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你需要我翻译的【外蒙古】相关的文本。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外蒙古喀尔喀地区,古时候是北狄的地盘。从唐虞时代的山戎,到夏朝的獯鬻,周朝的玁狁,秦汉时期的匈奴,这块地方一直是游牧民族的活动区域。汉朝初期,冒顿单于统一了漠南地区,后来又迁徙到漠北。东汉时期,这里仍然是北匈奴的地盘。魏朝时称作蠕蠕,后来被突厥所取代。唐朝初期,归属回纥。贞观四年,回纥来朝贡,唐朝就把这块地方设置成了瀚海、燕然、金微、幽陵、龟林、卢山六个都督府,还设立了皋兰、高阙、鸡田、榆溪、鸡鹿、蹛林、寘颜等七州,都归属燕然都护府管辖。后来,唐朝又控制了九姓诸部,完全收复了匈奴故地。
五代到宋朝时期,回纥逐渐衰落,和室韦、妪厥律等部族散居在这里,受辽朝管辖。金朝大安年间,蒙古开始兴盛。元太宗七年,在和林建都,最初设立元昌路,后来改成了和林转运使司,元朝前后五个皇帝都在这里建都。元世祖迁都大兴后,在和林设立了都元帅府。大德十一年,设立了和林等处行中书省,统辖和林总管府。皇庆元年,和林路改名为和宁路。元顺帝的太子阿裕锡哩达赖汗依附王保保,后来被明朝军队打败,顺帝的孙子特古斯特穆尔汗逃到土喇河。之后传了七代到本雅失里,又被明朝打败。后来各部族共同拥立脱克脱布哈的儿子为首领,号称小王子。又经过几代,他们迁徙到东方,留在漠北的部落就叫做喀尔喀。
清朝崇德三年,喀尔喀派使者前来朝贡。康熙二十八年,厄鲁特部的噶尔丹兴兵攻打喀尔喀,喀尔喀七旗举族迁徙到清朝境内寻求庇护,安置在喀伦边境以内。噶尔丹于是占领了喀尔喀的地盘。康熙三十五年,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逃窜后死去,漠北平定。喀尔喀各部回到了原来的牧场,分为三个汗部:土谢图汗、车臣汗、札萨克图汗。此外,善巴自成一部,称为赛音诺颜。总共有四个汗部,八十多面旗帜。喀尔喀的东边是黑龙江呼伦贝尔城,南边是瀚海,西边是阿尔泰山,北边是俄罗斯。东西宽约五千里,南北长约三千里。北极高度在四十二度到五十一度三十分之间。与北京的经度相差三度到二十六度。人口大约七十万。
土谢图汗部驻扎在土拉河附近,位于大同边外漠北,距离北京大约2800多里。它的南部边界是瀚海,西部是翁金河,北部是楚库河,东南部与苏尼特、四子部落等部族接壤,西北部与唐努乌梁海接壤。
这个部族下辖37个佐领旗,后来又分设赛音诺颜部,划拨了21个旗给它,之后又增加了4个旗,一共是20个旗。乾隆四十六年,这些旗的世袭地位得到了朝廷的正式诏令确认。土谢图汗部的地理位置,北纬45度33分,比北京偏西11度24分。土谢图汗本旗的汗王,以前被噶尔丹打败,后来投降了清朝。康熙三十年,朝廷允许他们继续沿用旧有的称号,并世袭罔替,只有一个佐领旗。他们的牧地在杭爱山东边、喀里雅尔山南边,横跨鄂尔坤河和喀鲁哈河。
西边是杭爱山,位于鄂尔坤河源头的北面,它是最高最大的山脉,从西北方向的阿尔泰山延伸过来,向东延伸,跨越鄂尔坤河、杜喇河等河流,与大兴安岭、肯特山等山脉相连。杭爱山从山西库库岭北面拐弯,环绕着色楞格河上游水源的发源地。杭爱在蒙古语里是“橐驼”的意思,山峰形状像骆驼。它就是古代的燕然山。鄂尔坤河发源于赛音诺颜部额鲁特旗的边界,向东北流经章鄂山东麓,又流经西尔哈阿济尔罕山西麓,然后向东北流出山区,转向西北方向。济尔玛台河从南边汇入鄂尔坤河。喀鲁哈河发源于翁金河北边土喇河和鄂尔坤河之间的平原,向西北流,然后转向东北,最终流入土拉河。
鄂尔坤河继续向东北流经吉拉哈吉图布拉克地的南边,西拉索博太河从布龙山南支的山脚下自北向南流来汇入鄂尔坤河。鄂尔坤河继续向东北流经喀里雅拉山西南麓,河中有大洲。然后向北流,伊奔河从西北布龙山东南支的山脚下自北向南流来汇入鄂尔坤河。鄂尔坤河继续向东北沿着山脉流动,与哈拉河、衣鲁河汇合。然后向正北流,到达布龙山东北支的山脚下,最终流入色楞格河。
土谢图汗右翼左旗的旗主是土谢图汗的儿子,康熙三十年被授予札萨克一等台吉的爵位。传到乾隆二十一年,他的孙子因为战功累累,被晋升为和硕亲王,世袭罔替。这个旗有七个半佐领。他们的牧地横跨色楞格河和土拉河的交汇处,南至达什尔岭,北至罕台山。色楞格河从赛音诺颜部的东北方向流入,厄赫河从西北方向的大山东南方向流来,与翁佳河等河流汇合,水势逐渐变大。稍往东,市呼图河从南方汇入。再往东北,又有一条河汇入。再往东北,又有一条河从沙昆沙拉的北边向东北流,与东南方向的一条河汇合,然后向北流入色楞格河。再往东,又有一条小河从西南方向汇入,然后向东流经布龙山北麓。
山脉从西南方向的巴颜济鲁克山、赛堪山绵延向东北,形成厄鲁墨得依山。再往东是西拉克山、布昆沙拉山,然后向东北延伸到两条河的交汇处,这是色楞格河和鄂尔坤河的分界线。色楞格河从山北麓流过,然后向东北流去,鄂尔坤河从南边与土拉河等河流汇合,然后向东北流来与色楞格河汇合。土拉河从东南方向流来,汇入喀鲁哈河,然后向东北转弯,向北流去,又与鄂尔坤河汇合,大约在东经10度,北纬49度的地方。东边有布噶勒台河。
土谢图汗中右旗的旗主是土谢图汗的弟弟,康熙二十五年被授予札萨克,三十年被封为多罗贝勒。雍正元年,他的儿子被晋升为郡王,世袭罔替。这个旗有三个佐领。他们的牧地在土拉河弯曲的地方。东北方向是达什隆山。土拉河沿着都兰喀拉山向西北流,蜿蜒曲折四百多里,喀鲁哈河从西南方向汇入。
左翼中旗的旗主是土谢图汗的后代,康熙三十年被封为多罗郡王,兼任札萨克,世袭罔替。这个旗有十四个佐领。他们的牧地在阿尔泰军台经过的地方。北纬44度20分,西经7度50分。东北方向有札尔噶山。中旗的旗主也是土谢图汗的后代,康熙三十年被封为多罗郡王。乾隆二十二年,被改为札萨克固山贝子,世袭罔替。这个旗有四个佐领。他们的牧地在肯特山西南,位于土拉河源头。西北方向是哈麻尔岭,西南方向是达什隆山,东北方向是肯特山。肯特山很高大,是漠北众多山脉中,最东边一直延伸到大海的山脉。肯特山西南的山麓被称为即龙岭,再往西被称为特勒尔济岭。所有这些山岭以南的水都流入克鲁伦河,以北的水都流入敖嫩河。
敖嫩河的源头位于克鲁伦河源头的西北方向,一个小肯特山,当地人称之为阿即格肯特山,山的南边是喀尔喀地区,北边是俄国边境。山岭北麓的水就是楚库河的源头,向北流入色楞格河。山岭南边肯特山西南麓的水,就是土拉河的源头,向西南流,然后转向西北,与鄂尔坤河汇合,流入色楞格河。这座山岭是漠北一条重要的分水岭。从小肯特山向东北方向延伸,是大兴安岭,它包围着黑龙江等河流的北部,然后向东流入大海。其中一支向南延伸,分成两支:一支向东南延伸,是大肯特山的主峰,然后向东南延伸为必尔喀岭等山脉,是北黑龙江和南克鲁伦河的分界线,绵延一千多里,直到汇合处;另一支向西南延伸,是图拉源山,然后向南延伸为噶拉泰岭,然后转向西南成为兴安岭,是东克鲁伦河和西土拉河的分界线,然后向西南再向西北延伸,直到土拉河与鄂尔坤河汇合处。从这里向西北,所有的山脉都以阿尔泰山为祖
