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吉林】相关内容。我没有上下文,无法进行翻译。请您提供文本内容。
吉林这地方啊,古时候是肃慎国的领地。明朝初期,这儿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下辖着一百八十四个卫所和二十个所。后来,就归长白山三部和扈伦四部管了,其中包括辉发、乌拉、叶赫这些部落,还管着哈达的北部和东海部的部分地区。
清朝初期,在俄漠惠之野鄂多理城建起了满洲城。顺治十年,朝廷派了昂邦章京和副都统各一人驻守宁古塔。康熙元年,宁古塔改成了宁古塔将军辖区。十五年,又把宁古塔将军辖区迁到了吉林,改称吉林将军。在此之前,康熙十年的时候,就先派了一个副都统驻扎在吉林。三十三年,又把副都统迁到了伯都讷。雍正三年,又重新设立了吉林阿勒楚喀副都统。五年后,又增加了三个姓氏的副都统。光绪七年,设立了珲春副都统,以及吉林、宾州、五常三个厅。八年,吉林厅升格为府。后来,又增加了长春、新城、依兰,这些地方都管辖着不同的县。光绪三十三年,吉林建成了行省,将军改成了巡抚,副都统之类的官职都被裁撤了。宣统三年,吉林划分为西南、西北、东南、东北四道。总共管辖着十一个府,一个州,五个厅,十八个县。
西边到伊通州,和盛京接壤;东边到乌苏里江,和俄国管辖的滨海省接壤;北边到松花江,和黑龙江接壤;南边到图们江、鸭绿江,和朝鲜接壤。吉林的面积大约有两千四百多里宽,一千五百多里长。北极点高度在北纬四十一度三十分到四十五度四十分之间。地理位置在北京的东边九度八分到十三度十分之间。宣统三年的时候,吉林的户籍人口是七十三万九千四百六十一户,总人口是三百七十三万五千一百六十七人。
(按:吉林过去的疆域,东边到宁古塔有八百多里,到乌札库边卡有七百里,到松阿察河三百里,再往东到海边还有一千多里,总共大约三千多里。东北方向到三姓部落有一千二百里,再到富克锦五百多里,再到乌苏里江口七百里,再到庙尔有两千多里,总共大约四千四百里。从富克锦越过混同江,沿着黑龙江东岸一直往北到外兴安岭,大约有两千多里。从珲春往东到海参崴,再往东七百多里就是锡林河。吉林境内有很多部落,比如费雅部落,住在图库鲁河和鄂古河之间,在混同江北边的海边;费雅喀部落住在额济第河西边;贡豹部落住在约色河北边;奇雅喀喇部落住在约色河南边,都在混同江东南边的海边。从混同江口往西到黑勒尔,是济勒弥部落居住的地方,这在金史里叫济勒敏;从黑勒尔往西到阿吉大山,沿着混同江两岸,是额登喀喇部落居住的地方,他们是不剃头的黑斤人;从阿吉大山往西到伯利,是赫哲喀喇部落居住的地方,他们是剃头的黑斤人。这些部落长期以来都归属吉林管辖,和当地居民一样。咸丰八年签订的《瑷珲条约》,把乌苏里江口划为新界,吉林丢掉了两千多里土地,不过只是东北角的一小部分。十一年签订的《北京条约》,从乌苏里江口溯流而上到松阿察河,越过兴凯湖西边到白棱河口,又越过绥芬河南边到瑚布图河口,再往南往西到图们江口以东的旧界,都划给了俄国,以乌札库边卡和瑚布图河口为新界,又丢掉了几千里地,从此吉林再也没有江口通海的领土了。光绪十二年,黑顶子勘界,确定了珲春的海口属于俄国,图们江口内距离大海三十里的“土”字界碑成了中俄新的界碑。东北海中的库叶岛,也叫黑龙屿,面积大约三四百里宽,两千多里长。西北的图克苏图山,山脚下住着社瓦狼、阳费雅喀部落;南边有阿当吉山,山脚下住着嵩阔洛、南俄伦春部落,还有南雅丹部落,他们都在天命年间内附。
一些偏远地区,由于路途遥远,每年夏历六月都要派使者到宁古塔东北的三千里外的普鲁乡进贡,朝廷也会给予赏赐。后来,普鲁乡归属三姓管辖。现在,普鲁乡也属于俄国了。东南海中的虾夷岛,康熙年间,岛上的居民经常和库叶岛的人一起到混同江境内进贡貂皮,接受赏赐,后来也归属日本了。)
吉林的名山有长白山。长白山北边有黑山、平顶山。山脉分为两支:西支,西北方向是色齐窝集、张广才岭,一直延伸到拉林;东支,东北方向是哈尔巴岭、老松岭,到绥芬河源头又分叉,一支向东延伸到俄国的滨海省,另一支向东北延伸,形成察库兰岭、哈达岭、阿尔哈山。吉林的大河有松花江、混同江、嫩江、牡丹江、乌苏里江、图们江等。驿路:西边通往盛京开原;北边通往齐齐哈尔;西南通往珲春。电线:东边通往海参崴,北边通往齐齐哈尔,西南通往奉天。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任何需要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吉林府啊,那可是个繁华、疲惫、又困难的地方。总督大人住在奉天,巡抚大人还兼着副都统,管着民政、外交、教育、司法、财政,还有个劝业道也驻扎在那儿。明朝的时候,这儿是乌拉卫之类的管辖地,后来归了扈伦族的乌拉部。吉林这名字,一说就是乌拉鸡林,也有人叫它船厂。
