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保,字克斋,是苏完瓜尔佳氏,满洲镶白旗人。他道光二十年考中了举人,后来被授予顺天府教授的职位。之后升迁为赞善,大考成绩评为二等,又升任侍讲,一步步升到祭酒。他经常上书谈论政事,很有风骨。后来又担任了光禄寺卿、内阁学士。

咸丰二年,因为发生天灾,他上书论述当时的政事,说得非常直接,大意是说:“广西的贼寇势力非常猖獗,广东、湖南也都很危险。赛尚阿督师却毫无功绩,应该明确赏罚来振奋朝纲。黄河决堤却没追究治河官员的责任,刑罚太轻,盗贼日益猖獗,应该下明确的命令来整肃法纪。大臣们的奏折很多都被压着不处理,恐怕会滋生弊端。很多事情都是皇上朱批处理,很少下达正式的谕旨。老百姓私底下都在议论皇上的圣德。”奏折递交上去后,皇帝让内阁大臣询问奏折的始末,让他畅所欲言,不要隐瞒。内阁大臣复奏说:“皇上朱批是为了就事论事地进行训诫,大臣们收到后会遵照执行,其他人并不知情,这和正式颁布谕旨给天下人不一样。最近很多大臣的奏折虽然都按照意见处理了,但是原奏的人却不知道结果;户部的一些重要案件,覆奏也按照意见处理了,外人根本不知道最终怎么处理的。古代像魏征那样,把意见公开张贴出来,让大家都能看到。现在应该也这样做,公开宣示朝廷的命令,防止胥吏欺瞒。那些老百姓私底下议论,有的说皇上励精图治的心不如以前了,有的说皇上勤俭节约的德行不如先皇。现在皇上的游乐场所都焕然一新,皇上卸下丧服之后,肯定会有适性陶情的事情,现在内府已经开始采办梨园的服饰准备进献给皇上。皇上喜欢鼓乐和打猎,这有什么损害圣德的呢?但是自古以来,帝王都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尚书》上说:‘不要只监督水利,更要监督百姓。’皇上真的应该仔细考虑啊!”皇帝心里不高兴,明确地指出了奏折中的错误,因为胜保的奏折中含有讽谏之意,所以没有治他的罪。后来胜保自己撤回了奏折,被降职为四品京堂官员。

话说太平天国那帮人攻打武昌,胜保就写奏折给朝廷,详细地说了怎么对付这些贼寇的办法。皇上批准了,让他赶紧去河南,听从钦差大臣琦善的指挥。三年春天,他和提督陈金绶一起带兵去支援湖北、安徽,结果江宁那边就告急了。等他们赶到,江宁城已经被攻破了,他们只能把军队驻扎在江浦。胜保又写奏折给朝廷,皇上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就让他当内阁学士,参与处理军务。他们攻下了浦口,可贼军又攻陷了扬州,胜保和陈金绶就一起追着打。在镇海寺南面跟贼军打了一仗,把他们打败了,然后就逼近扬州城下,皇上还赏了他个花翎呢!接着又在天宁门、广储门外连着打胜仗。

后来,皇上派他去安徽剿匪,结果那些贼军已经跑到河南去了,渡过黄河围住了怀庆府。胜保就集合各路军队进攻,将军托明阿从东面进攻,胜保自己从南面进攻。当时督师大学士讷尔经额在临洺关那边遥控指挥,好几路援军在城下磨蹭了很久,就只有他们两路军队真正在拼命打仗。皇上就让胜保帮着处理河北的军务。七月的时候,胜保把军队分成三路进攻贼军的营垒,狠狠地打败了他们,怀庆府的围困解除了。皇上赏了他都统的官衔,还给了他黄马褂,并且赐给他“霍銮巴图鲁”这个称号。贼军逃窜到山西,接连攻破了好几个县城,其他军队都慢吞吞的,只有胜保带着善禄、西凌阿,率领四千兵马紧追不舍。先是在封门山口打败了他们,又在平阳打败了他们,然后绕到贼军前面,占据了韩侯岭,接着又收复了洪洞、平阳。他还弹劾了那些磨磨蹭蹭的将领托云保、董占元、乌勒欣泰,狠狠地处罚了他们。皇上夸奖胜保勇敢有功劳,任命他为钦差大臣,代替讷尔经额督师,统领各路军队,还特别赏赐给他康熙朝安亲王进献的神雀刀!要是谁耽误军情,不管官职大小,只要是副将以下的,都直接斩首,然后报上来!

