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这都是些啥啊?让我一句一句给你翻译成大白话。

首先是算“均数时差”。你看啊,今天太阳在哪个位置,用度分秒表示,每30秒算作1分。然后呢,查个表,表里写着对应的“均数时差”,记住是加还是减。如果秒数不是整30的倍数,就用个比例算一下。

接下来是算“升度时差”。方法差不多,也是看今天太阳在黄道上哪个位置,用度分秒表示,每30秒算作1分。然后查另一个表,找到对应的“升度时差”,记住加减号。秒数不是整30的倍数?还是用比例算。

然后把“均数时差”和“升度时差”加加减减,算出“时差总”。要是两个都是加或者都是减,直接加起来;一个加一个减,就减,结果是加还是减,看哪个数大。

下一步,算“凌犯用时”。把“凌犯时刻”加上或者减去“时差总”,就得到“凌犯用时”。

接下来算“本时太阳黄道经度”。把一天的分钟数(1440分钟)当作一个比例,今天太阳和另一个太阳(大概是另一个星体吧)的位置差(带秒的),每30秒算一分,算出第二个比例;把“凌犯时刻”化成分钟算作第三个比例;然后算出第四个比例,再把第四个比例加上今天太阳的位置,就得到“本时太阳黄道经度”。

然后是算“本时春分距午时分”。用“本时太阳黄道经度”,每30分算一度。查个表,表里写着“春分距午时分”,把它和“凌犯用时”加起来,再减去12小时,不够减就加上24小时再减,最后的结果就是“本时春分距午时分”,超过24小时就减去24小时。

再算“本时黄白大距”。还是用一天1440分钟作比例一,今天和另一个(大概是另一个星体)的“黄白大距”的差作比例二,“凌犯时刻”化成分钟作比例三,算出比例四。然后根据今天“黄白大距”的大小,加上或减去比例四,得到“本时黄白大距”。

接下来算“本时月距正交”。方法类似,一天1440分钟作比例一,今天和另一个的“月距正交”的差(化成秒)作比例二,“凌犯时刻”化成分钟作比例三,算出比例四。把比例四加上今天的“月距正交”,就得到“本时月距正交”。

最后是算“太阴实纬”,这部分内容缺失了。

总而言之,这整个过程就是根据一系列天文数据和公式进行一系列计算,最终得到一系列天文参数。 这计算过程相当复杂,需要用到很多表格和比例计算。 没有具体的表格和数据,很难完全理解这些步骤。

首先,咱们算太阴的纬度。用1作为第一个数,黄白大距的正弦值作为第二个数,月距正交的正弦值作为第三个数。如果月距正交超过了三个宫,就减去六个宫;超过六个宫,就减去六个宫;超过九个宫,就减去十二个宫,然后用剩下的数。算出这四个数之后,就能得到太阴的实际纬度正弦值,查表找到太阴的实际纬度,记下南北。月距正交在第一个宫到第五个宫之间是北纬,第六个宫到第十一个宫之间是南纬。如果月距正交正好在第一个宫或第六个宫,那就没有实际纬度;正好在第三个宫或第九个宫,那黄白大距就是实际纬度,第三个宫是北纬,第九个宫是南纬。

接下来,咱们算黄平象限和限距地高。用春分到中午的时间差,查黄平象限表,找到最接近的时间差对应的数值,这就是黄平象限。然后,在表左边找到对应的限距地高。

然后算星的经度。根据你选的星,查《仪象考成》卷二十六的表,找到这颗星的黄道经度,加上岁差。从乾隆九年甲子到道光十四年甲午,一共九十年,要加上一度十六分三十秒的岁差,以后每年再加五十一秒的岁差。这样就得到这颗星今年的经度。

如果算的是五星的经度,就用1440分作为第一个数,凌犯时刻化成分作为第二个数,一天星的实际运行距离作为第三个数。用今天和昨天的实际运行距离相减,得到一天星的实际运行距离。算出这四个数之后,就得到距时星的实际运行距离。把它加减到今天的星经度上,顺行就加,逆行就减,就能得到这颗星当时的经度。

接下来算星的纬度。根据你选的星,查《仪象考成》卷二十六的表,找到这颗星的黄道纬度,这个不用加岁差,记下南北。

如果算的是五星的纬度,就用1440分作为第一个数,凌犯时刻化成分作为第二个数,一天星纬度的变化作为第三个数。如果今天和昨天的纬度都是南纬或都是北纬,就相减得到纬度的变化;如果一个南纬一个北纬,就相加得到纬度的变化。算出这四个数之后,把它加减到今天的星纬度上,如果今天的纬度大就减,如果今天的纬度小就加。如果加法是第三个数,那得到的第四个数就要减去今天的星纬度,南北极性不变。如果得到的第四个数大于今天的星纬度,就用得到的第四个数减去今天的星纬度,南北极性与次日相同。这样就得到这颗星当时的纬度,记下南北。

