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廷桂,字丹崖,是汉军镶红旗的人。他爹黄秉中当过福建巡抚,官挺大的。黄廷桂一开始继承他曾祖父宪章拖沙喇哈番的世袭官职。康熙五十二年,他被授予三等侍卫,后来升了参领。康熙皇帝去热河避暑,他好多次都跟着去侍卫。雍正皇帝还是皇子的时候,就看中了他的才能。雍正三年,黄廷桂被任命为直隶宣化总兵。
五年后,他又升迁为四川提督。他上奏朝廷说:“四川三面都跟少数民族接壤,军队里的武器装备很多都破旧了,得赶紧修补。四川的马匹个头本来就不高大,而且天天拴在马槽里,很多都累死饿死了。应该在丰乐场后面的荒山上放牧。士兵们现在太骄奢淫逸了,要好好整顿一下他们的生活作风,不能超过官阶的规定。每年十月,少数民族的人会到内地来打工,叫做‘下坝’,第二年夏天才回去。现在禁止他们带女人来,结果他们就成群结队地干坏事,应该允许他们带家属来才行。成都管辖的德阳、仁寿两县,南北相距几百里,现在只有一把总驻守;永宁协驻扎在贵州永宁城,隔着一条河,东边属于贵州,西边属于四川,士兵和百姓之间互相歧视,应该重新规划一下驻防地点。”皇上就让四川总督岳钟琪和他一起商量着办。
他还上奏朝廷,请求严厉打击盗贼,没收赌具。皇上说:“禁令执行不好,责任在于执行不公正不透明,不在于不严厉。法律就像药物一样,是为了治疗疾病的。如果太严厉了,就会伤了元气,光蛮干是不行的。”他又上奏,严惩建昌的叛乱少数民族的抢劫行为,还上奏说在省城设置防火棚,配备二十个救火士兵,皇上都对他表示了嘉奖。雍正六年,他请求在提标和城守等营房里都设立义塾(学校)。皇上说:“文武不能偏废。年轻人聪明伶俐,稍微懂点儿文字,反而容易变得胆小懦弱,不愿意当兵。这样一来,军队里剩下的都是些笨手笨脚的人。搞文治其实是会废武功的,追求虚名而没有实际好处,要它有什么用?”
乌蒙地区的苗族妇女陆氏造反,带兵攻打永宁和遵义,这可不得了!朝廷派兵去平乱。
四川雷波的土司杨明义这小子居然暗中帮着陆氏,还怂恿附近的结觉、阿路、阿照、平底几个苗族部落去抢粮食。后来陆氏被抓了,朝廷就下令要剿灭杨明义,派廷桂带着总兵张耀祖带兵过去。军队到了拉密,把杨明义抓住了,还抓到了几个参与谋反的人,比如卑租,还有结觉酋长双尺、阿路酋长鲁佩和阿不罗酋长觉逼,这一仗杀敌将近万人。
皇上看了战报后说:“这战报上说斩杀的敌人这么多,简直比猎人打猎还厉害!但是,如果军队撤了,他们又闹起来怎么办?难道要一直杀杀杀吗?应该好好想想怎么才能长久地解决问题。”
军队接着又去攻打确里密、阿都、阿驴几个苗族部落,用大炮轰死了确里密酋长利耶。阿都苗族把他们的酋长阿必抓来献上,阿驴苗族也投降了。
过了七年,平叛的军事行动终于结束了。皇上因为廷桂他们忠心勇敢,狠狠地夸奖了一番。廷桂接着又上书朝廷,详细地汇报了苗疆地区的情况,皇上让他好好规划善后工作。他还奏报说湖北容美土司田雯居然跑到四川来收取花丝银,于是朝廷让湖北去调查这事儿。皇上说:“楚蜀这些土司里,容美是最富强的,他们越界收税,僭越礼制,应该好好跟他们讲道理,慢慢地让他们改掉这些坏毛病。”
廷桂又上奏朝廷,建议剿灭瞻对土司,皇上说:“瞻对虽然势力小,但也不能轻视,所有的事情都要谨慎小心。”廷桂还请求开采黄螂等地的铜铅矿,用来铸造钱币。皇上却说:“黄螂、雷波和新抚凉山这些少数民族地区混杂在一起,应该先让他们安定下来,怎么能轻易地开采矿产呢?如果允许百姓开采,那些流亡无依的人肯定会蜂拥而至,到时候肯定要出乱子。你赶紧和巡抚宪德一起,把金竹坪、白蜡山这些地方的铜铅矿全部封禁起来。要是出了乱子,你和宪德的性命都不够赔的!”
廷桂赶紧认错,并表示以后会更加谨慎小心。
皇上,我们抓到了散布谣言的罪犯杨大铭等人,他们说杨七躲在酉阳土司那里,我们已经下令去抓捕他了。
皇上说:“这件事一定要仔细慎重!朕觉得酉阳土司未必参与此事。”八年后,我们在杨隘嘴抓到了杨七,他根本不在酉阳境内。皇上说:“朕并非有什么过人的本事,只是比你们更诚实公正罢了。人都有私心和偏见,处理事情难免有过头或不及的地方。只有公正和诚实才是检验是非的标准。”
十二月,我们平定了叛乱,攻克了金锁关、黑铁关、黄草坪等地,收复了永善。皇上为此下旨嘉奖。皇上曾经私下询问宪德,让他详细说说廷桂这个人,宪德奏报说:“廷桂最大的缺点就是多疑、偏听、好胜、自负。”但皇上最终还是因为廷桂做事认真负责而重用他。
第九年,军队讨伐噶尔丹策零,朝廷设立四川总督,皇上任命廷桂担任,还兼任提督。廷桂奏请将四川常平仓的粮食捐献改为捐银,皇上说:“四川本来就是产米的地方,储存粮食并不困难。你贸然请求捐银,这是不对的。而且你想把粮食换成银子,然后再用银子买粮食,这样一来二去反而会增加弊端,应该另想办法增加储备。”
第十年的六月,廷桂奏报说,建昌镇辖区内的竹核地处凉山腹地,是苗疆的中心要地,请求在附近险要的地方增兵设防。皇上命令大学士鄂尔泰详细商议此事。商议的结果是:兵力应该集中而不是分散,对蛮族部落的控制应该远距离而不是近距离,只要我们的力量能够互相联系,就不必处处设防。最终决定在竹核驻扎三千兵力,分别驻扎在吽姑、格落、鱼红、大赤口、阿都、沙马、普雄等地。皇上命令廷桂执行。
八月的时候,儿斯番造反了,皇上派总兵赵儒去剿灭,还责怪廷桂之前没处理好。十月,廷桂上奏说:“雍正五年儿斯番就造反了,我当时派副将王刚去平乱。那时候我刚到四川,对当地情况和少数民族的情况都不了解。现在叛乱这么严重,都是因为我的治理失当,我已经按照皇上的密旨,让赵儒认真处理了。”十二月,儿斯酋被抓住了,河东各寨与其他部落勾结的叛乱也被平定了。廷桂又上奏说:“王刚之前只是平定了儿斯的一个堡垒。现在多亏皇上指点,赵儒督促将士们作战,所有险要的地方,包括深山老林和石洞,都被彻底平定了。”皇上对廷桂大加赞赏。
十三年,廷桂上奏说:“贵州古州苗族造反了,四川建昌、永宁也跟他们接壤,我已经命令将吏加强安抚。”皇上指示说:“不动声色,要稳重谨慎。”乾隆元年,总督的职位被裁撤了,廷桂仍然担任提督。十二月,廷桂被召到京城。第二年,他被授予銮仪使的职位。不久又授任天津总兵。五年后,升迁为古北口提督。六年,皇上到热河,路过古北口,检阅军队,看到军队纪律严明,皇上赏赐廷桂一匹马,还赏赐了御用缎子。之后,廷桂被授任甘肃巡抚。十二年,署理陕甘总督。
