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这上面列的都是些清朝的大人物的名字啊!特音珠、僧锡、炳图、感济泰、觉罗兰泰、斋萨穆、满达理、纳海、觉罗阿赉,还有董廷元、白忠顺、阿尔津、瑚密色、安达里、成升等等,一大串,记都记不住!

清朝的天命年间和天聪年间,明朝的御史张铨和监军张春,都被抓了,但是他们宁死不屈,最后选择自杀。这事儿都写进了正史,当时可是震动全国啊!后来,那些投降清朝的明朝官员,即使立了功,也都被记录在《贰臣传》里;那些在战场上英勇牺牲的明朝将士,朝廷会在北京的昭忠祠里给他们立庙祭祀。清朝对这些人的评价,那是相当严格啊!一品二品以上的大臣,他们的事迹会写进《大臣传》;其他的,就另编一本《忠义传》,放在翰林院保管。这《忠义传》里,记载了从一品二品以下,那些为国捐躯的官员和将士的事迹,包括他们的出身、官职、牺牲的地点,还有朝廷追封的谥号、建造的祠堂、赠予的官职以及对后代的荫封等等。两百多年下来,一共记载了八千多人呢,真是浩浩荡荡!

说起来,清军入关之前,那些降服乌喇、哈达、索伦、叶赫等部落的将领,像特音珠他们这些人,一共二十位。后来征讨朝鲜,劳汉他们十个人也立了大功。至于说攻打明朝嘛,从天命三年到崇德八年,清军先攻克了抚顺,多次逼近明朝的京畿地区,还占领了山西、山东的一些郡县。其中,沈阳、大凌河、皮岛、松山这几次大战役,规模最大,参与的将士有西佛莱他们,一共一百六十二人。

到了顺治元年,清朝定都北京之后,那些追击流寇、平定各省的将士,像恩克伊他们这些人,一共有一千二百四十五人。

康熙爷那会儿,平定那些造反的藩王和跟着他们起事的将领,阵亡的有索诺穆等九百四十七位将士。 康熙爷亲自带兵去打噶尔丹,战死的有富成额等一百位将士。跟厄鲁特打仗,牺牲的有诺里尔达等五十五位将士。跟俄罗斯和西藏打仗,牺牲的有纽默淳等七位将士。平定各地土匪海盗,还有苗族瑶族叛乱,先后阵亡的有郝尔德等二百八十五位将士。

雍正爷继位后,继续康熙爷打厄鲁特人的仗,在准噶尔用兵,战死的将士有和溥等三百六十二人。之前在青海打仗,牺牲的有姬登第等十四位将士。此外,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的土司和苗族叛乱,还有台湾土著的反抗,这些战役中牺牲的有刘洪度等二百十三位将士。

乾隆皇帝时期,一开始平定了准噶尔部,接着又平定了新疆回疆,为此牺牲了傅泽布等五百十二位将士。 “五百十二人”啊,想想就让人心酸。

刚开始几年,湖南苗族起义,李如松等十五位将士为国捐躯。广西土匪作乱,倪国正等十位将士牺牲。瞻对(今云南)土司叛乱,陈文华等十三位将士战死沙场。还有傅清、拉布敦将军在西藏殉职,策塔尔等六位将士也一同长眠于雪域高原。

金川战争,第一次平定的时候,牺牲了杨先春等一百零四位将士;第二次平定,牺牲的将士就更多了,足足有占辟纳等八百五十位。缅甸用兵,马成龙等一百六十七位将士壮烈牺牲。安南(今越南)用兵,英林等一百六十位将士战死疆场。廓尔喀(今尼泊尔)用兵,索多尔凯等七十六位将士为国捐躯。

苏十三、田五这两个逆贼作乱,新柱等一百一十位将士为此牺牲。山东王伦造反,音济图等十八位将士为平乱而死。台湾林爽文和陈周全起义,耿世文等一百五十九位将士为此付出生命。

贵州、湖南等省苗族起义,以及四川、湖南、陕西三省的教匪作乱,这些都开始于乾隆末年,直到嘉庆年间才平定。苗族起义中,六达色等二百七十八位将士牺牲;平定教匪,杨治宁等七百四十二位将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后来,仲苗又闹事,胡庆远等一百一十三位将士为此牺牲。福建、广东沿海蔡牵作乱,陈名魁等六十七位将士战死。还有巡洋途中遇风丧生的将士,黄勇等十七位,令人惋惜。

滑县李文成造反,强克捷等六十三位将士为平乱而死。追剿陕西土匪和瞻对永北厅夷匪,马魁等十四位将士牺牲。还有在马营坝抢险中牺牲的卢顺。 这些将士,为了国家的安宁,为了百姓的平安,付出了全部,他们的名字,应该被永远铭记!

道光皇帝重新平定新疆那次战役,牺牲了刘发恒等260位将士。江华瑶族闹事,牺牲了马韬等5位将士。陕西、甘肃的少数民族作乱,牺牲了胡文秀等13位将士。云南永昌的回族匪徒作乱,牺牲了朱日恭等9位将士。台湾嘉义的土匪作乱,牺牲了方振声等7位将士。山西曹顺的叛乱,牺牲了杨延亮等人(人数不详)。英国挑起战争,牺牲了朱贵等88位将士。

太平天国起义,从咸丰年间开始,到同治年间才结束。最早是广西的会党起义,道光年间就开始了,牺牲了王叔元等51位将士。后来太平军四处流窜,攻陷各个省份,牺牲了褚汝航等579位将士。捻军起义,牺牲了龙汝元等78位将士。

咸丰和同治年间交替的时候,云南的土匪作乱,牺牲了林廷禧等42位将士。同治年间,甘肃的回族匪徒作乱,牺牲了讷勒和春等37位将士。从嘉庆年间到光绪年间,前后剿灭各地匪徒的战役中,牺牲了和致等38位将士。咸丰年间因为换约而引起的战争,在淀园殉国的有觉罗贵伦、玉润等人。因为剿匪而战死沙场的,有李文安等13位将士。以上这些都是比较有名的记载。

