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衡,字鉴堂,是奉天海城人。一开始他花钱买了个县丞的官职,后来升了知县。光绪五年,他被任命为冀州知州。那年闹饥荒,他想要开仓放粮救济百姓,但是粮食不够。冀州人主要靠纺织为生,布匹价格低廉,他就发动大家集资,把布匹卖到远方换回粮食,再低价卖给老百姓,老百姓这才活过来了。
两年后,李秉衡升任永平府知府。后来因为一起抢劫案,朝廷要追究他的责任,把他降职。李鸿章给他写了申诉信,请求朝廷免除对他的处罚,但没成功。当时人们都称赞他是“北直廉吏第一”。后来在张之洞的推荐下,李秉衡被破格提拔为浙江按察使,还没上任,就被调到广西去了。
在广西十年,他平定了峒寨的叛乱,官职升到了二品。第二年,法国人借口越南的事情入侵边境,李秉衡负责龙州西运局的军需工作。当时军费匮乏,士兵们领不到军饷,死去的士兵无人收殓,一片混乱。李秉衡更加节俭,取消了不必要的开支,不管官兵,一视同仁,保证粮食供应不断,对作战有功的将士,赏赐也十分优厚。他还设立了军医局,医治受伤的士兵,亲自慰问他们,一天要好几次,即使是最低级的士兵,他也都会接见,热情地鼓励他们杀敌报国。护抚的任命一下达,欢呼声震天动地。他和冯子材分工负责作战和防守。谅山战役取得胜利后,彭玉麟等人上奏朝廷说:“两位大人忠诚正直,深得民心,战功也最为显著。”朝廷于是对他们进行了表彰,再次任命李秉衡为护抚,让他整顿军队,提拔贤能之士,安置越南的流民,越南局势逐渐平定。新任巡抚沈秉成到任后,李秉衡就以生病为由辞官了。
二十年,也就是光绪二十年,东洋那边的事儿棘手得很,朝廷就派他去山东当巡抚。到了山东之后,他立马就整顿纪律,严禁贪污受贿。威海卫和旅顺口是北方的门户,他亲自带兵驻扎在烟台,严加防范。听说旅顺那边守不住了,他立刻弹劾了丁汝昌、龚照屿等人,以此来警告威海的守将,让他们打起精神来。
没过多久,日本海军派三艘军舰到登州附近探探虚实。这位巡抚大人呢,把精兵强将都集中到西北方向去了,结果荣城那边兵力薄弱,被日本人给诱骗过去了,城池失守。当时好多人都批评他用兵失策。正赶上大刀会起义,他们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势力越来越大。
光绪二十三年,大刀会的人杀了德国的教士,德国驻华公使海靖就要求罢免他的官职。当时有个叫王廷相的编修,挺身而出为他辩护,结果把他调到四川去当巡抚。海靖还是坚持要罢免他,最后朝廷没办法,只好把他免职了。于是他就隐居在安阳,过了三年清静日子。后来,袁世凯当上了大官,推荐了他,他又回到了朝廷。王廷相很敬佩他的名声,特意去拜访他,两人成了好朋友。
朝廷派他去奉天处理一些事情,他还特意奏请让王廷相跟着一起去。到了奉天之后,他查处了好几个不称职的官员,这些官员的违法行为都是王廷相微服私访时发现的。回来之后,御史彭述上奏朝廷,请求整顿长江水师,朝廷就派他去负责这件事。他本来想推辞,慈禧太后亲自下令,他才不得不去。
一年多以后,义和团运动爆发了,一些人假传圣旨,鼓动大家跟列强开战,还给各省发电报。各地的官员都慌了神,赶紧去跟李鸿章商量对策。于是,他们制定了保全东南沿海的策略,他也参与其中。没过多久,他又主动请求招募军队进京保卫朝廷。到了北京之后,他觐见了慈禧太后,极力主张跟列强开战。慈禧太后就让他统领张春发、陈泽霖、夏辛酉、万本华四支军队,驻扎在杨村和河西坞。
战争一开始,张春发和万本华的两支军队就先溃败了。陈泽霖的军队驻扎在武清,听到炮声,士兵们都逃跑了。他没办法,只好退到通州,赶紧写信给各将领,说明军队士气低落的情况,最后饮恨自尽。这件事上报朝廷后,朝廷下旨褒奖他,并追赠他“忠节”的谥号。联军要求严惩罪魁祸首,朝廷本来想追究他的责任,但因为他已经死了,也就作罢了,最后只褫夺了他的官职,取消了对他的褒奖。