色楞格河从西南方向流过来,绕着山的北边走,然后往东北方向流,经过俄罗斯的楚库柏兴,再往北流进柏海儿湖。东边是乌雅勒噶河,西边是萨尔金河,北边是察罕乌苏河,东北方向是博拉河。
右翼左末旗的人,是土谢图汗的后代。康熙三十年被封为札萨克辅国公,后来降为一等台吉兼札萨克,世袭罔替,下辖一个佐领。他们的牧地在哈拉河、伊逊河东南的哈台山北边,大约二百里地。哈拉河从南边流下来,和从南边来的揆河汇合,然后拐弯往西北流,经过右翼右末旗的东北部。他们这边的河流有博罗河、查克杜儿河,最后往北流进鄂尔坤河。土喇河北岸的山上,有色尔毕谷口三个地方,还有松吉纳山岭三个地方,这些地方的河流都发源于各自的山,然后流进土喇河和鄂尔坤河。再往东北方向,是衣鲁河,它从东南方向汇集了三条河流的水,然后流到这里。衣鲁河继续往正北流,到了布龙山山脚下,和色楞格河汇合。东北方向是敏吉河,西北方向是札克都勒河。
以上这些地方都归属于汗阿林管辖。(满语“山”,在库伦南边。)
赛音诺颜部在甘肃凉州边外西套的北边,离北京三千多里。格埒森札的孙子图蒙肯信奉黄教,得到了唐古特达赖喇嘛的赏识,被授予赛音诺颜的称号。康熙年间,他的孙子善巴来投降,后来善巴的弟弟策凌因为从军有功,赛音诺颜部才开始独立成部。乾隆年间,善巴的曾孙诺尔布札布继承了赛音诺颜的称号,世袭罔替,和三个汗王一样。
这部落东边是博罗布尔哈苏多欢,南边是齐齐尔里克,西边是库勒萨雅孛郭图额金岭,北边是齐老图河,一共辖着二十二个旗。北极高度是四十五度四十四分,比北京偏西十二度五十分。赛音诺颜本旗,最早是信顺额尔克岱青诺颜善巴率领部众投降的。康熙三十五年被封为和硕亲王,乾隆三十一年允许继续使用赛音诺颜的旧号,世袭罔替,有四个半佐领。牧地在鄂尔坤河源头,北纬四十七度、西经十四度五十分的地方。西北边是库尔布拉克灰图山。鄂尔坤河从这里流出,和另一条河汇合后向东流,又汇入一条河,最后流入土谢图汗部。西边是塔楚河,发源于都兰喀喇山东南大干山南麓,两条河向南流汇合,又和东北来的三条河汇合,然后转向塔奇驿,再向西南流到阿勒察图山。
中左末旗,是善巴的另一个弟弟策凌,康熙六十年被授予札萨克,雍正元年被封为多罗郡王,九年后晋升为和硕亲王,世袭罔替,有四个佐领。牧地在塔米尔河、哈绥河、齐老图河三条河的源头。北边是伊克沙巴尔山,东北是绰咙山,西北是鞥克岭,西南是库克岭。塔米尔河也叫他米勒河,有两条源头,南源发源于杭爱山北麓,在鄂尔坤河西边,叫阿索郭特河,先向西北流,汇合三条小河后向东北流,又和西北来的两条河汇合,然后继续向东北流,才被称为塔米尔河,之后又和阿索郭特河汇合,这些都是杭爱山以北的河流。继续向东北流,又和东南来的一条河汇合,这条河的东边就是苏巴勒干山。然后继续向东北,汇入朝木多河、齐齐尔里克河以及许多小河,最后和北源汇合。北源发源于枯库岭东麓,在杭爱山西北,有两条小河,向东北流汇合,又和三条小河汇合,并汇入许多小河,才被称为塔米尔河,北岸连绵着山,就是哈瑞河的源头。继续向东流,汇入四条河,形成台鲁勒倭黑池,面积广阔,数十里,中间有一座山。继续向东流,又和察罕乌伦河汇合,察罕乌伦河从西北流来,南岸就是布拉干北山。继续向东北流一百多里,和南源汇合,然后向东转北,和鄂尔坤河汇合。这两条源头,都要流五百多里才汇入鄂尔坤河。杭爱山以北、枯库岭以东的所有泉水都汇聚到这里。喀绥河也叫哈瑞河,就是古代的和林河,发源于杭爱山西南干山,在齐老图河源头的南边,流淌数百里,汇合北面伊逊都兰喀喇地山南面的两条河,然后向东北流,又有一条河汇合南面来的两条河,才被称为喀绥河。继续向东北流,和朱萨兰河汇合,朱萨兰河从西边汇合两条河向东流来,然后继续向东北流,和瑚伊努河汇合,最后流入色楞格河。河源总长九百里。齐老图河就是石河,发源于杭爱山西界山下的额尔哲伊图察罕泊,这个湖周长六十里,在鄂勒白稽山南干山下,向西北流经隔山的桑锦达赉泊。从湖的东北方向流出,经过乌尔图乌雅山南麓,稍向东,汇合西北来的一条河,然后向东,又汇合西南来的两条河,才被称为齐老图河。
右翼右后旗,是赛音诺颜的后裔。康熙三十年被授予札萨克镇国公,雍正二年被封为固山贝子,乾隆二十一年晋升为多罗贝勒,随后因为立功又晋升为郡王,世袭罔替,有两个佐领。牧地在拜塔里克河源头。北边是札克额沁山。拜塔里克旧称贝德勒克,发源于枯库岭南麓,北麓隔山就是塔米尔河的源头。三条河向南流,汇合后向西南流,又和查克河汇合,查克河从北山汇合五条河向南流三百多里。然后流经库伦伯勒齐尔,南边是察罕帖睦尔河,从东北索阿都依岭汇合两条河向西南流来。然后从两山之间流出,向西南流淌一百多里,西弥河从南边汇合一条河向北流来,然后向西南汇聚成察罕泊。源头总长八百里。
中右旗,是亲王策凌的次子。雍正十年被封为辅国公,乾隆二十年被封为多罗贝勒,二十一年晋升为郡王,世袭罔替,有一个佐领。牧地在推河源头。北边是库克岭。推河也叫颓河,旧称拖衣河,发源于杭爱山尾南麓,向西南流,汇合三条小河,然后向西南流,又和乌可克河汇合,乌可克河从西北乌可克岭汇合三条河向东南流来。乌可克岭在杭爱山西南,岭南的水流入推河,岭北的水是塔米尔河的南源。推河继续向南流,和雅马图河汇合,雅马图河从东北汇合三条河向西流来,是鄂尔吉图都兰喀喇山西面的河流。然后又汇入库塞楞图河。稍向南,有一条河从东边汇合两条小河,然后向南流经两山之间,额勒屯图河从东边汇合三条河来,这些都是都兰喀喇山西南麓的河流。然后从山里流出,蜿蜒流淌一百八十里,流经博济和硕驿东边,然后向南转西,汇聚成鄂洛克泊,形状东西狭长,四十里。西经十五度五分,北极高度四十五度六分。
康熙五十一年,这位台吉被授予札萨克一等台吉的称号,而且是世袭的,还管着一个佐领。他的牧地在拜塔里克河东支,一直到察罕诺尔湖,西支则在青素珠克图诺们罕游牧诺尔湖附近。这片地方的经纬度大概是西经十度,北纬四十五度七分,就在库伦伯勒齐尔地的南边,形状像个瓜,周长一百里,东西比较长。诺尔湖的东边有个呼里图克白尔池,有十多里宽。再往东是西弥河的源头,再往东还有一条小河,再往东就是绷察罕诺尔湖。
接下来是右翼左末旗,他们的祖先是赛音诺颜。康熙三十六年,他们被授予札萨克一等台吉,世袭,管着一个佐领。他们的牧地跨越翁金河,东边是图鲁根山。右末旗,也是赛音诺颜的后代。乾隆三年被封为一等台吉,四年被授予札萨克,世袭,管着一个佐领。他们的牧地在伊第尔河的源头,南边是雪山,西北是索郭图岭。伊第尔河发源于鄂勒白稽山,也就是杭爱山顶西南的大山脉。山的西边就是桑锦达赉泊,经纬度是西经十六度九分,北纬四十九度。两条河从山脚下往东流,汇合在一起,继续往东,又汇集了七条河,就叫伊第尔河了。再往东北,又和齐老图河汇合,最后流入色楞格河。
右翼中右旗,也是赛音诺颜的后代。康熙三十五年被授予札萨克一等台吉,世袭,不过没有佐领。他们的牧地在济尔玛台河的源头。济尔玛台河以前也叫朱勒马台河或朱尔马台河,发源于额黑铁木儿山南麓,往东南流,绕着布库铁木儿山流了三面,然后往东北流,弯弯曲曲的两百多里,最后汇成一个湖,叫察罕鄂模,几十里宽。继续往东北流,就和布勒哈尔台河汇合了,布勒哈尔台河是从达尔湖喀喇巴冷孙地的湖水往东北流来的。最后,它流入了鄂尔坤河。右翼后旗,也是赛音诺颜的后代。康熙三十一年被授予一等台吉兼札萨克,世袭,管着一个佐领。他们的牧地在哈绥河北岸和色楞格河南岸。