至于那些因为不服从朝廷命令而战死的,比如金光,这些记载比较零散,私人传述的版本也说法不一,所以这里就先存疑不表。

那些将帅死难的事迹,已经有专门的记载了。至于上面列举的那些特别英勇的将士,以及官书中记载缺失但又不得不记录下来的,我会另编传记,详细叙述他们的功过是非。至于道光年间以后死于对外战争的,以及光绪年间的庚子拳乱、宣统年间的辛亥革命中牺牲的将士,因为意义重大,也应该详细记载,以供后人借鉴。

特音珠,是满洲镶蓝旗人,姓完颜。清朝刚建立的时候,他和阿巴泰一起归顺了朝廷。阿巴泰,姓觉尔察,是满洲正白旗的人。努尔哈赤刚开始组建佐领的时候,就让特音珠兼管六个佐领的事务,还设立了十个札尔固齐,阿巴泰就在其中。

乙未年,特音珠跟着额驸扬古利去征讨辉发部,攻下了塔思哈桥。当时掌旗的人被炮弹打倒了,佐领五岱赶紧接替了他的位置。攻打城池的时候,特音珠被飞石击中,和额驸托柏、佐领和罗一起战死沙场。不过,特音珠之前可是先登城,攻下了多璧城啊!己亥年,他又参加了征讨哈达的战役,城头上箭矢石头像雨点一样飞下来,佐领耶陈勇敢地冲锋陷阵,结果牺牲了,特音珠也在这次战役中立了功。庚戌年,阿巴泰跟着内大臣额亦都招抚东海窝集部的几个部落,那木都禄、绥芬、宁古塔、尼玛察这四路部落的首领康古哩等都投降了。后来又攻下了雅兰路,阿巴泰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了。

辛亥年,特音珠跟着扬古利攻打呼尔哈路札库塔城,三等侍卫贝和,佐领贵三、松阿里都在战斗中牺牲了,特音珠自己也受了伤,但他依然奋勇作战。三等侍卫阿达海第一个冲上城头,攻下了这座城池。阿达海是额亦都的第五个儿子。癸丑年,乌拉贝勒布占泰恩将仇报,叛变了,朝廷派大军讨伐他。布占泰率领三万大军从富哈城往东逃窜,特音珠和阿达海率领护卫业中额等人去拦截他们。阿达海、业中额和一些散兵米拉浑都在战斗中战死了,虽然大军最终打败了布占泰,平定了乌拉,但是特音珠也因为之前的伤势去世了。在征讨乌拉的战役中,还有阿兰珠、纳兰察等人都战死了,他们的事迹也都有记载。

固山,是满洲正黄旗人,姓哲尔德,祖祖辈辈都住在界凡。他一开始当的是佐领。天聪三年,出征明朝的时候,固山跟着骁骑校僧锡、闲散达兰,一起作为扬古利的先锋部队,攻打永平、遵化。达兰第一个冲上城墙,包围了明朝的都城,固山在北京城的大红门附近作战,上上下下,在高坡上飞奔跳跃,那速度可真是快啊,把明朝士兵都吓破了胆。后来涿州的援兵到了,还是被他们打败了。

崇德元年,他又跟着扬古利去攻打明朝,这次的目标是顺义,僧锡第一个冲了上去。到了十二月,皇太极亲自带兵去征讨朝鲜,豫亲王多铎等人先出发,包围了朝鲜的都城,固山也跟着一起去了,多次斩杀敌军。朝鲜国王李倧逃到了南汉山城,我们一路追击。皇太极到了临津江,冬天却反常地暖和,冰都化了。多铎命令僧锡他们偷偷去探测江水的深度,想看看能不能让马匹涉水过去。僧锡他们半夜到了江边,结果刮起了大风,冰又冻实了,他们回来报告情况,大军这才安全渡过江,到达了南汉山城西边。

第二年正月,全罗道和忠清道的巡抚和总兵带兵来增援,多铎和扬古利迎战。扬古利指挥僧锡冒着大雾冲锋陷阵,把增援的军队打得落荒而逃。敌军依山列阵,箭矢像雨点一样射过来,僧锡和云骑尉鄂海、参领特穆尔、佐领弼雅达、阿纽、都敏都奋勇作战,最后都战死了。 固山他们冲到山顶,攻打敌人的营地,敌兵丢下马匹就逃跑了。达兰带着二十个人趁着夜色,用云梯攀登南汉山城,第一个冲了上去,结果中枪牺牲了。后来又命令一部分兵马攻打江华岛,正准备渡江的时候,看到敌人的船有上百艘,分列两翼阻挡,我们的水军就从中间冲了进去。固山亲自发射红衣大炮,敌军都被打得四处逃窜。登陆之后,又遇到一千多名敌人的鸟枪手列阵阻挡,固山奋勇作战,最后战死了。 大部队随后跟进,把岸上的敌兵全部消灭,最终攻克了江华岛。李倧投降了,朝鲜之战也结束了。

纳密达,是满洲镶白旗人,姓索绰罗,祖祖辈辈都住在吉林。天聪八年,他跟着大军去征讨明朝,攻打雄县的时候,他是第一个爬上城墙的。

崇德元年,清军亲征朝鲜,明朝的总兵沈世魁和副总兵金日观驻守在皮岛,那是支援朝鲜的军队。纳密达跟着皇上出征,参与了攻打南汉城的战斗,立下了功劳。到了崇德二年正月,朝鲜投降了,沈世魁他们也救不了了。早些时候,明朝的将领毛文龙占据皮岛,想牵制我们的军队。后来毛文龙被巡抚袁崇焕杀了,沈世魁接替了他的兵权,但是失去了士兵们的信任,实力越来越弱,还时不时地骚扰边境。

