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佟佳氏,是满洲正蓝旗人。他爸爸安图,做到江西巡抚那么大的官儿。常青自己呢,从宁郡王府的长史一步步升迁,做到察哈尔都统,还当过杭州将军、福州将军。乾隆五十一年的時候,他代理闽浙总督。
那时候,台湾诸罗县有个叫杨光勋的,跟弟弟因为家产的事儿闹翻了,拉了一帮人闹事,县里的官差去抓他们,那些人还不服气。常青就派按察使李永祺过去处理。皇上觉得台湾在海外,这事儿不能轻饶,下旨说不能让事情扩大,得好好处理。后来,常青就正式被任命为闽浙总督了。
乾隆五十一年的十二月,林爽文造反了,攻占了彰化,县令俞峻都被杀害了。常青马上就下令:让水师提督黄仕简从鹿耳门进攻,副将丁朝雄跟着海坛镇总兵郝壮猷从淡水进攻,都司马元勋在鹿仔港驻扎,分头行动;他还跟泉州的陆路提督任承恩联系,让他协调指挥,并且让金门镇总兵罗英去厦门维持秩序。没多久,他又命令任承恩从鹿耳门继续进攻。
到了乾隆五十二年,常青上奏说,贼军攻陷了诸罗。台湾镇总兵柴大纪带兵去围剿,林爽文的势力才稍微减弱了一些。林爽文是漳州人,他的手下也大多是漳州人。常青就赶紧跟两广总督联系,让他做好防范准备。皇上觉得他有点儿慌张,处理得不够稳妥。于是,就让李侍尧接替常青担任闽浙总督,而常青自己则被调到湖广去了。
皇上又派常青去台湾视察军队,四月,常青到了台湾。他弹劾了仕简和承恩,说他们磨磨唧唧,观望不前,只顾着带兵自保;还说壮猷在凤山守城,敌人一来,他就丢下城跑了。皇上于是下令罢免仕简,让他等着处置,杀了壮猷,然后任命常青为将军。
贼寇攻打府城,常青督促军队抵抗,打了不少胜仗,俘获了不少敌人。贼寇又攻打桶盘栈,常青命令游击蔡攀龙等人分兵驻守,抵抗敌人。常青把战况奏报皇上,皇上听说常青都七十多岁了,还能这么勇敢地督促作战,龙颜大悦,亲自写了嘉奖的手诏,还把常青的儿子喜明提拔为三等侍卫,并派人快马加鞭送去省里,还赏赐了御用的搬指(一种饰物)。
接着,常青又上奏说,爽文又回到大里杙的老巢,他的手下庄大田等人一万多人,在南路各地骚扰,建议先南下剿灭庄大田,然后再北上对付爽文。皇上同意了他的建议,还下令对相关部门进行表彰。随后,常青又奏报说,在南潭剿灭了六百多名贼寇;爽文的部下庄锡舍投降了,还抓到了爽文的伪军师,一个番妇金娘,请求用囚车把金娘押解到京城。皇上命令授予庄锡舍守备的官职。
常青又奏报说,进军攻打凤山,还没出城十里,贼寇就从三面包围过来,官兵奋勇抵抗,把贼寇击退了;但是贼寇势力蔓延,请求皇上增兵,并派大臣督战。皇上命令陕甘总督福康安去台湾视察军队。接着,常青又奏报说:“贼寇袭击府城,被丁朝雄击退了。官军在南潭攻击庄大田,杀死了二百多名贼寇。大营距离府城不远,双方形成犄角之势,没有后顾之忧。”皇上看了奏报后很高兴,赏赐了他双眼孔雀翎。
之后,常青多次奏报说,盐水港和笨港都被贼寇占领了,粮道被切断,诸罗的情况非常危险;他命令总兵魏大斌前去救援,结果魏大斌战败了,他又命令游击田蓝玉前去支援魏大斌。皇上认为兵力分散,力量薄弱,认为常青的调度不当。皇上还批评说:“常青把军队驻扎在桶盘栈,距离南潭只有五里路,他不先剿灭庄大田这个贼寇头目,却在那里扎营自守。这么重要的地区,竟然让贼寇逼近。”
八月,皇帝任命福康安为将军,带领海兰察、普尔普等将领,大举出兵讨伐爽文。皇帝还特意跟常青说:“我不是怪你带兵没打胜仗,主要是因为你年纪已经七十了,带兵打仗不是你擅长的事。福康安还没到,你还是要根据情况,继续想办法剿灭敌人。” 没多久,常青就上奏说:“敌人从南潭来进攻,侍卫乌什哈达等人打败了他们。因为下雨后路滑,我们就收兵了;后来又进攻了南潭,烧掉了好几百间草屋,天黑了,山路又窄又险,不好深入。” (“藔”指的是敌人住的草屋。) 皇帝觉得他老是说下雨路滑,所以收兵,就下令严厉斥责了他。
