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启江,字濬川,是湖南湘乡人。年轻的时候他在四川经商,后来才开始认真读书。咸丰三年,他加入了塔齐布的军队。
咸丰四年,他跟着军队平定了岳州的战乱,又攻克了武昌、汉阳、兴国、大冶、蕲州等地。因为战功,他被授予县丞的官职,后来又升为州同。
咸丰五年,广东的匪贼入侵湖南,湖南巡抚骆秉章就下令让萧启江招募士兵一起剿匪,这支部队被称为“果字营”,从此萧启江就独自率领一支军队了。他们攻打茶陵县城里的匪贼,萧启江带着几十个勇士直扑南门。匪贼从老百姓的屋子里冲出来,拿着长矛围着萧启江刺杀,但他徒手抓住了好几个匪贼,其他的匪贼都不敢靠近他。很快他们就攻克了茶陵城,匪贼逃到了江西,占领了弋阳和兴安两座城池。萧启江和罗泽南一起收复了这两座城池,又收复了广信,因此被赏赐了花翎,官职也升到了同知。
六年前,刘长佑带兵去江西支援,统领各路军队,负责长江以南的战事,驻扎在浏阳。当时万载县被敌人攻陷了,刘启江率军大败敌人,连克木诸树潭、大桥、竹阜三地,成功收复了万载。可崇通的敌人又来进攻浏阳,敌军兵力强大,直接冲到营地,刘启江浴血奋战,打败了他们,一路追击到八角亭,摧毁了敌人的营垒。这时曾国华也赶到了,大家一起从洪塘、新昌、上高三个方向进攻瑞州。前锋部队到达登龙桥,击退了袁州的敌人,接着攻打新昌、上高,把这两座城都拿下了,刘启江因此被提升为知府。
接下来进攻袁州,刘启江和刘长佑分兵把敌人包围起来。刘长佑攻打西南方向,刘启江攻打东北方向,彻底清除了城外敌人的营垒。城里的敌人吓得够呛,刘启江料定吉安的敌人一定会来救援,于是设下埋伏,打败了他们,缴获了全部辎重。之后又攻破了合山,拿下分宜,官职也升了。接着进攻临江,到了第七年正月,在阴冈岭取得大捷,斩杀了敌人的首领。敌人的势力孤立无援了,于是暗中联系抚州、建昌、新淦的敌人,一起向太平墟进攻,目标是刘长佑的营地。刘长佑在战斗中失利,营地被攻破,敌人乘胜追击,又攻打阴冈岭。
部将田兴恕、杨恒升冲入敌阵,斩杀了几个凶悍的首领,军队士气大振,敌人溃不成军,摧毁了他们的47个营垒。城里的敌人被逼得走投无路,请求投降,但敌人的首领仍然负隅顽抗,刘启江就诱敌出战,然后率军猛攻,攻上城墙,最终攻克了临江,被提升为道员,还加了按察使的衔。刘长佑后来因为生病回去了,刘坤接替了他的位置。刘启江和刘坤一起进攻抚州,接连拿下宜黄、崇仁。抚州的敌人屯兵在樟树镇,准备趁官军渡过赣江攻打临江的时候偷袭,刘启江和刘坤立刻反击,大败了他们。
军队推进到上顿,距离抚州只有十五里,刚筑好营垒,敌人就来了,刘启江迎战并击败了他们。接着攻打高桥,敌人弃城而逃,追击中斩杀了1700多人。抚州收复后,刘启江被加封为布政使。
话说九年的时候,那些乱贼攻陷了南安,纠集了几万兵马进攻赣州,占据了新城墟和池江等地。当时曾国藩正率领援浙军队,命令启江率领他的部队前去支援赣州。启江派田勇率领三千人去诱敌,乱贼争先恐后地出来抢夺战利品,启江抓住机会,率军猛攻,斩杀了数千名敌人。这个田勇啊,是江西招募的农民,平时就爱贪图战利品,仗着是湘军就无所畏惧,手下竟然聚集了四万人马。启江一看这情况,就说:“人多但是没组织纪律肯定要失败!” 可是怎么劝说都不听,结果果然在埋伏中被打败了。湘军损失了不少人,副将胡中和拼死断后,又反攻打败了敌人,平定了新城墟、池江、小溪、凤凰城等地的贼营,乱贼这才退回了南安。