廷相,字梅岑,是河北承德人,老家在山东。他从小就努力学习,为人孝顺。光绪十三年,他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编修,后来又去山西当学政。当时,口外七厅闹饥荒,当地官员隐瞒不报,廷相上奏朝廷,反映了老百姓的苦难情况,最终争取到了救济粮,解决了百姓的燃眉之急。
光绪二十三年,他升任御史,敢于直言进谏。当时,八旗官学的校舍年久失修,荒废已久。廷相认为培养人才应该从身边做起,建议按照八旗官学的新规章制度进行整修,务求实际效果,并积极推动实施。国家财政困难,一些大臣建议加税,廷相却力挺李鸿藻的意见,为老百姓争取利益,最终加税的提案被搁置。光绪二十四年元旦,发生日食,他上书朝廷,建议勤政修德,并列举了七件事,其中特别强调选拔贤才,淘汰不肖之辈是国家兴衰的关键。他还弹劾张荫桓谄媚外国人,结交近侍,并指出浙江学政徐致祥调任安徽,表面上看起来是升迁,实际上是被冷落打压。朝廷下令调查,最终将廷相革职,让他回到原来的衙门当差。义和团运动爆发后,袁世凯率领的北洋新军出征,廷相也跟着去了。战败后,他找不到袁世凯,回到仓头桥,投河自尽了。他的儿子履丰没能及时救他,也跟着跳河,后来被救了上来。朝廷追赠廷相为五品卿,赐予世职,并赏赐履丰主事之职。
聂士成,字功亭,是安徽合肥人。他最初跟随袁甲三的军队讨伐捻军,后来升为把总。同治初年,他改编入淮军,跟随刘铭传先后参与了江、浙、闽、皖等地的战事,官职一路升迁至副将。东捻军失败后,他被赐予“力勇巴图鲁”的称号,并被提升为总兵。西捻军平定后,他又升任提督。光绪十年,法国人侵占基隆,他率领军队渡海前往台湾,多次击败敌人。回到北洋后,他统领庆军驻扎在旅顺。光绪十七年,海军大阅兵成功举行,他被晋升为头品衔。之后,他调任统领芦台淮军和练军,在热河朝阳地区剿灭教匪,擒杀了匪首杨悦春,被赏赐黄马褂,并改勇号为“巴图隆阿”。次年,他被任命为山西太原镇总兵,但仍然留在芦台负责军务。他还请求独自一人巡视边境,走遍了东北三省的俄罗斯边境和朝鲜八道,绘制了当地的山川险要图,并写成了《东游纪程》。
过了一年,日韩那边打起来了,我就跟着提督叶志超去了牙山。听说高升号军舰被毁了,我跟叶志超说:“海路被堵住了,牙山守不住啊!公州依山傍水,地势好啊!”他听我的建议,就去了公州。
我带兵比其他部队先出发,到了成欢,结果遭遇了埋伏,还迷路了,士兵们个个都吓坏了,脸色惨白。我看到两只鹤站在山岗上,就对大家说:“那边没有埋伏的敌人!”于是我们绕过险地,去追赶叶提督。叶提督已经放弃公州撤走了,我们才追上他。我想着赶紧去平壤跟大军汇合,结果李鸿章却下令让我们回国,所以平壤丢了,我也因此逃过了一劫。叶志超把我叫去问话,后来宋庆接管了军队,让我去守虎山。没过多久,铭军溃败了,其他部队都逃跑了,但我还是拼死抵抗。日军大举进攻,我们寡不敌众,就退守大高岭。
那时候辽西战事紧急,我建议派一支奇兵到敌人后方,切断他们的补给线,但其他将领不同意,我就自己带兵,在雪里站扎营布阵。除夕夜,我设宴款待将士们,同时暗中埋伏,准备迎战。日军果然来袭击,结果在大高岭被我们打败,还杀了日军将领富刚三造。皇上为此下旨嘉奖我,还封我为直隶提督。
后来签订了和约,我就回到芦台驻扎。北洋成立了武卫军,我的三十营改编为前军,我和宋庆、董福祥、袁世凯一起担任统帅。宋庆和董福祥用的是老方法训练军队,袁世凯的军队模仿日本,我的军队则一半模仿德国,这就是北洋的武卫四军。
