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这宗室奕功啊,当过奉宸苑卿,最后做到御前侍卫。光绪二十六年,拳匪造反,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光绪皇帝带着慈禧太后往西边跑,奕功觉得祖上几代都蒙受皇恩,自己却没法跟着去侍奉,结果就自焚了。他老婆祥佳氏和儿子载捷他们全家,也都一起跳井自杀了。

唉,死的可不止他们一家。宗室里,奉恩将军札隆阿和他儿子朴诚等等,奉恩将军缉御、他儿子培善、孙子存德、存厚等等,还有文举人恩煦、他儿子继勋、懋勋,侄子启勋、世勋等等,江西道监察御史德藩,户部员外郎恩斝,户部主事谨善,宗人府经历讷钦,头等侍卫德润,带队官钰璋,以及奕鑫、载袍、恕诚、联德、恩溥、松达、善章、国文、松根、景璋、承惠、和桂、凤喜、吉辰、海明这些人,觉罗氏里也有清廉、年瑞、德润、荣绵等等,都遇难了。

再说说松林,他姓巴雅尔,是满洲镶黄旗的。从一个小小的笔帖式一步步升到给事中。后来外放当了临安府知府,又升到云南粮储道,接着是山东按察使、布政使。之后调回北京当顺天府尹,因为生病辞了职,后来又重新被任命为内阁读学士。联军攻打北京的时候,他负责守卫东直门,亲自指挥打炮,抵抗得非常顽强。结果不幸中炮牺牲了,尸体都认不出来了。

话说那场战斗啊,牺牲的将士可不少,其中有世管佐领文炘,骑都尉玉荫、奎龄,笔帖式宝善,前锋校荣春,护军校玉连,骁骑校钟安、德昌,前锋舒元、明顺,护军秀亮、双禄、瑞升、文福、成福、恩启、常贵、成秀,把总文通,队官全成,队长全兴,领催崇宽、贵斌、崇欢、庆祥、广升、奎秀、永顺、暇安、恩庆、广立等等。

这些人啊,职务一个比一个高,名字也一个比一个响亮,马甲成恒、瑞喜、庆山、倭克金布、世昌、玉兴、恩隆、德胜、祥瑞、赓音布、董连元、保麟、裕安、长泉、保玲、王永立、保祥、李景瑞、田应时、张桂祥、李永福、清华、吉顺、全立德、玉崇、喜保、林长玉、布克坦、全保、喜寿、海宽、延禄、玉山、成昌、长福、松龄、柯永、文斌、徐培田、文达、庆连、兴瑞、李烨、保庆、清海、长春、恩常、保顺、广禧、广海、崇福、凤龄、成棨、双全、玉岑、汪恒吉,养育兵明禄、玉海、玉存、景立、关喜、庆禄、色勒、连贵、双寿、文奎、奎茂、齐德森、明保、永顺、泳全、常来、吉禄、万善、立得、长桂、松樑、德成、长安,閒散全兴、松泽、德禄、连升、保盛阿、玉庆、德禄、广成、连山、倭克金布、立海、德绪、富森、广海、崇福、荣羲、国安、祥桂、富顺、延茂、德全、恩隆、杨德福,枪甲吉庆、连魁、李长升、景英、文海,枪兵崇昆,炮甲吉安、文、景瑞、张启茂、刘龙、富琪、全奎、全保、德凤、增锐、增辉、周奎斌,练兵桂普,队兵光辉、林庆,这些名字,我念都念不过来了,可见牺牲的人数之多啊!

真是令人心痛啊! 这些都是为国捐躯的英雄好汉啊! 他们的名字,应该被永远铭记!