清朝初期,吉林府归宁古塔将军管。康熙十五年,将军府搬到了这儿。雍正五年,设立了永吉州,归奉天管。乾隆十二年,改成了吉林厅,还是归将军管。到了光绪八年,才升格为吉林省省会,管着伊通、敦化两地,后来又收回了。从吉林府到北京,得走两千三百里地;到盛京(沈阳),也有八百多里。吉林府属于西南路道。这地方东西宽四百九十里,南北长五百多里,北极星的高度是四十五度四十九分,比北京东边偏十度二十七分。
东边有团山和尼什哈龙潭;西南边有温德亨,还有个祭祀长白山的望祭山,雍正十一年在那儿建了座庙;还有寿山。东南边是松花江,从额穆流进来,右边汇入海青沟,左边汇入温德亨河。江水继续往东北流,经过城东,再往北,右边汇入莽牛河和四家子河,左边汇入鳌龙河和兴隆河,沿着舒兰的边界流进德惠。西南边有驿马河,也就是伊勒们河,从磐石流过来,和岔路河汇合,又往北,沿着双阳的边界流淌;西北边是木石河,也跟它汇合。
打牲乌拉在城北七十里,以前是乌拉国的地盘,旧名叫布特哈乌拉。太祖皇帝先后攻克了他们的宜罕山、临河、金州、逊紥塔等城池,才平定了这块地方。“柳条边”就在这儿,周长六百二十二里,栅栏高四尺五寸,壕沟宽一丈,深一丈,用柳条编成绳子,用来标定里外,所以叫“柳条边”,也叫新边。东北边连接舒兰,西南边到双阳。这儿还有农事试验场、桑蚕山蚕林业土山分局、松花江官轮局、欢喜岭稽查所。
光绪三十一年,根据中日协议,吉林府开辟了商埠。以前一共设了五个站:东边是尼什哈和额赫,北边是金珠鄂佛罗,西边是蒐登和伊勒们。官商道路有四条:南边沿着温德河到桦甸官街;东南边经过大小风门到敦化;西南边经过双河镇、磐石;北边渡过鳌龙河到德惠。吉长铁路,在这儿设了九个站:吉林、孤店子、桦皮厂、赵家店、土门岭、马鞍山、营城子、下九台、驿马河。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任何需要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长春府啊,那地方人多,又累又难搞。从省城往西走二百四十里就到了。这地方啊,以前是古扶余国的领地。明朝初期,这里驻扎着三万人的卫队。后来就归属蒙古科尔沁部了。
清朝刚开始的时候,归属蒙古郭尔罗斯前旗管辖,那时候叫宽城子。到了嘉庆五年,在长春堡设立了长春厅。道光五年,长春厅搬了地方,名字还是长春厅。光绪十五年,长春厅升格了。宣统元年,又设立了西南路分巡兵备道,办公地点就在长春府。长春府东西宽三百二十里,南北长一百七十里。北极星的高度是四十三度四十一分,比北京东边偏八度三十三分。
西南方向有座白龙驹山,俄罗斯人在那儿修建东清铁路,还采石。光绪三十四年,因为采石的事儿,跟日本还交涉了一番,最后封禁了那片地方。老外都说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山,跟英国的阿尔兰山齐名。长春府西边有龙泉、大青、对龙这几个地方。南边呢,伊通河从伊通州的城门进来,穿过长春府的东边,然后往北流,跟新开河汇合,东北方向沿着农安的边界,流经潘家岭,最后流进德惠。东边有条驿马河,从双阳的边界流过来,雾海河也从它右边并流,一起往北流。朱家城照磨,光绪十六年才从农安搬过来的。
长春府有四条官商大道:南边一条从伊通门出去,通往伊通州;东南方向十里堡那条通往双阳;西边万家桥那条通往奉天的怀德;北边万宝山镇那条通往农安。吉长铁路从吉林出发,经过德惠,然后到长春。铁路在长春府有四个站点:饮马河、卡伦、长春、头道沟。吉长铁路在长春府西北方向跟东清铁路接轨。
日俄战争以后,长春府以北的地方归属俄罗斯的东清铁路管辖,以南的地方归属日本南满铁路株式会社管辖。俄罗斯人在宽城子设了个火车站,叫长春驿。长春府是个商埠,光绪三十一年,中日签订条约,正式对外开放了。
伊通州啊,地处偏远,人多事杂,交通不便。它在省城的西南方,大约二百八十里地,以前是渤海国长岭府的辖地。明朝初期,这里设有塔山卫、雅哈河卫、伊敦卫、拉克山卫、发河卫等等。后来,就归属扈伦族的叶赫部管辖了。
到了雍正六年,从吉林的镶黄旗和正黄旗各调拨一支军队驻扎在这里。嘉庆十九年,设立了伊通河巡司。光绪八年升格为州,隶属于吉林府。宣统元年,伊通州直接隶属于省政府。到了宣统二年,又改隶属于吉林省的西南路道。伊通州的地理位置,北纬43度40分,东经比北京东边多8度50分。
伊通州周围的山山水水是这样的:西南方向是龙潭山;西边有摩里山、青峰山、马鞍山;北边是勒克山;东边是尖山;东南方向是大星岭,大星岭的东边是板石屯。伊通河从西北方向流来,穿过城东,然后和伊巴丹河汇合,流出州界,最终流入长春。西边还有一条小伊通河,它发源于奉天府的东平地区,这条河是后来新开凿的,流入怀德县。太平河也和小伊通河一起流入怀德。再往西边走,东辽河从西丰流来,与大小雅哈河汇合后,流入奉化县。昭苏太河和条子河也注入东辽河。东辽河左边又汇入了阳斯河,也叫赫尔苏河。再往西,清河汇入东辽河,成为叶赫河,最终流入开原县。瞻河也和清河一起汇入叶赫河。赫尔苏站,跟伊通州是同级别的,光绪二十八年才从磨盘山迁到这里。