十三年,廷桂被任命为两江总督。他在奏疏中说:“江西百姓蛮横,官吏又总是拖延迁就,动不动就闹事,应该严厉查办。”他还说:“南方阴雨天多,各营的操练经常耽误,应该在阴雨天选择官署或者宽敞的寺庙进行操练。”皇上批示说:“你到江南后,要整顿吏治,振奋精神,但不能操之过急,要持之以恒。”十五年,廷桂被封为太子少保。他又上奏弹劾说:“江苏巡抚雅尔哈善虚报钱粮,已经被皇上训斥;知县许惟枚等人征税还没完成,少收了一分钱,按照规定应该罚俸。但他却上奏请求革除他们的官职。人们一定会认为这是皇上的意思,他居心险恶。”雅尔哈善随后被革职查办。
十六年,他被调到陕甘总督的岗位上。那时候四川又重新设立了总督,十八年,朝廷又任命他去四川担任总督。他上奏说四川丰收,粮食便宜,皇上就下令把二十万石粮食转运到淮安、扬州那些被水灾袭击的州县,还为此写了诗来记述这件事呢。 之后他升任吏部尚书,但是仍然继续担任四川总督。
四川靠近江边的那些县,都利用江水灌溉田地。但是还有很多山地,经常闹旱灾。他就上奏朝廷,命令全省各地勘察修建水塘和水堰。新都、芦山等十个州县,还有青神县的莲花坝、乐山县的平江乡、三台县的南明镇,都陆续修建了水利工程,这些地方都变成了肥沃的良田。
二十年的时候,他又上奏朝廷,请求增加铸币的熔炉,用来修缮全省的城墙。皇上说:“对地方有益的事情,你们就仔细妥当的去做吧!” 于是他被授予武英殿大学士的职位,仍然兼任四川总督。 打箭炉边境外的孔撒、麻书两个土司发生了冲突,金川、绰斯甲布支持麻书,革布什咱、德尔格忒支持孔撒,双方互相攻杀。他就和提督岳钟琪一起,下令让他们停止冲突,各自散去。
六月,他又被任命为陕甘总督。当时正在讨伐阿睦尔撒纳,陕西甘肃是运输物资的要道。他在路上就调集了军营里的马匹,还命令各州县采购马和骆驼,同时命令各驿站多调拨一些马匹,一共弄到了几千匹马支援军队。不久,他就上奏朝廷,把军中的情况汇报上去,并要求沿边各地的提镇负责解决这个问题,皇帝批准了他的请求。
二十一年四月,他被派驻肃州负责军需的筹办工作。他在奏章里说:“各地调集的军马,要经过口外寒冷地区,从安西到哈密,要穿过戈壁滩十多站路,如果供应不上吃喝,很容易累死。我现在派了专人分段负责,把储备的草料、经过的马匹数量、停留时间、行程安排都详细记录下来,每天都上报。”他又上奏说:“山西运来的骆驼,先在安西放牧;陕西运来的马匹,也先在甘肃养着。等养好了再陆续运往前线,这样才能保证供应。”前后他一共为前线送去了七万多匹骆驼和马匹。他还说:“西北两路军营以前是允许商人通商的,后来因为撤兵就禁止了。巴里坤军营需要牛羊等物资,只能从肃州贩运过去,路途遥远,价格昂贵,很难及时供应,请求恢复以前的通商政策。”皇帝下令解决库车和阿克苏的粮食运输问题。他又上奏说:“夹山这条路,可以从哈密直接通往辟展、吐鲁番,这条路上骡马通行无阻,水草丰美,比绕道巴里坤要近得多。我建议把粮食运到吐鲁番储存起来,再转运到军营,这样往返速度会更快。”他又拨款二十万两银子,到阿克苏买回大米,还运送十万石粮食储存在巴里坤。他做的这些事情,都得到了皇帝的赞赏。
十二月,皇帝下旨说:“廷桂在西陲用兵,虽然没有亲自上过战场,但是他筹办军需,总是皇帝还没下旨,他就先奏报上来了,而且他的想法和皇帝的想法不谋而合。他忠于国家,办事认真细致,又没有给老百姓增加负担,如果内地没有战事,他的功劳最大。”因为他的功劳,他从太子太保升为少保,从骑都尉升为三等忠勤伯,先后被赏赐双眼孔雀翎、红宝石帽顶、四团龙补服、白金二万两。
二十四年正月,他驻扎在凉州,因为病情严重而上报朝廷。皇帝派额驸福隆安带着御医前去诊治,他还没到,廷桂就去世了。皇帝立即命令福隆安为他举行祭奠仪式,并亲笔写诗悼念他,赐予祭葬,谥号文襄。丧事结束后,皇帝又亲自去祭奠。二十五年,皇帝宴请凯旋的将士,想起廷桂,又写诗表达了对他的怀念。后来,皇帝下令把他的画像挂在紫光阁,并写诗怀念他,把他列为五位督臣之首。
孙检啊,当过副都统。乾隆四十九年,因为刻印了廷桂的奏疏,还印上了两朝的批复,结果被皇帝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他的曾孙孙文煜,从侍卫一步步升到副都统,后来又调到马兰镇当总兵。
鄂弥达,是鄂济氏家族的,满洲正白旗人。一开始在户部当个小官,叫笔帖式。雍正元年,升到吏部主事,后来又升郎中。雍正五年,皇帝派他和广东巡抚杨文乾一起到福建去检查仓库。雍正六年,他升了贵州布政使。雍正八年,又升了广东巡抚。他上奏说:“鸟枪本来是禁止的,但是琼州老百姓用鸟枪防盗,建议允许每家藏一支,藏多了就处罚。” 梧州有人叫陈美伦的,带头造反,鄂弥达把他们抓起来,依法处置了。雍正十年,他代理广东总督。他又上奏说:“总督以前驻扎在肇庆,是为了控制两广地区。现在只管广东,应该把总督衙门搬到广州。” 饶平有个武举人叫余猊的,也带头造反,鄂弥达同样把他们抓起来,依法处置了。没多久,他就正式被任命为广东总督了。 有一次,安南(越南)的老百姓邓文武等人,因为遇上风暴,漂流到铜鼓角的海面上,鄂弥达给了他们钱,送他们回国。安南国王送来伽南香、沉香等礼物表示感谢,鄂弥达都拒绝了,还把这事儿上报朝廷,皇上夸他处理得体面。
他还先后上奏,建议调整将领和官员的配置。又上奏说,应该在三水西南镇建立仓库储备粮食,因为米价太贵了,建议在会城设立机构平抑米价。他还建议把程乡县升格为直隶州,取名为嘉应州。这些建议都得到了批准。雍正十三年,他被任命兼管广西,仍然驻扎在肇庆。贵州台拱地区苗族造反了,鄂弥达派兵,命令左江总兵王无党带兵去支援,他还亲自带兵驻扎在黔粤交界处,皇上为此下旨嘉奖了他。
乾隆元年,皇上(乾隆帝)下令,让靠近盐场的穷苦百姓贩卖食盐,不用禁止。鄂弥达上书说:“广东按察使白映棠没按照圣上的旨意办事,把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抓来罚款,还说四十斤以下的盐不准抓,这样一来,坏人就借此机会,成群结队地贩卖私盐。”皇上夸奖鄂弥达看清了事情的真相,就免了白映棠的官职。
接着,鄂弥达又上奏说:“广东的盐,是从盐场运到省河,再从潮州的广济桥转运到各地销售,建议让盐贩子到了地方先交税,然后才能开仓取盐。”朝廷部门讨论后,就执行了这个建议。御史薛馧上奏说,应该在广西组建地方民兵,并且设立瑶族儿童学校,这件事就交给鄂弥达去办理。
