讷亲,是满洲镶黄旗人,钮祜禄氏,他爷爷的爷爷是额亦都。他爹叫尹德,具体情况你们可以去看看他爷爷遏必隆的传记,讷亲是他老二。雍正五年,他继承了公爵的爵位,被任命为散秩大臣。十年后,又当上了銮仪使。十一年十二月,他被安排到军机处帮忙。十三年,雍正皇帝病得很重,讷亲参与了临终的安排。
乾隆皇帝即位后,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鄂尔泰、张廷玉辅政,被称为“总理王大臣”。讷亲被任命为镶白旗满洲都统、领侍卫内大臣,协助总理大臣处理政务。同年十二月,乾隆皇帝夸奖讷亲勤奋谨慎,又因为他是孝昭仁皇后的外戚,所以给他升了爵位,成了一等公。乾隆元年,他升任镶黄旗满洲都统。两年后,又当上了兵部尚书。十一月,庄亲王等人请求辞去总理大臣的职务,讷亲被任命为军机大臣。因为他的功劳,还加了个世袭的拖沙喇哈番的官职。三年二月,他负责管理户部三个库房。九月,又让他协助处理户部事务。
当时直隶总督李卫弹劾总河朱藻贪污腐败,残暴无道,乾隆皇帝就让讷亲和尚书孙嘉淦一起调查审理,最后朱藻被判流放。讷亲还和孙嘉淦一起上奏,提出了关于永定河两岸修建水坝的建议。同年十二月,讷亲升任吏部尚书。四年五月,又加封太子太保。
讷亲出身高贵,是皇亲国戚,年轻时就在宫里当差,深受雍正皇帝的器重,觉得他是个可用之才。到了乾隆朝,乾隆皇帝对他更是恩宠有加。讷亲做事勤快,总是顺着皇帝的心思来,而且他自诩清廉,别人都不敢跟他走后门。他家养着条大狗拴在门口,家里几乎没有车马的痕迹。但是,因为他年纪轻轻就位高权重,所以难免有些骄傲自满,处理政务也比较强硬。左都御史刘统勋就上奏弹劾讷亲,说他管的事务太多,做事太急躁。乾隆皇帝说:“讷亲当尚书,如果推三阻四,当然不行,但是做事方法不当,也是难免的,朕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骄傲自满。现在看到这个奏章,我更应该以此为戒。” 具体内容你们可以去看刘统勋的传记。
乾隆九年正月,皇上让讷亲去视察河南、江南、山东三省的军队,顺便检查一下海塘和河工的情况。当时直隶的天津和河间府正遭受灾害,需要赈灾,皇上就让讷亲顺路先去看看灾情,看看赈灾工作做得怎么样。讷亲上奏章请求把赈灾时间延长一个月,皇上同意了。
讷亲完成任务后,分别写奏章汇报。关于军队的情况,他写道:“我走遍了三省的总督、巡抚、河道总督、提督,一共看了十七个部队,情况参差不齐,好坏都有。其中河南南阳和江南苏松的水师两个镇最差,建议朝廷下令调查,然后进行奖惩。”
关于江浙的海塘,他写道:“以前浙江的潮水从小亹出入,现在海宁那边形成了北大亹,萧山那边形成了南大亹,涨起来的沙子很宽阔,成了杭州和绍兴两府的屏障。可是现在中小亹逐渐淤塞了,潮水就往蜀山北边涌,冲击力很大,造成了灾害。如果疏通中小亹原来的水道,就能减轻大亹潮水的冲击力,上下游的河工就能安稳了。即使中小亹一时不能恢复,也应该选择险要的地方多修建一些缓坡,用木头石头建造拦水坝,让水流分散,积淤来抵御潮水。至于那些柴塘,因为淤沙堵塞了水道,就不用改建成石工了。到了江南境内,地势平坦,潮水也比较缓,华亭的旧塘很坚固,宝山的新塘尺寸不一致,工程质量也不合格。金山、奉贤、南汇、上海都是土塘,离海比较远,当地官员如果认真守护,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关于洪泽湖,他建议疏通盐河,让它与长江相通;疏通串场河,让它通向大海;同时废除天然二坝和高堰下游的两道堤坝。关于南旺湖,他建议把湖里干涸的土地租给穷人耕种。
他还另外写了一份奏章说:“各省的政务,从总督巡抚到州县,州县官员只顾着处理文书和钱粮,根本不管老百姓的情况,比如人口的贫富,土地的肥沃贫瘠,物产的丰盛匮乏,百姓对政府的态度,风俗的好坏,以及山川河流、桥梁道路等等,都完全不管。官员只管下达命令,百姓只管交税,表面文章很多,实际内容很少。我建议皇上命令各省总督巡抚,让州县官员走遍辖区,看看哪些事情应该兴办,哪些事情应该整顿,看看实施的效果如何,然后如实向上级汇报,上级官员再如实向朝廷汇报。这样才能重视实际效果,摒弃虚文,整顿吏治,改善民生。” 这些奏章都交由部门议决执行。
十年前的三月,他被任命为协办大学士。五月的时候,又升任保和殿大学士,还兼着吏部尚书的职务。 这真是步步高升啊!