以前伊通州一共设有五个驿站:从双阳(苏瓦延)进入伊通州境内,六十里路就到了伊巴丹驿站;再往西一百里,就是阿勒坦额墨勒驿站,也就是大孤山驿站;再往西六十里是赫尔苏驿站;再往西八十里是叶赫驿站;最后再往西五十里是蒙古霍罗驿站,也就是莲花街驿站。伊通州主要的官商道路有四条:北边通往长春;东南方向经营城子通往磐石;西边经赫尔苏驿站通往奉天府的奉化县;西南方向经莲花街通往昌图县。
濛江州,在省城南边四百六十里地。明朝的时候,属于鄂尔珲山所管辖,后来归讷音部管。光绪三十四年,从吉林最南边划出来,设立了濛江州。宣统元年,濛江州归属西南路道。濛江州北边是那尔轰岭,南边是长半城山和五金顶子。东南边是头道江,从奉天抚松的边界流过来,经过汤河口,然后向北弯曲,和花园河汇合。濛江州西边是裴德里山,头道濛江就发源于此,濛江州因此而得名。濛江州右边还有二道水、三道水汇入,左边是珠子河。再往东北方向,那尔轰河汇入,那尔轰河的右岸又汇入二道江,最终形成松花江,流入桦甸。濛江州的官道和商路共有四条:北边通往桦甸的官街,一直到省城;东北通往夹皮沟;西边通往奉天辉南;东南边经汤河口通往长白山。
农安县,哎,那地方啊,条件挺艰苦的,在省城西北三百六十里。古代是扶余国的都城,明朝的时候设立了三万卫。清朝初期,属于郭尔罗斯前旗管辖。光绪八年设立了照磨,十五年又改了一次,一直隶属于长春。宣统元年,归属西南路道。农安县东边有卧牛石山和红石砑,西边有太平岭、伏山和大青山。东边是松花江,从德惠流入。城南的伊通河从长春的边界流过来,然后往西北方向流入蒙古郭尔罗斯前旗。以前有一条蒙古驿站的路,一共十一站,全长三百九十里。
长岭县,在省城西北五百二十里。以前是蒙古郭尔罗斯前旗的地盘,叫长岭子。光绪三十三年,从农安县的农家、农齐、农国三个区划出来,设立了长岭县,归属西南路道。长岭县南边有朱克山和团山,境内没有河流。北边是大沙漠,就像大海一样,当地人叫它北海。一年四季都刮风沙,只有东边和南边两个乡比较繁荣。长岭县有个新安镇,设有主簿。长岭县的官道和商路共有四条:东南通往长春;西北通往奉天开通;北边经过郭尔罗斯前旗到达安广;南边经过科尔沁达尔罕旗到达辽源。
桦甸县在省城南边偏东两百七十里。明朝的时候,这里叫法河卫,后来属于长白山下的讷音部。清朝初期,这里是禁地。光绪三十四年,才在桦皮甸子设立县治,后来又搬到了桦树林子。宣统元年,桦甸县归属西南路道管辖。县的周围,西北方向有赵大吉山和庆岭;西边是杉松和天平;南边是帽山和猴岭;东南是金银壁岭。二道江从奉天安图的边界流过来,富尔河、古洞河、黄泥河、蒲岑河的水都汇入二道江,形成了上两江口。二道江继续往西,沿着安图和抚松的边界流,到了下两江口。 左岸汇入了头道江,然后就成了松花江。境内还有五条柳河。此外还有苇沙色勒河,它沿着濛江的边界流入,右边汇入穆奇河,穆奇河经过县城西边,左边又汇入了辉发河,形成了大渡口。再往北,右边汇入了漂河,漂河经过桦皮甸子流入额穆河。县城旁边还有常山屯,它扼守着从珲春、敦化通往奉天(沈阳)的重要通道。县里主要的官道和商道有五条:一条通往西边的官街,然后折向北进入吉林;一条向北通往大鹰沟,也能到达省城;一条向西南通往濛江;一条向东通往敦化;还有一条向东南,沿着延吉洞河通往延吉。
磐石县在省城南边偏西三百里。明朝的时候,这里是扈伦族辉发部的地盘。清朝初期,磐石县的北部属于吉林管辖,南部属于奉天围场。光绪八年,在磨盘山设立了巡司,归伊通管辖;光绪十三年,升格为州同;光绪二十八年,正式设立磐石县,归吉林管辖;宣统元年,归属西南路道管辖。磨盘山就在县城东北两里地的地方。县的周围,北边是鸡冠山;东北是老茅山;西边是大红石磖和库勒岭;东南是辉发江,它从奉天海龙的亮子河流入,往东北方向流去,左边汇入了石头河和富大都岭河,右边汇入了虾蟆河和独木河,然后经过黑石镇,左边又汇入了朱其河和呼兰河,右边汇入了大小色力河。五道河一直流到头道荒沟,然后就流入了桦甸。东北方向是呼兰岭,驿马河从西北流出,左边汇入了黄河,然后流入吉林,岔路河也和它一起流。县里主要的官道和商道有三条:一条从北小城子通往省城;一条从朝阳山通往伊通;还有一条从黑石镇往西通往海龙,还有一条通往南边的濛江。
舒兰县在省城北边偏东一百六十里,明朝的时候是阿林卫的地盘。康熙二十年,设立了巴彦鄂佛罗防御旗员,归乌拉总管管辖。宣统元年,在舒兰设立了火车站。第二年,县政府搬到了朝阳川南,归西南路道管辖。舒兰县的地理位置是这样的:南边是北庆岭,东南是玲珰岭,西边是松花江,它从吉林的边界往西北流,进入德惠县;卡岔河从北边流入榆树县。东边是兰陵河,它从额穆的边界流入五常县;东南是马鞍山,溪浪河从东北流出,经过秋千岭,和呼兰河汇合。舒兰县以前有个巴彦鄂佛罗边门,叫法特哈,康熙年间改了名字。以前舒兰县有两个火车站:舒兰站和法特哈站。舒兰县南边和吉林的金珠鄂佛罗接壤,北边连接榆树盟温。县里有三条官商道路:西南通往乌拉街;东北经水曲通往五常;东南经小城子镇通往额穆。