话说二十六年的时候,拳匪造反,杀了总兵杨福同。上面就命令士成带兵去剿匪。那些匪徒烧了黄村,还破坏了廊坊的铁路,士成去阻止他们,可他们根本不听,士成没办法,只好杀了他们几十个。匪徒们气坏了,就跑去告状,朝廷下来旨意批评了士成一顿。
那时候天津的匪徒多得不得了,差不多有两万人,他们一看到武卫军就骂骂咧咧的。士成就管着手下,不让他们随便动手。荣禄怕事情闹大,赶紧写信安慰他,士成回信说:“这些匪徒祸害老百姓,迟早会祸害国家!我身为提督,地盘上有匪徒却剿灭不了,这算怎么回事?” 他心里憋屈,就驻扎在杨村观察情况。
后来英法联军来了,士成把军队分成三部分,一部分保护铁路,一部分留在芦台,他自己带兵守天津。他接连打赢了陈家沟、跑马厂、八里台几场仗,然后直接攻打紫竹林,在那里打了八天八夜的恶仗。敌人越来越多,还放毒烟和炮,我们的军队稍微有点抵挡不住了。士成在桥上亲手杀了几个逃跑的士兵,然后对将领们说:“这就是我死的地方了,过了这座桥,我就不是我了!” 结果,他就在战场上壮烈牺牲了,肠子都流出来了。朝廷后来下旨给他抚恤。
过了两年,袁世凯说了句话,朝廷就追赠他太子少保的官衔,谥号忠节,还专门为他修建了祠堂。
罗荣光,湖南乾州人,一开始在曾国藩手下当个小兵,后来升了把总。
同治年间刚开始的时候,李鸿章在江南一带平叛,罗荣光跟着西方的将领华尔克一起打仗,攻下了南桥镇和柘林,直接打到了敌人的老巢,狠狠地打败了他们。接着又乘胜追击,收复了沙川和金山,升官当了守备。之后又跟着西方的将领戈登一起攻打常州和昭州,然后依次拿下太仓、昆山等地。一路升官,最后升到了参将。攻打常州的时候,他冲在最前面,城池攻下来后,他又升了副将,还被赐了个“果勇巴图鲁”的称号,厉害吧!后来调到狼山镇右营当游击。当时江苏的军队分兵支援浙江、安徽、福建,接连攻下了湖州、长兴、广德、漳州、漳浦等城池,罗荣光也立了大功,升了总兵。
同治六年,东捻军在山东闹事,罗荣光带着一部分军队在淮河两岸巡逻,在运河边打败了捻军。东捻军又窜回江淮地区,在海州、沭阳、邳州、宿州等地抢劫,都被罗荣光率军击退了。第二年,西捻军想攻打滑县和浚县,我们的军队追击他们,罗荣光打了好多仗,虽然几次受挫,但他一点也不灰心,反而更加勇敢。李鸿章想把西捻军困在黄河和运河之间,沿着河岸修筑了很长的防御工事,罗荣光带着军队顶在最前面,跟敌人僵持了三个月。后来下大雨,很多捻军陷进泥潭里死了,罗荣光又追击他们到东北方向,捻军的情况越来越糟糕,捻军首领张总愚最后投河自尽了。事情平定后,罗荣光被提升为记名提督。
从那以后,他先后在南京、武昌、西安驻防,一共两年。后来调到天津,当了大沽协副将。
光绪七年,也就是1881年,朝廷成立了水雷营,从各营挑选士兵进行演习,还教他们电学和测量学。后来,北塘和山海关也相继设立了水雷营,这些都得益于荣光将军的功劳。醇亲王视察北洋军队时,看重荣光将军的训练有方,推荐他担任天津镇总兵。荣光的官职越来越高,但他生活简朴,吃穿用度跟老兵没什么两样。
光绪二十六年,也就是1900年,荣光被提升为喀什噶尔提督,还没来得及上任,义和团运动就爆发了,八国联军入侵中国,荣光将军负责守卫大沽炮台。大沽炮台地势险要,水域宽广,河道弯弯曲曲,炮台建在河道险要之处,外敌都被它的气势吓住了,不敢轻易进攻。荣光将军严阵以待,却故意假装要谈判,派人告诉裕禄(当时的大臣),说只想让四五艘军舰进港保护侨民和商人,没有别的意思。裕禄竟然答应了!荣光将军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极力阻止,但敌舰已经陆续进入,眼看就要到达炮台了,荣光将军立刻下令开炮反击。 他再次去见裕禄请求下达作战命令,可探子已经回报炮台被毁了。荣光将军悲愤交加,回家后拔刀杀死了自己的家人,说:“不能让家人被外国人俘虏羞辱!”然后,他独自一人去赴死,只带了一个仆人,从此下落不明。后来,人们在大沽炮台下找到了他的尸体,他的仆人也死在他身边。三天后,天津沦陷,那时荣光将军已经六十七岁了。