南安本来有两个城池,隔着一条河,贼兵分兵把守,互相支援。咱们军队一到,他们就都逃跑了。启江率军驻扎在城外的青陇和黄陇,筑起营垒固守,还下令说:“谁敢擅自进城,格杀勿论!” 过了一会儿,乱贼果然又攻打南城,结果又被击溃逃跑。启江说:“这些贼兵狡猾但实力弱,咱们直接冲过去就行了!” 他攀着城墙登上城头,乱贼夺门而逃,咱们军队追杀了他们几十里,皇上还给启江赐号“额埒斯图巴图鲁”。 后来,启江又进军信丰,跟总兵遮克敦布一起攻打吴家岭。启江率领中军进攻,敌军一万多人来进攻,结果被击溃了,咱们还攻破了先溪桥的贼营,城里的守军也出来夹击,很快就解除了包围。这时候,江西的各个州县都收复了。
石达开从崇义逃窜到湖南,郴州、桂阳等地都告急,启江赶紧去防守。乱贼已经从永州窜出来包围了宝庆,启江从临武、蓝山赶往永州,扼守东安,驻扎在白牙市。刘长佑、李续宜解除了宝庆之围,追击到白牙市,启江和他们会合,夹击敌人,活捉了贼首杨家廷和马继昌。乱贼逃窜到广西,攻陷了兴安,集中了所有的精锐力量在大溶江阻击追兵,还派一部分人马直接进攻桂林。启江从全州赶往兴安,收复了兴安城;然后攻打大溶江,取得了大胜,解除了桂林之围,朝廷还给他记名按察使。 之后,启江率军返回湖南。
四川那边军情紧急,朝廷命令萧启江带兵去支援。结果萧启江到了四川没多久,就在春天去世了,那年是他到四川的第十个年头。朝廷追赠他巡抚的官职,并且优厚地抚恤他的家人,还给他谥号“壮果”,湖南和江西两省还都为他专门修建了祠堂。他留下的部队继续留在四川,后来被骆秉章将军用来平定叛乱。
张运兰,字凯章,是湖南湘乡人。咸丰初年,他跟着王珍将军在衡阳、永州、郴州、桂林等地转战,屡立战功,升迁为同知。咸丰六年,在通城打仗的时候,张运兰设下三个埋伏,在敌营前斩杀了贼酋张庸忠,活捉了鲁三元,攻克了通城。之后又在崇阳的白蜺桥大败敌军,朝廷赏赐了他花翎。咸丰七年,他跟随王珍将军去江西支援,在临江、吉安、乐安、新城、广昌等地接连取得胜利,战功都是最显著的。王珍将军战死后,他和王开化一起统领了王珍将军的军队。吉安的贼兵窥伺永丰,张运兰多次击败他们,升任知府。他又在峡江桥阜滩、狮子山击败叛军。军队转移到吉水,扼守住贼兵的三曲滩,双方对峙数日,进行了十多次激烈的战斗,斩杀了贼首黄锡昆。渡过赣江后,在朱山桥击败了石达开,石达开烧毁营寨逃跑了,永丰之围才得以解除,张运兰升任道员。咸丰八年,他基本平定了乐安、宜黄,逼近建昌,在厚坪打败了叛军。他又攻破了水南的贼巢,分别剿灭了南源、里塔墟、刘家坑的叛军,直捣谢坑,摧毁了敌人的营垒,斩杀了贼酋廖雄篙等人,收复了南丰。建昌城被围困,五月,张运兰攻克了建昌,加封为按察使。叛军又攻打南丰,张运兰击退了他们,追击到新城杭山,俘获了数千叛军。