中后末旗,也是赛音诺颜的后代。康熙四十八年被授予札萨克一等台吉,世袭,管着一个佐领。他们的牧地跨越齐老图河。中右翼末旗,同样是赛音诺颜的后代。康熙三十五年被授予札萨克一等台吉,世袭,没有佐领。他们的牧地在塔米尔河南岸,东北是乌尔图特莫尔河。附额鲁特部本旗,是准噶尔的后代。康熙三十六年来投降,四十四年被封为札萨克辅国公。雍正元年,晋升为固山贝子,世袭,管着一个佐领。他们的牧地跨越济尔玛台河和鄂尔坤河,西边是察汗山,东南是博勒克山。鄂尔坤河从前旗的地界拐弯往东北流,经过西尔哈阿济尔罕山西麓的额尔德尼昭,也就是大喇嘛寺。河水从它西边流过,又流到章鄂山东麓。章鄂山也很高大,是杭爱山的东支脉,唐朝时回鹘牙帐西边的乌德鞬山。河水继续往东北流出山,然后拐弯往西北流,三百多里,和济尔玛台河汇合。
额鲁特前旗,是噶尔丹同祖兄弟丹津的孙子丹津阿喇布坦,康熙四十一年来投降,被封为多罗郡王。四十二年被授予札萨克。乾隆十三年降为固山贝子,世袭,管着一个佐领。他们的牧地在塔米尔河北岸,属于赛音诺颜部。东南有温奎诺尔湖。以上这些旗都归齐齐尔里克管辖。
车臣汗部驻扎在克鲁伦翁都尔多博,就在古北口边外的漠北地区,离北京三千五百里。车臣汗是格埒森札的孙子谟罗贝玛。车臣汗部的东边是额尔德尼陀罗海,南边是塔尔滚柴达木,西边是察罕齐老图,北边是温都尔罕。它下辖二十三旗,北极高度是北纬四十五度三十四分,位于北京的偏西五度三十四分。
车臣汗本旗是康熙二十七年,车臣汗阿喇布坦带着十多万户人来投降的,就保留了原来的称号。雍正六年,皇帝赐给他“格根车臣汗”的印信,世袭罔替,下辖两个佐领。他们的牧场横跨喀鲁伦河,东边是乌兰温都尔山,南边是阿尔图山,西边是塔奇勒噶图山,北边是哈喇莽鼐山,东北是色勒格图山,东南是鄂尔楚克山,西南是库特肯额里雅山。喀鲁伦河从右翼中前旗境内的拖诺山南麓发源,稍微拐了个弯往东北流了几十里,又往东北流经克勒和硕山北麓,流进了左翼右旗境内。
左翼中旗的旗主是乌默客的叔叔,康熙二十八年被授予札萨克,三十年被封为多罗郡王,乾隆二十年晋升为和硕亲王,世袭罔替,下辖两个佐领。他们的牧场在科勒苏河的东边,也跨越喀鲁伦河。东边是卜固尼和硕山,西边是特克玛尔图山,西北是图木斯泰山。科勒苏河发源于西南的大山,有两条源头,往东北汇成一条河,然后往北流入敖嫩河。东北是喀鲁伦河,流入旗的南界,那里有固尔班博尔龙山,三座山峰并排在一起,位于南岸的沙地里,一直延伸到库鲁诺尔南边,进入中左旗境内。
中右旗的旗主也是乌默客的叔叔,康熙二十八年被授予札萨克,三十年被封为固山贝子,三十五年晋升为多罗郡王,世袭罔替,下辖四个佐领。他们的牧场在喀尔喀河,这里的水流汇聚到贝尔诺尔湖。喀尔喀河位于齐齐哈尔城西,发源于摩克讬里山,往西北流入贝尔诺尔湖。然后往北流出来,叫做鄂尔顺河,流入呼伦诺尔湖。贝尔诺尔湖以前叫布伊尔湖,也叫布育里鄂模,是元朝的捕鱼儿海子。明朝蓝玉曾经在这里打败脱古思帖木儿。东北有沙喇勒济河。右翼中旗的旗主是乌默客的族叔,康熙二十八年被授予札萨克,三十年被封为多罗贝勒,世袭罔替,下辖八个佐领。他们的牧场在喀鲁伦河南边的乌纯地,西边是伊克噶札尔阿齐图山。
中末旗的旗主是乌默客的族人,康熙三十年被授予札萨克固山贝子,世袭罔替,下辖三个佐领。他们的牧场在喀鲁伦河南边的博罗布达,北边是库特肯额里雅山,东北是伊克阿尔图山,西北是额尔克纳克山,东南是鄂斯奇山。中左旗的旗主也是乌默客的族人,康熙二十八年被授予札萨克,三十年被封为固山贝子,世袭罔替,下辖两个半佐领。他们的牧场在喀鲁伦河边的布色鄂埒客,东边是和尔盖山,北边是伯尔克山。中后旗的旗主也是乌默客的族人,康熙二十八年被授予札萨克,三十年被封为固山贝子,后来降为辅国公,世袭罔替,下辖一个半佐领。他们的牧场跨越敖嫩河,南边是色勒格图山,北边是达喇特河,东北是莽阿泰河。敖嫩河发源于大肯特山北麓,然后和北边的一条河汇合,再往东有一条河,西北两条河汇合,往东南流。
稍往东南,启查鲁河从大肯特山西南拐向东南,往东北流来汇合,然后往东北流,又往东流,巴拉喀河和它汇合。然后往东南流,呼玛拉堪河从南边的大山发源,两条源头往北流来汇合。然后往东北流,又有一条河,两条源头从大兴安山东南流来汇合。大兴安山,当地人叫阿母巴兴安,非常高大,从这里绵延向东,一直延伸到黑龙江入海的地方。山的南边是喀尔喀的领地,山的北边是俄国的领地。再往南,北边和科勒苏河汇合。左翼前旗的旗主是乌默客的族人,康熙二十八年被授予札萨克,三十年被封为镇国公,世袭罔替,下辖一个半佐领。他们的牧场在索岳尔济山北边,靠近喀尔喀河。索岳尔济山绵延数百里,西边是茫茫大漠,东北靠近齐齐哈尔城。喀尔喀河有好几个源头,最东边的源头发源于阿鲁特拉奇岭西麓,有一个几十里宽的池塘,往西南流,南边的源头有三条河流汇合。
乾隆十九年,他被晋升为一等台吉,官儿升了!第二年,又封他为辅国公,还兼着札萨克,听着就厉害!不过后来又降了一级,成了中等台吉,但好歹是世袭的,也算不错了。他管着佐领一,手下也有一批人马。
他的牧场就在喀鲁伦河弯弯绕绕的地方。东边是库里叶山,北边是巴颜乌兰山,这山脉绵延到东南方向,大概有两百里地吧。喀鲁伦河发源于噶拉太岭的东边,然后往西南流,流到两座山之间,沿着山脚下往东南方向流去,经过巴颜乌兰山的西边山脚,到了南岸山尽头的地方,稍微拐了个弯往东流,这时候有一条叫僧库尔河从南边沙地里流过来,汇入喀鲁伦河。喀鲁伦河继续往东南流,穿过沙地,流过拖诺山的南边山脚,最后流进了车臣汗旗的地界。
上面这些地方,都归巴尔和屯管辖,也就是巴拉斯城。
札萨克图汗部的老家在杭爱山南边,紧挨着甘肃、宁夏的边境,地处漠北,离北京足足有四千多里地。东边是翁锦锡尔哈勒珠特部,西边是喀喇乌苏额埒克诺尔,南边是阿尔察喀喇讬辉,北边是特斯河,跟唐努乌梁海接壤。他们是元朝的后代,头衔是札萨克图汗。
康熙二十七年,沙喇兵败,被噶尔丹给杀了。他弟弟策旺札布带着族人投降了清朝,被封为和硕亲王,还允许继续沿用汗号,管辖着十九个旗。这地方北极高度是四十三度三十五分,比北京偏西十九度九分。策旺札布因为在征战中退缩,被削了爵位。雍正四年,朝廷下令让他的族人格埒克延丕勒继承汗号,还兼任郡王,继续管理右翼左旗的事务,世袭罔替,手下有三个佐领。他们的牧地在博格尔诺尔。东南边有札布噶河,从赛音诺颜部左翼左旗的边界西南流下来,经过巴颜山北麓,尼鲁班禅喇嘛就在这儿放牧,河水拐了个弯往西流,和从阿尔洪山水汇聚而来的大泊里的水汇合,然后继续往西北流,最后乌里雅苏台河从东边流进来。博格尔诺尔,以前叫白格尔察罕鄂模,在库克西勒克山的南边,都忒岭的东边。还有个都鲁泊。
