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字祝三,是山东莱州人。他家里穷困潦倒,听说老乡宫国勋做了亳州知州,就跑去投奔他,当起了他的仆人。

亳州有个叫捻孙之友的家伙,假装归顺朝廷。宋庆看出了这人不怀好意,建议赶紧打他。宫国勋很欣赏宋庆的胆识和判断,任命他当州里的练兵长官。捻孙之友后来果然投降了,宋庆就接管了他的部队,这支部队被叫做“奇胜营”,他还被推荐升任千总。

从那以后,宋庆驻守宿州,剿灭了豫地的匪寇,解除了凤阳的包围,保住了徐州和泗州的后方。三年多时间,他就升到了总兵的职位,还被赐封“毅勇巴图鲁”的称号,这可是个很高的荣誉啊!

等到宋庆发达了,再次路过亳州,去看望以前的主子宫国勋。他依然穿着仆人的衣服,对宫国勋更是恭敬有加,比以前更用心伺候。这件事后来被人们传为佳话,称赞他知恩图报。

1862年,同治皇帝登基,唐训方在安徽当总督,他整顿军队,把临淮军的三个营划归到李鸿章管辖,这就是李鸿章的淮军正式开始的标志。三年后,苗沛霖带着他的军队包围了蒙城,李鸿章切断了他们的粮道。恰好僧格林沁的军队赶到,用大炮猛攻,土匪们吓得半夜就逃跑了。苗沛霖死了,李鸿章安抚了剩下的土匪,从寿州正阳关一路到他管辖的地方,都归顺了。两淮地区恢复了平静,李鸿章就被调到河南去了。

那时候张曜是河南的翼长(相当于军区司令),李鸿章去拜访他,详细地询问了当地的地形和土匪的情况。张曜高兴地说:“其他的将领都没人来问我这些,你来了,真是河南的福气啊!”于是两人就成了好朋友。第二年,李鸿章被任命为南阳镇总兵。没过多久,曹州的土匪势力壮大起来,李鸿章被困在了邓州刁河店,粮食也吃光了,眼看着就要打不过了。他命令部将马玉昆带领三百名精兵,偷偷地出去建立营地,打通了运输补给的道路,军队的士气又恢复了,土匪这才撤退了。

之后,张总愚(捻军将领)决定冲破黄河防线,向北进攻,李鸿章在黄河大堤上迎击,打败了他,张总愚往西逃跑了;而任柱、赖文光又窜到了河南,湘军将领刘松山协助李鸿章的军队,把他们全部赶进了湖北境内,河南地区基本平定了。河南巡抚李鹤年趁机又训练了两支大军,让张曜统领嵩武军,而把淮军全部交给李鸿章管辖。1868年,李鸿章和张曜一起扼守黄河,把捻军逼到了山东,集中兵力把他们消灭了。因为立了大功,李鸿章被赏赐了黄马褂,还被授予了“格洪额”这个勇号。

那时候张总愚又跑到南边,骚扰河津,威胁解州,朝廷命令李鸿章和张曜分别驻守河北。一年多以后,捻军窜到了京畿地区,李鸿章率领军队进京勤王,在雄县、任丘、祁州、高阳一带转战,和其他的军队一起大败了捻军,张总愚跳河自杀了。李鸿章被授予二等轻车都尉的称号,并被任命为湖南提督。

左宗棠西征的时候,庆引兵跟着去了神木,打了胜仗。第二年秋天,他被派去哈尔滨、宁古塔剿匪,后来又调去四川督军,这些都是遥控指挥的。十三年的时候,河州、狄道那边回族首领闪殿臣造反,楚军打了败仗。庆当时驻扎在凉州,奉命去救援。他三天跑了五百多里,到达沙泥站,当地人把反贼绑起来献上,朝廷把反贼杀了,事情就解决了。光绪元年,庆引兵回朝。六年后,他调到旅顺防卫,十多年时间,他的军队威风凛凛,军容很盛。醇贤亲王奕譞去视察军队,夸他的军队是所有军队里最好的,还脱下自己的衣服送给他。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对他都非常优待,还给他加了太子少保、尚书的官衔。