这时候朝廷起用曾国藩督师浙江,曾国藩路过江西的时候,叛军已经进入福建了,曾国藩上奏朝廷,调张运兰和萧启江率领他们的部队前去支援。正巧叛军攻陷了安仁,其他的将领都打了败仗,张运兰率军进攻,大败叛军,歼灭了数千叛军,攻克了安仁,朝廷赐给他“克图格尔依巴图鲁”的称号。他从杉关进军,又攻破了顺昌的叛军,然后回军支援景德镇,在李村作战,斩杀俘获了两千多人,溃散的叛军更是数以千计。咸丰九年,他支援饶州,在栗树山打败叛军,攻克了浮梁,加封为布政使。
那年秋天,广东的匪徒入侵湖南宝庆府,运兰奉命前去支援,接连在宜章、星子、市禾洞打败了匪军,一路追击到广东连州,攻破了九陂、石塘、白虎墟等匪徒巢穴,消灭了超过一万名匪徒,之后被授予开归陈许道的官职。十年后,曾国藩在祁门作战,运兰和鲍超一起在黟县和歙县击败了匪军。十一年,攻克了休宁,升任福建按察使。再次攻打黟县,彻底摧毁了匪军的营垒。那时候,运兰统领五千人驻守徽州,后来调往宁国驻防,正好赶上大瘟疫,大量的悍匪聚集在一起,他和霆军一起拼死抵抗。同治元年,攻克了旌德。同治二年,奉命支援广东,捣毁了阳山石茔的匪徒巢穴,降服了三千匪军,并在连州活捉了匪首李复猷。
同治三年,运兰赴任福建按察使。当时江浙流窜的匪徒还有十多万,他们从江西进入福建,肆虐汀州和漳州两郡。运兰率领五百人前往武平,遭遇匪军,由于敌众我寡,总兵贺世桢、王明高,副将雷照雄都战死了;运兰被俘,他痛骂匪徒,最终被残忍地肢解。这件事上报朝廷后,他被追赠为巡抚,并赐予骑都尉世袭的爵位,谥号忠毅。武平以及湖南、广东都为他建立了专祠。
唐训方,字义渠,是湖南常宁人。道光二十年考中举人,后被大挑为教谕。咸丰三年,曾国藩创建水师,训方担任副右营的将领,后来调入陆军。他跟随罗泽南攻克蒲圻,收复武昌,又参与了兴国金牛堡的战役。曾国藩命令他招募常宁乡勇五百人,组成“训字营”。之后,他参与了攻克田家镇、蕲州、广济,攻占黄梅,进军濯港,击败了悍匪罗大纲。那天晚上,匪徒企图偷袭大营,训方巡营时发现情况,匪徒才仓皇逃窜。第二天,攻打孔垅街口,训方率领勇士攀登高墙,其他军队随后跟上,最终攻克了孔垅。
五年的时候,我从泽南出发,去支援江西,先后攻克了弋阳、兴安、广信、德兴、浮梁几个地方。后来又支援义宁,当时匪贼占据了城外的鸡鸣山和凤凰山,跟城池形成犄角之势。我亲自指挥部队强攻鸡鸣山下,带头冲锋,敌人吓坏了,溃不成军,我们乘胜追击,攻下了他们的城池。接着,我又从泽南支援武汉,攻克了蒲圻,并进攻武昌。因为屡立战功,我被提升为知府,还被赐予了花翎。
六年正月,我率领三百人,夜间从鲇鱼套出发,到达藕塘,夺取了两个敌人的营垒,又在豹子海打败了前来支援的匪贼。这时,襄阳出了个土匪头子叫高二,他造反起事,包围了府城。巡抚胡林翼大人命令我和舒保的骑兵部队前去剿匪。我们在峪山打败了高二的部队,后来支援的匪贼又来了,也被我们打败了。我们继续进攻,攻克了樊城,追击到吕堰驿,还斩杀了女匪首宋氏。之后,我又支援宜昌,在南漳打败了匪贼,并代理襄阳知府。