皇帝又听说,因为军中很多人中暑生病了,常青办事不谨慎,也没有督促士兵深入敌境,就多次责备他。 紧接着,常青又上奏说,总兵梁朝桂剿灭了很多敌人,斩获颇丰;提督柴大纪在诸罗被围困得很紧急,皇帝就命令副将蔡攀龙前去支援。皇帝下令亲自支援柴大纪,等福康安到了之后,再一起进攻。 很快,又奏报说,同江宁将军永庆等人在竹篙厝等地歼灭了很多敌人;山猪毛社的义民们特别勇敢,缴获了一门炮,还活捉了贼首张招。 还有奏报说,总兵普吉保攻克了月眉庄,距离诸罗只有五里,皇帝命令他和柴大纪一起全力防守;又命令诸生刘宗荣等人给当地土著首领下达命令,防止敌人逃窜躲藏。这些战报屡屡得到皇帝的嘉奖。
福康安到了台湾。皇帝任命常青为福州将军,让他留在台湾处理善后事宜,还让他戴上单眼孔雀翎,表示对他的肯定。 福康安弹劾柴大纪贪污腐败,皇帝责备常青包庇纵容,夺了他的官职,交给福康安严厉审问。 福康安随后上奏说,常青自己承认包庇,请求交给刑部处置,皇帝特别开恩赦免了他。 皇帝召常青到京城,让他担任镶红旗蒙古都统。 五十四年,他被任命为礼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五十八年去世,谥号恭简。他的儿子喜明,官至徐州镇总兵。
一开始,常青将军带兵去台湾,福州将军恒瑞,还有水陆提督任承恩和黄仕简都在,结果一场仗都没打赢。承恩和黄仕简因为贻误军机被判斩首,等台湾平定后才被赦免出狱。后来,黄仕简当上了狼山镇总兵,任承恩也升了副将,恒瑞的事迹也有记载流传下来。
蓝元枚,字简侯,是福建漳浦人,是提督廷珍的孙子。他爸爸叫蓝日宠,在福建铜山营当水师参将。蓝元枚继承了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袭爵位。乾隆三十一年,他被派到广东,担任外海水师参将,后来补任海门营参将。他一路升迁,当上了总兵,先后在台湾、金门、苏松三镇任职。乾隆四十九年,他被任命为江南提督。
乾隆五十二年正月,台湾老百姓林爽文造反了,朝廷命令蓝元枚快马加鞭赶到泉州,临时担任福建陆路提督,驻扎在蚶江,支援前线。到了福州,蓝元枚上奏说:“军队要渡海去台湾,那些造反的人肯定会溃散,我担心他们会躲进深山老林里,跟生番勾结。”皇上命令他赶紧抓捕叛乱分子,彻底铲除他们的根基。水师提督黄仕简带兵去讨伐林爽文,结果因为耽误时间被革职。皇上就派蓝元枚去,还赏赐了他孔雀翎,任命他为参赞,让他赶紧带兵渡过鹿仔港,和总督常青一起讨伐叛军。六月,蓝元枚率领军队到达鹿仔港,和总兵普吉保的军队会合。当天晚上,军队分兵从柴坑仔和大武陇两路进军,杀死了很多叛军。皇上很高兴,又赏赐给他双眼孔雀翎。
元枚带了两千浙江兵,上奏朝廷请求增兵。皇上命令总督李侍尧从福建调来两千兵,从广东调来三千兵,支援元枚。那时候,总兵柴大纪正坚守在诸罗,元枚派人去通知柴大纪,约定一起攻打斗六门。他们打了阿栋社的仗,打了埤头庄和打大肚溪的仗,好几次都打败了敌人。接着又进攻西螺,烧掉了条圳塘、中浦厝等地的匪徒村庄。
元枚的族人启能等七十九个人从匪徒中逃了出来,给元枚当向导。元枚把这事儿报给了朝廷,还说如果查出来启能他们之前确实投靠了匪徒,就应该立刻处死他们。皇上很欣赏元枚的公正,赏了他一件缂丝蟒袍和一个上等荷包,还特意下旨说:“启能他们既然投降了,之前有没有投靠匪徒,就不用再追究了。”诸罗城被围困了两个月,柴大纪多次告急,皇上多次催促元枚前去救援,还特意说:“当年廷珍平定朱一贵叛乱,只用了七天就搞定了。元枚你应该效仿你祖先的功绩,不要辜负朝廷的重托啊!”