第二年,鄂弥达上奏说:“组建地方民兵,不如训练土司的军队,对边疆更有好处。至于瑶族儿童学校,韶州、连州等地已经取得了成效,应该按照薛馧的建议去做。”他又上书说:“惠州、潮州、嘉应三府的百姓,很多人请求州县给他们通行证,搬到四川去。我命令州县不能随便发放通行证,并且派官员在边界检查。”
他还上书说:“贵州新开发的苗疆地区,总督张广泗奏请设置屯田军队开垦荒地。我认为现在苗族人害怕朝廷的威严,比较安分,但是将来人口多了,土地少了,一定会产生怨恨。而且我还担心屯田军队虐待苗族人,导致他们造反,所以建议撤掉屯田军队,只在附近驻军防守,而土地还是应该分给苗族人耕种。”皇上说:“你说的非常正确。张广泗这件事从头到尾都亲自办理,非常卖力,但是朕认为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啊。”
四年的时候,他被调到川陕总督的职位上。他上奏说:“榆林的边民每年都去鄂尔多斯种地,牛具、种子、日常用品全都要向鄂尔多斯借贷。秋天收成后,用多余的粮食换取牛羊皮到内地卖钱,然后连本带利还债。我希望在他们出境的时候,根据他们种地的多少,借给他们官府的银子,秋天收成后用粮食抵债,这样就能避免他们因为借贷而受苦,国家的粮仓也能逐渐充实起来。”皇上同意了他的建议。他又请求拨发十万两银子从国库购买粮食,分储存在边境各地,还请求修缮宁夏的渠道,加固沿河的长堤。他还上奏说:“安西镇远驻扎在哈密的军队,负责屯田,驻扎在城里的兵只有几百人。近年来商民日益增多,我希望效仿凉州柳林湖的办法,招募流民和军营子弟开垦田地,把军队撤回城里操练。”这些建议都得到了采纳并执行。
五年的时候,两广总督马尔泰弹劾知府袁安煜放高利贷害苦百姓,还牵扯到鄂弥达纵容仆人霸占煤山的事情。皇上免去了鄂弥达的职务,把他召到京城。不久,他就升任兵部侍郎。六年,他被任命为宁古塔将军,后来又调到荆州。九年,他被任命为湖广总督。他上奏说:“武昌、汉阳滨江的城郭和百姓的田地,都依靠堤坝来保护。我希望在武昌的荞麦湾增筑大堤,在安陆沙洋的大堤上增筑月堤,对襄阳老龙石堤增加修缮经费,并保证每年都进行修缮。”十一年,皇上认为鄂弥达不适合担任封疆大吏的职位,把他召到京城。十五年,他被任命为吏部侍郎。十六年,他被任命为镶蓝旗汉军都统。二十年,他被任命为刑部尚书,署理直隶总督。二十一年,他兼管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二十二年,加封太子太保。二十六年去世,朝廷赏赐白银二千两用于治丧,并赐予祭葬,谥号文恭。
杨廷璋,字奉峨,是镶黄旗人,家里世代都是佐领。雍正七年,他从笔帖式升任工部主事,后来又升了郎中,之后被派去广西桂林当知府。乾隆二年,他升任左江道,十五年升任按察使,二十年升任湖南布政使,二十一年升任浙江巡抚。
皇上南巡的时候,特意交代说:“西湖的水,老百姓都用它来灌溉田地。现在听说湖边很多地方都被占了,用来种地,湖越来越小,田地也担心会干涸。那些已经种熟了的田地,就不用强迫他们还回去了,但是绝对不准再继续侵占了!”杨廷璋就上奏说:“这些田地大多堵塞了水道,我建议全部开挖疏通,让土地还给西湖。沿着湖岸种上柳树,让树根扎牢,也能加固堤岸。”他还建议拨款疏通湖州七十二条小河,把水排到太湖去,这样就能避免田地被淹。他又上奏说:“仁和、钱塘、萧山三个县的江塘,按照海塘的标准,每二十丈立一块界碑,编号管理。仁和、钱塘两县江塘的民房,堤岸外面还有二十多里地,也按照海塘的标准,每里设置一个堡垒和堡垒守卫,分段防守。”皇上都同意了他的建议。
他还建议开垦台州黄岩沿海的荒地,靠近盐场的地归盐场,靠近县城的地归老百姓。按每户一百亩地分配,分批开垦,结果得到了十万亩肥沃的土地。奏章上报后,皇上对他大加赞赏。
1844年,他当上了闽浙总督。 首先,他提议在螺洲、大头崎、乌龙江这些地方设立塘汛,加强海防。 他还上奏朝廷,说内地商船出海要严格核查,发放船照,规范管理。 他还说台湾那边粮食便宜,内地却歉收,老百姓经常偷偷渡海去台湾讨生活。 所以他建议稍微放宽一下米粮的禁令,允许往来于台湾和厦门的船只,运送一定数量的米:大船可以运200石,小船可以运60石。 从鹿耳门出去,到厦门港入,都要检查船照,严格把关。 台湾和原住民接壤,以前杨应琚总督就下令勘定边界,挖沟渠,筑土牛来防止私自开垦。 到了他这里,他又建议在彰化、淡水这些和原住民交界的地方,也按照山势溪流,挖沟渠,筑土牛做界限;同时在边界设立隘寮,安排军队驻守,加强防卫。
1846年,他和福建巡抚吴士功一起上奏,弹劾提督马龙图挪用公款。 他们还说马龙图已经把钱还上了,请求按照自首的例子从轻发落。 但是皇上觉得他们处理这事儿不妥当,把这事儿交给了官员们讨论,最后吴士功被发配到巴里坤戍边,而他却留任了。 1848年,他被加封为太子太保。 没多久,他又被授予体仁阁大学士的职位,继续担任闽浙总督。
1849年,他进京朝见皇上。 这时,福建水师提督黄仕简告发说,厦门港的商船出入,官府收受贿赂,乱收陋规。 皇上就派尚书舒赫德和侍郎裘曰修去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他曾经下令让历任厦门同知代为收购珊瑚、珍珠等物品,但没有公开定价,从中牟利。 所以朝廷要罢免他的官职,但皇上考虑到他以前还算能干,最后只给了他一个散秩大臣的虚衔。 没过多久,他又被任命为正红旗汉军都统和工部尚书。
他当了两广总督三十年,三十一年的时候,安南那边有盗贼,窜到小镇安土司怕怀隘,官兵把他们抓住了。廷璋就通知安南,派人来处理这些盗贼。安南那边回信说,他们国家的隘口也有盗贼出没,请求派兵去堵截。廷璋就派兵去守隘口。这事儿上报朝廷后,廷璋详细地汇报说,边境防卫应该保持稳定。皇上告诫他说:“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情况,要仔细衡量事情的道理,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如果只顾着稳妥,养痈遗患,坏处说不完啊!”
