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正绾,字伟堂,是四川中江人。他一开始是当个把总,在湖北当兵,慢慢立功升官,做到游击将军,还被皇上赐了个“直勇巴图鲁”的称号,听着就威风凛凛的。咸丰八年,他跟着多隆阿将军去安徽打仗,在石牌、潜山、太湖、桐城那些地方都打了胜仗,每次都是最厉害的,所以一路升官,最后被记名提拔为总兵。咸丰十一年,他又在蒋家山、项家河、江家河、麻子岭打了五场胜仗,一个月内就赢了五次,皇上高兴坏了,直接封他为陕安镇总兵。到了同治元年,他攻克了庐州,又被记名提拔为提督。

接着,他跟着多隆阿去陕西打仗,皇上还下旨让他先去陕西上任,结果还没到,他就直接被提升为陕西提督,负责帮着处理军务,驻扎在西安。同治二年,多隆阿将军在东线打赢了仗,就让雷正绾去三原那边作战,他接连打败了敌人。后来又去解了凤翔的围困,接着又去甘肃支援,在灵台、镇原等地都打赢了仗。同治三年,他又在崇仁、新城打败敌人,一直追击到平原附近。这时候,多隆阿将军不幸战死,都兴阿接替他统领甘肃的军队,雷正绾继续当他的副手。他们攻克了平凉,还杀了敌人的头目铁酉和羽轻林,皇上赏了他一件黄马褂,多荣耀啊!

这时候,固原的敌人全都逃到龙山镇去了,雷正绾追上去打败了他们。可敌人又杀回来了,还占领了固原。雷正绾赶紧带兵赶到莲花城,想偷袭敌人的老巢,结果中了埋伏,受了枪伤,手下还死了上千人。但他忍着伤痛,带着剩下的士兵攻打莲花城,最后还是拿下了!皇上听说后,特别表扬了他的勇敢。同治四年春天,他攻克了固原,又去攻打黑城子,杀了敌人的头目黑虎。之后又攻克了官桥、李旺两个堡垒,抓住了敌人的头目木棍等等。他乘胜追击,向预望城进攻,打败了驻扎在下马关、半角城的敌人,然后又去攻打灵州,还分兵去解了安定的围困。

七月的时候,他跟曹克忠一起攻打金积堡,结果军饷断了,被敌人包围,又饿又累,部队都溃散了。他自己主动请罪,被剥夺了勇号和黄马褂,还被免去了帮办的职务,只能听从总督杨岳斌的指挥。他的弟弟,总兵雷恒,还有副将李高启等人,因为主将失职,煽动叛乱,跑到泾州去了,他根本控制不住,气得想自杀。皇上念在他之前的功劳,没有追究他的责任,只是责令他整顿军队,剿灭叛贼,以此来将功赎罪。皇上还命令巡抚赵长龄和杨岳斌一起审问他,把他绑起来,等候对雷恒等人的处置。事情刚开始的时候,谣言满天飞,皇上斥责刘蓉夸大其词,胡乱奏报,还允许他直接向皇上奏报情况,以安慰他。他手下重新招募的军队,只有三千人左右。

五年后,兰州发生了兵变,回族匪徒蠢蠢欲动,他独自支撑着平凉和固原之间的防线,在横河川打败了叛贼,攻克了平凉,又重新获得了黄马褂和勇号。六年后,左宗棠进驻陕西督师,他率领军队协助剿匪,还支援了庆阳。七年后,他在长武两次打败叛贼,攻克了黄家堡。八年后,他参加了攻打董志原的战役,攻克了那里,被晋升为达春巴图鲁。他又在李旺堡打败了白彦虎。在攻打金积堡的战役中,他担任西路军,多次攻克要隘,最终合围了金积堡。等到马化隆被处死后,他还受到了表彰。

光绪十年,中法战争爆发,他被命令率领甘肃军队驻守凤凰城,保卫边疆,战争结束后回到原职。两次赶上万寿节庆典,被加封为太子少保,尚书衔。二十一年,循化撒拉族人叛乱,他负责督剿,但是没有取得成功,被革职,但仍然留任。二十三年,他被罢免职务,在家中去世,朝廷还因为他的往日功劳赐予他抚恤。