七月,元枚生病了。八月,敌人从竹子脚、大肚溪、柴坑仔三个方向来进攻。元枚强忍着病痛出战,结果病情更加严重了,十天后,元枚就死在了军营里。朝廷追赠他太子太保的爵位,拨款一千两白银料理后事,并赐予祭葬,谥号襄毅。元枚的谥号和当年平定朱一贵的施琅(廷珍)一样,人们为了区别,都称他为“小襄毅”。
蔡攀龙,福建同安人,他从一个小兵一步步升迁,最后当上了福建澎湖右营游击。乾隆五十二年,林爽文造反了,福建巡抚徐嗣曾就派他去帮忙平乱。
到了乾隆五十二年,坏家伙们攻破了凤山,总兵柴大纪就命令蔡攀龙带兵去抓捕那些造反的。那些造反的又攻打台湾府城,蔡攀龙就冲上去打仗,好几次都打败了敌人。反贼在西园庄扎营,蔡攀龙带着瑚图里、丁朝雄等将领分头进攻,一口气杀了三百多反贼。
反贼又来攻打府城,总督常青命令蔡攀龙带着孙全谋、黄象新等将领抵抗。反贼从东门和南门攻进来,蔡攀龙他们拼死抵抗,杀了数百名反贼,还缴获了一门九节炮!因为立了大功,蔡攀龙被提升为北路协副将,还被赏赐了孔雀翎。
反贼又来了,蔡攀龙督促士兵作战,又杀了三百多反贼,皇上还给了他“强胜巴图鲁”的称号,这可是个很厉害的荣誉啊!七月的时候,总督常青命令蔡攀龙去支援在诸罗的柴大纪,皇上还任命他为海坛镇总兵。
蔡攀龙的军队到了盐水港,分成八队前进。结果下起了大雨,反贼趁着大雨包围了他们,将领贵林、杨起麟、杭富都战死了。这时,柴大纪带兵来接应,蔡攀龙和孙全谋手下的兵加起来还不到一千人,他们带着三千个运送军粮的百姓进了诸罗城,然后又杀出城去跟反贼作战。
总督李侍尧听说蔡攀龙的军队到了诸罗,还不知道贵林他们牺牲的消息,就以为诸罗的包围解除了,赶紧去向皇上报喜。皇上就把蔡攀龙提升为陆路提督,让他参与军事指挥,还把贵林、杨起麟、孙全谋都升了官。
过了一段时间,李侍尧又上奏章,皇上才下令抚恤那些战死的将士。
福康安攻下了嘉义城以后,上奏弹劾大纪,说攀龙军在嘉义西门外根本没出城杀敌,然后自己请求免职。朝廷打算让他回到海坛原来的职位。皇上觉得攀龙多次作战有功,他的过错还可以宽恕。到了乾隆五十三年的時候,大纪被抓起来治罪,攀龙就被调任为水师提督。军队攻打大武陇,让攀龙驻扎在湾里溪。
爽文被抓了以后,他的弟弟爽勇和贼头庄大田还在窥视着府城,他们进攻湾里溪,想切断府城与外界的联系。福康安派攀龙从不同的方向进攻,取得了不少战果。事情平定后,攀龙的画像被挂进了紫光阁,列入前二十位功臣,皇上还亲自为他题赞,夸他是台湾战将中的佼佼者。军队回师后,很多将领都说攀龙能力平庸,福康安也说他胜任不了这个职位,于是把他降职到江南狼山镇当总兵。嘉庆三年,攀龙去世了。
梁朝桂是甘肃中卫人。乾隆三十七年,他作为中卫营的外委参加了平定金川的战争,先后攻克了路顶宗、布朗郭宗以及功噶尔拉、丫口、昔岭、阿喀木雅等地。三十九年,攻克了淜普,进攻喇穆喇穆山梁,夺取了日丫口。四十年,剿灭了勒吉尔博寨,他作为先锋部队,身负重伤。四月,攻打木思工噶克山,他率领军队秘密潜入,攻克了城池和碉堡,占据了从康萨尔到丫口山的区域。十月,攻克了西里山。因为战功卓著,他被赏赐了孔雀翎。他多次升迁,最后当上了陕西潼关协副将。金川平定后,他被列为五十功臣之一,画像被挂进了紫光阁。他又升迁到甘肃肃州镇总兵。后来因为犯了错误被罢官。后来又被起用,从福建福宁镇调到广东高廉镇。
