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文,是满洲正黄旗人,姓乌佳氏。雍正刚开始当皇帝的时候,他因为是秀才,就被授予了笔帖式的小官,后来一路升迁,做到兵科给事中。之后外放当了甘肃平庆道的官员,又升迁到贵州布政使。

乾隆刚登基,正要打金川,恒文就上奏说:“打仗最重要的是要快!我以前在甘肃平庆道的时候,看到提督以下的各营,都会挑选出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的精兵强将,预先准备好旗帜、武器装备,奖赏也提前准备好。可是贵州就没有这个先例,今年四川调兵两千,结果六天才出发。我希望效仿甘肃的办法,提督驻扎在安顺,部署重兵,请在府库里预先存银五千两备用。”他还上奏了一份关于行军各种细节的奏章。皇上很欣赏他办事能力强,就把他调到直隶去了。乾隆十六年,他被提升为湖北巡抚。他上奏建议用汉铜铸造大鼓,建议加固武昌城附近的石堤,建议停止估算省城道仓的空仓,预先储存粮食,以备支援邻省,这些建议都得到了皇上的批准。

乾隆十八年,他署理湖广总督,后来又调任山西巡抚。乾隆二十一年,他升任云贵总督。第二年三月,他弹劾贵州粮道沈迁贪污受贿,经过调查核实,沈迁被判处死刑。后来,恒文和云南巡抚郭一裕一起商量着要制作金炉进贡给皇上,恒文让手下官员去买金子,却压低了价格,弄得官民怨声载道。郭一裕就上奏弹劾恒文贪污腐败,列举了很多条罪状。皇上命令刑部尚书刘统勋和贵州巡抚一起审问恒文。结果查实,恒文确实压低金价,而且巡察营伍的时候也纵容手下贪污受贿,于是把他押解到京城。皇上责备恒文说:“身为朝廷大臣,竟然以进贡为名,中饱私囊,行为不检点,辜负了皇恩,罪大恶极!”然后派侍卫三泰和扎拉丰阿骑快马赶到恒文那里,宣读圣旨,赐他自尽。

郭一裕是湖北汉阳人。雍正刚开始当皇帝的时候,他花钱买了个知县的官儿,后来被派到江南清河当知县。没多久就升迁到山西太原当知府。乾隆年间,他又一路升官,最后当上了云南巡抚。 后来,有个叫恒文的人跟郭一裕对簿公堂,说贡金炉的事情是从郭一裕开始的。那些大官们查出来郭一裕也让手下买金子,发现恒文是为了减少损失而收受贿赂,于是就先下手为强,掩盖这件事。这件事被皇帝知道了,皇帝说:“郭一裕这个人本来就庸俗鄙陋,以前当山东巡抚的时候,还曾经请求进贡一万两黄金。他当官只想着发财,但还不至于像恒文那么坏。”于是皇帝下令革去郭一裕的职务,让他去军营服苦役。皇帝还写了手谕说:“恒文和郭一裕的罪行轻重已经定了,不要因为郭一裕是汉人,弹劾满洲官员,而导致两人都失败。”郭一裕就上书请求花钱赎罪。

这时,蒋洲和杨灏因为敲诈属下被处死。蒋洲的案子审理清楚后,查出了他跟同僚互相勾结的证据。皇帝说:“恒文的事情是从郭一裕开始的,但蒋洲比郭一裕更坏。”所以皇帝特别允许郭一裕花钱赎罪。过了几年,皇帝给了他三品官衔,让他当河南按察使。后来因为年纪大了就退休了,最后去世了。

蒋洲是江南常熟人,大学士廷锡的儿子。他从一个小官一步步升到山西布政使。乾隆二十二年,他又升任巡抚,后来调到山东,接替塔永宁。塔永宁弹劾蒋洲贪污腐败,亏空库银巨万。蒋洲要离开山东的时候,让冀宁道杨龙文、太原知府七赉以及其他属下官员行贿,想弥补亏空的银子。 这时,统勋从云南回来,皇帝命令他赶紧去跟塔永宁一起查办蒋洲。蒋洲被免职,被抓到山西严刑拷打,事实真相大白,蒋洲被处死,杨龙文、七赉也被判处绞刑,等待执行。蒋洲的那些属下官员,因为亏空库银,文职官员知州朱廷扬等人,武职官员守备武琏等人,都按照法律受到了处罚。 陕西巡抚明德,以前在山西当官的时候也收受过蒋洲和他的属下官员的贿赂,也被判处绞刑,等待执行。皇帝下令把他发配到甘肃,交给黄廷桂管辖。