东直门那儿有个护军参领叫贤普,还有世管佐领德续,以及好些个佐领,松鹤、锡昌、连秀,还有笔帖式荣山,骁骑校就更多了,惠斌、倭什洪额、瀛绪、连桂、常浩、铭纶、凤启等等,护军也有一大堆,瑞斌、常福、春安、普惠、德谦、恒有、兆芳、随善、同广、崇敬、恒斌、桂禄、三多,队官是英璞和惠斌,领催更是人多,德绪、常庆、成山、富顺、常全、双印、文森、松、双奎、广义……

马甲也有不少人,乔龄、锡瑞、田德贵、奎秀、广喜、宝庚、广禄、富通、明喜、广林、文印、德林、永山、锡连、荣和、永霈、长安、李忠、春元、得林、兴顺、福贞、文芳、文普、玉芳、乌云珠、达崇阿、德贵、明安、世达、黄培长、贵普、英玉、锡禄、文华、德本、春伦、成祐、崇庆、双奎、双海、立福、德保、润秀、奎秀、顺立、志亨、志隆、铭荣、崇喜、恩顺、连敬……这名单可真长啊!

养育兵也有,庆林、双禄、隆福、宜绪、济堃、长奎、德文、长清、得隆、景立、得保、明增、成林、福祥、宝瑞、恩佑…… 闲散的也很多,荣喜、崇仪、顺福、吉昆、长山、英振、阿炳、阿均、广成、连山、世瑞、承英、锡保、双兴、德玉、治得、和森、广立、李斌、世山、永利、长龄、铁寿、定坤、龙泰、凤林、凤祥、景珍、崇锡、存德、延龄、锡光、宝忠、得虎、奎福……

最后还有炮兵,恒安、国安、承万、吉恒、玉森、善溥、盛濂,以及队兵凌贵、伊立布。 这东直门护军营的人,可真是不少啊!

崇文门那边,有名号的军官可不少呢!有护军校富亮、德瑞,笔帖式润普,还有七品官萨斌图,监生福寿,队官彤勋,护军庆升、定昆、世喜、富山,领催玉山、连英、国栋、文通,马甲志福、铁升、桂安、清海、巨泰、乌林、兴海、聚泰、玉保、成喜、恩沾、全顺、恩保、辅廷、达英、张仲兰,养育兵永禄、文斌、隆兴、德存、富宽、常寿、全禄、海玉、英鋆、松山、连升、存德,闲散的还有文成、文亮、崇林、松山、常林、秀斌、松玉、忠福、巴克坦布、奎荣、崇海、绪顺、德清,枪兵文海,队兵恩保、德禄、隆兴,以及个小娃娃刘长立。

朝阳门那边,也有不少人马。有云骑尉富珠伦,恩骑尉连福,护军校富亮(这名字好像在崇文门也出现过),骁骑校续魁,鸟枪蓝翎长松春,护军海秀、常福、乌林泰、万玉斌,前锋吉昌,领催常兴、保昌,马甲永安、福山、双喜、保勋、德福、铁升、兴海、长瑞、玉安、巴扬阿、乌林保,养育兵贵全、凌山、恩启、保春、涌澂、德顺、裕泰、玉厚、成玉、赵文忠、闰福、文瑞、荣德,闲散的还有长绪、文立、多太、诚堃、恒立、常兴、伊三布、文禄、常林、瑞申、恩锡、连升、松山、厚宽、张勋、松山、忠福。

最后是东便门,那边的人相对少一些。有游击韩万钟和他的弟弟韩万禄,千总庆余,把总金钰,还有战兵王寿、李永福,马兵梁坤、张德舆。

德胜门那边,有参领祥存、世管佐领承瑞,还有骁骑校崇桂、领催柏铭、容刚、文惠,以及马甲锡连、桂启,养育兵常海和队兵荣喜,这些人都在那里当差。

安定门的人就多了,有笔帖式增俊,马甲立贵、长庆、德闰、卢检贵、恩寿、德平、长存、松禄、赵俊双、恒山、庄立、玉明、刘殿臣、长寿、荣桂、合海、袁明林、杨有春、文愈、文茂、文毓、连顺、施彬、文福、王玉凤、线长海、全英、煜祥、钟铭、傅合、连升、马玉和,养育兵恩绪、奎元、二立、文浩,还有闲散的清联、德谦,以及武生长绪。这么多人,真是热闹非凡!