夏天,崖州安岐的黎族人造反,骚扰百姓,廷璋就下令让镇道官去抓捕平乱。他还上奏朝廷说:“应该让百姓组成保甲组织,禁止放高利贷。黎族人可以去集市交易,让那些比较听话的黎族人剃掉头发。百姓出入黎族聚居地必须登记,以防止以后再出问题。”皇上同意了他的建议。他又上奏说:“小镇安应该设立通判。南边靠近安南,在那波、者赖、者欣三个村庄设立关卡和驻军。怕怀隘是小镇安的门户,应该驻军巡逻。打面梁和云南接壤,也应该设立关卡防守。”朝廷批准了他的奏章。当时缅甸打仗,云贵总督杨应琚生病了,皇上就让廷璋去永昌协助杨应琚处理军务。 三十二年,廷璋上奏说杨应琚病好了,他就回到广东任职。没多久,就被朝廷召到京城,任命为刑部尚书。
三十三年,他被任命为直隶总督,还加封太子少保。秋天,滹沱河水暴涨。廷璋请求在正定西南筑堤,在藁城西北筑坝,还要加固城墙。他又上奏说,勘察了任丘滨淀等地,发现杨各庄地势最低,建议改种水稻;文安洼要修筑堤坝,在龙潭湾等地开挖泄水口。朝廷都采纳了他的建议。三十四年,他请求拨给十二万石通仓米,运到灾区平价出售。他又上奏说:“乾隆二十四年,滹沱河改道南移,旧河道淤塞。去年洪水暴涨,河水又回到了原来的河道。束鹿木丘、倾井等村庄都被淹没了。请求裁弯取直,修筑护城堤坝。”朝廷收到了他的奏报。三十六年,他又被召回京城,再次担任刑部尚书。他还参加了香山九老会。十二月,他去世了,享年八十四岁,追赠太子太保,朝廷赐予祭葬,谥号勤悫。
庄有恭,字容可,是广东番禺人。乾隆四年,他考中了状元,被授予修撰的官职,还直接在皇帝身边当差。三年后,他弟弟庄有信也考中了进士,被皇帝召见。当时庄有恭正在当值,皇帝问起他弟弟的情况,庄有信就被选为庶吉士了。兄弟俩一起告假回家探亲。
后来,庄有恭升迁为侍讲学士,又升任光禄寺卿。他父亲去世后,他回家丁忧,服丧期满后,又被提升为内阁学士,接着又升任户部侍郎。他还被派去江苏担任学政,并且担任了江南乡试的考官,之后又再次担任江苏学政。乾隆十六年,他被任命为江苏巡抚。十七年,他又署理两江总督的职务。他上奏说:“太仓和镇洋沿海的田地房屋,都靠海塘保护。前任巡抚高其倬曾经建议,从宝山湖口港到昭文福山港修筑三万四千七百多丈的土塘,结果只修筑了从湖口港到刘河南岸的土石塘。今年秋天,刮大风又涨大潮,刘河南岸因此安然无恙,但北边却受损严重,老百姓自己请求修筑。但是恐怕一时难以聚集足够的人手,工程难以迅速完成。需要修筑的土塘大概有九千丈,请求拨款一万六千两银子,让他们自己招募民工,在伏天雨季来临之前完工。按亩收取工程款,两年内还清。”皇上批准了他的请求。
庄有恭在担任学政的时候,浙江人丁文彬送给他自己写的《文武记》、《太公望传》等书。庄有恭觉得他疯了,就没理他。后来,丁文彬写信给衍圣公孔昭焕,孔昭焕又把这事告诉了巡抚杨应琚。庄有恭因此上奏请罪,被罚没十倍的学政养廉银。
十九年的时候,御史杨开鼎上奏朝廷,说江南漕运有很多弊端,皇上让有恭回复奏章。然后,有恭在奏章里说:“江南漕运的弊端,以苏州、常州、松江、镇江、太仓五个州府最为严重。我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条例,刻在漕仓的石碑上,每次收漕的时候,都督促粮道以下的官员巡查访察。杨开鼎说,有些官吏索要好处不成,就借口说米不合格,强令晒干、筛选、扬簸。漕粮进贡到朝廷的粮仓,当然应该干燥、圆润、干净。如果达不到标准,就不能长期储存,一定会耽误仓储管理。粮户的情况参差不齐,有好有坏,每次都把一些青皮的、白肚的、潮湿的、掺杂碎米的劣质米强行交上来;如果要他们更换,他们就造谣生事,威胁勒索。应该分别调查清楚,不能只责怪官吏,而讨好刁民。”皇上夸奖有恭说话公正。
二十一年,有恭的母亲去世了,皇上准了他一百天的假期回老家奔丧。在伏天汛期之前,他到了淮安,署理江南河道总督的职务。泰兴县有个叫朱某的人,犯了教唆杀人罪,判处绞刑,他请求赎罪,有恭竟然批准了,临行前才上奏朝廷。皇上责备他擅作主张,让他回家待罪。总督尹继善又说,有恭监考乡试的时候,查出有人行贿舞弊的,还有因为斗蟋蟀而打官司的,都让他罚款了,也没向朝廷汇报。皇上命令罢免有恭的官职,把他抓到京城,交给大学士和九卿议罪,按律当判绞刑。皇上考虑到他贪污的钱财并没有落入自己腰包,就赦免了他,让他回去尽孝,奔丧完毕后到军台效力。他正要去被贬的地方上任,皇上又命令他戴罪立功,署理湖北巡抚。
二十四年,我被调到浙江工作。
二十五年,我弹劾了杭州将军伊领阿和副都统刘扬达,说他们违规乘坐轿子。皇上把伊领阿他们的官职都撸掉了,还奖励了办事认真的人,并下令要好好表彰他们。三月,我上奏说:“绍兴的南塘和嘉兴的乍浦塘都是非常重要的工程。我到山阴去勘察,发现宋家楼位于三江和曹娥二水交汇的地方,而且正好处于潮汐冲击的要害位置,是南塘最危险的地方,我已经把它改建成石塘,加固了。我又去了萧山龛山、长山等地,以及越南大亹到海宁中小亹、登文堂、葛岙等山,勘察了海宁南门外,从西边的戴家石桥到东边的陈文港,工程总长超过五千丈,地基非常坚实,不需要重建。其中必须修筑的部分有一千六百多丈,其中七百七十多丈损毁严重,应该作为重点工程来修,其他的可以逐步进行修缮。从陈文港东边到尖山,下面有韩家池柴塘四百多丈,也应该重修。我又沿着海边往北走,从海盐到平湖,走遍了整个乍浦塘。海盐东面紧挨着大海,南面有台驻,北面有乍浦诸山,山脚向外伸展。县城只有一面抵挡着潮汐,城外的石塘是最危险的地方,有些地方已经受损,我已经下令随时进行修补。”