杨灏,是河北曲阳人。乾隆年间,当上了湖南布政使。那时候湖南的粮食用来救济江南,弥补粮食不足。杨灏从中克扣了粮食款项,大约赚了三千多两银子。

巡抚陈宏谋上奏弹劾他,查实后,杨灏被判处死刑。第二年秋天要执行死刑的时候,新任巡抚蒋炳觉得杨灏在规定期限内把贪污的钱款都交出来了,就建议从轻发落。皇上大怒,下令处死杨灏,同时革除蒋炳的官职,把他抓到京城来,依法判处死刑。皇上认为蒋炳是想借此邀功请赏,其实并没有收受杨灏的贿赂,所以最后把蒋炳改判为流放军台。 当时负责监察的按察使夔舒也因为这件事被革职。

高恒,字立斋,是满洲镶黄旗人,大学士高斌的儿子。乾隆初年,他靠着父亲的荫庇,先被授予户部主事,后来又升迁为郎中。之后,他先后到山海关、淮安、张家口去监管盐税,还曾经代理过长芦盐政和天津总兵。乾隆二十二年,他被任命为两淮盐政。

江苏巡抚陈宏谋上奏说:“海州的盐产量很大,建议让河东地区购买盐引,运到陕西去销售。淮北的盐价比较低,也建议让淮南的商人购买淮北的盐,运到适中的地方,建立常平仓,以备不时之需。”皇帝下令让高恒和两江总督尹继善一起商议此事。高恒随后上奏说:“海州的盐产量多少,取决于天气的好坏,很难确定一个准确的数字。而且,从海州到陕西有三千里路,要逆着黄河而上,运输非常困难。从海州运出的盐,要经过淮安、徐州、海州等地,这些都是淮北的盐销售地区;徐州以北,又是长芦盐引的地区。恐怕沿途会有人中饱私囊。淮南的盐引多,盐场也大,供应充足。即使淮北的盐价稍微低一些,加上运输和损耗的费用,也差不多。如果让淮南销售淮北多余的盐,更是商人所不愿意的。即使动用国库的钱去收购,也很难强迫他们运输。”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

湖北总督李侍尧上奏说湖北的盐价突然上涨,请求命令淮南的盐商降价。皇帝下令让高恒去湖北商议此事。高恒最终确定了湖北盐价,按照淮南盐商的成本价,每包加价二钱三分一厘。乾隆二十九年,高恒被授予上驷院卿的官职,仍然负责两淮盐政。乾隆三十年,因为他的从兄高晋被任命为两江总督,需要回避,他被召回京城,署理户部侍郎。他上奏陈述整顿盐课的办法,制定了分季度运输、考核奖惩的制度,并下令将这些措施告知继任者普福。不久,他又被任命为总管内务府大臣。乾隆三十二年,他署理吏部侍郎。

那时候,皇上多次南巡,两淮盐商迎接皇帝的仪仗,在扬州修建行宫,皇上每次都停留几天才离开,花费巨大,每年进贡的物品也越来越奢华。

高恒当了盐政,就上奏朝廷,请求每年预先提取二十万到四十万两银子,皇上批准了。他还命令盐商们每引盐就上交三两银子作为公务费用,实际上是中饱私囊,这些事情都没上报朝廷。

过了三年,两淮盐政尤拔世揭发了高恒的罪行。皇上就罢免了高恒的官职,还命令江苏巡抚彰宝会和尤拔世一起调查处理这件事。那些盐商们都说了,这些年来他们上贡的银子,加上为皇上南巡准备的费用,加起来总共有四百六十七万多两,而历任盐政,即使在任时间很长,也没有把盐商的钱用来做些有利于百姓的事。

皇上觉得他们没把事情调查清楚,就把案子交给刑部详细审理。结果查出来高恒收受了盐商的贿赂,最后被处死了。普福和盐运使卢见曾等人也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高朴一开始在武备院当个小官,员外郎。后来一路升迁,做到给事中,还去山东管过漕运。三十七岁那年,直接被提拔成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这升迁速度相当快啊! 有一次月食,他负责的救护工作没到位,皇上就批评他:“高朴你年纪轻轻就升这么快,朕是格外开恩提拔你的,可不是跟其他人一样。可是你在朕面前一套,背后一套,想着舒服,哪能对得起朕的栽培?” 朝臣们想把他撤职,皇上最后还是网开一面,让他升了兵部右侍郎。

皇上曾经秘密记录各地官员的政绩好坏,做了个“道府记载”,结果太监高云从把这事儿泄露了出去。左都御史观保,还有侍郎蒋赐棨、吴坛、倪承宽这些大臣,私下里议论这事儿,高朴知道了,就上奏弹劾他们。皇上大怒,把他们交刑部审问。后来,高云从被处死,观保他们这些人倒是被赦免了,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皇上说:“高云从这小子,仗着自己是太监,胆子真大,不整治他一下,哪能立规矩?不过,朕也不想因此搞大狱,所以就不追究下去了。那些大臣们难道没看见?只有高朴敢上奏,你们自己心里应该惭愧。要是想借这事儿整倒高朴,那就是自寻死路。高朴啊,你要得意忘形,不谨慎小心,再干出什么坏事来,那高云从就是你的前车之鉴,朕也救不了你!”