三月,皇上命令武英郡王阿济格和贝子硕讬,率领恭顺王孔有德、智顺王尚可喜等人攻打皮岛,让纳密达和护军参领炳图当先锋部队,还派了佐领巴雅尔图和武尔格以及一些大臣的子弟一起出征。这个巴雅尔图是额驸扬古利的侄子;武尔格是弘毅公额亦都的孙子,内大臣图尔格的儿子。军队攻打铁山的时候,头等侍卫拜音台柱和佐领珠三第一个冲上去,攻下了铁山。沈世魁逃进了石城。

四月的时候,阿济格命令纳密达他们乘着小船,去攻打皮岛西北角,日观就在堡垒上列队准备迎战。他们冲进去,船快要靠岸的时候,巴雅尔图和武尔格猛地跳上岸,明军被吓退了,纳密达和炳图也跟着上了岸,但是后面的金玉和他们却没跟上来。日观一看进攻的清军人少,又冲上来打,结果武尔格战死了。纳密达他们跟明军反复冲杀,这时拜音台柱、珠三还有护军校彰吉泰赶紧划着小船上岸支援,明军竟然从空城里出来跟他们拼命,结果纳密达、巴雅尔图、炳图、拜音台柱、珠三、彰吉泰都战死了。

与此同时,有德他们乘着大船攻打皮岛东北角,日观跟他们殊死搏斗,有德手下的将领洪文魁等等好多人都战死了。阿济格指挥八旗骑兵冲上去,护军参领瑚什、云骑尉果科和扈习英勇地第一个冲进去,结果都战死了,大部队随后跟上,最终斩杀了日观,并且追杀了世魁,也把他杀了。这一仗,打败了一万七千多明军,俘虏了三千多人,从那以后,明军再也不敢守皮岛了。

崇德三年八月,皇上命令睿亲王多尔衮统领左翼军队,贝勒岳讬统领右翼军队,分两路去征讨明朝。书宁阿作为佐领,和骑都尉感济泰、参领扈敏一起属于右翼军队。九月,他们攻打墙子岭,感济泰奋勇作战,最后战死了。军队进入青山口,攻打丰顺的时候,护军校扈护和巴雅拉战死了;攻打灵寿的时候,閒散噶普硕战死了;攻打南皮的时候,骑都尉阿延图战死了;攻打深州的时候,閒散巴林战死了。岳讬攻打栾城,明朝的督师卢象升前来救援,书宁阿趁着卢象升还没到,就率领军队猛攻栾城,护卫衮布跳上城楼,结果火药爆炸,被烧死了。书宁阿又冲了进去,攻克了栾城。之后继续作战,攻下了庆都,他奋勇杀敌,最后壮烈牺牲了。

十二月的时候,咱们两路大军在钜鹿的贾庄展开大战,象升将军战死了。 之后,咱们兵分两路,扫荡山东。过了四年,正月里,左路大军攻克了济南,右路大军也四处征战,打败了茌平的护军三晋、临清的佐领花应春、馆陶的佐领佟桂、济宁的佐领祖大春、邹县的佐领尚安福,还有滕县的骑都尉傅察,这些将领都在战场上壮烈牺牲了。二月,大军回师,扈敏将军又攻克了首阳和顺德,他自己也受了重伤,但依然奋勇作战。回到永平后,他和佐领巴海、乌纳海一起中了埋伏,战死了。骑都尉阿尔休跟着大军一起征讨山东,攻克了济南,后来又跟着承政索海去征讨索伦,也在战场上牺牲了。

穆护萨,是满洲正黄旗人,姓赖布,祖上世代居住在佛阿拉。崇德五年,他跟着大军去征讨明朝,在锦州城外五里处列阵,用大炮攻打城北的晾马台,成功攻克了。七月,睿亲王多尔衮派兵去城西北收割庄稼,明军突然杀出来,枪炮齐发,穆护萨和护军参领觉罗兰泰、署护军参领温察奋勇抵抗,打得明军大败,咱们一直追杀到壕沟边,狠狠地杀了一通,攻下了台九,还有小凌河西岸的两个台子。锦州外城的蒙古贝勒诺木齐等人看到咱们大军把城围得水泄不通,觉得肯定能拿下,就想着投降,于是偷偷地把降书用绳子吊到城下,约定里应外合。结果消息走漏了,咱们大军一到,明朝总兵祖大寿就带兵出来抵抗,城里的蒙古人放下绳子,前锋部队顺着绳子爬上去,咱们前后夹击,穆护萨也冲了上去,结果受了伤,最终战死了。觉罗兰泰和参领宏科也在战斗中牺牲了。激战了好久,明军才退守内城,咱们的大军这才攻入了外城。

明年五月,洪承畴总督大人带着六个总兵,六万大军来增援,在松山北冈扎营,打死了敌人两千人,可敌人的攻势依然很猛,骑都尉旦岱、参领彰库善、三等侍卫博朔岱都英勇牺牲了。

八月,咱们大军就驻扎在松山和杏山之间,搭起营寨,把大路给截断了。洪承畴带着十三万步骑兵,在松山城北的乱峰冈扎营,然后就轮番进攻我们的防线。 还好辉兰和参领囊古一起把他们打退了。参领阿福尼更是冲锋陷阵,身负重伤,还砍了敌将夺了敌旗,其他将士也跟着冲杀,敌人逃到了塔山,我们顺势就进攻到了松山城外。十二月,洪承畴又带了六千兵马夜袭,辉兰拼死抵抗,打退敌人后,又主动出击,结果温察、启心郎迈图都战死了,接着又在壕沟边射击,又杀死了四百多敌人,敌人这才退回松山城里。

松山城被围住了,明朝总兵曹变蛟想突围出去,结果到了正黄旗的防线,佐领彰古战死了,曹变蛟也受了伤,逃了回来。“围师必阙”,这句古话果然没错。 七年二月,我们攻克了松山,抓住了洪承畴、明朝巡抚邱民仰,还有总兵王廷臣、曹变蛟等人。那时候,明朝总兵吴三桂还驻扎在塔山,郑亲王济尔哈朗带兵到了城下,用红衣大炮猛攻,佐领崔应泰受了重伤死了,参领迈色也战死了,城墙被轰塌了二十多丈,咱们的军队就都冲上去了,很快就把塔山也拿下了。

早些时候,有些蒙古兵投降了明朝,特穆德格把他们都杀了。两军激战的时候,又有个叫讷木奇的蒙古兵,竟然骑着马冲进了多尔衮的营帐,想刺杀多尔衮,特穆德格一个人冲上去救驾,两人抱在一起,最后特穆德格也牺牲了。 真是忠勇之士!