坏家伙们没法往北跑了,就转向南方,从泽州、潞州之间的小路,偷偷摸摸地进了直隶地区。讷尔经额师在临洺关被打得稀里哗啦,这帮坏家伙又嚣张起来了,到处乱窜,跑到了顺德、赵州、正定。胜保从井陉一路追赶拦截,结果因为追击不利,被降了两级。皇上就派惠亲王绵愉当大将军,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当参赞大臣,驻军涿州,直隶的军事行动还是让胜保负责,不过又给他安排了西凌阿、善禄两个副手帮忙。

这帮坏家伙又往东跑,从深州、河间那边打探天津的情况,胜保就转战追赶他们到了静海。坏家伙们从独流分兵驻扎在杨柳青,胜保多次跟他们交战,最后他们就聚集在静海、独流,依托地势死守。皇上就下令让僧格林沁带兵过去一起围剿。到了第四年春天,坏家伙们突然冲出包围圈,逃到了阜城,胜保紧追不舍,消灭了他们几千人,还当场打死了个叫吉文元的狠角色。可这时候,支援他们的坏家伙从江北偷偷渡过黄河,去骚扰山东,皇上就命令胜保调兵去剿灭他们。结果临清城丢了,胜保因此被撤职,但他主动请罪,继续带兵作战。

后来他打败了那些坏家伙,收复了临清,剩下的坏家伙往南逃窜,胜保一路追击,接连打败他们,溃散了很多。最后这帮坏家伙逃到丰县,只剩下了一千多人,胜保把他们逼到河边,全部消灭了。捷报传到京城,胜保被恢复了官职,还被加封为太子少保。 僧格林沁在连镇围住了林凤祥、李开芳,可是围了很久也没拿下,皇上就命令胜保回军一起围剿。结果李开芳杀出重围,带人分头窜到山东去了,胜保亲自带领轻骑兵追赶,那些坏家伙就占领了高唐城死守,胜保围困了他们几个月也没攻下来。皇上接连下旨责问他,最后把他撤职,押解回京治罪,发配到新疆去了。

直隶和山东的贼寇平定后,皇上给了他蓝翎侍卫的职位,让他去伊犁当领队大臣。

六年的时候,皇上把我召回京城,然后派我去安徽的军营做事。七年,我被授予副都统的衔,协助办理河南的军务。当时捻军势力正盛,胜保将军来了,接连攻破了捻军的方家集、乌龙集、柳沟集,最后攻克了他们的老巢三河尖。接着又收复了河关和霍丘,在正阳关取得了大捷,斩杀了捻军首领魏蓝奇等人,皇上还赏赐我头品顶戴。

八年,我又平定了酆家集、乔家庙、赵屯等捻军巢穴。当时粤军一股很大的部队包围了固始,我率军击溃了他们,歼灭了万余名匪贼,斩杀了伪显天侯卜占魁等人,解除了固始之围。皇上嘉奖我谋略和勇猛兼备,等到都统的空缺出来后,就奏请皇上任命我,又恢复了我的黄马褂和巴图鲁称号,还免除了我弟弟廉保的戍边之罪。

粤军首领陈玉成、李侍贤合兵攻陷了庐州和凤阳,皇上就授予胜保镶黄旗蒙古都统的职位,并任命他为钦差大臣,督办安徽的军务。胜保将军接连在定远池河、高桥击败了敌人。他率领军队抵达三河,捻军就逃跑了。捻军首领李兆受长期盘踞在江淮地区,和粤军勾结。等到看到粤军屡战屡败后,他就开始摇摆不定。胜保将军亲自到清流关秘密招降他,答应他如果归顺朝廷就免除罪责并授予官职。李兆受说他的部下家属都在江宁,请求缓期投降。

