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荫植,字对寰,是孔子的六十五代孙,一直住在曲阜。明朝天启年间刚开始的时候,他继承了衍圣公的爵位。
清朝顺治元年,清世祖在北京建立政权。山东巡抚方大猷上书说,新朝建立伊始,最应该做的就是尊崇先圣。于是礼部讨论后决定,衍圣公的爵位以及他的官属,都沿用明朝的旧制度。孔荫植就进京了,朝廷还派了官员迎接他。他进京后,在朝堂上跟大学士们一起排班,皇帝还设宴款待他,对他特别优厚。四年后他去世了,朝廷还派了山东布政使去祭奠他。他的儿子孔兴燮继承了他的爵位。
孔兴燮,字起吕。他十三岁的时候,母亲陶氏就去世了。长大后,他非常孝顺母亲,为人沉稳,很有见识。他整修了孔庙,恢复了礼乐,把之前荒废的事情都重新做了起来。官职也一步步升迁,最后做到少保兼太子太保。康熙六年,他去世了。他的儿子孔毓圻继承了他的爵位。
毓圻,字钟在。小时候,才十一岁,就进京了。
这孩子十一岁就进京,想想都厉害!
圣祖召见他在瀛台,礼仪规矩就像个大人一样,回答问题也让皇上很满意。两年后,皇上到学宫祭祀,叫毓圻陪着一起去了。太皇太后还召见了他,让他坐下,问他家里的情况,毓圻都一一回答了。太皇太后还赏了他茶和点心。 等他告辞出来的时候,太皇太后还派内侍送他到宫门口,并嘱咐官员们要好好辅佐他。
皇上上朝的时候,毓圻跟着其他大臣一起参加朝会。朝会结束,皇上还让他走御道,毓圻推辞了好几次,皇上才坚持让他走。 之后,皇上还给他加官,封他为太子少师。
厉害啊,皇上对他这么看重!
二十三年的时候,皇上东巡,祭祀孔子庙,还特意留下曲柄黄盖。 去孔子的墓地参观,四处查看遗迹,每件事都问毓圻,毓圻都认真地回答。 他还请求皇上扩大孔林的面积,设置守卫,免除赋税,设立百户,官职级别和卫戍守备一样,皇上都答应了。 毓圻还整理了皇上这次祭祀孔子的盛典记录呈献给皇上,又请求皇上重修孔子庙,还跟巡抚和河道总督商量,免除当地百姓的河工徭役。
这可是为老百姓做了大好事啊!
雍正元年,世宗皇帝下令追封孔子五代的王爵。 十月份,毓圻进宫谢恩,结果路上病倒了,皇上还派御医给他看病,赐给他人参和药丸。 十一月,毓圻在京城去世了,皇上还派内大臣送去茶酒祭奠。 他的丧事办完后,皇上还派皇三子以及庄亲王允禄去祭奠,派人护送灵柩回家乡安葬,还赐给他“恭悫”的谥号。毓圻擅长书法,喜欢兰花,给自己取号叫兰堂。他的儿子传铎继承了他的爵位。
哎,可惜英年早逝了,皇上对他也是很器重啊!
传铎,字振路。康熙年间皇上赏赐他二品官服,继承爵位一年后,皇上到孔庙祭祀,召他一起参加仪式。传铎年纪大了,脚有毛病,就让儿子继溥代替他去参加祭祀。六月,孔庙失火了,传铎按照明朝弘治年间处理类似事件的先例,带领族人穿素服哭丧三天,上书自责。皇上派侍郎王景曾去孔庙祭告,还下旨慰问。随后拨款重建孔庙,皇上任命侍郎留保、巡抚岳濬、前任巡抚陈世倌负责工程,并让传铎总管此事。皇上还询问传铎,有没有什么需要增设的,让他尽管说。传铎就请求增设乐器库和直房,皇上准许了。八年后,孔庙重建完成。九年后,皇上又下令修缮孔林,仍然让传铎和陈世倌监理,但传铎因为生病请求退休,皇上批准了。他的儿子继溥早逝,皇上就让他的孙子广棨继承爵位。十年后,孔林修缮完毕,又重新开放孔府,编纂整理阙里典籍。传铎在十三年去世,皇上赐予祭祀和厚葬。传铎擅长诗词,有诗词集传世。
广棨,字京立。雍正初期,授予他二品官服,继承爵位。孔林修缮完成后,他带领族人进京谢恩。皇上在圆明园正大光明殿召见了他,让他坐下赐茶,并告诫他说:“你是先圣的后代,应该保有圣贤之心,做圣贤之事,秉持礼义,以骄奢为戒。你年纪还轻,更应该勤奋学习,努力提升品德,和族人互相劝诫,互相砥砺,做一个正直的人。”广棨叩头谢恩。皇上赏赐了他松花江石砚和锦缎,还设宴款待,然后让他回去了。十三年,世宗皇帝驾崩,广棨前往吊唁。高宗皇帝再次召见他,追赠他父亲继溥与其相同的爵位。乾隆三年,皇上到孔庙祭祀,召广棨一起参加,广棨献上了《亲耕耤田颂》和《视学大礼庆成赋》。四年后,广棨到京城朝见皇上,祝皇上万寿无疆。适逢经筵举行,皇上让他列席侍班,他还趁机上奏请求颁布一些法令。六年后,广棨弹劾曲阜知县毓琚不称职,毓琚也反过来指责广棨在老家行为不端,巡抚下令调查处理,皇上最终赦免了广棨,而惩罚了毓琚。八年后,广棨去世,他的儿子昭焕继承爵位。
