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四子部落,位置在张家口外边,离北京足足有九百六十里地呢!东西方向绵延二百三十五里,南北方向也有二百四十里宽。东边挨着北苏尼特部,西边靠着归化城附近的土默特部,南边跟察哈尔镶红旗的牧场接壤。

这四子部落的祖上,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弟弟哈布图哈萨尔的第十五代孙,叫诺延泰。他和哥哥昆都伦岱青一起,在呼伦贝尔草原上放牧,那时候他们都自称是阿噜蒙古。后来,昆都伦岱青的后代,就成了阿噜科尔沁部。而诺延泰呢,他有四个儿子:老大叫僧格,号称墨尔根和硕齐;老二叫索诺木,号称达尔汉台吉;老三叫鄂木布,号称布库台吉;老四叫伊尔札木,号称墨尔根台吉。这四个儿子各自分散到不同的牧场放牧,久而久之,他们的部落就以“四子部落”来称呼了。

公元1634年,阿噜部那些首领主动归顺了我们大清。伊尔扎木还送来了骆驼、马匹和貂皮,皇太极设宴款待,还让他坐在大贝勒代善的右边,可见皇太极对他的重视。

第二年,也就是1635年,僧格跟着大军去打明朝的大凌河,打败了锦州的援军,俘虏了一百多人。皇太极赏了他酒,让他好好喝一顿,还给了他战场上缴获的盔甲武器。1636年,僧格又跟着去征讨察哈尔部。1637年,索诺木、鄂木布、伊尔扎木这些首领接二连三地送来骆驼和马匹,皇太极赏赐他们盔甲、雕花的马鞍、马镫和大量的财物。1638年,鄂木布和伊尔扎木又送来了骆驼和马匹,皇太极还命令各位贝勒轮流设宴款待他们。之后,皇太极还派大臣去硕翁科尔地区安抚各部落首领,并划定了都木达都腾格里克和鄂多尔台两个部落的牧场范围。

1639年夏天,伊尔扎木跟着大军去收复察哈尔汗的儿子额哲,额哲的军队全部投降了。冬天,伊尔扎木又献上了骆驼、马匹和貂皮。1644年,皇太极派人去朝鲜宣旨,伊尔扎木的部下伊尔逊德带着信函前往朝鲜,结果在明朝的皮岛碰到了明军,打死了两个明军士兵,回来后,也受到了皇太极的赏赐。同一年,皇太极还封鄂木布为扎萨克,让他统领四个部落。1646年,伊尔扎木跟着大军去攻打明朝的山东。1647年,他又跟着去攻打松山。战争结束后,因为之前派出的军队人数不够,而且没有按时回朝,有人提议要惩罚伊尔扎木,没收他的人口。但是皇太极下令从轻发落,只没收了他的牲畜。1648年,伊尔扎木来朝见皇太极,又献上了盔甲、弓箭和各种珍贵的礼物。1649年,皇太极亲自带兵攻打明朝,围困松山,伊尔扎木的部将都尔拜跟着大军在高桥和桑阿尔斋堡设伏,还追上了从杏山逃出来的明军士兵,把他们抓住了。

1644年,跟着大军进了山海关,去打李自成那些流寇。六年四月,因为我之前带的昂安导鄂木布他们立了功,皇上就给了我们世袭的官职。康熙十年,我们那块儿闹饥荒,皇上就下令从宣府和归化城调粮食来救济我们。十三年,调兵去陕西剿灭王辅臣那个叛贼,皇上还夸我接到命令后立刻就出发了。十四年,从宁夏出发去剿匪,后来又分别驻防太原和大同。十五年,调到河南,听从江西大军的调遣,一起围剿吴三桂那个叛逆。十七年,厄鲁特部的额尔德尼和硕齐他们去抢乌喇特的牧场,皇上命令我们加强防汛。二十一年,皇上命令从大同、宣府调粮食救济我们部里的穷苦百姓,还用察哈尔那边的牧场收入来接济我们。二十九年,选兵去图拉河侦察噶尔丹的情况。碰上噶尔丹从喀尔喀河追击昆都伦博硕克图衮布,皇上就下令把兵调到归化城驻扎,后来又撤了回来。二十四年,皇上命令我们准备好军队,听候西路军的调遣。三十五年,跟着大将军费扬古在昭莫多打败了噶尔丹,之后又挑选一百名士兵和茂明安一百名士兵一起,去防备喀尔喀亲王善巴的汛地。三十六年,北方边境平定了,皇上赏赐了参与征战和在边境放牧的官兵们银子。

雍正九年,跟着去剿灭噶尔丹策凌。乾隆十一年,皇上救济我们部里的灾荒。十八年,讨论怎么剿灭达瓦齐,皇上还下令收购骆驼和马匹,支援军队。

四子王旗驻扎在乌兰额尔济坡。旗主是扎萨克多罗达尔汉卓哩克图郡王,官职很高呢。同治年间,因为回民起义,部队东窜,朝廷就命令副都统杜嘎尔率领军队驻扎在那里,看守着漠南漠北的要冲。 他们承担的运输驼马、戍守边疆的任务比其他旗都要多,压力很大。

光绪十一年,察哈尔都统绍祺因为勘察土默特和达拉特两旗的边界问题经过四子王旗,上奏朝廷说:“四子王旗帮忙提供的驼马,从同治年间开始,就借口西北军务繁忙,差役繁重,偷偷地把驼马送回旗里了,到现在已经有十多年了,催促了好几次都没用。旗里的部落,听说私自开垦土地的占了七八成。请求理藩院严厉催促。”皇上批准了。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爆发,拳民和教民互相仇杀,四子王旗也卷入其中,造成了很大的祸乱。事情结束后,朝廷决定赔偿教堂十一万两银子。光绪二十九年,在山西武川厅设立了同知,把四子王旗以及茂明安旗、喀尔喀右翼旗寄居在当地的村落都划归武川厅管辖。自从回民起义平定后,山西大同镇的军队就驻扎在四子王旗,设置了防卡。后来,绥远城将军负责当地垦务,多次上奏请求批准开垦荒地。光绪三十一年,四子王旗上奏,请求把因为欠债抵押的忽济尔图地段由官府批准开垦。光绪三十二年,又上奏请求批准开垦察罕依噜格勒图地段。四子王旗下辖二十个佐领。四子王旗和茂明安旗、喀尔喀右翼旗、乌喇特旗在乌兰察布地区结盟。绥远城将军节制乌兰察布盟和伊克昭盟,所以重大的事情都是由绥远城将军直接向朝廷奏报。

茂明安旗位于张家口外,距离北京一千二百四十里。东西宽百里,南北长一百九十里。东边是喀尔喀右翼旗,西边是乌喇特旗,南边是归化城的土默特旗,北边是瀚海。

土谢图汗,这可是个厉害人物,他是元太祖弟弟哈布图哈萨尔的第十三代孙,名叫鄂尔图鼐布延图子锡喇奇塔特,人称土谢图汗。他生了三个儿子:老大叫多尔济,老二叫固穆巴图鲁,老三叫桑阿尔济洪果尔。他们一家子在呼伦贝尔草原上放牧,都是响当当的阿噜蒙古人。老大多尔济,号称布颜图汗,他的儿子车根后来继承了茂明安部长的位置。

天聪七年的时候,多尔济带着弟弟固穆巴图鲁,还有达尔玛岱衮、乌巴什这些台吉,带着上千户人家投奔了朝廷,还献上了骆驼和马匹。第二年,又有扬固海杜凌、乌巴海、达尔汉巴图鲁、瑚棱、都喇勒、巴特玛、额尔忻岱青、阿布泰这些台吉陆续来归顺,朝廷都设宴款待他们,还赏赐了盔甲、雕鞍和银币。

到了天聪九年,没想到乌巴海、达尔汉巴图鲁、都喇勒这几个家伙竟然叛逃到了喀尔喀。朝廷立马派兵从鄂诺河追击,追到阿古库克特勒的时候,就斩杀了叛军上千人;一直追到喀木尼哈,把剩下的叛军全部俘虏带了回来。

崇德三年,巴特玛、瑚棱他们跟着军队去征讨喀尔喀的札萨克图汗,结果敌人侦察到情况后逃跑了,他们这才返回。后来又跟着军队去征讨明朝的山东,以及苏尼特和喀尔喀,一直都是冲锋陷阵的。

康熙三年,皇上任命车根的长子僧格紥萨克当领导,让他统领大家。

过了十年,康熙十三年,调兵去陕西,平定叛乱的王辅臣。十四年,驻防大同。十五年,又调到河南,听从江西大军的指挥,一起讨伐叛逆吴三桂。十九年,因为厄鲁特部的罗卜藏丹台吉等人抢掠了他们的牲畜和牧场,就派官员去厄鲁特部,让他们把抢来的东西送回去。二十七年,噶尔丹入侵喀尔喀,皇上命令他们严加防范。二十九年,噶尔丹袭击了喀尔喀的昆都伦博硕克图衮布,还越过了乌勒紥河,皇上就下令挑选士兵驻扎在归化城。三十五年,跟着西路大军去打噶尔丹。三十六年,打赢了,皇上赏赐了参战的将士们银子。五十四年,他们那儿收成不好,皇上就从呼坦和朔州的粮仓里调粮赈灾。