陶茂林,湖南长沙人。他从小当武童,加入了湘军,在湖北、江西转战各地,立下不少功劳,升到了游击的职位。咸丰八年,胡林翼把他调到楚军当营官,驻守黄州,在霍山、舒城打败叛贼,攻克了建德,升任参将。十年,他跟随多隆阿在桐城挂车河打败叛贼,升任副将。十一年,他在施家山打败叛贼,活捉了他们的首领,又攻克了安庆,被赐号钟勇巴图鲁。同治元年,他攻克了庐州,率先登城,被记名提拔为总兵。

多隆阿西征的时候,茂林跟着去了,在武关打败了敌人。后来又参与剿匪,解了同州之围。攻克了羌白镇、王阁村的匪巢,战功赫赫,被授予汉中镇总兵。凤翔城被围困很久了,茂林率领三千人前去救援,连续作战解除了包围,升任甘肃提督。那些广东来的匪徒从宝鸡山口出来,骚扰郿县、盩厔,茂林主动出击,在雨门镇、二岭关多次击败他们。接着又攻克了汧阳、陇州。之后和雷正绾将军分兵两路,一起围攻平凉,在战场上斩杀了贼首木仲沅讷等,攻克了平凉,皇上还赏赐了他黄马褂。之后又攻克了张家川的匪巢,打败了来支援龙山镇、莲花城的敌人,解除了安定之围。攻克了金县,打败了惠城的匪徒,活捉了他们的首领黑牙古。四年后,攻克了黑城的匪巢,解除了靖远之围。进攻会宁的时候,部队因为索要军饷而哗变,五营兵溃逃,敌人乘机进攻,六营全军覆没。茂林调动后路四营前来救援,才突围而出,退守安定。巡抚刘蓉上奏朝廷,陈述甘肃军队积弊已久,说茂林没有尽到职责,茂林也因为兵败而自请处罚。皇上斥责他违反法令,营私舞弊,导致军队哗变,于是罢免了他的官职,让他回家了。

十年后,贵州巡抚曾璧光邀请茂林去贵州协助剿匪。他收复了新城,攻克了安顺的匪巢,平定了古州、丹江的苗族叛乱,恢复了他的官职。光绪二年,他收复了下江、永从等城池,攻克了六峒的匪巢,皇上赏赐了他头品顶戴,晋升为爱星阿巴图鲁。光绪十六年,他署理古州镇总兵,最后在任上去世了。

曹克忠,天津人。开始投效湘军,后来跟随多隆阿,凭借战功升至都司。咸丰十年,朝廷让他招募五百人组成“忠字营”,在潜山、太湖大败了来支援的敌人,接连升迁为参将,被赐予“悍勇巴图鲁”的称号。在车河之战中获胜,升任副将。攻克了桐城、宿松等城池,被记名提拔为总兵。同治元年,攻克了庐州。

我后来跟着多隆一起西征,武关、同州那些仗我都参加了。两年后,我们去攻打羌族的白镇,我独自骑马去劝降敌人,他们答应投降,但我察觉到这是个骗局,就偷偷地集结军队,一起攻打,拿下白镇。趁胜追击,又夺取了王阁村,皇上还赏赐了我一品官职。接着,我率领乌拉兵和楚军七营驻扎在长安、鄠县一带。光泰庙是进出省城的必经之路,敌人占据那里来阻断我们的粮道,我带兵把他们打跑了。之后,我又派兵清剿西路剩下的匪徒,省城这才安定下来。皇上记我的功劳,提拔我做了河州镇总兵。我渡过渭河,接连在白起营、马家埠、白吉原打败了敌人,邠州也平定了,陕西回族地区的西面也安定下来了。