寿山,字眉峰,是袁氏家族的人,汉军正白旗人,祖上驻防黑龙江,他的父亲是吉林将军富明阿的儿子。他凭借父亲的功劳做了员外郎,还继承了骑都尉的世袭爵位,后来又升迁为郎中。光绪二十年,也就是1894年,日军入侵奉天,寿山主动请缨上前线,担任步队统领。他的弟弟永山则率领骑兵部队,多次与日军作战,收复了草河岭,攻克了连山关,并逼近凤凰城。日军增援部队赶到后,永山在战斗中牺牲了,寿山也身负重伤。因为他作战勇敢,后来被任命为镇边军马队的统领。一年多后,朝廷下旨嘉奖他。在军队攻克海城后,寿山率领七十名骑兵到辽南侦察敌情,在汤冈子遭遇日军,双方展开激战。日军的子弹射入他的右腹部,穿透左臀而出,但他仍然奋勇作战,日军稍稍后退,寿山才带伤驰回营地,衣服上全是血迹。皇上赞扬他的英勇,提升他为知府,并赏赐花翎。
我二十三岁那年,被调到镇边军担任左路统领,驻扎在黑龙江城。两年后,朝廷任命我担任开封知府,还没来得及上任,东北边防就告急,我直接被提升为黑龙江副都统。第二年春天,我进京朝见皇上,皇上详细询问了边防的情况,还让我协助将军恩泽治理军队。我上书请求增募十五个营的兵力,调来十多个熟悉边防事务的人才,还亲自跑到上海采购军械,从长崎、海参崴、伯力沿海返回,暗中观察敌情,做好战争和防御的准备。新军组建完毕,恩泽将军却不幸去世了,朝廷命令我接替他的职位。我上任后,铲除奸邪,整顿吏治,赏罚分明,规划要塞;亲自制定了行军作战操练方法,颁发给各级将领,并亲自教导他们,传授作战策略;就连最低级的士兵我也会接见,详细了解他们的装备情况。
二十六年夏天,义和团运动爆发了,几千俄军以保护哈尔滨铁路为名,聚集在海兰泡,请求借道通过。我坚决拒绝,说:“敌人正要侵略我们,我们却给他们提供道路,这算什么正义?”于是,我命令爱珲副都统凤翔防守北路,呼伦贝尔副都统依兴阿防守西路,通肯副都统庆祺防守东路,命令他们严加戒备,不要轻易开战;同时,我还向俄国发照会,要求他们不要进兵,表示愿意承担保护铁路的责任。可是俄军已经分兵前进,他们又以铁路工程款项拖欠十多万卢布为由,煽动工人罢工,扬言要和俄军对抗。我立刻下令军队:“保护铁路,保护难民,维护睦邻友好关系,违者杀无赦!”我还派统领吉祥去请富拉尔基的监工盖尔肖甫进城,以便消除他们的疑虑,没想到盖尔肖甫却杀害了工人,然后逃跑了。即使这样,我还是尽量保持克制,谨慎地引导俄国平民出境,登记造册他们的财产,准备归还给他们。然而,俄军并没有停止侵略,他们入侵了爱珲和黑河屯,很多中国人被迫跳江,尸体堵塞了江面。
三姓地区和呼伦贝尔那边也纷纷发来警报,寿山赶紧给吉林将军长顺发电报,让他赶紧去攻打哈尔滨,但是寿山还特意嘱咐长顺,跟俄国总监工说说,如果俄国愿意停战,他愿意拿全家性命做担保。那时候,各路军队都打败了,北路统领崇玉,营官德春、瑞昌,西路统领保全,东路营官保林,都战死了,所以俄军就逼近齐齐哈尔省城了。
后来听说联军要议和了,寿山就派同知程德全去跟俄国谈和,但他自己却坚持“军队失败了就死”的信念,让老婆孩子先把他的衣服裁好,他自己亲手写遗书,还念念不忘垦荒的事情,同时还给俄国将领写信,嘱咐他们不要残害百姓。过了几天,寿山穿戴整齐,喝了点酒,躺进棺材里,结果没死!他叫手下军官用枪打他,军官不忍心,手都颤抖了,枪走火打中了寿山的左肋,他还活着!又叫军官打他的腹部,还是不死!寿山大声喊叫,军官又打了他一下,这才气绝身亡。早先朝廷因为寿山挑起边境冲突而责备他,要革去他的官职。后来因为总督徐世昌的请求,才恢复了他的官职,还给了他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袭的官位,并且把他列入富明阿祠中祭祀。