七年二月,四川匪贼刘尚义犯境,进攻宜城,扬言要打到荆门,同时南漳的匪贼也趁机袭击府城,我早有准备,迅速占据了武安堰,阻止了敌人的进攻。匪贼逃到武安城据守,我立即组织进攻。这时,都统巴扬阿前来招降,我趁机率兵去璩湾剿灭高二,选择了一个雪夜发起进攻,活捉了高二。可是,巴扬阿招降的那些匪贼又反叛了,到处烧杀抢掠,祸害了郧县、房县、保山、竹山、竹溪、保康、兴山等地。我和陕西的军队一起,连续作战,最终在武当山金顶打败了他们,斩杀了他们的首领,其余匪贼都投降了。襄阳地区终于平定了。之前因为攻克武汉有功,我已经记名道员了,这次又加封为按察使衔,并被任命为湖北督粮道。
陈玉成带着捻军攻打蕲州和黄州,方训从襄阳赶去支援,连续打败了捻军,然后驻扎在张家塝。胡林翼命令在蕲州境内修建碉堡,方训带着两千人守卫,捻军多次来攻打,都被他打退了,皇上还给他赐了个很厉害的头衔,“奇齐叶勒特依巴图鲁”。后来他又被调去临淮支援。没多久,李续宾的军队在三河战败了,方训又回湖北防守,驻扎在陈德园。
九年的时候,参与攻打太湖,捻军包围了鲍超在小池驿,多隆阿将军没能及时救援,就命令方训把军队移到鲍超营地附近接应。方训刚到,防御工事还没建好,就被捻军袭击了,只好退到新仓。十年的时候,方训结束了军事任务,去负责粮草运输。没过多久,他就接连升官,当上了湖北布政使。十一年,胡林翼在英山驻军,病得很重。捻军进攻黄州,打到了滠口,武昌都吓坏了,谣言满天飞。方训沉着应对,处死了几个造谣生事的人,人心才安定下来。滠口的捻军也被打退了。
同治元年,安徽巡抚李续宜因为母亲去世,请求回家奔丧,推荐方训接替他的职位,让他暂时署理安徽巡抚。苗沛霖这个人早就想造反了,终于叛乱了,安徽的军队都拿他没办法。到了同治二年,僧格林沁的大军到了,才平定了叛乱。方训安抚了投降的民众,收缴了他们的武器,上奏朝廷,把凤台治所迁到下蔡雉河集,还增设了涡阳县。可是都统富明阿弹劾了方训,他就被降职了。同治三年,他署理湖北按察使,接着又署理湖北巡抚,后来被授予直隶布政使的职位,还兼管训练军队,出省防剿。到了同治七年,西捻军被平定。方训请求辞官回家养老。光绪三年,方训在家中去世。湖北省把他奉祀在名宦祠。
蒋凝学,字之纯,是湖南湘乡人。咸丰初年,他就在老家负责地方团练的事儿。咸丰五年,他跟着罗泽南一起攻克了武昌,立了功,被赏了个国子监典簿的官职。
咸丰六年,他又带领湘军左翼的两营人马,跟着巡抚胡林翼去攻打武昌。他们把军队驻扎在赛湖堤上,把江水引进湖里,合力围困武昌,一直打到城下,一口气端掉了十多个贼营。武昌城收复后,因为他的功劳,他被提拔做了知县。之后,他又参与了攻克黄州、大冶、兴国,并且逼近了九江。
咸丰七年,他被分派统领三营兵马,驻扎在北岸的陆家嘴,然后去攻打小池口,打了好多仗,次次都赢了。后来,都兴阿下令攻打童司簰。童司簰这个地方背靠长江,面临湖泊,是通往黄梅的要道,当时有五六万贼兵占据着。蒋凝学到了那里,跟贼兵打了好多次硬仗,愣是没退缩。后来,陈玉成带兵来增援,大家伙儿都觉得应该撤兵,但蒋凝学说:“童司簰要是不拿下,咱们的水师就失去了据点,九江那边的军队也会受到牵制,这个地方必须得打下来!” 于是他请求增兵一千人,晚上渡过河,跟水师一起作战,连续几天激战,最终攻克了童司簰,端掉了几十个贼营,还顺势拿下了黄梅,官儿也升了,成了同知。