过了两年,也就是十二年四月,皇上让他去山西,和巡抚爱必达一起审理万全民张世禄、安邑人张远等人,这帮人竟然敢带着人闹事,抗拒官府!最后,皇上根据律法对他们进行了处罚。爱必达,还有总兵罗俊、蒲州知府朱发,都因为这事儿被降职处分了。 看来这皇上办事还挺公正的,谁犯错都逃不掉!
到了十三年正月,皇上又派他去浙江,跟大学士高斌一起,调查审理巡抚常安贪污受贿的事儿。 高斌还没到浙江呢,就先查清楚了,常安确实收受了贿赂。 高斌和讷亲一起把这事儿上报给了皇上,皇上按照律法对常安进行了处罚。 这效率,真高!
三月的时候,皇上又让他去山东,跟巡抚阿里衮一起处理赈灾的事儿。 看来这位大人,真是皇上身边的红人,大事小情都得靠他来处理!
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带兵攻打革布什咱土司,侵犯了咱们的边境,朝廷就命令川陕总督张广泗去讨伐他。大金川的地形非常险峻,到处都是用石头垒起来的防御工事,叫做碉堡,咱们的军队进攻很不顺利。
四月的时候,朝廷把讷亲召回京城,任命他为经略大臣,让他率领禁军去前线督战。六月,讷亲到了前线,下令三天之内必须拿下噶拉依,噶拉依是莎罗奔的营寨所在地。军队沿着色尔力石梁往下走,进攻碉堡,却没能很快攻下来。署理总兵任举特别勇敢,作战也很厉害,冲在最前面,结果战死了。讷亲被气坏了,就打算让军队也修建碉堡,跟敌人比拼险要地势,打持久战。
他把这个计划上报朝廷,皇上非常痛惜任举的牺牲,也觉得修建碉堡不是好办法,就亲笔写信告诫讷亲,要根据当时的形势来决定是进攻还是撤退。讷亲和张广泗一起上奏说:“天时地利都对敌人有利,咱们的军队找不到什么机会。冬天和春天应该减少军队驻守,明年增加三万精兵,四月再进攻,这样就能成功,最迟也不会超过秋季。”
讷亲又单独上奏说:“明年增兵,需要几百万两银子。如果等上两三年再找机会进攻,能不能成功也说不准。”皇上看了奏章后说:“你们都在前线,亲眼看着情况,却拿不出确切的作战计划,总是犹豫不决。我在几千里之外,怎么能够远程指挥?咱们的军队有四万多人,他们只有三千多人,为什么你们说咱们进攻不够,他们却绰绰有余?你们应该认真考虑到底要不要进攻,不要再说什么模棱两可的话!”