四十一岁那年,皇上派他去叶尔羌办事。叶尔羌四百多里外有个密尔岱山,盛产玉石,以前是禁止开采的。高朴上奏说,可以开采,一年采一次就行。四十三岁那年,有个叫阿奇木伯克色提巴勒底的家伙告状,说高朴强迫三千回民采玉,敲诈勒索,还私下倒卖官府的玉。乌什办事大臣永贵把这事儿报告了皇上,皇上就下令革了高朴的职,严厉审问他,抄了他的家,查出来好多金银珠宝,永贵还说叶尔羌库里还有上万两银子和五百多两黄金。最后,高朴被处死了。

皇上之前处死了高恒,大学士傅恒小心翼翼地请求皇上看在慧贤皇贵妃的面子上饶他一命,皇上问:“要是皇后的兄弟犯法,怎么办?”傅恒吓得不敢说话了。后来,皇上说:“高朴贪婪无度,根本不顾法纪,比他父亲高恒还坏,我不能因为他是慧贤皇贵妃的侄子就对他网开一面。”

王亶望,山西临汾人,当过江苏巡抚。他一开始是捐钱买了个知县的官职,先是在甘肃当了山丹、皋兰等县的县令。后来被选拔到云南当武定知府,结果皇上又让他回甘肃等缺,最后让他当了宁夏知府。他一路升迁,做到浙江布政使,还一度代理过巡抚。

乾隆三十八年,皇上到天津,王亶望进贡东西,还特意用金子打造了一支如意,还镶嵌了珍珠,皇上没要。三十九年,他调任甘肃布政使。甘肃有个老规矩,让老百姓捐献豆子和麦子,给国子监的学生,让他们参加考试做官,叫“监粮”。皇上把这个规矩取消了。但没多久,他又下令肃州、安西照旧收捐。王亶望到了甘肃后,就跟总督勒尔谨说,内地仓库没存多少粮食,所以各个州县都应该收捐。之后,他又跟勒尔谨商量,让老百姓改成捐银子。

那几年,他年年谎报旱灾,说要拿粮食救灾,实际上是把银子私吞了,从总督到下面官员都有份儿,王亶望拿得最多。这招刚用半年,他就上报说收了19000人的捐款,收了82万斤豆子和麦子。皇上说:“甘肃老百姓穷,地也贫瘠,哪来两万人捐款?哪来这么多粮食?半年就收了82万斤,年年这样,积压那么多粮食,要它干嘛?就算说是每年借给老百姓,还不如让老百姓自己留着,自己安排呢?”皇上就质问勒尔谨,勒尔谨找借口解释。皇上说:“你们既然负责这事儿,就努力做好吧!”

乾隆四十二年,王亶望升任浙江巡抚。四十五年,皇上南巡,王亶望搞的接待工作特别铺张浪费。皇上说:“微服私访,不是来游玩的。现在却要添建房屋,装饰得花里胡哨,太浪费了,朕不喜欢这样。” 皇上警告他别再这样了。后来王亶望母亲去世,他请求回家守孝一百天后,再继续负责海塘工程,皇上同意了。 浙江巡抚李质颖进京汇报工作时,谈到海塘的事,跟王亶望意见不合,就顺便说了王亶望不把妻子送回家乡守孝的事。皇上因此下旨批评王亶望不孝,夺了他的官职,但还是让他继续负责海塘工程。

乾隆四十六年,皇上派大学士阿桂去浙江查办工程款项的事。阿桂上奏,揭发了杭嘉湖道王燧和嘉兴知府陈虞盛贪污受贿、弄虚作假的情况。皇上说:“我去年南巡,路过浙江,就发现那里的官员奢侈浪费,早就怀疑虞盛有问题。现在王燧他们借着工程的名义,贪污受贿,弄虚作假,一定是亶望在背后庇护他们。”皇上命令逮捕王燧,严加审问。

正巧这时,河州回族首领苏四十三造反,勒尔谨率领的军队屡战屡败,他也被抓起来了。皇上派大学士阿桂去视察军队,还没到,就先派了尚书和珅去。和珅上奏说,一到浙江就遇到了下雨,阿桂也多次在奏报中提到下雨。皇上因此怀疑甘肃多年来一直上报旱灾是不是假的,就命令阿桂和总督李侍尧查明真相。阿桂和李侍尧上奏,揭发了亶望等人监守自盗,把粮款换成银子,虚报赈灾粮食,中饱私囊的情况。皇上非常生气,派侍郎杨魁去浙江,会同巡抚陈辉祖一起,严厉审问亶望,抄了他的家,搜出金银超过百万两。