咸丰八年,大家一起攻打九江府城。蒋凝学带人挖地道,从东边一直挖到南边,然后埋下地雷,炸塌了城墙一百多丈,从缺口冲进去,杀死了很多贼兵。因为这个大功劳,他被提拔做了知府,还被赏赐了花翎。后来他又接连收复了麻城、黄安,官儿又升了,成了道员。
十月的时候,李续宾的三河军全军覆没,朝廷紧急调兵,命令凝学沿途设卡拦截追剿太平军。恰好这时候,多隆阿和鲍超在宿松的花亭子打败了太平军。太平军退到了太湖和潜山,凝学则驻扎在荆桥。
到了九年,凝学又转移到黄州罗田,参与攻打太湖。十二月,陈玉成率领大军前来救援,凝学就转移兵力到龙家凉亭,和鲍超在小池驿的军队形成犄角之势,同时留下四个营的兵力堵住太湖东门。只要太平军敢出来,就立刻出击,把他们打退回去。
到了十年正月,鲍超的营地被围困得非常紧急,凝学立刻带兵前去救援。刚撤出营地,太平军的大部队就杀过来了,凝学指挥军队迎战,多隆阿也率领骑兵部队支援,双方激战了一整天,最终俘获斩杀了两千多名太平军。趁胜追击,攻打罗山,冲破了太平军的营垒,各路军队一起进攻,太平军大溃败。 因为这次战功,凝学被加封为盐运使。
十一年,陈玉成再次进攻湖北,凝学回军救援武昌县,在赤壁山下打败了太平军,收复了武昌城。当时,总兵成大吉等人围攻黄州好几个月都没拿下,朝廷就下令招降了太平军的将领刘维桢,收复了蕲州。然后,凝学挑选了五百名精兵组成“忠义营”,让刘维桢假装是来增援的军队,引诱城里的太平军出来,然后进行伏击,最终攻克了黄州。因为这次战功,凝学被记名道员,并加封为布政使。
苗沛霖叛乱,攻陷了寿州,凝学奉命进驻六安,攻克了霍丘,并且增加了水陆两军的兵力。苗沛霖的手下姚有志、潘垲等人纷纷请求投降,很多地方的太平军也纷纷反正。 因为平定叛乱的功劳,凝学被授予甘肃安肃道的官职。
同治元年,凝学调往颍州驻防。到了二年,粤匪李世贤北窜,凝学又率军转移到舒城,打败了李世贤的军队,并且一路追击到六安,最终把李世贤的军队赶跑了。 可是,苗沛霖又来围攻寿州,凝学回军救援,在牛尾冈打败了太平军。可惜寿州还是失守了,凝学因为救援不力被撤销了布政使的官衔,但仍然留在颍州驻防。 后来,僧格林沁率领大军来剿灭苗沛霖,凝学又攻克了霍丘周围的据点,水师则分别驻扎在三河尖和临淮关,然后攻破了黄梁集,攻克了颍上,收复了附近城池和据点,斩杀了苗沛霖的手下苗呆和、苗呆花,最终收复了怀远。苗沛霖的势力越来越弱,最终兵败身亡。
三年的时候,广东的土匪陈得才纠集了三十万人马,从陕西一路杀回,企图去解救被围困的江宁。凝学在英山设伏,在金家铺堵截敌人,打败了他们。这伙土匪又从麻城进攻霍山,凝学后撤到石家嘴,和按察使英翰互相配合,等敌人经过的时候再进行伏击,歼敌一千多人,还解救了数千难民。英山战事结束后,凝学又恢复了布政使的职位。之后,他支援湖北,收复了罗田、蕲水、麻城三县,解除了蔡家河之围。
土匪又窜逃到安徽,凝学紧追不舍,一路袭击,绕到土匪前面,在霍山长岭庵设下埋伏。那地方道路险峻,土匪没想到军队会突然出现,很多人跌落山涧摔死,有三万多人投降。土匪头子陈得才服毒自尽了。凝学把投降的士兵编成五个步兵营和三个骑兵营,其余的人都遣散回家了。