皇上知道讷亲没能力打赢这场仗,就让军机大臣商议把讷亲召回;但又考虑到大金川也不是什么强大的敌人,朝廷派了重臣去督战,却无功而返,有损国家颜面,会让其他国家笑话。皇上就秘密地告诉讷亲,希望他能振作起来,打败敌人。
过了几个月,虽然军队取得了一些小胜利,但还是没有取得任何进展。讷亲只想回京城,于是朝廷就召回了讷亲和张广泗,让岳钟琪代理经略大臣,傅尔丹代理川陕总督,又派尚书班第去共同处理军事事务。随后,朝廷罢免了讷亲的官职,让他自己备好马匹,去讨伐噶尔丹赎罪,同时还逮捕了张广泗。
九月的时候,皇上让大学士傅恒去负责这件事,另外派侍卫富成去抓讷亲,让他好好解释解释。 还让富成把讷亲的一言一行都记录下来报告皇上。皇上前后写了好几道罪责讷亲的手诏,大概意思就是说:“讷亲领命统帅大军,表现得又古怪又胆小。奏折里说夜袭碉堡,他只是在帐篷里看着火光,根本没去前线。 又说督促军队攻打阿利山,打完仗回营后,我军几十个人都各自逃散了,说明他只是偶尔去前线看看,还比士兵先跑。富成在奏折里说讷亲说过‘金川战事太难了,不能轻举妄动’,这话他不敢上报。讷亲受皇恩这么久了,有什么话不能说?如果实在攻不下来,就应该老老实实地请求撤兵。结果现在战败了,却把责任推到‘不能轻举妄动’上,想蒙混过关,太狡猾了! 而且,等到后续部队增援的时候,他还说‘这些都是我的错,让这么多满洲兵受苦’。满洲兵听说增援,都兴奋地摩拳擦掌,士气高涨,恨不得马上报仇雪恨。讷亲却说他们受苦,实际上是嫉妒别人立功,动摇军心,根本不顾国家大事。他恩宠太盛,目无法纪,罪无可赦!”
十月,皇上说:“讷亲祖上凭借军功封为二等公,是孝昭仁皇后的亲戚,平时工作勤勤恳恳,升为一等公。现在犯了罪,就让他降回二等公,由他哥哥策楞继承爵位。”讷亲仗着皇上的恩宠,还想着能进宫面圣解释一下,皇上却接连下旨,说:“军务大事,平时处理政务要谨慎细致,操守要清廉正直,这些都不必多说了。”又说:“讷亲平时小心谨慎,但关键时刻却崩溃了,老天爷夺走了他的精气神,即使想免罪也免不了了。”十二月,广泗被处死了,皇上把遏必隆的遗刀赐给了侍卫鄂实,让他押解讷亲回军,杀了他以儆效尤。
十四年正月,皇上命令傅恒班师回朝,又再次吩咐鄂实,要在途中就执行死刑。 这个月的戊寅日,鄂实押解讷亲走到班拦山的时候,听到了皇上的命令,于是就在那里杀了讷亲。
傅恒,字春和,是富察氏家族的,满洲镶黄旗人,是孝贤纯皇后的弟弟。他爸爸是李荣保,具体情况可以去看他爷爷米思翰的传记。傅恒是从侍卫一步步升到户部侍郎的。
乾隆十年六月,皇上让他到军机处办事。十二年,升任户部尚书。十三年三月,孝贤纯皇后跟着皇上南巡,回程到德州的时候去世了,傅恒当时陪着皇上一起去的,负责皇后的丧葬事宜。四月,皇上表彰他办事认真负责,加封他为太子太保。那时候讷亲带兵去金川打仗,没啥战功,皇上就把尚书阿克敦兼领大学士的职务给了傅恒,还让他兼管吏部。
因为讷亲在金川没啥成绩,九月,皇上让傅恒暂时负责川陕总督,负责那边的军事。接着又授予他保和殿大学士的职位,调集京师以及各省的满汉兵三万五千人,拨款四百万两白银作为军费,还从内库拿出十万两白银作为奖赏。十一月,大军出发,皇上亲自到堂子祭天祈祷,还派皇子和大学士来保等人送傅恒到良乡。傅恒出发后,皇上每天都下诏书鼓励他。