皇上到热河避暑,把亶望、勒尔谨和甘肃布政使王廷赞都带到行在,让大臣们一起审问。亶望认罪,承认他把监察粮款换成银子,还指使兰州知府蒋全迪让各州县虚报旱情,逼迫下属官员签字画押,上报虚假信息;他在任上还非常奢侈,皋兰知县程栋帮他掩盖。各州县官员贿赂亶望的钱财,总计达千万两之巨。案件审理完毕,皇上命令斩杀亶望,赐勒尔谨自尽,王廷赞处绞刑,同时命令在兰州斩杀蒋全迪;接着又命令阿桂查办各州县,凡是虚报赈灾粮食超过两万石的官员都处死。结果,被处斩的有程栋等二十二人,其余的官员也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皇上说:“这二十二个人的死,都是亶望引导他们犯法,导致他们被处死,这跟亶望亲手杀了他们有什么区别?”皇上命令剥夺亶望儿子裘等的官职,发配到伊犁,最小的儿子被关进刑部大牢,等他长大到十二岁,也依次发配,逃跑的处斩。陕甘总督李侍尧继续查出受贿的官员,又诛杀了闵鹓元等十一人,治罪董熙等六人。

话说五十九年,一位上将交回了权力,国史馆的人就给他写了传记。皇上翻看着这位上将的政绩记录,竟然下令赦免了亶望的儿子回家。那些年纪小的孩子,皇上还特意吩咐不要遣送,说:“别让这家人断子绝孙了!”

勒尔谨,这可是个厉害人物,满洲镶白旗人,名字叫勒尔谨,字宜特,是墨氏家族的后代。乾隆初期,他凭借翻译方面的才能考中了进士,被授予刑部主事,后来升迁为员外郎,之后又外放到了直隶天津道,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陕甘总督。乾隆四十二年,河州的回族人黄国其和王伏林造反了,勒尔谨火速赶去平乱,结果把黄国其、王伏林以及他们的四百多名同伙都给剿灭了。

乾隆四十六年,循化地区的回族人苏四十三又起兵造反了。勒尔谨命令兰州知府杨士玑和河州协副将新柱率领二百人前去捉拿苏四十三,结果这二百人全被苏四十三给杀了,河州城也被攻破了。勒尔谨赶去救援,结果听说叛军打算抄小路直奔兰州,于是勒尔谨赶紧调兵回城防守。皇上怪罪勒尔谨观望时机,贻误战机,把他革职查办;刑部还建议把他斩首,皇上最后改判为监候,结果勒尔谨最终因为亶望案牵连而死。后来,又有人告发陈辉祖藏匿了亶望家的金银财宝,皇上也把他给处死了。

辉祖,湖南祁阳人,是两广总督大受的儿子。他靠着祖荫当上了户部员外郎,后来升了郎中。之后外放,当上了河南陈州知府。一步步升迁,最后当上了闽浙总督,还兼任浙江巡抚。

亶望案发后,辉祖的弟弟严祖因为在甘肃当知县时牵扯进案子。皇上知道辉祖应该知道些情况,就问他,辉祖不敢说实话。皇上严厉地追问,辉祖才把平时听到的一些情况都说了出来。他害怕弟弟严祖受处罚,之前一直隐瞒没上报,于是请求皇上处罚自己,结果被降了三级,但仍然留在原职。当时安徽巡抚闵鹗元也因为弟弟闵鹓元的事被一起处罚。

后来,布政使盛柱上奏说,查点亶望家抄没的财产和原先的清单有出入。皇上就让大学士阿桂去查办,结果查出辉祖隐匿并私下交易赃物的事实,判他死罪。皇上说:“辉祖的罪责确实逃脱不了,但是和亶望相比,终究还是不一样的。俗话说:‘与其有聚敛的臣子,不如有盗贼的臣子。’辉祖只是个盗贼而已。”于是皇上改判辉祖监候。

四十七年,浙江巡抚福崧奏报说,桐乡百姓因为征收漕粮而聚集起来闹事,辉祖宽恕了他们的罪责,结果第二年他们又闹事。闽浙总督富勒浑奏报说,两省很多州县的粮仓亏空,福建水师提督黄仕简奏报说台湾百姓互相争斗。于是皇上认定辉祖贪污受贿,营私舞弊,导致两省政务废弛,贻误时机,罪行和亶望差不多,赐他自尽。

