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泰,字远芳,是满洲正红旗人。他从火器营鸟枪护军开始,参加过新疆的战役,立下战功,升职为蓝翎长,后来又一步步升到护军参领、营总、翼长。他在军队和政务方面都表现出色,道光二十七年,被提升为广东副都统。他擅长训练军队,并且非常重视火器的运用。

咸丰元年,广西的匪患非常严重,朝廷下令让乌兰泰去协助处理军务,让他挑选合适的武器装备和精兵强将前往广西。他还带去了五百名广东绿营的精锐士兵。四月,他和向荣、秦定三等人一起在武宣围剿匪军,匪军逃窜到象州,主动请求接受处罚。朝廷考虑到他刚到广西,就免除了他的责任,并且命令他和向荣一起节制镇将。当时军队里的将领们互相不和,皇帝文宗很担心,就秘密指示乌兰泰如实禀报,不要隐瞒。乌兰泰上奏的奏疏大概说:“周天爵奏报说向荣偏袒自己的儿子,导致士气低落,并非没有原因。在武宣的战役中,秦定三、周凤岐、张敬修几个营一起防守,但是他们没能有效地围剿敌人,追击敌人的速度也很慢,责任应该由他们共同承担。天爵弹劾了定三和凤岐,却没有弹劾敬修,所以大家心里不服气。向荣手下的将官傅春、和春打了败仗,天爵责备定三没有全力配合,后来查明其实并非定三退缩,而是向荣推卸责任的说法。因此,天爵、向荣、定三之间都有矛盾。天爵年纪大了,刚愎自用,耳朵也硬,他的儿子光岳还经常干预军务,所以失去了军心。”奏疏里还说:“向荣刚开始剿匪的时候屡屡获胜,难免轻敌。等到他的儿子惹了麻烦,楚地的军队就借此机会推卸责任。但是,在那些镇将里,没有比向荣更合适的人选了。如果换掉他的军队,他仍然可以立功。”皇帝把奏疏传阅后,命令赛尚阿调查此事,赛尚阿请求不追究过去的责任,让乌兰泰和向荣分别负责军事,以明确责任。

话说这伙土匪占据了象州的中坪,乌兰泰将军调集了贵州三个镇的兵马,派罗秀带领队伍从梁山村进发,直逼土匪的老巢。结果土匪趁着官兵还没安营扎寨,就猛扑过来,打得官兵措手不及,连败几场,当场就干掉了上千个土匪。

同年秋天,这些土匪又跑到桂平的新墟去了。乌兰泰将军这次兵分四路进攻,在新墟附近的莫村打了个大胜仗,一天之内打了七场仗,场场都赢了,斩杀了数千个土匪的头颅,皇上还赏了他个花翎呢! 后来土匪就躲到紫荆山去了,新墟是紫荆山前的门户,双髻山和猪仔峡是山后的重要关隘,土匪在那里死守着,不肯出来。向荣和巴清德一起,先后攻下了双髻山和猪仔峡,然后合兵攻打风门坳,也把那里拿下了。接着他们就逼近新墟,可是几次进攻都没能拿下,附近村庄都被扫荡得差不多了。

到了闰八月,土匪们想用木排过河,乌兰泰将军又狠狠地打败了他们,皇上还下旨嘉奖他,升了他的官,封他做了都统。这下土匪们扛不住了,丢下新墟逃跑了。向荣他们追到平南,结果打了个败仗,让土匪占领了永安州。乌兰泰将军紧追不舍,在水窦和圞岭跟土匪打了仗,都大获全胜,皇上又赏了他一件黄马褂。永安的地势险要,土匪都是死硬分子,抱成一团,而且乌兰泰将军的军队经过长时间的作战,也已经疲惫不堪了,所以一时半会儿也拿不下他们。

向荣从平南战败后被朝廷处罚,就借口生病,在梧州、平乐一带耽搁了两个多月。到了冬天,他才到达永安,负责进攻北路,乌兰泰负责进攻南路,他们一起摧毁了水窦那些贼寇的老巢。向荣还攻占了槓岭这个重要的关隘,和乌兰泰一起合力攻击,连连打败敌人。赛尚阿亲自来督战,一定要打赢这场仗。江忠源号称懂军事,跟着乌兰泰打仗,乌兰泰很倚重他的帮助;江忠源总是说贼寇凶狠,盘踞很久了很难对付,必须集中兵力消灭他们。乌兰泰主张包围困住敌人,向荣却说只围一面城墙,这是古代的笨办法,应该放敌人出来攻击,两个人意见不合。后来向荣攻克了城西的炮台,到了第二年的元旦,他们一起去给赛尚阿拜年。赛尚阿对向荣特别优待,乌兰泰心里非常生气,江忠源从中调解,但他们之间的矛盾更深了。江忠源因为母亲去世,请求回家奔丧。这时候朝廷下了严厉的命令催促作战,又赶上连续十多天春雨不断,士兵们又累又困。到了二月,贼寇趁着雨夜弃城逃跑,北上进攻桂林。乌兰泰率兵追击,追到昭平山里,山路险峻,雨天路滑,被敌人利用了地形,结果打了败仗,总兵长瑞、长寿、董光甲、邵鹤龄都战死了。向荣直接收复了州城,走小路赶往桂林,比贼寇先到。乌兰泰紧追贼寇后面,在桂林南门外和他们作战,争夺将军桥,结果炮弹打中了右腿,伤得很重,就退到阳朔,二十多天后就死在了军中。

乌兰泰忠勇双全,在众将领中首屈一指,文宗皇帝非常惋惜他的死,赏赐了一千两银子给他治丧,还追赠他轻车都尉的世袭爵位,谥号为武壮。

长瑞和长寿,都是瓜尔佳氏家族的,是满洲正白旗人。他俩的爸爸塔思哈,在道光初期的时候,当过喀什噶尔帮办大臣。后来张格尔造反,塔思哈战死,朝廷追赠他骑都尉世袭的官职。长瑞继承了他爸爸的爵位,后来当上了三等侍卫,一步步升迁,最后当上了天津镇总兵。长寿呢,靠着祖上的功劳,当上了蓝翎侍卫,后来也升到了甘肃凉州镇总兵。他们俩还一起跟着赛尚阿去广西剿匪,当时带的是湖南的兵。

