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子材,字翠亭,是广东钦州人。一开始跟着向荣打粤寇,升了千总。平定了博白,还被赐了个“色尔固楞巴图鲁”的称号,听着就厉害吧!后来又跟着张国樑将军,一起打下了镇江和丹阳,据说有一天就攻破了七十多个敌人的营垒!张国樑将军拍着他的肩膀说:“你小子真勇猛,我自愧不如啊!” 就这样,冯子材立下赫赫战功,升到了副将。张国樑将军去世后,他还接替了张国樑将军的兵权。攻下了溧水,又升了总兵。
同治年间初期,他带着三千人守镇江。当时江北的很多将领都自己设卡收税,冯子材说:“这跟当兵打仗有什么关系?” 于是他就请求曾国藩派人来管这事儿。他手下的兵有两万人左右,军饷经常不够,但他手下的兵却没一句怨言。他在镇江镇守了六年,带兵有纪律,士兵们也都很服他。敌人进攻了一百多次,愣是没攻下来!事情平息后,他被提升为广西提督,还赏赐了黄马褂,还给了世袭的官职。后来他又去广东平定罗肃的叛乱,又带兵去讨伐贵州的苗族,攻下了全茗和感墟。九年后,他又去镇守南关,攻克了安边和河阳,凯旋而归,又再次被授予世袭的官职。光绪年间改元后,他又去贵州当提督。七年后,他又回到广西。第二年,他就称病回家了。
过了两年,中法战争爆发了,张树声想请他来训练军队,还派人去请他。等使者找到冯子材的时候,他正穿着短衣赤脚,带着孩子赶牛回家呢!听完使者的来意,他拒绝了。后来,他听说张树声是个贤才,就去了广州。正好张之洞也在那里,张之洞很尊重他,还请他担任前敌总指挥,负责保卫广东和广西。一年多后,朝廷任命他协助广西边境作战。当时苏元春是督办,冯子材觉得苏元春是新进官员,却处处压他一头,心里很不舒服。听说谅山告急,他立刻赶往南关,结果法国军队已经烧了关口撤退了。龙州的情况很危急,冯子材看到关口前面地势险要,东西两边都是山岭,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于是下令修筑长城,集中兵力死守,还派王孝祺的军队在后面策应。敌人说要在某一天攻打关口,冯子材料到他们会提前行动,于是决定先发制人。潘鼎新劝他不要轻举妄动,其他人也不赞成打仗。但冯子材坚持己见,亲自率领勤军袭击文渊,这是他第三次出关了。夜袭敌营,杀死了很多敌人。
话说冯子材将军把军队分成三路进攻,他跟将士们说:“法国军队要是再敢进关,咱们还有什么脸面见广东的老百姓?必须拼死抵抗!” 这话一出,大家士气高涨,都准备拼命了。
法国军队猛攻长城,一波接一波,先是用黑兵进攻,接着是教匪,炮声震耳欲聋,山谷都跟着震动,阵地上子弹壳堆积得有几寸厚!咱们的军队跟他们狠狠地打了一仗,法国军队稍微退了一些。第二天,他们又气势汹汹地冲上来了,冯子材将军亲自坐镇中军,元春将军负责接应,孝祺将军指挥右翼,陈嘉、蒋宗汉将军指挥左翼。冯子材将军指挥若定,看见哪个士兵后退,就当场处斩!他自己更是冲锋在前,拿着长矛大喊大叫,带着两个儿子相荣、相华一起冲出去跟敌人搏斗。 看到七十多岁的冯子材将军都亲自上阵杀敌,将士们个个感动得热泪盈眶,都豁出命去战斗。关外的那些游勇和百姓也纷纷来帮忙,杀了数十名法国军官,一直追杀到关外二十里才回来。两天后,他们攻克了文渊,冯子材因此受到朝廷的奖赏。接着又连克谅城、长庆,还活捉了法国军队的几个高级军官,乘胜追击,收复了所有被侵略的土地。
越南人民长期遭受法国人的欺压,听说冯军来了,都出来迎接,争着给军队送吃的送喝的,冯子材将军也安抚他们,稳定军心,制定了剿灭北圻的策略。越南人民纷纷成立义勇队,竖起冯军的旗帜,主动提供粮食、物资和向导。北宁、河内、海阳、太原等地都纷纷响应,冯子材将军也毅然决然地承担起了这个重任。于是他率领全军攻打郎甲,同时分兵袭击北宁,结果朝廷下令停战了!冯子材将军非常生气,请求继续作战,但朝廷没批准,他只好率军回国。 离开越南的那天,越南百姓哭着拦住他的去路,冯子材将军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回到中国,到了龙州,沿途三十里都有军民出来迎接他。朝廷任命他督办钦州、廉州的防务,协办广西军务,还晋升他为太子少保,改授三等轻车都尉。
话说这位将军,十三岁那年就平定了琼州的黎族叛乱,朝廷还下旨表扬了他。后来调任云南提督,但他称病暂时留在了当地。二十岁的时候,官职升了,加了个尚书的衔头。碰上中日关系紧张的时候,朝廷命令他招募老部下到江南待命,准备出征。后来和议达成,他就回防了。二十二岁赴任,二十六岁进京参与防务筹划,正赶上义和团运动,他请求招募精兵入京保卫,皇上夸赞了他的忠勇,但阻止了他。一年多后,他被调到贵州。二十八岁因病免职。第二年,广西土匪四起,岑春煊请他出来负责团练防务。他正要招募训练军队,带着两个儿子准备出发,却病倒了,病得很重。没多久就去世了,享年八十六岁,朝廷追赠谥号“勇毅”,还为他修建了祠堂。