五十三 年,因为湖北的官场腐败,而这些弊端是从辉祖当巡抚的时候开始的,皇上就把他儿子发配到伊犁戍边。乾隆朝后期,贪官污吏中,亶望是第一,郑源鹴次之。

源鹴,是河北丰润人。他先是以贡生的身份被授予户部主事的职位,后来一步步升迁,做到湖南布政使。仁宗皇帝杀了和珅之后,有人举报源鹴贪污腐败,于是派巡抚姜晟去查办他。查实源鹴贪污的库项款项,扣除平余后,数额超过八万两;他府里家眷仆役将近三百人,还自己养着戏班子,生活极其奢侈。皇帝宣读了源鹴的罪状,并且说:“各省的大官们办宴会,都让下面的县令去筹措酒菜,县令又层层压榨州县,最终都是从老百姓身上刮油水,来供大官们享乐,这种层层盘剥,受害的还是老百姓。要通知各省,让他们改掉这种坏习惯!” 后来,皇帝下令将源鹴斩首。

接下来说说国泰。国泰是满洲镶白旗人,富察氏,是四川总督文绶的儿子。国泰一开始被授予刑部主事的职位,后来升迁为郎中。之后外放山东,担任按察使,又升迁为布政使。乾隆三十八年,他父亲文绶担任陕甘总督,奉命查办前任四川总督阿尔泰的儿子明德布贪污受贿的事。文绶因为徇私枉法没有如实上报,被发配到伊犁戍边。国泰上书请求赎回父亲的罪责,皇帝说:“你没有罪,何必害怕?”乾隆四十二年,国泰升迁为巡抚。

国泰从小锦衣玉食,年纪轻轻就位高权重,对待下属一点儿也不客气,稍微不如他的意,就呵斥他们。布政使于易简对他非常谄媚,甚至会跪着向他汇报工作。于易简是江苏金坛人,大学士于敏中的弟弟。大学士阿桂等人认为国泰为人乖张跋扈,请求皇上将他调回京城担任京官。乾隆四十六年,皇上召于易简进京询问情况,于易简极力为国泰辩解。皇上降旨告诫国泰要宽严相济地对待下属,要他引以为戒,改过自新。恰逢文绶因为处理匪乱不力,再次被发配到伊犁戍边,国泰这次却没有上书请求赎罪。过了一个多月,他才上书谢罪,皇上赏赐给他鹿肉,并严厉地责备了他。国泰请求将自己的养廉银上交,为父亲赎罪,并请求皇上治他的罪,皇上最终宽恕了他。

公元四十七年,御史钱沣弹劾国泰和易简贪污受贿,搜刮民脂民膏,各州县的仓库都亏空严重。皇上命令尚书和珅、左都御史刘墉一起查办此案,还让钱沣也参与其中。和珅却故意包庇国泰;刘墉秉公执法,因为国泰曾经残酷地对待他的家乡父老乡亲,所以支持钱沣。他们查验历城仓库的银子,发现成色不一,查出国泰等人用劣质银子冒充好银子充库的证据。具体情况可以参考钱沣的传记。国泰承认自己敲诈勒索下属官员,数额动辄上千万。易简则巴结讨好国泰,皇上质问他时,他却不敢说实话。案情查明后,国泰和易简都被判处死刑,但皇上最终改判为监候,关押在刑部大牢里。后来,巡抚明兴上奏说,他仔细查验了各州县的仓库,发现亏空高达二百万两白银以上,这都是国泰和易简在任期间造成的。皇上于是下令在狱中审问国泰等人,国泰等人辩解说,因为王伦叛乱,各州县为了支援军队,才导致仓库亏空。皇上说:“王伦叛乱很快就被平定了,前后不过一个月,你们就说因为军需紧急才导致这么大的亏空,怎么会有高达二百万两?就算真有这回事,也应该上奏说明情况。国泰、易简欺瞒皇上,私自贪污,对下属官员的贪污行为视而不见,他们的罪行和王亶望一样严重!”于是下令在狱中赐国泰和易简自尽。

郝硕,是汉军镶黄旗人。他父亲郝玉麟曾担任两江总督。郝硕继承了骑都尉的世袭爵位,后来被授予户部员外郎,在军机处任职,之后升迁为郎中。后来外放山东登莱青道,又升迁三次,最终做到江西巡抚。他将要回京述职时,因为行李不够,就向属下官员索要贿赂。公元四十九年,两江总督萨载弹劾了他,郝硕被逮捕到京城受审。皇上说:“郝硕的罪行与国泰一样严重。国泰虽然有点才能,还知道处理地方事务。郝硕曾经在朝廷上见过我,我问他地方上的事情,他却答不上来。没想到他还这么贪婪!而且郝硕向属下索要贿赂,正值国泰案发之时,他明知故犯,毫无顾忌。就按照国泰的例子,赐他自尽吧。”皇上因此下令通告各省督抚,要他们注重名节,敬畏法纪,以此为戒。

