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镕,字甄甫,是江苏仪徵人。嘉庆二十四年考中了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后来当上了编修。他几次在科举考试中担任主考官,大家都说他是个合格的士大夫。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翰林院侍读学士。
后来他去顺天府当学政,做事非常严格,把那些不正之风都清理干净了。因为政绩突出,他又升任詹事、内阁学士。 皇上把他召回京城,先让他代理礼部侍郎,不久就正式任命了。 之后又调到刑部,还兼任户部侍郎。 他还多次奉命和大学士汤金钊一起,到安徽、浙江、江苏和南河一带去处理政务。
道光十九年,他被任命为福建巡抚。当时正严厉打击鸦片走私,英国人也在沿海窥探,他跟总督邓廷桢一起商量防务,英国军队来了,也没能得逞。 道光二十年,他又被调到湖北当巡抚,还没出发,就先代理闽浙总督的职务。 第二年进京朝见皇上,又被改任为江西巡抚。
那年正好闹灾荒,他全力以赴赈灾救民,还减少了漕运人员的陋规。在江西的几年里,他大力整顿吏治,惩治贪官污吏,官场风气变得很清明。他还抓捕了教匪戴理剑等人,以及南安、赣州一带的土匪,把他们都绳之以法。
我二十八岁那年,被调到浙江当巡抚。刚到浙江,路过衢州,就发现游击将军薛思齐贪污腐败,滥用职权,我立刻上奏弹劾他,把他发配到新疆去了。我还弹劾了五个不称职的县令。当时官场里各种调动和交接手续特别多,特别麻烦,而且政绩考核制度也不完善,我就上奏朝廷,改革了这些弊端,一下子就改变了官场的风气。因为查账清查的时候发现浙江的官员很多都不靠谱,我就请求朝廷派户部派几个办事员来帮忙,但朝廷没批准。没过多久,朝廷又让我和侍郎季芝昌一起查浙江的盐务,我上奏朝廷,制定了一个新的章程,把责任落实到人,重点是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结果盐税收入一天比一天好。
浙江东部的渔山岛是海盗的老巢,我下令让水师去剿灭,抓获了一百多名海盗,还把他们的老巢给端了。二十九岁那年,浙江发大水,文镕因为害怕灾情,上奏朝廷请求辞职。朝廷觉得他说的有点迂腐,就严厉批评了他。文镕亲自到嘉兴、湖州等地察看灾情,全力救灾安抚百姓。秀水县令江忠源是个非常勤政廉洁的好官,救灾、抓盗、修水利工程都做得非常好,后来因为操劳过度,忧郁成疾,请求辞职。我当时感叹说:“像江县令这样的人才,难道连让他体面地身后事都办不到吗?” 我私下拿出五百两银子给他,然后上奏朝廷,把江忠源救灾的功劳列在第一位。
三十岁那年,海塘多处决堤,我立刻赶去查看,结果差点掉进水里淹死,我为此自责疏于防范,请求朝廷革职,但朝廷让我留任。等海塘修好后,我又恢复了职务。
他被提升为云南贵州总督。咸丰元年,他进京朝见皇帝,文宗皇帝非常看重他,夸奖他忠诚并且勇于做事,还劝诫他要仔细辨别真假,保重身体。文宗皇帝的赏识让文镕更加感到振奋。永昌边境外的少数民族匪徒到处抢掠,长期无法平定。文镕到达后,就下令让当地守备左大雄带兵深入搜捕,抓获并斩杀了数百名匪徒,剩下的匪徒逃到了雪山以外。
广东的匪患越来越严重,文镕上奏朝廷,说提督向荣夸大战功并且假装生病,担心会误了军务,请求朝廷挑选有才能的将领。于是他推荐了游击巴扬阿等九个人。贵州黎平知府胡林翼在当地组织团练剿灭土匪,文镕认为他办事很有效率,就向朝廷推荐了他。江忠源当时在广西军队里,文镕给他写信说:“永安的贼寇不消灭,如果窜到湖南,就很难控制了!”