话说乾隆五十二年,台湾爆发了林爽文起义,有个叫庄大田的也跟着造反,成了南路的贼寇。朝廷派兵,朝桂将军率领的军队在茑松打败了庄大田,砍了二百多颗人头。后来,几千个贼兵攻打大营,结果被我们打退了,干掉了三百多个贼兵。将军常青担心南路的贼兵会北上骚扰诸罗,就下令朝桂将军去堵截,结果在南潭、中洲、十三里庄接连打败了他们,消灭了几百人。九月份,常青将军把部队调到北路去剿灭林爽文,留下朝桂将军守卫台湾府城。贼兵来攻打,被朝桂将军打跑了。那年冬天,朝桂将军去盐水港支援参赞恒瑞,烧毁了贼寇的营寨,皇上还给他赐了“奋勇巴图鲁”的称号。之后,他和恒瑞一起从鹿仔草进军,去镇平庄剿匪,结果受了伤,但还是奋力作战,打败了贼兵。当时,提督柴大纪被围困在诸罗,情况危急,朝桂将军想前去救援,但恒瑞不同意,柴大纪把这事儿禀报了皇上,皇上就派将军福康安去调查了解情况。福康安到了鹿仔港后,就下令朝桂将军继续驻守盐水港和鹿仔草。
乾隆五十三年春天,朝桂将军升任福建陆路提督。他奉命去剿灭麻豆庄和大武陇的贼兵,打通郡城的重要道路。当时庄大田占据大武陇据守,朝桂将军从茅港尾绕到阿里港去拦截他;又赶赴打狗、竹仔等港口,截断他们的退路。庄大田顶不住了,就从牛庄逃到最南边的郎峤,那里山高海险。福康安将军从风港进军到柴城,分成六队直逼海岸,和朝桂将军里应外合,一起围攻。庄大田和其他贼头目四十多个都被抓住了。台湾平定后,朝桂将军的画像被挂进了紫光阁。后来,金门巡洋舰被劫,皇上认为朝桂将军没能制止盗贼,就把他调到广西去了,后来又调到湖广。最后,朝桂将军去世了。
普吉保,是札库塔氏家族的人,满洲正黄旗的。乾隆三十年,他跟着蓝翎侍卫一起出征乌什,立了功,升了三等侍卫。乾隆三十七年,他又跟着参赞大臣舒常去攻打日旁,也立了功。乾隆三十九年,跟着副将军丰升额攻打凯立叶山,一直打到了迪噶拉穆札山。敌人分成三队,普吉保和侍卫玛尔占他们一起夹击敌人,杀死了无数敌人,皇上赏赐他“冲捷巴图鲁”的称号,这可是个很厉害的称号!
乾隆四十年,他又去攻打噶尔丹寺周围的地方,接连攻破了木城和石碉,这些都是很坚固的防御工事啊!皇上很欣赏普吉保的勇敢,一路提拔他,最后升到了福建汀州镇总兵,这可是个高级军官了!后来林爽文造反了,总督常青就让普吉保去帮忙平乱。乾隆五十二年,普吉保率领水师渡海去台湾,接连打败了林爽文的军队,攻下了鹿仔港和八卦山,皇上对他非常嘉奖。林爽文一看清军来了,就退守斗六门和大里杙。普吉保继续进攻,林爽文又去攻打诸罗,普吉保就去支援,到了笨港,他和游击海亮一起消灭了数百名敌人,摧毁了七个敌人的村庄,皇上又下旨嘉奖他,还赏赐了他玉扳指、荷包和蟒袍,这可是极高的荣誉!