这位良卿,姓富察,是满洲正白旗人。乾隆七年考中了进士,先在户部当了个小官儿,后来升了郎中。之后外放到了直隶当通永道,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贵州布政使。乾隆三十二年,皇上让他暂时代理贵州巡抚。

那时候军队要去缅甸打仗,良卿负责后勤保障工作。皇上给他下旨说:“军队吃喝的费用,有些是靠老百姓帮忙筹措的,你得好好查清楚,然后把情况报上来。”良卿上奏说:“这些钱大多是乡里的保长们负责筹集的,数目不一,很难查清楚。”皇上说:“军队吃喝的费用,就算老百姓帮忙出,也应该由官员来检查核实。要是只让乡保们负责,不管不问,老百姓的苦难谁来管?而且那些官吏还可能借机作奸犯科,那还得了?你一个布政使,还署理巡抚,怎么可以推说不知道呢?”皇上很生气,要降他的职,最后决定撤了他的官职,但又让他继续留在贵州任职。后来,皇上拨款支援军队,良卿请求仔细查验,确保款项发放到位。皇上又问他:“你刚才说查不清楚,现在怎么又能保证发放到位呢?”于是皇上让他继续留在贵州,负责后续军需的拨发。

良卿又上奏说,贵州的兵特别能吃苦耐劳,能适应险峻的地形和瘴气,建议招募五千人,让他们学习使用枪炮和藤牌,以备征战。皇上很欣赏他的尽心尽力,赏赐了他孔雀翎。不久,他又被调到广东,但因为募兵的事还没办完,他又被留在了贵州。贵州盛产铅,每年都要开采运输,用来铸造钱币,这事儿由粮道负责。乾隆三十四年,良卿上奏弹劾威宁知州刘标,说他铅的产量达不到规定数额,还克扣了工本和运费。皇上就撤了刘标的职,让良卿详细审理此事。良卿上奏详细说明了刘标克扣的数目,并且还弹劾了粮道永泰,请求派大臣一起审理此案。皇上就派内阁学士富察善去贵州,和良卿一起审理。

永泰跑到户部告状,说刘标克扣的钱是上面官员勒索的,还牵连到良卿和按察使高积贪污受贿。皇上就免去了良卿的职务,又派刑部侍郎钱维城和湖广总督吴达善去调查此事。大家都知道,奏折都是放在黄木匣子里,外面裹着黄绫布,到了皇上面前才能打开。皇上收到副将军阿桂从军中送来的奏折,在黄绫布里发现了一封普安老百姓吴倎的状纸,上面控告官吏和土目私自摊派,加重百姓负担。皇上就命令吴达善秘密调查此事;而刘标也派人到户部告状,说上面官员勒索他,还递交了账本,皇上又下令让吴达善严厉审问。

吴达善之前上奏说,多年来亏空的库银竟然多达二十多万两。良卿(指被弹劾官员,下同)想办法掩盖这件事,发现瞒不住了,就上报说自己去调查了,然后追回了六千多两银子,让他留着抵扣私账,充当公款,没上缴国库,一直隐瞒真相。 他还包庇高积私卖储库里的水银。良卿长期领取养廉银,还曾为前任布政使张逢尧和代理布政使高积发放。普安州老百姓吴国治告状说知州陈昶借着打仗的名义,私自加派赋税,苦了老百姓。良卿就让陈昶和吴国治对质,却没把这事办完,反而让陈昶贿赂驿站的官员,把事情报告到了皇帝面前。皇上因此责备良卿忘恩负义,欺骗皇上,罪过不止是贪赃枉法,下令在贵州省城把他斩首,取消他的官籍,并且把他的儿子富多、富永发配到伊犁,送给厄鲁特人做奴隶。高积、张逢尧、吴达善都受到了处罚。

方世俊,字毓川,安徽桐城人。乾隆四年考中进士,被授予户部主事。后来一步步升迁,做到太仆寺少卿,之后外放陕西布政使。乾隆二十九年,升任贵州巡抚。乾隆三十二年,调任湖南巡抚。刘标揭发他的上司贪污受贿,说方世俊收受了六千多两银子,皇上命令革去他的官职,把他押解回贵州。方世俊的仆人承认他收受了一千两银子。案子结了,他被押送到刑部,判处绞刑,皇上后来改判监候。秋天复审,查明了事实,最终他被处决了。

钱度,字希裴,是江苏武进人。乾隆元年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吏部主事,后来一步步升迁,做到广西道监察御史。之后外放安徽徽州知府,又升迁到更高职位。他曾经两次担任江安督粮道和河库道,一共干了十多年,皇帝都夸他任职时间长,工作努力。乾隆二十九年,他被任命为云南布政使;三十三年,升迁为广东巡抚。当时清军正在征讨缅甸,钱度负责给军队提供粮草,并被授予巡抚衔,兼任布政使。没过多久,他又调任广西巡抚。到任后,贺县发生了囚犯越狱事件,钱度请求宽恕知县郑之翀的罪责。结果皇帝却认为钱度宽纵,夺去了郑之翀的官职。后来,学政梅立本在郁林考试,向当地索要供给,老百姓因此聚集起来闹事。皇帝命令钱度制定学政供应船只夫役的章程,钱度想从宽处理,但没符合皇帝的意思,结果又调回云南,担任布政使。