六月,我又上奏说:“西塘、胡家兜到海宁南门外,潮水退去后沙子会涨上来,长达十八里。之前我请求修建戴家石桥这个重要工程,现在有了新的沙子外护,应该先抓紧东边的工程段。然后再根据沙子的情况,分别安排轻重缓急。”九月,我又上奏说:“缓修的工程中,陈文港十丈,要用鱼鳞式逐层垒砌。圆通庵前的十丈,也按照这种方式加固修筑。廿里亭西边二十五丈,要修整平整路面,加用排桩,让它紧贴塘身。”
二十六年十二月,我又上奏说:“海宁西塘、老盐仓等地,经历了霉雨和伏天两场雨季,老沙滩被冲刷掉了,应该提前预防,先拆除并重新镶嵌二百丈。从霜降以后,我多次往来勘察,发现柴塘和石塘交接的地方水已经漫到塘边了,从这里往西,老沙滩仍然有很多地方坍塌。请求将与前面工程相连的七十丈,尽快加固修缮。”这些奏章皇上都批准了。
公元1727年,皇上南巡,顺便视察了老盐仓和尖山那些地方,下令修建柴塘,还安排了制作竹篓和疏通河道的工作。 九月份,海宁的塘工完工了,皇上表扬了有恭办事认真负责,还下令要给他记功。
那年秋天雨水特别多,河水上涨,有恭发现嘉兴和湖州府的河水都流进了太湖,河道淤塞严重,下游更是堵得厉害。于是他就建议疏通乌程和长兴境内七十二条小河,还派人去江南查看三江故道的状况。 十月份,他被调任江苏巡抚。皇上还特意下令,浙江海塘工程仍然由有恭负责,并且免除了他在学政任上应该缴纳的罚款。
公元1729年,有恭升任刑部尚书,但是仍然让他继续担任江苏巡抚。
臣上奏请求大修三江水利,大概意思是这样的:太湖北边接纳荆溪等许多河流的水,南边接纳天目山等山上的水,是吴中地区最大的湖泊,而太湖水流出太湖的主要通道,就是三江。这三江指的是吴淞江、娄江和东江。东江从宋朝开始就淤塞了,明朝永乐年间,另开辟了黄浦江,宽度足够抵得上三江之一,现在也叫它东江。
三江的分流,经过吴江、震泽、吴县、元和、昆山、新阳、青浦、华亭、上海、太仓、镇洋、嘉定这十二个州县,沿途港口和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总之,到处都可以分流泄洪。但是,很多地方畅通无阻,抵不过一处堵塞造成的危害。太湖的出水口,可不是只有宝带桥一个地方,像吴江的十八港、十七桥,吴县的鲇鱼口、大缺口,都是太湖水流入运河、长江的重要通道,现在不少地方都比较浅,有阻碍。还有像吴淞江流域的庞山湖、大斜港、九里湖、淀山湖、溆浦,以前都又宽又深,但现在老百姓为了贪图利益,到处种植茭白,圈占建成鱼塘,侵占了不少河道。
刘河,古时候是娄江,现在河道形状跟以前大不一样了,船只来往,必须靠岸等潮水。昆山外濠是娄江的正道,却特别浅窄。苏州娄门外江面只有四五丈宽,一遇上秋雨,很多水汇集到这里,江面浅窄,河道先被雨水占据,等到雨水稍微退去,太湖水才能流出去,而上游已经泛滥成灾了。东南地区是重要的财赋之地,水利是关系民生的重大工程,如果及早治理,就能事半功倍。
现在我计划的治理方法是:在运河西边,所有太湖的出水口,都要清理疏通,让分流畅通无阻。运河东边三江的旧河道,只有黄浦江现在还很通畅,只要把泖口新涨的芦苇墩清除掉,就足够泄洪了。吴淞江从庞山湖以下,娄江从娄门以下,凡是有浅窄阻滞的地方,都要疏浚治理,加宽加深,让上游泄下来的水,都能容纳得下。江里所有种植的芦苇和搭建的鱼籪,以及侵占河道的区域,都要全部清除,以后还要严格禁止。这样一来,水就能得到有效的蓄积和按时输送,同时可以用挖河的泥土加高加固堤岸。现在有些地方靠近大海,难以设置水闸,可以考虑改变位置,这样就能防止潮水倒灌,保证河水清澈,水流强劲,海口淤积的问题,也就能不用疏浚而自然解决了。
总的来说,所需工程量虽然看起来很大,但分散在十二个州县,大家一起努力,其实也不算多。老百姓听说要修建水利,都很乐意参与,本来就打算用民力来完成。但是,分段督促修建,还是要由官府来负责;而且工程费用很多,如果等到筹集到资金才开工,时间会拖延很久。恳请拨款开工,然后在各州县按亩分年征收还款,这样既减轻了百姓负担,又能迅速筹集资金。奏章呈上后,皇上批准了。于是选拔了地方官员和乡绅,征调民工,先疏通桥梁和港口,然后治理河道。清除侵占河道的茭白和鱼塘,城市里不能拆迁的民房,就另开辟月河来疏导水流。工程从二十八年十二月开始,到二十九年三月完工,共花费公款二十二万多两银子。
1660年正月,皇上任命他为协办大学士,但还是让他暂时继续担任巡抚。南巡的时候,皇上还专门赐诗一首来鼓励他。“(此处应为原文诗句,但原文未提供)”。 八月份,皇上把他召回京城。当时有人弹劾苏州同知段成功,说他滥用民力,搞得老百姓苦不堪言,要求革掉他的官职,但案子还没判决。 我们的这位巡抚大人,明察秋毫,发现段成功其实是收受了贿赂,才装病躲着。而按察使朱奎扬和苏州知府孔传鹡都知道这事儿,却没敢吭声。皇上知道后,立刻把奎扬他们几个的官都撸了,并且下令把他们抓起来审问。