雍正九年,跟着去剿灭噶尔丹策凌,还分兵驻扎在固尔班赛堪。十年,又搬到伯格尔。十三年,撤兵回来了。

他们这一旗的人,一直驻牧在彻特塞哩,属于乌兰察布盟。爵位有两个:一个是一等台吉紥萨克,还有一个是多罗贝勒。道光十二年,跟土默特部因为边界问题闹矛盾,皇上就派松筠去勘察。八月,松筠上奏说,茂明安和达尔汉贝勒他们争夺的土默特的游牧地,有乾隆年间的旧案和地图,还有他们设置的封堆鄂博,都一一指明了,他们也都服气了。皇上就命令他们按照原来的边界各守各的地盘放牧,别互相侵犯。

同治年间,回民造反,到处乱窜,他们这一部也被扰乱了。九年十二月,绥远城将军定安奏报,抓到了茂明安他们旗里抢劫牲畜的马贼巴噶安尔等人,把他们杀了。十年,茂明安、紥萨克、绰克巴达尔琥等人,因为违反炮台站的规定,受到了处罚。那一年,肃州的回民造反,跑到乌拉特的地界上,定安就派侍卫成山率领吉林的骑兵驻扎在他们这一部。光绪年间快要结束的时候,绥远城将军贻谷督促他们开垦荒地,劝他们上报土地情况。三十三年,他们上报了水壕和帐房塔两处的地段要开垦。其实他们把很多地租给了商人老百姓开垦,境内汉人的村庄也很多。他们这一部有四个佐领。

喀尔喀右翼部啊,就在张家口外,离北京一千一百三十里。东西宽一百二十里,南北长一百三十里。东边是四子部落,西边是茂明安,南边是归化城的土默特,北边是广阔的瀚海。

说起来,元太祖的第十六世孙,格哷森紥紥赉尔珲台吉,他生了七个儿子,这七个儿子就成了喀尔喀七旗,分成了东、西、中三路,分别由三位汗来管辖。他第三个儿子,诺诺和伟徵诺颜,有两个儿子:老大阿巴泰,号称鄂齐赖赛因汗,是中路土谢图汗的祖先;老二阿布琥,号称墨尔根诺颜。 他还有三个儿子:老大昂噶海,继承了他爹墨尔根的称号;老二喇琥里,号称达赖诺颜,他生了本塔尔、巴什希、色尔济、紥木素、额璘沁这几个儿子;老三图豪肯,号称昆都伦诺楞,他儿子车颜都朗,又生了个儿子叫衮布。这些都是喀尔喀中路的大大小小的台吉,都归土谢图汗管。

顺治十年二月,本塔尔跟土谢图汗衮布闹掰了,就带着他弟弟巴什希、紥木素、额璘沁,还有衮布,一起带着上千户人家来投降了清朝。只有色尔济一个人留在了喀尔喀,不过他孙子礼塔尔后来也投降了,被封为了扎萨克台吉。这些事,《土谢图汗部传》里都有记载。三月,朝廷就下旨封本塔尔为扎萨克和硕达尔汉亲王,让他管辖他的那些人,还赏赐给他塔噜浑河一带的牧场,让他跟内蒙古的扎萨克各部一起,这就成了喀尔喀右翼。至于说左翼嘛,那是贝勒衮布伊勒登,他也是从喀尔喀投降过来的,只不过比本塔尔晚一点被封赏,具体情况你们可以去看他们的传记。

康熙二十五年,扎萨克图汗沙喇和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闹矛盾了,朝廷派大臣去库伦伯勒齐尔调解,从归化城运送粮食过去,还下令扎萨克部选一些骆驼帮忙运送。

二十七年,选兵驻扎边境,侦察噶尔丹的动向。二十九年,部队调到图拉河,留下部分兵力驻守归化城。三十一年,朝廷下令从杀虎口粮仓拨出粮食,赈济扎萨克部贫困的百姓。三十五年五月,大军在费扬古大将军的率领下,从西路打败了噶尔丹于昭莫多,凯旋而归,朝廷下令把军队剩下的粮食分给将士们。十月,把那些瘦弱的军马留在当地放牧。三十六年,费扬古将军下令他手下的兵马在喀尔喀郡王善巴的辖区与大军会合。战争结束后,朝廷赏赐了参战的士兵银两。五十四年三月,因为长时间下雪,牲畜受损,朝廷下令从呼坦和朔州的粮仓调拨粮食赈济灾民。

雍正九年,大军讨伐噶尔丹策凌,朝廷简拔兵力驻扎归化城。十年,扎萨克部又跟随鄂尔多斯郡王扎木扬驻扎在乌喇特西部的边境。十三年,部队撤回。乾隆四年,朝廷派大臣察看并调配军队,并根据情况给予不同的赏赐。

这个部族的一个旗驻牧在塔噜浑河。爵位有四个:一个扎萨克多罗达尔汉贝勒,这是由亲王降袭的;一个附固山卓哩克图贝子,这是由郡王降袭的;一个固山贝子;一个镇国公。道光十二年,跟土默特部发生边界纠纷,松筠去勘察,最后还是按照原来的界限划分。同治十一年,肃州的回族匪徒东窜到乌喇特地区,杜嘎尔派侍卫永德率兵进驻和林果尔一带进行拦截。四月,杜嘎尔率军讨伐窜到赛盟阿尔必特公等旗的匪徒,命令扎萨克部和四子部落的委员雇佣民间的骆驼,以满足军队的需求。光绪末年,讨论在西部盟开垦荒地的事宜,扎萨克部上报卓克苏拉塔一带的地段可以开垦。这个部族下辖四个佐领。

乌喇特部在归化城西边,离北京一千五百二十里。东西宽二百一十五里,南北长三百里。东边挨着茂明安和归化城的土默特部,西边和南边是鄂尔多斯部,北边是喀尔喀右翼。

布尔海是元太祖弟弟哈布图哈萨尔的第十五代孙,他带着族人在呼伦贝尔草原上放牧,把自己的部落叫做乌喇特。他生了五个儿子:老大叫赖噶,老二叫布扬武,老三叫阿尔萨瑚,老四叫布噜图,老五叫巴尔赛。后来,乌喇特部又分成了三个部分,分别是赖噶的孙子鄂木布,巴尔赛的次子哈尼斯青台吉的孙子色棱,还有老五哈尼泰冰图台吉的儿子图巴,他们各自带领族人,合称阿噜蒙古。

天聪七年,他们带着属下前来归顺朝廷,进贡了骆驼和马匹。天聪八年,他们跟着清朝大军去征讨明朝,从喀喇鄂博出发,攻下了得胜堡,又袭击了大同,还攻克了三个堡垒和一个营寨。战争结束后,因为奈曼部和翁牛特部违抗命令,朝廷分别处罚他们,没收了他们的骆驼和马匹,然后把这些战利品分给了乌喇特部。后来,他们又参加了征讨朝鲜、喀尔喀以及明朝锦州、松山、蓟州的战争。顺治五年,朝廷论功行赏,这时鄂木布和色棱已经去世了,于是就让图巴掌管中旗,鄂木布的儿子谔班掌管前旗,色棱的儿子巴克巴海掌管后旗,他们都被授予扎萨克的称号,并分别被封为镇国公和辅国公等爵位。

康熙二十六年,皇上在卢沟桥阅兵,还让来朝的官员们一起观礼。第二年,噶尔丹入侵喀尔喀,皇上就下令严加防范水患。康熙二十九年,噶尔丹又袭击了喀尔喀的昆都伦博硕克图衮布,还渡过了乌勒紥河,皇上于是下令挑选精兵驻扎在归化城。

康熙三十年,之前归顺的厄鲁特人巴图尔额尔克济农和啰理叛逃了,皇上就下令准备五百兵力去侦察追剿。到了三十一年,啰理投降了,皇上就把之前准备的军队撤回去了。康熙三十五年,西路大军在昭莫多打败了噶尔丹。三十六年,漠北平定,皇上从宁夏凯旋而归。四等台吉南春来迎接皇上,祝贺皇上取得胜利,皇上很高兴,就把他晋升为一等台吉,还重重赏赐了那些出征的将士和负责后勤、监牧、凿井等工作的官员士兵。

康熙三十八年,因为有些属民因为贫困而为盗,皇上就下令各扎萨克好好教化他们。到了康熙五十四年,属下地区歉收,皇上就从呼坦和朔州调拨粮食赈济他们。雍正九年,大军平定了噶尔丹策凌,皇上又下令挑选精兵防备游牧部落的侵扰。乾隆十九年,朝廷商议要讨伐达瓦齐,皇上就下令收购骆驼和马匹,支援军队。

这支队伍有三旗,驻牧在哈达玛尔地区。“爵三:扎萨克镇国公二,辅国公一。”他们是最早开垦土地的。乾隆三十年,他们开始把沿河的牧地私下租给百姓耕种。到了乾隆五十七年,因为欠商人两万两银子,就允许他们继续佃种五年。