在笨港,溃逃的敌人又聚集起来拦截清军,普吉保又打死了很多敌人。后来,因为普吉保驻扎在元长庄和月眉庄的时候没有及时进攻,皇上狠狠地批评了他。之后,他攻下了大埔林,收复了斗六门。林爽文逃到深山里去了,普吉保就带着其他将领一起徒步上山搜捕他。乾隆五十三年,普吉保用军队堵住了科仔坑的山口,把林爽文包围起来,最后抓住了林爽文!南路庄大田也同时被抓获了。台湾平定后,普吉保的画像被挂在了紫光阁,这是多大的荣耀啊!普吉保刚攻下鹿仔港的时候,福康安就推荐他做了台湾总兵。但是,第二年,皇上考虑到台湾刚刚平定,担心普吉保能力不足,就让他卸任了。后来,他又被任命为广西左江镇总兵,结果因为把总黎振乾投水自杀事件被问责,最后被发配到伊犁戍边,最后死在了那里。
丁朝雄,字伯宜,是江苏通州人。他从士兵做起,一步步升到福建台湾水师副将。乾隆五十一年,他任期满了,要回京城述职,到了福建省城,听说林爽文造反了。丁朝雄分析说,东港和凤山是战略要地,林爽文肯定要争夺这两个地方。于是他向福建巡抚白总督常青建议,派兵驻守东港,切断林爽文的粮道。可是常青没采纳他的建议,反而让他回台湾,协助海坛镇总兵郝壮猷一起平叛。
乾隆五十二年春天,郝壮猷和丁朝雄带着两千多兵马去打林爽文,斩杀了三百多敌人,俘虏了二十五个人。眼看天快黑了,林爽文的军队又杀回来了,丁朝雄又杀敌一百多人,敌人这才退去。攻打凤山的时候,丁朝雄带头从东门冲进去, 率领大军攻克了凤山城。后来,黄仕简命令丁朝雄守卫安平海口。林爽文的军队攻打府城,丁朝雄和知府杨廷桦一起,带领官兵和百姓抵抗。林爽文的军队又攻打桶盘栈,丁朝雄冲在最前面,奋勇杀敌,台湾道永福、同知杨廷理率领官兵和百姓随后跟上,又杀敌一百多人,敌人溃败逃跑了。
冬天,丁朝雄和游击倪宾带着一千二百名官兵和两千多义民去攻打东港。东港的敌人有好几万人,他们的头目吴豹因为海岸水浅,觉得船只到不了岸边,所以没设防。丁朝雄派人偷偷往敌人的炮里灌水,趁着下雨水涨,命令官兵和百姓分头从不同方向登陆,杀死了很多敌人,还俘虏了吴豹。由于兵力不足,攻不下东港,丁朝雄就向常青请求增兵。常青命令他驻守港口,保护粮饷运输线。之后,又命令他攻打竹仔港,烧毁敌人的船只。
公元1786年春天,他又一次攻打东港。他先派人偷偷往敌人的炮里灌水,然后指挥军队猛攻渡口。敌人吓坏了,四处逃窜,被我们追赶了三十多里,最后才依山列阵。晚上,敌人来偷袭,朝雄命令大家不要轻举妄动;等到天亮,敌人疲惫不堪了,我们突然发起攻击,大获全胜。爽文派人来增援敌人,朝雄就赶紧筑起防御工事把他们围困起来。敌人冲破包围逃出来,我们在他们回家的路上设下埋伏,朝雄亲自带兵追击,再次大败敌人,最终收复了东港。福康安把朝雄的战功上报朝廷,朝雄被授予海坛镇总兵的职位。
后来,福康安弹劾柴大纪收受贿赂,还说朝雄在担任安平协副将的时候也收过贿赂,应该被革职发配到军台去戍守。但是皇上考虑到朝雄在攻打东港的战役中立下了大功,就让他继续留任。林鬎舵和林明灼是海盗头子,公元1787年,朝雄巡逻到汜澳,捣毁了海盗的老巢,抓住了林鬎舵等人;而林明灼则顽抗到底,还杀了参将张殿魁。皇上责问总督伍拉纳,伍拉纳说是朝雄管辖的责任,于是命令朝雄率领水师出海追捕。在茫茫的大麦洋上,朝雄等林明灼靠近后,开炮猛轰,打死了好几个海盗头目,林明灼走投无路,跳海自杀,官兵用钩子把他捞起来,押回京城。