这位将军啊,身材中等,但面色红润,头发雪白,身体很健康,虽然不如年轻人那样灵活。他一生从不说谎话骗人,发放军饷亲自监督,要是稍微少了点,就处罚负责军需的人。他带兵四十年,生活依然简朴。一提到国家,他就忍不住流泪,大家都说他是一位好将军。
王孝祺,原名王得胜,安徽合肥人。他一开始加入淮军,因为作战勇敢而闻名。跟着李鸿章平定江南三省,立下不少功劳,升到守备。后来又跟着张树声攻克常州、昭州等城,解了平湖之围,官职一路升迁到副将。因为在宜兴、荆州、溧阳、嘉兴、常州的战役中立功,被提升为总兵,还被赐予“壮勇巴图鲁”的称号。后来参与援浙作战,接连攻下湖州、长兴。那时候,张树声的弟弟张树珊在湖北德安战死,王孝祺因为失去主将而被降职。在东捻军战败后,他又恢复了原来的官职。西捻军平定后,他被提升为提督,并改赐勇号为“博奇”。接着他到山西防河,大力搜捕马贼。山西闹饥荒的时候,他拿出家产救济百姓,百姓都很感激他,马贼藏匿的地方,老百姓都提前告诉他。事情平定后,他被赐予一品官衔。光绪六年,张树声督办两广,奏请他随行。他先后署理潮州、碣石总兵。光绪九年,调任右江镇,负责钦州、廉州的防务。
明年,潘鼎新来求援,带着勤军要前往龙州,结果潘鼎新自己跑了,他儿子潘材就跑到镇南关去拦截溃逃的士兵。半夜偷袭文渊,冲进街中心,马都摔倒了,赶紧换了匹马,带领敢死队绕到山后,攀着悬崖往上爬,攻破了两个敌军营垒。 一会儿,法军分路进攻,直接攻打关前的隘口,潘材又从后路发起反击,敌人开始后退。
李秉衡召集众将领,要推举前线主帅,孝祺说:“现在不管是什么湘军、粤军、淮军,都应该听从冯公的指挥。”李秉衡表示赞同。右路军在西岭,他们的将领潘瀛光着膀子,赤膊上阵,冲进敌阵,所以伤亡特别多。到傍晚的时候,孝祺打败了敌人,夺回了三个营垒。攻打谅城,潘瀛拿着旗子第一个冲上去,大家一起努力攻克了谅城,城池收复了。攻下太原后,朝廷给了他世袭的官职。
第二年,他被授予北海镇总兵。二十年后,朝廷赏赐他双眼花翎。一年多后,他以生病为由告老还乡。四年后去世,朝廷按照规定给予抚恤。
陈嘉,字庆余,是广西荔浦人。他跟随苏元春征讨贵州苗族,屡立战功,升到副将,被赐予“讷思钦巴图鲁”的称号。平定六硐后,他被提升为总兵,调到湖南守卫宝庆。潘鼎新在广东平乱时,陈嘉带兵跟随。到了思恩,正赶上土匪作乱,他用计抓住了土匪头子莫思弼,并将其处死。
话说那次打法国佬,咱们镇南军大将军率领部队出关,卡住了松江谷口的要道。法国佬一上来就猛轰炮火,咱们先战略性撤退到坚老(地名)休整一下。后来在战船和陆地上跟他们干了一仗,都打赢了!法国佬在纸作社(地名)扎营,咱们设下埋伏引诱他们上钩。大将军亲自出战挑战,法国佬倾巢而出,双方打得热火朝天。这时,元春(人名)带的伏兵突然杀出来,一下子就砍了四个法国军官,还干掉了二百八十多个法国兵。这一仗打赢了,皇上龙颜大悦,赏了他一件黄马褂,还封他做了贵州安义镇总兵。
没过多久,法国佬又卷土重来,大举进攻坚老。双方激战好几天几夜,大将军在战斗中受了重伤,重重地摔倒在地。左右赶紧把他扶起来,他一醒过来,就挥舞着刀,怒吼着把敌人打退了,继续奋勇杀敌,又赢了!一年多以后,法国佬又来攻打长墙。东岭是左路,大将军争夺了他们的三个营垒,宗汉(人名)紧跟其后继续进攻,七上七下地反复争夺,大将军身上中了四次伤,但气势一点都没受影响。孝祺(人名)从西边来支援,咱们内外夹击,最终夺回了失地。接着又收复了文渊、谅山,最后向着松江谷口进军。他带病坚持在最前线指挥作战,皇上对他非常嘉奖,给了他一品官职,还赐予了世袭爵位。可惜啊,他后来因为战伤复发,在军中去世了,不到五十岁,死后被追谥为“勇烈”。
蒋宗汉,是云南鹤丽人。同治年间刚开始的时候,回族匪寇入侵边境,他正守孝在家。匪首马金宝逼他接受先锋印,让他带头冲锋陷阵,蒋宗汉假装答应,用拖延战术敷衍过去。然后偷偷回家,到了江边,却找不到船过河,追兵马上就要追上了。他仰天祈祷说:“如果我能活下来报效国家,我一定要修建一座桥!” 结果真的出现了一段浮木,让他得以逃生。后来他官至高位,就修建了金龙桥,桥长几百米,直到现在,过往行人都靠它通行。
一开始,他跟着杨玉科将军打仗,每次战斗都冲在最前面。有一次攻打猪供箐,那里有个吴家屯,是匪寇储存粮食的地方,防守非常严密。蒋宗汉偷偷摸摸地找到了一条隐秘的小路——大溜口,带领一百个敢死之士,攀爬陡峭的山崖,凿开险峻的山路,忍饥挨饿,终于到达了城墙下。他们埋设了装满火药的药桶,布置了伏兵,然后偷偷地出去引诱敌人,等到时机成熟,点燃了火药,大败敌人,从此名声大噪。
之后,他又跟着杨玉科将军攻打了好几个州县,立下许多战功,升到副将的职位,还被赐予“著勇巴图鲁”的称号,这是个很高的荣誉。在小围埂的战斗中,他骑着马,拿着长矛,冲锋陷阵,挡在他面前的敌人无一幸免。名将岑毓英看到这一幕,感叹道:“真是个虎将啊!” 大理平定之后,蒋宗汉被提升为提督,赏赐了黄马褂。攻打锡腊和顺宁时,他总是先占据有利地形,设下埋伏,打败敌人。大家都说他善于用兵。