等到我们进攻天长的时候,李兆受里应外合,我们攻克了天长,他又献上了滁州。皇上奏请授予他参将的职务,改名为世忠,安置了他的部下,让他自己单独成为一支军队。九年,我们攻克了六安,捻军首领张元龙在凤阳投降,我们又收复了临淮关。接着又攻克了霍山、盱眙,在清水镇打败了敌人,斩杀了他们的首领吴加孝,然后攻克了怀远。但是庐州、定远却久攻不下,捻军还在继续蔓延。这时我母亲去世了,我请求皇上允许我守孝,但皇上准许我继续带兵。

十年的时候,他被撤了钦差大臣的职务,派去河南剿匪。结果御史林之望弹劾他办事不利,把他降职成了镶蓝旗汉军副都统。 后来因为剿匪没啥效果,他又被降职成光禄寺卿,召回北京。刚回到北京,英法联军就打进来了,他被命令率领八旗禁军驻扎在定福庄,跟僧格林沁、瑞麟一起在通州八里桥打仗,结果打输了,胜保还受了伤,只好退回北京城。 停战议和之后,胜保把各路溃散的军队和后来赶到的勤王部队都收拢起来,一共有一万多人。他上书朝廷,说京城的兵务必须赶紧训练,还拟定了一套训练章程。 后来朝廷让他兼管圆明园的八旗和内务府包衣三旗的兵力,亲自督促操练,这算是北京军队改革训练的开始。

十一年,他升职当了兵部侍郎。 那时候捻军在山东闹事,朝廷就调拨了他手下的五千人给僧格林沁去剿匪。 接着,朝廷又命令胜保去直隶和山东交界的地方防守,他一路打仗,连续攻克了丘县、馆陶、冠县、莘县,最后还端掉了捻军的巢穴。 他还招降了捻军首领宋景诗,宋景诗带着他的部下一起投降,跟着胜保打仗。 胜保又收复了朝城和观城,之后朝廷又让他负责督办河南、安徽的剿匪工作。 河北的捻军被平定后,朝廷对他进行了表彰奖励。

那年七月,文宗皇帝驾崩在行宫,穆宗皇帝继位,肃顺、载垣、端华等人辅政,却专权乱政。胜保上书说要进京清除君侧奸臣,肃顺他们很忌惮他。等皇帝回京后,胜保上奏说:“国家的政权应该掌握在上,不是下面的人可以擅自专权的。皇上年纪还小就继位了,辅政大臣选得好,才能治理好国家。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等人虽然辅佐皇帝多年,威名赫赫,百姓都敬仰他们;但现在他们却把国家大权都揽到自己手里,用臣子的身份代替皇帝发布命令,挟持皇帝来统治天下,实在辜负了大家的期望,也无法让天下人都满意。他们以皇帝的谕旨为借口,理所当然地占据着权力。他们不知道,皇上继承大统,是天命所归,人心的归属,根本不在乎有没有皇帝的谕旨。至于辅助处理政务,应该以亲情为重,尊贤为先,不应该只把承写谕旨当作依据。先帝驾崩前,很多近支亲王都不在身边。我推测先帝临终前没有留下亲笔谕旨,或许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辅政大臣,想等皇上自己挑选任用,完成未竟的心愿。现在皇上还没亲政,皇太后也不临朝听政,所以政权完全落到了载垣他们几个人手里。他们把权力托付给抽签、简放,用印信图章来取信于人,但大家都根本不信,民心难测,天下是骗不了人的。就比如御史董元醇的奏章,关系重大,应该批准还是驳回,都应该由皇上亲自裁决,广泛征求朝臣意见,才能决定。他们却直接拟旨驳斥,已经露出了专权的苗头,大大辜负了百姓的期望。路上的人都说:‘这不是我们皇帝的话,也不是皇太后圣母的意思。’所有发布的命令,真假难辨。大家都很愤怒,都很不服气。这天下是宣宗皇帝的天下,传给了文宗皇帝,再传给我们的皇上。以前我们的文皇后虽然没有垂帘听政的明文规定,却实际掌握了政权。现在看来,只有皇太后亲自处理政务,召见群臣,才能了解民情,端正国体;只有选拔近支亲王辅佐处理政务,尽心尽力地辅佐皇上,才能振兴纲纪,顺应民心。所以我恳请皇上体察民情,请皇太后暂且听政,从近支亲王中挑选贤能之士任用,仍然秉承皇上的旨意行事,以成就太平盛世。”奏章上交后,大学士周祖培等人也提出了同样的意见,朝廷进行了讨论,最终采纳了他们的建议。肃顺等人被处死。不久,胜保被授予镶黄旗满洲都统兼正蓝旗护军统领的职务。