索尔和诺,是满洲镶红旗人,姓科奇理,祖祖辈辈都住在瓦尔喀。他从小就没了父母,是哥哥瑚礼纳把他抚养长大。后来,瑚礼纳被仇家害死了,索尔和诺亲手杀了两个仇人,祭奠哥哥的坟墓,族人们都很敬佩他。崇德三年,他投奔清朝,被授予佐领的职位,参加了锦州和松山的战役,都立下了功劳。

崇德七年十月,皇太极命令饶余贝勒阿巴泰为奉命大将军,征讨明朝。索尔和诺率领骁骑校佟噶尔作为先锋部队,到达黄崖口。阿巴泰让三等轻车都尉斋萨穆、佐领绰克托、护军多罗岱和图尔噶图埋伏在隘口,等到时机成熟就点火示警,明军顿时吓得四处逃窜。于是,清军攻入蓟州,打败了明朝总兵白广恩的军队。可惜的是,斋萨穆、绰克托、佐领额贝、参领五达纳、护军校浑达善都在战斗中牺牲了。

接下来,清军分兵攻打霸州和定州,多罗岱和图尔噶图分别作为先锋攻克了这两座城池,但他们也都因为伤势过重而战死了。闰十月,清军到达河间,明朝的参议赵珽和知府颜允绍坚守城池。清军开始进攻,颜允绍用大炮还击,参领署都统陈维道阵亡。炮火击毁了城墙,护军萨尔纳冒着炮火攀上城墙,明军拼死抵抗,萨尔纳也壮烈牺牲了。颜允绍赶紧修补城墙继续抵抗,四处求援。阿巴泰下令大军包围河间城。当时,明朝在山海关内外分别设立了总督,又在昌平、保定设立了两个总督,还有宁远、永平、顺天、密云、天津、保定六个巡抚,以及宁远、山海、中协、西协、昌平、通州、天津、保定八个总兵,他们都各自拥兵自守,不敢轻举妄动。

索尔和诺说:“河间城之所以坚守不下,是因为他们依赖外援。只要打垮他们的一支军队,其他的都会土崩瓦解。”阿巴泰采纳了他的建议,派兵袭击明朝总兵薛敌忠的营地,薛敌忠逃跑,其他援军也跟着溃散了。清军派人劝降,但赵珽和颜允绍等人仍然顽强抵抗。清军加紧进攻,索尔和诺带头攀登城墙,大军随后跟进,攻破了河间城。赵珽和颜允绍战死,索尔和诺也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了。

十二月的时候,清军在山东到处征战,各个州县都设置了城防。攻打临清的是闲散人员瑚通格,攻打泗水的是护军校务珠克图,攻打新泰的是闲散人员特库殷,攻打冠县的是闲散人员特穆慎,攻打馆陶的是闲散人员东阿,攻打滕县的是闲散人员赫图和富义,攻打郯县的是闲散人员贵穆臣,攻打费县的是闲散人员索罗岱,攻打兖州的是佟噶尔和骁骑尉屯岱,这些人都在战斗中战死了。各个州县都被攻克,清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了海州。八年五月,军队才班师回朝。

席尔泰,姓栋鄂。他父亲纶布,在清朝初期,率领四百人投降清朝,被赐名普克素,被编入佐领,并让席尔泰统领他们。席尔泰立下战功,被授予世袭的官职,位列十六大臣之一。当时明朝总兵毛文龙拉拢辽阳沿海的居民,占据皮岛作为重要的军事据点,经常窥探边境。镇江城里的守军陈良策暗中勾结毛文龙,让城外的百姓假装是毛文龙的军队来了,制造很大的骚动,城里的人都很惊慌。陈良策趁乱想要夺取城池,席尔泰和他的同族佐领格朗一起击退了他们。后来,席尔泰又和格朗一起攻打沈阳,在浑河战役中阵亡了。他的妻子曾经违反禁令,杀马祭奠丈夫,按律当处死,但后来被免除了死罪,只是被削去了世袭的官职。

当时在浑河作战的是满达理。满达理,是正黄旗人,姓纳兰,世代居住在布颜舒护鲁。他担任佐领,跟随扬古利军攻打沈阳。当时两万明军渡过浑河前来救援,他们装备着长矛、大刀,穿着厚重的铠甲棉衣,气势非常凶猛。参领西佛先在战斗中阵亡,满达理接替他的位置继续战斗,最终打败了明军。明朝总兵李秉诚率领三千人防守奉集堡,死伤无数,最终还是被攻破,沈阳也被攻克。满达理因为先登攻城的功劳最大,后来又参与了攻打辽阳的战役。明朝经略袁应泰紧急调集太子河的水灌入城壕,关闭西闸,在城周围布防。清军主力进攻辽阳城东南方向,明朝总兵李秉诚和总兵侯世禄率领五万大军在城外五里处列阵。清军击溃了侯世禄的军队,夺取了桥梁,从小西门攀登云梯攻上城墙,最终攻破了辽阳城,满达理也在战斗中阵亡。