右翼左旗的情况是这样的:康熙二十七年沙喇兵败后,策旺札布率部归顺,被封为和硕亲王,并袭汗号。但因其在征战中退缩,雍正四年被削爵。其族人格埒克延丕勒袭汗号,兼郡王爵,领右翼左旗札萨克事,世袭。佐领三。牧地有博格尔诺尔。东南:札布噶河,自赛音诺颜部左翼左旗界西南流,迳巴颜山北麓尼鲁班禅喇嘛游牧,折西流,席喇乌苏河南自阿尔洪山水所汇之大泊来会。又西北流,乌里雅苏台河东来入之。博格尔诺尔,旧作白格尔察罕鄂模,在库克西勒克山之南、都忒岭之东。又有都鲁泊。 中左翼左旗是札萨克图汗的族人,康熙三十五年被封为多罗贝勒,还兼任札萨克。乾隆二十二年因为立功被晋升为郡王级别,四十六年,朝廷下令贝勒爵位世袭。手下有两个佐领,牧地在特斯河源头。东边是库兰阿济尔噶山,北边是伯尔克山,东北是巴彦集鲁克山。特斯河发源于阿尔泰山东北大幹的唐努山西南麓,西南流向山中,汇集了南北四条河流,然后继续往西南流入乌梁海地区,弯弯曲曲地向西流,形成了乌布萨泊。这个湖泊在阿尔泰山顶东南六十里处。
左翼中旗也是札萨克图汗的族人,雍正五年被授予札萨克二等台吉,乾隆二十一年晋升为一等台吉,二十三年被封为辅国公,后来又晋升为镇国公,世袭罔替。手下只有一个佐领。右翼后旗也是札萨克图汗的族人,康熙三十年被授予札萨克一等台吉,世袭罔替,手下只有一个佐领,和左翼中旗一起放牧。他们的牧地在札布噶河西岸。左翼右旗也是札萨克图汗的族人,康熙二十九年被授予札萨克,三十年被封为多罗贝勒,雍正十二年降为镇国公,世袭罔替,手下只有一个佐领,牧地在都尔根诺尔的南边。都尔根诺尔在科布多城西,伊克阿拉克泊的西南,北边和喀喇诺尔相连,形状像葫芦,也是札布噶河的支流汇聚而成的。左翼前旗也是札萨克图汗的族人,康熙二十八年被授予札萨克,三十年被授予一等台吉,五十年被封为辅国公,世袭罔替,手下有两个佐领。左翼后末旗也是札萨克图汗的族人,雍正四年被授予札萨克一等台吉,世袭罔替,手下只有一个佐领,和左翼前旗一起放牧,牧地在奇勒稽思诺尔(也叫柯尔奇思诺尔)的东边,在阿尔泰山顶的东南,离两个旗的札萨克驻地八百里。东南是札布噶河和空归河,西南是伊克阿拉克池水汇聚的地方,周长一百多里,西南连接着一个湖泊叫爱拉克诺尔,南边和喀喇诺尔相连。右翼右末旗也是札萨克图汗的族人,雍正二年被授予札萨克一等台吉,世袭罔替,手下有两个佐领,牧地在德勒格尔河(也叫哈喇台尔河)西岸,桑锦达赉的东边。德勒格尔河发源于唐努山南边,锡巴里喀伦北边,东北流,在阿哈里喀伦北边,有一条小河从西北流入,然后拐弯往东南流,和德勒格尔河汇合,继续往东南流,和从博尔图斯喀伦流来的讬尔和里克河汇合,两条河在百里之后汇合,然后往南流,和从西北流来的布克绥河汇合,最后流入齐老图河。
中左翼右旗也是札萨克图汗的族人,一开始被授予二等台吉,乾隆二十一年被封为辅国公,还兼任札萨克,世袭罔替,手下只有一个佐领,牧地在桑锦达赉南边。桑锦达赉泊在中左翼右旗和中左翼左旗之间,西南有色楞格河。右翼右旗也是札萨克图汗的族人,康熙二十八年被授予札萨克,三十年被封为固山贝子,后来降为辅国公,世袭罔替,手下只有一个佐领,牧地在乌喇特地区的库埒谟多。左翼后旗也是札萨克图汗的族人,康熙三十年被授予札萨克一等台吉,三十六年晋升为辅国公,世袭罔替,手下只有一个佐领,牧地在伊克敖拉里克察罕郭勒,北边是乌兰泊。中右翼末旗也是札萨克图汗的族人,康熙四十三 年被授予一等台吉,五十三 年被授予札萨克,雍正二年被封为辅国公,世袭罔替,手下只有一个佐领,牧地在济尔哈河边,最终汇入察罕诺尔。察罕诺尔有两个,一个在左翼右旗西边,南边是齐齐
喀尔喀蒙古的四个部落,八十六个旗,统称外札萨克。从雍正年间打准噶尔开始,就在乌里雅苏台修城驻军。这城是用木头造的,里面填土,高六丈,厚一丈,在乌里雅苏台河北岸。光绪七年,咱们收回了伊犁,重新签订条约,允许俄国人在乌里雅苏台通商,等贸易繁荣了再设领事馆。 定边副将军管这事儿。他管着四个部落的兵,内蒙古各部的兵都归各自的札萨克管。这内札萨克和外札萨克不一样,内札萨克多是跟着皇帝打江山的老功臣,他们的牧地都在盛京、直隶、山西、陕西附近,而外札萨克那些后来归顺的,都在漠北很远的地方。定边副将军还兼管札萨克图汗和赛音诺颜两部的事务。
另外还设了个库伦办事大臣,负责处理跟俄罗斯的边境事务。库伦在土喇河上游西岸,大概有三万人,喇嘛教徒特别多。那里的胡土克图庙宇非常壮观,每年夏天,蒙古各部的人都会来朝拜,路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康熙六十年跟俄国签订条约,定下陆路通商口岸,双方都派官员监督。乾隆二年,又把北京的贸易都停了,统一由恰克图办理,所有权力都归库伦办事大臣管。 贸易地点在恰克图南面的买卖城,南边有路通库伦,北边通上乌丁斯克,还跟新修的铁路连着,那儿还有俄国领事馆。茶叶贸易最兴盛。
车臣汗和土谢图汗两部的事务,也归库伦办事大臣监理。
杜尔伯特部,十六个旗,离北京可有六千多里呢!他们的祖先是元朝的孛罕的后代,姓绰罗斯。传到额森,也就是乜先,他生了两个儿子。老大伯罗纳哈勒,是杜尔伯特部的祖先;老二额斯墨特达尔诺颜,是准噶尔部的祖先。杜尔伯特部原本在额尔齐斯河一带放牧。
乾隆十八年,因为被准噶尔部逼迫,他们带着族人来投靠清朝,被编成了十一面左翼旗:(特固斯库鲁克达赖汗旗、中旗、中左旗、中前旗、中后旗、中上旗、中下旗、中前左旗、中前右旗、中后左旗、中后右旗。)和三面右翼旗:(前旗、前右旗、中右旗。)还有两面附辉特旗。(下前旗都在科布多河附近,下后旗都在乌布萨泊南边,杜尔伯特部东边,辉特部西边。)皇上封他们为札萨克,世袭罔替。还设立了科布多参赞大臣来管辖他们。他们主要在科布多金山以东的乌兰固木地游牧。(东到萨拉陀罗海、纳林苏穆河,南到哈喇诺尔、齐尔噶图山,西到索果克河,北到阿斯哈图河。)这片地方,北边最高纬度是北纬49度10分到20分,比北京偏西24度到27度20分。
(科布多,也有人叫和卜多,它的水源是索果克河,也就是索和克萨里河。它先往东流,然后往南和瑚尔噶泊、辉美泊、和通泊的水汇合,再往东北流,和噶斯河汇合,然后转弯往东南流,经过辉特下前旗和杜尔伯特右翼旗,再往南和塔尔巴泊、讬尔博泊的水汇合,往北和乌里雅苏图河、根德克图泊、戴舒尔泊的水汇合,最后就成了科布多河。科布多河继续往东南流,经过科布多城西,布彦图河从阿尔泰乌梁海旗西北流过来和它汇合。然后继续往东流,流进阿勒克泊。)纳林苏穆河发源于特斯河南边的沙地,往西南流,和古萨尔泊的水汇合,然后往西北流入乌布萨泊。乌布萨泊在左翼旗的北边,西边和北边都和唐努乌梁海接壤。喀喇奇拉河、古萨尔泊的水都发源于左翼旗的边界,往北流;萨克里哈拉河也发源于左翼旗的边界,往东流,这些水最后都流进乌布萨泊。再往东,还有特斯河、和赖河,往东北还有特里河,往北还有伊尔河、博尔河、札尔河、齐塔齐河,西边还有哈拉莽鼐山上的水,这些水都流进乌布萨泊。南边,哈喇泊水、札布噶河,从札萨克图汗部的西北流下来,东边接纳空归河,然后往西北和奇勒稽思泊、爱拉克泊的水汇合,往西流,往南和都尔根泊、哈喇泊的水汇合,经过明阿特旗,最后流进阿拉克泊。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任何需要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明阿特部一旗,它原来是乌梁海人,后来成了札萨克图汗部左翼左旗的一部分。乾隆三十年,单独设立了一旗,归科布多大臣管辖,牧地在科布多城西。它的边界,东边从塔拉布拉克一直到齐尔噶图山、科布多河为止;南边从齐尔噶图山到茂垓为止;北边从茂垓到塔拉布拉克为止,这些地方都跟杜尔伯特部接壤。这地方北极高度是四十八度五十分,跟北京相比,偏西二十六度二十分。