1661年正月,皇上撤销了他的协办大学士的职务。 皇上又派侍郎四达去查这个案子,结果查出来,这位大人暗中指使奎扬他们故意轻判,于是皇上也把他的官给撤了,把他关进了刑部大牢。军机大臣们一起审理此案,还追缴了他当学政时该罚的银子。 二月份,军机大臣们把审理结果报给皇上,说他该判死刑,皇上网开一面,改判监候。 八月份,皇上又给他平反了,任命他为福建巡抚。 1662年他去世了,皇上还免除了追缴他当学政时该罚的银子的处罚。
李侍尧,字钦斋,是汉军镶黄旗人,是二等伯李永芳的第四代孙子。他爸爸李元亮当过户部尚书,死后被追封为“勤恪”。李侍尧呢,乾隆初年,靠着祖上的功劳,先被安排了个印务章京的小官,后来被乾隆皇帝看中。一步步升迁,最后当上了正蓝旗汉军副都统。
乾隆十七年,他被调到热河当副都统。乾隆二十年,又升了工部侍郎,后来又调到户部。他还代理过广州将军。上任后,他弹劾前任广州将军锡特库,说他把马政搞得一塌糊涂,结果锡特库被降职查办了。他还制定了广州满洲和汉军驻防官兵的编制和兵力数量。乾隆二十一年,他代理两广总督。他上奏说:“广东各府县购买粮食,好坏参差不齐,上报的都是最高价。要是用来碾米,就用最好的米;要是用来借贷和卖给百姓,就用中等和较差的米。”乾隆皇帝一看,觉得他说的太对了,立刻下令各省督抚要严格按照李侍尧说的,买粮食前要先试一试,保证用最好的米。
李侍尧还建议禁止广东用劣质钱币掺杂古钱,以及禁止使用吴三桂伪造的钱币。乾隆皇帝说:“以前铸造的钱币还可以继续使用。至于吴三桂伪造的钱币,让老百姓自己找出来,官府再统一回收,用来重新铸造。”他又上奏说,广州驻防的汉军官兵长期缺粮,建议平价卖粮给老百姓,乾隆皇帝也同意了。乾隆二十三年,有个守备叫张彬佐,因为禁止村民演戏而被打,李侍尧就上奏请求严惩。乾隆皇帝说:“这样还没能起到惩治恶习的作用呢!应该先处罚那些刁民,然后再处理那个不称职的军官,这样那些刁蛮的人才会害怕。”
公元1744年,他正式被任命为广东总督。上任后,他上奏朝廷,建议对在广东经商的外国商船进行管理,规定他们货物售完后必须按期回国,不得滞留过冬;外国商馆不得私下进行交易;不得向内地商人贷款;不得雇佣内地仆役。
公元1745年,他又上奏朝廷,说广东海关对外国商船的出入,除了正税和船钞外,还有各种名目繁多的额外费用,应该取消这些额外收费,并将收取的款项归入国库。同时,他还建议对各口岸的仆役伙食、船只和车辆等费用进行核实和清理。这些奏章都被朝廷采纳并下发执行。当时,广西巡抚鄂宝因为贵县僮民韦志刚的案件处理不当,知县石崇光虽然上报了情况,但却避重就轻。鄂宝请求革除石崇光的官职。皇帝认为此事是石崇光上报的,所以不予革职。侍尧却奏报说,石崇光之前已经面见皇帝,并经皇帝体察案情后才上报,皇帝于是下令逮捕石崇光进行审讯。后来,侍尧又奏报说,韦志刚实际上并没有犯法,石崇光是因为猜疑而妄加举报,于是皇帝下令革除石崇光的官职。皇帝看到侍尧和鄂宝两人意见相左,便训斥他们要“秉持公正,去除私心”。
公元1746年,他被召回京城,授予户部尚书、正红旗汉军都统的职务,并袭承了祖上的佐领爵位。公元1748年,他被任命为湖广总督。他上奏朝廷说,湖广地区销售淮盐,盐价被抬高,苦了百姓,请求朝廷调整盐价。朝廷命两淮盐政高恒前往湖广商议此事,最终决定根据淮商的成本,酌情增加一些利润,并明确规定价格上限,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之后,他又被加封为太子太保。
公元1749年,他被调任两广总督。右江镇总兵李星垣因为贪污受贿而获罪,朝廷命侍尧审理此案,侍尧建议将李星垣处以绞刑。但皇帝认为侍尧曾经推荐过李星垣,现在又判处他轻罪,认为侍尧有包庇之嫌,因此责备侍尧并降了他的职务。之后,他因忧虑而返回京城,署理工部尚书。公元1751年,他又被调任署理刑部。公元1752年,他回到两广总督的职位。他袭承了二等昭信伯的爵位。公元1754年,清军征讨缅甸,朝廷命令侍尧向暹罗发出檄文。当时暹罗正被甘恩敕控制,侍尧认为不宜直接发出檄文,于是他根据自己的判断,秘密地向暹罗各部首领宣谕,同时密探缅甸军队的动向,如果缅甸军队入侵暹罗,就将其擒获献给朝廷。皇帝对他的做法表示赞同。同年,丰顺县百姓朱阿姜图谋叛乱,当地官吏将其逮捕治罪。
三十八年的时候,他被任命为武英殿大学士,但是仍然继续担任总督的职务。安南(越南)国内发生内乱,皇上就命令广西的镇守和地方官员加强防备。他进京朝见皇上,皇上赏赐给他一件黑色的狐皮大氅。
四十年,兵部说广东老百姓闹事,结党成盟,不到几个月就发生了五次起义,应该追究那些武官玩忽职守的责任。侍尧上奏说:“那些武官既然已经参与了平乱,如果还要追究他们玩忽职守的责任,那他们为了避免处罚,一定会暗中隐瞒情况,让那些暴徒逃之夭夭,所以请皇上开恩网开一面。”皇上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且还特别指示说:“侍尧你这次上奏,是为了改变以往积弊的做法。但是,朕之所以采纳你的建议,是因为朕深知你向来不会宽纵你的下属,所以才相信你的话。如果换做其他人,朕可不敢轻易效仿啊!”