长瑞在风门坳打仗立了功,但在新墟和土匪作战却失利了,被撤职,但还留在军营里。后来土匪从永安逃窜,长瑞跟着乌兰泰追击到龙寮岭,那地方地势险峻,大家都劝他别去了。长瑞说:“军令如山,谁敢违抗?死了也无所谓,别再说了!”因为他妈妈年纪大了,他本来想让长寿别跟着去,但长寿哭着说:“为了贪生怕死而忘记国家,这不算孝顺!”最后兄弟俩还是一起去了。结果碰上大雾,土匪用大炮占据了山间的有利地形。士兵们两天没吃东西,被土匪冲垮,踩踏而死的人不计其数。长寿还从马上摔了下来,长瑞拿着长矛去救他,自己身上中了数十刀,最后兄弟俩都战死了。

皇上知道长瑞长寿父子兄弟都战死了,非常惋惜,追封他们为提督,并且把骑都尉和云骑尉的世袭爵位都给了他们。皇上还派人慰问了他们的母亲,赏赐了三百两银子。长瑞被追谥为“武壮”,长寿被追谥为“勤勇”,在永安还给他们修建了一座“双忠祠”,一起战死的将士也都一起被祭祀在那里。

董光甲是直隶河间人。嘉庆十四年考中了武举人,被授予守备的职位。后来他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河南河北镇总兵。他跟着向荣攻打永安,先后夺取了槓岭、摩天岭、天鹅岭等重要的关隘。追击土匪到昭平,在古束、龙寮岭和黄茆岭多次与土匪激战。后来土匪反扑,董光甲英勇作战,最终战死沙场。朝廷追封他为提督,并赐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袭的官职,谥号“勇烈”。

邵鹤龄,山东招远人,嘉庆二十五年考中了进士,被朝廷授予三等侍卫的官职。后来一路升迁,做到湖北郧阳镇总兵。他和长瑞等人一起追击土匪,在龙寮岭战死沙场。朝廷追赠他骑都尉兼云骑尉的世袭爵位,并谥号为“威确”。

邓绍良,字臣若,是湖南乾州厅人。他从基层军官一步步升迁,做到守备。在剿灭崇阳土匪李沅发的战斗中,他带领五百人马在金峰岭打败了土匪,活捉了李沅发,因此升任都司,还被赏赐了花翎和“扬勇巴图鲁”的称号。之后,他又跟随向荣将军去广西剿匪,在浔州牛排岭的战斗中,他指挥精锐骑兵分别部署在左右两翼,成功击溃了敌人的两路进攻。在象州和永安州的战斗中,他也屡立战功。咸丰元年,他被授予楚雄协副将的职务。咸丰二年,他前往桂林支援,驻守西门,英勇作战,击退了敌人。后来追击敌人进入湖南,支援长沙,在任城守城时,地雷爆炸,他手持刀剑屹立不倒,炮弹击中了他的左臂,但他依然纹丝不动,杀死了许多试图攀城而上的敌人,最终敌人退却,城池保全,军中都称赞他的勇猛。等到敌人撤围逃窜到湖北后,巴陵的土匪晏仲武又勾结其他匪徒四处烧杀抢掠,邓绍良和总兵阿勒经阿一起将他们剿灭。

话说三年的时候,他升官了,当上了安徽寿春镇的总兵官。朝廷下令让他带着部队去帮向荣将军打仗,平定江南的乱局。当时很多大臣都推荐他,没多久他又升了,当上了江南提督。向荣将军让他带兵去攻打占据镇江的贼寇,先打观音山,再合力攻打瓜洲,都打赢了!眼看着就要攻进城了,没想到贼寇在北固山下设下埋伏,又从城里杀出来偷袭营地,到处都是火光,官兵们抵挡不住,只好退守丹阳。 因为这次失利,他被革职查办,但还是留在向荣将军的队伍里,带着罪过继续作战,想将功赎罪。

后来,贼寇两次想偷袭东坝,向荣将军就派他去打,都把贼寇赶跑了。到了第四年,太平府被攻克了,他驻守在那里,又打败了采石的贼寇。向荣将军上书朝廷,详细汇报了他的战功,请求朝廷免除他的罪责,皇上就答应了。 这时候,贼寇从芜湖方向窥探徽州、宁国,他就驻扎在黄池,准备迎战。贼寇首领石国宗纠集了一万多兵马来进攻,他兵力少,就利用地形在山沟里设下埋伏,故意摆出许多疑兵,把敌人引诱进来,狠狠地打了一仗,歼灭了大量敌人。

到了第五年春天,贼寇又趁夜偷袭营地。他早有准备,埋伏好了枪炮,等贼寇靠近了再突然开火,杀死了无数敌人。皇上很高兴,夸奖他奋力抵挡住了贼寇的进攻,保全了大量的百姓,就赏赐他三品顶戴,还给了他花翎。贼寇退走后,又想偷袭徽州、宁国,然后进犯浙江。他奉命迅速赶去,统领各路援军,到了之后,挑选精锐部队,在要隘设伏,准备攻击。他多次打败贼寇,攻克了婺源、黟县、石埭等县,官复原职,重新当上了提督。

贼寇聚集在芜湖,窥视着南陵、黄池。他从湾沚出发去进攻,接连打胜仗,烧毁了贼寇的船只,最终攻克了芜湖,并且被任命为陕西提督。

六年春天,江宁那些贼寇四处窜扰,占据了仓头镇,声势非常嚣张。上面派向荣将军命令绍良去督促作战,但是其他将领心里都不痛快,打仗也不尽力,所以战事不利,绍良还受了伤,因此被撤了花翎(相当于军衔)。德兴阿的军队溃败,扬州城也失守了。朝廷下令让绍良渡江去支援,协助办理江北的军务。他攻破了药王庙的贼寇营垒,围攻扬州六天六夜,最终攻克了扬州,又追击溃败的贼寇到了三汊河。

这时宁国府告急,说城池被攻破了,朝廷又命令绍良去协助办理皖南的军务。他调兵前往支援,占据了金河桥的战略要地,在东溪桥大败贼寇,又在泾县多次打击贼寇,挫败了他们的进攻,之后被调任浙江提督。贼寇纠集了几万帮凶来救援,结果在杨柳铺被绍良打败了。副将周天受在夏家渡遭遇贼寇,战事一开始并不顺利。绍良抓住机会,猛烈攻击,贼寇大溃败,于是绍良督促各路军队连续夺回了夏家渡、团山等贼寇的营垒,攻破了七里冈的贼寇巢穴,进攻宁国府,十二月,终于攻克了宁国府。

七年,绍良的母亲去世了,但他请求朝廷允许他继续留守军队。绍良认为宁国府是浙江的屏障,泾县是咽喉要道,所以他驻军扼守,贼寇多次来犯都未能得逞。后来朝廷大军收复了镇江、瓜洲,正准备攻打江宁,贼寇想分散朝廷兵力,就大举进攻南陵,绍良把他们打跑了。