公元1788年,有人追究朝雄在台湾任职期间对天地会邪教失察的责任,要革掉他的职务;皇上询问伍拉纳对朝雄的评价,伍拉纳说朝雄率领水师剿灭海盗非常辛苦,于是皇上又让他继续留任。公元1791年,朝雄代理水师提督。公元1792年,他进京朝见皇上,在清江浦的时候,病得很重。他请求辞官回家,最后死在了上海的一条船上。
鄂辉,是满洲正白旗人,姓碧鲁氏。他一开始是从前锋被派到四川去试用守备的职位。后来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建昌镇总兵。
跟着大学士阿桂平定了兰州的叛乱后,皇上还给他赐了“法什尚阿巴图鲁”这个荣誉称号。之后他又升迁为成都将军。乾隆五十二年,他被临时任命为四川总督。当时,将军福康安正在台湾讨伐林爽文领导的叛乱,皇上就命令鄂辉率领四川的驻军和一些归顺的土著部队去支援福康安。
很快,鄂辉就被任命为参赞,跟着大军渡海去救援嘉义。鄂辉把军队驻扎在东庄溪桥,然后攻克了牛稠山上的竹栅,解了嘉义之围。接着,他一路追击敌人到了大排竹,把叛军消灭了。部队攻打斗六门的时候,敌人从山下猛扑上来,鄂辉指挥军队冲上去截击,把敌人打得四处逃窜,然后又攻克了大埔林和大埔尾这两个村庄,叛军彻底溃败了。林爽文从他老巢大里杙逃到内山番界,鄂辉紧追不舍,一直追到了集埔。
乾隆五十三年春天,鄂辉探知林爽文躲藏在东势角。福康安将军指挥鄂辉和舒亮一起追捕林爽文。他们从归仔头追到麻著社,然后分兵,鄂辉从扑仔离东山路进攻,舒亮则直接攻打东势角。这次行动终于抓住了林爽文,台湾的叛乱也平定了。皇上命令在台湾嘉义为参与平乱的将领们建造生祠,鄂辉也在其中。
平乱凯旋后,鄂辉的画像被挂在了紫光阁,皇上还赏赐了他双眼孔雀翎和云骑尉世职。后来,鄂辉还随皇上去了热河行宫。
廓尔喀入侵西藏,占领了济咙、聂拉木等地。皇上赶紧催促鄂辉回四川,和提督成德一起带兵去救援,还派侍郎巴忠去调查处理。巴忠以前做过驻藏大臣,对西藏的情况很熟悉,他就暗示西藏地方政府,让他们贿赂廓尔喀,让他们撤兵退回侵占的土地。鄂辉他们就和廓尔喀议和了,还一起商量了善后的事情。后来,鄂辉被授予四川总督的职务。
过了几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六年,廓尔喀竟然不守信用,再次入侵济咙、聂拉木等地。皇上命令将军福康安带兵去讨伐廓尔喀,同时责备鄂辉用错了巴忠,导致廓尔喀再次入侵,于是革除了鄂辉的官职,只给他个副都统的衔,让他留在西藏,听从福康安的指挥,负责督促军饷。工部尚书和琳弹劾鄂辉收到了廓尔喀的贡品却没上报皇上,皇上就下令夺了他的副都统衔,把他押解到前藏,公开处罚他。
乾隆五十八年,鄂辉被允许回北京,被授予了唐阿的官职,还加了员外郎的衔,后来又升迁为热河总管。
嘉庆初年,皇上派他作为侍卫去荆州参与剿灭教匪,他作战有功,被加封太子少保,官职升为湖南提督。他多次打败匪贼,和额勒登保等人一起攻克了石隆山,斩杀了匪首石柳邓,被封为三等男爵。两年后,他被提拔为云贵总督。三年后去世,谥号恪靖,被列入贤良祠。四年后,有人揭发他在湖北带兵的时候受贿,收受了白银四千两,所以取消了他贤良祠的祭祀。
舒亮,是满洲正白旗人,姓苏佳氏。他从前锋一步步升迁,最后当上了参领。有一次,军队征讨金川,舒亮跟着副都统齐里克齐,作为健锐营的裨将出征。在攻打穆谷的时候,舒亮躲在山下埋伏,等敌人出现后狠狠地杀了一大批。攻打卡角时,敌人躲在山沟里,舒亮在茂密的树林里发现了敌人的火光,立刻用火器攻击,敌人吓得四处逃窜。因为这些战功,舒亮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镶黄旗满洲副都统。在攻克噶拉依的战役中,他还被赐予了“穆腾额巴图鲁”的称号,凯旋后,他的画像还被挂在了紫光阁。
