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宝,是伊尔根觉罗氏家族的人,满洲正红旗的。乾隆四年考中翻译进士,被授予内阁中书的职位,还继承了世管佐领的爵位。后来升迁为内阁侍读,之后外放担任湖北驿盐道。回京后补任户部郎中。乾隆帝征讨准噶尔的时候,派他到北路去负责达什达瓦游牧地区的管理工作。之后升迁为直隶布政使。

乾隆二十六年,皇上到热河巡幸,因为路况不好,三宝被指派以道员的身份驻守哈密。乾隆二十九年,他被起用为四川布政使,之后又陆续担任过湖北、湖南、贵州等地的布政使。乾隆三十七年,他升迁为山西巡抚,次年调任浙江巡抚。乾隆四十二年,他又升任湖广总督。一次阅兵,发现衡州协副将海福和沅州协副将洪昌运都年纪大了,三宝就建议把海福调回旗里做个闲职,让洪昌运退休。皇上觉得他这是偏袒满洲人,故意拉帮结派,所以没同意。

乾隆四十四年,三宝被授予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职务,继续担任湖广总督。不久后,他又调任闽浙总督。当时浙江的海塘,从老盐仓往北都是用柴草搭建的,皇上南巡的时候,下令要改成石头砌成的海塘。三宝上疏说:“现在正值大汛期,不宜改动。应该在柴草海塘里面打椿子砌石头,再用柴草海塘在外围保护。”皇上也下旨保留柴草海塘作为重要的防御工事,这和三宝的意见一致。之后,皇上又让他回京参与内阁事务。当时巡抚王亶望因为贪污受贿被查办,三宝因为没有及时举报他,差点被革职,但皇上最终还是让他留任了。后来,他又被任命在上书房担任总师傅,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乾隆四十九年,他跟随皇上到热河,因为生病而返回京城,不久后去世,死后被追谥为“文敬”。

三宝这个人啊,特别喜欢读宋朝的儒家书籍,为人正直,从不苟且。他当直隶布政使的时候,皇上高宗去热河,路过密云,正好下大暴雨,河水涨得老高。皇上想骑马趟水过河,三宝赶紧劝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现在您是天子,怎么能轻率地涉险过河呢?万一马匹失足,我们就算粉身碎骨,也于事无补啊!”皇上说:“满洲的旧习俗,讲究亲身体验劳作,这样不好吗?”三宝又说:“皇上您带着太后一起出来,就算您自己过河没问题,太后怎么办呢?”皇上听了这话,脸色变了,赶紧勒住马缰绳,没再趟河。后来,三宝当了上书房总师傅,他还编纂了一本叫《春华日览》的书,里面收集了古今储君的各种事例,教给皇子们学习。大家说他真是个称职的老师。

永贵,字心斋,满洲正白旗人,他家是拜都氏。他父亲布兰泰,原本是世袭的骑尉,后来当上了理藩院员外郎。雍正年间,永贵当上了江西巡抚,治理很严格,有点刻薄。雍正皇帝把他召回京城问罪。永贵回答说:“我做事严格,是为了让皇上能改正错误,好让皇上的恩德能直接施加到百姓身上。”雍正皇帝很不高兴,把他罢官了。过了一段时间,他又被重新启用,后来当上了古北口提督。死后,被追谥为“悫僖”。

永贵一开始是笔帖式,后来升了户部主事。乾隆初年,他步步高升,当上了郎中。之后外放,担任湖南辰沅永靖道,又升任云南布政使,接着调到浙江,代理巡抚。之前浙江总督李卫负责盐政,动用国库银子收购剩余的盐,叫做“帑盐”;他还让武官负责查缉私盐,但这制度不太完善。永贵就上奏八条建议,让文武官员共同承担责任,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他在浙江待了三年,正式被任命为浙江巡抚。

那段时间,温州、台州等地闹旱灾,永贵让知府金洪铨负责赈灾,结果金洪铨工作没做好。永贵就上奏弹劾了他,并且请求退休。总督喀尔吉善也再次弹劾金洪铨,皇上就罢免了金洪铨的官职。御史范廷楷也弹劾永贵袒护金洪铨,皇上觉得他也有责任,但最后还是宽恕了他。永贵请求留下浙江和江苏漕运的八十万两银子,并调拨江苏等省的五十万石粮食,还请求开个先例,补充仓储的粮食。皇上批评他办事慌张,又听说永贵在汇报灾情时有所隐瞒,于是就罢免了他的官职,让他去北路军营负责管理粮饷。