道光十二年,扎萨克镇国公巴图鄂齐尔担任乌兰察布盟盟长。因为茂明安等旗与其他旗争夺土地,没有向归化城副都统报告,而是直接向理藩院上诉,结果巴图鄂齐尔被罢免了盟长职务。咸丰三年,绥远城将军盛埙上奏说:“乌拉特三公旗人口日益增多,渐渐变得贫困。他们欠着百姓的债,又因为筹备军台差使借了不少钱,无力偿还,就陆续私自出租了几十处土地,每一处土地的面积都有数百里甚至数十里不等。请朝廷酌情考虑,分别决定哪些该禁止,哪些可以允许。”朝廷就让有关部门去商议执行。

1878年,回民起义军东窜,骚扰了后套地区,山西大同镇总兵马升奉命带兵前往昆都仑、沟台梁一带防剿。两年后,将军定安上奏说:“乌拉特河北的后套地区素来是产粮的地方,但是粮食的来源,都是内地老百姓偷偷在蒙古游牧的地方种地得来的。现在金顺、张曜、老湘、卓胜各营的军粮,都得从这里买。我建议把三公旗游牧的土地,不管该不该开垦,都暂时允许耕种,然后按亩收租,留着应付各种开支。粮食产量用来供应各路军队的粮草。” 那时候回民起义军攻陷了磴口,又扰乱了后套一带。二月,朝廷下令定安派宋庆率领军队去舍太一带剿灭北路窜来的起义军。后来鄂尔多斯贝子乌尔那逊带兵把他们打退了。六月,朝廷下令定安等人劝说乌拉特居民积极耕种,增加粮食来源。十二月,朝廷下令金顺防范乌拉特三旗地区的游弋回匪。

1880年三月,回民起义军又从赛音诺颜的阿米尔毕特公旗,骚扰了中公旗洪库勒塔拉地区。六月,起义军又骚扰了中公旗的什巴克台。杜嘎尔上奏说:“吉额、洪额等军队在布特地区大败,金运昌派提督王凤鸣去剿灭窜到洪库勒塔拉的起义军,在奔巴庙、察洪噶尔庙都把他们消灭了。后来肃州的回民起义军平定了,乌拉特地区才平静下来。自从征讨回民的战争开始,西路的文书和军需物资的骆驼马匹,都是由这个地区设立驿站分段接力运输,一直到阿拉善才结束。西边边境平定后,才恢复了以前的制度。”

二十三年的时候,山西巡抚胡聘之提议在乌拉特三湖湾地区开垦荒地。得到皇帝批准后,理藩院觉得这会影响蒙古部落的游牧,就把这个提议给否了。

二十九年,山西巡抚赵尔巽和吴廷斌先后上奏,建议在五原厅设置同知,把鄂尔多斯地区的达拉特和杭锦两旗的居民聚居的村落划归五原厅管辖。当时兵部侍郎贻谷负责督促开垦工作,还派人去实地考察汇报情况。

三十三年,乌拉特前旗上报了达拉特旗东边的什拉胡鲁素、红门兔等地段可以开垦;后旗上报了黄河西岸的红洞湾地段;中旗则上报了黄河西岸的莫多、噶鲁泰两段熟地可以开垦。同时,他们还修建水坝,扩建渠道,预防冲突,方便灌溉。 但是,因为当地百姓多、官员少,难以全面防范,蒙古人经常因为争夺水渠和阻挠开垦而上告。当时,乌拉特中旗有十六个佐领,前旗十二个,后旗六个。

鄂尔多斯部位于河套地区,距离北京一千一百里。东边是归化城的土默特部,西边是阿拉善部,南边是陕西的长城,北边是乌拉特部。鄂尔多斯部东西北三面都靠近黄河,东西绵延两千多里。

话说元朝太祖的第十六代孙巴尔苏博罗特,最早住在河套地区,当上了鄂尔多斯的牧民头领(济农)。他儿子衮弼哩克图墨尔根继承了他的位置。他们家一共生了九个儿子,兄弟们分家单过,各自放牧,现在鄂尔多斯七个扎萨克旗都是他们的后代。

老大诺颜达喇继承了济农的头衔,是扎萨克郡王额璘臣(音:艾林臣)这一旗的祖先;老二巴雅斯呼朗诺颜,是扎萨克贝勒善丹(音:善丹)这一旗的祖先;老三伟达尔玛诺颜,是扎萨克贝子沙克扎(音:沙克扎)、镇国公小扎木素(音:扎木素)这两旗的祖先;老四诺扪塔喇尼华台吉(音:诺门塔拉尼华台吉),是扎萨克贝子额琳沁(音:艾林沁)这一旗的祖先;老五玻扬呼哩都噶尔岱青(音:波扬呼里都噶尔岱青),是扎萨克台吉定咱喇什(音:定扎拉什)这一旗的祖先;老六巴雅喇伟徵诺颜(音:巴雅拉伟征诺颜),是扎萨克贝子色棱(音:色棱)这一旗的祖先;老七巴特玛萨木巴斡(音:巴特玛萨木巴斡);老八纳穆达喇达尔汉诺颜(音:纳穆达拉达尔汉诺颜);老九翁拉罕伊勒登台吉(音:翁拉罕伊勒登台吉):这九个儿子都是牧民头领(济农),都归察哈尔管辖。

后来,林丹汗太狠了,他的部下济农额璘臣(音:艾林臣)就联合了喀喇沁、阿巴噶等部落,在土默特赵城打败了察哈尔四万大军。到了天聪九年,清朝大军去追捕林丹汗的儿子额哲(音:额哲),在黄河西边的托里图地区抓住了他。还没等清军到,额璘臣(音:艾林臣)偷偷地跟额哲(音:额哲)结盟,还把额哲(音:额哲)的人马分开了,想偷偷溜走。结果被清军追上了,清军要查抄他们的战利品,额璘臣(音:艾林臣)害怕了,就献上了上千户察哈尔的人口。从那以后,他的部下就归顺了清朝,并且签订了协议。

1644年,我被选拔入伍,跟着英亲王阿济格去陕西剿灭李自成的流寇。第二年,军队凯旋,我受到了优厚的赏赐。到了1648年,大扎木素和多尔济这两个台吉造反了,他们劫持了我们的使者图噜锡。皇上发了旨意说:“听说你们背叛了朝廷,朕本想立刻派兵讨伐。但念及你们多年来受朕恩惠,而且百姓也都很可怜,所以朕不忍心马上动用武力。只要你们能悔过自新,回来朝见朕,朕就赦免你们的罪过,好好待你们。如果你们仗着险要的地势,不肯归顺,朕就一定会派兵追捕你们,绝不会让你们苟且偷生!” 这时候,额璘臣带着他的族人固噜岱青善丹、小扎木素、沙克扎、额琳沁、色棱等等,从额济内阿喇克鄂拉迁徙到博罗陀海去放牧。皇上很高兴他们没有帮助叛逆,就下诏封他们为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等不同的爵位,还给他们分发了扎萨克(旗主)的官职,一共六旗。

1649年,大扎木素投降了,皇上赦免了他的罪过。皇上又劝说多尔济投降,但他不肯。到了1651年,皇上派兵去阿拉善,把多尔济抓住了,然后把他杀了。

康熙十三年冬天,我被调动,率领三千五百名士兵去剿灭陕西叛乱的王辅臣。

十四年,我又收复了神木、定边、花马池等城堡,因为立功受奖,被晋升爵位,台吉们也都升了一级。二十七年,噶尔丹入侵喀尔喀,我奉旨率领两千士兵去防汛。三十五年,皇上亲自征讨噶尔丹,到达我的驻地附近,我率领属下渡过黄河,到皇上的军营朝见,献上了马匹。皇上还给太子写了手谕,说:“朕到达鄂尔多斯地区,发现那里的人民都很有礼貌,没有丢掉过去蒙古的风范。各旗都很和睦,像一体似的,没有盗贼,牛羊驼马都不用看守。生活条件很好,牲畜繁盛,比其他蒙古地区富裕得多。他们擅长围猎,野鸡兔子也很多。献上的马匹都很温顺,抓马不用套竿,伸手就能抓住。水土食物都很适宜。”

三十六年,我请求在阿都海设立驿站,军队和粮草运输都从此地经过。当时我率兵跟随皇上,皇上还赏赐了我白银。那年冬天,理藩院弹劾我运输米粮延误,皇上宽免了我的罪责。五十年,皇上说:“鄂尔多斯连年饥荒,人口流散,应该赶紧派官员去调查核实,务必让大家都能过上日子。”五十二年,皇上确定了我们部族的牧区范围。之前郡王松喇布请求暂时在察罕托辉放牧,尚书穆和伦等人去勘察,商议在柳苾、刚柳苾、房苾、西苾四台之外,暂时允许他们放牧。到了这个时候,宁夏总兵范时捷奏报说:“察罕托辉在版图内地,蒙古游牧和百姓采樵混杂在一起,很不方便。请求仍然以黄河为界。”于是派官员去勘察,采纳了范时捷的建议。

五十四年,皇上调集两千士兵,跟随大军防御策妄阿喇布坦。五十五年,我们这里歉收,朝廷派官员来赈灾,一共救济了七千九百多户,三万一千多人。雍正元年,朝廷再次下令赈济。十年,因为调派三千士兵去固尔班赛堪,其中五百人不能用,还有四百多人中途逃跑了,被将军达尔济弹劾,说我犯了王、贝勒、贝子之类的罪,降了我的爵位。后来又陆续恢复了我的爵位。