二十年,中日关系恶化,庆统领毅军从旅顺出发,跟其他军队约定在东边九连城会合。可是军队还没集结完毕,平壤就丢了。朝廷下令罢免了总统叶志超,让庆去代替他。庆跟其他将领关系差不多,突然被任命为节度使,很多将领心里都不高兴,所以七十多营军队都散漫无纪律。他还在江北守了一个月,等着日军过义州,结果庆在九连城设防,严阵以待。日军渡过鸭绿江,打了败仗,直接奔向凤凰城,然后退守大高岭。旅顺被围困得很厉害,朝廷命令聂士成去守卫,又命令庆去救援。庆在盖平驻扎,多次进攻金州都没成功,结果旅顺就丢了。庆退守熊岳,主动请求处罚,朝廷原谅了他。没过多久,复州又丢了。日军向西攻占海城,庆赶紧赶去,在感王寨跟敌人作战。前军刚打胜仗,后队就有人造谣说敌人从背后偷袭,军队吓得溃败,又退守田庄台,辽阳更加危险了。庆五次攻城都没能攻下,朝廷想依靠湘军,命令庆和吴大澂协助刘坤一作战。庆率领徐邦道、马玉昆一万二千人驻扎在太平山,打退了日军,吴大澂战败逃回了关内。庆率领三万人驻扎在营口,听到警报后,又赶回辽河北岸设防;而日军用从战场上缴获的炮火在南岸猛攻,庆的军队溃败向西撤退,于是辽河以东地区全部被日军占领了。朝廷下令撤销了他的职务,但保留了他的官位。

话说,他二十四年的时候,调到山海关当官,进京朝见皇帝,皇帝免了他的处分。和议达成后,皇帝把三十个豫军营拨给他,赐名为武卫左军,驻扎在锦州。二十八年,他去世了,被追封为三等男爵,朝廷还为他修建了祠堂,谥号为忠勤。他儿子天杰,做到五品京堂的官职,继承了他的爵位。

想想看,他从军时间长啊,年纪都八十岁了,还穿着短衣,头上包着帕子,在冰天雪地里来回走动,和士兵们同甘共苦,人们都觉得这太不容易了!

吕本元,安徽滁州人。一开始跟着李鸿章打仗,参加过剿灭粤匪和捻匪的战役,在苏、皖、鲁、豫几省转战各地。后来又支援湖北、支援陕西,多次立功,升到总兵,还被赏赐了“强勇巴图鲁”的勇号。李鸿章当直隶总督的时候,把他调到了直隶。光绪初年,他被任命为四川重庆镇总兵,仍然统领盛军的骑兵和步兵各营。中日战争爆发后,命令吕本元率领部队出关,日夜兼程赶到安州。平壤失守后,他跟着宋军退守大高岭。吕本元命令各部队在夜间在各个要隘插上旗帜,广泛设置疑兵,绵延二百多里。敌人到来后,因为疑虑重重不敢前进,吕本元趁敌人疲惫之际发动袭击,又在分水岭与聂军一起打败了敌人。战争结束后,他回到直隶。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他代理天津镇总兵,后来升任直隶提督,统领淮军和练军。在剿匪过程中,他受了枪伤,事情平息后,朝廷赏赐了他黄马褂。后来他被调到浙江,勤于训练军队,尤其严厉打击盗匪,经常亲自带领队伍进山搜剿,连续击毙了好几个匪首。浙江省要裁撤绿营,吕本元参与了规划,这件事才最终完成。宣统二年,他生病了,请求退休。不久后去世了。

徐邦道是四川涪州人。一开始跟着楚军去打广东的土匪,立了不少功,升到了参将。后来回到家乡负责防务,成功解除了城围,又升了副将。之后他又越过边界去支援陕西汉中,还被皇上赐了个“冠勇巴图鲁”的称号,听着挺威风的。不过后来因为汉中失守,他又被撤了职。