卓纳,姓纳喇氏,是满洲镶蓝旗人,是哈达贝勒万的孙子。他祖上在太祖时期归顺清朝,被授予佐领的职位,还赐了觉罗这个姓氏。天聪五年,清军征讨明朝,包围了大凌河城。明朝的监军张春,还有总兵吴襄、宋纬等人,率领着四万步骑兵从锦州前来救援。副都统绰和诺冒着炮火奋勇作战,最终战死沙场。备御多贝也在战斗中牺牲了,卓纳随后接替了他的位置。当时吴襄的军队先败退了,被追击了三十多里。张春重新收拢溃散的士兵,安营扎寨。这时刮起了大风,乌云密布,张春下令放火,风助火势,火势非常猛烈。卓纳更加英勇地向前冲杀,最终他和管武备院事达穆布、二等轻车都尉朱三、佐领拜桑武、骑都尉尼马禅、护军校爱赛、云骑尉瓦尔喀一起战死。后来突然下起了雨,风向也变了,清军乘机反攻,宋纬败逃,张春也被俘虏了。

信勇公费英东的儿子纳海,也在那次战斗中受伤,掉了三颗牙齿。后来他又参加了攻打旅顺的战役。明朝总兵黄龙御抵抗非常顽强,纳海和参领岳乐顺、护军校额德、千总程国辅、骑都尉塔纳喀等人奋勇攀登城墙,冒着箭矢和石头的袭击,最终战死,清军最终攻克了旅顺口。

觉罗鄂博惠,是兴祖的玄孙,属于镶红旗;阿赉,是景祖的曾孙,属于镶黄旗。他们两人都是佐领,都曾在征战中立下功劳。天聪三年,清军大举征讨明朝,他们都跟随贝勒岳讬攻克了大安口。到达遵化后,明朝巡抚王元雅坚守城池。清军命令各旗兵马轮番进攻,镶红旗从西面东侧进攻,镶黄旗从西面南侧进攻,各旗都派出了先锋部队,与正蓝、正黄、正白三旗的军队一起进攻。城头上箭矢和石头像雨点一样落下,护军校阿海奋勇跳上城墙,猛攻城池,最终攻克了遵化城。大贝勒代善率领护军和火器营到达蓟州,阻击明朝山海关的援军,阿赉在战斗中牺牲了。之后,军队进军永平沙库山,鄂博惠在战斗中负伤身亡。

雍贵,是正白旗的旗人。崇德三年,他跟着睿亲王多尔衮去打明朝,一直打到了山东。第二年,军队撤回,他在通州的河岸打败了一支明军。崇德五年,他又参加了围攻锦州的战役,打败了松山来的援军,还攻破了杏山来的增援部队,立了不少功劳。崇德七年,再次围攻锦州,他和觉罗萨哈连等人冲锋陷阵,大获全胜。明朝总督洪承畴带了十三万大军来救援,萨哈连战死了,雍贵和护军统领伊尔德一起打败了洪承畴的军队,趁着下雨的天气猛攻松山,把明军的骑兵赶跑了,之后又率领本旗的士兵攻打塔山。后来,明朝总兵曹变蛟夜里偷袭镶黄旗的营地,雍贵又跟着伊尔德把他们打跑了。崇德八年九月,他跟着郑亲王济尔哈朗去征讨宁远,打到中后所,他和护军参领额尔碧一起冲进敌人的阵地,攻下了他们的城池。十月,进攻前屯卫,他是第五个登上城墙的,结果中炮牺牲了。大军随后跟进,最终攻克了前屯卫。

登西克,是镶黄旗的旗人,官职是散秩大臣。顺治二年,他跟着扬威大将军豫亲王多铎追击李自成的流贼到了西安,在天沙山激战,不幸中枪阵亡。

阿克善,是景祖的哥哥索长的三世孙,属于正黄旗。他跟着大军去征讨明朝,参加了锦州、宁远的战役,还参与了入关后平定李自成的战斗,都立下了功劳。官做到兵部侍郎这么大的官儿。顺治九年,他和都统噶达浑一起征讨鄂尔多斯部叛逃的蒙古人多尔济等人,在贺兰山把他们消灭了。因为兴安总兵任珍家属行为不检点,还擅自杀了很多人,所以阿克善就因此被免去兵部职务,改管副都统的事务。顺治十一年,他又跟着大军去征讨湖广,在湘潭、常德、龙阳等地打败了叛军。顺治十三年,郑亲王世子济度去征讨海贼郑成功,阿克善率领军队跟随大军到达乌龙江。因为乌龙江水流湍急,难以渡过,他就偷偷地从山间小路绕过去,直奔福州。还没到福州,就听说郑成功在高齐,于是就分兵派佐领褚库等人先去迎战,把郑成功的军队打跑了。他又派署护军统领伊色克图去侯官,征讨水路上的贼寇,然后自己才到达福州。之后,他又侦察到郑成功还有三百多艘船停留在乌龙江,于是亲自督促水路军队,和在陆路的营总星鼐等人一起夹击,追到三江口,斩杀了郑成功的伪都督总兵等人,俘获了很多敌人。后来因为郑成功进攻罗源,驻防的军队被包围了,阿克善率兵前去救援,在激烈的战斗中壮烈牺牲了。

萨克素,属于镶蓝旗。康熙十三年,他作为佐领跟随平南大将军赉塔征讨耿精忠。赉塔驻扎在衢州,派萨克素去防守台州黄岩县。耿精忠的将领曾养性率领六万大军来进攻,萨克素坚守城池,敌人攻打不下。后来,参将武灏叛变投降了敌人,献出了城池,萨克素奋勇抵抗,最终战死沙场。

星德,属于镶红旗。因为耿精忠叛乱,他跟随江宁将军额楚在江西建昌讨伐耿精忠,打败了叛军将领邵连登率领的八万多军队,在这次战役中立下了功劳。后来在康熙十六年攻打吉安的时候,在陈冈山与叛军将领马宝作战,英勇牺牲。