乾隆元年,皇上发布命令,增加了一个旗,让一等台吉定咱喇什来管,授予他扎萨克的称号。 同年,允许陕西榆林、神木等地的老百姓在鄂尔多斯多余的土地上耕种,只要按时交租就行。

到了乾隆四十九年,陕甘总督福康安上奏说:“黄河改道往西流了,以前在河西的百姓现在反而在河东了。鄂尔多斯蒙古人为了贪图利益,滥用现在的黄河作为界限,说老百姓占了他们放牧的地方。”皇上就派侍郎赛音博尔克图去勘察,最后还是按照黄河原来的河道作为边界,立了界碑。

伊克昭盟的七个旗,自己组成一个盟,叫伊克昭盟。跟哲哩木、卓索图、昭乌达、锡林郭勒、乌兰察布五个盟一样,都属于内扎萨克。伊克昭盟的左翼前旗,又叫准噶尔旗,驻扎在勒谷;左翼中旗,又叫郡王旗,驻扎在敖西喜峰;左翼后旗,又叫达拉特旗,驻扎在巴尔哈逊湖;右翼前旗,又叫乌审旗,驻扎在巴哈池;右翼中旗,又叫鄂拓克旗,驻扎在西喇布哩都池;右翼后旗,又叫杭锦旗,驻扎在鄂尔吉虎泊。后来又增加了一个旗,叫左翼前末旗,也叫扎萨克旗。

这伊克昭盟的爵位一共八个:扎萨克多罗郡王一个;附国公一个;扎萨克多罗贝勒一个;扎萨克固山贝子四个,其中一个是由镇国公继承的;扎萨克一等台吉一个。

最早开始大规模开垦是在乾隆年间之后。那时候,朝廷招募陕西附近的人民去开垦荒地,这些垦民就归陕西神木、定边两个理事同知,以及神木、府谷、怀远、靖边、定边等县管辖。靠近山西的垦民,则归萨拉齐、托克托城、清水河三个厅,还有偏关、河曲等县管辖。 因为土地所有权的争执,也时常发生。

道光八年的时候,达拉特旗的才吉、波罗塔拉地区,因为要偿还债务,就奏请朝廷批准,把这块地租给商人耕种五年。道光十四年,绥远城将军彦德上奏说:“达拉特旗的台吉们招募百姓私自开垦驿站附近的草地,导致越界侵占耕种,旗里的游牧地区贝子亲自带人去驱逐他们。那些百姓仗着人多势众,竟然砍伤了二等台吉萨音吉雅等人。” 皇上就下令让山西巡抚鄂顺安派人去抓捕处理这些闹事的人。

后来,有的是按照朝廷的文书继续耕种的,有的是台吉私下允许他们耕种的,还有的是各寺庙的喇嘛公开允许他们耕种的。总之,开垦的土地越来越多,粮食产量也越来越高。

同治初年,回民起义闹得厉害,政府组织地方武装,买粮食储备,都靠这地方支援。那一年,调动鄂尔多斯士兵去甘肃帮忙剿匪。六年后,回匪多次入侵,都被贝子扎那格尔第的军队打败了。

七年正月,陕西宁条梁失守,匪徒大举入侵牧区,从南边的依克沙巴尔到北边的固尔根柴达木,到处烧杀抢掠,古城、答拉寨、十里长滩这些重要的地方都没守住。蒙古兵打不过,不断请求撤退。四月,绥远城将军德勒克多尔济奏请扎那格尔第挑选五百精壮蒙古兵,加上准噶尔旗壮丁和察哈尔马队各五百人,统一指挥,驻守神木要隘,伺机迎战;再调达拉特旗五百兵驻扎在适中草地。朝廷下令宁夏副都统金顺率军支援。六月,金顺深入蒙古地区,在野狐井、门家梁、王家沟几次打败匪军。嵩武军统领提督张曜也率军支援,多次挫败匪军,古城、十里长滩的匪徒都逃跑了。张曜又在达拉特旗打败匪军,进驻古城。而窜到杭锦、乌审、郡王等旗的匪徒,也被绥远城将军派出的达尔济军队打败了。这就是鄂尔多斯七旗第一次平定匪乱。绥远城将军定安奏请撤回伊克昭盟一千九百名士兵回原驻地放牧,只留下五百名前锋士兵,由扎那格尔第统领,侦察敌情并进行剿匪。

十二月,阿拉善的磴口失守,回匪再次大举入侵,昭盐海子、缠金一带都被骚扰。当时匪徒从磴口水路进攻,副都统杜嘎尔派参领成山等人和乌尔图那逊兵分几路,分别前往缠金和阿拉善旗乌兰木头地区剿匪,匪徒都被打跑了。六月,张曜从古城出发剿匪,多次在察罕诺尔、沙金托海打败匪军,追到贺兰山,达尔济、扎那格尔第两军消灭了杭锦、达拉特、郡王等旗的匪徒。朝廷又增派宋庆率军西援。八月,在东岭打败骚扰郡王旗的匪徒,击退骚扰乌审、鄂托克等旗的匪徒,进至哈拉寨。金顺的军队驻扎在磴口,张曜的军队驻扎在宁夏,沿途从舍太到三道河、石嘴山都驻扎着官军。宋庆这年冬天追剿匪徒,在准噶尔、昭盐海子等地将匪徒全部消灭。

九年,金积的回匪因为官军的进攻越来越猛烈,从石嘴山北犯,企图阻断我们的运输路线。于是沙金托海以西匪骑出没,准噶尔、杭锦、鄂托克等旗又遭到骚扰。宋庆、达尔济等军再次进剿,屡屡获胜。七月,乌审旗管带官赤楼多尔济在剿匪时阵亡于霍里木庙,但各旗也多次挫败了来犯的匪徒。梅楞章京扎栋巴等因剿灭陕西怀远边外匪徒有功,受到表彰奖励。这片地区再次安定下来。直到金积被平定,警报才解除。历次阵亡的蒙古旗官兵和出力的人,都及时得到了抚恤奖励。至于缠金等地,山西仍然设置了防戍。

光绪二年的时候,边境上的马贼到处抢劫,达拉特、杭锦这些旗的地主和商人遭殃最厉害,田地荒废了,到现在都还没恢复过来。

十年后,伊克昭盟的长官贝子扎那济尔迪上奏说:“准噶尔旗因为连续几年闹旱灾,请求开垦一些空闲的牧场,东西长八十里,南北宽十五里,收取租金用来救济穷苦的蒙古人。”朝廷把这事交给理藩院讨论处理,决定招募山西河曲、陕西府谷的农民去那里耕种,分到各个旗里。

那时候,归化城的土默特旗和达拉特旗因为黄河改道而发生边界纠纷。当时的山西巡抚奎斌和大理寺少卿郭勒敏在处理绥远城将军裁决的这个案子时,偏袒土默特旗,被人弹劾了。朝廷就派察哈尔都统绍祺去勘察,参照乾隆五十一年的黄河旧河道来划分边界,规定黄河南边的土地四成归达拉特旗,北边的六成归土默特旗。后来经过勘定,从乌拉特旗的边界到准噶尔旗的边界,达拉特旗应该分到的土地周长是六百四十八里。

光绪十二年,伊犁的领队大臣长庚奏报说缠金等地适合开垦屯田。山西巡抚刚毅又上奏说:“缠金就是才吉地,在河北外,属于伊克昭盟的达拉特、杭锦两旗的牧场范围。黄河改道往南流之后,蒙古人开始招商引资,租种土地,修建水渠。西边的缠金,一共修了五条水渠;东边的后套,一共修了三条水渠,这些水渠弯弯绕绕,大概有两百里长,中间还有很多支流,数都数不清。后来因为马贼的骚扰,不光缠金、牛坝的商号只剩下几家了,就连后套地区也只剩下两百多户人家。达拉特旗以前每年收租银十万两,现在收到的租金还不到三千串钱。我到萨拉齐的包头,亲自和伊克昭盟的长官贝子扎那吉尔迪商量,说应该明确告诉各旗,绝对不能让这些旗的牧场长期变成民田。”所以,他提出了三个建议:一是划分地段,二是修缮水渠,三是设置官吏。朝廷下令相关部门讨论,同意了。

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事件发生后,鄂尔多斯七旗,比如达拉特、鄂拓克、乌审、准噶尔等旗,都受到了严重的损失。事情结束后,要赔款,达拉特旗就要赔三十七万两银子。教堂想要钱,蒙古旗又想用土地抵债,这事儿拖了很久都没解决。

1828年,上面派兵部侍郎贻谷去内蒙古晋边开荒种地,让他去跟乌审盟、伊克昭盟的盟长商量,结果那些盟长到现在还没来,贻谷就上报理藩院说这事儿办不了。皇上给理藩院下令,严厉批评那些盟长,让他们赶紧跟贻谷一起商量,别再推三阻四了。于是,贻谷他们先拿出来十七万两银子,赎回了达拉特旗以前因为教案被没收的二千顷地,算是垦务的开端。