八年,绍良进驻湾沚。贼寇联合捻匪占据了黄池,绍良回军救援,出其不意地大败贼寇,收复了黄池。这时浙江的战事日益紧张,绍良又分兵去支援。十一月,贼寇趁虚而入,调集了数万步骑兵渡过水,切断了黄池山的后方支援,突然袭击湾沚的营垒。总兵戴文英从江宁来支援,结果战死,于是贼寇合兵围攻。军中缺粮少饷,绍良下令放火烧毁自己的营寨,率领亲兵浴血奋战,最终壮烈牺牲。

听说这事儿后,皇上想起邓绍良在桂林、长沙保卫城池时的功劳,还有他在徽州、宁国一带转战五年,最终力竭而死,心里非常惋惜。于是,追封他为太子少保,给他儿子世袭骑都尉兼云骑尉的职位,还给他谥号“忠武”。在邓绍良殉难的地方专门修建了祠堂,并且赏赐他父亲白银四百两,他儿子亨先也被录用为官。后来因为找不到邓绍良的遗体,文宗皇帝更加怜悯,又赐给亨先员外郎的官衔。后来,湖南巡抚骆秉章上奏,请求把邓绍良的名字加到表忠祠里,皇上也同意了。

石玉龙是湖南凤凰厅人。他当兵的时候,跟着向荣、邓绍良打仗,立下不少功劳,做到游击的职位。咸丰六年,总兵秦如虎驻守泾县,因为忧愁离开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接替他。邓绍良推荐了石玉龙,让他以游击的职位担任统领。石玉龙很感激,打仗的时候更加卖力。他跟着邓绍良收复了湾沚、黄池,又打败了贼兵于万级岭,多次升官,最后做到副将。咸丰九年冬天,贼兵大举进攻泾县,石玉龙在蓝山岭迎战,一开始打赢了,但是贼兵越来越多,把他围困起来,他身中十多处伤,最终壮烈牺牲。后来,朝廷追封他为总兵,并加授提督衔,谥号“刚介”。

周天受,字百禄,是四川巴县人。咸丰初年,他跟着向荣将军去广西剿匪,后来又辗转在湖南、湖北、江南各地打仗,立下不少功劳,升到了游击,还被皇上赐了个“沙拉吗依巴图鲁”的称号,听着挺厉害的。

过了五年,安徽南部的战事紧急,当时的江西巡抚张芾负责安徽徽州和宁国两府的防御,向向荣将军求援。向荣就派周天受带着川军去支援。他们和其他的军队一起,攻下了婺源、休宁和石埭几个地方。

咸丰六年,他们去支援太平府,在花桥和西溪接连打败了太平军,然后又向泾县进军。在双坑寺大败太平军,收复了泾县城,周天受也因此升了副将。后来休宁又被太平军占领了,官军打仗不利,张芾又给周天受发信,让他去帮忙剿匪。周天受打了几个胜仗,攻破了石岭和万安街的太平军营垒,最后参与攻克休宁,再次收复了这座城池,还被记名提拔为总兵。

咸丰七年,他又一次收复了婺源,然后被任命为福建漳州镇总兵。太平军占据了陵阳镇,正赶上中秋节的晚上,周天受半夜里突然袭击,放火烧了太平军的营地,把他们打了个措手不及。接着又在祁门五里牌打败太平军,端掉了他们的老巢,抓获和斩杀了很多人。

咸丰八年,他又去浙江支援,当时福兴将军负责守卫衢州。周天受认为浙江西部的地理位置很重要,不能让太平军轻易扰乱,所以主张扼守樟树潭。太平军逃窜到龙游,周天受留下军队守住营垒,自己带了一千人马赶往汤溪和宣平,太平军见势不妙就逃跑了。

春天的時候,朝廷知道了天受打仗很厉害,能提前预判战局,但兵力不足,就派他弟弟天培去帮忙,还给他加了提督的官衔,让他负责浙江的防剿工作。天受死守金华,让天培去收复武义,又和江南的军队一起收复了永康。结果张芾弹劾天受骄横跋扈,纵兵抢掠,朝廷就撤了他的总统职位,但还是让他继续剿匪。天受正连克缙云、宣平、温州几个地方呢,浙江巡抚晏端就赶紧上书,为天受被冤枉的事情辩解。朝廷见浙江的情况渐渐平息了,就命令他和弟弟天培以及总兵饶廷选等人去福建支援,一路打仗都很顺利,收复了浦城,但是贼寇又逃窜到江西,再次攻打皖南。朝廷就让他担任湖南提督,回军防守徽州,节制各路军队,这是听从了张芾的建议。

九年后,他率军进驻宁国,贼寇侵犯石埭、太平、泾县,都被他派去的将领打退了。十年春天,官军在泾县、旌德连战告捷,贼寇又窜入浙江境内,天受因为防剿不利被撤销了勇号,降职留任。那时候江南大营再次溃败,战事更加棘手。张芾上奏说:“宁国地区的将领大多是湖南籍贯,都是邓绍良的旧部,习气很深。天受虽然努力整顿,反而招来更多怀疑和诽谤,建议让他归曾国藩节制。”曾国藩也说他的军队不可靠,要另行招募新军,但一时半会儿招募不到。天受和江长贵一起再次收复了泾县,但是贼寇纠集了大批人马进攻宁国,声势浩大,天受激励着饥饿的军队抵抗。后来徽州失守,粮道中断,他把城里一万多居民都遣散了,发誓要与城共存亡。八月,军队在庙埠战败。天受督促部队守卫北门,天下大雨,火器都点不着,城池失守,他在巷战中壮烈牺牲。朝廷恢复了天受原来的官职,追赠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谥号忠壮;因为他弟弟天培、天孚都战死沙场,朝廷下令在四川省城和他们的家乡合建专祠。

天培,一开始是当兵的,跟着军队去广西打仗,一路升官,最后当上了守备,属于向荣将军的队伍。咸丰六年,他参加了攻破高资蔡家窑和坝西贼垒的战斗,皇上还给他赐了“卫勇巴图鲁”的称号。

咸丰七年,他又攻下了东坝,平定了宝堰的匪巢。在邬山、尖山连续作战,攻克了溧水,还打败了镇江虎头山的匪贼,官职也一路升到贵州定广协副将。攻克瓜洲后,被记名提拔为总兵。咸丰八年,被任命为云南鹤丽镇总兵。他和张国樑一起,先后攻破了秣陵关和江宁南门外的匪贼,战功都非常显著。和春知道他很能打仗,就让他去浙江支援他哥哥天受,天培接连攻克了武义、龙泉,追着匪贼进了福建,又攻下了浦城。正赶上江南、北方的战事紧急,天培就回师支援了。