他的族孙瑞昌,担任北路营官,俄军攻陷黑河的时候,他和统领崇玉一起战死了。
凤翔,字集庭,是汉军镶黄旗人,在吉林驻防。他官职做到协领。光绪二十一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了,将军长顺去奉天督师,凤翔负责后勤运输,保证了军队的粮食供应,一点都不缺。没多久他就升任爱珲副都统。
光绪二十六年,俄国将军固毕乃脱尔来借道,寿山命令爱珲做好戒备。俄国军队已经从黑龙江驶来,第二天,俄国官员廓米萨尔·阔利士密德乘军舰来到爱珲。凤翔派兵在三道沟阻击他们。阔利士密德来拜访,提出借道请求,凤翔没答应,把他气得脸色通红,拂袖而去。然后他下令俄国舰队攻击我们,但我们的军队已经先动手了,打死了两个俄国军官,阔利士密德也受了重伤,逃回海兰泡,不久就死了。之后,黑河的中国军队和海兰泡的俄国军队就互相炮击了好几天。
凤翔命令统领王仲良率领三百骑兵渡江攻击俄军,一开始有点吃亏,后来取得了大胜。俄军沿着江边逃跑,我们的军队追击过去,正好赶上俄军军舰停靠在江边,他们赶紧上船逃走了。过了两天,俄军又渡江来攻,又被我们打退了。天快亮的时候,俄军又派六千步兵从五道河渡江过来。右路统领崇玉一开始看到他们,发现俄军都打着我们的旗帜,穿着我们的衣服,以为是漠河护矿的军队,不敢攻击。等俄军上岸了才发现上当了,但那时已经无法阻止了,我们的军队战败了,崇玉战死,爱珲城也被俄军攻陷了。
寿山听到这个消息,赶紧命令凤翔回兵救援,但已经来不及了。凤翔驻扎在兜沟子,距离爱珲七十里。
一个月后,俄军又来了,枪炮齐发,子弹像雨点一样落下来。凤翔将军采取以战为守的策略,双方僵持了好几天。黑龙江的军队没有帐篷,打完仗就露宿野外,大家冻坏了,开始抱怨。凤翔将军担心军队哗变溃散,而且当地地形平坦,难以防守,于是请求寿山将军带领军队慢慢撤退,退到内兴安岭附近,距离兜沟子还有160里路。
没过多久,俄军争先恐后地冲上山岭,气势汹汹,我军失利,但仍然扼守山岭抵抗。敌人进攻更加猛烈,凤翔将军下令所有士兵出击,并且大声宣布:“后退者斩!”他自己冲到最前面督战。有个军官稍微后退了一下,凤翔将军立刻派骑兵把他斩了。其他军官吓得魂飞魄散,拼命冲进敌阵,俄军稍微后退了一下,又冲了上来,结果被我们打得大败,北路翼长恒玉将军一条胳膊都被砍断了,俄军死伤无数。凤翔将军战斗正酣的时候,右臂和左脚都被子弹打伤了,三次从马上摔下来,又三次爬起来继续战斗,一直战斗到筋疲力尽,回到营地后,吐了好几升血,壮烈牺牲了。这件事上报后,朝廷按照规定给予了抚恤。
崇玉,是正蓝旗的佐领。当时和他一起战死的还有玉庆,他是黑龙江城的世管佐领。城池失守,玉庆被俘虏,一直破口大骂,死得很惨。紥鲁布,是黑龙江城水师的四品官员。他抱着印章殉国,死后手里还紧紧握着印章,怎么也拿不下来。还有段国英,江西宜黄人,在阿什河担任县丞,负责盐务。俄军来了,命令他交出驻守的军队,他坚决拒绝,被俄军绑走了;很快又被放了回来,这时俄军已经占领了他的地盘,并且插上了俄国的旗帜,段国英痛哭流涕地说:“中国完了!”然后他撞石头自尽,头破血流而死。围观的俄军都叹气。
论曰:秉衡清忠自矢,受命危难,大节凛然,此不能以成败论也。联军之占津、海也,长驱而入,唯士成阻之;俄兵之侵龙江也,乘隙以进,唯寿山拒之:固知必不能敌,誓以一死报耳。荣光争大沽,凤翔守爱珲,虽已无救于大局,而至死不屈,外人亦为之夺气,何其壮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