公元一七七七年,也就是乾隆四十二年,云贵总督图思德上奏说缅甸想投降,请求纳贡。皇帝就派大学士阿桂去处理这件事,同时调侍尧去接替图思德担任云贵总督。缅甸的头头孟干去拜见侍尧,请求缓交贡品。侍尧和阿桂一起上奏说:“孟干他们说话反复无常,按照您的旨意,我们应该停止接济他们,杜绝探子活动,向他们展示我们的威严和恩德,不能迁就他们。” 皇帝随后召回了阿桂。缅甸那边留下负责守卫的苏尔相,侍尧把他派去北京。缅甸又请求把孟干他们送回去,侍尧就命令他们回到缅甸,并任命按察使杨重英负责此事。皇帝对侍尧处理这件事恰当得体表示赞赏。
公元一七七八年,也就是乾隆四十三年的事情。侍尧奏报说抓到了缅甸派到腾越州的间谍,已经送往北京。接着他又上奏说:“永昌和普洱的边界跟缅甸接壤,我建议每年派五千五百名士兵,分别驻守在张凤街、三台山、九龙口等地。” 但是皇帝认为:“根据边境的情况来看,没必要这么做。”侍尧又请求在杉木陇设立大的军事哨所,调派腾越的五百名士兵;在千崖设立小的军事哨所,调派南甸的两百名士兵,轮流驻守巡逻;同时还要分别守卫虎踞、铜壁等关口。皇帝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
公元一七八○年,也就是乾隆四十五年,云南粮储道海宁告发侍尧贪污受贿,营私舞弊。皇帝下令让尚书和珅和侍郎喀宁阿去查办此事。侍尧自己承认收受了道府以下官员的贿赂,没有隐瞒。皇帝非常生气,说:“侍尧身为大学士,多次担任总督,竟然忘恩负义,贪婪索取,朕做梦都没想到!” 于是夺去了侍尧的官职,把他押解到北京。和珅他们奏请判处侍尧斩立决,同时褫夺他的爵位,授予他的弟弟侍奉尧。 之后又让大学士和九卿商议,改判斩监候。皇帝心里想宽恕他,又让各省的总督和巡抚商议。大部分总督巡抚都请求按照最初的判决执行,只有江苏巡抚闵鹗元迎合皇帝的意思,奏请说:“侍尧历任封疆大吏,功劳显著。请按照议功论能的惯例,宽恕他一次。” 皇帝于是下诏说:“罪名存疑,就从轻发落,朕不至于做得太过分。” 最终将侍尧改判为斩监候。
1711年,甘肃发生苏四十三叛乱,朝廷派大学士阿桂去平叛。皇上特别恩准我戴三品顶戴、孔雀翎,去甘肃处理军事。结果甘肃贪污赈灾款的事被揭发出来,总督勒尔谨因此获罪,皇上就让我接替他当总督,协助阿桂查办此案。勒尔谨以及前任布政使王亶望、布政使王廷赞、兰州知府蒋全迪都被处斩。皇上还下令,对贪污二万两以上的地方官员处斩,贪污一万两以下的也先斩后奏,所以皋兰知县程栋等二十人也都被处死了。
1712年,我上奏朝廷说:“皋兰等三十四个厅、州、县亏空库银八十八万多两,亏空粮草七十四万多石,我建议从现任总督以下的官员的养廉银中扣除,用来补上亏空。”皇上批准了我的请求。我还请求免除百姓欠下的三十万两节年税,皇上也同意了。之后,皇上又提升了我的官职品级,还加封我为太子太保。
1714年,广东盐商谭达元告发我在两广任职期间,总商沈冀州克扣公款,送礼贿赂官员。皇上命令尚书福康安调查审理此案,要我承担责任。皇上最终责令我偿还公款,免除了我的罪责。
苏四十三叛乱平定后,皇上多次指示我秘密调查新教回民的情况。后来,盐茶厅的回民田五等人又起兵造反,我和固原提督刚塔一起捉拿田五。田五自杀了,我们也把他的家人杀了。没过多久,田五的余党又攻打靖远。我驻守在靖远,命令刚塔率兵前往平叛,但叛乱持续了很久都没平息。皇上又派大学士阿桂、尚书福康安去督战。渭城失守,西安副都统明善战死,叛军占据了石峰堡。皇上认为我办事拖拉,胆小懦弱,就夺了我的官职,但仍然让我留在军队里负责督促军饷。我随后督兵前往伏羌。福康安到达军营后,列举了我玩忽职守、贻误战机的罪状。我被押解到热河行在,被王大臣审理,判处死刑。皇上最终还是网开一面,改判为监候。1716年,皇上赦免了我,让我署理正黄旗汉军都统,又让我署理户部尚书。
湖北江陵的老百姓告状说知县孔毓檀贪污赈灾款,皇上就派侍尧去调查。侍尧调查后汇报说,孔毓檀并没有贪污,只是赈灾工作效率太低,所以皇上就撤了他的官职。然后,皇上任命侍尧为湖广总督。
没过多久,侍尧又上奏说,去年孝感发生灾荒,饿肚子的人民刘金立等人去抢粮食,生员梅调元带人把刘金立打死了,还把其他二十三个人活埋了。皇上就下令逮捕前任总督特成额和知县秦朴等人,追究他们的责任。没多久,侍尧就正式被任命为总督了。
乾隆五十二年,侍尧进京朝见皇上。这时台湾发生了林爽文起义,皇上就调侍尧去福建浙江做总督,驻扎在蚶江。当时前任总督常青正带兵去攻打台湾,侍尧觉得兵力不够,就调了广东和浙江的军队增援。他还担心贼军会占领笨港抢夺粮草武器,就调派战船分别防守鹿耳门和鹿仔港。皇上夸奖他筹划得当,应对有方。
台湾的战事拖得很久还没结束,皇上觉得常青不是带兵打仗的料,就派福康安当将军去指挥军队;同时,皇上还给常青写信,让他把军队带回来,等福康安到了再一起商量怎么打仗。侍尧担心常青泄露圣旨,导致军心涣散,就自己把圣旨的内容摘录出来,分别发给各部队,还自己写奏折请罪。皇上非常高兴,夸他“深合机宜,得大臣体”,还赏赐了他双眼孔雀翎。后来福康安弹劾提督柴大纪,皇上责备侍尧包庇他。乾隆五十三年,侍尧也上奏弹劾柴大纪贪污腐败,并且请求皇上治他的罪,皇上最终宽恕了他。台湾平定后,皇上让侍尧继续保有伯爵的爵位。
皇上在台湾为福康安等人修建了生祠,并把侍尧排在福康安、海兰察之后。还下令把侍尧的画像挂在紫光阁,列入前二十位功臣之中。侍尧个子矮小,但很聪明,过目不忘。他见下属,几句话就能看出对方的才能。他喜欢坐在高高的椅子上,跟下属谈论政务的得失,甚至连他们的私事都了解得很清楚,好像亲眼看到一样。所以大家都对他又敬又怕。他多次因为贪污受处罚,但皇上一直很欣赏他的才能,总是暗中赦免他。