咸丰九年春天,匪贼分六路进攻浦口,张国樑指挥各路军队抵抗,天培第一个骑马冲进敌阵,其他军队跟着一起上,杀死了无数匪贼。匪贼在双阳、萧家圩筑垒,又从九洑洲派出一大批人来进攻,天培分兵击退了他们,打了三场胜仗,战功超过了其他将领,于是被提拔为湖北提督,驻防浦口。这一年的冬天,匪首陈玉成带着十多万匪众进攻江浦,天培趁他们刚到,狠狠地打击了他们。可是后来匪贼越来越多,天培的后路被切断了,他身受重伤,浴血奋战,最后力竭阵亡。皇上特别下诏书给他抚恤,追赠太子少保,赐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谥号武壮。

天孚他哥哥天受在军队里打仗,立了不少功劳,一路升到参将,后来被调到江苏任职。咸丰九年,太平天国起义军攻打安徽南部,副将石玉龙在泾县南山岭战死了。天孚当时驻扎在湾沚,听到消息后,立刻赶了百里路去支援,在章家渡跟起义军打了一仗,大获全胜,从此名声大噪,大家都知道他是个骁勇善战的人。后来他又去支援金坛,和其它军队一起连续作战,解除了金坛之围。

咸丰十年,江南大营溃败了,闰三月,太平天国首领李世贤又带兵来攻打金坛。天孚跟总兵萧知音、参将艾得胜、知县李淮一起守城。李知县平时跟老百姓关系好,所以城里兵民一心,多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当时江南的战事一片混乱,金坛城被围困,孤立无援。天孚赶紧写信给哥哥天受求援,天受这才上报朝廷,朝廷多次下诏催促镇江副都统巴栋阿和总兵冯子材去支援,但他们始终没来。金坛城被围困了一百四十多天,粮食吃完了,士兵们士气低落。萧知音他们原本想带着兵民突围,逃到镇江去,但李知县不同意,他誓死要守城,这才作罢。期间他们还抓到了好几个城里的内奸,把他们杀了。

城破的前一天晚上,天孚侦察到情况有变,整夜都在城墙上巡逻。第二天早上,他让一部分士兵休息,这时大雾弥漫,叛军突然发动袭击,首先杀死了天孚。然后叛军开始攀登城墙,萧知音和艾得胜突围逃了出去,李知县壮烈牺牲。这件事上报朝廷后,朝廷追赠天孚为总兵,给了他骑都尉的世袭爵位,并追谥为“威毅”。

饶廷选,字枚臣,是福建侯官人。他从士兵做起,一步步升到千总。道光年间,他参加过剿灭台湾叛乱的战役,立了功,被提升为守备。后来又跟着水师提督窦振彪出海抓海盗,升任漳州营都司。之后又升任游击,他治理地方的时候从不株连无辜,深得民心。咸丰三年,他奉命去诏安处理械斗事件,这时潮州的匪徒袭击了漳州,他们埋伏在城里突然发动袭击,知府等官员都被杀害了。饶廷选听到消息后,抄小路赶了回来,号召了上千名乡民,城里的百姓也纷纷响应。匪徒逃跑了,但很快就又大批人马杀回来了。饶廷选带领乡勇死守,多次打败匪徒,抓获了匪首谢厚等人,于是被任命为代理漳州镇总兵。他既对外剿匪,又对内安抚百姓,一年后才平定叛乱。总督王懿德推荐他很有才能,可以委以重任。咸丰四年,他被任命为贵州安义镇总兵,同时还代理福建陆路提督。

话说五年前,广东的匪军攻陷了广信府,浙江立刻戒严。朝廷挑选他去支援,让他扼守衢州。没过多久,楚军收复了广信,匪军知道浙江已经做好准备了,就逃到徽州去了。

过了五年,匪首杨辅清又想攻打广信,来骚扰浙江。广信的守军只有几百人,知府沈葆桢赶紧写信求救。朝廷派他当时驻扎在玉山,他说:“要是匪军拿下广信,那玉山就守不住了,浙江就危险了!”正赶上大雨水涨,他赶紧乘船快速赶往广信。匪军已经到了城西的太平桥,一开始探子说城里没兵,等看到旌旗,匪军就泄气了。他手下的兵只有千把人,却多次出奇兵打击匪军。后来匪军大举进攻,他的部将毕定邦、赖高翔都很勇敢,献计说:“现在匪军不知道咱们虚实,以为咱们能打,他们后路肯定没多少兵。如果咱们稍微后退,匪军追上来,咱们就全完了。应该速战速决,拼死一战!”他采纳了他们的建议,第二天开城出击,从早打到晚,打垮了匪军的包围圈,军威大振。两天后,匪军撤走了,朝廷还给他赐号“西林巴图鲁”。福建、浙江的大官和江西负责防务的官员心里不痛快,就下令让他赶紧回师保卫浙江。他等到接防的军队到了才走,广信的老百姓都很感激他。

七年后,他调任衢州镇总兵,正赶上皖军攻克了婺源。八年后,匪首石达开大举进攻浙江,他分兵支援广丰,自己守衢州。匪军突然杀到,挖地道攻城,城墙倒塌了三次,都被他打退了,他坚守了七十多天。巡抚晏端书弹劾他久攻不下,又丢了江山、常山、开化三县,把他革职了。没过多久,围城解除了,三县也都收复了,朝廷又任命他为南赣镇总兵。王懿德让他回闽地支援,但他以生病为由没去,结果又被人弹劾,被革职留营。那一年,连城、龙岩被攻克后,他又被重新任命为南赣镇总兵。曾国藩奏请让他代替沈葆桢守广信,因为这是老百姓的愿望。

话说十年前,广东的匪贼又来犯浙江,朝廷选派了(张)廷选去支援,他收复了淳安,之后升任浙江提督。十一年秋天,他攻克了严州,接着又准备进攻浦江,结果碰上了大股匪贼,打不过,就退守诸暨。这时候杭州城都快被围困住了,浙江巡抚王有龄催他赶紧回来救援。廷选手头只有以前的老部下几百个漳州兵和两千个湖北兵,人手严重不足。情况紧急,他就把江南溃散的士兵都收拢起来,这些人根本没啥战斗力,只能靠激发他们的忠义之心,勉励他们上战场跟敌人拼了。匪贼在城外的海潮寺和凤凰山筑起了坚固的营垒,把城里城外隔绝开来。廷选他们困守了七十多天,粮食吃光了,士兵们都饿肚子。十一月,城破了,廷选在巷战中壮烈牺牲。朝廷追赠他太子少保的爵位,赐予他骑都尉兼云骑尉的世袭官职,谥号“果壮”,把他列入昭忠祠,并在杭州为他专门修建了祠堂。他的哥哥廷杰和弟弟廷夔也一起战死沙场,一同被供奉在祠堂里。后来,曾国藩和沈葆桢因为廷选在广信的守城功劳,奏请在广信也建一座祠堂,并把副将毕定邦、赖高翔也一起列入祭祀。