话说那会儿,捻军在安徽、河南一带到处烧杀抢掠,张洛行的势力尤其嚣张。苗沛霖这家伙霸占着寿州,把巡抚翁同书给逼走了,表面上装作要归顺朝廷,背地里却跟粤匪陈玉成暗中勾结。安徽巡抚贾臻被困在颍州,好长时间都解不了围。清军已经攻克了安庆,陈玉成退守庐州。朝廷本来打算让李续宜负责安徽的军事,让他当巡抚。可苗沛霖以前是胜保手下的兵,心里害怕湘军,就到处嚷嚷说等胜保来了再剃发归顺。贾臻把这事儿报给了朝廷,朝廷就催促胜保去救援颍州。

同治元年,胜保派兵先头部队去了,结果被捻军打败了。到了三月,胜保才亲自带兵赶到,打败了捻军的营垒,这才解了颍州之围。朝廷赏了他兵部尚书的衔。后来多隆阿他们攻克了庐州,陈玉成逃跑了,苗沛霖把陈玉成给诱捕了,献给了胜保的军队。朝廷下令在军前杀了陈玉成,赦免了苗沛霖的罪过,答应他立功之后再恢复官职。苗沛霖手下号称十万人,管辖着二百多个乡镇。他和张洛行势均力敌,互相仇恨,他就主动请缨去剿灭张洛行,其实心里鬼得很。

朝廷就问了曾国藩、官文、李续宜、袁甲三等人的意见,他们都主张剿灭苗沛霖。只有胜保一个人坚持要招抚苗沛霖,上奏朝廷说,现在权力不统一,自己是外来的军队,地方上处处掣肘,请求让他帮办安徽、河南两省的军务。朝廷就答应了他的请求。朝廷多次下旨告诫他,夸奖他的才能和谋略,又警告他不要骄傲自大。但他就是不改,硬说苗沛霖没什么问题,是被李续宜故意怀疑,怕激化矛盾。李续宜奉旨要进驻颍州,结果到最后也没去。

陕西回民起义闹得厉害,多隆阿率领的援军被阻隔,一时半会儿到不了。于是朝廷就派胜保当钦差大臣,负责陕西的军事行动。到了八月,胜保带着军队打到西安城下,解了围。捻军将领宋景诗中途带着人叛逃了。东边的同州、朝邑还在回民手里,朝廷责令胜保专心剿灭东路的叛军,同时命令多隆阿率军进攻西路。胜保根本打不过那些叛军,而且他还嫉妒多隆阿,就擅自调动苗沛霖带兵去陕西。朝廷下令严厉阻止,但他根本不听。后来朝廷派僧格林沁的大军去监督他,这才作罢。