之后他又跟着副将杨鼎勋去支援苏州,接着又去支援浙江和福建,靠着打仗的功劳,之前的处分就取消了。同治六年,他跟着刘铭传一起平定了东捻军,官复原职。第二年,张总愚这小子在减河闹事,徐邦道死死守住桥口,狠狠地打败了他。皇上又给他赐了个“铿僧额”的勇号,升他做了总兵,还让他管江苏徐州镇。光绪四年,他又升了提督,调到天津军粮城,后来又调到正定镇。

甲午战争爆发了,朝廷派他去旅顺当守将,去九连城防守。李鸿章又另外派姜桂题他们守旅顺,徐邦道去帮他们。日本人打进了貔子窝,徐邦道对其他将领说:“要是金州丢了,那旅顺就守不住了,咱们得分兵去守金州啊!”可是那些将领谁也不听他的,互相推诿。徐邦道没办法,只能自己带着部队往大连湾去了。当时有个叫赵怀益的守在那儿,徐邦道到了之后,死乞白赖地要兵,赵怀益才分了一些兵给他。

日本人兵力太强大了,很快占领了金州,然后又逼近大连,赵怀益吓得赶紧逃回了旅顺。十天后,日本人打来了,旅顺的将领们都慌了神,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徐邦道带着剩下的士兵赶到了,他心里非常生气,想拼命,就请求增兵,没批准;请求武器,这才批了。于是他带着大家在土城子抵抗,打退了日军一次进攻。但日军兵力实在太多,最后还是撤退了。道员龚照屿提前一天就跑了,其他将领也抢着坐老百姓的船逃命,日本人还没到,旅顺就已经乱成一锅粥了。徐邦道逃到复州投奔了左宝贵,结果被皇上革职了。左宝贵让他去守盖州,徐邦道从牛庄带兵回去,结果盖州也丢了,合章高元去打,也没打赢。姜桂题去支援,徐邦道建议晚上偷袭盖平,姜桂题不同意,其他军队都退到了营口。徐邦道只好跟着左宝贵去打太平山,跟玉昆一起拼死抵抗,把敌人打退了,但没多久又败了。他又跟湘军将领李光久一起攻打海城,也没成功,最后只能撤退。一年后,徐邦道去世了,朝廷恢复了他的官职,还给了他抚恤。

马玉昆,字景山,是安徽蒙城人。他年轻的时候就跟着宋庆打捻军,立下不少功劳,最后升到都司,还被赐了个“振勇巴图鲁”的称号。后来,捻军围困宋庆在登州,马玉昆奋不顾身地去救援,成功解了围,因此名声大噪,大家都说他骁勇善战。捻军平定后,他被提拔为总兵。

在秦陇地区剿匪,他屡战屡胜,又得了“博奇”这个勇号。攻克肃州后,朝廷赏赐他一品官服。之后,他又跟着金顺将军出嘉峪关,一路打到乌鲁木齐、昌吉、玛纳斯,还抓住了捻军头目黑瞎子。天山南北都安定下来了,朝廷赏了他黄马褂,还给了他世袭的官职。马玉昆在西域待了十多年,收复了十多座重要的城市,闲暇时还让手下屯田垦荒,发展当地经济。李鸿章在奏折里极力推荐他,说他是宋庆之后难得的将才。光绪年间,他被调到直隶。

二十年,他被任命为山西太原镇总兵。碰上甲午战争,马玉昆率领毅军去支援,到了平壤,驻扎在南门外的大同江边。日本军队来进攻,马玉昆坚守东岸,浴血奋战了很久,等到援军到了,日军才被打败撤退。后来,玄武门失守,叶志超命令他赶紧撤退,他就回到了平壤。日军占领盖平,其他将领都退到了营口。马玉昆跟着宋庆驻守在太平山,日军猛攻,马玉昆奋勇抵抗,击退了敌人。没过多久,日军大举进攻,宋庆被围困,还坠马受伤了,马玉昆冲进重围,把宋庆救了出来,自己也伤亡惨重。之后,他们又转战田庄台、感王寨,以一千多人对抗强大的敌人,依然屹立不倒。