果和里,属于镶黄旗。他担任委署参领,跟随平远定寇大将军安亲王岳乐征讨吴三桂,在湖广浏阳的战斗中阵亡。

努赫勒,是镶黄旗的人。他跟着一等侍卫一起出征讨伐吴三桂。十七年六月,吴三桂派他的手下江义、巴养元、杜辉他们,带着两万多叛军,开着两百多艘大船,乘着风势袭击柳林嘴。努赫勒跟着讨逆将军鄂讷一起率领水师,划着轻便的小船,快速地冲过敌人的战船,开炮攻击,打死了好多叛军。叛军撤退后又去攻打君山,努赫勒又带兵追击,一直追到湘阴。十九年,他跟着固山贝子彰泰一起收复遵义、安顺、石阡、思南等府,追击叛军到铁索桥。伪总统高起隆、夏国相他们带着两万多人驻扎在平远,和江西的叛军互相呼应。大军分路进攻,努赫勒参与了平远西南山贼的战斗,英勇作战,最终战死沙场。

海兰,是正白旗的人。他从侍卫升到了副都统。雍正七年,被授予参赞大臣的职位,跟着靖边大将军、公傅尔丹一起征讨准噶尔。九年六月,军队分成三队渡过科卜多河,他和蒙古副都统常禄都在后队。第一次战斗在库列图岭,之后又转移到和通呼尔哈诺尔。海兰和常禄占据山梁的东边,杀死了上千名敌人。正好遇到大风和冰雹,军队被包围了,常禄战死了。海兰杀出一条血路,又杀死了五百多敌人,但因为察哈尔兵溃败,海兰最终也战死了。

同阿尔,是蒙古镶红旗的人,祖祖辈辈住在巴林,就以地名作为自己的姓氏。他被授予骁骑尉的官职。崇德三年,多罗贝勒岳托征讨明朝,同阿尔也参加了这次战役。部队出征的时候,副都统席喇命令他率领护军防守七天七夜,两次打败了敌人。崇德六年五月,他跟随睿亲王多尔衮围攻锦州,明朝总督洪承畴率领重兵前来救援,用三个营的步兵进攻左翼的三旗,护军抵挡不住,溃逃到壕沟里。同阿尔和本旗本族的僧格,以及蒙古镶红旗的阿桑布一起坚守阵地,英勇作战,壮烈牺牲。蒙古正红旗的拜浑岱、正黄旗的阿布喇库、镶黄旗的布斋,也都先后战死沙场。

董廷元,是正白旗汉军的人。他和弟弟廷儒、廷柏一起,作为普通的士兵参加了战争。天命六年,军队攻打沈阳,董廷元第一个冲上阵地,攻破敌阵,被授予宽甸守备的官职。他参与了攻打大凌河、察哈尔、旅顺口、江华岛的战役,都立下了战功。崇德二年,他跟随恭顺王孔有德征讨皮岛,明朝总兵沈世魁在海口布阵。董廷元乘坐小船从北面冲入敌阵,明军的炮火击碎了小船,他和六个家丁一起战死在海里。

廷儒凭借战功升任大同守备。顺治五年,大同总兵姜瓖谋反,因为廷儒作战勇敢,而且很有谋略,深受士兵的爱戴和敬畏,姜瓖就假装设宴射猎将他骗到自己的衙门,劝说他一起叛变。廷儒严厉地斥责他,姜瓖不听,廷儒就拔出佩刀和他搏斗,叛军将他抓住,廷儒骂声不断,最后姜瓖剖开了他的肚子,将他肢解,包括他的儿子开国在内,全家二十七口人全部遇害。

廷柏一开始当的是骁骑尉。崇德五年,他跟着军队去征讨明朝,和参领孙有光一起打败了松山步兵、杏山骑兵和闾洪山的守军。明军夜里偷袭,填平了战壕,廷柏用手榴弹炮(红衣炮)把他们打退了。后来又跟着攻打塔山以及前屯卫、中后所等城池,也都用红衣炮攻克了,战功非常显著。顺治二年,他跟着豫亲王多铎南征,打败了流寇,平定了河南,攻克了扬州、嘉兴等地,每次作战都有功劳。当时明朝的鲁王朱以海占据绍兴,大军驻扎在钱塘江边。明朝的督师大学士张国维率领九千人趁夜偷袭营地,廷柏跟着都统吴守进把他们打败了。后来又跟着郑亲王济尔哈朗征讨湖广,明朝总督何腾蛟招募流寇,连营抵抗。廷柏跟着副都统金维城率兵到达马河,奋勇作战,最后战死沙场。

常鼎是镶红旗汉军的人。顺治元年,他以副将的身份跟着怀庆总兵金玉和一起讨伐流寇。李自成西逃的时候,英亲王阿济格从边境往延绥方向赶去,切断他的后路。到了望都,佐领劄图受伤阵亡。进入陕西,到了延安府,虚衔章京哈尔汉率领士兵在南山据守,奋勇作战,战死。侍卫察玛海、骑都尉嘉龙阿、参领折尔特、护军校朔玛,也都战死了。李自成的残部还有两万多人,分散在河南各地。他们围攻济源,攻打孟县,又蔓延到邓州、内乡县和清化镇。常鼎跟着金玉和去救援济源,结果到了那里,城池已经失守了,典史李应选也被杀了。常鼎半夜遭遇流寇,奋勇作战,最后和金玉和一起战死沙场。金玉和的事迹另有记载。

话说当时在怀庆镇上,跟土匪同归于尽的官兵们,守备的有白忠顺、佘国谏、陈应杰、石斗耀、康虎这几位;千总有宋国俊、赵国相、李中、王国臣、杨虎、刘奉相、高友才;把总则有张进仁、张光裕、陈廷机、张景泰、许养和、党中直、廖得仁、薛贵等等。

后来土匪又去围攻孟县,知县王曰俞和参将陈国才一起坚守城池。土匪攻打了七天七夜都没能攻下来,正准备撤兵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城墙被冲垮了,土匪就冲进城里了。王曰俞和陈国才带领士兵在巷子里跟土匪巷战,结果陈国才战死了,王曰俞被抓了,土匪逼他投降,但他宁死不屈。