咸丰二年,文镕被调任闽浙总督,还没出发,广东的匪徒果然从湖南北上,攻破了武昌。咸丰三年春天,匪徒占据了江宁,东南地区一片震动。云南永昌的回族匪徒也蠢蠢欲动,文镕调兵把守险要地段,亲自驻扎在寻甸督促剿匪。
他被任命为湖广总督。当时广东的匪军正从下游往上窜,接连攻陷了黄州和汉阳。文镕九月到任,当天田家镇的军队就打了败仗,武昌城戒严了,白天城门都关着,老百姓一夜惊了好几次。巡抚崇纶想把营地搬到城外自保,文镕却坚决要和城池共存亡,决定死守待援,两个人意见不合。
敌人已经逼近城墙了,文镕坐在城墙上激励将士们,守了几个月,终于解了围。崇纶却上奏弹劾文镕闭城死守,皇上就下令赶紧收复黄州。文镕正调集胡林翼率领的贵州勇军来一起剿匪,还和曾国藩约定好水师要夹击,打算等两路大军到了再一起消灭匪军。崇纶却一再催促他赶紧打仗,还越来越急。文镕很生气,说:“我接受了朝廷这么大的恩情,难道会怕死吗?应该先把军队好好训练一下,再等贵州和湖南的军队到了,形成夹击之势。现在这样急着打,不行啊!”
第四年正月,文镕督率军队逼近黄州,在城下安营扎寨。那天大雪,路都是泥泞的,他一边慰问士兵,一边又担心军粮供应不上。匪军分几路来进攻,都司刘富成把他们打退了。匪军又大举进攻,文镕指挥军队奋力抵抗,结果后营起火了,军队溃败,他跳进水塘自尽了。崇纶上奏说文镕失踪了,等新任命的总督到了之后,事情的真相才被报告上去。皇上按照总督阵亡的例例赐予他抚恤,还追赠他骑都尉兼云骑尉的世袭爵位,谥号文节,并在京师昭忠祠祭祀他。
过了几个月,曾国藩带兵到了黄州,他挨家挨户地询问当地居民,详细了解文镕战死的经过,大家都哭着给他讲述。然后曾国藩上奏朝廷,说当时根本没有水师,无法制约匪军;文镕筹备军队很困难,还被崇纶处处刁难掣肘,最终导致战败;而且崇纶还隐瞒了文镕战死的真相,想诬陷他。文宗皇帝大怒,下令逮捕崇纶治罪,文镕的忠贞节操这才大白于天下。同治年间,湖北省请求为文镕修建专祠。
潘铎,字木君,是江苏江宁人。道光十二年考中了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毕业后调到兵部当主事,后来又当上了军机章京。他一路升迁,当上了郎中,然后又当了御史。道光二十年,他被外派到湖北荆州当知府,之后又升任江西督粮道。后来,他还担任过广东盐运使、四川按察使、山西布政使,期间还代理过山西巡抚。
道光二十八年,他升任河南巡抚。当时有人提议修改漕粮的办法,改成折色(用钱代替粮食)。潘铎上奏说:“户部想把南方运来的漕粮折算成钱,让河南等省自己去买粮食,这等于说其他省份也要在河南买粮。如果把本省应该征收的粮食改成征收钱款,那就会造成政令不一,对仓库的管理也毫无好处,反而有害。河南历年来漕运工作都做得很好,如果改成征收钱款,反而会滋生弊端,还是按照老办法比较好。” 就这样,这个提议被否决了。贾鲁河经过祥符县的朱仙镇,是商贾云集的地方。自从黄河在中牟决堤后,贾鲁河就淤塞了,有关部门责令相关人员疏浚,但一直没有恢复。潘铎勘察后发现,朱仙镇南北两边的淤塞最严重,于是他建议进行大规模疏浚,并请求带领属下捐献五万两白银来完成这项工程;他还建议加固沁河沿岸的民堤,以加强防御。他的建议都被采纳了。