那年冬天,陕甘总督杨岳斌奏请朝廷,把凝学调到甘肃去。凝学路过樊城的时候,正好碰上霆军哗变。凝学手下的士兵也因为欠饷闹事,他便向巡抚郑敦谨请求借款,用来遣散湘左八营的士兵,只留下忠义营在湖北,自己则请求回老家养病。朝廷准了他两个月的假,两个月后还得去甘肃赴任。五年的时候,凝学招募了两千湘勇,组成了安字营。到达西安后,巡抚刘蓉奏请朝廷,让凝学驻守泾州,兼顾关陇地区。六月,凝学在华亭打败了回族匪军,他和提督雷正绾、总兵张在山约定夹击敌人,结果深入敌阵被包围,士兵伤亡七百多人,总兵周太和、周清贵,副将黄德太等都战死沙场。凝学冲破包围突围而出,驻扎在平凉,继续作战,最后到达省城,被任命为兰州道。
六年八月,回族匪军进攻兰州,守城的军队只有凝学手下的千余人,他们登上城墙坚守,多次采取奇兵战术焚烧敌人的营垒,敌人最终撤退了,凝学因此被记名提拔为按察使。八年,他署理按察使。九年,他又署理兰州道,后来升任山西按察使。光绪元年,他升任陕西布政使。四年,他因病辞职,还没来得及上任就去世了。朝廷赐予他抚恤,并追赠他内阁学士的职位。
陈湜,字舫仙,是湖南湘乡人。咸丰六年,曾国荃去江西支援,就请陈湜帮忙打仗,一起攻下了安福和万安。到了咸丰七年,他们包围了吉安。曾国荃因为家里人去世回去了,陈湜就暂时领着他的部队。没多久,陈湜也因为父亲去世而回家奔丧了。咸丰八年,他又跟着蒋益澧去广西支援,攻下了平乐。太平军想攻打桂林,陈湜带领四个营的兵力,在大湾车埠把他们打败了,趁胜又修建了工事。后来又参加了攻打柳州和浔州的战役,都取得了胜利。咸丰九年,石达开包围了宝庆,陈湜招募了一千人从祁阳赶去救援,和李续宜一起夹击,打败了石达开。咸丰十年,曾国荃包围了安庆,让陈湜负责军事指挥。陈湜仔细研究了地形,建议在枞阳口筑起堤坝蓄水,阻止敌人的援军,并且死守集贤关,曾国荃采纳了他的建议。太平军首领陈玉成带兵来救援,陈湜利用蓄水阻挡敌人,然后在集贤关打败了他们。咸丰十一年,安庆城破,从此陈湜就独自率领一支军队了。他沿着长江向东打,攻克了许多城池和关隘,官职也一路升到了道员。
同治元年,他跟着曾国荃攻打江宁,建议先集中兵力攻打九洑洲,切断长江北岸的支援,然后各个部队一起出击,打败了前来救援的李秀成和李世贤的部队。同治二年,江宁城被包围了,陈湜负责西路进攻,攻克了江东桥、七瓮桥和紫金山等关隘,被朝廷赐予“著勇巴图鲁”的称号。同治三年六月,江宁城破,陈湜从旱西门进入城内,碰上了李秀成率领残部突围,陈湜反击并将他们击退。后来,李秀成被其他军队俘获,陈湜被记名提拔为按察使。
同治四年,他被任命为陕西按察使,后来又调到山西。当时捻军势力很强,陈湜制定了五条防御策略,并在龙门和砥柱之间建立了水师。同治五年,捻军首领张总愚想渡过渭河,陈湜命令水师烧毁了三河口的浮桥,又督促民团在渭河北岸防御,捻军最终没能得逞。同治六年,朝廷命令陈湜驻守汾州,统领当地的文武官员。冬天,张总愚趁着河水结冰,偷偷潜入了山西。同治七年春天,捻军又攻打到了京畿地区。因为疏于防备,陈湜被革职,发配到新疆戍边。山西巡抚郑敦谨上书请求朝廷留下陈湜继续负责防御。冬天,陕甘回民趁机渡过黄河,陈湜多次打败了他们,朝廷最终免除了他的发配。