他在北路军营待了三年,皇上赐给他按察使的衔,让他代理甘肃临洮道,仍然负责巴里坤的粮饷。乾隆二十一年,皇上加封他为副都统衔,还让他兼任参赞大臣。这一年的冬天,厄鲁特部族首领宰桑达什策凌等人造反,定边右副将军兆惠驻扎在伊犁平叛。永贵到达巴里坤后,立即将军事情况上报朝廷,皇上很欣赏他的积极主动,赏赐他三等轻车都尉世袭爵位,并让他跟随兆惠从额林沁毕尔罕进兵。皇上还任命他代理西安巡抚,但他还没上任,就被派去鲁克察克屯田。乾隆二十三年,他以侍郎的衔留在军队,后来被授予刑部侍郎的职位,继续负责屯田。乌鲁木齐、辟展、托克三、哈喇沙尔、昌吉、罗克伦等地都驻扎了军队开垦荒地,秋天收割了三万五千八百多石粮食。这时兆惠的军队到达叶尔羌,皇上命令永贵驻扎在阿克苏负责军队伙食。

二十四年,我又回到了库车。结果,布政使德舒被叛乱分子吗哈沁给杀了。我跟护军统领努三一起,合力消灭了叛军,平定了回部地区的叛乱。 之后,我升迁为仓场侍郎。后来又升任左都御史,官儿越做越大。

二十六年,皇上派我去克什噶尔处理事情。没多久,我就被任命为礼部尚书,还兼任镶红旗汉军都统,继续留在克什噶尔。我在那里上奏朝廷,建议疏通沟渠,发展农业。我提议从赫色勒河东南挖一条四十多里的渠道,把水引到赫色勒布伊;因为庸河水流湍急,我还建议加固堤坝,凿石山,减弱水流的冲击力。后来,朝廷把我召回京城。

三十年,乌什的回族人造反了,他奉命去哈什哈尔平乱。事情平息后,他又被调到乌什驻守。三年后,也就是三十三年,他署理伊犁将军的职务。后来他又被调到吏部,接着又调到礼部。因为厄鲁特人偷了哈萨克人的马,却反过来诬陷哈萨克人,负责处理这件事的大臣巴尔品没能查清真相,永贵就上奏弹劾他,说话有点含糊其辞。他还因为凉州和庄浪的满洲兵马匹损耗需要赔偿,又误扣了热河的军饷,所以被召回京城。皇上任命他为左都御史,但是不准戴翎顶。没多久,他又被调任礼部尚书,可以戴顶戴了,但还是不能戴翎。

四十二年,皇上让他署理大学士,负责题写孝圣宪皇后的神主。随后补任吏部尚书,在阿哥总谙达处办事,这才赐予了花翎。早些时候,山东老百姓王伦造反,给事中李漱芳上奏说饥荒导致百姓起事,结果因为说话不谨慎被降职为礼部主事。这时候,吏部想提拔李漱芳做员外郎。皇上责备永贵滥用恩情,就削了他的职务,夺了他的花翎,让他戴着三品顶戴去乌什办事。皇上在诏书里严厉斥责了他,还说:“永贵回到乌什,如果不能真心实意地办事,我一定会在那里处置他!”在此之前,叶尔羌的办事大臣侍郎高朴强迫回民采玉,还贪污了很多金银珠宝,被各地的伯克告发。永贵到了叶尔羌后,查明了真相,并将情况上报皇上。皇上因为这件事杀了高朴,还手写诏书嘉奖永贵秉公执法,并且说:“永贵的罪过不至于被贬官。现在派他去西边,正好可以揭露高朴的罪行,消除隐患,这是上天启示我的心意!”于是又任命他为吏部尚书,并赐予花翎。不久后,他又被任命为参赞大臣。四十四年,他被召回京城,授予镶蓝旗满洲都统。四十五年,他协办大学士。四十八年去世,谥号文勤。