傅恒到了陕西,发现驿站的交通设施不好,影响了军队行军速度,皇上就让协办大学士兼尚书尹继善代理陕西总督,负责后勤运输。到了四川境内,发现马匹不够用,皇上又让尹继善来回奔波于川陕两地督促检查。很快,因为傅恒带兵速度快,纪律严明,皇上就下令要给他升官,部门建议加封他为太子太傅,皇上直接给他加封为太保。傅恒推辞了,皇上没同意,又给他调拨了京师、山西、湖北七千匹马支援军队。傅恒从成都出发,经过天赦山,那地方下过雪,路况很危险,他徒步走了七十里才到驿站。皇上听说后,赏赐给他双眼孔雀翎,他又推辞了。
一开始,小金川土司良尔吉杀害了他的哥哥泽旺,夺取了泽旺的印信,还霸占了泽旺的妻子阿扣。莎罗奔带兵犯边的时候,良尔吉实际上是参与其中的,后来又假装投降,暗地里当起了奸细。张广泗跟奸民王秋勾结,让王秋带领蛮兵,我们军队一有行动,贼人就立刻知道了。傅恒在路上就上书请求处死良尔吉等人。军队到达邦噶山后,傅恒派副将马良柱去招良尔吉前来迎接,结果在邦噶山直接将其拿下,指证了他的罪行,同时把阿扣和王秋也一起杀了。这件事上报后,皇上夸奖傅恒判断准确,果断处置,命令授予他双眼孔雀翎,并且不允许他推辞。
皇上对傅恒的赏赐,体现了对他的英勇和智慧的肯定。良尔吉的背叛和罪行,最终得到了应有的惩罚,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和稳定。这件事件也反映了当时边疆地区的复杂局势和军事斗争的残酷性。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词虽然与事件本身无关,却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十月里,到了卡撒,发现驻军的地方太狭窄了,跟敌人隔着一条街就能看见,而且还跟当地藏民的集市混杂在一起,于是就打算把营地搬到旧营垒前面,让总兵冶大雄负责监督修建新的营垒。
十四年正月,我上奏朝廷说:“我到达军营后,仔细考察了这次用兵的始末:当初纪山开始讨伐金川的时候,马良柱一路猛攻,越过沃日,收复小金川,直抵丹噶,气势非常强劲。当时如果张广泗迅速推进军队,敌人还没准备好,消灭他们很容易;但他却错失了战机,宋宗璋在杂谷耽搁,许应虎在的郊战败,结果让敌人占据了所有的险要地势,加固碉堡防御。讷亲刚到的时候,督促作战非常紧迫,结果导致军队接连失败,士气低落,军中毫无斗志,所有军事指挥都交给张广泗。张广泗又被奸人蒙蔽,只想着攻打碉堡。前后杀伤了几千人,却隐瞒不报。我认为攻打碉堡是最笨的办法,枪炮都打不穿坚固的堡垒,对敌人毫无损伤。敌人不过几个人,却能暗中袭击,枪枪命中。说白了,我们是攻打石头,而敌人却在攻打人。敌人在碉堡外挖了壕沟,我们的士兵过不去,敌人就躲在里面,居高临下地攻击。他们的碉堡非常坚固,比佛塔还高,建造速度很快,几天就能建好,坏了就修,修好了又坏。而且敌人的士气很旺盛,碉堡被摧毁了也不走,炮火刚过去他们就又起来了。敌我双方劳累程度和形势完全不同,攻下一个碉堡比攻下一座城还难。就拿我现在驻扎的卡撒来说吧,左右山顶上就有三百多个碉堡,如果按天计算攻克时间,几年都攻不完。