齐化门那边就比较冷清了,只有一个护军校连瑞。西直门只有养育兵乌什哈和闲散的全桂。阜成门更简单,就一个敖尔布钟珊。永定门有三个闲散人员,分别是长泰、玉泰、春祥。正阳门也有三个闲散人员,清林、奎连、德胜。

宣武门的人员配置比较复杂,有炮甲林广明,蓝翎长祥瑞,领催常连、景绪,马甲荣福、崇善、德斌、全顺、定保、荣庆、维明,炮手庆焕,养育兵松长,以及闲散人员英绪、续顺、崇海。

大清门只有一个前锋玉兴。天安门那边人手就比较充足了,有护军参领玉山,副护军参领双福,护军校花连布,侍卫润志,前锋岐俊,以及一众护军:永寿、文瑞、瑞升、承通、林安、玉庆、春喜、祥林、松桂、永寿、文禄、常升、常海、松惠、海全、桂升、双寿。

最后是午门,有副护军参领凤龄,前锋崇祥、桂丰,护军玉寿、德凯。东安门那边,有公中佐领松寿,步军校文通,领催延寿。

话说当年,东华门那边的守卫力量可真不少。护军参领长年手下,副令官是英宽,蓝翎长是富升,队官是玉昌,护军们更是人丁兴旺,有恩秀、奎英、成光、忠明、贵庆、昆连、松群、玉山、阿杭阿、玉寿、恩秀(这名字好像重复了)、奎俊、成英、文广、托克托虎、常山、广庆、希拉布、他克布、连德等等,还有马甲长山、养育兵存山、闲散德元、技勇兵全贵。

西安门那边,守卫相对简单些,只有养育兵永顺和德福两位。西华门就更少了,只有一个马甲春明。地安门那边人手就比较充足了,虎神营营总昆明领头,副护军参领恒谦协助,护军营管理祥瑞负责管理,护军队官凌魁指挥,队长彦禄统领队伍,护军们有常瑞、萨图布、永安、常山、双寿、兴斌等等,还有马甲文海、福山,养育兵崇恩、全苓、顺喜,闲散德祥。

紫禁城内,守卫力量也比较精锐,护军参领海忠和亲军校文玉负责城内安全。守城墙的,有世管佐领德润和马甲锡秀。巷战方面,骁骑校多伦布带队,蓝翎长德英额和双贵也在其中,还有前锋凤玉、希拉奔、崇安、文英、荣昆,护军德玉、崇贵、崇福、崇兴,领催鹤鸣,马甲双福、长海、庆裕、桂保、长升、恩立、兴岱、存桂、常泰,养育兵英厚、文志、德成、俊成,幼丁元成、全祥、世增、乌凌阿、广林、广俊、松荫、松祺、松立、延尉、成明、广瑞,闲散全顺、颐霈、多山、庆禄,外委王文志、闻廷标、王灏、高玉、常存,百总郭立奎,管队张海、金松林,把总王洪铭,马兵彭玉恩、全祥,战兵李逢春、戴永福、彭玉堂、孟禄,守兵王政枢、刘永安、季茂轩,炮甲祥通,炮手白万泰。 这阵容,真是相当庞大啊!

宁寿宫的员外郎诚年和笔帖式福臻,那天值夜班,七月二十一日巳时,听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西逃,他们就赶紧去各个宫殿封锁大门。结果到了敛禧门外值房,跳井自杀了。太庙的五品官富亮,当时正在值班上香,突然洋兵冲进来,他奋起反抗,最后被枪杀了。织工张继福在绮华馆被杀害。左营参将王长荫坚守岗位,但寡不敌众,最后也跳井自尽了。

护军连升当时值班在端门;护军崇连、神机营呈递公事的步军校赓音布、常福、胜喜,领催双喜,马甲存林、恩明,外委孙国瑞,技勇兵常有、隆祥、万昭,都在衙门值班;领催荣钤、养育兵定成、队兵布兴泰,都在看守军库;南城正指挥项同寿,当时正在衙门办公;户部书吏高世祥,总理衙门供事沈鹏仪、徐伯兴、洪瑞汶,都在衙门值班,也都殉难了。