事情平定后,他的勇号又改成了“图桑阿”。他攻克了云州,被任命为腾越镇总兵。攻克乌索后,被授予顺云协副将的职位。光绪年间刚开始的时候,英国翻译官马嘉理进入云南边境,在户宋河遇害,蒋宗汉因为防卫疏忽而被降职查办。第二年,他又回到腾越,恢复了副将的职位。五年后,靖远平定,他又恢复了原来的官职。在法越战争中,他率领广武军出征,战功显赫。战争结束后,他被授予一品官职,任命为贵州遵义镇总兵。光绪二十年,他被赏赐双眼花翎。光绪二十六年,他署理提督,调任云南。两年后,他又回到贵州,正式担任提督。第二年去世,朝廷为他建造了祠堂。
苏元春,字子熙,是广西永安人。他爹苏德保,是个廪生,在乡里带民团抗击匪寇的时候,不幸牺牲了,当地老百姓还给他修了祠堂祭祀呢。苏元春发誓要报仇,于是就参加了湘军。
同治初年,他跟着席宝田将军去江西、安徽、广东打仗,立了不少功劳,最后升到了参将,然后就回家休息了一段时间。同治六年,他带兵去贵州平定苗族叛乱,攻破了荆竹园,皇上还给他赐了“健勇巴图鲁”的称号。接着他又连克几个重要的关隘,皇上又给他改了个称号叫“锐勇”。同治八年,他统领右路军,当时思州的苗族叛乱攻打镇远,他又把他们打退了,然后收复了清江,升任总兵。在黄飘那场战役里,黄润昌将军战死了,苏元春去救援,结果也被打败了,还被一些官员弹劾。后来他攻克了施秉,又恢复了原来的官职。同治九年,他又攻打施洞,拿下九股河,皇上又给他赐了“法什尚阿勇”的称号。他攻打台拱的时候,苗族叛军逃跑了,他又升任提督。
第二年,他又收复了丹江和凯里,军威大振,皇上赏了他一件黄马褂。接着他又拿下黄飘和白堡,驿道终于打通了。过了一年多,他沿着清水河往南打,一路势如破竹,只有乌鸦坡还在顽强抵抗。他又从东南方向攻破了张秀眉的寨子。剩下的苗族叛军想往北逃,贵州的军队在河边拦住了他们。苏元春率领军队迅速赶到,把叛军截成两段,杀了几千人,俘虏了三万多人,苗寨都被平定了。苏元春就在当地驻扎下来,安抚那些投降的苗民。因为他的功劳,皇上封他为云骑尉。贵州的叛乱平定后,皇上又给了他一品官的爵位。光绪初年,他又平定了六硐和江华瑶民的叛乱,皇上又赏赐了他很多东西。
十年的时候,和约突然变了,法国人气势汹汹地进攻广西军队。潘鼎新推荐了元春的才能,皇上就下令任命他为提督。于是元春率领毅新军驻扎在谷松,夺取了陆岸,和敌人激战了五天五夜。皇上很欣赏他的勇猛,让他协助潘鼎新作战,又给他升官,加封骑都尉。
那时候,法国人在江边筑起了工事,元春就利用地形,半夜设伏诱敌。伏兵藏在左翼树木茂密的深处,敌人一到,就从两边夹击,大败敌人。可是后来法国人又攻打谷松,元春的军队接连作战失利。敌人攻破了镇南关,元春从陇窑出兵抵抗,但没能成功,就退回了幕府。当时从南宁到桂林,老百姓都非常害怕,人心惶惶。潘鼎新被罢免了,皇上就让元春负责广西的军事。
十一年,法国人侵犯广西西路,元春迅速赶到艽封拦截他们,敌人这才撤兵。没过多久,法国人又进攻关前的隘口,丢失了三个营垒,元春赶紧带兵去救援。第二天早上,他和苏元春一起在中路取得了大胜仗,详细情况苏子材的报告里都有。军队一路长驱直入,攻打到文渊,元春紧随其后赶到。他侦察到敌人占据了驱驴墟,趁敌人还没来得及列阵,就带领军队追击,敌人丢盔弃甲地逃跑,元春又占领了观音桥。这时,朝廷下达了停战的命令,各路军队都驻扎在关内,元春驻扎在凭祥,负责指挥调度。和约签订后,他被授予提督的职位,晋升为三等轻车都尉,还被赐予额尔德蒙额勇号。
回到龙州,龙州南边是连城,号称天险,元春就在连城上修建了行台,有空就挑选强壮的士兵在那里操练,并传授他们军事战略。龙州西边四十里就是边关,那里崇山峻岭,只有一条道路可以通行。元春看中了这里的地形,修建了一百三十座炮台,并嘱咐统领马盛好好防守。他还开凿了险峻的山路,开辟了市场,当地百姓和僮族人民都非常高兴。他又从关外修建了一百多里的铁路通往龙州,增加了兵力,还设立了制造局,龙州一下子变成了西南边疆的坚固城池。皇上又晋升他为太子少保,并封他为二等轻车都尉。二十五年,元春进京朝见皇上,皇上命令他前往广州湾划界。
元春在边疆镇守了十九年,时间久了,军纪松懈,士兵和土匪勾结在一起,情况越来越严重。朝廷命令岑春煊去广东和广西整顿军务,御史周树模弹劾元春贪污军饷,纵容土匪,朝廷让岑春煊调查此事。岑春煊认为不杀元春不足以整肃军纪,于是上奏朝廷,请求革去元春的职务并逮捕审讯他。
早先,湘军有个旧制度,军饷除了每个月的工资和伙食费之外,剩下的钱由主将保管,以备不时之需,一年以后再发放,叫做“存饷”。元春到边疆后,因为各种设施不足,就挪用了十二万两银子。刑部打算判他死刑,缓期执行,案情紧急,元春请求用他应该领取的十六万两公款抵偿。于是刑部又上奏朝廷,说他父亲战死,可以从轻发落,最后朝廷判他戍守新疆。