昭焕,字显明,十三岁那年正月,皇上东巡,祭祀孔庙,在御诗礼堂。昭焕年纪还小,皇上就让他族里的举人继汾等人给他讲解经书。当天还一起去了林家拜访,回来后,皇上还留下了曲柄黄盖(一种乐器)。皇上还设宴款待昭焕,赏赐他书籍、丝绸、貂皮和钱币,并把继汾提拔为中书舍人,昭焕家族里做官的也都升了官。皇上还亲自撰写了孔庙碑文,刻在大成门外。
二十一岁那年,昭焕上书说:“皇庄的户丁蒙恩免了徭役,但是地方官却额外加派各种杂税,每次协调都很难,所以请留下五十户,其余的改回平民户籍,交给地方官重新登记服役。”皇上批示说:“昭焕说皇庄,这肯定是沿袭了前朝的旧习,其实应该叫官庄。子曰:‘甚矣,汝之不惠!无父而为父,无君而为君。’昭焕啊,你连你祖宗的书都没读懂啊!现在丁银已经停征了,地方官怎么还能让百姓服徭役呢?再说,服徭役是为了什么事?如果是为了朕东巡修路,那都是用国库的钱雇人,根本没累着百姓。朕去祭祀先师,衍圣公督促庙户清理道路和财产,这是理所应当的,怎么反而要庇护庙户,就算用国库的钱雇人他们也不肯干呢?” 然后,大臣们商议,应该夺了他的爵位,皇上却命令从轻发落。因为昭焕年纪还小,就把责任推给了继汾和他的哥哥继涑,把他们俩都贬官了。三月,皇上又东巡,祭祀孔庙,并拜访了林家。
二十二年,皇上带着皇太后东巡祭祀孔庙。三十六年,皇上又东巡祭祀孔庙。回京后,皇上把内府收藏的十件周代的铜器——木鼎、亚尊、牺尊、伯彝、册卣、蟠夔敦、宝簠、夔凤豆、饕餮甗、四足鬲,都放在了孔庙里。四十一岁那年,两金川平定。三月,皇上又带着皇太后东巡祭祀孔庙,并宣布告捷。第二天,又拜访了林家。四十八岁那年,昭焕去世了,他的儿子宪培继承了他的爵位。
宪培,字养元,乾隆五十九年去世,儿子庆镕继承爵位。
庆镕,字陶甫,道光二十一年去世,儿子繁灏继承爵位。
繁灏,字文渊,同治二年去世,谥号端恪,儿子祥珂继承爵位。
祥珂,字觐堂。光绪三年去世,谥号庄悫。他儿子令贻继承了他的爵位。
令贻,字谷孙。国家发生巨变后,他继承了爵位,继续奉祀祖先,一切照旧。
话说唐朝末年到五代十国时期,孔子的后代就担任过文宣公兼曲阜县令。到了宋朝,继续沿用孔氏宗族子弟担任曲阜县令的惯例,明朝一直到清朝初期都是这样。后来,因为毓琚和广棨互相弹劾,都被罢官了。朝廷讨论说,衍圣公推荐的人选容易徇私舞弊,因为孔氏子弟担任乡县官吏,下属都是亲戚,审理案件也不一定公正,建议改变以前的做法。御史卫廷璞上奏说应该继续沿用旧例;鸿胪寺卿林令旭又建议让衢州的孔氏子孙担任曲阜知县。这件事被提交给朝廷大臣们讨论,最终采纳了卫廷璞的意见,仍然由衍圣公推荐人选,再由巡抚考试后任命。十多年后,巡抚白钟山奏请更改这个职位。皇帝下旨说:“阙里是圣人诞生的故乡,唐宋以来,都是由圣裔担任县令。大宗掌管祭祀,爵位列为上公。但是知县的职责是处理民事,奉行法令,如果由孔氏子弟担任,裁决案件会顾及恩情;如果偏袒族人,就会因为徇私舞弊而耽误政务;这与古代的官制不相符。应该采纳钟山的建议,另设一个世袭的六品官职,选拔孔氏子弟担任。”
明朝的时候,规定五经博士的职位,孔子的南宗派系就一个,负责祭祀衢州的孔庙;北宗派系也只有一个,负责祭祀述圣(孔子的曾祖父)。颜回(颜氏)、曾子(曾氏)、孟子(孟氏)、子路(仲氏)这些孔子的后代,每家也各安排一个五经博士。周敦颐的后代(道州周氏)、程颢和程颐的后代(江宁、嵩县程氏)、邵雍的后代(洛阳邵氏)、朱熹的后代(建安、婺源朱氏),每家也各安排一个。清朝沿袭了这个制度。
清朝又增加了几个五经博士的职位,分别是:姬昌(文王)的后代(咸阳姬氏)、周公的后代(曲阜东野氏)、闵损(子骞)的后代(济宁闵氏)、端木赐(子贡)的后代(濬县端木氏)、言偃(子游)的后代(常熟言氏)、卜商(子夏)的后代(钜野卜氏)、颛孙师(子张)的后代(萧县颛孙氏)、冉耕(伯牛)和冉雍(仲弓)的后代(菏泽、肥城两冉氏)、有若的后代(肥城有氏)、伏胜的后代(邹平伏氏)、韩愈的后代(孟县韩氏)、张载的后代(郿县张氏),每家都各安排一个。而程氏的后代,原本只有一个,现在改成了祭祀程颐(纯公)的后代,也安排了一个。此外,还增加了祭祀关侯(关羽)的职位,洛阳、解州、江陵三地各安排一人负责。
《明史》里,衍圣公的传记放在《儒林传》的后面,我们现在也仿照这个做法,把新增的五经博士的名单也放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