之后,土匪又围攻邓州,在道标的中军郑国泰战死了。朝廷派大军来救援邓州,土匪这才解围撤兵。转而攻打内乡县,抓了知县胡养素,向他索要金银财宝,胡养素不肯交,就被杀害了。土匪又分兵去攻打清化镇,署理同知史灿麟到任才两个月,因为执法严厉,得罪了一些奸民,结果这些奸民引来了土匪,史灿麟被抓了,他被抓后破口大骂,毫不屈服,土匪气急败坏,把他肢解了,他的妻子高氏和家里的仆人也都殉难了。

接下来的两年里,土匪到处作乱,辉县也出现了土匪,他们占据了北山大伍谷等险要地带,一共设立了三十一座寨子。官兵们向上进攻,土匪拼死抵抗,官兵久攻不下,土匪最后请求投降。官兵们担心他们逃跑,派把总田贵和罗思明在寨口守着,结果土匪趁夜色砍断寨门逃跑了。田贵和罗思明仓促出战,结果都战死了。

五年后,武陟的宁郭驿又发生了匪患。宁郭驿紧挨着太行山,是盗贼的巢穴,以前朝廷还专门派捕盗通判驻扎在那里。土匪假扮成猎人,从驿站西边的郭门冲了进来,一百多骑兵,穿着盔甲,拿着刀枪,放火抢劫。他们冲进了通判张可举的衙门,张可举奋力抵抗,最后战死了。

十四年后,睢州的土匪娄三在沙窝聚集人马,趁夜色爬上了郾城县城,打开了北门,引领大队人马冲进了城里。知县荆其惇带领家丁和民壮守卫着库房和印章,拼死抵抗,受了很重的刀伤,这时典史樊世亨带兵前来救援,土匪这才逃跑了。荆其惇伤势过重,最后死了,但库房和印章都保住了。

格布库,是满洲正白旗人,姓伊尔根觉罗,祖祖辈辈都住在雅尔虎。顺治元年,他跟着参领一起,跟着睿亲王多尔衮去打李自成那些流寇,一直追到庆都。后来又跟着英亲王阿济格和贝勒尼堪把李自成打败了。

三年后,肃亲王豪格去四川打张献忠的流寇,格布库和参领西特库,还有队长古朗阿、巴扬阿、乌巴什都跟着去了。张献忠派人围着营地抵抗,格布库第一个冲破了敌人的步兵营。敌人分兵两路夹击,豪格又派佐领苏拜去攻打右翼,都统准塔巴图鲁去攻打左翼。敌人从右翼下山进攻,格布库带着本旗的兵马冲上去,然后又和准塔一起消灭了敌人的左翼。结果敌人包围了正蓝旗的军队,格布库就和佐领阿尔津、噶达浑、西特库、乌巴什一起前去救援,结果格布库中箭身亡,西特库、乌巴什也在战斗中牺牲了,敌人这才撤退。

那时候有个假冒的将领高汝励占据了三寨山,豪格就派古朗阿去攻打,大败了高汝励的军队。张献忠又派出一大队人马迎战,古朗阿直接冲进敌阵,敌人溃不成军,没过多久又重新集结,古朗阿又和瑚里布一起把他们打败了。敌人用骑兵和步兵分三路进攻,古朗阿英勇作战,最后和巴扬阿一起战死了。

济三,是满洲正黄旗人,姓扎库塔。从崇德六年开始,他跟着大军打仗,立了不少功劳。

顺治元年,他和骑都尉色勒布、云骑尉祖应元、参领金应得、骁骑尉西来,还有闲散人员达鲁哈、萨门、岱纳一起,跟着定国大将军豫亲王多铎南征。第二年四月,大军过了淮河,逼近扬州城。应元、应得、岱纳用红衣大炮攻城,城墙被轰塌了,岱纳第一个冲上城头,结果他和应元、应得一起战死了。攻下扬州后,大军渡江,命令左翼水师留在北岸防备敌人。敌人乘船来进攻,色勒布迎战,被炮弹击中,牺牲了。

大军又分兵攻打江阴县,萨门用云梯第一个攀上城墙,不幸被杀害。达鲁哈随后冲上去,也战死了。六月,多铎攻下南京,把一半大军交给多罗贝勒博洛等人,让他们去攻打苏州。苏州被攻克后,济三被提升为副都统,驻守苏州。

这时,明朝福王的手下黄蜚偷偷招揽了苏州的叛军来袭击。济三听到消息后,立刻带兵去抓捕叛军,结果被敌人包围了,英勇作战,最终战死沙场。

大军到了浙江,攻打嘉兴,用大炮把城墙轰塌了,西来率领他的部队第一个冲上城头,攻下了嘉兴。接着,部队又去攻打昆山县城,西来在战斗中被炮弹击中,壮烈牺牲了。

瑚密色,是满洲镶黄旗人,姓佟佳,祖祖辈辈住在加哈。崇德元年,他跟着队伍以佐领的身份去征讨明朝,立了不少功劳。顺治元年,他跟着大军入关,在一片石打败了唐通的流寇,一直追到安肃、望都,杀死了无数敌人。后来又跟着多铎的军队渡江,多次打败明朝军队,尤其是在句容。当时明朝的鲁王朱以海占据绍兴,博洛派参领王先爵去攻打湖州,士兵蜂拥而至,结果王先爵战死了。博洛到了杭州,鲁王派他的督师侍郎孙嘉绩和熊汝霖渡过钱塘江来进攻。瑚密色和骑都尉色赫等人打败了孙嘉绩的军队,俘虏了他们的指挥官,一直追到江里,熊汝霖的军队拼死抵抗,瑚密色中枪牺牲了。色赫后来平定了浙江,接着又攻打福建,回程经过平湖时,遇到土匪,也中枪阵亡了。

敦达里,是满洲人。他从小就侍奉太宗皇帝,后来被分派到肃亲王豪格手下做事。崇德八年八月庚午,太宗皇帝去世了,敦达里从小受到皇帝的恩宠,实在不忍心永远离开他,于是就殉葬了。其他的王爷贝勒们都很敬佩他,认为敦达里对皇帝一片忠心,值得褒奖,于是追赠他为甲喇章京,他的子孙后代永远免除徭役。