而且攻下一个碉堡就要伤亡几十上百人,得不偿失。兵法上说,攻打坚固的地方,坚固的地方就更坚固;攻打薄弱的地方,坚固的地方就变得薄弱。只有让敌人失去依仗,我们的军队才能发挥优势。我计划等到各路大军集结完毕,分路前进。另选精锐部队,秘密寻找小路,携带干粮直插敌后,绕过碉堡不攻,从敌人背后包抄。当地藏民不多,外部防御严密,内部防守必然空虚。如果我们军队从捷径深入敌后,守军必然顾此失彼,人人自危,军心涣散,自然不战自溃。卡撒是通往噶拉依的必经之路,山高沟窄,我将亲自承担这个艰巨的任务。党坝地势险要,也和卡撒差不多,需要增派新军。两路大军同时推进,直捣敌巢,擒拿首领。预计四月就能奏捷。”
皇上认为金川并非强大的敌人,耗费了两年兵力,还诛杀了大臣,失去了良将,心里很不高兴。等到听说金川地势险要,难以攻克,就更不想继续打了,于是就以孝圣宪皇后的旨意下令班师回朝,而傅恒正率领总兵哈攀龙、哈尚德等人攻下了几个碉堡。皇上认为金川水土不好,赐给傅恒人葠三斤,其他将领也各有赏赐,多次诏令召傅恒回朝。又以孝圣宪皇后的旨意封傅恒为一等忠勇公,赐予宝石顶戴和四团龙补服。傅恒上奏说:“金川的事情已经耽误了,现在又轻率地草草收兵,敌人的气焰会更加嚣张。许多土司都遭受了他们的毒害,边疆将永无宁日。仔细分析形势,敌人的碉堡并非都建在要道上,他们的老巢里都是老弱病残,我们的军队边打边前进,从昔岭中峰一直打到噶拉依,形势一片大好,功亏一篑实在可惜。而且我奉命出征,如果不能扫清敌巢,擒拿首领,怎么好意思回去复命?”并坚决推辞封赏,皇上不答应,手写诏书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是骠姚武人勇往直前的精神。大学士抒发忠诚,宣扬教化,怎么能和身穿盔甲的将领争夺一天的功劳呢?”反复劝说几千字,又赐诗劝慰。
当时傅恒和提督岳钟琪决定深入敌境。莎罗奔派人来求降,傅恒命令他亲自绑着来军营。莎罗奔又带着绰斯甲等人去见岳钟琪,请求饶命。岳钟琪亲自进入勒乌的包围圈,把莎罗奔父子带回军营。具体情况可以参考岳钟琪的传记。 傅恒接受了莎罗奔父子的投降。莎罗奔他们焚香奏乐,立下六条誓言:不侵犯邻近的各部落,归还侵占的土地,服役如同其他土司一样,抓捕那些对抗我们军队首领,归还掠夺来的内地百姓和马匹,上缴武器枪炮。于是朝廷赦免了他们的罪行。莎罗奔献上一尊佛像和一万两白金,傅恒拒绝了白金,莎罗奔请求用这笔钱为傅恒修建祠堂。第二天,傅恒率军回师。皇上恩赐诏书嘉奖,并效仿扬古利的故事,赐予他两杆豹尾枪和两名亲兵。三月,大军到达京城,皇上命皇长子及裕亲王等在郊外迎接。皇上在殿上接受祝贺,举行隆重的宴会。傅恒推辞四团龙补服,皇上命令他穿着这身衣服上朝,又效仿额亦都、佟国维的故事,为他修建宗祠,祭祀他的曾祖哈什屯以下列祖列宗,并追封李荣保谥号,赐给他东安门内的一座府邸,并为此写诗一首。
乾隆十九年,准噶尔发生内乱,许多部落首领归顺朝廷。皇上打算用兵,询问朝中大臣的意见,只有傅恒支持这个决定。乾隆二十年,军队攻克伊犁,俘虏了达瓦齐,皇上要再次封他为一等公,傅恒坚决推辞,甚至哭了起来,皇上才答应了他的请求。后来要为功臣画像于紫光阁,皇上亲自撰写赞词,并把傅恒的放在首位,以此来比喻萧何不战而居首功。乾隆二十一年四月,将军策楞追捕阿睦尔撒纳没有成功,皇上命令傅恒前往视察军队,到达额林哈毕尔噶,召集蒙古各部落首领部署军事。傅恒出发当天,策楞的奏章送达,他已经率兵深入敌境,皇上又召回傅恒。