永贵为人端庄谨慎。他刚进军机处的时候,和阿桂齐名,当时人们称他们为“二桂”。他在浙江任职期间,以廉洁著称。

伊江阿,做到山东巡抚那么大的官儿。皇上驾崩了,他上奏折的时候,顺手给和珅写了封信,劝他节哀顺变。结果和珅已经被抓起来了,新皇上看到这封信,立马就把他臭骂一顿,撤了他的职。 之后,皇上又翻旧账,说他当山东巡抚的时候,整天搞迷信信佛,还对小偷小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太不作为,把他发配到伊犁去戍边。过了一段时间,他又被任命为蓝翎侍卫,还当上了古城领队大臣。最后,他就这么去世了。

蔡新,字次明,是福建漳浦人,是朝廷赠予尚书官衔的世远的后代。乾隆元年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后来当上了编修,还进了上书房当差。他参加御史考试,考了第一名,但他拒绝了这个职位,改任侍讲。之后一路升迁,做到工部侍郎,后来又调到刑部。乾隆十八年,因为母亲年纪大了,他请求回家侍奉母亲,皇上还赏赐了他母亲貂皮和绸缎;过了一阵子,他又请求退休养老,皇上也准了。 皇上还马上就让他当上书房总师傅,但他拒绝了,皇上说:“我不是让你现在就来上班,以后再说吧。”

乾隆二十五年,皇上五十大寿,蔡新进京祝寿。二十六年,皇上南巡,蔡新去觐见。他母亲去世后,他又被任命为刑部侍郎。乾隆三十二年,升任工部尚书。三十八年,调任礼部尚书。四十五年,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协助大学士处理政务。四十六年,他请求告假回家修缮祖坟。四十八年,他又回到朝廷。被任命为文华殿大学士,同时兼任吏部尚书。五十年,参加了千叟宴。皇上亲自主持讲学,蔡新作为大学士主持国子监的教学,他讲的是《易经》里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皇上还赏赐了他茶叶和丝绸。

这位新大人,做事非常谨慎小心,说话做事都严格遵守礼法。皇上对他特别看重,还专门为他写了一首《临雍诗》,诗里还特意写道:“现在朝中的大臣,谁能担当起像古代三老五更那样的重任呢?只有新大人比朕小四岁,或许可以像兄长一样看待。但是,恐怕他会觉得拘谨不敢当此重任,所以我就用王导对晋元帝说的话来回答他了。”

后来,新大人上书请求退休,话语恳切至极,皇上就准了他的请求,还给他加封了太子太师的官职,并且写了三首诗为他送行。新大人退休后,皇上每次起草文件,都经常把稿子寄给他看,还说:“在朝中,再也找不到可以和我一起讨论古文的人了。不能只是阿谀奉承,空洞地称赞。”

五十五年的时候,皇上八十岁大寿,新大人特意赶到京城祝寿,皇上在同乐园设宴款待他,还赏赐给他一斤人葠。新大人回家的路上,皇上还命令沿途的官府准备好船只和车辆护送他。皇上依然经常通过诗文与新大人交流,还告诉他将来要考察他的学问,并叮嘱他写诗的时候不要和韵。五十五年后,他又参加了鹿鸣宴。六十年的时候,皇上登基六十周年,皇上还特意告诉新大人不必进宫祝贺。

新大人上奏章祝贺皇上九十大寿,希望能再次进宫祝寿。皇上看到奏章后说:“看了你的奏章,字字句句都流露出你的真心诚意,我们君臣共同努力吧!如果上天保佑,能实现你的愿望,那将是一段佳话!”嘉庆元年,皇上九十岁寿辰,赐给他“绿野恒春”的匾额,并赏赐了许多珍贵的物品。四年后,高宗皇帝驾崩,新大人急忙赶去奔丧,到了福州,却病倒了,无法继续前行。巡抚汪志伊将此事上报朝廷,皇上体恤他,下旨让他停止行程。那年冬天,新大人去世了,朝廷追赠他太傅的官衔,谥号文端。