再说说文瑞,他是克什克特恩氏,蒙古镶蓝旗人,驻防荆州。他从骁骑校做起,一路打仗,在湖北、安徽等地转战,官职不断升迁,最后当上了江西抚标中军参将。咸丰十年,他去浙江支援,攻克了余杭,被记名提拔为总兵。他还解除了湖州之围,朝廷赐给他“唐木济特依巴图鲁”的称号。之后他被任命为处州镇总兵,去金华剿匪。后来匪贼围攻浦江,文瑞坚守城池,多次用奇兵击败敌营,守了一个多月城才失守,朝廷还特地免了他的处罚。之后他又回援杭州,进城帮助守城,最后城破身亡,朝廷也赐予他骑都尉兼云骑尉的世袭官职,谥号“果毅”。

彭斯举是湖南平江人,一开始带兵剿匪,跟着李元度大人在平江当军营官员。他参加过湖口、东乡、贵溪、安仁、玉山等地的战斗,立下不少功劳,升官当上了知府。后来李元度大人调走了,留下他统领五营兵马,这才开始独自带兵。攻打景德镇的时候,饶廷选大人看重了他的才能,把他调到浙江去支援,在淳安打败了敌人,收复了城池,升他做了道员,继续留在浙江任职。

他驻守在千秋关,敌人来势汹汹,他和敌人激战了一整天,才冲破包围突围出来,然后转移到海宁驻防。后来又参与攻打严州,成功攻下了这座城池。接着又去支援广信,结果驻扎在常山的部队因为要粮饷闹事,哗变溃散了。彭斯举带着亲兵赶到杭州,请求解除兵权回老家。巡抚王有龄大人把他留下来,让他负责处理营务。彭斯举建议说,省城的粮食是从宁波和绍兴运来的,钱塘江离城只有三里,应该修建一条运粮的道路,派兵保护,这样运输就不会有危险了。 还没来得及实施这个计划,敌人就打来了,城里最终因为断粮而失守。彭斯举负责守卫涌金门,最终战死沙场。

张玉良,字璧田,是四川巴县人。咸丰初年,他从普通士兵做起,参加了广西的战役,立功升到了千总。咸丰四年,他跟着向荣大人来到江南,在江宁城外作战,屡立战功,升任永州左营游击。咸丰六年,他在丹阳、金坛打败了敌人,被赐予“黾勇巴图鲁”的称号。他又在溧水西门打败敌人,摧毁了敌人的炮台,升任处州营参将。咸丰七年,他攻克了句容,被加封总兵衔,又升任三江口协副将。他在江边打败了来支援镇江的敌人,攻克了镇江,论功记名授予总兵衔。咸丰八年,他又大败来支援江宁的敌人,升任甘肃巴里坤总兵。他攻打太平、金川等城门的敌人,敌人突围而出,被他痛歼。他又赶去支援溧水,摧毁了红蓝埠敌人的营垒,攻克了溧水城,斩杀敌人一千多人,被加封提督衔。九月,他参加了浦口之战,取得了大捷。九洑洲的敌人前来支援,张玉良率领后队截击,敌人大溃。咸丰十年春天,他乘胜攻克了九洑洲,朝廷下诏给他一个提督的空缺职位,让他自己去奏报,不久后他又被调到肃州镇担任总兵。

江南大营的将领们,能打的那些,很多都是向荣以前的部下,大多是四川和广东的兵。四川兵里,虎坤元是老大,周天培和玉良排在他后面。当时浙江战事紧急,大家都在商量派兵去支援,都觉得应该派张国樑去,可江宁城眼看就要打下来了,张国樑是全军的主心骨,走不开。虎坤元和周天培都阵亡了,于是就命令玉良统领支援浙江的军队,专门负责浙江的军务。结果玉良还没到,杭州就失守了,只有瑞昌将军死守着内城,跟敌人对峙。玉良带着六百人马赶到,敌人没想到,他带兵捣毁了武林门、钱塘门外的敌军营垒,然后爬上城墙,收复了杭州。捷报传来,皇上嘉奖他立了大功,赏赐他黄马褂,给他世袭骑都尉的官职,还提升他做了广西提督。

太平军扰乱浙江,本来就是为了牵制江南的军队,所以看到玉良来了,他们不战而退,从广德分兵,朝着江宁去了。总督何桂清驻扎在常州,就派人叫玉良回来支援,结果太平军的另一支部队已经攻到了江南大营的后方。何桂清就把玉良留在常州,用来保护自己。没过多久,江宁的军队溃败了,张国樑和和春都战死了,皇上就下令让玉良接管他们的军队。常州也失守了,玉良在无锡高桥抵抗太平军,结果太平军从山间小路绕到九龙山,偷袭无锡。玉良前后受敌,退守苏州,刚进城,还没来得及安排防御,溃兵就投降了敌人,苏州也丢了。玉良逃到杭州,被撤职,编入瑞昌的军队。瑞昌将军命令他收复严州,接着又攻下了常山,玉良也恢复了原来的官职。十一年后,他又收复了遂安,可是严州又被太平军攻陷了。玉良自从在江南战败后,士兵士气低落,再也振奋不起来了。太平军再次进攻杭州,玉良去支援,可是军队不服从命令,他自己也觉得情况不妙了,在杭州城下作战时,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奋勇杀敌,结果被炮弹击中,战死沙场。皇上追赠他太子少保的爵位,给他世袭骑都尉兼云骑尉的官职,在老家为他建立昭忠祠,谥号忠壮。

鲁占鳌,成都人,一开始是平番营的普通军官。他跟着向荣将军在广西、江南剿匪,后来又跟着吉尔杭阿将军攻打上海、镇江,战功赫赫。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川北镇总兵,后来又调到建昌镇。苏州城破后,他被敌人抓住了,但他宁死不屈,痛骂敌人,最终被敌人残忍地杀害。朝廷追赠他提督衔,并赐予他骑都尉兼云骑尉的世袭爵位。