三年后,我又平定了麟游一带的匪患。后来,我奉命支援甘肃,接连在西河口、黑水峪打败了敌人,然后回到河州继续担任总兵。我攻克了秦安,解除了秦州之围,皇上还赏赐了我一件黄马褂。四年后,我又攻下了萧何城、马定嘴以及将台、隆德等地的堡垒,全都平定了。攻克海城后,回族匪徒都逃窜到李旺堡、同心城,我也攻下了这两个地方。我和雷正绾一起制定计划,夺取了金积堡,然后驻扎在强家沙窝,多次取得战果。因为轻敌冒进,被敌人包围了,雷正绾的军队先溃败了,我也只好撤退。因为之前的功劳,皇上免除了我的罪责,还任命我做了甘肃提督。当时陶茂林、雷正绾的军队接连哗变,回族叛乱越来越严重,除了杨岳斌的楚军,就只有我的一支军队还能抵抗。我支援巩昌,打败了敌人,又摧毁了董家堡的贼巢。五年后,我支援洮州,到了李岐山,回族首领马芳请求投降,我处死了他们的头目丁重选等人,然后就回去了。

兰州的标兵哗变了,杨岳斌让我带兵过去镇压。我到了之后,人心稍微安定了一些,但是粮草都用光了,我就请求告病还乡。十年后,皇上又下诏让我去陕西,接管淮军,专门负责防备肃州。十一年后,我的部队里有人勾结匪徒,甘肃军队马世俊的骑兵也哗变了,很多降兵叛变,响应匪徒,我派兵平定了叛乱。我又请求告病,辞去军事职务。那一年,我署理甘肃提督,不久后就解职回家了。

光绪九年,朝廷下令招募六营兵力驻守山海关。十年,胡中和被任命为广东水师提督。十一年,他生病了,就退休了,但还能领全额俸禄。到了光绪二十年,朝廷又让他负责整顿天津的团练,统领津胜军。光绪二十二年,胡中和去世了,朝廷还给了他抚恤。

胡中和,字元廷,是湖南湘乡人。咸丰初年,他参加了湘军平定粤匪的战役,屡立战功,升任把总。咸丰六年,他跟随萧启江将军去江西支援,收复了袁州,因此被破格提升为都司,还被赏赐了花翎。咸丰七年,在攻克临安的战斗中,他被炮弹击伤,以游击的职位留在湖南等待补用。咸丰八年,他在上屯渡打败了匪贼,乘胜收复了抚州,升任参将。咸丰九年,他又收复了南安,升任副将。当时石达开从宝庆逃窜到广西,攻陷了兴安,还派人攻打桂林,自己则率领精锐匪军驻扎在大溶江。胡中和跟随萧启江前去支援,在大溶江大败石达开,石达开逃窜到贵州境内。为此,胡中和被加封为总兵,并被赐予“伊德克勒巴图鲁”的称号。咸丰十年,萧启江率军支援四川,胡中和跟随他一起前往。萧启江在军中去世后,胡中和就和何胜必、萧庆高等将领一起统领了萧启江的军队。

在井研剿灭了滇匪李永和,连续几次战斗都取得了胜利,匪贼解围逃跑,胡中和因此被记名提拔为总兵。不久,他又被任命为四川建昌镇总兵。光绪十一年,李永和逃窜到富顺牛腹渡,在两岸修筑了坚固的营垒,背水列阵。胡中和挑选精锐士兵在河边设伏,自己率领相对弱的军队去诱敌,匪贼大举出动,伏兵发起攻击,截断了他们的退路,俘获和斩杀了无数敌人,匪贼的营垒全部被摧毁,他还解除了大邑之围,因此被朝廷授予二品封典。

骆秉章将军到四川督师,下令中和偕同绪军一起救援绵州。当时,滇匪蓝朝柱是所有匪贼中最凶狠狡猾的,他长期围困绵州。中和的军队到达后,连续击败蓝朝柱的军队,解除了绵州之围,又在西山观再次打败了他。蓝朝柱逃窜到丹棱,和李永和合兵攻打眉州。中和再次率军救援,贼军分路来进攻,中和冲入敌阵,长矛刺伤了他的面颊,鲜血染红了衣衫,但他全然不顾,奋勇拼杀,最终击溃了敌人,解除了眉州之围。随后,他进攻丹棱,蓝朝柱逃跑了,中和收复了丹棱城,并被授予提督衔。同治元年,他被提升为云南提督。