早些时候阵亡的还有把总李钟山和外委李钟林,七月十七日在张家湾抵抗敌人,战败牺牲了。

后来遇难的还有游击王燮,五月二十五日,他在东便门镇压义和团,被杀害,尸体还被毁坏;采育营部司杨光第,闰八月二十九日听说洋兵来了,穿着官服坐在营房里,被枪杀;把总张进志也和他一起殉难了。

这些人的事迹都由在京办事的大臣昆冈上报朝廷,朝廷也都给予了相应的抚恤。

崇寿,温彻亨氏,满洲镶黄旗人。光绪十六年进士,入翰林院,官至侍读。变乱发生时,忧愤成疾,服药自尽了。朝廷下诏书褒奖他“见危授命”,追谥文贞。

韩绍徽,字筱珊,贵州贵阳人。光绪二十年进士,授主事,在刑部任职,勤勉尽责。义和团运动刚开始时,他就曾找到同僚,哭着发誓要为国捐躯。七月二十一日,他在陕西司司堂自缢身亡。

韩培森,江西道御史,巡城的时候累坏了,城破了之后,绝食而死。内阁中书堃厚,亲笔写了“见危授命”四个字,然后和妻子一起上吊自杀了。

马钟祺,字维春,是汉军镶黄旗的人。年轻时是秀才,因为继承一等子爵的爵位,按规定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所以被授予三等侍卫,后来升到二等侍卫,文武双全。他最初学习陆王心学,后来又学习程朱理学和张载、吕祖谦的理学,不拘泥于一家之言。为人爽朗,很有个性,很敬佩孙奇逢(孙白谷),喜欢和朝野的贤士交往,即使和别人谈话观点不合,也会吟诗来化解尴尬,因此有了个“狂名”。光绪二十年,日本和朝鲜发生冲突,朝廷决定出兵,马钟祺上书请求效力,于是就从军去了奉天。盛京将军依克唐阿很器重他,让他统领镇边马队。等到和议达成,他就回来了。光绪二十五年,李秉衡奉旨巡视长江,亲自登门拜访他,邀请他一起同行。义和团事件爆发,他冒着枪林弹雨北上,李秉衡殉难了,马钟祺护送他的灵柩回家。回家三天后,京师沦陷,马钟祺自缢身亡。他著有《五伦大义》、《马氏日记》等多卷书籍。

候选县丞董瀚,在城破的那天,和他的弟弟候补巡检董徵说:“我们虽然官职微小,但既然读过圣贤书,就只有以身殉国了。”说完兄弟俩一起上吊自杀了。

涿州附生谭昌祺,听说京城沦陷了,抱着药在各处圣庙哭泣,然后服药自尽了。

举人庄礼本,留在京城读书。义和团刚起事的时候,他就为此担忧。洋兵进城后,他痛哭流涕,不吃不喝,后来哭着哭着就死了。

州同衔冯福畴,在通州衙门办理刑名事务。七月十六日,敌人攻入衙门,他守护着案卷,不肯屈服,最后被杀害了。

东城司吏目、练勇局委员宫玉森,洋兵攻打练勇局的时候,他的女儿请求躲避,他愤怒地把女儿扔进井里,然后拔出刀来作战。他身受多处刀伤,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也跳井自尽了。

哎,当时跟我一起遭难的,可多着呢!有原先礼部侍郎景善,还有之前的奉天府尹福裕,蒙古副都统耆龄,以前察哈尔副都统明秀,冠军使文琭,工科给事中恩顺,刑部郎中汪以庄,兵部员外郎萨德贺和赵宝书,吏部主事钟杰,户部主事陶见曾、李慕和铁山,刑部主事毛焕枢和王者馨,工部主事白庆和恒昌,理藩院主事英顺,光禄寺署丞多文,国子监助教柏山,候选道郑锡敞,以前绍兴府知府继恩,还有好些个分省知县,比如王朝鐀等等,光登记在册的就有上千人呢!

想想都后怕,好多人家里,全家老小都烧死了、淹死了、喝毒药死了、上吊死了,为了保住节操,宁死不屈的太多了。就说那个骑都尉候选员外郎陈銮吧,他家住在东便门二闸,七月十九号洋人攻城,情况紧急,他带着兄弟们,还有家眷仆人,一共三十二口人,一起自杀了,那场面,惨烈极了!