十月,侍尧生病了,皇上派他的儿子侍卫毓秀去探望。不久,侍尧就去世了,谥号恭毅。
我弟弟奉尧,一开始是靠祖上功劳当了个官学生,后来又继承了老爸的佐领职位,接着被授予蓝翎侍卫的职务。 一步步升迁,最后当上了江南提督。四十五年的时候,他继承了伯爵的爵位。 到了四十六年,他又被调到福建当陆路提督。因为漳州、泉州两地老是打架斗殴,皇上就把他调到马兰镇当总兵,好方便处理那边的纠纷。 五十二年,他被临时任命为直隶提督。
那时候山东学政刘权,搬家的时候坐船路过静海,结果船上东西被盗了,官府要追究责任。皇上考虑到他署理直隶提督的时间不长,而且正跟着皇上到热河去,就网开一面,没追究他的责任。 五十三年的時候,皇上又回京了,奉尧也再次继承了伯爵的爵位,还加了个奉尧提督的头衔。 五十四年,我弟弟去世了,谥号是慎简。 他儿子毓文,到了乾隆六十年的时候,因为奉尧在云南、贵州当提督时,和下属勾结起来偷盗、克扣钱款的事情败露了,所以朝廷就取消了毓秀的伯爵爵位,让毓文继承爵位。
伍弥泰,是伍弥氏家族的人,属于蒙古正黄旗,他爹是副将军三等伯阿喇纳。雍正二年,伍弥泰继承了他爹的爵位。
然后他被任命为公中佐领,升迁为散秩大臣,后来又当上了镶白旗蒙古副都统。乾隆十五年,皇帝赐给他“诚毅”这个伯号。二十年的时候,他被任命为凉州将军。没多久,皇上就让他以将军的身份去西藏办事。乾隆二十四年,他从西藏回来,被任命为正蓝旗蒙古都统。之后他又被派去当江宁将军。
乾隆二十七年,皇上觉得伍弥泰能力不行,把他叫了回来,还是让他当散秩大臣。然后又让他去帮忙处理伊犁的事务。当时哈萨克人越境放牧,军队就把他们赶出了边境。皇上觉得伍弥泰不懂军事,就让他跟着军队学习学习。
二十八年,皇上派他去乌鲁木齐办事。他在精河修建了屯堡,皇上还亲自给它取名叫绥来。三十一年,他从乌鲁木齐回来,代理镶黄蒙古旗和正白汉军旗的都统。之后又升任内大臣。三十五年,皇上又派他去西宁办事。
那会儿郭罗克土番抢了洞库尔种人的行李,伍弥泰派兵去追捕,把行李追回来了。他把这事儿奏报给了皇上,结果皇上觉得他没狠狠地打击土番,说他办事怠慢。三十八年,他又被派去西藏办事。四十一 年,他从西藏回来,升任理藩院尚书,还兼任镶白旗汉军都统。后来他又被派去当绥远城将军,之后又调到西安。
乾隆四十三 年,伊犁将军伊勒图建议把那些没有家属的屯田士兵陆续撤回,皇上就让伍弥泰拿个主意。最后决定从陕西和甘肃的绿营兵里挑选三千人,带着家属去伊犁。四十五年,班禅额尔德尼来北京,皇上让伍弥泰护送他,送完之后,伍弥泰又回到了西安。
1717年,撒拉尔和苏四十三他们造反,攻占了河州。皇上命令伍弥泰挑选一千士兵准备出征。伍弥泰上奏说,提督马彪已经带兵去了河州,他打算再选一千满洲兵增援。皇上觉得他的奏报和之前的旨意一致,非常高兴。皇上又命令大学士阿桂去视察军队,督促军队攻打华林山梁,同时让伍弥泰驻守龙尾山,作为支援。叛乱很快平息了,抓到了五个阿浑。有个叫海潮宗的,之前投降过,马彪派他去劝降其他人,结果他却再次参与了叛乱。皇上责备伍弥泰他们没有提前上报,把他们交给吏部审理,要削他们的官职,后来皇上又网开一面,放过了他们。
1719年,伍弥泰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镶白旗蒙古都统,还担任了上书房总谙达。1720年,皇上巡视江浙地区,让伍弥泰留在京城办事,并授予他东阁大学士的职位。皇上考虑到伍弥泰已经七十多岁了,就下令他和大学士嵇璜、蔡新一样,每天日出之后再上朝,刮风下雪天冷的时候,就不用上朝当值了。1722年,伍弥泰参加了千叟宴。1723年,伍弥泰去世,追赠太子太保,朝廷为他办理丧事,并赐谥号“文端”。
伍弥泰处理事情很有分寸。班禅额尔德尼来北京的时候,很多王公大臣都巴结他,自称是他的弟子。伍弥泰负责护送班禅,却和他平等相待,不卑不亢。
官保,是乌雅氏家族的人,满洲正黄旗的。他一开始在刑部当个小职员,叫笔帖式,后来升了堂主事,一步步升迁到郎中。乾隆七年,他被任命为江南江宁知府。到了乾隆十一年,总督尹继善觉得他不适合在外地做官,就把他调回刑部,当了员外郎。之后又升了郎中,再改任御史,接着又升到刑科给事中,还去台湾巡视过。乾隆二十二年,他升任镶黄旗汉军副都统,被派去西藏办事。二十六年,当上了刑部侍郎。乾隆三十年,调到工部。三十二年,他又被派去西藏办事,结果查出来粮务通判吴元澄用库银做买卖。皇上因为官保一到西藏就查出来这事儿,很欣赏他为公办事,查实情况,就判了吴元澄死刑。后来官保又当了正红旗蒙古都统、满洲都统,还做过理藩院、刑部、礼部、户部这些重要部门的尚书。乾隆三十四年,他还协助大学士处理政务。皇上到热河的时候,还让他留在北京办事。乾隆三十八年,调到吏部。四十一年,他八十多岁了,请求退休,皇上就准了。他死后,皇上赐予祭葬,还追赠谥号“文勤”。
咱们再来分析分析。廷桂曾经说过:“给英明的皇帝办事,得讲究方法。要是先有贪财、好名、拉帮结派这些毛病,皇上要是知道了,什么事儿都办不成。”这话说得真透彻,点出了高宗皇帝的心里话,所以官保才能得到重用。像侍尧那样得到皇帝特别看重的人,多次因为贪污受贿被查出来,却总是能逃过处罚,这主要是因为皇帝看重他的才能,而不是因为他会拍马屁献殷勤。阿弥达、廷璋这些人都因为不谨慎出过事,但也没被严惩。官保曾经在江浙地区当官,治理海塘,重视水利建设,对老百姓很有好处。他被贬官也不是因为有什么私心,跟侍尧这些人比起来,官保要强得多。伍弥泰虽然没在地方上当过大官,但在边疆地区待了很久,深受皇帝恩宠,在当时也是个劳苦功高的臣子,所以我也把他写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