乾隆三十七年,钱度被派去监理铜厂。宜良知县朱一深向户部告发钱度贪污受贿,说他强迫下属购买金银珠宝。皇帝下令让刑部侍郎袁守侗前往云南,会同云南总督彰宝、巡抚李湖一起查办此案。贵州巡抚图思德奏报说,他们抓到了钱度的仆人,搜出了金银器物等财物,这些财物是从北京运往云南的,价值超过五千两白银;江西巡抚海明也奏报说,他们抓到了钱度的仆人,搜出了将近两万九千两白银,这些银子是从云南运往江南的,同时还搜到了钱度写给他儿子钱酆的信,信中嘱咐钱酆要修复墙壁,把金银藏起来,做长久打算。两江总督高晋搜查了钱度的家,查获了窖藏的二万七千两白银和两千两黄金。

袁守侗等人查实,钱度克扣铜厂的盈余,并强迫下属购买金银珠宝,获利颇丰。他们将钱度逮捕,押解到京城。皇帝命令军机大臣会同刑部复审此案,最终认定钱度贪污受贿、敲诈勒索,罪当处死,立即执行死刑。他的儿子钱酆也被判处绞刑,后来皇帝将其改判,缓期执行。后来遇到大赦,钱酆免于死罪,但终身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直到嘉庆五年,才解除了对钱酆的禁令。

伍拉纳,是满洲正黄旗的人。一开始在户部当个小官,叫笔帖式。后来外派到张家口当理事同知,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福建布政使。

林爽文造反的时候,伍拉纳负责给军队供应粮食,在蚶江和厦门两地来回跑。事情平定后,皇上赏了他顶戴花翎,还把他升迁为河南巡抚。乾隆五十四年,他又被任命为闽浙总督。

皇上觉得福建百姓比较彪悍,就提醒伍拉纳要和福建巡抚徐嗣曾商量着一起好好整顿一下。伍拉纳上任后抓捕盗贼,前后杀了一百多人。

因为很多内地老百姓渡海去台湾,伍拉纳就建议在海口设立关卡,方便检查。当时去台湾的人都是从蚶江走的,有些老百姓也从厦门过海,伍拉纳就建议让从厦门过去的人也到蚶江报备一下,后来他又建议取消这个规定,让大家可以直接从厦门走。

有人说海里的岛屿很多,流民散落在那里成了盗贼窝,应该把他们的房子拆了,把人都迁走,别让他们越聚越多。朝廷让沿海各省讨论这事儿,伍拉纳就上奏说:“福建海里的那些岛屿上,流民散居的情况,凡是已经登记纳税服兵役的,就不应该再管了。”皇上就下令,那些岛屿上,除了规定要封禁的,其他的就让他们住着吧。

浙江嘉善县的老百姓告状说县里的官吏收取漕粮时多收了钱,这事儿就交给伍拉纳去查办,最后伍拉纳按照律法进行了处理。

伍拉纳这个人做事挺严厉的。他弹劾金门镇总兵罗英笈,说罗英笈巡逻的时候船队遇盗没如实上报,结果罗英笈被处罚了。他还说邵武营守备余朝武等人克扣军饷,营吏黄国材等人冒领军饷,黄岩右营守备叶起发的手下士兵遇盗也没如实上报,外委陈学明为了躲避盗贼,假装受伤,营兵柯大斌还诬告营官,这些人都被伍拉纳狠狠地处罚了。

1557年,同安人陈苏老和晋江人陈滋等人造反,还搞了个什么“靝雰会”,这个“雰”字是他们自己瞎编的,用来代替“天地”。伍拉纳带着按察使戚蓼生一起到泉州把陈苏老他们抓起来,杀了158个人,流放了69个人。

1559年,义乌人何世来,还有宣平人王元、楼德新等人造反,还搞了个邪教。伍拉纳带着按察使钱受椿去了金华。浙江巡抚吉庆已经把何世来和楼德新抓起来杀了,伍拉纳又复审了那些参与造反的人,又杀了鲍茂山、吴阿成等人。然后他回到福建浦城,把王元也抓住了,杀了。