宋春华,字实菴,是陕西三原人。光绪十二年考中武举人,被授予蓝翎侍卫的职位。后来被派到天津镇标右营担任守备,他和士兵们同甘共苦,他所带领的部队是天津绿营里最好的。后来洋联军入侵,总督裕禄命令春华守卫城南门。城东南的军械库没有守卫,春华集合他的士兵说:“军械库的存亡,关系到天津的生死存亡!不夺回来不行,有胆量的就跟我一起出城!”大家都回答说:“是!”他率领一百多人半夜潜出城,到达军械库的围墙,春华第一个爬上去,大家跟着他一起。结果春华的左腿中枪了,大家想要撤退,春华忍着伤痛大声喊道:“今天晚上这件事,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大家奋力争夺,死伤很多,最终凭借顽强的防守,退回了城里。

之后,敌兵越来越多,很多守城的官员都逃跑了,春华很感慨地对他的妻子陈氏说:“城池孤单,兵力单薄,恐怕最终守不住。你带着我们的孩子出去另寻生路吧,我誓要和城池共存亡!”说完,他就登上城墙督战,一刻不停。城池失守后,他身上受了多处伤,仍然死守不退。有人劝他暂时躲避一下,春华说:“城池守不住,死是我的责任。你们都有父母妻子,可以回家,大家一起死也没有用!”大家都被他的义气所感动,没有人退缩。敌人全部登上城墙后,他仰天长叹道:“我的志向没有实现,辜负了国家的恩情!但是自从交战以来,我杀敌无数,今天战死,也没有什么遗憾了。”说完,他就用头撞击城墙,脑浆迸裂而死,年仅三十五岁。

马福禄,字寿三,是甘肃河州人。光绪六年考中武举人,担任卫守备的职位,后来调到河南镇标,因为要奉养父母而告老还乡。光绪二十年,循化撒拉族因为宗教信仰问题而叛乱,固原提督雷正绾命令福禄前往崔家峡、樊家峡协防,每次作战都取得了胜利。河州、湟州的回族匪徒接连起事,他又协助官兵取得了重大胜利,屡立战功,最终被记名提拔为总兵。

二十一年,河州的回族造反了,有个叫福禄的,本来也是回族,他却帮官兵打仗,结果反倒让回族造反的人怀疑他。河州城里的人也因为他信奉伊斯兰教而对他有疑虑,只有正绾一个人相信他。当时河州镇总兵汤彦和驻扎在起乍堡,离河州城很远,他命令福禄带骑兵去迎接他进城。汤彦和犹豫不决,最后没去,结果七千多叛乱的回族就占据了山顶,往下攻击。

福禄打了两天仗,因为地势不利,没取得什么战果。汤彦和又偷偷跑了,军队没了主帅,叛军更加嚣张。福禄只好突围,逃到了南番的边界,跑到兰州去请求支援。路上他还带出来几千个难民,难民们都很感激他,就向甘肃总督杨昌濬告状。杨昌濬听说福禄深得民心,就下令让兰州道黄云从北路去支援河州。 这时候喀什噶尔提督董福祥奉命去甘肃平叛,从狄道进兵。

福禄带兵到了莲花渡,跟叛军隔着河对峙,跟董福祥的军队互相配合,最后终于解了河州之围。 这期间,韩文秀也造反了,河湟提督李培荣和总兵牛师韩的军队都打败了。陕西巡抚魏光焘和董福祥在白塔寺商量怎么出兵。福禄去拜见董福祥,把战乱的经过和前后几次战斗的情况都详细地汇报了一遍,董福祥对他很惊讶。于是下令剿灭叛乱的回族首领麻于米拉沟。

还没剿灭干净,马营的土豪马采哥又响应了叛乱。董福祥的部将石尧臣等人战败,福禄又分兵去支援,他第一个冲进敌阵,杀了马采哥,然后把叛军消灭了。麻于带着残兵败将从黑山往米拉跑,福禄又追上去打败了他,杀了无数叛军。所以说,福禄是个骁勇善战的将军。