元春身材高大魁梧,不务生产,但是为人慷慨,喜欢结交朋友,能得到部下的全力支持。他曾经和法国人打交道,始终坚持大义。金龙峒是安平土州的地界,是中越边境的要隘,法国军队想占领那里,双方僵持不下。而当地经常有一万多游勇出没,给法国人制造麻烦,法国人拿他们没办法。法国总督来到中国寻求帮助,元春把他们都召集起来,提供给他们资助,金龙七隘最终都归顺了中国。法国商人李约德被土匪绑架了,总署担心会引发冲突,就把这件事交给元春处理。元春只带了几个随从就到山下,土匪听说后,就把李约德送了出来。
那时元春已经欠下二十万两的债务,有人劝他向朝廷求助,元春叹息道:“我负责边防事务,让外国人冒着危险来往,我还敢欺骗朝廷,贪图钱财吗?”最终他没有这样做。法国人很感动他的义举,赠送给他一枚宝星。入狱的时候,他已经六十岁了,没有儿子,幕僚董嗈一直照顾他。法国总统听说他的情况后,紧急电报给公使端贵等人,想办法为他求情。董嗈很高兴,把这件事告诉了元春,元春说:“法国人是我的敌人,死就死吧,利用敌人来求生,这是奇耻大辱!你帮我谢绝他们吧。”
他在新疆戍守了四年,御史李灼华为他申冤,这件事交给了张人骏处理,张人骏调查清楚后,请求释放他,但他已经死在迪化了。他死后很贫穷,没有钱安葬,新疆布政使王树棻为他料理了后事。宣统年间改元后,朝廷恢复了他的官职,追赠给他儿子,他的儿子是在戍守的地方出生的。“**前后镇边凡十九年,阅时久,师律渐弛,兵与盗合而为一,蔓滋广。**” “**吾任边事,致外人蹈绝险,尚敢欺朝廷要重利乎?**”
马盛治,字仲平,是广西永安人。他特别孝顺,大家都知道。一开始跟着席宝田去贵州打苗族,立了不少功劳,升到游击将军,还被赐了个“壮勇巴图鲁”的称号,听着就厉害吧!苗族的事情平定后,他又被授予“哈丰阿”的称号,升了副将。后来参与攻克了六硐,直接升到了总兵。
那会儿越南那边情况紧急,他就带兵出关了。正好宣光、太原、牧马那些地方的溃兵闹着要钱,还哗变造反了。马盛治轻装简从地过去安抚他们,把战斗力弱的淘汰掉,留下精兵强将,军队纪律一下子就严整起来了。过了差不多一年,法国人倾巢而出,马盛治前后受敌,情况非常危急。但他早有准备,准备好粮食,偷偷地绕到敌人前面,和元春将军的军队前后夹击,成功收复了南关。之后又攻克了文渊、谅山、长庆,战功赫赫,皇上赏了他一件黄马褂。光绪十二年,他被任命为柳庆镇总兵,继续跟着元春将军一起管边防,修建炮台,设立集市,皇上又赏了他双眼花翎。
光绪二十一年,他被委派处理中越边境事务。他连续打败了西林、郁林等地的土匪,升任提督。光绪二十八年,调任左江镇。南宁一带以前是土匪窝,他一到任就带兵搜剿,土匪听到他的名字就吓得跑掉了。他还下令所属部队训练军队,修筑关卡,实行坚壁清野的策略,土匪们被困得够呛。不过,像黄和顺这样的土匪头子还是负隅顽抗,官兵在攻打陇赖的时候中了埋伏,枪林弹雨的,马盛治受了重伤,大家把他救出来,没多久他就去世了。
马盛治在边疆待了十七年,元春将军把他当做左膀右臂。元春将军为人比较宽厚,而马盛治则比较严厉,正因为这样,边境才能安定太平。他去世的时候五十八岁,被追谥为武烈,并在思恩、南宁为他修建了祠堂。
王德榜,字朗青,是湖南江华人。咸丰初年,广东的乱兵扰乱了家乡,他和哥哥王吉昌卖掉家产,组织乡勇抗击敌人,打了几个胜仗。
咸丰五年,他去江西支援,攻打奉新,结果哥哥王吉昌战死了。王德榜接管了哥哥的队伍,发誓要报仇。咸丰七年,因为在攻克瑞州的战役中立功,被朝廷授予经历、州同的官职。
第二年,他跟着福兴将军去浙江支援,收复了衢州、处州等地,升任知州。又一年,他去安徽支援,攻克了婺源,升任直隶州知州,还破格加授道员的衔。那年夏天,他在浮梁和景德镇地区消灭了一批匪贼。咸丰十年,平定了广信,匪贼逃窜到浙江。他被调到玉山驻防,归属左宗棠节度使管辖。
咸丰十一年,李世贤、李秀成先后前来进攻,都被他打退了,朝廷还赐给他“锐勇巴图鲁”的称号。
同治元年,他的部队哗变,而且没有听从左宗棠的命令,私自越境驻扎在广丰,结果被革职,但保留了军职。不久后,他又回到浙江。李世贤进攻遂安,王德榜从常山、华埠截击他。这时,左宗棠在龙游耀武扬威,命令王德榜扼守全旺。李世贤派精锐的匪兵分路前来救援,王德榜从右路夹击,把他们都打跑了。
城里的敌人还没攻下来,一年多以后,王德榜从城南逼近,修筑了三个营垒,敌人趁夜逃跑了,王德榜也因此复官。他率军转移到浮梁,接连攻下了崇光、阳溪等渡口。同治三年,解除了广信之围。那年秋天,他又收复了东乡,一路长驱直入,攻下了江山、玉山、广丰、铅山等地,官职也升到了按察使。
话说当时,世贤和汪海洋在福建的江浙一带到处乱窜,接连攻陷了龙岩、南靖、漳州几个地方。德榜带着两千五百兵马火速支援,和刘典将军一起组成西路军,攻打莒溪,很快就拿下了。
第二年春天,德榜被任命为福建按察使。后来他带兵去攻打南阳,结果因为兵力太少,没打下来。没过多久,汪海洋就带着两万多黄白号的悍匪,摆开阵势,准备进攻。刘典将军先冲了上去,德榜紧随其后,奋力反击,把敌人打退回了西岸。德榜一路追击到下车,汪海洋竟然下马痛哭,他的手下赶紧把他架走了。这些黄白号的士兵,都是汪海洋精心培养的死士,号称无敌,结果这次损失了一半还多。