李永和在眉州战败后,逃窜到青神,各路军队追剿他,多次击败他。李永和逃到犍为龙嘴场,依险据守,顽强抵抗。中和率军包围了他,修筑石墙,编扎木栅,在外挖深壕沟,密布梅花椿木桩。贼军知道必死无疑,于是突然袭击萧庆高的营地,中和率军截击,将他们击退,双方连续作战七天。贼军始终不出,于是中和派降贼谭仁曲送信,约李永和在猪市坡谈判,并在贼巢附近埋伏兵力。李永和和他的同伙卯得兴带着几十骑兵前来赴约,伏兵突然袭击,焚烧了他们的巢穴。李永和、卯得兴惊恐万分,仓皇逃窜,最终被追捕擒获,五千余名匪军投降。朝廷嘉奖中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生擒匪首,赐予他黄马褂。

石达开扰乱四川边境,中和与萧庆高、何胜必联手在横江将其击溃,石达开逃跑了。同治二年春天,石达开再次分兵犯蜀,他亲自率领数万大军从米粮坝渡过金沙江。中和督率军队扼守化林坪和泸定桥,将其击溃,石达开逃入工部土司的山区,不久后就被擒获。中和被调任四川提督。同治三年,他在叙永厅击败了滇匪。起初,李永和被杀后,他的残余势力逃窜到陕西,后来进入甘肃,攻陷了阶州。同治四年,中和与总兵周达武一起前往剿灭,他们摧毁了龙王庙、三官殿贼营,逼近阶州城下,挖掘地道,炸毁城墙,攻克了阶州,斩杀了贼酋蔡昌龄,彻底消灭了他的残余势力。阶州平定后,中和受到了朝廷的表彰和赏赐。

冬天,他在建武打仗,剿灭了苗匪,结果腰部中弹受伤,但他还是拼死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五年后,他又去屏山剿匪,解除了马边厅的包围,杀了匪首宋任杰等人,剩下的匪徒也都平定了。十三年的时候,他被调到云南当提督。光绪二年,他抵达云南上任。三年后,平定了腾越的夷匪。七年,他母亲去世,他就回家丁忧了。九年的时候,他去世了,朝廷还给了他抚恤。

何胜必,湖南湘乡人。咸丰年间,他响应号召加入了湘军,跟着萧启江将军在江西、广西打仗,立下很多功劳,最后升到了副将。后来跟着军队进入四川,他统领湘果右军,在井研打败了李永和,又在资州再次打败了他,还阵斩了匪首王二官,朝廷还给他赐了“御勇巴图鲁”的称号。咸丰十一年,他和军队一起在西山观打败了滇匪蓝朝柱,又在青衣坝打败了他们,解除了眉州的包围,一直追到青神,抓获并杀死了很多匪徒,之后被授予甘肃肃州镇总兵的职位。同治元年,他和各路军队一起攻克了青神,又追击匪徒到宜宾,抓住了匪首周廷光。他还和胡中和一起,用计策抓住了李永和,地点在犍为龙场。同治二年,他和萧庆高一起支援汉中,在油坊街打仗,结果没打赢,汉中和城固相继失守,他因此被革职,但仍然留在军队里。同治三年,他参加了攻打法慈院贼垒的战斗,又在牟家坝打败了敌人,乘胜追击,到达汉中城下,捻军渠魁陈得才逃跑了,于是他们攻克了汉中,何胜必也恢复了原来的官职。他又在 上元观打败了陈得才,攻克了城固,并准备进攻阶州。同治四年,他在战场上去世了,朝廷赐予了他抚恤,并追赠谥号为“威悫”。

萧庆高,湖南湘乡人,原来是楚军的士兵,慢慢立功升官,最后当上了副将。后来萧启江去四川支援,他也跟着去了,在井研打了一场胜仗,皇上还给他封了个“果勇巴图鲁”的称号,厉害吧!之后又在资州打败了李永和,被记名为总兵。他还参加了围剿蓝朝柱的战斗,成功解了绵州之围。同治二年,他和何胜必一起支援汉中,结果在油坊街那场战斗中,何胜必先败了,萧庆高赶过去支援都来不及,两个人都被革职了,不过还留在军队里。到了同治三年,他们攻克了汉中,又都恢复了官职。后来追击敌人到城固,直接爬上城墙冲进去,敌人吓得四处逃窜。同治四年,他们进攻洋县,还派了敢死队进城里接应,顺利拿下洋县。贼酋曹灿章逃到八里坪,结果被前后夹击,打败了,曹灿章也被抓住了。萧庆高因此被授予汉中镇总兵的职位。可惜的是,他在同治五年就去世了,死后被追赠谥号为“武毅”。