德惠县在省城北边偏西一百四十里,以前是蒙古郭尔罗斯前旗的地盘,以前归长春管辖。宣统二年,从长春的沐德、怀惠两乡析置德惠县,县政府设在大房身,归西南路道管辖。德惠县的地理位置是这样的:南边是狼洞岭,西边是团山、双山,西南是土牛,东南是松花江,它从吉林的边界流来,和木石河汇合,流入新城;西北是伊通河,它从长春的边界流来,还有驿马河和雾海河注入其中。德惠县有三条官商道路:南边五台通往省城;东边岔路口通往榆树;西边双山崖镇通往农安。还有吉长铁路和东清铁路经过德惠。
双阳县在省城西边一百九十五里,明朝的时候是依尔们、苏完河两个卫的地盘。宣统二年,从吉林西界、长春东界、伊通北界析置双阳县,县政府设在苏斡延,归西南路道管辖。双阳县的地理位置是这样的:西南是黑顶子,南边是土顶子、将军岭和光僻山,双阳河发源于此;东南是驿马河,它从磐石的边界流来,和杜带河、双阳河、放牛河、沟河汇合,流入长春,西北是雾海河。以前双阳县只有一个火车站:苏斡延站。双阳县有三条官商道路:南边皇营;东南五家子镇,都通往磐石;北边奢岭口通往长春。
新城府啊,那可是个繁华、疲惫、又难管理的地方!离省城西北六百里,就是伯都讷副都统的城池。这地方啊,以前是古扶余国的土地,明朝的时候是三岔河卫,后来归属乌拉部管辖。嘉庆十五年,才设立了伯都讷厅。到了光绪三十二年,又改隶属西北路道。整个府城方圆四百二十里,南北长一百七十里。地理位置,北极高度是四十五度十五分,比北京东偏八度三十七分。
南边是大青山和鹰山。东南方向呢,松花江从德惠流经农安,然后往西,左岸就到了城南,再往西北,左岸是蒙古郭尔罗斯前旗的界限,最后在三岔口和嫩江汇合。然后它拐弯往东,沿着黑龙江的界限走,右边和拉林河汇合。从榆树的边界流过,又绕着双城走,和灰塘河、薛家窝铺河汇合,最后流进双城府的地界。你看,松花江环绕着它南、北、西三面,拉林河从东边流过,地势平坦宽广,水陆交通都很发达,富庶程度在全省都是数一数二的。以前呢,这里有五个驿站:从榆树盟温西北五十里到陶赖昭,再往西五十里到逊札保,再往西四十里到伯都,再往西五十里到社哩,最后往北八十里到伯都讷,最后到达松花江渡口出境。官商道路有四条:东北方向的长春岭通往双城;东南方向的集厂通往榆树;西边渡过江,经过郭尔罗斯前旗通往奉天洮南;还有一条是从社哩渡江到郭尔罗斯镇国公府。这儿还有轮船码头呢!东清铁路也有三个站点:蔡家沟、石头城、陶赖昭。还有一座连接松花江两岸的铁桥。
双城府,那地方啊,地势低洼,人多,交通不便,在省城北边五百里。明朝的时候,叫拉林河卫。那儿有两个古城,以前叫双城子。嘉庆十九年,设立了委协领,归阿勒楚喀副都统管辖。光绪八年,才设立了双城厅。宣统元年,又改归西北路道管辖。双城府东西宽二百四十里,南北长一百四十里,北极星高度是四十五度四十分,比北京东边偏九度二十分。东南边是砍户德山,西北边是松花江,它从新城流到拉林河,然后从五常往东南流,沿着榆树、新城交界处,和朝阳苇塘河汇合,最后流进滨江。东边是阿什河,它从宾州沿着边界流,和混元河汇合,经过小青顶子,再和它和合大红黄泥河汇合,然后向北拐弯,沿着阿城边界流进去。这儿还有拉林城巡司,以前设有两个驿站:多欢和双城。官道和商路有三条:东边的官道通往阿城;东南方向的通往拉林;西边的官道通往新城。还有两条东清铁路:西路有双城堡和五家子两个车站;东路有一个帽儿山车站。
宾州府,也是地势低洼,人多,交通不便,在省城北边偏东六百十里。古时候是挹娄国的地盘。明朝的时候,叫费克图河卫。光绪六年,在苇子沟建城,设立了宾州厅。光绪二十八年,宾州厅直隶省。宣统元年,升格为府,归西北路道管辖。东西宽四百三十里,南北长二百六十里。北极星高度是四十五度五十一分,比北京东边偏十一度五分。东边有海里浑山、太平山、大青山;南边有黄头山、混元山;西北边是团山。松花江从阿城流进来,和裴克图河汇合,流出南钓水湖岭,沿着阿城边界流。然后往东和乌尔海里珲夹板汇合。这儿有新甸镇,是江运的码头。陶淇河、摆渡河等河流,都流入方正县。东南边是墨尔根阿什河,它从东边流出来,西边沿着双城边界和混元河汇合。以前设有三个驿站:裴克图、苇子沟、色勒佛特库,东边通往松花江北岸的佛斯亨。官道和商路有三条:东边的庙岭通往长寿;西北方向的满井通往阿城;南边的古道岭通往五常。东清铁路在府城南边,有一个小岭车站。
五常府啊,那地方,人多事杂,又穷又累,还特难管理!它在省城北边偏东三百八十里,属于渤海上京管辖,明朝的时候归摩琳卫管。同治八年,才设立了五常堡协领;光绪六年,在欢喜岭建了城;八年后又改成了五常厅;到了宣统元年,才升格为府,归西北路道管辖。这地方东西宽二百一十二里,南北长二百三十五里,北极星的高度是四十五度,比北京东边偏十度二十七分。东边有个蚂蜒窝集,东北是索多和,东南是九十五顶子。兰林河从额穆的边界发源,然后沿着舒兰的边界往西北流,和响水河、寒葱河汇合。再往右,和浑水、黄泥河汇合;往左,和石头河、溪浪河汇合,然后从城西流过,又沿着榆树的边界流去。东南方向的摩琳莫勒恩河发源后,右边汇合冲河、香水河、大小泥河,左边汇合小黑河、取才河、条子河、藤子河,然后在五常堡汇合,形成拉林河,最后往西北流入双城。山河屯经历所在的地方,在府城南边六十里;蓝采桥巡司也在附近。以前这儿就一个五常驿站,五条官商道路:北边通往宾州;南边通往舒兰;东南方向通往阳山街,再到额穆;东北方向通往太平山,再到长寿;东南方向通往冲河镇,再到宁安。