这位新先生啊,他学习的宗旨是追求仁义,最看重的是不动心。他还曾经收集整理了前代儒家关于操守、修养、存养和寻找本心的言论,编成了一本书,叫做《事心录》。他在上书房待了整整四十二年,培养和启迪后辈,行动上都以儒家先贤为榜样。皇上高宗皇帝非常看重他的治学根基和对家风的坚守,对他非常敬重。后来他退休回家了,福建的督抚因为贪污受贿、亏空仓库而受到严厉处罚,皇上还责备新先生说:“你知道这些情况却不说出来,就像寒蝉一样,一点也没有为国家尽忠的意思!”新先生就上书请求皇上查办那些官员,最后因为年纪大了才被皇上宽恕了。嘉庆初年,海盗猖獗,新先生的儿子本俊在京城做官,御史宋树上奏章提到新先生家书里提到了海盗的事,却没有上报朝廷。皇上就质问本俊,本俊说他父亲已经写好了奏章,正在誊抄准备上报,皇上也就没有责怪他,还安慰新先生不要害怕。新先生在家生活很谦虚谨慎,遇到县丞、尉这些地方官吏,都非常恭敬。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想让乡亲们知道,即使做到宰相,也一定要尊敬本地的官吏,这样才能约束自己,犯法的人自然就少了。”他写了一本书,叫做《缉斋诗文集》。

程景伊,字聘三,是江南武进人。乾隆四年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后来被授予编修的官职。他又升迁为侍读学士,在皇帝的上书房当差。之后又连升三级,做了兵部侍郎。程景伊曾经在给别人的信里说:“我担任中枢要职,每天在内廷,有很多事情都耽误了。今年秋天没有参加木兰秋狝,稍微能专心处理政务。”皇上知道了这件事,责备他偷懒,就把他从上书房的差事上免了。后来他历任礼部、工部等部门的官员。乾隆三十四年,他被提升为工部尚书,之后又历任刑部、吏部尚书。乾隆三十八年,他协办大学士。乾隆四十一年的時候,皇上东巡,驻跸在黄新庄。程景伊和其他在京的王公大臣去迎接皇上,结果还没被召见就退班了,皇上就下令夺了他的官职,但是仍然让他留任。乾隆四十四年,他被授予文渊阁大学士。乾隆四十五年,皇上南巡,命程景伊留京处理政务。皇上回京后,程景伊入宫觐见,皇上见他病后身体衰弱,就让他安心调养身体,不要勉强工作。同年七月,程景伊去世,谥号文恭。

梁国治,字阶平,是浙江绍兴人。乾隆十三年,他考中了状元,被授予修撰的官职。后来升迁到国子监司业,还担任过广东乡试的正考官。 汇报工作的时候,他的言辞让皇帝很满意,于是被任命为广东道员候补。没多久,就升任惠州、嘉应、潮州三府道,之后又调任广东粮驿道。因为政绩突出被皇帝召见,升任左副都御史。之后又升任吏部侍郎。

不过,后来广东总督杨廷璋等人弹劾他,说他在担任粮驿道的时候,没有发现家人贪污舞弊的情况,经过调查属实,梁国治被革职。 之后他又被起用,担任山西冀宁道。 然后一路升迁,做到湖北巡抚。乾隆三十四年,他被任命署理湖广总督,兼任荆州将军。当时湖北连年水旱灾害,他负责赈灾,可是仓库里缺粮,足足少了四十八万多石。梁国治想了个办法,拿出二十万两白银从库房里拨出来,等到秋天收成好,来年春夏再把粮食卖出去,每石粮食加价一钱银子。 这个方法实行了几年,仓库里的粮食再也没有缺过。

乾隆三十六年,梁国治调任湖南巡抚。 当时清军正在征讨金川,军械、药品和弹药都严重不足。梁国治请求动用库房里十多万两白银用于军需,并建议从各地的粮食税款中暂时借用,分三年还清。 他还发现,出征的将领,按照规定只能在原部队内部升迁,如果原部队没有空缺,就无法升官,这大大影响了将士们的积极性。他建议,对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将领,应该优先考虑升迁,即使本营没有空缺,也可以破格提拔。 他的建议都被采纳了。