杨复东,湖南浏阳人。咸丰十年,他跟着胡中和去四川支援。咸丰十一年,在富顺牛腹渡打了一仗,解了大邑之围,升了守备。之后在绵州打败了蓝朝柱,又升了都司。还在崇庆又打败了蓝朝柱一次,还把石羊场的贼巢都给端了,烧了个干净,这下直接升了游击。到了同治元年,他又收复了丹棱,升了参将。攻克了青神,平定了铁山贼的营垒,还抓住了李永和,又升了副将。同治五年,总督骆秉章上奏朝廷,说杨复东这些年在云南、贵州剿匪的功劳很大,就把他记名为总兵。同治七年,他被正式授予四川川北镇总兵的职位。光绪二年,他又被调到云南开化镇。最后,他在光绪六年去世了。

周达武,字梦熊,是湖南宁乡人。1854年(咸丰四年),他报名参加了李续宾的军队,跟着打了岳州、武昌的胜仗,因为立功升官当上了守备。在湖口之战中,他又升了都司。周达武每次打仗都冲锋陷阵,挥舞着大旗,英勇无比,李续宾很欣赏他,让他带领一百人组成“信字营”,总是放在军队最前面冲锋陷阵。1858年(咸丰八年),攻克黄安后,他升为游击,还被赏赐了花翎。

跟着李续宾攻打舒城的时候,周达武率领敢死队第一个冲上去,左耳被枪打伤了,攻下城池后,他留下来守城。没过多久,李续宾在三河战役中全军覆没,舒城的守军也溃败了,周达武带着伤回到了湖南。1859年(咸丰九年),石达开围攻宝庆,巡抚骆秉章让他招募五百人,组成“章武军”,协助知府刘岳昭救援宝庆,守卫东关,多次打退了石达开的进攻。围城解除了之后,周达武升为参将。1860年(咸丰十年),他去广西支援,攻克了富川平古城、连塘贼垒,收复了贺县,升为副将,还加了总兵的衔。石达开的手下犯了永明、柘牌,周达武连战连捷,打败了他们,于是升为总兵。1861年(咸丰十一年),他和其他军队一起攻克了会同,石达开的军队逃到了湖北,攻占了来凤。

到了1862年(同治元年)春天,他和刘岳昭一起攻克了来凤,被授予二品官衔。骆秉章督师四川,调周达武过去剿匪。到了涪州,听说贼酋周绍勇从大宁逃窜到陕西,周达武在窄子口设伏,窄子口地处两山之间,地形险要。他命令部将李辉武翻山越岭抄近路进攻,打得周绍勇溃不成军,周达武一路追击到四川大竹安吉场,活捉了周绍勇和他的同伙吴崇礼等人,押解到成都斩首,并被赐予“质勇巴图鲁”的称号。他又在仪陇大仪寨打败了郭刀刀,阵斩了郭刀刀的弟弟占彪和悍匪马玉音,追击到巴州鼎山铺,活捉了郭刀刀,其余匪徒全部投降。周绍勇和郭刀刀都是四川有名的大土匪,至此都被剿灭了。周达武被授予四川建昌镇总兵,加封提督衔。1863年(同治二年),他代理提督。

话说啊,广东的土匪陈得才带着号称十万的大军包围了汉中,把四川吓得够呛。这时候,石达开也从高县往宁远跑,更是雪上加霜。 达武将军呢,火速招募了四千兵马,四处出击,跟土匪打游击。

三年后,陈得才的手下梁福成和合川的土匪蔡昌龄,从汉中溜到了甘肃的阶州,继续作乱。达武将军觉得不能光剿匪,还得防着他们,于是带兵越过边境,先攻下了江东水和严家湾的土匪据点。然后,他亲自带兵攻打阶州,厉害的是,他竟然在台山挖地道,一直挖到城墙根底下,然后埋了地雷,轰!城墙塌了! 他挑选了四百精兵先冲进去,大部队紧跟其后,阶州就拿下了,梁福成和蔡昌龄也被当场斩杀。 朝廷高兴坏了,给他记了提督的名号,还赏赐了不少东西。