这时候,朝中内外都上奏弹劾胜保,说他骄傲放纵,贪污淫乱,克扣军饷,收受贿赂,拥兵自重,纵容寇匪,欺骗朝廷,贻误战机。朝廷就让僧格林沁、山西巡抚英桂和西安副都统德兴阿调查此事,然后密令多隆阿率军赶往陕西,宣读胜保的罪状,革去他的职务,把他抓回京城,交给刑部审判,抄了他的家。

两年后,朝廷大臣一起审理此案,胜保只承认自己带着小妾随军,还说那些弹劾他的人是诬告。但是,朝廷指出他贪污受贿,欺骗朝廷,这些都是天下皆知的事实;苗沛霖杀害官员占据城池,宋景诗反复叛变,这些都是他一手造成的祸患,根本不能说他没有挟制朝廷的意思。考虑到他以前也立过战功,朝廷就宽大处理,让他自尽,同时追究他那些同僚的罪责,分别论处。胜保被抓的时候,降捻将领李世忠已经升到提督,他请求免去自己的官职来为胜保赎罪,但朝廷没有答应。御史吴台寿上奏说胜保虽然有抗敌保卫国家的功劳,却没有丢失土地、损兵折将的罪过,请求从轻发落。结果查出吴台寿的哥哥吴台朗在胜保的军队里,朝廷认为吴台寿是包庇同党,就革去了他的职务。

托明阿,是栋鄂氏家族的人,满洲正红旗的。他一开始是侍卫,后来升到护军参领,之后外放到山东兖州营当游击。跟着巡抚武隆阿去新疆打仗,立了功,被赏赐了花翎。然后一步步升官,做到曹州镇总兵,又调到四川松潘、重庆当总兵。道光二十四年,升任四川提督,因为生病辞了职。二十七年,他又被起用,当上了乌鲁木齐提督。后来调到陕西,升任绥远城将军,他认真整顿军队,勤于训练士兵。

咸丰三年,广东的匪徒林凤祥等人攻陷了扬州,又逼近淮安、徐州,朝廷命令他率领部队到江南、山东交界处防堵,驻扎在清江浦。匪军逃窜到滁州,托明阿前去支援,和周天爵一起围剿。他们一路追击匪军到河南,在睢州、杞县、陈留、中牟等地多次交战,攻克了汜水,歼灭了上千名匪军,受到了皇帝的赏赐,并被委派负责军务。匪军逃窜到河北,包围了怀庆府,托明阿渡过黄河,和其它军队一起分路进攻,多次取得战果。匪军修筑土城和木栅拒守,联军合力攻破了他们的防御工事,擒斩了数千人。匪军这才溃逃,怀庆府的包围得以解除。因为战功,他被赏赐了黄马褂,并被授予“西林巴图鲁”的称号。

追击匪军到山西后,朝廷任命胜保为督师,让托明阿协助他办理军务。匪军逃窜到直隶境内,托明阿因为一些原因被降了五级,但仍然留任。不久因为伤势过重而解职回旗。四年春天,他的伤病痊愈了,朝廷命令他前往直隶,继续协助僧格林沁、胜保办理军务。当时匪军占据阜城,坚守不出,各路军队包围了阜城。托明阿的军队驻扎在阜城的东北方向,匪军来进攻,都被他击退。匪军却从东南角突围而出,占据了连镇,卡在运河边。托明阿和都统西凌阿的军队,分别在运河东西两岸,合力再次包围了他们。

会琦善在扬州带兵打仗,结果战死了,皇上就派明阿去当钦差大臣,赶紧过去接替他,还授予他江宁将军的职务。自从太平军占领了江宁(南京),镇江、扬州也都被攻陷了,南北交通完全断绝,咱们的大军就分成两路,向荣的军队在江南,琦善的军队在江北。江北的军队攻打扬州没攻下来,太平军就放弃扬州跑了,都聚集在瓜洲,和南岸的镇江互相呼应。江宁的太平军经常乘着大船顺流而下,陆军拦不住,水军力量又弱,也控制不了太平军。上游的浦口是贼军进攻的要冲,他们在沙洲扎营,随时准备进攻。我们这边就指望总兵武庆的一支军队和道员温绍原的六合练勇来抵挡,但也没什么效果。