刘季三,广西武宣人,凭借武举入伍,跟着右江道的张敬修将军在桂林、全州作战,被授予左江镇标守备的职位。后来跟着向荣将军到了江南,屡立战功,升为副将,并被赐予“直勇巴图鲁”的称号。咸丰八年,清军攻打秣陵关,刘季三在葛塘寺设下埋伏,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成功攻破城关,放火烧毁敌营,接着又攻破了六郎桥的贼巢,战功卓著,被提升为直隶通永镇总兵。咸丰十年,张国樑督率大军攻打江宁,刘季三负责上关一路的作战。寿德洲守城的贼首秦礼国里应外合,上关被攻破,他解救了上千难民,遣散了五千多被胁迫的民众。后来,他又跟随张玉良将军援救浙江,攻克了余杭、临安,官至提督。同年秋天,敌人攻陷严州,洗劫了富阳,刘季三孤军奋战,援救严州,战斗了一整天,最终壮烈牺牲。朝廷赐予他骑都尉兼云骑尉的世袭爵位,并追谥为“忠毅”。

双来,名叫徐氏,是汉军正白旗人。她从銮仪卫治仪正一路升迁,后来担任甘肃碾伯营都司,之后又升任秦州营游击。道光二十七年,她前往新疆回疆支援作战,行至黑孜布依时遭遇敌人袭击。由于兵力不足,被敌人包围了十多天。援军到达后,双方合力击溃了敌人。当时被围困得很紧,敌人切断了水源,想以此断绝他们的补给。没想到第二天,泉水竟然涌出,形成了一汪水塘。宣宗皇帝听说后,赞叹道:“此将士忠义所感也!”于是下令提升她为参将,并赐予她花翎和“法福哩巴图鲁”的勇号。不久,她在骆驼脖子击败了敌人,被加封为副将。之后,她历任灵州营参将、永固协副将。

1852年,他被调到钦差大臣琦善的军队里,升官当上了肃州镇总兵。三年后,跟着琦善攻打扬州,他特别勇敢,是全军里最厉害的。每次打仗都冲在最前面,拿着大旗,接连打败了敌人,拆毁了城西北角的土城,全抢了敌人的营地。敌人逃进城里死守,我们围攻了两个月。 他亲自用炮轰塌了城墙好几米,又造了木筏过河,架起云梯攻城,第一个冲上去,还放火。敌人拼命抵抗,子弹像雨点一样飞来。他脸颊受伤,掉了两颗牙,晕倒了,被人扶了下来,很多士兵也伤亡了,因为没有后续部队支援,只好撤退了。皇上特别下诏表扬他,升他为提督,那些观望不前的将领都被批评了。

过了十几天,他又带兵攻城,拼命打了好久,被炮弹击中,大腿穿了个洞,还大声喊着冲上城去杀敌人!第二天,伤势太重,就壮烈牺牲了。皇上本来就听说他很勇敢,这件事发生后,非常震惊和悲伤,亲自批复奏折说:“双来怎么这么不幸啊?朕看着奏章,眼泪都流下来了,太悲愤了!可是看看那些贪生怕死、后退的家伙,简直是天壤之别!”皇上按照提督的规格优厚地抚恤他,赏赐一千两银子,命令他的灵柩运回家乡时,要专门奏报,允许入城治丧,还追赠他骑都尉兼云骑尉的世袭爵位,谥号为“忠毅”。后来,都统德兴阿上奏说双来和总兵瞿腾龙战功特别突出,都在江北战场牺牲了,请求在扬州修建“双忠祠”一起祭祀他们,皇上也同意了。

瞿腾龙,字在田,是湖南善化人。他从军队基层做起,当上了千总。因为在剿灭瑶匪赵金龙和乾州苗匪的战斗中立功,官职一步步升到古丈坪营都司,后来还代理镇筸镇标游击。咸丰元年,他带领部队去广西剿匪,接连在武宣桐木、马鞍山和永安古排塘打败了匪军。

咸丰二年,他去增援桂林,用大炮在文昌门击退了敌人,杀死了很多匪徒,皇上还赐给他“莽阿巴图鲁”的称号,并提升他为永绥协副将。后来追击匪军进入湖南,在宁远、耒阳、永兴、安仁等地多次作战。当时匪军围攻长沙,瞿腾龙带领一千名苗兵前去救援,和邓绍良一起攻破了南门外的敌军营垒。匪军用地雷炸城墙,炸塌了十多丈长的城墙,瞿腾龙带领士兵在城墙缺口处顽强抵抗,斩杀了三百多名悍匪,守住了城墙。因为这次战功,他被加封为总兵。

咸丰三年,他跟随向荣将军攻打武昌,之后又追击匪军东下,被提升为湖北郧阳镇总兵。到了江宁,匪军已经分兵北犯,朝廷命令他率领部队前往山东和河南防剿。走到高邮的时候,琦善留下了他的军队,准备一起攻打扬州。瞿腾龙身先士卒,和总兵双来一起冲锋陷阵。后来双来受伤阵亡,瞿腾龙就接管了他的军队,担任翼长,琦善非常倚重他。扬州城久攻不下,而占据瓜洲的匪军全力前来增援。瞿腾龙在三汊河设伏,敌人来了,数量是己方的十倍,瞿腾龙下令:“只许前进,不许后退,回头看的人格杀勿论!”他下马拿着大刀冲进敌阵,士兵们都奋勇作战,敌人最终撤退了。当夜,瞿腾龙趁着雷雨天气偷袭敌人,敌人看不清人数,互相践踏,天亮后,到处都是尸体,杀了敌人两千多人。接着,匪军扬帆直奔扬州南门,登上东岸,瞿腾龙又率军追击,把他们打跑了。然后,他在河边竖起巨大的椿木阻挡敌人的水路,匪军多次试图突围,都被击退。十一月,匪军全军冲出包围,逃往瓜洲,扬州城才得以保全。

一开始,向荣上奏章请求调腾龙回江宁,但没批准。后来朝廷下旨让他带兵去支援安庆,琦善奏报说三汊河是重要据点,依靠腾龙的兵力可以坚守,所以再次请求留下腾龙。太平军在运河南岸修筑了好几个营垒来逼近三汊河,腾龙率军进攻并打败了他们。四年正月,腾龙进攻瓜洲,设下埋伏诱敌出击,伏兵一起发难,大获全胜。二月,他又再次进攻,趁着夜里下雪袭击敌人,接连攻破了两个营垒,深入敌后。敌人倾巢而出,袭击官军的后方,把官军围困了好几层,战斗持续了一整天。腾龙身负重伤,下马步行作战,最终力竭而死,享年六十四岁。朝廷追赠他提督的官职,赐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袭的爵位,谥号威壮。

王国才,字锦堂,原姓罗氏,是云南昆明人。他通过武举考试进入督标效力,逐步升迁到守备的职位。道光年间末期,他参与剿灭弥渡的回族匪徒,擒获了匪首海老陕,被赐予“胜勇巴图鲁”的称号,并提升为都司。后来又参与剿灭广西的匪徒,在大小黄江、永安州等地作战立功。之后,滇军撤回,他也跟着回原部队了。咸丰二年,他平定了寻甸的回族匪徒,被提升为山东青州参将。