紧接着,他又平定了松潘的叛乱,被任命为贵州提督,不过还是让他留在重庆,防备着云南那边的边境。五年后,他又剿灭了马边厅的教匪,把匪首宋仕杰和熊文才给杀了。

六年的时候,捻军在陕西到处流窜,左宗棠就调兵遣将去剿灭他们,命令部将李辉武带着三千兵马前往陕西。

七年,李辉武在普雄打败了越巂地区的倮夷,又攻克了西昌的交脚夷的巢穴,斩杀了数千个敌人,其他的夷族都投降了。皇上赏了他黄马褂,还晋升他的爵位为博奇巴图鲁。

九年,皇上任命他为贵州提督,他带着六千兵马出发,一路上平定了沿途的苗寨。之前贵州剿匪,都靠外来的军队,结果一出省城百里就控制不住局面了。李辉武跟贵州巡抚商量,决定多招募三万人马,分成几部分负责作战和防守。他们从龙里出发,到达凯渡,把上游和下游的贼寇隔离开来,然后收复了都匀,又分兵攻破了永宁、威宁的贼军。

十年,李辉武派钟开兰攻克了麻哈州的高水塘等几十个寨子;又派何世华打败了粤贼李文彩和苗酋李高脚,地点在都匀、独山,收复了八寨、三脚等几个城池,还攻克了镇宁、归化以及吴秀河、斑竹园等苗寨,重新收复了清平、黄平两座城池。这时候,他才跟楚军将领席宝田会合。

十一年,李辉武和席宝田一起在茶牛坡打败了苗酋张臭迷的部下,斩杀了很多人,投降的也有几万人。他们一路追击到冷水沟,活捉了张臭迷,剩下的李高脚、李文彩逃到了荆蓬坎,李辉武又分三路追击,把他们彻底消灭了。紧接着,他又在清平香炉山打败了一群苗族,席宝田也抓住了张臭迷。贵州苗疆平定后,皇上赐予他骑都尉的世袭爵位。

光绪元年,李辉武请求告老还乡,说是身体不好。三年后,他又被任命为甘肃提督。十年,肃州的妖民王林在高台起义造反,李辉武平定了叛乱,斩杀了王林。十九年,皇上过万寿节,李辉武被加封为尚书衔。二十年,李辉武去世,朝廷赐予他抚恤,还为他专门修建了祠堂。

我弟弟康禄,跟着达武将军去广西、湖南剿匪,一路升官,做到知县。同治元年,跟着达武去四川,打败了周绍勇,升任知州。四年后,又跟着打下阶州,升任知府。后来去了贵州,负责军营事务。同治十一年,平定了下游的匪乱,升任道员。他驻军在普安新城,招抚流亡百姓。同治十二年,匪徒又煽动叛乱,康禄率领一百名亲兵前去讨伐,寡不敌众,壮烈牺牲了。朝廷追赠他内阁学士的官衔,赐予骑都尉世袭爵位,谥号为“壮节”。

李辉武,湖南衡山人,是周达武将军手下的将领。咸丰年间,他跟着军队剿灭广东的匪徒,一路升迁到游击。咸丰十一年,他随军进入四川,剿灭了盘踞在涪川、鹤游坪等地的匪徒,活捉了匪首周绍勇和郭刀刀。李辉武战功卓著,升任副将,并被赐予“武勇巴图鲁”的称号。同治三年,他参与了阶州的援救行动,从伍家坪进军,扼守住了州城外北山条竹垭这个重要的地势。同治四年,他攻破了桥头里的匪徒营垒,又在孟家庄打败了匪徒,消灭了城外几乎所有的匪徒。攻城时,他带头攀登城墙,活捉了匪徒头目蔡四。后来,他被记名提拔为总兵。