二十五年,他升任浙江提督。第二年,又被调回直隶。正赶上义和团起事,八国联军入侵,马玉昆率领武卫左军抵抗。先是在天津作战,接着又在北仓作战,僵持了一个多月,最后因为没有援军而撤退。慈禧太后西逃,他奉命护驾。又一年,他回到北京,被加封为太子少保。二十八年,朝阳地区土匪作乱,马玉昆日夜兼程赶去平叛,攻破了土匪的据点,活捉了首恶邓莱峰并将其处死。三十四年,他因病去世,朝廷追赠他太子太保的称号,并赐予二等轻车都尉的爵位,谥号忠武。

依克唐阿,字尧山,是满洲镶黄旗人,老家在吉林,祖上是扎拉里氏。他跟着军队,穿着马甲,南征北战,打仗去了江南。后来又参加了平定捻军的战役,在大小回村和濉溪口打败了张洛行的部队,立了不少战功,最后升到了佐领。

同治年间初期,马贼攻陷了伊通,依克唐阿带兵以少胜多,杀了马贼首领刘果发等人,接着又在昌图打败了马贼,攻克了刘家店,收复了长春厅,因此升为协领,还被皇上赐了个“法什尚阿巴图鲁”的称号,听起来就威风凛凛!之后,他继续追捕残匪,抓住了白凌阿和焦西平两个匪首,又升为了副都统。同治十一年,他被调到黑龙江任职。

光绪五年,他又被调到呼兰。呼兰设立副都统的职位,就是从他开始的。第二年,他母亲去世了,他就回家守孝去了。

那时候,俄国人觉得修改《伊犁条约》对他们不利,就闹腾了起来。乌里雅苏台的参赞大臣喜昌,知道依克唐阿很懂军事,就建议皇上让他去珲春招募猎户,守卫边疆。正赶上吉林戒严,依克唐阿就招募了五千士兵,选择险要的地点进行防守,他自己则率领军队驻扎在珲春。珲春是个重要的城镇,东南边就是海参崴,俄国人一直虎视眈眈,朝廷正打算在珲春设置副都统,所以依克唐阿就被调到珲春去了。光绪十年,他被任命为吉林的军事助手。光绪十五年,他升任黑龙江将军。

二十年,也就是甲午战争爆发那年,依克唐阿主动请缨带兵打仗,皇上很高兴。他先去了咸镜道,然后绕道汉城迎战日军。结果左宝贵将军在平壤战役中失利,日军一路西进,皇上命令依克唐阿转移到九连城驻守。没多久,日军渡江进攻,皇上又命令他转移到上游阻击。

依克唐阿在蒲石河和日军交战,接连拿下蒲石河口和古楼子。宋庆将军退守大高岭,依克唐阿孤军难支,只好退到宽甸。这时宋军和聂士成将军的部队南下增援,和依克唐阿约定夹击日军。依克唐阿的军队从宽甸绕道赛马集,迎击日军,先在悬羊砬子打了一仗,接着又在草岭河、通远堡、草河口连战连捷。

后来日军兵力集中,把聂士成和依克唐阿的军队隔开了。聂士成将军迅速赶到分水岭,袭击日军后方,依克唐阿的军队也同时发起反击,还斩杀了一名日军中尉。之后,他们又西进东撤,在金家河发生了一场大战,结果军队略微受挫。日军已经占领了凤凰城,依克唐阿想奇袭凤凰城,他分兵左右两翼进攻,在一片山地与日军激战,结果左翼溃败,右翼统领永山被伏击阵亡,依克唐阿带着剩下的军队撤退,皇上因此革了他的职,让他以后再立功赎罪。

过了一年多,海城失守,辽西地区形势危急,皇上责令长顺将军守卫辽阳,并让依克唐阿前去协助,还拨款五十万两白银支援他的军队。依克唐阿到达后,决定采取攻势防御的策略。他召集众将领喝酒,然后用刀划破手臂,把血混在酒里一起喝,大家互相发誓要战死沙场。依克唐阿的军队随后进攻海城,先后攻打腾鳌堡、耿庄,但几次战斗都没能取胜。这时荣和将军率军赶到,催促依克唐阿出击。