咸丰三年,吴文镕调任两湖总督,上奏章请求调王国才率领部队前往湖北。王国才行军到天门时,遭遇了匪徒,他只率领七十名亲兵就将匪徒击退了。这时吴文镕在黄梅战死,王国才正准备返回云南,途经荆州,荆州的将军官员文留下了他,给了他一千二百名士兵和五百名练勇,让他守卫城北的龙会桥。万余名匪徒突然杀到,士兵士气低落,王国才说:“敌人像潮水一样涌来,不奋勇前进怎么求生!”他亲自用鸟枪击毙了敌人的旗手,大喊着冲入敌阵,敌人溃不成军,无数人坠入河中。王国才追击敌人到马湟山,匪徒溃败逃窜,军中都称赞他的勇猛。官员文让他整顿各县的团练,荆州因此得以安定,朝廷赐予他花翎,并提升他为副将。咸丰四年,他署理督标中军副将,跟随总督杨霈前往德安防务。

话说湘军攻打大冶的时候,国才担任右路军,接连打败了敌人,攻克了蕲州。后来,杨霈将军派了一千川军来支援他,一起进攻九江。五年后,国才率领部将毕金科在城下作战,取得了好几次胜利。可是,碰上杨霈的军队战败了,国才就回援武昌,结果半夜赶到的时候,城池已经被攻破了,他当时还不知道。等到先头部队进了城,他才发现情况不妙。敌人从汉阳调集全部兵力来抵抗,国才率军突围而出,驻扎在金口,然后进军大山。接着又驻扎在沌口,和水师一起合力攻打汉阳,还设下埋伏,诱敌出战,结果大获全胜,歼灭了大批敌人。敌人多次袭击金口和沌口,都被国才击退了。后来,他又攻破了大别山上的贼军营垒,被授予竹山协副将的职位,并署理郧阳镇总兵。总督官文率军逼近汉阳,国才多次跟随他一起攻打敌人。

第六年,各路军队一起进攻汉阳,国才率军越过壕沟,逼近城下,一举冲进城内,展开巷战,杀死了很多敌人。因为战功卓著,他被加封为总兵,还被记名简放。之后,他又收复了黄梅,并负责防守黄梅,后来被调到将军都兴阿手下。第七年,敌人从太湖方向来犯,国才用空城计诱敌深入,杀敌无数。他乘胜追击,一直追到九江对岸,接连攻破了敌人的段窑、枫树坳和狗山镇。当时云南的回民叛乱非常严重,朝廷下令调回国才去支援,但是官文和胡林翼极力挽留,没有让他离开。国才认为黄梅城地势险要,不足以抵御强敌,请求改守双林驿,但是都兴阿不同意,于是国才就在城西驻扎军队,并派副将石清吉守城。敌人多次进攻,都被他们击退。后来,国才被授予贵州安义镇总兵的职位。

六月,皖贼陈玉成纠集了数十万大军来犯,国才被围困,奋勇作战,最终壮烈牺牲在战场上。朝廷追赠他为提督,并赐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还为他修建了专祠,谥号为“刚介”。

虎坤元,字子厚,是四川成都人。他父亲嵩林,在咸丰初年,以湖南游击的职位调往广西剿匪,跟随向荣将军在紫荆山作战,攻克了永安,解除了桂林和长沙的包围,立下了不少战功。后来,他跟随军队来到江南,官职不断提升,最终升任湖北宜昌镇总兵。他和巡抚吉尔杭阿一起攻克了上海,之后又参加了攻打镇江的战役,多次在宝盖山、仓头、下蜀街、高资等地打败敌人。在江南的军队中,他被誉为老将。

坤元,十七岁的时候就跟着他爹打仗去了,特别勇敢,打仗总是冲在最前面,部队里都叫他“小虎”。刚到南京的时候,他一下子就攻下了钟山上的贼窝,立了大功,被提升为守备。四年后,他又攻下了高淳和太平,皇上赏了他花翎和“巴图鲁”的勇号,还把他升为了川北镇标都司。第五年,他去支援湾沚,一把火烧了贼人的船,乘胜追击拿下芜湖,坤元自己带头冲上城墙,杀死了守城的贼兵,顺利攻下了芜湖。

第六年,南京的贼兵来支援镇江,坤元大年初一就赶到三汊河,把他们打败了。又在下蜀街打仗,攻破了贼人的营垒,一直追到仙鹤门才停下来,之后升任建昌镇标游击。后来跟着总兵秦如虎去支援浙江,结果宁国府城失守了,他们在宣城红林桥遇到了贼兵,坤元设下埋伏,亲自带着几匹马去诱敌,把贼兵打败了。攻打宁国没成功,他又回去支援镇江,嵩林被贼兵围困住了,他冲进重围把嵩林救了出来。

正赶上江南大营溃败,向荣他们退守丹阳,贼兵紧追不舍,来势汹汹,坤元和张国樑拼死抵抗,才把贼兵挡住了。于是他们跟着嵩林转移到珥陵,堵住贼兵进攻常州的路。没过多久,张国樑在五里牌打仗受了伤,大腿都伤着了,赶紧在晚上把坤元叫来,挑选精兵强将,还没到天亮就出发了,渡过简渎河,从东面进攻黄土台的贼营,坤元飞身跃上城墙,拆毁了他们的栅栏,大部队跟着冲了进去,骑兵四处冲杀,贼兵一个都跑不掉,一口气攻破了五个贼营。张国樑也攻破了河西的贼营,贼兵的势头才开始减弱。

话说坤元将军凭借着这次战功,被皇上封为参将。他率领军队乘胜追击,一个月后就解除了金坛之围。之后,他又攻打东坝,填平护城壕,攀上城墙,身负重伤依然奋勇作战,亲手斩杀了一名悍贼,夺回了东坝。接着,他又攻克了高淳,因为战功卓著,被提升为副将。

七年后,坤元将军参与了攻打溧水的战役。敌军多次前来增援,与城内的叛军一起夹击官军。坤元将军在邬山、拓塘、博望、天里山、小茅山等地,接连打败了敌军十多次,歼敌无数,还活捉了伪“迓天侯”陈士章。在溧水城下,他与敌军激战了四天四夜,最终跃上南门,成功收复了溧水,并被授予贵州定广协副将的职务。此后,他又在高阳桥击败敌军,并攻克了湖墅和龙都。