1829年,达拉特旗和杭锦旗才派人来商量开荒的事儿,郡王、鄂尔多斯、乌审、准噶尔、扎萨克这五旗也陆续上报了可以开荒的地。可杭锦旗的贝子阿尔宾巴雅尔当时是盟长,他还是想拖延,死活不肯签字把地交出来。

1830年,贻谷因为阿尔宾巴雅尔抗拒不执行命令,影响了大局,就弹劾了他。然后就让乌审旗贝子察克都尔色楞这个副盟长暂时顶替他。这年三月,套匪闹事,山西的练军把他们平定了。九月,察克都尔色楞他们把乌审旗和扎萨克旗的一些公共土地,北起阿拜素,南到巴盖补拉克这一段,上报朝廷说要开荒,祝皇太后七十大寿。皇上就封察克都尔色楞为郡王,沙克都尔扎布为镇国公。

1831年二月,阿尔宾巴雅尔又上书说后悔了,上报了杭锦旗巴噶地一段可以开荒。贻谷奏报说,乌审盟和伊克昭盟的地都是封建领地,跟察哈尔的郡县制不一样,所以规定荒地的租子,官府和蒙古各收一半,另外再单独收取修渠的费用。皇上批准了。七月,贻谷又上报说:“杭锦旗和达拉特旗把原来各自的渠道都报上来了,要归公使用,我们把长胜渠改名叫长济渠,缠金渠改名叫永济渠,把它们都疏通加深,再把老郭渠等其他的渠道修好,这样加起来就能灌溉万顷田地。后套地区开荒一定要配套修渠,渠修得越多,地就越多。现在收上来的钱,都用来修渠,这样循环往复,一定能完成任务。所以,请暂时不要收取各旗上报的荒地租子,留着修渠用。”九月,准噶尔旗的协理台吉丹丕尔因为不满意开荒的事,就纠集人马阻挠,还抢劫了开荒的办事处,贻谷就派兵抓了他。

1832年,贻谷制定了郡王等五旗旱地荒地的租税标准。陕西巡抚恩寿也上报说,在郡王和扎萨克两旗开荒的地方,设立东胜厅,归属山西归绥道管辖。

1833年,贻谷被免职了,阿尔宾巴雅尔又当上了盟长。后来信勤、瑞良等人先后担任垦务大臣。

开垦荒地的事业还在继续进行着呢。参与这次垦荒的佐领分别是:左翼中旗十七个,右翼中旗八十四个,左右翼前旗各四十二个,左翼后旗四十个,右翼后旗三十六个,左翼前末旗十三个。

阿拉善厄鲁特部,离北京足足有五千里路程呢!他们的地盘东边挨着鄂尔多斯,西边是额济纳,南边跟宁夏、凉州、甘州接壤,北边越过茫茫瀚海,一直到赛音诺颜、扎萨克图盟。这片地域东西绵延七百多里,主要是在贺兰山一带放牧。

他们是从元太祖的弟弟哈布图哈萨尔的后代繁衍下来的,和和硕特部同宗同族。以前和硕特部是四个厄鲁特部之一,所以才叫厄鲁特部。哈布图哈萨尔传到十九代,到了图鲁拜琥,号称顾实汗。他有个儿子叫巴延阿布该阿玉什,他哥哥拜巴噶斯过世后,巴延阿布该阿玉什就把他哥哥的儿子当作自己的儿子来抚养。后来他自己又生了两个儿子:老大叫鄂齐尔图,老二叫阿巴赖。他们父子在河西走廊一带游牧,被称为西套厄鲁特。巴延阿布该阿玉什号称达赖乌巴什。他一共十六个儿子,住在西套的儿子有:和啰理、墨尔根、额尔克、都喇勒、哈什哈、陀音、土谢图罗卜藏、博第、多尔济扎布、诺尔布扎木素、爱博果特、鄂木布。其中和啰理号称巴图尔额尔克济农,后来归顺朝廷,被授予扎萨克的爵位,并被允许在阿拉善地区放牧,他的兄弟和子侄们都跟着他一起生活。而住在青海的儿子有:扎布、阿南达、伊特格勒、巴特巴。扎布被授予扎萨克的爵位,领导着他的族人。(青海厄鲁特部的详细情况,可以参考《青海厄鲁特部传》)。鄂齐尔图号称车臣汗,他有三个儿子:老大额尔德尼,他的儿子是噶勒丹多尔济;老二噶尔第巴,他的儿子是罗卜藏衮布阿拉喇布坦;老三伊拉古克三班第达呼图克图。后来这些人都绝后了。阿巴赖的后代被准噶尔部掳掠走了,所以就没有记载了。

顺治四年,鄂齐尔图派人来进贡骆驼和马。六年,阿巴赖接着也来了。七年,鄂齐尔图又派使者来,说喀尔喀在挑唆苏尼特部长腾机思叛乱,然后说:“我有能力平定叛乱,就等着机会动手。如果不行,我也一定会像以前一样继续进贡,不敢有丝毫异心。”皇上就下令跟喀尔喀断绝关系,不准私下友好往来。后来,额尔德尼、噶尔第巴、伊拉古克这三位班第达呼图克图,以及他们部下的台吉、宰桑等等,都陆续来朝贡。

准噶尔台吉噶尔丹在阿尔泰地区游牧,自称博硕克图汗,想当厄鲁特人的首领。鄂齐尔图把孙女嫁给了他,后来两人又闹翻了。康熙十六年,噶尔丹带兵袭击西套地区,杀了鄂齐尔图,打败了他的部众。鄂齐尔图的妻子叫多尔济喇布坦,她和喀尔喀墨尔根汗额列克的妻子,都是土尔扈特汗阿玉奇的姐妹。额列克的孙子察珲多尔济号称土谢图济汗,他探知噶尔丹进攻鄂齐尔图,但援兵来不及赶到,多尔济喇布坦就逃到了土尔扈特。噶尔丹派人献上俘虏,皇上说:“鄂齐尔图汗和噶尔丹以前都向我进贡。现在噶尔丹杀了鄂齐尔图,献上缴获的弓箭等东西,朕实在不忍心接受。把这些东西都退回去!”西套的厄鲁特人被打败后,有的逃到达赖喇嘛那里,有的被噶尔丹抓走了。和啰理带领族人躲到大草滩,搭起了上万顶帐篷。守边的人把他们打发走了,他们还是跟着水草迁移,只能在边疆外面游荡。

话说,有个叫楚琥尔乌巴什的人,是噶尔丹的叔叔。他生了五个儿子:老大叫巴哈班第,老二叫阿南达,老三叫罗卜藏呼图克图,老四叫荦章,老五叫罗卜藏额琳沁。噶尔丹因为私人恩怨,杀死了巴哈班第,还把楚琥尔乌巴什和罗卜藏额琳沁等人关了起来。巴哈班第的儿子罕都,是和啰理的外甥,当时才十三岁。他手下的额尔德尼和硕齐,带着他逃跑了,带着四百兵马抢了乌喇特人的牛羊,投奔了和啰理,住在额济讷河附近。喀尔喀台吉毕玛里吉哩谛侦察到这事儿,报告给了朝廷。

正好青海的墨尔根台吉等人也查到了额尔德尼和硕齐抢劫的事,就派人去质问,查明是准噶尔的人干的。朝廷就下令让噶尔丹抓捕额尔德尼和硕齐治罪,并且把和啰理收归朝廷管辖,如果和啰理不是朝廷管辖的,也要报告朝廷。到了二十二年,噶尔丹上报说和啰理等人已经归顺了,达赖喇嘛也派人来请他们,并约定在丑年四月之前完成。这一年是亥年。二十三年,罕都和额尔德尼和硕齐派人来进贡,请求赦免抢劫乌喇特人的罪行。而和啰理的亲戚以前也抢过茂明安等部的牲畜,因为之前已经认罪了,所以朝廷赦免了他。朝廷这时候下令说:“既然和啰理已经免罪了,那额尔德尼和硕齐等人也一起赦免。他们进贡的东西,准许上交。”

先前罗卜藏衮布阿喇布坦躲避噶尔丹,逃到了唐古特。他根据达赖喇嘛的意思,上表请求朝廷允许他在龙头山居住,管理西套的残余百姓。朝廷就命令兵部督捕理事官拉都琥去勘察。拉都琥奏报说:“龙头山,蒙古语叫阿拉克鄂拉,是甘州城北边的一座大山,山脉绵延到边境。山口就是边关,建有夏口城,距离滍川堡五里;山那边是宁远堡,距离龙头山大概一里地,还有昌宁湖的界限。内地百姓在那里耕种放牧已经很久了,不适合让新归顺的蒙古人居住。”皇上同意了他的奏报。

罗卜藏衮布阿喇布坦搬到布隆吉尔放牧,土谢图汗珲多尔济把女儿嫁给了他。这事儿皇上知道了,就对大臣们说:“以前鄂齐尔图汗被噶尔丹害死了,他的孙子罗卜藏衮布阿喇布坦去求达赖喇嘛指点住的地方,达赖喇嘛让他住在阿拉克鄂拉,所以他就这么请求了。鄂齐尔图汗的儿子和啰理他们以前就在边境放牧,皇上还下令让噶尔丹把他们收编,让罗卜藏衮布阿喇布坦和喀尔喀互相策应。噶尔丹要是想打和啰理他们,就怕喀尔喀从背后偷袭;要是想打喀尔喀,就怕和啰理他们来个前后夹击。所以这根本就不是噶尔丹能轻易收服的。”