乾隆四十六年,大学士阿桂去平定撒拉尔回族苏四十三的叛乱,舒亮也跟着去了。刚到那里,就攻破了敌人占据的华林山。敌人挖壕沟、设关卡来固守阵地。阿桂命令海兰察从山西方向进攻敌人的关卡,而舒亮则从南山进攻,直接冲向敌人的阵营。敌人蜂拥而出,射伤了舒亮的左大腿。舒亮拔出箭矢,简单包扎了一下伤口,就继续战斗,一口气夺取了四个敌人的关卡,杀敌百余人。后来,他和海兰察发现敌人防备松懈,就用土袋填满壕沟,带领军队渡过壕沟,消灭了守在壕沟里的敌人,又夺回了十多个关卡。苏四十三被诛杀后,他们又清剿了华林寺剩下的匪徒。平定叛乱后,舒亮回到了京城。
林爽文造反的时候,福康安率军前往台湾平乱,舒亮作为正黄旗护军统领,担任领队大臣。到了台湾后,福康安在笨港救嘉义,命令舒亮从另一条路进攻,以分散敌人的兵力。当时,敌人占据北大肚山抵抗清军,舒亮迎头痛击,打败了敌人,接着又连破南大肚、王田、濑湑、半山、坑子等几个庄子,最后攻克了乌日庄。正好福康安的军队也赶来夹击,解了嘉义之围。乾隆五十三 年,林爽文逃窜到东势角。福康安督促舒亮等人追捕,命令舒亮直接攻打东势角。山路崎岖险峻,将士们都步行上山,最终杀敌两千多人。林爽文又逃到老衢峙,舒亮率领各路军队迅速追击,最终将其俘获,叛乱就此平定。
台湾离大陆远,而且那里的人来自五湖四海,民风彪悍。皇上就下令在府城和嘉义给那些出征的将领们修建生祠,以示威风。祠堂建好后,皇上又下令把参与平乱的官员都列了进去,首先是福康安,然后是海兰察、李侍尧、普尔普、鄂辉、徐嗣曾,最后是舒亮。没多久,舒亮就被授予镶红旗蒙古都统。平乱后,皇上命令把林爽文和他手下的赖大等人都押解到京城。赖大路上病了,舒亮就下令把他杀了,这和皇上的意思不符,所以皇上还是让他当护军统领。论功行赏,舒亮被授予云骑尉世袭爵位,画像还被挂进了紫光阁。后来,他又被外派到荆州和黑龙江当将军。在黑龙江的时候,他因为私下买卖貂皮,被革职,世袭爵位也被取消了。
川、陕、楚一带的教匪作乱,皇上又让他以三等侍卫的身份从军。嘉庆元年,他在襄阳打仗,又在刘家集打仗,多次俘获并斩杀匪首。攻打当阳的时候,他冲锋在前,额头中枪,仍然奋勇杀敌,杀敌一千多人,还抓住了匪首,最终攻克了当阳。皇上赐给他孔雀翎,并授予他镶蓝旗汉军副都统的职位。匪徒从钟祥分路逃窜到唐县和邓州,舒亮在吕堰驿设伏,消灭了西窜的匪徒;然后,他又率兵追击东窜的匪徒,在草店打仗时再次中枪,皇上赏赐给他银丝盒和荷包。后来,因为让匪徒渡过了滚河,他的孔雀翎和巴图鲁称号被剥夺了。嘉庆二年,因为匪徒渡过了汉江,他的官职降为了三品顶戴。嘉庆三年,因为总督勒保弹劾他剿匪不力,他又被革职,只能以兵丁的身份留在军队里。不久后他就去世了。
人们评论说:林爽文起义的时候,常青和福州将军恒瑞以及水陆两路提督亲自率领军队东渡,却犹豫不决,贻误战机。高宗皇帝封柴大纪为爵位,又诛杀了郝壮猷,是想激励将士们;后来又让元枚接替他,但元枚还没完成平乱就去世了,最终还是依靠禁军,才平定了叛乱。承平日久,水陆军队战斗力不足,不能把责任都归咎于柴大纪。鄂辉、舒亮跟随福康安出征,和攀龙、朝雄一样都有战功;但是柴大纪坚守危城,当时的声望远在其他将领之上。在功名场上,有幸运也有不幸,本就是如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