榆树直隶厅,也是个繁忙、疲惫、难管的地方,在省城北边二百八十里。以前这儿就个孤零零的榆树屯,属于伯都讷部管辖。光绪八年,伯都讷同知才搬到这里来办公。光绪三十二年,才设立了榆树县;宣统元年升为厅;第二年,归西北路道管辖。东边是龙首山;西南边是松花江,从舒兰流进来,然后沿着德惠的边界往西北流,经过五棵树镇,流入新城,江里有个沙洲叫巴彦通。东北方向是兰棱河,从五常的边界发源,然后沿着双城边界往西北流,就是拉林河。到了牛头山镇,南卡岔河从舒兰流入,右边还有二、三、四道河汇入。以前这儿有三个驿站。登伊勒哲库,也就是秀水甸子,西边跟蒙古喀伦接壤,西北边跟拉林多欢接壤,东边跟五常盟温接壤,南边跟舒兰的法特哈接壤,西北边跟新城陶赖昭接壤。
滨江厅呢,在省城北边五百五十里,就是现在的哈尔滨,地处松花江的右岸滩地。光绪三十二年的时候,它设立了治所傅家甸,当时是江防同知,驻扎在滨江关道,归黑龙江省管辖。到了宣统元年,又把双城东北边的一块地划进来,江防同知改成了抚民,归吉林省管,属于西北路道,道台就驻扎在滨江厅。东边是秦家冈,北边是松花江,从双城流过来,和苇塘沟河交汇后流入滨江厅。哈尔滨就在松花江的左岸,火车站就在城西。从滨江厅往西南走,就是双城、新城、德惠,一直到长春;往东南走,就是阿城、宾州、双城、长寿、宁安、穆棱,一直到东宁的交界处。滨江厅的商埠,是在光绪三十一年根据中日协定开设的,还有海关和两江邮船总局。
长寿县啊,那地方穷困,挺不容易的。在省城东北八百六十里,明朝的时候是蚂蜒河卫。光绪八年,设立了烧锅甸子巡司,归宾州厅管辖。光绪二十八年,改成了县,直接归宾州直隶厅管。到了宣统二年,又归西北路道管了。长寿县南边是花曲柳山,东边是西老岭,东南边是蚂蜒窝集岭,蚂蜒河从这里发源,然后向西弯曲,左边汇合小石头河、七道河、苇沙河、西乌吉密河,右边汇合养鱼池河、蒿麦河、棱河。然后河水转向东北,左边汇合西亮珠河,右边汇合黄玉河、长寿河,流经县城东边,继续向东北流,经过夹信镇,右边又汇合东亮珠河、大石头河、大黄泥河,最后流入方正县。长寿县还有个一面坡巡司。官商道路有三条:一条西边经黑龙宫到宾州;一条南边经一面坡到五常;一条东边经黄泥镇到方正。东清铁路在长寿县境内有五个车站:乌吉密、一面坡、苇沙河、石头河、交岭子。
阿城县,在省城北边四百八十里,就是以前的阿勒楚喀副都统城,渤海古勒地,明朝的时候是岳希卫和河突卫。宣统元年,撤销了阿勒楚喀副都统,改成了阿城县,归西北路道管辖。阿城县东南边是牛角山、废儿山等山岭。北边是松花江,从滨江流过来,汇入阿什河,再和从宾州流来的裴克图河汇合。以前这里只有一个萨库哩站,东清铁路在阿城县境内有两个车站:阿什河站和三层甸子站。
延吉府啊,那地方,人多,累,事儿还多!离省城东南方向七百六十里地。东南路道驻扎着军队呢。明朝的时候,那儿有锡璘卫、布尔哈通卫、爱丹卫三个卫所。
清朝初期,那地方是皇家狩猎的围场,不让老百姓开垦种地。到了光绪七年,才允许开垦了。又过了二十八年,才设立了延吉厅。到了宣统元年,才升格为府。
延吉府的地理位置是这样的:西边是哈尔巴岭,布尔哈通河从东边流出来,然后往东南方向流去,汇集了太平沟、倒木沟、岔条沟、簸箕沟、苇子沟这些小河,还有细鳞河。细鳞河一路流到铜佛寺,再到朝阳川,左边汇入了朝阳延吉河,到了城南,右边又接纳了海兰河。河水继续往东北流,左边又汇入了一两条小沟,最后流到汪清县的边界。头道嘎雅河和二道嘎雅河交汇后,沿着边界流淌,然后拐弯往东南方向流入图们江。
以前呢,那儿设了三个站,分别是老松岭站、萨奇库站、瑚珠站。官道和商道一共四条:西南方向从古城通往桦甸;西边从铜佛寺通往敦化;南边从六道沟通往和龙;东北方向从小盘岭通往珲春。主要的商业中心有三个地方:头道沟、龙井村、局子街。 宣统元年,因为中日间岛协约的签订,延吉也开始对外开放了。
宁安府,在省城东边八百里远的地方,就是以前的宁古塔副都统城。原来的老城在西北方向五十里外的旧街镇,康熙五年才搬迁到现在的这个地方。这儿啊,以前是肃慎国的都城,明朝的时候叫奴儿干都指挥使司。
光绪二十八年,这里设立了绥芬厅,厅治设在三岔口,后来又搬到了宁古塔城。宣统元年升格,第二年改了名字,归属东南路道管辖。宁安府的范围很大,东西长八百多里,南北宽六百里。这里北极星的高度是四十四度四十六分,比北京东边偏了十三度三十五分。
西边是茨老茅山,东北是卡伦,西北是玛展窝集,南边是老松、玛尔瑚哩窝集这些山岭。西南方向呢,牡丹河从额穆流进来,汇聚成镜泊湖。牡丹河右边有大小夹溪、松阴河,左边有布尼河、毕拉罕河。牡丹河继续往北流,左边汇入沙兰河,右边汇入马连河,然后流经东京城,最后到达府治的东边。在府治东边,右边又汇入了蛤蚂河,左边汇入了海浪河,然后流到乜河镇。在乜河镇,右边汇入乜河,左边汇入头道河、二道河、三道河,最后流入方正县的分界磖子。