张国樑将军攻打句容,但敌军坚守不出,于是向坤元将军求援。恰逢敌军出城进攻,坤元将军率领几十名骑兵,冲入敌阵,直逼南门,并放火焚烧城楼,大军随后跟进,最终攻克了句容。因为这次战功,坤元将军被记名提拔为总兵。后来,他跟随张国樑将军一起攻打镇江,当时敌军从江宁前来增援,在七星观和仓头一带聚集了大量的兵力。坤元将军用轻骑兵诱敌深入伏击圈,大败敌军,并乘胜追击,一口气攻破了敌军三个营垒。

敌军退到三汊河,又被伏兵截住,已经无路可逃。坤元将军大声喊道:“放下武器者免死!杀死敌军首领者重重有赏!”于是,数百名敌军投降。此战共斩杀、俘获以及溺毙的敌军超过三千人,生擒三百余人。之后,他又在西堰冈击败敌军,但敌军又再次在仓头和顾家坝筑垒增援。坤元将军在山后插上旗帜作疑兵,自己率领小队冲锋陷阵,杀死了许多悍贼。敌军见此,出动大队人马前来阻击,我军四面合围,乘势摧毁了敌军营垒,镇江的守军最终溃逃。坤元将军一路追击到龙潭,彻底歼灭了残敌。

坤元将军刚刚被授予直隶通永镇总兵的职位,文宗皇帝就亲自批阅了他的谢恩奏疏,上面写着:“闻汝父子在军营甚为奋勇。汝年未三十,已膺显秩。务自勉励,以副朕望。” 皇上还下令对他进行优异的表彰。不久,坤元将军的母亲去世,但他请求朝廷允许他继续留在军队服役,朝廷准了他的请求。

话说坤元在军队里待了八年,一直在攻打秣陵关,把敌人的老巢逼得像个堡垒一样。有一次,敌人出来决战,坤元打败了他们,还穷追猛打。他一个人骑着马冲在最前面,只有副将刘万清跟着他。刘万清觉得前面可能有埋伏,劝他停下来,别冲了,可坤元不听,一直冲到石桥那里,结果中枪死了。刘万清拼死抢回了他的尸体。

和春疏听说后,感慨地说:“坤元参军八年,忠勇双全,已经练就了一身本事。他擅长以少胜多,自己就能当个城池的守将。他和父亲所有的家产,都用来养活那些勇士。所以,只要他的旗帜一出现,敌人就溃不成军。他先后六次领到皇帝赏赐的金牌,两次受了轻伤,十二次受了重伤。他脖子被烧伤,手指头也掉了,好几次都差点死了。他死后,大江南北的人都为他惋惜。”皇上特别恩准,优厚地抚恤他,还在溧水、湖墅和坤元牺牲的地方为他建立了祠堂,追封他为“忠壮”,并赐予他骑都尉兼云骑尉的世袭官职。因为他没结婚也没孩子,就由他的弟弟坤冈继承了爵位。

同年,坤元的父亲嵩林在溧水当官,因为城池被敌人攻破,被革职查办。但是因为坤元战死了,所以皇上免了他的罪。后来嵩林回到家乡,参与剿灭滇匪,被任命为团练的领导,没多久就在家里去世了。

戴文英,广东罗定人,一开始是当兵的。他跟着部队去剿灭罗镜凌,立了大功,升了千总。咸丰三年,他跟着向荣去支援江宁。刚到江宁就开始打仗,戴文英和张国樑一起,穿过十多处又深又密的树林和芦苇荡,偷偷摸摸地袭击了雨花台上的贼营,把他们打了个大败仗,皇上还给他赐了个“色固巴图鲁”的称号,听着就威风!

咸丰四年,他又去剿灭七桥瓮的贼寇,冲锋陷阵,来来回回好几趟,跟总兵德安一起,又打垮了一个贼营。咸丰五年,打高资那仗,戴文英也表现得特别勇猛,大家都夸他厉害,他升官了,当上了惠州营的都司。咸丰六年,攻打镇江,在京岘山打仗,他骑着马冲进敌人的阵营里,杀了好多凶悍的贼匪,又升官了,成了南诏营的游击。后来,他又跟着张国樑去支援金坛,带着精锐部队过河猛攻,解了金坛的围困。

两江总督怡良觉得戴文英是个人才,把他推荐给了朝廷。后来大军攻克了东坝的贼垒,平定了宝堰的贼巢,戴文英带着茅村的民兵独自负责一路,杀敌无数,又升官了,当上了淮安营的参将。咸丰七年,他又跟着张国樑攻打镇江,驻扎在红花山。贼兵来进攻,戴文英冲进贼群里,亲手刺死了好几个贼头目,贼兵大败,他又升官了,成了江南督标中军副将。那年冬天,镇江府城被攻克了,戴文英被记名提拔为总兵。咸丰八年,他攻克了秣陵关,被授予直隶通永镇总兵的职位。

那时候江宁城被敌人围困得越来越紧,贼兵想尽办法要冲出去,经常发生冲突。戴文英跟着张国樑从四面八方围剿敌人,一直打到外壕,还把敌人的望楼都烧了。皖北的援军被困在溧水,戴文英和张玉良一起赶去增援,分头攻打红蓝埠,用河炮轰击敌人,趁着夜色渡过河,把敌人的营垒踏平,成功收复了溧水。结果贼兵又从西路来增援,戴文英亲自督促前队,用劈山炮迎击,骑兵从侧翼包抄,杀死了无数敌人。后来,提督邓绍良在宁国被贼兵围困,戴文英又赶去救援,在湾沚遇到了敌人,打了好多胜仗。但是敌人越来越多,戴文英也力竭而亡,死在了战场上。

戴文英在军队里特别能打仗,大家都知道,张国樑将军非常倚重他。他刚被提升到重要的军事职位,就去世了。皇帝文宗很惋惜他,下旨优厚地抚恤他家人,表彰他作战屡建奇功,比如攻克溧水,击败了敌人的援军,战功尤其显著,还追赠他骑都尉的世袭军衔,谥号为“武烈”。

乌兰泰将军忠勇,是位冠军级别的猛将,可惜他和向荣将军关系不好,导致没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当时很多人觉得他挺冤枉的。邓绍良和周天受两位将军在军事上经验丰富,负责保卫皖南地区,但军队纪律不太严格,最终也没能保住浙江的防线。张玉良将军后来崛起,以骁勇善战闻名,可是江南战局崩溃后,他也没能扭转乾坤。这几位将军,都曾经身居要职,为国捐躯,他们的成功与失败,都值得我们好好反思借鉴。

双来、瞿腾龙、王国才、虎坤元、戴文英,这几位将军都以善战闻名,他们都抱着必死的决心,奋勇杀敌,可惜英年早逝,人们都很惋惜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