明阿到了军队以后,命令副将鞠殿华拆毁运河上的铁锁,又让提督陈金绶沿着东岸进攻,取得了一点战果。他还截击了太平军的船队,杀了他们的伪丞相黄起茅。之后,明阿亲自率领水军渡江,攻占了北固山、金山,然后又撤了回来。到了五年的时候,瓜洲和镇江的太平军联合起来进攻仪征,明阿就命令副都统德兴阿和总兵李志和去打退了他们。他又率军进到三汊河,诱敌深入,把太平军打败了。明阿看到僧格林沁在连镇、冯官屯都是用围墙来围困太平军,就想着效仿一下,在瓜洲也筑起长长的围墙来困住他们。可是瓜洲紧靠长江,水路畅通无阻,而且地势狭长,不好防守,其实并不可靠。围墙修好了,明阿多次和陈金绶一起进攻,也没取得什么大的胜利。

江宁的太平军占据了江浦的石矶桥,武庆、西昌阿他们带兵去攻打,最终攻克了石矶桥。巡抚吉尔杭阿督促军队攻打镇江非常着急,于是大家就商量着南北两路同时进攻,夹击太平军。

话说六月份,江宁那些反贼大举进攻镇江,结果没成功。他们渡过长江跟瓜洲的贼兵汇合,突然冲破了咱们的防御工事,到处放火。官兵在土桥跟他们打了一整天,死伤惨重。托明阿的营地都被烧毁了,只好先退到三汊河,又退到秦家桥,军队都快散架了。陈金绶、雷以諴他们也逃跑了,扬州城就这样丢了。各营军队都溃不成军,只有德兴阿还在那里死守,拼死抵抗。向荣将军赶紧派邓绍良带兵渡江增援。过了十天,总算把扬州城夺了回来,可江浦又被那些贼兵占领了。皇上把托明阿的官职给撸了,但是让他留在军营继续效力,后来因为生病就回家了。

八年的时候,我被提升为头等侍卫,带兵驻扎在杨村,防止英国兵入侵,后来被授予直隶提督的职位,又升迁为西安将军。到了同治元年,因为伤病太多,我请求退休,四年后就去世了。

陈金绶,四川岳池人。他跟着军队剿灭太平天国,立下不少功劳,从把总一直升到都司。道光年间,他参加了征讨新疆的战役,在佳噶赖打败了敌人,战功赫赫,皇上还赐给他“逸勇巴图鲁”的称号,提拔他做了留坝营游击。道光十三年,直隶总督琦善把他调到军队当教练,一路升迁,做到督标中军副将。琦善很器重他,觉得他完全有能力担任总兵,就把他推荐了上去,最后他当上了天津镇总兵。

二十二年的时候,金绶升职了,当上了直隶提督。后来,琦善大将军去剿灭广东的匪贼,金绶带着他手下的三千兵马跟着去了。皇上觉得金绶是杨遇春将军的老部下,就下令让他帮着办军务,先派兵出发。因为金绶不太识字,皇上又派胜保跟他一起去。

咸丰三年春天,命令他们火速支援江宁。金绶和胜保一起攻克了浦口,皇上就下令让他专门负责江北的防务。扬州城失守了,金绶就从六合、仪徵赶去救援。琦善的大军终于到了,大家一起攻打扬州。琦善的军队从北面进攻,金绶和胜保的军队从西面进攻,连续几次战斗都取得了胜利。可是贼军死守城池,几个月都没拿下,而且瓜洲那边水路畅通,兵力不足,没办法把贼军围起来。贼军一部分人又去攻打浦口,占领了浦口,接着又攻陷了滁州,然后往北逃窜。胜保带兵去安徽支援,皇上多次下令,说孤城坚守这么久,一定要加快进攻速度。总兵双来奋勇向前,顺着梯子爬上城墙,金绶在旁边策应。但是士兵们不听命令,双来因为没有援兵,负伤撤退,后来在军中去世了。从那以后,大家都不敢猛攻了,而贼军经常从瓜洲窥探,企图来救援,都被金绶他们打退了。