过了二十四年,和啰理请求皇上赐给他印信,好管理他的部众。大臣们觉得他们游牧的地方还没定下来,就不同意。皇上说:“和啰理他们是为了躲避战乱才离开原来的牧场,跑到边境来,还抢劫了茂明安、乌喇特等部落,按理说应该立刻消灭他们。但是朕考虑到鄂齐尔图汗世代向朝廷进贡,一直很忠诚,而且他们也是被逼无奈才这样做的,所以就饶恕了他们的罪过。再说,罗卜藏衮布阿喇布坦是鄂齐尔图汗的孙子,又是和啰理的堂兄弟,应该让他们聚在一起。派个人去传达我的旨意,看看合适的地方把他们安顿下来,给他们封个官,赏赐金印和文书,表示朕要继承和光大他们家族的意愿。”

理藩院尚书阿喇尼奉命去了。和啰理上奏说:“皇上让我们聚在一起,真是莫大的恩典。达赖喇嘛也说罗卜藏衮布阿喇布坦住在布隆吉尔,地方狭窄,草料又不好,不如跟我们在一起。我们想住在阿喇克山的南面,这样可以阻止寇盗,保卫边疆。让我们的部众从这里往北,到喀尔喀台吉毕玛里吉哩谛的牧场,范围包括噶尔拜瀚海、额济讷河、姑喇柰河、雅布赖山、巴颜努鲁、喀尔占、布尔古特、洪果尔鄂隆,东边靠着喀尔喀丹津喇嘛的牧场,西边到高河为止。”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收到任何需要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奏折送到了皇上手里,皇上派使者去告诉达赖喇嘛:“噶尔丹消灭鄂齐尔图汗后,和啰理、罗卜藏衮布阿喇布坦他们都四散逃亡,跑到边境来了,因为生活困难,就胡乱抢劫。皇上宽恕了他们的罪过,没有马上派兵剿灭他们。和啰理他们也很感激皇上的恩德,多次请求皇上赐给他们印信,听从皇上的命令。皇上以前通知噶尔丹把他们收拢起来,噶尔丹答应在丑年四月完成,现在已经过了好几个月了。他们骨肉分离,流离失所,皇上心里非常同情!鄂齐尔图汗长期以来都是你们的护法,怎么能忍心看着他的子孙后代如此贫困?现在皇上想把他们安置好,达赖喇嘛你派使者和皇上的使者一起商量这件事!”

第二十五年,达赖喇嘛奏报说已经派使者去了,皇上派拉都琥去会合勘察。拉都琥和达赖喇嘛派去的使者一起约见和啰理在东大山北面,对他说:“你说的噶尔拜瀚海那块地,允许你在那里游牧。边界从宁夏所属玉泉营西罗萨喀喇山嘴开始,往后到贺兰山阴一带的布尔哈苏台口,又从宁夏所属倭波岭塞口北努浑努鲁山后甘州所属镇番塞口,北边沿着陶兰泰、萨喇、椿济、雷珲、希理等地,西南到额济讷河,都以距离边境六十里为界,把边界画出来,标示清楚。” 他们商定:蒙古人如果杀了边民,按死罪论处;偷盗牲畜、抢夺食物的,鞭打;私自进入边境游牧的,台吉、宰桑要根据情况分别处罚牲畜;属下犯一次罪,要罚交相当于五九分之一的农耕牲畜。当时罕都和额尔德尼和硕齐请求和和啰理一起放牧。罗卜藏衮布阿喇布坦探听到他姐姐阿努带着一千兵马去西藏,路过嘉峪关外,害怕姐姐袭击自己,就做了防备,所以没有马上搬迁。拉都琥把事情奏报皇上后,皇上就下令把商定的地域和处罚条例告诉甘肃的守臣。从那时起,和啰理的部属才在阿拉善地区定居放牧。

公元1691年,噶尔丹入侵喀尔喀,和啰理想过去帮忙,察珲多尔济就向朝廷求援。朝廷当时下令让噶尔丹停战。使者已经出发了,但是朝廷没答应和啰理的请求。结果罗卜藏衮布阿喇布坦自己带兵去支援喀尔喀,在路上碰到了我们的使者,使者把朝廷的旨意传达给他,他也撤兵回布隆吉尔去了。后来察珲多尔济被噶尔丹打败了,皇上又派使者去劝说噶尔丹,临行前皇上还特别交代使者说:“如果噶尔丹问起和啰理的事,你们就应该把丑年(指前一年)的约定告诉他,并且告诉他,虽然达赖喇嘛以前曾派人来商议,要让和啰理和罗卜藏衮布阿喇布坦合并安置,但到现在还没住到一起。和啰理虽然住在游牧的边境地区,也没编设旗队。以前喀尔喀和准噶尔关系不好,和啰理还曾请求朝廷派兵去讨伐噶尔丹。朕当时就告诉他:‘朕只想让你们安安稳稳地游牧,怎么会给你们兵呢?’你们就应该这样告诉他,让他撤兵。” 可惜噶尔丹根本不听。

公元1692年,罗卜藏衮布阿喇布坦死了,朝廷还赐予祭品。他的妻子和属下请求朝廷把噶尔丹多尔济的部众召来,朝廷同意了。当时噶尔丹多尔济在准噶尔地区游牧,朝廷就下令说:“罗卜藏衮布阿喇布坦归顺朝廷,他死后,他的部众恐怕会流亡。噶尔丹多尔济年纪还小,召他来可能一时到不了。让和啰理先去布隆吉尔,暂时约束一下他的部众。等到噶尔丹多尔济来了,再回到原来的地方。一定要互相帮助,不要侵占别人的地盘。” 噶尔丹多尔济说他的部众正闹饥荒,一时半会儿搬不过来。朝廷就授予他诺颜的称号,还派侍读学士达琥去慰问他的部众,帮助他们解决贫困问题。后来,噶尔丹多尔济的母亲紥木苏带着他来了,朝廷就让他统领罗卜藏衮布阿喇布坦的部众,让他们在阿拉善地区放牧。

有个叫拜达的人,很少有人听他的。他和额尔德尼、和硕齐一起怂恿他们的首领放弃和谈,偷偷带着一千厄鲁特兵去抢掠边境的番人。守边的人责问他们,结果被他们杀了,还反抗官兵。甘肃提督孙思克带兵驻扎边境,准备剿灭他们。罕都害怕了,就下诏书赦免了他们的罪,仍然让他们在阿拉善牧马。

罕都的叔父罗卜藏额琳沁后来从准噶尔地区来到这里,上奏说被噶尔丹关押了十多年,趁着准噶尔和喀尔喀打仗的机会逃了出来,带着一千多家人来到这里,请求和侄子罕都住在一起,朝廷允许了。

三十年前,和啰理这小子不听话,不愿意搬到归化城去放牧,害怕朝廷派兵来收拾他,就带着人叛逃了。噶尔丹多尔济、罗卜藏额琳沁、罕都他们也跟着跑了,各自逃窜。将军尼雅汉他们招降了噶尔丹多尔济的手下纳木喀班尔等五十多户人家,还有和啰理小姨子的老公克奇以及他手下二十一人,然后把这事儿报给了朝廷,朝廷下令把他们安置在归化城。

那时候,和啰理的弟弟博第在中卫边外放牧,离阿拉善三百多里地。他听说他哥哥叛逃了,想去找哥哥看看情况。副将军陈祚昌他们驻扎在昌宁湖,博第就派他儿子索诺木去军营,假装路过打听南山的情况,不然就请求在昌宁湖放牧。陈祚昌知道这是缓兵之计,就命令他带着手下的人去归化城。博第不听,陈祚昌就带兵打了他,杀了五百多人,博第就只身逃跑了,跑到伊巴赖,碰到了和啰理的手下台吉齐奇克,借了点粮食和马匹,又逃到了额济讷河。

第二年,和啰理后悔了,就投降了,朝廷让他继续在阿拉善放牧。罗卜藏额琳沁、罕都、齐奇克他们也跟着和啰理投降了。结果没多久,他们又叛逃了。提督孙思克带兵追到库勒图,杀了四十多人。齐奇克被抓住了,朝廷宽恕了他,让他跟着和啰理一起放牧。罗卜藏额琳沁、罕都逃跑了,他们碰到了从青海来投降的喀尔喀台吉阿海岱青班第,抢了他的东西,又逃到了哈密。

罗卜藏衮布阿喇布坦有个妹妹叫阿海,本来和策妄阿喇布坦说好了要结婚,结果被噶尔丹抢走了。策妄阿喇布坦很生气,噶尔丹就把阿海的哥哥额琳哈毕尔噶给迁走了。皇上知道了这事儿,就派员外郎马迪带着圣旨去命令策妄阿喇布坦和噶尔丹断绝关系。马迪走到哈密的时候,罗卜藏额琳沁、罕都他们和噶尔丹的手下图克齐哈什哈、哈尔海达颜额尔克带着兵劫了他的队伍,从大草滩毁坏边境防线逃跑了。结果被青海台吉额尔德尼纳木紥勒打败,最后逃跑了,死了。