阿尔泰乌梁海七旗,东边从都噜淖尔到哈叨乌里雅苏台,跟额鲁特部接壤;南边从乌兰波木、乌龙古河到巴噶诺尔,跟塔尔巴哈台所属的土尔扈特部接壤;西边从碑尔素克讬罗垓到巴尔哈斯淖尔,跟喀伦部接壤;北边从巴尔哈斯淖尔到哈窦里达巴,也跟喀伦部接壤。这七旗里,有左翼副都统旗和散秩大臣旗各一旗,总管旗两旗;右翼也有散秩大臣旗一旗,总管旗两旗。这地方北极高度是四十九度二十分,跟北京相比,偏西二十九度十分。
哈屯河有两条源头,东边叫喀喇河,西边叫噶老图河,它们都发源于阿尔泰乌梁海旗北边阿尔泰山的北麓。这两条河汇合后就叫纳尔噶河,它先往东北流,鄂依满河流入它;继续往东北流,札尔满河又流入它;然后转向东流,达尔钦图河从西南方向汇入;接着又往东北流,这时候才叫哈屯河;继续往东北流,经过阿尔泰诺尔乌梁海旗,西边有乌赖河、僧玛尔达河流入,东边有喀达林河流入;然后往北流,和亨吉河汇合,流入唐努乌梁海地区。阿尔泰河也从科布多西北方向流过来汇入,最后往西北流入俄罗斯境内。再说说西南方向,华额尔齐斯河,它的源头也在阿尔泰山。
阿尔泰诺尔乌梁海部二旗,就在索果克喀伦外面。东边从哈勒巴哈雅山一直到布古素山、博罗布尔噶苏河;南边从博罗布尔噶苏河到讬申图山、习伯图山、达尔钦图河;西边从达尔钦图河到阿尔占山、巴勒塔尔罕山、呼巴图噜山;北边从呼巴图噜山到阿尔泰诺尔、伯勒山、楚勒坤诺尔、哈勒巴哈雅山。这地方北纬大概五十三度,比北京偏西二十五度四十分。
这地方东北角有个阿尔泰泊,还有绰尔齐河、沙尔河、巴什库斯河、阿斯巴图河,这些河水都往北流,最后汇聚到一起。东边还有格吉河汇入,西边有巴哈齐里河、伊克齐里河、郭尔达尔河汇入,然后这些河水往北流,就成了阿尔泰河,继续往西北流,就到了唐努乌梁海的地界,跟哈屯河交汇了。
博东齐旗和布图库旗,都是杜尔伯特族。乾隆二十一年才归顺朝廷,然后朝廷给他们设立了佐领。他们跟其他部落一起在呼伦贝尔草原上放牧,归呼伦贝尔都统管辖,也受黑龙江将军节制。
新土尔扈特部的两个旗,位于科布多城西南,距离北京七千多里。元朝的时候,这里属于乃蛮国,后来被太祖灭了,之后归属和林行省,明朝时属于卫拉特。最早,他们的祖先翁罕的后代舍棱是准噶尔的台吉。传到第七代贝果鄂尔勒克,他长子卓立甘鄂尔勒克带着一支人马迁徙到俄罗斯去了,几代之后,渥巴锡来归顺清朝,被赐地在新疆放牧,被称为旧土尔扈特。而贝果鄂尔勒克的次子卫衮察布察带领的一支,则一直依附准噶尔,传到舍棱的时候,舍棱也成了准噶尔的台吉。后来清军征讨准噶尔,舍棱逃到了俄罗斯。
乾隆三十六年,新土尔扈特部归顺清朝,被编入佐领,设立札萨克,并被赐予牧地,称为新土尔扈特。这两个旗,一个叫新左旗,一个叫新右旗,自成一个盟,叫做青色特启勒图,归科布多大臣管辖。到了光绪三十二年,又划归阿尔泰办事大臣管辖。他们的牧地位于金山南面、乌隆古河东面,东到奔巴图、扪楚克乌兰、布勒幹和硕,南到胡图斯山、乌龙古河,西到清依勒河、昌罕阿璊、那彦鄂博,北到绰和尔淖尔、那郭幹诺尔之间的高山。这里北纬大约46度,东经比北京西偏27度20分。
拜塔克,地名源于山名,这座山位于哈布塔克西面、青吉斯河南岸。从拜塔克往西南走,就能到达奇台的边界,唐朝的时候,这里属于沙陀部,设有沙陀州,所以这里也是沙陀部的旧地盘。乌隆古河有两条源头,东边的是布尔干河,西边的是青吉斯河。布尔干河发源于新和硕特旗的北面,汇合喀喇图泊的水,然后向南流,经过札哈沁旗的东南。青吉斯河发源于旗境的北面,汇合哈泊水,向西南流,再和哈弼察克河汇合。之后向东南流,与布尔干河汇合,形成乌隆古河。乌隆古河然后向西流,流经阿尔泰乌梁海旗,最后汇入赫萨尔巴什泊。
话说,新和硕特部一旗,它在科布多城南边,离北京可远了,足足七千多里呢!这块地盘是和硕特台吉巴雅尔拉瑚的后代蒙衮的地界。乾隆三十七年,他们才归顺朝廷,被编入了新土尔扈特贝子旗。可后来受了不少欺负,就搬到杜尔伯特部附近去放牧了。到了嘉庆元年,朝廷给他们发了札萨克印,归科布多大臣管辖。到了光绪三十二年,又划归阿尔泰办事大臣管辖了。他们的牧场,南边靠着金山东南的哈弼察克(也叫哈布塔克),西边是青吉斯河,东边到和讬昂鄂博,西边到扪楚克乌兰,北边到奔巴图和哈弼察克河。这地方北极高度是四十七度,比北京偏西二十七度。哈弼察克,也就是哈布塔克,这地名是根据山的名字来的,在镇西府西北四百里,往北六十里就是布拉干郭勒河南山北的地方,那儿水草丰美,特别适合放牧。
接下来说说札哈沁部,他们一开始是准噶尔的宰桑(相当于地方官)。乾隆十九年,咱们大军打败了准噶尔,就把这些札哈沁人收编了,让他们自己管自己。到乾隆四十年,朝廷给他们设了一个旗。嘉庆五年,又增加了一个旗,都归科布多大臣管。他们的牧场在科布多城南,东边从德杜库库图勒到巴尔噜克,和喀尔喀部接壤;南边从昂吉尔图到哈布塔克山,和巴尔库勒接壤;西边从和讬昂鄂博到布尔干河东岸,和阿尔泰乌梁海接壤;北边从惠图僧库尔到土古里克,和喀尔喀屯田兵官厂接壤;东北边从土古里克到德杜库库图勒,又和喀尔喀部接壤了。这地方北极高度是四十六度五十分,比北京偏西二十六度十分。
科布多额鲁特部的一个旗,以前是达木拜的领地,因为他犯了罪被降了爵位,现在归科布多大臣管。它的东边,从齐尔噶朗图一直到布古图和硕;南边,从布古图和硕到哈叨乌里雅苏台;东南边都跟喀尔喀屯田兵接壤;西边,从哈叨乌里雅苏台到都噜诺尔;北边,从都噜诺尔到习集克图河;西北边都跟阿尔泰乌梁海接壤。
这地方北纬48度50分,比北京西偏了27度30分。上面说的这些地方,都归科布多大臣兼定边左副将军管。
阿拉善旗在河套以西,东西绵延七百多里,离北京五千里。这块地方,以前是汉朝北部郡县的西边,还有武威、张掖两郡的北边。晋朝的时候,先后属于前凉、后凉、北凉。唐朝时属于河西节度使管辖。广德年间被吐蕃占领,宋景德年间又被西夏占领,元朝属于甘肃行省。明朝末年被额鲁特蒙古占领。元太祖的弟弟哈布图哈萨尔的子孙后代,世世代代在这里河套西边放牧。后来被噶尔丹消灭,他们的首领逃窜到边境附近。
康熙二十五年,他们上书请求朝廷划拨牧地,朝廷就下令在宁夏、甘州边外划定疆界给他们。东边到宁夏府边界的外面,南边到凉州、甘州两府边界的外面,西边到古尔鼐,与额济纳土尔扈特部接壤,北边越过戈壁沙漠,与札萨克图汗部接壤。康熙三十六年,朝廷给他们编制了佐领,授予札萨克头衔,封多罗贝勒,驻扎在定远城。雍正二年,晋升为郡王。乾隆三十年,晋升为和硕亲王,世袭罔替,下辖八个佐领。他们的牧地在贺兰山以西,龙头山以北。地理位置北纬38度到42度之间,东经比北京西偏10度到18度。城北有吉兰泰盐池,叫做“吉盐”,归阿拉善王管辖。阿拉善部自成一体,不设盟。