十一月份,贼军攻陷了仪徵,两路大军同时来犯。参将冯景尼守卫杨子桥,首先溃败,很多军队都打了败仗。城里的贼军带着大量的辎重冲出来,向瓜洲方向逃窜,琦善和金绶没能截住他们,两个人都被革职留在了军队。虽然扬州城收复了,但是贼军却长期占据着瓜洲。四年春天,琦善在军中去世了,金绶暂时负责关防。托明阿将军到了之后,他和金绶一起进攻瓜洲,摧毁了贼军的炮台。接着又攻打新桥的贼军营垒,金绶的侄子能义和游击海明战死沙场。

江北的军队大多疲惫不堪,金绶年纪也大了。皇上念在他忠心耿耿,就暂时容忍他。金绶经常向皇上报捷,说取得了一些小胜利,但是很多都是虚报谎报,被皇上斥责。后来,托明阿的军队在土桥溃败,金绶和雷以諴驻扎在万福桥,看到敌军就逃跑。事后,金绶为自己辩解,还说自己也参与了收复扬州的战斗。但是德兴阿上奏弹劾他,说要治他的罪,可是金绶已经先在军中去世了。

德兴阿,是乔佳氏家族的人,满洲正黄旗的,祖上在黑龙江驻防。道光年间快结束的时候,他先是在京城当个前锋,后来被提升为蓝翎侍卫,在乾清门当差,一步步升迁,最后当上了头等侍卫。

他骑马射箭特别厉害,皇帝文宗皇帝知道了他的本事。据说他还曾经徒手抓住一匹脱缰的奔马,皇帝为此赏赐了他一件黄马褂。

咸丰二年,皇上命令我带黑龙江的兵去琦善将军那里帮忙。

三年的时候,跟着大军去攻打扬州,驻扎在蒋家庙。蒋家庙是通往仪征的要道,城里的贼兵偷偷摸摸地跑出来,我带兵狠狠地打败了他们。瓜洲的援兵也来了,占据了虹桥,我和守备毛三元一起在三汊河夹击他们。我一个人骑着马冲进敌阵,射死了他们的头目,大获全胜,皇上还给我加了副都统的官衔。后来,其他的贼兵攻破了仪征,分两路来进攻我们。我赶紧赶到东石人头,把贼兵的浮桥给拆了。可瓜洲的贼兵又跑到河西建了个土城,卡住了三汊河,和仪征的贼兵互相呼应。我和总兵瞿腾龙一起渡过河,把贼兵的营地给端了,贼兵这才不敢往西进攻了。那年冬天,贼兵放弃了扬州城,退守瓜洲,官军重新收复了仪征,皇上也给我授了正白旗汉军副都统的官职。

咸丰四年,我和瞿腾龙一起进攻瓜洲,瞿腾龙冲在最前面,结果被贼兵袭击,战死了。我赶紧带精兵去救援,打败了贼兵,保住了全军,皇上还赐给我“博奇巴图鲁”的称号。接着我又在三汊河打败了贼兵。那次贼兵在地下埋了地雷,想诱我们上当,我发现后,带兵绕路前进,贼兵不敢出来,我就分兵两路夹击,杀敌无数,还缴获了他们的火炮和地雷。打了胜仗的消息传到皇上那儿,我被提升为御前侍卫。咸丰五年,我多次攻打瓜洲贼兵的营垒,还在虹桥、八江口等地截击溃逃的贼兵,都取得了胜利。

咸丰六年,托明阿的军队在土桥战败,扬州城又失守了,其他的军队都溃散了,只有我的军队还在坚守。皇上罢免了托明阿,任命我为钦差大臣,还加封我为都统。我打败了薛家楼的贼兵,向扬州城推进。贼兵一万人来迎战,我冲在最前面,亲手斩杀了贼兵的头目,其他将士乘胜追击,贼兵大溃,我们乘胜收复了扬州城。同时,江浦和浦口也被贼兵占领,皇上命令总兵武庆去攻打,他也成功收复了这两座城池。