话说三十三年,将军明瑞去缅甸打仗,结果打输了。到了二月,皇上就派傅恒去当总指挥,带兵去缅甸。当时阿里衮是副将军,负责军事指挥。皇上还同时任命阿桂为副将军,舒赫德为参赞大臣,让舒赫德先去云南,和阿里衮一起商量作战计划。
三十四年二月,傅恒带着大军从北京出发,一共有一万三千六百名满蒙士兵。皇上在太和殿亲自给他颁发命令,还送了他一套御用的盔甲。四月,大军到了腾越。傅恒决定,部队沿着戛鸠江前进,大部队从江西出发,走猛拱、猛养,直捣木梳;水师则沿着江顺流而下,水陆两路夹击。还派出一支偏师从江西东面进攻猛密,这样就能前后夹击老官屯了。以前因为怕瘴气,都是九月以后才出兵,给了缅甸人充分的准备时间。傅恒认为应该提前几十天出兵,打他们个措手不及,水师必须准备好船只。皇上一开始让阿里衮造船运兵,但阿里衮他们说那地方山高峡窄,不适合造船,江边也没地方造船。皇上又派三泰、傅显去看看,他们也和阿里衮他们说的一样。
等到傅恒到了军营,他向当地的土司头人打听情况,才知道蛮人住的地方有个叫翁古多木的山,旁边有个叫野牛坝的地方,那里是野人居住的地方,比较凉快,没有瘴气。傅恒就决定在那里伐木造船,野人们都很高兴,积极帮忙,工作非常认真。傅恒就让傅显去协助管理造船的事。船造好了,他就督促满汉士兵和仆人轮流搬运。他还找到了茂隆厂附近的炮工,让他们铸造大炮。每次有进展,皇上就下旨嘉奖,还专门为此写了诗歌来赞扬造船的壮举。
傅恒一开始打算亲自带九千三百人渡过戛鸠江往西进军,但是军队还没集结完毕。七月的时候,他又派了四千人从腾越出发。皇上觉得他带的兵太少了,就催促其他部队赶紧按照最初的计划集结。八月,傅恒从南蚌出发,前往戛鸠江。消息传到皇上那里,皇上正巧在木兰围场打猎,打到了一只狍子,就赏赐给了福隆安,让他转送给傅恒。
傅恒沿着南底坝一直走到允帽,到达戛鸠江边。这时,猛拱的大头人脱猛乌猛和头人贺丙等人,主动来投降。军队到达后,脱猛乌猛还带着夹江两岸的各个寨子的头人前来迎接,并和贺丙一起提供了船只。傅恒下令军队慢慢渡江,在江边修建营寨。猛拱后面的土司浑觉也来投降,还献上了四头驯象。皇上赏赐给他三眼孔雀翎,但是傅恒上书推辞了。军队继续前进,攻下了猛养,摧毁了四个寨子,杀了头人拉匿拉赛。他们还在那里设立了哨站,派瑚尔起率领七百人驻守。然后,军队到达南董干,攻打南准寨,俘获了头人木波猛等三十五人。接着又推进到暮腊,然后又到了新街。
傅恒自己带兵过了戛鸠江,一路都没跟缅甸兵打仗,就地割稻子当粮食,走了两千里路,没流一滴血,可士兵和马匹都因为天气热又赶上雨水,好多都病倒了。
后来阿桂将军带着一万多人马从虎踞关出发,到了野牛坝,造好了船,广东福建的水师也到了,这才一起大军进攻。哈国兴将军带水师,阿桂和阿里衮将军带陆师,阿桂从江东进攻,阿里衮从江西进攻。缅甸兵在金沙江两岸筑起工事,还用船只堵住江口。阿桂先跟缅甸兵交上了火,他指挥步兵开枪放箭,又用骑兵冲锋陷阵,缅甸兵被打败了。哈国兴指挥水师乘着风势猛攻敌人,缅甸兵的船只互相碰撞,死了好几千人。阿里衮也打败了西岸的缅甸兵,傅恒把缴获来的军旗献了上去。皇上还为此写了诗。阿里衮因为水土不服生病了,换了人指挥水师,没多久就死了。