以前这里一共设有九个驿站:西边有西必尔罕、沙兰、宁古台三个驿站;北边有鳑头岔、沙河子、细鳞、三道河四个驿站,这些驿站是从吉林的三姓到宁古塔的路上设立的;南边有新官地、玛尔瑚哩两个驿站,是从塔达到珲春的路上设立的。此外,东清铁路经过这里,在横道河、山岩、海林、牡丹江设有四个火车站。至于商埠,那是光绪三十一年根据中日协议开设的。
东宁厅在省城东边一千四百里远的地方。明朝的时候,这里是绥芬河的地界,设立了率宾江卫。光绪二十八年,设立了绥芬抚民同知。宣统元年,改成了通判,并且改了名字。它归属东南路道管辖。北边是黄窝集山,南边是通肯,西北是万鹿沟,西边是穆棱窝集和老松岭一带。西南方向是大绥芬河,它从汪清流进来,左边汇合了蛤蚂河、黄泥河、寒葱河,右边汇合了苇子沟等一些小河。再往东北走,左边汇合了小绥芬河,然后穿过城北,南边是大瑚布图河,北边紧挨着俄国东海滨省的边界,最后和小瑚布图河汇合到一起。官商道路有四条:西北方向的万鹿沟通往东清铁路;西边屯田营通往宁安;西南方向通往汪清;南边沿着瑚布图河通往珲春。东清铁路在这一带设有六、小、五这三个车站。界碑上刻着“倭”、“那”这两个字。这里还有绥芬河税关。
珲春厅在省城东南一千二百里远的地方。明朝的时候,这里是珲春卫。后来属于瓦尔喀部管辖。清朝初期,这里属于南荒围场,不让百姓随便居住和开垦。光绪七年,才开始解除禁令,设立了垦务局。宣统元年,改成了副都统,设立了同知厅,归属东南路道管辖。珲春厅东西宽二百五十里,南北长三百多里。这里北极星的高度是四十三度,比北京东边偏十四度三十分。东边是分水岭长岭子。西北方向是图们江,它从汪清流下来,沿着朝鲜的边界流淌,和乾密江汇合,到红旗河口,就叫珲春河了。它从东北方向的土门岭流出来,然后向南拐弯,流经太平川,左边汇合了官道,右边汇合了六道沟、五道沟等一些小河。再往西走,左边汇合了夹心子河、胡卢别河、瓦冈寨河、大小红旗河,右边汇合了四道沟、三道沟、头道沟、二道沟、车担沟。然后流经城南,右边汇合了二道沟、罕通河。再往南走,流经黑顶子,汇合了圈河,然后出境流入大海。以前这里设有两个驿站:北边是密江,中间被大盘岭阻隔,人们经常要绕道朝鲜的钟城才能到达庆源;东边有三道沟、哈达门、二道河,这些地方都通往俄国。界碑上刻着字:南边刻着“土”字,东边刻着“萨”、“啦”、“帕”这三个字,一共四个字。珲春的商埠,是在光绪三十二年中日签订的条约之后才开设的。
敦化县,哎,那地方,又远又难走啊!从省城往东南走四百七十里才能到。以前是挹娄国的地盘,明朝的时候叫建州左卫,后来归属窝集部的赫席赫路管辖。清朝的祖先,就住在那儿的鄂多哩城,一开始那地方叫额穆赫索罗堧地。直到光绪八年才修建新城,正式设立敦化县,归吉林管。宣统元年又改归东南路道管了。对了,敦化县西南是牡丹岭,牡丹江从东北方向流过来,左边汇入小牡丹江,右边汇入四、三、二、大荒沟这四条河。再往东北走,左边又汇入黄泥河和大石头河,然后从城东流过。继续往北,左边再汇入小石头河和雷风气河,最后流入额穆河。东边的大沙河和西北的斄趠河也都是流进牡丹江的。以前这里有两条驿站:一条从额穆通沟往西南走八十里到县城;另一条往东八十里到滴媟嘴,能通往宁古塔。官商用的路有三条:一条从西半截河走新开辟的路到桦甸;一条往西南翻过牡丹岭到濛江;还有一条从东边的黄土腰子通往延吉。
穆棱县,在省城东偏北,大概一千里的样子。明朝的时候叫木伦河卫。清朝初期是穆棱路。光绪二十八年,设立了穆棱河分防知事,归绥芬厅管辖。宣统元年,又改归东南路道管了。穆棱窝集,就在县城南边。穆棱河从岭北流出来,弯弯曲曲地往东北流,左边汇入泉水河、大小石头河和伪脸河,右边汇入庙沟。然后从县城南边流过。继续往东北,左边又汇入柳毛河、坎椽子河和扣河沟,右边汇入太平川和朝阳川。马桥河从四顶子山流出来,和狐狸密河汇合。再往北,左边汇入膻羊磖子河、雷风气河和百草沟,右边汇入上亮子河,上亮子河从铁锹背流出来,然后流到下管,最后流进密山。官商用的路有三条:一条从西边的泰东站到宁安;一条从东北的下城子翻过青沟岭到密山;还有一条从东边渡过细鳞河,穿过铁路到东宁。对了,还有东清铁路,沿线有磨刀石、台马沟、美岭、马桥河、太平岭五个车站。
额穆县,在省会东边三百八十里。明朝的时候,这里是斡朵里卫和秃屯河卫的辖地,后来归属窝集部的鄂谟和苏鲁路管辖。清朝的祖先就住在这个地方,当时叫俄漠惠,后来改名叫额穆赫索罗。乾隆三年,这里设立了佐领,宣统三年,又改隶属东南路道。额穆县的地理位置是这样的:西边是嵩领,兰陵河从北边流过,也叫黄泥河,和它汇合的大石头河,沿着五常的边界流入松花江。西南边是松花江,它从桦甸流入,左边汇入拉发河和嘎雅河,然后转向西北流入吉林。南边是牡丹江,它从敦化流入,右边汇入大沙河,左边汇入朱尔德河,还有<*舟戚<*舟虎河也注入牡丹江。牡丹江向东拐弯,左边汇入马鹿沟、都林、塔拉泡,右边汇入朝阳河、大小空心木河,最后流入宁安。以前这里设有六个驿站:西拉法,离吉林额赫穆站八十里;再往东六十五里是退抟站;八十里是伊寿松站;再往东四十里就到城里了,也就是额穆赫索罗站;再往东八十里是塔拉达宁安站;东南八十里是通沟达敦化站。