荣和将军率军从北路进攻,夺取了三卡,因为那里的左侧树木茂密,荣和将军就安排隐蔽部队准备抄袭日军侧翼,而他自己则在开阔地带列阵,埋伏枪手等待日军。日军占据山顶,用炮火轰击我军,炮弹落在积雪中,竟然没有爆炸。我军反击,伤亡惨重,一次次进攻,一次次伤亡。很多士兵试图从山边突围,埋伏的枪手纷纷开火,数百名士兵阵亡。荣和将军的部队是从塞外招募来的猎户,善于躲避攻击,伤亡人数相对较少,他们被称为“东山猎户”。这次战斗,一千多人对抗数千日军,所以依克唐阿军队的声望远超其他军队。

停战的圣旨下来了,日本人要从辽东撤兵了。依克唐阿请求朝廷把军队分成三路,以震慑敌人,皇上同意了。他还上奏朝廷,建议练兵、修建炮台、修铁路、制造枪械、开采矿产、整顿地方团练这六件事。皇上认为开采矿产最重要,下令要妥善筹划开采。第二年,依克唐阿升官了,被授予镶黄旗汉军都统的职位。那年秋天,他又被派去盛京当将军。他到任后,整顿吏治,打击贪污腐败,整顿军队编制,理清赋税,每年增加军饷几十万两。他还撤回了驻扎在金州的军队,避免给俄国人找借口,境内一片太平。他在二十五年去世,被追谥为“诚勇”,朝廷还为他修建了祠堂。

依克唐阿不仅勇敢,而且很有谋略,为人仁厚,不嗜杀戮。每次战斗俘获敌人,他从不滥杀无辜。在吴、皖、鲁、豫几省转战,先后救出了十几万难民,至今人们还感激他呢!他跟长顺结拜为兄弟,长顺对他非常尊敬。后来在商讨辽阳的防御策略时,两人意见不合。依克唐阿毅然决然地承担了责任,说:“是谁让我当哥哥的?”他的胸襟气度就是这样宽广。

荣和,字育堂,是从二等侍卫做起,官至副都统。战争结束后,他手下的“育字营”很多士兵骄横跋扈,于是朝廷派李秉衡去调查处理,结果革职查办了一批人。

长顺,字鹤汀,达呼里郭贝尔氏,属于满洲正白旗,世居布特哈。他最初是蓝翎侍卫,跟随文宗皇帝去热河打猎。当时马贼攻陷了朝阳,他跟随大学士文祥一起平定了叛乱。后来又跟随侍郎胜保征讨捻军,在直隶、山东、安徽、河南几省转战,以骁勇著称。同治元年,他解除了颍州之围,因为战功升为二等侍卫。

多隆阿在陕西带兵,被调去打仗,到了潼关,大胜敌军,皇上还给他封了个“恩特赫恩巴图鲁”的称号,厉害吧!后来他又去攻打咸阳的马家堡,结果受了重伤,不过援军及时赶到,他又打了个大胜仗,咸阳城也收复了,还升官了,成了头等功臣。

三年后,有个叫马化隆的悍匪占据了宁夏,还派人驻守清水堡,形成了夹击之势,咱们的军队久攻不下。这时长顺说:“咱们得先干掉他的帮手,不然城池很难攻破!”于是他从灵州偷袭清水堡,打赢了之后乘胜追击,拿下宁夏,又升官了,当上了副都统,还赏赐了头品官服。那时候长顺还没到四十岁,却已经经历了无数次激烈的战斗。每次军队溃败的时候,他要么从后面抄袭敌人,要么在前面拦住敌人,让溃败的军队重新整顿好队伍,所以常常能把败仗打成胜仗。他的旗帜是白色的,敌人远远看见,就喊:“小长将军来了!”吓得都不敢轻举妄动,可见他有多么让敌人害怕。