左宗棠西征的时候,檄湜率领五支军队从固原出发,切断了汉伯堡匪徒南下河州的道路,消灭了余彦禄的残余势力在罗家崄。九年后,金积堡被平定,檄湜恢复了原来的官职。十年后,军队开始进攻河州,左宗棠命令檄湜全力保护各路将领渡过洮河,然后发起进攻。他们接连攻克了陈家山、杨家山、董家山等回族堡垒,逼近了太子寺这个匪徒的老巢,攻破了外围的壕沟。
十一年,提督傅先宗等将领战死沙场,敌人乘胜进攻。檄湜却泰然自若地摆酒设宴,暗中命令总兵沈玉遂迅速出击反攻。马占鳌被逼得走投无路,请求投降,并献上了凶悍的首领狗齿牙子等人。河州最终被平定。十二年,叛乱首领马桂源、马本源占据巴燕戎格,檄湜率军前去讨伐,两名首领战败逃窜。檄湜善待他们的家眷,于是利用马占鳌投降的机会,列举他们的罪行将他们处死,同时斩杀了马五麻等凶悍的头目,并被朝廷赐予“奇车伯巴图鲁”的称号。四月,檄湜渡过黄河,收复了循化。循化撒拉族回民一向凶悍,依仗险要地势骚扰边境。檄湜深入他们的腹地,许多回民主动捆绑凶悍的头目马十八、沈五十七等二十多人献给军队,缴械投降,接受约束。檄湜根据当地的地形地势,修筑城池,设置官吏,分兵驻守,使循化与西宁、碾伯、河州能够互相联系。不久之后,檄湜辞去军事职务,回到家乡。
光绪八年,两江总督曾国荃奏请朝廷,让他统帅水陆各军,兼管海防,驻军吴淞。因为私自游宴被弹劾,回乡了。光绪十二年,他又被启用,统领南洋兵轮,负责管理湘军、淮军营务,并被授予江苏按察使的职务。光绪二十年,辽东战事爆发,朝廷诏令他召集旧部,前往山海关防卫,之后又转移到关外的鞍山站。光绪二十一年春天,他进驻大高岭,派遣将领支援辽阳。和议达成后,他被提升为江西布政使。朝廷又命令他去剿灭甘肃叛乱的回民,但他还没出发,就被再次调回山海关驻防。光绪二十二年,他去世了,朝廷追赠他太子少保的称号。
檄湜跟随曾国荃时间最长,后来屡屡受挫,仕途多年没有进展。世人称他为宿将,光绪年间,朝廷下令在紫光阁绘制中兴功臣像,征集各将领的画像,檄湜也在其中。
李元度,字次青,是湖南平江人。他考中了举人,当上了黔阳教谕,也就是当时的县学教官。那时候曾国藩在家乡组织团练,李元度写了一封好几千字的信,给他讲军事战略。曾国藩觉得他很厉害,就把他招到自己手下做事。
咸丰五年,曾国藩带兵去了江西,让李元度在湖口招募三千士兵驻扎。到了咸丰六年,部队又转移到抚州,和江军统领林源恩一起防守。他们跟贼军僵持了很久,军饷供应不上,李元度就带兵攻下了宜黄和崇仁两地。结果,贼军从景德镇派兵来增援,抚州的贼军还攻击了江军的营地,林源恩战死了。李元度好不容易突围出来,带着部队转移到贵溪,负责防守广信。
咸丰七年,两万贼军来袭击玉山,守城的士兵只有七百人。李元度带领这七百人迎战,切断了贼军的浮桥。贼军步兵紧追不舍,骑兵则绕到上游的跐水渡口。李元度回到城里死守,被贼军猛攻了两天两夜,他亲自站在土堆上指挥作战,结果一颗流弹打中了左脸颊。贼军突然停止进攻,锣鼓喧嚣,李元度知道他们是在挖地道,于是赶紧挖壕沟防御,等贼军挖地道挖到壕沟里的时候,就将他们消灭了。贼军技穷,只好撤退,李元度又派伏兵袭击,安仁、弋阳、广信都收复了。李元度因为战功卓著,之前已经升了好几级,官至知府,还被记名提拔为道员,这次更是被加封为按察使,还被赐予“色尔固楞巴图鲁”的称号,这可是个很高的荣誉啊!