贺兰山在旗的东边,当地人叫它阿拉善山。山上长着树木,青白相间,像斑马一样,北方人管斑马叫“贺兰”,所以山就叫贺兰山了。贺兰山和河东的望云山山势相连,蜿蜒向北,经过灵武西北,再往北经过保静西,又往北经过怀远西,再往北经过定远,最后东北方向到达黄河边。到达黄河的地方叫乞伏山,在黄河西边,从山头到山尾像个月牙形,南北大约长五百多里,是边境重要的防御工事。贺兰山东边,山口从北到南依次是宁靖口、镇北口,到独树口,一共十九个山口。再往南连接边境的山口有青羊沟、乾沟,到小关儿,一共十九个山口。再往南就是石空寺堡和胜金关。西边的山口从北到南依次是归德口、红儿口,到黄峡口,一共十三个山口。再往南,山势蜿蜒向西,南边有山嘴口、金塔口、杏树口、赤木口,东边连接边境的山口有大佛寺口、三岔沟口。西边有靖湖埻,到崇庆口,一共六个山口,分别是镇北口、宁安口、向阳埻口、杀虎埻口。
龙头山,又叫甘峻山,当地人叫它阿喇克鄂拉,在旗的西南,和山丹县接壤,是贺兰山脉的延伸,绵延很广阔,距离山丹城三里。山尽头是宁远堡。山的南边是内地,蒙古人都在山北放牧。旗南有松陕水,从古浪县北边流出,经过县城东边,又向东北流到土门堡流出边境。再往东北流到旗界,形成沼泽。汉朝的志书上说:“苍松县南边山上,是松陕水发源的地方,向北流到揟次入海。”《一统志》上说:“陕读作峡,松陕水就是现在的古浪河,边外积水的地方都叫海。”还有谷水,就是三岔河,从河州府城东边流出,向东北流,经过镇番东北方向流出边境,当地人叫它郭河,到旗界流入白亭海子。《地形志》上说:“武威郡襄城县有武始泽。”《水经注》上说:“马城河又向东北流经武威县故城,到这儿水流分成两股,一股向北流入休屠泽,一股向东流入潴野泽。”还有水磨川,又叫云川,从永昌城西边流出,向东北流,经过新城堡北边、水磨堡西边,又向东流经永昌城北、宁远堡西边,向北流出边境。经过旗界,形成大泽,蒙古人叫它沙喇鄂模。还有休屠泽,就是古代的潴野泽。汉朝的志书上说:“武威县,休屠泽在东北,古书上把它叫做潴野泽。”《水经注》上说:“武威北边有休屠泽,当地人叫它西海,东边有潴野泽,当地人叫它东海,合起来就叫潴野泽。”还有鱼海,就是白亭海,又叫小阔端海子,五涧谷的水流入这个湖。还有沙喇鄂模,在休屠泽西边。水磨川从宁远堡北边流出边境,流入沙喇鄂模,面积大约三四十里。还有昌宁湖,在永昌东北、宁远堡北四十里,东边到镇番界,有很多水草和杨树。明朝末年青把都曾在那里放牧。还有长草湖,在宁罗山北边。还有伯颜湖,在平番东北边境外。还有双泉,在永昌西北,也叫双井。还有马跑泉,在永昌北边。还有高泉、平泉、赤诺泉。还有三井,在镇番西北,还有乱井儿。还有青盐池、鸳鸯白盐池、小白盐池,都在镇番西北边境外。还有红盐池,在山丹城北,池里产红盐,盐的根可以做成器物。定远城北有盐池,就是吉兰泰池。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任何需要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额济纳旧土尔扈特部,就在阿拉善旗西边,靠近甘肃的甘州府和肃州的外面,地盘很大,东西绵延八百里,离北京有五千五百多里。这地方本来是汉朝的居延县,张掖郡的郡守就在这儿办公。后来汉安帝的时候,改成了张掖居延属国,单独管辖居延城。献帝建安年间,又设立了西海郡。魏晋时期沿用这个设置。永嘉年间以后,这块地先后被前凉、后凉、北凉、西凉这些割据政权占领。北魏的时候归凉州管。隋唐时期是甘州、肃州的北部边境。大历年间,被吐蕃占领了。宋景德年间,归西夏管辖,叫威福军。元朝的时候属于集乃路,归甘肃行中书省管。明朝的时候,是甘州、肃州两个卫所的外面。元朝大臣翁罕的后代居住在这里。明朝末年,被准噶尔逼迫,搬到了俄罗斯额济拉河边居住。额济拉是窝尔吉的音译变化。土尔扈特在俄罗斯住了很久,经常派使者来进贡。
康熙四十二年,土尔扈特汗阿玉奇的嫂子带着他的儿子阿喇布珠尔去西藏礼佛,结果被准噶尔拦住了回家的路,于是他们就请求归顺清朝。朝廷赏赐了他们牧地色尔腾,后来又让他们在额济纳河边放牧。雍正七年,被封为多罗贝勒。乾隆十八年,被授予札萨克的爵位,世袭罔替,下辖一个佐领。因为他们是最早归顺的,所以也叫旧土尔扈特,没有设置盟长。他们的牧地跨越昆都伦河,东到古尔鼐,南到毛目县丞的辖地,西到戈壁滩,北到阿济山。北极星的高度是四十一度,这里比北京偏西十七度。
旗境内有扫林山,明朝冯胜攻下肃州后,一直打到扫林山,也就是集乃路的地方。别笃山现在叫毕道山。明朝的史书上记载,洪武五年,副将军傅友德攻打额济纳路,经过别笃山,也就是这儿。旗的东边是旗杆山,北边是阿济山。从哈密往北越过天山,到巴里坤湖,再往北穿过大沙漠几百几百里,就到了阿吉山,也叫阿济山。山脉从西北阿尔泰山南边过来,蜿蜒向东,横亘在瀚海之中,连绵不断,是喀尔喀西部的南界,大概有三四千里长。东南是合黎山,就是《禹贡》里说的弱水经过的地方。《水经注》说:“合离山在酒泉会水县东北”,注说是合黎山。《史记正义》说,山在张掖县西北二百里。行都司志上说在高台所北十里、镇夷所东北三十里,和黑山相连。黑山在镇夷所东北,矗立在沙漠中,也叫紫塞。山口东南到肃州一百四十里。东北有狼心山,在金塔寺堡北,南离镇夷所城五百里,是重要的交通要道。还有孤仁山,在金塔寺堡东北三百五十里,凡是去哈密北山的人,都要在这里集合。南边是毛目城。额济纳河在西套额鲁特西边的界限。弱水发源于山丹县西南,和张掖河汇合后,下游就叫张掖河了。讨来河发源于肃州西南的边境,有三条支流,最西边的是讨来河,再往西还有哈土巴尔呼河,向北流一百多里,和讨来河汇合,再往东北一百多里,南边有巴哈河、额济纳河,两条河汇合后向北流,和讨来河汇合为一条河,再向东北流入边境,绕过肃州南边到州东北,和西边来的水汇合,又向东北流出边境,经过金塔寺,向北转弯再向东,和张掖河汇合,最后向北流入居延海。昆都伦河从甘肃肃州北边流下来,经过这块地方,分成两条支流,汇合成一片水泽,都叫居延海。旗的东边有个湖叫大苦水,南边直达甘肃张掖县的外面。大苦水的东边有两个湖,叫骗马湖,东南有个湖叫沙枣湖,也叫沙枣泉,在肃州东北金塔寺北边。沙枣湖东边,直达山丹县的外面,有个湖叫丰盈大泉。以上这些湖泊,都积聚在沙地里。再往东还有昌宁湖、鱼海、白海,它们的上游都在甘州府、凉州府的境内。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你需要我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南路旧土尔扈特部有四个旗,在喀喇沙尔城北,天山南边,珠勒都斯的地方。离北京八千六百多里。这地方以前是西戎的领地,汉朝、魏晋时期是乌孙国的领地,北魏是高车国的领地,周朝是突厥的领地,隋朝是西突厥的领地,唐朝是鹰娑都督府的领地,宋朝属于西州回鹘,明朝被回部占领。
乾隆二十三年,新疆平定后,这块地就归入清朝版图了。乾隆三十六年,元朝大臣翁罕的后代渥巴锡带着他的部众归顺了朝廷,皇上就把这块地赐给了他,这就是南路旧土尔扈特部。他们和中路和硕特部一起放牧,编成佐领,设立了四个旗:南路汗旗、中旗、右旗、左旗。授予札萨克头衔,世袭罔替,归伊犁将军管辖。他们的牧地包括珠勒都斯河一带,东边越过天山到博尔图岭,南边到扣克纳克岭,西边到天山,北边到喀伦。这里北纬42度50分,比北京偏西30度40分。