六年后,长顺调到兰州。当时兰州的防御力量比较薄弱,几千个回族叛军突然来犯。长顺只带了一百个人,躲在小沟里,出其不意地猛攻敌人,把敌人打了个措手不及,吓得四处逃窜,长顺又打了个胜仗。他还平定了平番、皋兰、狄道等地,之后又准备攻打河州,一路打败了太子寺、高家集的敌人,皇上又赏了他不少东西。八年后,他被授予镶红旗汉军副都统。两年后,他被任命为乌里雅苏台将军,后来因为一些事情被免职了。

光绪二年,他又重新当官了。左宗棠调他去甘肃,先后担任巴里坤领队大臣、哈密帮办大臣。刚开始,新疆南路勘界的事情一直没谈拢,负责的人和俄国使臣僵持不下。这时候,长顺冒着风雪,翻山越岭,找到了皇上御书的界碑,俄国使臣这才没话说了,勘界的事情终于解决了。第二年,他告假回家,后来又升任正白旗汉军都统、内大臣。十四年,他被任命为吉林将军。他到吉林上任后,赈济灾荒,完善法律,调整税收,整顿吏治,打击盗匪,整顿旗务,吉林的一切都治理得井井有条。他还主持修撰了《吉林通志》,完成后呈报给了皇上。

二十年前,日本鬼子占领了海城,辽阳也危在旦夕。朝廷命令长顺将军前去救援,让他统领奉天各地的军队,并且下了死命令:“辽阳要是丢了,唯长顺你一人负责!”当时溃败的军队都涌到辽阳城下,代理知州徐庆璋把城门关得死死的,不让军队进城,城下乱成一锅粥,吵吵嚷嚷的。长顺将军带着一百多骑兵赶到,当场砍死了一个闹事的人,其他的就让他们回沙河驻扎去了。在此之前,长顺将军奉命带着五千军队分头行动,先到的军队驻扎在本溪湖,他自己则轻骑直入辽阳。

乱局平定后,日本间谍也不知道长顺将军只带了一百骑兵,只报告说有位将军到了。日本军队因此不敢轻举妄动,辽阳城才保住了。后来,军队进攻海城,打了几天也没拿下,长顺将军就请求朝廷让宋庆将军前来会师,但朝廷没批准。湘军将领陈湜到了之后,又请求刘坤一将军一起进攻,结果还是没成功。等到日本军队绕道再次进攻辽阳的时候,徐庆璋正好在靦峒峪防守,长顺将军和依克唐阿一起回援,最终有惊无险。等到和谈达成之后,长顺将军就以生病为由请求回乡了。

二十五年后,他又被重新任命为吉林将军。义和团运动爆发,俄国入侵,奉天和黑龙江都主张开战,只有长顺将军坚决反对。他还上奏朝廷说,义和团不可靠,东省铁路沿线到处都是俄国兵,应该采取怀柔政策,稳住他们,宁可严加防备等待时机再战,不要主动挑起战争。皇上很欣赏他老成持重的作风,奉天和吉林的军事都由他负责。战争爆发后,奉天和黑龙江都遭了殃,只有吉林安然无恙,大家都佩服他当初的远见卓识。日俄战争期间,他坚持中立,没有受到任何牵连。三十年后,他去世了,朝廷追赠他太子少保的爵位,赐予一等轻车都尉的称号,谥号忠靖,并把他供奉在贤良祠里。

长顺将军身材高大,面色红润,胡须飘洒。他胆识过人,经常手持短矛,独自一人冲进敌阵,总是身先士卒。他常常以少胜多,以奇制胜,既有谋略,又有勇武,一时被誉为良将。

有人说啊,中日战争的时候,淮军被打垮了,湘军也跟着完蛋了,只有豫军还算硬气,撑住了局面。庆亲王和玉昆(奕劻)接连打败仗,也没能翻身。东三省的军队,自从组建以来,还没真正打过大仗呢,结果依克唐阿和长顺(萨镇冰)他们奋勇杀敌,保住了辽阳,没丢城失地,国内国外都夸他们呢。之前那么多败仗,丢人现眼的事儿,这回总算有点安慰了,算是勉强过得去。

“丧师辱国者数矣,此固差强人意者哉。”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咱们之前吃了不少败仗,丢了好多脸,这次总算有点让人欣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