四月,德榜在安溪设伏,袭击了世贤的部队,攻下了乌头门,又收复了漳州城,接着又打到了大埔,郭扬维率领的四千人直接投降了。德榜乘胜追击,拿下了南靖。因为战功卓著,德榜升迁为布政使。十月,德榜奉命支援嘉应州,在塔子墺驻扎下来,和其他的军队一起包围了敌人。追击敌人时,敌人败退逃跑。
这时候,左宗棠的军队驻扎在大埔,手下只有八百人,情况非常危急,赶紧派人请德榜去扼守三河坝。三河坝是潮州的战略要地,全是山路和深沟,地势险峻。德榜到了之后,仔细观察地形,判断敌人肯定不会走这条路,而且主帅的军队孤军深入,如果敌人直接进攻,肯定守不住。于是,德榜建议在中间路口设伏,最终他和刘典将军一起,在敌人前面堵住了他们。
十二月,嘉应州被收复,汪海洋也被处死了。捷报传来,德榜被赏赐了黄马褂。六年后,德榜因为父亲去世而回家守孝。
话说十年前的八月,左宗棠将军从河州打仗回来,德榜就去军营里帮忙处理各种事务。当时黑山那边的敌军营垒一个接一个,声势浩大得很呢!德榜带着两千人马从狄道渡过洮河,巧妙地利用地形,左边靠着石鼓墩牵制黑山敌军,右边控制着边家湾,形成一个有利的包围圈。然后,他在山上修建了两个营垒,和其他的军队一起猛攻,把敌人的营垒全给端了。
接着,他们驻扎在迤南三甲集,德榜率领骑兵翻过山往南打,大获全胜。之后又去剿灭东乡的敌人,到了阴洼泉的时候,突然遭遇了敌人的埋伏。德榜一下马亲自督战,敌人最终溃败。德榜一路攻克重要的据点,敌人最后都逃到了谢家坪。到了十一年的时候,傅先宗将军在新路坡战死了,德榜接手了他的军队,他整顿军纪,把那些先逃跑的将领和士兵杀了六个,军队士气一下子就恢复了。
甘肃南部的羌族地区地广人稀,以前一直受狼患的困扰,经常是几十上百只狼一起晚上跑到营帐里咬人。德榜就命令士兵们学习狩猎技巧,积极搜捕野狼,狼患这才减轻了不少。甘南平定后,德榜招降了十多万回族人。他还疏浚了狄道河的河渠,开垦出了上百万亩肥沃的土地。朝廷下旨嘉奖他,还给了他一品大员的官职。光绪元年,德榜的母亲去世了,他就辞去了官职。
六年后,他又去了新疆,带着以前的部下驻扎在张家口。七年后,他回到京城,负责训练火器营和健锐营的士兵,还顺便搞了一些京畿地区的水利工程。十年的时候,越南那边情况紧急,德榜率领军队去支援。到了龙州,他又招募了八个营的新兵,叫做“定边军”。他一个人骑着马就去了谅山,去见徐延旭将军,向他陈述自己的作战计划。
他让提督张春发将军带兵分别驻扎在朝阳山和半陇山的两侧,又让何秀清等人驻扎在驱驴墟,负责运输线的畅通,而他自己则率领军队前往镇南关。北宁失守后,德榜被任命为广西提督。在丰谷的战斗中,他战败了,苏元春没有来支援他,德榜一直记恨着这件事;因此,后来苏元春在谷松战败,德榜也没有去救援他。德榜自认为是湘军的老将,和当时的督师相处得不太融洽。潘鼎新弹劾他作战不利,把他罢官了,把他的部队交给了苏元春。九月,德榜又被任命去那阳,他率军推进到船头,打了几个胜仗。
明年,也就是下一年,在军油隘,法国军队进攻长城,我们军队出兵夹击,占据了文渊对面的山头,跟他们打了几天仗,双方伤亡差不多。
第二天,陈嘉争夺东岭的三座营垒,德榜从背后攻击,成功拿下。当天早上,我们从甫谷出发,敌军援兵到了,把我们的队伍冲散成两半,部将萧得龙和春发表现得特别勇猛,消灭了法国军队一百多人,缴获了无数的粮食和武器。敌人被截断后,溃败了。之后,我们集中军队攻打谅城,法国军队死守驱驴墟,那里以前有德榜修建的旧营垒,非常坚固。天亮后,德榜消灭了他们一个六画兵总队,其他军队随后跟上,谅城被收复。在谷松,敌人的气势依然很凶猛,我们又消灭了他们一个三画兵总队,这时法国军队彻底溃败,全部逃回了入侵的领地。我们收复了原来的官职,受到了赏赐。后来因为生病就离开了军队。十五年后,他被授予贵州布政使。十九年去世,朝廷按照制度给予抚恤。
张春发,字兰陔,江西新喻人。一开始在刘松山手下当探子,经常立功。多次升迁,最后当上了副将,被赐予“杰勇巴图鲁”的称号。从陕西征战回来后,他参与了宁夏灵州的战役,经常冲锋陷阵,被提拔为总兵。在金积堡,敌人破坏水渠淹没我们的军队,春发开沟筑堤,引流反灌,攻破了二百多座敌军营垒,因为作战勇猛,又获得了“哲尔精阿”的称号。他还参与了平定巴燕戎格和河州的战役,后来晋升为提督。光绪二年,他跟随刘锦棠攻打迪化,连续攻克了玛纳斯、达坂、托克逊,被赏赐了黄马褂。之后又收复了西四城,被授予世职。光绪五年,安集延的布鲁特入侵,春发迅速赶到博斯塘特勒克,捣毁了他们的巢穴,一直追击到俄国境内。
法国人先挑起事端,从德榜夺走了东岭。法国增援部队来了,子弹打进他的右眼眶,穿透左脸颊,他包扎好伤口继续战斗,最终取得了大胜。 他被提升为广西右江镇总兵,署理广东陆路提督,还赏赐了双眼花翎。二十一年,平定了永安、长乐的匪乱,正式授予他官职。二十六年,调任湖北,一年多后又调到云南。魏光焘弹劾他军务松弛,要把他发配去戍边。三十二年,张之洞证明他是被冤枉的,他官复原职,负责两江地区的军务。宣统三年,他因病辞职,不久就去世了。