拳匪造反,福祥奉命进京,命令福禄统领马步七营,防守山海关,然后调往永平府。福祥进京后,命令随行。五月,联军入侵杨村,一路向西推进,福祥就和汉中镇总兵姚旺等人一起到黄村去抵抗。到了廊坊,两军交战,他就命令骑兵分成七个小队,步兵展开两翼,等敌人靠近了才开枪射击,敌人倒下得像墙一样。敌人的子弹像雨点一样落下来,因为骑兵分散开来,伤亡比较少,两翼的步兵又从左右两侧包抄敌人的后方,近身肉搏,敌人抵挡不住,赶紧撤退了。这是庚子之役里打得最激烈的一仗。六月,福祥接到命令攻打使馆,结果中弹牺牲在战场上,他的儿子耀图、兆图也战死了,和他一起牺牲的有百余人。

杨福同,河北清苑人。同治七年参军,一路升迁到游击,参加过讨伐朝阳教匪的战役。后来担任副将驻扎在大名,专门负责抓捕匪徒,因为战功被记名提拔为总兵,统领练军左翼骑兵,还兼管天津的马步各营。后来京城附近拳匪四起,涞水地区尤其严重,总督裕禄命令福同带兵前往。到了史家庄,埋伏的匪徒袭击他们,福同奋力抵抗,抓获了几个匪徒。第二天,又在石亭镇打败了匪徒,抓住了匪首梁修。福同不忍心杀太多人,就命令他们限期解散,只留下三十个骑兵镇守那里。没过多久,一千多匪徒来攻打留下来的骑兵,福同率领几十个步兵前去支援。快到石亭的时候,一群匪徒从沟里冲出来,双方短兵相接,福同受了很重的伤,但仍然杀死了几个匪徒,最后力竭而死。他的部下孙裕清、卢玙璠也英勇战死,朝廷按照规定给予了抚恤。

吴德潚,字筱村,是四川达县人,特别孝顺。他博览群书,考中了进士,当上了知县。庚子年,他在浙江任职的时候,西安、北京爆发了拳乱,江山县的土匪打着仇恨教派的旗号,接连攻陷了江山、常山两县,县里的老百姓都想响应他们。吴德潚认为北方战事还没结束,跟外国人对着干肯定不合适。有个叫罗楠的人,平时就爱打官司,吴德潚曾经严厉处罚过他,罗楠一直怀恨在心。于是罗楠就联合都司周之德,纠集了一伙人,诬陷吴德潚偏袒洋教,把他绑架到县衙辕门,把他的胡子眉毛全拔光了,再用刀子猛刺,刺穿了他的肚子,吴德潚死的时候还在不停地骂他们。他的儿子仲韬赶到他尸体旁边哭喊,也被杀了,罗楠他们还冲进县衙,把吴德潚全家四十多口人都杀害了。事后,朝廷按照规定给予了抚恤。

成肇麟是江苏华亭人。他父亲成孺是秀才,被列入《儒林传》。成肇麟考中举人后,当上了直隶知县,后来升迁为直隶州知州,又代理沧州静海知县,最后补任灵寿知县,他到哪里都能做出一番成绩。光绪二十七年,北京的和议破裂,联军西进,战火蔓延到他管辖的地区,联军强迫当地供应牲畜和粮食,要求非常苛刻,成肇麟一点都没答应。不久,布政使廷雍的命令到了,要他迎接并犒劳联军。成肇麟心里想:“不迎接犒劳,就保不住全县百姓的性命;迎接犒劳,就等于我这个中国臣子在帮助侵略者攻打自己的君父;这事太难办了,守土的责任我却不能逃避,只有一死了!”于是他写好遗书,派人送到省府,还附上了一首诗:“屈体全民命,捐躯表素怀。”李鸿章把成肇麟的死事上报朝廷,说他能够伸张大义,朝廷下旨褒奖他,追赠他为太仆寺卿,谥号恭恪,还给了他的子孙世袭的官职。第二年,直隶巡抚允直请求朝廷,在直隶省城为他专门修建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