咸丰八年,李元度率领部队去支援浙江的军队,在玉山子午口打败了贼军。后来又攻下了常山和江山,被任命为浙江温处道。咸丰十年,曾国藩督师皖南,调李元度去安徽宁池太道,负责防守徽州。他才到任三天,贼军就从旌德集合土匪和溃散的军队,攻打绩溪的丛山关。李元度派同知童梅华和都司单绥福率领一千人去增援,结果打了败仗。贼军直逼徽州城,李元度只好撤退。曾国藩奏报朝廷,弹劾李元度,把他革职查办。正巧浙江巡抚王有龄奏请朝廷调李元度去浙江支援,李元度不等朝廷的命令,就回到家乡招募了八千士兵,组建了“安越军”。部队正准备出发,广东的贼军入侵湖南,湖南巡抚文格留下李元度的军队驻守浏阳,自己带着其他军队去打贼军。战事结束后,朝廷下诏恢复李元度按察使的官职,还加封他为布政使。
杭州城丢了,王有龄死了,朝廷就下旨让左宗棠接替他。李元度带着军队进入浙江,跟李定一起守着衢州,后来被任命为浙江盐运使,又代理布政使。曾国藩觉得李元度罪行还没确定,不同意立刻就审问他,让他回老家去,还上奏弹劾,把他革职,交给左宗棠处理。朝中官员又再次弹劾他,皇上就命令曾国藩和左宗棠一起调查处理这件事。曾国藩上奏说:“徽州丢了,李元度刚到那里,情有可原。”左宗棠则在奏疏里说:“杭州失陷,可不是因为他耽误时间造成的。只是他被革职后,还到处求人要钱粮,根本不顾大局。”最后,李元度被判发配充军。
沈葆桢、李鸿章、彭玉麟、鲍超这些人一起上书推荐李元度的才能,还替他交了罚款,免了他的罪,让他回家了。同治初年,贵州巡抚张亮基奏请起用他去剿灭教匪,因为立了功,又恢复了他的原职,还提升他做了云南按察使。光绪八年,他母亲去世了,他丁忧守孝。守孝期满后,他又被补任为贵州按察使,后来升迁为布政使。光绪十三年,他在任上去世了。
李元度文笔很好,也喜欢谈论军事,但是他亲自带兵打仗却屡屡失败。他写的《先正事略》和《天岳山馆文集》都流传于世。
人们评论说:萧启江、张运兰在江西的功劳很大,在湘军里出力最多,却都英年早逝,所以朝廷对他们的抚恤格外优厚。唐训方、蒋凝学转战各地,立下不少战功,可是旧部属都散了,再次出征就没什么竞争力了。陈湜、李元度都经历了挫折,却又重新得到了重用。李元度是位有文才的学者,实际行动不如他的言论那样出色,军队里还是因为他的资历和名望而尊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