天山又叫祁连山、雪山、白山,也叫折罗漫山。它从叶尔羌西南蜿蜒而来,叫葱岭,到辟勒玉山分出支脉。东南一支绕着和田往东走,西北一支绕着英吉沙尔、喀什噶尔西边往北走,到达布鲁特地区后又往东走,绕过乌什的北边,又经过阿克苏的北边,又经过库车、喀喇沙尔、吐鲁番的北边,绵延七八千里,到达哈密东北一百多里,这就是北天山,再往东一百多里就突然断了,在巴里坤东边,叫盐池山,然后就埋在地下了。这座山是南疆和伊犁西路的界限。山的南边是从哈密到叶尔羌的南路,山北是从巴里坤到伊犁的北路。盐池山的南边是茫茫沙地,就是希尔哈戈壁,就是说的“千里瀚海”。这座山埋在地下有一千多里,到嘉峪关外沙州的东边才重新冒出来,往东就叫祁连山,也就是南天山。再往东到洞素达巴罕山脉,东北到巴图尔达巴罕山脉,北边分出一支,到八宝山,形状像莲花,像座高大的山峰,是西宁、凉州、甘州、肃州四个郡的镇山之宝。
又从镇素达巴罕往东,到野马川的东边,景阳岭从南到北,东边分出一支连接凉州的山脉,西边分出一支和察罕鄂博山脉相连,西边到祁连达巴罕山脉,然后往北,分出一支连接甘州的山脉。珠勒都斯山在喀喇沙尔城北的珠勒都斯地方,北边连接着雪山,环绕着方圆一千多里,水草丰美。博尔图岭也叫博罗图塔克,在辟展西南,喀喇沙尔东北边,这座山和阿勒癸山南北相连,像一把锁,西边通往准噶尔,南边是新疆的边界,是天山南路一个重要的关隘。山上积雪很多,博罗图河发源于山北的麓,流入北边的山口,西边流向珠勒都斯,从西南山口流出,西南流向喀喇沙尔地区。扣克纳克岭也叫库克纳克达巴罕,在爱呼木什岭西边五十里,额什克巴什河发源于南麓。山脉是从天山主脉的额什克巴什山分出来的支脉,东边走六十里就到这里了。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任何需要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话说这中路和硕特部,三个旗,离北京老远呢,足足八千六百多里!以前是四卫拉特之一,管着青海、伊犁那一带的牧场,后来搬去了俄罗斯。乾隆三十六年,土尔扈特汗渥巴锡带着大家回来了,皇上就让他们跟南路土尔扈特部一起在珠勒都斯放牧,还给他们编了佐领。一共三个旗,叫中路中旗、中路右旗、中路左旗。皇上还给他们授了札萨克的爵位,世袭罔替,归伊犁将军管。他们的牧场在南路土尔扈特部以西,东边到乌沙克塔尔,南边到开都河,西边到小珠勒都斯,北边到察汗通格山。这地方北纬四十二度五十分,比北京偏西三十一度十分。
察汗通格山在乌沙克塔勒的西边,往西南走一百九十五里就是喀喇沙尔城。那山上有个废弃的城,城西边有个泉眼,水流蜿蜒往南,经过乌沙克塔勒城东边,用来灌溉田地。水继续往西流,流进纳林奇喇塔克和博罗图塔克谷口,沿着博罗图郭勒,越过塔什海,最后流到喀喇沙尔城的东北边。开都河,当地人叫它通天河,发源于大雪山,从喀喇沙尔城西门外流过,河水特别宽。它往东南流,上游叫珠勒都斯河,发源于布古尔东北的山里,好几条河汇合后往西南流,然后接纳达赖克河。再往东流,分成两支,又汇合起来,南北两边又汇入了十多条河,往东流,然后接纳玛尔什河,流经库勒尔北边,再往东南流,最后流进塔里木河。 《一统志》里记载,叶尔钦那儿有条塔里母河,下游跟西北来的海多河汇合。这海多河就是开都河,塔里母河就是塔里木河。小珠勒都斯河发源于阿尔泰阴克逊的北边,北纬四十三度十分,东经三十一度三十分,这也就是和硕特部的牧场所在地。
话说这北路旧土尔扈特部,三个旗,就扎在塔尔巴哈台城东边,金山西南的霍博克萨里那块儿。离北京可远了,足足九千七百多里呢!这地方啊,汉朝的时候是匈奴西边地界,乌孙北边地界;北魏时期是蠕蠕的地盘;后来周朝的时候归了突厥;唐朝呢,是西突厥的;到了明朝,就成了卫拉特的地盘了。以前一直是准噶尔台吉们放牧的地方。
乾隆二十年,准噶尔平定了,这地方就划进了咱们大清的版图。到了乾隆三十六年,元朝大臣翁罕的后代衮札布来投奔咱们了,皇上就把这块地赏赐给了他,这才正式成立了北路旧土尔扈特部,还给他们编了佐领。一共三个旗:北路旗、右旗、左旗。还给衮札布授了札萨克的爵位,世袭罔替。这块地归塔尔巴哈台大臣管,伊犁将军负责节制。他们的牧地东边到噶札尔巴什诺尔,西边到察汉鄂博,南边到戈壁滩,北边到额尔齐斯河。这地方北纬大概四十六度三十分,比北京偏西二十九度十分。
这地方还有个萨里山,也就是赛儿山。东边是噶札尔巴什诺尔,也就是赫萨尔巴什泊,在哈莽奈山北边。乌龙古河、布尔干河、青吉斯河这些河,都汇集到这儿。这湖啊,东西宽七十里,南北长三十里,剩下的水就流到沙漠里去了。这湖的东边就是新土尔扈特部的牧地。北边是额尔齐斯河,它有两条源头,一条叫华额尔齐斯河,一条叫喀喇额尔齐斯河,都发源于阿尔泰山,两条河汇合后就成了额尔齐斯河。它往西北流,一路汇集了苏布图河、罕达海图河、奇喇河,还有克木齐克河、固尔图河、博喇河、哈布河、喀喇哈布河、讷恰库河、塔尔巴哈台河。
再往西北流,就形成了宰桑诺尔这个大湖。俄侬河、果莫孙河从东南方向流入,纳林河、哈流图河从东北方向流入,阿布达尔摩多河从西边流入。然后,水又从诺尔西北方向溢出来,继续作为额尔齐斯河奔流,科尔沁河也汇入其中。再往西北是布昆河,再往北是乌柯尔乌苏,然后往东北流,纳林河、莫依璘河、布克克图尔玛河都流进它。它继续往东北流,经过塔尔巴哈台的北边、科布多的西北边,最后流进了俄罗斯的地界。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你需要我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说的是库尔喀喇乌苏城西南,天山北边,济尔噶朗河附近,那块地方。离北京九千多里呢!这地方啊,汉朝的时候是乌孙国的地盘,北魏是蠕蠕的地盘,后周时候归了突厥,唐朝是西突厥的地盘,后来是嗢鹿州都督府管,明朝是卫拉特的地盘,以前都是准噶尔各个部落和首领们放牧的地方。
乾隆二十年,准噶尔平定了,这地方就归咱们了。有个叫纳札尔玛穆特的人,是元朝大臣翁罕的后代,他投降了朝廷,皇上就把这块地赏赐给他了,这就是东路土尔扈特部,还给他们编制了佐领,设立了右旗和左旗两个旗,还授予他札萨克的爵位,世袭罔替,归伊犁将军管辖。他们的牧场横跨济尔噶朗河,东到奎屯河,南到南山,西到库尔喀喇乌苏的屯田地,北到戈壁滩。这地方北纬44度20分,比北京偏西31度20分。
济尔噶朗河有三条源头,都发源于库尔喀喇乌苏南面的山里,叫古尔班恰克图水。那山上产金子,所以还设了个济尔噶朗金厂。古尔班恰克图水往北流,经过土尔扈特喇嘛寺,然后往西北流,经过布尔哈齐军台的西边,就成了济尔噶朗河,也叫多木达喀喇乌苏,意思是说它在三个喀喇乌苏中间。布尔哈齐庄南边大概五里地,有个沙丘那儿涌出泉水,水流特别急,往北流过庄子东边,就叫布尔哈齐水,然后往西北流,最后流进济尔噶朗河。济尔噶朗河继续往西北流,最后流进库尔喀喇乌苏河。济尔噶朗厂西南有个山叫额布图岭,那山上也出泉水,水往东北流,叫额布图河,也叫固尔班喀喇乌苏,水流先往东北,再拐弯往西北流,最后也流进库尔喀喇乌苏河,然后往西流进喀喇塔拉额西柯诺尔。