乾隆三十八年,梁国治被召回京城,在军机处行走,还兼任南书房行走。乾隆三十九年,他被任命为户部右侍郎。乾隆四十二年,升任户部尚书。乾隆四十七年,加太子少傅。乾隆四十八年,协办大学士。乾隆五十年,晋升东阁大学士,兼任户部尚书。 乾隆五十一年,梁国治去世,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定。

国治,他老爸叫文标,在刑部当司狱,对犯人很仁慈,是个好官。国治自己呢,特别孝顺,他和哥哥是双胞胎,可惜哥哥早死了,他一辈子都不敢庆祝自己的生日,对嫂子也像对待亲妈一样好。工作认真细致,从不乱说话,也不轻易动怒,但也不是那种任人摆布的人。 他手下有个想进按察使衙门当负责刑名的幕僚,国治就劝他:“做事一定要谨慎小心!”那人又想改去管钱粮,国治说:“刑名案办错了,顶多杀一个人,就算杀错人,数量也有限,而且很快就会被人知道。但钱粮关系到老百姓的生计,危害比刑名案大十倍不止,当时可能感觉不出来,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坏的影响会一直持续下去,没完没了!” 所以最后没同意他转行。国治写过一本叫《敬思堂集》的书。

英廉,字计六,冯氏,是内务府汉军镶黄旗的人。雍正十年考中了举人。从笔帖式做起,后来当上了内务府主事。乾隆初年,被派去江南学习河工,之后补任淮安府外河同知。慢慢升迁,最后当上了永定河道的官员。后来河堤决堤了,总督方观承弹劾英廉说他疏于治理河道,导致月堤被冲垮,还隐瞒不报,导致工程延误。英廉被罢官,还被抓起来审问,但他据理力争。

过了好几年案子还没判决,方观承请求派大臣来重新审理此案。皇上就让尚书舒赫德一起审理,舒赫德说英廉上报情况不实,而且之前也没做好预防措施,堵堤的经费也没到位,应该赔偿损失。皇上说:“英廉到任还不到两个月,河堤就出问题了,责任主要在前任。但是方观承身为总督弹劾下属,朕也不敢轻易定罪,审理一年多还没结果,才请求派大臣来重审。这说明他心里有所顾忌,也是朕勤政爱民的体现啊。那就依他的请求办吧。”没过多久,皇上就让英廉去高梁桥西边的稻田厂干活。后来又让他从笔帖式做起,重新当上了内务府主事。之后一路升迁,当上了内务府正黄旗护军统领。 后来外放担任江宁布政使,还兼管织造。英廉因为父亲年老,请求留在京城,皇上就赐给他二品衔,让他当了内务府大臣和户部侍郎。

我三十四岁那年,去缅甸打仗,皇上让我和尚书托庸他们一起负责这件事。后来我升迁为刑部尚书,还兼任户部侍郎和正黄旗满洲都统。

三十九岁的时候,侍郎高朴弹劾左都御史观保,还有侍郎申保、倪承宽、吴坛,一起揭发内监高云从泄露了道府的档案记录。皇上问我知不知道这事,我说不知道。皇上就狠狠地责问我,要罢免我的官职,但最后还是网开一面,让我继续留任。当时京城的一些商人把奏折递给了皇六子,想请求点什么事情,这事儿就交给了内务府处理。皇上召集内务府的大臣们问:“是谁收的奏折?”我和金简都说不知道。结果迈拉逊直接说:“是六阿哥收的。”皇上说我和金简隐瞒实情,这事儿就交给部门去讨论处理,最后还是轻判,记入档案了。

四十二岁那年,我协办大学士。四十四岁,暂时署理直隶总督。四十五岁,大学士于敏中去世了,皇上觉得我虽然是汉军出身,但协办大学士多年,就破格提拔我做了汉大学士。我是第一个当上汉大学士的汉军人。没多久,我又升任东阁大学士,继续兼任户部。四十六岁,我又暂时署理直隶总督,还上疏请求拨款给清州县,因为那里财政亏空。四十七岁,我被加封为太子太保,又再次署理直隶总督。那年直隶发生灾荒,我负责赈灾,上疏请求用积压的漕米补充各地的粮仓储备,还请求免除三万多两的未完成的耗羡(税收中的剩余),皇上都同意了我的请求。后来我因为生病请求退休,皇上准奏,让我以大学士的身份回京养病。我死后,皇上赐予五千两白金用于丧葬,还让我进了贤良祠,谥号文肃。