他治理军队非常严格,常说士兵懒散就会骄横怠惰,所以他每天都亲自训练士兵,有空的时候就让人疏浚河流,修整道路。但是他为人木讷,不善辞令,应酬也很差,同僚们先给他行礼,他常常不回礼,而且经常气势凌人,最后因为这些得罪了不少人。
萧得龙,湖南蓝山人。咸丰初年,他参加了援救江西、浙江的战事,累积军功升到提督。调到福建后,攻克了南阳、漳州。攻打嘉应州时,敌人逃跑了,他追击到北溪,大败敌人,被赐予“博奇巴图鲁”的称号。光绪初年,他率军前往甘肃,攻克了东乡的太子寺。在越南战争危急的时候,他和法国人在南关作战,双方伤亡差不多,夺回了东岭的三座营垒。因为战功卓著,他被赏赐了黄马褂。战争结束后,他署理庄浪协副将。后来他在任上病逝,朝廷给予了优厚的抚恤。
马维骐,字介堂,云南阿迷人。年轻时就跟随岑毓英将军征讨回族叛乱,累积军功升到都司,尤其擅长抓捕盗贼。越南战争紧急的时候,他又跟随岑毓英出关,以偏裨将领的身份负责一路的作战。在法越战争中,云南军队有很多战功,而马维骐、覃修纲、吴永安的功劳最为显著。军队攻打宣光,眼看就要攻克了,法国增援部队来了,包围了刘永福的军队,马维骐奋勇前往救援,激战两天两夜,击退了敌人。后来参与攻打临洮,战功最为显著,被提升为副将,赐予“博多欢巴图鲁”的称号。
光绪十三年,也就是1887年,他带兵攻打倮黑,抄小路到达澜沧江。敌人吓坏了,溃不成军,他斩杀了敌酋张登发,平定了千里土地,升官做了总兵。好几年,越南匪乱不断,骚扰各州县,他制定了策略来治理,边境才安定下来。光绪二十四年,他调任广东潮州镇总兵。四年后,又升任四川提督。
仁寿、彭山地区土匪造反,烧教堂,杀教民,声势浩大。岑春煊知道他擅长军事,就把军事指挥权全权交给他。他用兵几个月,就平定了叛乱。光绪三十一年,打箭炉关外的泰凝寺喇嘛造反,他又率兵平定了叛乱。正巧巴塘地区也蠢蠢欲动,杀了驻藏大臣凤全,四川边境震动很大。他采取剿灭和安抚的策略,攻克了要害之地,抓住了叛乱首领,被赐予头品顶戴和黄马褂。后来赵尔巽督办四川,改编巡防军,他被任命为翼长,训练士兵,还创办了将弁学堂,使军民安定下来。宣统二年,也就是1910年,他去世了,朝廷按照制度给予了抚恤。
覃修纲,是广西西林人。他跟着毓英,和这位一样有名。在征讨回族叛乱中立下大功,一路升迁到参将,被赐予“勤勇巴图鲁”的称号。在攻克云州的战斗中,他升任副将,又获得了“隆武”的勇号。在宣光战役中,覃修纲独自扼守夏和、清波两地,又分兵攻取嘉喻关,还招降了九千越南民众,把他们安置在要隘,牵制法军。缅旺地区,前面连接山西、兴化,后面通往十州、三猛,都被敌人占领了,他出其不意地攻克了那里。第二年,永福战役失利,军队溃败,但他依然坚持战斗。在临洮之战中,他斩杀了敌军两名将领,半夜时分,率领敢死队进行肉搏战,法军大败。他乘胜收复了各郡县,北圻各省都响应他。他甚至率领奇兵直捣越南中部,后来奉命停止作战。
事情平定后,他被赏赐黄马褂,署理川北镇总兵,但仍然留在云南。后来他先后代理普洱、开化等地的镇总兵,因为犯了事被免职。光绪二十五年,他重新被任命为甘肃西宁镇总兵,但仍然留在云南。光绪三十一年,他去世了,朝廷为他修建了祠堂,并把他和毓英一起供奉在祠堂里。
吴永安,是云南广西州人。他从小就英勇善战,在部队里那是出了名的骁勇。因为在征讨回族叛乱中立下大功,一路升迁到副将,还被赐封“尚勇巴图鲁”的称号。后来,他参与攻克了澄江,被提拔为总兵。平定了馆驿的叛乱后,又晋升为提督,并被赐予“额特和”的勇号,还赏赐了黄马褂。 他后来去福建任职,还上奏请求担任台湾镇总兵,但最终没成行,就忧心忡忡地回去了。之后,他又被启用,负责治理云南边防。有一次,法国人乘着小船渡过沱江,永安将军正好赶上他们渡河一半,立刻就打败了他们。 接着,他率军前往宣光,留下三个营的兵力扼守要地,自己则抄小路返回兴化,与岑军会合。之后,各路军队攻打宣光,他和修纲将军分别扼守重要的关隘,攻下了嘉喻关,又攻打临洮,战役连连告捷,皇上对他很是赏识。 等到和议达成后,他被任命为昭通镇总兵。后来他又平定了武定县的夷族匪乱,升任鹤丽镇总兵。光绪十九年,他去世了,被追祀到毓英祠。
孙开华,字赓堂,是湖南慈利人。他年轻时就从军,跟随鲍超将军援救江西,在九江小池口作战时,右臂受了伤。后来又去湖北支援作战,再次负伤。在池驿的战斗中,他夹击敌人,大获全胜,累积军功升任守备。同治初年,他在安徽和江西之间转战各地,升迁为副将。攻克句容和金坛后,被赐封“擢勇巴图鲁”的称号。之后,他又接连攻克了金溪、南丰、新城、宁都、瑞金等地,升任总兵。广东嘉应州发生叛乱,他击败了黄沙嶂的叛军,降兵有十多万人,因此被提拔为提督。五年后,他被任命为漳州镇总兵,又北上追击捻军进入湖北。那年秋天,他回到自己的岗位。总督文煜多次上奏推荐他的才能。光绪十三年,总督李宗羲负责治理长江防务,设立了霆庆、霆汇等营。当时厦门与台湾、澎湖对峙,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孙开华因为战功卓著,被任命负责厦门的海防。他招募勇士,组建了捷胜军,前往台北和苏澳开山修路,皇上还诏令他署理陆路提督。