再说奎屯河,它在库尔喀喇乌苏城东南,发源于额林哈毕尔噶山。那山上也产金子,也设了个金厂。奎屯河从山上流出来,往西挖了个渠道,叫树窝子商户渠。然后继续往北流,经过库尔喀喇乌苏城东边。再往北流,又分出东西两条渠道,东边叫河沿子商户渠,西边叫民户渠。城北边还有条河叫兵屯河,经过兵屯东边,然后拐弯往西北流,经过军台西边,最后也流进库尔喀喇乌苏河。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任何需要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西路旧土尔扈特部,就位于伊犁城东,天山北边,精河的东岸。离北京可有一万多里呢!这地方啊,汉朝的时候是乌孙国的地盘,北魏时期属于悦般国,后来被蠕蠕给吞并了,再后来又归了突厥,唐朝初期是西突厥的地界,之后成了嗢鹿州都督府管辖的地方。元朝的时候叫阿勒穆尔,明朝的时候是卫拉特的地盘,以前一直是准噶尔各个鄂托克和台吉们放牧的地方。
乾隆二十年,准噶尔平定后,这块地就纳入了清朝版图。元朝大臣翁罕的后代罗卜藏诺颜归顺了朝廷,皇上就把这块地赏赐给了他,这就成了西路旧土尔扈特部,还给他们设置了佐领,设立了一个西路旗,授予札萨克的爵位,世袭罔替,归伊犁将军管辖。他们的牧场东边到精河屯田,南边到哈什山南麓,西边到托霍木图台,北边到喀喇塔拉额西柯诺尔。这地方北纬大概四十四度四十分,比北京偏西三十二度五十分。
哈什山在庆绥城西南,哈什山的南面就是伊犁哈什河的发源地,十多条河流汇聚到一起,往西流,就成了伊犁河。还有精河,以前叫精河,发源于安阜城南面的山,这座山就在伊犁哈什河北岸的山阴。山上有个峡口,叫登努勒台。《新唐书·地理志》上记载,黑水守捉再往东七十里是东林守捉,再往东七十里是西林守捉。然后经过黄草泊、大漠小碛,渡过石漆河,翻过车岭,就到弓月城了。再经过思浑川、蛰失密城,渡过伊犁河,这大概就是从登努勒台到伊犁的路程了。石漆河可能是精河的旧称,精河有三条源头,合称古尔班精河,“晶”在准噶尔语里是“蒸笼”的意思,河边的沙土湿润温暖,就像蒸笼一样,所以叫这个名字。河水从西北流出山,流经西路一旗土尔扈特部一百科树的西边,距离安阜城九十里。再往西北流,开凿了一条西流渠。又往西北流,开凿了一条东流渠。再往西北流,经过精河旧城西边。然后往北流,最后流入喀喇塔拉额西柯诺尔。喀喇塔拉额西柯诺尔就是盐海子,在精河城北。库尔喀喇乌苏河从库尔喀喇乌苏城南面的山中流出,三条河汇合后往北流,经过城东和城北,又和南边来的一条河汇合;再往西北流,济尔噶朗河从南边流入;再往西,敦穆达河也从南边流入,几条河汇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盐海子。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任何需要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唐努乌梁海,明朝的时候叫兀良哈部,离北京八千多里呢!清朝初期归顺了朝廷,归乌里雅苏台定边副将军管辖,一共二十五个佐领。其中,两个佐领在德勒格尔河东岸,两个在库苏古尔泊东北,四个在贝克穆河拐弯往西流的地方,四个在噶哈尔河源头,三个在谟和尔阿拉河源头,十个在西北,跨越阿尔泰河和阿穆哈河。 还有札萨克图汗部管辖的五个乌梁海佐领,赛音诺颜部管辖的十三個乌梁海佐领,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门徒管辖的三个乌梁海佐领也一起归属。
这地方啊,东南边挨着土谢图汗部、赛音诺颜部和札萨克图汗部,西南到科布多,北边到俄罗斯,北纬五十五度四十分,比北京偏西二十四度二十分。南边是唐努山,绵延一千多里,还有穆逊山。西北有敖兰乌纳瑚山、鄂尔噶汉山,跟唐努山连在一起。阿努河、察罕米哈河、阿穆哈河,都是从它们北边山脚下流出来的。北边是塔尔噶克山,南边是额尔齐克山。还有一条克穆河,也就是剑河,《元史》里叫谦河,说的都是它。这条河发源于穆逊山西北的讬罗斯岭南麓,叫华克穆河,往南流,经过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门徒管辖的乌梁海三佐领西边。
继续往南流,陶讬泊的水从东边汇过来。陶讬泊的水发源于穆逊山西麓,两条支流汇合后叫乌鲁河,往西流,形成了陶讬泊。和金哈河从北边汇入,还有两条河从南边汇入。然后,水又从陶讬泊西北流出来,流进华克穆河。华克穆河拐弯往西流,经过札萨克图汗部管辖的乌梁海一佐领西北边,继续往西流,布斯河从章哈山北麓南边流过来汇入。再往西,多集玛河从北边汇入。继续往西流,哈尔吉河从南边汇入。再往西,有个札噶泊,周长几十里,在唐努山北边,靠近吉里克卡伦,隔着山在东边,形成了一个湖泊。湖水往东北流,哈拉穆楞河从东南边汇入。继续往东北流,往南流入华克穆河。然后又往北流,经过札萨克图汗部管辖的乌梁海一佐领地界,吸收了一条从东边流来的小河,继续往北流,和贝克穆河汇合。从发源地到这儿,有一千一百多里呢!
贝克穆河发源于讬罗斯岭南麓,在华克穆河源头的西边,水往南流,形成了伯鲁克泊。继续往南流,博尔鲁克河从南边汇入。拐弯往西流,阿萨斯河也发源于讬罗斯岭,形成了图集泊,从湖泊流出来,从北边汇入。继续往西流,库克穆河从南边汇入。继续往西流,哈彦萨拉克穆河从讬罗斯岭西麓发源,形成了特尔里克泊,又从湖泊里流出来,和从北边来的伯集克穆河汇合,流进贝克穆河。克穆齐克河发源于唐努山北麓,南边隔着山就是乌布萨泊。克穆齐克河往东北流,巴尔鲁克河从南边汇合过来。继续往东北,阿克河从西边汇入。继续往东流,北边吸收一条小河,南边吸收集尔噶瑚河。继续往东流,北边吸收一条小河,南边吸收札达克河,往东流入大克穆河。大克穆河往西流,谟什克河、巴拉克河都从南边流入。继续往西流,乌兰乌苏河从北边流入。继续往西流,谟和尔阿拉河、额锡穆河、察汉河、拉尔河、特穆尔乌苏河、札库尔河这三条河都汇入。图兰河发源于塔尔噶克山西南麓,往南流,和鄂克河汇合,流入大克穆河。察罕米哈河发源于鄂尔噶汉山北麓,往北流,经过敖兰乌纳瑚山西边,往西北流入阿努河。阿穆哈河也发源于鄂尔噶汉山西北麓,往北流,经过乌梁海十佐领东边,拐弯往东北流,流入阿努河。特里泊发源于唐努山北麓,往西北流形成湖泊,继续往西北流,流入华克穆河。额赫河,也就是厄赫河,上游是库苏古尔泊,在唐努山乌梁海东南边。伊克杭哈河、纳林杭哈河、哈拉锡尔河、纳林和罗河都发源于穆逊山南麓,往南流形成湖泊。然后从湖泊东南流出来,叫额赫河,南北汇合了几条河。库克陀罗盖河、达尔沁图河、鄂依拉噶河、阿勒浑博勒尔河都发源于卡伦外,往东南流汇合。继续往东流经札萨克图汗部、赛音诺颜部地界,继续往东南流入土谢图汗部地界,北边吸收努拉河、布科倭河,东南汇入色楞格河。还有德勒格尔河,发源于唐努山东南,往东流过卡伦,往东南流,西边吸收伊克河,罗河、讬尔和里克河发源于德勒格尔河源头东边,都往东南流,流入札萨克图汗部地界。哈屯河从科布多北边流入地界。阿尔泰河也从科布多西北边流过来汇合,继续往西北流入俄国地界。苏特泊在鄂尔噶汉山南边。以上都归伊犁将军管辖。