1560年,台湾出了个盗贼陈周全,造反还占领了彰化。伍拉纳驻扎在泉州,派兵命令署理陆路提督乌兰保和海坛镇总兵特克什布去平乱。彰化人杨仲舍等人打败了陈周全,叛乱平息了。这一年,漳州和泉州发大水,还闹饥荒。伍拉纳到了那里,老百姓都哭着喊着求他赈灾,但他没上报朝廷。皇上催促伍拉纳去台湾,还多次下诏责问他,伍拉纳这才从泉州出发前往台湾。福州将军魁伦上奏说:“伍拉纳这个人脾气太急躁了,按察使钱受椿等人也跟着他瞎起哄,办案子都不靠谱。漳州泉州发大水,米价飞涨,老百姓很穷,巡抚浦霖等人也不管,很多人跑海里当海盗了。虎门离省城很近,也有盗贼的船只出没。”皇上就罢免了伍拉纳和浦霖的职务,任命两广总督觉罗长麟署理福建总督,魁伦署理福建巡抚。

伍拉纳到台湾上任后,弹劾鹿港巡检朱继功,说他因为父母去世而离职,导致贼乱发生。然后,伍拉纳自己带着家人跑到大陆,还请求朝廷免去他的官职,让他去新疆戍边。皇上说:“伍拉纳身为总督,台湾发生叛乱,城池失守,官员被杀,朕多次下令严厉督促他,他才开始行动。朱继功因为丁忧离职,你却怪罪他带着家人内渡,还要把他发配到新疆去。伍拉纳你畏畏缩缩,拖拖拉拉,想用这个来掩盖自己的责任,真是太不要脸了!” 伍拉纳和浦霖贪污腐败,搜刮民脂民膏,下面的官员也跟着学坏,州县的仓库都亏空严重。

伍拉纳曾经上奏说,他清查了各州县的仓库,发现亏空粮食六十四万多石,白银三十六万多两,还说要在三年内让责任人偿还。后来,魁伦上奏说,伍拉纳上报的亏空数字根本不准确。皇上命令伍拉纳、浦霖,还有布政使伊辙布、按察使钱受椿都被革职,交给长麟和魁伦去审理。长麟和魁伦查出布政司的库吏周经贪污了八万多两银子,把案情上报朝廷。皇上怀疑长麟他们想把责任都推到周经身上,批评他们包庇纵容。长麟他们又上报说,伍拉纳收受盐商贿赂十五万两,浦霖也收受了两万两;还上报说钱受椿在审理长秦械斗案时,因为受贿而草草结案,导致十个人死在狱中。

于是,朝廷抄了伍拉纳的家,搜出四十多万两银子和一百多支如意,皇上说这比元载贪污的八百斛胡椒还多;又抄了浦霖的家,搜出窖藏的金子七百两,白银二十八万两,田地房屋价值六万多两,还有很多其他值钱的东西。把他们押解到京城后,两人都认罪了,皇上判他们立即处斩。伊辙布在押解到京城的途中死了。钱受椿被押解回福建,路上被打了四十大板,然后在福建被处斩。因为长麟处理案件比较宽松,所以也被革职召回,由魁伦接替他的职务。于是,一场大狱开始了,所有州县亏空一万两银子以上的官员都被处死,李堂等十个人被杀,其他人根据情节轻重受到不同的处罚。

霖,是浙江嘉善人。乾隆三十一年考中了进士,先是在户部当了个主事,后来升了郎中。之后外放,到湖北当了安襄郧道。一步步升迁,最后当上了福建巡抚,又调到湖南,后来又调回福建。结果呢,他犯了事儿。皇上说:“伍拉纳根本没啥文化,可能压根儿不知道什么叫洁身自好、为官清廉。霖是通过科举考试一步步做起来的,出身寒微,做到封疆大吏的位置,却贪得无厌,完全不顾廉耻,这还能说是个人吗?” 霖跟伍拉纳、伊辙布、受椿这些家伙,都按照王亶望的例子,发配到伊犁去戍边了。到了嘉庆四年,才被赦免回来。

这段话讲的是霖的仕途和最终结局。他从一个寒门子弟,通过科举考试,一步步升迁到封疆大吏,却最终因为贪污腐败而被流放。皇上对他的评价很严厉,认为他不仅贪污,而且毫无廉耻之心,简直不像个人。 他和其他的贪官污吏一样,都受到了严厉的惩罚,被发配到遥远的伊犁。

最后一段是评论。评论说:乾隆皇帝处罚这些贪官,那是相当严厉啊,直接判死刑,抄家,连子孙后代都受牵连。凡是牵扯到的,都严查到底,一点儿不留情面,真是够狠的! 可是,这营私舞弊、贪污受贿的事情,怎么就一直没断过呢?这是因为当权者自己也贪图享乐,导致上行下效,水至清则无鱼吗? 或者说,那些因为受贿被查办的人,是不是也存在着论功行赏、从轻发落的情况,所以执法才会有所偏颇呢? 不过,从这些被处罚的人来看,咱们还是能吸取教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