咸丰元年,因为潘铎推荐的陈州知府黄庆安贪污受贿,潘铎被降了两级,调任山西按察使。咸丰二年,他升任湖南布政使。当时太平天国起义的军队正从湖南往北进攻,汉阳、武昌相继失守,湖南巡抚张亮基被提升为总督,潘铎暂时代理湖南巡抚,并被命令前往岳州督促防务。咸丰三年,新的巡抚骆秉章到任,潘铎就以生病为由请求辞职,朝廷批准了他的请求。后来,直隶总督讷尔经额推荐他,朝廷诏令他前往山西参与防剿工作。不久,因为他在湖南布政使任上岳州等地失守,朝廷根据议论,等他补任新官后降他两级,并调任他。他又以生病为由请求退休,在山西住了很久。
我十一年的时候,升到了二品大员,被任命为云贵总督。云南回汉之间一直互相仇恨,闹得很厉害,已经很久了。前任巡抚徐之铭这个人很危险,他依仗回族势力壮大自己,把前任总督张亮基都给挤兑走了。布政使邓尔恒被提升为陕西巡抚,路过曲靖的时候,徐之铭指使副将何有保派人暗杀了他,然后谎报是盗贼所为。朝廷就派我过去处理这件事。张亮基也被命令去云南督办军务。那时候徐之铭已经被回族人控制住了,他上报朝廷的奏折大多夸大其词,根本没办法查证。我和张亮基先后从四川绕道过去,想和骆秉章商量一下,希望他能出兵帮忙。可是四川当时也乱糟糟的,没得到什么实际帮助。云南的将领林自清是张亮基以前的手下,和回族人关系不好,就率领部队去了四川。徐之铭担心张亮基会对他不利,就唆使回族人公开表示拒绝张亮基入滇,张亮基就更加观望了。我为人忠厚正直,朝廷多次催促我,命令我去贵州处理事情,我就从贵州进入云南,身边只带了几个仆人。路上有人用吓唬我的话来恐吓我,我根本没理他们。
我到任后,情况非常复杂。云南回汉冲突由来已久,前任官员们处理不力,甚至还被卷入其中。徐之铭依仗回民势力,排除异己,张亮基就是他的受害者之一。邓尔恒的遇害更是暴露出当地局势的险恶。朝廷命令我和张亮基前往云南平乱,但四川局势同样动荡,我们寻求骆秉章的支援也未能如愿。张亮基因为顾虑重重而迟疑不前,而我则选择直接前往云南,不畏惧路途的危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决心直面挑战,解决云南的乱局。
1862年9月,我到任后,就处理了邓尔恒被杀的案子。何有保之前已经死了,我抓到凶手并处死了他。看到抚局刚稳定下来,省城也稍微平静了一些,我就多次秘密上奏朝廷说:“徐之铭还是能安抚回来的,他被弹劾的那些事情,请等张亮基到了之后一起调查处理。”我又说:“马如龙请求朝廷安抚,是真心实意的;岑毓英为人正直,有作战的功劳,而且经验丰富,是个有用的人才。”我想着顺势而为,慢慢地想办法补救一下局面。于是朝廷下旨让张亮基调任贵州巡抚,云南的事情就全部交给我和徐之铭负责,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控制。
回族首领马德新是徐之铭巴结的对象。一开始他对我表面上很恭敬顺从,后来就越来越嚣张跋扈了。很多武官都越级使用高级的翎顶帽饰,这是徐之铭擅自赏赐的,我当面斥责了他们。元新营参将梁士美是临安当地的土豪,他不和回族人合作。马如龙誓要消灭他,我不同意,他硬要出兵,结果他和岑毓英一起打败了回来。他想增调军队进行训练,我又阻止了他。回族绅士田庆余提议设立一个公局,全省的粮食赋税都归这个公局管理,文武官员也由公局选举产生,我认为这不是正常的政治体制,就拒绝了。因此,马如龙等人都不高兴了。