彭元瑞,字芸楣,江西南昌人,乾隆二十二年考中了进士,后来被选为庶吉士。 毕业后当上了编修,在懋勤殿当差。 大考的时候,因为在宫里当差,所以没参加考试。 后来升了侍讲,又升了詹事府少詹事,还到南书房当差。 之后又升了侍郎,在工部、户部、兵部、吏部都干过。 乾隆帝六十大寿的时候,彭元瑞写了一篇赞颂圣德的序言,皇上很高兴。 皇上还自己写了一首全韵诗,彭元瑞又把周兴嗣的《千字文》重新写了一遍,还写了篇跋文。皇上龙颜大悦,下诏夸奖他是个“异想逸材”,还赏赐了他貂皮大衣、砚台和墨。 皇上还让他写宁寿宫和皇极殿的楹联,写得皇上很满意,又赏赐了他一首诗。

辟雍建成后,举行释奠大典,彭元瑞负责讲学,还参与了耕耤仪式,并为此写了三篇赋。 后来他升了尚书,在礼部、兵部、吏部都当过尚书。 乾隆五十五年,皇上八十寿辰,因为那年是庚年,彭元瑞就进献了一首八庚全韵诗。皇上觉得庚字的字数比较奇特,就让去掉首句的韵,最后一句再调整一下,好让它押韵,皇上还亲自修改了这首诗。 不久,彭元瑞又升了太子少保,协办大学士。 乾隆五十六年,因为他的孙子冒名顶替做了官,御史彭龄弹劾了他,结果彭元瑞被降职为礼部侍郎,但仍然可以在南书房当差。 后来他又被重新任命为工部尚书。

嘉庆四年,乾隆帝去世后举行奉安大典,彭元瑞撰写的祝文,仁宗皇帝认为写得很好,又把他升为太子太保。彭元瑞的儿子彭翼蒙,在江南当盐巡道,因为犯了事被免职,彭元瑞主动请罪,又因为误举编修缪晋的事,被下放到吏部议处,但皇上都宽恕了他。 后来,修撰乾隆实录的时候,彭元瑞被任命为总裁。 嘉庆八年,他因为生病请求退休,皇上挽留了他很久才同意。 皇上还让他继续担任实录总裁。 不久后他就去世了,追赠协办大学士,谥号文勤。

彭元瑞因为文学才华受到皇帝的赏识。 宫里收藏的书籍、字画、青铜器等等,编纂《秘殿珠林》、《石渠宝笈》、《西清古鉴》、《宁寿鉴古》、《天禄琳琅》这些书,彭元瑞都参与其中。 他参与撰写了《章献颂》,多次受到皇上的嘉奖。 他自己的著作有《经进藁》、《知圣道斋跋尾》等书。 乾隆实录完成后,皇上恩赐祭祀,并把他列入贤良祠,他的儿子彭翼蒙也因此被授予员外郎的官职。

纪晓岚,字晓岚,是河北献县人。乾隆十九年考中了进士,然后被选拔为庶吉士。毕业后,他被任命为编修。后来又升职,当上了左春坊左庶子。 京察考核后,他被派去贵州都匀府当知府。乾隆皇帝觉得纪晓岚学问好,就给他加了四品官衔,把他留在京城继续当庶子。没多久,他又升任翰林院侍读学士。 话说,之前淮安盐运使卢见曾犯了错,纪晓岚因为和卢家是亲戚,不小心透露了一些消息,结果卢见曾被革职,发配到乌鲁木齐。 后来纪晓岚被释放回京。乾隆皇帝去热河避暑,纪晓岚在密云迎接皇帝的车驾。 皇帝让他当场作诗,主题是土尔扈特部全部归顺清朝,纪晓岚的诗写得皇上很满意,于是又把他任命为编修。