光绪二年,也就是1876年,他率领军队东渡台湾,在基隆登陆,然后目标直指台北地区。当时后山地区的阿绵社、纳纳社等原住民部落经常作乱,不服管教。开华率领部队抵达成广澳,仔细勘察地形,了解当地原住民的情况后,驻扎在水母丁。
那些凶悍的原住民从不同的方向来阻击军队,开华指挥军队展开激战,斩杀了几个原住民首领,其余的都溃逃了。军队进驻高崁,直捣原住民的老巢。溃逃的原住民逃到阿绵社,那里地势险要,水流湍急,山高路险,到处都是炮台,防御工事非常坚固。开华下令炮击,又用火箭攻击,同时绕道从后面进攻,原住民吓坏了,纷纷逃窜,最终被攻克,首领马腰兵等被俘获,并在集市上被处斩。九天之内取得三次胜利,论功行赏,被赏赐了黄马褂。
光绪四年(1878年),霆庆军的统领宋国永去世,开华接替了他统领军队。后来,他又去讨伐加礼宛社和巾老耶社,攻打鹊子城,但久攻不下。台湾巡抚何璟认为军事形势比较棘手,就命令开华进驻新城,并允许他便宜行事。开华率领战舰从花莲出发,偷袭后山地区。四天之内就平定了所有部落,斩杀了二百多名原住民。原住民请求议和,并献上妇女儿童作为礼物,但还是被依法处置。台北平定后,他受到了朝廷的赏赐。
第二年,他回到内地,再次被任命为提督,秋天又回到台湾。光绪九年(1883年),他回内地任职,之后又再次出任台北防务。光绪十年(1884年),法国军队入侵台湾,当时刘铭传负责军事指挥。刘铭传是淮军的老将,知道开华的军事才能,就命令他防守沪尾(今基隆)。起初,八艘法国军舰抵达,开华判断法国军队一定会登陆,就命令将士们分散埋伏在炮台后面,露宿以待。
部署刚刚完成,敌人的炮火就倾泻而下,浓烟遮天蔽日,法国军队逼近炮台。开华看到敌军来势凶猛,就分兵截击,从晚上打到中午,敌军多次进攻又多次被击退。炮台被摧毁后,双方展开短兵相接的战斗。开华身先士卒,亲手斩杀了敌军的旗手,夺取了敌军的旗帜。其他将士看到这一幕,士气大振,斩杀了二千多名法国士兵,法国军队最终溃逃。欧洲各国都认为丢失国旗是奇耻大辱。战役胜利后,开华被授予世袭爵位,并被任命为帮办军务。和约签订后,他回到原来的官职,不久后又得到了实授官职。光绪十九年(1893年),他去世,被追谥为“壮武”。他的儿子道仁也官至福建提督。同时在沪尾防守的将领中,朱焕明也表现非常出色。
焕明,是安徽合肥人。一开始跟着铭军去广东打海盗,立了不少功,升到了游击。后来平定了东捻军,又升了副将。西捻军入侵北京附近,焕明追到沧州、德平,打了几个胜仗,升了总兵。光绪元年,台湾的生番闹事,他跟着唐定奎去平叛,接连攻下了竹坑山、内外狮头,升了提督。
法军和越南打仗的时候,分兵进攻上海附近。焕明负责北路,虽然受了重伤,但他更加卖力,直接冲进敌阵把法军打退了。接着,他又调兵到台北,平定了生番的叛乱,军队还到了嘉义和鹿港。后来几千土匪围攻城池,焕明只带了三百人就冲上去作战,最后壮烈牺牲了。朝廷知道了这件事,把他一起供奉在唐定奎的祠堂里。
苏得胜,也是安徽合肥人。他跟着铭军打捻军,立功升到了游击。每次战斗都冲锋陷阵,被赏赐了“励勇巴图鲁”的称号,后来几次升迁,最后当上了提督。法军舰队袭击台湾的时候,他跟着铭传守卫台北。在基隆的战斗中取得了大胜,被记名提拔为海疆总兵,还被授予了“西林”的勇号。可是上海附近告急,铭军回援,结果基隆又丢了。等上海附近收复后,苏得胜回到六堵驻扎。他计划收复基隆,全军在月眉山集合,曹志忠指挥左翼,刘朝祐指挥右翼,苏得胜居中指挥。敌人进攻左翼,被他们打退了。
一年多以后,法军增兵进攻曹志忠的营地,苏得胜带了几百人去支援,结果战败了,提督梁善明阵亡,右翼也溃败了,月眉山也守不住了。而苏得胜早就在六堵扎营,修筑了十多里的城墙,其他军队都得到了安置。双方僵持了一个多月,最后签订了和约,才开放了港口。后来苏得胜被任命为建宁镇总兵,仍然留守上海附近。他多次剿灭生番,染上了瘴气,得了重病。光绪十六年,他在军中去世了。他的妻子徐氏,绝食殉情了。朝廷按照规定给予抚恤,并表彰了他的妻子。
章高元,也是合肥人。一开始加入淮军,一路升官,做到副将。后来在铭传檄(原文)的带领下,担任骑兵先锋,在鲁地和安徽转战各地。安丘那场战役,他立了大功,被提升为总兵,还被赐号“奇车巴图鲁”。之后他被派去台湾平乱,升任提督。法越战争爆发后,他被任命为澎湖镇总兵,奉铭传檄(原文)的命令去支援沪尾。沪尾和基隆收复后,根据他的功劳,又给他赐号“年昌阿”,并任命他为登莱青镇总兵。中日关系恶化后,朝廷命令他前往前线,驻扎在盖平。日军进攻时,他奋勇抵抗,打退了日军。后来德国军舰袭击胶澳,他被俘虏,不久后逃脱回国,就称病退休了。义和团运动爆发后,他又被起用,担任天津镇总兵,后来调到重庆,因为生病而辞官。最后,他去世了,享年七十一岁。
