重伤。刘步蟾下令把定远舰开到东岸,结果没多久就沉了,全军上下都吓坏了,纷纷向统帅求生路,刘步蟾根本不理,自己登上靖远舰,去巡视港口。
晚上,日军军舰又从港口进来了,把来远舰和威远舰都击沉了,大家更害怕了。道员牛昶炳等人哭着互相安慰,一起商量对策。马格禄想用人多势众来逼迫刘步蟾投降,德国人瑞乃尔悄悄地对刘步蟾说:“大家的心思都变了,不如把船沉了,把炮台也毁了,空着手投降,这样还能少受点罪。”刘步蟾听从了他的建议,命令各级将领同时把船沉了,可将领们都不听,于是刘步蟾就带着船投降了,然后自己服毒自杀了,威海卫的战事就这样结束了。
事情传开后,其他的将领都得到了抚恤,但刘步蟾因为投降受到了谴责,没有得到抚恤。直到宣统二年,海军部成立后,老部下们请求朝廷给他抚恤,他才被追复官职。
卫汝贵,字达三,安徽合肥人。他跟着刘铭传打捻军,一路升迁到副将,后来又升任总兵。捻军平定后,他被授予河州镇总兵,李鸿章看重他的忠诚和勇敢,把他留在北洋防军。后来他又被先后授予大同、宁夏等地的镇总兵,但他都没有去上任,一直留在北洋防军。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了,(主角)带着六千多骑兵和步兵去平壤打仗。出发前,李鸿章告诫他,要摒弃个人偏见,严格军纪。到了牙山,和日本军队碰上了,双方短暂接触后,他又赶紧赶往平壤,和副都统丰绅阿顿一起守卫城南江岸。平壤是朝鲜的旧都,听说咱们军队来了,老百姓都争着送酒送吃的来犒劳。但是,我们的士兵太残暴了,抢东西,抓壮丁,还强奸妇女,尤其以汝贵部的军队最过分,甚至杀了许多朝鲜老百姓,弄得民怨沸腾。 他们还克扣了八万石军粮,导致军队哗变,连续几个晚上自己打自己,互相践踏。 这时候,马玉昆正在大同江浴血奋战,坐着船去支援,才稍微缓解了战况。结果玄武门岭丢了,(主角)直接就逃跑了。李鸿章正拿着叶志超上报的捷报沾沾自喜呢,结果安东、凤凰城就失守了,(主角)一路慌慌张张逃到岫岩,岫岩也丢了,又逃到奉天。 朝廷大臣们纷纷上奏弹劾他的罪行,皇上就下令撤了他的职,把他抓起来审问。汝贵在淮军待了很久,去朝鲜参战的时候已经六十岁了。他老婆给他写信,劝他别冲到敌人前面去,结果汝贵一遇到敌人就跑。败逃后,日本人搜到了他老婆的信,还拿来教育自己国民呢。第二年,把他押解到北京,经过调查,判了他死刑。
他的弟弟汝成当上了总兵。去旅顺增援的时候,六个统帅互相不听指挥,汝成和赵怀益还因为这事儿打了起来,李鸿章还专门写信斥责他们。等到日军打过来,姜桂题等人还在拼命抵抗,汝成却已经先跑了。皇上下令抓他,但一直没找到,最后抄了他的家。后来他怎么样了,就没人知道了。
叶志超,字曙青,是安徽合肥人。他一开始是淮军的低级军官,跟着刘铭传打捻军,立了不少功劳,最后升到了总兵。在淮城之战中,他受了伤,但依然奋勇作战,把敌人打退,接着又在天长和汊河打败捻军,还被朝廷赐予“额图浑巴图鲁”的称号。后来在南乐、德州、平原等地作战,也屡立战功。捻军平定后,他就留在北洋军里了。
光绪初年,他被任命为正定镇总兵,带领军队驻守新城,作为大沽的防线后盾。后来又调到山海关驻防。李鸿章看重他的才智和谋略,推荐他,让他正式担任总兵。光绪十五年,他升任直隶提督。两年后,热河地区发生教匪起义,叶志超率领军队前去镇压。他攻克建昌,接连拿下榆林、沈家窝馆、贝子庙,解除了下长皋的包围,又进攻乌丹城,活捉了匪首李国珍并将其处死,因此获得了黄马褂和世袭爵位。
光绪二十年,朝鲜请求清朝出兵。李鸿章命令挑选一千五百名精兵,由太原总兵聂士成率领,驻扎在牙山。叶志超却迟迟不肯出发,李鸿章狠狠地批评了他,他才不得不启程。可是,这时日军已经占领了王京的要隘,牙山兵力又非常薄弱。驻扎在朝鲜的商务委员袁世凯多次电报催促叶志超,并请求北洋调派军舰到仁川,增派陆军到马坡。李鸿章始终想遵守条约,担心增兵会成为日本侵略的借口,所以没有答应,还告诫叶志超不要主动挑起冲突。没过多久,高升商轮运送的军队在丰岛附近被日军击沉。聂士成对叶志超说:“海路已经被封锁,牙山是绝地,无法防守。公州依山傍水,地势便利,如果打胜仗,可以据守等待援军;即使打败仗,也可以绕道撤退。”叶志超听从了他的建议。日军猛攻牙山,聂士成因为没有援军而战败,就跑到公州去找叶志超。可是,叶志超已经放弃了公州,从汉阳东部绕道撤退,聂士成追上了他。这时,清军主力已经集结在平壤,叶志超就率军赶往平壤,两天后才到达。叶志超在成欢之战中杀伤了不少日军,他夸大战果发电报给李鸿章,李鸿章把情况报告给朝廷,叶志超因此受到嘉奖,赏赐白银二万两犒赏军队,并被任命为总统诸军。
志超心里美滋滋的,天天摆酒设宴,大肆庆祝,就只顾着堆土筑墙,架起大炮防守。日本军队探到鸭绿江边,被咱们军队赶跑了,志超就拿着屡战屡胜的好消息去报功。那时候统帅住在城里,日军在江边列阵,两岸炮火对轰。东南两个方向的战斗没啥进展,志超不敢贸然出兵,赶紧回城。日军趁机渡江,占据了山头,左宝贵带兵去迎战,结果受了重伤。志超想偷偷溜走,宝贵不同意,用兵力看着他。宝贵自己守在玄武门岭,发誓要战死沙场,站在城头上指挥战斗,结果被炮弹击中牺牲了。志超赶紧竖起白旗求和,日本人考虑接受投降,请求把军队带回去,但没同意,于是志超就偷偷往北跑了。清朝军队恨透了他,在他出城的时候开枪射击,死的人数都数不清。日军又占领了山隘,军队溃不成军,回旋不了,挤在一起,死伤枕藉。将领们都丢下武器跑了,这样一来,朝鲜境内就没有咱们的军队了。
志超逃到安州,士成说安州地势险要,可以坚守,他不听。又跑到定州,也不坚守,一口气跑了五百多里,渡过鸭绿江,回到边境才停下来。事情传到朝廷,志超被撤职,李鸿章请求让他继续效力,也没同意。第二年,志超被押解到北京,刑部审理,判处斩监候。二十六年,他被赦免回家,一年多后就死了。
文章说:甲午战争,海陆军全军覆没,国家的耻辱太大了!汝昌虽然有罪,但他能以死报国,还知道畏惧法律。而汝贵、志超丢失了军队和土地,遗臭万年,还厚着脸皮求生,最终还是逃不过国法的制裁,他们真是太不知羞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