他还参与了讨伐松潘叛乱的番族,攻破了他们的巢穴。接着又攻打黑河番族,烧毁了芝麻第五寨,其余寨子都投降了。他乘胜追击,接连攻破了大松树、竹自三寨,被记名提拔为提督。同治六年,捻军窜入陕西,李辉武率领五个步兵营前去支援,剿灭了汧阳、陇州、宝鸡等地的匪徒,平定了陕西西路的匪乱。同治八年,他剿灭了董志原一带的逃窜匪徒,击毙了匪首王明章,晋升为“福凌阿巴图鲁”,被授予汉中镇总兵的职务。同治九年,他和提督刘端冕一起,分兵打击北山回族匪徒,在县头镇、陈村打败了翟三和禹得彦。同治十一年,他升任甘肃提督,但仍然留守汉中。光绪四年,他去世了,朝廷给予了抚恤。

李辉武在汉中任职多年,深受军民爱戴,百姓安居乐业。他疏浚了府城东河道,一直通到汉川,并在旁边开挖沟渠用于灌溉,百姓从中受益;他还修复了褎斜栈道,方便了商旅往来。他死后,当地士民请求为他建造祠堂,朝廷批准了他们的请求。

唐友耕,云南大关人,在咸丰年间,云南闹匪乱,他被匪军抓了,一路被带到了四川叙州,最后自己逃了出来。后来他参加了平乱的战斗,立了功,被朝廷授予千总的官职,还代理通江营守备。当时盐井地区经常受到匪患的骚扰,他多次带兵作战,把匪军打跑了,因此升任守备。十年的时候,他在峨眉索桥打仗受伤了,之后又攻破了双福场的匪军,平定了天全茅山上的匪寨,被提升为都司,还被赐予“额勒莫克依巴图鲁”的称号。十一年,他又去支援潼川,打败了匪军解了围,升任副将。

后来骆秉章督师来到四川,命令唐友耕和其他军队一起支援绵州,让他从石桥铺进攻。但是唐友耕观望不前,结果被弹劾,被撤职留营。不过后来他又参加了支援眉州的战斗,他的军队最先到达战场,战斗中屡立战功,解了眉州之围,官职也恢复了。在青神之战中,他斩杀了匪军头目张兴,自己也受了两个伤,但他仍然裹着伤继续战斗,最终大败敌军。

同治元年,他在工部州打败了石达开部下赖裕新的军队。三月,石达开围攻涪州,唐友耕迅速赶去支援,解了涪州之围,被授予四川重庆镇总兵的官职。之后他又和其它军队一起收复了长宁,匪军被迫撤走。这一年冬天,石达开在叙州双龙场驻扎,他的部下在横江也驻扎了一部分兵力,唐友耕攻破了横江的匪军营垒。第二年春天,匪军从横江窜到了新滩溪,和屏山隔着一条河,唐友耕担心匪军趁机偷渡,就在江边设下埋伏,诱敌深入,最终打败了他们。六月,石达开企图渡过金沙江,官军阻止了他,于是石达开改变方向,前往天全土司的地盘,唐友耕击沉了石达开的船只;石达开逃到老鸦漩,又被土兵阻拦,最终被俘。唐友耕因此被提升为云南提督,继续驻守川南。四年的时候,他母亲去世,朝廷让他改任署理提督,但他请求守孝,朝廷准许了他的请求。七年守孝期满后,他复任,四川总督崇实奏请朝廷缓他的觐见,让他招募勇士防备川北。八年,他被调到云南,招降了回族叛寇李本忠等人,被赐予黄马褂。光绪六年,他代理四川提督,八年去世。

话说啊,雷正绾、陶茂林、曹克忠这三位,都是多隆阿手下的猛将。多隆阿死后,甘肃的军队基本上就靠这三个人撑着了。结果因为军饷不够,兵变就发生了,最后也没成功。这三个人里,曹克忠算比较有头脑的,他手下的兵都保全了,最后因为生病才退下来的,后来大家还都叫他老将。

胡中和、周达武他们,都是跟着楚军一起平定了蜀地的乱贼。唐友耕呢,是带蜀军在中间牵制着,也参与了军中的要务。周达武后来在贵州当兵,和席宝田一起平定了苗疆的叛乱,立下的功劳也相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