最后,是求月距限……

首先,用星经度减去黄道经度,得到月距限,并记下是东还是西。星经度大就记作限东,小就记作限西。如果星经度和黄道经度一个在三宫内,一个在九宫外,就要把三宫内的那个数加上十二宫再减。如果算出来的月距限,太阴的实际纬度在南边小于60度,或者在北边小于80度,就不用算地平限度了。如果南边超过60度,北边超过80度,那就得算地平限度。

接下来,咱们算一下距限差。用限距地高和太阴实际纬度,查表找到对应的数,这就是距限差,记下是加还是减。太阴实际纬度在南边就减,在北边就加。

然后算地平限度。先取90度,加上或减去距限差,就得到地平限度。再从地平限度里减去最小视经差8度55分17秒,得到视地平限度。如果月距限大于视地平限度,说明月亮在地平线下,那就不用再算了。因为月亮离地球最近的时候,它的视运动速度不一样,所以我们用最小视经差来确定视限。这个最小视经差是怎么来的呢?它是根据月亮距离地球最近时,月亮在黄道最南端,算出来的最小黄经高弧交角26度6分24秒;再根据最小地月半径差和最快的月球运动速度,算出最小距分37分8秒;然后换算成赤道度,是9度17分;再换算成黄道度,是8度31分34秒;最后加上最小东西差23分43秒,就得到最小视经差8度55分17秒。不过,月亮在最高点的时候,地月半径差最小,但月球运动速度会慢一些,所以距分会变大。现在我们都取最小值,可能会有遗漏。

接下来算距极分边。把半径作为第一率,月距限的余弦作为第二率,限距地高的正切作为第三率,算出第四率,这个第四率就是距极分边的正切,查表就能得到距极分边。

然后算月距黄极。先取90度,太阴实际纬度在南边就加,北边就减,就能得到月距黄极。

再算距月分边。用月距黄极减去距极分边,就得到距月分边。

最后是求黄经高弧交角,这个步骤的计算方法文中没有给出。

首先,咱们得算出四个比率,第一个是月亮到黄道边的正弦值,第二个是月亮到极点的正弦值,第三个是月亮距离极限的正切值。算出这三个值后,就能得到第四个比率,也就是黄经高弧交角的正切值。查表就能找到黄经高弧交角了。如果月亮距离极限是初始值,说明月亮正好在黄道平面上,那么黄经和高弧就重合了,也就没有黄经高弧交角了。

接下来,咱们要算出当天和次日的实际日月距离。把今天和明天的日月距离分别加上或减去今天的和明天的初均值,就能得到今天和明天的实际日月距离。

然后算出当前时刻的实际日月距离。把一天的总分钟数1440作为第一个比率,凌犯时刻化成分钟作为第二个比率,用今天和明天两次实际日月距离的差值(带秒,满30秒进1分)作为第三个比率,就能算出第四个比率。把这个比率换算成度分,再加到今天的实际日月距离上,就得到当前时刻的实际日月距离了。

下一步,算出当前时刻的天心距地。还是用1440分钟作为第一个比率,凌犯时刻化成分钟作为第二个比率,今天和明天两次天心距地数值的差值作为第三个比率,就能算出第四个比率。把这个比率加上或减去今天的天心距地数值(大的减,小的加),就能得到当前时刻的天心距地了。

然后,算出距地差。用当前时刻的天心距地减去距地最小值,就得到距地差了。

接下来,算出月亮到天顶的距离。用黄经高弧交角的正弦值作为第一个比率,限距地高的正弦值作为第二个比率,月亮距离极限的正弦值作为第三个比率,算出第四个比率,也就是月亮到天顶距离的正弦值。查表就能得到月亮到天顶距离了。如果没有黄经高弧交角,那就用月亮到黄极的距离减去限距地高就行了。

然后算太阴地半径差。把当前时刻的实际日月距离(满30分进1度)和当前时刻的天心距地数值,查交食太阴地半径差表,就能找到对应的太阴地半径差了。如果当前时刻的天心距地有远近之分,那就用距地差的比例来计算。

最后,算出当前时刻的高下差。(此处省略高下差的具体计算方法,因为原文未提供)

咱们先算个东西,用半径做第一个数,月亮到天顶的正弦值做第二个数,月亮和地球半径的差做第三个数。如果要算月亮遮挡五星的情况,除了土星和木星不用考虑地球半径的差,火星、金星和水星都要考虑这个差,这个差也作为第三个数。然后看星宿的度数,从十宫十五度到一宫十五度,是最高的限度;从一宫十五度到四宫十五度,以及从七宫十五度到十宫十五度,是中等限度;从四宫十五度到七宫十五度,是最低的限度。根据星宿度数对应的限度,找出该星宿最大的地半径差,再减去月亮和地球半径的差,得到星月的地平高度差,这就是第三个数。算出这四个数,就能得到当时的星月高度差。

接下来算东西方向的差值。用半径做第一个数,黄经高弧交角的正弦值做第二个数,刚才算出的高度差做第三个数,算出第四个数,就是东西方向的差值。如果黄经高弧没有交角,那就没有东西方向的差值,高度差就是南北方向的差值,遮挡发生的时间就是实际的遮挡时间。