欧阳利见,字赓堂,是湖南祁阳人。咸丰年间初期,他加入了长沙水师,在江西和安徽之间转战各地,凭借功劳升到了游击。同治年间改元后,伪护王陈坤书依仗太平天国余孽,带着兵舰沿着长江西上,停泊在花洋上驷渡,准备水陆并进进攻。欧阳利见率领一支军队担任先锋,日夜兼程赶去支援。陈坤书表面上命令陆路上的悍匪袭击我们的军舰,暗地里却用竹筏从下游偷偷渡江。欧阳利见识破了他们的诡计,率领部队乘风破浪,冲散了他们的竹筏。敌人陷入困境,依托河岸筑起工事,顽强抵抗。我们的军队水陆两路夹击,欧阳利见率军驶入花山,从敌人背后发起攻击。天亮后,战斗持续很久,敌人的阵地没有丝毫松动,直到援军赶到,敌人才开始撤退。欧阳利见部队推进到马音街,与水师将领李朝斌在花津设下阵地,步兵骑兵协同作战,敌人溃败。第二天,战斗再次打响,陆军将领周万倬遭遇伏击受伤,欧阳利见冒着危险前去救援,激战了一整天,最终烧毁了象山上的敌营。而敌人的船只聚集在小丹阳,准备返回护新市镇。欧阳利见率军来到石臼湖,对敌船进行炮击,俘获了十二艘敌船,之后升任参将。
第二年,他带兵攻打巢县,军队堵在了城东门。正好彭毓橘的军队赶到,烧掉了敌人的竹筏,毁掉了浮桥。敌人攻进城里,他第一个冲上去,成功拿下巢县,接着又和霆军的部队一起收复了含山。四天之内连下三座城,战功最大,皇上赐给他“强勇巴图鲁”的称号,升任狼山镇游击。攻克嘉定后,他又升为副将。之后又拿下太仓、昆山、新阳,升任总兵。那时候花泾港一带,到处都是敌人的营垒,和吴江、震泽的敌人互相呼应。他率领军队打败了他们,毁掉了二十多艘敌船,城里的敌人断了后路,只好投降。这样一来,苏浙一带的交通要道就畅通了,苏州的敌人也没了继续抵抗的决心。李鸿章督师合围,他带兵配合,接连攻克敌人的重要据点,敌人夜里逃跑了。城池收复后,他又升任提督。
第三年,攻打嘉兴,他率领谢世彩等人,陆军和水军一起夹击,他亲自率领士兵冲锋陷阵,从城墙上用大炮轰击敌人。城里的敌人大乱,城池就被攻破了。接着又攻下了长兴。坤书占据了常州,李鸿章带兵往西进攻,让他建造浮桥渡过壕沟,四面合围,坤书被俘。长江中下游地区安定下来,他被任命为淮扬镇总兵。
第四年,捻军到了曲阜,向东南方向跑到滕州、峄县,渡过运河,向东北方向跑到兰山,又向南跑到郯城,然后朝赣榆、青口方向前进,企图南下。朝廷担心里下河地区的安全,下令加强淮扬地区的防务。于是他率领四十艘炮舰停泊在清江,同时负责治理糈台。第七年,黄河水暴涨,他乘着洪水到达德州,这才稳固了那里的防务。捻军虽然屡次受挫,但是渡过运河的计划还没放弃,在黄河东岸上游下游来回活动。他又率军下去支援,和其它军队一起围攻捻军,捻军更加支撑不住了。事情平定后,他被赏赐了黄马褂,并改勇号为“奇车伯”。光绪六年,调任福山镇。第二年,升任浙江提督。
话说十年前,法国军舰跑到福建沿海耀武扬威,浙江就戒严了。镇海是浙江东部的大门,当时浙江巡抚李鸿章,调派三千五百人驻扎在金鸡山防御南岸,提督杨岐珍带着二千五百人驻扎在招宝山防御北岸,总兵钱玉兴则率领三千五百人作为机动部队。威远、靖远、镇远三个炮台,由守备吴杰指挥,元凯、超武两艘兵舰则停泊在海口,随时准备支援。所有将领都听从李鸿章的指挥。李鸿章实际上是请兵备道薛福成当军师,一起分析形势,制定防御计划,清点军队物资,侦查间谍,堵住内奸,加强纪律,鼓励外国雇佣军,准备好武器装备。部署刚刚完成,法国人的侵略气息就已经逼近了。法国人因为之前马江海战的胜利,有点轻视浙江的防御力量。李鸿章指挥台上的舰队和陆军部队猛烈炮击,法国主将乘坐的船只都被打伤了,好几次法国人用鱼雷攻击,都被击退了,甚至还击沉了一艘法国军舰。敌人黔驴技穷,僵持了一个多月,最终也没能得逞。事后才知道,法国主将孤拔在这场战斗中阵亡了。朝廷嘉奖李鸿章的功劳,授予他一品官职。
十五年后,李鸿章因为生病辞去了职务。二十一年,刘坤一被任命去支援奉天,奏请朝廷调李鸿章去帮忙。李鸿章带病北上,最终在途中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书上说:中法战争中,在镇南取得胜利,收复谅山,这实际上是中西战争中中国取得的第一场大胜仗。击败强大的敌人,提升了国家的声望,这是李鸿章等人的功劳。开华等人收复了沪尾,李鸿章等人坚守镇海,和冯子材等人一起以及刘永福在宣光取得的胜利,都载入了史册,值得称赞。当时中国挟着战争胜利的余威,保住台湾,收复越南,其实还有机会。但奇怪的是,当时那些当权者却说台湾保不住,自己吓唬自己,导致虽然在东北地区形势有利,但最终越南还是没有收复。停战的命令一下达,军民士气涣散,直到现在,听到这件事的人还是感到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