第三年,和啰理的弟弟博第带着一百多人投降了,请求继续和他哥哥一起放牧,朝廷同意了,还命令他把原来溃散的手下都召集起来。没过多久,齐奇克又叛逃了。和啰理派他手下莽奈哈什哈他们带兵去耨尔格山追赶齐奇克,劝他投降,他不听,结果被杀了。

三十五年的时候,咱们部队跟着西路大军在昭莫多打败了噶尔丹。副都统阿南达奉命设置哨卡,分别派和啰理属下的布尔噶齐达尔汉宰桑玛赖额尔克哈什哈、齐劳墨尔根萨里呼纳沁齐伦珲塔汉占哈什哈、布达哩杜喇勒和硕齐等等,驻扎在额布格特、阿木格特、昆都伦、额济讷以及布隆吉尔地区的博罗椿济敖齐、喀喇莽奈这些地方。那时候噶尔丹多尔济逃窜到了嘉峪关外。有个哨兵叫拜格者,是噶尔丹多尔济的手下。阿南达把他叫来,然后放他回去,让他告诉噶尔丹多尔济:“皇上待你恩情很深,打算好好安抚你,你却叛逃,合适吗?和啰理叛乱的时候,你没能约束住他们,所以才跟着一起跑。皇上很清楚你的情况,念在你祖先鄂齐尔图汗的份上,打算给你一个好结果,你好好想想吧!”

噶尔丹多尔济派人回复说:“皇上念及我祖兄,让我和和啰理接壤居住。我愚昧无知,跟着和啰理叛逃,现在后悔了,想死了。我还年轻,我母亲只是一个妇人,没办法处理这些事。请您替我向皇上禀明我的情况。”阿南达想坚定噶尔丹多尔济归顺的决心,就派人回去,约定在肃州见面,并下令在肃州设置哨卡支援哈密,又给哈密伯克额贝都拉下令说:“如果噶尔丹到了你们那里,你们立刻召集噶尔丹多尔济来支援,不要犹豫。”噶尔丹多尔济派宰桑阿约等人送来降表,降表送到了肃州。朝廷在宁夏检阅军队,阿南达快马加鞭送来奏报,皇上就下令优待他的部下。

没过多久,唐古特部的第巴煽动青海的各个台吉联合察罕托罗海,制造兵器帮助他们。朝廷下令让噶尔丹多尔济带兵去,他推辞不去,派使者俄济去和策妄阿喇布坦联系,自己带着一百多兵马在布隆吉尔和阿南达会合。阿南达探知噶尔丹死了,他的侄子丹济拉逃到了瀚海,阿南达就派噶尔丹多尔济的手下辉特台吉罗卜藏等人把牲畜运到噶斯,自己带着噶尔丹多尔济和军队随后跟上。到了色尔滕,碰上俄济回来,说丹济拉打算从郭蛮喇嘛那里投奔策妄阿喇布坦。于是就撤回了噶斯的军队,派噶尔丹多尔济回到布隆设置哨卡,他的部下阿勒达尔哈什哈、恭格等人煽动他叛乱,在西欣驿抢劫了骆驼和马匹,噶尔丹多尔济的母亲札木苏带着他们从吉尔喀喇乌苏逃跑了。阿南达派了四百兵马追赶,没追上,就招降了他的部下茂海、乌纳恩巴图尔、阿喇木札木巴、阿喇木把以及辉特台吉罗卜藏等人,把他们送回了阿拉善。罗卜藏后来迁移到喀尔喀,投奔了扎萨克图汗部的厄鲁特扎萨克。

这一年,和啰理的很多部众叛乱,请求按照四十九旗的制度编制佐领。朝廷大臣们商议把他们迁移到乌喇特地区,皇上说:“如果把和啰理迁移到附近的地方放牧,那么边境其他的蒙古部落很多,难道都要迁移吗?而且治理蒙古的关键在于方法,不在于距离远近。就这样,停止迁移,让他们继续在阿拉善地区游牧吧。”皇上封和啰理为多罗贝勒,赐予扎萨克印。又因为噶尔丹多尔济逃到了准噶尔,皇上就下令给策妄阿喇布坦说:“噶尔丹多尔济带着他的部下投降,我们安排他们耕种。现在他却留下他的部下,自己私自逃跑,其中一定有不得已的苦衷,务必查清楚后奏报。朕对噶尔丹多尔济没有任何责备的意思,而且已经下令收集他的残余部众。如果他去了你们那里,你们要好好安抚他。如果他想内迁,就把他送回来。”那时候噶尔丹多尔济表面上依附策妄阿喇布坦,暗地里却背叛他。策妄阿喇布坦打算侵略哈萨克,噶尔丹多尔济假装带兵跟随,半路上逃到了库车,被回族人杀死了。他的母亲札木苏带着九百多部众逃到了青海,青海的各个台吉把他们献给了朝廷。朝廷下令把他们安置在什巴尔台,隶属于察哈尔。

话说,乾隆四十三年,阿宝被封为和硕额驸,皇上还赏赐他在北京的府邸。四年后,他继承了贝勒的爵位。到了五十四年,他作为参赞,跟西安将军广柱等人一起驻扎在巴里坤,然后带兵袭击了准噶尔在伊勒布尔和硕、阿克塔斯、乌鲁木齐等地,都打胜仗了! 再到五十九年,他又参与了平逆将军延信的军队,一起打败了准噶尔,在克河、齐诺郭勒、绰玛喇等地都取得了胜利,还护送达赖喇嘛回到西藏。 那年羹尧奉旨回乡放牧去了,没过多久,他又来朝见皇上。皇上念着他之前的功劳,就封他为多罗郡王。

雍正二年,大军平定了青海,朝中大臣们觉得阿拉善是宁夏边境的重要地方,而青海顾实汗的后代以前都在山后放牧,现在想搬到山前住,于是建议皇上让阿拉善扎萨克郡王阿宝,命令青海的各部族回到山后放牧。皇上同意了。阿宝上奏说:“我祖先顾实汗归顺朝廷已经一百多年了,受了朝廷的大恩。以前青海的兄弟们造反,触犯了天怒,我应该接受惩罚。现在皇上宽恕了我,让我安居乐业放牧,我感激涕零,不知该如何报答。恳请皇上赏赐青海一些空旷的土地,让我管辖各部族,这样就不会再有异心了。”皇上就赏赐给他青海贝子丹忠留下来的博啰充克克作为牧地,还命令抚远大将军年羹尧派人送去钱粮,帮助他们搬迁放牧。这博啰充克克,就是《汉书·地理志》里说的潢水流域。

七年后,阿宝觉得博啰充克克的牧地太小了,就擅自请求搬到乌兰穆伦和额济讷河一带,结果犯了罪,被削去了爵位。没过多久,皇上又恢复了他的爵位。皇上还下令让他回到阿拉善放牧,不再住在青海了。阿宝的儿子衮布,在八年的时候,带兵去了巴里坤防备准噶尔,还支援了樊廷,把敌人赶跑了。九年的时候,皇上表彰了他的功劳,封他为辅国公。十年后,又晋升为贝子。

乾隆六年,索诺木多尔济继承爵位,当上了镇国公。 过了十五年,也就是乾隆二十一年,二等台吉达瓦车凌跟着大军去剿灭藏在危鲁特地区的叛乱分子,结果在博啰齐遭遇埋伏,英勇作战,壮烈牺牲了。朝廷下令对他的事迹进行表彰,并把他列入昭忠祠。在此之前,阿宝的儿子达玛琳跟着靖边大将军傅尔丹去和通呼尔哈诺尔打准噶尔,结果被抓了。直到现在,他才带着老婆孩子和手下布库勒等四十户人家,跑到都统雅尔哈善的军队里,请求回到阿拉善原来的牧场。皇上批准了他们的请求,不过他们的人马还是留在伊犁。

他手下管辖着一旗人马。他们家族里出了三个亲王:扎萨克和硕亲王是从贝勒晋升的;还有两个镇国公,一个是从贝子降袭来的,一个是从辅国公升上来的。阿宝的第二个儿子罗卜藏多尔济一开始继承了贝勒的爵位。乾隆二十一年,皇上命令他带兵去北路。第二年,因为他抓获了叛贼巴雅尔,被晋升为郡王,还被授予参赞大臣的职务。第二三年,因为他剿灭了叛变的宰桑恩克图,被赏赐了双眼花翎。第二十四年,因为他和台吉达瓦、佐领布岱一起剿灭了玛哈沁和叛乱的回族布拉呢敦,受到了优厚的赏赐。乾隆三十年,罗卜藏多尔济被晋升为亲王。三十七年十一月,因为甘肃老百姓私底下在阿拉善旗哈布塔哈拉山挖金沙,皇上命令勒尔谨去抓捕处理这件事。四十六年,大军去华林寺剿灭萨拉尔叛乱的回民,四十九年,又在石峰堡邸店剿灭了叛乱的回民。他部族的人都跟着军队出征,都立下了功劳。五十年,允许阿拉善的盐通过水路运到山西临县碛口。五十六年,他们家的盐卖了八千两银子。罗卜藏多尔济的儿子旺沁班巴尔继承了亲王的爵位。后来他当过宁夏将军,因为包庇属下争夺地界的事,被罢免了职务。