然后算南北方向的差值。用半径做第一个数,黄经高弧交角的余弦值做第二个数,刚才算出的高度差做第三个数,算出第四个数,就是南北方向的差值。

接下来算月亮的视纬度。把月亮的实际纬度和南北方向的差值加减一下,就能得到月亮的视纬度,记下南北的符号。如果月亮实际纬度是南的,加上南北差值后还是南;如果月亮实际纬度是北的,减去南北差值后还是北。但如果南北差值很大,就要反过来算,把北变成南。

然后算月亮和星星的距离。把月亮的视纬度和星星的纬度加减一下,就能得到月亮和星星的距离,记下月亮在上还是在下。如果两个纬度都是北或者都是南,就相减;如果月亮的纬度大,北在上,南在下;如果月亮的纬度小,北在下,南在上。如果一个纬度是北,一个纬度是南,就相加;月亮的纬度是北的在上,月亮的纬度是南的在下。如果两个纬度相同,减完后没有余数,那就是月亮遮挡星星,只有距离在一度以内的才算;超过一度的,就不用算,因为纬度差太大。

接下来算月亮的运行速度。把月亮实际运行的度数除以三十分,每一度算作一秒。然后根据当时月亮和地球中心的距离,查表找到对应的月亮运行速度。如果月亮和地球中心的距离有远近变化,就要根据距离比例来调整。

然后算距离的差值。用月亮的运行速度做第一个数,东西方向的差值做第二个数,一小时换算成三千六百秒做第三个数,算出第四个数,就是距离的差值,记下加减号。月亮在限度的东边是减,在限度的西边是加。

最后算出月亮遮挡星星的实际时间。

首先,你需要把凌犯视时算出来。 先看看凌犯发生的时间,然后根据距离加减。如果凌犯发生的时间不够减,就加上24小时再减,算出来的凌犯视时就是前一天的;如果加完24小时后还剩,那就是第二天。 记住,这个时刻只在日出前或日入后才用,日出日落之间不用管它。

如果月亮在南纬,月距限超过60度;或者月亮在北纬,月距限超过70度,那就得用下面的方法计算。

接下来,要算“视时春分距午时分”。 把春分距午的本时加上或减去距离的分数,就能得到视时春分距午。如果本时春分距午不够减,就加上24小时再减;如果加起来超过24小时,就减去24小时。

然后,计算“视时黄平象限”。 用刚才算出来的视时春分距午时分,查黄平象限表,找到最接近的时分,表里对应的数字就是视时黄平象限。

下一步是算“视时月距限”。 用星经度减去视时黄平象限,结果就是视时月距限。 只有当这个度数小于地平限度的时候才用,大于地平限度就说明月亮在地平线以下,不用管它。

最后,关于这个黄平象限表,它是怎么来的呢? 这个表是根据北京的北极高度39度55分,黄赤大距23度29分,按照黄道经度,逐度推算出来的。表里有三列数据:春分距午时分、黄平象限宫度、限距地高度分。“春分距午”指的是春分距午正赤道度所变化的时间;“黄平象限”指的是当时的黄平象限宫度;“限距地高”指的是当时的黄平象限距地平的高度。表是从三宫初度开始列的,因为太阳黄道经度三宫初度就是春分,也就是春分距午的起始点。

咱们先来说说怎么用这个表算春分距午时和黄平象限以及限距地高。你看啊,首先你要知道太阳在黄道上的经度是多少度。比如,太阳经度是1宫15度,凌犯时间是19时45分。 然后呢,你查表找到太阳经度1宫15度对应的春分距午时,假设是21时9分54秒。 把这个时间加上凌犯时间19时45分,得到40时54分54秒。再减去12个小时,如果结果小于12小时,就再加24小时再减。最后算出来,春分距午时就是4时54分54秒。 然后,你再根据这个时间,在表里找到最接近的时间,比如4时54分51秒,它对应的黄平象限是5宫16度59分27秒,限距地高是72度49分58秒。 就这么简单! 如果太阳经度是带零分的,比如超过30分了,就进一位变成一度,不用插值计算,因为差的很少。

接下来,咱们再看看怎么用“距限差表”。这个表呢,是按照限距地高度分段列的,表里分别列出了太阴实纬度和黄道南北方向,以及它们对应的距限差。这个距限差呢,从初度十分到5度17分都有。 如果太阴在黄道以南,距限差要减去;在黄道以北,距限差要加上。 怎么用呢? 假设限距地高是28度,太阴距黄道南4度20分,你想知道距限差是多少。你就先找到表里限距地高28度的那一行,然后在这一行里找到太阴实纬4度20分对应的距限差,假设是8度12分。 因为太阴在黄道南,所以这个距限差要减去。 表里限距地高是按一度算的,如果超过30分,就进一位;不足30分,就舍去。太阴实纬也是一样,超过5分就进一位,不足5分就舍去。 不用插值计算,因为差的很少。

【距限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