乾隆三十八年,朝廷开始编纂《四库全书》,大学士刘统勋推荐纪晓岚和郎中陆锡熊担任总纂官。他们翻遍了《永乐大典》,搜集散落各地的书籍,仔细阅读各省送来的书籍,整理编目,写出提要,纪晓岚因此被提升为侍读。 皇帝又让他编纂简明书目。 后来,因为纪晓岚的儿子纪汝传欠债被告上法庭,纪晓岚因此受到牵连,被官员们弹劾,但皇上最终还是宽恕了他。 没过多久,他又升任翰林院侍读学士。 朝廷修建文渊阁来收藏书籍,纪晓岚被任命为文渊阁的官员。 他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兵部侍郎。 《四库全书》完成后,纪晓岚上表向皇帝汇报。 皇帝说:“这个表奏,必须出自纪晓岚的手笔!” 皇帝还赏赐了他很多东西。 之后,纪晓岚又升任左都御史,后来又升任礼部尚书,然后再次担任左都御史。

京城附近发生灾荒,很多饥民涌入京城讨饭。按照惯例,京城五城要设立粥厂,从十月到三月供应粥食。纪晓岚上奏建议,从六月中旬就开始设立粥厂,每天煮三石米,十月再增加到五石米,三月结束。皇帝批准了他的建议。 他又升任礼部尚书,同时兼任左都御史。 他还上奏建议,乡试和会试的策论考试,取消用胡安国的文章作为考题,改用《左传》的故事作为作文素材,并可以参考公羊学和穀梁学的观点。皇帝也采纳了他的建议。 嘉庆元年,纪晓岚调任兵部尚书,后来又调回左都御史。 嘉庆二年,他又调任礼部尚书。 他上奏建议,即使妇女在强暴事件中受到了污辱,也要根据情况给予表彰。 嘉庆十年,纪晓岚协办大学士,并被加封为太子少保。 他去世后,朝廷赐予白金五百两用于治丧,并追赠谥号“文达”。

纪昀,学问特别深厚。他参与编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各种学说进行比较分析,深入挖掘其精髓,并把它们整理得条理清晰,成就了一项浩大的工程。不过,他吸取了明朝末年讲学风气的教训,也考虑到宋代五子书的官方规定,所以不敢公开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但对于南宋以后的一些儒家学者,他的评价中不乏贬低和批评,多少带有一些门户之见。

陆锡熊,字健男,上海人。乾隆二十六年考中进士,被召见考试后,被授予内阁中书的职位。后来一步步升迁到刑部郎中。他和纪昀一起在《四库全书》馆担任总纂,之后又同时被授予翰林院侍读的职位。之后又升迁到左副都御史。后来因为校对《四库全书》时出现错误,被责令重新校对,而校对所花费的费用,则由陆锡熊和纪昀共同承担。皇上又派他们去奉天(今沈阳)校对文溯阁藏书,陆锡熊最终在奉天去世。

陆费墀,字丹叔,浙江桐乡人。“陆费”是他的复姓。乾隆三十一年考中进士,后改任庶吉士,被授予编修的职位。在《四库全书》馆担任总校,和纪昀、陆锡熊一样,后来也升迁为侍读。之后又升迁到礼部侍郎。因为《四库全书》校对出现错误,皇上认为纪昀、陆锡熊、陆费墀对此负有主要责任,而陆费墀的责任尤其重大。文澜阁、文汇阁、文宗阁这三个藏书阁的书,因为书的封面和木匣子坏了,皇上责令陆费墀出资修理。皇上还下令对陆费墀进行审理,最终革去他的官职。不久后,陆费墀去世了。皇上命人抄没陆费墀的家产,留下千金用于赡养他的家人,其余的钱则用于三个藏书阁的修缮。

书里这么说:乾隆朝中年以后,很多官员都是凭借军功而升迁到高位。比如海兰察、福康安、阿桂、和琳,他们都是先在外地任职,积累了显著的功劳才升迁的。阿桂在中央任职十多年,先后与于敏中、和珅共事,却从未逢迎拍马。而纪晓岚、刘墉、纪昀则从侍从官做起,凭借文学才能受到世人的敬仰。刘墉谨守着父亲刘世远的教诲。纪昀校订《四库全书》,完成了这项体现一代文治的伟业,他的官位和成就,确实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