嘉庆四年,陕西甘肃总督长麟要求把阿拉善的军队调到他管辖的地区。

五年后,甘肃按察使姜开阳上奏说:中卫边境外头有两个大小盐池,现在归阿拉善王管辖,那里的盐洁白结实,质量很好,内地老百姓都很喜欢吃。差不多甘肃全省有六成的人吃阿拉善的盐,陕西省也有三分之一的人吃。听说阿拉善王只是在盐池设了官吏收税,不管蒙古人还是汉人,都可以自由运输,所以老百姓用起来很方便。私下贩盐的人很多,成群结队的骆驼、牛、骡子,拿着棍棒打架,官吏都不敢管。我现在想在边境各州县的各个关隘和盐场入口处设卡收税,根据驮运盐的数量多少来决定税收的轻重。阿拉善王收的是盐池税,我们收的是过路税,这样既不会影响到阿拉善王,又能把私贩变成官贩,两全其美。

十一年,因为回民私自贩卖盐犯法,阿拉善王把盐池献给了朝廷,由朝廷管理,并在磴口设立了盐运管理机构。每年给阿拉善王八千两银子,盐池归宁夏道管辖。十七年,改为商人经营,规定了口岸,并加以限制,把磴口大使改为了皇甫川大使,专门负责监督检查。吉盐只能运到皇甫川,盐池还给了阿拉善王,停止了每年给阿拉善王的银子,而用吉盐八万七千多引换成潞盐,由潞州商人包纳吉盐的税收。

咸丰四年七月,阿拉善亲王上奏说要捐款开采哈勒津库察地方的银矿,并决定用甘肃收取的阿拉善盐商税来补充军费。同治初年,回民造反,多次征调阿拉善的军队参与剿匪。三年,阿拉善亲王贡桑珠尔默特因为回匪扰乱宁夏,请求理藩院支援。当时西路战事吃紧,阿拉善设置驿站传递军情,南边从甘肃、凉州,西边从额济纳土尔扈特,军报传到乌拉特再传到归化。四年四月,都兴阿的军队在大破回匪于平罗、宝丰,阿拉善协理台吉阿布哩也打败了窜入磨石口的匪徒。朝廷嘉奖了贡桑珠尔默特,并命令他严防各口,兼管骆驼运输。七年,贡桑珠尔默特购买米麦供应穆图善中铺的军队,并借给一百多头耕牛给贫民,让他们及时耕种。四月上奏朝廷,皇上再次嘉奖了他。十二月,回匪从平罗窜入阿拉善,大肆抢劫,占据了磴口,围攻王府,杀害官兵。贡桑珠尔默特再次向穆图善求援。

八年,定安派蒙古官员乌尔罔那逊前往阿拉善乌兰木头地区剿灭陆路上的回匪。四月,多次击败回匪于下永和姜、上永和姜。占据磴口的匪徒又窜入陕西境内。这个月,董马原的回匪窜入阿拉善境内,围攻定远营城,毁坏坟墓、府邸、寺庙。鄂尔多斯和额济纳河土尔扈特的文报路线中断,贡桑珠尔默特督促蒙古官兵坚守城池。七月九日,提督张曜派遣部将杨春祥等人率兵解除了定远城的围困,匪徒退到广宗寺,又被击败,翻山逃跑了。第二天,杨春祥等人进军贺兰山。八月,金顺进军磴口,然后攻打平罗。九月,张曜到达宁夏,沿途的沙金托海、三道河、磴口、石嘴山等地都驻扎了官兵。九年十一月,回匪再次窜入阿拉善南界的红井一带,贡桑珠尔默特派副佐领鄂肯与官军副将郝永刚等人将其击败。匪徒窜到永磴口,抢劫阿拉善,又设置了十一处驿站。十年五月,金顺奏报说:宁夏山后的阿拉善旗有西来的匪徒抢劫。现在计划在南北要冲磴口、横城等地派兵把守。十一年,赛盟阿尔米毕特旗窜来的回匪到达沙尔杂一带,张曜应阿拉善王的请求派兵剿灭,并命令孙金彪在柳林湖一带设防,兼顾蒙古地区。

同年八月,陕甘总督左宗棠奏准蒙古盐仍然只能从一条山、五卡寺到皋兰、靖远、条城,经过安定、会宁、陇西、秦州,运到汉南一带销售,每百斤收税银、釐银各八分。十三年四月,袁保恒奏报说:宁夏的物资运输,必须经过阿拉善额济纳蒙古草原,才能到达巴里坤。而额济纳牧地近年来被匪徒破坏最严重,无法利用,必须依靠阿拉善的骆驼。应当命令阿拉善协理台吉派人到宁夏商议此事。我和管旗章京玛呢阿尔得那商议,计划设置三十四个驿站,专门负责引导道路。另外雇佣蒙古骆驼一千五百只,民间的骆驼五百只,每五百只负责一段路程,轮流运输,每次可以运输官粮八百石,限期四十个月运到巴里坤,每二十天从宁夏发运一次。皇上命令左宗棠根据实际情况,派人到宁夏接办此事。光绪四年七月,由于内外都肃清了匪患,裁撤了阿拉善设置的驿站。

1902年,拳匪闹事,阿拉善地区也发生了教案。1903年三月,朝廷处罚了各地官员上一年没能有效保护教民的责任,阿拉善亲王贡桑珠尔默特也收到了朝廷的严厉训斥。后来,三道河一带的教堂租用的土地越来越多,他们还开渠引水,开垦了万顷良田,日子越过越富裕。宣统二年(1910年),督办盐政大臣载泽上奏说:“山西的盐销往蒙古,西路主要依靠阿拉善,鄂尔多斯作为辅助。阿拉善地区矿产丰富,森林茂密,地广人稀。它北边与赛音诺颜盟南部的各旗接壤,南边与甘肃省镇番等九个县相邻,是漠南蒙古一个很大的部落。它自成一体,不设盟,由宁夏将军管辖。”阿拉善有八个佐领。

额济纳,以前是土尔扈特部的地方,位于阿拉善旗的西边。东面是古尔鼐,南面是甘肃省毛目县,北面是阿济山,东南是合黎山,南面和东北、西北都是大戈壁滩,它处于甘肃省甘州府和肃州的边境之外。

我(此处指原文作者)的家族是翁罕的第六代孙玛哈齐蒙古的后代。他有两个儿子:长子叫贝果鄂尔勒克,他的曾孙叫书库尔岱青。第四个儿子叫纳木第凌,他生了纳紥尔玛穆特,是土尔扈特阿玉奇汗的弟弟。阿玉奇汗在额勒济河一带游牧。康熙四年(1665年),朝廷下诏封纳紥尔玛穆特的儿子阿喇布珠尔为固山贝子,并赐给他牧地在色尔腾。在此之前,阿喇布珠尔曾经准噶尔去拜见达赖喇嘛,后来阿玉奇汗和准噶尔首领策妄阿拉布坦闹翻了,阿喇布珠尔从唐古特返回时,因为准噶尔地区道路被阻,就留在了嘉峪关外,派人到京城请求帮助。皇上同情他无家可归,所以才下旨封他为贝子。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阿喇布珠尔请求从军效力,朝廷下令让他率领五百兵驻扎在噶斯。不久他就去世了,他的儿子丹衷继承了他的爵位。

雍正七年,他来京城朝见皇帝,被晋升为贝勒。九年的时候,因为色尔腾牧通噶斯地区的察罕齐老图害怕准噶尔人来抢掠,请求搬迁到内地。陕甘总督查郎阿就安排他们带着亲戚一起,到阿拉克山、阿勒坦特卜什这些地方去放牧,最后在额济讷河找到了合适的牧场。乾隆四十八年,他们的世袭爵位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可以永远世袭下去。

到了同治年间,回民造反闹事,攻陷了肃州。因为他们这块地方和肃州接壤,所以受的破坏特别严重。当时西路的官方文报中断,他们就设立了驿站,把消息传递到阿拉善,再转送到归化府。从同治九年开始,肃州的回民造反多次骚扰他们部落以北的地区,还窜到了赛音诺颜、扎萨克两盟,甚至侵犯了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福济、定安、张廷岳等官员先后上奏朝廷,说:“这些匪贼都是从土尔扈特贝勒的牧区来的,请求命令左宗棠调兵来防备和剿灭。”同治十二年,他们的贝勒达什车凌在抵抗回民叛军的过程中壮烈牺牲了。光绪五年,大学士兼陕甘总督左宗棠为达什车凌请功请赏。十二月,皇帝追赠他郡王爵位,并赐予抚恤银一千一百两。光绪三十年,延祉等人护送达赖喇嘛去西宁,路过他们的部落。这片土地多戈壁滩,比起其他部落来说,环境比较恶劣贫瘠,北部和扎萨克盟的南部接壤。每个旗都有一个佐领,没有盟长,直接受陕甘总督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