德兴阿在江北诸军中战功赫赫,是出了名的厉害,但有个问题,他不懂汉语。所以朝廷就派少詹事翁同书去帮他。有了翁同书帮忙,德兴阿招募新兵,军队士气大涨,然后就攻打瓜洲。

过了七年,参将富明阿在土桥、四里铺打败了太平军,水师也击沉了贼船,还杀了伪将军陈磊。那年夏天,水陆大军一起进攻,摧毁了太平军的战舰和炮台。德兴阿亲自督战,轮番进攻,到了十一月,终于大获全胜,收复了瓜洲。太平军盘踞瓜洲四年,这才被攻破,皇上龙颜大悦,赏赐他双眼花翎,还给了他骑都尉的世袭爵位。 德兴阿乘胜追击,攻打金山,消灭了新河口、龙王庙等地的残余太平军。江南的军队也在同一天攻克了镇江,全力进攻江宁。

第二年春天,德兴阿率军进攻江浦,又取得了胜利。但江宁的太平军形势越来越危急,悍将陈玉成等人从安徽带兵来救援,结果德兴阿在浦口战败,退守六合,之前的双眼花翎被撤了,还被革职留任。太平军接连攻陷江浦、天长、仪徵,德兴阿没能救援,扬州也失守了,他的世袭爵位也被剥夺了。后来张国樑率军渡江收复了扬州,而德兴阿却带着军队在邵伯观望,迟迟不动,皇上为此严厉斥责了他。温绍原在六合坚守多年,为江北地区抵挡太平军,结果因为援军断绝而城破身亡。第二天张国樑赶到,但已经来不及了。张国樑因为江宁战事紧急,就率军渡江,皇上命令德兴阿收复六合,但他的军队士气低落,最终也没能成功。

何桂清上奏弹劾德兴阿:“德兴阿为人粗鲁,刚开始能打胜仗,全靠翁同书帮忙,攻克瓜洲就是个例子。自从翁同书调任安徽巡抚后,德兴阿身边没人辅佐,毫无谋略,导致贻误军机。”和春也弹劾他行为乖张,难以成就大功。皇上念及他之前的功劳,没有马上处罚他。到了第九年,因为长期围攻六合却久攻不下,德兴阿最终被革职召回。从那以后,江北就不再设置统帅了,军事由和春节制。后来,德兴阿被授予六品顶戴,交给僧格林沁差遣。

十一年前,他被任命为密云副都统。同治初年,他被授予西安右翼副都统的职务,负责处理山西的防务,后来又调到陕西同州、朝邑一代,镇压叛乱。五年后,他担任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被授予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协助办理新疆北路军务。六年后,他因为母亲去世而回旗丁忧。不久就去世了,按照都统的例制赐予抚恤,谥号威恪。

他一开始因为直言进谏而闻名。等到他出外带兵打仗,胆识过人,反应迅速,屡立战功。但是,他为人傲慢,目中无人,就连僧格林沁都比不上他。其他的边疆大臣和他一起办事,没有一个不和他发生矛盾,互相弹劾的。文宗皇帝虽然严厉管教他,但他屡次犯错屡次被重用,大概是因为皇帝惜才吧!他始终是用别人的军队去剿灭贼寇,没有自己训练的军队,也没有管理军饷的权力;他收编那些凶悍的土匪,却扰乱了军纪;他滥用废弃的官职人员,收受贿赂;他还放纵自己的奢侈淫逸,毫无节制。最后,因为他包庇苗沛霖,和楚军闹翻了,朝廷费尽心思调解,但他却不明白,最终获罪,他的功过是非,实在难以掩盖。托明阿、德兴阿都是作战的将领,虽然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将才,但他们做事比较谨慎,这和胜保是不能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