安达里,是叶赫人。他归顺朝廷后,太宗皇帝很怜惜他,不断提拔他的官职。他也请求殉葬,其他的王爷贝勒们都很敬佩他,赏赐给他一套衣服,并商议给他追赠的赏赐,把他原来的牛录章京提升为梅勒章京,他的子孙世袭这个职位,跟敦达里的待遇一样。商量好之后,就召见安达里告诉他。安达里临死前对王爷贝勒们说:“如果先帝在天有灵,问起以后的事情,你们将怎么回答?”王爷贝勒们回答说:“先帝开创了伟大的基业,我们拥戴幼主登基,继承皇位,一定会尽心竭力辅佐他治理国家。如果有什么差错,我们愿意承担责任。”

许友信,跟着明朝将领左梦庚投降清朝,被编入了镶白旗汉军。后来跟着大军去征讨福建和广东,立了不少功劳,被定南大将军贝勒博洛任命为潮州副总兵。

顺治四年,明朝的桂王朱由榔派兵来骚扰潮州,许友信一个人骑着马就冲出去打仗,结果中了埋伏,战死了。

同一年,桂王的兵部尚书张家玉攻打东莞,清朝的署总兵成升和副将李义都战死了。桂王的兵科给事中陈邦彦也同时进攻广州,清朝的游击阎行龙、王士选、熊师文也都战死了。桂王朱由榔本来是监国,后来自己称帝,一心想恢复明朝,一开始还打下了两广、云南、贵州、湖南、江西、四川好几块地方。再加上郑成功在福建浙江一带活动,也听从桂王的号令,互相呼应,声势浩大。

后来清朝的大军接连出兵平定叛乱,桂王朱由榔已经逃到土司地区,眼看就要被清军剿灭了,结果孙可望、李定国这些人又拥戴他,像螳臂当车一样阻挡清军,好几年都没能彻底平定。直到孙可望和李定国内讧,顺治十四年十月,孙可望逃到湖南投降了。这时候洪承畴、吴三桂就上奏请求乘胜追击,逐步消灭叛军,战争形势对清军越来越有利。到了顺治十八年,吴三桂的军队打到了缅甸,缅甸人把朱由榔押送到清军军前,这件事才算彻底结束。

十多年里,好多人为了国家大事死了,或者被抓了也不屈服。比如,四年的时候,剿灭广东冒充明朝封号的土匪,有广东巡按御史刘显名等等;六年的时候,剿灭灵山土匪,有广东都司佥书李昌等等;七年的时候,征讨广州,有轻车都尉尚可福等等;八年的时候,李定国带兵偷偷摸摸地窥探全州,有广西巡按御史王荃可等等。

九年的时候,敌人犯了辰州,有分巡辰州常德道刘升祚等等;犯了平乐,有府江道周永绪等等;犯了柳州,有分守右江道金汉蕙等等;桂林失守了,有右翼总兵曹成祖、提标游击马腾龙等等。十年的时候,敌人犯了罗定,有兵备道邬象鼎等等;犯了靖州,有湖南副总兵杨国勋等等;犯了连州,有广东运署都司佥书窦明运等等;犯了化州,有防守参将应太极等等;十一年的时候,敌人犯了电白,有从征的八品官员费扬古等等;十四年的时候,海贼趁乱跑到雷州,有徐闻营游击傅进忠等等。

孙可望跟着造反,六年的时候,贼寇一只虎攻打永州,有新提拔的陕西布政使、右参议李懋祖等等;九年的时候,贼寇攻打衡州,有跟随定远大将军敬谨亲王尼堪的副都统武京等等;攻打成都,有叙州府知府周基昌等等;十三年的时候,贼寇攻打临蓝,有临时委任的参将殷壮猷等等。

郑成功那会儿,为了反抗他而死的人可不少。三年的时候,郑成功族人郑彩在厦门作乱,抢掠连江,连江知县宋人望等人都死了;六年,郑成功攻打长泰,知县傅永吉等人战死;攻打漳浦,总兵杨佐等也战死了;八年,攻打海澄,知县甘体垣等人牺牲;十二年,攻打仙游,知县陈有虞等战死;十三年,又攻打海澄,一等轻车都尉哈勒巴等战死;攻打福州,二等轻车都尉巴都等也战死了;十五年,攻打台州,海门营水师游击李宏德等战死;攻打温州,盘石卫水师游击熊应凤等也战死了;十七年,攻打江宁,一等轻车都尉瑚伸布禄、二等轻车都尉猛格图等战死;攻打崇明,知县陈慎等战死;攻打台州太平,左营都司李柱国等战死;攻打厦门,护军统领伊勒图、前锋参将佟济、前锋校鄂勒布等都战死了。总之,明朝那些割据一方的势力,用武力被清朝消灭的,桂王朱由榔算是最厉害的了。

同时,支持唐王朱聿键,在江西各地起兵反抗的,有金声桓,还有参领布达理、布政使迟变龙、分守湖东道成大业、宜黄知县冯穆等等,也都死了。鲁王朱以海在浙江监国,压迫福建兴化,导致知府黎树声等人战死;鲁王在舟山作乱,绍兴府推官刘方也为此牺牲了。

还有那些既不依附任何一方,又公开造反的人,比如姜瓖,五年的时候,他占据大同,逼迫当地官员交出军饷,结果骑都尉钟固、山西兵备道宋子玉等人都被他害死了。六年,姜瓖跟着英亲王阿济格等清军一起进攻,结果骑都尉索宁、云骑尉洛多理等都在战场上阵亡了。在河东、井坪、蒲州、神木等地支援作战的郑宏国、佟国仕、武韬、郑世英等也先后战死了。

那时候天下刚平定,人心浮动,各地土匪纷纷起义,清军有的剿灭,有的防守。在顺治朝,死的人更多了。这些记载,主要反映了清朝开国时期的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