汪清县,在省会东南边一千二百二十三里。明朝的时候,这里是阿布达哩卫。清朝初期,库雅拉部的钮呼特人居住在这里,世袭管理佐领。宣统二年设立汪清县,隶属东南路道。汪清县的地理位置是这样的:北边是老松岭;南边是图们江,它从和龙流入,二道嘎雅河从岭西流来,和桦安沟汇合,沿着延吉的边界,和药水河汇合,到摩天岭后又流入图们江。图们江左边汇入大小汪清沟,经过县城东边,然后又沿着延吉的边界往南流,最后流入珲春。东北边是荒沟岭。大绥芬河从东北流出,左边汇入大石头河、老母猪河、太平沟,最后流入东宁。以前这里设有三个驿站:东哈顺,北边到延吉瑚珠岭站六十里;再往南四十五里是德通站;西北边越过高丽岭到牛什哈岭是分站。官道和商道有两条:南边越过吉清岭到延吉;东北边经过绥芬甸子到东宁。汪清县的商埠在百草沟,宣统元年,根据中日间岛协约才开通。
和龙县啊,在咱们省东南八百里远的地方。明朝的时候,这儿是金河卫的地盘。到了光绪十一年,吉林和朝鲜开始通商,和龙峪、光霁峪和西步江就成了互通贸易的地方。光绪二十八年,这里设立了分防经历,归延吉管辖。宣统二年,又改归东南路道管了。和龙县西边是秫秸岭,往东北走是鸡冠磖子,再往北是窝集岭,东边还有三道沟、二道沟,这些地方后来都划归延吉了。西南方向呢,图们江从奉天的安图流进来,和红旗河汇合,流经六道沟、五道沟、四道沟,然后经过东景德,到达汗王习射台,再往北流经光霁峪进入汪清县。和龙县的官道和商道有两条:一条北上通往延吉;另一条南下到火狐狸沟,渡过图们江就能到朝鲜的会宁。还有一条路,是从西北方向的窝集岭出发,穿过长白山北麓,沿着古洞河、富尔河,经过桦甸、磐石,最后到达奉天的海龙,老百姓都管它叫盘道,清朝初期可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呢,后来因为是围场,所以就禁了。到了光绪年间,这条路才又通了。
依兰府,哎,那地方,繁华又疲惫,真是又难管又难治!在咱们省东北一千四百里。东北路道就设在那里。它就是以前三姓副都统的城池,古时候是肃慎国的地盘,明朝的时候是和屯卫。清朝初期叫依兰喀喇,光绪三十一年才改成府,归东北路道管。依兰府东边是大德依亨山、阿尔布善;东南是察库岭;西北是松花江,从方正流进来;西南是牡丹江,从宁安流过来,和方正的界限交错,和阿什明达、乌斯浑、伯利汇合,然后在城西流进松花江。东边还有倭肯河,从桦川流进来,和奇塔、库伦、连珠冈、大小八浪汇合,再汇入七八虎力河,然后往西北和苏木河汇合,最后在城东和松花江汇合。以前依兰府设了九个驿站:西边是妙嘎山,再往西是鄂尔国木索,还有崇古尔库、富拉浑、佛斯恒,都在江北岸,总共大约二百八十多里;南边有太平庄、乌斯浑、小巴彦苏、莲花泡,和宁安相连。依兰府的官道和商道有三条:一条西边经珠淇河到方正;一条东边经阿穆达到桦川;一条东南经土龙山到密山。依兰府还有个护江关呢!
临江府啊,那地方,人多、事儿多、还难搞!离省城东北边两千里地。以前是金朝时黑水靺鞨部的地盘。清朝初期,是黑哲喀喇人住的地方,他们都剃了头发,叫黑斤,又叫拉哈苏苏。光绪初年,才由三姓副都统把他们编入旗籍,分成三个佐领。光绪三十二年,才设立临江州。宣统元年又升格了,归东北路道管辖。东西宽四百三十里,南北长四百多里。北极星的高度是四十六度二十分,比北京东边偏了十三度二十分。
东边有街津山和小白山;南边是西太平;西南是葛兰棒子;西边是乌尔古力。松花江从富锦流进来,左边和黑龙江汇合,叫黑河口,也就是混同江。再往东,又和街津河汇合,然后从向阳山流出去,最后流到绥远。南边,饶力河从密山沿着边界流下来,和依瓦鲁河汇合,再往东,沿着饶河的边界,大七里星河也流进来了。西南边是倭肯河,往西流进桦川。官府和商人的路一共四条:一条从西边图斯科达富锦;一条从东边睦邻镇到绥远;一条从东南寒葱山到饶河;还有一条从二道冈西边,经过驼腰子,也到富锦。
密山府,离省城东北边一千三百里。以前是渤海国湖州的地方。明朝的时候,是木伦河卫和松阿察河堧的地盘。清朝初期,是瓦尔喀部人住的地方,归宁古塔副都统管辖。光绪三十四年才设立的。它在蜂蜜山南边十多里,山脉和西南的黄窝集连在一起,相距三百里。也归东北路道管辖。
西南边,穆棱河从密山县流进来,右边和小穆棱河、滴道哈达岭水汇合,左边流过亮子,穿过城西。再往东北,左边和大穆棱河汇合,它北边是七虎林河,东南边是阿松察河,流到兴凯湖,东北边沿着边界,一起流进虎林。北边是饶力河,东边沿着临江的边界流进饶河。官府和商人的路一共六条:一条从西边大柞木台到穆棱;一条从东边杨木冈到虎林;一条从西北太平砬子到依兰;一条到临江;一条到南边的快当别;一条从东南龙王庙到俄国。兴凯湖东边界碑上刻着“亦”字,西边刻着“喀”字,再往西还有“拉”字和“玛”字。