十一月,傅恒又去进攻老官屯。老官屯在金沙江东边,东面是猛密,西面是猛墅,北面是猛拱、猛养,南面是缅甸首都阿瓦,是个水陆交通要道。缅甸兵砍树筑寨,防守非常坚固,哈国兴指挥各路军队猛攻,一时半会儿没攻下来。军队攻破了东南面的木寨,缅甸兵晚上从水寨里出来偷袭,傅恒命令海兰察去抵挡,又命令伊勒图指挥水师进行反击,又缴获了船只和军旗。缅甸兵偷偷摸摸地跑到江边筑垒,又从树林里出来袭击,海兰察带兵跟他们打,多次斩杀俘虏了不少敌人。
打仗时间长了,士兵们好多都染上了瘴气死了,一开始水陆大军有三万一千人,到最后就剩下一万三千人了。傅恒把情况报告给了皇上,皇上就下令停止进攻,召傅恒回京。结果傅恒也很快病倒了,阿桂赶紧把这事儿禀报了皇上。皇上立刻命令傅恒赶紧乘驿站快马回京,把军事指挥权交给了阿桂。
这时候,缅甸土司懵驳派人诺尔塔送来了求和的信,傅恒把信呈给了皇上,皇上同意了他们的求和请求。傅恒还上了一道奏折,说:“一开始打仗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很难打,是我坚持要打,辜负了皇上的重托,请皇上重重处罚我。”皇上下了道圣旨说:“打仗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你们觉得打仗不对,那责任我负。我皇祖父的时候,吴三桂请求撤藩,问过大臣们的意见,只有米思翰、明珠几个人同意撤藩。后来吴三桂造反了,大家都要求处罚那些同意撤藩的大臣,我皇祖父却认为他们没有错。我继承皇祖父的遗志,傅恒这件事,可以和这件事相比。傅恒收复了猛拱,应该赏赐他三眼孔雀翎,但他推辞了,等打胜仗后再赏赐。现在既然还没攻克敌人的老巢,那就把赏赐的三眼孔雀翎收回来吧,这也算是他请罪的意思。”懵驳派人到军营里送来了礼物。十月,傅恒回到虎踞关驻扎,皇上命令傅恒和云贵总督彰宝商议减少云南总兵和知府的员额,整顿州县旧制。
三十四年二月,军队班师回朝。三月,皇上到天津巡幸,傅恒去天津朝见皇上。后来缅甸土司的谢罪表迟迟没送来,皇上考虑到傅恒刚病好,不忍心治他的罪。七月,傅恒去世了,皇上亲自到他家去祭奠,下令按照宗室镇国公的规格给他办理丧事,谥号文忠,还下令把他列入之前修建的宗祠里。后来皇上再次到天津巡幸,想起傅恒在这里复命,又到傅恒的墓前祭奠,还都为此写了诗。皇上还写诗怀念他,称赞他是“社稷臣”。嘉庆元年,因为福康安平定苗乱有功,追赠傅恒贝子。福康安死后,又追赠他郡王衔,并且同时下令把他配享太庙。
傅恒在军机处干了二十三年,每天都陪在皇帝身边,因为他做事勤勤恳恳,谨慎小心,所以很受皇帝的器重。以前啊,军机处的官员不能随便进宫见皇帝,乾隆刚当皇帝的时候,只有讷亲能直接觐见。后来傅恒觉得这样不好,就主动跟皇帝说自己见识有限,请求让其他大臣也能一起进宫。皇帝晚饭后要是有什么事要问,还会单独召见傅恒,这被叫做“晚面”。而且,军机处的其他大臣写完奏章后,都要自己起草,只有傅恒可以吩咐他的幕僚帮他写好再呈给皇帝。皇帝很信任傅恒,把他当成重要的臣子,但要是傅恒偶尔犯点小错,皇帝也会批评教育他。傅恒因此更加谦虚谨慎,办事从不敢自作主张。他对士大夫都很尊敬,还提携后辈,让他们充分发挥才能。打仗的时候,他和士兵们同甘共苦。他去世的时候还没到五十岁,皇帝非常惋惜。