马荣是杜文秀手下的一个回族头目,当时挂着武定营参将的名号。两年正月的时候,马荣突然带着两千人马杀到了省城,直接占据了五华书院,摆出一副要造反的架势。省里派人去劝他,拖拖拉拉三天,才亲自去劝说,结果马荣根本不听,他的那些回族士兵还拿着武器乱刺乱砍,省里派去的人当场就死了,临死前还骂个不停。云南知府黄培林和昆明知县翟怡也都被杀了。马荣随后就带着人开始大肆抢劫,官府和老百姓的家都被抢了个遍。只有岑毓英带着兵守住了藩署,省里的人赶紧躲起来藏了起来。过了两天,岑毓英才把死者的尸体安葬了。那些回族人拥立马德新当总督。马如龙当时在临安,听到消息后赶紧赶来,结果马荣已经带着抢来的东西跑掉了。马如龙杀了剩下的几十个匪徒和一百多参与叛乱的人,认为马德新不配当总督,就把总督的印信给了省里的人,让他兼任总督。省里的人把巡抚的职位让给了马如龙,马如龙没接受,最后只接受了提督的职位,其他的事情都交给省里的人处理。这件事上报朝廷后,朝廷嘉奖了死去的省里的人,“万里赴滇,不避艰险,见危授命,大节懔然”,按照总督阵亡的规格给予抚恤,追赠太子太保,赐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袭的官职,并且把他供奉在云南昭忠祠,谥号忠毅。他的四个儿子也都得到了朝廷的官职。
当时省里的人去劝说马荣的时候,本来约好了和另一个官员一起去,但那个官员最终没去。事情结束后,那个官员上奏朝廷,说是杜文秀勾结武定县的匪徒攻打省城,还隐瞒了马荣是委任的参将这件事。很多人认为马荣造反,那个官员其实是知道的。所以朝廷就撤了那个官员的职务,等候发落。朝廷任命劳崇光为总督,贾洪诏为巡抚,但他们都没能到任。云南的军事就由马如龙和岑毓英负责,劳崇光在贵阳遥控指挥,直到五年后才到云南上任。这时,马荣已经被马如龙他们剿灭了,那个官员也死了,一直没抓到。
邓尔恒,字子久,是江苏江宁人,他老爸是总督廷桢。道光十三年他考中了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后来当上了编修。之后外放去湖南辰州府当知府。他爹去世后,他回家守孝,守孝期满后,又调到云南曲靖府任职。
他平定了寻甸叛乱的回族匪首马二花,以及弥勒的土匪吴美、朱顺,还成功招抚了昆阳的回族匪徒,战功赫赫,因此升迁为盐法道,后来又一路升迁,做到按察使、布政使。咸丰十一年,他被提升为贵州巡抚,还没上任就被调到陕西去了。
陕西巡抚徐之铭偏袒回族,很多营将都和他暗中勾结。有个副将叫何有保,是徐之铭的亲信,更是无法无天。徐之铭担心邓尔恒进京述职会揭发他的罪行,就唆使何有保暗杀邓尔恒灭口。邓尔恒途径曲靖,住在知府衙门里。何有保指使他的同伙史荣、戴玉棠假扮强盗,袭击并杀害了邓尔恒,抢走了他的随身财物。
何有保没能找到被抢的东西,就抓来史荣和戴玉棠严刑拷打。戴玉棠偷偷逃跑了,并纠集同伙反过来杀了何有保。消息传到朝廷,朝廷抓住了史荣和戴玉棠,把他们处死了。朝廷下旨,按照阵亡将士的规格抚恤邓尔恒,追赠他骑都尉世袭爵位,并谥号为“文悫”。
书里说:吴文镕从卿贰之位开始,在边疆地区任职十多年,为人严厉正直,当时人们都认为他的政绩可以和林则徐相比。潘铎也担负起了朝廷的重托。这两个人都在晚年担任了艰险的职位,都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尽职尽责,忠于职守,至死不渝,我们不能仅仅以成败来苛责他们。他们的死,都是因为同僚的陷害。
国家在边疆要地同时设置巡抚和督抚,不就是为了互相监督制约,以防万一吗?然而,推诿扯皮的事情因此而生,甚至发展到互相倾轧,最终酿成祸端,危害边疆。湖南、云南的教训,就是最明显的例子。直到光绪年间,这种制度才开始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