虎林厅,离省会东北边有1900多里地。宣统元年的时候,才设立呢吗口厅,两年后改名叫虎林厅。你看,关帝庙的碑上写着“嘉庆己巳重修”,说明这儿早就住着汉族人了。虎林厅归东北路道管辖。西边是七虎林山,西南是半拉窝集和苏尔德,西北是安巴倭克里,北边是那丹哈达拉岭,南边是乌苏里江。乌苏里江从俄罗斯滨海省过来,一路流经咱们这儿,先接纳了松阿察河和小黑河,再往北接纳大小穆棱河,从城东流过。更北边又接纳了七虎林河,还有阿布沁河、大小木克河、独木河、外七里星河,最后都汇入饶河。官府和商人们走的路有三条:一条南边到穆棱河,西边经过索伦营到密山;一条南边经过倒木沟到龙王庙;还有一条从城北沿着水路一直到饶河。不过,乌苏里江经常泛滥,江边滩涂很多,挺影响行路的。从厅里到渡口,然后逆着呢吗河往上走,就能到乌苏里铁路的伊曼站。
绥远州,离省会东北边有2500多里地。清朝初期,这儿住着犬部额真喀喇人,归三姓副都统伊力嘎管。宣统元年才设立绥远州,也归东北路道管。这儿北极高度是40度49分,比北京西偏了4度48分。西南有秦得力山、额图、昂古喀兰、太平;南边有完达、科勒木苏拉立喀兰;北边是混同江,它从临江流过来,和二吉利河、秦得力河、沃泥河、浓江汇合;南边是乌苏里江,从饶河流过来。乌苏里江右边是毕拉音毕尔窦,它拐了个弯往东北流,右边是俄罗斯滨海省,乌苏里江分成两支汇合,然后又拐弯往西北流入海。官府和商人们走的路有三条:一条西边经秦皇、鱼通,西边经小白山,都能到临江;一条东南经窝集口到饶河。乌苏里江下游西岸有个刻着“耶”字的界碑。
方正县啊,那地方人多事杂,又穷又苦,真是不容易!离省城东北边有九百二十里呢。清朝初期,呼尔哈部的人住在那儿,归三姓副都统管辖。到了光绪三十二年,才设立了大通县,归依兰府管,县衙设在江北的崇古尔库站。宣统元年,县城搬到了江南的方正泡,还从滨州的长寿县东边划了一块地过来,这才改名叫方正县,归东北路道管。县的周围啊,西边是万宝山,东边是双凤山和鸟枪顶子山,南边是东老龙爪沟岭,北边是松花江,从宾州流过来,汇集了蚂蜒河、柳树河和黄泥河,然后从城北流过,又接纳了二古力河、德墨里河、大小罗拉蜜河的水。再往东北走,又汇入了珠淇河,最后流进依兰县。东南方向呢,是牡丹江,从宁安县的边界流过来,汇集了大小营门石河以及四、五、三道河的水。方正县有三条官商道路:一条西边的新安路通往宾州;一条东边的大沟路通往依兰,以前哈汤那段路不好走,现在好多了;还有一条西南方向的黄泥河路通往长寿县。德墨里屯是个码头。
桦川县,离省城东北边有一千三百十八里远。清朝初期,黑哲喀喇人住在那儿,归三姓副都统管。宣统二年才建县,县衙设在佳木斯。三年后,县城又搬到了悦来镇,归东北路道管。县的周围情况是这样的:西边是格布苏岭和猴石山,南边是巴虎,东边是马库力,南边还有笔架山和哈达密,东南方向是倭肯河,它从临江县的边界流过来,和七八虎力河一起流进依兰县,最后注入松花江。西北方向,合音达木河和小铃铛麦河汇合后流进富锦县。东南方向还有柳树河。桦川县有三条官商道路:一条西边的苏苏屯路通往依兰;一条东边的汶登冈路,还有东南方向的宝山镇路,这两条路都通往富锦县。佳木斯屯是个码头,紧挨着江边。
富锦县啊,在咱们省东北边,足足一千八百里那么远!清朝初期的时候,这儿是黑哲喀喇人的地盘,叫富克锦。光绪七年才设立了协领,三十三年又成了巡司,归临江州管。到了宣统元年,又划归东北路道管辖了。周围的情况呢,南边对着锦山、别拉音、四方台;西南是双崖;东边是乌尔古力;北边是松花江,从桦川流过来,还汇集了柳树河、哈达密河,最后流进临江。西南方向还有七星砬子,那儿的大七里星河从东北方向流出来,跟界河砭石河汇合,流经对面城屯,然后分流又合流。官商之路呢,有四条:西边霍悦路通往桦川;东边古必紥拉通往临江;东南方向经过临江二龙山镇通往饶河;南边怀德镇通往密山。
饶河县,在咱们省东北边,两千一百四十里开外。明朝的时候,这儿是尼玛河附近的地方,后来成了窝集部诺罗路的地盘。清朝初期,瓦尔喀部的人住在这儿,归宁古塔副都统管。宣统元年才正式设立饶河县,归东北路道管辖。南边有佛力山、大顶;西边是小菜根;西南是双呀堪达;东边是东老营盘;东南是乌苏里江,从虎林流过来,和外七里星河、大小别拉河、大带河、小安河汇合,一直往北流到斯莫勒山。西南方向,饶河从密山沿着临江的边界流下来,汇集了大索伦河、蛤蚂罣河、宝清河、獾子河、里七里星河、大佳气河,流进城北,然后往东,又和 小佳气河、蛤蚂河汇合,经过饶力葛山,最后又往东北流,流进绥远。官商之路有两条:一条沿着乌苏里江,分别通往绥远和虎林;另一条沿着饶力河,分别通往临江和密山。
宣统元年,计划在饶河西边宝清河西边设立宝清州。
宣统元年,计划在依兰东南倭肯河上游,也就是古勃利州的地方,设立勃利州。
宣统元年,计划在密山东边,南边紧挨着兴凯湖,还有个小兴凯湖的地方,设立临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