傅恒的儿子有四个:福灵安、福隆安、福康安、福长安。福康安的事迹另有记载。福灵安是多罗额驸,被授予侍卫的职位。在平定准噶尔的战争中,他跟随将军兆惠在叶尔羌作战,立下战功,被授予云骑尉世职。乾隆三十二年,他被任命为正白旗满洲副都统,还署理云南永北镇总兵,后来去世了。
福隆安娶了乾隆皇帝的女儿和嘉公主,被封为和硕额驸,担任御前侍卫。乾隆三十三年,他被提升为兵部尚书,兼任军机处行走,后来又调任工部尚书。三十五年,他继承了一等忠勇公的爵位。三十六年,金川发生战事,总兵宋元俊弹劾四川总督桂林,皇帝就派福隆安去调查。福隆安秉公办事,认定宋元俊有罪,为桂林洗清了冤屈。四十一 年,他又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同时兼任工部尚书。金川战事平定后,他的画像被挂进了紫光阁。乾隆四十九年,福隆安去世,谥号勤恪。
他的儿子丰绅济伦,因为是公主的儿子,被皇帝按照和硕额驸的规格对待,被授予镶蓝旗汉军副都统、奉宸苑卿的职位。乾隆四十九年,他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后来官职一路升迁,最终做到兵部尚书,还兼领銮仪卫。到了嘉庆年间,他因为犯了事,最终官至盛京兵部侍郎。嘉庆十二年去世,他的儿子富勒浑翁珠继承了他的爵位。
福长安啊,从一个蓝翎侍卫一步步升迁,做到正红旗满洲副都统、武备院卿,还管着内务府的事儿。乾隆四十五年,皇上让他去军机处学习,后来又升到户部尚书。乾隆五十三年的台湾平定,五十七年的廓尔喀平定,这些大功劳,他的画像都挂在了紫光阁里。
嘉庆三年,抓住了王三槐这个贼,福长安因为在军机处办事得力,被封了侯。四年,乾隆皇帝驾崩了,大学士和珅犯了事儿,嘉庆皇帝觉得福长安跟和珅走得近,把他抓了起来,夺了他的爵位,抄了他的家。好多大臣都建议按照朋党罪论处,直接砍头,皇上改判为监候,结果却赐死了和珅,还让福长安去和珅的死刑现场跪着看着。后来,又派他去裕陵给乾隆皇帝守灵,然后降职成了员外郎。六年后,他请求回北京,结果被夺了官职,发配到盛京披甲当差。之后又从骁骑校慢慢升迁,两次当围场总管,一次当马兰镇总兵,还代理过古北口提督。不过,他屡次因为犯错被贬官。到嘉庆二十一年,才重新被授予正黄旗满洲副都统的职位。第二年就去世了。
乾隆初年,朝廷政策宽松,又清明廉洁,全国上下一片欣欣向荣,大家都过着太平日子。那时候,鄂尔泰和张廷玉是皇帝身边最倚重的辅臣,他们替皇帝处理政务,是皇帝的代言人。后来是讷亲,再后来是傅恒。乾隆皇帝自己写了手谕说,鄂尔泰在朝时,培养出了讷亲;讷亲在朝时,又培养出了傅恒。他还说,讷亲是他最器重的人,其次是傅恒。讷亲带兵打仗时没听从皇上的命令,被处死了,但他勤政廉洁的事迹还是被肯定的。傅恒两次带兵凯旋,深受皇上信任,他的谨慎并非仅仅因为他出身名门望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